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范文

时间:2023-08-02 16:18:54

序论:在您撰写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第1篇

【关键词】环境污染;农村;现状;措施

0.前言

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日益进步,使我国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趋明显,受到人们的关注。农村环境污染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同时导致生态环境及农作物受到破坏,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及安全,对人类社会造成伤害。污染得不到改善,会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的损害,因此,要从基础做起,将整治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作为出发点,根治环境污染问题,为农产品的生产创造一个环保的环境,从而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农村环境保护的意义

由于农村环境是农业环境的中心,因此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保护农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农村居民身体健康的需要,对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2.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类型

2.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是农作物生产的主要地区,随着人们对于农作物需求量的增多,农民对农作物产量的要求,同时方便农作物的除草与治理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化肥、农药、除草药剂等被施用,农药随着土壤渗入水层,给水质带来严重的污染。同时,农业污水的任意排放也给水资源带来污染。造成土质破坏、土质营养流失,农作物受病害、产量降低,也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

2.1.1畜禽养殖污染面广且量大,污染严重

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呈现无秩序、分散性的养殖,数量多且处理没有规范性,禽类、畜类的粪便直接排放没有进行管理及处理,由于堆积给土壤及地下水造成污染,同时给气味的排放给大气环境带来损害。农村养殖污染严重部分来自于集中养殖地区,粪便的排放量大且长时间没有得到治理,造成农村环境污染严重。畜类、禽类养殖带来的大气、地表水等造成的污染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2.1.2化肥、农药施用强度高,流失量大

化肥、农药和农膜的使用,使耕地和地下水受到了大面积污染。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已制约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我国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已居世界之首。化肥施用量为4637万t/a,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施用量达40t/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设置的25t/km2的安全上限。且在化肥施用中还存在肥料之间结构不合理现象。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2.1.3农村生活污水污染严重,生活垃圾处置系统有待完善

由于农村排水系统及垃圾的清理受到限制,没有得到完整的治理,导致生活用水无牌得到排放及治理,迫使污水排被排进水沟等地表面,给地表水带来污染,同时,给生活用水带来污染。

2.2农村环境污染的类型根据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主要分为3类

由现代化农业生产使用化肥、农药、地膜等造成的各类污染,简称农业污染型(面源污染);由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简称生活污染型;由乡镇企业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工业污染,简称工业污染型(点源污染)。

3.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思想认识不到位,环境意识不强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片面追求数量而忽视农产品质量,忽视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对农村土壤以及河道的污染。大多数农民对科学用药、平衡施肥知之甚少,不能根据作物生长规律、土壤养分状况进行测土配法施肥,只是一味单纯地加大剂量滥施农药,结果不仅造成化肥农药利用率不高,而且对环境污染严重。

3.2传统农业格局被打破,养殖业与种植业日益分离

传统的畜禽养殖规模较小,种植、养殖一条龙,畜禽粪便大部分作为农家肥,对环境污染较轻。随着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畜禽养殖业正逐步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不仅污染总量大幅增加,而且污染呈相对集中趋势,出现了一些较大的污染源。

3.3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污染治理不力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农业生产资料的产品结构不能适应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需要。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

4.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对策与措施

4.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关键是要把广大农民群众发动起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广泛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环保宣传和科普教育,在农村营造一个学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宣传环境保护政策、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热烈气氛。

4.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职责,建立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环境保护部门切实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统一监督管理,开展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等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与试点,探索农村治污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抓紧研究制订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4.3完善环保法律体系,加强环境规范管理

农村环境管理单位应该落实法律法规的规范,保证农村尽在在法律规范下进行。同时,使环境保护在依法保护下进行,加强环境管理体制,将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有效的进行宣传,并使人人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内容,积极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将农村建设为具有规律性、法律性、规范性与环保的地区。

4.4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包括:畜禽养殖及集镇生活污水的污染治理,生活垃圾的统一收集填埋,河道三清(清淤、清障、清水面漂浮物)以及控制水土流失。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治理,重点抓好水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固体废弃物治理、人畜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

5.总结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能够提高农村经济效益,促进生态环境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制度与监督体制,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使农村经济规范化,并得到良好的管理与监督。环境保护部门应该与各个单位加强联系,相互协调、监督、促进,在保证农作物不受到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环境保护治理手段的实施。制定环保法律,制约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并引导人们做好环境保护的基础,加强环保意识的渗透,了解环保重要性,使人人参与环保工作。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村经济良好发展,同时为农村居民创造一个环保、清洁的生活氛围。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问题;防治对策;安徽肥西

中图分类号 F323.22;X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210-01

肥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隶属安徽省会合肥市,环境质量状况良好。但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素质低下,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活垃圾及污水等未设置合理的处理设施,随意处置。二是近年来,大量的化肥及农药投入使用,严重污染了水体、土壤等。加之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工厂、企业搬离城市转向农村,以及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发展迅速,导致农村环境污染更加严重。现就肥西县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探讨。

