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2 16:18:33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模拟企业情境 分组设岗 准高职教学
高职财会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会计》是一年级学生入校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正因为它的基础性和理论性,再加上一年级学生对企业经营过程不了解,直接进行理论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佳,多数学生感到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兴趣不足。因此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认为模拟企业情境教学模式在基础会计业务核算教学中效果较好,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大有裨益,值得推广。
一、准备阶段
模拟企业情境教学的准备是模拟企业情境教学展开的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对该模拟企业情境及其相关材料进行熟悉和准备。以材料采购业务为例,首先将材料采购业务进行分解、整合。将基础会计阶段的材料采购核算划分为若干业务:款已付货到票到、款已付票到货未到、款未付货到票到及款未付票到货未到的基本采购业务的会计处理以及购进中涉及运费业务的会计处理。其次,相关原始凭证及资料的准备。将每一个业务的原始凭证(转账支票、入库单、增值税发票)及业务流程打印发给学生。最后,划分若干小组,分配角色。由教师充当供应商、供应商开户银行角色,各组按要求完成向“供应商”采购的任务;将学生分为4~5人一组,每组设采购员一名、仓管员一名,会计一名,出纳一名,组长一名,分组完成各项任务。
对学生而言,学生得到模拟企业情境资料以后,即开始个人的准备。学生先要阅读业务内容和流程,由组长进行任务的分工。
二、实施阶段
以材料采购业务款未付货到票到为例,过程实施如下:
1.准备工作(5分钟)
(1)教师活动。①教师引导提问:要购买原材料,哪些员工要参与其中?到哪里去采购?如何采购?采购回来后要做什么工作,如何编制会计分录?②总结归纳:参与人员,采购员、出纳、仓管员、会计;供应商,开具转账支票购买、填制转账支票;办理入库,采购员拿回增值税发票、仓管员填制入库单、会计编制会计分录。
(2)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各组长分工、明确职责、实施采购。
(3)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明确采购流程,为后面的操作做准备。
2.创设企业情境分组完成任务
(1)案例导入(10分钟)。分组(4~5人)成立模拟公司,公司名各组自定,并设定采购员、仓库保管员、出纳及会计岗位。教师充当供应商、供应商开户银行等的角色,各组应按教师下达的任务完成向“供应商”采购的任务。
(2)任务操作(15分钟)。业务内容:2010年12月20日,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采购员与山东欣欣汽车发动机厂签订购货合同,约定一周后购买10台发动机,单价10000元。12月27日,收到了对方发来的发动机及增值税发票联和抵扣联,注明价款100000元,进项税额17000元。仓管员验收无误,填写收料单入库。款项尚未支付。会计人员根据收到的原始凭证编制会计分录。
请学生根据业务资料思考回答:该业务处理流程是怎样的?如何分工?涉及哪些原始凭证?反映了什么内容?要用到哪些已知账户,有没有新的账户?从核算内容、性质、结构、明细科目四个方面分析新账户并编制会计分录。
(3)学生活动。分组组建模拟公司并安排设定工作岗位:采购员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拿回增值税发票;仓管员填写入库单;会计人员编制会计分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编制会计分录。
(4)教师活动。发放业务资料,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小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编制会计分录;新账户应收账款的介绍。
(5)教学意图。让学生在有一定的采购感受的经验上,构建对采购业务会计处理的知识和技能。
3.成果展示(5分钟)
展示完成的原始凭证和会计分录。
(1)学生活动。互相观赏各公司的工作成果。
(2)教师活动。教师认真观赏各公司的工作成果,还应适时给予赞赏。
(3)教学意图。让学生感受工作后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4.习题强化5分钟
补充相应习题练习所学会计分录的编制,强化知识。
(1)学生活动。先完成的同学可到黑板写出自己的答案,互相点评。
(2)教师活动。教师补充习题,让学生练习,巡视查看练习情况。
(3)教学意图。通过练习强化所学知识,熟练会计分录的编制。
5.总结5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加深学生印象,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1)学生活动。把自己所体会到的知识与教师引导、讲解的内容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认知。在教师的点评及总结中升华自己的见解。
(2)教师活动。归纳过程中,应注意使用各种衔接性语言,把不同工作任务衔接起来,把理论与实践衔接起来。
(3)教学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学生才不会有“零乱”的感觉,使学生对采购业务的处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
