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国际市场外汇范文

时间:2023-08-02 16:18:51

序论:在您撰写国际市场外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国际市场外汇

第1篇

我国外汇市场的架构和发展现状

从市场结构看,我国外汇市场可以分为银行间外汇市场和银行代客外汇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主要是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组织的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企业进行外汇交易的市场,由于外汇做市商银行与央行进行的外汇交易也在这一市场进行,因此这一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成为狭义概念上的外汇市场。银行代客外汇市场,它主要是银行为企业、个人客户进行外汇收付、买卖的市场。

自1994年结售汇制度实施和全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建立以来,我国外汇市场在市场深度、广度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不仅为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传导货币政策、实施利率和汇率改革奠定了市场基础。2005年汇改后,央行对各银行的结售汇周转头寸管理改为综合头寸管理,结售汇综合头寸限额的管理区间变成下限为零、上限为外汇局核定的限额,银行体系的结售汇综合头寸总限额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交易方式上,从2006年1月4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同时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使得银行间外汇市场更能反映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为汇率的形成提供更好的条件。从2006年1月4日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由此前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以报价撮合方式产生的收盘价确定的方式,改进为交易中心向做市商询价后确定。在银行代客外汇市场上,目前,强制结售汇制度逐步淡出,企业账户限额和个人购汇额度不断扩大,条件不断放宽,企业和个人拥有了更多保留外汇资金的自由,结售汇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市场需求。

我国外汇市场的交易产品也不断丰富。目前,我国外汇市场已经形成了以即期、远期和掉期为主要交易品种的产品结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外汇衍生产品的增长有所加快,自1997年中国银行获准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以来,远期结售汇业务逐步扩大,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对银行开办远期结售汇业务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实行备案管理,向外汇局各级部门申请远期结售汇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备案的银行快速增长。但总体来看,我国的外汇衍生产品虽获得一定的发展,但外汇衍生产品目前主要集中在远期结售汇业务上,品种较单一,交易量较小,参与主体有限,而且交易还受到很多外汇管理法规的限制,相比其他金融业发达的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外汇市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我国外汇市场发展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外汇市场带来的机遇

促进形成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环境。从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环境看,货币市场的改革和发展已取得较大的成效,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在逐步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也进入新的阶段。随着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外汇市场必然会发生新的变化。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市场开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外贸和外资的总量、流向和结构都将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对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产生影响。境外金融机构进驻后对我国外汇交易服务也会提出多项新的要求,这些都有利于创造更加开放的金融市场环境。

活跃外汇交易,拓展外汇市场功能。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外汇市场参与主体将进一步放开,产品将得到进一步丰富,产品交易数量将进一步扩展。针对外汇交易的各项限制将逐步取消,有利于活跃我国外汇市场交易,使得银行、企业和个人可以有效利用外汇市场进行规避风险、投资保值和获取收益,有利于外汇市场各项功能的充分发挥。

推进外汇市场电子化和一体化进程。经济和金融的国际化进程将推动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有利于我国外汇市场一体化和电子化。随着科技的进步,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进行外汇的报价、询价、买入、卖出、交割、清算等日益普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使得各参与主体对外汇市场的一体化和电子化要求不断增强,外汇市场的速度和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外汇市场带来的挑战

外汇市场的广度、深度和弹性明显不足。目前,我国外汇市场整体而言还处于初级阶段,外汇市场的广度、深度和弹性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参与主体有限,市场功能单一,目前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工具只有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港币和欧元的买卖。

二是尽管我国针对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改革,但汇率波动的幅度仍然有限。从2005年7月21日至2009年12月18日,人民币升值幅度达到15.81%,尽管累计升值幅度不小,但各年的升值幅度不一。如2006~2009年各年升值幅度分别为3.24%、6.44%、6.37%、0.13%。在波动方向上,尽管也出现了多次贬值波动,但仍以单向的升值为主。

三是目前我国对资本项目还存在着较严格的管制,资本项目的不可自由兑换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外汇市场的发展。由于资本项目尚未放开,外汇管理较为严格,外汇交易工具的发展和市场参与活跃程度进一步受到抑制。

四是结售汇制度的存在,使得结售汇和外汇储备之间的“棘轮效应”日益严重。在结售汇制度下,各商业银行对客户进行结汇和售汇、中央银行在银行间市场上对各商业银行外汇吞吐。由于近年来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长期存在,银行代客市场和银行间市场都出现净结汇,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中央银行为收购不断增长的外汇投放大量人民币,中央银行在结售汇制度中的被动地位使得宏观调控效果大打折扣。

目前我国外汇市场这些不足,均难以应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要求,应逐步修改和完善。

遭受外来的冲击可能性加大,面临的风险增多。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流动规模将逐步加大。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状况很不相同,国际市场汇率波动频繁,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我国外汇市场的影响将加剧,我国外汇市场遭受的外来冲击将会加大,面临的各种风险增多,外汇市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将受到一定的威胁。

市场创新增强,监管难度加大。随着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和资本项目管制的逐步放开,我国外汇市场由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市场系统转为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市场,在参与主体、产品品种等方面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市场创新将层出不穷,在活跃市场的同时也会使市场投机活动大大增加,市场监管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外汇市场的平稳运行需要强有力的市场监管来保障,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对外汇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方向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要求我国外汇市场应是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条件下的、充分市场化的、能够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外汇市场。我国外汇市场应朝着汇率形成机制更加灵活、外汇市场交易更加活跃、外汇市场功能更加丰富、外汇市场运行更加高效的目标发展。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结售汇制度仍然存在,这决定了我国的国情与其他国家很不一样,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发展模式,而是要遵循“渐进”、“可控”的原则逐步推进。

完善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放开汇率波动限制,改进央行干预机制

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问题是外汇市场运行的核心问题,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可以调节外汇供求。从2006年1月4日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方式以外汇交易中心每日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加权平均计算出,汇价形成机制较前更加合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近期目标应进一步提高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扩大银行间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目前美元对人民币在美元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非美元对人民币在该货币中间价上下1.5%的幅度适当放宽,可分别放宽到1%和3%。长期来看,这一波动幅度还可以根据放宽波动幅度的实践不断放宽,并且最终选择适当时机完全放开银行间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取消各货币交易价的波动限制,与国际市场完全接轨。改进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方式,央行只是在人民币汇率发生较大波动时,适当干预外汇市场。

逐步放开结售汇制度,并向意愿结售汇制度转变,改变央行在结售汇制度中的被动位置

目前,我国强制结售汇制度已经开始放松,企业、个人拥有和保留外汇资金的自由度加大。结售汇周转头寸一般保持在零头寸和一定的上限之间。在结售汇制度下,央行被动买入外汇,外汇储备不断增多并投放人民币,导致央行宏观调控可能失效,因此应适当进一步加大企业和个人结售汇的自由度。近年来由于外贸顺差和直接投资流入的增长以及一些投资套利资金的混入大幅增长,外汇即期结售汇市场呈现明显的大量外币卖出的局面,市场供求关系很不平衡,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即期定价的扭曲。为改变这种情况,建议继续完善外汇管理,释放合理的外汇需求,抑制投机和套利性质的外汇资金流入,控制不合理的供给,减少市场的失衡。加大银行、企业和个人结售汇的自由度,满足各经济体根据汇率预期自行保留外汇的需要,对各经济体的购汇需要,可进一步放宽限制,如对个人购汇总额5万美元的限额,可放宽到20万美元或更大。结售汇制度改革方向最终要向实现完全的意愿结售汇制度靠拢,外汇市场的供求将完全反映市场的实际需求,银行、企业和个人将根据对人民币的预期来调整外汇头寸和进行外汇买卖。

