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理实一体化教学范文

时间:2022-04-27 12:02:10

序论:在您撰写理实一体化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理实一体化教学

第1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现状;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161-01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实施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我想结合行动导向教学的认识,根据目前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现状,探讨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完善措施。从而使我们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更加规范,提高教学效率。

一、对行动导向教学的认识

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学生主动的教学方式,教师尝试着尽可能少地为学生预先咀嚼,而是让学生尽可能地自己去查明、尝试、发现、研讨和计划,主动性是独立性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行动导向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使学生一开始就参与教学的计划、实施和评价。行动导向教学努力地把学生的主观兴趣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确定教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行动来理解专业知识。学习过程结束,教师让学生演示成果,使其充分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其间教师和学生对其成果进行讨论并给出建议。这就在提高自己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沟通能力。在应用行动导向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也学到了方法,从而提高了学习能力。

二、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现状

许多高职院校进行了教学改革,实施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理实一体化教学突破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促进了专业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型。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更要具有创新综合能力,否则教学方案难以出台,教学过程难以控制,教师很难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融会贯通。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一支技高一等、艺高一筹的专业教师队伍。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课程结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不足。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已跟不上社会、企业对本专业人才提出的培养目标,不能适应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虽然已经进行了改革,不过还需进一步完善。

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不足之处。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专业教师同时承担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形式上已经是双师型教师了,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了。但是,参与实践教学的教师不仅仅要具备专业技能,还要具备专业技艺,而专业技艺不是短时间的培训就能获得的,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积累。这就是目前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缺乏专业技艺。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存在不足之处,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和老师都得转变观念。以前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记笔记,而一体化教学主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在课堂上 “动”起来,教学过程中,学生有相对的自由。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老师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带来负面影响,有可能完不成预先计划的教学任务。

实训场地的建设中存在不足。学生数量多,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对设备的数量上就有了要求。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完善措施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我们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教学理念的平台,下面我将结合德国的职业教育理念,针对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现状,提出一些完善的措施。

完善课程结构、体系及内容。行动导向教学中的行动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个性能力。以往的课程建设中侧重于专业能力的培养,但社会实践证明我们不能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社会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让他们成为技高一等、艺高一筹的专业教师。

完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过程。充分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综合应用好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辩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兴趣,从而促进他们主动来学习。加强他们社会能力和个性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自我控制学习的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完善实训室的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经济及自身实际情况,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参照企业运作模式,制定较为现代化的符合企业要求的设备配置方案,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服务培养目标。实训设备要为理实—体化教学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提供保障。

总之,高职院校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结合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以及其他的一些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继续探索和完善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将会使得我们的一体化教学过程更加规范,从而使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目前高职院校广泛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相关的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的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框架,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是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适应职业院校学生目前基础和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要求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它是以项目为载体,创设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情境,将理论学习与实训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在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一、要有合格的“理实一体化”教师

在开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具有“一体化”教学能力的教师是成功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合格的“理实一体化”教师?简单说,就是要求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实现“一体化”。教师既要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功底,还要掌握熟练的计算机实践操作技能,更要具有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材分析能力和教学过程的组合能力。目前,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教师,一般都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能力也较强,欠缺的往往是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创新综合能力。尽管现在计算机技术及软件的更新速度很快,但计算机教师通过学习可以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知识和软件,这是不成问题的。而要提升教师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自身创新综合能力,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发现和解决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并能够将实习所得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新技术带回到学校,传授给学生,促进教学和实践的结合。

二、建立良好的实训环境

建立良好的实训环境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学与实训场所既要满足一般实践操作的需要,又要适合讲授教学、讨论教学、情景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的需要。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而言,良好的实训环境主要体现在:

1.必须有与生数规模相适应的实训机房,要保证在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一台计算机。2.实训场所的学生座位设计要以小组为单位,便于学生分组、合作学习。3.在空间分布上,实训场所要能根据教学内容进行不同区域划分,形成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际操作;既能集中听教师讲解,又能利于学生分组讨论的不同区域。4.应保证实训场所硬件设备的先进性。所使用的设备应采用当前的主流设备,能流畅地运行保证教学计划顺利开展所需的相关软件。5.教学中所使用的软件也应为当前主流软件。实训设备数量不足,软、硬件过时落后或软件运行不流畅,不但会使教学过程受阻,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而且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直接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

