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范文

时间:2023-08-01 16:55:43

序论:在您撰写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浅谈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

第1篇

1. 激发兴趣,主动参与。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去做好它。所以,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处在最强的阶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写作的心态,这能够使得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从小,许多家长就让孩子诵读《草》《绝句》《鹅》等诗句,为孩子打开了一道进入古诗学习的大门。进入小学之后,学生接受了一系列教材规定的古诗学习,但光靠这些远远不能让学生领略到古诗的神韵,爱上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此,教师应采取一些措施让学生爱上古诗。教师可以在上课铃响了以后,安排学生背一到两首古诗。课后,让学生无论在校园的何处都手捧着一本古诗文集,静心朗读,体会古诗在校园环境熏陶下的魅力。这样日积月累,学生不仅可以积累到很多古诗,而且还会对它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古诗,其难度也会大大减轻,爱上古诗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2.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如多媒体教学等方法,让学生感受除了字体以外的画面感,聆听古朴典雅的音乐诗词,营造出浓郁的课堂氛围,也是很好的激励兴趣方式,更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如杜甫的《绝句》,学生从中感受有山、有水、有雪、有黄鹂、有小船的美景,这些都是通过多媒体传达出来的,以美的氛围,为学习古诗做好铺垫。再加上老师对这首诗背景的介绍,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容易融入古诗的学习。

3. 联合想象,深入理解。古诗词之所以流传百世。是因为其运用了金莲的语言而达到了生动的意向,营造出作者当时的氛围,让读者进入遐想。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于古诗词意境的重现,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在古诗《游园不值》的教学中,是一首描绘春色的诗词。在“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句诗词进行诗词外的遐想,院子为什么只有一枝红杏出来?院子里还有什么景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阅历,对院子里的景色进行想象。这种方法就是由点到面,逐步深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们有的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有的勾画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叙述朋友之间难舍难分的深厚友情;有的借景(物)抒情咏志、含蓄隽咏……因而,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还是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来看,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都给予了重视。但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下面就自己在古诗方面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1.初读诗文,了解作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分自读、对读、群读,又可分为默读、声读等。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衰”读“shuai”,但古读音应该是“cui”,古读音更能押韵,更能体现古诗的韵律美;例如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古时应该读xia. ,而现在用汉语拼音读xi4,就不和谐,不押韵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多读几次,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学生自然选择读古音了。

2. 了解背景,理解诗意。

学习古诗,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如《春夜喜雨》一诗,诗人杜甫在创作此诗时,因陕西旱灾严重来到四川成都定居已有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浓,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这样,学生了解了诗的写作背景,再去理解古诗,就会水到渠成。

3. 嚼字品词,加深理解。

字、词是古诗的组成单元,学懂字、词是进一步理解诗句含义、分析诗的意境的重要步骤。诗中的一字一词都经过诗人的千锤百炼,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的重点。如《梅花》一诗,学生通过对“凌寒”“独自”“唯”“遥知”“暗香”这几个词的理解,很快就会知道这首诗是在赞美梅花,因为它不畏严寒,散发着芳香。如果我们咬文嚼字,认真推敲,就能体会诗人炼字遣词的技巧。历来受人赞叹的《泊船瓜洲》里“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将“绿”换成另一个字,是否更好?在学生得出自己的答案后,再告诉学生作者曾试用“来”“到”“入”“过”“满”等字,使学生领悟到这些字都不如“绿”字有形有色,“绿”字写出了春风的能动性,立刻可以染绿江南,给人一种鲜明的形象感。

4. 学会想象,体会感情。

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中,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比如在学习《锄禾》这首诗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幅画,然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学生争着说:

“我看到了一个中午,有很大很大的太阳”。

“我看到一个农民伯伯在地里锄草,他的衣服全汗湿了,他很辛苦”。

“我们吃的饭都是农民伯伯的汗水换来的……”

这就是诗中的真实画面,根据学生所说的加以引导,学生就会懂得珍惜劳动,珍惜粮食。

小学教材所选的古诗大都是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学习每一首诗如果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出现画面,那学生对诗的内容无形中就了解了,在引导中也能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5. 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第3篇