1 肥西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 农药、化肥污染

肥西县是一个人口多、耕地面积少的地区,农业采用常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据县农业部门统计,全县2012年施用化肥总量21.1万t,农药使用总量0.28万t,其化肥施用量为690 kg/hm2,是全国化肥平均使用量的1.7倍,农药使用量为15.45 kg/hm2,是全国农药平均使用量的2.1倍,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化肥、农药在污染大气和土壤的同时,还污染河流,是湖泊、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1.2 小城镇和农村聚焦点污染

小城镇和农村居住人口趋向集中,但保护设施配套不完善,生活垃圾无法集中处理。且农村能源技术推广综合利用推广普及率不高,缺乏基本的排水和垃圾清运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大多未处理就直接排放或沉积到村边沟渠和村庄地面,最终污染河流及附近饮用水源[1-2]。

1.3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

近年来,肥西县把发展畜禽养殖业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该县畜禽养殖业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常年猪存栏量500头以上规模化养猪场 71个,3万羽以上规模化养鸡场107个,100头以上规模化养牛场9个,主要排放污染物COD 3 738 t、NH3 3 748 t,年粪便排放量29.8万t。畜禽养殖业污染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污染集中排放。畜禽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逐步转向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污染面明显扩大,已成为农村主要污染源之一。由于缺乏处理防治设施,畜禽粪便一般未经任何处理就地排放,造成水体污染。二是加重对城镇的污染。畜禽养殖业正从牧区转向城镇。三是呈“面源”污染形式,畜禽养殖户遍布全县各地。四是资源得不到综合利用。畜禽养殖业集约化程度较高,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分离,畜禽粪便、污水中高含量有机物不能综合利用,化害为利[3-4]。

1.4 乡镇工业聚集区企业污染

肥西县近年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乡镇工业经济发展较快,辖区内目前拥有上派、花岗、三河、桃花、小庙、紫蓬、官亭、高刘、山南乡镇工业聚集区,入驻大量工业企业。这些乡企发展迅速,但绝大多数是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资源环境压力大,技术装备水平低,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不足。同时,这些乡镇工业聚集区由于缺乏资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工业聚集区内部雨污管网未分流,没有建设污水处理厂,导致乡镇工业聚集区成为集中排污场所,污染排放量大,给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2 肥西县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对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乡镇政府在发展中,只注重发展工业和招商引资,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环境保护。同时,农业等相关职能部门也认为农村环境容量大,纳污能力强,过度发展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县级环保部门也因为执法能力不足,环境管理难以向农村广大地区延伸。

2.2 农村环境管理机构薄弱

目前,肥西县日常环境管理机构主要为县级环保部门,乡镇一级虽设立环保站,但属乡镇政府直接管理,平时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为主,兼带乡镇其他管理职能,无正式环保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及执法资格,无法正常开展乡镇环境管理,导致乡镇一级环境监管乏力,环保政策难以落实。

2.3 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

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必须投入大量资金,绝大多数乡镇缺乏资金。农民生活污水、垃圾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等没有固定的治理资金。绝大部分乡镇居住人口较多的街道及乡镇工业聚集区未建设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直接外排,生活垃圾也没有得到无害化处置,脏、乱、差现象突出。

2.4 农村居民环保意识薄弱

大多数农村居民素质低下,缺乏环保意识,对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不能自觉遵守环保要求,改变焚烧秸秆,污水、粪便直接排放等污染环境的行为。

3 防治对策

3.1 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和大量增加农家肥、种植绿肥,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减少化学物质的过量使用。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有机磷农药品种,合理调整氮、磷、钾施肥比例,实行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减少对土地、水源的污染,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5]。

3.2 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管理

在重点流域区域及饮用水源地等生态敏感区划定畜禽禁养区。对目前污染仍未达标的各类规模化养殖专业户相对集中的村庄、规模化养殖小区及养殖场限期治理,逾期完不成治理的采取限产、搬迁、关闭。

3.3 合理规划,集中治污,着力提高乡镇工业污染防治水平

认真做好乡镇工业聚集区规划环评,合理调整产业机构,推进乡镇企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严禁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新五小”项目建设,坚决控制新污染。同时,进一步加大环保治理投入,对全县所有乡镇工业聚集区均要在2013年底前完成选址、规划,尽快启动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工作,并做好工业聚集区内配套雨污管网建设。此外,在城市发展区域还要大力淘汰燃煤锅炉,使用清洁能源,推行集中供热,减少大气污染。

3.4 清洁水源,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综合整治

突出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开展对县、乡、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污染整治,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对于农村生活污水要因地制宜采取氧化塘、人工湿地、地埋式生活污水净化池、生物技术、土地利用、沼气工程等适宜处理技术处理。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及无害化处理,在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乡镇,可采取堆肥或简易填埋,专用焚烧炉焚烧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理[6]。

3.5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与环境管理建设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这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方向。当前应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宣传教育,增加大众参与度,开展优美乡镇与生态乡镇、村创建。同时要加强乡镇环保建设,设立专门环保机构,落实具体人员积极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县、乡、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新农村。

4 参考文献

[1] 姜珊,杨太保,金庆森.兰州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J].环境科学导刊,2011,30(4):47-51.

[2] 赵旭德,张丽莉,胡亨魁,等.黄石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9,25(2):28-31.

