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6:49:18
序论:在您撰写中学女生教育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痛经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伴腰酸或其他不适,程度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质量者,是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1】。 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中学女生正值青春期,处于初潮阶段,其痛经多属原发性痛经。而本次研究对象为高一女生,均为16-18岁之间的青春期女生,由于长期养成的不良饮食习惯,学习压力,穿衣过少等情况,从而引发疼痛,多由于处于初潮期女生对月经相关知识的缺乏而引起。因此笔者在本校进行对高一痛经女生为期一年的健康教育,其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2011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共7个班,共计女生人数145人,年龄15-18岁,平均年龄16±1.6岁。初潮年龄为13-16岁,平均年龄为14±1.2岁,经本医务室对每位女生疾病情况采集发现,具有痛经史人数为101人。其中痛经症状较严重11人,有明显痛经症状43人,有轻微痛经症状47人,没有明显不舒适44 人。
1.2 痛经诊断方法
临床中痛经根据疼痛程度可分为三度,轻度:为经期或经期前后有明显的小腹疼痛,或伴有腰部酸痛以及膝盖酸痛。但不影响日常工作学习。无其他全身症状。中度:为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同时伴有腰部酸痛,以及两腿膝盖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影响日常工作学习,需服用止痛药并卧床休息。重度:为经期或经期前后小腹剧痛,腰部酸痛剧烈,膝盖明显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淋,四肢厥冷,并伴有腹泻,呕吐,甚至晕厥。
1.3 方法
1.3.1心理指导
青春期少女正值生长发育之际,自尊心强,尤其高中一年级的女生,由于学习环境进行变换,同时学习较之前繁重很多。因此在经期前后很容易产生焦虑等负面心理情况,同时由于高一女生平均年龄为16岁左右,月经来潮时间尚未固定,而且由于处于初潮期,对其相关的卫生知识相对匮乏,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精神紧张。这种负面的心理状况,很容易影响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其心理发育。因此医务室每周五下午课外活动对高一女生进行相关月经知识讲座。既可以避免女生在男生面前容易害羞,有问题不敢问的现象,同时可以有效地保护女生们的隐私,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来理解相关知识。同时,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进行提问,并进行互相讨论,促进女生积极理解相关知识。医务室还将其相关知识影印成册,让家长进行阅读,可在经期对自己孩子进行良好的心理辅导。另外,在我校医务室每天备有红糖水及热水,如有经期不适的同学,可随时到医务室进行休息及治疗。
1.3.2相关知识的指导
经统计,因学业繁重自习过晚或晚自习后沉迷上网,我校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晚上超过十一点睡觉,严重影响身体。因此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尤其在经期,更不能熬夜。以免造成过度劳累引起内分泌紊乱。经期子宫气血空虚,全身抗病能力下降,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冒雨、涉水或冷水淋浴、游泳等;经期避免用冷水洗头,宜用热水洗,洗后即刻吹干;注意腰腹部保暖,尤其是用空调和吹电扇的时候,以防止月经失调、痛经;避免在空调房间停留时间过长;不宜穿紧身裤,以免影响盆腔血液循环;经期在冬季应尽量避免穿裙子或着单衣等,女性对温度是最敏感的,只顾风度不顾温度的直接后果就是痛经。此外由于下肢血液循环不良,还可能引起宫寒、淤血,对女性健康极为不利,保持身体暖和将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减轻痛经的程度和症状。另外,还应注意天气变化,根据季节更替及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被褥,避免过冷过热引起机体内分泌紊乱而诱发痛经的发生。
1.3.3饮食指导
加强营养,平衡膳食,注意饮食有节,改善全身状况。月经期盆腔处于充血状态,饮食要均衡、营养,多食含蛋白质、铁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肝脏、牛肉、蛋黄、鸡肉、牛奶、等,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也可根据个人的口味及饮食习惯,制定适合个人的饮食计划,以保证获得足够的营养[2]。并尽量少食多餐,避免过甜或过咸的垃圾食物,禁食冷饮和寒性食物。如果大量食用生冷食品,因寒使血凝,会刺激子宫、输卵管收缩,从而容易诱发或加重痛经、以及月经过少或突然中断等;尽量避免食用刺激性及辛辣的食物,不可过食辛辣香燥伤津的食物,以减少子宫充血;月经期因经血的耗散,更需充足的营养;饮食宜清淡温和,易于消化,要多喝温开水,也可用老红糖冲水喝,红糖性温,有温里的作用,可以疏通筋脉,有帮助排除经血的作用;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此外,经期易出现疲劳和嗜睡,感情波动也大,故最好不饮浓茶、咖啡等。