三、高质量的教学案例

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是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在教学中如何建立和丰富实践案例库,以及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合适的并具有该专业代表性的案例,对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至关重要。首先,教学案例的设计和选择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某一能力或技能的形成为主线,以真实的职业岗位项目和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其次,教学案例的设计和选择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习基础不同、发展需求各异的学习者的需要。要针对不同的专业的特点,对同一教学内容、同一能力或技能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的教学案例,以适应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

四、建立与理实一体化教学相适应的考核与评价手段

考核与评价是检验学习效果、评价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考核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教学效果。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评价形式, 成绩评定必须客观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其综合素质的考核与评价应齐头并进,不应出现偏重于某一部分,使得评价流于形式。在具体的考核与评价过程中,可以从多方面开展。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大对学生操作是否规范,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并做好记录,对其分析、总结和评定。在期末考试中,在不忽视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的同时,加大对学生操作技能和综合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另外,也可不定期地开展技能竞赛,激发学生钻研技术、提高技能的积极性。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通过创设不同计算机教学情境,把计算机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计算机的实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转变了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业素养都有很大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竞争力也有了明显地改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适合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赵沛.职业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魏书生.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

[3]何先应.略论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面临的七大问题[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6):71-73.

第3篇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 一体化教学 探究

一、中等职业教育中,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 由于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无法培养一定的操作技能。

2. 不能合理的配置教学资源,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采取实践教师和理论教师分别授课的形式,人员利用率低,岗位重复设置,同时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重复交叉,不仅使教育经费和教学时间浪费掉,还使教学工作效率降低。

3.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也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质量和技能需求。由于近些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面临着生源下滑的问题,学生们的基础偏低,多数学生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动脑多于动手,逻辑思维多于形象思维,理论知识多于实践操作。这种强烈的反差,为学生灌输了在学校里学不到真正技术的思想,造成了学生严重的厌学情绪,使中职教育面临着严重的生源流失问题。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中职教育的发展,也使以“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目标很难实现和完成。因此,在现代职业教育中,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贯彻和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它具有灵活实用的特点,是现在职教课改中所鼓励和提倡的,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概念

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有着相对集中的教学环节,打破了实训课、实验课和理论课的界限,将一门学科的技术服务、生产、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融会贯通在一起,由同一教师进行主讲,为完成某一个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直接将教学场所安排在实训车间或实验室。师生双方教、学、做融合一气呵成,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实中有理、理中有实,没有固定的先理后实或先实后理,突出培养的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中职化学课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中等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以及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在传统的化学课教学中,实验课不过是理论知识的验证,对理论课的教学,仅仅起到了辅助作用,甚至还出现了理论课与实验课严重脱节的现象。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是,阻碍了创业就业能力的提高,不利于职业技能的培养,长此以往,中职学生在化学课的学习中,就失去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能很好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这样对中职学生的自主创业和就业,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通过调查周边的环保企业和化工企业,在问卷中我们发现,目前用人单位的招工意向基本上都是不需要太多理论性强的人才,员工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因为这些企业并非是研发单位,即便是需要理论性强的人才,在大学中就能轻易找到。在这种形式下,改革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和化学课程体系已经是势在必行。通过实施一体化教学,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做中学”和“学中做”,打破实验教学的辅助地位,实现企业与学校间的零距离对接。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构建、探索、充实和完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为了大力扶植职业学校的发展,国家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便能高效率、高速度地培养出一大批高质量的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而如何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技术人才,是摆在职校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凭借多年来的中职教学经验,提出了实施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几点思路和最有效的方法。

四、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思路

化学是最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但很多学生在分析理论学习上,却显得很吃力,而将理实一体化教学有效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会取得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按照目前职业学校课程安排的惯例,基本上是先上两年理论课,在上一年实习课,这样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习衔接时间太长,很多理论知识在实习时由于间隔时间过长而容易忘记。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很多都是初中毕业就直接进入学校,因为没有经过实践,所以常常是凭空想象,因此学生们学习理论知识比较吃力,认为专业课学习枯燥乏味,学习兴趣激发不出来,学习效果也就不明显。如果将实习教学和专业理论教学合为一体,实行实习课和专业理论课一体化教学,就会产生明显的学习效果。对中等职业教育来讲,实习和实验既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和验证,更是起到了将模糊的知识确定化,笼统的理论具体化的作用。在实施一体化的过程中,我们不妨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案:将实习课和专业理论进行交叉循环的方式,将实习按照工位划分,将各个工位在分配若干个课题,由技工训练内容和理论课内容组成课题的内容,各个工位定期轮换,交叉进行两项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大纲要求,有步骤、有组织、有计划的训练学生的技能操作,同时传授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及时的消化理论知识,并且逐步提升操作技巧和技能水平,