在结售汇综合头寸方面,建议进一步放宽限制,允许银行保留负的结售汇综合头寸,在具体的实施上,可以先选择一家或几家外汇指定银行进行试点。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在可保留正负头寸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扩大头寸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限额,扩大头寸波动的正负区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结售汇制度向意愿结售汇制度转变,结售汇综合头寸管理最终应逐步退出。

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减少外汇管制

由于货币自由兑换程度直接影响外汇市场的发展,而盲目放开资本项目又可能引发多种风险,建议在适当时机选择试点城市尝试放开长期资本流动中的若干项目,如可适当放宽对外商直接投资汇兑的限制,随后继续放宽长期资本流动如证券投资和银行贷款的汇兑限制。在具体实施上,可以选择若干城市试点后推广。

在前期放宽长期资本流动的基础上,可逐步放开短期资本流动,考虑到不同交易主体的资本交易流量有限,可先放松对企业、个人的汇兑限制,最后在解除对银行、证券投资基金的汇兑限制,通过逐步推进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有序开放中国资本市场,为外汇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之在投融资和风险规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加强外汇交易市场建设,丰富交易品种

目前外汇市场的发展主要仍以传统型产品为主,但可以尝试在交易原则方面进行一定的突破。“实需性”原则在外汇衍生产品发展之初有较强的积极作用,但在外汇衍生产品市场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明显的限制作用。为促进我国外汇市场的发展,充分发挥外汇市场的功效,建议对“实需性”原则进行改进,放宽远期结售汇业务的范围限制,企业除了可以就自身经常和资本项下所有的资金开展衍生交易外,还可以允许企业就自己所有的资金和正常预期流入、流出资金进行财务规划。

在交易品种上,建议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适时推出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衍生产品。在交易主体方面,建议引入风险偏好者和短期交易商,避免市场的单向性。在交易方式上,建议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并举。在交易技术手段上,应不断更新电子网络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外汇市场运行效率。

健全外汇市场的风险防范机制,提高外汇市场监管水平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资本项目管制的逐步放宽,外汇市场创新增多,国际资本流动增加,外汇市场面临的整体风险也在增加。为保证外汇市场的平稳运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稳定,在逐步放宽各项管制的同时,也要加强外汇市场的风险防范机制建设。一是要加强信息披露机制建设,提高外汇市场交易透明度,对外汇市场成交量信息和报价量信息进行公布,保证市场参与者能及时获知有关交易情况,提高外汇市场的有效性。二是要加强外汇市场监管,目前,我国外汇市场的管理实行的是“三权分立”管理体制,外汇交易中心负责市场运行,外汇局负责市场监管,央行操作室负责外汇市场的宏观调控。随着外汇市场向纵深化方向发展,各监管机构要加强监管协调,搞好信息沟通和政策协调,提高外汇市场的现场和非现场监测管理水平。在强化外部监管的同时,强化自律组织的自律管理,努力实现外汇市场外部监管和自律管理的有机结合,保障外汇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第2篇

[关键词]外汇衍生品 对策

一、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

1997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了《远期结售汇业务暂行管理办法》,同年4月1日,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首先在中国银行试点。2003 年在四大银行的另外三家推行。2004年以来,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也先后获得牌照。2005年7月21日实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因汇率波动加大,企业对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的需求加大,人民币汇率衍生品的推出开始加快。在2005 年8月10 日之前,中国外汇衍生品主要包括:远期结售汇交易、外汇衍生品交易和离岸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交易(NDF)。之后,央行推出允许符合条件的主体开展远期外汇交易,并允许具有一定资格的主体开展掉期交易。

纵观我国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其特点主要有:(1)银行间市场起步较晚;(2)没有场内交易市场;(3)场外交易市场产品结构相对简单,没有以货币期权为代表的复杂外汇衍生产品。

1.远期结售汇业务

远期结售汇指外汇指定银行与境内机构签订远期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日期,到期时按照合同约定办理结汇或售汇业务。远期结售汇业务已经扩大到所有具有即期结售汇资格的银行。交易期限从7 天至12 个月共分14 个档次,并允许择期交易和展期交易。交易币种包括美元、欧元、日元等9 个品种。远期结售汇的范围扩展至经常项目和部分资本项目,其中包括用于偿还自身的境外汇贷款和经国家外汇管理局登记的境外借款。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发展,对于拓宽国内经济单位的汇率风险管理手段、培育国内人民币对外币衍生产品市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2.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

所谓无“本金”交割指的是以人民币为标的,以美元为结算货币的产品, 由于其交割并不涉及人民币, 故此称为“无本金”交割。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NDF)是人民币的离岸远期市场,由于离岸市场不在本土管辖之内,是一种基于回避人民币汇率风险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远期外汇交易,因而其市场化程度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汇率预期变动,交易量大,市场流动性强,从有效性角度看,要高于在岸市场的远期结售汇交易。可以说,离岸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回避人民币汇率风险的职能。不过从参与离岸交易的主体来看,从事套期保值交易的主要是那些在中国有大量人民币收入的跨国公司。境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利用NDF交易还未被许可。

人民币的NDF是从1996年开始出现于新加坡,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交易日趋活跃。目前,新加坡、中国香港是人民币NDF交易的主要市场。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大银行和投资机构, 他们的客户主要是那些在中国有大量人民币收入的跨国公司, 这些跨国公司通过参与人民币的NDF交易规避人民币收入和利润的汇率风险。

3.外汇间的衍生品交易

外汇间衍生品交易发展速度较快,品种多样。这类衍生品均为银行对个人和企业的零售、交易、银行提供外汇衍生品交易的服务主要是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运作来完成的。

2002年年底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推出“两得宝”外汇期权交易后,国内各大商业银行随之相继推出了期权宝业务。对企业推出的相关业务包括代客外汇买卖、代客理财业务和外汇风险管理业务。2004年2月,银监会颁布《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后,推动了金融衍生市场的市场竞争,众多金融衍生品相继涌现。不过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外汇衍生品的高风险也显现出来,市场热度急剧降温。2008年6月,银监会叫停了外汇保证金交易。

4.掉期业务

外汇掉期交易是指在买进或卖出即期( 远期)外汇的同时, 卖出或买进同一种货币远期外汇买卖的货币数额相等, 交割期不同。掉期交易并没有改变交易者的外汇数额, 只是改变货币期限。它最主要的作用是规避外汇汇率和利率变化带来的风险, 达到保值的目的; 银行可以利用掉期交易调整银行外汇头寸、改变资金结构。

外汇掉期交易最主要的作用是规避外汇汇率和利率变化带来的风险,达到保值的目的;同时银行可以利用掉期交易调整银行外汇头寸,改变资金结构。由于掉期交易涉及即期、远期两个市场,其报价依据两个市场之间的套利关系,并且使用掉期交易进行抛补利率平价套利成本低,因此对于保证远期汇率的合理性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截止2008 年底,银行间人民币外汇掉期市场共有75 家会员。

