时间:2023-08-04 16:49:42
序论:在您撰写地理教学现状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师 教学现状 调查分析
1.初中地理教学现状调查
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X市Y区的4所初中的教师,为了获得最真实的数据,此次调查采取无记名的方式。
问卷包括四部分内容,共15道题,题目设置为限制性选择题和主观性问答题两种类型。具体如下:(1)对目前使用的仁爱版教材的看法,第1―3题(单选)。(2)教学课堂与实践现状,第4―6题(单选)。(3)学生学习能力(主要是读图能力)现状,第7―9题(单选)。(4)对新课改的看法,第10―14题(单选)和主观题。
1.2 调查问卷的实施
问卷设计完后,向有关教师和学生咨询、商讨,对问卷进行修改。 修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问卷中选择题的选项程度进行了修改,便于更好地回答和统计;(2)个别选项的表述做了调整,更符合实际;(3)增加了被调查者的背景。
1.3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
本次问卷共设计14个限制性选择题和1个开放性问答题,其中限定性选择题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教师问卷的最后一题为:“在目前教学中,您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分别是什么?”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问答题,主要是了解新课改实施这么多年后,教师对新课改后的教学的看法。经整理后的观点有以下方面。
关于新课改后教学中比较满意的主要方面。调查显示,不少学生已经通过新课改后的地理教学激起学习地理的兴趣,比起之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很大的改善。
关于新课改后教学中不太满意的主要方面。调查显示:第一,相当多教师共同反映地理这门学科仍然未受到应用的重视,有些学生在地理课上写其他作业。第二,部分教师反映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还不够。第三,虽然新版教材的图片和活动很多,但是辅助的文字材料比较少;还有个别教师反映教材的逻辑不强。第四,个别老师说新课改虽然已经实行多年,但是新课改的实施环境还有待改善。
2.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2.1地理教材的现状
调查表明,教师在回答“您认为现在使用的仁爱版的地理教材编排的是否合理”时,有33.3%的教师认为地理教材的编排比较合理,43.3%的教师认为一般,23.4%的教师认为稍微有点不合理。由此可见,个别教师在教材的编排上有些看法。但主要体现在内容上,因为在回答“若说目前使用的地理教材编排得不合理,那么主要体现在哪一个方面”一题中,66.7%的教师认为主要体现在内容上。
这主要是因为地理教材上的文字内容越来越少,图片增多,增加阅读、活动等,与老教材相比有很大的改进,但是考试的要求没有变,这无形中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师查阅大量相关教辅,深入理解考点和考试要求,把教材上没有的东西讲给学生,让他们听懂并会运用[2]。
2.2地理实践开展的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在回答:“地理实践活动开展效果”这题时,有23.3%的教师认为效果很好,有40%的教师认为效果一般,只有3.3%的教师认为不但没有效果还出现一些问题,还有33.3%的教师选择没有开展地理实践这一项。
因为地理实践开展效果一般甚至不好,所以不经常开展地理实践。原本走出课堂,接触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实地考察有关人文地理的方方面面,理论联系实际,是丰富学生对自然、人文地理的认识和加深对地理知识理解的很好途径,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使学生放松一下,调节紧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现在出于对学生安全和实践所用经费的考虑,基本不组织学生外出实践,即使组织一次活动也要层层申请,最后只能落空。
2.3教师队伍的现状
本次调查增设了一些教师基本信息的填写,从填写的情况发现现任地理教师中只有50%的教师是地理专业毕业的。地理教学时间总是被压缩,不少优秀地理教师脱离地理学科教学岗位,学校的专职地理教师很少,为了应付会考,临时找一些没有受过专业地理教学技能训练的教师担任地理教师,再加上会考只求过关,不利于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4]。
3.结论与思考
3.1增加教辅材料
新教材的文字在量上大幅度减少,在插图特别是地图的配置上大量增加,但可供教学使用的提示性信息或文字太少,这就需要有大量配套的教辅材料让教师参考使用。
3.2开展地理实践
新课改的要求使得地理实践的开展尤为重要。第一,落实经费的投入。学校要认真落实“地理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并且购买相应的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这为有效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经济保障。第二,建立健全与地理实践相关的制度。学校、政府、社会等与教育相关的部门应出台相应的规范、制度等并得到相关人士的认可,以保证地理实践安全有效地进行。
3.3不断加强中学地理教师队伍建设
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必须有一批素质好、业务强、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作保障。推进地理教学改革,地理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基础。第一,地理教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充分认识到地理教学在培养人才中的重要作用,认清地理学科在中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要爱岗敬业。第二,地理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业务水平,要不断“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改进教学模式,想方设法地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三,市、区教研部门可以在每年暑假组织各学校的地理任课教师进行轮训,培训内容应主要围绕地理新课程标准、地理教学技能与学习方式变革、地理教育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及课程管理等主题展开,并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许以全.中学地理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科技资讯,2011(6):199.
