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3 16:10:17
序论:在您撰写固定资产建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作为“大件”固定资产的购建、维修也往往都是企业的“大事”,其中涉及的税金也都不是个小数,在现行税法下,处理固定资产业务时,如果考虑不周,企业就有可能“骑虎难下”或增加不必要的纳税成本,这其中的利益,已经促使一些企业去认真对待每一项固定资产业务的处理。
下面,我们从固定资产的抵扣、归属和维修三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其涉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节税建议,希望对企业有所帮助。
一 固定资产的抵扣问题:三方面限制及其建议
购建固定资产,企业首先要弄清哪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税法允许抵扣,哪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税法不允许抵扣。
2009年1月1日后,我国实行了消费型增值税制度,允许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进行抵扣,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税负,也鼓励了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性。但我们的这个制度好像不太敞亮,大门没有完全打开;或者说,我们实行的消费型增值税制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消费型增值税,尚有部分购建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不允许抵扣。所以,很多人就迷糊,到底哪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可以抵扣,哪些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不让抵扣?我们从相关法规来进行分析、探讨。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下列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一)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二)非正常损失的购进货物及相关的应税劳务;
(三)非正常损失的在产品、产成品所耗用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四)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纳税人自用消费品;
(五)本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的货物的运输费用和销售免税货物的运输费用。
《增值税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明确:购进货物,不包括既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也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固定资产。
第二十二条明确:个人消费包括纳税人的交际应酬消费。
第二十三条明确: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是指提供非增值税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和不动产在建工程。
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者移动后会引起性质、形状改变的财产,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上地附着物。
纳税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饰不动产,均属于不动产在建工程。
第二十五条明确:纳税人自用的应征消费税的摩托车、汽车、游艇,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为了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的抵扣范围,财税[2009]113号《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通知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第二款所称建筑物,是指供人们在其内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的房屋或者场所,所称构筑物,是指人们不在其内生产、生活的人工建造物;所称其他土地附着物,是指矿产资源及土地上生长的植物。
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为载体的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无论在会计处理上是否单独记账与核算,均应作为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组成部分,其进项税额不得在销项税额中抵扣。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是指:给排水、暖、卫生、通风、照明、通讯、煤气、消防、中央空调、电梯、电气、智能化楼宇设备和配套设施。
上述的这一大堆“车轱辘”话,无非是说明三点:
(1)与生产增值税应税产品无关的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不能抵扣。
(2)建筑物和构筑物及其附属设备和配套设施、其他土地附着物的进项税金不能抵扣;
(3)包括交际应酬消费在内的个人消费以及个人(自然人)使用的摩托车、汽车、游艇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
明确了不能抵扣的项目,我们也就清楚“哪块云彩下面有雨了”。建议充分利用以下的进项税金进行抵扣:
(1)生产增值税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不包括房屋等)的进项税金可以抵扣,同时,这些固定资产所需的修理用配件的进项税金也可以抵扣;非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更可以抵扣的,比如配件的进项税金就可以充分抵扣。但选择“购买固定资产”还是“购买配件组装”固定资产,直接影响企业所得税。
(2)房屋、建筑物配套设施的进项税金不能抵扣,但机器设备配套设施的进项税金可以抵扣,企业在建造配套设施时,就应充分考虑“为谁配套”的问题,以便减轻企业的增值税税负。
(3)非个人(自然人)使用的摩托车、汽车、游艇,及其非个人消费,其进项税金是可以抵扣的。比如汽车,个人使用的不能抵扣,但用于接送员工上下班的班车,其进项税金就可以抵扣。
还有个问题必须明确:购建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一定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如果取得增值税普通发票,同样不能抵扣。
二 固定资产的归属问题:三种处理方式及其建议
对企业而言,发生了原材料之外的购物支出,有三种归属处理方式:
(一)是计入固定资产
