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绿色环保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8-03 16:10:04

序论:在您撰写绿色环保重要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绿色环保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绿色环保;理念;机械产品

机械产品设计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代表了我国工业的发展状态。机械产品设计与我国的经济存在密切的联系。随着工业产业的发展,机械产品设计上,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应该注重绿色环保理念的运用,优化机械产品设计的过程,一来满足机械产品未来发展的需求,二来体现绿色环保理念的作用,防止机械产品设计方面出现环境污染的问题,体现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要性

1机械产品设计中绿色环保理念的表现

1.1概念

机械产品设计中,绿色环保理念是指按照设计的原理,把控好机械产品设计的尺寸、形态及大小,满足机械产品制造企业对绿色、环保的需求,还要结合绿色环保的理念,规划机械产品的设计方案,促使机械产品的日常使用,体现出绿色环保的状态。

1.2内容

绿色环保理念在机械产品设计中的内容,分为如下四个方面。如:(1)机械产品的性能、功能逐渐提高,在此过程中,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设计的全过程内;(2)绿色环保设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机械产品设计中,将绿色环保理念作为一项设计条件,提倡无污染的设计运用;(3)明确机械产品与环境的关系,明确机械产品设计中出现的影响因素,利用绿色环保的设计方法,加上互联网的数据控制,排除影响因素的干扰,响应节能减排、绿色无污染的设计;(4)绿色环保理念作为机械产品设计的核心,落实循环利用和再回收。

1.3重要性

绿色环保理念在机械产品设计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机械产品设计方面,增加了绿色环保理念的研究力度[1]。近几年,机械产品开发设计中,积极落实绿色环保理念,既可以解决机械产品设计中出现的环境污染,又可以顺应机械产品市场的发展,降低了机械产品的开发成本,保护好机械产品的设计,完善了绿色环保理念的实际运用。

2机械产品设计内绿色环保理念的运用

2.1绿色环保材料

绿色环保材料,能够在机械产品设计的根本上,体现出绿色环保理念的运用,其为机械产品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类,实现了机械产品的健康和环保。机械产品早期设计中,重点在工艺、属性等方面,忽视了材料的运用,需在机械产品的材料方面,提出绿色环保的理念,参与到材料选购的过程中[2]。机械产品设计使用的材料,尽量以绿色环保材料为主,考虑到机械产品设计材料的特殊性,杜绝使用包含有毒物质的材料,以免有毒材料流出,破坏周围的环境并引起污染。针对绿色环保材料的应用,提出三点建议,如:(1)按照机械产品的设计性能,选择对应的绿色环保材料,要求绿色环保材料符合机械产品的设计需求;(2)绿色环保材料需要具备实用性的特征,注重材料与设计工艺之间的联系;(3)重点考虑机械产品的设计环境,选择相关的机械产品材料。

2.2绿色环保理念

绿色环保理念,指导了机械产品设计的方向,根据机械产品的设计要求,引入绿色环保理念。绿色环保理念的应用,主要是确保机械设计方面,能够生产出高质量、高性能的产品,不能破坏机械产品的绿色性能。绿色环保理念在机械产品设计内,约束经济、环境以及实用等因素,统一绿色环保设计的内容,规划产品设计的过程。列举绿色环保理念在机械产品设计中应注意的事项,如:(1)机械产品设计时,提前做好绿色产品机械设计的需求分析,包括成本分析,在初期设计中,引入绿色环保理念,规划好设计过程中的回收利用、污染物处理等,全面优化绿色环保理念在机械产品设计中的运用;(2)改善机械产品的可拆装性能,简化产品的设计过程,合理运用好资源,降低机械产品机械方面的资源,遵循绿色环保理念的原则;(3)结合机械产品设计,构建数据库,在数据库内实行绿色环保策略,为机械产品的绿色环保设计,提供数据支持,系统、综合的处理机械产品设计中的问题,加强绿色环保理念的运用。

2.3关注周期设计

周期是机械产品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因素,也是绿色环保理念参与的对象。机械产品设计期间,要关注周期的设计,最先研究机械产品的功能设计,同时注重机械产品的使用年限,拓宽整个周期设计内,绿色环保机械产品的经济效益。绿色环保内,关注机械产品的周期设计,融入环保理念后,设计产品的生命周期,关注产品的使用、再利用以及后期回收等,尽可能的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有效降低产品的能耗,促使机械产品的设计周期中,绿色环保成为现实[3]。绿色环保理念对周期设计提出了要求,目的是延长机械产品的使用周期,降低机械产品的资源消耗,站在全周期的角度上,降低资源的消耗量。

2.4绿色环保设计

机械产品的设计师,需根据机械产品的运行原理,采取绿色环保设计的方法,促使机械产品能够发挥绿色环保的特点,保障机械产品在未来的竞争力。设计师要在机械产品项目上,找到绿色环保的设计点,参与机械产品的整个制造方案、使用,合理考虑后期的回收,强调绿色环保设计的运用。机械产品绿色环保设计过程中,要防止资源发生过度消耗,注重产品资源的有效使用,排除潜在的浪费问题。2.5强调创新运用绿色环保理念在机械产品设计内,强调了创新运用,采用创新的设计方法,引入创新的设计思维,维护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的可靠性。工业的发展及不断进步,机械产品设计面临着创新的压力,在保障创新的基础上,规划好绿色环保的理念,促使机械产品的创新发展和绿色环保,能够保持平衡一致的状态,进而推进机械产品朝向绿色化、环保化的方向进展[4]。绿色环保理念在机械产品的创新运用中,可以提出多项操作方案,不断的修正方案内容,改革机械产品的性能,完善好产品设计方案,加强产品创新的运用。

