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6:10:27
序论:在您撰写混凝土结构设计案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9-0092-02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提出的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大项目,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许多高校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作了相应的调整,旨在培养出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类型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
一、案例教学缘起
随着教学的不断摸索,提出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以学生对案例的运用和讨论为特点,帮助学生掌握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法,重在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培养富有分析研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案例教学法始创于19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法学院,最先运用于法学和医学教学,其后被运用于其它领域。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基于试验和理论研究来指导工程应用的课程。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对该门课程具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使得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相关的问题,可以更好地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案例教学原理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景中,进而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最根本的内容就是案例的选取和使用,这也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它方法的关键。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离开了案例,案例教学就无从谈起。作为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应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真实性。对于一个工科课程,案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并了解工程实际情况,加强学生对工程实践的体验和感受。因此,案例应取材于工程实际,它是真实发生的,而不是凭空想象和杜撰出来的。
(2)典型性。并不是所有的事例都可以作为案例,案例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代表着某一类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案例要能够涵盖众多理论知识,使学生可以掌握有关的原理和方法,同时要考虑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使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相适应。
(3)规范性。教学案例的选取与设计要注意将相关的行业规范贯穿其中,使案例教学成为对学生进行行业相关规范、规程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重视规范的重要性。
(4)启发性。案例应该能够引入深思,启迪思路,进而深化教学内容,并能留给学生必要的想象和自主发挥空间。
(5)实用性。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有用武之地。因此,任何案例都不可信手拈来,需要经过充分的筛选、比较、论证,选取最精华的东西,使案例教学取得实效。
三、案例教学方法
1.案例研究法
这种方法是芝加哥大学首先开发使用的,所以又叫芝加哥研究法。其实施过程是:首先给学生分发案例,让他们进行阅读,然后学生和教师一起站在客观的、公正的和旁观者的角度,讨论发生这样事情的原因,深入分析,从中找出一般规律。
2.案例分析法
也被称为哈佛教学法,所使用的案例多是现实中发生的复杂问题,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判断力,重点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上。参与者要扮演案例中的角色,以达到身临其境进行分析和决策的效果。哈佛的案例教学有三类:①问题评审型,即给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去评价;②分析决策,即不给出方案,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提出决策方案;③发展理论型,即通过案例发现新的理论生长点,发展并不断完善理论体系。
四、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过程
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混凝土梁的受弯破坏及影响因素”为例,讲述本课程案例教学的使用过程。
1.课前案例教学准备
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师生之间的参予和配合。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首先形成感性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熟悉案例,仔细研究案例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教科书中相关章节课程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学习和掌握那些原理和知识。其次,要组织学生到工地现场实地观察,调查钢筋混凝土梁破坏形式,尤其对于一些已建建筑物,要调查钢筋混凝土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弯曲变形形状、裂缝分布特点及钢筋锈蚀情况等相关内容。
该阶段教学目的:利用课间业余时间展示工程现状,这些具体、直观、形象的信息,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感性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发他们提出各类问题,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探求此类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2.课内案例教学组织与实施
课内的教学要注意以引导学生为主进行讨论,而不是由教师为主进行讲授。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善于发现和捕捉他们发言中的闪光点,及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学生以实际工程为载体,分析工程场地和具体工程参数对混凝土梁破坏的影响,探讨如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教师要通过文字、公式推导等方式,引导学生去论证梁破坏的产生原因以及如何预防类似问题发生,这样可以使学生考虑不同参数对梁的影响。
该阶段的目的:以浓厚的工程氛围、严谨的工程语言,向学生传递实际工程信息和工程急需解决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工程意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责任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让学生对一些概念有一个理性认识,这样更便于理解记忆。
3.课后案例教学的总结评析
课后案例的总结和反思是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案例中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掌握,而对于其他知识点,则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去熟悉或了解。学生通过相关案例的学习,可以构建一定的理论知识体系,通过课后案例教学的反思,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最后,通过实验室的钢筋混凝土梁加载试验,可以验证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发生是否一致,让学生对课本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
通过对理性知识的简单运用与加深。重新审视本章节内容能够解决的工程问题,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通过讨论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向。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工程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实际工程现场意识,及其对课程理论知识的再认识。
五、案例教学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主动分析并掌握问题重点的能力,强化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不断的探讨,使得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另外,还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现实工程情况的了解,通过互相沟通,培养和发扬团队精神。
案例教学法同样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备“双师资格”(教师资格和工程师资格)。授课教师应该根据专业特点,在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投身工程实践,通过工程实践把自己锻炼成合格的工程师,以便于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案例教学的重点就是对于案例的选取与使用,建立的案例要能覆盖足够多的知识点。同时,要具有合适的规模,这样才能恰到好处。要鼓励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法,这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教学方法,一时无法让更多的教师接受,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思想,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最后,案例教学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郭德红.案例教学:历史、本质和发展趋势[J].高等理科教育,2008,(1).
