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级审计培训范文

时间:2023-07-31 16:42:28

序论:在您撰写高级审计培训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级审计培训

第1篇

【关键词】高校 审计人员 后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4-0051-03

一 高校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的现状

高校审计人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承担着全校的内部审计工作,同时也担负着监督、控制、评价、服务的职能。《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9号指出,“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为内部审计人员接受后续教育提供必要的保障,按内部审计人员接受学习的时间计算,每两年为一个周期,时间不得少于80学时。”为了解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的现状,我们向西部某省部分地方高校的审计人员发放调查问卷297份,回收237份,回收率79%,其中有效试卷213份,有效率89%,相关结果分析如下:

1.西部某省地方高校审计人员基础信息情况分析

第一,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从业年限。

表1 西部某省地方高校审计人员的从业年限分布表表1为西部某省地方高校审计人员的从业年限分布表。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从事审计工作在25年以上的审计人员占42%,审计人员“老龄化”现象相当严重。随着审计信息网络化的推广和国际审计惯例趋同,知识更新的周期一般在5年左右,甚至更短。在实际工作中,这部分人员已表现出力不从心,由于年龄的原因,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强,工作年限在5~15年的审计人员仅占7%,审计人员层次结构很不合理,表现出新生力量不足。随着我国高校内部审计改革的深入,这一矛盾将更加突出。

第二,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学历情况。

表2 西部某省地方高校审计人员学历状况分布表

表2为西部某省地方高校审计人员学历状况分布表。从表2可看出,西部某省高校审计人员的学历在近几年有明显提高,主要是年轻人员的加入,本科以上学历占40%,其次

与后续教育的法定执行有一定关系,但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还应通过后续教育提高。

第三,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职称结构。

表3 西部某省地方高校审计人员职称情况表

由表3我们可以看到,西部某省地方高校审计人员通过参加全国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职称的仅占15.9%,其中高级职称1.4%,初、中级审计师占14.5%,没有职称或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兼职的占77%,高级审计人才极其缺乏,中级骨干比例明显偏低,没有职称或其他专业技术的人员比重过高,没有形成高效的审计管理群体,应通过后续教育优化高校审计人员职称结构。

2.西部某省地方高校审计人员接受后续教育的情况

为获取西部某省地方高校审计人员接受后续教育的现状,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设置了以下六个问题,以便找到在后续教育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对策。

问题1:你认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压力主要来自于二 对现状的评价分析

1.学习的意识较差,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主观方面:很大一部分审计人员受传统观念的制约,知识更新的意识不够,认为高校审计工作就是查账,而没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审计控制和审计评价,没有有效实现从“经济警察”向“管理咨询师”的审计角色转化。

客观方面:由于近几年高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无论是生均拨款还是自筹经费都呈几何倍数增长,高校审计人员工作量很大,但作为内审机构,独立性有限,工作压力也相应增加。从问题1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有43.2%的内部审计人员感觉工作压力来自于独立性的缺乏,外部(领导)干预过大,审计建议得不到有效采纳,整改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审计结果得不到有效利用,因而工作学习没有动力。

2.培训模式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

目前,西部某省地方高校的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一般一年一次集中学习,由内部审计师协会教育分会承办,培训时间基本能够保证,但接受培训的人员有限。从问题2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超过一半的审计人员认为新知识是通过后续教育培训获得的,仅有19.6%的人认为效果很好。这是由于集中培训不分对象、不分层次,对具有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的人员实施同样的培训学习内容,高级职称的学员提不起兴趣,而初级学员又感觉吃力。

3.考培不分,缺乏监督机制

西部某省地方高校审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培训形式是集中学习,统一考试,这在考勤和考试环节上易于操作,但由于培训前缺乏广泛的调研,培训后又没有信息反馈,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培训效果也不明显。对于承担培训任务的单位,社会上更没有专门机构对其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培训单位负责收费,参加培训的人员也只是走过场,甚至出现非本人答卷的现象,考试不客观、不透明,完全以自律为主,缺乏必要的监督激励机制。

4.培训内容简单,缺乏创新性

目前的培训在内容上基本是高校会计(审计)制度、内部控制规范,局限于财务审计层面,涉及基建审计的较少,针对绩效审计、管理审计、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的内容就更有限了。对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结合案例较少,对审计实务的讲解结合实际操作不够,至于像审计信息管理、审计职业规划等更是很少触及。在形式上领导讲,学员听,审计人员被动地接受,没有互动,也无法了解学习培训的真实效果。