二、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由于中国衍生品市场发展较晚,因此,对汇率衍生品市场来说,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1.外汇衍生产品品种较少,交易量不大

我国自从2005 年7月21 日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汇率变动更具灵活性和弹性。因此,汇率波动的幅度加大,汇率风险同时也增大。虽然央行先后推出了远期结售汇,掉期等品种,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远期结售汇交易发展到现在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该项业务产品基本上还是寡头垄断,供给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项业务的发展。远期结售汇市场的市场化化程度不高,交易量较小;外汇间衍生品交易主要表现为银行对个人和企业的零售、交易,银行提供外汇衍生品交易的服务主要是通过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运作来完成的; NDF是从1996年开始出现于新加坡,目前新加坡和我国香港是人民币NDF交易的主要市场,主要的交易者是那些在中国有大量人民币收入的跨国公司,他们通过NDF来规避人民币收入和利润的汇率风险,国内一般的企业和机构是不可能进行NDF交易的;银行间远期交易和掉期交易于2005年8月开始,交易还不活跃。国际外汇市场上普遍存在的外汇期货及外汇期权等交易品种缺乏,现有的交易品种、交易方式以及市场规模来看还远远没有满足未来避险的需求。

2.市场参与主体较少

目前能进入外汇衍生品市场进行交易的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行等银行类金融机构,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型机构投资者和大型企业都未能进入外汇衍生品市场。比如远期结售汇业务在2005年前只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三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能做,从而导致该项业务产品处于寡头垄断的状态,供给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项业务的发展。市场主体种类的缺乏和数量的微小,导致了市场交易的不活跃。

3.未形成有一定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地区定价中心

在我国外汇间衍生品交易中,银行是客户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交易,对于银行自身的外汇资产,也是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进行风险管理,我国银行国际主要的的金融中心仅仅是参与者,我国未形成有一定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地区定价中心,这与我国经济规模和影响力是不相符合的。

三、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对策

为充分发挥外汇市场在汇率发现、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我们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以加大市场深度,扩展市场广度,增加透明度,提高流动性。

1.不断完善即期外汇市场, 重点发展人民币与外汇间的远期交易,适时推出人民币与外汇期货、期权交易

第一,不断完善即期外汇市场,为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即期外汇市场是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基础,即期外汇市场发展是否完善,直接影响到外汇衍生品市场的运行状况。要进一步完善即期外汇市场,还应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1)逐步放松对银行即期外汇交易的头寸限额等各种限制,使其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决定持有外汇头寸的规模以及进行保值或投资的行为;(2)逐步放松对市场主体参与即期外汇交易的限制,从“真实需求”原则过渡到“自由”原则,逐步允许出于投资目的参与即期外汇交易,从而扩大市场交易规模,提高市场流动性。

第二,重点发展人民币与外汇间远期外汇市场,尤其是积极发展掉期交易。

从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来看,重点发展远期外汇市场这一衍生品市场更符合国际惯例。在人民币与外汇间的远期交易中,在不断完善远期结售汇交易的基础上,要重视银行与银行间及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远期交易,以增加市场的交易规模和市场化程度。

在远期外汇交易中,掉期交易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掉期交易可以看作一笔即期(或近期)与一笔远期交易的组合,其交易成本低,是一种常用的对敞口头寸进行套期保值的方式,并且也可使用掉期交易进行抛补利率平价套利活动(即期买入收益率较高的货币同时卖出远期该货币),这对于促使利率与汇率保持利率平价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要积极发展掉期交易,可首先允许银行利用掉期交易进行抛补利率平价套利活动,在增加银行利用外汇市场获利机会的同时能够促进即远期汇率、国内外利率间的合理性。另外要尽快引入掉期交易的做市商制度,增加市场流动性。因为掉期交易承担风险较低,做市商可以持有比即期市场做市商更高的头寸水平,所以掉期交易的做市商不必频繁地入市交易冲抵头寸来回避所持头寸的汇率风险,相应地交易成本就比较低,做市商的报价相对于即期市场做市商来说对客户更具有吸引力。

第三,适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期权交易。在汇率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汇率形成机制更加趋于市场化的情况下,适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期权,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组建地区性的外汇衍生品交易中心,发挥我国经济的规模优势,可以为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定价权构建一个平台。可以进一步发展我国国际金融业务,确立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2.探索增加新的交易主体和扩大交易主体数量

外汇市场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要进一步放松管制,将潜在外汇供求转化为现实的外汇供求,增加市场流动性,增强市场供求力量及市场在生成汇率中的作用。应探索增加新的交易主体的种类和扩大交易主体数量。在吸收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型非金融企业入场的基础上,研究允许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QFII)参与市场。

3.逐步建立有利于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

健全法律法规。及时调整外汇衍生产品发展中需要的配套政策,逐步健全对衍生市场的监管法律框架体系,避免出现市场缺乏效率,或者市场缺乏稳定性的结果。银行同业协会或主要的交易商应发起制定适合中国法律环境的类似国际互换及衍生工具协会(ISDA)所制定的标准化法律文本协议,避免衍生交易的法律风险。

建立和发展外汇市场中介机构。建立金融机构信用评级制度,设立信用评级公司。这将有利于商业银行之间建立相互授信关系,为多种类的交易模式和国内银行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顺应国际上清算业务集中化、专业化发展的潮流,设立专业化的清算公司,从机制上化解信用风险。设立货币经纪公司。发挥其在非标准化产品的交易和产品创新及市场推介方面的作用。我国外汇交易中心应尽快改制为提供竞价交易和结算平台的公司制经纪商,进一步改进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进一步增强汇率弹性,放松资本管制,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快商业银行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为外汇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利用外汇衍生品市场与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和进一步增强汇率的弹性来促进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资本项目的开放。

参考文献:

[1]高扬:构建人民币汇率的避风港: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

第3篇

关键词:中国外汇市场改革前瞻

2005年,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外汇市场建设加快。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近一年来一系列改革措施相继推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外汇市场得到长足发展。汇率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总体保持平稳波动、略有升值的态势,弹性逐渐增强。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不断扩大,新产品相继推出,交易量有所放大。

一、外汇市场制度设计和改革思路

汇改后,外汇市场制度设计着眼于提高市场公平和效率,为寻找人民币均衡汇率构建了一个有弹性、有深度和广度的平台。汇率机制和外汇市场改革突出表现出如下思路

(一)进一步凸显市场化取向

汇率机制和外汇市场改革,充分体现了市场化的改革方向。首先,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改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减少了套利机会,维护了多边汇率的稳定,有利于保持国际竞争力。人民币汇率随市场供求关系总体呈现升值趋势,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市场供求格局、中外利差和市场预期,逐步恢复弹性,提高了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

其次,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银行美元现钞、现汇买卖价差幅度的放宽以及非美元货币买卖价格限制的取消,增强了银行定价自,为增强汇率弹性提供了制度保障。汇改后,各银行汇率定价机制趋于理性,挂牌汇价同步变动、但都根据自身资金头寸情况实行差异化报价。