《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五十七条对固定资产予以明确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企业的支出一旦计入固定资产,就应按规定使用年限和折旧率,计提折旧。回收期相对较长。
(二)是计入低值易耗品
低值易耗品是指企业购买的价值比较低或使用年限比较短,一般指单位价值2000元以下,或者使用年限在一年以内,不能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用具物品,如工具器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等。在性质上,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一样属于劳动资料,可以多次使用而不改变实物形态。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其价值比较低,易于损坏,为便于核算和管理,在会计上把它归入存货类,视同存货进行管理。
企业的支出计人低值易耗品,要采用一次转销法、分次摊销法或五五摊销法等进行摊销。这些方法较之于折旧,对企业纳税还要有利的,因为计人费用的时期相对较短。
三是直接计人相关费用(日常用品)。比如购买一些办公用品,就可以直接计人管理费用,不需要摊销或折旧,就是花500元买部手机,由于手机使用期限的不确定性(说不定用几天就坏了),也完全可以直接计人费用,无需通过低值易耗品核算,这种处理方式能让费用直接全额在税前扣除,对企业来说是最有利的。
为了准确归属费用,企业应注意两个区别:
(一)是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的区别
没有人会把房屋当成低值易耗品,也
没有人会把螺丝刀当成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大都是好区别的,但其“交叉部分”――工具器具――会让一些人摸不着头脑:税法把“工具器具”列入固定资产,会计把“工具器具”列入低值易耗品,这就顶上了。如何归属?我们认为:税法上的“工具器具”是指大型的工具器具,会计上的"32具器具”是指小型的工具器具(大型与小型“工具器具”的区分要依据企业规模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我们认为:在12个月内存在毁损可能的“工具器具”都应列入低值易耗品。
(二)是低值易耗品与日常用品的区别
低值易耗品是在一定期间耗费的用品,日常用品是随用随耗的用品,两者比较容易区别。但也存在一些“边缘地带”,比如会计人员用的200元一个的打孔机,归属谁?似乎都有理。这也应根据企业规模进行会计职业判断。
区分了上述两个“区别”,我们建议如下:企业支出要有预先规划,能进日常用品的就不进低值易耗品,能进低值易耗品的就不进固定资产。费用快速在税前扣除,可以减轻企业所得税的税负。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税法允许一次性全额进费用的固定资产此如科研用固定资产,要进行单独管理,也不能提取折旧了。
三固定资产的维护问题,三种选择及其建议
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也有三种选择,并且影响企业税负:
一是日常修理,所发生的修理费用可以一次性计人税前,抵扣其企业所得税。
二是大修理,所发生的修理费用计入长期待摊费用,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
三是改建,所发生的费用计入固定资产,通过折旧分年度计人企业所得税税前。
比较而言,最利于企业减轻税负首选是日常维修,其次是大修理,再次是改建。企业面临的选择是显而易见的。
但要正确选择固定资产维护保养的节税方式,又要规避涉税风险,企业必须弄清两个区别:
一是日常修理与大修理的区别。对此税法有明文规定:
《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六十九条明确: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
(一)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
(二))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也就是说,没有同时达到上述两个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都属于日常修理,费用可以一次性计人当期税前。
二是大修理与改建的区别。对此税法也有明确规定。《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六十八条明确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是指改变房屋或者建筑物结构、延长使用年限等发生的支出;改建的固定资产延长使用年限的,应当适当延长折旧年限。
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投资主体对国家产业和投资政策缺乏了解,投资行为存在盲目性和重复性,不仅浪费了投资资源,而且对环境和能源造成较大压力,不利于投资结构优化。今后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召开投资政策说明会等形式,做好国家投资政策的宣传工作,引导投资主体把握投资方向,提高投资效益。
做好项目论证和审核批复工作。按照项目建设程序,项目建设之前要进行前期的可行性论证,对项目建设地点、市场前景、投资效益以及项目建成后对环境影响等进行论证分析。从县市情况看,有些项目前期工作过于简单化,项目仓促上马和缺乏市场论证的现象比较严重。为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较少环境污染,我们将会同县市区,严把项目审核关,对投资较大的项目聘请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努力从源头上克服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
多渠道融通建设资金。一是继续抓好招商引资。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招商载体,力争在招商引资上有新突破。二是激活民间投资。落实上级政策,放宽投资领域,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吸引民间投资参股企业、城市基础设施等项目,合理用好我市300多亿民间资金。三是全力争取上级资金。研究好国家政策资金投向,及早动手,筛选项目,落实各项配套条件,确保资金争取的把握性。四是积极推进直接融资。按照企业上市规划的目标,力争企业上市有大的突破。
【关键词】固定资产减值;问题;建议
1.固定资产减值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固定资产减值是指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都对固定资产的减值做了专门的规范,都有明确可行的执行参照。我国对固定资产的减值会计规范则来主要来自于三类不同的规范,即《企业会计准则》、具体会计细则中的相关部分和证监会文件等相关的规范。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企业会计准则来对资产的减值进行规范,而是以所涉及的资产类别分别来对其进行减值会计处理。现行的规范中并未将资产按单向资产、资产整合进行分类,使得对资产的计价没有处在企业的总体运行环境中,从而影响固定资产的有效计价。
虽说我国的相关规定中是以可回收金额低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固定资产的减值损失,但在实际操作中对可回收金额的计算却存在困难,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不够所致,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常以市价估计作近似,从而作为可回收金额。我国的会计规范中允许固定资产减值转回,但在资产重估增值的运作中又存在障碍,因此企业往往会使用固资产减值回转来调节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而同时又存在着利用固定资产减值转回进行盈余管理的操作余地。