1.3.4经期卫生指导
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每晚用温开水清洗外阴,卫生巾、卫生纸要柔软清洁,同时要及时更换,约两小时更换一次为宜。不宜盆浴或坐浴,应以淋浴为好,以免逆行感染。内裤要勤换勤洗,以减轻血垢对外阴及的刺激,洗后要在太阳下晾晒,不要挂在卫生间等潮湿阴暗的地方阴干。大、小便后手纸要从前向后擦拭,以免把细菌带入阴道,引起生殖系统感染。
2结果
经为期一年的健康教育推广后,2012年对之前高一女生进程临床痛经情况对比如表1,可见2011年初始调查是145例女生痛经人数占总女生人数的69.65%,而经一年的健康教育普及及辅导,2012年痛经人数仅为19.31%,较之前下降了40.34%。
3 结论
健康教育就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个人或群体自愿地采纳有益于自身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消除或降低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加速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中学生正处于人生中长身体、学知识的关键时期,及时对青春期中学女生进行原发性痛经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女生多了解一些女性青春期的卫生常识及原发性痛经知识,消除对痛经的恐惧及紧张心理,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建立健康行为, 以有效控制痛经的程度,减轻痛经女生行经期的不适症状,减少行经期的痛苦,提高学习和生活的质量。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百分之八十以上学生寄宿在校,青春期女生离开父母、家庭加入到学校的大集体生活中,受紧张的学习、生活影响,以及缺少卫生常识,健康状态不良等,常导致不同程度痛经,甚至影响成年以后的生活质量。所以对青春期中学女生及时给予适当有关痛经的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从2011年9月新生入学开始,通过对抽取的女生在春、夏、秋、冬季根据不同的季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明显地降低了痛经的发生率。综上所述,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人人参与预防的意识,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能够对中学女生的痛经起到明显改善以及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先生在《发现母亲》中强调:“如果你在家教育儿子,是在教育公民;如果你在家培养女儿,就是在培养整个民族。”因此,“女生教育优先”,是从母亲的视角对人类社会的核心问题进行思考,是一个关乎整个民族命运的重大命题,其深刻性和前瞻性是显见的。近几年来,随着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生源愈加广泛、复杂,而我校学生总人数2118人,其中女生1100人,占总人数的52% 。女生在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的特殊性,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女生教育优先”,不仅有利于女生身心健康成长,更有利于班风、学风、校风建设,有利于学校管理的有序、健康和安全。鉴于以上原因,我校决定本学期四月份和五月份为“女生系列教育活动月”,以此探索“女生教育优先,带动男生进步”的育人模式。
二、女生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邵妍玲
副组长:邓秀芬 何桂妹
成员:全体级长、班主任
三、教育目标:
以“自强自立、自信自律、自尊自爱”为目标,开展独具特色的女生系列教育活动。
四、目前我校女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困惑:
1、部分女生不知如何处理与同学之间、与家人之间的矛盾、摩擦、误解和猜疑,没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
2、部分女生没能正确看待和处理与男生的交往,过早地陷入了感情的漩涡。
3、自我保护、洁身自爱的意识不强,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
五、开展女生教育活动的设想:
1、构筑女生教育工作平台。学校成立女生工作领导小组,选聘有经验的女教师担任女生辅导员;学生会增设女生部、各班选配一名优秀女生担任班级女生委员以配合学校开展相关工作。(第6周)
2、开展女生教育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将分为三个部分:个人基本情况、女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7周)
3、学校设立 “女生信箱”为女生提供多渠道的沟通交流平台,接受女生的意见、建议与其它问题的咨询。 (第7周)
4、丰富女生的校园文体生活。多开展针对女生的校园文体活动,文艺方面如女生手工艺品展、女生书画展等,体育方面如女生趣味运动会等,既陶冶了她们的情操,又增强了她们的体质。(第8—11周)