[3] 吴寅寅.肥西县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76-277.

[4] 周胤.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防治及建议[N].贵州政协报,2008-08-14(B04).

第3篇

关键词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成因;保护对策;重庆梁平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242-01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时对环境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关注,农村环境问题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如何正确认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村环境污染进行防治已经迫在眉睫,需要深入思考。

1 梁平县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 农业面源污染呈严重发展趋势

农业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农药化肥施用、畜禽粪便排放、农田废弃物处置以及耕种措施等造成的面源污染。梁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每年使用的化肥、农药、农膜也比较多。化肥年使用量约7.7万t,由于使用方法不当,用量和时期不合理,肥料利用率仅为35%[1]。肥料养份极大流失,部分下渗和随地表径流进入河流,造成地下水污染,地表水富营养化,水质变差,影响人畜饮水安全;农药年使用量约472.5 t,利用率仅为30%,土壤中的残留率高于50%[1]。大部分被作物吸收,直接威胁到人体健康;农膜年使用量约1 058 t,土壤中的残留率高于50%。据浙江省环保局的调查,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 t/km2,造成减产损失达到产值的1/5左右。随着中西部农业现代化的进展,这类污染也在中西部粮食主产区普遍出现[2]。

1.2 居民生活污染日益加剧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近年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广泛推进,同时乡村聚居点人口迅速增加,农村居民生活污染由分散走向了集中[3],农村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值得关注。由于农民生态文明意识不强,“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随处可见。主要表现为:固体生活垃圾增多,没有集中有效处理,随处乱堆乱倒,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对周围的河流、水库污染加重,垃圾腐败臭味难闻,苍蝇横飞,夏季更甚。

1.3 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严重

梁平县2012年畜禽养殖生猪当量60万头,占土地可承载能力的31.3%,现有土地完全可消纳所产生粪污。污染最为严重的是规模畜禽养殖场的集中污染[4]。养殖场在畜禽粪便处理上投入资金不足,标准处理设施不到位或处理能力有限,粪便露天堆放,经雨水冲刷,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粪便滋生大量蚊蝇,易引发疾病流行,恶臭熏天,对周围空气污染严重,老百姓怨声载道。据统计,我国猪、牛、羊三大类畜禽粪便COD年排放量为6 900万t,是全国工业和生活污水COD排放量的5倍以上,养殖业的污染已不容忽视[1]。

2 农村环境恶化深层原因分析

2.1 农民环保意识薄弱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因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环境保护的紧迫性认识不足,缺乏环境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的意识。长期传统的生活习惯难以更改,缺乏环境的自我保护行为,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农业生产老龄化,劳动力缺乏,滥施滥用农药化肥,随意丢弃生产废弃物。据朱启臻[5]对北京房山区大峪沟村160位农民进行的环境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农民环境知识普遍缺乏,大部分农民不知道农药对环境有何危害,而知道化肥对环境有害的只有16人。

2.2 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国家长期以来对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都很少,地方经济实力也有限,加之农民自筹资金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意愿也不强烈,垃圾分类收集池、垃圾处理站、排污管网和污水净化系统等环保基础设施缺乏;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弱,提供环保公共服务的能力也十分有限,最终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2.3 政府监管不力,保障体系不健全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范围广,难度大,涉及的部门也比较多,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而按现行的监管体系,缺乏专门的农村环保人员和执法机构来承担此项工作,农村环保职能职责分散在农委、环保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职能职责的明确划分和相互间的协调沟通,农村环境保护就出现了“谁都管,谁也不管”的怪现象。畜禽养殖的选址、规划、环评、监管等工作落实力度不够,形式大于内容,没有达到切实应有的效果;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倒,缺乏环保基础设施,也缺乏对农村环保的监管力度和执法保障。

3 农村环境保护对策

3.1 政府大力鼓励农村土地流转

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速农村土地流转,灵活采用多种生产经营模式,不断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既能有效解决因农村劳动力缺乏而带来的粗放生产经营问题、土地荒置问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农民收入问题等一系列农村问题,还能有效地促进梁平县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切实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粮食单产,增加农民收入。

在规模经营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才能极大地提高农业产投比,才能有效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用药,才能有效遏制并改善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国家目前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等一系列农业项目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更大的效益;才能有效地发展特色农业、精准农业、观光农业、外向型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才能不断提升农业生产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加速农民增收致富。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结合梁平县实际,打造出自己的产业链,进行深加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在梁平县生态涵养发展的背景下,切实有效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让农业大县变成农业强县,打造出特有的农业品牌。

3.2 对农村生活垃圾分区域、分类集中处理

3.2.1 偏远农村垃圾处理。有机垃圾是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部分,占农村生活垃圾的40%~50%。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继续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并加强沼气池后期维护管理的保障体系建设,既能有效解决农村厨房废弃物、家畜粪便、农业生产废弃物等有机垃圾,变废为宝,又能有效解决农村有机垃圾污染问题,改善农村房前屋后的环境,还能有效解决偏远农村地区部分用电、做饭、洗澡所需的能源问题。在偏远农村,目前人员居住比较稀疏,废品和有害垃圾很少,主要是碎玻璃、碎瓦片、废塑料等其他无机垃圾。建议加大环保宣传,号召偏远地区农民采用集中焚烧、填埋的方式处理无机垃圾等其他垃圾。防止垃圾随雨水冲刷,进入河流、农田等。

