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精准农业发展分析范文

时间:2023-08-02 16:18:27

序论:在您撰写精准农业发展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精准农业发展分析

第1篇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农业经济系统;投入产出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14.028

内蒙古地区是发展农业经济的集中区域。作为农业大国,发展内蒙古地区农业经济是我国当前的主要目标。为了使农业能够得到更为稳定的发展,必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同时调节好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确保农业经济稳定增长。在农业经济系统中的投入产出分析中,投入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主要指农民,劳动资料主要包含种植过程中所使用的种子、化肥、农药等。产出主要是指农产品的产出数量以及各种分配使用的方向。在农业经济系统中产出和投入,不仅能够预测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而且能够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对农业经济系统做出具体的分析。

1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

1.1 基本理论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理论是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其最初出现是在法国重农学者魁奈所提出的“经济表”,随后马克思提出“社会再生产率”,确定了两大部门的比例关系,瓦尔拉斯为其补充提出“一般均衡理论模型”,确立了多个部门间的比例关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又逐步出现平衡表和各种与经济有关的数学模型,这些在分析和研究经济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后,中国在1982年正式编制,确立产出表、实物表、价值表三个表作为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理论基础。

1.2 原理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主要是利用数学计算与电子信息技术结合的方法,并结合网上编程和有效的软件,通过这些将经济系统中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比例精确的计算出来,并进行相应的研究。其不只是简单的运用于一个部门,而是在多个部门中有着相关联系,甚至其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

1.3 基本模型

投入产出的基本模型主要分为四种:一是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二是价值型和实物型;三是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四是报告期和计划期投入产出模型。第一种是按照模型反映的时期而划分出来的,第二种是根据计量单位的不同,第三种是投入产出表按资料范围划分,第四种是按照资料的性质和内容划分出来。在投入产出分析过程中,这四种基本模型能够对经济系统做出计划和安排,以及根据所得的数据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2 投入产出分析在内蒙古地区农业经济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2.1 利用投入产出对内蒙古地区的农业经济做出预测

在农业收成之后,往往会根据收获的农产品做出具体的投入产出表,根据表格中的内容进行动态分析能够预测出在将来近一段时间内农业的收成情况,再根据这些趋势做出安排和改进。在2002年对内蒙古农业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后,利用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产出表就能够比较出农业产业结构的比重是有所上升还是有所下降,同时也能对未来的发展情况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

2.2 分析重大决策对内蒙古地区农业经济系统的影响

若要维持内蒙古农业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就需要将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重大决策往往会给农业经济系统造成巨大的反响,甚至会造成一系列的反应,所以做出一个正确的决策对于农业经济结构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投入分析能够综合各种因素,评估重大决策的可实施性,所以在分析农业经济系统中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例如,国家“三农”政策推行以来,对于内蒙古地区的农业不仅没有造成不良的后果,而且经投入产出分析,其能够推动内蒙古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一政策的推行对内蒙古东部平原地区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 投入产出分析在设施农业经济效应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的农业技术手段也层出不穷,设施农业有着较为广泛的发展空间。为使其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内蒙古经济系统的收益得以提升,必须对设施农业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日光温室在目前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内蒙古地区气候差异过大,采用日光温室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必须对其可操作性进行具体分析。利用投入产出分析,分析出生产成本、产值以及净收入等具有关联性的联系,然后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适的解决对策,再根据定量、定性等分析方法做出更为具体的分析,提出更适合的解决方案。

3 结语

内蒙古地区地域辽阔,农业的发展决定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必须充分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提高经济效益,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预测出未来农业准确的发展趋势,为内蒙古地区农业的发展做出保障。加深对投入产出分析的研究,让其与农业经济系统零距离,共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锦凤等.对内蒙农牧业经济投入产出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统计,1998(01):13-14.

