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6:18:48
序论:在您撰写国外贸易流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贸易动因 引力模型 物流成本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外贸和物流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研究兴趣。物流活动作为国民经济的“连通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更是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戎梅,2010),而物流成本的高低则直接影响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成为影响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学者们对于物流与国际贸易的研究侧重于二者之间关系(杨长春,2007)和作用机理的研究(李永生、张丽芳,2006;刘金钵,2003),很少有人从实证方面分析对二者之间关系进行验证分析。
基于上述认识,本文重点关注新时期我国外贸业和物流业的发展,以新时期我国贸易动因变化为研究动机,借助近年来贸易动因研究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模型――贸易引力模型,试图探究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外贸发展的状况,了解贸易发展的动因和阻力,为我国外贸和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意见建议。
二、贸易引力模型简述
贸易引力模型是牛顿万有引力模型在贸易领域的应用,最早由荷兰计量经济学家丁伯根(Tinbergen,1962)和德国经济学家波伊赫南(Poyhonen,1963)提出。他们认为两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流量与他们各自的经济规模成正比,与他们之间的经济距离成反比。Tinbergen和Poyhonen两位学者提出的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1)
其中A是贸易系数;Xij为i国(区)与j国(区)的双边贸易额;Yi和Yj分别为i国和j国的经济总量(GDP);Dij是i国和j国之间的距离,常用两国经济中心或者主要港口之间的距离代替。
Linnemann(1966)后来又将人口和优惠贸易协定这两个变量引入贸易引力模型,对模型做了重要的扩展,通过验证得出人口与双边贸易额成负相关,极大地丰富了模型。
三、贸易引力模型的建立
1.模型建立
在基本引力模型和扩展引力模型(Bergsrand,1985)中,大都以两国首都或主要港口之间的距离来代替两国之间的距离。但对于面积较大的国家,如中国,用首都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来代替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就不合理。鉴于此,本文用物流成本代替距离因素作为贸易的阻抗因素;借鉴Tinbergen基础贸易引力模型和Linnemann扩展贸易引力模型,建模如下:
其中:Tci――为中国与贸易伙伴的年度双边贸易流量;
CL ――为物流成本,用库存成本、运输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和来衡量,作为贸易的阻抗因素,预期符号为负;
Gc、Gi――分别为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总量,经济总量越大对贸易拉动作用越大,预期符号为正;
POPc、POPi――为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年度人口总数,出口方人数代表国内潜在需求或者出口供给能力,符号可为负也可为正。进口方人数代表潜在进口需求能力,人口越多需求能力越大,预期符号为正。
2.数据来源
文中选取1991年~2010年20年的数据作为模型的样本数据。进出口贸易额来源于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GDP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物流成本数据来源于第三产业统计年鉴;人口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对于搜集到的数据处理如下: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找的世界GDP及中国GDP计算出其他国家的GDP总量;同时根据世界人口总量和中国人口总量计算出其他国家的人口总量;物流成本数据为第三产业统计年鉴数据库找出来的运输成本、管理成本以及库存成本的数据值和。
四、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1.模型回归过程及结果
利用收集的1991年~2010年的数据,通Eviews6.0计量经济软件,使用OLS法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回归过程具体如下:
首先,为了确保回归结果的准确性,对各变量取对数消除异方差。
其次,文中使用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考虑到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回归之前用Frish法进行了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发现,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然后对模型进行OLS回归,结果如下:
由下表可以看出,R2=0.997291,模型在总体上达到了很好的拟合效果,并通过F检验和t检验,即用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口因素、经济总量因素,以及物流成本因素能很好的解释我国对外贸易额的变化。模型回归方程如下:
2.变量经济意义分析
从统计结果的实际经济意义分析,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GDP、人口,以及我国的物流成本因素对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双边贸易额有显著的影响,说明这5个因素是影响我国双边贸易额的主要因素。
首先,我国人口的系数最大为正,说明我国人口因素对贸易的影响最为明显;国内的潜在需求较大,生产出来的产品主要要供给国内消费,出口供给能力相对较弱,这与我国目前“内需不足”国家采取措施重点解决这一矛盾的事实相符的。
其次,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口相关系数居次为正,说明国际市场需求仍然是拉动我国外贸的主要因素,巨大的国际市场还有待于进一步开拓。
再次,世界其他国家的GDP,其GDP总量增长越快规模越大对我国外贸的拉动作用也越大,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对我国外贸业发展影响重大。
第四,物流成本因素,作为贸易的阻抗因素,严重影响外贸的顺利发展,因此必须解决物流障碍,降低物流成本。回归结果显示,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每降低1单位将能够带来对外贸易额增加0.39单位。