3机械产品绿色环保设计下的注意事项

机械产品设计中,绿色环保理念的运用,必须符合开发设计的实际情况,按照具体的要求,落实绿色环保的设计项目,发挥绿色环保的作用。机械产品在绿色环保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环保责任,不能盲目的追求绿色环保设计而忽视了责任,保障环境与资源分配的可靠性。绿色环保理念内,机械产品设计要不断的强化和提升,站在长期发展的角度上,绿色环保理念要严格依照机械产品的设计进行,有效落实绿色环保的策略。绿色环保理念在机械产品设计中,还要注意报废机械设备的后期设计,改变报废机械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经过绿色环保重新改造后,提升机械产品的使用效率,解决报废机械设备处理方面的问题,优化机械产品设计的整个周期。

4结束语

机械产品设计中,提高对绿色环保设计的重视度,积极落实绿色环保理念,改善机械产品的设计方法,最主要的是在机械产品设计中,渗透绿色环保理念,提高机械产品的设计水平,以免影响机械产品的性能,加强机械产品的设计控制,落实绿色环保理念的应用,体现出绿色环保理念在机械产品设计方面的作用。

作者:王艺卢 单位:浙江汉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照日格图,孟根岱.绿色环保理念下的机械产品创新设计浅探[J].科技风,2011,20:24.

[2]姚峰,王静.绿色理念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6:99.

第2篇

取之于树还之于树

随着世界各界对环保的日益重视,“绿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当今世界环境日趋恶劣的现状使得环保问题再度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中国明确提出了“2020年前减排40%-45%”的宏伟目标;2010年格莱美大奖颁奖典礼中,众多明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不约而同地提及自己对环保的态度和看法,呼吁世人更为注重环保的重要性。

为了更好地响应绿化主题,玫琳凯(中国)目前将公司发展重点逐渐转移到环保工作当中,通过自身不断寻求各种方案来维护环境。记者获悉,如今玫琳凯公司已推出产品环保袋,减少白色塑料袋的使用,同时还积极组织公司员工为植树基金筹集善款。

在谈及公司2010年发展部署时,玫琳凯大中华区总裁麦予甫一再强调公司将继续坚持绿化环保行动,麦予甫进一步向记者诠释道:“公司如今将加大植树行为的力度,希望以自身的努力带动更多的人关注环保。”在麦予甫看来,要将绿化理念带给社会大众,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亲身实践来体现玫琳凯公司对环保的重视,而这一具体行动,当属种植树苗。

“玫琳凯公司一直以来都很重视植树行为。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公司已在众多沙漠化严重的城市区域进行过植树行动。另外在杭州亚太生产中心以及杭州所在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我们也种植了大量树木。我们生产的化妆品使用了很多纸质的包装,这些都是从自然中获取而来,我们也希望通过植树造林来回报自然。今年我们还将有更多的植树造林计划。”麦予甫语气肯定地说到。

玫琳凯公司近年来一直都在筹集善款,用来购买树苗以种植在中国干旱地区,起到维护环境的作用。记者获悉,如今玫琳凯已经在中国干旱地区植树5万余株,种植面积达到420亩。而玫琳凯公司的目标则是希望在未来几年不断通过这种方式,用自身的力量带动更多的公司经销商以及消费者提高环保意识。

打造绿色环保物流

除了大力发展植树行为外,为了更好地响应履行环保责任,玫琳凯公司还特地在日前正式启用了位于广州、北京两地的全新绿色区域物流配送中心,通过采用更为先进的照明以及恒温功能,来减少中心的电能使用量。仅此两项每年就可预计节电超过50万度。

记者在采访玫琳凯公司时获悉,此次启用的两个配送中心分别位于广州保税物流园和北京空港物流园内,两大配送中心除了分别拥有3000平方米的超大占地面积以及先进的配送器材外,在外观建筑风格上也响应了国际主题,整体风格充满了“绿色”这一元素。而令人关注的是,为了能更好地节能以进行环保措施,公司特在照明设计等细节方面做了大幅度的改动。新配送中心摒弃了以往那种传统型的照电设备,充分利用先进的建筑材料,使中心能充分利用自然光,另外还辅以节能环保的日光灯管以备不时之需,这两者的互补利用,使配送中心大幅度地降低了电能的使用量,仅照明一项每年就可较普通建筑节电32万度。

除此以外,新配送中心更是在屋顶上通过铺放高反射率材料,以及在外墙则使用ALC吸热墙面板的方式,使配送中心能够在无需安装空调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室内恒定温度,而这一措施不仅使得玫琳凯中国在配置上显得先进,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每年又可节电18万度。加之照明项目所节省的电量数,玫琳凯公司每年都预计比普通建筑省电达50万度,以自己的亲身实践来体现了“环保节能”并不只是公司简单的一句口号而已。

“玫琳凯公司的目标是建立符合环保要求的新型绿色物流体系。”玫琳凯中国物流总监朱光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通过采取先进建筑材料以降低公司建筑的电量需求外,公司还计划从今年起以新型保温材料逐步替代目前所使用的装有空调的货车,以进一步减少在运输环节的排放。”

玫琳凯公司对环保意识的重视,早在其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在行业传播开来。玫琳凯公司百合家族首席江南曾向记者说,“公司一直将环保作为企业必须履行的循环使用,最开始在产品包装上使用的是一般的塑料袋,而如今在确保产品质量及外观的前提下,公司已经推出绿色的环保袋,另外还在不断地采用更加轻便及可重复使用的绿色包装。”而以江南为代表的玫琳凯众多首席眼里,公司这种做法无疑是值得提倡的,在他们看来,环保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时尚,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而其实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刻。

绿色环保大势所趋

如今“绿色环保”这一理念已渐成各行业发展看重的因素,而众多直销企业也不例外。玫琳凯的“绿色物流”、安利推出的“绿色环保产品”、嘉康利的“绿动中国”……种种迹象表明了各大直销公司已意识到绿色的重要性,纷纷加强了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不少企业还将这一理念植入公司发展规划当中,以自身实际行动来响应这一历史发展趋势。