第2篇

内蒙古地区是发展农业经济的集中区域。作为农业大国,发展内蒙古地区农业经济是我国当前的主要目标。为了使农业能够得到更为稳定的发展,必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同时调节好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确保农业经济稳定增长。在农业经济系统中的投入产出分析中,投入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主要指农民,劳动资料主要包含种植过程中所使用的种子、化肥、农药等。产出主要是指农产品的产出数量以及各种分配使用的方向。在农业经济系统中产出和投入,不仅能够预测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而且能够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对农业经济系统做出具体的分析。

 

1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

 

1.1 基本理论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理论是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其最初出现是在法国重农学者魁奈所提出的“经济表”,随后马克思提出“社会再生产率”,确定了两大部门的比例关系,瓦尔拉斯为其补充提出“一般均衡理论模型”,确立了多个部门间的比例关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又逐步出现平衡表和各种与经济有关的数学模型,这些在分析和研究经济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后,中国在1982年正式编制,确立产出表、实物表、价值表三个表作为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理论基础。

 

1.2 原理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主要是利用数学计算与电子信息技术结合的方法,并结合网上编程和有效的软件,通过这些将经济系统中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比例精确的计算出来,并进行相应的研究。其不只是简单的运用于一个部门,而是在多个部门中有着相关联系,甚至其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

 

1.3 基本模型

 

投入产出的基本模型主要分为四种:一是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二是价值型和实物型;三是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四是报告期和计划期投入产出模型。第一种是按照模型反映的时期而划分出来的,第二种是根据计量单位的不同,第三种是投入产出表按资料范围划分,第四种是按照资料的性质和内容划分出来。在投入产出分析过程中,这四种基本模型能够对经济系统做出计划和安排,以及根据所得的数据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2 投入产出分析在内蒙古地区农业经济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2.1 利用投入产出对内蒙古地区的农业经济做出预测

 

在农业收成之后,往往会根据收获的农产品做出具体的投入产出表,根据表格中的内容进行动态分析能够预测出在将来近一段时间内农业的收成情况,再根据这些趋势做出安排和改进。在2002年对内蒙古农业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后,利用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产出表就能够比较出农业产业结构的比重是有所上升还是有所下降,同时也能对未来的发展情况有着更为清晰的认识。

 

2.2 分析重大决策对内蒙古地区农业经济系统的影响

 

若要维持内蒙古农业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就需要将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重大决策往往会给农业经济系统造成巨大的反响,甚至会造成一系列的反应,所以做出一个正确的决策对于农业经济结构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投入分析能够综合各种因素,评估重大决策的可实施性,所以在分析农业经济系统中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例如,国家“三农”政策推行以来,对于内蒙古地区的农业不仅没有造成不良的后果,而且经投入产出分析,其能够推动内蒙古地区经济的发展,这一政策的推行对内蒙古东部平原地区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 投入产出分析在设施农业经济效应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的农业技术手段也层出不穷,设施农业有着较为广泛的发展空间。为使其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内蒙古经济系统的收益得以提升,必须对设施农业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日光温室在目前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内蒙古地区气候差异过大,采用日光温室能够很大程度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但必须对其可操作性进行具体分析。利用投入产出分析,分析出生产成本、产值以及净收入等具有关联性的联系,然后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适的解决对策,再根据定量、定性等分析方法做出更为具体的分析,提出更适合的解决方案。

 

3 结语

 

内蒙古地区地域辽阔,农业的发展决定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必须充分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提高经济效益,做出正确的决策,并预测出未来农业准确的发展趋势,为内蒙古地区农业的发展做出保障。加深对投入产出分析的研究,让其与农业经济系统零距离,共发展。

第3篇

关键词:精准农业 管理技术 应用研究

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采用了高耗能的管理方式,投入了过多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也投入了大量的机械动力。但是,这种高耗能的发展模式是不适合现代农业发展的,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土壤酸碱度失衡,致使农产品质量日益下降。在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增强的现代社会,这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农业战略的管理模式必将被先进的精准农业管理模式所取代。

一、农业精准化生产管理技术的现状分析

精准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管理思想,是在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精准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指明了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精准农业管理模式是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以及RS遥感系统等技术,及时了解农作物的生产环境、生长变化状况、病虫灾害情况等。为分析、模拟农作物灾害的发展趋势提供具体的作物信息、数据,作为进一步解决作物灾害问题提供参考标准。在此基础上,精准农业发展模式,利用各种智能系统,准确、细致地计算出精准治理措施。包括:喷洒农药、施肥灌溉、播种收获等生产管理方式。

