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阑尾炎手术后的护理范文

时间:2023-08-04 16:49:40

序论:在您撰写阑尾炎手术后的护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阑尾炎手术后的护理

第1篇

【关键词】 阑尾炎; 手术;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7.045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非常常见的疾病,任何性别及年龄段均可以发病,但以青壮年居多,属外科中的急腹症,转移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存在固定的压痛点是其临床的主要特征,手术是最为常用的治疗手段[1]。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在术前应做好急症手术的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医生的手术工作,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指征,防止各类并发症的发生,鼓励早期适当活动,加快术后康复。笔者所在医院于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了10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显著,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得到了较多患者的肯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10年1月-2012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10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男61例,女41例,年龄14~58岁,其中16例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86例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多存在转移性右下腹痛症状,疼痛始于上腹部移向脐周,在数小时后转移并局限于右下腹部。

1.2 方法 急性阑尾炎及早确诊和早期手术治疗是减少并发症发生和取得安全满意疗效的关键[2]。阑尾周围脓肿者:一般先行非手术治疗,为手术治疗做好准备,患者须进行禁食、抗感染、补液和局部理疗,在肿块缩小到一定程度及体温回复正常后,择机行阑尾切除术,在非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患者体温日渐升高、疼痛不减、肿块逐渐增大等,则当先行脓肿切开引流术,至切口痊愈后3个月再行阑尾切除术。对坏疽性阑尾炎或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应急诊手术治疗。本组所有患者在确诊2~4 h后行阑尾切除术,手术均顺利进行,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7~16 d均治愈出院。

1.3 满意度评分 在患者治愈即将出院前,给患者发放治疗满意度评分表,进行满意度评分。评分表内容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护理态度、护理方法、护理结果等共十项内容,评分表中每项患者满意或基本满意记1分,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记0分,最后记录每张评分表的得分数。

1.4 护理方法

1.4.1 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主要是为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做好准备。首先患者入院后即禁饮食,禁止灌肠,进行手术前的胃肠减压,吸出胃内容物等;其次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同时还要做好手术需要的各种器械、敷料与物品的准备。有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术前应进行抗休克处理,如给予吸氧等;阑尾穿孔伴腹膜炎者,须做好针对性的术前检查和治疗,如心、肝、肺、肾等的功能检查及血液检查等,以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恢复正常平衡[3]。

1.4.2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一环。患者回病房后应根据麻醉选择适当的卧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每小时测量一次血压脉搏,连续测量三次直至平稳。若出现血压下降或脉搏加快则考虑出血的可能性,应当及时观察创口并采取必要的措施。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切除术后或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术后12 h,如置引流管,为顺利引流及防止炎性渗出液流入腹腔,在患者血压和脉搏平稳后将患者改为半卧位。

阑尾切除术后的当天必须禁止饮食,术后第1天可进流质食物,第2天可进软食,若恢复情况良好在第3~4天可进适量的普食。术后24 h可鼓励患者起床进行适当的活动,以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增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以及防止肠粘连的发生。为避免因过度的肠蠕动造成缝合伤口裂开或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术后3~5 d禁止使用强泻剂和刺激性强的肥皂水进行灌肠,如因便秘可口服适量的轻泻剂。

1.4.3 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切口感染、腹腔内出血、腹腔脓肿、肠瘘等是急性阑尾炎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应对此进行有效的护理。切口感染多因手术时切口污染、存留血肿异物、引流不畅等导致,若在术后3~5 d内,切口周围皮肤出现红肿,患者感觉伤口疼痛,体温持续升高或下降又升高,则提示发生切口感染。腹腔内出血多因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所致,患者常出现面色苍白同时伴有腹痛、腹胀、脉速、冒冷汗、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一旦发生腹腔内出血患者必须立即平卧,采取镇静、吸氧、静脉输液等措施,同时抽血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做好手术止血的各项准备。并发腹腔脓肿则可见腹痛、持续高热、腹胀、里急后重感等临床表现,病情进一步发展可产生中毒症状,这时当采取半坐卧位,以利于引流,使分泌物或脓液流入盆腔,从而减轻中毒现象,同时进行抗生素治疗,若未见好转则建议行引流手术。肠瘘多因手术时误伤肠管或阑尾残端结扎线脱落等引起,多数可通过抗生素治愈。

2 结果

患者的满意度评价得分:8~10分92例,占90.2%;5~7分6例,占5.9%;4~6分3例,占2.9%;0~3分1例,占1.0%。

3 讨论

本组102例患者中有92例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8~10分,满意度达到91.8%,由此提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不仅能降低手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而且能大大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对治疗的积极配合,有利于提高医患互信度,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从而为整个手术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8-60.