再次,远期和掉期业务的价格没有管制,央行也不入市干预,完全由市场根据本外币供求关系决定,减少了市场扭曲。各行人民币对外汇远期和掉期业务逐渐以利率平价作为定价依据,各行远期与掉期价格趋势及水平逐渐趋于一致。这说明,随着市场配套措施的不断完善以及银行的日趋成熟,人民币外汇即期、远期、掉期价格形成的市场化程度逐渐增强。

第四,提高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上限后,对银行的本外币转换的数量管制得以放松,赋予了银行调度本外币资金的更大自和灵活性。

(二)着眼于扩大外汇市场规模和提高运作效率

降低外汇交易手续费,活跃外汇市场交投。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做市商竞价交易征收的手续费从原来的万分之三降低到万分之一,对询价交易征收的手续费更是大幅降低到十万分之一,大大降低了外汇交易的成本和和风险,降低做市商在竞价市场和询价市场的做市成本,有利于市场会员利用价格波动进行高抛低吸,平滑汇率走势,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单边市格局。

在银行间市场引入外币对外币交易,提供一个公共产品,通过招标引入境内外大型外汇交易商充当做市商,为境内中小银行提供一个进入国际外汇市场的直接通道。

将即期外汇交易的标准交割时间改为T+2。改革前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交割时间为T+1,但是国际上外汇交易的交割时间是T+2(除加拿大元外)。因此,T+1清算的人民币汇率并不能与国际汇率直接比较和套算。而且银行在银行间市场买卖非美元货币后,往往通过在国际市场平盘,因而形成T+2的头寸。这就需要进行掉期交易将T+2美元头寸调度为T+1的美元头寸。因此,为了提高市场效率,从2006年1月4日开始,参照国际惯例,将T+2的清算速度统一为一个行业惯例,作为竞价市场的指定交割时间和询价系统的默认交割时间。但同时允许交易方在询价方式下采取灵活方式,根据双方约定,将清算交割速度改为T+0或T+1。

适当延长交易时间,开市日期与国际接轨。将询价系统交易时间延长到17:30,以便会员之间在竞价市场15:30闭市后仍能进行柜台头寸平补,避免隔日汇率风险。明确所有周六、周日,包括“黄金周”前后调为工作日的周六、周日,银行间外汇市场闭市。这是因为境外外汇市场和银行不营业,资金无法平补和交割。

为了规范交易秩序,外汇局确定了将所有的银行间外汇衍生产品交易归由一个主协议管辖的思路,以便统一交易惯例,减少银行的风险暴露。为此,外汇局牵头组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所有银行间远期会员制定了银行间人民币外汇远期交易主协议。同时,针对掉期和远期同属一类外汇衍生产品,银行间市场掉期交易不再进行准入备案,并将对远期交易主协议适当修改后扩大到人民币外汇掉期交易,以便银行自由地在即期、远期和掉期三者之间自由组合和套利,提高效率和规模。

(三)追求外汇市场公平原则

汇率机制和外汇市场改革始终贯彻非歧视原则。例如,取消了远期结售汇业务试点阶段规定的申请银行年度即期结售汇业务量须达到200亿美元的准入标准,将远期结售汇业务资格从七家银行扩大到所有符合条件的银行,不论是中资还是外资银行,不论银行规模大小,只要具有结售汇业务资格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符合远期结售汇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的基本条件,就可以向外汇局申请备案办理此项业务。这一市场准入原则同样适用于银行申办对客户的人民币与外币掉期资格,以及银行间外汇市场远期和掉期交易资格。上述举措使内外资银行、不同规模的银行在外汇衍生产品服务上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又如,从9月22日起,实施结售汇综合头寸改革,对中外资银行统一管理政策和限额核定标准,实现了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

(四)推进外汇市场多元化发展格局

首先,建立多层次市场主体。汇改前批发市场以银行为主体。汇改后,银行间外汇市场会员扩大到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大型非金融企业,扩展了市场主体,增强了外汇市场的竞争性。

其次,提高交易灵活性。国际上外汇市场主要有三种交易方式:指令驱动、价格驱动和经纪中介。竞价市场属于指令驱动,价格由交易规则决定,过去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各银行通过银行间外汇市场竞价系统集中撮合的竞价交易,并通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集中清算,清算风险由交易中心承担,交易费用较高。汇改后,为了提高交易灵活性,银行间远期和即期外汇市场增加询价交易方式。市场会员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对手的特点,选择交易对手,定制外汇交易的价格、金额、期限等要素,有利于形成多样化的外汇供求,进一步丰富外汇市场的层次,活跃外汇市场交易,符合国际外汇市场交易发展的方向。

再次,远期结售汇定价也走过了从一价到多价的阶段。汇改前,7家银行采取协商定价、大家共同遵守的定价方式。汇改后取消了协商定价原则,由银行自主确定远期结售汇业务价格,银行要靠资金成本、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赢得客户,赚取合理利润。

(五)注重改革次序选择

放松汇率浮动区间采取了分步走的改革思路。第一步,先从汇率改革之初的2005年7月22日开始,将非美元货币的波幅管理从原来围绕中间价对称上下浮动改为实行买卖价差幅度管理,从而允许银行对客户结售汇业务一日多价。第二步,从2005年9月24日开始,扩大了银行间市场的非美元货币交易汇价的波动幅度,从汇改后的中间价上下1%提高到上下3%,同时,维持美元交易汇价波动区间0.3%不变;另一方面,取消了银行对客户结售汇业务的挂牌汇价的价差限制。第三步是扩大银行间市场美元波动区间。周小川行长已经表示,此举将在今后国内国际条件成熟时推出。

远期结售汇市场准入管理走的也是渐进性开放的步伐。首先选择中国银行进行远期结售汇试点,然后过渡到结售汇经验丰富、客户基础广泛、容易对冲风险的大型银行,最后扩大到所有具有结售汇业务资格和健全衍生产品内控资质的银行。

从结售汇头寸管理政策的演变也可以看出渐进改革的道路。从1994年汇改后实行结售汇周转头寸管理,主要为即期代客业务头寸。对远期结售汇实行现金收付制管理,即远期结售汇只有到履约时才可以计入头寸。结售汇周转头寸限额的管理区间下限为零、上限为外汇局核定的限额(即不能卖空美元)。银行在远期结售汇签约时不计入头寸,不能到即期市场平盘。汇改后,企业远期结售汇业务需求急剧增加,银行强烈要求扩大结售汇头寸限额。为此,2005年9月23日后,从结售汇周转头寸改为结售汇综合头寸概念,涵盖范围扩大到银行代客、自身和远期结售汇和银行间远期交易。由于银行对客户办理的远期结售汇并不能做到自身平衡,银行迫切要求在签订远期结售汇的同时即可到即期市场平盘,从而规避汇率风险。因此,从2006年1月1日开始对做市商实行权责制头寸管理,允许银行对客户签订远期结售汇合约以及在银行间市场进行远期外汇交易后产生的风险暴露计入结售汇头寸,也就是说,远期签约时即可到即期市场平盘。

