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16:42:30
序论:在您撰写财务合规审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导致传统审计活动失实的原因
(一)原有的审计方式审核范围小、时间短、查看数据信息面狭窄。以为的只是以财务报表为参考依据,审计单位通过审核财务报表从而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但如果企业提交的财务报表具有虚假性,那么财务报告不可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审计者也无法得出有效的结论。现代的审计活动,不仅仅从财务报表中获取会计信息,还从大量的凭证、账目、实体业务等会计资料中查看、分析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减少企业虚假信息的提报。现代审计方式更加合理和客观,对于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具有客观现实意义,在顺应市场发展的形势下,有效控制要求经济活动的运营。
(二)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盲目性。利润是企业所追求的,企业更加追求利益的绝对化,减少支出,某些单位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通过在账目上虚构会计信息,隐藏其真实的市场行为,减少税收的支出或者避免税收的支出,也是导致财务报告失实的原因之一。个别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例收受回扣、套现等违法行为,使的财务会计信息呈现的非事实性,违背了客观有效的原则。
二、审计活动怎样提高市场主体会计行为的真实性
(一)审查信息更加全面。不再单一的审核企业财务报表,通过更加细化的财务数据查询。通过原始凭证、明细账目、发票等入手,查看企事业单位是否存在虚构会计活动、篡改账目、虚开发票,是否通过修改账目达到是财务信息合法化的目的。
(二)审计人员加强学习,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总结审计经验,把握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完备的财务知识体系和审计方法的架构,强大的业务分析能力。可以在审计活动中发现问题、深入挖掘业务、通过定性、定量分析,了解经济活动的实质,得出?Y论。建立一支具备高素质的专业的审计人才队伍,是我国目前审计工作的需要和市场发展的要求。
1.查看发票的来源,检查发票的有效性,通过收入、发票、销售货物三方印证发票是否与经济行为相一致,是否存在虚开增值税发票、逃税避税的行为。检验发票的真实性,是否是伪造发票。从业务角度着实分析业务流程,查看发票的有效性,是否违背了客观事实,是否填开正确。
2.查看利润表是否存在虚构现象。通过分析各会计因素间的联系,根据企业现阶段运营状况分析企业利润表的真实性,横向与同行业其他单位相比,纵向与这一单位以往经营活动相比较,是够存在利润过高的行为。查看利润与收入水平是否相符。是否存在认为减少利润,隐藏经济事实的问题。通过其他会计要素分析凭证、账目的真实有效性,根据企业实际状况分析提供数据的真实性。
3.通过各项财务指标,综合分析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采取更多的财务指标,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单位的运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查看各项财务指标间是否对应,分析企事业单位的盈利情况,检验审计报告是否真实。
4.有重点的盘查账目调整的地方。着重查看账目中修改、更正了的地方,核对这些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存在,为什么进行调账,其调整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加以分析。
(三)审计人员的工作态度。审计过程是一个庞大、任务艰巨的活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必须秉承严谨端正的工作态度,在审计过程中严格按照我国审计法的规定,严格审核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真实有效性。
(四)打击一切违法违规的会计行为。审计人员担负这审核监督的责任,在审计过程中要严格自律,充分履行自己的职能,及时发现问题、提报问题,坚决一查到底,追究违法违规人员的责任。确保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保障企业运营的合规性。如果企业存在较大违法违规现象一定要坚决抵制,也是对企业的负责,企业的违规经营往往将企业陷入困境,及早的发现问题,整改问题,规范企业运营,也是对企业的保障。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 内部审计 财务工作
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
一、内部审计工作的必要性
伴随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烟草商业企业逐步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和全方位的内部管理机制。有效的内部审计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施监督,内部审计已经成为当前企业进行内部管理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内部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风险,从而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实现经营管理的目标。烟草商业企业作为实行专卖管理的特殊垄断行业,要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降低管理风险,必须具备高效规范的管理体制,不断强化对内部工作的有效监督。