[2]周云等.案例教学在“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尝试[J].高等教学研究学报,2007,30(3).
[3]黄明,郭大伟.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取与设计[J].教育探索.2006,(3).
形考任务四
题目1
谈一谈混凝土结构中为什么需要配置钢筋,其作用是什么?(6分)
答:
1、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存在着粘结力,使两者结合在一起,在外荷载作用下,构件中的钢筋与混凝土变形协调,共同工作。因此,粘结力是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能够共同工作的基础。
2、钢筋与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温度系膨胀系数很接近,因此,当温度变化时,两种材料不会因产生过大的变形差而使粘结力遭到破坏。
3、钢筋埋置于混凝土中,混凝土对钢筋起到了保护和固定作用,使钢筋不易发生锈蚀,而且使钢筋在受压时不易失稳,另外,在遭受火灾时不致因钢筋很快软化而导致结构整体破坏。因此,在混凝土结构中,一定厚度的混凝土保护层时不再二者共同工作的必要措施。
题目2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能有何特点?(6分)
答: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强混凝土的弹性极限、与峰值应力对应的应变值、荷载长期作用下的强度以及与钢筋的粘结强度等均比较高。但高强度混凝土在达到峰值应力以后,应力-应变曲线下降很快,表现出很大的脆性,其极限应变也比普通混凝土底。
题目3
请大家分别列举几个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例子。(6分)
答: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是对应于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它包括:1、结构构件或连接因强度超过而破坏;2、结构或其一部分做为刚体而失去平衡(如倾覆、滑移)3、在反复荷载下构件或连接发生疲劳破坏等。对所有结构和构件都必须按承载力极限计算。正常使用极
限状态结构或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中某项规定限度的状态称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如1、影响正常使用或外观的变形;2、影响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局部损坏;3、影响正常使用的振动;4、影响正常使用的其他特定状态。
题目4
为什么钢筋混凝土雨篷梁的受力钢筋主要布置在截面上层,而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的受力钢筋主要布置在截面下层?(6分)
答:
钢筋混凝土雨蓬梁截面上层为受拉区,下层受压,故受力钢筋主要布置在截面上层;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桥截面下层为受拉区,上层受压,故受力钢筋主要布置在截面下层。
题目5
请思考有腹筋梁中的腹筋能起到改善梁的抗剪切能力的作用,其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有腹筋梁中的腹筋能够改善梁的抗剪切能力,其作用具体表现在:1、腹筋可以承担部分剪力。2、腹筋能限制斜裂缝向梁顶的延伸和开展,增大剪压区的面积,提高剪压区混凝土的抗剪能力。3、腹筋可以延缓斜裂缝的开展宽度,从而有效提高斜裂缝交界面上的骨料咬合作用和摩阻作用。4、腹筋还可以延缓沿纵筋劈裂裂缝的开展,防止混凝土保护层的突然撕裂,提高纵筋的销栓作用。
题目6
根据“立柱顶千斤”的道理,谈一谈轴心受压柱和偏心受压柱在受力和破坏特点上的不同?
(6分)
答:
轴心受压柱破坏形态属脆性破坏,混凝土柱在过大的轴压力作用下横向膨胀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极限而破坏,所以没有按规范规定最小要求配置构造钢筋及箍筋的柱子,计算出的承载能力值是不可信的、无效的;所以规范规定短柱的箍筋要全高加密。
题目7
试论述一下大、小偏心受拉构件的破坏特征。(6分)
答:
大偏心受拉构件破坏时,混凝土虽开裂,但还有受压区,当数量适当时,受拉钢筋首先屈服,然后受压钢筋的应力达到屈服强度,混凝土受压边缘达到极限应变而破坏。
小偏心受拉构件破坏时,一般情况下,全截面均为拉应力,其中一侧的拉应力较大。随着荷载的增加,一侧的混凝土首先开裂,而且裂缝很快就贯穿整个截面,所以混凝土将退出工作,拉力完全有钢筋承担,构件破坏时,都达到屈服强度。
题目8
请同学们列举几个在工作和生活中碰到过的受扭构件。(6分)
答:
在实际工程中,近似按轴心受拉构件计算的有承受节点荷载的屋架或托架的受拉弦杆、腹杆;刚架、拱的拉杆;承受内压力的环形管壁及圆形贮液池的壁筒等。可按偏心受拉计算的构件有矩形水池的池壁、工业厂房双肢柱的受拉肢杆、受地震作用的框架边柱、承受节间荷载的
屋架下弦拉杆等。
题目9
2010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对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如何定义的?(6分)
答:
1、保护层的厚度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
2、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公称直径。
3、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一类环境中,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数值的1.4倍;
二、三类环境中,应采取专门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
5、基础底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混凝土垫层时应从垫层顶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题目10
讲一讲引起预应力损失的因素主要有哪些?(6分)
答:
1、直线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损失多为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内缩。
2、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
3、混凝土加热养护时预应力筋与承受拉力的设备之间的温差。
4、预应力筋应力松弛。
收稿日期:2013-02-16
基金项目: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CSTC,2010AC4031)和后勤工程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1年)
作者简介:曾祥蓉(1970-),女,后勤工程学院军事土木工程系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结构工程教学及建筑物鉴定与加固研究,(E-mail)。