三、结语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模拟企业经营过程,将学生分组设岗(采购员、仓库保管员、出纳及会计),进行各岗位职业角色演练,各组通过分岗合作完成所下达的各项采购任务。在模拟职业情景中,学生边操作完成各岗位(业务员、仓库保管员、出纳及会计)的任务,边学习新知识和技能,这种理实一体化的项目教学,会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得到更多的职业情境的熏陶和工作过程的体验,从而真正理解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弥补了传统理论讲解教学模式的弊端,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在企业经济业务核算整个过程中,模拟企业情境教学模式均可适用。但这种模式不太适合《基础会计》教材中专业性较强的基础概念部分,基础概念的教学如何改进,尚在探索中。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筹措足够的资金,保证企业可持续生产和经营。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生产和运行,所以资金筹措工作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需要企业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办法等制定合法合理的实施产生经营的资金方法。建筑企业还需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方案进行研究,以获得最大的利益。企业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决策都有风险,需要企业充分考虑风险之后再做出决策,确保项目的可操作性。建筑企业也要在施工之前参与经营决策,尽量避免遭遇损失等,以此维护企业的利益。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也要协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随时对方案中的不足进行修改。依据已有的经验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制定有助于企业经济利益提高的经营决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好的施工效果,间接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果。
二、提高经济核算的准确率
1.经济核算的内容
首先是核算产品。在企业进行施工时,还要分析、对比、记录实际施工量、建筑施工面积、建筑安装量、产品质量以及合同完成情况等。并且细致考核建筑产品的价值、工期等因素,对企业施工计划的完成量进行检查,并对社会对产品的满意程度进行分析。其次是核算生产过程中的损耗。在企业进行施工时,经济核算中最基础的核算时核算生产过程中的损耗,核算生产过程中损耗的材料、机械设备、人工费用等,对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总成本进行整体反应。并能够及时发现企业施工浪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确保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再次,核算资金。企业资金核算指的是监督、记录、考核完成生产任务占用的资金,以企业施工周期长的特征为依据,提高资金的运转速度合理利用率。
2.经济核算基本的方法
首先是会计核算,指的是以企业资金和物资的收支变化以及经济活动状况对经济的价值形态进行客观反映。其基本预算单位是货币,通过对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全面以及系统的计算,进而准确编制会计报表。其次是统计核算,是指以会计核算的统计资料为依据对现阶段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有关数据进行客观反映。以统计方式为依据进行分类、整理以及研究,将企业生产以及经营的全过程和综合结果进行真实的体现,还能以统计核算数据为依据对当前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3.对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
首先对经济活动的内容进行分析。针对企业整体的经营活动以及个体单位,综合分析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第一要分析其生产状况,主要是分析产品的完成情况、材料的供应情况、材料的损耗、机械设备的施工状况等。第二以工程造价为依据进行分析,主要是分析工程造价的整体,、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费。第三,以产出利润为依据进行分析,主要是分析利用的形成情况、利润的分配情况、分析利润的综合水平等。经济核算活动应用的主要分析法是比较法和平衡法。比较法作为经济核算活动中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对实际数据和计划数据进行比较,也就是对现阶段完成的实际数量和原来完成的数量进行比较,了解完成计划的情况,将问题原因查明,分析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以及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平衡法指的是以四柱平衡理论为依据分析经济指标。
三、实施责任成本管理,最大程度的提高经济效益
责任成本管理的原则是谁负责,谁承担,哪个部门负责控制成本,就由哪个部门管理可控成本。施工企业责任成本管理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生产特点,结合工程标价的构成和成本发生的区域,分别明确各个部门的责任,进行预算、定额、财务、会计管理,以确定的成本和目标利润,有效控制产生的成本费用。第一,企业一定要管理工程项目施工的任何一个环节,并将其纳入工程成本费用管理的范畴。还需进行前瞻性的管理,对工程成本费用的形成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另外,也要预防可能发生的问题,避免成本超过预期。企业的能力是有限的,有可能不能依照规定的时间完成项目,需要将项目分包出去。此时需要对分包工程的成本进行控制,以收入为依据明确指出,以责任成本为依据进行工程招标。企业最好选择良好实力、信誉以及员工素质的单位,以此支出最小的质量成本。企业要以工程进度为依据,对材料成本以及外委加工进行控制,还需在材料消耗定额的指导下严格执行材料消耗计划,避免材料回收,并加强对现场的管理,将材料堆放在合适的位置,避免在搬运、仓储以及摊销过程中产生耗损。最后以分包合同为依据结算工程费用,一定要在有关质量部门验收工程合格之后,再由经营部门结算其实际完成的工程量。2010.10.28~2013.9.26,富豪商业大厦(合同总造价共2,800.00万元),笔者主持了该项目的投标工作,并参与了项目管理。该项目被评为2012年“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第二,对质量成本和安全费用进行控制。