[2]黄宜昌.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政史地教研,2012(5):94.
[3]尹海匣.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2(10):191.
[4]韩晓菲,杨晓英.中学地理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8):52-53.
关键词:地理;教学;乡镇;问题;分析
引言:乡镇中学地理教学工作,在长期的教学中一直得不到充分的重视,致使中学生没有从地理教学中获取到足够的知识,并活学活用到生活中去,这对中学生在全面学习基础文化知识,是一个很大的阻碍,需要不断地查找原因,从根本上进行解决,为此就当前乡镇中学所存在的一些地理教学的现状,进行了一些具体的分析。
一、乡镇中学地理教学现状的分析
1.地理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地理教学在多数乡镇学校中还是一直没有改变传统的副科状态,学校没有真正对这门课程真正进行重视,这是乡镇中学当前在地理学科教学中所遇到的一大障碍。由于乡镇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对于地理学科,都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地理教学一直只是处于一种维持状态,甚至使一些乡镇中学的地理课程只是应付课程的安排,并没有实际的教学内容[1] 。很多乡镇中学为了适应应试教育,盲目地追求学生升学率,提高学生主要学科的应试成绩,有很多的地理教师迫于学校的要求,为其他的主科课程让路,使地理教学的时间得不到真正保证,地理教学效果很差,只是在走一种教学的形式,这种教学当然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由此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生因为学校的不重视,地理教师都不重视教学的质量,学生没有必要认真,只是得过且过地学习地理课程,使地理学科在应试教育下得不到真正的重视。
2.地理教学的用具配备不齐全
乡镇中学往往由于经济上的原因,学校一般只是拥有几个地球仪,这些地球仪也会因为多年没有进行更新的原因,使得地球仪破烂不堪,根本就跟不上信息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有很多的乡镇中学并不具备电化教学的条件,由于局限于人力和财力的关系,仍然还是依靠粉笔、黑板、教科书这些传统的教学工具支撑着地理学科的教学,没有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器材进行多媒体的教学[2]。由于有的乡镇中学没有专门的电化教室,只是以一些简易的地理课所需的教学挂图、地球仪等,这些基本的教学工具进行教学,有一些教师用图是以手画,还有的是使用地图册,使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精确性和直观性都大打折扣,作为学生平时练习用的填充图,有一些乡镇中学的学生都很少进行订购,这些都将影响到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熟悉和掌握,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立体性思维的发展。只能学而不练,对于地理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很难准确地进行掌握,这些都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继续深入地学习地理知识,致使地理学科的教育缺少更多的形象性讲解,使多数学生对于这种枯燥的地理学习引发不起兴趣,严重地制约了地理学科的应用和发展。
3.地理专业教学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在乡镇中学对于地理课堂的教学,总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地理课程不重视,往往由于认为地理课只是作为副科进行教学,学校就没有引起足够的充分的重视。由于没有专业的地理教师,对于地理课的教学,往往只是由一些年龄大的老教师来担任,还有很多的乡镇学校,地理教学工作就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任。其实这些任职的地理教师教学水平并不高,有的甚至缺乏很多的地理基础知识,很难让向学生传授到更多的地理知识[3] 。因此,专业地理教师总量存在上比较少的问题,不能满足乡镇中学地理教育的需求,整体地理教学的师资力量都存在着学历偏低、年龄结构偏于老化的现象。专业的地理教师比较少,兼职的比较多,因为存在很多兼职教师更换频繁,所以有的乡镇中学更换地理教师的现象比较频繁,有的在学校在一年之内能够更换一个地理教师,有的学校甚至在一个一学期都可以更换一个地理教师。这种地理学科被边缘化的状况,说明乡镇中学的地理教师队伍需要进行大幅度的整改,以适应现代教学发展的需求[4] 。
二、改善乡镇中学地理教育的措施
1.地理教学要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由于中学的地理教学长期爱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其发展一直都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其地位和作用很难在乡镇中学的教育实践中崭露头角。只有改变这种不正确的教学体制,将应试教育不断地转化成素质教育[5],提高地理学科所属的教学地位,才会从全面提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角度,在乡镇中学中逐步地推动地理学科的教育工作。
2.需要加大投入资金力度
要改变乡镇中学地理教育的不良局面,需要社会各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增添地理教学的教学器具,添置更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逐渐缩小乡镇与城市之间所存在的差别,使地理教学的硬件逐渐地向城市化靠拢,为乡镇中学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地理教学条件。
3.加强地理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
乡镇中学的地理教学质量跟不上,主要的原因是缺乏一些业务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地理教师。因此培养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十分必要。加强乡镇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地理学科的师资人才的素质是关键,要积极地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具备地理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镇中学任教,进一步完善乡镇中学教师队伍的建设[6]。
