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生德育方法范文

时间:2023-08-01 16:55:19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生德育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学生德育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实施方法

当代小学生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思路开阔,敢想敢做,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人生价值、道德取向上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由于独生子女的因素,他们很多希望拥有一切,但却不懂为他人作奉献或牺牲;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理解,但却不懂得体谅别人;只知受爱不知爱人。在想法上他们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平等探讨;在集体生活中由被动追随到主动参与;在审美需求上,从他择转向自择;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导奉为行为指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做。他们思想言语的独立与行动有较大的反差,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顺利时的独立性与挫折时的软弱性、依赖性很明显。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不成熟。如何要做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呢?

一、学校德育管理机制要健全

学校德育机构应包括校领导、团委、教务科、学生科、班级等,既要有德育决策的指挥层,又要有德育工作的具体执行层。在学校德育工作组织中每一个组织成员要认识到自己所进行的工作对每个学生、整个学校实现社会主义培养目标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当然,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中,要统一目标、统一安排、分层管理、相互协调,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主体能动性。

二、学校德育工作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仅靠说教是不能深入到学生们的心中的。别看是小学生,但他们的思想认识也逐渐的地变得复杂起来。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势必会放纵学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国旗下讲话)、班会、黑板报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我们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

三、学校德育工作要从低年级的学生抓起

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着手。让学生懂得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这种集体荣誉感要贯穿于德育活动始终,可以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可以通过少先队对学生进行德育。低年级的学生能成为少先队员应该是件骄傲的事情,我们正好可以通过这一点对学生进行德育。也可以开展一些学生真正有意义又可实行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能把德育转化为自身的东西。

四、学校德育工作要营造好的校园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德育。一个环境优美、卫生整洁的校园,不仅能给人美的享受,而且能陶冶人的情操。改善校园环境,使原先脏、乱、差的校园环境,变成美丽干净的校园。这样能使得教师更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生更爱学校,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学校领导关心职工,廉洁勤政,开拓进取,学校的发展越来越好。所有这些,都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践证明,良好的环境能诱发人美好的愿望。

五、学校德育工作要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面对现在竞争日益剧烈的社会,要提高人才素质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应重视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按李岚清同志提出的“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德育工作者应把重心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要重视教师培训,通过教育学习,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第2篇

【关键词】中小学生;德育教育;校内外配合

在对中小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发挥着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作用,但是由于受到生活规律的影响,学生们不可能确保每天二十四小时都生活在学校的环境之中,所以,校外因素就不可避免地将影响到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强化学校这块德育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同时,我们应当如何促进校外因素积极作用的发挥,如何促进学校与校外因素的有效结合,成为了教育部门乃至于社会各个部门及家庭应当积极思索的重要问题。针对此问题笔者仅从学校作为的角度提出以下见解:

一、学校要承担起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沟通和指导责任

其一,坚持利用家长会、QQ群、微信群、家访等一切有效方式,加强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联系。学校是学生德育的主阵地的作用必须强调和强化,学校在加强校内德育的同时通过这些有效的沟通办法,加强和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与配合,这样既能够保障学校准确掌握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情况,又可能确保学生家长详实了解学校德育教育的安排和要求,以此在达成学校和家长有效的相互了解基础上,形成二者之间有效的相互配合,同时还可以为及时修正在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创造条件,促使对学生们所开展的德育教育能够形成有效的衔接,达到“不脱节、不走样、不失控、不羁绊”的发展愿景。其二,积极开办家长培训班或家长学校。每一位家长都有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用之才的美好愿望,但是由于受到自身不是教育行家等情况的影响,并不能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还可能由于自己不当的教育方式,可能影响到学生们在学校接受德育教育的效果,所以,学校应充分发回教育阵地作用,积极开办家长培训班或家长学校,通过培训的方式为家长们提供一些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和信息。在这方面教育部门应当为各个中小学校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比如说,应当为学校提供有能力有水平的教育专家,帮助开展对学生家长的教育培训。比如说,可以由教育部门牵头,帮助联系有关的教育专家,录制一批音像资料发放到各个中小学,作为开办家长培训的教材,还请专家通过网络向各中小学进行教育直播,以此提升对家长们的培训水平。