《企业会计制度》虽然对应当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全额提取的条件做了界定,但这种界定仍然是定性的,对计提固定资产的种类以及具体的计提比例等细节问题却是交由企业依据具体的情况来做自主判断,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计提的比例和金额等缺乏一个统一客观的标准,也给某些企业利用这一漏洞来编造财务报表提供了可能。
资产的计量是固定资产折旧和减值会计的核心问题,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同时又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我国的现行标准是经济性标准,即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就进行确认。从外部条件来看,目前国内缺乏健全的价格市场机制和公开透明的资产信息,作为资产减值的准备计提量缺乏足够的依据,当固定资产入账后,因技术进步、市场价格变化等因素也会带来价值的波动;从内部条件看,我国现行的财务系统以记账核算为主,加上贴现率的不稳定,企业自身要准确的计算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非常困难,核算的结果可能会因人而异,因此固定资产减值的计量和确认有很大的现实难度。
可变现值和可回收金额的计算方面,也存在着不易操作的困难。企业确认和计量固定资产减值的依据是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但可回收金额和可变净现值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要依赖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计算未来的现金流量和贴现率,而贴现率是最容易发生变化的因素,因此计算的结果实际上存在很大的弹性空间。从监管的角度看,由于外部人员对企业内部运行情况无法做全面真实的了解,相关部门要想实施对企业固定资产的减值确认,必然处于被动地位。
2.建议
(1)增加对固定资产的划分细则
我国的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按单项进行减值操作,但单项资产往往并不能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其盈利能力也很难准确计量,因此需要改变现行的固定资产的分类方法,应着重加强对组合资产的的总体价值评估,以其总体价值的变化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处理的依据。具体操作细则可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将较难计算单项盈利能力的固定资产按一定的组合,计算其总体盈利能力,然后依据资产组合的价值变化来进行固定资产的减值操作。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3]中提出了六条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的标准,但对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标准却语焉不详,仅给出了计量的原则。从资产评估的角度,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可用固定资产的产出量化来衡量。按照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的计量准则,此处涉及到销售净价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如何确定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对于销售净价的计算方法,现有的文献通常都建议采用市场法来计量[1]。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一般都采用收益法来计算,但该方法需要确定收益额、折现率和获利期限三个参数,都不易确定,而且收益法对于未来收益不确定的固定资产并不适用[2]。由市场法和收益法的适用范围可知,对于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的计量方法,可分为两类,对于无法确定未来收益的固定资产,如机械设备等,其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宜采用重置成本的修正值作为其可回收金额;而对于房屋、建筑物等则可采用收益法进行估价,按照固定资产可回收金额的定义方法来进行计量。或可按一定的组合,计算其价值变化,再进行固定资产的减值操作。
(2)加强固定资产减值披露的透明性
国际会计准则中要求报表中对各项资产都要按类进行披露,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虽然是借鉴的国际会计准则,但在这个方面的规定却很简略,仅仅要求披露当期的确认和转回的减值额度即可,并不能给出固定资产减值的充分信息。因此为了提高财务报告的利用效率,应当加强固定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并对可能对企业财务报表产生较大影响的单个固定资产减值增加其附加信息。
(3)规范可回收金额的运用
可回收金额的的计量是固定资产减值操作的关键所在,但在实际操作中常以固定资产的拍卖价、市场价等作为可回收金额,并未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中提出的计量准则来进行。因此有必要加强企业对可回收金额的规范,为会计人员提供现金流资料、固定资产销售净价等关键信息。
(4)规范公允价值的运用
公允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会计人员所承认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也提出了以“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代替“销售净价”的计量方法。由于公允价值的计量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其总量会影响到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量,必须进一步的规范公允价值的计算细则才能防止企业利用这一手段为盈余管理和利润操作留下可操作的后门。
3.结语
就目前来说,固定资产减值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国的相关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理论方面,重点是研究资产减值的理论基础、经济后果等,对固定资产的减值计量的的文献并不多,有待于去做深入研究。并且应当认识到理论方法的局限性,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的探索,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参照国外经验,以求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晶晶,赵文平.浅析固定资产减值的几个问题[J].工业技术经济,2008,27(6):160-162.