最后,我国GDP总量因素系数为负,经济总量的增长对外贸没有多大促进作用,这与之前学者们的研究结果不同。原因是目前我国已经把重心调整到“扩大国内有效消费需求”上的结果,经济总量增加带来的利益更多惠及到了国民身上,这与人口因素分析所发现的事实相符;另外一点,也说明内需不足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必须集中力量解决。
五、结论
贸易引力模型是国际贸易领域分析贸易动因使用最多的模型,尤其是对于一国双边贸易额的实证检验和政策分析。从上文对中国双边贸易实证检验的结果来看,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口因素、经济总量因素,以及我国的物流成本因素对中国双边贸易的影响十分显著,是影响我国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对模型深入分析,可以进一步得出我国外贸发展状况及政策建议。
首先,从回归整体结果来看,中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口因素是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国际市场巨大的消费需求对我国外贸的发展仍然是一个机遇。然而,由于我国过分的重视国外需求,以及我国分配制度上的不合理,造成了国内有效消费需求不足,已严重影响了我国外贸的发展。因此,发展外贸必须在内需和外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要调整经济结构,优化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着重解决目前国内亟需解决的问题。
其次,回归结果显示物流成本是外贸发展的一个阻抗因素,与我国显示情况相符,符合经济意义。去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5.8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在GDP总值中社会物流总费用占比为18%,高出发达国家近1倍,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成本依然较高。因此,解决物流障碍,把这部分成本降下来,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回归结果发现,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每降低1单位能带来对外贸易额增加0.39单位。
再次,经济总量因素也是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外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世界其他国家GDP总量每增加1单位能拉动我国外贸增长3.06单位。鉴于此,我国要进一步实施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措施,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时,发现我国GDP总量的增长对外贸出口业务没有促进作用,分析认为是我国对内外需求结构调整的结果。为了国家经济安全,以及长远发展,目前经济重心偏向内需结构的调整并且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回归结果中我国GDP系数为负说明了这一点。从另一角度看,这也是我国为更好发展外贸的长宜之计。
总结来看,我国外贸发展已经进入“外需”和“内需”的调整转换期,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发展外贸首先要解决国内需求不足矛盾,同时要解决物流障碍,降低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刘金钵.2003.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4)
[2]李永生,张丽芳.2007.国际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特区经济,(5)
[3]戎梅.2010.物流与国际贸易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8)
[4]杨长春.2007.轮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J].国际贸易,(10)
[5] Bergsrand.1985.The gravity equ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some microeconomic found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6] Linnemann.H.1966.An Ecomometric Stud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Flows[M].Amsterdam: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成果奖是一个面向全国的社会科学类奖项,用于奖励对外经贸各个领域具有前瞻性、创见性、可行性和全局意义,有较高理论和学术价值的外经贸论文和论著,以及对政府决策和实际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
成果奖由领导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和秘书处组成。商务部部长担任领导委员会主任,于广洲副部长担任副主任。评审委员会委员由国内相关学科和行业有造诣的学者和专家担任。秘书处为成果奖的常设机构,设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成果奖设著作一、二、三等奖,论文一、二、三等奖和优秀作品奖各若干名。论文奖和优秀作品荣誉奖将以论文集的形式编辑出版。
成果奖秘书处从本通知印发当日起开始受理第六届(2003/2004年度)参评作品申请。凡是于2003年7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内在全国性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具有较高学术理论价值的社科类(外经贸领域)研究作品,或虽未公开发表,但在内部发行的刊物上刊登的研究成果均可申请参加评选。第六届参评作品申报时间从本通知印发当日起至9月30日。迟于规定日期(以寄出当日邮戳为准)寄出的作品将不被受理。
申请者可根据《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参评作品申请书》的有关规定,认真填写、报送参评作品。
申请者可自行向秘书处或当地商务主管部门索要《申请书》(复印件有效),也可直接从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的网页中或商务部网页(mofcom.省略 商务部重要通知里)下载《申请书》。
秘书处联系方式及联系人:
联系人:吕更生、范晓莹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外东后巷28号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秘书处
邮 编:100710
电 话:(010)64216661-1608,1208