摘要: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中,通过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加强对设计规范的学习、加强对构造措施的掌握、加强对重点章节的讲解、加强实践环节的落实和将实体模型引入教学实践、将工程案例引入教学实践、将科研活动引入教学实践,即“五加强”、“三引入”,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实践;教学质量;工程案例;土木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TV3-4;G423.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3-0109-03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基础课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起着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毕业设计以及毕业后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科研、施工等工作打下必要基础的作用,该课程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该课程内容涉及两种建筑材料:钢筋和混凝土,它们的物理力学性能完全不同,钢筋是单一、弹性、匀质、连续的材料,混凝土是非均匀、非线性的材料,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受力过程较复杂。二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涉及受弯、受压、受拉、受扭构件的设计,无论是材料强度等级的选择,还是截面尺寸的确定以及钢筋的配置,其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与数学、力学等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三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研究各种构件的性能、截面设计及构造措施,其理论大多建立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并需要借助工程实践来验证。因此,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内容具有概念多、假定多、公式多、系数多、构造多的特点。这些特点给学生学习该课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多年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对如何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加强对设计规范的学习、加强对构造措施的掌握、加强对重点章节的讲解、加强实践环节的落实和将实体模型引入教学实践、将工程案例引入教学实践、将科研活动引入教学实践,即“五加强”、“三引入”,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应重视学生对结构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比如徐变、塑性铰等。只有正确理解了概念,才能灵活运用基本理论。而公式大多是在试验和基本假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且公式的计算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电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拘泥于精确的公式推导和计算结果,但一定要让学生把公式中的每个系数理解清楚,并要求学生学会手算,而不能依赖计算机,以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二、加强对设计规范的学习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涉及的主要规范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先后经历了该规范的三次调整,使用了该规范的GB50010-1989、GB50010-2002和GB50010-2010三种版本。每一次新规范的颁布,都迫切要求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学习掌握新规范。作为教师,尤其要尽可能地将新规范融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中,要加强学生对规范条文的学习和理解,特别是修订部分的内容,最好能让学生理解其修订内容的科研或工程背景,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状况与方向,及时更新知识。如:新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其中一处变化就是采用高强度高性能的材料HPB300级光圆钢筋取代HPB235级光圆钢筋[1]。
三、加强对构造措施的掌握
构造措施与精确计算,对混凝土结构而言是同等重要的,不能重计算而轻构造。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涉及许多构造措施,比如:混凝土的最小保护层厚度;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及延伸长度;钢筋间的净距或间距;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箍筋的最小直径及最大间距;箍筋的最小配筋率等等。如果一根简支梁,通过计算确定了其受拉区需要钢筋的面积,但忽视其钢筋净距必须满足一定尺寸的构造要求,而直接选择直径小、根数却较多的钢筋,导致相邻两根钢筋紧密排列,这样势必造成钢筋表面没有混凝土或者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足,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缺少足够粘结力,那么它们就不能形成整体而共同工作。
四、加强对重点章节的讲解
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多次调整过程中,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课时都有所减少,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却非常多,因此教师的课堂讲解不可能对教材上的每一章节面面俱到,而应该重点章节重点讲解,非重点章节作一般讲解甚至不讲解而安排学生自学,学生有不清楚的,教师可以作补充讲解和答疑。比如:在四大构件里面,受弯构件、受压构件比受拉构件、受扭构件重要,因此有关受弯构件、受压构件内容应作重点讲解(课时分别为22学时和16学时),而对受拉构件和受扭构件作一般讲解(课时分别为2学时和4学时)。又比如:受弯构件中正截面和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两部分比较而言,前者涉及的基本概念多,所以应重点讲解,需要14学时,而后者只需要8学时即可。教材上有些知识点是难点但本身却不是重点,这部分内容可不作讲解,比如变角度空间桁架模型。只有这样抓重点抓核心,才能节约更多的时间来讲重点要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五、加强实践环节的落实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关键途径与手段[2]。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中,过去一般比较重理论轻实践,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弱。要改变这一现象,首先要求教师要加强实践,在实践中获取经验,并把过硬的实践知识传给学生;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通过实践,将理论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
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实践环节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课外训练等[3]。教学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实践环节的落实。
1.将实体模型引入教学实践
为增强学生对土木工程结构的空间想象力,笔者所在的教研室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实体模型室。模型室配置有包括混凝土结构、道路与桥梁工程结构、地下工程结构在内的各种结构教学模型40套(组)。其中混凝土结构有梁、柱、楼盖等模型(见图1),梁模型又有简支梁、连续梁、悬臂梁、矩形梁、T形梁几种。将实体模型引入课程教学实践,其目的是模拟“施工现场”,将“工程搬进课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体系概念的整体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图1 楼盖模型
2.将工程案例引入教学实践
