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01 16:55:25
序论:在您撰写绿色建筑的社会效益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含义与特征
所谓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来说,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小区,绿色生态小区的建设可以将自然与技术联系在一起,减少人为破坏生态环境,为人类生存奠定基础,同时,这也是实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的有效措施,要建设绿色生态小区,就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将绿色经济作为基础。对于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来说,主要具有高效益、高质量以及高管理技术等特征。
二、我国城市绿色生态小区建设必然性
(一)建筑资源消耗过多
随着住宅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资源消耗问题,不仅需要浪费大量水资源,还会影响城市空气,更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这些问题的出现就导致建筑资源消耗过多。现代人越来越关注绿色生态环境,因此,城市绿色生态小区建设也就成为人们的追求,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对建筑资源的消耗。
(二)国家政策的支持
尽管我国并没有专门用于城市绿色生态小区建设的法律法规,但在现有法律法规中却存在与绿色住宅小区相关的建设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在我国很多政策中都有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的相关内容,如环境保护法、环境管理制度以及环境保护标准等,由此可见,国家正通过各种政策为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提供基础。
三、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对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影响
(一)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建筑行业的建设主力军主要是进城的农民工,这不仅为农民工的拓宽了就业、生存之路。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需大量的钢材、水泥、木材、沥青、砂卵石、苗木等建材,对当地的相关行业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成可以带动周边经济贸易的发展,它涉及的交通运输、农业生产、邮电通讯、配套商业、饮食服务、财政金融、文化卫生等行业,这又为城镇就业创造大量的工作岗位。因此,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城镇人民生活质;另一方面,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不断增加区域人民经济收入,有利于当地居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提高地方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二)有利扩大城市经济规模,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如易门县教师小区项目建设规模为19.9万平方米,总投资额为2.6亿元,绿化率为33.76%,容积率为2.0,建设周期历时4年(于2005年9月至2008年12月),是属于地方政府委托开发,社会投资建设的项目,本项目直接为地方财政创收了3500多万税收,出售周边商铺、车库等收入为4500多万,占本年的财政收入8%。绿色生态小区建设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拉动和辐射作用。直接带动了水泥、钢材、砂石、水电器材等多个经济部门和行业的发展,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推动作用。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成后,会带动周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商店、文化娱乐设施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一定区域内的规模经济,地方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这些行业的经济收入增长了,所交纳的税、费也增加了,相应的地方财政收入也增加了。扩大了城市的经济规模,对地方在推动城市化进程发挥了独特作用。
(三)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加速和提升了城市建设档次,优化投资环境
首先,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不仅注重小区的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有效解决了部分居民的住房问题,改善小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使小区融入在城市的大环境中,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绿色生态小区的建筑体量、色彩及空间关系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创造了一个自然景观资源丰富的现代园林环境。显著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其次,小区的建成也会带动周边的市政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从局部到整体改变城市的面貌,也是一个市容环境再造工程,促进了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如易门县教师小区的建成后,解决了近1000名山区教师住房问题,使乡村人民教师也能享受城市生活,而随着小区的入住,当地政府又投入了1.6亿改扩建了周边九条市道路及周边五个文化教育、市场及休闲娱乐场所。为投资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城市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良好的城市面貌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建筑节能;节能经济;社会效益;消耗
前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己越加突出和尖锐。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加快建筑企业节能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减少建筑耗能,节约能源;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轻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有利于传统建筑业的改造和提升,转变城乡建设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做好建筑节能工作,是当代建筑设计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建筑节能经济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随其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建筑能耗的大幅度增加。也带来了资源的浪费。对此国家一直提倡低碳建筑、节能建筑的概念。建筑节能经济也备受关注。