玫琳凯率先推出的“绿色物流”无疑在行业掀起了一股节能环保之风。而安利、嘉康利等公司所推出的绿色产品更是应用新理念来体现出其产品的卓越性。记者采访了一位长久以来致力于绿色环保行业的资深观察人士李先生,他向记者指出,节能环保是各行业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直销行业作为其中一部分,自然也不例外。特别是由于直销企业对概念倡导的一贯强调,如今众多资深直销企业已经将发展观念转移至这个前沿领域之上,而其他直销企业要想同样获得成功,必须要顺应这一趋势,应尽早布局,加快绿色环保方面的技术研发,以便于在未来的绿色直销市场中谋得一席之地。

第3篇

1999年5月,登顶玉珠峰(海拔6718米);2000年4月,登顶章子峰(海拔7143米);2000年7月,登顶雪宝峰(海拔6278米);2001年5月,登顶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2002年1月,登顶乞力马扎罗峰(非洲,海拔5895米);2002年6月,登顶麦金利山(北美,海拔6194米);2003年5月,登顶珠穆朗玛峰(8848.13米);2004年7月28日,完成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攀登……

在登上珠峰的那一刻,中国在非典的阴霾下充满寂寞和压抑,而王石脚下的冰爪正好在8848.13米的海拔高度上,天地间最高傲的一峰白玉在他脚下“咔咔”作响,在那片无垠的白色世界中,那个黑头发黑眼睛的黄种人更是热血沸腾。

那次的珠峰之行,可以说是冒死之举。因为就在王石离开大本营登上第二台阶时,竟然发现氧气瓶空了,一种“肺要爆炸”的感觉可算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尽管后援送来了氧气瓶能够满足上山的需要,但是却达不到下山所需的量。

白雪皑皑的珠峰充满了诱惑,王石没有听从大本营“撤退”的命令,而是固执地向前,幸运的是,老天也对这位“珠峰之子”有所眷顾,王石在路上捡到的遗弃氧气瓶竟然不是空的。尽管解决了氧气的问题,但是珠峰北坡8650米的第二台阶处,却是一段绝壁,不少外国登山队员曾在这里失手。“惊出一身冷汗之余”,王石戴上氧气面具,利用横切的攀岩动作顺利过关,只听见冰爪扣在冰岩里“喀嚓喀嚓”的响声回荡在脑海。

这也算是王石心中最值得炫耀的瞬间……在王石登珠峰的时候,有摄影组去采访他母亲,母亲显得并不担心,而且相信王石一定会成功。果然,王石将珠穆朗玛峰踩在脚下,成为那时登顶珠峰最年长的中国人。

他曾在登山手记中写到:现代文明提供给我们城市人太多的生活享受和方便,以至于熟视无睹,不懂得珍惜。在山上过一段时间再返回城市,一切对你都是新鲜、可爱、可亲的。你会重新审视、珍惜被你长期忽略的许多东西,你会更热爱现代文明生活,你会对周遭的人更宽容。除了这样纯理性的感慨之外,登山还给了王石激情和斗志,他自信地说:“现在,在谈判时,从心理上我就有一种压倒对方的气势。”

第4篇

关键词:园林工程;技术难点;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低碳环保意识的提高,园林施工所涵盖的内容不断地得以丰富和扩展,现代园林工程的设计理念越来越体现出绿色、和谐、富有美意这些特点,它要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和高效的管理措施最终发挥出园林的综合,集实用、美观和绿色环保于一体,充分体现自然生态之美。十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和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这为园林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有机遇就会有挑战,尤其对于园林施工这种综合性的工程项目,往往会有许多技术和管理上的难题需要我们去攻克。

一、园林工程的含义及内容

园林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它总是要被细化为多个交叉作业,需要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它研究的核心是如何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和高效的管理措施最终发挥出园林的综合,集实用、美观和绿色环保于一体,充分体现自然生态之美。它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比如园林设计工程、园林建筑工程、园林绿化工程、造景工程、供水供电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等等。每个子工程都有各自不同的研究方向、特点及施工标准,我们就是要通过对园林工程的科学施工及有效管理,最终取得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的综合效益最大化,达到建设生态经济型城市的目标,推动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园林工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园林工程要求通过专业的技术手段和高效的管理措施最终发挥出园林的综合,集实用、美观和绿色环保于一体,在确保设计合理、经济实用的前提下力求艺术与美感的统一。

(二)一项园林工程其建造周期较短,但是一经建成就难以重新改观。这就需要园林施工者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能对该区域的供水、供电、排水等需求综合考虑,领悟设计意图,并做好园林工程的后期维护苗木养护工作。

(三)园林工程是一项集实用、观赏、绿色环保于一体的艺术作品,它可以将无生命的建筑材料与有生命的绿化植物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生态园林的特点。可以说既有景观效益也有生态效益。我们在施工中要充分注意这一点。

二、园林施工中的技术难点

在园林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施工较难,从而形成施工技术难点。下面我列了经常遇见的几个难点和注意点进行探讨。

(一)地形影响

地形是我们园林施工管理中经常遇见的问题,一般设计人员是根据施工现场的原始地貌来设计图纸,遵循“师法自然”的原则,尽量改变原始地貌就达到设计效果,但是有时候为了排水或者景观的美观要求,会对原始地貌的标高和形状进行变动。这就对施工有了准确的要求,要求我们学会对微地形的处理。微地形的处理对于园林施工之前的测量放样和估算施工量等技术均是一大考验,成为地形因素导致的技术难点。

(二)气候与季节影响

由于受到园林施工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和环境的影响,给园林施工中植物的种植类别选定带来困难,同一种苗木不同产地,在施工所在地的成活率表现不一样,有的苗木可能全军覆没。这对于苗木产地的选择提出了要求,也对栽植后的养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栽植季节一般是在春季和秋季,时间段,任务重,从而形成气候与栽植季节导致的技术难点。

(三)假山的影响

由于需要往往在园林施工中设置假山,而假山往往需要较强的稳定性,这就给假山施工技术带来了难点,一旦假山施工技术水平降低,将直接导致其稳定性下降,极有可能导致游玩于假山的人们因塌落而导致人员的伤亡。特别是高达几米或者十几米的堆砌假山。基础处理不好,后果很严重。