当前,良好的质量信誉和增加质量成本是其占领建筑市场的重要措施,企业项目经理指导完成质量进度控制系统的构建,准确分析和预测可能影响质量以及进度的某些因素,不仅创造社会价值给企业,也大大降低支出的质量成本,同时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对安全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公司、项目经理部和班组都要订立安全责任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或者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并由个人责任人和班组承担责任。还需确保投入足够的资金到安全设施中,避免发生安全事故,避免带来的损失超过安全投入,也避免带来过大的影响。2011.12.30~2012.10.12,开平市梁金山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无害化改造工程(合同总造价共2,254.74万元),笔者主持了该项目的投标工作,并参与了施工管理。该项目被评为2013年度“江门市优良样板工程”,2013年度广东省市政优良样板工程。第三,充分合理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具有远见的制定工程进度的计划,促使其尽量契合变化后的施工条件,还需实施动态控制。依据变化的情况实施项目,并不能影响总进度计划,然后对进度计划进行及时的修正和调整,有效提高劳动效率。也要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尽早完成工程。因此,项目经理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企业经济管理可以以正规标准的科学管理为基础进行理性化的管理,促使企业以标准的规章制度为依据,严格控制运营成本,严格要求质量监测。只有制定好企业管理制度,确保正常运行经济管理活动。标准的管理模式可以避免企业管理人员行使权利的过程中由于个人因素表现出不正当行为。理性化管理模式明确了各方面的运行规则,避免企业由于主观因素产生不合法或者合理的经济活动。
四、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和治理结构
管理需要正确的“管”。也就是说企业管理具有约束性,并且以人为中心,这是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针对性、可行性以及稳定性,确保制度执行的公正、严格以及连续。建筑施工企业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良好的管理艺术进行管理。并且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激发员工的责任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挖掘员工的潜力,以此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最大化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建筑企业建立现代化制度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虽然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改成股份制,也建立了公司法人的治理结构,可是还不能明确职责,以合理科学的工作制度推动企业发展。这需要企业规范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的治理结构,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
五、结束语
一、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特点与要求
会计成本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成本核算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财务管理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而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把握企业发展过程中每一环节的财政支出,帮助企业最大化地节约成本,并为日后发展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从某种程度上讲,会计成本核算还具备了完善企业整体管理,并使企业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利用等特质。
至于两者的管理与工作要求,由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均属于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工作,企业财会人员在处理这两项工作时,应特别注意考虑自身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特点,深入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从整体上把握好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大方向。具体来说,企业在对财务核算管理时应严格把控、设置合理的会计核算体制,即是要严格把关各会计流程,突出内部控制,保证单据获取、科目设置和资金使用的规范化。其次制定科学的管理目标体系,明确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和挑战目标。其中,对于目标的设定必须务实、合理,必须摒弃只是空喊口号的“高目标”,同时也要避免过低的目标设置,难以发挥激励的作用。
二、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现状与问题
1.财务报表不精,纳税项目不清。不少企业对应税与非应税项目概念模糊、不熟悉税务申报的内容与流程,造成会计核算错误、纳税申报不实;还有相当比例的企业存在财务报表不精细的问题,它们通常只供应常见的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表内体现的信息非常笼统,对企业管理活动的指导作用非常有限。其实,企业能够向财务提供的表格种类非常丰富,如资金状况表、企业费明细表、成本费用明细表、基金使用情况表,以及客户的信用档案等。这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针对性与科学性。此外,也仍有一些企业对财务核算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财务管理只是财会部门的工作,并没有将其作为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环节来看待。须知,财务管理是一个有机系统,财务部门虽作用关键,但做好这项工作仍需要企业上下全体员工的共同支持与配合。