因为建设成本的增加,让很多人对其市场前景心存疑虑。以广州省为例,广州市政府已批准下发《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规定海珠生态城、国际金融城等城市发展新区的新建房屋建筑项目如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将不颁发施工许可证。
根据这一规定,广州四类项目应当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进行立项、土地出让、规划、建设和管理:一是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资金,或者国有资金占主导的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项目(含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二是旧城改造项目;三是海珠生态城、国际金融城、中新广州知识城、白云新城、天河中央商务区、天河智慧城、白鹅潭商务区、南站商务区、琶洲片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沙新区、空港经济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大学城南区等城市发展新区的新建房屋建筑项目;四是2014年起,广州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单体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
二、社会效益分析
(一)不同的专业人士所给予社会效益不同的定义:
1社会效益是指项目实施后为社会所作的贡献,也称外部间接经济效益。任何柔层通常是指地面较其上部楼层软弱的那些建筑。
2、社会效益是指企业经济活动给社会带来的收入,而社会成本则是其带来的消耗,两者之差就是社会收益,即企业所提供的社会贡献净额。
(二)社会效益评估的特点:
1、外部效益的多角度和定量分析难度大
项目社会评估所涉及的间接效益和外部效益通常较多,例如产品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民物质、文化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改善、社会稳定与国防安全等等。
2、多目标性与行业特征明显
项目社会评估要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发展目标,因此具有多目标分析的特点。由于各行业务类不同性质的投资项目社会效益的多样性,而且各行业项目的特点不同,反映社会效益指标的差异也很大。因此,社会评估指标的行业特征较强,一般各行业能通用的指标较少,而专业性的指标较多;定性分析所涉及的范围和指标差别也很大。因此,各行业项目的社会评估指标设置要
3、注重宏观性和长远性
项目社会评估是对投资项目社会效益的全面分析评估,它不仅包括涉及社会的经济效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宏观社会效益、环境生态效益等,还包括更广泛的属于纯粹社会效果的非经济社会效益。而且有些社会发展目标所体现的社会效益与影响具有相当的长远性,例如项目对居民健康、寿命的影响,对生态与自然环境的影响,对居民文化生活、人口素质的影响等。
(三)评估的作用:
项目社会效益评估可以促进在投资决策中全面衡量项目的财务,经济和社会效益,减轻项目对社会的不利影响,防止社会风险,促使项目与社会相互适应和协调发展,达到项目的持续发展和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提高项目成功率,增进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社会发展目标与社会政策的顺利实现。
三、两者的关系: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业的深入,绿色建筑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经济因素是影响绿色建筑推广的关键所在,一般建筑开发商只看到绿色建筑所带来成本增加的一面,而绿色建筑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被忽略了。因此,对绿色建筑进行技术经济和费用效益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节能收益是指建筑由于采用节能措施而带来的能耗收益、运行维护收益和舒适性收益的总和。其中能耗收益为最直观的收益。
建筑节能技术在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带来广泛的社会效益,影响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水平和质量。建筑节能是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建筑节能节约了大量社会能源和社会资金。以北京为例,截止2001年全市建成符合节能50%标准的住宅达3600万平方米。这部分住宅每年就可以节约采暖耗能40万t标煤,从而节省大量能源和资金,建筑节能是缓解当前电力紧张的有效手段,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建筑经济节能对社会效益的意义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1.建筑企业节能的意义 企业实施节能改进,不仅可以降低能耗成本,而且有助于缓解政府能源供应和建设压力,对减少废气污染保护环境也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2.建筑节能是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减轻环境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3.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当前居住建筑节能效果较差,总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30%,容易导致用电高峰(夏季拉闸限电)
4、节约社会资源,提高生活水平
5、拉动建筑节能相关产业的发展:保温隔热性能、门窗的热工和气密性、采暖空调系统等相关技术和产业的进步。
建筑节能的发展在国内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是人们对绿色建筑的了解受开发商广告轰击下错位的概念,使得消费者不能真正理解绿色建筑,而简单认为绿色建筑等于豪宅。开发商则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增加投资,并不产生的收益,或者仅为迎合消费者的“绿色”消费理念而打出“绿色”广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绿色建筑首先也是一种商品,它从生产到消费背后需要多个群体共同支撑,这些群体同时构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作为这一产业链条的不同环节,政府、地产开发机构、研究机构、设计机构、建设机构、产品供货商、行业协会、消费者、金融机构乃至媒体,都在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不同推动力量和影响因素。绿色建筑推广仅靠政府一些强制政策和社会道德力量是不够的。要充分做到建筑节能经济与社会效益的结合必须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最终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四、总结:
要想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就必须做好各种经济节能工作。尤其是建筑业的节能经济,占很大比重。建筑项目建设如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国家、省、市重点支持的发展领域;该项目有利于传统材料领域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增加传统材料的技术附加值,提高其国际竞争力;有利于带动全省农林业的快速发展,节省资源,对促进人员就业、社会稳定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就回去的很大社会效益。我们要努力做到建筑经济节能与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国内外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迅速的发展,环保成为建筑行业重点关注和解决一项问题,并且在建筑技术不断改革的过程中,绿色建筑工程逐渐成为发展中的主流。同时,绿色建筑工程不仅仅避免大量能源的消耗,也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凸显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绿色建筑工程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对该方面有着一个详细的认知,并且对绿色建筑工程进行相应的评价,结合国内外发展的现状。提出在发展中需要改进的一些的措施,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构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1绿色建筑工程概述以及优势分析
1.1概述分析
绿色建筑工程主要是利用可以再生的施工材料,充分利用现有的能源,尽最大可能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在采光和通风方面,尽量使用自然通风和采光的模式,将建筑工程与自然环境处于和谐、统一的发展状态。同时,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中,对绿色建筑工程进行详细的明确,在建筑工程使用功能,和使用期限得到保证的时候,通过利用相应的绿色施工技术,实现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等目,避免对环境的影响,也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1.2优势分析
绿色建筑工程作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为生态环境的保护、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升,都占据着非常大的优势,具体的内容如下:(1)绿色建筑工程的构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这主要体现在施工材料选料、生产、运输等方面,并且对施工材料的质量也有着严格的把关,进而提升了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同时,绿色建筑工程对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设备等方面,都加大了应用的力度,以此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另外,绿色建筑工程提升工程使用寿命仅仅是一个方面,还具有良好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前瞻性,为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方向。(2)绿色建筑工程主要是对施工技术、工程设计、思维方式、施工材料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转变,将现代建筑工程的高能耗模式转向低能耗模式。同时,绿色建筑工程利用相应的节能技术,加强现有能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对新能源进行合理性的开发。但是,在新能源开发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清洁型能源的开发,例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资源等方面,避免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这样可以起到能源环保的效果,构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另外,绿色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通过施工材料的二次回收和利用,以及先进的施工技术,可以避免废料和污染物的产生,并且也有效的实现了能源循环在利用的工程生产模式。(3)在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地质环境、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方面,都进行了综合性的考虑,这主要是降低对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绿色建筑工程对人、环境等方面,都进行了有效的融合,通过不同的协调,以此实现共存的发展模式,所以不管是对社会效益的提升,还是对经济效益的提升,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并且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绿色建筑工程的评价体系
2.1绿色建筑工程评价对象
在绿色建筑工程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对的评价对象进行明确,这样才能保证绿色建筑工程评价的准确性,绿色建筑工程的评价对象主要包括新建筑工程、现有的建筑工程、以及改建的建筑工程等方面。
2.2评价内容的主要内容
(1)场地。场地是绿色建筑工程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工程周围环境的平衡性、交通环境以及规划的状态等方面。同时,在场地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建筑工程对植物的影响,作为重点评价的对象,这样主要是避免建筑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2)能源和资源。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利用、CO2的释放量、石油和煤等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以及水、土地等方面的消耗,只要对该方面有着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为后期节能降耗决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支持。(3)资源回收。主要包括水资源回收、施工材料回收等方面,其中水资源回收主要包括有:节水措施、雨水回收、污水处理等方面。(4)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绿色建筑工程评价体系中,一个非常中重要的内容,其中主要包括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染、空气污染、臭氧层破坏等方面。(5)工程室内环境质量。工程室内环境质量评价所包括的内容有很多,例如:室内采光、通风、温度控制等方面。
2.3绿色建筑工程评价过程
绿色建筑工程评价是分析该项工程建设模式的可行性,以及是否存在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在绿色建筑工程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对整个评价过程进行明确,根据其评价过程,来判断绿色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那么具体的评价流程如下:(1)一般情况下,主要由相对专业的工程评价机构,对绿色建筑工程规划、设计、运行、管理、施工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且对其中所含有的数据,进行准确的获取,在利用相应的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全面的筛选和统计,从而形成绿色建筑工程评价分析报告。另外,将绿色建筑工程评价报告作为基础,通过实验模拟、实测、计算、调查分析等方面,构建绿色建筑工程模型,从而判断绿色建筑工程建设可行性。(2)根据绿色建筑工程评价标准,对各个评价内容评价的结果,进行综合评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绿色建筑工程建设的效果,更好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3)根据综合评分的等级,以此判断绿色建筑工程建设的等级,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等级,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施工方案,保证绿色建筑工程的各个方面,都处于一致的状态。
