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图书管理可行性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03 16:10:18

序论:在您撰写图书管理可行性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图书管理可行性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可行性 图书管理信息系统 应用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办公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而学校图书馆也要为了提高办公效率做出相应的调整。图书馆作为一种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图书和用户借阅资料繁多,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图书馆在正常运营中总是面对大量的读者信息,书籍信息以及由两者相互作用产生的借书信息,还书信息。管理上的实际需求,基于B/S模式开发的办公用品管理系统实施后,应能够达到以下目标:①图书管理信息化,可随时掌握图书的使用状态和流向。②提供快速、准确的图书的最新统计信息。③界面友好美观,操作简单易行,查询灵活方便。④通过系统实施,可提高学校人员的管理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⑤系统可维护性方便可靠,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满足实用性、先进性的要求。

1 经济可行性

软件经济可行性是指软件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与开发设计所需要的投资相比是否相适宜,同时还要看此软件能否真正给用户带来足够的经济效益。

经济可行性研究主要是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包括估计项目的开发成本,估算开发成本是否会高于项目的全部利润。开发此系统主要是为了减轻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图书管理的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和加强学校在图书管理财务上的管理而进行设计的。例如:此系统运行后可以提供那些以前无法及时提供的信息,各类图书的库存和使用情况提高多少,效率增加多少,对于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提供了多少帮助等。所以本软件的开发会在市场经济上占有相当比重的份额。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系统的经济可行性进行具体的分析。

1.1 系统初期投资 计算系统初期投资是为了估算开发项目要花费多少经费。本系统采用的费用估计方法为任务分解技术,这种方法首先把软件开发工程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任务,然后确定每项任务的工作量和估算需要的人月数,找出每项任务相对应的劳务费数据,再分别估计每个单独的开发任务的成本,最后加起来得出软件开发工程的总成本。

1.2 系统货币的时间价值 成本估算的目的是为了对项目投资。但投资在前,取得效益在后。因此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通常用利率表示货币的时间价值。设年利率为i,现已存入P元,则n年后可得到的钱数为:F=P(1+i)n。这就是P元在n年后的价值。反之,若n年后能收入F元,那么这些钱现在的价值是:P=F/(1+i)n。

1.3 投资回收期 投资回收期是衡量一个开发工程价值的经济指标,投资回收期就是积累的经济效益等于最初的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1.4 纯收入 工程的纯收入是衡量工程价值的另一项经济指标。纯收入就是在整个生存周期之内系统的累计经济效益与投资之差。如果累计经济效益与投资之差大于等于零,则可以投资该项目,否则不值得投资。

2 技术可行性

技术可行性是最难决断和最关键的问题。根据客户提出的系统功能、性能及实现系统的各项约束条件,从技术的角度研究系统实现的可行性,看相关技术的发展是否支持这个系统。本系统属于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管理信息系统。尽管其在组织关系上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就整个系统的技术构成上来看,它还是属于一个数据库应用类的系统。其基本操作还是对存在的数据库进行及时更新、删除、查询、编辑等。就单纯的数据库应用来看,暂不存在太大的技术问题。考虑到系统实施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本软件开发思想采用三层架构设计思想,基于B/S开发模式,并且开发工具选择了目前比较流行的 2.0来进行开发管理平台的设计,后台数据库采用安全可靠的SQL Server 2005来存储数据。从软件技术开发角度来讲,由于 2.0和SQL Server 2005都是非常成熟的开发工具,无论在安全性、可用性、可靠性还是可扩展性都是毫无疑问的;从硬件技术角度来讲,其选择空间更大,PentiumIII系列及以上的计算机,内存在128M以上,硬盘在1G以上,都可以满足系统的开发需要。所以,在目前软、硬件技术条件下,该系统的开发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3 操作可行性

运行可行性研究内容包括新系统规定的运行方式是否可行,如果新系统是建立在原来已担负其它任务的计算机系统上的,就不能要求它在实时在线状态下运行,以免与原有的任务相矛盾。

由于本系统遵循实用性、系统性、逐步完善、逐步发展的原则;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相结合进行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系统以 2.0作为前台界面开发工具,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支持,并且采用了当前最流行的C/S运算模式,使其既有直观友好的用户界面、高效稳定的性能,又能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强大功能。

本系统具有图书编目、典藏、流通、查询以及读者管理和报表生成打印输出等功能,基本实现了图书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和自动化并且操作简单,让人们可以在浏览网站的同时借阅到自己想要的图书,简单方便具有操作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成家言.图书馆管理存在问题及提高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2(20).

