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5 14:45:52
序论:在您撰写专科教育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理论的同时,适当开展实践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搜集整理资料、ppt制作、团队协作能力,逐步形成一边理论探讨,一边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
(一)组织有针对性的课堂讨论1.课程导入时的讨论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从“破冰”开始,“破冰课”指的就是这门课程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始即第一堂课。所谓破冰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消除师生间的陌生感,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二是消除学生与课程教学之间的陌生感,通过采取有效的手段与方法,解决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破冰课”的效果怎么样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顺利与否以及今后的教学效果,因此能不能上好第一堂课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破冰课”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取决于该课程学科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及课程性质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征等。本人通过几轮的探索与实践,确立较为有效的“破冰课”模式,根据综合文科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人文地理学课是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设,而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并形成了班级学习风气、课堂氛围,这些情况要求教师在开学前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本专业本班级的各种情况,即备学生。在此基础上,结合人文地理学地域性学科特点,讲授绪论时,采用以生源地为单位的小组讨论的方式,如讨论自己家乡的农业、工业、、人口密集程度及其原因、民风民俗、旅游开况后派代表发言,轻松实现预期目标:一是使学生的注意力从假期生活引到课堂上来;二是通过同乡之间聊家乡、在全班讨论,轻松交代人文地理学学什么和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使他们认识到其实人文地理学和我们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2.教学过程中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有针对性的课堂讨论,主要有:对于国内外时事热点,运用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进行讨论,运用聚落地理学知识,从我国城市化进程角度分析土地城市化与人的城市化之间的矛盾;谈家乡的民俗民风、产业结构、资源特色、区位优势,分析家乡城市地域格局和前景;分小组讨论分析家乡的地名及其由来,从而掌握地名景观这一内容;上网搜集逆城市化现象资料,分析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等。组织有针对性的课堂讨论既能避免教师传授知识陈旧,又能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通过鼓励调动同学们参与积极性。在讨论步骤上,先由同学们分组讨论,后由每小组代表发言,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对参与积极性高的、有自己观点的同学给予加分鼓励,刺激同学们讨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决定了其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培养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及相关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要内容。教学又是“教”与“学”的结合,在“教”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思维训练、利用ppt讲解训练,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议论纷纷。人文地理学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际上就是一个能力培养的过程。根据实践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如通过搜集整理资料上讲台讲解民俗;从自然、资源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差异、区位差异等方面,查阅城市规划资料,分析并解释呼和浩特市城市向东南发展的合理性;调查旅游资源及旅游线路的开发,分析客源市场的特点,总结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比较世界三大宗教的中心思想和传播方式,分析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调查内蒙古地区工业布局特点及其原因等实践教学的形式有演讲、讲课、社会调查等。实践教学中还要求有ppt、文档,必须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并展示,引导学生从人文地理学视角思考当前的很多社会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也训练了学生团队协作与沟通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了解人文地理学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如果仅仅依靠课堂理论教学,缺少适当时间、适当内容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不但不能突出人文地理学应用性,综合文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难以落到实处。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手段对于三年制的综合文科教育专业而言,人文地理学教学中专业的外业实习不可能像地理学专业的人文地理学一样进行较系统的野外实践,但是在当下,光凭传统的讲授与板书结合的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很难吸引学生。而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手段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多媒体课件以其图文并茂又可以借助影音文件的优势,直接影响学生感官,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经费实现野外实践的不足。例如在讲述宗教景观、不同区域民居的比较、旅游景观等教学内容时就得利用影音和图片结合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生动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二、探索和建构新的考核模式,促使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关键词:专科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