五、实现一体化教学还需完善以下几个方面

第4篇

学生学习零件普通车床加工这门课程,主要掌握车削基本知识、车内外圆柱面、车内外圆锥面、加工成形面、加工螺纹、切削原理和刀具、常用车床夹具的结构和原理、车削较复杂零件及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提高学生车工中级考证的通过率。根据学校数控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需求,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聘请企业专家共同提炼的典型工作任务。在机械制图课程的基础上,将零件普通车床加工课程教学内容分成七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分成若干个教学任务。模块一,车削基本知识,分成:任务一,车床的使用和保养;任务二,认识车刀和刃磨。模块二,车外圆端面,分成:任务一,手动车削外圆端面;任务二,机动车削外圆端面;任务三,车削轴类零件;任务四,外圆沟槽车削、切断。模块三,孔加工,分成:任务一,使用麻花钻刃磨;任务二,加工钻孔、车刀刃磨;任务三,加工通孔、台阶孔车削;任务四,加工盲孔、内沟槽车削;任务五,加工铰孔。模块四,加工圆锥面和成形面,分成:任务一,小滑板车削外圆锥面;任务二,小滑板车削内圆锥面;任务三,车削成形面;任务四,表面修饰加工。模块五,加工车削螺纹,分成:任务一,使用三角形螺纹车刀刃磨;任务二,车削螺距螺纹;任务三,车削大螺距外螺纹;任务四,车削内三角形螺纹。模块六,加工梯形螺纹及蜗杆车削,分成:任务一,使用外梯形螺纹车刀刃磨;任务二,车削外梯形螺纹;任务三,车削内梯形螺纹;任务四,车削多线螺纹。模块七,车削复杂零件:任务一,车削偏心工件;任务二,车削细长轴。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的实施

每个模块分成若干个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任务引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如在车削螺距螺纹任务中,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组织实施课堂教学。

1.分组

根据各班实际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4~5个人,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每个组选出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做组长,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实训管理和任务分配。组长要用“活动记录表”对本组学生的考勤、工作表现和工作成效记录在案,为学生的最后评价提供依据。

2.教师讲授

螺纹车削加工工艺流程是车端面、车螺纹大径、车退刀槽、倒角、车螺纹。

3.教师示范

根据给定的零件图,一是分析零件图,得出数据。二是确定加工步骤:车右端端面,粗精车外圆,车螺纹大径,切槽,倒角,车螺纹。三是选择刀具及切削用量,教师与学生互动,计算进刀次数、背吃刀量确定粗加工、精加工的数据。四是安装工件,选择合适的夹紧位置和足够的夹紧力。五是安装刀具,教师示范,学生演示,注意刀尖分角线垂直于工件轴线。六是调整机床,调整主轴转速和螺距。七是螺纹车削操作方法,采用正反车车削法,对刀、车螺纹、退刀。

4.学生操作训练

教师巡回指导,遇到典型问题,集中讲解,提醒学生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操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5.评价

学生完成作品后要进行螺纹的测量,使用量具游标卡尺、钢尺、螺距规、螺纹千分尺对测量要素大径、螺距、牙型角、中径进行有效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表中,教师要点评学生的作品,指出存在的问题,现场评分确定学生成绩。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总结

1.加强课堂管理

有些技校学生不守纪律,在实操场地走动,乱拿工具当玩具,扰乱课堂纪律。老师应严抓课堂纪律,合理安排学生操作,维持课堂秩序。

2.教师要加强指导

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操作。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操作,老师应督促学生人人动手。

3.师资要求

第5篇

路桥工程安全评定与加固是一门专业课程,有别于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而言,在理论与实践中,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初步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熟悉操作规程,掌握路桥结构的检测方法和加固方法,并能过对路桥结构的施工情况给出评价,把所学的知识能够应用到路桥安全评定与加固中来。“理实一体化”教学采用课堂讲解、室内实验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学充分引导学生在桥梁检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