2.成本核算单一,成本管理落后。大多企业对会计实施的仍是集中核算,各职能部门也只设收支总账,不作成本费用核算,且核算中用到的会计明细科目最多细化至二级。然而这类单一的成本核算方式显然不能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企业经营业务广泛,如果不对各服务单元中实行独立的成本核算,不按项目、类别细化会计科学,就达不到成本管理的基本目标,成本核算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当前成本管理目标的达成主要依赖于三种方式:一是将成本转移给供货商,二是规模效益,三是费用控制。大多企业倾向于使用第三种方法,也就是尽可能地节省开支、缩减预算。但这种方法的弊端非常显著,它局限于企业内部,形成不了管理方法体系,缺少战略性的管理眼光,难以兼顾成本的引发与潜在因素,也不利于企业形象和服务品牌的建立和竞争力的提升。
3.会计基础薄弱,核算手法陈旧。当前会计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明细分类账设置不规范;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失真;明细账中业务内容表述模糊;会计科目使用失当;财产物资清查制不完善或执行不力等,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不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同时,不少企业依然在使用低效率的手工作业方式处理会计核算问题,导致财务人员每天主要工作就是不断重复对账和记账,根本抽不出时间深入一线作业调研,自然也没有办法对企业费用变化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更不可能向企业提出有利于成本缩减的专业建议了。受同样原因的影响,企业财务人员的管理职能也受到极大的抑制,使之既没有足够精力来管理企业物资库存,也没有空闲来考虑物资采购价格是否合理,对其它管理活动也同样甚少涉及。
三、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工作路径
1.财务管理精细化。首要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运作水平,实施跟踪管理,减少资金的浪费及不合理使用;还要缩减应付款的规模,加快资金回笼速度,提升存货管理质量。除此之外,企业还须注意财务风险的规避和分散,比如,可在企业范围内推行坏账准备金制度,对于计提的坏账准备金应当计入管理费用。
2.应税项目规范化。由于部分企业受制于财会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专业水平不够、对企业组织结构和经营背景不了解等问题,不少财会人员存在不懂得如何划分应税与非应税项目、对税务申报的相关规定的正式流程也不够熟悉,造成了企业会计核算上的错误,甚至影响到企业纳税申报的顺利实施。所以,需要建立起专门针对财务会计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将其作为提升财会人员职业素养和自身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手段,为财会人员的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此外,人工成本也是企业的一项大重要支出,它在企业管理成本中占了近八成的比例。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则有利于物业企业人工成本的缩减和整体管理质量的提升。
3.巩固基础会计工作。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和会计工作准则促进会计账目规范化,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引导其积极参与企业管理事务,不断提升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水平;同时,突出会计的监管职能,加强对会计原始凭证的审查力度;此外,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以突出内部控制,增强对财产清查和成本核算等工作的重视程度。
4.构建二级核算管理制。简单地说,即在二级核算制度正式确立后,各二级核算单位应当自行管理不同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原始凭证,若同一凭证关系到两个及以上的二级单位,则该凭证由企业保管,各二级单位只需要妥善处理相应的复印件。
结语
一、当前,企业实施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预算的目的不明确
多数企业虽然能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提高管理科水平的尺度。但是,但对预算如何安排与有效地实施理解的还不够深入。存在为了迎合上级部门跟据预算管理制度,将预算管理填补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之中而显得完善,正在以预算管理指导企业发展战略的很少。可见,预算管理制度的存在是必需的,但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做好预算并付诸实施,发挥预算管对企业发展的安排与计划作用,指导企业各部门协调各资源的有效分配,从而使得本企业的战略目标如期实现。
(二)静态预算编制缺乏弹性
当前不少的企业对于财务预算的编制,依然沿袭陈旧的固定预算与定期的预算方法。将固定的静态的预算编制纳入到企业的实际执行当中,力求用预算衡量企业运行的情况,这一静态的预算相对于企业业务的波动来说显得僵硬而缺少弹性。企业在做财务预算时需要采用科学而合理的方法,使预算值更准确,将预算指标风险降低到最小化的滚动预算,及时调整预算偏差,使预算与企业的实际更接近。
(三)财务预算中忽视资金成本费用
企业编制财务预算,偏重与业务预算和资本支出预算,成本费用预算与投资项目的资金支出,两大方面在预算中的比例很高,但是资金占有成本基本上是被忽视,造成资金与资源浪费,增大了财务的风险值。在企业财务预算中,需要重视起资金占有,杜绝资金闲置的资源浪费而延误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二、做好企业财务弹性预算经济的措施和方法