3国内外绿色建筑工程发展战略分析
3.1国内外绿色建筑工程发展现状
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实施的“绿色建筑工程挑战”中,主要是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施综合性的建筑工程设计模式,并且在建筑工程使用寿命满足的基础之上,降低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例如:法国在20世纪80年代,对一些城市建筑工程居住环境进行了有效的改善,尤其在瑞典在绿色建筑工程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实施“百万套住宅计划”,对建筑工程和生态环境进行了相应的协调,并且经过不断的尝试已经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在绿色建筑工程发展方面还是相对较为缓慢的,根据我国有关部门统计分析:我国北方地区已经有15%的建筑工程达到了绿色建筑工程环保、节能的标准。但是,在我国的一些发达城市,绿色建筑工程已经达到了25%~30%,例如:北京、上海等城市。由此看来,我国绿色建筑工程的发展还有有待提升,只要节能降耗,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保证绿色建筑工程处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2我国绿色建筑工程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1)以环境基础,合理利用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实现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然而绿色建筑工程主要就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主要是避免大量能源的消耗,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例如:太阳能作为一个取之不尽的再生能源,并且具有良好的清洁性,不仅可有效的解决传统建筑工程对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并且对建筑工程周围环境也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太阳能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有效的利用,像是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热水器等方面。另外,除了太阳能以外,风能和地热能都是值得利用的再生清洁型能源,并且对建筑工程室内空气系统的调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对于风能和谁能的开发和使用力度,也要不断的增加,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保证了建筑工程周围环境的质量。(2)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绿色施工材料。在绿色建筑工程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对施工材料的节能性和环保性都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因此一定要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之上,加强节能、环保性能相对较高的施工材料利用力度,充分展现绿色建筑工程存在价值。另外,在绿色建筑工程发展的过程中,对绿色建筑施工材料的使用量,也是非常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一定要根据施工方案,和施工规范、标准的等方面,选择所需要的施工材料和用量。并且,在绿色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中所产生的施工废料,一定要利用相应的技术方式进行处理,例如:生物降解、回收利用等方式,这主要是避免施工材料浪费,保证施工成本的充足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对绿色建筑工程的概述和优势,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对绿色建筑工程评价体系,和国内外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加大绿色建筑工程建设的力度,避免大量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以此实现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玉波.城市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探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3,33(6):53-55.
[2]薛明,胡望社,杜磊磊.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9,25(3):24-27.
[3]谭引颖.探究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J].华东科技:学术版,2015,(4):51.
[4]王利珍,谭洪卫.上海市绿色建筑的现状及发展研究[J].上海节能,2015,(9):23-28.
【关键词】城市化;环境污染;绿色建筑;可持续
由于城市兴建大量的建筑工程引发的问题愈加引起社会的关注,资源的节约以及合理利用,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更是息息相关,引起人们的警醒是无可厚非的。要解决掉这一问题必然需要从绿色建筑入手,使之不仅仅只是提供人们群众的居住,同时使之达到与周围环境和谐,进而满足人们对建筑的安全与舒适的要求,这样就需要进行绿色建筑的研究。因此现在绿色建筑技术体系也应运而生,其能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也能使建筑物能更好地融入周围环境,所以得到各个方面人们的推崇。
1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分析
新世纪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很快,而且制定了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各个标准以及制度,同时在关键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且在实际中得到了应用,产生了很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潜力很大,因此绿色建筑设计体系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根据相关数据表明,若我国建设的绿色建筑的数量增加100个,那么“十二五”期间就可以节约8.5亿千万时,相当于30万吨标准煤,减少排放C02大约76.6万吨,节约水资源3000万吨。由于现在我国很多城市每年需要提供大量的保障性等住房,因此城市的绿色建筑得到了不断增长。到2012年为止,我国绿色建筑数量达到了近400个,总建筑面积达到 3600多万平方米。
2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模块化的概述