三 创新对策

1.加大宣传,倡导终生教育的理念

国外通过立法的形式对审计从业人员后续教育规定了明确的学习义务。国际审计师联合会通过颁布一系列国际教育准则,对审计人员的准入教育和更新教育提出了严格的标准,包括工作态度、职业道德、行为准则、操作技能都设定了量化标准,并认为娴熟的职业技能是通过求知教育与执业经验的有效结合,倡导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高校内外部审计环境的每一点变化,都是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和高校审计人员的一次挑战,如果高校审计人员没有迫切的求知意识,更新知识结构和知识层次的步伐跟不上形势的需要,那么知识老化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势必影响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自己也会被淘汰。知识有一个“老化―更新―提高―老化”的循环过程,并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呈现加速趋势。我们知道,一个审计人员,要想从审计员到高级审计师甚至审计领域的专家,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历程,就职称这条道路来说,要历经审计员、审计师和高级审计师,这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只有在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中,才能实现专业的发展。

2.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和培训手段

高校审计人员后续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后续教育提高工作效率,胜任岗位职责。近年来,随着高校审计制度改革力度的加大,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从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为主向经济责任审计和管理审计延伸和拓展,因此,审计人员必须通过学习,更新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后续培训也需要有针对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第一,后续教育要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制度化、常规化。不能仅依赖省财政厅或省教育厅组织的一年一次的集中培训,每所高校还应根据自己单位的需要,制订业务学习制度,细化业务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和学习要求,安排定期的常规的业务学习时间,并根据各自岗位的特点,坚持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注重学习效果。在我们的走访调研中,发现有的高校制订了《审计人员学习培训制度》,有详尽的时间安排和明确的学习主题,会前有问题收集,会后有学习体会,并与审计人员年度考核挂钩,这样的做法值得兄弟院校参考。同时,对于高校的老审计、老员工,在岗位设置时留出空间,如审计咨询、审计档案管理,对不能胜任的员工合理分流,让更多年轻的新鲜血液充实到高校审计队伍中来,以老带新,在工作实务中进行业务指导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后续教育方式要多样化。通过专题学习、专项讲座,结合高校具体的经济案例进行分析,采取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审计知识大赛等形式,在授课方式上,可借助先进的媒体,如视频、投影仪等提高学员积极性,从而增强培训效果。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辅之以外出考察培训,加强高校之间审计人员的交流互动,并将所学所见的新的高校管理理念和管理信息向其他审计人员介绍和交流。

在培训内容上,应有针对性。近年来,高校审计实务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科研审计、“三公经费”审计、教学绩效审计等,这些都需要审计人员及时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程序;对日常的高校内部审计规范,如审计方案制定、审计报告撰写、审计结果披露等都需要审计人员勇于创新,主动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需要加强管理学、金融学、经济法、税法等边缘学科、交叉学科融汇学习,拓宽高校审计人员的知识面和工作视野,了解政治、经济、法律、外语等方面的知识,对财政、税收、物价等相关政策及时了解和更新;增加高校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方面的培训,如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交际谈判技巧等。

在培训层次上,可以按岗位培训,如财务审计岗、基建审计岗等设岗培训,这样的内容有针对性,学员交流更深入;也可以按职称培训,如高级审计师研修班、审计师交流班、审计员提高班等,这样有层次、有针对地进行培训,效果会更好。

第三,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在时间和经费上给予支持,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观点来看,自我实现需求是五个层次中的最高层次,是职员自我理想、自我抱负、自我能力的最高体现。只有自我实现的需求满足了,工作才是愉快的,因而对职员的激励作用也最大,而自我实现的途径主要是学习,因此要尊重和满足审计人员的学习需求,将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和培训经费纳入部门预算,在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障,提供和创造审计人员成长性、挑战性的工作环境,延长审计人员的工作周期,这也是人本审计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裴艳.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2]周铁光.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的思考[J].经济师,2005(5)