传 真:(010)64245742 64212175
关键词:出口食品 检管改革 大健康产业群
1.推动出口食品企业备案采信第三方技术结果
为促进我国出口食品抢占国际市场,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发挥社会第三方认证认可力量协同治理机制,根据国务院“放、管、服”行政改革要求和国家认监委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监管模式转型精神,江门局从2015年起,就着力推动出口食品企业备案采信第三方技术结果,作为出口食品企业备案工作的改革方向,也是促进企业扩大出口的重要措施。
出口食品企业备案采信第三方技术结果,是指在申请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初次备案或延续备案时,检验检疫机构对企业取得的有效HACCP体系认证结果进行确认,符合要求将直接采信作为企业符合备案要求的技术证明,免予实施现场检查。该项措施大大减少了企业申请出口备案审批时限,将备案时限从规定的20个工作日降低到2至3个工作日。经对相关企业的后续跟踪,采信第三方技术结果并未降低出口企业管理质量,既方便了出口企业,亦节约了检验检疫的行政资源。到目前为止,江门局已对多家企业的出口备案采信了第三方技术结果,涉及备案品种有速冻方便食品、水产品和面糖制品。
2.加强对外注册帮扶突破国外贸易技术壁垒
为保护自身产业免受国外产品冲击,大部分国家都针对特定进口食品种类实施卫生注册制定。为突破国外贸易技术壁垒,使辖区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江门局充分发挥认证认可为对外贸易保驾护航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大对国外准入政策、技术法规、标准信息、壁垒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力度,并深入辖区企业宣传推介,有针对性地引导优化对外注册产品,提升产能、扩大出口。在江门局标准信息技术的助力下,不仅顺利帮助水产品、酸化食品等企业敲开美国、欧盟、俄罗斯和韩国等国家大门,为企业带回丰厚利润,还着力帮促江门局辖区首家禽肉企业取得香港、澳门卫生注册,让粤港澳贸易往来更加密切。
其中2015年底,广东得宝食品有限公司将一家原是内销肉鸭屠宰加工厂并购后,计划改造成同时生产水禽、旱禽输往香港、澳门的食品企业。为尽快符合香港规例要求并通过注册出口,广东、江门两级检验检疫部门主动提前介入,成立以备案专家为核心的帮扶工作组,针对企业实际困难,制定“一厂一策”,实施“点对点”、“一对一”的帮扶。
两级检验检疫部门主动作为,改革创新,合理调整审批流程,将出口备案评审、对香港注册、直属局核查等对外注册所需的三个阶段审批流程整合,一次现场检查同时完成多项审查任务。根据香港与内地有关协议,禽肉出口厂还需经香港食环署现场检查合格才能真正进入香港市场,为此,广东局主动与香港食环署沟通,反映企业迫切需求,港方予以互动支持。由于双方良好合作,使该企业能用最短时间、最高效率顺利取得出口香港资格。目前,该企业已正常运作出口,年产水禽400万只、旱禽700万只,禽肉香港市场占有率达25%,澳门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
3.落实供给侧改革组织实施“同线同标同质”
近年来,由于外需不足、汇率波动、融资困难、劳动和原料成本上升等原因,出口食品生产企业面临诸多挑战。2015年江门检验检疫局辖区内44.4%的备案食品企业出口量下滑,辖区出口食品总货值下降。另一方面,我国食品进口额以年均7%的速度增长,进口食品快速增长反映出人民群众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多年来检验检疫部门发挥职能优势,帮助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了国际化质量管理模式,出口食品农产品合格率平均为99.98%,然而,它们在国内的示范引领作用没有有效发挥。
“十三五”时期,中央提出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2015年4月,国家认监委注册管理部领导率调研督导组到江门。江门局敏锐捕捉到组织实施“同线同标同质”对发挥出口企业潜能,促使出口企业统筹国内外市场所蕴涵的积极推动作用,主动承接了“同线同标同质”的基础研究工作,积极探索“三同”的总体实施模式,为认监委制定“三同”政策打下坚实基础。
2015年9月,总理对“三同”工作进行肯定后,质检总局、认监委迅速研究落实举措,部署加快实施出口食品企业内外销“三同”重点工程,建立“同线同标同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16年,“三同”工作在质检总局、认监委领导下全面铺开。江门局组织辖区9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参加了认监委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三同”企业进商场、进社区体验活动,并向消费者宣传、开放,力推企业产品多落地、多获得社会认同,提振消费者对国内食品的信心。
4.创建出口食品监管抽样检验新模式
为提高食品出口通关效率,减少企业负担,在广东局的政策支持下,江门局通过对出口食品企业信用等级和质量安全保证能力的综合评价,对辖区内出口食品深加工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并根据分类等级、产品类别、贸易国家及出证情况等信息,实施差别化监督抽样机制和放行模式管理,大幅降低抽批检验率。
关键词:企业;贸易;发展; 绿色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8-106 -02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迅速,随着中小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与进步,管理者的素质与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拥有了一定的专业外贸人才和强有力的技术竞争能力,出口产品也逐渐从单一性转向为多样性。央视财经根据海关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值14.14万亿元,其中中小企业出口总额为9.1万亿元,占出口总额的64%。然而在伴随着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体系的逐渐完善的过程中,一些发展瓶颈也逐渐显露。我们根据数据统计发现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出口总值比2014年出口贸易总值仍然有所下降。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虽然较之前了很大进步,但从理性上来看,不论是学术中将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与绿色发展相结合的探究还是具体现实中将二者结合的实践都存在意识缺乏或不给予足够重视的现象,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已经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日益严重的影响。为突破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新瓶颈,适应国内外环境发展的行情,必须走一条适应时展新潮流的道路――绿色发展。所谓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绿色发展道路,就是让绿色发展这一新理念贯穿于中小企业价值观,规范着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战略制定、目标、重点、阶段和相应的策略。简单地说,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绿色发展道路就是让中小企业以绿色发展新思路作为指导思想。