精准农业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先进管理模式对农作物进行管理,以最小的投入获得经济和环境的最大利润。目前,精准管理模式的主要技术支撑即以3S技术为基础的多种数据系统为技术支撑的管理模式。包括:变量控制技术、生物信息技术、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产量分布图生成系统等。随着数据处理技术的提高,可视化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还有网络数据库系统的开发,精准农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成为了国际上农业领域的发展热点之一,大大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升级。

二、发展精准农业的必要性

发展精准农业是我国的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大量减少,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再加上病虫灾害,旱涝灾害等,农业生产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了在世界农作物市场上占据优势,只有提高农业生产领域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大限度的提高农产品的利润,扩大市场占有率。精准的农业生产模式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的精准化管理,解决上述各种问题。

发展精准农业是世界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精准农业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推广,成为了国际农业学、农业技术等高领域的研究对象,世界各国都在采用新型的精准农业管理模式。这符合国际农业发展的趋势。

发展精准农业管理模式是由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决定的。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各方面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在能源资源供不应求的现代社会,发展精准农业更有利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体系,缓解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遇到的紧张局面。

三、精准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在发展精准农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水资源利用不当、施肥结构不合理、信息体制不健全的问题。发展精准农业就要着重发展灌溉精准农业、节肥精准农业、精准设施农业。发展精准灌溉农业就要根据信息系统反馈的数据因地制宜地选择灌溉设施,开源节流,节约水源,解决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发展节肥精准农业需要系统分析、预算出恰当的施肥时间,施肥数量,以及肥料品种。发展精准设施农业就是利用机械设施改变或者提供农作物生长的小气候,从而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更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提高作物产量。

更重要的是,要加大3S技术的应用范围,建立全面的农作物管理系统,在GPS和RS技术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准确分析数据信息,可以先建立实验基地对比分析。另外,建立肥料信息系统和土壤肥力系统,收集不同的土壤类型、作物类型、肥料的使用情况等做好统计分析,随时了解不同地区的土地肥力变化状况,以便进一步进行管理。

精准农业发展模式需要协调好人力与机械的关系,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减少生产成本投入,目的是为了增加我国的农业市场竞争力。

此外,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管理模式的创新,利用政府的力量大力支持信息技术的提高,建立完整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全方位的农业信息管理中心,及时引进新型农业发展技术,形成农业精准化的发展规模。

结束语:

信息采集技术、网络技术和专家决策系统共同构成了农业精准化生产管理模式。精准化生产模式可以弥补传统生产模式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又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节约人力。在这种生产模式下可以对农作物信息进行智能采集、计算、判断、分析、预测与预警等,以达到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的目的。由于精准化生产方式涉及到更多信息网络智能领域,因此要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发展农业产业也要考虑地区差异,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状况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式。

精准化农业生产模式符合国际农业发展的趋势,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精准化农业的过程中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学习先进管理模式,引进先进技术,争取在精准化农业发展过程中走出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精准农业;推广;关键技术应用;中国

中图分类号 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274-0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农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我国的人口数量众多,且依然面临着环境恶化和资源紧缺的问题,只有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实现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精准农业。本文就精准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精准农业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门课题。精准农业是一种在信息基础以及地学空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息化和集约化的农业技术,主要是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和土壤学、生态学以及农学等有效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指导农业生产,以促进农业发展。

1 精准农业概述

精准农业是指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对其进行精耕细作,以现代农业的生产形式取代传统农业的生产形式,更加注重对农业生产的管理。精准农业通过建立生态学、地学以及农学等模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遥感技术等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各项活动进行精准的定位,并进行精细管理,以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和信息化。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对农作物的产量和投入进行细致分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的生长、土壤以及机械设备等进行实时监测,使各种农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发挥农业资源的优势,以获得最大的产量,减少资源浪费,从而不断提高农作物的质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促进我国农业进一步发展[1-3]。

2 精准农业发展现状

2.1 我国精准农业推广现状

现阶段,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业生产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科技含量大大提升,很多高新技术都尝试着逐渐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但是我国农业的总体科技水平还有待提高;魍撑┮翟谥鸾ハ蛳执化农业转变,但仍处于初始阶段;由之前粗放经营的管理方式向精准农业的方向发展,但也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很多常规技术以及高新技术在不断推广,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也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改变。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农业总值的增长主要依靠投入生产要素,而科学技术的贡献率还比较低。国外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总值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但是我国只有35%左右,每年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率不到30%,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总体来看,精准农业的推广率比较低。