1诗与乐──诵得其韵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每个学段的小学生古诗词教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新课标在“读”和“背”中均强调了一个“诵”字,这既符合传统诗词的文体特征,也符合诗词的审美及教学特征。因此,如何在“诵”字上下功夫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何为诵?对其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同“吟”、同“咏”,“就是拉长了声音像唱歌似的读”;一种认为同“吟”、同“咏”有区别,“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侧重强调语言本身的节奏,而非音乐的节奏。其实,“吟”、“咏”、“诵”的内涵早就混同合一,之间难以区分明确的界限,当前,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的探索恰恰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这里用“吟诵”一词代替“诵”的称名。用吟诵的方式学习诗歌是先秦以来就建立起来的最基本的方式,其优越性、实效性早被证明,现在强调这种方式不过是对传统的回归。

其实,很多作品可以配乐吟唱,可以拉长声调吟诵,这些不仅仅本身是切入诗词情境的方式,也由于其形式活泼更能激发儿童的兴趣。

2诗与画──悟得其境

宋张舜民有诗云:“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自古至今,便有诗画同源之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诗者多识画,能画者多知诗,二者同体也。人们也常说“如诗如画”,由此可见,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经常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歌里的画,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诗歌里的诗,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里蕴含的情思韵致。诗画相融的境界即是所谓的意境。中国的优秀诗歌都是有意境的。而阅读、欣赏诗歌一个必要的也是一个很难的环节就是入画入境。诗有可解、有不可解、有不必解,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的诗词多属于不必解作品,教师除了帮助学生作必要的字词疏通外,不必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旨意的挖掘上,而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入画入境。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就是一首将多幅富有动感的画面高度浓缩于46字之中的传世佳作。但它又只不过是等待读者激活的一串符号,在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从文字进入画境,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气韵生动的画面,显得尤为重要。窦桂梅老师执教该课时,她先引导学生想象茅檐、青草、小溪等单独的画面,然后又通过小溪这条线将“瓮媪”、“大儿”、“中儿”、“小儿”等多幅画组合成一幕有立体感的生活场景图,然后,她又引导学生想象画中人物的动作、神态……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脑海中的画面被激活了,变得有血有肉有生命了。

这就是诗中的画,它的意蕴无限,内涵无穷,它能将人带回到古代诗人的生活中,让读诗的人走进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在教学中抓住诗激活画,让孩子们脑海中的意象立起来的过程,不就是学生读懂诗词的过程吗?

3诗与情──品得其意

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诗歌的目的即表情达意,情意统称为意蕴。意蕴中情是根本。因此读诗的最终旨归是入得其情、会得其意。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出有的老师可谓引导学生在诗画中品情会意的高手。例如: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这个“卧”。看图,小儿的“卧”是什么意思?

生:(七嘴八舌)趴、躺。

师:把“趴”“躺”送进诗句中,说说感受。

……

师:小儿的两个脚丫翘起来,想分开就分开,想合上就和上,想前后摆就前后摆……总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送他一个词!

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天真无邪。悠闲自得……

师:这是“卧”动态的时候,可“卧”还指“睡觉”或休息的时的安静,例如“卧佛”,多么安详宁静。那你再看小儿“卧”剥莲蓬的表情,再送小儿一个词!

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旁若无人……

……

老师从诗中的一个“卧”字入手,让学生反复咀嚼想象,不仅激活了孩子们脑海中关于小儿的那副画面,而且又透过画面十分自然的想到了使这幅画面有灵性的小儿身上流溢出来的那份悠闲自得,若无旁人之情。

同时,“醉”字也是窦老师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的一个诗眼。当学生明白了瓮媪为什么而醉,醉成什么样的时候,我们也醉了。诗人心中那丰富的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不就跃然纸上了吗?诗中有画,诗中有乐,画乐中渗融情意。从教学步骤看,似乎是诵韵在先、悟境其次、品意为终,实则不分先后,尤其入情品意贯串始终。

4诗与诗──联得其类

当我们立足教材和孩子们一起诵诗赏画品意之后,我们还得丰富拓展诗词的学习空间,以一诗为端绪,联类引带,诗外觅诗,以诗带诗,用诗比诗。使孩子们在老师的比较教学中学会举一反三,自读自悟。如:

同一词牌不同作者的对比,纳兰性德有《长相思》、白居易不是也有《长相思》吗?