第2篇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新空前加快、综合实力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适应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造就一支高素质审计干部队伍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刘家义审计长在总结2009年审计工作的会议上指出,审计机关要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和管理模式,把实践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第一跑道,达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在抓好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业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分层次、分职级、分类别、分专业地开展培训,不断完善与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培训模式,下大力气抓好多媒体网络培训和案例教学,建设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等模拟实验室。如何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毋庸置疑,加强审计干部培训将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审计培训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

开展审计培训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必要性

一、审计培训的特点决定了审计培训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

审计培训之于审计犹如地基之于建筑,地基出现问题,房子不管其外观如何华丽,没有持续性,这是由于审计培训的特点所决定的,审计干部培训是在是结合审计工作和培训对象的特点所开展的一种培训工作,是指由专门的机构、部门或者组织,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从事审计职业的审计干部进行培训,系统传授审计职业知识和审计技术方法,培养审计干部职业态度,确保审计干部能够按照预期的标准和目标完成审计工作任务的活动。审计干部职业培训是针对审计机关审计业务要求和审计干部个人发展需求而开展的一项活动,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与普通教育有着显著的不同,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审计培训的特点决定了审计培训是开展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基础。

二、审计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审计培训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

要想充分发挥审计审计监督作为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的作用,需要充分认识到审计是一个系统过程,这个系统过程包括审计的主体、审计的客体、审计的标准、审计证据的搜集、审计的判断过程和审计报告独立性,而这个系统的每一个环节的特点都决定了要想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必须要加强审计培训工作的力度。

第一,审计的主体方面。审计是一种专家行为。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审计干部队伍的来源主要有三部分:干部,公务员考试和公务员流动,这些人员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审计或者会计等相关专业毕业,作为审计这种专家行为,很多人在工作中的专业能力不强,这样审计工作的质量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从上面的调查数据我们也能看出,无论是专业结构,知识层次还是专业技术资格方面,目前审计干部队伍的构成状况都不太合理。审计作为一种专家行为,审计工作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这种专业人才绝不是从学校一毕业就直接产生的,而是在接受系统教育的基础上,经过实践的锻炼,不断培训学习而造就的。审计事业只有造就了一支专家队伍,才能切实发挥审计作用。

第二,审计的客体方面。审计的客体也即是审计的对象,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是审计的对象,也就是审计的内容。收集充分、有力的审计证据是审计工作的核心。这需要审计人员熟悉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并能合理地掌握和运用;需要审计人员熟悉多领域宽范围的经济活动,并掌握专门的高超的技能与方法去剖析、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需要审计人员有很强的分析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对错综复杂的问题做出判断。

第三,审计的标准方面。审计是政策性强、层次高的综合性经济监督。审计的重要原则是依法审计,审计要运行在特定的法律环境之中,一切依法律规范行事并做出决定。设想一个审计干部如果不能在审计工作过程中,不断地接受培训,接受知识更新,怎么能够面对这种综合的、高层次的经济管理活动的挑战,怎么能够适应法律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怎么能够做出对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和宏观经济管理活动的评价与建议,只有不断地加强继续教育,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更新,才能适应审计工作的需要。

第四,审计的证据的搜集和判断过程方面。审计活动贯穿审计判断,审计判断质量取决于审计人员素质审计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审计人员要具备比较强的专业胜任能力,而专业胜任能力的核心是审计判断能力。因为审计判断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在接受了理论方面的系统学习之后,必须经过审计实践,不断地接受后续培训,才会达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升华,才会逐步驾驭审计判断。它是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不断提高和积累的过程。

第五,审计的客观性方面。审计的本质特征具有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特征,审计工作只有保持独立性才可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由于审计的独立性,对审计的职业道德就有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我们不能经常地搞一些职业道德教育与培训,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培训,就很难保证每个审计干部都能把握自己,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审计人员丧失了独立性,审计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从以上可以说明,审计这种职业更加需要在职培训。审计人才的培养绝不是在学校一次完成的,它的后续教育不亚于前者。

第3篇

[关键词] 培训机构 受训者 广告投资 有效性

引言

近年来,中国培训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根据最新统计,我国居民储蓄已超过20万亿元,其中10% 准备用于教育支出。如此算来,中国教育市场的潜在份额就已高达两万多亿元,其中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IT培训、英语培训、管理培训和少儿教育已成为目前培训教育业的支柱。2006年整个IT教育和培训服务市场销售额超过了60亿元,并仍然保持着年增长率30% 以上的发展势头。2008年,沈阳作为奥运会分会场必将使外语和各类经济、管理培训班进一步升温。行业前景一片大好,培训机构的广告投资是否有效,日趋理性的受训者对于这些宣传方式有多大程度的认可,将在本文中具体阐述。