5、多进行优秀女生的宣传,组织“优秀女生的足迹”报告会,以事迹呼唤女生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意识。(第13周)
6、设立女生教育专栏橱窗,长期刊登女生教育文章、活动信息、图片资料等。
(贯穿整个活动过程)
7、建立问题女生档案卡。形成:学校宏观引导----年级规范管理----班级因人施教的女生教育过程。(第9周)
8、各班举行主题班会《假如是我,怎么办?》----青春期自我保护能力自测与案例分析。(第12周)
9、德育处制定龙江中学《男女生交往的行为规范》。要求全体同学广泛、深入学习。(第7周)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王东华先生在《发现母亲》中强调:“如果你在家教育儿子,是在教育公民;如果你在家培养女儿,就是在培养整个民族。”因此,“女生教育优先”,是从母亲的视角对人类社会的核心问题进行思考,是一个关乎整个民族命运的重大命题,其深刻性和前瞻性是显见的。近几年来,随着普通高中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生源愈加广泛、复杂,而我校学生总人数2118人,其中女生1100人,占总人数的52% 。女生在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的特殊性,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女生教育优先”,不仅有利于女生身心健康成长,更有利于班风、学风、校风建设,有利于学校管理的有序、健康和安全。鉴于以上原因,我校决定本学期四月份和五月份为“女生系列教育活动月”,以此探索“女生教育优先,带动男生进步”的育人模式。
二、女生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邵妍玲
副组长:邓秀芬 何桂妹
成员:全体级长、班主任
三、教育目标:
以“自强自立、自信自律、自尊自爱”为目标,开展独具特色的女生系列教育活动。
四、目前我校女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困惑:
1、部分女生不知如何处理与同学之间、与家人之间的矛盾、摩擦、误解和猜疑,没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
2、部分女生没能正确看待和处理与男生的交往,过早地陷入了感情的漩涡。
3、自我保护、洁身自爱的意识不强,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
五、开展女生教育活动的设想:
1、构筑女生教育工作平台。学校成立女生工作领导小组,选聘有经验的女教师担任女生辅导员;学生会增设女生部、各班选配一名优秀女生担任班级女生委员以配合学校开展相关工作。(第6周)
2、开展女生教育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将分为三个部分:个人基本情况、女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第7周)
3、学校设立 “女生信箱”为女生提供多渠道的沟通交流平台,接受女生的意见、建议与其它问题的咨询。 (第7周)
4、丰富女生的校园文体生活。多开展针对女生的校园文体活动,文艺方面如女生手工艺品展、女生书画展等,体育方面如女生趣味运动会等,既陶冶了她们的情操,又增强了她们的体质。(第8—11周)
5、多进行优秀女生的宣传,组织“优秀女生的足迹”报告会,以事迹呼唤女生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意识。(第13周)
6、设立女生教育专栏橱窗,长期刊登女生教育文章、活动信息、图片资料等。
(贯穿整个活动过程)
7、建立问题女生档案卡。形成:学校宏观引导----年级规范管理----班级因人施教的女生教育过程。(第9周)
8、各班举行主题班会《假如是我,怎么办?》----青春期自我保护能力自测与案例分析。(第12周)
9、德育处制定龙江中学《男女生交往的行为规范》。要求全体同学广泛、深入学习。(第7周)
10、选播有关“优秀女性”题材的励志电影。(时间另定)
11、邀请镇妇联、镇教育组有关领导来学校给女生上课。(时间另定)
关键词:初中女生;兴趣;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018-01
女生到了中学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情况,使得女生在体育活动中有惰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持消极态度,在体育教学中,也经常会遇到部分女生以请例假为由,不参与体育活动。为了有利于促进中学女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调查,分析研究她们对什么样的体育课堂教学有兴趣。
一、教学氛围和谐