2.2 我国精准农业关键技术应用现状

精准农业的发展需要依赖很多高新技术,因而高新技术应用得越普遍,说明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情况越好[4-7]。精准农业发展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技术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以及全球定位系统。

2.2.1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将统计学、环境科学、信息学、管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融合在一起的新兴学科,其通过使用各种先进的手段和技术来对特定的地区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并对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精准农业发展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针对特定地区的地理信息建立农田土地管理模型,然后对地区的自然条件、气候、土壤元素、农作物苗情以及病虫害的发生等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分析,并针对这些因素的发展趋势制定精准的调控措施,为精准农业的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将其与农业管理辅助决策系统配合使用。

2.2.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获取各种实地信息来源的技术,在精准农业技术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核心技术包括影像技术、农田多光谱图像信息分析系统等。遥感技术的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其成本比较低,比航空摄影的成本减少1/2以上。在精准农业发展中,可以充分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田间时空变化信息,在规模化的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可以预测农作物的产量,同时预警宏观农情,以农作物和土壤为研究对象,可以建立农作物的条件模型和长势模型。遥感技术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为农业精细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8]。

2.2.3 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是精准农业空间管理的重要设施,其具有采集定位信息以及进行农田测量的作用。目前,在小区式农作物产量的定位计算、农田变量信息的采集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其应用到精准农业管理中,还可以实现机械自动化播种、灌溉和喷药,实现农业机械化变量作业定位。不仅如此,其在环境监测和土地测量等方面也具有良好的作用,是一项发展前景广阔的技术[9-10]。

3 结语

精准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相比,精准农业借助于各种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农业生产实施精细化管理,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4 参考文献

[1] 朱勇.浅论我国发展精准农业的途径和策略[J].农业网络信息,2015,12(9):10-13.

[2] 刘焱选,白慧东,蒋桂英.中国精准农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J].中国农学通报,2014,23(7):577-582.

[3] 何志文,吴峰,张会娟,等.我国精准农业概况及发展对策[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5,16(6):23-26.

[4] 金继远,白由路.精准农业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农业网络信息,2004(增刊1):3-11.

[5] 陈防,刘冬碧,万开元,等.精准农业与农田精准养分管理现状及展望[J].湖北农业科学,2006(4):515-518.

[6] 何东健,何勇,李明赞,等.精准农业中信息相关科学问题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基金,2011(1):10-16.

[7] 张仰洪,杨星卫,陆贤,等.精准农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3,18(1):10-13.

[8] 韩永峰,李学营,鄢新民,等.精准农业的技术体系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J].河北农业科学, 2010, 14(3):146-149.

第5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精准农I;数据化;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3-11 -03

一、引言

精准农业是一种以大数据科学为核心的信息化的现代农业理念,其发展颠覆了我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手工劳作方式,打破了粗放的传统生产模式转而迈向集约化、精准化、智能化、数据化,促使我国农产品由线上零销售改成私人订制。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对精准农业进行研究,建立了小汤山国家精准农业研究示范基地和黑龙江友谊农场的“精准农业示范项目”试验基地;2012-2013年在黑龙江垦区农机推广产品中,GPS自动导航和驾驶系统全部由国外进口,这表明我国亟需自主研制开发精准农业设施装备。总体上看,我国对精准农业的研究大多局限于对概念的补充和延伸,没有形成系统成熟的学术思想。在实践中,并未建立较大规模的试验示范基地,基础设施、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等都不及发达国家。因此,需对精准农业的发展作进一步研究,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精准农业内涵及主要技术组成

(一)精准农业内涵

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PA)又称精细农业,精确农业或处方农业,是以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它的全部概念建筑在“空间差异”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上,在定位、导航的基础上,根据管理单元的土壤特性和作物生长的需要,管理作物的每个生长过程及各种农资投放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壤和农作物的潜力,做到既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又减少农资的投入,从而降低物质消耗、增加产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精准农业的核心技术组成

精准农业技术体系是支撑精准农业发展的关键部件,精准农业技术通常不以单项技术的形式出现,在组装集成单项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同时,形成了精准农业所独有的技术体系,如产量图、配备有“3S”技术的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如图1所示:

1.现代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由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和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组成,其基本含义是把农技措施的差异从地块水平精确到平方厘米水平的一套综合农业管理技术。这项技术依赖全球定位系统和计算机控制定位,精确定量实施,极大地提高了种子、化肥、农药的利用率,同时在管理决策环节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单纯获取高产”“以适量投入获取较高经济利润”或“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等多种不同优化目标。

2.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学与其相关学科交差融合的产物,其中核心是基因工程技术。随着人们对动植物基因学和蛋白质学的认识,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通过对动植物基因重组,可增强农作物对生长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加农作物单产,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改善食物的营养结构和口感。例如,在棉花中引入抗虫基因,可减少病虫害对棉花的侵蚀,减少农药的使用;在水稻中导入能产生维生素A的基因,可以提高稻米的营养价值。

3.工程装备技术

农业工程装备技术是精准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精准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用于我国精准农业生产的农机装备主要有新型高效拖拉机、播种施肥灌溉机、精量植保机、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设备、高效能收获机械等,可实现精准平整土地、建立模块信息,为农作物生产管理收割做好准备。我国于2009年建立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自主研制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农业机械,近几年,我国农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较快,2016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达63%。

三、我国精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精准农业的成本较高

精准农业技术在新疆兵团棉花的大面积种植应用中取得了客观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平均单产增加17%,每亩播种量减少2千克,氮磷肥的利用率提高3%-8%。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检测,节约检测成本高达90%,检测效率提高500%以上。但这些农业机械价格昂贵,适合大面积作业,主要面向大型农场。而我国地形复杂,以小农经济为主,农户多分散且产能较低,导致发展精准农业的成本较高,不适合我国目前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作业规模。

(二)农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农业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近年来,市场的各种优质资源也逐渐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在农村形成了“38、61、99”部队、“空心村”“末代农民”等现象,进一步降低了农业劳动力的素质。文化知识的缺乏,降低了农业从业人员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导致一些高新技术成果难以推广运用,阻碍了农业生产发展向高端升级的进程。虽然我国政府大力提倡精准农业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基础薄弱,农民吸纳新技术的能力差,精准农业在我国的推广实践困难重重。

(三)精准农业基础设施不健全

我国精准农业技术装备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60-70年代的水平。目前我国精准农业的生产机具多从国外进口,尤其是在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型行业,这种差距还在不断加大。精准农业装备研发和创新的技术储备严重缺乏,适用农业机具设备品种少、水平低,而且可靠性极差,远不能适应精准农业发展的需要。另外,精准农业机械设备价格高昂,我国零散的农户和小型农场无法承担高额的费用,导致精准农业基础设施严重缺乏。

(四)现代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限

我国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农业数据库及农业信息系统,将3S等各项高科技应用到精准农业的生产发展中,并在北京、黑龙江、新疆等各地建立了大规模的精准农业实验基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化肥农药利用率低、劳动效率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总体来看,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精准农I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都是空白。如:基础设施建设、智能控制、机器人技术、VRA播种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基本上都处于空白状态。

四、我国精准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降低精准农业生产成本

加快精准农业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国情的低成本精准农业机械设备,促使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降低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成本,降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迈向精准农业的门槛,改变我国精准农业“只有理论,不能实施”的尴尬局面;建立大型农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带动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如农业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等,同时简化精准农业技术,提高精准农业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实用性和易用性,有效降低精准农业生产成本。

(二)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

精准农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型农业发展方式,精准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而“空心村”等现象导致我国农村人才匮乏,尤其是精通精准农业生产过程专业人才的匮乏。因此,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精准农业从业人员素质:一,完善中小学课程,把精准农业添加到教科书中,保证下一代全面彻底地了解精准农业;二,加强对现有劳动者的专业化培训,加快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和农技推广;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使其在精准农业的发展中起到“领头雁”的作用,为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三)大力加强精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精准农业基础设施主要指智能化精准农业装备,其研究与开发是精准农业能否得到推广实践的关键。目前我国精准农业基础设施较差,技术含量低,特别是大型的农机设备,几乎是从国外进口的,因此应从不同层面加强精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精准农业生产条件。一是政府要加大对精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加强智能化精准农业装备技术的开发和实践应用。二是增加精准农业主要农机装备的生产数量,如多功能谷物精密播种机,可自动调控配比的自动定位施肥机和喷药机,可控制喷水量的定位喷灌机等。

(四)拓宽现代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面

加快精准农业核心技术研究,简化精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骤,降低精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促使尽可能多的农民将精准农业技术体系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建立一个完整的植物信息数据库,在农作物生长的不同阶段及时给出合理的操作建议;结合全国各地农业发展特点和现状,加快自主研制开发适合不同模式精准农业发展的“3S”技术及高科技产品,并将“3S”技术及高科技产品全面运用于精准农业生产过程中,进一步拓宽现代信息技术在精准农业领域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田家治.精准农业的作用及发展现状概述[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03):68-69.