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模块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体系,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是一个由很多目标、多个构成要素以及不同主体的高度复杂系统。体系是由不同相互有关联的事物与个体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绿色建筑体系是指由建筑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所组成的整体,包含了绿色建筑的各个方面。绿色建筑体系受到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水平以及生活方式等很多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综合系统。建立绿色建筑体系可以保持该地区原有生物圈物质运动的过程,可以保护该地区的环境,利用现代新技术可以有效地构建绿色建筑技术体系以及各个模块,从而有效地分析各个模块的物质以及能量的循环过程。绿色建筑体系以生态系统(自然与人文)的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以创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为其设计目标,要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以及资源等消耗水平等。
3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模块化构建的原则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要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对其进行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同时也绿色建筑项目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目前我国构建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如下所示:
3.1 系统整体性原则
绿色建筑系统是绿色建筑评价的对象,所以构建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要真实反映绿色建筑系统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产生的效益,同时指标体系还要能够反映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因此完备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充分反映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2 层次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应具有层次性和相对独立性,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评价需求,既能满足相关的大类评价又能进行系统全方位评价。
3.3 项目全寿命周期原则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周期中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山此可见,绿色建筑不仅是指建筑的建设,也包括了建筑的使用过程。因此指标体系应充分体现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
4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模块化的评价体系
4.1 绿色建筑的效益评价指标
绿色建筑可以在其使用过程中最大地利用周围资源,以及在建设过程中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建筑物周围环境与减少环境污染,能与自然达到和谐的程度。因此绿色建筑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根据其在节约资源以及对周围环境保护的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这样可以量化评价建筑的绿化程度。绿色建筑的效益主要包括其产生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同时根据是否直接计算其效益,则分为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
4.2 绿色建筑产生的效益分析
4.2.1绿色建筑产生的直接效益
绿色建筑产生的直接效益主要涉及到其在使用过程能有效地减少使用者费用的部分,包括绿色建筑的节约电能、水资源、以及节省使用的材料等,这些都是直接的经济利益。同时绿色建筑还可以对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排放等,这些是对建筑物环境的社会效益。
4.2.2 绿色建筑产生的间接效益
绿色建筑的间接效益主要是由建筑物引起一起积极的外部效益,是不能直接量化的部分,而且其收益者是所有的人。如绿色建筑可以吸收更多的污染性气体,因此可以有效地改善建筑物周围环境的状态。这也可以看出不能直接用金钱去衡量其间接效益,要通过适合的换算才能真正地计算其价值。绿色建筑的间接效益主要由可以保证人们群众的居住环境、减少C02的排放以及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
5总结
虽然我国在绿色建筑技术体系模块化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地推进,我国目前也正处在社会转换发展形态的关键时期,而绿色建筑问题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显得更加的突出,因此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应该受到市政部门的更加得到重视。在这一过程中,不但需要自己的努力探索,同时还需要积极吸取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和理论,以及取得成果,促进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启波.绿色住区综合评价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2]黄献明.绿色建筑的生态经济优化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06.
[3]史林林.绿色建筑主要技术与评价综合体系的分析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评价方法;指标
Abstract: in order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architecture field out green building,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green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but also can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s. This paper first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green building,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reen building relations and economic benefit relationship, analyzes the green building efficienc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green building economic benefit assessment method and the index,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green building strategy.