女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体育课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女生害怕或不喜欢参与某些项目的练习,作为体育教师,应当了解她们的心理。首先,在课堂上给她们必要的自主学习和自主锻炼的自由。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利于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体育学习,完成教学任务。而不应统得过死,压抑学生体育个性的发展。其次师生要有沟通交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要善于关心学生,不要责骂学生,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乃至产生情绪化与逆反心理。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与学生一起参与练习、讨论等,并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尽量采纳学生的建议。教师应从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平等待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拥有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学生将会乐意去接受每一节课的教学。
二、勤表扬多鼓励
鼓励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积极性。由于女生的自尊心强,并且比较胆小,一部分同学还有畏难心理,在适当的时候使用比较恰当的鼓励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据调查有90%的学生希望受到老师的鼓励,其中有25%的学生是非常希望得到老师地鼓励与表扬。如果得到老师的鼓励表扬,那么她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地提高。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经常运用鼓励,但不能敷衍了事,做到公平合理,恰到好处。比如语言鼓励、动作鼓励等,让学生时时都能鼓起学习的兴趣。
三、激发学习热情
初中女生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女生,生理心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表现出惰性加强羞于表现自我。教师应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给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让学生自己“闪光点”闪亮起来。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及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以引导为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例如,在篮球行进间投篮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想像所观看过的篮球比赛中都有哪些投篮方法,将学生带入形象、逼真的运动情境,然后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自由选择不同的投篮方法进行练习,教师在必要时稍加点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体验成功和快乐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并取得成绩时,她会对成功的表现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对此项体育活动更加感兴趣。如果获得成功,她们就会喜欢上这一体育项目,特别是体育平平的女生,她们由于体育一般而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的占大多数,如果降低她们的学习标准,使她们获得成功的机会与其他同学一样容易,那么她们的积极性肯定大大提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就要设法使她们获得成功,如:在足球教学中,可以通过在球门近距离射门,使她们体会到射门成功和快乐,这样会激发她们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五、尊重和信任学生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中的首席与学生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切忌居高临下,以威压人,感情投入厚此薄彼,这样会在学生的心理上造成伤害,对教师的教学没有好处。特别是初中女生,她们感情细腻丰富,又羞涩,对男教师即渴望又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作为男教师在和女生交往中要做严师,更要做益友,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真挚的关心和爱护,以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使师生感情达到和谐、统一,师生间就能配合默契,教师的每个意图、每句话学生都能很快理解接受。教师与学生的这种高度和谐,在教学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关注特殊时期的女生
许多女生并不了解经期的适宜锻炼有利于健康,因此她们不敢去参加一些有益的体育锻炼,体育课也大多见习。体育教师应多关心、询问女生的月经状况,进行纪录,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作出处理。应多向女生传授有关知识,要让女生明白经期参加适宜的体育活动,不但有利于改进盆腔的血液循环,减轻盆腔的充血现象,而且运动时腹肌的收缩与放松可起到柔和的按摩作用,有利于经血的排出。这样指引学生走出困境,学生将会自觉积极地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