本文将中小企业对外贸易与绿色发展结合起来,通过详细分析国内外环境指出当代绿色发展已成为刺激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的新思路、新道路,并对如何落实对外贸易绿色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
二、适应国内外发展潮流:积极倡导绿色发展新理念
(一)从本国角度来看
“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国大力倡导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坚持推进传统行业的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工艺装备更新之外,发展绿色经济。我国大力倡导走绿色发展道路,在经济的长远发展中绿色经济处于主动和有利的位置。“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这句话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当代中小企业在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应当有效地与绿色发展相结合,遵循本国经济发展趋势,这既是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从国际角度来看
随着工业发展加速,经济高速发展,环境与贸易的问题日益突出,绿色贸易壁垒自20世纪80年代应运而生,随后得到不断发展,现已成为限制我国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阻碍。所谓绿色贸易壁垒就是环境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中,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国外商品进行的准入限制,它属于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已经逐步成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壁垒使得出口产品的各个流程成本增加,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不能将出口产品内部化,出口市场份额、贸易机会、企业和商品信誉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尤其是中小企在对外贸易过程中,从资金和技术上难以使出口商品环境成本内部化,这样就改变了以往的贸易条件和比较竞争优势。绿色壁垒的产生无疑是对我国缺乏绿色发展意识的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的严重打击。
三、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绿色发展道路的实施
现如今仍有很多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没有树立正确的观念,把扩大对外销售作为第一理念,缺乏对外贸易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要想促进中小企业对外贸易顺应时代潮流,破除发展新障碍,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走绿色发展道路,这是带动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并积极发展绿色产业
绿色理念对贸易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小企业要想促进对外贸易的新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彻、落实到对外贸易的各个环节,发展绿色产业。绿色贸易壁垒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阻碍的这一事实已无法改变,那么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次挑战带来的机遇,提高中小企业的环保标准,大力倡导并发展企业的绿色发展,在生产、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彰显人性化,让绿色成为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一大特色。与其同时,政府要在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绿色发展道路中充分发挥这只有形的手,给企业一定的引导和支持。
(二)中小企业进一步自我完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中小企业在管理者素质与能力、专业人才与技术竞争能力有所提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我。要充分、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外实行的绿色壁垒的实时信息以及发展的动态,充分做好迎接绿色壁垒的准备,让绿色壁垒成为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机遇。尤其是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领导要率先树立绿色发展意识,抓住机遇,带动全体员工为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把好关,全面提高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的效率和能力。在优化出口商品的结构上要树立创新意识,尤其是技术创新方面,优化并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出口产品的各个环节。环节包括研制开发、加工、包装、运输、销售、服务、废弃物处理,让绿色发展贯穿于这一系列环节的始终,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
(三)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外部的作用
由于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更多的是关注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政府积极组织、宣传或成立为引导和推进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绿色发展的专门部门,为它们收集更多关于其他国家环境壁垒的数据和信息以及有关绿色发展的实时信息,让中小企业在了解更多国外贸易环境的基础上发展绿色贸易。同时,政府应当为这些中小企业给予技术、理论支持,为降低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的生产成本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和绿色壁垒补贴,从而降低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
