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4 16:49:15
序论:在您撰写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功能;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23-0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安石一首小诗《梅花》给了我们一种淡淡的意境,让一切尽在"暗香"中升华。而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校园文化就正如这"暗香",有形无形地弥散于师生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校园文化,是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一种内在文化氛围,既以它特有的形象向学生传播着某种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也以它独有的象征符号感染、同化着学生。它凝聚着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丰富文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校园文化内涵
1.1 校园文化的概念。校园文化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的一种亚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现象反映着学校的特点、面貌和个性等。校园文化内容广泛,它包括三部分,即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概言之,校园文化的内涵是:在校园内部长期的教育、学习和生活中,将各种力量统一于共同方向,所形成的一种价值观念、精神支柱、学校传统、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观念的总和。校园文化通过校风教风学风、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等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这种文化,它是超越于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与方法渗透的一种更高层次的自觉追求,它是一种健康的、和谐的、积极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学校氛围。
1.2 校园文化的功能。校园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触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得到。
一是提升功能。校园文化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素质的提升,不完全来自课堂,课堂之外的活动,包括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是提升素质的重要渠道。
二是育人功能。作为隐性课程,校园文化做到"润物细无声","熏陶人、凝聚人、引导人、鼓舞人"。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
三是导向功能。校园文化引导着学校的老师实践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规律,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引导着教职员工教书育人、管理有人、服务育人,献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引导着学生奋发向上,努力进取。
2.校园文化建设
2.1 注重精神文化培育,形成优良校风。精神文化乃学校文化之本,是学校文化管理的最高层次。精神文化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学校应坚持把精神文化融于思想文化中、特色活动中、校风校貌中。在这种精神培育过程中所形成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都能成为全体师生遵循的行为准则。
精神文化培育的重点是德育。现代德育理论指出:隐性德育课程发挥德育功能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从心理学来看,人类的归属动机、受暗示性、无意识等 心理特征为隐性德育课程提供了根据。杜威认为,道德教育 不仅要考虑学生真正的道德思维能力与道德判断水平的发展,更要通过积极的道德活动,"通过学校生活的一 切媒介、工具和材料来发展道德"。因此校园文化的成功更多体现于学校非传统德育,因为校园文化比传统德育说教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易使学生接受并产生深刻影响力。
2.2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看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如建设文化长廊,张贴宣传画、悬挂名人警示语;校门前后挂出警示标语;布置教室,抓好班级文化建设;更新陈旧设备,为教育教学提供保障等。"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环境无瑕点处处能说话"。做到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蕴,让它们散发出的文化气息,都无处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浸润、熏陶,促进他们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2.3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与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以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为依托,不断向理性、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首先要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就校园文化阵地、环境卫生、绿化美化、校园保卫等进行明确分工,确保责任到人;同时建立相应组织,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其次是加强常规管理,应进一步修订完善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如德育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课外活动制度、公物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师生操行考核评定制度、治安管理制度等,把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分级目标管理体系,并同教学科研工作一并部署,一并落实,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进展。再次是要从转变传统观念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两方面入手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以便高质量地领导、组织和建设校园文化。
3.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3.1 更新观念,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学校的生命力与活力植根于学校文化,而文化来源于本土,来源于传统,学校要根据自身的传统,与时俱进,注入新的活力和时代特色,需要深刻的思考和长期的积淀使之成为全体师生的精神源泉。 学校文化就是管理者的文化。学校要树立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教育管理思想,要提出学校发展目标,不断提升办学思想的成熟度。学校文化建立起来,会成为一种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行为,学校文化的意义就在于这种力量,在于这种无处不在的影响力。