一、研究方法、目的和意义

在本文研究中,笔者按沈阳市市内五区分块调研,将每个区分成16个地段,逐家面访每个地段的培训机构,共走访412家培训机构,收回有效问卷392份(同家培训机构如有分部,只计一次)。每区随机面访90名受训者, 共面坊450名受训者,收回有效问卷390份。

本研究的目的具体如下: 第一, 明确沈阳市培训市场的格局。第二, 明确哪种广告投资手段对培训机构的宣传效果更显著即受训者更认可哪些广告宣传。

通过对受训者的面访, 了解他们认可的信息渠道, 帮助培训机构找到更有效的宣传方式,省去无价值的广告投资开销。

二、沈阳市培训市场格局

通过实地调研沈阳市市内五区: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392家培训机构,(n>30, 为大样本,可以反映总体)切实了解到,目前沈阳市培训教育业中,按培训类型分,少儿培训(27.6%)、职业培训(28.6%)所占比重较大,文体休闲占12.5%,学历学位培训占14.5%. 如果按培训内容分,从事外语培训和计算机IT培训所占比重较大,分别为23.2%和12.6%, 留学服务占2.1%,考研培训的占0.9%, 管理培训的占2.5%,学校教育占22.5%. 很多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都有交叉, 譬如一家培训机构同时提供外语培训和计算机培训两种服务。

三、沈阳市培训机构网络广告投资有效性分析

由于进入培训市场的门槛较容易,很多机构和个人雨后春笋般投资于这个行业。随着培训市场竞争日益品牌化,在“强者更强,赢者通吃”的局面下,众多培训机构加强宣传力度,摆出亮点去吸引广大受训者。通过对392家培训机构实地调研发现, 沈阳市培训机构采用的招生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 学员相互推荐、坐等上门(指声誉较好,受训者主动上门)、报纸电视广告、发宣传单、网站网络宣传、招生代表推销、路牌广告.其中网站网络宣传作为一种新型的宣传手段, 它是否被培训机构和受训者认可呢? 哪些宣传手段更有效,下面是通过对392家教育培训机构和390名受训者(培训机构和受训者的意见真实有效)的实地调研来分析网站网络广告投资的有效性,由于篇幅问题,本文略去具体的培训机构和受训者所选信息,只讨论具体结果。

1.沈阳市各培训机构对网络招生效果的不同评价各自所占比重

利用SPSS统计工具得到表1, 沈阳市各培训机构对网络招生效果的不同评价各自所占比重,由test statistic 分析知, Asymp. Sig.的值是 0.000

2.通过实地调查切实了解,沈阳市参加教育培训的390名受训者主要了解培训信息的渠道及其中上网搜索所处的地位分析

(1)通过SPSS中Test Statistics 得出 Asymp. Sig.的值是0.000

(2)沈阳市参加培训的受训者对培训信息可信度的感受及上网搜索所处的地位。通过实地调研, 在390名受训者中,把上网搜索作为搜集信息第一个渠道的人数只有11人,占总体的2.8%, 大多数人把上网搜索作为第三或第四种手段(参见表3).利用test statistic 分析:Asymp. Sig.的值是0.000

表3 上网搜索所处的地位

(3)通过实地调查切实了解,沈阳市参加教育培训的390名受训者培训类型与他们了解培训信息的渠道的相关性及上网搜索所占比重。

表4 培训类型 * 信息渠道

利用SPSS 分析可知,Pearson Chi-Square(判断两变量之间是否相关)的 Asymp. Sig. (2-sided) 值是 0.019

四、沈阳市培训市场广告投资有效性研究总结

1.不同培训内容的机构对网络招生效果评价是有差异的

因为不同的培训内容针对不同的群体,而不同群体使用网络和通过网络了解信息的程度是不同的.各种培训内容的培训机构使用过网络招生,但是效果不好的所占比重较小,也就是说否认网络招生的很少,在否认网络招生效果的这一部分企业是不是自己本身存在问题,没有使用过网络招生的企业的原因是什么,这些都需要进一步调查才能确定。