(四)园林原土和地下水的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往往由于园林原土的影响,导致植物的成活率降低,从而成为种植技术的一大难点,因而往往需要进行补种甚至是多次补种,不仅浪费成本,还会延误工期,对种植技术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另外有的地方,地下水位过高或者用不达标的地下水浇灌树木,都会造成很高的死亡率。我们在天津地区施工和内蒙鄂尔多斯施工,就经常遇见盐碱地,需要认真克服。

三、解决园林施工技术难点的方法

(一)地形因素形成的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法

原始地形大都有具有稳定性,尽量去适应自然的适用它。但为了适用园林植物的生长特性和景观要求,也要做好微地形的处理。微地形做好了,才能保证栽植的层次性,符合各种植物的向阳或者向阴特点。针对园林施工中地形因素形成的技术难点,主要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园林的大地形范围内,首先使用先进的测量放样设备与仪器,并引进先进的测量放样技术,提高测量放线精确性。也就是首先圈定施工的红线,及时和甲方沟通,园林施工的具体边线在什么地方。初步的测量放线,原来是大范围内运用经纬仪和水准仪,来测量范围和标高。现在基本上是用GPS的定位技术来测量了,对我们园林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对施工范围内各个小的施工现场进行深入研究,微小地形一般要进行百格网的测量,以保证在小的园林空间内,各项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保证苗木的栽植方位和栽植层次。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的舞韵广场的微地形施工中,由于面积小,才4000多平米,但与周围道路标高关系复杂。我项目部就采用了百格网和水准仪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施工,做到微地形自然,不留凹凸地形,排水自然,感观舒适,赢得了甲方的赞誉。

3.要根据现场和设计图纸认真完成各项数据的核算工作,深入到现场,核算各种植物的数量和栽植方位是不是和图纸相符合,以便能够较准确地掌握植被的使用量,为解决栽植数量不准的情况提供可靠的依据。园林施工有一定的变通性,为了美观效果,要适时和设计和甲方沟通,达到设计效果的美观体现。

(二)气候与季节形成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法

园林建设不仅仅是美化工程,还有生态效益,具有固碳功能,苗木不仅仅是要成活,更要活的茁壮茂盛。当前的现代城市园林在对园林进行设计与施工时,提倡采用本地植物,部分引进能适应本地区气候环境的外来树种。所以为了减少气候对苗木成活率的影响,施工企业应尽量采购本地苗圃的植物。

季节对苗木成活率的影响很大,我们尽量要在合适的栽植季节栽植,尽量避免反季节栽植,反季节栽植时候应该多使用带框苗,另外可采取提前断根,多修剪,喷抗蒸腾剂等措施保证成活率。同时,施工单位还应结合设计要求,根据各种苗木的生长习性,在春季很短的时间内,合理安排树木、花卉的栽种批次。例如国槐的适用性高,可以晚一点栽植,而榆叶梅、黄刺玫、紫叶矮樱等应该在发芽之前栽植成活率高一点。常绿植物也应该在出新穗子之前栽植,这样针对不同苗木的习性栽植,可以减少气候和季节对栽植的影响。在栽植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植物阴阳面的处理,尽量保持原来植物栽植的阴阳面。对于那种植物喜光还是喜阴也要做到心中有数。

(三)假山因素形成的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法

园林景观多种多样,假山是较常见的一种。一般是塑山或者是用真石头堆砌假山。在进行用真石头堆砌假山时,面临较多的一个问题则是如何保证假山的稳定性。如果假山的施工技术水平不够高,极可能导致假山景观不稳定,进而发生假山坍塌事件,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故解决假山的稳定性问题非常重要,因此,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对假山进行设计。在园林工程的施工中,施工人员则要按照设计要求合理选择用料,并使用先进可靠的施工技术进行施工。一是进行土质勘探,根据假山所处区域的土质的质量确定是不是需要重新填土和继配料石,二是要在假山的所处区域进行土层荷载力的计算,结合设计对假山的高度和体量的要求,对假山的重量进行测算,加固假山基础的承载能力,一般是双层双向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三是在保证假山形状的前提下,每一块石头的着力点要牢固,砂浆饱满,结合紧密,既满足景观效果又要安全牢固。安全工作要做到首位。我们在内蒙古南山公园施工中,用当地的六环石砌筑10多高的假山喷泉时候,就遇见了假山基础下面全是建筑垃圾的情况,和甲方设计沟通后,进行了基础回填继配料石工作,回填了300厚的继配砂石。基础钢筋采用了18的双层双向钢筋,保重了假山的稳定性,现在已经10年了,假山一点下沉的迹象都没有,质量得到了保重。

(四)园林原土和地下水位因素形成的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法

因为各个地方的土质不一样,有些地方的园林原土十分糟糕,天津就是盐碱地较多,内蒙鄂尔多斯砂岩土较多,所以如果不更换客土,园林植被的成活率普遍就不高,施工单位就需经常开展补种工作,无形中增加了较多成本,鉴于此,施工单位一般是要通过深挖换土、铺设盲管底土等方式,提供合适的土壤环境,从而有利于植被成活率的提高。天津塘沽地区盐碱地,水位也很高,一般是采取下土工布,盲管,排水碎石淋层,更换种植土等方式,保证了苗木的成活率,这个工作人人知道,但是要求必须做细,对换土的深度,换土的质量要有较高的要求。这样便有效解决了由于原土因素导致的技术难点问题。

缺水地区一般是抽取地下水或者沟渠水进行浇灌,在浇灌时候,一定要对水质进行化验,各项指标看看可不可以用来浇灌苗木。在特殊的地区,尽量选用适应当地土质的树苗。天津的白蜡耐盐碱,内蒙的樟子松和油松就可以生长在贫瘠的砂岩土中,因地种植很关键。

四、园林施工管理工作重点

(一)加强园林施工技术的培养

专业的园林技术人员在绿化工作中,一定要领悟设计的意图,而且作为园林施工人员,要具有一定的园林技术,既要熟悉苗木的习性,还要有一定的美学基础。不论是植物的修剪、管理栽培、育苗选种等都需要合理科学的配置,这样才能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指导工作。