第2篇

【关键词】图书管理系统;设计;可行性;需求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便产生了文字,因此用来记录文字的载体图书也随后应运而生。它的存在记录了从古至今人类历史的演变和发展,成为世界上珍贵的文献资源。而图书馆的功能之一,便是要收集、整理、加工和管理这些珍贵的资源,方便广大的读者阅读使用。图书馆是保存人类知识财富的机构,而保存人类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文化典籍便是图书馆是最古老职能。当今的社会发展迅速,产生的文献数量也同时增长;形式多样,类型复杂,传播速度块,而且部分文献时效性强,使人感觉利用起来十分不容易。如此重要的知识机构没有便捷、快速的管理方法肯定是不行的。随着现今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是一种能够按程序运行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它处理的对象是信息,处理的结果也是信息,因此计算机的最大优点在于它能够迅速的进行信息处理。使用计算机对图书馆的图书信息进行控制管理,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大大的提高了其数据安全性,因此高效而快速的图书馆管理方法由此而生。

1、可行性分析

1.1技术可行性

进行图书管理系统的开发可利用现在的主流的win7操作系统,操作简捷方便。数据库系统与开发工具也均为Microsoft微软公司的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10,因为同属于一家软件公司所以在兼容性上三者不存在问题。开发语言为C#,不但可以开发基于.net的应用程序,也可以开发基于WinForm的程序。所用软件与语言在开发中已被大量应用,技术上都较为成熟,因此系统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1.2 经济可行性

(1)投资成本

设计图书馆管理系统可为C/S模式,最终运行需要一台server数据库服务器。现在的计算机购买成本并不高,且设备也可使用原有的设备。

(2)收益

图书馆管理系统可以减少图书馆的各种管理人员,减少了员工工资的开销;数据保存方便安全,可清楚的知道图书去向,防止了图书未归还或丢失时不知道借阅者是谁而无法索赔的情况。

图书管理系统对涉及各种图书管理的行业均有使有价值,通过图书管理系统可大大减轻工作人员查找图书信息的工作量,开发此系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配置都不需要特别的需要,且开发周期短,故在经济上可行。

1.3操作可行性

如今计算机普及度广,大多数的人都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且图书管理系统为windows窗体应用程序,操作简单,界面直观易懂,用户能很快的掌握系统使用方法。因此,能简单的对计算机进行操作的人员,对系统稍作了解便可进行自己想要的操作。

2 需求分析

2.1 用户需求分析

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总的设计目标是实现图书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实现对图书资料的集中统一的管理。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图书馆信息的管理,主要功能为用户管理、图书管理、借阅管理、归还管理和查询等。图书管理系统需要满足来自二方面的需求,这二个方面分别是图书借阅用户和图书馆的管理人员。

借阅用户可以通过图书名称、作者的名字、类型和出版社来查询相应的图书信息,此查询可模糊查询也可精确查询。借阅用户可通过账号和密码登录图书管理系统,查看本人当前的借阅情况以及维护部分个人信息(如:修改密码)。同时还能继续馆内图书进行查询。

图书馆管理人员登录系统便可有对图书、用户、借阅和归还进行操作的权限。如借阅时可以通过对当前借阅的图书和借阅用户的用户名的查询来验证信息是否有误,借阅后数据库中产生一条相应的借阅记录;归还时显示借阅信息(如图书编号,图书名,借阅用户编号,借阅用户姓名,借阅日期,是否过期等);根据相应的条件查询借阅信息;对图书和借阅用户进行增删改查的操作等。管理员同样也可以通过图书名称、作者的名字、类型和出版社来查询相应的图书信息。