企业财务预算需要充分分析成本费用,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合理地处理好本、量、利三者之间的互补关系。
(一)整体分析企业经营环境,准确定位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的运行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环境的改变左右这企业的预期发展和计划,这就需要企业随时关注本企业发展的大的环境,在编制预算前需要深入地分析本企业的经济、法律和市场环境,关注外部因素对本企业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做好计提坏账、投资跌价减值、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减值的预算提取,减少不良资产比重的增加。影响到企业净资产的减少,金融政策直接影响企业资金成本,根据现实中的成本研发与市场因素的新问题,适当增减预算。如新建企业预算侧重销售与制造;正常经营企业预算侧重控制经营效率与成本;企业扩大规模,预算侧重于扩充市场。相适应,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外部环境,在企业预算上作出内部资源预算的调整。
(二)协调各部门利益冲突增加预算严肃性
对于多数的企业来说,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做出预算,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基本上能够对担当起沟通与协调的角色。但是,企业成本、利润、投资部门也需要吸纳到参与预算中。预算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作用,凸显权威性。作出预算进入由多部门负责人一起进行预算评议,增加预算的严肃性,防止部门间产生利益上的冲突。如,销售与生产部门,在预算的编制中就需要财务部门参考两者的资金需求量,由所有管理人员评议,保证预算平衡企业内部各方的利益,增加企业财务预算的严肃性。
(三)企业财务编制的预算要具有可行、可比、可控性
软件知识产业的勃兴是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初具框架的标志;以知识作为资本发展经济,知识将作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软(件)的比例在整个经济中的份额大大增加,包括专利、商标等在内的无形资产在整个经济资产中的比例大大上升,咨询业日见兴盛,作为工业经济主干的制造业已注入越来越多的新科技知识。信息是知识经济发动机的燃料。在知识经济社会里,我们必须熟悉半导体、芯片、光盘、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网络的产生、虚拟技术等的广泛应用。
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包括教育、经营管理乃至领导决策等活动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工业经济时代,可以设置各种壁垒来保持竞争的一方,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再有壁垒可以保护落后。任何企业,都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那么,企业核算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呢?
1改进对无形资产的核算
我国目前财务会计中涉及的无形资产仅有专利权、商标、商誉、版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和专有技术,对于自创的无形资产很少单独进行准确的计价和核算,且无形资产的价值都在不少于周年的期限内均衡地摊人管理费用。然而,知识经济社会中无形资产的内容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目前美国评价公司时涉及的无形资产已达20多种,且有日益增多之势,除了以上所列内容外,还有公司名称、企业品牌、服务品牌、业务伙伴、融资关系、长期顾客、职工的教育状况、业务能力、工作能力以及企业文化。管理水平和各种有益协定等等。这些无形资产已构成企业资产的主体部分,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因而必须改进现行的无形资产核算。(1)正确计量各种无形资产,提供完整的核算资料。企业的无形资产一般有外购、自制和接受投资三种。对于外购的无形资产应以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入账;对于接受投资的无形资产应以评估价值或协议价值人账;对于自制的无形资产则应以其研究开发成本或未来收益的现值计价入账。(2)应将无形资产的价值摊入产品成本。知识经济社会中,有形资产的地位急剧下降,产品成本中知识资源磨损价值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如果无形资产还像现行财务会计那样核算,则产品成本会严重失真。因而计算产品成本时,应计算四大生产要素的消耗特别是知识资源要素的消耗,对于有些无形资产如商誉、企业品牌、管理方法等在摊销时,可保留其传统的核算方法,将其价值摊入管理费用;对于服务品牌、业务伙伴、长期客户等无形资产可以在其摊销时记入“经营费用”,也可以仍然记人“管理费用”;对于职工教育状况、工作能力、业务能力等人力资源则应摊销记入成本;对产品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则必须在摊销时记人产品成本,可增设技术、专利、人力资源等成本项目进行核算。
(3)适当调整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知识资源一方面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其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快,因而应适应其更新的速度调整其摊销的期间和方法,可以像当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那样采用快速摊销的办法,也可以适当缩短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这样,既能准确地核算无形资产,又能准确地进行知识产品成本的计算。