目前,随着烟草商业企业治理结构的不断改进,管理层充分的认识到了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内部审计的健全不仅有利于改善经营管理,还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具有重要意义。烟草商业企业只有充分发挥好内部审计管理的监督作用,才能真正的适应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积极应对烟草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
二、烟草商业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工作的概况
(一)内部审计工作概况
目前,四川烟草商业企业的内部审计实行 “双重领导、垂直管理、监督驻地、参审异地”的审计委派制管理体制,按照“统一人员调配、统一计划管理,统一工作规范、统一绩效考核”的审计工作机制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烟草商业企业的内部审计主要包括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工程项目审计和各类专项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其目的是客观、全面地评价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查错防弊,控制风险。财务收支审计分为日常审计监督和项目审计,主要包括对各项收入、支出的审计,对资产、负债、权益的审计以及对内控制度的评价。具体包括:预算管理情况审计、收入管理审计、支出管理审计、财务管理制度审计、计提款项管理审计、预提待摊费用管理审计、资产管理内控制度评价等内容。
(二)财务工作概况
烟草行业采用“统一管理、分级核算”的管理模式,执行统一的会计政策。自2015年开始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国家局针对行业实际先后出台了会计核算管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实务操作手册,促进了企业会计准则平稳过渡和会计核算规范操作。四川烟草商业企业也结合全省具体情况,细化形成了《四川省烟草商业企业会计实务操作手册》,进一步规范了全省烟草商业企业的财务会计实务操作。全省各级财务部门使用统一的会计软件,按照操作手册的要求对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期间费用、薪酬、税费、投资等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三、内部审计与财务工作的联系
(一)两者目标相同
企业内部审计与财务工作的目标都是为了使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目标,降低风险。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对公司财务工作的有效监督,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使管理层运用准确的会计信息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促进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二)两者工作侧重点不同
内部审计工作主要通过对企业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对整个经济活动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发现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风险,侧重于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效益性进行检查监督,并提出意见建议;而财务工作则主要侧重于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真实、及时、完整地记录核算,对财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执行会计制度、内控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复核,真实反映企业实际生产经营和财务收支情况。
四、如何进一步通过内部审计促进烟草商业企业财务工作规范
(一)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可以促进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通过对企业相关制度的完善性、健全性以及运行有效性的审核,可以发现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定、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揭示财务工作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出切实有效的整改建议,从而促进企业不断建立健全基础工作制度体系,最终实现优化的内部控制管理。
(二)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提高财务审计成效
审计工作的成效主要取决于内审人员专业水平,而内审人员的的知识结构,是决定其专业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家和行业政策的不断变化,对内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优化内审人员的知识结构,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业务技能,也是保证财务收支审计成效,促进财务工作进一步规范的必要保证。
(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集成共享,强化对财务工作的实时监督