总之,对于乡镇中学地理教育现状的改变,并不是在短期内就可以改变和实现的事情,需要不断地依靠广大的乡镇中学的地理教育工作者,依靠社会各界人员的普遍关心,逐步地推进乡镇中学的地理建设进程,使乡镇中学的地理教育体制逐渐地完善起来,才会不断地走入正常发展的教学轨道。
参考文献:
[1] 张长久. 中学地理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8) .
[2] 张士龙. 我国中学地理教育发展方向分析[J]. 教育科学研究, 2008, (04) .
[3] 王芳. 论中学地理教育思想转变与教学方法改革[J].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08, (02) .
[4] 黄双稳. 新形势下深化中学地理教育的思考[J]. 基础教育研究, 2009, (13) .
在基础教育中,改革原先存在不足和教育弊端,积极培养符合21世纪发展需求的全面人才,成为此次改革的基本目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国于2001年启动了中学地理的新课程改革,力图建立符合社会及经济发展要求的新课程体系,创造符合素质教育发展需求的全新教育模式,为学生未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程实施情况如何,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新课程改革还存在哪些问题,为每一个地理课程研究者所关注。一直以来,初中地理学科被学生称为“副科”,被认为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往往在刚接触地理学科时,认为地理是门新学科,积极性还比较高,但越到后来越懈怠。由于学校的应试教育导致它的地位很尴尬,课节少,学生在主科学习任务极大的前提下,不愿浪费时间在“无关紧要”的科目上,这也直接影响到教师的积极性。所以大部分初中生在即将毕业时,地理方面的知识相当匮乏,无知到一定地步,让地理教师汗颜。
受教学资源限制,农村教学设施简单,很难让学生从趣味性入手。传统教育总是教师在“三尺讲台”上独自表演,学生在台下“听话”地听讲;教师在台上演“独角戏”,学生常常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学生知识的来源仅仅来自教师,教师是“真理”的化身。而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上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而对于地理教学来说明显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抽象的经度纬度,讲解很吃力,学生听得很无趣,教师讲得很无奈。一根粉笔,三尺讲台,简单的教师手制教具,简单的地图,很难让学生从直观上对地理感兴趣。
农村学生受经济条件限制,视野狭窄,“地理”是距离学生的世界比较遥远的科目。学生的视野只局限在眼前的地域上,对祖国乃至世界蓝图都很茫然,对于信息量严重匮乏的学生来说,枯燥的讲解往往事倍功半。
学生所学知识与现实脱节,仅靠死记硬背很快就忘光了,如此这般真是给农村地理教师出了一道难题。
如何解决以上难题,在笔者从事了十几年地理教学过程中,累积了少许经验,算得上是应对以上难题的对策。
一、扭转观念,把素质教育深入学生思想
思想决定行动。从提高个人素质入手,给学生讲道理,让学生意识到缺乏地理知识的危害,这是当前教育的需要,也是进入高中必备的基础。可以举例,2001年一初中学生在旅游区迷路,因缺乏地理知识,导致严重后果。专家指出,学生的生存技能差固然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此学生不能运用简单的地理知识辨别方向。应该让学生了解到地理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知晓这门“副科”其实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二、知识与趣味性统一,让学生真正喜欢这门学科
与时俱进、完善自我。首先,要求从事地理教学的教师应持严谨的教学态度,教师间营造和谐、互学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其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美籍华人杨振宇博士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学生对地理知识既好奇又陌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创设问题情景,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筒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丽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动人的漫画、具有传奇色彩神话故事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让学生学会认识自己,理解所学内容,指导学生归纳整理,通过浓缩、比较等方法化繁为简,使知识的表达模块化、形象化、层次化,便于记忆和掌握。
三、运用现有资源开发其探求欲望,走得更高更远
一、初中地理的传统教学
一直以来,在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中,都是以老师的讲授为中心的,而作为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学生的所有学习都是为了取得一个优秀的成绩,为了一个好的成绩学生必须进行死记硬背。由于学生在进行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是非常被动的,因此很多的学生在结束考试后就忘得一干二净,至于说把地理知识与实践进行结合,那就更是少之又少了。之所以会这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的教学措施,在地理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未能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地理的重要性,没有尽最大的努力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就不是很好。所以,教师一定要参照新课改的要求来变革教学措施,提升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关于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变革