2.受训者获得培训信息的渠道是有显著差异的

别人推荐,宣传单和工作单位培训是受训者获得培训信息的主要渠道。而通过上网搜索来获得培训信息的受训者比例很小,所以可以果断地说,目前很少比重的受训者通过网络来了解培训信息,即上网搜索获取信息的方式不被受训者认可。

3.从沈阳市受训者的角度来看,他们认为上网搜索的可信度不是很高,处于中间位置,次于别人推荐,报电广告,招生代表宣传和工作单位培训

认为上网搜索可以获得可靠信息的受训者为数很少,而人们通常会通过自己认为的可信方式获取信息然后去参加培训,所以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受训者不太信任网上的培训信息。按照决策前先做调查的思路,从沈阳市教育培训机构的角度来说,不值得用网络方式传达教育培训广告, 因为这种方式不被受训者认可。培训机构可以更多采用派发宣传单方式,如果培训机构的培训类型是文体休闲的,可适当采用网上广告。

参考文献:

[1]简明:市场调查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第4篇

在集团公司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集团公司于2001年取得省煤矿三级安全培训机构资质,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安全培训机构现已成为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应用电视文字、计算机课件、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教学和安全培训为一体的多形式、多层次、多功能的新型教育培训实体。安全培训机构成立以来,培训了一大批煤矿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极大地增强了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安全生产检查,有效保障了集团公司的正常生产秩序,为维护集团公司财产安全和职工生命安全提供了坚实的屏障。在当前全国煤矿安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煤矿安全生产检查将越来越严格。国家要求各级煤矿不断加大安全培训任务,建立一支坚强有力的安全生产管理队伍。为适应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不断提出新要求的形势,提高集团公司的安全培训能力与水平,我们特地考察了2家煤矿的二级安全培训机构,考察了永煤、兖煤等煤矿的安全培训情况,认真听取二级安全培训机构资质的申报介绍,详细了解二级安全培训机构的运作情况,仔细测算二级安全培训机构的经济效益。通过考察,我们深感到集团公司现有的培训规模和办学层次与先进煤矿企业存在较大差距,无法满足集团公司发展的需求,需要申报煤矿二级安全培训机构资质,有关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一、申报煤矿二级安全培训机构资质理由

1.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满足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必须建立更高层次的安全培训机构,能够培养更多的煤矿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强有力的安全生产管理队伍,提高集团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不出安全生产事故,促进集团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容易通过国家安全生产检查,根据考察单位经验,安全培训机构资质高的煤矿企业,各项安全生产指标容易达标,比起安全培训机构资质低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容易通过。

3.二级安全培训机构资质申报成功,提高了集团公司办学层次,可以举办煤矿总工程师培训,这极大方便了集团公司的工作,不必去求别人,既可以完成培训煤矿总工程师的任务,又可以不影响集团公司的正常工作。

4.节省培训费用,如果集团公司具有二级安全培训机构资质,可以提高办学层次,煤矿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总工程师等相关人员不需要外出培训,可直接在集团公司内部培训,大大减少本企业“外培”人员输出,按年培训煤矿企业负责人与安全管理人员500余人、总工程师50多人计算,每年可为集团公司节省培训费用80多万元,从经济效益考虑较为合算。

二、申报煤矿二级安全培训机构资质条件

按照《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4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实施〈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有关事项的通知》(安监总厅培训〔2012〕50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申报煤矿二级安全培训机构资质需要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资金或者开办费3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100万元以上。

2.有3名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专职管理人员。

3.有健全的机构章程、管理制度、工作规则。

4.有10名以上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专职或者兼职教师,其中至少有6名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并且经省安全监管局考核合格的专职教师,专职教师中至少有3名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教师所学专业应与申请的培训范围相适应。

5.有固定、独立和相对集中并且能够满足同期80人以上规模培训需要的教学及生活设施,其中专用教室使用面积120平方米以上;能够适应计算机在线考试的需要。

6.配备能够满足培训教学需要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

同时,安全培训机构申请承担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的,还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每个作业类别不得少于2名专科以上学历、相应专业的专职教师,从事实际操作教学的教师应当有相应专业技师以上等级证书。

