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生态农业品牌策划范文

时间:2023-08-01 16:55:44

序论:在您撰写生态农业品牌策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生态农业品牌策划

第1篇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4-0012-03

近些年,农产品品牌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农业相伴而生,通过多年的努力得到了较快发展。但由于时间不长,基础条件差,在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各地农业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赢得竞争新优势,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现实中淮安市对于农产品品牌的建设还是初步的、低层次的,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果在生态农业领域能更好的运用品牌战略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其积极影响不可忽视,对于提高淮安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淮安市生态农业农产品品牌战略发展现状

生态农业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而我国生态农业与规模化、高效化的农业和现代化的农村差距还很大,目前还在技术低、效益低、规模小、循环不佳的传统生态农业的水平上徘徊,品牌战略是农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品牌战略的意义在品牌战略与战略管理的整合,在战略上胜出的农产品产业最后在销售领域才有持续加倍增量的可能,在市场领域才有品牌资产累计的可能,在农产品领域才有资本形成的可能。在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各地农业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是推进结构战略性调整,赢得竞争新优势,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淮安市在生态农业农产品品牌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淮安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以地理标志认定为抓手,依靠品牌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淮安农民致富的“幸福名片”。发挥自身优势,打好“高效”、“品牌”、“生态”三张“王牌”,加速提升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五化”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而从个体品牌说,目前,包括“淮安大米”、“淮安红椒”、“淮安黑猪”、“盱眙龙虾”等在内,淮安已累计创成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件,居全省第二,获得“三品”标志567个。其中“盱眙龙虾”的养殖面积已达30万亩,品牌价值高达65亿元,雄居国内淡水水产品品牌榜首位;“淮安红椒”2009年总产值超过10亿元,全区农民种植红椒收入占年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

2淮安市生态农业品牌战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品牌建设理念不到位,品牌战略导向不明显

品牌的建设,脱离不了科学的理念,正确的引导。生态农业品牌建设中离不开政府的支持,这是由生态农业品牌建设具有的系统性特点决定的,生态农业品牌建设绝不可能是一家一户或个人的事情,它应该是全面协调的建设发展。但在长期受到小农经济的影响和计划经济思想的约束下,有些地方政府对生态农业品牌建设引导不力,认为创建品牌是企业个人的事,与政府的关联不大,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还有不少企业认为即使创建好农业品牌,效益优势也不一定明显,且创建工作困难,没有开始也就没有成果,忽视了对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优势的培育;而对于受教育水平相对低下的农民群众而言,普遍认为个人的实力有限,靠自己也是不可能的事,把自己定位在与农产品企业只是产品买卖关系,创建农产品品牌与己无关,产品质量也相对的被忽视了。

2.2 产业层次不高,投入不够,竞争优势不明显

农产品品牌科技含量低,农产品产后保鲜、贮运、加工环节科技攻关滞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基本上停留在粗加工上,精深加工产品、二次增值产品少,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更少。农业企业生产规模偏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除极少部分群体品牌外,大部分农产品仍存在“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现象,难以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缺乏市场竞争力。

这说明生态农业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对于顺利推进生态农业品牌战略至关重要。目前,生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不健全。先进、适用的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如在农业污染防治、病虫害防治、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等技术引入农村的速度缓慢。市场营销技术、信息服务技术以及技术转化等方面还亟待完善、提高。同时生态农业技术研究体系还有待改进各种防腐技术、包装技术等关键技术的开发上还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开发力度远远不能适应生态农业发展的需要。再加上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不够,科研项目低水平重复设置和人才物浪费严重,成果数量少且转化率低,这些因素大大地制约了生态农业的生产效率与效益的提高。

2.3 品牌优胜劣汰机制不健全,制约了品牌建设

农产品市场流通业不够发达,农产品进入市场手段简单。由于农产品销售量大,价值比较低,因此其包装普遍比较简便,很多农产品如大米等用编织袋包装,包装不规范,外观特征不明显,难免鱼龙混杂,难以实现优质优价。一些企业和农民受自身眼前利益驱使,竞争行为不规范,有的以次充好,自砸牌子,有的假冒别人品牌,为他人作“嫁衣”,赚取短期超额利润,影响农产品品牌的美誉度。农产品品牌数量过多过滥,形不成品牌优势,浪费了资源。

2.4 品牌运作水平不高,没有形成有效机制

淮安市现虽有农业产业化加工龙头企业100余家,但大部分都是小型企业,以初加工为主,其生产、加工、流通的产业链短,大部分农产品缺乏深加工和现代物流配送环节。另外,淮安市农业市场结构很不完善,在已经建立起来的生产资料市场中也存在着规模小、设施不足、农村市场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不完善、市场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淮安市农业市场发育程度低,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的需要。

高效规模化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农业高效规模化是淮安市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由于淮安市推进农业规模化的时间还不长,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无论是在项目建设,还是在功能发挥上,依然存在发展不平衡规划层次不高、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大、支持机制不完善、招商引资成效有待突破等不足和问题。

3淮安市生态农业品牌战略发展的对策建议

品牌战略始发发展品牌农业等生态农业发展困局是推动淮安生态农业进入更大市场的有效途径,通过发展生产绿色、无公害的品牌农产品,满足市场对品牌农产品消费的需求,可以提升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施品牌农业发展战略,需要树立品牌意识,转变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观念,提升品牌农业的市场意识,把品牌作为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扩大品牌农业的生产规模,提升品牌农产品消费市场份额,使发展品牌农产品成为农民增收的途径。然后是塑造和传播农业品牌,培育知名农产品品牌。