桥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其组成构件较多,这便决定了桥梁安全评定对象较为广泛。针对不同的构件检测的指标不同,需要检测的指标种类多,这决定了采用的检测仪器类型比较多。根据桥梁检测的这两个特点,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需要有选择性的对授课内容进行安排。一般来说,桥梁的检测方法可分为外观调查、无损检测、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四大类。在本人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检测方法和构件的划分,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对授课内容进行了安排。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建材2学时、路桥16课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概述。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第二部分材料检测。①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及等级评定,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②砌体材料检测技术,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③钢筋检测技术、钢筋基本技术性能、钢筋力学性能试验检测,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第三部分上部构造检测。①预应力构件试验检测及张拉力控制,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②预应力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检测、张拉设备校验、张拉台座检验,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③静载锚固试验、钢筋松弛试验,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④张拉设备校验、硬度检测,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第四部分基础及下部构造检测。①泥浆性能指标检测、水泥浆的膨胀率实验,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建材实践;②地基承载力检测理论知识:1,荷载板试验;2,标准贯入试验,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③地基承载力检测实践知识:1,荷载板试验;2,标准贯入试验,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④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检测、泥浆、成孔、清孔检测,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⑤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检测理论、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桩基承载力检测技术,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⑥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检测实践操作、反射波法测桩基完整性,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⑦超声脉冲法测桩基完整性,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第五部分总体、路桥面系和附属工程检测。①桥梁支座和伸缩缝装置试验检测,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②支座检测,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第六部分成桥检测。①旧桥加固,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②桥梁静载检测,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③桥梁动载检测,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④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钻芯法检验混凝土强度理论,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⑤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实践操作,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结构实验室实践。第七部分复习及考核。4学时,形式:过程考核、实践考核及期末考试。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理实一体化”教学原则。“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在授课的过程中的理论联系实践,在教学方法上本着工学结合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并结合多媒体、实验室现场教学等方法进行知识点的讲授、学习、实践和指导。一是课堂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学习的过程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倡导,师生互动教学作为一体化的学习过程,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二是课堂教学充分采用多媒体手段,并且辅助大量的图片以及影像资料,向学生呈现直观和动态的教学内容。三是充分利用实验环节作为课堂授课的补充和延展,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四是学生分组实践。实验室拥有的桥梁检测仪器数量有限,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自操作仪器,在实验课环节采取分组预约制。分组预约制的具体办法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所有的实验课程同时开放,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一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去预约某一个实验,预约完成后学生即可以进行相应的实验。五是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同一个知识点的授课内容各有侧重。2.教学方法。为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中应当侧重启发式互动教学、案例情景分析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独立思考,彻底改变过去课堂死肯书本的传统方式,部分课程直接选择在实验室上课,或全部选择在实验室上课,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大实践操作容量,提高学生掌握路桥工程安全评定与加固检测试验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能力。

四、考核方式

第6篇

1.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

理实一体化通常是指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该教学模式打破原有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实验、实践等环节中的条块分割,互不衔接的局面,把各个教学环节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项目式的课程,让教、学、做、练同步进行,更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1、实现了三个“一体化”

即理论、实验、实践等教学环节一体化;教师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课堂组织上一体化;教室、实验室、实训场所一体化.

2、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理论知识讲授上强调“够用、实用”,实践技能训练上强调“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按照行业规范,结合实际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为中心,构建项目式教学模块.在“教、学、做、练”同步进行的过程中,通过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加深理论理解,使知识与技能相互统一,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点

1、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理实一体化通过项目式的教学,让学生在仿真的工作情境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获得对具体工作岗位的职责、流程和职业技能的感悟和反思,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最好途径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核心,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但提升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工作过程的模拟获得职业意识和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交流与沟通,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最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培养服务地方、服务基层的应用型人才,然而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大部分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就国际贸易专业而言,应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外贸企业的人才需求,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实践能力、较强项目执行能力、较强市场开拓能力和与人合作沟通交流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目前国际贸易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表现在:

2.1实践环境欠缺

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实践环境.然而在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环境的建设相对薄弱,导致很多实践和实验无法实施.校内的实验、实践主要通过一些软件操作来完成,校外实践主要安排学生到一些外贸企业、海关参观,但“走马观花”成效不佳,学生并没有参与到实践工作中去.