3.2.2 村镇垃圾分类收集与分类处理。在村镇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采用“村收集―镇处理”或者“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模式,原则上“一镇一站,一村一点,一点一人”,并鼓励村民将垃圾按照“塑料”、“纸张”、“金属”、“玻璃”等进行分类,在村建立分类收集点,由专人统一收购,负责分类,在镇建立垃圾回收站,负责各个村的垃圾回收,有条件的乡镇就近处理垃圾,没有条件的乡镇中转到县城统一处理。适当收取农民垃圾处理费,用作专项资金,保障垃圾回收处理系统的有效运行。

3.2.3 村镇污水集中处理。村级每家每户将冲厕用水(黑水)和其他生活用水(灰水)分开,黑水以及人畜粪便经厌氧沼气池处理,灰水由自然净化系统处理。镇级人口较集中,应建立多个大中型沼气池,处理居民粪便,采用沼气发电,将电并入国家电网;建立污水管网,将生活污水收集后,经化粪池、厌氧池、人工湿地进行处理,有条件的乡镇可以建立污水处理场。

3.3 防治畜禽养殖污染

3.3.1 畜禽养殖由规模化向标准化发展。政府将畜禽养殖补贴资金整合,在乡镇划定畜禽养殖园或养殖区,通过优惠政策吸引畜禽养殖户入园入区,引进有机肥厂,建立畜禽粪便标准化处理设施;探索应用养殖污染防治新技术,如饲料添加B-甘露聚糖酶,降低粪氮排量,试验“发酵床”零排放养殖,益生菌除臭技术,牛粪养猪、鸡、虾技术,牛粪制作蜂窝煤技术,沼气发电技术等[4]。

3.3.2 畜禽养殖区与种植园相结合。在养殖业和种植业的规划布局过程中,将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效衔接,对养殖业和种植业进行合理布局。既能高效、低成本地解决养殖业污染治理的难题,也能减少种植业化肥施用量。走种养结合,以养殖促种植,以种植促养殖的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之路。既能节约资源,又能降低种植业的成本,还能有效改善土壤,解决农民反映强烈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和县域生态涵养发展的定位[5]。

4 参考文献

[1] 尹辛亥,赵少婷.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建议[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2(5):63-64.

[2] 荀彦平,张有贤.对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4):40-42,67.

[3] 章明奎,李建国,边卓平.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中的最佳管理实践[J].浙江农业学报,2005,17(5):244-250.

第4篇

0 引言

农村环境是农村居民生活和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并且污染源比以前更为广泛,污染速度已经成地毯式迅速起来,所以不得不对其进行研究治理方案。各种农村环境污染已经开始威胁农村居民的健康,甚至通过其他方式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健康。更加应该引起重视的是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应加强人民的环保意识,以次为主展开防污染,治理污染开展排污环保等一系列工作。

1 有关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 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染加剧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原本城市中的主要生活垃圾在农村中也大量出现[1]。如装饰材料、废旧电器等,农村垃圾回收体系不完备,使得垃圾不能全部分类回收。这些垃圾随意堆放,通过雨水淋溶,使垃圾中含有的重金属、有机物等进入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此外,农村环保投资较少,农村居民生活污水统一收集比较困难,加之经济实惠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短缺,使得大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直接造成了农村水环境的污染,污染物在水体及其他环境中的直接或间接转换也造成了其他农村环境的污染。这些排放污水中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附近居住人民的健康问题。另外,部分排放污水直接被农民用来浇灌蔬菜、瓜果、庄稼、这些农作物大量污染并直接损伤了居民的身体健康。但由于农村人民环保意识较为淡薄,这也是污染加剧的原因之一。

1.2 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为了提高农业产出,增大经济效益,我国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家肥、农药和农用塑料,导致我国农业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化肥和农家肥的大量使用,使得很多污染物质(如有机类污染物质、含磷物质和含氮物质)随地表径流进入水域,造成水体污染;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农药施用后,部分被农作物吸收,其余部分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土壤和空气中,造成水体、土壤和空气环境污染,另外,残留在农作物中的农药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近年来,我国农用塑料使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农用塑料很难降解,农用塑料的大量使用严重影响土壤的通气性能和水肥传导能力,长期使用会造成粮食减产。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是造成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1.3 工业生产污染

随着乡镇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乡镇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也越来越多。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使得农村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周边居民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短短几年时间,可以从清澈见底的河水变成受纳污水的恶臭水体,污染的速度可想而知。同时乡镇企业资源利用率低,污染治理能力相对较弱,污染物超标排放情况严重,也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国家应在环保方面的宣传要做到位,强调要更具体。