[2]张福贵.孟庆国,张树宝.黑龙江垦区精准农业试验与发展[J].现代化农业,2006,(01):41-42.

[3]董力伟.我国精准农业发展现状[J].产业观察,2014,(02):52-54.

[4]赵国锋.国外精准农业发展及其对中国西部地区(下转第67页)(上接第12页)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6,(06):175-179.

[5]许海云,张娴.精准农业技术与系统专利分析[J].科学观察,2015,(05):15-33.

[6]梁瑞华.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室大棚智能管理系统构建[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06):346-352.

[7]聂兵.我国精准农业的实施路径及其方向选择[D].山东农业大学,2009.

[8]军.精准农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农垦农机化,2015,(06):114-119.

[9]何志文.我国精准农业概况及发展对策[J].中国农机化,2009,(06):23-26.

[10]张纯洁.基于巧的精准农业发展模式―以江汉平原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08.

[11]赵春江.对我国未来精准农业发展的思考[J].农业网络信息,2010,(04):5-8.

[12]何志文.我国精准农业概况及发展对策[J].中国农机化,2009,(06):23-26.

[13]宁建.智能化精准农业装备的发展趋势[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1,(03):77-79.

作者简介:

第6篇

[关键词] 农业科技 精准扶贫 区域发展 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 F3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013-02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在新时期农业的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在科技创新方面,农业科技也得到大力的发展。在调查分析之后发现,在新时期的扶贫工作中,农业科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整体上看,农业科技创新驱动精准扶贫工作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新时期农业的发展。要在实践中不断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推动扶贫工作的稳步进行,不断实现农业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1 创新农业科技驱动精准扶贫工作的背景

在新时期创新农业科技驱动精准扶贫工作是多个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对其进行调查分析之后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科学发展观的引导

在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发展,农业在新时期发展受到工业、第三产业的冲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农业发展受到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科技创新对于农业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同时在扶贫工作中农业科技的发展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因此可以说创新农业科技驱动精准扶贫工作是新时期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1.2 农业发展自身的要求

新时期社会全面发展,农业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在新时期也是如此,其自身处于不断的变革与发展。在此过程中,针对农业精准扶贫工作问题,要求农业不断的向前发展,从而实现农业的进步。同时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要求相关科技不断的进行创新,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推动扶贫工作的正常进行,从而实现农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创新农业科技驱动精准扶贫是农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2 新时期农业精准扶贫工作的发展现状

在新时期农业精准扶贫工作在新时期受到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为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在调查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其发展现状可谓是喜忧参半,具体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业精准扶贫工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新时期农业发展虽然说受到工业等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冲击,但是就整体上来看,农业精准扶贫工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是农业的发展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使整个农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不断提高。对于农业扶贫工作来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在此过程中农业精准扶贫工作发展态势良好,前景十分光明。

2.2 农业精准扶贫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农业精准扶贫工作在新时期虽然发展前景光明,但是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充分调查分析之后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受传统思想理念的影响

在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其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根深蒂固。在调查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在扶贫工作中,不少人仍然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在科技创新方面畏手畏脚,没有大的作为,导致在新时期农业扶贫工作仍然处于落后状态,长此以往制约了农业在新时期的发展。

2.2.2 缺乏创新的基础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其发展历史悠久,而且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比较落后,对于科技创新来件,无论是创新需要的人力、物力还是财力,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农业仍然无法提供合适的条件,导致农业科技创新进程缓慢,对于扶贫工作来讲也受到一定的制约,限制了农业在新时期的健康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差距。

2.2.3 缺乏人才支持

人才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必不可少的因素。在农业科技创新中也是如此,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农业科技创新缺乏专业素质的人才,原因是多个方面的,一方面具备高素质的人才不愿意到农村工作,为农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农业科技创新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导致农业科技创新出现落后的现象。