(二)重视园林施工质量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生态园林已经改变传统的单一模式,将环境的生态群落、地形、地貌等相结合,创造出与当地特征适合的植物景观,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化科普,休闲娱乐等功能。对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施工工程的质量有着直接影响的,是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优劣。提升园林质量,应在园林市场形成大规模的的前提下,提升整个城市的品位。当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日益提高。园林事业已经从最初单纯的绿化作用发展为现代的美化需求,传统的平面绿化变为立体绿化,在园林施工质量上要精益求精。

(三)完善施工管理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日渐深入,建筑行业面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在如此情形之下,园林施工企业若想保证施工质量,必须加大对施工的管理力度,才能提高自身的市场适应力及竞争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这就要求企业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与企业自身特点,建立健全完善的施工管理体系,并以企业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结合人力资源配置、自身技术等因素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技术控制,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效保证了施工质量。

结束语

随着国内城市化发展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环境的建设问题也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性在一步步提升。绿色园林景观可以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安逸的环境,为繁忙的都市生活增添一份温馨,使人们的身心在压抑的工作环境和快节奏的生活中得到环节和释放。一个好的园林景观也可以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气息和历史底蕴。这对我们园林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后的工作中,更要注意施工技术难点的总结和把握,与园林同仁一起探讨和学习,做好城市美化师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魏明志.论园林施工的技术难点与管理措施[J].科技风,2012,12:115.

[2]叶颖.论园林施工的技术难点与管理措施[J].民营科技,2011,09:163.

第5篇

一、节约资源,一言一行皆环保

美术课不仅是美的课堂,更该是绿色环保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发展,了解地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认识环境的现状,加深对绿色环保重要性的认识,让学生自觉地去做与环保有益的事情,从小培养节约意识,将保护环境、美化家园的想法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1?郾引导班级垃圾分类化。针对教学中产生的废旧材料,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垃圾分类的方法,将其分成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再利用两种。每次美术课结束前的收拾整理环节,是教育学生节约资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好时机。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的浪费行为,让学生将不能用的物品放到垃圾筒里,把还可以利用的边角材料、废纸放到自备的材料袋里,以备下次需要时再用,对于自己实在不想要,还可以再利用的材料则放入教室的公共“百宝箱”中,有效地将资源整合、回收,同时也可解决一些同学的不时之需。

2?郾寻找生活里的可用之材。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家中产生的生活垃圾,如酒瓶、一次性杯子、各种包装盒等合理收集,不要随意丢弃,把这些材料带到课堂上用作美术课的手工制作材料,不但解决了美术课中制作材料的问题,也能让学生从生活的点滴做起,从节约一张纸、一个瓶子开始,在潜移默化的行动中,逐步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好习惯。

二、废物利用,一事一物皆素材

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废物”用得好它们还有价值,用得不好它们还是废物。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合理利用这些材料,为它们寻找一个合适的安身之所,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素材。

教室里的“百宝箱”为那些忘带材料的同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让那些原本已被丢弃的物品重新有了利用价值,让学生懂得了废物利用的道理。比如棒冰中的小木棒,吃完棒冰之后便失去其价值,但在美术课堂上,在师生的巧妙设计和创作下,小木棒却变成了一个个富有个性小书签、手机小挂件,成了古时候的竹简。学生还将自己喜欢的古诗《三字经》、《弟子规》写在小竹简上面,颇有创意,学生们念着自己写在小竹简上的古诗词,不但忘却了背诵的枯燥与乏味,还盛行起了一股复古之风。又如一次性筷子,在学生的小手中,经过精心的设计,变成了小木屋、飞机模型、创意笔筒等;蛋壳变成了不倒翁、拼贴画等。这些被丢弃的物品,在活跃的美术课堂上,经过学生的巧妙创意,又焕发出了新的生命。

三、变废为宝,一举一动皆创作

变废为宝,是在原本“废物”的基础上,经过一番精心的艺术加工,使之变成具有一定艺术欣赏价值的物品,它的价值应是长久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变废为宝,就应让他们学会一定的创作技巧和方法,让他们具备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

1?郾佳作欣赏。多关注、收集国内外各类变废为宝的奇思妙想,学习他们的创新思维与方法。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可让学生猜猜这些作品是用哪些材料制作而成的,让学生讨论交流,说说还可以用这些材料做出哪些富有创新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意识。如中央台热播的少儿节目《艺术创想》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学习平台,可以让学生立足于大师们的创作灵感之上,进行学习与再创造。

2?郾教师示范。再好的作品,再好的创意,如果只出现在电视或投影仪上,都不免会让人产生距离感。如果教师能亲自示范将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经过现场加工变成一件精美的装饰品的话,就能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让学生看得见,想得到,学得会,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乐于创作的兴趣。如教学中将废酒瓶变身成美丽的沙瓶后,许多学生都跃跃欲试。在他们看了教师的示范后,都觉着制作过程并没想象的那么复杂,觉得艺术创作也不是什么难事,自己也可以成为一名创意达人了。教师可以将各种废旧物品制成工艺品摆放在学生面前,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直观地感受到“废物”在重组、改造、装饰、美化后的华丽变身,不但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思维与创作兴趣,还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无处不在,受到美的熏陶。

3?郾集思广益。变废为宝不仅要学他人的经验,还要引导学生集思广益,进行发明和创造。平时的教学中以班为单位,开展主题式变废为宝探究活动。如三年级(1)班同学探究瓶子的再利用;(2)班探究各种包装盒的再利用方法;(3)班探究废作业纸的用途……在每个班中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各小组提出各自不同的创新方案,并开展评选活动,评选最佳方案在全班推广,进行集体创作。有些创意还可以全校推广,编成校本课程。