2.2师资力量薄弱

一支理实兼备的高水准师资队伍与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密不可分.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引进人才主要看重学历和科研能力,要求必须是硕士或者博士,在一类、二类期刊上多少篇,很少关注他们的实践能力,并且大部分都是从学校毕业就走上教师岗位,根本没有实际工作的经验,其实践能力可想而知.教师实践能力不强,学生实践能力也就无法得到培养.

2.3教学方式落后

目前,大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都采用多媒体教学,但包含的信息量不大,基本上都是把书本知识搬到PPT上.形式上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单向授课,学生被动接受,难以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和主观能动性.最终导致课堂乏味、枯燥,学生兴趣不大,甚至认为所学课程理论知识对自己将来从事的工作没有多大用处,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成了“低头族”,自然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理论基础跟不上,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也就受到限制.

2.4过于侧重理论知识考核

通过对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调研发现,各高校在本科教学中,虽然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实践和实验环节,但实践实验成绩学时占总学时比重较少,很明显“重理论,轻实践”.并且大部分高校没有独立的考核成绩,即使有实验成绩,也没有固定的比例,最多只占到总考核成绩的20%左右.以下是对某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的成绩考核调研结果。

3应用型本科高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先进的教学模式,正在一些高职院校逐步推广,从而解决上述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培养服务地方、服务基层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3.1开发适合专业培养目标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先要开发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建设的一些课程平台,将理论知识、实验操作、实践训练等教学内容一体化集成,将课程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对接,按照专业的特点用项目驱动式方法进行课程的开发.项目驱动式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项目”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每门课程按照职业活动和工作要求设置5-8个项目,每个项目分解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其基本思路是用工作任务驱动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学习,改变传统授课模式中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剥离、课堂知识与实际工作不协调的格局,让学生能在工作情景的课堂上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学习相关知识,发展职业综合能力.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一般4-6人为一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每小组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方法.在这种方式下,让学生成为主体,利用情景环境、团队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实现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国际贸易专业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按照项目驱动式方法进行课程设置,根据实际的工作任务、业务流程和情景环境组织课程,老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操作的过程中边教边做,学生在老师引导下,通过高仿真的操作环境,边做边学,既掌握国际贸易专业职业技能,又能深入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如国际贸易专业的《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可设置下表所示的六个教学项目.以其中项目五为例,来具体说明课程的组织方法.首先,老师简要讲解一些支付结算的理论知识,提出两个具体的教学任务;然后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阅读真实业务中一些相关的资料,明确了汇付、托收及信用证的相关基本当事人,并对汇付、托收及信用证中包含的具体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并做好相关英语词汇的翻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小组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答,普遍存在的疑问统一答疑.最后要求每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已填制好的汇付票据、托收凭证及信用证.学生通过这种项目式的学习,真正参与到进出口贸易之中制定贸易合同主要条款,解决贸易纠纷,核算进出口商品价格,制作贸易单据等实际操作过程.从中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能站在自己所处岗位的角度去观察思考,学会分析决策,学会胜任外贸企业某个具体岗位的工作,学以致用.

3.2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离不开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采用“送出去,请进来”方法,送出去就是通过鼓励专任教师到校外兼职、考取执业职格证书等方式培养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请进来就是聘请企业、政府部门相关工作人员来做兼职导师.对于国际贸易专业教师而言,不仅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理论技能,还要具备很好的外语沟通能力,为此,可以鼓励老师到一些外贸企业、海关挂职锻炼,通过考取报关员、报检员、国际贸易单证员等资格证书的方式提高实践能力;兼职教师可以从外贸企业、涉外银行、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挑选部分业务骨干或高层管理者承担专业技能培训、实训指导等实训型课程的教学.

3.3加大课程资源建设

丰富的课程资源库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支撑.教学资源库中不仅要包含多媒体课件、习题,还要包含单证、合同、场景录像、FLASH、情景视频案例、在线考试等资源.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的优势,丰富理实一体化课堂,改变过去单向灌输型授课模式,进一步加强教学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贸易专业理实一体化课堂应该按照课堂教学资源、虚拟教学资源、企业教学资源三个方面组织.课堂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理实一体化教材、多媒体课件、项目式教学使用的各种纸质单据;虚拟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在网上进行虚拟“国际贸易”的3D场景式软件;企业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能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进行“实战演练”的外贸口岸.