七、丰富教材内容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都注重实效性,学生也不例外。她们不管学什么或做什么都要问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学,那么我们如何来利用这一点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我们要讲清所学内容的理论基础、对我们身体机能的锻炼价值以及在实用价值。其次,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适当的教授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的小常识。如:基本的按摩手法,常用的可以减轻头晕、痛经、头痛、扭伤和醒脑等的穴位,以及女生如何塑造完美体型的一些方法等等的知识。这些知识深受女生的喜爱和欢迎。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这样的知识也能有效的激发女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红.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
高中教育主要是文化课的教学,高中三年的文化课成绩好坏直接关系到自己将来的命运,所以他们能自觉学习文化课,同时是父母的要求,也是对自己的将来负责,而高中体育则是考一考罢了,成绩也不纳入高考分数,当然体育考生例外,所以说大部分学生还是给自己的前途让路,给自己的命运让路,学习体育的兴趣也就失去了。
当然学生对体育运动并不是不热爱,爱运动是生来就有的,关键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主要源于对体育课的感性认识,还是当前的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没有真正地发挥出来。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往往流于形式,内容单调守旧,方法简单重复,学生对体育课兴趣降低甚至产生负面心理。
进入高中阶段的女生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其协调性能比男生要好得多,柔韧性也比较好,韵律感更高于男生,但是也有她的缺点,并不是所有的女生都有相当好的柔韧性、韵律感、协调性,发展得相当不平衡,这个时期由于内分泌活动发生了变化,性腺活动加强,使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力量不足、动作迟缓等。
这个时期的女生虽然知道体育的重要性,它可以缓解疲劳,对脑力劳动有很大的缓冲作用,起到调节大脑,特别是对紧张学习而言,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但相当一部分人又怕上或不愿上体育课,讨厌那些身体素质的训练。学习动机不稳定,对体育活动的进取精神差,怕失败的心理往往高于进取的心理。
正处于青春期女性心理变化比较大,身体素质也不尽相同,对体育运动内容的要求与需要也不尽相同。但是对活动中的趣味性的运动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兴趣和投入的程度也比较大,而对运动量大、竞技性强的项目则兴趣不大。教师应根据这一特点,在广泛征求和听取女生对体育课和体育运动的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设计体育课的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选定和教学方法的采用上做到男女有别,适当加大女生体育教学中游戏的比重,以激发女生的兴趣,使其能以轻松的心理状态来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中学女生 体育教学
学校体育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则是通过体育教学去实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艰苦使命的人。从小学步入初中是学生的发育期,也是学生的人生转折点。
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和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他们的生理、心理有明显的变化。这个时候由于身体的变化,有的学生因自己不匀称的体型而忧虑、苦恼,甚至形成孤僻的性格;有的学生为了避免别人的议论而很少与人交往;有的女学生因体态的变化(如的突起、臀部的宽大),而害羞并限制自己的活动范围。“自我”形象也在发生作用,我们应该针对性地向女学生分别讲解有关性的生理卫生常识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她们正确对待性萌动带来的各种问题。引导和帮助她们解除烦恼,摆脱困境。
由于男女生理、心理的发展和变化不同,体育运动在活动的内容和量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在意志品质方面,怕苦怕累、意志薄弱,缺乏在艰苦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在学习动机上:也没有正确的学习动机,认为只要学好文化课,体育成绩无所谓,从而造成对体育学习的冷漠,由于学习的冷漠影响了对体育技术、技能的掌握不好,练习方法也不当。那么如何克服女生对运动产生的心理障碍呢?