1.要注重课堂的导入,提升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
新课改强调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课堂教学的一切工作要围绕着学生进行,要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要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积极的发挥,要使学生感悟到学习的乐趣。因此,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升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实现学生快速高效的学习以及教师高质量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一定要尽快使学生进入状态,使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围绕着地理的学习,因此,一个有效的课堂导入就非常关键了。课堂导入设计的好坏与否不仅可以使学生精力集中,而且能提升其对地理学习的热情,使其自主进行地理的学习,使其保持课堂主体的地位。
比如,在关于“各地温度”一节的学习,教师可以联系实际,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以通过故事的方式。在此笔者采用的就是这样的导入方式:图图来自黑龙江,图图的母亲由于工作的缘故去了广东学习,目前已经是第三天了,这天当图图回家后,正在做家务的图图突然听到门铃在响,于是图图通过猫眼往外看,门外是一位不认识阿姨,她告诉图图:“我和你母亲是同事,因为天气寒冷,你母亲委托我把她的羽绒服给她拿去。”听了阿姨的话后,图图说:“阿姨稍等,这就把衣服拿给你。”可是,图图却没有拿衣服,而是报了警。讲到这里,老师问同学:“图图的做法正确吗?原因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课程的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其还能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要是图图对广东的气候一无所知,又如何知道陌生阿姨的话正确与否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会提升对地理学习的热情,从而会自主的进行地理的学习。
2.根据中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来提升其对地理学习的热情
中学生一般都具有很强烈的好奇心,这对于地理的学习来说是大有裨益的,强烈的好奇心是促进地理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地理老师应该积极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使其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得到有效的发挥,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引导,来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
比如,小说《盗墓笔记》,该书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受欢迎,在学生中也很流行,此外《盗墓笔记》中有很多的关于自然以及地理方面的内容,鉴于此,教师就应该在进行地理的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一小说来辅助教学。例如,该书里提到的关于长白山的内容,正好是初中地理课堂上老师讲授的东北三省的地理内容,鉴于此,教师就可以把该书中的长白山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联系,通过对长白山的地形以及其神秘的原因进行讲述,就可以紧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地理的学习上,要是学生在课后找老师继续此内容的探讨的话,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充分利用机会,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其自主的进行相关内容的进一步探索,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资料的查找,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并且处理问题。通过这样一个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原有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巩固,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的内容,最终实现学生高效快速的学习以及教师高质量的教学。
简而言之,在目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普及的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存在的最大困惑就是,不仅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而且好多的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以及多样化的思维,在这个基础上,地理教师要做的就是大胆的努力的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去寻找新的符合实际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促使学生维持对地理学习的长久的兴趣,要让学生意识到地理的学习对实际生活的重要性,养成积极的自主的学习地理的习惯,实现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很好的掌握和了解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张成锦.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民族地区地理教学;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一、现状分析
在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地理这门学科长期以来教学质量一直偏低,学生的平均分数也比较低,究其原因,可以大体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客观原因