2.2功能需求分析

(1)首页:为未登录的用户提供图书信息查询,可按条件来查询相应图书。

(2)登录系统:分学生登录与管理员登录两种用户类型。

(3)用户管理:实现用户对账号的管理,可查看账号信息与修改密码,管理员则可以增加、删除和修改学生账号信息。

(4)图书管理:管理员登录后可对图书进行管理,如增加、删除和修改图书信息等。

(5)借阅管理:显示图书基本信息和借阅人基本信息,进行图书借阅操作。

(6)归还管理:图书归库,显示图书信息,借阅人,以及借阅是否过期,过期天数等。

(7)未归还图书查询:管理员可按条件查询当前未归还的图书的记录。

2.3性能需求分析

(1)数据精确度

当进行查询、增加、删除、修改等操作时,须保证输入数据与数据库数据相匹配,从而保证数据的正确率。

(2)安全性

不同的用户类型应有不同的操作权限,来保护系统数据。对与学生用户而言,只有查询图书,查看账户信息,修改当前账户密码的操作,学生是不可随意修改自己的账户信息的,需要联系管理员核实后由管理员修改。只有管理员可以对用户、图书进行操作,图书的借阅与归还也只有经过管理员核实信息后由管理员操作。

(3)模糊查询

查询条件不一定是完整的,这就需要系统能支持模糊查询。当用户输入查询信息后,需要根据当前输入内容,查询符合或部分符合的信息。

2.4可靠性和可用性需求分析

可靠性:系统完成后预计将有大量的学生用此系统此查询相关的图书信息,管理员也将添加大量各类图书的信息,因此对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如果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便会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如果产生了某些损失,很有可能就会导致使用者失去对系统的信任。

可用性:图书管理系统的潜在用户群是各个系的学生具有的身份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对图书管理系统的可操作性和易用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图书管理系统应能让任何用户除管理员外都不必借助任何操作手册或相关的系统帮助就能顺利地进行各种操作。

小结

我国图书馆自动化的发展起步较晚,从70年代中期开始,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发展初期、单向业务系统阶段和集成系统阶段。进入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迅速发展,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建成了国家级的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并互相连接成国际性网络。而我国计算机网络也日渐成熟,数字数据网可满足多媒体通讯和组建高速计算机通信网的需要,各类专业广域网纷纷建成并投入使用,如教育科研网CERNET主干网已经连通并投入使用。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图书馆的管理系统的设计,给广大使用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勤工助学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1-0024-02

1 概述

由于高校不断扩招,图书馆读者到馆率快速增长,各部门工作量剧增,使得图书馆本身具有增加工作人员的迫切需要。由于人事制度的改革及受学校规模、编制等因素限制,图书馆工作人员无法得到及时补充,而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实践正好使这一问题得到缓解。大学生的文化水平较高,有活力,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接受能力强,熟悉业务快。因此,很多图书馆愿意请大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中来协助完成一些工作。

2 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意义

对图书馆来说:1)充当与读者交流的桥梁。大学生是高校图书馆读者的主体,而作为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学生管理员来说他们既是读者,又是管理员,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们能了解大学生读者对图书馆的一些意见要求,并能及时向图书馆反馈,使图书馆更好地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他们又能将图书馆的各种信息下传给读者,取得读者的理解、配合。通过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资源配置等情况,同时图书馆也能及时了解读者的想法,加强互相的理解和信任,真正提供“以读者为本”、以馆藏资源为纽带的全方位服务;2)缓解管理员的工作压力。随着高校扩招的进一步深化,图书馆接待读者的人数在不断增长。为此,我馆通过不断加大图书的采购力度、扩大阅览面积、增加阅览桌椅、延长开放时间来满足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迫切愿望。然而,图书馆管理人员却相对增长缓慢。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增长,工作强度增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缓解了图书馆的一些具体困难,使图书馆在不增加人力和物力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开展某些工作,而且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提高;3)监督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让图书馆的日常工作时刻呈现在读者的监督下。一方面,作为老师,工作人员应以身作则,在学生面前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工作的责任感和进取心;另一方面,也能促使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辅导学生开展管理工作。

对于大学生来说:1)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思想素质。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学生们天天与图书、期刊打交道,对其进行清扫、整理、上架,也能促使他们更加爱惜图书馆的资源,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提高思想素质;2)丰富人生阅历,锻炼工作能力。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也是大学生自我成长、自我服务的需要。来馆参加管理与服务的学生可以把这些岗位看成是增长才干、培养能力、自我提高的“练兵场”,通过图书馆这个窗口,获得了解社会、了解他人的机会,达到学会管理,学会服务的目的;3)减轻经济负担,有助完成学业。相关报道指出,高校贫困生人数约占学生总数的1/4。不能因为家庭的经济原因剥夺他们这来之不易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高校为了解决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在学校的各个部门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提供一定的薪酬,图书馆是勤工助学工作的重要阵地。让贫困大学生帮助图书馆完成卫生清洁、图书上架、电子阅览室管理等工作获得薪酬,贴补生活,让他们能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中去,安心完成学业。