3.1推进管理创新,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就没有品牌,更谈不上创名牌。要把农业标准化的理念和企业化的质量管理模式引入农业领域,通过标准化的手段来规范从种子到加工、包装的全过程,建立一套与名牌产品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办法,生产出产品外观统一、内质符合要求的优质农产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同行领先水平的标准,广泛引进、推广国际通用的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技术(HACCP)和良好的管理规范(GMP),鼓励企业进行ISO14000(环境质量认证)以及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以及相关出口国家和地区需要的体系认证。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强对农产品全过程的监管,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确保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

3.2推进科技创新,切实提高农业科技含量

科技是农产品创立品牌的重要前提。要积极推进以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改善企业的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控制设施。实施良种工程,引进、培育良种,优化品种结构。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农业企业家、农业科技人员、农民的整体素质。优化和整合农业科技力量,鼓励和支持名牌企业创新农技推广机制和方式,鼓励科研组织和农技人员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品牌经营,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所以淮安市政府应当积极发展与生态农业建设相关的技术,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在生态农业的实践中,要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鼓励当地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政府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生态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

3.3推进组织创新,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创建农业名牌,必须依靠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产业化龙头组织。要培育一批具有极强“龙头”能力的农业企业,增强其市场开拓能力,通过基地、订单、股份合作等途径,鼓励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关系,以品牌为载体,将分散的千家万户联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让农户共担品牌经营的风险、共享品牌提升带来的效益。注重品牌经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有序整合品牌,使之做大做强。

3.4推进市场创新,拓展品牌农产品发展空间

名牌产品不仅要优质,还要有知名度,得到市场认同。扩大品牌的宣传,针对不同产品和不同的消费群体,从农产品包装、市场定位、消费者信心鼓励、营销方法、文化内涵等角度,研究制订科学有效的品牌战略,强化品牌创意和营销策划,积极引进企业形象识别体系,塑造和弘扬农业企业文化。充分利用国内外农业展示展销平台、大众媒体等,大张旗鼓地开展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活动,努力扩大农产品名牌影响,打造品牌农业的宣传载体。抓好农产品流通,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积极培育农产品新型专业市场,扶持绿色农产品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业发展,广泛运用现代配送体系、电子商务等方式,增强品牌的信息沟通,增强农产品市场在品牌建设中的引导作用。

4.结论

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减轻资源与环境压力,从根本上解决面源污染问题;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提高农产品质量,有利于农业健康、快速、高效的发展。而品牌战略能更好的发展生态农业。近年来,淮安市生态农产品品牌在不同的水平、层次迅速发展,现在已成为淮安市农业发展的一个不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生态农业品牌的建设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可以预见。它在淮安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并发挥其巨大的影响力,促使淮安市农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参考文献:

[1] 朱七光.中国农业经济组织企业化对策[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2] 齐荣生.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思路和提升方法[J].河南农业,2008,(21).

[3] 刘成林.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特征及构建途径[J].农业现代化研,2007,(4).

[4] 江西平.非上市股份企业股票不易流动问题研究[J].特区经济,2010,(3).

作者简介:张政(1972—),男,江苏淮安人,讲师,从事工商管理、农业经济研究。

第2篇

关键词:广电;手机APP;助力;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1-0105-0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手机APP应用呈现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适应新的需求,适时地开发出隶属于旗下的新媒体平台手机APP,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盐城作为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市,“三农”报道一贯都是当地媒体宣传的重要内容。笔者所在的盐城广播电视台,在做好传统的“三农”报道的基础上,运用所开发的新型民生信息平台――智慧盐城手机APP,成功助力本地现代农业发展。

一、运用新闻资讯类APP,宣传推介现代绿色农业品牌

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从传统媒体行业中加快实现新媒体的融合和发展,大量推出了移动智能终端APP,为移动用户提供了更广泛的服务空间。“智慧盐城”手机APP从2014年创建以来,它以融合本台、本地资源为依托,立足于打造盐城掌上“智慧城市”,同时,肩负着大力宣传“创新驱动”,推介盐城现代绿色农业品牌的责任和使命。目前,智慧盐城手机APP已被批准为盐城智慧城市民生信息的门户,下载用户10多万人,实际注册用户9万余人。

智慧盐城APP作为一个融媒体平台,一方面它为盐城广电的节目提供了手机端的“新闻”、“直播”、“点播”等呈现方式;另一方面,它在“新闻”、“专题”及“政务”等版块中有效聚合了广电门户新闻和“今日头条”新闻,并逐步成为向客户集中传递盐城现代绿色农业品牌新闻讯息的主要途径和载体。近年来,在智慧盐城APP平台上的盐城广电自采新闻资讯有:《我市14个农产品入选省消费者最喜爱绿色食品》(2015-02-05 15∶46∶20),《盐城建湖争创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15-02-12 09∶53∶08),《盐城农产品网络销售火爆 农村小伙年卖火鸡40多万只》(2015-02-04 16∶47∶28),《大纵湖大闸蟹与苏宁易购联手 开启农产品电商发展新模式》(2015-07-24 17∶12∶04),《红的紫的绿的 美味的水果等你来摘》(2015-07-09 17∶01∶00),《盐城绿色农产品走俏上海 占沪上“菜篮子”十分之一》(2015-07-02 22∶18∶59),《盐都着力打造农产品流通便民通道》(2015-05-07 10∶36∶31)等。其中,《农洽会掀面纱 各类农产品等你来挑》(2015-09-12 09∶38∶27 盐城网)等多篇报道,系统宣传了在盐召开的第17届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盛况,重点推介了盐城绿色农业品牌,155个企业196种系列产品,以及盐城在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绿色经济发展方面的新业态、新机制、新成果。聚合国内权威媒体的新闻资讯有:《盐城:绿色发展催生新活力》(2014年12月26日07∶20 新华日报)――绿色增长力促经济提质增效,绿色转型助推结构调整升级,以清洁循环为方向,聚焦发展绿色产业;《绿色农业的“盐城崛起”》(2015-09-08 09∶30∶04 农民日报)――“要把绿色发展鲜明地写在‘建设新盐城’的旗帜上,通过绿色发展撬动增长、引领转型、惠及民生、优化环境。”等。此外,智慧盐城APP还依靠本台电视新闻频道开设了《创业盐城人 精彩好故事》新闻专栏,通过“绿色报道”,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助力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其中,如《黄海进:返乡创业闯出新天地》《赵兴峰:品牌创业显身手》《咸正华:花甲老人的“电商人生”》《吉根林:逐梦“菊海”带民富》等,他们是各类创业人群的代表,同时也是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的带头人,他们创建的自有品牌就是当地有影响的现代绿色农业品牌。在他们的故事背后,都有一个用绿色发展理念谋划现代农业,实现创业梦想的共同人生追求。这些新闻以体验式报道、现场式访谈、走基层采访、平民化纪录等“绿色报道”的方式和手段,展示了创业者在各地发展现代绿色农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并且,通过智慧盐城APP平台在传播中实现了新媒体综合运营:盐城网、智慧盐城、栏目微信公众号、移动数字电视等多个媒体平台中分享。