同一题材不同诗人作品的对比,刘禹锡的《浪淘沙》、王之涣的《凉州词》、杜甫的《黄河二首》、还有李白的《将进酒》。

第4篇

一、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学生只有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发自内心的喜欢,才会使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才会不断产生积极的情感、强烈的行为,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成功。

1.用画面烘托。小学生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比起枯燥静止的文字,直观的画面、形象的图片更加富有吸引力。我们可以利用课本插图、多媒体等来将古诗转换成画面,给予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样更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古诗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如在学习《春晓》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形象展现相关的图片,这样更能使学生从画面中获得直观信息,使教学更加富有活力,而且更利于学生的理解。

2.用音乐渲染。音乐是一门诉诸于听觉的艺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将音乐引入语文教学,更能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主体参与。在古诗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用音乐来渲染氛围,将古诗所包含的特定情感诉诸于学生的听觉,使学生“未读其文先悟其情”,从而使学生带着特定的情感来参与教学,这样的学习更加富有激情与动力。

二、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读懂文意、体验情感的重要手段。在古诗的教学中朗读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说读是带领学生进入古诗意境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要只是讲解与分析,要引导学生展开充分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1.让学生学会朗读。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富有感情。小学生年纪小,在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此时就需要教师亲身示范。通过教师的亲身示范,把握好节奏、韵律,读出音韵美、节奏美,体会语言美,这样通过学生的模仿,可以让学生进行有效模仿,从而真正地走进古诗所描述的意境。

第5篇

关键词:认知规律;个体差异;定期抽查;读写结写

一、让学生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意也。”朱熹的这句话给我们指出诵读对于理解文意的重要性。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诵读这一重要环节,重点培养学生要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先对应背篇目熟读成诵,这样,在接下来的理解文意环节,学生就轻松多了。

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

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开发学生的记忆。在古诗词背诵这一环节上,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弄懂诗词大意。对那+些语文学习兴趣浓、基础好的学生,可适当给其限定较短的时间,加大背诵量,而且要求他们尽量掌握诗词背景及其大意。先背诵一定的篇目,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慢慢地会从记忆中拾起那些曾经积累下的名句名篇,七岁时背过的诗词,可能到八九岁时才对起意思明白八九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三、有目标、有计划,定期抽查,温故知新

教师应给学生制订一个近期目标,让学生按计划完成诵读任务。教师还应定期抽查,背诵新篇目的时候要求学生随时复习已背过的篇目,这样,可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而不至于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抓了这个,丢了那个。

四、读写结合,强化记忆

古人强调,学习要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就是说只有多读还达不到积累古诗词的目的,在读的同时还必须勤动手。“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在古诗词教学中,每首古诗词应尽量让大部分学生能及时默写下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用古诗词来陶冶情操的目的。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词教学往往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并且也是考试当中的重点。国家教育部希望通过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令学生感受古诗词的美妙与内涵,以便能够将我国历史悠远的古诗词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然而,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重重困难、面临着种种阻碍,小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对古诗词产生强烈的兴趣、热情地投入到古诗词教学之中。那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呈现怎样的状态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状呢?小学语文教师又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目前的现状呢?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过于重视内容,忽略了诗的意境教师授课的基础是教材,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带领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然而,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讲,一味地依附于课本教材却并不能令课堂效率提高,只会令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因为,教材只会给出古诗词的内容,却无法详细的帮助学生对古诗词的内容进行理解。而教师长时间重视古诗词内容也会导致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恶。尽管学生会将古诗词一句不落的背诵出来,但是学生对诗歌的意境却一无所知。这样从根本上来说不利于学生的古诗词学习。

(二)教师过于重视传授,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导致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语文教师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往往根据试题对学生进行规律性的做题解答。比如说,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这首诗歌体现的意境是什么等等问题,教师为了节约授课时间也为了提高答题的正确率直接将答题的一般规律传授给学生。然而,这种做法却令学生丧失了自主思考的机会,变成机械的做题工具。