中小企业外部作用除了政府,还包括各个中小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在走对外贸易绿色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加强合作,有利于共同应对国外贸易环境的挑战,共同营造绿色发展道路,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中小企业的绿色形象,共同突破贸易壁垒。
四、坚持绿色发展的建设性意义
(一)顺应当代绿色需求给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和关注环境问题,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壁垒正是对绿色产品需求增强的体现。绿色需求对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发展不仅是挑战更是探索新战略、促进自身发展的新机遇。如果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忽视绿色发展道路,不能正确认识绿色发展在当代国际发展的新局面,就会被淘汰;国外消费者需要什么产品,中小企业就销售什么产品,既然绿色需求是国际市场的需求,那么中小企业就应当顺应此需求,为中小企业获取利益谋求发展的机遇,如果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以绿色发展为导引并提供绿色产品或服务就能在未来贸易中得到迅速发展。
(二)在国际市场树立中小企业绿色形象,赢得竞争优势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实行绿色发展战略有利于在国际市场中树立绿色企业的形象,拓展绿色产品在国际上的潜在市场,提高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尽管绿色产品的生产成本比较高,但是它的价格也高于同类产品的价格,因此它的收益也是可观的,而且加上国际对绿色的重视,中小企业更应该从绿色发展上实行对外贸易,让自身跟紧世界大舞台发展的步伐。
(三)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绿色发展道路的推行成效关系到在未来国际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重视绿色发展战略,走绿色发展道路,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管理的全过程不论从最开始的产品设计还是到产品的售后与废弃物处理,都考虑绿色、环保,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总结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经营和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实施对外贸易绿色发展道路与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各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应当积极主动走绿色道路,克服一切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并探索出适合自身对外贸易绿色发展的思路,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不断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明.基于绿色营销的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D].财经界(学术),2010,(22).
[2]孙德超.SUN De-chao 中国企业绿色营销战略初探[D].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8(1).
[3]黄顺斌.现代企业的绿色营销策略[D].发展研究,2005,(05).
[4]胡兴亚.绿色营销――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D].活力,2009,(10).
[5]赵甫.绿色营销――现代企业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战略[D]. 网络财富,2010,(20).
关键词:国际贸易;风险管理;问题;改进策略
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不断增强,世界各国企业之间的依赖程度,以及贸易的频繁度在不断的加深。在此基础上我国企业的贸易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但是同时各种客观存在的贸易风险也在很多程度上威胁着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企业不能及时的识别潜在的贸易风险,控制贸易风险对自身发展到来的影响,不仅会对自身的经济效益造成较大的损失,甚至会带动国内、国际整个贸易市场动荡,所以企业必须有效的识别潜在的贸易风险,采用科学的方式解决国际贸易风险管理问题,提高企业整体效益。文章就国际贸易风险管理问题展开分析,探究如何解决国际贸易风险管理问题,改进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方式。
一、国际贸易风险管理问题
1.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对贸易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是企业在国际贸易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对其经营规模的拓展,贸易量的提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很多外贸企业对于多外贸易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受到短期利益的驱使,盲目的扩展国外贸易市场和资源,抬高贸易成交量,忽视了对国际贸易风险的防范,导致其难以维持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2.没有完善的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机制
要保证国贸易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建立完善的贸易风险管理机制,但是从我国众多对外贸易企业的调查分析来看,大部分对外贸易企业没有健全的贸易风险防范机制,即使部分企业建立了相关的防范组织,但是组织形式相当落后,难以与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市场保持高度的协调性。其次,很多企业将贸易风险的管理依托于外销人员的监控,这就对外销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外销人员没有及时识别贸易风险,则外贸企业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损失。