二、在生活服务类APP中,搭建绿色农业品牌销售平台

智慧盐城生活服务类APP通过手机用户注册,可及时看到本地各类绿色农产品的销售信息,实时进行在线购买服务,通过支付宝、手机网银支付,操作简单快捷。由于用户多数以本城大市区客户为主,遇到销售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或销售产品的质量问题,可直接联系智慧盐城APP在线服务人员,第一时间为客户解决问题。智慧盐城生活服务类APP借助广电媒体品牌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其美誉度也在不断提升。2015年6月,智慧盐城手机APP首次推出了本市东台“特小凤”西瓜“惠购”直销第一季,在客户们疯抢脱货的情况下完美落下帷幕。活动从接受订货到报名截止,5天时间销售300多箱。智慧盐城APP积极打造本市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和交易电商平台,直接服务全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品牌,扶持绿色特色养殖、种植业,方便市民生活,助推创新、创业、成业。盐城广电在整个农业品牌营销活动中,从市场调研,联系农村贸易公司,到组织物流派送,开展客户销售情况回访,在销售的每个环节中,坚持全程跟踪,全程服务,细节到位,以良好的信誉和质量赢得客户的满意。

盐城有独特的现代绿色农业品牌资源:粳稻、蔬菜、生猪、家禽、林桑果等都是“双百亿”优势主导产业,东台西瓜、大丰乳业、射阳、阜宁生态猪等都是县域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能源植物、海水蔬菜、耐盐粮棉、沿海畜禽养殖则都是沿海绿色农业战略新兴产业,它为APP销售平台的搭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盐城广电智慧盐城APP借助2015年第十七届江苏省农洽会,重点对中国盐城现代农业名特优农产品,盐城休闲观光农业及乡村旅游品牌,盐城现代农业装备等现代绿色农业品牌进行电子商务平台的整合和创新,搭建专门的销售与服务电子平台,打造地域性电子商圈联盟,助力地方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和提升。如,在盐城现代农业名特优农产品方面,根据不同的季节特点,重点搭建大纵湖大闸蟹、滨海何首乌、射阳天马,还有江台三仓润丰现代农业产业园秋葵酱、盐城市聚贤食品蟹黄油、盐都秦南水牛肉等智慧盐城APP电商平台,进一步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同时,在APP搭建盐城休闲观光农业及乡村旅游品牌服务平台。

三、借助娱乐休闲类APP,策划现代生态农业品牌营销

在2015年第十七届江苏省农洽会上,盐城市首次将现代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暨乡村旅游现场考察与推介作为本届农洽会的一个创新亮点,娱乐休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的重要位置越来越明显。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名片,已成为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盐城拥有大丰荷兰花海、阜宁马家荡风景区、大纵湖风景区、杨侍生态园等十多个农村娱乐休闲旅游观光目的地资源,借助智慧盐城娱乐休闲APP平台,依托本土生态农业资源,策划系列主题活动,将有助于媒体自身品牌的打造,进一步推动农村旅游品牌的营销,获得更广泛的用户支持和肯定,从而实现新媒体与现代绿色农业实体经济的共赢。

2015年7月,盐城广播电视台与江苏杨侍农业生态园联合打造了盐城首档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幸福向前冲》,依托杨侍欢乐水世界进行竞技项目闯关,刺激的竞技设施、惊险的挑战项目、参与者的精彩表现,展现了全民健身运动带来的活力和朝气,也展现了杨侍欢乐水世界独特的魅力,活动现场还吸引了许多外国朋友的热情参与,形成了一道新的风景,其视频在智慧盐城APP上激情推出,点击量暴增,此项活动的成功策划,不仅吸引了盐城市区市民到杨侍生态园欢乐水世界、美食园、温泉馆、开心农场游玩,而且还带动了上海、南京、无锡等周边地区游客到杨侍娱乐休闲,游客量比平时多了一倍多,使这个“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江苏省康居示范村”、“江苏省最美乡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生态村”、“盐城市最美乡村”在客户心目中有了更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实现了节目品牌和生态农业品牌的双赢。