工程案例即是产生于实际工程的典型事例。将工程案例引入教学,就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一个或几个实际工程问题展开描述、分析与讨论,用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案例引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实践,要求教师不能只是孤立地介绍单个结构或构件的基本理论知识,而应该向学生介绍完整的工程结构,特别是在实际工程中如何解决具体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介绍“工程案例”或“工程项目”,又要组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实际工程案例为分析研究对象,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收集相关信息,提供和评估备选方案,让学生能身临其境般地了解处于工程项目中的工程师所面临的复杂情况和实际困难,以此训练和提高学生在复杂环境下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进行决策的能力。采用案例式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气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当然,采用案例式教学,有两点值得注意,一要完成工程案例的编制,形成案例库;二要根据理论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对工程案例的素材进行编排、加工处理,使之符合课堂教学规律与特点。
3.将科研活动引入教学实践
笔者承担的重庆市科技攻关项目:“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连续受弯构件的应用技术及示范”,主要是对连续受弯构件进行加固研究。为方便研究试件的制作,连续受弯构件采用的是两跨连续梁(图2为科研试验现场)。试验梁对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选择、试验梁的设计制作、试验梁的加载方式、试验结果的分析等,这些研究与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内容有关,笔者将上述一系列科研活动引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实践。实践表明,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引入科研活动,以研促教,以研促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图2 试验现场
综上所述,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中,加强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加强对设计规范的学习、加强对构造措施的掌握、加强对重点章节的讲解、加强实践环节的落实,并将实体模型引入教学实践、将工程案例引入教学实践、将科研活动引入教学实践,能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50010—2010混领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刘建勇,李友群,刘广静.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5):107-109.
[3]潘颖.提高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4):74-77.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of concrete
structural design principle
ZENG Xiangrong, CHEN Jin, WANG Ping, WANG Wei, ZHANG Lei
(Department of Military Architecture Engineering, Logist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11, P. R. China)
关键词:多媒体;混凝土结构;规范;工程能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197-02
《混凝土结构设计》是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课,该课程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后续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混凝土梁板结构、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等[1-2]。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且课程内容多、概念多、公式多、符号多,同时随着《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修订其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因而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一定难度;而根据“大土木”的教学计划,课时被压缩,造成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进一步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因此,有必要调整目前的传统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探讨了该课程在理论和实践环节上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条文多,内容比较零散,系统性和逻辑性差,学生们常常感到杂乱无章、概念混杂,因此教学过程中应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课程的主要层次关系,把握学习的重点,理清学习思路,建立结构整体系统概念。
教学内容的讲课次序:首先讲解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结构组成及材料性能,让学生对凝土结构概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着进行混凝土梁板结构、单层厂房结构和多层框架结构的讲授,上述三种混凝土结构的讲解中应重点讲解三种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结构计算的流程和方法,补充“结构方案”和“结构抗倒塌”设计方面的内容,对于比较零散的规范条文和构造措施课堂授课中可少讲解,在后续的课程设计中详细讲解,这样既可解决授课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又便于学生结合课程设计理解规范条文和工程构造措施。
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教学过程中,应把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在一起,合理地选择、安排、组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讲解单层厂房结构牛腿设计时,可以采用多媒体图片演示单层厂房牛腿的构造形式,采用录像演示单层厂房牛腿的破坏特征,使学生对厂房牛腿具有感性认识;而在讲授牛腿配筋计算公式时,可以采用板书演示公式的来源,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应符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合理设计。鉴于《混凝土结构设计》工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大量采用工程实例做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后,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实际混凝土结构的现场图像以及相关构造措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从而使工程实际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更加生动,但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为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决定采用何种教学媒体以及教学媒体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方式,另一方面,在采用多媒体教学之前,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评估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信息反馈,控制好教学节奏。