3.风险管理手段落后
我国外贸企业与西方等发达国家的企业风险管理手段相比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用管理手段缺乏有效性,企业对客户资信的情况没有充分的了解,经常会出现客户利用假票据的现象。第二,企业对风险情报的收集手段较为落后,对市场上的经济、政治情况等没有充分的了解,对客户的经营、注册、业务实施等没有深入调查,导致贸易风险发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改进策略
1.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保证风险信息收集的有效性
提高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效率的基本要求是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及时的识别风险的类型和风险发生的原因。第一,要完善商业情报网络,外贸企业要与行业之间的相关企业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联合收集商业情报,及时的获取国际贸易中的风险信息,做贸易风险的防范。第二,要积极的拓展风险的调查渠道,例如,通过境内银行、驻外领事馆等获取重要贸易风险信息。第三,建立贸易风险的语境机制,将一系列的贸易指标用来预测企业对外贸易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且对银行、投资者等经济活动的主体的风险偏好进行分析,设定风险警戒线,做出适应性的决策。第四,对外贸易企业要定期的组织开展贸易风险防范的培训,切实提高外销人员的贸易风险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风险预控意识。
2.完善管理机制,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首先,外贸企业在对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经营产品的类型越来越多,所以经营的难度越来越大,需要加强企业对外经营的监督管理才能有效抵挡各种风险的侵入。所以对外贸易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各个项目流程、以及参与项目部门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及时识别,明确各个部门、岗位、人员的具体职责,监督其按照既定的制度展开各项工作任务。其次,要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对外贸易企业要监控对外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因素、风险事件、风险损失等,防止风险事态的扩大,减少国际贸易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后,要完善风险快速反应机制,如果企业对于一些突发性的风险没有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就会面对风险的时候处于极度被动的状态,所以建立外贸风险快速反应机制的组织领导机构,预备数套风险处置预案和计划,对领导机构中的人员进行分级、分工,增强企业对抗各类风险的侵袭的能力。
3.创新风险应对手段,及时转移风险
风险转移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际贸易货物的运输时间较长,在运输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风险隐患,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货物运输保险,将部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防止因运输风险造成的较大损失。第二,可以购买国际保理业务,该业务主要是为买方客户提供付款的条件,这样外贸企业更为容易获得国外订单,加大产品的出口,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国外客户因拒绝付款而造成的财务危机。第三,银行保函,外贸企业可以要求进口方向银行申请延期付款保函,如果进口方不能及时的支付款项,可以由银行代付,降低贸易风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规避国际贸易风险,提高际贸易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是企业对外发展的关键,对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不能及时的识别潜在的贸易风险,控制贸易风险对自身发展到来的影响,不仅会对自身的经济效益造成较大的损失,甚至会带动国内、国际整个贸易市场动荡,所以外贸企业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保证风险信息收集的有效性,完善管理机制,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创新风险应对手段,及时转移风险,增强企业对抗各类风险的侵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大江.面向双重风险的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
[2]邹博威,郎丽华.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国际贸易物流创新分析[J].物流技术,2012,31(21):115-117.
一、国际贸易风险管理问题
1.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对贸易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是企业在国际贸易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对其经营规模的拓展,贸易量的提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很多外贸企业对于多外贸易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受到短期利益的驱使,盲目的扩展国外贸易市场和资源,抬高贸易成交量,忽视了对国际贸易风险的防范,导致其难以维持稳定可持续的发展。2.没有完善的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机制。要保证国贸易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建立完善的贸易风险管理机制,但是从我国众多对外贸易企业的调查分析来看,大部分对外贸易企业没有健全的贸易风险防范机制,即使部分企业建立了相关的防范组织,但是组织形式相当落后,难以与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市场保持高度的协调性。其次,很多企业将贸易风险的管理依托于外销人员的监控,这就对外销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外销人员没有及时识别贸易风险,则外贸企业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损失。3.风险管理手段落后。我国外贸企业与西方等发达国家的企业风险管理手段相比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用管理手段缺乏有效性,企业对客户资信的情况没有充分的了解,经常会出现客户利用假票据的现象。第二,企业对风险情报的收集手段较为落后,对市场上的经济、政治情况等没有充分的了解,对客户的经营、注册、业务实施等没有深入调查,导致贸易风险发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改进策略