围绕现代生态农业品牌营销,2015年9月,智慧盐城APP首次推出了“中国大纵湖首届户外露营节”暨大纵湖“绿丘”露营地开营活动,活动邀请了江苏广电、盐城广电十二位知名主持人全程参与,粉丝点击“这里”选择自己喜欢的主持人,每位主持人免费为15位粉丝吃喝玩乐买单。主持人带领粉丝玩转露营节:听音乐、看电影、喝啤酒、烤全羊;拼歌跳舞、游戏角逐、房车帐篷快乐露营;飞机、皮划艇、水上表演,共享开营仪式、狂欢音乐节、篝火晚会、营地表演、趣味竞技活动。活动报名,在不到20个小时,180位幸运粉丝名额就已满员,尽管通过新的抢位通道参加露营节的小伙伴需要自费参加活动,但APP平台报名依然十分火爆。这是一次通过智慧盐城APP为移动客户提供的极具吸引力的市场营销,也是一次对盐城大纵湖风景区的一次成功营销。

广电进军APP已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必然选择,它为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诚然,广电融媒体智能客户端APP,也不能一味只做“APP+”法,更不能一味地求多、求全、求大;有时同样也需要做“APP-”法。那些真正能够满足广大客户个性化消费需求,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APP平台,才有生命力,才能实现双赢甚至于多赢。广电媒体也只有紧紧抓住市场、客户和价值三个要素,开辟富有本地特色、实用的、精准定位的APP,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服务功能,才能为现代绿色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平台支撑。

参考文献:

[1]陶甚健.城市台手机新闻客户端运营初探――以“绍兴广电”手机APP为例[J].当代电视,2015(7).

第3篇

创牌不到两年,“丽水山耕”声名鹊起。目前加入其中的当地农业企业有142家,涉及当地9大农业主导产业,至今实现销售逾11亿元,产品平均溢价30%以上。

“靠弱小的单个主体去打响品牌实在是太难了”

丽水地处浙南山区,境内崇山峻岭,有“浙江绿谷”“华东氧吧”之誉。如同地名一样,天赐秀山丽水,孕育物产众多。近些年来,丽水市依托当地资源禀赋,走生态精品农业之路。全市涌现出4100多个生产经营主体,2800多个品牌商标。但是,国家级农业龙头只有1家,著名商标屈指可数。

“靠弱小的单个主体去打响品牌实在是太难了,人力、财力、物力,样样都缺。”丽水市一些农业企业经营者说,创品牌要宣传,要包装策划、要大量资金,还要专业的品牌营销人才。一方面,看到了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的旺盛需求,另一方面,是众多弱小主体单打独斗创牌的无力感。生产的产品难以与消费者形成对接。

丽水意识到,实施品牌化,不仅仅要引导生产主体创品牌,当前更需要政府直接参与创品牌。他们邀请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策划,创建一个覆盖全市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并构建起一套比较科学、完善的“母子品牌”运行模式。实行农业企业子品牌严格准入和农产品溯源监管。

2014年9月,“丽水山耕”正式亮相后,在政府强力推动下,快速在浙江及周边省市叫响。通过不断提升母品牌“丽水山耕”的影响力,以“母鸡带小鸡”的方式,降低生产主体进入市场的成本,实现子品牌产品溢价,走活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之路。

“现在做农业,人们都用羡慕的眼光看我们”

“丽水山耕”的运作方式是,丽水成立丽水市生态农业协会,由协会注册“丽水山耕”商标,并委托国有独资的丽水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运营,使得“丽水山耕”既体现了政府背书的权威性,又有行业的约束性,同时不失市场主体的灵活性。

丽水农业投资发展公司总经理徐炳东说,设立“农司”的目的就是围绕“生态精品”的发展定位,构建农业公共服务体系,而“丽水山耕”就是政府为生产主体提供的一种公共服务。一方面,运用政府宣介推广品牌的独特优势,比如举办“丽水生态精品农业博览会”等活动,不断提升“丽水山耕”品牌影响力,带动子品牌产品价格增值。

另一方面,从各类农产品供给侧的各个环节,比如,标准化生产、信息化服务、金融化支撑、电商化发展等方面,“农司”以投资参股等方式,与丽水蓝城农科检测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市场化的全产业链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大大增强了农产品供给侧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丽水山耕’让我们的农产品搭上溢价的班车。”丽水百味农业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小方说,以前他打“浙百味”牌子生产“三年老姜”,“生态莲子”,尽管品质优异但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就是不相信,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加入“丽水山耕”梯队后,价钱一下涨了三、五倍,还供不应求。

陈小方说,有了广阔的市场销路,我们就把更多农户组织起来,让更多田地改种市场对路产品。农户的收入也水涨船高。“过去做农业,人们用同情眼光看我们,现在都用羡慕的眼光看我们。”

“丽水山耕”启示: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正当时

“丽水山耕”创造的裂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浙江高层连续多次作出批示,要求进行总结推广。春节前,浙江省政府专门组织召开“农业品牌大会”,进行研讨交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陈剑平说,当前农业供给侧的突出矛盾是无效产能过大,造成农产品滞销,而有效供给不足。“看着东西挺多,想要的买不上。”陈剑平说,品牌化就是按照消费者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内涵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完全一致。

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博士说,我国农业的根本特点是“多、小、散”,牌子众多,能叫响的少。大量农产品只有商标,没有品牌,小打小闹,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产业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也难以满足消费需求的变化。“‘丽水山耕’的特殊价值,恰恰在于充分发挥了政府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让我们看到了一条可具推广的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道路。”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三农部部长顾益康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就像一张渔网,有着方方面面要改的“网眼”,需要有系统观、统筹观、发展观来看待改革。从“丽水山耕”的实践情况看,这个区域公用品牌就像供给侧“渔网”上的总绳,总绳一牵,“网眼”跟着动,使供给侧改革收到了“纲举目张”的效果。