三、重视新版规范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教学中的新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于2011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3],这部新规范标志着混凝土结构的计算理论和设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同时对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教学以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笔者认为在《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应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1)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同时,更应注重学习《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解决结构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2)注意新规范中关于混凝土和钢筋两种材料在强度和级别方面的修订以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规定的修改。(3)注意新版规范关于基本设计方法规定的修订,重视新规范3.2条“结构方案”和3.6条“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原则”,教学过程中应指出结构方案设计对建筑物安全性有着决定性影响。(4)注意新版规范关于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调整修订,特别是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改动较大。(5)注意新版规范关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的调整修订,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中新规范调整了钢筋应力的计算方法,而挠度的验算中新规范补充了考虑荷载准永久组合和荷载标准组合的长期作用对挠度增大的影响。
四、重视课堂教学与工程案例相结合
《混凝土结构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笔者在课堂教学工程中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局限于理论讲解,学生学起来会很乏味枯燥,而且不容易掌握和理解;相反,如果将理论知识和工程案例相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容易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而且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结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非常有益。
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笔者认为将课堂教学和工程案例相结合时应重视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课堂教学中应合理选择工程实例,争取做到每个重要的知识点都有一个典型的案例,通过案例,让学生明白工程中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不这么做会有怎样的后果,从而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讲解工程案例时应向学生强调:处理实际工程问题时必须有切实认真的考虑,以缜密的逻辑思维去考虑每个环节,真正明白我们需要做什么?目的是什么?方法是什么?检验的标准是什么?唯有一整套严谨的思维方式才能真正处理好实际工程问题。
五、完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课堂教学的延续,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完善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设计方法运用到具体的工程设计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目前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主要进行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板设计,针对该课程设计的特点,笔者采取了下列措施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和指导方法:首先,为了避免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出现抄袭现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改变楼盖活荷载大小、楼盖的轴线尺寸以及楼盖做法等措施,使每个学生课程设计的参数各不相同;其次,鉴于内框架结构形式已从抗震规范中删去的现实[4],取消单向板肋梁楼盖依存的内框架结构体系,而选择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作为依存的结构体系;最后,在主梁配筋计算时,建议不要考虑主梁上、下部钢筋的联系,不使用弯起钢筋,主梁斜截面抗剪由箍筋承担。
在整个课程设计中应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查阅规范和手册的能力,引导学生将计算配筋、构造钢筋在图纸上正确表达,掌握初步的施工图绘图技能。
六、结语
《混凝土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使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建立结构整体系统概念;通过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在一起,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提升教学质量;课堂教学中重视案例教学和混凝土结构新规范在教学中的要求,培养学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完善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清华大学.混凝土结构(中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蓝宗建,朱万福,梁书亭,等.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方法;土木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267-02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先修课程有建筑制图、土木工程材料、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对后续的混凝土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等课程的学习有重要影响,也是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重要基础。课程内容涉及混凝土结构材料的基本性能,构件承载力计算,构件的裂缝、变形和耐久性以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1]。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这门课程,具有材料的不确定性、解答的多样性、设计的综合性等特点[2],课程内容中的实验现象多、假定多、概念多、公式多、系数多、条件多、构造要求多,且逻辑性、系统性差,较为零散[3,4],但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与先修课程相比差异性大,导致教师教起来不易、学生学起来困难。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熟悉材料性能