1.4 畜禽养殖的污染不可小视

畜禽养殖业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点和主要的支柱产业,但是畜禽养殖业在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2]。农村畜禽养殖企业大多缺乏统一合理规划,很多畜禽养殖场所布局不合理。首先,很多畜禽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废水中含有氮、磷以及一些微量元素,这些物质进入水体后会造成水体污染,影响水体的使用功能,产生黑臭水体,甚至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其次,畜禽养殖场所会产生氨气、硫化氢和粉尘等,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造成影响,甚至影响周边居民生活。再次,随意排放的畜禽养殖废物会超过土壤环境的承载能力,引起土壤环境的污染,土壤环境的破坏慢慢会造成粮食减产,污染的农田产出的农作物也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另外,畜禽养殖饲料中含有抗生素和激素等,这些物质随着畜禽养殖废水和废物的排放也进入到了环境中,长期积累也会造成水体、土壤和空气的污染。畜禽养殖场所的不合理布局,使得农村很多地区人畜混居,农村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同时,畜禽养殖场的病原微生物也会影响居民身体健康。因此,畜禽养殖的污染也不可小视。

2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及其对策

2.1 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加大治理投资

政府方面应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也应加大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农村环境治理需要相应的法律保障和制度供给[3]。要改善农村环境治理困难的现状,就必须完善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优化各种环境管理制度。更要加大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支持与鼓励各种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保障各项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2.2 加大农村环境监管和监测力度

要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加大对我国农村环境的监管力度。强化对农村工业项目的监督检查,严防污染物超标排放;严格落实各项环保制度,对破坏农村环境的单位、行为人和事要加大处罚力度。农村环境质量的监测可以让我们了解农村环境的污染情况,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因此,我们要增加乡镇环保机构人员和设备的配备,加大农村环境质量的监测力度。一旦监管力度和惩处力度不够就很容易松懈,从而纵容了一些环境质量监测人员的惰性,使得工作难以开展,寸步难行。所以,加大处罚力度,奖罚明确也起到重要作用。

2.3 培养污染治理人才,加强宣传教育

人才是强国之本,农村环境治理同样需要人才的参与。培养污染治理人才,有利于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环境治理方案,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农村环境治理要以村为单元,以民众为主体,这就要求政府要加强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使民众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调动民众的积极性,使民众自觉参与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环保培训,使领导干部真正重视农村环境治理工作。

3 加强法律意识,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为何环境污染愈加严重,农村环境得不到妥善治理,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人们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环保意识不够强,或者说了解甚少,缺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与责任。法律宣传不到位,人们只有在身体出现严重问题时才稍微重视起水污染、土壤污染、空气污染,甚至农作物的污染。导致很多地区出现地方病,地区癌症患者增多,所以要从法律开始重视,宣传要做到位,环保知识要普及到位,让每一位居民从心中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身作则。这样,才能有效的把环保工作做好。

第5篇

关键词 农村环境监测;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X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239-02

Status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Monitoring Countermeasures

DONG Wen

(Bengb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in Anhui Province,Bengbu Anhui 233040)

Abstract Due to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ollution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ecological destruction intensified,the monitoring of our rural environment was strengthened.The status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monitoring,and the main problems were analyzed,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Key words rural environment pollution monitoring;status;problems;countermeasures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环境污染程度随之加剧。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整治力度,各地市环境监测能力也逐渐加强,城市的环境污染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环境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而农村环境的污染状况却日益严重,不仅影响到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影响到农、畜、水产品质量,直接危害到城乡居民的食品安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测及污染治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

1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又称农业非点源污染,是指在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产生的非点源污染,包括农药(杀虫剂、除草剂、灭菌剂等)、氮磷营养物质、畜禽粪便、农膜以及其他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质,通过降水或人工灌溉等自然及人工行为,对农村大气、土壤和水体等环境造成污染。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表明:农业面源在整个污染源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农业源中总氮、总磷含量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7.2%和67.3%,农业源化学需氧量占排放总量的43.7%。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需的物质基础,农业土地是土地资源利用的主体,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我国耕地面积排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印度。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人均耕地仅933.34 m2,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1/2。目前,我国已经有664个市县的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533.34 m2的警戒线以下。全国耕地面积已经下降到1.2亿hm2。

为了提高土地产出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致使我国耕地化肥施用量是国际安全使用上限的1.93倍,耕地农药残留率达60%~70%。土壤残留大量的氮、磷和有机污染物,使得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造成土壤板结、保水保肥能力下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大量不合理地施用化肥,致使化肥的利用率降低,废氮、废磷随着土壤淋融、地表径流等进入湖泊、地下水中,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危害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大量的农药有机、无机残留物在土壤和作物中,经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目前,中国化学氮肥的施用量已占世界化学氮肥的1/4,且研究表明,主要的温室气体N2O的排放量与化学氮肥的施用量紧密相关。

农膜的推广使用,致使大量农膜残留在土壤中,破坏耕地土壤结构,使土壤孔隙减少,降低了土壤的渗透能力,减少土壤含水量,影响植物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致使作物产量降低,破坏了土壤动物、微生物、植物之间的生态平衡[4]。

虽然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规章和标准,但因为农村地域广大,县级环境保护部门难以完全监管到位,部分畜禽养殖场建成后,畜禽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对农村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1.2 工业企业污染