(六)注重风险防范先行的原则

汇率机制和外汇市场改革特别注重防止出现剧烈市场振荡。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入市,但规定了内部控制制度和交易员的条件。远期结售汇和银行间远期外汇市场会员资格准入要求事先取得金融衍生产品资格和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深化,外汇市场不断拓展广度和深度,人民币汇率具有更大的波动性。这些改革和变化,为市场主体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更大的挑战,需要市场主体结合市场条件的变化,运用自己灵活调整的能力应对变革。对企业而言,应当改变对浮动汇率的恐惧,合理预测汇率走势,在财务管理、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尽快做出调整,不再仅仅盯住即期汇率,而应围绕未来的汇率进行规划和经营。企业、个人在银行办理外汇业务时,要货比三家。对银行而言,外汇市场汇价管理改革后,银行定价自增强,使得银行间定价差异增加,这意味着谁的定价水平合理,谁就能赢得客户。需要提高经营水平,有效控制风险。询价交易方式收费低廉,但是通过双边清算,要求银行加强双边授信管理,有效控制风险。

二、汇改后外汇市场表现

(一)即期外汇交易情况

2005年前半期,人民币对美元继续保持稳定。美元对人民币日加权平均价一直维持在8.2765元人民币/美元)的水平。2005年7月21日,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中间价调整为8.11,人民币升值幅度为2.05%。之后,人民币有升有贬,双向浮动。美元对人民币收盘价最低达到8.00040(2006年4月10日),最高为8.1128(2005年7月27日)。上下波幅达到1088个基点。期间人民币走势分为两个阶段。从2005年7月22日至12月30日,美元对人民币价格小幅振荡,有升有降,总体保持平稳波动、略有升值的态势,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人民币收盘价由8.11小幅升值至年末的8.0702。全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了398个基点,升幅2.56%,日均升值3.5个基点。2006年,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2006年4月21日人民币汇率升至8.0210,升值了492个基点,升幅0.61%,日均升值6.7个基点。

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率也在增加。

从2005年7月22日到2006年4月21日,日均波幅21.3个基点。其中,从2005年7月22日到2005年12月30日,汇率日均波幅16.7个基点;从2006年1月4日到2006年4月21日,汇率日均波幅28.7个基点,较2005年下半年放大72%。2006年3月16日人民币汇率为8.0350,较汇改之前8.2765升值幅度首次突破3%。

从2006年以来的市场成交情况看,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运行基本良好,交易量较2005年底明显上升。询价交易成交较为活跃,交易量超过竞价交易,询价和竞价成交量之比约为9:1。大中型金融机构是询价交易的主要参与者。同时,竞价交易也保持一定的规模,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和信用联社等中小会员因授信不足,主要在竞价市场交易,而做市商则为其提供流动性。

从2006年以来的成交情况看,做市商全部进行了询价和竞价交易的买卖双边报价和交易。做市商交易总量约占市场成交量的四分之三。做市商平均每笔成交1000万美元,远远高于一般会员。做市商报价也普遍优于一般会员报价。在询价市场,所有做市商美元买卖双边报价点差随做市经验积累而逐步走低,目前在10个基点以内。这些充分显示做市商制度活跃了外汇市场交易,提高了外汇市场流动性,增强了中央银行调控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了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更好地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二)银行间市场远期外汇交易

2005年8月15日银行间市场正式推出远期人民币外汇交易业务,全年市场发生交易的有美元/人民币的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年七种期限品种,以及日元/人民币的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四个期限品种。交割方式分两种,既有全额交割又有差额交割。从美元1年期远期报价走势看,美元远期价格稳中趋降。1年期美元远期报价在业务推出之初先上行并企稳,8月末回复初始价位,此后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并与境外NDF价格逐渐贴近。11月报价呈逐级下行之势,12月止住跌势,月末一度大幅上扬,但随即迅速回归,以7.7500的全年最低点报收。2006年后由于允许做市商签订远期合约后即可到即期市场平盘,远期报价大幅反弹,向利率平价回归,并与境外NDF逐渐拉开,相差超过1000基点。2006年2月9日达到年内最高点7.8370,随后有所下跌。4月24日报收7.7920(见图3)。

三、外汇市场改革前瞻

随着银行间人民币外汇掉期业务的顺利开展,汇率机制和外汇市场改革第一阶段政策已告一段落。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外汇市场得到很大发展。但升值压力仍未消除,外汇市场改革的任务还很繁重。外汇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表明,现代化的外汇市场离不开高效的交易系统和清算安排、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市场主体、丰富的交易品种以及市场透明度。从更广的视角看,货币可兑换是外汇市场供求的基础,汇率制度安排和利率市场化是外汇市场活跃成熟的关键,加强风险监管是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保障。因此,还需多管齐下,进一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和完善外汇市场

(一)进一步扩大外汇市场主体和品种

扩大即期和掉期交易市场准入。降低非金融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即期市场的门槛。从第一家非金融企业中化集团公司入市情况看,短短两周,交易量已突破2000多万美元,显示了企业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这主要来源于其早已获得境外商品期货交易资格,而期货交易和外汇交易所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相似,交易员的交易经验也相通。因此,建议即期和远期外汇市场会员扩大到有证监会和外汇局颁发的境外商品期货交易资格的非金融企业。降低掉期交易市场准入。目前远期外汇交易准入条件要求银行取得金融衍生产品资格,但银监会对金融衍生产品资格的准入控制较严,中小银行难以取得资格。鉴于外汇掉期交易类似回购交易,在国际上普遍视为货币市场工具,仅仅涉及利率风险,不涉及汇率风险,银行面临的市场和清算风险远远小于远期交易(国际惯例中掉期交易风险权重仅为远期交易的4%),为给中小银行提供规避汇率风险渠道,建议修改有关市场准入条件,不再要求银行具备远期交易资格6个月才能申请掉期资格,允许中小银行直接申请掉期资格。

丰富市场交易品种。目前虽然推出了远期结售汇和掉期业务,但在外汇衍生产品的两大类品种中,上述两种产品都属于远期衍生类产品,还没有期权类衍生产品。而且这两个产品还不是标准化产品,不同银行之间的报价相差甚远,市场处于分割状态,流动性较差,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清算风险。应创造条件,适时拓宽汇率避险和保值工具,推出外汇期货、期权交易,适当开放金融创新的空间。

(二)完善外汇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适时扩大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日波幅限制。近期,国际外汇市场各主要货币波动率在增加,美元经过2005年的升值后已显疲态,近期贬值力度加大。从理论上看,人民币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波幅也将随国际市场汇率波动增大而扩大。目前,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弹性加大,3月28日最高达到0.16%。,超过允许波幅的一半。银行间市场交易汇价每日上下波幅也在放大。人民币交易汇价波幅不应等到逼进0.3%的上限才着手放松,而应在波幅离边界尚有一定距离时就扩大交易汇价波幅限制。

延长交易时间。2006年银行间即期询价交易推出后,时间延长到17:30。这极大地方便了银行柜台交易和风险控制。但竞价市场仍然维持15:30闭市,造成两个市场闭市不一致,客观上对询价市场授信不足、倚重竞价市场的中小银行不公平。而且,由于17:30询价市场收盘后,新疆、等地银行机构仍然要营业到19:30,造成新疆和地区银行柜台结售汇的头寸存在隔夜风险。2006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由前日银行间市场收盘价改为当日做市商报价的加权平均价后,隔夜汇率风险成为银行面临的最大的外汇风险,为减少银行隔夜汇率风险,应延长交易时间。在这方面,首先应延长竞价市场闭市时间到17:30,以使询价、竞价两市统一闭市时间。这是因为即期竞价和询价交易清算时间已改为“T+2”,所以清算交割准备时间的技术性问题已不存在。其次,可参照银行间外币对外币买卖市场19:00闭市的做法,视情况将询价和竞价市场延长至19:00。