[2] 闰秋玲.76例急性阑尾炎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5(16):78-79.

第2篇

1.由于麻醉与疾病本身的作用,术后病人的消化功能会出现一定障碍,不能很好地消化食物及吸收营养。

排气后开始喝少量水,如无不适,可吃流食(米汤、菜汤等),以后逐渐过渡到半流食(面条、米粉等)、软食、普食,每餐不宜过饱。也不宜过早饮用牛奶,因牛奶性寒易致胀气。

2.术后病人应食用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对于年老体弱者,应适当延长吃流质、半流质食物的时间,以利消化。而对于一般病人,在病情稳定好转后,可给普通饮食。

3.病人在食用流食期间一般多以甜食为主,如藕粉、橘汁等。但也有病人因不习惯甜食而厌食,甚至出现恶心、呕吐,明显影响健康。此时若能适当选用瘦肉或鲜鱼熬汤,既能保证营养又能增进食欲,病人就会很快康复。

第3篇

【关键词】小儿;急性阑尾炎;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275-01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55例,女37例,年龄1~12岁。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87例,弥漫性腹膜炎5例。体温在37~40℃之间。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固定的压痛点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旦明确诊断均宜手术。

2 手术适应范围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和寄生虫引起的阑尾炎.

(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3 护理方法

3.1术前准备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以急性腹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疾病,病情急、重,而小儿一般不会主动诉说病情,也不能正确描述。只能根据家长陈述病史、B超、X线透视、摄片、影像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诊断。小儿阑尾炎的症状多不明显,常因哭闹及检查不合作影响诊断。且小儿阑尾炎易发生穿孔,使病情恶化。病程稍长发炎的阑尾可能被大网膜包裹并与周围肠管粘连形成阑尾脓肿。 小儿手术前最关键的是禁食禁饮。由于小儿自控力差,容易哭闹,因此与家长沟通尤其重要,使其配合完成各项术前准备,确保手术顺利完成。

3.2饮食护理

准备手术的患儿应予以禁饮,禁食,卧床休息,取半卧位;并做好静脉输液的护理,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诊断未明确的腹痛:禁用吗啡或哌替啶,禁用泻药及灌肠。以免肠蠕动加快,肠内压升高,导致阑尾穿孔或炎症扩散。

3.3心里护理

稳定患儿情绪,做好解释工作,向患儿、家属介绍急性阑尾炎的相关知识,让其知道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之配合治疗和护理

3.4容易误诊为阑尾炎的内科疾病

(1)胃肠型上感,(2)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3)肠痉挛,(4)急性肠炎,(5)白血病,(6)消化性溃疡,(7)过敏性紫癜,(8)肾病综合征等等

3.5患儿病房应干净、整洁、安静,空气流通。以利于患儿休息。

4 术后护理

患儿回病房后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安置。一般情况下,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患儿可低枕和去枕平 卧 ; 腰椎麻醉的去枕平卧位应持续6----12小时,以防止脑脊液外漏,引发头痛。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且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平稳后取半卧位,有助于炎性液体流至盆腔,便于引流和防止隔下感染。术后1---2天禁食,静脉输液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待肠鸣音恢复、排气后进饮食。但一周内忌牛奶或豆制品以免腹胀,置腹腔引流管者,要妥善固定,防止扭曲、受压、折叠;防止患儿抓脱。翻身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引流管,避免导管脱出。注意观察引流管的引流量、颜色及性状并每日更换引流袋,必要时做细菌培养。注意引流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如有渗出及时换药,必要时涂抹氧化锌软膏加以保护。引流管多在术后48------72小时酌情拔除。

5 术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5.1 出血:阑尾系膜的结扎线松脱,引起系膜血管出血。表现为腹痛、腹胀和失血性休克等症状。一旦发生出血表现应立即输血补液,紧急再次手术止血。

5.2粘连性肠梗阻:是阑尾炎切除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与局部炎症重、手术损伤、切口异物、术后 卧 床等多种原因有关。阑尾炎术后24小时可起床活动,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发生,同时可增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

5.3切口感染:在化脓或穿孔性急性阑尾炎中多见。临床表现为,术后2---3天体温升高,切口胀痛或跳痛,局部红肿、压痛等。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先行试穿抽出脓液,或于波动处拆除缝线,排除脓液,放置引流,定期换药。并遵医嘱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短期可愈合。