乡镇工业企业废水、废气和固体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上升,但环保投入偏少,甚至有的企业未采取任何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对农村环境造成的危害很大。一些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从城市迁入郊区的工业园区,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对周边的农村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大量城市垃圾在郊外堆埋、堆放、焚烧,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巨大。

1.3 居住环境及饮用水源污染

随着“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建设,自来水普及率有所提高,建成一批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部分农村生活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仍有许多村庄的居民并不使用管网自来水,仍旧饮用水质难以保证的地下水,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部分已建好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因为无人维护,设施运行不正常甚至停运,生活污水依然乱排,生活垃圾缺乏集中堆放、处置设施和场所等,这些依然会对农村居住区周边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2 农村环境监测现状

2.1 已开展的农村环境监测工作

2001年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42个重点城市环境监测站对全国57个“菜篮子种植基地”、15个污灌区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开展调查,内容涉及土壤、灌溉水、环境空气和农产品等。

2006―2010年,环保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专项活动,建立了全国土壤样品库和数据库,基本摸清了我国土壤环境状况及污染状况。2011―2013年开展的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试点工作,初步建立了全国土壤环境例行监测制度。

2009年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全国各省级环境监测站开展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监测范围包括空气、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和土壤,从2009年每个省份至少监测3个村庄,发展为2013年各省至少选择10个村庄开展农村环境试点监测,同时在典型区域范围内选择一定数量的代表性村庄开展环境质量监测,全国农村环境质量监测范围逐年扩大。如安徽省从2009年的9个村庄扩大到2014年的16个县48个村庄。

2.2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指标

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具体指标见表1。

3 农村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

3.1 农村环境监测试点村庄数量偏少,代表性不足

虽然农村环境监测的试点村庄数量逐年上升,2012年监测村庄数量已达798个,但是相对于我国60万个以上行政村来说,这个数量还是偏低,代表性明显不足,覆盖率较低。

3.2 农村环境监测能力不足

农村环境监测的内容涉及到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等多方面,监测任务重,但经费极为有限。农村面积广阔,县级环境监测站应为农村环境监测的主体。随着国家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的逐步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的仪器设备配置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部分县级监测站依然没有配置适用于与农村环境监测的原子吸收、气相色谱、离子色谱等基本仪器,有的县级站虽然配置有相应的仪器,或因为人员有限、无相应的技术人员操作仪器,或无相应的场所放置仪器,仪器设备只能搁置不开箱。农村环境监测工作依然由省、市监测站完成,每次采样浪费大量的时间在路程上,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5-6]。

3.3 农村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极少

空气连续监测相对于手动监测数据更具有代表性,而农村空气自动监测站点极少,远远不能满足监测的要求。

3.4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宣传不到位,奖惩措施有限

缺乏有力的宣传,农村居民没有深入了解保护农村环境的重要性,无法认识到保护农村环境对生产生活、自身健康的重要性,有限的奖惩措施无法提高农村居民对保护环境的觉悟和积极性,乱排乱放现象依然严重。

4 农村环境监测对策

一是扩大农村环境监测试点村庄的范围,对监测能力有限的地区,可适当调整农村环境监测指标,逐步投入提高其监测能力,进行阶梯性扩项,最终达到全分析能力。二是根据各级监测站的特点合理分配省、市、县级监测站的工作重心,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对县级监测站人员、仪器设备的配置工作,并进行针对性培训,使县站逐步满足农村环境监测的能力要求。三是增加农村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建设。四是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建立垃圾集中处理中心,合理堆放、有效处置。五是加强对“农村综合整治项目”的后续监管工作,制订奖惩措施,加强对村镇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六是加强对农村周边垃圾填埋场和工业园区的管理,控制废气、污水、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七是增加各种经济鼓励措施,使农民大力开展生态农业,减少对农村水、气、土壤环境的污染。八是增加宣传力度,使农村居民认识到保护农村环境、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测及管理工作,是有利于自身生存的大事,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利国利民的大事,变被动为主动,承担其日常监督职能。

5 结语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保护农村环境、保持农村生态平衡,是人类正常生存的基本保证。农村环境监测刚刚起步,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应该开阔思路、勇于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方案和措施,加强农村环境监测工作,为农村环境保护尽责尽力。

6 参考文献

[1] 赵晓军,王晓雯,孙聪,等.农村环境监测的布点原则与指标优化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2(12):128-133.

[2] 张铁亮,刘凤枝,李玉浸,等.农村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6):1-4.

[3] 张雪稠.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农村经济,2004(9):86-88.

[4] 吴岩,杜立宇,高明和,等.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1):64-67.