3.4营造“理实一体化”情景环境课堂

营造情景环境课堂,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理实一体化”课堂应该既能满足理论教学需要,又能满足小组工作、实践操作,虚拟实习的需要.情景课堂设计以实际工作环境为样板,将传统教学的教室、实验室融为一体,并在墙上悬挂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图等营造氛围.具体可以参考德国职业教育情景环境来布置课堂,以利于合作学习的工作小组为单位设计工作岗位,在情景环境课堂中既有理论教学设备,又有能虚拟操作的实验设备.国际贸易专业情景课堂可以根据以上要求设置四个区域:业务办公区、商品展销及洽谈区、外贸场景沙盘展示区和政府机构工作区.业务办公区是为各工作小组学习以及模拟进出口公司开展贸易业务活动的办公区域;商品展销及洽谈区为模拟广交会展示产品和业务洽谈的区域;外贸场景沙盘展示区主要是通过光沙盘动态展示整个外贸场景及进出口流程的区域;政府及辅助机构工作区则设立了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外汇管理局、税务局、银行、货运公司和保险公司等机构服务窗口.

3.5改变教学考核与评价模式

第7篇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原因 实践

1.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原因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职业院校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由各方面因素决定的。

1.1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决定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纵观世界职业教育体系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工业革命以前:古代及行会学徒制的兴衰;②工业革命至20世纪中叶:学校职业教育的形成与普及;③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双元制的兴起、以立法方式确定职业教育体系;④20世纪末至今:全球化、知识经济、终身教育思潮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体系[1]。我国职业教育相对落后,正处在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发展的过程,所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德国双元制的变种。

1.2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政策要求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国务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建立真实应用驱动教学改革机制。职业院校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推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真实案例、真实项目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和职业兴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人社部发〔2014〕96号)》要求“认真总结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进一步推广一体化课程教学,不断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1.3当前经济形势要求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稳增长、调结构”的转型期,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正在被淘汰,代之以环保、低能耗、高效益的高科技企业。这些新兴行业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人工成本已不再便宜,这就需要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职工的技能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要求职业教育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经济转型和变革要求。

1.4职业院校学生现状要求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过去十几年,职业院校数量和在校人数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到2008年8月,就有100万初中生(占初中生总数的42.6%)进入职业学校学习,这个比例和当年进入高中学习的初中生比例相当。但是,面对整个社会不认同职业教育的现实,绝大多数初中生选择职业教育是迫不得已,因为他们是高考的失败者[2]。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差、纪律差,他们本来就是传统教育的失败者,再用传统教学模式教他们,效果可想而知。但他们的动手能力强,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笔者学院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通过市场调研、专家论证,形成与企业对接的“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各专业重新分析定位了专业建设的服务对象,在对徐州市技能型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与行业、企业专家指导委员会讨论,依据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就业岗位、人才需求、职业资格需求分析,从岗位工作任务入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使专业建设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服务区域行业、企业、产业的理念得以具体落实。根据对区域内企业的典型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整理,引入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标准,面向岗位或岗位群,依据工作过程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序化课程设置,聚焦整合教学内容,形成与企业对接的“功能模块化,教学一体化”课程体系[3]。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按反馈意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2.2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改革创新的基础是教师,通过“课程改革”、“校企合作”、“教师培训”三大平台,提升教师综合水平,形成以双师能力为基础,从骨干教师到专业带头人,再到教学名师的教师培养模式。目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0%,逐步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数量适当、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

2.3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实践

开始每个专业选择一个班作为试点,其他班作为参照。对一体化班级进行听课、评课,对反馈意见好的教师,组织在全校讲示范课。通过推进,现在所有班级均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从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实践效果看,学生的课堂纪律、学习兴趣和教学的质量等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老师把理实一体化的课上成了实习课等。

3.结语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尽管目前,理实一体化教学还有待完善和提高,但现在已经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随着社会发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定会成为职业教育的主流模式。

参考文献:

[1]关晶,李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边界与维度[J].中国高教研究,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