专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984年起,我国普通专科教育就开始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出发,学习借鉴国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经验,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探索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我国高等专科教育电呈现出新的特点。党的十五大提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确立了大力发展高等专科教育的方针,并从1999年秋季开始明显扩大了高等专科教育的招生规模,使高等专科教育经历十多年试点阶段后,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就目前我国生产力、科技发展和基础教育水平看,专科教育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专科教育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来自各个方面的严峻挑战。在发展潜力与严峻挑战并存的现实情况下,作为高等专科教育的主体——专科生必须认清形势、摆正取向、学社会所需,不断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和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专科教育面临的挑战
1.国际人才大竞争的挑战。21世纪将是经济、科技、综合国力等激烈竞争的世界,而最主要的竞争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受专科学校学制短的限制,如何培养参与国际竞争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是专科学校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
2.高科技大发展的挑战。面临高新科技大发展,高等专科学校一方面要加强教学改革,以培养复合型、创造型并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努力把新科技、新领域的先进知识和技术方法融入教学,融入人才培养之中。
3.人才层次需求结构的挑战。社会用人部门对毕业生学历的“高移”,促使专科人才出现结构性矛盾,分配难的现象逐渐突出。研究高等专科的特色效应,构建反映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专科学校的当务之急。
4.教育体制和结构调整的挑战。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以及“三改一补”的方针,专科学校也应适应本地区经济和教育结构的变化需要,适时把握时机,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找到最佳定位点。
二、专科教育的发展潜力
高等专科教育到底有没有它存在的必要?虽然新近通过的《高等教育法》已明确规定专科教育是一种高等学历教育,但在这个问题上存有疑虑的人仍然不少。
1.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水平看,专科教育不能少。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大量的低水平的生产力需要提高。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工业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这个发展阶段需求量最大的是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大体上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
2.从我国基础教育的水平看,专科教育在相当长的时期中不能少。我们国家很大,在义务教育之后,学生可选择在中专、中技、职业高校、大专、本科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就读,然后进入社会工作。接受专科教育应是许多学生的选择目标之一。
3.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静态配置和动态发展看,稳定和办好专科教育,也甚有必要。道理很简单,在我国现有的1000余所高等学校中,专科约占113,年招生数超过113,专科办学成本低,人才出得快。
4.从人的认识水平差异角度看,专科层次也有长期存在的必要。不管社会能够提供多么充分的教育条件,事实上,总有人对读书这件事不那么有兴趣,到一定程度就“读不下去了”。这其中的原因还有待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研究探讨,但这个事实需要我们予以注意。对于这样一个群体,在中等教育与本科教育之间提供一个选择、发展的机会,无论对社会资源的利用还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其意义都不能算小。
三、专科生的取向
我们经常听到同学们自叹“专科生层次低”、“专科生就业难”等等,也感受到用人单位“非本科生、研究生不进”、“专科生免谈”等人为设置的高门槛的阻拦。专科毕业生真的是出路有限、没有前途吗?通过几年来对往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专科生不仅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而且在各行各业均大有作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们具有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专科生就业难问题,关键在于提高专科生的应用能力和增强专科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专科毕业生要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专科生在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逐步形成较为理想的知识结构。因此,专科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尽量拓宽和专业有关的知识面。一个人不可能有足够的精力保证在所有方面都出类拔苹,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在某一两个专业方向上,力争取得超过别人的优势,择业时在与本专业门类人才的竞争中才会掌握主动权,也才有可能被优先聘用。同时,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要有选择、有意识地拓宽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争取一切机会扩大知识面。
2.专科生要以应用为重点,学以致用。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固然重要,然而专科生的主要工作岗位在基层一线,因此以应用为重点才是专科生的优势所在。一个专科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随时灵活熟练地处理生产第一线的问题,必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3.专科毕业生要面向基层,积极融入社会。通过对专科毕业生的调查了解发现,不少毕业生首先想到的是我能得到多少?社会能给予我什么?有些毕业生留恋城市生活的舒适环境,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有的社会适应能力差,不从自身找原因,一味地责怪社会不公平。从社会的人才总需求量来看,专科毕业生就业并不十分困难,难的是找到一份毕业生自认为“理想”的职业。正是这种理想和现实的错位,造成了专科生择业难的困惑。
摘要:专科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