3.2 充分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每个师生员工都生活在其中,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为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共青团、少先队的建设,充分发挥先进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健康向上的校园主流文化。再者,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形成高尚的师德、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民主创新的教育风格,从而对学生的精神面貌、知识水平、心理素质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3.3 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近年来,各校园的文化建设虽然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与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相比,还缺乏科学、系统、综合的研究与实践。更多的时候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今后,学校一定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的研究。认真挖掘和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塑造作用,从而更有效地发挥校园文化的示范、导向、凝聚、选择和辐射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校园文化的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创造性和社会性价值。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校园文化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影响着学校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影响着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进一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魏贤超 《现代德育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迫切性
校园文化从广义的角度讲,一般指在大学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学校师生员工所创造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的学校内部一切活动的总和。狭义的大学校园文化主要指大学精神,强调师生员工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表现为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是学校之形;制度文化是保证,是学校之规;精神文化是核心,是学校之魂;行为文化是在其他文化作用下人的行为表现。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客观要求
“大学之所以称为大学,关键在于他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北京大学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引领北京大学傲然前行、卓尔不群;清华大学以其“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成为学子向往的学术殿堂。大学校园文化在扩大学校影响力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如何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积淀,从而影响到学校的综合实力的提升。只有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重点才能更透彻地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从而更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高等院校应视校园文化建设为一项综合工程,突出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唤起教育者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意识,立足于学校实践,着眼于学校未来,积极建设开放、民主、文明和谐的多校区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品位,全力打造学校的品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使校园真正成为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发源地和培育全面人才的基地”。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大学使命的重要条件
现代大学的使命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引领社会文化,所有这些大学特质都需要相应的校园文化来培养熏陶。要实现大学的使命,就需要把握住诺贝尔奖得主James Tobin曾指出的实现大学使命的基本要素:第一要有有形资产;第二要有人力资源;第三要有文化内涵。因此,我们可以得出,文化内涵是一个重要条件,它是学校独特的财富资源,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特色和精神风貌,是其他条件和元素所无法替代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势在必行,是实现大学使命的必然选择。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
爱尔维修指出,“人是环境的产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犹如一个巨大的染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在物质文化的有形和精神文化的无形中对学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影响,陶冶着学生的人格和心灵,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别是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品德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学生作为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之一,通过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从中找到发展自己的领域,看到自身的价值,建立起自信心和荣誉感,有利于他们正确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的养成、审美情趣的提升。因此可以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心路之途”。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改革、发展、创新的动力之源
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大学精神,具有稳定性、执着性和亲和性,它能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个层面,能够培养和激发广大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分散的力量聚合起来,使离心力转化为向心力,最终实现“内求发展,外树形象”的目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改革、发展、创新的动力之源,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最好方法。
二、扩张过程中的高校校区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文化的影响力有待改进
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是全校师生员工,包括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但从目前国内高校和学校本身的建设情况看,主体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不够。其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教职员工对自身的主体性认识不足。部分教职工没意识到自己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和享有者,有些"置身事外";一些管理干部忽略了"制度文化"在管理上的育人功能,没意识到它对学生价值判断的影响;个别教师存在"只要上好课就行"的认识误区,忽视对学生第二课堂的指导;还有的教师带着个人情感上课,甚至在课堂上诋毁学校,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等等。
2.客观条件的限制。由于一般大学新校区教师住房建设没有跟上学校发展,教师一般不住在新校区,特别像南昌航空大学只有极少数老师住在新区,因而导致老师一下课就急着赶校车回家,学生课下没有机会与老师交流的机会,传统意义上教师的“言传身教”只剩下了“言传”而没有“身教”,师生关系生疏;此外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缺少沟通交流的平台,导致学生之间的交流减少,老生对新生的“传、帮、带”活动减少甚至断层,校园文化的相互传承作用削弱。
(二)物质文化建设缺乏历史感,校园文化氛围不浓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包括建筑、雕塑、教学、科研、师生活动与生活设施的建设,虽然现代氛围较浓,但历史性建筑、标志性等有形物质文化缺乏,无法像牛津、剑桥、北大、清华的建筑,深刻地反映出它们各自厚重的文化风格和精神风貌,达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努力做到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的文化教育效果。
(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滞后