3 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途径

3.1勤工助学

鼓励贫困学生以勤工助学的形式参加图书馆的有偿劳动,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多给他们接触电脑和操作的机会,激励他们学生和生活的上自信心。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家境贫寒的家庭,他们朴实、能干、肯吃苦。2005年,我校西区图书馆新落成,搬馆工作复杂而艰苦。勤工助学的学生是搬馆队伍中不可忽视在生力军。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书刊的整理,打包等工作,为西区图书馆的顺利开馆做出了重要贡献。

3.2进行读者调查

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学生可以更好的深入到读者中间,直接获取读者的需求信息和读者的反馈意见,形成书面材料反馈给图书馆,为图书馆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依据。

3.3进行馆藏宣传

利用学生管理者贴近学生的有利条件,进行馆藏资源的宣传。学生自己宣传图书馆,更具说服力。通过宣传,感受图书馆氛围,扩大了图书馆在读者中的影响,让图书馆真正成为读者心中温暖的家。

4 如何实现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

4.1规范选人制度

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大学生必须是关心图书馆工作的热心读者。要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选拔出思想品德好、具有较强责任心、能吃苦耐劳的学生参与管理。勤工助学的岗位应优先考虑品学兼优的特困生,给他们创造机会,帮助他们正常完成学业。

4.2做好上岗前的培训工作

岗前培训应包括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两方面的训练。参与工作的学生应牢固树立服务读者的观念,具备良好的道德质素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另外,要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基本工作规程,了解书刊分类和简单的书刊制作流程。在电子阅览室工作的学生还要学习计算机、电子数据库等知识。只要做好了这些前期培训工作,他们今后才能顺利开展管理工作。

4.3加强学生管理

对于参与图书馆管理的学生必须加强管理。我馆制定了相应的劳动纪律,建立了岗位签到、岗位考核制度。对于工作不努力、劳动纪律观念淡薄的学生,图书馆要给予及时的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者,坚决辞退。对于在工作岗位上干得出色的学生及时表扬。图书馆应该给予学生管理员相应的管理权利,让他们在独立自主的工作实践中锻炼工作能力,提高工作积极性,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另外,对参与管理的大学生,图书馆也给予他们相应的优惠政策,如让他们享受教工的借阅数量。

5 结论

实践证明:让大学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既是新时期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的有效途径,又能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满足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既对大学生日后就业搭建的理想的平台,又是加强和促进图书馆建设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蔡焰辉.谈新时期大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2005(5).

第4篇

关键词:中小城市 高校 图书馆联盟 必要性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9-0024-02

一、引言

自中世纪诞生以来,高校已经从单纯的具有教学功能,转化为同时承载着教学、科研及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多功能载体[1]。始终与城市相伴而生的高校,正作为城市知识化的先导与推动者,彰显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产学研”一体化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在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以外又逐步增加了服务社会的功能,其中科技查新就是一个重要的体现。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都以纸质资源为主,而如今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中,高校的图书馆已经成为了充填了各种昂贵便捷的网络数据库的巨大的信息中心,这些资源都给教学、科研与社会创新带来了更全面、更前沿的优质服务。

大量网络数据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高校的图书馆建设资金投入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同于中国各个特大、大型城市中的综合性名校可以在图书馆建设上投入巨额财力,中小城市中的一般性高校在图书馆的资金投入,数据库的购买上都有所限制,往往都是只能购买学校优质学科、主要学科方面的数据库,这就给其他学科的良性发展造成了不小的阻碍。为解决这种经费与科研需求的冲突,在中小城市的高校中建立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将给解决冲突提供一种很好的模式。

二、中小城市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必要性

图书馆联盟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合作与资源共享的高级形式。对于中小城市中,各高校图书馆资源不太完整的情况下,建立图书馆联盟有高校自身与服务社会双方面的需求。