第6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建议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 policy, our country's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gained the success that attract worldwide attention, happened to turn the world upside down change village appearance. But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gradually intensified, ecological damag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erious,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have been seriously affected, the interests of farmers has deeply hurt.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found analysis of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trengthen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t is a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f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present situation; 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X5

目前,我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长期受到忽视,农村环境问题令人堪忧。一些地方的环境污染已经危及农民的生存权,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问题,几乎让农民收入增加化为乌有,这有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的时候,千万不能忽视农村的环境问题。

一、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

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的迅速发展,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总的看来,我国农村污染的现状是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相互污染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等较为严峻的形势。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农业污染占了排污总量的“半壁江山”。

1.1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1)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废弃物对农村环境的污染。近几年来,畜禽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畜禽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畜禽养殖业所造成的污染问题逐渐突出, 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譬如: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近年来也有加重趋势,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重庆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自2001年以来,重庆市畜牧业快速发展,到2006年,畜禽养殖生猪量活污水排放中的氮、磷污染负荷却仍然走高。其中来自农田化肥流失和生活污水排放已达3570万头,畜禽粪便年产生量达9500多万吨,年排入环境的COD量28.5万吨,已超过工业、生活排放的COD总和,占COD排放总量的51.9%。(2)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追求高产,农药、化肥和农膜大量使用。据统计,近些年我国化肥施用量居世界第1 位,单位面积使用量居世界中等水平,但我国化肥利用率平均只有30 %~50 %,这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形成环境污染,对土壤、水、生物、大气及人体健康产生污染危害。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不久前对江苏省大浦镇污染结构进行的跟踪调查监测结果表明,大浦镇农田化肥流失和生中的氮污染物,已分别占全镇年均氮污染负荷的39%和25%;来自农田化肥流失和生活污水排放中的磷污染物,也占这个镇年均磷污染负荷的20%和34%。

1.2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农村经济发展结构的变动使得人口居住特点由分散变为集中, 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逐渐突出起来。但由于资金、技术有限以及其他原因,村镇的生活废弃物处理厂的建设及容量都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相当多的村镇大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 路边和河沿成为堆放垃圾的主要场所,污染了农村当地环境。

1.3乡镇企业对农村环境的污染。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乡镇企业数量众多、工艺陈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能源消耗高,绝大部分企业没有防治污染设施,使污染危害变得非常突出。

1.4农村道路、交通对农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近几年来,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拖拉机、三轮摩托、二轮摩托等机动车辆已在农村逐渐普及,这些车辆尾气废气大量排放;同时还由于一些乡镇和村间道路的路况差,通常是机动车一走,灰尘漫天飞扬,这对农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1.5村镇等农村聚居点因缺乏规划和环境管理滞后造成的污染。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聚居点规模迅速扩大。但在“新镇、新村、新房”建设中,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未能跟上:环境规划缺位或规划之间不协调———只重视编制城镇总体建设规划,忽视了与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规划的有机联系;农村聚居点则缺少规划,使城镇和农村聚居点或者沿公路带状发展,或者与工业区混杂。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则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脏、乱、差” 成了很大危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较快的地区,这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落后于经济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象并没有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改善,其对人群健康的威胁在与日俱增。

二、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清晰地看到,由于环境产权的缺位,导致环境保护问题的市场失灵,即使政府积极介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但政府制定的政策标准容易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提几点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相统一的建议:

2.1加大并充分利用政府的财政投入。环境保护是一项以政府为主导的公益性活动,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虽然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投巨资在全国范围大规模进行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但是就总体效果来看,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遏止住,环境破坏的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尤其在农村,不仅政府缺少保护环境的投入,而且在农村没有强有力的监管体系,所以有限的投入产生的绩效不显著,农村环境进一步恶化。

2.2建立多种形式的监管制度。如何激励企业自觉提高处污能力,尽量减少污物的排放,由于政府政策的可执行性,政府的监管标准必须统一,但统一的政府监管标准容易导致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认为监管标准形式的多样化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如①退还押金制度。企业先预缴一笔额外的费用,待企业排污水平达到一定标准后,将押金退还企业。这种办法对一些乡镇企业解决潜在污染问题比较有效,一些乡镇企业观念落后,对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认为向周边排污不会有太大的影响,通过退还押金制度保证这些观念落后的企业切实解决环境保护问题。②购买排污权制度。该制度规定排污没达标的企业可以向处污能力比较高的企业购买排污权,一方面是对处污能力比较高的企业的一种奖励,另一方面从制度上保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一致性。③退税补贴制度。政府利用退税补贴方式鼓励企业购置处理污物的设备,通过企业的技术改造,减少污物的排放。

2.3积极开展广泛的公众监督。公众监督是环境监管的基本力量,通过借用社会舆论和公众监督,可以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制造者施加压力。但由于公众的搭便车意识,公众的监管又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如果政府能对个人监管者提供物质条件,减轻个人监管企业破坏环境的成本,甚至给予奖励,就可以大大激发公众的监督潜力。如浙江富阳地方政府在2000年实施有奖举报措施,不仅对举报者奖励同时环境部门在每天24小时接受举报电话,并规定对边远地区的举报,执行人员务必两小时赶到现场,其它地区1小时赶到,这样富阳政府为保护环境顺利地发动了公众的潜在力量。

2.4加强社会公德教育。道德虽然不像法制一样具有强制性,但却是市场的重要补充。利用信息公开化,让公众了解环境恶化的结果,同时借助社会舆论的宣传,在全体公众中广泛开展保护环境的公德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培养人们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使人们自觉保护自己生存的环境。例如农民过多使用化肥或农药,或者使用方法不当,导致环境的严重污染,这些都没办法受到法律的约束,但通过社会公德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之后,他们将自觉与不自觉地注意这些问题,保护自己身边的生存环境。