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团队精神和习惯传统等等,表现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种形态,它标示的不仅仅是高校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更重要的是全校师生员工的价值追求。精神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近些年来,学校跨越式发展,学生规模迅速扩大,新教师逐年增多,对精神文化在学校发展中作用的认识偏差和价值取向的不同等,导致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滞后于校园建筑规模的发展速度。
精神文化建设的滞后又影响到了行为文化:由于内在的精神凝聚不够,出现个别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现象。一些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沉迷网络、逃课等现象时有发生,“懒、松、散”在一些学生群体中司空见惯;个别教师在功利思想的驱使下忙于“赶场”,教学质量不高等等。
三、高速扩张的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其新校区建设起点高、各项设施比较齐全,学校管理者应发挥其优势,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加快新校区的校园文化建设。
(一)调动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有联系,与校园里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
领导要高度重视,从组织上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经费落到实处,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大学校园文化精神的凝炼,重视办学传统和特色的挖掘。学校职员工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升,充分发挥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传承功能。教师要发挥个人学识,人格魅力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丰富专业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专业教学时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精神落实到学生群体的生活和实践中去。机关管理人员要以人为本,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使管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
此外,学生要积极参与,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首先要从新生入学教育抓起,通过组织各校区学生参观校史展,辅导员、班主任对其进行校史校情教育等,使学生明确学校所追求的理念和精神。其次要充分发挥各级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二)凝炼大学校园精神,培育特色校园文化
大学精神是经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长期积淀、发展而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共同追求、理想和信念,是学校一代又一代师生员工在不断的教学和生活实践中积淀的思想精华,是大学生命的源泉。加强南昌航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进一步总结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凝炼形成学校的大学精神,以它引领广大师生员工的行为,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其次根据学科特点、专业功能布局和学生分布于不同校区的实际情况,按照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主旋律制定不同的建设方案,提升师生员工素质,促进教师立业,学生成才;最后是根据学校作为航空和国防院校的特点,大力加强航空情怀和献身国防事业的精神的教育培养,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健全和完善校园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学校规章制度是全体师生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科学的制度有利于大学精神文化的培育,有利于建立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秩序,有利于良好学风、教风、校风的形成。但任何制度的制定和使用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需要我们与时俱进,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科学高效的原则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与学校的发展相适应,以制度建设规范管理,以管理提高效率。
“徒法不以自行”,制度行而不严不如不行,对制度最经常也最严重的破坏是令而不行,禁而不止。要使制度文化在校园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广大师生的行为规范,必须人人严格执行制度,违反制度严加追究,使制度成为“活的制度”。
(四)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在不同校区间的平衡
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要针对各校区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新校区应着力于它的精神文化建设,要快速适应校园硬件环境的建设,重点建设以人文精神为中心的精神文化,全力总结凝练好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加强对新校区文化的研究,使新校区的文化建设融入到老校区的文化建设;在课程设置上进一步考虑学生文化综合素质的培养;多途径促进各校区学生间的校园文化交流和合作,任何一个校区的文化活动,同样“复制”到其他校区,使校园文化建设步调一致。
(五)紧跟时代潮流,加强校区网络建设和管理
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文化建设的一个主要载体,正如尼葛洛帝所说:“计算机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网络在社会的政治领域、思想文化、价值观领域的影响,广泛而且深刻,网络阵地对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学校要从组织、内容、管理各方面加以重视,加强网络内涵建设,提高网络建设的实效性。通过网络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的最强音,当好“过滤器”和“把关人”,使它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
(六)凸显媒体作用,加强校史校情的宣传教育
校史是大学校园文化发展历史之精髓,对师生员工进行校史校情教育,可以培育广大师生的爱校情怀,引导他们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报、校报、广播、网络等载体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宣传校园文化展示大学形象和塑造校园文化品牌的重要窗口。要充分发挥这些载体的宣传教育功能,南昌航空大学的每一分子都要对学校有充分的了解,继而产生对母校的自豪感和向心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学校校史馆、航空成列馆、航空模型展等,组织广大师生尤其是新进教师和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增强广大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建设校园文化的热情。
四、结束语
文化无处不在,文化建设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校园文化也是如此,它渗透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全部行为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当中。学校的发展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也非常的重要,高校的校园建设要形成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都发展的大好局势。同时,校园文化的建设也不能只局限于某种形式,更要开拓思路发展多途径的多校区校园文化的建设思路。
参考文献:
[1]唐华生.大学文化建设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
[2]杨海波,郑永廷.创造富有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当代高校精神文化发展研究[J].高教研究,2003,(4).