专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984年起,我国普通专科教育就开始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出发,学习借鉴国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经验,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探索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我国高等专科教育电呈现出新的特征。党的十五大提出摘要:“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在这个背景下,我国确立了大力发展高等专科教育的方针,并从1999年秋季开始明显扩大了高等专科教育的招生规模,使高等专科教育经历十多年试点阶段后,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就目前我国生产力、科技发展和基础教育水平看,专科教育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是专科教育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来自各个方面的严重挑战。在发展潜力和严重挑战并存的现实情况下,作为高等专科教育的主体——专科生必须认清形势、摆正取向、学社会所需,不断提高自身的应用能力和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专科教育面临的挑战
1.国际人才大竞争的挑战。21世纪将是经济、科技、综合国力等激烈竞争的世界,而最主要的竞争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受专科学校学制短的限制,如何培养参和国际竞争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是专科学校着力解决的新问题之一。
2.高科技大发展的挑战。面临高新科技大发展,高等专科学校一方面要加强教学改革,以培养复合型、创造型并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努力把新科技、新领域的先进知识和技术方法融入教学,融入人才培养之中。
3.人才层次需求结构的挑战。社会用人部门对毕业生学历的“高移”,促使专科人才出现结构性矛盾,分配难的现象逐渐突出。探究高等专科的特色效应,构建反映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专科学校的当务之急。
4.教育体制和结构调整的挑战。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以及“三改一补”的方针,专科学校也应适应本地区经济和教育结构的变化需要,适时把握时机,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找到最佳定位点。
二、专科教育的发展潜力
高等专科教育到底有没有它存在的必要?虽然新近通过的《高等教育法》已明确规定专科教育是一种高等学历教育,但在这个新问题上存有疑虑的人仍然不少。
1.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水平看,专科教育不能少。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大量的低水平的生产力需要提高。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工业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这个发展阶段需求量最大的是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大体上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
2.从我国基础教育的水平看,专科教育在相当长的时期中不能少。我们国家很大,在义务教育之后,学生可选择在中专、中技、职业高校、大专、本科等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学校就读,然后进入社会工作。接受专科教育应是许多学生的选择目标之一。
3.从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静态配置和动态发展看,稳定和办好专科教育,也甚有必要。道理很简单,在我国现有的1000余所高等学校中,专科约占113,年招生数超过113,专科办学成本低,人才出得快。
4.从人的熟悉水平差异角度看,专科层次也有长期存在的必要。不管社会能够提供多么充分的教育条件,事实上,总有人对读书这件事不那么有喜好,到一定程度就“读不下去了”。这其中的原因还有待心理学和认知科学探究探索,但这个事实需要我们予以注重。对于这样一个群体,在中等教育和本科教育之间提供一个选择、发展的机会,无论对社会资源的利用还是对人的全面发展来说,其意义都不能算小。
三、专科生的取向
我们经常听到同学们自叹“专科生层次低”、“专科生就业难”等等,也感受到用人单位“非本科生、探究生不进”、“专科生免谈”等人为设置的高门槛的阻拦。专科毕业生真的是出路有限、没有前途吗?通过几年来对往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专科生不仅能够很好地融入社会,而且在各行各业均大有作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们具有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专科生就业难新问题,关键在于提高专科生的应用能力和增强专科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专科毕业生要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专科生在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必须注重逐步形成较为理想的知识结构。因此,专科生在把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尽量拓宽和专业有关的知识面。一个人不可能有足够的精力保证在所有方面都出类拔苹,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在某一两个专业方向上,力争取得超过别人的优势,择业时在和本专业门类人才的竞争中才会把握主动权,也才有可能被优先聘用。同时,在精力答应的情况下,要有选择、有意识地拓宽自己感喜好的领域,争取一切机会扩大知识面。
2.专科生要以应用为重点,学以致用。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固然重要,然而专科生的主要工作岗位在基层一线,因此以应用为重点才是专科生的优势所在。一个专科毕业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随时灵活熟练地处理生产第一线的新问题,必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3.专科毕业生要面向基层,积极融入社会。通过对专科毕业生的调查了解发现,不少毕业生首先想到的是我能得到多少?社会能给予我什么?有些毕业生留恋城市生活的舒适环境,不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有的社会适应能力差,不从自身找原因,一味地责怪社会不公平。从社会的人才总需求量来看,专科毕业生就业并不十分困难,难的是找到一份毕业生自认为“理想”的职业。正是这种理想和现实的错位,造成了专科生择业难的困惑。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Model)即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学生们不再是课堂上听老师的教学,课后做习题或者作业练习,而是将两种行为“翻转”,学生先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知识的学习例如课件、教学视频等,然后再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提问来消化学习知识过程中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为学生发展个性化的学习提供了发展空间。
2.翻转课堂