二、学校要拓宽和利用好社会教育基地

其一,加强主题教育基地建设,增强社会实践的教育作用。就是借助一些特殊地方所内敛的德育教育因素,对中小学生施加直观性的积极影响,以激发中小学生内心的共鸣,激昂起孩子们的高尚情怀。比如说,开展“走入军营一日活动”,让中小学生在于军人近距离接触的同时,充分感受什么是铁的纪律、什么是集体观念、什么是奉献精神,并在他们的心中打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的国防意识。比如说,开展“我为老人献爱心走入敬老院活动”,采取让中小学生在敬老院中为老人做一件好事的办法,来培树学生们帮助他人的积极性和增强学生们敬老爱老的意识,等等。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能够将传统美德和实际生活有效结合,提高孩子们对抽象理论的感悟情感和践行能力,并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传统美德、社会公德就会润物细无声般的根植于孩子们的头脑中,融化在孩子们的血液里,逐渐成为孩子们的自觉性习惯。其二,开展“馆堂式教育引领”活动,促进学生思想的良性发展。应当充分调动政府文化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能动性,盘活文化馆(宫)、图书馆、艺术馆所具有的各种有益的教育功能,开展一些公益性的讲堂式活动,使中小学生在课外之余,能够享受到在学校的课堂中得不到的教育。比如说,应当紧紧依托本地的教育资源优势,鼓励本地的学者开展自愿者活动,并借助学者们头脑中知识容量的辐射作用,为中小学生开办一些有益的讲堂,像开办国学知识讲堂,向中小学生传播国学的精神内涵,用我们博大精深的国学滋养孩子们渴望知识的心灵,像开展传统民族艺术培训,请我们民间的能工巧匠,为学生们讲授民间艺术,展示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学生们的认知感和民族自豪感。还应当积极鼓励慈善部门走进中小学校园,为学生们介绍现实社会中的好人好事、道德模范,尤其是应当请一些道德模范为学生们介绍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人事迹,使学生们能够得到鲜活的教育,从中感悟做好人的真谛。

三、学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估机制

第3篇

1摆在首位,做到心里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是保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必须把德育教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做的扎实有效。

2走进学生,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要以人为本,要把关怀作为德育的内在要求,去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关注学生的生命。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得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做法是: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的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出了他们对父母养育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3教师——从我做起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因此自老师眼睛监督同学行为的同时,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老师们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记得刚当班主任的时候,我们班级的晨读纪律一直不好,教室里总是不安静,干什么的都有,我便试着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把早晨的宝贵时间利用好,可是虽然纪律好。学习效率却不高。这个问题困扰我很长时间,一天,我在办公桌前学习业务,突然眼前一亮,我可以把我的讲桌变成我的学习桌,从此开始,讲台上多了我的笔记,我的学习,不出两天,同学们也拿出书来学习了,渐渐的,孩子们已经养成了习惯,不管我在不在教室,他们都会“自习”了。我突然想起一句话:身教胜于言传。看着孩子们的小脸,心里真的是幸福!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一定要融入学生的生活,时而把自己当学生,得到学生的信任,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4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的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即“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第4篇

关键词:德育 信息时代 小学生 网络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090-01

随着网络的普及,小学生越来越多地在网上学习、交流、娱乐,小学生网络用户占网民总数的比例逐年提高。对于小学生而言,精彩多变的网络已成为他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休闲娱乐和创新思维的重要平台。但由于小学生身心发育尚不成熟,他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丰富大餐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其负面的影响,许多教师和家长在面对网络对小学生的伤害面前显得束手无策或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遏制。本文旨在通过深入了解小学生上网现状,揭示网络对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带来的种种问题,进而提出在网络环境下对小学生进行有效德育的教育方法。

1 小学生上网现状调查

为了解当前小学生上网现状,笔者在小学生中选取样本发放了《关于小学生上网现状的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通过分析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1)年级越高,接触网络的时间越长;

(2)家庭是小学生上网的主阵地,但家长对儿童的上网行为存在不干预或干预不当的现象;

(3)小学生上网很大一部分时间用于玩游戏和聊天交友,但随年级升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也逐渐增强,能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4)多数学生能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但也认为这些信息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5)小学生普遍认为,网络使自己开阔了眼界,拓展了知识面,带来了新朋友,缓解了压力,愉悦了心情,但也浪费了不少时间,影响学习成绩。

网络是把双刃剑。尽管多数小学生能利用网络为自己学习生活服务,但仍有一些学生在论坛上谈论的内容和见解让人震惊,从道德观、价值观、法律意识等方面暴露出他们的幼稚,有的学生陷入网恋不能自拔,有的学生沉溺在网络游戏里荒废学业。这些情况虽然不能代表主流,但如果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必然会产生不小的负面效应。

2 小学生上网的弊端

影响小学生的道德发展。网络虚拟、隐蔽的特点,网络信息的纷繁复杂容易使小学生尚未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正确轨道。