1.克服中小城市中高校图书馆发展障碍的需要

我国中小城市的高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管理体制的束缚在半封闭状态下自我建设和履行职能,各行其是,孤立发展,过分分散的组织和无协调性的行为使中小城市的高校图书馆缺乏全局性的发展规划,资源配置缺乏宏观协调,造成有些文献资源重复建设,有些科目文献资源比较缺乏,没有统一的检索平台,整体文献资源利用率偏低的不利现状。

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常州市目前拥有高校十余所,包括四所本科院校和十余所高职院校。而在这十余所高校中,每所高校都有比较侧重的学科方向,如常州大学以材料、化工、制药等为长,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拥有纺织类相关学科国家级训练基地,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等,这就造成高校图书馆必然从本校实际考虑,在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投入上优先或侧重于本校优势专业,从而导致了某些高校的新兴专业和劣势专业得不到发展,形成了一种恶行循环。而另一方面,有些数据库或馆藏由于高校共有这些专业,又会同时购买,这样就造成了城市整个馆藏建设资金的大量浪费。要改变这种现状,中小城市的高校图书馆可以合作建立图书馆联盟,协调发展,统筹安排,合理在各高校中配置不同的数据库资源,克服发展中的障碍,节约物力、财力,提升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保障能力。

2.服务地方经济的需要

在现代的高等教育学中服务社会已经成为高校的一个重要职能。服务社会一个最直接的方面就是服务地方经济。

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常州市位于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区经济活跃,以纺织业和化工、机械制造等著名。而这些经济活跃的企业单位则以中小私营企业为主。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足、发展并壮大,企业必须要在科研创新上进行不断投入,这就需要进行海量的文献检索工作。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购买昂贵的数据库资源明显不太现实,这时高校图书馆可以为这些用户提供技术文献支持。因为各高校图书馆馆藏因自身学科不同而有不同配置,社会单位在寻找所需文献或数据库时,可能会走很多弯路。而建立高校图书馆联盟,可以将所有数据库资源的配置情况,所有纸质图书、期刊的订阅情况统一以供查阅,为企业节约寻找所需数据库或获取相关纸质馆藏的大量时间。

三、中小城市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可行性

中小城市高校较少,而且高校图书馆网络环境都比较成熟,这都给中小城市的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组织形式上的可行性

一般来说,中小城市高校较少,这给建立图书馆联盟的协调工作提供了便利。各城市高校图书馆可根据本市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组织模式进行建设,如中心馆模式:由实力较强的图书馆组为中心馆,其余图书馆作为成员馆;多层馆模式:是在一个中心馆的基础上,又有一个或几个分馆分担中心馆的责任,承担制定政策规划和调控合作关系等职责;并列馆模式:不设中心馆,各管之间通过民主协商,合作建立沟通机制等[5]。

2.技术上的可行性

除高校少外,各高校图书馆的规模都不太大也是建立联盟的有利条件。还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常州共有四所本科院校和十三所高职大专,其中规模最大的常州大学图书馆藏书146万余册,书库17个,各类电子数据库近60个(对比:复旦大学各类电子数据库250多个),订阅中外文期刊800余种。这样的规模对于设立服务器,建立搜索机制等都在技术上比较易于实现。另外,除规模外,各高校图书馆本身就具有良好的服务本校的网络系统,建立联盟,只需要将所有高校的网络系统进行联合升级,就可以较好地为市区所有用户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城市图书馆联盟的建立无论对于所在城市的发展,还是对于高校自身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是高校合理配置资源,城市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诚然,在进行建设的实际过程中,定然有一些具体的操作需要各高校进行磋商协调,但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必将是中小城市高校图书馆扩大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提升档次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周川.简明高等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79-82.

[2]于明波.大学图书馆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2009,25(5):162-163.

[3]何胜利.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源建设[J].贵阳学院学报,2008,3(1):52-55.

[4]申彩虹.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的背景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3):52-54.

[5]朱俊波.我国中小城市区域图书馆联盟建设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1,(1):85-88.