2改进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关键词:环境财务成本 成本核算 账户设置 账务处理
坚持走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道路,需要建立、推行科学合理的环境成本核算制度。将环境成本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不仅是企业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的现实需要,更是经济与社会科学发展的时代呼唤。然而,针对企业如何在操作层面进行环境成本核算会计处理这一现实问题却鲜有学者涉及。
一、企业环境财务成本核算的提出
环境成本一般分为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两部分。前者是从企业的微观角度来定义,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生的与环境相关的资源损耗,其会计核算主体是企业,具有会计意义。后者是从全社会的宏观角度来定义,是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发生的与环境相关的资源损耗,属于经济成本,社会各组织的微观环境成本构成了该社会的宏观环境成本,其会计核算主体是社会、国家,缺少会计意义的操作性,本文不予讨论。
内部环境成本可分为企业环境经济成本和企业环境财务成本。前者指企业活动所导致的社会环境折耗,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环境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总和。其实质是企业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货币和非货币性损失,例如因企业污染造成周围环境质量的下降。后者指企业耗费在环境方面的支出,是企业承担的影响其财务成果、与环境相关的直接和间接支出。根据目前会计准则的规定,环境经济成本不计入企业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不对企业的财务成果产生影响,本文暂不探讨。而环境财务成本能够纳入目前的财务会计系统,并分配到产品成本或作为期间费用抵减企业当期的利润,因此企业进行环境财务成本的核算更有操作性和会计意义。
二、企业环境财务成本的确认计量
(一)成本构成
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和企业的环境活动实践来看,企业环境财务成本主要包括:排污费;绿化费;土地损失补偿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环境管理机构经费支出;环境监测支出;罚款与赔付;废物处理费;与本期经营活动有关的清理成本;环境恢复支出;政府环境管理机关勒令停产的停工损失;购置环保设施支出;降低污染和改善环境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在建工程执行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三同时”制度,发生的与环保有关的设计费用、施工材料费、有关人员工资等;已有环保设备进行更新;改造的费用及提取的折旧费;绿色产品标志认证费;环境税金以及计提的环境设备减值准备。
(二)成本确认
企业环境财务成本确认是进行环境会计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前提,也是企业处理环境交易和事项的前提。其成本确认同样遵循基本会计原则,须满足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应以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以环境资源的保护和耗费为中心,对企业在各会计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环境资源价值及环境成本予以确认。
(三)成本计量
环境财务成本的计量应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依据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等会计原则将符合确认条件的环境财务成本进行计量、记录、归集。关于成本的具体计量模式、方法等,已有大量的研究和文献,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其一,环境财务成本计量指标的多样化。进行环境财务成本计量时应将传统的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结合,例如货币指标和实物量指标、质量指标结合应用。其二,环境财务成本具有多种计量属性。将环境财务指标进行量化以货币表示,除了采用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还可以采用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现值和替代成本等。其三,环境财务成本应予以资本化或费用化。对于这一问题,国际相关组织均存在较大分歧,我国也尚未做出相关规定。FASB认为处理环境污染的成本通常应予以费用化,但如果符合下列任何一个标准,且其成本可以收回即可资本化:一是可延长企业拥有资产的寿命,改善其安全性或提高其效率的成本;二是减少或防止由以前经营活动引起,但尚未出现的环境污染成本,以及由未来经营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成本,包括之后发生的改善资产购置时状况的成本;三是该项成本发生在当前持有待售资产的销售准备过程中。ISAR认为如果企业环境成本直接或间接地与将通过以下方式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有关,则应资本化:一是提高企业所拥有的其他资产的能力或改进其安全性、提高效率;二是减少或防止可能由今后经营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三是保护环境。
如果将环境财务成本费用化,将直接影响当期损益;如果将环境财务成本资本化,则通过分期摊销长期资产,将成本支出转移到若干期间的费用中,从而对企业产生长期影响。笔者认为,首先应根据支出受益期的长短判定该项支出是否应资本化,一般以一年为基准。需要资本化支出的会计处理可参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规定,例如购置环保设备或对其进行更新、改造的费用可参照固定资产的处理方法,记入“环境资产”账户下的“环保设备”明细科目;又如降低污染和改善环境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可参照无形资产的处理方法,记入“环境资产”账户下的“环保技术”明细科目。
