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16:42:26
序论:在您撰写生态环保标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近日,国际环保纺织协会OEKO-TEX公布了2014版OEKO-TEX Standard100生态环保纺织品检测标准及限量值。新版标准对全氟辛酸PFOA的监管将更加严格,同时,4种长链全氟化合物将被加入新标准的考察目录中,限量值与全氟辛酸相同。新标准的,表明国际环保纺织协会全力支持欧洲倡导的“有害化学物质零排放ZDHC”行动,积极支持并协助全球品牌商和零售商到2020年实现在整个生产环节中彻底消除有害化学物质的目录。
对有害物质范围进行扩充
与2013版相比较,新版标准中并未增加新的测试项目,而是对个别项目中考察的有害物质范围进行了扩充,并收紧了特定物质的限量值。新规实施后,4个级别的纺织品中全氟辛酸的含量将不得超过以下限量值:第一级别为50μg/kg(即0.05mg/kg,2013版限量值为0.10mg/kg);第二级别为100μg/kg(即0.1mg/kg,2013版限量值为0.25mg/kg);第三级别为100μg/kg(即0.1mg/kg,2013版限量值为0.25mg/kg);第四级别为500μg/kg(即0.5mg/kg,2013版限量值为1.00mg/kg)。
4种长链全氟化合物将被加入新标准的考察目录中,限量值与全氟辛酸相同。这4种化合物分别为全氟十一烷酸(CAS 2058-94-8)、全氟十二烷酸(CAS 307-55-1)、全氟十三酸(CAS 72629-94-8)和全氟代十四酸(CAS 376-06-7)。由于这4种化合物已经被欧洲化学品管理局(ECHA)列入REACH法规的高度关注物质清单(SVHC),国际环保纺织协会也立即将其列入了有害物质的考察范围。
新标准中,OEKO-TEX考察的全部全氟化合物(PFCs)将被作为一种物质分类单独列出,而不再统一归入“其他残余化学物”。对于烷基酚乙氧基化物(APEOs)的测试将延伸到乙氧基化物链(1-20)。壬基酚(NP)、辛基酚(OP)、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EO)]在所有产品级别中的含量要求将更严格:壬基酚(NP)与辛基酚(OP)总计小于10mg/kg(2013版限量值为50mg/kg);壬基酚(NP)、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 1-20]、辛基酚(OP)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EO) 1-20]总计小于250mg/kg(2013版限量值为500mg/kg)。
通过降低限量值,国际环保纺织协会为全面消除纺织生产中的壬基酚(NP)、辛基酚(OP)以及烷基酚乙氧基化物(APEO)付出行动,这已经成为整个行业为促进“有害化学物质零排放(ZDHC)”付出的积极行动。OEKO-TEX国际环保纺织协会认证的重要组成及全球统一的现场审核的执行,也将促进所有参与OEKO-TEX认证的企业提高对环境有害物质的认识,并不断减少乃至杜绝使用此类化学品。
作为对五氯苯酚(PCP)和四氯苯酚(TeCP)的扩充,OEKO-TEX Standard 100认证将增加对三氯苯酚(TrCP)的考察。地乐酯将被列入禁用杀虫剂清单,部分欧盟国家已经开始禁用此种物质。此外,在被考察的多环芳烃类物质(PAHs)中,7种多环芳烃被单独规定了明确的限量值。在所有产品级别中,24种多环芳烃的总含量限值保持不变。
加强重金属监控范围
在2013年重新修订过程中,除了OEKO-TEX Standard 100中规定的10种重金属及离子外,新规还将对儿童玩具、日常消费品和新型包装材料等进行重新定位,并且将钡和硒也列入监控范围。
新规对于产业用纺织品,尤其是在非织造布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化学药品和助剂等对纺织品的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因此对产业用纺织品,特别是防护类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有害金属必须要进行限量控制。
在2000年修订OEKO-TEX Standard 100中规定,重金属的测定可根据测试条件和规定分别采用icp、aas或uv-vis等仪器进行测试。然而在2013年重新修订过程中,国际生态纺织品研究和检验协会的相关负责人Gavin表示,除了OEKO-TEX Standard 100中规定的10种重金属及离子外,还将对儿童玩具、日常消费品和新型包装材料等进行重新定位,并且将钡和硒也列入监控范围。
纺织出口企业须积极应对
国际环保纺织协会在每年年初所作的标准更新,往往被国内纺织企业认作是一种贸易壁垒,唯恐避之不及。但实际上,该协会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竭力收集全球最新的有毒有害物质研究成果,并经过专家组的严格筛选和鉴别,为全球纺织行业、也为全人类的健康和环境保护事业尽一份力。中国作为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大国,纺织业更要提升自身的研究和创新力量,尽快从生产和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纺织强国。