Keywords: green architecture; Economic benefit; Evaluation method; index
中图分类号:F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几年,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据官方网站《中国统计年鉴—2010》显示,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现价总量为401202亿元,第二产业—建筑业全年完成总产值9520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9%。
但是,看到建筑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应该注意到建筑业消耗了大量资源,严重污染了环境,而且其资源利用率较低,难以循环。
建筑业每年消耗大量的的电力资源和煤炭资源,其消耗量分别达到1.2万亿度和4.1亿吨,所以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发展适宜人类居住的建筑。我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量较高,是发达国家几倍,如是日本的11.5倍,美国的4倍等,节能降耗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说明我国在节能降耗的道路上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减少建筑业的能量消耗,绿色建筑成为建筑业关注的重点。
1、绿色建筑的深层含义
1.1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人们要把对环境的危害和影响降至最低,人们要爱护和保护周围的环境,节约资源。绿色建筑就能将建筑物对环境的危害降至最低,使人们节约环保。
1.2改善生存环境
人们建造和使用建筑物的目的就是是自己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而建筑环境的健康舒适是人们的基本要求。对于最近几年周围环境日益恶劣,频繁爆发传染性疾病如非典SARS、甲型H1N1流感等,凸显出健康舒适环境的重要性。而绿色建筑既能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又能给人么提高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
1.3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相处
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过程中,人们要对周围的自然环境关心、爱护,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兼顾与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才能实现国民经济、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1.4绿色施工是企业转变发展观念、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
绿色施工的实施主体是企业。当前我国建筑业企业仍然主要通过铺摊子、比设备、拼人力来获取企业效益,往往最注重经济效益,越来越关注社会效益,对环境效益还缺乏足够认识。企业项目组织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工程建设速度和经济效益上,现场污染和浪费现象普遍严重。绿色施工的根本宗旨就是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5绿色施工是实现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筑业能否抓住未来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国家战略,关键在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加快建筑业企业改革发展,提升建筑业综合竞争力入手,核心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从传统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高效率的集约型方式转变,建造方式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绿色施工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
2、绿色建筑与经济效益关系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生活的空间,同时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即建材的生产和运输、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维护到拆除建筑原材料回用的整个过程)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能源、土地、水、材料)、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这个定义是比较全面的,它关注的是建筑全过程的节约,强调的是居住人的健康,同时也涉及到对环境最少的干扰。,“绿色”的观念应贯穿于材料的开采、加工、运输,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造、使用以至更新改造直到最后拆除的全过程,覆盖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其次,“绿色建筑”注重与地区生态环境及自身室内外环境的和谐,包括对日光利用、空气流通、景观环境等方面的综合考虑,以期为居住者提供一个各方面条件俱佳的建筑生活空间,并对周边环境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再次,“绿色建筑”强调建筑材料与能源的有限性及其节约,因而在“绿色建筑”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至于建筑物建成后使用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进行认真的筹划,以求最大程度地节约建材与能源。
可见绿色建筑应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以及绿色建筑的发展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规律。在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一是保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才能保持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二是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是一方面平衡经济、环境、社会各方的利益,另一方面在对成本与收益权衡的基础上追求效益的。
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一部分,同样需要与各利益方在结构上平衡、在发展上协调统一。绿色建筑要能够持续的发展,也是离不开经济效益第一位的。
3、绿色建筑效益分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环境效益;CO2减排量;
中图分类号: TE08文献标识码: A
1