第6篇

关键词:浙江制造业;低碳转型;清洁能源

一、引言

节能环保、低碳经济作为近年来国内外倍受关注的话题,也是浙江制造企业走出传统制造业向创造业转型的导航。尽管国家及各级政府都积极出台各种绿色环保政策与能源对策,努力推进低碳技术的开发利用,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浙江制造企业对于开展低碳行动的积极性并不高,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要实现低碳转型,单纯依靠政府推动,制造企业自身缺乏动力是行不通的,最后只会空喊口号,企业所作所为也只是虚有其表地应付,或者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行动。当下浙江制造企业对于低碳转型的真实想法、动力情况及主要问题等,通过调研可以一探究竟。

二、调查方法和数据统计分析

为了解浙江制造企业低碳转型的现实情况,本文选取了2012年6~8月浙江省四个市的部分制造企业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湖州、杭州、宁波、嘉兴。

(一)样本情况及调查方法

四个市汇聚的各个制造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且民营企业居多,此次选择四个市的龙头企业作为调研对象,每个市选取3家,共12家企业。调研采取问卷及访谈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各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协助下,合计发放600份问卷,要求各企业负责人、部门主管,生产技术人员及部分员工填写,访谈则选取各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1~2名开展。本研究得到大部分企业人员的配合,共回收有效问卷479份。

(二)数据统计及分析

从收回的有效问卷的统计情况及访谈结果来看,承认该企业有污染或能耗问题的接近90%,认为污染程度属于中等,能耗级别属于较高。仅有不到5%的企业制定了明确的节能减排目标,没有一个制造企业业绩评价指标里涵盖企业低碳能力,极大多数都只关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创新及发展潜力。

对样本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制造企业对与控制污染及能耗的关注主要动力来源于“获取竞争优势及经济利益”、“企业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其次为“应对监管机构”,“维护企业声誉”方面的影响不大。

从图2浙江制造企业低碳转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来看,资金投入过大、技术研发能力受限及缺乏低碳方面的专家指导是制造企业主要担心的问题。此外,即使有能力研发,有专家莅临指导,企业仍然担心研发成本和专家报酬的增加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政策法规欠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企业的低碳转型,一方面,企业低碳转型得到政府的补贴扶持较少;另一方面,没有法律法规约束企业转型。企业在国内开展业务时遇到绿色、环保及低碳标准限制的情况较少,而出口销售遇阻的情势也不严峻,如虽然英国征收气候变化税,但是国内制造业出口受此税收影响的程度不大,导致企业一方面缺乏转型动力,另一方面即便想转型也得不到相关支持。浙江制造企业对宣传力度不足问题的担忧相对较少。

在21个影响浙江制造企业低碳转型意愿的因素中,89.3%的企业员工认为:其一,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年龄、接受教育的程度和对低碳经济的认识程度对企业低碳转型起到最直接的影响;其二,企业的所有制类型、入行时间及行业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不大,企业现有的生产技术、R&D投入能力、引进低碳技术的途径和成本及企业的经济利益是影响企业低碳转型的重要内因。从经济角度出发考虑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低碳转型最重要的动力来源。近年来,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不断用各种绿色贸易壁垒保护本国工业,我国制造企业则受此影响极为严重,这种绿色环保贸易体系使得低碳企业具有了竞争优势从而获得较高收益,而非低碳企业贸易受阻,经济利益削减。因此,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制造企业向低碳经济转型日益增多。此外,企业的销售规模、营销手段、企业文化及社会责任意识对企业低碳转型意愿的影响相对比较重要。企业经营者及员工作为社会公众的一份子,与其他人一样对节能环保的意识不断增强,但是作为企业的主体,这种环保意识与行动与其说是出于社会责任感,不如说是商场上的竞争战略。外因方面,首先,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市场对产品类型的需求因素的影响很重要。满足消费市场是企业改革的最初动力,也是制造企业一直以来的经营宗旨,以市场导向作为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企业唯一的生存法则。其次,政府对低碳企业的政策奖励、政府的监管力度和惩罚力度、政府强制性政策安排、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形势及社会舆论的压力也比较重要。应特别发挥政府方面的影响,充分发挥监管作用,采取各种手段,如经济手段、行政和法律手段及宣传手段来干预企业低碳经营战略,使产业宏观形势上趋于走低碳转型之路。

三、调研结论

此次调研以浙江省四个市为研究对象,四个市中又以12家企业为主要研究样本,虽然样本范围较小,不具备普遍性,不能代替整个浙江省的全部制造企业,但是同样可以从中获取有价值、有意义的发现。首先,制造企业越来越多关注低碳转型所能带给企业的经济利益,也从消费市场上察觉到节能环保的宏观环境变化,企业的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在不断增强,从而影响企业低碳转型的决策。政府对企业低碳的监管和扶持力度在加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制造企业对节能环保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进一步选择走低碳之路。目前,尽管政府采取的直接的、强制性的政策安排并不多,更多的是通过各种政府奖励、补贴的经济手段,制造企业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认识与决心却越来越强。制造企业的这种变化除了归因于上述因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再加上社会舆论的监督,使制造企业认识到只有通过提高低碳技术创新,才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获得竞争优势并最终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回报,实现企业远期发展目标。另外,此次调查还发现了制造企业低碳转型所面临的几个问题:资金投入过大、技术研发能力受限、成本增加及缺乏低碳方面的专家指导。这也是近年来浙江省制造企业低碳转型受阻、转型难的瓶颈所在,是制造企业面临的极大挑战。

四、浙江省制造企业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相关建议

(一)政府方面

首先,政府应与国际发展低碳经济的大局势接轨,就当前环境保护税及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的问题,对税收制度进行整改,完善税收体制,以达到鼓励企业节约利用能源及保护环境的目的。其次,企业在向低碳经济转型中可能遇到的资金短缺、采购、土地申请等多方面的问题也应得到政府的充分支持与帮助。最后,政府应调整考核方式,不应以GDP高低来判定业绩的高低,在考核中应强化如环境保护等指标,可以采取单位GDP的能源消耗、环境质量及公众满意度等复合性指标,使用绿色GDP考核制度。