据了解,OEKO-TEX Standard 100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最权威也是接受度最高的生态纺织品检测与认证标准。2013年,国际环保纺织协会在全球共颁发了12555张OEKO-TEX Standard 100证书。证书的地域分布继续呈现向亚洲市场转移的态势,亚洲占59.7%(上年为59%),欧洲占37.2%(上年为38%)。证书持有率最高的国家分别是中国、德国、土耳其、印度、孟加拉和意大利。由此不难看出,中国企业在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中仍然优势明显,后劲十足。
随着全球业界对于纺织品消费的安全与环保关注度不断提高,环保纺织品认证等工作也会继续升温。由于OEKO-TEX标准覆盖了全球所有对纺织品的生态要求,因此Target、Walmart等国际大型采购商都已把OEKO-TEX环保纺织品标准列入其采购标准当中。对此,特思达公司建议国内纺织生产企业,建立完善的化学品管控体系,加强供应链的交流与互通,从原料着手,严格把关采购环节,从源头上杜绝禁用和限制物质的出现。
清晨,我们的车由市区直奔郊外,沿着蜿蜒的山道盘旋而上。薄薄的晨雾在初升的阳光下渐渐散去,公路两旁的青草散发出迷人的芳香。车子在林密处停下后我就被眼前的景观惊呆了,这里哪像养猪场,简直就像“世外桃源”。听吴董介绍,这里原本是群山环抱中的天然峡谷,公司于1990年代中期以愚公精神移山填谷,修路铺桥,才有了今天占地近200亩,集品种培育、饲料生产、养殖研发等为一体的环保型生态养猪场。
在细节上下功夫
在我们对这里优美的养殖环境感到震撼的同时,也被悬挂在养猪场门口醒目位置的“进场须知”标识所吸引,尤其是第一条“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重于治”的提示更是让人印象深刻。吴董强调,“以防为主”最为重要,如果能切实做到在灾害没有来临之前从各个环节上加以预先防治,就能将大的祸患止息于未然之时。当踏进厂区大门时,我们根据提示进行进场消毒:第一道程序是脚踩消毒水,进行从头发到脚的喷雾式全身消毒;第二道程序是将鞋子放在特定消毒盆里进行再次消毒:第三道程序是在特制通道上用消毒水进行第三次消毒;最后一道程序是进更衣室换上专业的全身消毒服。令我们感到奇怪的是沿途非但没听到猪的叫嚷声,更没有闻到猪粪的味道。“这里是养猪场吗?怎么这么安静,而且没有任何臭味呢?”我们轮番发问。吴董笑着说:“因为猪粪便经过“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猪技术处理,已没有任何臭味:猪排泄物经生物活菌发酵后就是天然、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做为场内各种植物的天然养料。”我们这才恍然大悟。举目望去,场内各条通道甚至角落都撒满了石灰,吴董介绍说石灰有预防、消毒、净化空气的作用,可以有效阻隔瘟疫传播。再往里走,绿意盎然,通道两旁则整齐有序地栽种了一千多株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竹柏”,它们恣意地在微风中舒展着腰肢。这种高贵树种能以其特有的功能吸收猪场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气,再转换出新鲜的空气使猪健康成长。树感恩着猪的“有机滋养”,猪呼吸着树创造的清新空气,这种自然生态的和谐氛围令人称叹。
从种源着手回归自然
从吴董那里得知,“猪”在中国文化中有着七千年的历史,古时称猪为“豕”(Shi),在《易经、大畜卦》六五爻辞曰:“殖豕之牙,吉。”殖豕是指一种小公猪,在没有之前它的牙齿非常锋利,凶狠无比,还会咬人,也不长肉,只有后它的牙齿才会慢慢退化,才被驯服,才会长膘。在古人眼里,家里不养猪就不像个家,所以“家”字是由“一”头和“豕”组成,而宝盖头在古文里代表房子,意思是家里养了牲口才像个家。在猪、牛、马、羊、鸡、狗六畜中,猪排在首位。古有六畜兴旺之说,猪又是家里的攒钱罐、聚宝盆。另外,在《易经、大畜卦》六五爻属阴卦,阴为黑,所以是黑猪为上。因此吴董推崇从“猪”的种源着手,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倾力打造一条纯生态的黑猪产业链,以自己独到见解,引领消费者重新认识猪、青睐猪。
据吴董介绍,猪的种类很多,大体上有从国外进口的洋猪品种,有土洋结合的杂交品种,还有本土的土猪品种。一般来说洋猪饲养5个多月即可出栏,杂交品种猪出栏时间不到6个半月,而土猪饲养时间则长达一年。由于受饲养周期较长、猪肉价格较高等因素影响,我国特有的土猪品种面临着被逐渐淘汰的窘境。这些话题令吴董神情忧虑,但他旋即颇为欣慰地指着一群活泼健壮的黑猪说道:“还好,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有幸得到了本土的黑猪品种。这些品种是纯黑猪,由野猪演变而来,特点是头大、毛长、毛发粗硬、性格凶狠,饲养的时间需要一年,这也就是所谓的‘年猪’。黑土猪具有优良的抗病能力,品种精良卓越,肉质鲜嫩无比,它的遗传基因里就有着别的猪种无法比拟的基能。比如,它的氨基酸、肌苷酸含量是外来品种的1.5倍以上,不饱和脂肪酸是外来品种的两倍,胆固醇含量却只有外来品种的40%左右……这与它们千百年来对气候、环境和水土的适应不无关系。相比之下,洋猪在抗病力方面就要脆弱些,因为它的遗传基因来自国外,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它需要时间来适应。加之又被要求缩短成长周期,品质就会大打折扣,患病几率相对较高。其实,猪没有罪,它们很可爱,饿了就叫,吃饱就睡,憨态可掬,全身是宝。错的是人,例如为了加快洋猪的生长过程,除了采用大量高能量、高蛋白的人工复合饲料外,饲养时间也很短暂,使得很多营养成份在猪身上还没有完全转化和代谢出来,就被人类屠宰加工,有些不良因素就转换到人体身上,并对人体产生了害处。仔细想想,以前人们吃土猪肉后并未出现像现在这么多的心脑血管疾病和‘三高’等症状!”