第4篇

摘要:发展品牌农业是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提升农业竞争力的重要选择。欠发达县市如何发展农业产业经济,如何增进农业品牌效应,是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所必须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文章从天台品牌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入手,全面梳理了品牌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推进天台品牌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品牌农业;现状;对策

品牌农业就是以品牌建立和综合运用为基本标志,以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全面改造为保障,以强化差异和特色竞争力为重点,以寻求产业市场优势和超额利润为目标的现代农业形态。品牌农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天台农产品综合竞争力,增加农民增收的有力措施。

一、天台品牌农业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天台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天台已有石梁牌高山蔬菜、人贵牌粮食制品等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称号,石梁牌高山蔬菜和天台山云雾茶获得浙江名牌称号,有7个农产品中获得有机认证,有3个获得省绿色农产品认证,有19个获得全国无公害认证,有效农副产品注册商标80件。天台的农业品牌建设与南边县市区存在较大差距,天台农业品牌呈现“三多三少”局面:注册商标产品多而形成规模的少,“大路产品”多而名牌产品少,“提篮小卖”多而挺进超市、走出国门的少。80件注册商标中有60件尚处于闲置状态,著名农产品品牌寥寥无几,尽管天台山云雾茶、石梁牌高山蔬菜等曾获得国家和省市级大奖,但并未产生其应有的效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是空白,其相应企业产值大的才几千万元,小的仅几十万,大多为作坊式加工的产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处于小、弱、散状态,由于规模不大,广告等宣传力度不强,更使天台农业品牌影响力不高,品牌效益低下。农业品牌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天台农业品牌“长不大”值得思考。

天台在农业品牌建设当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部分生产经营者品牌意识不强,导致天台一些农产品市场份额小、经济效益低。由于缺乏相应品牌,天台三州的茶叶、白鹤山毛科的柑桔等被其他县市低价收购后,经过包装后高价卖出,成了他人的嫁衣。二是护牌意识还不强,未能有效巩固和扩大已有的市场优势。随着其他山区县市高山蔬菜产业的壮大,天台石梁镇农民未能在发展中创新,维护好石梁牌高山蔬菜的品牌优势,使得天台高山蔬菜产业未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位置。天台山牌茶叶实施统一包装,但茶叶未分等论级,良莠不齐,严重伤害了茶叶品牌。三是基地生产规模小而散,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其突出表现在,天台每年都化大力气搞农产品展销会、对接会,但天台七大主导优势产业的相应农产品数量不多,难以满足大都市超市的常年供货,稳定性差,因而消售渠道狭窄,销售市场档次低,经营效益不佳。四是目前农产品品牌的整合力度还不够,天台茶叶、杨梅、梨等同类农产品的注册商标多而杂,未能抱团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变成了浅碟子产业,大宗交易无法装载,零星交易无法取得理想价格。

二、天台品牌农业建设的应对措施

(一)政府主导,制定农业品牌战略发展规划

品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行政手段的推动,全县应尽快建立一个农业品牌建设及名牌战略工作领导机构,放开眼界,把农产品放到全省、全国的范围内来定位发展,制定农业品牌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品牌质量保证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发挥农业品牌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科学规范品牌经营,自觉维护品牌形象,加快促进“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良性互动局面形成。可以预见,当龙头企业具备一定实力后,创立自己的品牌就会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品牌战略将成为农业经营者的自主行为。

(二)有序管理,实施农业品牌整合

传统名优农业都以地域为基础,加强对农业品牌建设及名牌战略工作实施,通过有序管理,把有限的资源盘活,降低成本与分担风险,突显地方特色,并可掌握农产品价格定价主导权,实现网络化销售渠道。品牌整合后的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已不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个“大品牌”涵盖下的所有产品,这就使得“大品牌”更趋向产业化的内涵,有更强的竞争力,这也使得天台有限财力在创建农业品牌过程中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全县力争1-3年,做到全县同一类农产品主打一个品牌,并争取每一个产业创出2-3个在全省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目前天台“石梁牌”小花生已开始实行统一收购、统一炒制、统一包装,济公特产公司等四家茶叶企业也以统一加工、统一标准、统一使用天台山牌商标的方式进行生产,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为开拓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营销推介,提高品牌农业影响力

培育扶持农业品牌经营主体,增强农产品开发加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是农业品牌经营的主体和核心,通过基地、订单、股份合作等途径,鼓励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建立更加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关系,以品牌为载体,将分散的千家万户联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强名牌产品和品牌农业形象的塑造和宣传,积极帮助企业做好品牌宣传策划,广泛参加农博会、推介会、名优品评比等各种活动,促进品牌农业输出,扩大名牌农产品知名度。针对各大城市宣传,县里要分年、区块排出宣传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促销,广大农业龙头企业要及时跟上,占领农副产品根据地,站稳脚跟。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增强市场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品牌农产品专销柜、放心店和专业市场建设,不断提高品牌农业的辐射面。例如开化县就是利用中央电视台的扶贫广告,宣传了开化的茶叶,创出了开化茶叶的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多举并下,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农产品品牌化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品牌农业建设要求名特优农产品更注重产品质量和内涵的提升,做大、做强农副产品。

1、项目带动,以项目建设壮大特色农业发展。项目带动是农业经济快速腾飞的关键,把创建国家级生态农业县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活动与推进品牌农业有机结合起来,把各类农业基地建设、区域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项目与名牌农产品的培育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并坚持好中选优的原则,整合项目资金,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区域的扶持,着力抓好生产基地建设,建成一批优势产业园区和休闲观光农业园,发展以三州乡乌药为核心的中药材基地,发展以石梁高山蔬菜为核心的山地蔬菜基地,发展以雷峰乡生态农业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基地,发展以南屏乡紫莳药、小种蕃薯、吊瓜为核心的特色农业基地。