三、结束语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力避因为环境问题而阻碍农村社会的方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如果不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势必出现农村环境污染的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进而最终影响到城市,这不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雪绸.《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农村经济》2004年09期

[2]李蓓蓓.《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分析》.《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樊兴毅.《浅析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科技资讯》2007年02期

第7篇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现状、防冶对策

党的十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

一、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

1.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随处乱堆乱抛。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种养殖的发展,各种生产生活垃圾也快速产生。在镇区街道上,垃圾堆随处可见,牲畜粪便到处堆放,农作物秸秆到处乱扔,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而且造成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空气等严重污染,恶化了水系,侵占了农田,还成为各类疾病的传染源,严重危及人体健康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2.农村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管理缺位,居民生活废水、人畜粪便、企业生产废水都直接排入河道,甚至在饮用取水保护区的附近有大量的水禽放养,饮用水源污染严重。

3.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加重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一是滥用超过国家标准的化学肥料,化肥流失率高,不仅污染农田环境,还造成地下水和空气的污染。二是国家明令禁止的烈性农药没有从源头上完全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给土壤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4.建筑垃圾污染严重。近年来,由于招商引资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新建了大量的工业企业和房地产。大多开发商为了节约处理成本,对建筑垃圾不作分类,对有毒有害垃圾不作任何处理,擅自乱堆乱倒,直接污染环境。

5.城镇产业转移,农村工业化污染越来越重。非公有制经济和乡镇工业主要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大多数企业因资金不足,产品档次不高,技术和设备落后,付不起治污费用,也不愿添购治污设施,环保意识淡薄,工业三废直接排放,已成为农村主要环境污染源。

二、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

1.各级政府和行政职能部门对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政府大都以城市和主要企业的污染防治为主,这些地区治污设施基本齐全且运营正常,而广大农村成了城镇化、工业化的“嫁妆”。由于面源污染具有排放主体分散、隐蔽,排污随机、不确定,监测难,管理成本高,农村环境长期处在一种保护的盲区之中,无论是从关注度还是具体经济投入量上都远远低于城市。农村防污治污设施严重缺乏,环境污染日渐严重。

2.环境保护资源来源不够。作为防污治污的主要责任人,即各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城乡地区在获取资源、利益与承担环保责任上严重不协调,污染防治投资绝大部分投到了城市和工业上,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无法取得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财力建设资金和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3.农民环保意识普遍淡薄。一是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整体较低,农民和干部环保意识淡薄。二是农民小农意识强,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三是广大村民环保法律意识淡薄,公众环保意识普遍较差。大多数农民对环境状况的判断持中庸态度,反应迟钝。四是农村法制教育与宣传严重缺位。广大农民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尤其是环境保护法的认识几乎是盲区。

4.扶持措施不力,导致农村污染治理的市场机制难以建立。目前,针对城市和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政府出台了较多的优惠政策,而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优惠政策严重空缺。由于农村治污资金匮乏,收费机制很难建立,又缺少相关扶持政策,以致农村污染基础设施无法建设,市场运营机制无法建立。

三、农村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农村既是环境污染的产生之地,又是环境治理的利用之地。处理农村垃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农村垃圾可以变废为宝、循环利用,通过防污治理,达到环境修复和保护的目的。

1.调整经济发展思路,改革政绩考核机制。把国家确定的环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的责任考核,落实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环保责任,建立农村环保执法监督机制,形成上下级政府和环保机关上下级间的垂直监督关系,促使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依法行政、从严执法,倒逼政府由单一的GDP政绩观转向注重经济建设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

2.完善配套政策,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产业投资机制,各级政府应在本级预算中安排用于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农村改厕、生活垃圾、畜禽和水产养殖等方面的污染治理。同时加快配套政策的制定出台,引导和激励社会公益团体和各类企业积极投资农村环境防治工程建设,缓解公共财政对民生投入的压力。

3.加强监测监管,严格控制农村地区的工业污染。加强对农村工业企业生产工艺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防治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上游城市和企业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淘汰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工艺和设备。

4.全面开展综合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一是加强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大力推进健康养殖,科学划定畜禽饲养区域,改变人畜混居现象,鼓励建设生态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畜禽粪便还田等综合利用方式,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二是着力提高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能力,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三是做好农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工作。通过粉碎深埋、收集制作饲料、肥料燃烧等方式加以综合利用,减少集中焚烧导致的大气污染。同时,开发和推广农村生产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的环保实用技术,通过试点示范、教育培训等方式,促进农村环保适用技术的应用。

5.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牢固树立农村生态文明的科学理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电视、报纸、宣传画廊等形式,大力宣传农村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法规,开展各类环保科普活动,增强广大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发动农民群众对直接受益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美好家园。

综上所述,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的健康、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最终受伤害的不仅仅是农民,更是全体社会成员。因此,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内容,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叶书龙.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J].企业研究,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