他接着说:“黑土猪的肉质香醇细嫩,氨基酸、肌苷酸含量很高,精瘦适中,肥而不腻,口味适宜。特别是在它的肉皮中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质,对人体的皮肤、筋腱、骨骼、毛发都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既能增强细胞的生理代谢,改善机体生理和皮肤组织细胞的储水功能,使细胞得到滋润,并保持湿润状态,更能有效防止皮肤过早褶皱、延缓皮肤的衰老,是老少皆宜的最佳食品。猪骨头汤更是补品中的上品,能在人体中起到抗衰老的作用,这是由于人体骨胳中最重要的是骨髓,随着年龄增长和机体的老化,骨髓打造红、白细胞的功能也逐渐衰退,骨髓能量降低,直接影响到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而骨头汤中含有的胶原蛋白恰恰能增强人体打造血细胞的能力。因此对中老年人来说,喝骨头汤加以调理,可以减缓骨髓老化:同样,骨头汤也有助于青少年的骨髓增长。如此宝贝中的宝贝,我们怎能将它丢失呢?就算代价再高,成本再昂贵也要把黑土猪品种保留下来。”
从饲料源头做起防患于未然
在吴董的生猪产业链中有一块占地约600亩的生态园基地,因其拥有一条流水潺潺、悦耳动听的山溪,故取名为“鸣溪”,专门种养各种绿色有机农产品。养猪场主要以生态园内种植的天然牧草加上自己生产的优质饲料喂养生猪,防患于未然,从饲料源头杜绝不健康因素的渗入。据吴董介绍,他的生态养猪方法和传统养猪方法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所区别。相同之处是养猪场以优质牧草和五谷杂粮,添加有益微生物,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调配出不含抗生素和激素等化学药品的有机饲料,生猪的饮用水也是从一百多米深的地下抽取的甘泉:不同之处则在于过去大多是用剩饭、剩菜,馊水等喂养生猪,这样
很不卫生,甚至可能使猪患上传染病。因为有部分人群的疾病是先天遗传的,例如肝炎,肺结核等,这些顽固性疾病的潜伏期特别长,有的一代,甚至几代人都可能遗传。无论是先天或后天,有遗传疾病的人用完后的剩菜、剩饭、剩汤都归总到一起喂养生猪,即使经过高温蒸煮?消毒,这些剩饭剩菜也会产生众所周知的致癌物质一一亚硝酸盐,这样从人身上残留下来的疾病就转换到猪的身上,再从猪身上还给了人。这是个该引起我们人类深思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如同,“进门盗窃之人固然不可道,但开门防盗之人也要有所觉醒”。人类健康的维护是个很宽,很广的课题,必须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个小细节着手。一个有责任感的养殖企业,一定要凭良心赚钱,每一分钱都要赚得心安理得,才能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内不愧己。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一步传承、发扬和改进传统的饲养方法,就是苦一点,累一点,少赚一点也是值得的。
目光长远打造极品猪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吴董从事养猪行业已有十八个年头,对养猪有独到的见解和深远的考量。他把自己的人生定位在最高处,他常对周围的人说:如果将自己的位置摆放在人群中,只能看到别人的后脑勺:只有站得高,才能做到了然于心,也才能看得更远。这就是兵书里常说的“不谋万事者,不足以谋一事,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吧。吴董还对一代贤相管仲的名言很有感触:“老百姓的肚子吃饱了,才讲究廉耻;仓库装满了,才讲究礼仪。”当今社会已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级的阶段,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追求越来越高,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风向标已愈发凸显,打造自然生态的健康极品猪肉势在必行。2005年,吴董就果断将养猪场从普通养殖模式转变成为新型的“生态养殖模式”,即采用“生物发酵舍零排放养殖技术”,严格执行生猪养殖零排放的环保标准,猪粪经生物活菌发酵后制成有机肥并进行循环利用,取得突破性进展。环视大旺种猪场,四面环山,环境优美,场区的空地上种满了瓜果蔬菜及花草树木。猪舍干净整洁,通风条件极好,猪舍两面的墙壁上分别悬挂着大量的水帘和喷头进行负压降温,据说这是在大热天为猪准备的专用降温设备。大旺种猪场原本存栏母猪有2300多头,又于2009年引进了200多头黑土猪,作为基础母猪进行育种改造,预计2011年年底可以出栏。吴董还规划将传统养殖模式和生态养殖模式相结合,实行半开放式饲养,扩大生猪活动空间,恢复猪的自然特性,进一步提高生猪福利。抓好品种、育种、环境、饲料等各个环节,延长饲养周期,在产品检测无药物、无激素残留的基础上,积极打造极品生态猪肉,专售生态猪。按他的原话就是:“让不喜欢吃猪肉的人闻到肉香,也会喜欢吃猪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
一、前言