第5篇

关键词:图书;借阅;管理;系统

一、 科学的的管理

随着图书管理系统不断扩大,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图书的藏书、管理人员、读者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图书资料管理涉及大量的数据处理,如果用手工来完成庞大的数据处理,将费时费力,还容易出错,为了满足图书管理的需要,急需制定一套图书管理系统来完成这项工作。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图书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图书管理的效率,也成为图书管理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的重要条件。 图书借阅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集中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数据管理新模式。是对图书、读者的管理,也是对图书、读者数据的管理。

同时还要注意下列几点:

1 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如人员不够、技术缺乏等原因,开发时应本着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不能贪大求全,盲目开发。

2 要注意信息的准确、及时、适用、经济,只有及时、准确的信息才能保证系统开发的质量和效率。

3 从全局出发注意系统开发的整体优化,还要注意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延伸性。

二. 制定详细的借阅规定

图书管理涉及图书信息、系统用户信息、读者信息、图书借阅等多种数据管理。从管理的角度可将图书分为三类: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用户管理、读者数据管理。图书信息管理包括图书征定、借还、查询等操作,系统用户管理包括系统用户类别和用户数据管理,读者数据管理包括读者类别管理和个人数据的录入、修改和删除。经过实际考察与分析,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应具有以下功能:

1、图书借阅者的需求是查询图书室所存的图书、个人借阅情况及个人信息的修改;图书管理人员对图书借阅者的借阅及还书要求进行操作,同时形成借书或还书给借阅者查看确认;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功能最为复杂,包括对工作人员、图书借阅者、图书进行管理和维护,及系统状态的查看、维护等。图书借阅者可直接查看图书馆图书情况,如果图书借阅者根据本人借书证号和密码登录系统,还可以进行本人借书情况的查询和维护部分个人信息。一般情况下,图书借阅者只应该查询和维护本人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若查询和维护其他借阅者的借书情况和个人信息,就要知道其他图书借阅者的借书证号和密码。这些是很难得到的,特别是密码,所以不但满足了图书借阅者的要求,还保护了图书借阅者的个人隐私。

2、图书管理人员有修改图书借阅者借书和还书记录的权利,图书管理人员可以为图书借阅者加入借书记录或是还书记录,并打印生成相应的报表给用户查看和确认。图书管理人员所掌握的图书信息量大,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最高。所以要经常对图书信息、借阅者信息、总体借阅情况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信息查看及维护。图书管理员可以浏览、查询、添加、删除、修改、统计图书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添加、删除和修改图书借阅者的基本信息,浏览、查询、统计借阅信息,但不能添加、删除和修改借阅信息,这部分功能应该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执行,但是,删除某条图书借阅者基本信息记录时,应实现对该图书借阅者借阅记录的删除。并且还应具有生成催还图书报表,并打印输出的功能。

三.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是在进行初步调查后所进行的对系统开发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研究,所以也称为可行性研究。信息系统也应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行性三方面来论证。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与实践,我认为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1)经济可行性分析。作为社会各个阶层科技人员的图书查阅,其经济成分比重相对较少,主要是支出的费用:其中包括设备购置费、软件开发费用、管理和维护费等。由于各个图书馆实行统一操作,系统共享,其设备购置。前期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于购置图书上。建立信息中心,可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集中管理,提高图书管理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快速地反馈市场信息。

(2)技术可行性分析。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分析现有技术条件能否顺利完成开发工作,硬件、软件配置能否满足开发者的需要,各类技术人员的数量,水平,来源等。图书馆管理系统的工作主要是在读者和图书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能相互沟通信息和处理信息。这一特点非常适合计算机特点,通过网络internet技术,发挥计算机的信息传输速度快、准确度高的优势。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条件。

(3)社会可行性分析

社会可行性有时也称为操作可行性,主要论证新系统在机构开发和运行的可能性以及运行后可能机构的影响,即组织内外是否具备接受和使用新系统的条件。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计算机技术和软件技术的更新是科技图书完全有可能也有能力采用这样先进的管理技术。它对图书查阅带来的影响可以看到:

(a)对传统管理理念的冲击,可能引起管理层的变动和人员的调整。

(b)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要求提高,使图书借阅系统在一定的可能下进行机构精简,迫使工作人员继续学习新知识,拓宽图书馆在市场环境下的生存空间。