(三)教师过分看重背诵默写,忽略了朗读大部分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喜欢让学生进行背诵。今天背《静夜思》,明天背《望庐山瀑布》,学生每天都要完成一定的背诵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令学生增加古诗词存储量,但是却忽略了对诗歌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不利于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二、加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通过朗读促进感悟学习古诗词,教师首先要进行的就是要带领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朗读。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对古诗词进行抑扬顿挫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还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诗词的语言美。比如说,学生在朗读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时,前两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学生则需要读出田园生活喜悦,而后两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则需要体现重见光明的惊喜,做到因境抒情。经过反复朗读训练之后,学生会对诗歌朗读产生一种习惯,以后每当看见诗歌的时候便会不自觉的进行朗读,也会对诗歌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二)教师需要创设情境,令学生全身心投入诗的意境情境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当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之后学生会感觉自己真的身在其中。此时,学生更容易将自己当做作者自己,切身感受作者当时创作诗歌时的思想感悟。而情境教学的方式也有很多种。比如教师在讲解杜甫《春夜喜雨》的时候,可以播放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将学生引入春的情境,感受春雨的滋润。再比如,教师可以将《村居》中描绘的草长莺飞放纸鸢的情景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令学生更加直观的通过画作感受到无忧无虑的悠闲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总体来说,教师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会更加生动形象、充满活力,令课堂充满乐趣,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致敬经典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我国古代的优秀诗人、词人数不胜数,他们所创作的诗词也并不是单靠几本语文课本就能够包含的。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的古诗词阅读,向经典致敬。此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在向经典致敬的同时加强与课本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化的学习。比如说,在学习过杜牧的《山行》以后,学生可以在课下学习积累杜牧其他的优秀诗篇,观察其中的共同点,总结杜牧的创作特点。经过长时间的课外积累,学生的知识量会不断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也会不断提高。

(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灵活运用

教师除了鼓励学生积累课外诗词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学生需要纵观教材,能够从自己曾经学习过的古诗词中找寻到共同的独特之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帮助。比如说,令学生能够找出五句带“花”的诗句或者带“鸟”的诗句。通过类似的训练,教师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此外,知识不仅仅是放在脑海中储存的,学生还必须能够灵活运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诗词带进自己的生活,鼓励学生根据原有的诗词结构大胆的创作,学会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才能够令学生真正的将诗词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真正的热爱诗词。

三、结束语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瑰宝,凝聚了几千年来华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渗透进我们的血液,似空气般无处不在。先秦诸子百家策论,激辩真理,汉赋大气磅礴,魏晋小品文抒发性灵,唐代诗人层出不穷,诗余宋词吟柳咏月。其中最为重要的,就当属古诗词了,孔子修编《诗经》礼乐教化,士大夫阶层借由诗词言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占有一定地位,而通过古诗词来渗透传统文化给学生,将是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必要手段。

一、充分向学生展示教材内古诗词的美,养成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不仅意境优美,而且形式丰富多彩,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生活、军事、道德等多方面。因此,在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简单易背的古诗词时,还要深入挖掘古诗词背后所渗透进的传统文化,诸如《竹石》《石灰吟》表现了古人艰苦卓绝,无论多么苦难依旧奋斗不息的坚韧品质。而陆游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又充分抒发出诗人极渴望报国的优秀精神品质。

因此,通过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操,反过来向小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还能对古诗词,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独立自主地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二、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古诗词作品

古时,有专门的童蒙诗给儿童背诵,《诗经》更是长年累月的背诵,作为古人生活的一部分,这样无可厚非。现代生活,由于生活方式已经转变,没有必要非常刻意地不顾小学生的身体心理生长发育特征,而专门列出长长书目让小学生刻板地去背诵。不过依旧可以通过介绍古诗词来帮助有能力的渴望提高自己的学生不局限于课堂内的种种限制,介绍些能够被小学生理解比较简单的古诗词,比如,《诗经》《唐诗三百首》等等书记,像白居易这种浅显易懂的诗人,可以尽量多介绍些,从而使得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分感受中国古诗词,并逐渐被蕴含在古诗词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所打动,并最终传承下去。

三、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我国的古诗词浩瀚,许多古诗词作品包含着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一些传统的民间习俗等。比如,《诗经》中蕴涵着古代爱情故事的结晶,可以通过对诗经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古代的爱情故事。又如,李白的《九月十日》,是表现我国传统习俗重阳节的一首诗歌,通过对诗歌的品鉴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来历、发展等等。这些诗歌给我们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素材和索引,因此,古诗词是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良好的载体。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通过讲解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优美的意境,并通过要求学生背诵、读、写的过程中,使得古诗词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文化渗透进小学生中。在教学中,既要给小学生提一定的高要求,促使他们能更早地融入古诗词所包含的深刻的传统文化中,又得照顾到小学生自身的身体、心理发育特点,要切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古诗词。总而言之,要懂得因材施教,灵活应变,最终使小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张燕.新课程标准与小学古诗教学.成都大学学报,2007(09).

[2]王俊杰.多读多感多悟:关于古诗词教学的思考.语文教学之友,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