[2]郑.固定资产减值引起新会计问题的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1):
57-58.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
[4]杨锦娟.固定资产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处理[J].陕西审计,2004(1).
[5]覃峰.关于固定资产减值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2):
63-64.
〔关键词〕辽宁;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
一、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现状
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看,2019年1—9月,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比上年同期出现负增长1.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4%,第一产业投资增长0.1%,第二产业投资出现负增长8.1%。另据最新统计数字,1—11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2%。其中,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增长36.8%,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5%,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而从全国来看,2019年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33718亿元,同比增长5.2%。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4.1%,中部地区投资增长9.3%,西部地区投资增长4.9%,东北地区投资下降3.7%。从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来看,当前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约为28%,远远低于全国60%的平均水平。
二、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因素分析
1.经济结构的不均衡影响了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从产业结构看,辽宁省第二产业占比相对较高,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比相对较高,对工业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相对较高,但同时第三产业优势不足导致该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有限。2019年1—9月,辽宁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降幅为58.5%。从城乡结构看,辽宁省一直以来城镇化率相对较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率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相对有限,加之辽宁省人口外流较为严重,影响了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从地区结构看,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前五个地级市GDP占比约70%,其他9个占比仅约30%,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在省内地区间不均衡,相对落后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缺口大。从企业规模结构来看,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偏低,导致固定资产投资主体力量不足。
2.严峻的金融环境抑制了固定资产投资供给。一是大型的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开发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对辽宁提供新增贷款越来越少。二是本土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偏低,服务地方能力有限。严峻的金融市场环境抑制了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的供给能力。
3.预期增加的财政压力将进一步抑制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供给。近年来,辽宁省财政在“保民生”和“促发展”之间艰难权衡,而在2020年国家逆周期调节、减税降费的背景下,辽宁省的财政压力将更大,进而影响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供给能力。
4.营商环境差异抑制了固定资产投资的供给和需求。省内和省际间的营商环境差异影响了金融企业和实体企业的选址,进而影响了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的供给和需求。目前,虽然辽宁省沈阳和少数地级城市营商环境有较大改善,但多数地级城市的营商环境仍不容乐观。浙江等省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加剧了省际间的营商环境差距,影响了社会资本固定资产投资选择。
5.政策红利消抵将进一步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供给和需求。当前,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港珠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区域发展战略中的政策优惠,从一定程度上消抵了东北振兴战略中的固定资产投资优惠政策。
6.体制和思想观念抑制了固定资产投资潜力的实现。当前,辽宁省干部中不担当、怕问责的心态较为普遍,对干部干事创业的激励过少,对干部出错问责的惩戒过多。直至今日,干部因素依然是制约辽宁振兴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7.抓外部机遇不够影响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开放性增长。辽宁省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不深入,与东北亚国家的投资和贸易合作不够,互联互通不够,影响了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在内的固定资产投资的潜力释放和开放性增长。
三、提升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的对策建议
1.以经济结构优化来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一是提升生产业比重,从而增加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二是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增加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三是加速推进“突破辽西北”战略,扩大相对落后地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提升投资整体效率。四是政策手段与市场手段兼顾,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结构。