(c)图书与读者之间业务方式的转变和扩充。

第6篇

[关键词]总分馆制;党校图书馆;可行性

随着宽带网络的发展,图书馆管理系统服务器端已不再局限于局域网内客户端访问,可以供广域网客户端访问;同样地,图书馆管理系统客户端也不再局限于为局域网客户端,可以为广域网客户端服务。在这种条件下,总分馆建设模式就成为图书馆关注点。所谓总分馆建设模式,是指多个客户端(包括局限网客户端和广域网客户端)访问同一个系统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器端,从而实现本地馆藏的业务管理。

1.建立总分馆模式的优点

1.1共同投入,成本分摊

总馆服务器端软硬件及管理维护由各分馆共同投入,成本分摊。各分馆的服务器软硬件建由各馆自己负责,但资源可以共享,共享系统服务器端软硬件环境、共享管理维护人员、共享书目数据,各分馆不再重复上述投入和建设,从而极大地节省了图书馆管理系统建设成本。通过总分馆制,打破过去市级图书馆各自为政的局面,只要是集群图书馆网络中的一员,都可统一使用集群图书馆网络管理平台,统一共享总馆的服务器、设备、技术和人员,无需再自购相同设备、避免了分类编目、技术维护等人员的重复劳动。

1.2书目数据共享共建

各分馆如无能力建书目数据库,可以不用考虑书目数据建设,直接利用中心人员或其它分馆人员创建的书目数据即可。毕竟党校系统馆藏资源都类同,所以有一家分馆做了书目数据库,就可以实现共享了。

1.3形成联合馆藏,产生信息整合效益

用户到图书馆就是想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实行总分馆制的图书馆所有读者,访问同一个OPAC环境,可以一目了然同一种书馆藏地点,即使本馆没有,也知道在哪个分馆找得到,可以使用户更快地检索到自己所需的资源(用户可以按照自己所需要的资源类型,到相应的分馆查找,也可以在任何一个分馆或总馆查找所需资源的位置,然后得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

1.4全面化和专业化的服务优势

总分馆建设为广大读者创造了一个能够读到书的环境,使读者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但是总馆应该定期对分馆的工作进行指导,对馆员进行培训,使分馆的服务更加专业化,从而满足读者更高层次的需求[1]。

2.可操作性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前互联网络很发达,在宽带接入情况下,各分馆即使远隔上千公里,其实基本类同当前局域网环境中的效果。所以,只要中心服务器接入互联网,就可以实现这些效果。虽然从技术角度,当前只要支持网络版本的图书馆系统都可以实现。但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2.1分馆的独立性问题。

不能简单把分馆视为中心系统一个远端的客户端,由中心分配帐户权限等。如果这样,其实不是总分馆,而仍可以视为同一个馆,只不过分馆的操作电脑比局域网远了些而已。所以,分馆得有独立的管理权限,包括分馆管理员可以分配本分馆的其它操作人员权限,而不影响其它分馆或中心。分馆操作人员,只能操控本馆馆藏,而不影响其它分馆或中心馆的数据等。

2.2负载分流问题

由于一个中心供各分馆共用,显然增加了服务器端的并发、多人访问压力,如何负载分流,系统架构需要独特的设计,这是建立总分馆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2.3安全防范问题

由于借助于互联网,显然将中心服务器及数据库暴露在互联网上更多的恶意访问者中,必然得面对恶意攻击更多的可能性。那么,如何进行防范,这也是需要独特的系统架构设计。

3.解决好“分和总”的矛盾

据笔者了解,当前多数总分馆模式,多注意“总”而忽略“分”。注意“总”,是指各分馆采用一套服务器端、采用一套权限控制、采用一套排架体系、甚至将业务逻辑统一集中在服务器端处理等等;忽略“分”,是指忽视各分馆的业务操作权限独立与差异性、忽视了各分馆独立的排架体系、忽视各客户端对业务逻辑的预处理与离线处理等等。即虽然号称为“总分馆”,但事实上仍是一套系统,只不过借助宽带网络,支持更广范围和更长距离的客户端接入罢了。

但乐山市图书馆管理系统模式,从“只顾自己”到“兼顾他人”,较好地解决了总分馆集群下只顾总而忽略分的问题。顺序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3.1独立的局域网系统模式

这个模式中,图书馆管理系统服务器接入乐山市图书馆局域网,供局域网内客户端(包括工作人员使用的专用客户端和读者使用的通用浏览器客户端)访问,从而实现本馆业务自动化管理。