目前,烟草商业企业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就四川烟草商业系统而言,会计核算系统与审计信息系统已实现有效对接,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审计信息系统实时查看财务系统中的核算、预算、资产管理子系统、实时查阅会计账簿和凭证,利用在线审计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对财务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复核,及时发现异动指标,准确找到问题所在,实现对财务工作的实时监督,规避核算风险。
五、结束语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烟草行业规范化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高度的重视,本文对如何通过内部审计促进财务工作的进一步规范进行了探讨。烟草商业企业财务工作的规范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规范化的财务工作离不开内部审计的监督。商业企业如果能够发挥好内部审计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企业财务工作规范化管理,将会使得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从而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娟,饶兴明.会计信息系统理论与实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7-18
【关键词】项目储备;预算编制;项目可研经济性;财务合规性评审
一、项目可研经济性与合规性评审目标
开展项目可研经济性评审,就是要夯实项目预算编制基础,确保纳入储备的项目符合公司投入产出要求,并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开展项目财务合规性评审,就是要确保纳入储备的项目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公司财务制度的要求,项目投资估算合理、取费标准和依据充分、设备材料价格公允,从源头上杜绝虚列成本现象。
二、项目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评审主要流程
1.储备项目发起
项目储备发起有两种方式:一是由基层单位根据日常运营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项目储备需求;二是由业务部门根据年度重点工作、重点投资领域提出项目安排建议,由基层班组落实具体项目后,业务部门进行综合平衡,确定项目储备需求。
2.储备项目的评审
财务部联合经研所、业务部门开展储备项目可研经济性、财务合规性评审,主要采取参加项目评审会、查阅项目相关电子资料等方式进行。
3.储备项目的可研批复
对评审合格的项目,由公司综合平衡后,业务部门进行批复,同时会签财务部门。
三、项目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评审的主要做法
在评审工作中坚持“1条价值管理主线”把牢投入产出效益关、“2个实际工作抓手”将评审工作落脚到实处、“3项重点评审内容”确保评审工作客观全面、“4个原则综合兼顾”保障评审结果高效实用。通过“1234”开展项目经济性、合规性评审,建立完备的评审工作机制,强化项目储备的过程管理,促进储备项目质量持续提升,夯实项目预算的编制基础。
1.战略导向,价值引领,把牢投入产出效益关
一是发挥财务价值引领职能,合理确定项目储备规模和时序。应用投资能力测算,以利润、资产负债率、现金净流量等目标作为边界约束,立足财务状况科学量化本单位投资能力;二是在经济性评审中,综合考虑储备项目对公司价值增长的贡献度。在衡量项目投入产出时,结合地区经济结构等因素合理确定产出效益,同时对比以前年度同类项目成本列支和废旧物资回收情况,加强项目投资估算审核。
2.目标清晰明确,方法科学宜行,“两个抓手”快捷方便
建立健全项目经济性、合规性评审标准,分项目类型,从审核内容、审查要点、审查标准、制度依据等方面深化、细化评审规则。对共性审核标准和通用数据参数建立了公共信息库,以方便调用;针对个性标准编制了分项目类型的《标准作业指导书》。
3.“3项重点评审内容”确保评审工作客观全面
(1)资料完整性审核。主要审核提交的项目资料和数据是否充分、完整,是否清晰阐述和反映了项目的财务合规性、可研经济性,对于资料和数据表述不完整,影响到审核工作正常开展的,应当要求业务主管部门或单位及时补充。
(2)项目财务合规性审核。主要审核提交的项目在前期立项阶段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公司内部管理制度等各项强制性财务管理规定要求,对于违反各类强制性规定要求的项目,应要求业务主管部门或单位及时修改调整。
(3)项目可研经济性审核。主要审核提交的项目在投入产出方面的经济可行性与成本开支的合理性。在审核过程中,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判断计算各类经济效益指标所需参数的合理性,或通过历史、市场数据分析判断成本投入的合理性。
4.“4个原则综合兼顾”保障评审结果高效实用
项目可研经济性、财务合规性审查,是判断项目是否能够纳入预算的重要前置性评价环节。在开展项目可研经济性、财务合规性审核工作中,主要把握了以下原则:
(1)必要性原则。项目可研经济性、财务合规性审查,能够促进各类项目投入资金依法合规使用,从源头上提升投入产出水平,有效降低项目竣工决算、审计等后期环节的经营风险。
(2)实用性原则。项目可研经济性、财务合规性审查的目标就是要确保纳入储备的项目符合公司投入产出要求;在衡量产出时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确保纳入储备的项目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要求。
(3)融合性原则。项目可研经济性、财务合规性审查是一项综合性强的工作,横向上要加强财务与业务的集成融合,纵向上统筹各专业力量,同时有效发挥财务部门的组织作用,充分调动各方力量,采用交叉审查、集中审查等多种方式,提升工作质量和成效。
(4)前瞻性原则。项目可研经济性、财务合规性审查,就是要从源头上杜绝投资失误,避免合规性风险。在评审过程中,要坚持从业务角度出发,将财务信息转化为业务语言表达,使财务制度和管理要求融入其中,打通业务通道与数据通道,促进价值链与业务链有机融合。