2、效益推动,建设壮大特色产业发展。万元田建设就是积极利用资源优势,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采取硬件与软件结合、优质良种与实用技术组装配套,提升改造传统种植模式,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实现亩产值超万元,亩纯收入占60%以上,其实质是高效生态农业的具体化。天台现有万元田6174亩,作物类型有设施蔬菜、大棚西瓜、铁皮石斛、药材(主要为白术)、高山蔬菜、食用菌、杨梅、葡萄、茶柿混交、胡萝卜等十种,除设施蔬菜外,其余均属天台七大主导产业。目前天台除铁皮石斛为企业大规模种植外,其余万元田农作物占同类作物的比重较少,万元田受市场和灾害的双重约束,产值年际间波动大。因此,全面分析,经验总结现有“万元田”的种植模式、农作制度、经营方式、经营主体,立足优势产业,积极培育主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万元田”建设硬件水平,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万元田”稳定发展,是发展壮大天台主导特色产业的一个有效途径。

3、“三品”建设,促进品牌农业建设。“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深受社会推崇,北京、上海、大连、郑州、深圳、武汉等大中城市,在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过程中,都把“三品”作为农产品免检入市的准入条件。因此,天台要强化生产标准实施和农产品安全检测:围绕主导产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应用好产地编码,强化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结合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优化整合检测资源,配备现代化监测仪器设备,加强检测机构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建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加强协作,支持和鼓励传统农产品、历史品牌产品的集中产区,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名牌农产品(三品一标一名牌),加强认证基地和产品的质量监管,提升农业特色产业,打造农业区域品牌。

参考文献:

1、姚艳,陈娟.浙江省农业品牌战略实证调查分析[J].当代经济,2008(1).

第5篇

关键词:品牌农业;现状;对策

品牌农业就是以品牌建立和综合运用为基本标志,以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全面改造为保障,以强化差异和特色竞争力为重点,以寻求产业市场优势和超额利润为目标的现代农业形态。品牌农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

路,也是提高天台农产品综合竞争力,增加农民增收的有力措施。

一、天台品牌农业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近年来,天台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天台已有石梁牌高山蔬菜、人贵牌粮食制品等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称号,石梁牌高山蔬菜和天台山云雾茶获得浙江名牌称号,有7个农产品中获得有机认证,有3个获得省绿色农产品认证,有19个获得全国无公害认证,有效农副产品注册商标80件。天台的农业品牌建设与南边县市区存在较大差距,天台农业品牌呈现“三多三少”局面:注册商标产品多而形成规模的少,“大路产品”多而名牌产品少,“提篮小卖”多而挺进超市、走出国门的少。80件注册商标中有60件尚处于闲置状态,著名农产品品牌寥寥无几,尽管天台山云雾茶、石梁牌高山蔬菜等曾获得国家和省市级大奖,但并未产生其应有的效益,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是空白,其相应企业产值大的才几千万元,小的仅几十万,大多为作坊式加工的产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处于小、弱、散状态,由于规模不大,广告等宣传力度不强,更使天台农业品牌影响力不高,品牌效益低下。农业品牌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天台农业品牌“长不大”值得思考。

天台在农业品牌建设当中主要存在着以下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一是部分生产经营者品牌意识不强,导致天台一些农产品市场份额小、经济效益低。由于缺乏相应品牌,天台三州的茶叶、白鹤山毛科的柑桔等被其他县市低价收购后,经过包装后高价卖出,成了他人的嫁衣。二是护牌意识还不强,未能有效巩固和扩大已有的市场优势。随着其他山区县市高山蔬菜产业的壮大,天台石梁镇农民未能在发展中创新,维护好石梁牌高山蔬菜的品牌优势,使得天台高山蔬菜产业未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保持领先位置。天台山牌茶叶实施统一包装,但茶叶未分等论级,良莠不齐,严重伤害了茶叶品牌。三是基地生产规模小而散,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其突出表现在,天台每年都化大力气搞农产品展销会、对接会,但天台七大主导优势产业的相应农产品数量不多,难以满足大都市超市的常年供货,稳定性差,因而消售渠道狭窄,销售市场档次低,经营效益不佳。四是目前农产品品牌的整合力度还不够,天台茶叶、杨梅、梨等同类农产品的注册商标多而杂,未能抱团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变成了浅碟子产业,大宗交易无法装载,零星交易无法取得理想价格。

二、天台品牌农业建设的应对措施

(一)政府主导,制定农业品牌战略发展规划

品牌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行政手段的推动,全县应尽快建立一个农业品牌建设及名牌战略工作领导机构,放开眼界,把农产品放到全省、全国的范围内来定位发展,制定农业品牌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品牌质量保证体系和诚信体系建设,发挥农业品牌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科学规范品牌经营,自觉维护品牌形象,加快促进“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的良性互动局面形成。可以预见,当龙头企业具备一定实力后,创立自己的品牌就会成为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品牌战略将成为农业经营者的自主行为。

(二)有序管理,实施农业品牌整合

传统名优农业都以地域为基础,加强对农业品牌建设及名牌战略工作实施,通过有序管理,把有限的资源盘活,降低成本与分担风险,突显地方特色,并可掌握农产品价格定价主导权,实现网络化销售渠道。品牌整合后的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已不再是一种产品,而是一个“大品牌”涵盖下的所有产品,这就使得“大品牌”更趋向产业化的内涵,有更强的竞争力,这也使得天台有限财力在创建农业品牌过程中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全县力争1-3年,做到全县同一类农产品主打一个品牌,并争取每一个产业创出2-3个在全省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目前天台“石梁牌”小花生已开始实行统一收购、统一炒制、统一包装,济公特产公司等四家茶叶企业也以统一加工、统一标准、统一使用天台山牌商标的方式进行生产,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为开拓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营销推介,提高品牌农业影响力