三、账户设置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未对企业环境财务成本核算做出要求,更未设立核算账户。为了从操作层面解决企业的环境财务成本核算处理问题,根据环境成本基本理论,笔者认为,应设置“环境财务成本”基本账户。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账户的借方核算企业本期环境财务成本的发生额和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应由本期负担的环境财务成本;期末,本期借方的累计发生数从贷方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结转后无期末余额。
账户下应设置以下二级科目。第一,费用支出。核算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与环保相关的支出,例如排污费、绿化费、废物处理费、环境监测支出、环境管理机构经费支出、环境税金和计提的环境设备减值准备等。第二,损失支出。核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违反环境法律法规引发环境污染而支付或被要求支付的意外损失,例如因环境污染而发生的罚款与赔付、政府环境管理机关勒令停产的停工损失等。第三,或有支出。核算企业预计可能发生的环保负债,例如因环境问题发生诉讼,企业可能需支付的赔偿金、诉讼费等。第四,环境治理收益。核算企业在环境治理过程中产生的收益,例如废弃物的处理收益、利用“三费”生产产品减免税款等的收益。
此外,企业还可视情况设置“环境资产”、“环境资产累计折耗”和“环境资产累计摊销”三个资产类账户。“环境资产”账户主要核算环境财务成本中能够形成企业环保资产的投资额,例如购置环保设施支出、降低污染和改善环境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中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可予以资本化的部分。该账户下可设置“环保设备”和“环保技术”两个二级科目,分别单独核算企业为保护环境而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环境资产累计折耗”和“环境资产累计摊销”账户分别核算环保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和环保无形资产的摊销额。
四、账务处理
在上述账户设置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会计准则和财务会计系统,不同情形下企业发生的环境财务成本可进行如下处理。
第一,发生与本期相关的环境支出,但未满足资本化条件时,借记“环境财务成本――费用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应交税费”、“累计折旧”等科目。
第二,发生与本期不相关的环境支出,且未满足资本化条件,如金额较小,可根据成本效益原则直接计入当期费用,其账务处理与发生与本期相关的环境支出的处理方法相同;如金额较大,则分两种情况处理。对于应由以后期间负担的环境财务成本,例如企业在某种污染发生前,根据政府环保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拟定的治理预算方案支付治理费、土地损失补偿费和矿产资源补偿费等,发生时,借记“长期待摊费用――环境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摊销时,借记“环境财务成本――费用支出”科目,贷记“长期待摊费用――环境支出”科目;对于大额环境财务成本可以合理估计、事先预提,例如环境恢复支出等,预提时,借记“环境财务成本――费用支出”科目,贷记“预提费用――环境支出”科目,实际支付时,借记“预提费用――环境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第三,发生满足资本化条件的环保支出时,借记“环境资产――环保设备或环保技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计提环保设备的折旧和环保技术的摊销额时,借记“环境财务成本――费用支出”科目,贷记“环境资产累计折耗”或“环境资产累计摊销”科目。
第四,发生与环境有关的意外损失时,借记“环境财务成本――损失支出”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或“银行存款”等科目。
第五,预计可能发生与环境有关的环保负债时,借记“环境财务成本――或有支出"科目,贷记“预计负债――环保负债”科目。
第六,企业控制污染、保护环境而产生环境治理收益时,应冲减已发生的环境财务成本,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环境财务成本――环境治理收益”科目。
第七,期末将“环境财务成本”所有二级科目进行结转,借记“本年利润”、“环境财务成本――环境治理收益”科目,贷记“环境财务成本――费用支出”、“环境财务成本――损失支出”以及“环境财务成本――或有支出”科目。
参考文献:
1.陈良华等.环境会计的成本计量模式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经济核算
施工企业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并且企业的内部任务较为繁杂,因此在新时期,如何对财务管理进行改革、加强经济核算的准确率,成为财务部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
1.施工企业的货币运动
货币运动指的是,企业中的流动货币从投入生产到产出效益的全过程。它是一个可重复的循环性周期,也叫做货币周转。在建筑施工企业货币运转的实际过程中,其状态经常发生变化。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的全过程里都有货币的出现,它经常处在产出建筑实物状态,只有一小部分呈流动货币状态,随着工程的不断进行,企业中的货币不断流动,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企业经济活动,这就是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想要了解企业内部的财务活动的全部流程,就要对企业货币的运转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
(1)货币的筹备。货币的筹备指的是建筑施工企业中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货币的获取途径一般为: 投资者进行投资,也就是企业的本金;或是向有关机构借货币,也就是企业的负债。