钢筋混凝土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物理、力学性能很不相同的材料组成,只有熟悉钢筋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的性能,才能较好地理解与解释实验现象。混凝土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低,因此结构构件处于承载力极限状态时,只考虑混凝土抗压,不考虑抗拉。混凝土由水泥、骨料、水等材料拌合而成,强度的离散性大,且混凝土的破坏属于脆性破坏,因此在确定其强度设计值时,材料分项系数取值较大。钢筋力学性能较好,抗拉强度高,在结构构件中主要承担拉力;在柱与双筋受弯构件中,也用于受压,其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相当,但钢筋用于受压时,容易失稳,因此需要合理配置横向约束,即箍筋。钢筋及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曲线是较为重要的,它是钢筋混凝土构件应力分析、建立强度和变形计算理论必不可少的依据。此外,还应熟悉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粘结力的相关知识,这是钢筋截断、锚固、弯起等构造措施的依据。
二、抓住教学主线
构件承载力计算是这门课程的重点,涉及到拉、压、弯、剪、扭等基本受力形式及其复合受力形式,但钢筋和混凝土均为弹塑性材料,且离散性大,因此无法根据先修力学课程采用纯理论的方法直接建立承载力计算公式。通常是在试验的基础上,引入合理的基本假定,画出应力图形,借助力学知识或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承载力计算公式(包括其适用条件),然后用于工程设计,对于计算公式中未考虑的一些不利因素,通过构造措施进行补充。因此,在承载力计算章节中,要牢牢抓住“试验现象分析―引入基本假定―画出应力图形―建立基本公式―进行工程设计”这一主线,其中试验与假定是基础,应力图形是关键,基本公式是结论,工程设计是目的[4]。值得注意的是,工程设计既包含计算,也包含构造措施。
在计算过程中,初学者往往习惯于联立解方程,实际上应用基本公式也是有主线可依的,如单筋矩形截面设计,按的步骤计算,思路清晰,每一步都可以检验适用条件。
三、进行对比分析
大多数教材将构件承载力计算分为多个章节,各章节之间看似没有联系,知识信息处于零散状态,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教师需找出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比讲解,便于学生掌握。
受弯构件中,单筋矩形截面较为简单,大多数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与单筋矩形截面相比,双筋矩形截面在受压区配置了受力钢筋,图1(a)为双筋矩形截面,抵抗的极限弯矩为Mu。从受力的角度,可以将受压区的混凝土和钢筋分开,并配置相应的受拉钢筋,如图1(b)、(c)所示,其中图1(b)为单筋矩形截面,抵抗的极限弯矩为M1,图1(c)为纯钢筋部分,抵抗的极限弯矩为M2,根据叠加原理,有Mu=M1+M2。
四、引入案例教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引入案例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和理解。设计案例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符合工程实际、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发展趋势[5],有一定的启发性和适用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案例的难度,选择现实生活中关心或常见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教学效果更好。在实施案例教学前,需要学生准备好相应的理论知识。呈现案例后,应明确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案例教学的核心部分,教师应当做适当的引导,对于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应进行点评与总结,并对案例进行拓展与深化。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在于学生的思路与讨论的质量,结果可以是多样化的。
五、培养实践能力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理论体系不完善,很多公式是由试验结果回归而成,实践性强,问题抽象,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对于学好这门课程大有裨益,对今后从事相关工作也奠定了良好基础。实践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现场观摩,安排学生参观建成或在建的混凝土结构,加强对梁、板、柱等混凝土构件的感性认识;②参与试验,本课程中涉及大量的试验,应尽可能让每位学生参与到试验过程中,若学校不具备这样的试验条件,可以通过观看试验录像,加强对各种构件破坏机理的理解;③编制计算程序,教材中有各种承载力计算的框图,按框图写出程序(采用Excel表格也可以),可以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也为毕业设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④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相关内容后,可以让学生寻找相关破坏的工程实例,并分析其原因,具备这种能力后,毕业后可以较迅速地适应相关的工作。
六、板书与多媒体并重
当前,大多数教师习惯于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手段形象、信息量大,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这门课程,涉及到大量的实验现象,大多数学校不具备开展各类型构件破坏试验的条件,但可以通过图文、录像资料重现试验过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将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再结合老师讲解,就能较好地理解实验过程中所蕴含的力学知识。但对于大量的公式推导,在黑板上一步步演示推导过程,可以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结合板书和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在上述几个方面的努力,这几年的教学效果逐渐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增强概念设计意识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蒲生,梁兴文.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关萍.《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建设[J].大连大学学报,2010,(5):116-118.
[3]李书进,沈少波.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探讨[J].建筑结构,2008,38(9):204-206.