第一、耐心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大部分中学时期女生的身体素质较差、意志品质薄弱,往往在练习过程中,她们存在着畏难的情绪,如怕苦、怕摔、胆怯等一些现象,特别是在跳高、跳山羊、技巧、单杠动作等难度较大的练习中更加突出。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后,我们针对女生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在练习中,要以热情的态度关心帮助她们完成动作,使她们减小畏怕的情绪。通过不断反复的练习,她们终于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然后进一步培养她们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思想意志品质,使她们真正体会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含义。
第二、精心设计场地器材,解除女生的畏惧心理。我每节课都根据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认真备课,尽量利用场地器材的合理布置,让她们在视觉上解除对该项目的畏惧心理。如在体操教学中,她们在器械练习:如跳马时,经常会产生畏惧心理,除用语言鼓励外,还应该运用合理的方法消除她们的心理恐惧,这时可以在跳箱两侧放置高于跳箱的物体,使她们感觉跳箱变低,并敢于跳跃;在跳高时,可以用较长的横杆或用橡胶绳作为横杆,使她们在视觉上感觉高度变低,就敢于尝试。同样也可以先降低高度,再慢慢升起。这样就会使女生增强了自信,克服了心理障碍。
第三、提高理论知识有利于好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和承受能力。女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产生心理障碍,很大程度是由于对体育运动对人体的作用以及对体育项目的技术了解不清所形成。在教学中学生理论知识的提高可以使女生在体育实践中提高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能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术。动作的理解增加了她们欣赏能力,激发了她们的学习兴趣。
第四、多与体质差生沟通,多用鼓励的语言,帮助她们消除心理障碍。体质差生是文化成绩较好的学生,好胜心里特别强。但又由于缺乏锻炼,身体素质较差,对上体育课有畏惧的心理,怕某一动作做不好引起同学笑话,常以病假、例假、事假等理由躲避体育课,即使上课也经常逃避技术练习。对于这部分学生,我多从理解、帮助、鼓励的角度,找学生沟通,和她们说心理话,了解她们所思所想,做到有的放矢,正面引导,消除她们的心理障碍。
第五、提高教学手段和方法,建立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为了消除女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她们学习兴趣,我们应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制定教学训练计划,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努力创造活跃的学习气氛,让她们在良好的、兴奋的心态下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帮助她们克服困难,树立良好心态,使她们的体能在学习和训练中得到逐步改善和提高,逐渐适应大强度的学习和训练。
除了我们从生理、心理上了解女生的这些弱点,对症下药,提高女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激情外。我们还应该注意:
1.教学内容:现在体育新课程标准不仅给女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空间,同时也给老师提供了选择的自由空间。教师在对于教材的选择上可以灵活多样。教师可以根据她们的个体间的兴趣爱好、体质状况、性格类型差异等选择不同教学内容,对能激发她们兴趣、便于长期开展,能形成锻炼习惯的体育项目增设课时。因此我们在制定计划,选定教学内容,根据内容采用的方法一定要符合这些女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只有符合规律才能促进健康,否则将有害健康。
[关键词]发展心理学;学习适应;心理健康;生活适应;学业效能;学业成绩
高一高二学生处于心理和行为发展的第二次飞跃期,具有其独特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这突出反映在学习适应问题、生活适应问题、心理健康问题以及学习自我效能4个问题上。王凯荣等(1999年)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直接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李荟等(1999年)研究表明,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其学习成绩(语文和数学)都存在着显著的相关,佐斌等人做了学习自我效能对学业成绩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和路径分析,学习自我效能对学业成绩的总效应表明,学业自我效能感是学业成绩的一个良好预测指标;托马斯・约翰(Thomas John)等人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与学业成绩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那么。学习适应、心理健康、和生活适应水平对学业效能是否有影响作用呢?这三者之间,以及与学业成绩又是怎样的关系呢?本文探讨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学习适应性、心理健康、生活事件以及学习效能因素上的差异,并对四者之间以及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山东省潍坊中学中,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高一、高二年级4个班的学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20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回收率为81.8%。其中独生子女127人,非独生子女39人,分别占总人数的76.5%和23.5%,平均年龄17.5岁。
1.2 工具
1.2.1 学习适应性测验(AAT)采用周步成、方真等人编制的学习适应性测验,共150个题目,得分越高学习适应性越好。本测验的折半信度为0.71~0.86,重测信度为0.75~0.88。亦尚具建构效度。
1.2.2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共60个题目,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问题越严重,量表重测信度在0.716~0.905之间,同质信度在0.601~0.8577之间,分半信度在0.6341~0.8726之间,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在0.7652~0.8726之间,内容效度比较理想。
1.2.3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共27个题目,6级评分,得分越高,生活事件带来的负性影响越大。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2.4 学生学业自我效能问卷 由王振宏(2000)根据Pin―trich和De Gr00t编制的自我效能问卷发展而成,问卷共24题。有关研究报告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问卷各题的区分度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79,信效度符合要求。