在现代社会,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升学和就业成为家长思想的两种表现。民族地区群众对子女到学校学习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偏激思想:一种是边远贫困少数民族群众认为学习地理、历史这些科学文化知识没用,既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又不能带来现实的利益,学生回家后也没有一技之长;第二种是有条件和盼望让子女读好书的,认为学习地理这种科目没有出路、没有用,导致学生严重的偏科。所以在教育法制尚不健全的今天,在民族地区群众送子女读书的积极性不高的现状的大环境下,地理教学也显得很无力。
2.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之所以把这几项统称为主观原因,是因为在教育过程中,这三者缺一不可。所以造成以上现状的主观原因主要有:地理专业出身的教师少,很多学校的地理教师实际并不是本专业的教师,主要是来自其他科目退下来的老师,教学能力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基础太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对策研究
客观原因是通过主观原因起作用的,所以针对以上现状以及新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教育的本土化特色,特提出以下对策:
1.教育者
民族地区学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为当地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作为一名教育者,特别是教师,是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和实践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自觉学习、独立获取新知识的机会,尝试成功、探索的快乐。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地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从而提高中地理教学质量。要积极践行新课程理念,掌握必备的知识,让学生真正听懂,学生只有真正听懂,理解后才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应该对地理这门学科真正的喜欢,只有这样才能以钻研、执著追求的敬业精神以及饱满的教学激情,去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以自己对事业的一丝不苟的态度感染和影响学生,可达到师生的情感共鸣。以高尚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渊博的知识学问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具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所以需要接受教育。而他们也是主体和客体统一的人,具有能动性和主体性,所以可以成为自我改造的主体。由于藏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特点,广大藏族人民在长期改变环境的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勤劳豪放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利用这一点改造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改造。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互相提问质疑,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知识。以豪放、能吃苦的性格特点,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保持身心健康,取得学业成功。对差生,要教育他们树立信心,培养虚心求教的习惯,消除民族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思想,引导他们确立必胜的信念。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教育影响的作用。从教育内容来说,在地理教学中要多增加本土内容。新地理课程标准在第一部分的基本理念中也明确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以及“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这是因为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比较了解,联系起来十分方便。这样联系本地实际,必然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并开动脑筋,各抒己见,然后再适时讲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认真学好地理的热情。从教学手段来讲,体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教学。随着国家对西部教育的投入力度的加大,很多学校都配备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室,这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由于地理教学中景观、地理现象、地理分布、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原理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这些内容大都具有区域性、抽象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对学生来说,学起来难度是较大的。而直观教具的使用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的清晰表象,有助于进一步的学习。另外还应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要切实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法,采用开放的启发式教学法,教学中要增加学生的活动时间,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中学地理新教材的特点,让学生手、脑、口、眼充分地调动起来,要学生活动与教师辅导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区位知识;现状分析