2.具备相应作业类别的有安全保障的实际操作设施、设备和场地条件。

3.理论考试具备可实施远程视频监视的计算机在线考试设施和相关条件。

三、申报煤矿二级安全培训机构资质要做的工作和所需专项资金

第5篇

经过两年多的审计实践和培训,我体会到业务培训是整合审计人力资源、缓解工程审计方面人员紧缺、提高审计人员业务技能的有效途径。

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所学有所用。由业务外行变为业务内行,得益于业务培训的结果,加上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跟踪审计调查的实践,经过两年多的跟踪审计调查不但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技能,也提升了审计在民众和政府中的威望。从省厅培训班回来后接触到的第一个审计项目是我区20个卫生院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我根据省厅审计工作方案,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把审计调查的重点放在建设工程程序、工程建设现场管理和资金管理使用上,特别注重工程现场实地审计。我们在对一个卫生院新建项目现场审计中发现,基础圈梁浇筑时跑模了,宽处50多公分,窄处不到15公分,我对项目经理说工程不合规要整改。项目经理知道以前我是搞财务审计的,不懂基建审计,对我说:“建筑是走中线”还用手给我比划中线的位置,我当即回答:“我老师讲的是三线一面即里线、中线和外线,一个水平面,怎么只是一个中线呢?”项目经理一听我的回答,发现我不是外行,就满口答应整改。在另一个卫生院施工现场审计时我们发现,该项目基础从施工图设计看是大开挖,深4米,放坡,放坡比例是1:1.5,基础已挖好未放坡。我当时就提出未放坡不行。必须按施工图的设计要求放坡。项目经理回答不放坡可以,地方小,没办法放坡。我严肃的回答“必须放坡,不放坡,施工安全怎么保障?工程量已把放坡的土方量计算在内,以后工程量该如何确定?”项目经理听我这么一说傻眼了,一听不是外行,就答应放坡。陈仓区就这么大的地方,审计局的人谁搞啥审计,谁的业务如何,被审计单位都一清二楚,他们知道我是搞财务审计的,以前也没见过我搞基建审计,认为随便找点理由就把我糊弄过去,没想到我回答的如此在行。“三线一面、放坡”这些新知识是从培训班学来的,以前根本不知道这些名词,把它运用在实际中效果是不错的。审计人员在审计中手中时刻有一把尺子,尺子就是标准,就拿建设工程合同审计来说,中标价从市场调查到的情况看砖混结构每平方米当时的中标价在800-1100元之间,框架结构每平方米在1500-2000元之间,如果中标价不在这个范围,就说明工程承包合同有问题。这就解决了审计人员在建设工程承包合同审计时审什么,怎么审的问题。又比如,在工程管理审计中查看施工日记和监理日记是发现问题的有效手段。我以前跟随建筑公司的经理在工程现场呆过一段时间(兼任建筑公司会计)对施工日记和监理日记记录的内容了如指掌。建筑现场对我来说是很枯燥和乏味的,白天工人在干活,经理和监理在现场交涉工程建设情况,我没事干,只好在工地走走看看,晚上唯一娱乐的东西是玩扑克牌,吃过晚饭,我就叫经理和监理一起玩牌,但就在我叫他俩时他两人都在记日记,各记各的,我连问带看,一连几天天天如此,当天发生的事情和所干的活都记录的清清楚楚。于是我就掌握了施工日记和监理日记的内容。这点现场经历结合培训班学习到的知识,为我的基建工程审计积累了经验。在审计中我们发现有些小项目施工日记和监理日记根本没记,等工程结束整理资料时才补记;有的记的太简单,如一个施工日记只记了三个字“打盖板”,另一个施工日记只两个字“砌墙”。审计人员只有做到自己心中有数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出奇制胜,自己心中没数,在审计中就只有走过场,被审计单位对你也不重视。通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资金的跟踪审计,使审计机关的威信大大提高。我们在审计某个建设项目时,主管部门通知建筑公司说审计局人要来工程现场进行审计调查,建筑公司的人怕审计,一听审计局要来审计吓的提前跑了。事后主管单位的同志给我说了此事,我感到很高兴,怕说明审计是有威力的,不怕说明审计无能。在建工程审计是事中审计,它是属于非常规审计的范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也是审计所要达到的目的。2009年下半年,区上抽调财政、审计、灾后重建办、政府办、纪委、局等六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我区灾后重建项目进行现场检查,由灾后重建办牵头,结果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审计唱了主角,因为其他部门来的人不懂建设工程程序,对工程现场管理方面的内容根本不了解。区上领导对审计人员熟练的业务技能给予了高度赞扬,向各部门领导指示工程管理方面以审计局为主。