(二)行业方面

浙江省制造业要全面升级,从传统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现代制造业升级转型。依靠高新科技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整体性能,创造自主品牌,从而实现制造业结构层次的整体提高,创建低碳高新技术行业聚焦的区域经济体制。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加大研发投资力度,由传统的“三来一补”加工产业升级到自主研发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科技等新兴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高度结合的高新科技创新体系。

(三)企业方面

浙江制造企业应根据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重新制定发展战略,抓住机遇,提升企业竞争力,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高碳”走向“低碳”,从而化危为机,一举将企业发展壮大。新的低碳转型发展战略可以包含以下几方面。

1. 加强低碳技术创新

技术是制造企业的血脉,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制造企业的竞争地位,只有拥有高精尖端先进技术的制造企业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名列行业的前茅。后危机时代,国内外竞争愈演愈烈,制造企业必须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产品的研发力度,依赖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强化低碳营销创新

金融危机后,浙江制造企业出口急剧下降,行业呈现衰退迹象,产品需求大大降低,这对企业营销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产品低碳创新的同时,营销低碳创新也是关键。后危机时代,浙江制造企业应在低碳营销管理与创新方面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电子营销、激励营销、文化营销、双赢营销、服务营销及借势营销等全新的营销模式,加强宣传和推广企业的正面形象,营造低碳创新产品的市场和需求,不断扩大低碳消费人群,打响企业的知名度,从而提高销售额,改善盈利能力。

3. 加强低碳管理创新

后危机时代,浙江制造企业要广泛吸取教训,优化企业管理体制,建立以人为本、低碳高效的弹性管理制度,引进国内外的管理人才,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精简管理队伍,节省管理开支,减少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结合中西方管理模式的优点,提高企业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运营成本。

4. 扩大规模

后危机时代,浙江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并购等方式重新调整企业的价值链,致力于发展企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加速企业在核心竞争力产业的规模扩张,加快发展。减少企业在其非核心产品上的投入与多元化经营,降低风险,减少资源浪费。用优质资产替代不良资产,用低碳经济代替高碳经济,充分利用危机后的良好时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规模效应,向绿色、创造型企业转型。

5.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后危机时代,浙江制造企业应搜罗国内外高科技人才,以较好的待遇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以增强制造企业的研发实力,提高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在企业内部针对新老员工,应组织开展员工培训,让员工掌握最新的技术,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提高员工的整体水平。培养一批优秀的管理、营销、研发、售后服务及资本运作等人才,完善员工激励制度,为企业低碳转型打好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参考文献:

[1]宫广东,周健.我国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北方经贸,2011(08).

[2]付加锋,刘小敏.基于情景分析法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框架与问题探索[J]. 资源科学,2010(02).

[3]王晓霞.国外低碳经济发展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创新导报,2010(26).

[4]余海永.试论低碳经济时代中国如何实现低碳经济[J].社科纵横,2010(09).

[5]聂丽曼,刘剑锋.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途径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8).

第7篇

一、引言

节能环保、低碳经济作为近年来国内外倍受关注的话题,也是浙江制造企业走出传统制造业向创造业转型的导航。尽管国家及各级政府都积极出台各种绿色环保政策与能源对策,努力推进低碳技术的开发利用,但现实情况并不乐观。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浙江制造企业对于开展低碳行动的积极性并不高,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要实现低碳转型,单纯依靠政府推动,制造企业自身缺乏动力是行不通的,最后只会空喊口号,企业所作所为也只是虚有其表地应付,或者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行动。当下浙江制造企业对于低碳转型的真实想法、动力情况及主要问题等,通过调研可以一探究竟。

二、调查方法和数据统计分析

为了解浙江制造企业低碳转型的现实情况,本文选取了2012年6~8月浙江省四个市的部分制造企业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湖州、杭州、宁波、嘉兴。

(一)样本情况及调查方法

四个市汇聚的各个制造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且民营企业居多,此次选择四个市的龙头企业作为调研对象,每个市选取3家,共12家企业。调研采取问卷及访谈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各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协助下,合计发放600份问卷,要求各企业负责人、部门主管,生产技术人员及部分员工填写,访谈则选取各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1~2名开展。本研究得到大部分企业人员的配合,共回收有效问卷479份。

(二)数据统计及分析

从收回的有效问卷的统计情况及访谈结果来看,承认该企业有污染或能耗问题的接近90%,认为污染程度属于中等,能耗级别属于较高。仅有不到5%的企业制定了明确的节能减排目标,没有一个制造企业业绩评价指标里涵盖企业低碳能力,极大多数都只关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创新及发展潜力。

对样本的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制造企业对与控制污染及能耗的关注主要动力来源于“获取竞争优势及经济利益”、“企业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其次为“应对监管机构”,“维护企业声誉”方面的影响不大。

从图2浙江制造企业低碳转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来看,资金投入过大、技术研发能力受限及缺乏低碳方面的专家指导是制造企业主要担心的问题。此外,即使有能力研发,有专家莅临指导,企业仍然担心研发成本和专家报酬的增加会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政策法规欠缺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企业的低碳转型,一方面,企业低碳转型得到政府的补贴扶持较少;另一方面,没有法律法规约束企业转型。企业在国内开展业务时遇到绿色、环保及低碳标准限制的情况较少,而出口销售遇阻的情势也不严峻,如虽然英国征收气候变化税,但是国内制造业出口受此税收影响的程度不大,导致企业一方面缺乏转型动力,另一方面即便想转型也得不到相关支持。浙江制造企业对宣传力度不足问题的担忧相对较少。