0 前言
地理学科中区位知识的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学生能够用区位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高中人文地理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真心希望本次探究能为高中地理区位知识教学搭建一个平台。
1 区位内涵
区位一词用在地理教学中主要指区位和相关地理现象的联系。高中教材对其解释是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事物本身的位置,二是该事物他事物空间上的关系。可分为绝对区位、相对区位。简单的说就是事物本身的位置与具体分布情况。
2 高中地理区位知识教学的现状
2012年,有笔者就选河南为目的地,通过调查、访问、问卷等方式对河南部分市、县级的高中地理教师进行了调查。听课60节,访问20人,问卷100人,收回80份。通过数据显示,存在以下弊端
2.1 教学主要环节—目标设计存在不足
教学目标的设计存在不足,教师对于区位知识不能很好地贯彻到目标中,具体教学中也就似是而非,蜻蜓点水,不能很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只是迎合考试设计目标,缺少了情感教育,忽略了过程方法,抛弃了三个维度。使目标达成不符合大纲要求。例如:教学《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的选择》一节,有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如何根据区位因素选择工业区。
(2)过程与方法: 课前搜集实例,搜集中加深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人文地理观念。
该目标没有很好地将三个维度系统起来,各自分离,不能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养”这一最终目标。
2.2 高中教师本身区位知识现状不容乐观
为了更好地完成新课标规定的知识目标,教师本身必须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能在教材的基础上对区位知识进行优化、重组,以期待取得更好地效果,教师只有厚积才可以薄发。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源,而不能局限于一桶水。否则学生没有提升的空间。但是调查显示,教师并没有备足水源。而多数教师只是停留在教材体系的表面,对于区位的概念自己都搞不清楚,似是而非、一知半解。
3 打破不足现状,不断更新提高。
3.1 设计教学目标要合理:
要制定系统科学的教学目标,顾及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紧密结合。其中知识与能力是基础性目标,过程与方法是关键目标,情感态度是重要目标。过程与方法是掌握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手段,情感是知识的升华,三者不可分割开来。
如对于区位知识的教学,《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的选择》一节为例。要在第一目标让学生牢固掌握本节所涉及的区位知识,即哪些区位因素会影响工业区位的选择,第二目标要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调查,访问得出自己想要知道的结果。第三目标要让学生结合本节所学知识以及当地区位因素的现状拟出自己合理的建议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有机结合,既体现了训练的系统性,又能循序渐进地达成目标。
3.2 高中地理教师的区位专业知识、专业素养要改进
要熟练掌握区位知识,对于教材的设计原则,安排意图,培养目标等要逻辑系统的掌握整合。注意各个知识点的横向纵向地联系,在长期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链,形成一定的线状知识体系。而这些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专业素养的提升,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学习。因为只有具有了高储备的知识量才能把教材驾驭的得心应手,也只有高水平的专业素养才可教的生动多彩。
3.3 教育理念要转变。
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是教师讲,学生听,严重束缚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性。区位知识本来就比较枯燥乏味,如果教师过多讲解势必让学生感到乏味,如果能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生活实践多种形式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教师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例如:仍然以《工业区位选择和区位因素》一节为例,要打破传统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变牵着学生走为放手学生飞。要让学生理解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区位因素有哪些,不要单单靠教师画画要点,学生背背内容,这种暂时记忆最容易遗忘。应该让学生先调查访问,参与到活动中,有自己的收获体验之后再融合整理,课堂上各抒己见,踊跃发言,既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又能感受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结语
通过研究可以看出,高中地理教学中区位知识的教学还存在一些瓶颈,对区位知识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师本身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模式仍有待改进。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度不够。因此区位知识教学的研究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的教师不断更新思想,理论联系实际。
参考文献:
[1] 旋晓伟.王林,王晓青等.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1):125-128.