通过这几年对灾后重建项目的跟踪审计,不但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技能,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审计在民众及政府中的威信。目前我区的灾后重建项目已接近尾声,但基建工程审计却是永久的,基层审计机关从事基建审计的专业人员非常少,要解决地方审计机关工程审计方面人员奇缺的突出问题,审计系统的业务培训是很重要的。

(作者单位:宝鸡市陈仓区审计局)

第6篇

近十年来,笔者一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笔者对我校焊接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定的了解。一方面,高级技工四处告急、供小于求,身价直逼公务员;而另一方面,有的职业类学校毕业的学生却找不到工作,供大于求。这与我们目前职业教育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分不开的。比如,目前有的职业学生德育存在一些问题,即重专业理论轻德育理论,重实践轻职业道德,使得用人单位不认可学生的学习结果。因此,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特色的职业教育,可能失去它的竞争优势。笔者认为,如何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尤其是在实践教学中渗透德育,使培养的人才既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又有助于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为一名焊接专业的指导教师,我更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焊接专业学生的德育工作。除了认真贯彻实施学校的各项德育措施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条例以外,我还适时利用焊工实训课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

一、良好安全习惯的养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校是传授知识、技能的主阵地,更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主战场。学校根据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为目的,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规范学生的行为,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适用型人才。

焊接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前途,职工的命运。因为焊接时焊工要接触易爆气体、易燃液体、压力容器、电、可燃物等,在焊接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弧光辐射、烟尘等,所以,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尤为重要。让学生了解:安全习惯包括预防火灾和爆炸的安全习惯,预防触电的安全习惯,预防有害气体和烟尘中毒的安全习惯,强制要求学生实习时必须穿工作服、绝缘鞋的习惯等。还可以让个别受过伤害的同学现身说法,这更具有说服力。尽可能找机会让学生观看重大焊接安全事故的相关资料,观后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今后如何在实习生产中避免类似安全事故的发生,把安全操作的重要性牢牢地烙印到学生的心底。焊工专业的学生,男生多,他们热情好学,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极强,但有时,个别同学的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薄弱。他们安全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因为这些他们的道德状况、行为习惯,将来都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行业的技术水平,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所以,安全习惯的养成,迫在眉睫。

二、榜样模范的作用

榜样示范法既传统又重要,它以强大的说服力,现实而又直观地教育、引导、激励、鞭策着人们不断进取。教师只有通过自身的师德师风的感染,对学生严格要求,从点滴抓起,才能使学生在教学各项活动中受到更深刻的影响,形成更全面的人格素养。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春分化雨般有机渗透,潜移默化地感染,就一定能达到德育、技能双重教育的显著成效。

教育家威尔逊认为:“人的生物性中就包含合作和自我牺牲的倾向,人是热爱生命的天使,人在最原始的内心深处就有一种要‘与人相联系’感觉。”只要我们能尽力体贴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并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鼓励,树立榜样,相信他们一定能做得更好。

三、尝试多方面德育渗透

第7篇

关键词:企业发展 对策 岗位培训 高技能人才

一、加强员工岗位培训、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意义

1.岗位培训是企业发展和进步的前提

企业的发展,单位的进步都离不开培训,只有人员素质提高,才能更一步提高企业单位的竞争力,培训是获取人员优势的重要手段,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渠道,只有人才知识,技能素质提高,才能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间接减少设备损失及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使其投入最小成本获得最高效益。

2.岗位培训是知识更新、技术进步的要求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科学知识正以每三年一倍的速度增长,各类技术不断进步,新技术新发明也就不断地出现,企业内部的设备就不断地更新,我们企业单位的员工也只有不断地进行知识的更新,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更有利于企业员工知识的更新。