2.分类施策,提升金融机构的信心和风险管控能力。对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当务之急是帮助其降低信贷风险预期和提升其盈利性预期,从而恢复其对辽宁市场的信心。建议突破点:妥善处理原有失败投资项目的善后事宜,最大程度地降低银行损失;做好大型重点项目的推荐和招商。对于本地商业银行来说,政府帮助其渡过难关的方式是扶持和激励其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建议突破点:利用与先进兄弟省份的帮扶关系,通过高水平人才引进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提升本地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和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3.后来居上,发展PPP模式,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当前,辽宁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数量上在全国都相对落后。在2020年国家继续减税降费、逆周期调节的趋势下,亟需大力推广PPP模式,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加入满足基础设施投资的大量资金需求,同时也为社会资本找到了稳定可持续的投资渠道。对辽宁省的PPP项目数据调查显示,几乎全部地级市的PPP项目政府支出责任占政府预算内支出的比重都远低于规定红线,辽宁省大力推广基础设施PPP投融资模式相对具有较大潜力。
4.通过分层学习,缩小地区间营商环境差距。从浙江省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到个别省份的“一次不用跑”,各省在行政审批效率层面上的营商环境竞争可谓白热化。对于辽宁省整体来说,在学习先进省份的经验,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升行政审批效率的同时,一定还要高度重视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从省内来看,朝阳、阜新等相对落后地区要学习沈阳等城市的营商环境建设经验,加快一体化、全覆盖的线上行政审批体系建设。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医院要想顺利开展医疗以及科研活动,就必须依靠医院固定资产。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为提高医院医疗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伴随着新一轮医疗改革的稳步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医院规模的扩大以及医院固定资产的增加。为了保证医院固定资产不被破坏或丢失,必须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让医院固定资产价值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当前医院财务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降低医疗成本的基础上,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良的医疗服务。
1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健全的管理模式
目前,大多数医院并没有对固定资产建立统一的管理部门,而是由各个科室单纯管理本科室资产,并且没有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这就造成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低下,固定资产价值也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不健全,直接导致医院很多资产没有详细记录,资产丢失或破损现象经常发生。另外,因为缺乏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医院各科室之间很难及时进行对账,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闲置情况也无法及时上报,这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带来很大困扰,很难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1.2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
一般来讲,医院对流动性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这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该现象直接导致医院缺乏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在固定资产购置、领用、报废等环节缺少制度监督。比如说,很多医院在领用固定资产时,因没有专人负责领用管理,并没有填写领用单就将固定资产领取、另外,医院也没有设立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记录固定资产的收回、报废等工作,这就造成医院固定资产实际数量与账面数量相差甚远,固定资产损坏程度无法准确判断等现象。
1.3缺乏科学的购置决策
新一轮医疗改革制度的开展,进一步明确了医院的公益性质,并且对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医院盲目扩大医院规模,购进大量的医疗器械设备来增强发展动力。医疗器械设备的更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是没有进行一定的论证分析盲目购置医疗器械设备,很有可能会导致仪器设备使用率低,造成医院资产的浪费,为医院的日常经营增添经济负担。另外,还有一部分医院盲目扩建医疗综合楼,因缺乏合理的规划,这些医疗综合楼被反复拆建,造成医院财政资金以及建筑资源的浪费。
1.4缺乏规范的管理流程
因缺乏规范的管理流程,很多医院的固定资产在保管、借用、维护等环节都没有详细的规范可以依据,管理流程的松懈直接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提升。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医院各个科室在出借本科室的固定资产时,并没有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去执行,如果医院固定资产被丢失或者损坏,各科室之间就会相互推卸责任;其次,因缺少详细的维护规章制度,很多科室在使用医院固定资产时都没有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与维护的缺乏直接导致医院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严重缩短,直接导致医院固定资产使用率的降低;最后,因缺乏严格的审批制度,医院固定资产被随意报废、变卖,变卖后的钱也没有专门的人员去跟踪,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
2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2.1构建健全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健全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可以让各个部门的责任更加明确,引导医院各个部门参与到资产管理中。构建健全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医院应设立一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医院院长、后勤部长以及财务经理来负责,其工作内容主要有医院固定资产的审批、购置、清查、报废等;其次,医院应设立二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设备部门、国资部门以及基建部门来负责,其工作内容主要有登记固定资产购置、借用、报废等情况,确保医院实际固定资产与账面相符合;最后,医院应设立三级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由医院各个部门设立专门人员来负责,其工作内容主要是盘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并做好本部门固定资产的保养与维护工作,在发现随意处理固定资产现象时及时上报。