四、项目经济性、合规性评审的成效分析
1.开展储备项目经济性、合规性评审工作的现实效果
通过对储备项目财务审查,公司财务人员对下一年度储备项目总体规模、投资方向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明年项目预算管理及项目开工、预决算、转资等工作都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项目财务管理工作得到全面的提升。
一、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领导对于财务规则缺乏足够的重视
目前的调查情况而言,财务工作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仅仅是最后的表征,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事业单位的领导本身对于财务规则相关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只有正确的认识了这个工作本身才能够更好地做好相关的工作。在现在而言,大部分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都仅仅是扮演者一个企业资金流动的记录者的角色,甚至很多人连这个角色都扮演不好,这样的工作现状也就不能够很好地发挥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出来,并不能够参与到事业单位的日常决策中去,财务管理的效用被大大地减弱了。
(二)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会计工作基本上是一些基础而重复的工作,这些工作虽然繁复但是在很大的程度上也会影响到财务工作管理中有效性的问题,因为任何复杂的工作也都是由一些很微小的工作组合起来的,在调查中发现有不少的财务专业人员的素质很差,财务素养很低下,职业道德水平也不够,无法很好地承担起自己的本职工作。而且在不少的事业单位的岗位中存在着兼职岗位的事实,也是为了最大的节约成本的需要,所以在公司的出纳、记账还有档案的保管方面也都出现了多个岗位一个人的局面。在实际中存在着不少的财务管理中会计名目不规范、业务的处理不及时、原始凭证的使用不规范等情况,这些细节上的处理不给力最终也就使得整体的财务工作做得并不到位,最终不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财务的管理方法有待提高
财务的工作不仅仅是账目的记录而已,更多的可以通过对于企业资金的流动而为企业的发展来出谋划策。目前而言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着资金不足以及资金利用效率不高双重问题。由于事业单位的资金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来自于国家的拨款,在这方面资金的使用不规范的话,就有可能使得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很严重了就。调查显示不少的事业单位在使用单位资金的环节中,对于资金的使用随意性很大,这样一来也就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够高,并且在资产的采购环节也都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广泛的存在着。
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积极地提高对于财务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出台之后,行政事业单位的有关负责人需要适当的来树立新的财务规则,自身也要加强对于财经法律法规的学习。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规则需要进行新的改变,向着合理、科学的方向改进,严重的杜绝领导决策的随意性情况的发生。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相关工作岗位的权责划分,以此来为相关的负责人进行相应的培训工作,进而更好的对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进行安排。财务工作要告别以往的记账式工作理念,要正常的走向管理化的方向上去,如此这般才能够最大的发挥出财务审计与管理工作对于单位经营指导的作用出来,也可以更好的为单位来服务。
(二)积极地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规范
在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下,行政事业单位的有关人员需要综合的来考虑各种可能性,配备好合理的财务会计人员,这些人员需要在专业上精通,在道德上经得住考验,对国家的有关法律和相应的会计制度都有着一定的熟悉。要想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最关键的就是要正确的财务工作考核的相关规定,这样一来不仅仅是可以更好的让财务人员变得知法守法,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也可以在更好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进一步的来加强相应的财务会计的核算水平,不仅仅是形成规范的会计电算化的规范制度,更进一步的来建立必要的约束机制。
(三)建立起科学的财务管理办法
新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规则财政大的程度上也要求可以最大的保障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进而来积极地做好在预算的监督执行等各个环节的相关工作,把以往的财务管理工作从简单的资金的记录中转移到对于资金进行主动地引流上面来。在新的财务制度下可以有意识地建立起新的绩效考核与评价的指标出来,以此来达到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的要求。相应的建立大的财务观念,帮助国有资产可以在同一个单位的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流动,以便可以取得资源的最高效的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现象的发生。对于国有资产也要积极地进行监管,从而保证找到合理的用于核定国有资产的核算的管理办法来,使得国有资产不会流失。