3.岗位培训是凝聚队伍、提高效益的途径

通过培训,员工的自身素质提高了,自觉性也就随之提高,在培训中可以互相沟通思想,解决在生产中由于生产现场和纯书本知识的矛盾,减少信息不对而带来的经济损失。通过培训可增加员工之间、员工和培训者之间互相交流的机会,增加员工之间的亲和力,可使队伍更加团结从而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

二、目前操作岗位员工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以超低渗管理部为例:

目前我管理部有员工现有员工208人,其中,企业用工184人,占用工总量的88.50%(合同化51人 、合同制110人 、劳务工23人);社会化用工22人。

管理部操作层员工154人,多为其他管理部抽调,和转岗人员,技师1人、高级技师人数1人。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员工队伍本身:员工对培训工作未正确理解,操作技能知识欠缺,员工学习技术多数为被动性、强制性学习。

2.师资队伍:单位参与员工培训的兼职师资力量不足。

3.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单一,在岗位员工培训中理论教学过多。

4.井区级培训:由于生产任务紧、工作任务重,使部分井区领导对员工培训的重视不够,井区级培训存在难组织、难落实、难兑现的三难现状。

5.兼职教师与学员之间少沟通、少互动,课堂气氛较死板。

三、加强操作岗员工培训、打造高技能员工队伍的对策

对策一、营造氛围发挥政策引导,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1.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构建合理人才队伍的需要:企业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各类人才来保证,既需要一大批领导干部,也需要高技能人才,应加强对技师、高级技师送外培训工作的重视。

2.高技能人才培养是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高技能人才素质的不断提高、数量的迅速增长、作用的充分发挥,必将推动广大员工整体素质的提升,从而使油田企业的稳产基础更加牢固。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高技能人才作为企业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技术个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在提高企业发展空间、推动管理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策二、加强培训体系和制度建设,完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

1.建立完善培训管理体系,以确保培训工作的层层落实。管理部负责安全知识、设备管理、标准化操作规程、管理技能、新技术、新知识等前瞻性教育和培训;井区负责对本单位操作岗位人员进行规章制度、程序文件、专业知识、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班组负责对所管辖的全体员工进行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岗位工作流程和实际操作技能、作业指导书相关内容的培训,确保采油厂培训工作中整体联动。

2.建立培训质量评估制度,各级定期组织对下级单位的培训质量进行评估,确保培训质量,提高培训的效率。

3.建立科学的培训考试制度,强化培训效果。

对策三:转变教学和学习方式,从个体学习转变为团队学习

传统的课堂式的教学几乎是纯知识的学习,其方式也大多是在一位老师的讲授下,其它学员在底下听课,而很少运用到经验和智慧学习。这种学习因其内容与员工工作实际相距较远,所学知识绝大部分缺乏操作性、没有明确的针对性,因而这种学习对于提高工作技能、转变工作态度效果不佳。因为员工要更好地工作,当然离不开增加知识,但更需要提高技能、增长经验。而技能和经验显然是不能从课堂上学到的。所以员工培训在很多情况下,要靠工作群体或工作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切蹉、取长补短,来实现经验和智慧共享。

四、加强操作岗员工培训、打造高技能员工队伍的具体方法

企业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需要不同层次的各类人才来保证,既需要一大批领导干部,也需要高技能人才。实践证明,深化“岗位培训”,有利于加快培养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有利于形成各类人才协调发展、人才活力尽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新局面。

1.加强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针对当前企业在岗人员逐渐老化的状况, 建立一支后备人才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后备人才进行“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岗位复合型技能培训,使员工业务技能符合现代企业生产标准化作业要求,逐步培养成为操作岗位上的行家里手、能工巧匠,从而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2.开展各层面人员培训

根据培训体系工作部署,依照“统一协调、系统负责、分层实施、全员参与”的员工培训工作要求,采用送外培训与请进专业机构实地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层面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将各类培训融入到培训工作中,结合各系统、各层面的需求,分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3.加强培训督导、考核工作

开展每月培训重点工作考核,严格按照培训考核要求,组织对各井区员工培训教育重点进行考核,根据各单位工作完成情况严考核、硬兑现,对培训工作起到了积极的督导作用。开展季度培训工作督导,根据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考核办法,深入现场进行培训工作情况调查、考核、督导,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沟通信息,调整培训工作重点,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严格技师角色管理、突出 “传、帮、带”作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