[2] 陈华.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4):96.
[3] 王龙泉.新课程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地理兴趣[J].四川教育,2011,(7):74-74.
关键词:GIS;高中地理教育;现状;对策
GIS技术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晚,将其融入地理教学的时间也较短,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还处在摸索阶段。很多r候,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没有发挥辅助教学的效果,还将其本身较为灵活的教学内容变得十分死板。因此,我国应当对GIS技术展开研究,改善该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缺点,充分发挥其自身优点,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中地理整体教学水平。下面笔者就对GIS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进行阐述。
一、GIS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1.教师应用GIS的水平有限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中地理教师中了解GIS技术的不足两成,绝大多数的教师对该项技术都不是很了解。并且,在这两成地理教师中能够根据地理教学内容数量应用GIS技术的更少,所以地理教师GIS水平的缺乏是阻碍GI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缺乏对GIS的认识
高中地理教师缺乏对GIS认识,没有意识到GIS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是导致GIS技术一直没有得到普及和应用的重要原因。调查实验发现,被调查的地理教师中没有一个教师认为GIS对地理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地理教材中涉及GIS内容,也只是简单地对其进行介绍或是直接略过,没有充分发挥GIS在地理教学中的价值。
3.缺少软硬件设施
计算机和软件系统不仅是GIS技术的基础设施,也是发挥GIS作用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国能够满足GIS应用基础设施的高中还很少,即使有些高中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已经达到了要求,但是在软件上却存在很多问题。当下所使用的GIS软件有一个较为相似的特点,就是软件功能较多、专业型较强,软件的安装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成本,因此不适合应用在高中地理教学中。
二、GIS融入高中地理教育的有效对策
1.对地理教师进行培训
各地高中应当对本校地理教师进行GIS培训,待培训完成以后地理教师应当针对教材中能够应用到GIS技术的内容进行设计,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并且,不同高中之间应当加强在GIS技术应用方面的交流,从而实现资源的相互共享和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针对一些使用GIS技术取得较好效果的高中,应当为使用效果较差的学校做好成功的示范,以提高这些学校GIS技术的使用效果。此外,我国高中还可以借鉴国外在GIS技术上的使用经验,以提高本校的GIS应用水平,提高地理教学水平。
2.高中应当加强与师范高校的合作
为了充分发挥GIS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效果,应当加强与师范学校之间的合作。通过合作关系,可以让师范高校中熟练掌握和应用GIS技术的学生去高中进行地理课堂教学实习,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师范高校学生的实战教学经验,还能够有效提高高中地理教师GIS技术的应用水平,是一项双赢措施。
3.高中应当加强软硬件的建设
一般情况,重点高中和经济水平较高地区的高中在硬件设备上已经达到了GIS技术的使用要求,然而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区的高中学校在这一方面则有所欠缺,需要我国政府和教育部门给予其一定的支持,完善这类高中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而在软件上,则需要各地教育部门同软件开发企业进行合作,根据当地高中的具体情况研发出具有针对性、比高的GIS软件,从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
4.提高教师与学生的认识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师和学生在GIS技术的应用缺乏一定的认识,甚至认为该技术是无用的。并且,还有一部分教师和学生认为地理并不是高考必考科目,不必地将GIS技术应用到地理教学中。因此,高中学校应当改变学生和教师的这一观念,充分认识到GIS技术的重视性,充分发挥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先进科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在高中地理教学中,GIS技术是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是较为理想的。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GIS技术一直都没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普及和应用,需要相关工作人员根据该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制订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促进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从而为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贺晓慧,朱丽,卫海燕.GIS在高中地理教育中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6):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