[关键词]物资采购;审计;风险
一、物资采购的风险
物资采购风险贯穿于采购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采购计划,采购询价,选择供应商,直到领用为止的全过程,正是由于风险的存在,决定了审计的必要性和审计方式的确定。只有较好地分析物资采购不同阶段的风险,才能有针对性地确定审计方法,从而达到防范化解风险,达到以审促管的目的。采购中常见以下几种风险:合同欺诈风险,计划风险,价格风险,质量风险,技术进步风险,验收风险,存量风险,报审程序风险,责任风险等。
二、重点采购和非重点采购
企业采购中,重点采购和非重点采购没有绝对区分,要根据企业的规模,工作性质,企业管理的精细程度等来确定,大型企业一般将以下采购视为重点采购:一是采购金额达到30万元以上;二是企业急需的或突发性的紧急物资,尤其是生产用的原材料;三是采购物资来源单一或具有垄断性的物资。对于重点采购审计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应该更具有及时性,灵活性。对处于买方市场且数量金额较大的采购物资,要实行招标、议标方式,投标单位至少有三个以上,投标单位不只仅限于采购部门的要约单位,也含其他部门提供的要约单位。相互监督制约招标过程和招标标准是否符合“公开选购,公平竞争,公正交易”的原则;确定在招标、评标和定标过程中有无违反规定程序;有无私自与供应商串通泄漏招标信息等情况,从而保证物资采购的客观、公正、透明、高效。对企业急需的物资采购审计,一方面在价格上或供货服务方面作出适当让步,另一方面采取派审计人员同采购人员一起去洽谈采购,确保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采购任务。对于来源单一的采购物资,要有耐心与供货方洽谈,用相关、类似的产品作参照物,从成本分析法的角度进行审计,尽量使价格趋于合理。
三、区别对待集中采购与非集中采购审计
集中采购是指各使用部门提供使用需求申请,由采购部门统一组织采购,这种采购权与使用权分离的方法,不仅透明度高,而且责任分工更加详实,防止了个别部门说了算的现象。对这类采购的审计,一是要对经常往来单位作深入的了解,如企业的性质、诚信度、商品质量、工作业绩以及主要货物的来源等;二是抓住数量大的优势谈价,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三是尽可能找货物源头,少一层中间环节,至少可降低5-10%的成本。
非集中采购是指由各使用部门自行采购,这种采购审计相对复杂,难度较大,对这类采购的审计,一是防止虚增采购,虚假采购,高档采购以及“化整为零”逃避审计等行为;二是制定合理的送审金额起点,如果审计金额起点过高,即不利于监督,又给逃避审计增加了机会,审计金额起点过低,会导致送审过于频繁,影响正常工作,也影响审计工作质量,一般以2000-5000元为送审起点(一次或一次结算达到2000-5000元);三是着重加强审计验收,要求购入的物资与送审的品名、货号、数量、质量等严格一致,防止审计与验收脱节的现象;四是非集中采购,涉及面广,商品品牌、种类繁杂,需要多到市场上了解行情,获取相关信息。
以上两种形式的审计,都要防止采购超预算,超标准;防止采购盲目求洋、高档次采购,力争采购物资合理、实用、节约。
四、分别采取多种定价方式,建立价格信息库
物资采购定价难以做到绝对科学、合理,结合实际情况,力取将误差控制在5%左右,常见的定价方式:一是以市场价为依据,求出平均价,再根据采购量大小,是否送货,后期服务等附属条件,略低于或高于所掌握的平均价;二是电话询价,根据商品上的地址、电话,直接与厂家,批发商联系,以采购者的身份询问价格,知道底价后,再酌情定价;三是成本分析定价。有些商品来源单一,询不到价,这就需要对成本进行分析,经双方洽谈定价;四是定价至少有两人,确保价格的合理性,正确性,防止个人的主观行为。
对于周期性重复采购的物资,审计部门应利用微机创建容量丰富的价格信息库,通过市场、网络、报刊、行业公报、供货商及竞争对手等多种价格渠道收集、编制、汇总、整理价格信息,根据市场行情,适时更新,实行价格信息动态管理,而且将价格信息提供给采购部门作为采购报审的参考依据,减少报审部门与审计部门的矛盾,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及质量。
五、统一制定采购报审程序,保存审计资料
审计部门需印制物资采购审计送审表,内容详实,含采购时间、物资的名称、型号、产地、供货单位全称、联系方式、领导审批、初审、复审等栏目。首先,由采购部门填报送审表;其次,采购部门负责人签字;第三,属于预算内的项目,报分管预算的人员签字,属于预算外的项目,报分管领导签字;第四,由审计部门初审、复审人员审计;第五,凡是公司采购的物资,不管数量大小,按不同商家、品种、规格、数量、价格分门别类登记台帐,以备核查;第六,采购的商品经审计人员验收合格后签发审计验收清单,财务部门方能凭此付款。防止先采购后报审的现象。
物资采购风险的防范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也是企业管理中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必须引起民营企业从高管层到一般采购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企业应在采购业务中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对请购、审批、签约、采购、验收、审核和付款等环节建立标准化的业务处理程序;健全以采购申请、经济合同、结算凭证、验收入库单据为载体的控制系统;加强对请购、采购、验收、付款关键点的控制,实施采购决策环节的相互制约和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堵塞采购业务过程中的漏洞、消除隐患、保护企业财产安全、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相信随着管理层对这项工作重视程度的加深,民营企业一定会沿着各项制度良性循环的轨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新. 浅析企业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制度[J]广西轻工业, 2007,(10) .