2.2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医院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工作直接影响着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让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可以有规章制度可以依靠。首先,医院应设立详细的固定资产购置制度,将医院固定资产购置审批流程明确化,对于那些规模较大、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医院在购置前一定要深入分析其可行性,避免出现盲目投资的现象;其次,医院应构建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制度,在汇总各部门固定资产使用、维修、损坏等数据的基础上,对各部门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进行综合考评,并将此考评结果作为各科室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
2.3构建规范的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流程
医院固定资产使用流程的构建必须将购置、使用、保养、报废等各个环节都全面覆盖。首先,在固定资产购置环节,必须由相关科室向上级部门提出资产购置申请,由上级部门对购置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上报至一级管理部门审批;其次,在固定资产使用环节,相关部门应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以保证固定资产实际数量与账面数量相符;在固定资产保养环节,应设立专业工作人员对医疗设备进行保养、维护,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最后,在固定资产的报废环节,必须有专门部门对报废资产进行评估,核算资料后由财务部进行销毁处理。
参考文献:
[1]李敏华.浅谈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J].当代经济,2011(1).
[2]张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4(24).
关键词:医院 固定资产 会计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2-178-01
我国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是财政部、卫生部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编制的,于1998年11月17日颁布并于1999年1月1日开始实施。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起到了良好的规范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现行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制度的局限性开始显现,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存在的弊端
(一)购入固定资产的会计核葬方法不完善
医院购置固定资产,现行管理办法是根据资金来源渠道分别列支,会计分录如下:支付款项时,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财政专项支出”等科目,货记“银行存款”科目;固定资产入账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货记“固定基金”科目。这种核算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医院的流动资产转化为固定资产,即固定资产增加,货币资金减少,从购置时点来看,并不引起净资产内部的变动,而上述处理尽管净资产总额不变,但已引起内部构成发生变化。如发生大量的资本性支出,而这些支出在修购基金和事业基金中不能完全列支时,由于《医院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列支方法,只能从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中直接列支,这种做法可能就会导致医院几个月甚至全年的收支结余全部抵销。
(二)修购基金提取不规范
目前我国医院按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来计提专项基金――修购基金,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医院在提取修购基金时:借记“‘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费用’―提取修购基金”,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这样计提修购基金存在着―些弊端:以修购基金的形式在净资产中反映,但修购基金不是固定资产的抵减科目,不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以致医院的资产负债表不能真实地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与净值的差额越来越大,以固定资产原值反映固定基金,将虚增医院的总资产和净资产。修购基金的提取比率又是一定的,不能对应反映某项固定资产一般修购费(折旧)的累计提取情况,没有对月中购置或报废的固定资产明确规定提取修购基金的起止月份,只要资产在用就一直提取修购基金,甚至固定资产已经报废,依然计提修购基金,从而造成重列多列费用。
(三)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未计提
对于固定资产的减值,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科目。随着科技界的日新月异,医疗设备的更新速度加快,许多医疗设备很快就淘汰了,发生固定资产减值是必然的。若遇到固定资产减值或提前报废,按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处理结果却无法反映,必然会造成医院资产账面价值的虚增,出现账实不符的状况。
(四)固定资产处置的不合理
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处置,没有设置“固定资产清理”会计科目。医院固定资产减少主要包括捐赠、报废、转让、损毁等情况,在医院发生上述情况时,全部通过“专用基金――修购基金”来进行核算。报废固定资产时,按固定资产原值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发生的变价收入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由于专用基金科目是按基金类别设置明细账,根本不能反映由哪项固定资产取得的变价收人、保险赔偿等所产生的损益情况。此外,这种记账方法也存在容易发生漏记“固定资产”、“固定基金”科目的现象。
二、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改进建议
(一)购入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
购入固定资产时,借鉴企业会计核算的方法。按实际支付的买价、相关税费,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二)设置“累计折旧”科目
取消“固定基金”科目的核算内容,增设“累计折旧”会计科目。计提折旧时,借记“‘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费用’―折旧费,贷记“累计折IH”科目,同时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并在会计报表中分别列示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及固定资产净值,使资产负债表反映医院实际总资产及净资产,使报表使用人正确理解有关信息。在账务处理上,计提基数以期初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为依据,采用一定的折旧方法计算折旧额。
(三)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医院在期末应采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法进行计价。当可收回金额低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时,应以二者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有助于如实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同时保证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四)增设“固定资产清理”会计科目