5.4阑尾残株炎:阑尾残断保留超过1CM时,或粪石残留,术后残株可炎症复发,仍表现为阑尾炎的症状。应行钡剂灌肠透视检查以明确诊断。症状重者应再次手术切除阑尾残株炎。

5.5粪瘘:很少见,原因有多种,阑尾残端单纯结扎,其结扎线脱落;盲肠原为结核、癌症等。粪瘘发生时如已局限化,不至发生弥漫性腹膜炎,类似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表现。如为非结核或肿瘤病变,一般经非手术资料治疗粪瘘可闭合自愈。

第4篇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护理;并发症

急性阑尾炎较为常见,主要特征为右下腹有固定压痛点、转移性右下腹痛,确诊后需采取手术治疗。随着麻醉、外科技术、护理工作、药物治疗的发展,大部分的患者都得到了较好的治愈效果[1-2]。本文旨在研究在急性阑尾炎手术后并发症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附属医院就诊的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中,15例为女性,23例为男性;年龄在22~66岁,平均年龄为(40.08±2.14)岁。观察组中,14例为女性,24例为男性;年龄在21~64岁,平均年龄为(40.17±2.2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方法护理,遵照医嘱进行护理,对患者的问题进行解答等。在对照组的方法之上给予观察组循证护理。①进行循证问题的设置,总结以往的护理经验,以术后发生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的研究为依据进行特殊方案的制定。②以循证问题为依据检索相关文献材料,明确循证的依据,确保依据可靠、真实以及可行。③以患者的不同情况为依据进行护理方案的编制,使循证护理个体化,具有针对性。①切口感染:研究称自身感染为导致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营养和血糖状况进行控制,将术前护理做好,术中规范操作,做好消毒工作,在术后执行无菌操作,严把换药流程,降低感染的可能。②下肢静脉血栓:手术之后,因患者血流速度降低,血液粘稠度升高,因而出现血栓。对此,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注意下肢活动,使患者的血液流速得到改善,避免出现下肢静脉血栓。③粘连性肠梗阻:阑尾周围存在脓液、手术损伤、患者长期卧床不活动等都是造成粘连性肠梗阻的因素。因此,护理人员应提示患者多翻身多下床活动,保证肠道蠕动,避免粘连。此外,若患者肠道未通气则不能进食,在排气之后饮水,水应少量,确保患者无任何不适后方可食用流质物,以清淡为主,忌易引起消化不良和胀气的食物。若患者腹胀,可热敷腹部,或以肛管排气。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的情况,并对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χ2检验计数资料,P

2 结果

2.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2%,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

2.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4.55±0.53)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9.64±1.14)d,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较短,t=14.70,P

3 讨论

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操作简单、操作时间短的特点[3]。但经过观察、护理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现,重视术前与术后的各项医疗工作,如有异常需及时采取办法进行处理。采取护理措施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疾病治疗的开支。循证护理指的是根据护理研究制定临床护理指南,是新型护理观念,转变了以往以直觉和经验为主的护理行为与习 惯[4]。循证护理的应用使护理人员以科学技术为支持,以理性思考为指导,增强了护理人员工作的主动性。要求其具备检索文献、阅读国外文献、评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将实践与科学相结合进行护理[5]。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经过护理,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2%,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4.55±0.53)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9.64±1.14)d,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对比,P

参考文献:

[1]罗明春.循证护理与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急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04):588-589.

[2]胡晓蓉,陈红.循证护理在创伤性休克患者院前抢救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21(07):1204-1207.

[3]朱秀娴,林素清,陈淑红.循证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介入诊疗术后舒适度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2):1841-1843.

第5篇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预防应用;循证护理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外科急腹症,发病率较高,任何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患者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右下腹固定压痛、转移性下腹痛[1-2]。为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的的应用价值,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50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7月~2013年8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1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第7版《外科学》中关于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3],同时应对以下患者予以排除:①患有恶性肿瘤患者。②近期2个月内曾动过手术,具有感染史者。③患有严重的肝功能、肾功能不全患者。④合并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⑤孕妇。所有患者均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观察组中男40例,女35例;年龄13~72岁,平均(36.7±4.1)岁;平均发病时间(24.01±2.81)h;其中单纯性阑尾炎39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1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5例。对照组中男41例,女34例;年龄12-74岁,平均(37.1±4.4)岁;平均发病时间(23.89±2.79)h;其中单纯性阑尾炎36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1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治疗期间出现任何问题均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1.2.1确定循证问题,并查找相应依据 建立循证护理小组,组员们应明确循证护理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全面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讨论日常护理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根据护理人员以往的临床护理经验,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几种问题主要包括切口感染、术后疼痛、出血、粘连型肠梗阻、排尿困难、下肢静脉血栓等。针对以上问题,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寻找上述问题的科学理论依据,并对这些依据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实用性进行评价,组内人员结合自己的临床护理经验专业护理知识制定更合适的新的护理方案。