1.3 数据处理 所得数据运用SPSS11.0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相关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适应、心理健康、生活适应和学习效能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2.1.1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适应及其因素上的差异分析见表1。
表1表明,高一、高二学生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学习适应总体水平和4个因素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2.1.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心理健康及其因素上的差异分析见表2。
表2表明,高一、高二学生群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适应不良和心理不平衡两个因素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存在显著差异,在情绪不平衡因素上二者的差异十分显著。
2.1.3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生活适应水平上的差异分析 见表3。
表3表明,高一、高二学生在生活适应总体水平以及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和其他六个因素上,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1.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学习效能水平上的差异分析 见表4。
表4表明,高一、高二学生的学习效能不存在是否独生的显著性差异。
2.2 学习适应、心理健康、生活适应、学业效能、学成绩的相关矩阵见表5。
表5表明,心理健康因素与生活适应因素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0;心理健康因素与学习效能因素也呈现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37,生活适应与学习效能呈现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31;学习效能因素和总成绩的相关显著,相关系数为0.20。
3 讨论
3.1 学习适应状况 高一、高二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在是否独生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学习环境”因素的得分是相对最低的。“学习技术”一项,无论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其得分都是最高的,两者没有显著差异。这充分说明了该校学生在学习技巧上的探索和教师对学生学习技巧培养的重视。而且这种培养已经初见成效。对高一、高二学生进行适当的学习辅导,加强学习适应的理论和技巧的培训,强化学生、教师和家长对“学习环境”因素的重视,是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重视的问题。
3.2 心理健康状况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3个方面,即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学生自身因素。有研究表明,在大多数家庭中,子女同母亲的关系较密切,母亲文化程度的高低和自身性格修养的高低以及其行为直接影响子女的心理发育过程;单亲家庭的学生有更多的问题,父母离异对子女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因此,在学校开展学生健康教育的同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家长介绍有关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知识,不断改善家庭气氛和教育方式,配合学校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调查发现,学生对学习成绩的自我评价、是否住校这2个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而学生是否是学生干部其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学习成绩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直接的,作为学生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成绩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社会、学校、家庭及同学、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有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尽量减少分数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有研究表明,学生自身因素主要涉及性别因素、年级因素、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等。男女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可能是家庭、学校、社会对他们的期望不同所致,体育锻炼也是其
中一个很大的因素。另一项研究发现,在高中阶段,高一年级是各种心理问题的多发期,这可能是由于高一学生刚刚进入一个新的学校。对于新的学习环境还不太适应,因而易产生一些情境性、状态性的心理问题。新生对学校、老师、同学都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新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可能导致学生的种种不适应,再加上有些农村学生第一次离家生活,也可能出现不适,但随着自我的调整以及对新环境适应性的增强,进入高二、高三后,其心理逐渐地调整过来,开始进入正常状态。
因此,为了全面提高高中生的心理素质,要继续做好全体学生心理健康、心理保健、心理卫生等方面教育工作。要创建一个有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家庭、学校形成合力。同时,着重针对少数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面的教育工作。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其自身保健能力,使其掌握应付挫折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和技巧,塑造坚强的性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另一方面,在改善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本研究表明,学习效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强相关,这就告诉我们,学校除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心理咨询室之外,还应该提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同时,学校还应该采取措施,使学生家长也认识到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重要性,从另一个角度去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3.3 学习效能 作为动机变量,学习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习效能感是指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主观推测或判断,它会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能量的投人、学习策略的运用,从而影响其学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