关键词:钢筋结构设计规范质量验收规范清单计价规范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A
案例:
某质检部门检查国有投资新建工程,检查中发现施工单位将HPB300型设计钢筋代换成HPB235型钢筋,由此要求施工单位执行原设计标准,施工单位称钢筋代换系经过设计单位设计变更没有违规,检查人员称按国家标准HPB235钢筋已停止使用,如不执行指令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因施工单位对该指令有异议,工地停工半月之久,建设单位考虑停工已对建设工期产生影响,遂同意施工单位钢筋签证要求,给予费用补偿及工期补偿,工程由此顺利实施。
以上案例笔者从建筑结构设计原则及工程造价管理事项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一)钢筋代换原则
1、钢筋代换,实质上就是不同种类的钢筋之间的代换。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由于缺乏设计所要求的钢筋品种、级别或规格而进行钢筋的代换,例如HPB300级、HRB335级、HRB400级之间的代换。钢筋代换的总原则是保证钢筋代换之后的结构在强度、抗裂度、裂缝宽度、挠度等各个方面性能均不低于原设计结构。在实际钢筋代换过程中,要保证上述总原则的实现,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需要在强度、构造、变形三个方面逐一满足。为此国家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 2002的5.1.1条文中规定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5.1.1条文说明中:在施工过程中,当施工单位缺乏设计所要求的钢筋品种、级别或规格时,可进行钢筋代换。为了保证对设计意图的理解不产生偏差,规定当需要作钢筋代换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以确保满足原结构设计的要求,并明确钢筋代换由设计单位负责。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应严格执行。
通过以上《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 2002可以了解施工单位可以要求进行钢筋代换但必须经设计单位同意。可为什么检查人员认为HPB235型号钢筋已停止使用,并且不能代换呢,这需要了解钢筋型号设计原则。
钢筋型号设计原则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条款4.2.1中规定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应按下列规定选用:1 、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宜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钢筋,也可采用HPB300、HRB335、HRBF335、RRB400钢筋;2、 梁、柱纵向受力普通钢筋应采用HRB400、HRB500、HRBF400、HRBF500钢筋;3、 箍筋宜采用HRB400、HRBF400、HPB300、HRB500、HRBF500钢筋,也可采用HRB335、HRBF335钢筋;
通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条款4.2.1没有使用HPB235型号钢筋内容,即2011年7月1日以后设计图纸将不再出现HPB235型号钢筋。可是在2011年8月1日起实施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局部修订的条文中却没有将HPB235钢筋去除,究其原因
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条款4.2.1条的条文说明去找:
4.2.1 本次修订根据“四节一环保”的要求,提倡应用高强、高性能钢筋。根据混凝土构件对受力性能要求,规定了各种牌号钢筋钢筋的选用原则。
1增加强度为500MPa级的热轧带肋钢筋;推广400MPa、500MPa级高强热轧带肋钢筋作为纵向受力的主导钢筋;限制并准备逐步淘汰335MPa级热轧带肋钢筋的应用;用300MPa级光圆钢筋取代235MPa级光圆钢筋。在规范的过渡期及对既有结构进行设计时,235MPa级光圆钢筋的设计值仍按原规范取值。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检查人员提出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HPB235型号钢筋已停止使用,并且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的认识是错误的,规范条文明确说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在过渡期内可以继续使用,检查人员不了解条文发出错误指令是导致八吨钢筋报废的真正原因,其实不是2011年7月1日以前使用HPB235钢筋不满足建筑设计要求,而是通过修订规范使用HPB300、HRB400、HRB500等高强钢筋达到节约建筑钢材耗用量的目的,是国家“四节一环保”中节能、节材、一环保内容的体现,但显然国家并不提倡浪费,所以条文说明提到了规范过渡期的问题。
工程造价管理事项
本工程为国有投资建设工程,《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的3.1.1条规定:使用国有资金投资的建设工程发承包,必须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本工程适用《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内容。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一般规定
3.3.2 承包人应按合同约定将采购材料和工程设备的供货人及品种、规格、数量和供货时间等提交发包人确认,并负责提供材料和工程设备的质量证明文件,满足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
3.3.3 对承包人提供的材料和工程设备经检测不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发包人应立即要求承包人更换,由此增加的费用和(或)工期延误应由承包人承担。对发包人要求检测承包人已具有合格证明的材料、工程设备,但经检测证明该项材料、工程设备符合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发包人应承担由此增加的费用和(或)工期延误,并向承包人支付合理利润。
此案例中合同并未约定采用HPB235钢筋,施工单位也未将采购钢筋的品种规格提交发包人确认,建设单位有权要求施工单位更换HPB300型钢筋,增加的费用和延误由施工单位承担,
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合同价款调整一般规定
9.1.5 发包人与承包人对合同价款调整的不同意见不能达成一致的,只要对发承包双方履约不产生实质影响,双方应继续履行合同义务,直到其按照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得到处理。
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应用比较强的专业。为体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现实和长远需求,必须要学以致用。独立院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以CDIO能力培养为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及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以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注重加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优化基本理论知识结构,向培养土木工程师从事设计、施工与管理等应用方向拓展。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体系庞杂,需要加强其与材料力学、建筑材料等基础课的联系,综合知识结构,理清课程的脉络精髓,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混凝土构件受力机理,并对构件整个受力过程有更全面了解,让主要知识点的掌握有如一气呵成之感。结合本课程的特点,理清“实验———基本假定———应力简图———基本公式———适用条件———应用”这一思路。对于各类受力构件,首先根据大量实验资料分析实验结果,阐明基本假定,据此推出核心应力简图,再结合力学知识,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则随之导出,计算步骤也顺应确定。实现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有计划有步骤的主动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二、合理统筹教学内容,编制工程师计划的培养体系