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翻转课堂“翻转”了知识学习与传授的顺序,教学模块也随后之改变,以往在课堂上进行的教学转移到课堂前或者课堂外,而原本课堂后进行的练习或者作业翻转到课堂上进行。这样的教学模式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课堂的教学设计等都要有较大改变。中职院校的德育教学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等,采用更加灵活的课外自主学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也可以尽可能的活泼、生动。
2.1课前的自助学习设计
模块课前的学习设计模块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制作教学视频,这是进行翻转课堂非常重要的环节,必不可少。教学视频可以由德育专业的老师亲自录制,也可以在网络上下载优秀的开放式德育相关的视频资源,如,国内外名校开放的德育教学视频,德育楷模的纪录片等。其次,是课前针对性的练习。学生看完德育教学视频后,老师应当根据视频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前练习,让学生能够对德育知识感兴趣并深入思考。再次,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在家可以通过网络等技术手段进行相互间的互动交流,交换新的,彼此解答。
2.2课堂活动设计模块
2.2.1设立情境
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入思考的积极性,在中职院校的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设立一个能够共同参与的情境氛围,在写实的环境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加深德育知识的印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例如,情景剧、角色模拟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2.2.2独立探索
在翻转课堂的课堂活动设计模块中,老师也应当积极的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从最初的慢慢引导逐渐放手让学生自主研究,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个性化。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也充分证明了,自我思考和探索后所得到的结论每个人都不尽相同,这种行为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自己的德育知识框架和体系,各具特点。
2.2.3互动配合
中职院校的德育课堂教学另一个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师生之间平等互动配合,采用聊天、讨论等方式来对德育知识进行研究,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通过师生的互动配合,德育课堂上得到了更多的良流,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发散和自由表达的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潜移默化中对师生互相的沟通、包容和尊重等也有积极影响,还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缺点,及时改正。一般可采取分组协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2.2.4质疑思考
古语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诚然,质疑、思考都是学习的重要过程。教学的最理想化状态就是从学生“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学生在课堂上发出质疑,证明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学习。翻转课堂的德育教学可以通过如辩论会、与老师面对面等等创意新颖的活动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提高德育教学的学习效率。除上述的各种方式方法之外,教师还应当注意在德育课堂教育方面的正确评价、积极的表扬和适当的批评。一般说来,评价、表演和批评能够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等,更激励学生进行积极学习。中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十六七岁叛逆的时期,只有几种方法综合运用,才能让他们更积极的学习,吸收更多的德育知识,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3.总结
而在实际教育中,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认为只要练好专业技能就能胜任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而文化课程的好坏对其影响并不十分重要。尤其是科学类课程,学生普遍在初中的基础就不好,更谈不上学习兴趣。在学习中普遍存在应付心理,对知识的掌握也不扎实。现在幼师院校的学生既是将来的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老师,又是家庭科学教育的实施者。所以,随着各种科学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人们开始关注小学、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以及幼师院校科学师资的培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关注和反思。一方面很多学生没有基础,另一方面对这门学科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学生最初不能很好的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向教务科老师请教,得到了他们的悉心指点,使我茅塞顿开,职业教育有别于普教的应试模式,在每一学科的教学中,都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包括文化课程,同样要从技能教育入手,结合幼儿园实际,在提升学生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使他们的所学能有效运用在今后的教学中。比如冰雪融化,钢铁生锈,为什么吃鸡蛋有营养等等这样的生活常识,都是幼儿园小朋友经常向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需要用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去解释,既不能太抽象难懂又得让小朋友弄明白。所以我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尽量避开生涩的方程式及元素符号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而多以实验,实例为主,激发学生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才能使他们更容易于接受和掌握,使其能够学以致用,用科学知识给小朋友们解答疑问,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某幼儿园园长在谈到对新毕业幼师的印象时给我感触颇深,她认为现在的毕业生有两大优势:一是工作热情高,二是专业技能好。但欠缺的一点就是文化底蕴不够深。文化底蕴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包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单单从文学修养一个角度来判断,而是对于一个人全方面的衡量:习惯养成,知识广博,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各方面。