[3]占丽芳.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令狐彩桃.大学德育进网络探索[D].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5]柳礼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思考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校的发展,许多学校也已走上了内涵发展的道路,树立了文化治校的管理理念。由此,学校之间的竞争从表面的教学设施、教师与学生人数等方面的竞争,转向更深层次的学校文化的竞争。学校管理仅凭经验的人治已不能适应强烈的竞争态势,不能满足时代教育的发展需要,必须文化治校,文化立校,促使学校科学、可持续地发展。
一、目前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一些学校,特别是普通学校,物质文化方面缺乏资金,缺少整体规划,缺少具有特色鲜明或标志性的建筑文化,校园布局不尽合理,文化氛围不浓厚、文化观念和意识落后等问题。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存在片面性,存在盲目性。没有对学校文化进行规划、研究、挖掘,学校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和思考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对师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情操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全校师生员工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教育实践活动所创造成果的总和。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培育学校精神――建设观念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是学校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动力。不同学校可以有不同的教育风格,但生命意识是相同的,只要保持这种生命意识,无论是什么样的学校文化,都可以变成学校自己的精神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就会以强大的影响力规范学校教育的精神气质,并最终影响每一个教师的教育行为。①可见,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魂归才能神安;而每一所学校的文化特色不同,又可以有不同的魂魄,其显性的外象也可以各不相同。
(二)优化校园环境――建设物质文化
有人曾说:“美的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学校文化。独具风格和文化内涵的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对学校全体成员的观念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包括校园绿化、环境卫生、文化设施等方面的工作。在优化校园环境,建设物质文化时要遵循五个原则。即系统原则、互不相干原则、安全健康原则、超前性原则、量力行原则。
(三)完善学校规范――建设制度文化
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章制度。是一个学校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摸索、选择、积淀下来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是经过验证的规范精华,充分展示了学校悠久渊源的文化传统。当学校的制度和学校文化高度融合之后,就形成了学校的制度文化。
(四)强化行为规范――建设行为文化
学校行为规范是学校教育、管理活动中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包括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教师与学生、不同团体、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关系的准则。应以学校理念为基本出发点,规范着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育人活动,对内建立完善的组织制度、管理规范、行为规范;对外进行学校宣传,交流活动等,使学校理念和学校行为保持统一和完整,通过学校的行为特征来强化学校的规范识。
总之,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是创建校园文化的最好途径和突破口,四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校园文化的亮丽风景。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和体会
校园文化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形成,是全体师生员工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一个逐步汇聚的过程,只有不断超越别人和自己的同时,才能完成量的积累而走向质的变化。不同的历史造就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教育行为。相同的举措在不同的学校完全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得出了以下四点体会: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必须真正认识校园文化在促进学校教育、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活泼主动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大力倡导校园文化,广泛宣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规划,强化管理
这是保证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充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诸要素,促进它们和谐、协调、顺畅地进行密切配合,促进校园文化的提升。
(三)增加投入,改善设施,创造具有思想性、情感性、艺术性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建设是构建校园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美化绿化校园工作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和体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为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形象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
(四)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管理机构
学校应建立起校园文化组织机构,强化管理,有组织、有目的、有秩序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注释:
①乔治.麦克林.传统与超越[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参考文献:
[1]腾飞马艳君《教育品牌与学校特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关键词]高校档案;校园文化;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6-0019-02
校园文化是学生以及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当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反映了校园的精神面貌以及文化环境等内容。其中,高校的档案工作是对校园的各种活动、历史、科研活动进行记录,对于学校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高校档案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密切关系,并且提出了档案工作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高校档案管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不但可以增加学生们的知识,而且可以对学生起到正面教育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此外,校园文化具备传播知识、宣传教育以及组织能力等几大功能。通常来讲,大学的校园文化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物质文化,是指具有文化特征以及文化气息的物质环境和物质设施,属于校园当中的文化物质形态,比如,图书资料、图书馆、建筑物、教研设备、网络环境等,此外,物质文化包括全体的学生、老师等。二是制度文化,是指全体的学生以及老师在长年累月的教学当中应当严格遵守的工作守则、行为规范以及规章制度等,其中规章制度等高度彰显了学校的治学思想,对于学生以及教师都具有一定的规范、指导和约束的作用,促使学生尽快养成比较良好的行为规范以及治学习惯。三是精神文化,是指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实践当中逐渐新形成的观念以及理念,这种理念得到全体师生的一致的认可,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道德等多个方面,校园的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体以及核心。