3.2初级的“总分馆”系统模式

这个模式中,图书馆管理系统服务器通过双网卡,同时接入乐山市图书馆局域网和互联网,在保持局域网内客户端访问不变的同时,市辖各区县公共图书馆、区域范围内部分中小学、机关厂矿下属图书馆(室)客户端通过互联网宽带接入方式,也能访问图书馆服务器,从而根据授权实现本地业务自动化管理。

第7篇

关键词 高校 图书馆 数字化 模式

实现数字化模式是高校图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馆藏资源高效利用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虽然高校图书管理在数字化的进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但是我们有信心去一一克服这些障碍,下面就来做具体的研究和探讨。

一、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基本含义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化简而言之就是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是信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数字化的实现使图书管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更加高效和快捷的时期,数字化图书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包含诸多技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电子通讯技术等,数字化图书馆的形成就是把上述各种技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整合,在此基础之上,使之形成完整的一个整体,最后作为一个高新技术项目而存在,这就是所谓的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

二、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基本特征和模式

(一)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一般来讲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高校数字化图书馆拥有大量的数字化资源和馆藏资源,这是数字化图书馆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二是高校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在检索的过程中必须达到智能化的程度,检索的智能化是实现图书馆数字化的重要标志;三是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在运行的过程中是以信息结构为基础的,这种信息结构具有分布、开放的特征,此外数字化运行还必须要依靠高速可靠的网络环境;四是高校数字化图书馆资源之间并非独立分割的,而是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以上就是高校数字化图书馆最显著、最突出的四个特征。

(二)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运行模式

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在运行的过程中,用户通过网络以及通信系统,会连接到一个咨询系统,这个咨询系统是隶属于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在这个统一的访问界面上,用户可以很方便的获取任何自己想要咨询的信息和资源。此外高校数字化图书馆还需要建立所有不同需要的文档,创设这些文档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方便对一些大型复杂的系统进行可视化的说明,在此基础之上,形成最终的系统模式,那么在建构这些系统模式的过程中,具体需要哪些操作和流程呢,可尝试通过“Use Case图”、“静态结构图”及“动态行为图”这三种图形来建立系统模型,其中静态结构图又包括对象图、组件图、配置图及对象类图四种,动态行为图包括状态图、活动图、顺序图及协同图四种,使用这些类别的图使系统可视化从不同的抽象角度来实现,一般它具有一下几种特征:可视化,表示能力强;容易掌握,方便使用;直接面向对象,简单明了。

三、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高校广大师生提供高质量服务的需要,图书管理的数字化不但顺应了时展的潮流和趋势,还为广大师生的科研教学和资料的查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促使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无形中推动了图书馆的快速发展;二是方便图书工作人员对图书进行高效管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馆藏资源日益丰富,这种状况无疑加大了管理人员的负担,客观上造成了管理的漏洞和困境,而图书管理数字化的实现,不但可有效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还可大大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可谓一举多得;三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随着地球村时代的到来,出现了资源有限性的问题和矛盾,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实现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数字化模式可有效促使图书资源和资料的全球运用和流动,进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二)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可行性分析通俗来讲就是管理化的操作性问题,从当前发展的情形来看,实现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是完全可行的,问题的关键是建设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方面,首先在静态结构的设计方面,当前图书馆运行的传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早已经不能满足实践的发展和需要,为了实现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关联性,必须在静态设计方面下工夫,秉持面向对象的原则,积极构建数据模型及管理模型等,这样就从源头抓住了设计系统最关键、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其次是动态性的结构设计和分析问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建立在网络环境和更为开放的信息结构基础之上,其基本流程是非常方便简单的,可以通过一个外化的顺序图来反映,先是用户通过登录流通系统的用户使用的页面,接着输入密码及验证码等,顺利进入系统内部,然后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输入指令,传达到电子书刊所对应的模块,最后通过系统总程序的控制和操作来向客户提供具有独立版权的电子书刊,整个流程快捷方便高效。

四、结语

实现高校图书管理的数字化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这是图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非常具有可行性,因此我们要做出积极努力,切实为实现图书管理的数学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勇,张岩.浅论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

[2]苏洁.浅析高校图书管理数字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