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无时无刻都与自然打交道,观察,体验生活。尤其是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见到的一切都要问一个为什么,他们身边需要一个“百宝箱”,打开来应有尽有,能够帮他们解答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家长和老师们常常为孩子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感到苦恼。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对诸多事物产生好奇心。能否正确引导幼儿的好奇心,用科学的知识加以解释,将对幼儿一生的成长带来重大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要能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给小朋友们解答疑难问题。如幼儿在玩耍和游戏中,常会提出一些令人难以解答的问题,如在一次语言教育活动《小蝌蚪找妈妈》中,有幼儿问:“小蝌蚪为什么和青蛙妈妈长的不一样?”“青蛙在春天时产卵,卵又会长成小蝌蚪,小蝌蚪长大后又变成了小青蛙了吗?”所以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幼儿教师是必备的。同时幼师要用最新的科学知识武装幼儿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家长和老师常常给幼儿讲一些寓言故事,如: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的?月亮里为什么有兔子和仙女?等等,看起来,可以启发幼儿的想象力,但有时却对幼儿智力发展产生负作用,以寓言故事为例:很早以前,有一位又饿又可怜的乞丐倒在路边,兔子什么也拿不出来就对乞丐说:“请你把我烧一烧吃了吧!”说罢,就自己跳到了火堆里去了。那位乞丐在“啊”的一刹那间,就变成了神仙,他抱起兔子跑到月亮上去了,从那以后月亮上就有了兔子。在登月活动已经实现的今天,还继续给幼儿讲这种故事显然是不科学的。要给幼儿讲清楚这是寓言故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如月亮是围绕地球转的球体,上面有丰富的矿藏,科学家正在努力把月球变成人类生活的空间站,最后可以启发幼儿:等你学到本领后,也可以到月球上去看看是什么样,这样就可以引导幼儿产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如果不掌握全身系统性疾病与口腔疾病的关系,极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其次,中国很多地区的卫生条件还相当落后,人们缺乏口腔保健意识,有些边远山村的人民甚至认为牙齿问题不算疾病,有病不医,导致牙体缺损或较早脱落而影响生活质量[4]。因此,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医学生应肩负起宣传口腔健康的重任,指导人们进行口腔预防保健。
2提高非口腔专业医学生对口腔科学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向非口腔专业医学生介绍较熟悉的领域,多联系学生们的专业知识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对临床医学系学生,可以重点突出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关系。对医技系的学生,多联系影像和检验的知识,口腔检查和治疗均离不开影像检查,强调拍片对口腔医生开展诊疗活动的重要性,无论拔牙还是根管治疗,都需要为患者拍摄X线牙片;正畸和颌面外科治疗前都需要为患者做血液检查。以此引起学生的自豪感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拓宽医学知识面。
3对教学内容的侧重点
教学重点应与口腔专业的学生有所区分,根据学习目标重点介绍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症状及处理方法。比如,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结构和标志不需要重点讲解,应重点介绍面部形态标志与颜面部审美的关系,通过自我观察及互相观察激发学习兴趣。又如,牙周疾病的重点可以强调导致牙周病的不良习惯等病因,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再如,可重点讲解口腔颌面部外伤的急救处理知识,如颌面部伤员担架运送时的,颌面部出血时有效的止血方法,牙脱位后再植前的保存方法等等,便于学生在遇到相同情况时清楚应作何种急救措施。现代大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生活不规律,多数学生可能会存在颞下颌关节不适,可以重点介绍颞下颌关节紊乱的病因和治疗原则,学生会对此内容更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此外,应该适当增加口腔卫生保健一章的教学内容,讲解如何选择漱口水、牙膏和牙刷,怎样漱口,刷牙的正确方法等卫生保健知识,利于医学生今后随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通过教学侧重点来引导非口腔专业医学生学习口腔专业的基本知识。
4教学方法对非口腔专业医学生学习口腔科学的影响
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手段较传统板书式教学方法更新颖直观[5]。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较为复杂抽象,口腔疾病专业性强,凭空讲述口腔专业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将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转化成图、声、像三维材料展示,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口腔专业知识。在介绍一些临床操作时,视频及Flas的加入使语言难以表述的内容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述什么是根管治疗,以往学生只能依靠教师对课本文字的解释,难以理解,而采用动画示教,根管治疗的步骤一目了然,生动鲜明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如介绍口腔卫生保健,单纯讲述什么是牙膏、牙刷,如何刷牙平淡无奇,通过动画演示,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到牙刷与牙齿的位置关系及旋转动作,轻松掌握刷牙的动作要领。再如介绍漱口方法之前,我们尝试利用影视剧作品中漱口的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入漱口的观念,学生表现出了极大地兴趣,教学效果显著。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在传统被动式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互动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例如讲述恒牙的名称以及牙位记录法,教师在示教之后任意选择某几颗牙齿,请数名学生回答该牙齿在口内的具体牙位,或者在黑板上写出该牙的牙位记录式,举行一个随堂竞赛,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确。教师还可以采用病例引导的形式,先以图片向学生展示某一种疾病的典型特征,再通过引导形式使学生总结出引起该病的病因及预防方法,加深记忆。
5利用教具进行教学