(2)货币的运转。货币的运转指的是将筹备好的货币科学、合理的运用到企业施工的各项环节。企业利用筹备好的货币购买施工时所需要的运输设备、机械设备以及建筑材料,这样使货币的形态由流动转为固定形态。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施工人员借助建筑设备作用在建筑材料上,使固定货币与储备货币发生消耗。这样,所消耗的固定货币与储备货币以及支付各施工人员的货币都将转换成生产货币形态。伴随施工的继续进行,没有竣工的工程转变成已经完工的工程,生产货币又变成实物货币。工程竣工后,施工企业将工程交付给承建单位,进行工程尾款结算并获得收入,此时的货币从实物货币又变成流动货币形态。这说明,在企业生产的全过程里,既是货币运转的过程,又是货币消耗和增值的过程。
(3)货币的调配。货币的调配指的是,将施工企业获得的收入进行分配。首先将所得到的收入补充成本,确保企业施工的正常进行。然后将调配后所剩的余额,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依率缴纳所得税,缴税前所获得的利润减去缴税后的余额等于施工企业的净利润。净利润再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调配。
2.施工企业中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
(1)对资金进行合理筹措,保证企业的生产与经营能正常进行。企业在生产与运行过程中,一定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后盾。所以,企业要先做好资金筹备工作,按照国家有关法规与管理方法,对企业生产与经营中所需要的资金实施相应的筹措方案。
(2)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方案进行认真研究,以便获得较高的投资效益。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所做的每个投资决定都将产生风险,因此,企业在做投资决定时,要对投资中产生的任何风险因素进行充分考虑,确保其方案的可行性。
(3)在施工前参与经营决定,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的财务管理机构对企业中各个经营决定都要积极参与并从旁协助,以便随时修改方案中的不足。根据相关经济检测数据,进行事前分析,制定符合企业经济实力的经营决定,以便在最少的消耗中获得最大的施工成果,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管理财务工作的方法
(1)财务预测法。财务的预测方法是在掌握企业施工的基本条件的情况下,对企业财务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和评估。财务的预测步骤为: 设定预测对象,收集有关资料,并使用一定的计算方法进行预测,通过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对比,从而采用最优方案。
(2)财务规划法。财务规划法指的是,根据财务的经营决策,在一定时间内对财务状况的总体目标进行具体落实。以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对施工企业的财务规划的内容进行确定。其规划内容有: 流动的货币的规划、固定资金的投资规划、工程投资成本规划、实物成本规划、利润规划等。财务规划是施工企业经济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财务规划对象应和其他规划对象相一致。
(3)财务管理的控制方法。
a.控制财务平衡法。主要有控制财务收支平衡法、控制财务平衡法、控制生产和财务整体平衡法等。
b.控制财务限额法。可以采用此方法的有: 财务收入与支出的总额、管理费用的支出等。
二、施工企业的经济核算
1.经济核算所包含的内容
(1)对产品进行核算。在企业的施工过程中,对实际施工量、建筑施工面积、建筑安装量、产品质量以及合同的完成状况等对象进行分析、对比、记录。并对建筑产品的价值、工期等因素展开细致考核,检查企业施工计划的完成量,并分析社会对产品的满意程度。
(2)对资金进行核算。企业资金的核算指的是,对生产任务的完成时所占用的资金情况进行监督、记录、考核,它是根据企业施工周期长的特性,为提高资金运转速度和利用率而设置的。
2.经济核算的基本方法
(1)会计核算。会计核算指的是,根据企业资金和物资的收支变化及经济活动状况客观的反映经济的价值形态。它以钱币为基本运算单位,经过计算,综合、全面、系统的算出各种经济活动,并以此作为会计报表编制的根据。施工企业的成本、资金、利润是经过会计核算产生的。会计核算的基本任务是对施工合同的产品销售执行情况、减少成本的执行情况、施工人员对规章制度遵循的执行情况等内容的反馈,并将日常会计报表呈报给相关机构。
(2)统计核算。统计核算指的是,利用会计核算的统计资料客观的展现,现阶段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相关数据。并按统计方式进行归类、整理、研究,真实的体现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全过程及综合结果,还能从统计核算数据中分析出现今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3.分析施工企业的经济活动
(1)分析经济活动的内容。对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综合分析,既可以针对企业整体的经营活动,又可以针对个体单位进行。a. 根据生产状况进行分析: 主要包含: 对产品的完成状况进行分析、对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状况进行分析、对材料供给和损耗进行分析、对机械设备的施工过程状况进行分析等。b. 根据工程造价进行分析: 主要包含: 对工程造价的整体分析、对单位工程造价进行分析、对施工过程中的管理费进行分析等。c. 根据产出利润进行分析: 主要包含: 对利润的形成状况进行分析、对利润的分配状况进行分析、对利润的综合水平进行分析等。
(2)经济核算活动中的主要分析方法。a.比较法。它是经济核算活动中最基本的核算方法,它根据数字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一般是将实际数据和计划数据相比较,从中指出计划完成的进度,并说明分析的进一步方向。现阶段完成的实际数量和之前完成的数量相比较,指出企业未来的发展速度及企业的经营管理情况。b.平衡法。平衡法指的是,利用“四柱平衡”的理论对经济指标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