每年年度终了,应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清查,发现有由于淘汰、报废,已无法使用的,应及时办理报废核销手续,发生报废和毁损费用的,可吸收企业会计的做法,通常增设“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出售、报废和毁损的固定资产等转入清理时,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发生的清理费用,借记“固定资产清理”,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清理过程中的收入,借“银行存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清理后的净损益可计入当期“其他支出”或“其他收入”。
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在医院资产管理中起到相当大的作用。改进现有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制度,使其更好地为医院的经营管理服务,让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何丽英.对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卫生经济研究,2008(7)
2.曾敬琴.医院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思考.财会通讯,2010(7)
关键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资产管理
随着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应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流程进行管理已成为时代的潮流。近年来,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也已逐渐普遍,如何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地开展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亟须加以研究。
一、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概述
(一)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内涵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管理质量对于企业利益的维护、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相对于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管理是依据固定资产管理需要而逐渐演化而来,它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项必然产物。所谓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是指通过应用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物资产管理子系统,实现固定资产从预算、采购、登记、使用、维护、处置、报废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控制和档案管理,保障固定资产的管理动态和信息变化同步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工作。首先,固定资产购建形成后,其所有权单位必须及时在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中建立资产卡片、录入资产实物图片、生成二维码、进行贴牌,形成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其次,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当资产权属、状态、功能、价值发生变化时,其所有权单位必须按照业务发生种类及业务审批流程,及时录入数据、上传附件、维护信息,形成相应的管理台账。再者,企业应及时更新并完善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中地图数据,建立完善的资产地图。最后,每年年底之前,企业应组织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并将盘点数据同步录入实物资产管理系统中,做到账实相符、账卡相符、卡物相符。要及时对达到报废年限且已无法使用的固定资产办理报废清理手续。
(二)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为企业增加效益
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可以随时查询了解固定资产的所有数据,能及时准确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而且通过及时掌握每项资产的使用情况和固定资产的产出情况,及时将闲置的固定资产盘活,能够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2.有助于减少人工成本,为企业节约开支
企业通过使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管理台账上,对所有资产的权属、状态、功能、价值都一目了然,减少了传统管理上的复杂和繁琐。在熟悉掌握了这套管理系统之后,将会节约大量的资产管理时间,进而节约人工成本。
3.有助于更全面地管理资产,减少资产的流失
固定资产从预算、构建、使用、处置、报废的全生命周期都是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来操作,对所有固定资产进行系统化管理,避免了传统模式下的漏报、漏查情况,减少了资产的流失。
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缺乏实物基础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虽然与财务资产卡片每个月都会核对一致,但并不能保证实际的实物资产也会和卡片一致。比如,有些企业2003年购买的电脑、打印机等,折旧早就提完了,该实物资产也早已替换了,原资产卡片却还存在固定资产明细账中,并且数量还不少。根据2016年的会计核算办法,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变更为单位价值在5000元(含5000元)以上,像现在购买的电脑、打印机等原值低于5000元的办公设备,都直接确认为低值易耗品了。所以,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于实物资产的管理在实际实物资产管理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
(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缺乏实时监控
由于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不能监控到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实时状况,当资产权属、状态、功能、价值等发生变化时,必须由资产管理员录入数据、上传附件、维护信息,形成相应的管理台账。那么这个录入人到底有没有将资产的实时变动情况录入系统,或者这个资产管理员有没有发现某项资产的功能、状态、价值等发生了变化呢?这就不得而知了。就像有些企业,资产的更新、改造、维修等都是机械维修项目竣工了以后,财务上在做账务处理的同时变动了资产卡片之后,资产管理员才根据财务数据对资产的变动情况进行更改,这样就将事实本末倒置了。再加上财务对一些机械设备的功能、配置等都不太了解,有时候做变更资产的时候,增加资产原值的资产又不是维修改造的同一个资产,等到资产管理员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当月的财务报表都已经上报了,但为了匹配度又必须改回来,既增加管理的工作量,也因为耽误时间而降低了工作效率。这样操作起来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就没有起到实时监控的作用。