1.2.2 循证护理的实践措施

1.2.2.1心理疏导 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加强患者的健康知识宣教,耐心、详细的向患者讲解急性阑尾炎的相关疾病知识以及外科手术的大致流程、基本内容以及注意事项,重点让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安全性。帮助患者重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1.2.2.2 粘连性肠梗阻 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极易发生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护理时应对患者采取禁食处理,取患者半卧位,经常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手法按摩,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多鼓励患者定期翻身,待病情稳定后及早下床活动,有利于刺激胃肠运动,尽快恢复肠道功能;在饮食方面,建议患者少吃易产气、不易消化的奶制品等,注意合理饮食,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1.2.2.3切口感染 由于长时间禁食,极易导致患者营养不良,降低机体抵抗力,加上创口长时间暴露,会大大增加细菌感染的风险,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伤口变化情况,做好切口的清洁、卫生护理,一旦发生切口红、肿等症状时,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

1.2.2.4下肢静脉血栓 由于术后切口需要一定时间愈合,加上术后切口疼痛,患者常常需要卧床休息,患者长时间未活动,导致静脉血流运行速度降低,增加血液粘度,促进微血栓形成。因此当患者术后8h若病情并无异常时,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足背屈伸等收缩运动锻炼,有利于防止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症状,应指导患者卧床,适当抬高患肢,若下床活动时,应建议患者穿弹力绷带或弹性袜。

1.2.2.5排尿困难 术后患者由于切口疼痛,长期卧床休息,心理紧张、恐惧,身体素质较差等缘故均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尿潴留、排尿困难症状。术后应对患者加强排尿训练,排尿时应按压患者切口,尽可能降低患者切口疼痛,必要时可进行局部热敷处理。同时应加强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1.3统计学处理 选用软件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t对计量数据进行检验,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见表1。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住院治疗时间(4.4±0.5)d明显少于对照组(9.5±1.1)d,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的一个重要分支,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 年代,是一种突破常规以主观感受以及临床经验为主的全新护理理念,其主要以护理研究为重要依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改变了护理人员的常规惯性思维以及行为表现[3]。进一步规范了临床护理工作,使传统被动式护理模式转变为主动护理模式。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极易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排尿困难、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如何提高患者预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临床相关学者研究的重点[4-5]。本文将循证护理理念应用于急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中,不仅使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了友好的护患关系,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感,主动参与临床护理工作中,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组研究表明,应用循证护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常规护理患者降低了36%,说明循证护理的有效性,与国内外大多数文献报道相符。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以众多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为论据支持,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同时也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临床治疗费用。但循证护理的科学性、理论性较强,对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我素质,更好的应用循证护理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群芳.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效果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2,33( 2) : 364-365.

[2]黄清萍.急性阑尾炎术前术后的临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 245) : 314.10.

[3]叶兰英.女性急性阑尾炎术后不完全性尿潴留的护理[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0,40(4):357-361.

第6篇

【关键词】 阑尾炎;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观察;护理

阑尾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外科急腹症, 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治疗, 可能会引发腹膜炎, 严重者甚至会致死[1]。阑尾切除术是多年以来阑尾炎的传统手术方法,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手术方法。为了分析和探讨阑尾炎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术后的观察及护理, 本文特选择100例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阑尾炎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两组, 分别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开展手术治疗,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和其他各项预后指标,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随机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阑尾炎患者, 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外科学》中阑尾炎的诊断标准[1]。排除具有恶性肿瘤疾病、精神类疾病、呼吸及循环系统重大疾病以及语言或者智力上存在障碍的患者。其中男65例, 女35例, 年龄19~56岁, 平均年龄(29.64±5.13)岁, 其中36例为单纯性阑尾炎, 51例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13例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开展手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开展手术治疗, 术后患者回到病房, 在治疗和住院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会, 并汇总、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住院天数等资料。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以及其他各项预后指标等。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腹部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 检查显示阑尾被彻底切除, 治疗后无复发为痊愈;患者腹部疼痛等症状明显好转, 检查显示阑尾大部分被切除为有效;患者腹部疼痛等症状无明显改善, 检查显示阑尾大部分残留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的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 观察组为100.0%, 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 发生率为2.0%(1/50), 对照组患者有10例发生切口感染, 6例发生腹腔脓肿, 5例发生肠梗阻, 并发症发生率为42.0% (21/50), 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术后止痛药使用患者较少, 且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 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阑尾切除术是传统的急性阑尾炎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操作比较简单, 但是其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比较高, 因此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 它独有的微创性和直观性为临床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大大改善了手术预后效果, 因此,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逐渐成为首选手术方式[2]。传统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两者的护理重点有所不同, 前者的护理重点在于应对术后并发症, 主要内容是紧急处理各种术后并发症的方法, 对于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加强术后卧床休息, 并增加抗感染治疗;而后者由于其手术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的, 因此在术后护理中更加重视对全麻患者的基础护理及其生命体征观察, 不仅要给予心电监护和吸氧等, 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脉搏、血压、神智、心率以及呼吸困难、有无发绀等[3]。在本组研究中, 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基本无差异, 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和止痛药使用例数均有所减少, 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也均有明显缩短, 由此可见其临床效果要优于传统阑尾切除术。