进一步改进交易方式。引入声讯和电子经纪相结合的交易平台,方便交易员之间信息的即时沟通,减少市场不对称性。实现国内外汇市场和国外交易市场平台的无缝对接。允许银行在询价市场闭市后双边直接交易,事后补录在交易系统上。此外,鼓励银行企业入市交易,形成多元化的交易需求。

逐步降低交易费用。目前,竞价交易仍然沿用汇率机制改革前按照顺差交易金额万分之三的比例收取手续费,一买一卖来回手续费高达0.6个百分点,远远超过国际外汇市场通行百万分之八左右的标准,不利于竞价市场的发展。实际上,竞价市场正在被边缘化,目前竞价、询价交易量之比约为2:8。而且竞价交易份额还在逐步缩小。另一方面,询价交易和竞价交易手续费相差过大,也是造成询价市场和竞价市场价格系统性偏离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当在适当时候进一步理顺外汇市场收费体系,降低竞价交易手续费。

推进外汇清算系统现代化和国际化,引入竞争。引入清算所,消除中央银行承担最后清算风险的局面,降低竞价交易的清算风险,间接可以为降低竞价交易手续费打下基础,同时可以为加快期权、期货市场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完善有关法律制度,提高外汇市场透明度。

修改有关法律,降低外汇交易的法律和清算风险。为了减少外汇交易的头寸暴露,国际上一般采用轧差清算的做法以最大限度减少信用和清算风险。例如,国际掉期和衍生产品协会(简称ISDA)主协议规定,双方所有的交易采取轧差清算(NETTING,或称净额结算)的方法。根据国际清算银行2004年调查,全球场外(OTC)金融衍生产品名义金额为220.1万亿美元,通过轧差清算方法使得交易市值下降到到1.5万亿美元,风险暴露下降了99.3%。因此,应提请修改我国破产法的有关规定,明确轧差清算原则。

提高外汇市场透明度。目前,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市场主体有兴趣入市交易,但它们入市的目的往往处于投资性质,入市交易往往通过模型进行,迫切需要了解交易量数据,需要了解交易量。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推出一段时间后,外汇市场运行平稳。由于竞价之外还增加了询价市场,市场行为与过去完全不同。而且央行已经基本不在两市干预,建议应适时公布交易量。首先可以从公布上年数据入手,因为外汇储备数据已经公布。然后按顺序逐步恢复公布季度、月度、每周、每日的具体数据。

(四)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监管和自律,减少系统性风险。

加强外汇市场的自律性管理,建立市场会员行为准则。建议成立交易员协会,制定交易行为规范和行业惯例。进一步规范市场运作程序和信息报告制度,防止市场欺诈行为,保障市场公平秩序。

加强对外汇市场的审慎监管。加强对市场风险的监测,逐步建立市场监测指标体系。掌握异常交易信息,监管交易的合规性。由于开办银行间掉期交易,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因此跨市场风险问题开始凸显。建立跨市场的监管框架,防止不稳定资本流动的冲击,防止跨市场的系统风险传播。

第4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外汇市场启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间的金融系统越来越密切,国际外汇市场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最活跃、最开放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自身在传统交易日趋活跃的同时,不断创新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为外汇市场的深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发展

对国际外汇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最全面、最权威考察的,是国际清算银行(BankforInternationalSettlements)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对各国中央银行就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所进行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当前国际外汇市场呈现出如下特点。

1、全球外汇日交易量巨大,并呈大幅回升之势

自1995年以来,全球外汇市场各外汇交易工具的日均交易量都在一万亿美元以上,2004年4月创出20180亿美元日均交易量的历史记录。除2001年前期相比有所下降外,其他调查年份均呈现增长势头,其中尤以2004年增幅较大,比2001年4月的日均12670亿美元增长59%。在各交易工具中,货币互换的增长幅度最大,从2001年4月的日均70亿美元跃升到2004年4月的210亿美元,增幅为200%;期权的增长幅度位居其次,增长近一倍。(见表1)

2、外汇衍生品交易占绝对优势,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自1995年以来,衍生品交易一直高于即期交易量,并处于稳步上升之中。衍生品占全部外汇交易量的比重,从1995年4月的58%,上升到2004年的68%,其交易量已达同期即期交易量的两倍之多。各交易工具中,外汇互换衍生品的交易最活跃,占到全部外汇交易的49%。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目前其市场地位已趋于稳定,市场比重保持在近三分之一的水平,而且在所有外汇交易工具中,仍居第二的位置。(见表2)

3、外汇交易对手以报告交易商为主,其他金融机构的地位趋于上升。

在国际外汇市场各交易主体中,报告交易商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是指活跃在外汇市场上的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他们既从事外汇的自营业务,也从事业务,交易通常经由诸如EBS或路透的电子交易系统实现。尽管报告交易商的交易量比重自1995年以来呈下降之势,但其市场份额均在一半以上,2004年4月为53%。除报告交易商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这主要指小型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政券公司,及各种基金、保险公司、中央银行等,其市场地位正在稳步上升,交易量比重从1995年4月的20%提高到2004年4月的33%。此外,非金融类最终客户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他们主要是公司和政府等,其交易量比重2004年4月为14%。(见表3)

4、外汇交易主要集中于欧洲和美国,亚洲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全球外汇交易的地理分布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和亚洲,交易量最大的前六个国家和地区,其交易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自1995年以来,一直稳定在72%左右,2004年4月该数据为73.1%。全球四大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十分稳固,分别为伦敦、纽约、东京和新加坡。(见表4)

5、外汇交易的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银行的市场地位越来越强。

外汇交易的机构分布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少数大银行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升,这可以通过各个国家和地区中,拥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家数呈不断下降趋势中看出。例如,在英国,占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个数,从1998年的24家,减少到2004年的16家;美国同期的银行家数则由20家减少到11家;香港的集中化趋势更明显,由1998年的26家降到2004年的11家;德国的集中化程度可称得上最高,2004年4家银行垄断了国内75%的外汇交易,而1995年的数字是10家银行(见表5

二、对上海外汇市场发展的启示

以上对国际外汇市场的考察,为我们准确把握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过程及趋势,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上海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外汇是市场应该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我国外汇市场的完全开放与上海成为完全自由的国际外汇市场尚有待一定时日,但浦东政府应该积极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大力进行金融生态环境的改造,为未来建成开放型的外汇市场准备条件。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外汇市场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程,政府在市场发展初期的推动作用十分重要,政府应在其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外汇市场发展是一个与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协调一致的循环渐进过程,应积极、稳健、妥善地推进。

(二)积极准备条件支持推出外汇衍生产品。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在上世纪70年代初国际固定汇率体系崩溃之际,于1972年率先进行外汇期货交易,成为国际衍生品交易所的领头羊。我国目前仅有外汇远期衍生品种,这显然不能适应人民币汇率不断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上海应充分发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自身的优势,适时推出其他外汇衍生品,培育出我们自己的、能与国际同行竞争的衍生品交易所。