(一)加强对设计规范的学习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主要涉及的规范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每一次新规范的颁布[2],都迫切要求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教师和学生学习掌握新规范。作为教师,尤其要尽可能地将新规范融入到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对规范条文的学习和理解,特别是修订部分的内容,增加了[3]结构整体性和防连续倒塌设计、结构耐久性设计、裂缝宽度验算调整、高强度材料的推广等,最好能让学生理解其修订内容的科研或工程背景,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的颁布及教学思路,对每一章给出教学要求,分为基本概念、计算能力和构造要求三方面,并分三个档次:对概念,分为“深刻理解”、“理解”和“了解”;对计算能力,分为“熟练掌握”、“掌握”和“会做”;对构造,分为“熟悉”、“领会”和“识记”。全面修改和补充计算例题等。并在内容上涉及不少注册执业资格相关规范条文和算例,为培养学生毕业后获得注册执业资格做准备。
(二)优化课程内容,处理好重点和难点的关系
在与基础课程联系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大纲合理安排并优化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重视对本课程重点与难点的处理。教师首先要明白学生在学习这些知识前需要的先导知识(包括先修基础课程)。其次结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学生力学等基础相对较差的情况,要清楚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然后认真备课,针对具体模块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有目的的引领学生梳理学习思路、帮助学生渐渐主动融入课程内容角色;让学生掌握重点,理解难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涉及许多构造措施,如混凝土的最小保护层厚度,钢筋的锚固长度、搭接长度,钢筋间的净距或间距,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等。这部分内容规定性的东西多,内容比较零散,在讲授时应进行适当归纳与分类,尽量使其条理化和简单化,并介入实体模型,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三)制订本课程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体系
本课程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体系,需在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师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制订。以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规范为依据,保留专业基本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行业不同单位的工作性质和学生兴趣及未来计划的发展去向增加与工程师培养相适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统筹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开设课程实际,针对设计院就业方向,还可增设施工图预算、混凝土结构工业厂房设计、砌体结构设计等实践环节,由校内教师和校外工程师综合指导。针对施工企业就业方向,还可增设工程预决算实践环节,由校内教师和校外工程师综合指导。针对咨询公司就业方向,增设工程项目现场实习,包括工程招投标流程、招投标文件编制、监理规划大纲编制等,由校内教师和校外工程师综合指导。
三、构建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引入工程案例教学法,营造课堂工程氛围
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本课程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教师指导下的分组讨论方式进行。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内容关联性及学生兴趣选择案例,说明理论在实际中的具体运用。结合案例提供的信息,运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知识进行针对性地分析和论证。学生在辩论中学习,充当主角。案例教学是理解和深化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提供和评估备选方案,培养学生运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知识和方法,模拟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的飞跃。
(二)将实体模型引入教学实践
为增强学生对土木工程结构的空间想象力,在原有的结构与材料实验室建立比较系统的土木工程专业系列课程,如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等课程教学实体模型。针对本专业开设方向和课程要求,需配置包括混凝土结构和道路与桥梁工程结构在内的结构教学模型。其中混凝土结构有梁(含简支梁、连续梁、悬臂梁、矩形梁、T形梁)、楼(板)盖、柱、工业厂房等模型。将实体模型引入课程教学实践,模拟“施工现场”,将“工程搬进课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土木工程体系概念的整体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时为后续的试验研究,制作混凝土结构构件模型做准备。
(三)组织施工现场参观,加强感性认识
结合本学院合作办学方的优势,提供与宝坻区产学研合作项目,开辟“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如在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现场,学生能较深刻地了解主、次梁的立体交叉关系和钢筋布置应注意的问题,及钢筋的锚固、搭接、弯起等构造要求;学习预应力混凝土知识时,可组织学生参观预应力张拉工艺及过程,了解预应力筋的种类、锚具等,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这一系列实践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除此之外,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体系中的工程实例讲座,与理论课程和施工现场参观等穿行。通过课堂视频和实体模型及工程案例教学、安排工程实例讲座、到施工现场参观实习等,让学生亲身接触实际工程,进一步增强感官认识,并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试验研究,制作混凝土结构构件模型
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性能的不确定性、离散性,使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须由钢筋和混凝土材料性能以及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来验证。利用结构与材料实验室,通过试验观识结构构件从开始加荷到破坏的过程,构件内部应力、应变的变化,裂缝的发生、发展以及裂缝的分布等特征,分析构件的受力状态,以及钢筋和混凝土在受荷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从现象出发,主动思考找出事物本质,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结构与材料实验室,可模拟现场施工,实现仿真教学,制作混凝土结构构件模型。结合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先修课程如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等,从水泥、石子、砂子、钢筋等原材料选取到配筋计算、水灰比计算、钢筋的绑扎、支模、混凝土浇筑及养护、试块制作等,模拟施工的全过程,预制钢筋混凝土梁,对其强度进行测试,并引导学生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鼓励自主实验。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