综上所述, 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手术效果更好、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 为首选手术方法, 且对于不同的手术方式的阑尾炎患者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这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晓明, 陶在平. 98例急性阑尾炎两种不同手术治疗的护理探讨. 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1(15):355-356.

[2] 钟文津, 何小妹, 黄楚真, 等.阑尾腹腔镜切除与开腹手术的对比观察与护理.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 10(11):84-85.

第7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 要】目的:探讨阑尾炎手术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预后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6 例阑尾炎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儿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情复发率、甲级愈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情复发率显著小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儿的甲级愈合率、护理满意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阑尾炎手术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确切,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 阑尾炎手术;人性化护理;预后;护理满意度

阑尾炎是指阑尾因多种危险因素导致的炎症反应,阑尾梗阻、感染、血流障碍及粘膜损伤等危险因素均作为阑尾炎的病因[1]。手术切除治疗早期的阑尾炎,可显著降低坏疽性或化脓性阑尾穿孔、肠梗阻或弥漫性腹膜炎发生的风险。由于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阑尾炎手术患儿的耐受性差,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此,本研究将探讨阑尾炎手术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预后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 年6 月~ 2014 年6月期间,治疗的86 例阑尾炎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43 例,其中男患儿22 例、女患儿21 例;年龄范围为1.2 ~ 13.5 岁、平均年龄(6.9±2.6) 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9 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5 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9 例;对照组43 例,其中男患儿23 例、女患儿20例;年龄范围为1.6 ~ 13.8 岁、平均年龄(7.2±2.5) 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8 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4 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11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利用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清洗,双氧水对伤口表面进行消毒;术后24 小时内禁食及处于半卧床,对伤口进行局部性热敷或理疗;利用医用无菌纱布对伤口进行包扎;而观察组患儿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实施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动态监测患儿的病情、生命体征、定时为患儿采取常规检查,综合判断患儿的身体状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护理方案;根据患儿的心理紧张、焦虑及惊恐状态,及时为患儿提供心理干预措施,疏导患儿的不良心理,消除患儿的应激心理状态;积极主动与患儿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鼓励患儿积极接受治疗护理,提高患儿接受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为患儿提供舒适、已灭菌消毒的住院环境,提供清淡、高营养及均衡的饮食。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情复发率、甲级愈合率及护理满意度。

1.3 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 进行数据分析,采用X2 检验计数资料,P<0.05 说明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情复发率显著小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儿的甲级愈合率、护理满意度显著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中,实施人性化护理贯穿于围术期,通过动态监测患儿的临床状态,及时给予行为干预,可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提高患儿的治疗护理安全性。心理护理消除患儿的创伤性应激心理,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患儿接受治疗的配合度,提高患儿接受护理的依从性,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风险[2]。阑尾炎手术患儿术后的机体恢复状态与患儿的住院环境及饮食方式密切相关,通过人性化护理,可显著降低患儿发生医源性感染的风险,促进切口的愈合度。胡玉燕[3] 研究证实,人性化护理干预与阑尾炎手术治疗护理阑尾炎患儿具有协同作用,临床疗效显著。本研究,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情复发率显著小于对照组;提示人性化护理可巩固阑尾炎患儿的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治疗的安全性。而观察组患儿的甲级愈合率、护理满意度显著大于对照组;表明阑尾炎手术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临床效果确切,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彭霞, 孙瑛, 刘琴.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阑尾炎手术患儿预后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4,21(23):1945-1946.

[2] 王春香.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心理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4,33(12):88-90.

[3] 胡玉燕, 蒋美萍, 李莉, 邓刚.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膀胱癌围术期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5,07(15):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