培育扶持农业品牌经营主体,增强农产品开发加工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是农业品牌经营的主体和核心,通过基地、订单、股份合作等途径,鼓励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建立更加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关系,以品牌为载体,将分散的千家万户联合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加强名牌产品和品牌农业形象的塑造和宣传,积极帮助企业做好品牌宣传策划,广泛参加农博会、推介会、名优品评比等各种活动,促进品牌农业输出,扩大名牌农产品知名度。针对各大城市宣传,县里要分年、区块排出宣传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促销,广大农业龙头企业要及时跟上,占领农副产品根据地,站稳脚跟。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增强市场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品牌农产品专销柜、放心店和专业市场建设,不断提高品牌农业的辐射面。例如开化县就是利用中央电视台的扶贫广告,宣传了开化的茶叶,创出了开化茶叶的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多举并下,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农产品品牌化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品牌农业建设要求名特优农产品更注重产品质量和内涵的提升,做大、做强农副产品。

1、项目带动,以项目建设壮大特色农业发展。项目带动是农业经济快速腾飞的关键,把创建国家级生态农业县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活动与推进品牌农业有机结合起来,把各类农业基地建设、区域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项目与名牌农产品的培育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并坚持好中选优的原则,整合项目资金,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区域的扶持,着力抓好生产基地建设,建成一批优势产业园区和休闲观光农业园,发展以三州乡乌药为核心的中药材基地,发展以石梁高山蔬菜为核心的山地蔬菜基地,发展以雷峰乡生态农业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基地,发展以南屏乡紫莳药、小种蕃薯、吊瓜为核心的特色农业基地。

2、效益推动,建设壮大特色产业发展。万元田建设就是积极利用资源优势,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采取硬件与软件结合、优质良种与实用技术组装配套,提升改造传统种植模式,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实现亩产值超万元,亩纯收入占60%以上,其实质是高效生态农业的具体化。天台现有万元田6174亩,作物类型有设施蔬菜、大棚西瓜、铁皮石斛、药材(主要为白术)、高山蔬菜、食用菌、杨梅、葡萄、茶柿混交、胡萝卜等十种,除设施蔬菜外,其余均属天台七大主导产业。目前天台除铁皮石斛为企业大规模种植外,其余万元田农作物占同类作物的比重较少,万元田受市场和灾害的双重约束,产值年际间波动大。因此,全面分析,经验总结现有“万元田”的种植模式、农作制度、经营方式、经营主体,立足优势产业,积极培育主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万元田”建设硬件水平,并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万元田”稳定发展,是发展壮大天台主导特色产业的一个有效途径。

3、“三品”建设,促进品牌农业建设。“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深受社会推崇,北京、上海、大连、郑州、深圳、武汉等大中城市,在推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过程中,都把“三品”作为农产品免检入市的准入条件。因此,天台要强化生产标准实施和农产品安全检测:围绕主导产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应用好产地编码,强化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结合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优化整合检测资源,配备现代化监测仪器设备,加强检测机构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建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加强协作,支持和鼓励传统农产品、历史品牌产品的集中产区,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名牌农产品(三品一标一名牌),加强认证基地和产品的质量监管,提升农业特色产业,打造农业区域品牌。

参考文献:

1、张洪让.“三品”要推行品牌化发展[N].农民日报,2007-07-25.

2、姚艳,陈娟.浙江省农业品牌战略实证调查分析[J].当代经济,2008(1).

第6篇

【关键词】 品牌农业 战略

一、浙江品牌农业建设现况

1、取得的成绩。(1)农业品牌促进了农产品市场的开拓,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当前我国的农产品贸易方式正在由农贸集市销售向超市销售方式过渡。超市销售方式的迅速发展为品牌农产品提供了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品牌农产品依托其市场美誉度,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如宁波 “铜钱牌”榨菜被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后,产品不仅成功打入上海、南京等大城市,还大量出口新加坡、俄罗斯等国。

(2)农业品牌通过农户和企业合作提高了农户防御风险的能力。农业品牌可以持续保护生产者的市场份额,有利于农业生产和销售的稳定。近几年,通过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的积极引导,广大农民与企业或者农业专业合作社建立持久的联系,创建农业品牌,形成本农产品固定的消费人群,有了一个稳定的销售市场,有效提高了农户防御风险的能力,保障了农民的经济利益。

(3)农业品牌对环保起了促进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健康问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消费者更愿意购买绿色品牌农产品。针对这个新兴消费增长点,农产品生产企业不断地提高产品的“绿色含金量”,建设生态农业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环保起了促进的作用。如义乌市义亭镇的农业企业,通过建立和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推出了“时令”牌蜜桔、“洪太”姜汤等多个生态品牌,实现了农业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存在的问题。(1)农产品品牌意识薄弱。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解品牌农业人少之又少,少数农民甚至没有听过“品牌”这个名词。许多业主对创建农业品牌心存疑虑,积极性不高,一些农民谈到:一些合作社管理不当,账目混乱,根本不为农户的利益着想;也有企业虽然注册了品牌,甚至在各级评比中获得了奖牌,但之后就将品牌束之高阁,未能借助这种优势,扩大市场。

(2)农业标准化生产层次低,实施滞后。标准化是名牌建设的重要标尺,其实施好坏直接影响名牌建设的进程。浙江省最大问题还是农业标准的实施。有些县市只注重标准的制定,而不注重实施,农业标准化推广应用率较低,即使是获得注册品牌农产品,其生产、加工等各环节仍是常规生产,科技含量较低,标准化程度差。