绿色建筑的发展已经在部分地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图 1 所示。 但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以及运营使用过程中,实施绿色建筑方案往往需要增加成本投入,绿色建筑能否成为市场所认可和接受, 关键在于其效益状况是否良好。在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中,环境效益涉及到当前人类最为关心的温室效应问题, 而且定量分析绿色建筑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能够为政府的决策行为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本文将以苏州市为例重点分析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
图一 全国各省份绿色建筑主要分布情况
2环境效益分析
2.1 绿色建筑的效益分析
根据效益的性质不同, 绿色建筑的效益可以分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环境效益的后果,三者互为条件,相互影响。绿色建筑的效益根据其模糊程度可分为显性效益和隐性效益。显性效益又可称为直接效益,其受益主体直接体现为投资者,绿色建筑的显性效益是指经济效益;而隐性效益可称为间接效益, 它是绿色建筑可为除投资者以外的社会其他成员带来的对环境有利、对人类健康有利的效益,隐性效益又包括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2.2 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分析
目前,对绿色建筑环境效益相关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主要近几年才开始发展。李静和田哲通过构建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与效益模型,对绿色建筑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运营 6 个方面的增量成本与增量效益进行了研究;吴俊杰、马秀琴等通过计算住宅楼全年负荷和 CO2减排量及协同效应,计算了天津中新生态城的经济效益;刘秀杰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结合外部理论对绿色建筑进行了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杨婉等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节能改造技术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曹申和董聪分析了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项成本和效益的内容和特点, 定量计算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 50378-2006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根据定义,绿色建筑的环境效益可以分为节能环境效益、节水环境效益、节地环境效益、节材环境效益和环境质量改善效益。根据绿色建筑效益形式的不同, 环境效益又可分为 CO2减排效益、 健康效益、建材寿命延长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CO2的排放量必然还将增长。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调查报告显示,如果不是实现 CO2减排,每十年全球的气温平均将升高 0.3℃,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威胁。绿色建筑以“四节一环保”为目标,结合当今世界的主要环境问题,节能是重中之重,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绿色建筑的节能环境效益。
2.3 绿色建筑的节能环境效益分析
现在,由于人们使用能源不当,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资源缺乏、气候恶化。为了减弱这些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在建筑过程中就要尽量保证低碳环保、能源循环使用、建设生态城市。绿色建筑的设计主要体现在节能上,其充分运用太阳能进行取暖,降低空调以及集体供暖的使用率,最终实现节能。绿色建筑的主要节能手段如下:
(1)护结构节能
护结构是建筑节能设计最主要的内容, 护结构节能措施是指从屋面、外墙、门窗等方面采取保温隔热有效措施。比如通过增大门窗面积来增加采光和通风面积,改善材料自身的保温性和隔热性以及提高门窗密闭性最终达到节能的效果。
(2)智能化技术节能
智能化技术节能是对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冷冻机组以及照明设施等实行最优化的控制, 以最大化地减少建筑的电能消耗。 建筑能耗中,照明耗能所占比例较大,室内外照明系统应综合考虑节能光源、灯具和附件,为了节省电能消耗,绿色建筑通常采用高效的新型节能灯具,公共区域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延时或声控开关,同时注意自然采光部位的节能措施。除节能灯具外,节能措施还包括设置节能电梯、暖通空调、室温调节器、能量回收系统等高效节能设备和系统,也需要增量成本投资。暖通空调系统应控制设备的能效化比、管网系统的输送效率。设置集中采暖或空调系统的建筑可以安装新风系统对能量加以回收利用,能够取得相对客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可再生能源节能
可再生能源是指能够重复产生的自然能源, 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型非燃料型能源系统。 绿色建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通常是太阳能和地热能, 是最易获取的再生能源。
3结论
根据对节能环境效益的分析和计算可知,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不但能够有效缓解温室效应,与发展低碳经济、生态建筑相呼应,而且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已经走过了“浅绿”阶段,正在从“泛绿”阶段迈入“深绿”阶段,因此,我国建筑领域要紧紧围绕《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中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再接再厉坚持不懈发展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1] GB50189-2005 公 共 建 筑 节 能 设 计 标 准[S].中 国 建 筑 工业出版社,2005.
[2] Dimoudi A, Tompa C.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Indicators Related to Construction of Office buildings [J].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2008,53(1-2):86-95.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效益
中图分类号:TU-0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6月5日
一、引言