影响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显示器等具有一定的电磁辐射,长时间接触会产生头晕、视力下降等症状。经常上网还可能使部分小学生形成一些心理障碍,如逃避与现实的人交往,丧失一些基本的社会道德和准则的判断能力,内向、孤独、不合群等。

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精彩的网络信息内容、动漫式的游戏画面很容易吸引小学生使其沉迷其中。染上网瘾会使小学生整个思想放在网上,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3 针对小学生上网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分析

(1)网络德育,教师素质先行。教师应主动学习网络知识,提高网络道德修养,做小学生的表率。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必须首先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从而在言传身教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层层设防,净化网络空间。第一道防线:安装硬件还原卡,杜绝各类病毒的侵害。学生在使用电脑的过程中,碰到病毒只要重新启动电脑就会还原到初始状态。第二道防线:开通绿色上网服务,通过对互联网内容的过滤,限制学生的上网浏览范围和上网时间,防止接触到不良信息,让学生在一片安全、纯净的网络天空下健康成长。第三道防线:安装反黄软件,绿色上网服务有些时候还是不能完全过滤掉不良信息,那么就需要反黄软件通过网页内容实时过滤、不良网址库过滤等多种防堵方式,彻底将不良信息拒之门外。

(3)任务驱动,抓课堂实效。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任务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效率。因此,在任务设计伊始,就应该考虑到:此任务能让学生学到什么?

(4)建立公约,督促习惯养成。信息技术课教师在小学生电脑课中普及网络法律知识,组织学生制定文明上网公约来规范小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同时,可以在各个班里面选拔出一名网络管理员,负责协助教师管理。

(5)多方配合,因势利导抓成效。多方面联系和配合,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会议等形式的宣传,鼓励家长学习网络知识,确保孩子在家绿色上网,将不良信息排斥在家门之外。

学生上网最初带有盲目性,因此要因势利导,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正确结交网友和科学选择各类信息资源,自觉抵制网络“垃圾”,健康地上网。比如,鼓励学生游览由教育部建立的“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以及一些有益的网上学校,鼓励、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自己设计制作网页或网站,主动占领网上阵地。

(6)活动引领,激发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培养的一种途径。学校经常组织有关网络、时事、科学类的知识竞赛;通过班队会交流上网心得;通过小广播介绍小经验;举行“网络安全”的专题讲座;通过网上论坛话题等等有益的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中已经渗透了信息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彭佩生.青少年上网的“利”与“弊”[J].河南农业,2007(18).

[2]李海青.青少年上网现象的调查研究与解决对策[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5(3).

[3]童均.怎样正确引导青少年上网[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4).

[4]常倩.正确引导青少年上网行为方法探究[J].基础教育课程, 2006(1).

第5篇

关键词:德育; 关爱;自信;目标

小学六年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段,人的品质、性格、行为习惯以及世界观、价值观都在这个时段逐渐形成。这个阶段的孩子可塑性最强,每个孩子的人生画卷都将在这个阶段涂上影响一生的各种色彩。所以,德育工作的成败将直接影响是否能为孩子的一生打好底色。

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认为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关键要抓住几点,那就是――以身作则、关爱学生、寓教于课、知爱感恩、建立自信、设定目标。班主任要使尽浑身解数使学生在班集体这块肥沃的“土壤”中吸收养分,培养自强、自信、勤奋、上进的品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个人的潜能和集体的智慧结合起来,使同学们努力为班集体争光、奋斗,实现班级管理方式的最优化,为教育教学服务。

一、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小学生对班主任有着一种特殊的信任,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平时,教师要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站队快、静、齐,集合铃一响,教师要首先站在学生队伍的前面;要求学生讲文明有礼貌,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尊重学生,以礼相待;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自己要抢先干在前面,手把手教他们劳动。现在的小学生,在家都是小皇帝,家长什么也不让干,上学的第一天起 ,我手把手教他们扫地、擦桌子,用教师的行为来影响他们,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学会了打扫卫生,在家做给爸爸、妈妈看,得到了家长的夸奖。教师要时时事事用自己的言行来带动和影响学生,用自己炽热的感情,良好的修养熏陶和教育学生。

二、关爱学生,在理解宽容中打动学生

没有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来自对学生的了解,理解和信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只有深入到学生中去,观察学生的习惯,体会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的兴趣,才能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特点,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尊敬和喜欢的老师。教师要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循循诱导,帮他们释疑解难,态度要和蔼,使学生敢于发问。对纪律不好的学生,不岐视,不斥责,不体罚,真心实意地帮助和教育他们,使他们懂得纪律的重要性。在指出他们缺点的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和表扬学生身上的优点,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使学生能够主动检讨自己,认识错误,克服缺点,努力向上。