(三)引入更多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入驻上海。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是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活跃份子,将其引入上海,则上海的外汇资金来源与对外联系网络将扩大,这对活跃上海的外汇交易十分有利。

(四)增加金融机构类型,为市场提供更多服务。国际外汇市场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呈上升趋势。我国也应积极引入更多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进入外汇市场,并可考虑设立新型的专业性金融机构,目前首先可作的是,尽早推出中外合资的货币经济公司,利用国际著名货币经济公司的管理经验与服务手段,为金融机构的外汇买卖等业务提供世界一流的中介服务。

(五)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国内金融机构在开放过程中竞争力的提高,对我国金融命脉的掌控意义重大,应该充分利用上海有利的经济、金融环境,加快国内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与公司治理,使上海的金融机构能成为全国金融机构的排头兵,并着力培育几个能与国际同行抗衡的中坚力量,应对国际市场上不断兼并、强者恒强的竞争势态。

(六)加强上海在国内贸易口岸中的地位,把上海建成国际贸易中心。贸易往来与资金往来相辅相成,国际贸易的活跃必然带来大量的资金交易及与之配套的服务系统。我国目前已跻身世界贸易大国之列,上海应成为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口岸,以发挥国际贸易对国际金融发展的带动作用,这在我国目前实现资本管制的背景下,意义尤其显得重要。

第5篇

全球外汇市场日益成为最大的贸易平台之一,也是总体管制最少的市场之一,其中一个原因便是,要管理一个一天24小时、一周五天、全时区运转的市场,且交易方处于不同的司法管辖区,有其内在的困难。过去10年间,外汇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迅速,随着新的衍生品的出现和对冲基金的更多参与使外汇交易更为复杂。另外,欧元的出现也大大减少了可交易货币的数量,进一步减小了市场机遇。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货币都被欧元所替代,自然也导致向市场提供流动性的主要国际银行的数量缩减。

可以看到,房地产住房贷款业务的一些关联产品,本是基于相对简单的商业决策(房产价值、贷款者收入、贷款者偿债能力)而形成的相对直接的业务,后来演变成纷繁复杂的一套计算,由此诞生的“新产品”将房贷打包,最终震撼了世界金融机构,以至于它们现在还在恢复元气。杠杆借贷的对冲基金,以及外汇期权市场的规模也加剧了外汇的波动,影响其走势,在很短的时间内导致出现更大的波动。

市场波动性加剧、为造市者提供流动性的大型西方国家银行机构利润降低、杠杆借贷的对冲基金和期权交易者对外汇市场的影响加大,所有这些,都使得中国在外汇市场处境较为敏感。

关于中国在全球外汇市场的角色,有几个独立的问题。中国外汇储备庞大,其最微小的态度变化(无论是揣测的还是实际的)都会在瞬间导致很大的波动。中国领导者就外汇储备配置所持有的总体政治看法,显然对外汇市场汇率有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数量日益增大,无论是并购资产还是持有国外企业的股份,都意味着,如果并购目标不在美元区(绝大多数外汇储备集中在美元)的话,那么便会产生大量外汇交易。

中国出于各种需要所做出的大量不成比例的外汇操作,使得中国金融机构(无论是中国各银行、中司还是外管局)在全球外汇市场的整体形象像谚语中所说的“大象”。中国显然是国际外汇市场主要的市场驱动者之一,中国今日的实际经济实力或许比任何中央银行的作用都大。然而,这样强大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国际外汇市场管理松散、市场走势瞬息万变、银行造市者之间的竞争激烈,使今天电子时代外汇市场盈利空间非常窄。这个市场中服务于大型西方国家机构中的大多数交易者的丰富交易经验,使他们容易做到扭曲中国交易的价值。

信息至上,这在任何一个市场都是如此,外汇市场也不例外。并购的消息,或者仅仅是中国主要机构自然的市场交易,都会立刻让所有市场闻风而动。因此,中国各机构之间先进行内部协调,代表整体外汇需求而行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在中国向市场下订单时将随之产生的市场反应降至最低。

第6篇

今日投资个股安全诊断评级:

事件:

5月25日公告称,中材国际旗下全资子公司中材建设和俄罗斯拉法基公司签署了日产5000吨水泥生产线设计、供贷、安装、调试承包合同,合同价格为1.11亿欧元,该项目位于俄罗斯的卡卢加州,距离首都莫斯科大约200公里。项目工期为颁发开工令后34个月出熟料,38个月临时验收,质保期为临时验收后12个月。

评论:

事件本身对公司构成利好。今年一季度,预计公司签署经营合同40多亿元,其中国内、国外大约各占一半;前四个月共签署合同60多亿元,以及50亿元左右的意向性协议;预计公司全年新签合同达到240亿元,其中国内100亿元,国外140亿元;此次签署1.11亿欧元国外合同,是海外水泥市场、尤其是公司有独特优势区域国际市场快速增长的有力证据;公司未来三年业务量无虞。

海外订单回升

公司海外市场正从2009年的底部稳步回升。2009年国际水泥工程总需求4500万吨,公司新签海外合同100亿元。而随海外金融市场的初步稳定,发展中国家人均水泥消耗水平的提升将成为国际水泥工程需求复苏的主要动力,预计未来两年国际水泥工程市场的年需求有望回升至6000~7000万吨的水平,公司海外订单有望实现稳步增长。

根据统计,4月以来,公司连续签订3项海外订单,显示出海外建筑市场逐步回暖,特别是亚洲等新兴经济体和海湾石油输出国经济远好于欧美等国家。

公司在全球水泥生产线工程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新签合同的稳定增长是企业业绩增长的保证,而强大的市场占有率也为公司发展后期的维修、备品备件等相关服务业务打下了基础。公司今年公告的海外新签合同(含意向协议)折合人民币达到81.5亿元,预计全年新签海外合同有望达到150亿元左右。

业务衍生提升估值

公司目前已经建成的国外总承包线有60条左右,且集中分布于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公刮已经具备重点铺开售后有偿服务业务的外部条件;服务业务有一定的抗周期性,也有着高于总承包业务的毛利率,预计公司的服务业务将成为下一阶段新的收入和利润增比点。

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的产业化面临契机:中材国际凭借多年在设计、研发方面的优势对利用水泥生产线进行垃圾焚烧、污泥处理的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在目前中国经济十分着重节能环保与循环经济的背景下,我们对公司在垃圾焚烧、污泥处理技术产业化方面的进展拭目以待。

毛利率还有提升空间:公司的吨熟料合同价稳步上升;装备制造产能扩大,自给率提高;业务平台一体化的推进带来成本上的节约。多种因素将促使公司业务毛利率稳步上升。

以订单为基础的外延式增长还在稳定推进:从新签海外订单、结转海外订单、海外结转订单/收入比的指标上看,公司近年来的竞争力持续上升;海外业务仍是未来订单增长的主要部分。

海外市场竞争力快速上升

相对于FLSmidth、KHD等老牌企业而言,中材国际算全球水泥总成本市场的新兵,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2008年中材国际海外订单数目超过主要竞争对手Flsmidth,其影响力已经广泛得到全球业主的认可。

截至目前,公司在手合同金额大约在500亿元左右(其中400多亿为海外合同),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确定性具备充实的合同基础。而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公司海外业务年度结转订单收入比在400%左右,未来收入的增势比较明显。