(3)农业结构有待优化。调查如图1所示,所调查地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各地农业发展都呈现不平衡的趋势。

图1品牌农产品类型分布图

(4)农业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我省现有的品牌农产品大部分是鲜活产品与初加工品,由于生产规模以及资金的限制,科技附加值不高,企业市场收益小。

(5)品牌农业市场不够规范。①市场无序竞争。各地商标注册存在各自为政现象,没有形成合力。生产者和企业间在各自小圈子里恶性竞争,难以形成品牌效应。②品牌农业品也存在性价比低、不注重信誉的问题,在品牌打响之后,质量、价格都不能保证。③产品价格不统一,浮动大。同样的产品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价格差异较大。

二、关于两种品牌运行模式的探讨

1、“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户”模式。从调查来看,“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户”模式下,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政府的关系非常紧密,政府在宏观调控,市场导向以及其他方面都给予了很大的扶持。但我们也发现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社长基本上由政府部门的领导担任,导致行政干预色彩过浓,和其“引导不领导,扶持不干预”的原则有所偏颇,农民真正得到的实惠不多。同时,该模式由于自身规模和经济实力的限制,对加工农产品以提高其附值的合作内容开展的不多,有过于依赖政府扶持的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有:没有足够的资金引进先进生产技术、生产线等,难以达到农产品工厂化生产的目标;自身调节能力不强,没有足够的防御市场风险能力;没有足够资金用于产品宣传。

2、“农业龙头企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户”模式。由于多了农业企业这一环节,该种模式具备了“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户”模式所无法比拟的自主发展力:有一定的实力来自主经营发展品牌农业,对政府的依赖较少,避免了政府行政干预过浓的弊端。总体来说,该模式是造血工程,有助于品牌农业独立、自主、健全地发展,是今后品牌农业的发展方向。品牌农业企业也应正确处理与政府的关系,政府也应坚持“引导不领导,扶持不干预”的原则,使品牌农业健康、高效地发展。

三、关于品牌农业建设典型问题的对策

目前市场上存在着两种普遍现象。一是品牌共享机制形成难,同一地区同产品不同品牌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还出现相互压价的现象;二是品牌管理有待加强。品牌散乱,规模小,无法形成优势的现象较普遍(见图2)。

图2农业品牌散乱现象较普遍

1、将同种产品的不同品牌联合起来,建设品牌,分割市场。以葡萄为例,我们先做一个产品分析。葡萄的功用一般有三个方面:一是当水果食用或制成葡萄干等,二用来酿酒,三是葡萄籽产品的保健功用。如果几家合作社能够联合起来形成一家更具规模的合作社,通过对各自品种优势的分析、整合,引入新品种,经过合理的品牌规划,精炼成分别针对食用葡萄、酿酒葡萄以及取籽葡萄三大功能的不同品牌,最大化占据市场。考虑到葡萄酿酒工艺以及葡萄籽保健品的技术要求不是一般合作社能具备的,可以积极开展农业领域的招商引资,借用外部资金、技术来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争取建立“规模大、起点高、外向型”龙头企业,带动品牌农业的发展。

2、依托当地资源,推进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经营。目前农民总是挂在嘴边的就是“一乡一品”这句话,许多农民甚至基层政府官员将其理解为“一乡只有一个产业”,从而忽视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阻碍了品牌农业的深入建设。在调查的几个乡镇中,东林镇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就全镇来看,农业主导产业仅为龟鳖养殖及肉鸡养殖,从长远来看,其农业结构是极不合理的。全镇除了龟鳖、肉鸡养殖业,几乎没有其他优势农业,整个农业系统相对比较脆弱,一旦龟鳖和肉鸡市场低迷,整个东林的农业都将受到重大打击,2003年的非典甲鱼市场的低迷就验证了这一薄弱之处。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及时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市场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起以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等交互发展、互相促进的复合农业带,增强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推动品牌农业的发展。

3、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优势,扩大市场份额。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从图3看,很大比例的消费者是通过购买产品时才了解到这个品牌的,各地品牌宣传力度有待加强。企业应该对自己的品牌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并策划出适合的广告宣传,以求提高品牌形象,进而扩大市场份额。

第7篇

近年来,我市市委、市政府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重要抓手,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取得长足进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全市已建成各种休闲农场187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37家。农家乐383家,总投资规模近200亿元,带动就业1.2万多人,年接待游客量近10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20亿元左右。初步形成 “依山、泮水、沿江、滨海”四大都市休闲农业聚集带,我市休闲农业发展质量、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一是创建休闲农业品牌显成效。去年,福清市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福清市牛宅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我市有4家休闲项目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有3个村被评为福建最美休闲乡村。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数达42家,为全省第一,其中,国家级5家(全省18家),占全省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全省11个),占全省总数的近三分之一,省级37家(全省231家),占全省总数的六分之一。

二是创新休闲农业发展机制求突破。我市连江县开心农场等五家休闲农场组建休闲农业产业联盟,现已发展成员30家。共同包装特色农产品伴手礼、协调休闲项目、共同导流、共创营销端,共同开发休闲农业市场。

三是助力扶贫取新功。策划休闲农业产业联盟助力精准扶贫,打造“企业+产业联盟+贫困户”模式。与116户贫困户签约帮扶协议。优先招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休闲农场就业;免费提供种苗给贫困户种植、养殖,成品后,按规格保底收购;开设“良心铺”15家,在农夫集市开辟专柜,供贫困户销售特色农产品;入股分红帮扶,贫困户贫困扶持资金保底入股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