1.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保证风险信息收集的有效性。提高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效率的基本要求是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及时的识别风险的类型和风险发生的原因。第一,要完善商业情报网络,外贸企业要与行业之间的相关企业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联合收集商业情报,及时的获取国际贸易中的风险信息,做贸易风险的防范。第二,要积极的拓展风险的调查渠道,例如,通过境内银行、驻外领事馆等获取重要贸易风险信息。第三,建立贸易风险的语境机制,将一系列的贸易指标用来预测企业对外贸易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且对银行、投资者等经济活动的主体的风险偏好进行分析,设定风险警戒线,做出适应性的决策。第四,对外贸易企业要定期的组织开展贸易风险防范的培训,切实提高外销人员的贸易风险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风险预控意识。2.完善管理机制,提升风险控制能力。首先,外贸企业在对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经营产品的类型越来越多,所以经营的难度越来越大,需要加强企业对外经营的监督管理才能有效抵挡各种风险的侵入。所以对外贸易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各个项目流程、以及参与项目部门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及时识别,明确各个部门、岗位、人员的具体职责,监督其按照既定的制度展开各项工作任务。其次,要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对外贸易企业要监控对外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因素、风险事件、风险损失等,防止风险事态的扩大,减少国际贸易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后,要完善风险快速反应机制,如果企业对于一些突发性的风险没有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就会面对风险的时候处于极度被动的状态,所以建立外贸风险快速反应机制的组织领导机构,预备数套风险处置预案和计划,对领导机构中的人员进行分级、分工,增强企业对抗各类风险的侵袭的能力。3.创新风险应对手段,及时转移风险。风险转移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际贸易货物的运输时间较长,在运输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风险隐患,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货物运输保险,将部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防止因运输风险造成的较大损失。第二,可以购买国际保理业务,该业务主要是为买方客户提供付款的条件,这样外贸企业更为容易获得国外订单,加大产品的出口,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国外客户因拒绝付款而造成的财务危机。第三,银行保函,外贸企业可以要求进口方向银行申请延期付款保函,如果进口方不能及时的支付款项,可以由银行代付,降低贸易风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规避国际贸易风险,提高际贸易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是企业对外发展的关键,对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不能及时的识别潜在的贸易风险,控制贸易风险对自身发展到来的影响,不仅会对自身的经济效益造成较大的损失,甚至会带动国内、国际整个贸易市场动荡,所以外贸企业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保证风险信息收集的有效性,完善管理机制,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创新风险应对手段,及时转移风险,增强企业对抗各类风险的侵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大江.面向双重风险的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
[2]邹博威,郎丽华.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国际贸易物流创新分析[J].物流技术,2012,31(21):115-117.
关键词:产地证 电子签证 保护主义
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愈加重要,面临的挑战也接踵而至。2015年,多边贸易自由化有所进展,世贸组织《信息技术协定》扩围谈判达成全面协议,成员国对《贸易便利化协定》的批准稳步推进。但在全球工业产能过剩、国际贸易大幅下滑、份额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些国家试图通过贸易限制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全球范围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外贸面临的外部政策环境趋紧。根据世贸组织2015年底的贸易限制措施报告,世贸组织成员国仍在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超过1900项,2008年以来出台的贸易限制措施中75%仍在实施。在此背景下,中国遭遇的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压力明显加剧。国际市场日益严峻,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贸易摩擦日益加剧,面对三个“日益”的不利国际经济环境, 原产地证作为一种特殊的贸易保护形式登上了经济舞台,通过保护本国市场,增加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发展对外贸易,产地证在我国出口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随着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大环境,也更多地受到世界经济运行规律的影响和制约,中国与越来越多国家的区域合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双方都带来了不可小觑的经济利益,越来越多的贸易企业也加入到申请原产地证书的行列中。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007-2015年区域优惠原产地证书签证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签证金额也在不断攀升,原产地证证书为出口产品顺利享受区域性关税协议下各成员国关税减让的待遇提供了方便。