(二)高校档案管理和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
高校的档案管理主要是通过对教学活动、学校招生以及科研等活动进行记录,通过其真实反映出本校的历史、科研成果、文化传统以及管理经验等,从而对学校的文化精神进行延续。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逐渐体现出来的精神文化以及物质文化的总和,并且通过校园建设、制度建设、办学理念以及人文关怀等多个方面综合体现出来,集中显示出校园的办学理念以及办学的特点,对于校园的发展以及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际的校园工作当中,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但是校园管理的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对于促进学校其他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意义。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于校园的文化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都是以学校的工作为发展基础,并且传授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提升校园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例如,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以及校园文化建设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素质。高校档案工作是文化建设的副产品,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档案工作对于学校的未来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资料。
因此,在校园的档案工作环节,由于学校的文化多种多样,导致档案工作种类逐渐多样化。其中,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的档案管理也存在显著的区别,主要的区别是档案工作以静态方式开展,并且是为了给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服务。然而,校园文化建设是动态方式开展,应用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应用档案资料等。档案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一方面,通过档案工作,可以有效促进文化建设的发展。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为了帮助学校培养优秀的、高素质的人才,是学校形成品牌以及提升外在形象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高校档案管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二、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档案建设以及管理工作对于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对学校教育的作用以及校园环境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方面,档案建设管理工作可以对学校的教育起到补充的作用,另一方面,档案建设可以辅助建设文化校园。
(一)对学校教育起补充作用
对于学校而言,开展教育工作的主要还是依托课堂教育,但是,高校档案学习内容也不应被忽视。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历代的学者、学生辛勤研究,积攒了很多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创造了无数的荣誉。这也是一直以来,学校的档案馆和校史馆是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阵地的原因。前辈的辛苦付出不仅塑造着这所学校的丰碑,也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努力,不懈奋进。同时,也能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科学成果,为他们的学术研究提供资料。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通过档案工作,让师生认识到高校是人文精神的摇篮,要让学生的心灵在人文精神中氤氲,成长为国家、民族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辅助建设文化校园
高等院校是教书育人、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无数的专家、学者、教授、老师,在这里挥洒汗水,为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培养合适的接班人。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学校更要成为一座宁静的“象牙塔”,让老师可以在这里安心的育人,让学生可以在这里耐心的成长、成材。学校教育给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老师是学生心目中的灯塔,可以指引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寻找到合适的、正确的道理。在阅读高校的档案时,学生可以从前辈的为人处世中寻找到合适的行为方式,塑造出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悠久的办学历史,营造了独特而又相似的人文氛围,正直的办学精神,也必定会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学子。特别是我国的很多高校,建校历史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在艰苦的条件中坚守在治学一线,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伟大教育家们的事迹,又怎能不让学生深受鼓舞而努力前行呢。所以,高校切不可忽略n案在建设校园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要发扬学校建立和建设历史中先辈们的精神力量,建设富有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坚定学生向真理和向善的信心和勇气。
三、高校档案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通常而言,每所高校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发展的历程,并且都具有一大批的学者、教授以及专家等,这些专家学者的信息是档案工作的记录主要对象。因此,学校方面应当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将档案工作运用在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当中,通过使用档案管理促使高校逐渐形成独具特点的人文景观、建筑以及雕塑等,并且通过档案管理工作赋予每个建筑、雕塑以及基础设施以不同的内涵,从而营造出朝气蓬勃以及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通过文化美以及思想美等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净化以及鼓舞,促使学校的全体师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
(一)让档案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充分结合
档案的管理者和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必须加强合作,要在新的形势下,不断挖掘档案中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内容,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广泛结合在一起。同时,单纯的讲课或者说教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档案中的精神内容融入师生的日常教学生活中,要让学生和教师自发的学习档案中的积极内容,加强对于学校的归属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要让档案在高校的校园建设中发挥实质性的作用,而不只是单纯走形式主义的道路。
(二)加大高校文化建设中的档案比重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开始走进档案管理工作中。当今,电子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数字博物馆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应接不暇。高校的档案管理者应该从中寻找灵感,将新技术引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一方面,高校处在科技的最前沿中,应该主动的接收新技术,并寻求学科复合的可行性;另一方面,高校也应该广泛利用校园网的平台,推广档案管理和推广的新模式。
(三)完善高校档案建设的内容