在21个影响浙江制造企业低碳转型意愿的因素中,89.3%的企业员工认为:其一,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年龄、接受教育的程度和对低碳经济的认识程度对企业低碳转型起到最直接的影响;其二,企业的所有制类型、入行时间及行业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不大,企业现有的生产技术、R&D投入能力、引进低碳技术的途径和成本及企业的经济利益是影响企业低碳转型的重要内因。从经济角度出发考虑发展低碳经济是企业低碳转型最重要的动力来源。近年来,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不断用各种绿色贸易壁垒保护本国工业,我国制造企业则受此影响极为严重,这种绿色环保贸易体系使得低碳企业具有了竞争优势从而获得较高收益,而非低碳企业贸易受阻,经济利益削减。因此,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制造企业向低碳经济转型日益增多。此外,企业的销售规模、营销手段、企业文化及社会责任意识对企业低碳转型意愿的影响相对比较重要。企业经营者及员工作为社会公众的一份子,与其他人一样对节能环保的意识不断增强,但是作为企业的主体,这种环保意识与行动与其说是出于社会责任感,不如说是商场上的竞争战略。外因方面,首先,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和市场对产品类型的需求因素的影响很重要。满足消费市场是企业改革的最初动力,也是制造企业一直以来的经营宗旨,以市场导向作为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企业唯一的生存法则。其次,政府对低碳企业的政策奖励、政府的监管力度和惩罚力度、政府强制性政策安排、当前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形势及社会舆论的压力也比较重要。应特别发挥政府方面的影响,充分发挥监管作用,采取各种手段,如经济手段、行政和法律手段及宣传手段来干预企业低碳经营战略,使产业宏观形势上趋于走低碳转型之路。

三、调研结论

此次调研以浙江省四个市为研究对象,四个市中又以12家企业为主要研究样本,虽然样本范围较小,不具备普遍性,不能代替整个浙江省的全部制造企业,但是同样可以从中获取有价值、有意义的发现。首先,制造企业越来越多关注低碳转型所能带给企业的经济利益,也从消费市场上察觉到节能环保的宏观环境变化,企业的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在不断增强,从而影响企业低碳转型的决策。政府对企业低碳的监管和扶持力度在加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制造企业对节能环保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进一步选择走低碳之路。目前,尽管政府采取的直接的、强制性的政策安排并不多,更多的是通过各种政府奖励、补贴的经济手段,制造企业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认识与决心却越来越强。制造企业的这种变化除了归因于上述因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也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再加上社会舆论的监督,使制造企业认识到只有通过提高低碳技术创新,才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获得竞争优势并最终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回报,实现企业远期发展目标。另外,此次调查还发现了制造企业低碳转型所面临的几个问题:资金投入过大、技术研发能力受限、成本增加及缺乏低碳方面的专家指导。这也是近年来浙江省制造企业低碳转型受阻、转型难的瓶颈所在,是制造企业面临的极大挑战。

四、浙江省制造企业向低碳经济转型的相关建议

(一)政府方面

首先,政府应与国际发展低碳经济的大局势接轨,就当前环境保护税及提 高能源利用率方面的问题,对税收制度进行整改,完善税收体制,以达到鼓励企业节约利用能源及保护环境的目的。其次,企业在向低碳经济转型中可能遇到的资金短缺、采购、土地申请等多方面的问题也应得到政府的充分支持与帮助。最后,政府应调整考核方式,不应以GDP高低来判定业绩的高低,在考核中应强化如环境保护等指标,可以采取单位GDP的能源消耗、环境质量及公众满意度等复合性指标,使用绿色GDP考核制度。

(二)行业方面

浙江省制造业要全面升级,从传统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现代制造业升级转型。依靠高新科技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整体性能,创造自主品牌,从而实现制造业结构层次的整体提高,创建低碳高新技术行业聚焦的区域经济体制。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加大研发投资力度,由传统的“三来一补”加工产业升级到自主研发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科技等新兴产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高度结合的高新科技创新体系。

(三)企业方面

浙江制造企业应根据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重新制定发展战略,抓住机遇,提升企业竞争力,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高碳”走向“低碳”,从而化危为机,一举将企业发展壮大。新的低碳转型发展战略可以包含以下几方面。

1. 加强低碳技术创新

技术是制造企业的血脉,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制造企业的竞争地位,只有拥有高精尖端先进技术的制造企业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名列行业的前茅。后危机时代,国内外竞争愈演愈烈,制造企业必须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产品的研发力度,依赖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强化低碳营销创新

金融危机后,浙江制造企业出口急剧下降,行业呈现衰退迹象,产品需求大大降低,这对企业营销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产品低碳创新的同时,营销低碳创新也是关键。后危机时代,浙江制造企业应在低碳营销管理与创新方面进一步加强,积极开展电子营销、激励营销、文化营销、双赢营销、服务营销及借势营销等全新的营销模式,加强宣传和推广企业的正面形象,营造低碳创新产品的市场和需求,不断扩大低碳消费人群,打响企业的知名度,从而提高销售额,改善盈利能力。

3. 加强低碳管理创新

后危机时代,浙江制造企业要广泛吸取教训,优化企业管理体制,建立以人为本、低碳高效的弹性管理制度,引进国内外的管理人才,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精简管理队伍,节省管理开支,减少管理费用,提高管理效率。结合中西方管理模式的优点,提高企业管理团队的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减少运营成本。

4. 扩大规模

后危机时代,浙江制造企业可以通过并购等方式重新调整企业的价值链,致力于发展企业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加速企业在核心竞争力产业的规模扩张,加快发展。减少企业在其非核心产品上的投入与多元化经营,降低风险,减少资源浪费。用优质资产替代不良资产,用低碳经济代替高碳经济,充分利用危机后的良好时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规模效应,向绿色、创造型企业转型。

5.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

后危机时代,浙江制造企业应搜罗国内外高科技人才,以较好的待遇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以增强制造企业的研发实力,提高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在企业内部针对新老员工,应组织开展员工培训,让员工掌握最新的技术,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提高员工的整体水平。培养一批优秀的管理、营销、研发、售后服务及资本运作等人才,完善员工激励制度,为企业低碳转型打好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参考文献:

宫广东,周健.我国低碳经济研究综述.北方经贸,2011(08).

付加锋,刘小敏.基于情景分析法的中国低碳经济研究框架与问题探索. 资源科学,2010(02).

王晓霞.国外低碳经济发展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科技创新导报,2010(26).

余海永.试论低碳经济时代中国如何实现低碳经济.社科纵横,2010(09).

聂丽曼,刘剑锋.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途径的探讨.科技创新导报,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