正是因为意识到了产地证在我国出口中的重要地位,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不仅致力于充分发挥产地证的作用,还不断创新,站在企业的角度,不断优化产地证的签证模式,加大产地证的宣传力度,通过简化模式和政策宣传,让企业意识到产地证所带来的巨大优惠,让更多的企业加入到产地证的签证队伍中,享受产地证这一块“大蛋糕”带来的甜头。2015年以来,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自贸区探索构建以信用、风险管理为基础的事前分类管理、强化事中事后验证监管的“网上申请,在线审核,双向寄递”新产地证签证业务模式。这一业务模式改变了以往企业法人代表或申领员需要持书面申请材料到办事大厅窗口面签的方式,企业足不出户就能轻松在家领证,实现“零见面”签证,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企业的时间成本,但这一模式需要快递寄送纸质证书,依然会因快递原因产生的时间滞后问题或是证书漏盖章签字等问题,为了更加方便企业签证,提高签证的实效性及正确率,通过对产地证签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互联网+质检”的发展应用,进一步方便企业申领原产地证书,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通过在原产地电子签证系统基础上研发使用电子签章辅助系统,开展原产地证电子签证业务改革试点,实现了远程电子签发原产地证书。
一、现有原产地证申领流程和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产地证申领流程
首先由企业通过企业端申报系统进行原产地证电子申报,然后数据发送到检验检疫局局端系统,由局端签证人员进行电子审核,企业端收到局端审核合格的回执后,即可在企业端进行纸质证书打印并在企业栏签字盖章,最后纸质证书递交局端,由前台签证人员签字盖章。
(二)存在的问题
1.流程的最后环节没有实现“无纸化”。在现有签证系统及产地证申领流程中,通过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八项惠企措施”实现企业产品备案模式简化。在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惠企措施基础上,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创新“网上申请,在线审核,双向寄递”模式,虽然允许企业采用邮寄方式,但在最后的签领环节还是需要耗费较大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没有彻底完成全流程“无纸化”。
2.现有产地证签证系统不能提供电子证书。现有系统不能提供与纸质证书相一致的电子证书,不方便国外海关针对证书、印章以及签名查询真伪。
3.现有产地证签证系统已落后于其他单位签证系统。贸促会签发的原产地证书已实现电子签章,企业可以自行彩色打印已电子签章的原产地证。检验检疫机构产地证信息化建设已落后贸促会,不利于促进企业在检验检疫机构申领原产地证书。
4.地域局限性太大。企业制证、收回执、打印证书要通过某台特定的装有相关系统的电脑,无法通过简便的形式登录到证书平台,只能在特定电脑上查到证书的流程及相关信息,这就造成了制证、查证的地域局限性,若是特定电脑或是网络出现问题,易造成证书的实效性或是重要信息丢失。
5.“减负”作用或有针对性。对于产地证“网上申请,在线审核,双向寄递”模式,对于签证选择快递业务的企业,节省了时间成本,但是对于未选择快递业务的企业,依然存在着时间成本以及交通费等隐性成本。另外,企业的印章管理也存在问题。随身携带印章易造成印章丢失,或是证书上盖错签证章或是签证章不明显的现象,都会造成企业证书签证的延误,对企业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二、原产地证电子签章辅助系统对现有系统的改进
通过对企业实地调研,并结合检验检疫产地证业务的现状,本文对产地证申领业务流程进行深入梳理,初步形成了电子签章辅助系统实施流程。
(一)新的产地证申领流程
新的产地证签发流程与原签发流程比较,前面各环节不变,从原“企业打印证书”环节开始变更,环节变为由企业制证并发送局端,局端产地证签发人员直接实施电子签章后发送企业,企业自行打印加盖电子签章的证书。(见带电子签章辅助系统的原产地证签证流程图)
(二)解决的问题
1.通过系统企业可自行打印证书,实现签证过程“无纸化”。彻底免去快递费用以及寄送证书的时间,真正做到为企业“减负”,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办理产地证,也方便了企业的印章管理,避免了随身携带印章的麻烦,基本消除了证书上盖错签证章或是签证章不明显的现象,为企业提供了更大的便捷,做到真正实现“无纸化”。
2.通过电子签章,提升签证质量。系统自带了企业申领员/法人的签字、签证章、签证机构人员的签字以及印章,避免了因为印章模糊等类似问题造成的证书退回,节省了企业的签证成本,提升了签证质量。
3.生成电子证书,方便网络传输。企业可以通过登录证书平台,打消了制证的地域局限性,真正做到只要硬件条件允许,企业就可以在任何地点打印证书,方便国外针对证书、印章以及签名查询真伪,促进了数据的共享。
三、充分发挥原产地证电子签证的作用
原产地证书,作为国际贸易中被称为“有价证券”和开启国际市场的“金钥匙”,是出口商应进口商要求而提供,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等出具的用以证明货物原产地或制造地的文件,是进口商减免关税的重要凭证。出口企业在贸易洽谈时若能主动提出能提供优惠产地证,并要求对方将其进口时得到的关税减免以提高出口价格的方式返利给出口商,我国出口企业就能与进口商共享关税优惠。
目前,我国已与东盟、新西兰、巴基斯坦、智利、秘鲁、瑞士、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出口商品适用的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规则主要包括:《亚太贸易协定原产地规则》《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中国―哥斯达黎加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中国―瑞士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中国―冰岛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与《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2015年,福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累计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5万多份,签证金额约22亿美元,为辖区近2000家出口企业获得国外关税减免1亿多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