一、切实做好村级会计工作
(一)强化村级会计基础工作。村级组织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开设银行账户、统一凭证账簿、规范财务流程,并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全面核算反映经济活动和社区管理的财务收支、结算、分配等会计事项。村级组织只可开设一个基本存款账户,用于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除土地补偿费专门账户外,一般不准开设其他专用或临时账户。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委员会分开单独记账核算的,可根据情况分别开设基本账户。要在县级或县级以上范围内统一制定会计凭证、票据和账簿,统一建立财务操作流程。有条件的地方,要抓紧构建农村财务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
(二)规范村级会计委托。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必须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利,必须保持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确保财务审批权以及经济活动监督权由村级组织行使。机构要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明确岗位职责,严格操作流程,强化内部监控,落实责任追究。要以村级组织为独立会计核算主体,分设银行账户;要加强档案管理,以村级组织为单位,单独整理,归类造册,妥善保存。要探索创新工作方式,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高村级组织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独立自主能力。
二、完善村级财务民主监督机制
(一)落实村级民主理财。村务监督委员会或其他形式的村务监督机构要切实加强对村级财务的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民主理财的作用,保证农民群众对集体财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村级组织发生各项财务活动、制定各项财务计划以及重大财务事项决策都必须履行民主程序,实行民主理财。民主理财人员要按照规定程序产生,具备财会、管理知识,并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变更和撤换。民主理财人员应根据业务量按月或按季定期召开民主理财会议,开展民主理财活动,对重要财务事项要随时发生、随时理财。
(二)完善村级财务公开。村级组织的财务计划、各项收支、各项资产资源以及债权债务和收益分配等内容要全面公开;土地征用补偿费、直接补贴给农民的“四补贴”资金等要逐项逐笔公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业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拨付到村使用的财政资金要全程公开。村级组织要定期在固定设置的公开栏进行财务公开,也可通过电视、网络、电子触摸屏等形式进行公开。要探索建立财务公开定期抽查制度,及时纠正和堵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漏洞。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的公开难、监督难等问题,不断研究探索切实可行的公开方式。
(三)规范村级民主评议。与村级财务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包括财务主管、村会计(含报账员,以下统称村级财会人员)、民主理财负责人等,都应当接受集体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对其履职情况的民主评议。民主评议由乡镇党委、政府统一组织,村务监督机构主持,每年至少一次。民主评议要按照规定程序开展,民主评议的结果要严肃运用。
三、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
(一)加强农村集体财务审计工作。县乡两级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指导部门负责对农村集体财务、村干部经济责任等进行审计监督;国家审计机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地方党委、政府的要求,对取得财政资金的有关乡村和项目接受、运用财政资金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以及对有关村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县级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指导部门要内设专门的审计科室,组织对村级财务会计工作开展审计。各省级农业部门要尽快制定统一标准的农村审计文书,切实规范农村审计程序。县乡两级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指导部门要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在做好日常财务收支、预决算、收益分配等定期审计的基础上,开展对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集体资产和资源、农民负担、村级债权债务等专项审计,对集体土地征用补偿费和涉农财政资金进行重点审计。
(二)加大对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力度。县乡两级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指导部门依法依规进行审计监督,其作出的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必须执行。在审计中查出被侵占的集体资产和资金,要责成责任人如数退赔;涉及国家工作人员及村干部违规违纪的,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对于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农业部门要联合监察、审计、财政等部门研究建立审计查处事项的问题移交、定期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审计结论一经核实要立即移交,确保审计处理结果的落实。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县乡两级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指导部门要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财务审计工作,指定具体人员并明确工作职责。农村集体财务审计工作业务上受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导。要为农村集体财务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农村集体财务审计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农村集体财务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资质认定、招录和解聘工作,由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作出规定并组织实施,审计证由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核发。
四、稳定和加强农村财会队伍建设