国内水泥产能快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未来国内水泥产能将平稳增长,但随着总承包业务模式不断被更多业主认可,公司在国内业务的订单将保持平稳增长;而国外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水泥产能增长迅速,仍是未来公司新签订单的主要部分。

投资建议

订单决定业绩,从目前公司的收入订单比来看,未来3年业绩成长的确定性比较强,而随着公司总承包业务衍生的售后服务业务的规模化开展,以及中长期公司的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的大规模产业化,公司估值水平有望提高,因此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今日投资个股诊断星级说明见32页) (资料来源:银河证券)

工银瑞信信用添利基金喜获金牛奖

第七届中国基金业金牛奖评选结果近日在京揭晓,银行系旗舰基金公司工银瑞信在固定收益类产品上的强大投资实力再次获得认可,继摘得2007年度货币基金金牛奖之后,信用添利债券型基金荣获“2009年度开放式债券型金牛基金奖”。

据了解,该次评选也是证监会对基金评价业务进行规范后的中证报举办的第一次评选,此次评选全面综合评价基金的投资收益和风险或基金管理人的管理能力,而并不将单一指标作为基金评级的唯一标准,债券型金牛基金主要考量风险调整收益和风格稳定性两大指标。

第7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外汇市场启示

中图分类号:830.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770(2006)01-0043-0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间的金融系统越来越密切,国际外汇市场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中最活跃、最开放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包括新兴国家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自身在传统交易日趋活跃的同时,不断创新的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为外汇市场的深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国际外汇市场的最新发展

对国际外汇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最全面、最权威考察的,是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对各国中央银行就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发展所进行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当前国际外汇市场呈现出如下特点。

1、全球外汇日交易量巨大,并呈大幅回升之势

自1995年以来,全球外汇市场各外汇交易工具的日均交易量都在一万亿美元以上,2004年4月创出20180亿美元日均交易量的历史记录。除2001年前期相比有所下降外,其他调查年份均呈现增长势头,其中尤以2004年增幅较大,比2001年4月的日均12670亿美元增长59%。在各交易工具中,货币互换的增长幅度最大,从2001年4月的日均70亿美元跃升到2004年4月的210亿美元,增幅为200%;期权的增长幅度位居其次,增长近一倍。(见表1)

2、外汇衍生品交易占绝对优势,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

自1995年以来,衍生品交易一直高于即期交易量,并处于稳步上升之中。衍生品占全部外汇交易量的比重,从1995年4月的58%,上升到2004年的68%,其交易量已达同期即期交易量的两倍之多。各交易工具中,外汇互换衍生品的交易最活跃,占到全部外汇交易的49%。即期交易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目前其市场地位已趋于稳定,市场比重保持在近三分之一的水平,而且在所有外汇交易工具中,仍居第二的位置。(见表2)

3、外汇交易对手以报告交易商为主,其他金融机构的地位趋于上升。

在国际外汇市场各交易主体中,报告交易商占据主导地位,这主要是指活跃在外汇市场上的大型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证券公司,他们既从事外汇的自营业务,也从事业务,交易通常经由诸如EBS或路透的电子交易系统实现。尽管报告交易商的交易量比重自1995年以来呈下降之势,但其市场份额均在一半以上,2004年4月为53%。除报告交易商以外的其他金融机构,这主要指小型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政券公司,及各种基金、保险公司、中央银行等,其市场地位正在稳步上升,交易量比重从1995年4月的20%提高到2004年4月的33%。此外,非金融类最终客户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他们主要是公司和政府等,其交易量比重2004年4月为14%。(见表3)

4、外汇交易主要集中于欧洲和美国,亚洲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全球外汇交易的地理分布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和亚洲,交易量最大的前六个国家和地区,其交易量合计占全球的比重自1995年以来,一直稳定在72%左右,2004年4月该数据为73.1%。全球四大外汇交易中心的地位十分稳固,分别为伦敦、纽约、东京和新加坡。(见表4)

5、外汇交易的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银行的市场地位越来越强。

外汇交易的机构分布呈现集中化的趋势,少数大银行的市场份额在不断提升,这可以通过各个国家和地区中,拥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家数呈不断下降趋势中看出。例如,在英国,占有市场75%份额的银行个数,从1998年的24家,减少到2004年的16家;美国同期的银行家数则由20家减少到11家;香港的集中化趋势更明显,由1998年的26家降到2004年的11家;德国的集中化程度可称得上最高,2004年4家银行垄断了国内75%的外汇交易,而1995年的数字是10家银行(见表5

二、对上海外汇市场发展的启示

以上对国际外汇市场的考察,为我们准确把握国际外汇市场的发展过程及趋势,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上海的发展目标是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外汇是市场应该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人民币还不是自由兑换货币,我国外汇市场的完全开放与上海成为完全自由的国际外汇市场尚有待一定时日,但浦东政府应该积极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大力进行金融生态环境的改造,为未来建成开放型的外汇市场准备条件。为此,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 外汇市场建设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程,政府在市场发展初期的推动作用十分重要,政府应在其中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外汇市场发展是一个与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协调一致的循环渐进过程,应积极、稳健、妥善地推进。

(二) 积极准备条件支持推出外汇衍生产品。美国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在上世纪70年代初国际固定汇率体系崩溃之际,于1972年率先进行外汇期货交易,成为国际衍生品交易所的领头羊。我国目前仅有外汇远期衍生品种,这显然不能适应人民币汇率不断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上海应充分发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自身的优势,适时推出其他外汇衍生品,培育出我们自己的、能与国际同行竞争的衍生品交易所。

(三) 引入更多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入驻上海。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是国际外汇市场上的活跃份子,将其引入上海,则上海的外汇资金来源与对外联系网络将扩大,这对活跃上海的外汇交易十分有利。

(四) 增加金融机构类型,为市场提供更多服务。国际外汇市场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市场地位呈上升趋势。我国也应积极引入更多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进入外汇市场,并可考虑设立新型的专业性金融机构,目前首先可作的是,尽早推出中外合资的货币经济公司,利用国际著名货币经济公司的管理经验与服务手段,为金融机构的外汇买卖等业务提供世界一流的中介服务。

(五) 加快国内金融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国内金融机构在开放过程中竞争力的提高,对我国金融命脉的掌控意义重大,应该充分利用上海有利的经济、金融环境,加快国内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造与公司治理,使上海的金融机构能成为全国金融机构的排头兵,并着力培育几个能与国际同行抗衡的中坚力量,应对国际市场上不断兼并、强者恒强的竞争势态。

(六) 加强上海在国内贸易口岸中的地位,把上海建成国际贸易中心。贸易往来与资金往来相辅相成,国际贸易的活跃必然带来大量的资金交易及与之配套的服务系统。我国目前已跻身世界贸易大国之列,上海应成为中国国际贸易的重要口岸,以发挥国际贸易对国际金融发展的带动作用,这在我国目前实现资本管制的背景下,意义尤其显得重要。

(七) 大力培养上海的金融人才队伍,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未来的国际外汇市场,是一个参与国际竞争的开放性平台,需要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上海应积极进行人才储备,建立包括衍生品研发与交易方面的专业人才、交易系统开发与维护方面的技术人才、信息管理与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决策人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