(三)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缺乏风险提示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不能对闲置资产及不具有使用价值的资产进行预警提示。比如,有些企业的闲置资产因为无人管理,就一直闲置,没有人去盘活、利用或转卖,放着长久就变成了报废资产,浪费了企业的资源。还有一些待处置的、不具有使用价值的资产,甚至是已经提了减值准备的资产,也在账上一放就是好几年,也没有人去管它。如果固定资产信息系统能对这样的资产定时进行风险预警的话,就可以降低固定资产价值流失的风险。
(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缺乏人才储备
固定资产都是需要人来进行管理的,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样离不开人的管理,企业开启一项新的业务,自然离不开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固定资产管理员只有对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熟练掌握之后,才能把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好,而固定资产又都分布在不同的管理部门,每个部门都有每个部门的兼职资产管理员,然后综合部门有一个总资产管理员,这就要求各部门的资产管理员都要对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熟练掌握,并对本部门的资产情况了如指掌,这样企业的资产就需要一批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来共同管理,才能把企业的资产管好、用活。然而,大部分企业的人员素质都参差不齐,也没有专门去培养、培训高素质的资产管理员,这样就容易造成企业资产管理人才储备的匮乏。
三、优化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对固定资产实物的清查盘点
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工作的需要,以及资产设备的陈旧老化,企业将不断地购置新的资产,以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而老旧的资产却得不到及时的清理和处置,久而久之,企业的账面资产就越来越多,而实际使用的资产却不见得增加多少,这就要求企业要及时清理处置那些旧的资产设备,以便更高效地管理资产。所以,企业应该由领导牵头,指定盘点人、监盘人、责任人对所有的实物资产进行一次彻底的盘点,而不是像之前的盘点一样,走过场的形式居多,对账面资产逐一清理并核对每项固定资产的型号、数量、配置等数据,确保每一项资产都是购进时的同一个资产,将该处置的处置,该报废的报废,以减少账面资产,再将清理出来所有实物资产的图片上传至固定资产信息化系统,真正做到账实相符。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实时监控
对固定资产的实时监控,可以有效掌握各项资产的实时运行情况,方便掌握各机器设备的产能,并能及时发现问题,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以及时发现机械故障,并及时维修处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产能,还可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为了适应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以便随时掌握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实时使用状态,并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应该对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功能提升,增加固定资产的实时监控功能。
(三)加强对固定资产的风险管理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组成的重要部分,如果因为固定资产管理的缺失造成企业资产的损失,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固定资产价值的流失,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增加自动预警功能,对闲置资产、已无使用价值的资产以及已提足折旧的资产等存在价值流失风险的资产进行预警,在特定的时间段之内必须做出相应的处理,不然就会一直预警,直到对该项资产作出相对应的处理为止。
(四)增加固定资产人才储备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离不开资产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管理操作,而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高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所以为了能够更快更好的使用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有必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对其及相关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增强其实操和管理能力,使其熟知企业资产运行状况以及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管理流程,并能熟练运用该系统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系统化管理,维护好该系统对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正常运转。另外,要在企业中全面普及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信息管理技术,使企业所有人员都能够具备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与能力。总之,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实施信息化管理是符合时展的要求,也是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关键。通过改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更加全面系统地管理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增强固定资产的风险管理意识,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企业应该从提高固定资产盘查力度、增强固定资产管理风险意识、增加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监控功能、增加固定资产管理人才储备等多方面加以改进,提高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质量,助力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瑛.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改进资产管理手段[J].财会学习,2020(26):164-165.
[2]丁瑞.企业资产管理信息化刍议[J].当代会计,2020(16):71-72.
[3]张钰.浅析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的改进意见[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16):57-58.
[4]张宇.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如何实现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0(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