(一)全面加强村级财会人员队伍建设。稳定的专业财会队伍是做好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要确保村级财会人员具备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经考核合格后聘任上岗,如无违反财经法纪行为应尽量保持稳定,不宜随村干部换届选举而变动。实行村级会计委托的地方,村级财会人员必须在中心登记备案以接受监督和考核。村级财会人员应享有稳定的补贴和待遇保障,各地可参照享受财政补贴的村干部标准确定。
(二)切实加强乡镇村级财会人员队伍建设。已实行村级会计委托的乡镇,要尊重历史和现实,保持现有工作格局不变。具体工作人员必须掌握财会专业知识,熟悉财经法纪,具备从事财会工作的素质和能力,并按照《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要求,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后持证上岗。未实行村级会计委托的村,要加大对其财会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力度,确保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三)继续加大农村财会人员培训管理力度。要建立完善财会人员定期培训和继续教育机制,组织做好对村级财会人员、乡镇会计委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民主理财人员等(统称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要切实加强对农村财会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登记备案、培训考核和持证上岗制度。
五、强化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保障措施
第二条区开发建设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审计监督部是指挥部的职能部门,对总指挥负责并报告工作。具体负责对指挥部内部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审计监督,主要目的是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最终审计创造条件。
第三条审计监督部的工作受区审计局的指导、监督。
第四条审计监督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请具有与审计事项相关知识的人员参加审计工作。专业知识人员按照审计监督部安排开展工作,并承担和履行与其从事业务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第五条审计监督部的审计内容
一、审计监督部对指挥部内部、城北城司、城北拆迁公司实施的工程项目及其财务、会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二、审计监督部对指挥部内部的财务收支审计的主要内容:
1、收支预算的编制情况;
2、融入资金是否按有关规定进行,融入资金的管理是否有严格的制度保证其安全;
3、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帐;
4、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并有效执行;
5、各项支出是否合法、合规、效益,手续是否齐全;
6、往来款项是否及时处理,不长期挂帐;
7、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三、审计监督部对城北城司审计的主要内容:
1、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
2、资产形成、运用和管理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
3、负债形成、偿还和管理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
4、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和管理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情况;
5、依法缴纳税费情况;
6、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严密和执行情况;
7、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四、审计监督部对拆迁公司项目审计的主要内容:
1、拆迁项目的立项、审批等法定手续是否完备;
2、实施拆迁的合同、协议是否合法、合规;
3、拆迁工程是否经过招投标及招投标是否合法、合规;
4、拆迁补偿合同、协议是否合法、合规;
5、拆迁的建筑物、设备等资产评估的真实、合法;
6、拆迁安置或拆迁补偿是否合法、合规;
7、特殊的拆迁对象拆迁补偿标准提高,手续是否完备、合规;
8、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五、审计监督部对工程项目审计的主要内容:
1、工程项目的立项、审批等法定手续是否完备;
2、工程施工是否经过招投标及招投标是否合法、合规;
3、工程变更是否真实、合法,签证单(应有工程部、监理、审计、施工方人员签字)的手续是否完备;
4、施工合同是否合法、合规,建设合同中是否明确“如工程结算、决算核减金额超过总价的7%,则其结算、决算审计费用的浮动部分中,超过7%部分按核减造价4%计算的审计费用由施工单位承担。”
5、预付工程款是否按合同、协议规定,按进度付款;
6、工程结束竣工后,是否及时组织验收和委托审计;
7、工程款结算是否按审计结果与施工方进行工程款结算;
8、资产形成后是否及时移交相关部门,移交手续是否齐全;
9、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审计监督部的权限
一、审计监督部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监督部规定的期限和要求提供下列资料或有关情况:
1、预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决算、财务会计报告;
2、在金融机构设立帐户情况、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合同、文件及重要会议记录;
3、其他与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
二、审计监督部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行为,及时上报指挥部总指挥进行处理。
第七条审计程序
一、审计监督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
二、审计监督部自定的审计项目或指挥部总指挥交办的审计事项,审计结束后,及时向指挥部总指挥提交审计报告。
三、审计监督部可以采取直接审计、送达审计的方式实施审计,被审计单位应当配合审计监督的审计工作。
第八条法律责任
一、审计监督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根据事实和情况,由区审计局授权依法给予处理、处罚。
二、对违反审计法律、法规或者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应当根据事实和情节,给予下列处罚:
1、警告、通报批评;
2、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处罚。
三、违反会计管理规定,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资料进行会计核算,或者随意改变会计要素确认标准、计量方法,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审计监督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责任人员可以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并由责任人员上级机关对其给予记过、记大过、开除公职的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