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文字描述晦涩,单纯依靠图片示教,平面形象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可以购买示教模型交给学生近距离观察,理解并记忆口腔颌面部神经、肌肉、血管的解剖结构。牙齿分类繁杂,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离体牙加深对不同种类牙齿的理解和记忆。注重实践能力教学: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单纯依靠理论教学,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无法深入掌握基础知识[6]。可以通过设计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融会贯通,加深理解和记忆。但是对于非口腔专业的医学生而言,不应像要求口腔专业学生那样注重临床操作,而应着眼于对口腔疾病的诊断和得出治疗方案。因此在安排实验课程时,可以模拟临床中接诊病人的程序,引导学生对给出的病例进行详细的病历信息采集和规范的口腔检查,通过分组讨论,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并列出正规的治疗计划。
6论文
教学流程为保证翻转课堂的顺利进行,对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块的学习,基本上遵循如下教学流程。课前导读。首先在前一课结尾的时候,教师布置下一课学习任务以及任务的具体要求。其次为学生准备完成任务的各项素材和任务的各项要求说明,此过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开展学生课外的“自主学习”活动,以实现知识的传递。在本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网页、微视频、PPT、动画等学习资源以供学生学习选用。首先学生要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展开课外自主学习,解决任务中的各种疑问,找到完成任务的有效方法。其次学生要完成知识传递过程中教师设计的知识小测,看自己是否通过看视频和其他资料达到了教师的要求,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开展有效的课堂交流实现知识的内化。在课堂上由分组学生派出本组的讲解员,在教师机上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和知识掌握情况。要求把任务完成的情况展示给大家,并对完成任务时用到的知识点和各种技能作出详细的讲解。对任务的创新作出特别说明,最后对本组的完成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并接受他人的问答,从而实现知识的交流和内化。完成课堂小测,实现知识的固化。在课堂交流完成后由学生或者教师给出一定量的小测,固化本次课的知识点,要求当场完成任务并提交。最后由教师公布下一次的任务和要求。对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监控为了保证翻转课堂的顺利进行,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开展与否显得格外重要。如何来进行监管呢?可以通过QQ群、邮箱、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反馈任务完成情况和遇到的各种困难。提交自己对本次任务完成情况的总结。通过学生反馈回来的这些材料,教师可以及时指导,以保证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学生反馈的材料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前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进度。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我们在2013级选择了三个班进行翻转教学和三个班传统课堂教学,经过一年的教学对比前教育专业计算机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能够解决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解决了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问题在学前教育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矛盾最突出的就是学生差距大,教师的教学活动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通过一年多的翻转实践证明,在教师给学生准备学习资源充足而且导航清晰的条件下,翻转课堂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由于学生是在课外通过自主学习进行知识传递,那么只要教师给的资料充足、导航清晰,为他们提供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菜单,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进度选择知识点开展学习,也就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堂”和“一刀切”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由于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开展。无论是在进度上还是在知识点的选择以及学习时间和管理上,都对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和创新能力翻转课堂鼓励学生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它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应用中的反思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中,翻转的范围是有限的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翻转课堂。实践证明,对于计算机基础中的基本规律、逻辑性很强的知识采用翻转教学效果不理想,对于那些操作性强的软件学习(如Word、Excel、PowerPoint)采用翻转效果则非常明显。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和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一年多的翻转实验发现,要想顺利开展翻转教学,学生课外学习的时间是非常关键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业余活动和课后作业非常多,要想好好进行课堂的翻转,是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的。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很高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经验、时间和一定的专业知识搭建能力时间方面教师要比原来花费得更多,因为课前要做足够的准备。不光要给学生准备能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教学视频,还要给学生准备学习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构建一个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完整的支持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不论是对知识点的导入、前测,还是在学习资源组织方面,都要认真研究,以便学生能便捷获取学习资源。在课前还要对学生反馈的材料进行再加工,找出问题准备答案,及时反馈学生。课堂上要对学生的各种提问进行现场答疑,对学生的讲解作出评价。对于那些平时不爱和同学、教师交流的学生,教师要多给一些鼓励、表扬、宽容和引导,让他们不断找到自信,从而对翻转课堂保持高昂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知识,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让学生各有所得。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