当前,部分高校的档案建设还存在不完整的现象。例如,学校的科研成果记录不够完整,对学生的宣传推广力度还不够完善。学术成果是一个学校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重要的科研成果一方面体现了学校科研工作的成功,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对所学学科产生一种敬畏感,更有动力继续学习和研究。但是很可惜的是,由于宣传的途径过于单调,对学生而言吸引力不大,对学生的激励作用非常的有限。校史馆的建设不够全面,也没能及时对学生进行校史的必要教育,导致部分学生对自己就读的高校还知之甚少。甚至有些学生连学校的建校时间或是校训都不甚了解。同时,档案建设还存在宣传途径太过老套的问题,总是采用讲座或者课堂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说教,一方面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感,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对档案形成系统的印象。在电子信息技术于高校普及的今天,档案建设管理人员也要开动脑筋发散思维,思考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完善高校档案建设的途径和内容,让学生更主动的了解学校的档案,更便更好的接收信息。
(四)完善高校档案数据和资源的领域
关键词:校史 校园文化 思考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校园文化由来已久,主要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特定价值观念基础上进行物质与精神创造的结果及其过程。[1]而校史作为一个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记录了学校全部发展历程,主要包括学校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办学特色、教师和学生事迹、校风校训等。
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在于它能够改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形成催人奋进的精神环境。而校史恰恰能为这种环境和氛围的营造贡献有形的实体,使校园文化建设变得更有高度和内涵,因此,校史的研究和完善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校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每个学校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每个校园都有其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传承与凝聚的作用。
1.传承作用
底蕴深厚的校园文化离不开大学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实践证明,大学精神一旦形成,就会通过各种文化形式和活动载体,内化为师生一种坚强的内在精神力量,同时,校园文化也是大学精神的具体化和表现形式。开展校史研究能够传承和发展高校优良传统、培养师生高尚情操和品格、发扬高校大学精神的核心价值观。[2]另外,通过对校史的挖掘和整理,可以为学校领导、广大师生员工等提供学校历史沿革和现状的真实面貌,为学校的发展定位、战略规划、管理改革、学科建设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供可靠的历史依据,传承办学过程中的教育理念与精神文化,发扬优良校风、学风和优势特色,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爱校、荣校意识,逐渐形成了丰富而厚重的历史底蕴。
2.凝聚作用
校史也具有增强师生员工凝聚力的重要作用。要想在广大师生员工中形成为了学校的快速、和谐发展而努力奋斗强大凝聚力,则必须具备一个重要条件,那就是一个足以凝聚人心的精神内核。通过对学校发展的光辉历程、优秀人物的事迹的挖掘,升华群体的思想境界,是将校史中的精神树立为共同理想的必要条件。将大学精神中的高尚品格作为学校群体凝聚力的精神内核,既可以统一思想促进学校的发展,又可以避免群体的精神凝聚力向僵化的方向发展。
二、校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推进作用。
1.建设校史馆,推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质形态,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主要表现形式为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和美化、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具有教育含义的教育和教学场所以及校园环境卫生等。笔者认为,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应当将校史馆建设作为重要的项目,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建设。一般来讲,校史馆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记载学校历史、展示办学成就、彰显办学特色;二是开展大学生和青年教职工知校、爱校、荣校教育;三是作为对外合作交流的平台;四是构筑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家园;五是创建学校文化品牌。[3]
校史馆的建设,一是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现代化的展示。采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模式建设校史馆;二是建设网上校史馆,扩大学校影响力。采用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构建校史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将校史资源数字化。
2.促进文化认同,推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是指校园主体进行文化活动时形成的各种行为准则。对于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而言,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实现制度认同。而文化认同作为考察制度认同的关键,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文化认同主要是指个体对于所属文化的归属感及内心的承诺从而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属性的社会心理过程。促成文化认同,首先必须让师生员工获得“集体记忆”。在此基础上,师生员工方能深刻体验、理解学校文化,自觉保护、实践学校文化,将学校文化作为自身的坚定信念,进而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4]
3.构建学校精神,推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淀起来的、共同的心理和行为中体现出来的理念、价值体系、群体心理特征及精神价值传统。学校精神是校园文化的主导和核心,根本决定校园文化系统的取向和性质,是“打上学校个性烙印的特色所在、以潜移默化方式长期发挥着复制与创造的功能”。[5]
由此可见,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注重开发校史资源,在此基础上凝练学校精神,抓住校园精神文化的根本与核心,进而以学校精神为中心点主导辐射整个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以校园精神为动力源整体推动整个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葛金国.校园文化:理论意蕴与实务运作[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67.
[2]张艾利.校史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N].安徽学院学报,2013(2):96-99.
[3]沈峻岭.高校建设校史馆是历史必然[J].云南档案,2009(3):58.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t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mpus culture, and makes rational thinking and discussion on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mpus culture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aterial culture, spiritual culture, institutional culture.
关键词: 校园文化;内涵;特征;意义;思路
Key words: campus culture;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meaning;thinking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5-0285-02
1校园文化的内涵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是当代中国文化自觉的理论标志。大学作为新思想的发源地,培养人才的摇篮和文化中心,理当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中心地。