3 创新农业科技驱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措施

农业科技创新在新时期发展面临一定的问题,但是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 加大宣传力度,扫清思想障碍

在新时期农业科技创新相关部门要充分使用新时期的媒体设备,从思想入手,将科技创新与扶贫工作全面的进行宣传,从而使更多的人认识到科技创新的作用和重要性,同时使一些相关人才可以扫清思想障碍,从而积极投身农业科技创新之中,为农业发展服务,推动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实现农业的长久发展。

3.2 提供政策倾斜,提高自身实力

在新时期政府相关部门要提供政策倾斜,在实践中不断的鼓励相关人员参与到科技创新之中,同时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不断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为农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此外对于农业自身而言,要紧握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不断提高自身实力,提升吸引力,使更多的人才可以投身农业科技创新工作之中,促进扶贫工作的深度开展,促使农业实现在新时期的新辉煌。

小结

扶贫工作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关乎社会公平。在新时期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创新农业科技驱动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实践中要不断的发现问题,积极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从实践出发,追求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推动扶贫工作的健康运行,促进农业在新时期实现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宇文;基于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的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研究[D];江南大学;2009年

[2]张静;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与效率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韩作生;农业科技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及价值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吴科举;改革开放以来党对农业科技创新问题的探索及经验[D];东北师范大W;2015年

第7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自动化;现状;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中利用农机技术能够极大地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人口农转非的进度,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加快国家农业建设,促进我国的农业生产尽快进入精细化管理阶段。但是因为我国的国情影响,农业生产方式受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惯性影响较大,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发达国家之间还具有很大的差距,农机自动化利用水平不高。因此,要想提升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改善国家的农业生产现状就应当首先分析我国的农业农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然后寻找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农机自动化技术推广途径,促进我国的农业生产进入现代化阶段。

1发展现状

1.1农机制造水平低

因为我国的经济等各项发展起步晚,受到了历史因素的影响,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究还不成熟,很多精良的机械设备只能通过进口的方式实现,或者是通过仿制生产简单的农业机械。这对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具有不利影响,对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也是一种阻碍。因为我国的农业机械设备科技含量低,很多时候通过仿制等方式满足农业生产需求,这类机械设备的故障率高,自动化程度低,操作困难,因此很多时候限制了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工作,造成了国内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缓慢。

1.2精准化技术发展慢

根据目前国际发展的形势分析,未来农业生产必定是精准化的农业生产模式,这也是科技发展的一种不可逆趋势。但是很多高科技技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比如结合GPS、GIS技术形成了新的农业科技,带动了发达国家的农业机械精细化作业,实现了农业生产的精准化发展,这些技术也得到了发达国家的重视。但是,我国对农业精准化作业的认识程度不高,很多时候人们的思想意识不认同精准化农业发展的意义,不仅科技发展落后,思想意识同样不高,因此我国的精准农业发展非常缓慢,已经明显落后于世界水平。提升科技研发能力,促进国内的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1.3地域差异明显

从国土面积上分析,我国属于世界第三大国,我国的自然资源丰富,国土辽阔,国境内具有多种地形。因为我国的地形复杂,因此我国的农业发展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表现出很多差异。同时因为地理环境不同使得国内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有些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特别是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的思想落后,农业生产中使用机械作业的比例低。再加上我国很多地区的农业生产不适合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因此农机技术和农机使用的推广受阻。但是从农机设备的设计和研究过程中分析,要想针对不同的地形设计合适的农机设备这显然并不可能,不符合经济利益原则,因此这也造成了我国很多农业生产地区的农机技术推广受阻。

2发展趋势

2.1精准农业

科技带动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科技也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一种重要标志,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推动力。通过科技能够降低人工劳作的比例,提升人工劳动效率,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同样如此,通过科技的研发能够设计出更高效农机设备,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发达国家中,农业生产已经进入了精准农业的阶段。精准农业指的就是通过高科技技术和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形成更加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通过科技的研发带动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改善国家的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国家的经济更快发展。因此,要想发展国家的综合实力,就应当注重农业生产力提升,注重使用高科技的力量优化农业生产力,提升国家的农业发展效率,促进国家的农业进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