三、寓教于课,在课堂学生习中教育学生

小学生思想单纯,可塑性大,教育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结合儿童好奇、好动、好幻想、好听故事等身心发展特点,在教学中可以用童话故事引路,代替简单的伦理说教。如: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品质,结合品德课,先讲一个《小懒猫》的故事,孩子被故事吸引住了,听的入了神,听完后引导他们讨论,学生从中悟出了道理,提高了认识。有时还可用正反两种不同行为对比,逐步提高道德评价能力,使学生能分辨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

同时,紧紧围绕语文和思想品德教学,结合中队开展的各项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旋律。如:当语文课中学到介绍《长城》、《美丽的小兴安岭》等文章的内容时,就让游览过名山大川的队员讲自己的所见所闻,唤起队员们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当品德课讲到介绍英雄人物的章节时,就告诉少先队员们我们胸前的红领巾是千百万革命烈士用鲜血染红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四、知爱感恩,在互相体谅中改变学生

现在许多独生子女自私任性,为人处事既不知感恩,又不会替别人着想。在一年一度的学雷锋活动中,通过开展“让雷锋精神永驻钢城”大讨论,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坚持做好事、帮助别人,才是雷锋精神的真谛,才是爱的完美诠释。在教育教学中,我通过教材,生活中的小事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教他们在感受家人、老师、同学对自己爱的同时学会去爱别人,让他们明白“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一个人好不叫好,大家都好了才叫好!”的道理。这种教育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被学生发挥得淋漓尽致:小组值日时总有同学主动来帮忙;优等生主动与学困生结对子;老师也总能听到家长说孩子懂事了、长大了之类的称赞......

五、建立自信,在明理鼓励中激励学生

有人说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现在的小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学生与其父母的交流较少,自我个性强,动手能力较差,在学习、生活中缺乏自信或盲目自信。如当着同学的面回答问题紧张,总是怕回答错了丢了面子等。明理和鼓励是克服这种现象的两件法宝。

明理,就是要正面教育,说明学习的道理――学生就是不懂才来学校进行学习的。人的手指尚有长短,学生的智力、经历、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的不同,自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不一样的,不懂是正常的,不要感到自卑。

第6篇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2-144-01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不刻都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这类课堂的导入时,要把曾经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意识的温习、再新认识生活,这对于课堂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上一节品德课,设计课堂导入时,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能够唤起学生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入手,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再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主题,从“事实说话补认识,情景再现温经历,亲身体验强感受”入手设计导入,为突破课堂教学重点服务,从“形象感知释感念,类比感悟渗道理,情景体悟揭困惑”入手设计导入,为解决课堂教学难点服务,发挥导入的铺垫功能。从而真正提高品德课堂教学导入的实效性。下面我就举个例子说明:

我教学《我的父母》这一课时,重点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作课前调查,和学生交谈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父母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有的还埋怨:“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没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那么,课堂导入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生活中一些温馨的情景,能打动孩子心灵的生活细节展示给学生看。如“灯下,妈妈给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顾;晚上,妈妈给孩子折叠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着时,妈妈起床为孩子盖棉被”等等。在重温这些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生活小事后,可顺势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操劳。

由于年龄的原因,生活状况不同的原因,孩子们对他人的心理,生活不可能有切身的体会。如何引导学生和他人交往,学会与人相处是品德课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类品德课程教育,在导入时要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最好的办法是设计活动让学生去亲身体验体验,这样对马上进行的课堂教学非常有利。

经过上述的教育途径,我们可以使学生在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在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等方面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总之,在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把握住了德育特征,注意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因素,抓住了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环节课堂,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去影响、教育学生,渗透学生的心灵,就能够实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标。

第7篇

1.摆在首位,做到心里

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我校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结合 活动,在师生中展开了"老师学","我也学"的活动。以"学习年"活动为东风,强化学习的氛围。形成了你学、我学、大家学的浓厚学习风气,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做的扎实有效。

2.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是课堂

2.1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内容,高度重视课堂随机教育。在小学课本中,并没有明显的德育教材,但是大量的内容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他们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师在备课时,应主要把这些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汇于教学过程中。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德育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学会抓住这些契机,及时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做有心人之外,还必须要有教育的热情、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艺术。这即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上的随机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2合理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实际效果。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例如,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德育教育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那些语句含义深刻,思想性强,又比较含蓄,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课文,我们应采取辅导理解法,不但要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对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思想、道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阅读思考法、讨论吸收法加强德育教育。总之,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感受到美好,领悟到含蓄,受到德育的教育,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增强德育教育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