何谓大学校园文化? 这是我们研究校园文化建设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谈及校园文化,不同的人或许有不同的理解。常见的是将其等同于精神文明建设,甚至视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有的将校园文化政治化,认为校园文化就是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作的中心就是贯彻各种指示精神;有的将校园文化文体化,认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浓郁活跃的文学氛围就是校园文化;有的将校园文化制度化和表象化,认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加上优美怡人的校园环境就是校园文化;更有的将校园文化口号化,认为学校有条校训、有几条积极向上的标语口号就是校园文化。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物质形态,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行为准则等精神层面。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风格和精神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包含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包括校园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是校园文化的载体;精神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抽象和升华。包括学校师生认同的,有自身特色的价值理念、理想追求、道德要求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师生在交往中缔结的社会关系以及用于调控这些关系的规范体系。包括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工作守则等。校园制度是约束、规范、引导、保护校园师生员工行为与利益,维护高校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秩序的根本保障。制度文化的实质是反映学校的调控程度、监控原则和管理张力。
校园文化存在于社会亚文化系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和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管理哲学和校园精神的核心,是一种凝聚师生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文化现象,强调“校园文化建设”,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以文化为导航”的管理思想和模式。它是一种形成良好的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整体。这种文化氛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和优化育人环境。
2校园文化的特征
2.1 校园文化的先导性与超越性大学是传承知识和创造知识的地方,也是信息汇集、文化交融、人才荟萃的地方。大学师生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敏感性,使大学成为时代的晴雨表。在立足于本国、本民族当前任务的同时,大学总是同时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大学所创造的思想、理论及科技成果和其他文化成果,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超前性和先导性。
2.2 校园文化的继承性与创新性任何一所大学的文化都是历史沉淀的结果,同时也随着学校的发展不断的完善改进。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和生命力之所在。传承已知、探索未知是大学的使命,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学就是为了人类通过知识的传递和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存在的。
2.3 校园文化的约束潜隐性校园文化往往具有规范性,但这种规范性更多的是潜在的,不具有强制性,于潜移默化之中感染人的理性,陶冶人的情操。首先,作为校园文化核心的校园精神,体现了师生的价值观念,集体荣誉感,自豪感和精神意志,它以潜在的规范性支配着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群体中的每个成员产生潜在的教育作用。其次,优化的校园环境往往使师生的不和谐行为因受到环境美的无形约束而收敛,从而对生活其中的师生起着陶冶情操和规范行为的作用,使师生通过亲身感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因此,校园文化的约束作用具有鲜明的潜隐性。
2.4 校园文化的多元性创造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具有较高文化层次、较好人文修养的教师和作为青年才俊的大学生,他们的知识结构文化修养决定了在精神领域的追求上相对较高。同时,各高校不同的学科专业设置、办学历史和传统,造就了不同的风格和品味,加上接受国外新思想、新理论、新科技使校园文化具有多元性。
3建设良好校园文化的意义
校园文化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起着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专业,养成健康的审美意识、文明习惯和良好的道德情操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其主体的心理特征密切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显然,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育定形,轻人格塑造"的特点与现代化需要的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高素质人才之间构成了尖锐的矛盾,学生求知成才的强烈愿望对滞后于社会变革的现代教育体制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种矛盾冲突和巨大的社会变革一起引起了校园内诸种因素及其关系的变更,这主要表现为等教育改革的提出和深化。我国逐步确立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因此,建立契合大学生特殊心理需要,具有弥补教育某些不足的高校校园文化,便具有了积极的意义。从根本上说,现代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教育的一种合力因素,满足和实现大学生求知成才的心理需求。
另一方面,在当今社会开放的大背景下,原本相对独立的校园文化业必然受到各种各样社会文化的冲击,其中有积极的方面,自然也会有一些消极的方面。比如有的有的学生沉醉于烟酒、打牌、电子游戏,有的学生迷恋于谈情说爱,甚至打架,赌博,作弊及公共场所不文明,不守秩序的混乱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充分说明了一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在令人担忧,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已迫在眉睫。要改变对这些负面的文化现象,就必须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能放任自流。而主动积极的校园文化建设,正是对症下药的手段。同时应该指出,上述种种负面现象的消除并不是光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能完成的,而必须依靠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我们不能过分夸大校园文化的作用,同样,也不能忽视校园文化的独特功能。
4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
4.1 精心设计,创建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物质文化是以物质文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即通常所说的硬件,包括校容、校貌、学校的整体规划、布局、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是最能给人直观感受的部分。没有完善的物质环境,校园文化就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在全面设施和布局中要考虑到整体化、生活化、人性化、多样化,精心设计。
校园文化建设在实行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还要特别注意在人文特点、园林绿化与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更好地追求其物质效果和精神效果。精心设计,精雕细啄,从细微的设计中入手,使之更能打动人和感染人,使其别具一格,独显风韵,体现校园文化的特点和魅力,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体现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浓厚气息,寓情于物,寓情于景,寓教育于景物之中。即使是校方的一个通知、喜报也应起到达境悦目的作用,给学生以形式美、言语美的示范,为广大师生创造优雅、文明、进步的校园文化氛围。