绿色建筑即指在全寿命周期中,从原料生产、运输到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维修及拆除整个过程消耗最少的资源,制造最少废弃物。其内容包括合理开发利用能源、资源,与自然融合、建立舒适的生活环境。其目的在于在全寿命周期实现“绿色”,即对环境友好,实现人、自然、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绿色评价,即何种建筑物才算“绿色”。绿色建筑效益不便于被认知,具有明显的经济外部性,会产生溢出效应。对绿色建筑效益认知不清是投资者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本文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绿色建筑效益实现途径,明晰绿色功能,从而更好地推动绿色建筑发展。
二、绿色建筑效益体系构建
(一)绿色效益的构成。所谓绿色效益,即建筑中可实现环境友好性、低耗功能的效益。欧美等发达国家给出了其衡量评估体系,如《LEED》、《BREEAM》《CASBEE》。归纳之,绿色建筑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个人舒适度四个方面,本文据此整理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效益体系,如表1所示。其中,社会效益指能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降低温室效应,净化空气质量等;环境效益包括室内外空气质量;经济效益指土地、能源、材料、水能等资源、能源节约及良好的运营管理所带来的经济价值。(表1)
(二)绿色效益特征分析。绿色效益的组成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绿色建筑效益体系。与传统建筑效益不完全一样,其具有地域性、多效益主体性、全寿命周期性等特征。
1、地域性。绿色建筑受到地理条件和资源环境的制约,应当因地制宜地结合环境气候条件及地形地貌、人文风情设计建造。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文化千差万别,以致各城市有其独到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建筑形式。故应充分考虑建筑与自然、文化的和谐共生是其地域性的集中体现。
2、多效益主体性。绿色建筑效益主体较多,包括投资者、社会大众、政府、购买者等,不同主体对绿色建筑的核心效益诉求各不相同,如图1所示。(图1)政府、社会大众最注重的是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次关注其经济效益和个人舒适效益。这一主体关心建筑对室外环境的影响和大气质量的恶化,以及社会资源的节约及可持续利用。投资者最注重其经济效益,其次是个人舒适效益。他们关注绿色建筑的投资收益比、利润率、投资回收期等经济指标,相对来讲,并不关注社会、环境效益。通过使用绿色建材达到更加舒适的效果,即使增加部分投资也是值得的。对于用户来说,他们只关注个人舒适效益和经济效益,即关心建筑能否给自己带来舒适和健康,及生活使用成本的投入;而次关心建筑本身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效益。
三、全寿命周期性
全寿命周期指从立项、设计直至报废拆除整个阶段均应考虑绿色功能的配置,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规划设计中融入“绿色”设计理念,做好绿色规划;施工建造、运营维护严格执行规划设计标准。其二,做好全寿命周期费用规划。为提高绿色性能必然增加初始投资成本,但全寿命周期成本规划可实现增加的初始投资换来更多的长期运行费用的节约,实现经济合理的绿色效益。据研究,初始投资成本增加5%~10%可节约50%~60%的运营成本。
四、绿色功能在全寿命周期中的实现
承上所述,绿色效益需在全寿命周期内实现。绿色建筑效益与功能映射关系如图2,其中必要功能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资源利用、室内空气质量、运营管理。绿色建筑效益必须要通过其绿色功能而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通过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资源利用功能实现,同时可实现相应的经济效益;运营管理也与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室内空气质量映射的是舒适度效益。(图2)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功能。规划设计阶段,应合理规划地下室、半地下室,减少地上空间利用压力。充分考虑旧城改造以合理规划用地、节地方案。施工建造时段,务必执行绿色设计标准,充分利用建筑物周围的水源、植物,合理规划施工现场。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等环境保护措施,清洁室外环境。
(二)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规划设计时,需设计完善的供排水系统;在施工建造阶段,应合理布局污水处理设施,设置节水器具设备,充分利用雨水,并在现场应建立雨水、再生水搜集利用系统。报废拆除时应对化粪池、沉淀池进行特殊处理。
(三)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在规划设计阶段,合理设置墙厚和建筑材料用量,使用绿色材料。尽量采购绿色建材,使用可循环材料,降低材料损耗率。采取数字化技术,对大体积砼、大跨度结构等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在运营维护、报废拆除阶段,建立材料回收体系,回收利用部分建材。
(四)节能与能源利用。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尤其对于窗户、阳台,尽可能地利用自然阳光,减少白天室内电灯的使用。同时,需对节能方案进行综合考虑,如采用保温隔热材料,降低空调能耗等。根据设计要求采购绿色建筑材料,安装低能耗、高性能的环保空调及设备。可采用节能电梯,安装节能光源和高效灯具。运营维护时,应当贯彻节能理念,使用节能灯具,宣传能源节约理念。
(五)室内环境质量。建筑是供人们居住、生活、工作、学习和活动的场所,据统计,人的一生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为此,应设计采用具有良好隔声效果的材料及保温隔热材料和绿色健康涂料,严禁采用低档高污染材料。可采用工农业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无污染、无放射性、可回收的材料。运用维护阶段,在室内种植一些诸如银苞芋的小植物,可吸收室内的甲醛等有毒气体。
(六)运营管理。制定并实施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与绿化管理制度。制定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物进行有效控制,对废品进行分类收集,防止垃圾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制定并实施环境保护具体措施。安全防范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系统与信息网络系统达到绿色效益配置要求。报废拆除时,合理回收固体废弃物,提高垃圾回收率。
五、结论与建议
社会大众及投资者对绿色建筑的效益认知不清是其在我国推行缓慢的原因之一。绿色建筑效益是通过其绿色功能实现的,本文分析了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功能实现途径,明晰了绿色建筑效益,有助于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全面推行。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莉.浅析绿色建筑的内涵与评估[J].基建优化,2006.27.2.
[2]张光灿.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企业文化[J].建筑经济,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