4.2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丰富人文底蕴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工程,包括校风、学风、师生的精神面貌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等,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和实质,是高校师生的理想、信念、情操、行为、价值和道德观念水平高低的标志。通过设计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校训、校歌、校徽、校旗,通过宣传牌和橱窗等载体将优良校风呈现出来,让师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和激励。通过建立校史陈列室、荣誉室,举办校史展览、校庆活动等,增强师生对校史、校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志存高远、立德树人,严谨笃学、诲人不倦,以真心、真功充实完善自己,使自己成功、成名、成家。以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增强学习动力,积极营造文明向上的道德风尚和奋发进取的学习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品质。总之,校园精神文化可以通过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来,师生们的一言一行,某种生活习惯,甚至食堂门口的遗失启事,布告栏里的招聘广告等,也能体现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校园精神产品可谓无所不在。这种精神产品是由校园人创造的,又反作用于校园师生,对他们的心理,思想观念产生影响,从而推动校园精神文化的发展。
4.3 结合校情,创设“以人为本”的校园制度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对于任何组织,制度和纪律都是必要的,对于以青年学生为主要对象的高校则更为必要。规章制度制定得是否合情、合理、合法,对规范学生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制定规章制度时,只有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需要和社会要求出发,做到情、理、法的有机统一,形成一个良好的制度体系,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去执行,去遵守。
要建立良好的制度文化,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创立有效的制度体系。首先要求规章制度具有科学性。所谓科学性就管理规章制度的期望目标必须积极健康,内容明确清晰,具体要求易被学生接受,操作施行简洁方便等。构成有自己特色的校园制度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文化融入到管理之中,去激励、凝聚和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校园文化人格化,形成学校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行为,体现学校价值准则。其次,执行规章制度要保持其严肃性。一旦形成以后,就要按章办事,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制度贵在严,严格才有效,否则就会形同虚设。再次,规章制度应具时效性和针对性。对涉及各类规章的相关事件的处理一定要掌握适当的时机,否则就难以收到应有的功效,使其激励和约束作用大打折扣。
总之,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和不竭动力。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求有良好的硬件建设作支撑,而且要求有一套合理的软件建设相配套。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创新性、多元性、广泛性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精心打造自己的品牌文化,不断积淀文化底蕴,使之成为学校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内涵式 校园文化 硬件设施 软件设施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186-01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是学校整个体发展的命脉,是学校社会形象的根本。它对学校的发展具有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规范调节等作用。教育性是学校文化的最主要的特性,学校的文化精神是学校教育观和人才观的集中体现。校园内的一切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学生、塑造着青少年学生。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沐浴在学校文化之中,在学校文化引领下,学生不仅能很好完成学业任务,而且在思想、行为、情感、习惯上受到感化和影响,这就是校园文化存在的价值。那么,我们如何进行内涵式校园文化建设发挥育人功效呢?
1 加强硬件设施方面的建设
美丽的校园给人以美的感受,充满绿色和生机的校园不仅使人心情舒畅、创造良好的学习心境,而且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在环境建设上要有特色、有新意,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做到基础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同步进行,育树栽花植草与育人相结合,色、香、美与情致相统一。学校建筑排列有序,或高低错落,相映成趣:校园四季常青、鸟语花香、生机盎然而又保持卫生整洁,在教室周围营造一个安静、绿色的环境,并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对校园进行立体式、多层次的绿化和美化,以塑造美观的校园视觉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
2 从软件设施建设方面努力
所谓软件文化,即说到思想文化,我认为学校应从“心”开始。那就是真心关心学生,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这样才能建设好积极向上,健康的校园文化。
2.1 在学校树立一种理想信念
我校就提出了“励志明德,为学生一生幸福奠基”的理想信念。这个信念鞭策着学校里的每一个人,尤其是我们老师,自发地努力,自主地奋斗,自觉地行动,为实现目标而坚定不移,表现出了强烈的执着意志和奉献精神。而对于学生,学校更应该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因为如果没有理想,学生就没有明确的目标,失去正确的方向;没有信念,学生的各种行为就缺乏根本动力,失去持久性和可持续性。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就要从最根本的做起,那就是关注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的心,了解他们所想,即理想,并对他们加以引导,让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2.2 充分挖掘自己的办学特色
教育就是带着仁与爱,最终让学生成长和成人,在这种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办学理念,就是“学生的成长高于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所以学校要从实际出发,真心关注学生成长,挖掘自己的办学特色,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
2.3 让校园富有文化底蕴
我们可以在校园内设置黑板报、阅报栏,在醒目的地方悬挂或镶嵌校训等。在教室里张贴名人名言,学生守则、学生作品,在公共场所和专用室、实验室里悬挂伟人、名人的肖像和格言,设置文化科技走廊、画廊。创办校刊,开放文学社和爱心社。建设广播站。我校在每层教学楼设置了文化墙,由学生自己动手,尽情发挥,展现自己在生活,学习以及理想追求等各方面的点点滴滴。文化墙不仅让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而且让整个校园更加生动,校园文化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时时处处可以看到文化墙,在无形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4 加强课余文化建设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必须。根据学生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创造欲强的特点,要精心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努力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尽情释放潜能、展示特长,实现自我发展。“学校搭台”,给予必要的行为指导和物质支持;“学生唱戏”,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原则,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如学科兴趣小组、田径队、篮球队、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5 社团活动凸显校园文化自我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