从环境会计报告发展角度来看,其在我国的发展起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经过20几年的发展,环境会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并在应用过程中,对其理论和实践进行了丰富。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期,环境会计应用过程中,面临着新的问题,其涵盖的内容以及覆盖面积不断扩大,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环境会计内容予以深化和拓展。环境会计发展过程中,环境报告标准化发展是其必须关注的一个重点内容。同时,结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环境会计报告编制过程中,如何实现体系标准化发展,成为环境会计面临的一个重点问题。除此之外,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发展,需要立足于现有理论,并能够就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作为参照,突出“生态可持续目标”,以符合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需要。
二、目前我国环境会计报告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这一过程中,由于发展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问题,导致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不利于长足发展[1]。基于这一点,加强对环境的有效保护,协调环境、社会、经济三者之间的协调性,成为现阶段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我国环境会计报告发展现状,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看出:
(一)环境会计报告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
环境保护问题在国内得到重视,政府为加强环境保护,立足于生态可持续目标,颁布了一系列法律。例如1979年颁布的《森林法》、《环境保护法》;1994年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1985年颁布的《草原法》等,以及近年来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等,从这些政策以及法律制度来看,环境问题得到了政府的管饭管住。在进行实际操作过程中,政府在进行会计审计时,注重与环境有关问题的财务影响作为财务会计问题处理,从而将环境会计报告的重要性得到提升,引起企业的关注。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缺乏公认的计量基础,环境信息搜集以及计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企业在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从而影响到了环境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2]。
(二)环境会计报告信息得到了公众的关注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大幅度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纷纷参与到了环境保护公共事业当中,积极响应国家保护环境的号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使公众对环境会计报告信息予以较大的关注,在进行投资过程中,对企业的能源消耗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考察。但是公众在环保方面的工作,依旧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与发达国家相比,国民素质仍需进一步提升[3]。
(三)企业对环境会计报告进行披露
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对企业环境基本情况进行考察,要求企业编制环境基本情况。这些信息的编制,开始与企业财务关系日益密切,并且将环境与企业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结合。在考量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对企业环境效益也予以相应的关注。企业环境会计报告披露过程中,将环境治理费用进行体现,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对环境问题予以重点关注。同时,在国家财务方面,注重利用税款对降低污染和改进环境的企业予以鼓励,并注重对绿色能源产业发展予以有效支持。环境会计报告披露,表明了国家对这一问题的持续关注。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一些企业对于环境问题较为敏感,尤其是一些污染较大的企业,像是造纸厂、化工厂,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较大,在谈及环境问题时,这一类的企业存在一定的避讳[4]。还有一些能源企业,其高能耗问题依旧存在。这些企业在进行环境会计报告信息披露过程中,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利益,对一些信息存缺少披露,不能够对企业真实的环境状况问题进行反应。
三、生态可持续目标下的环境会计报告本质分析
环境会计报告的本质,在于对当下环境问题予以有效认知,能够基于生态可持续目标下,突出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在进行环境会计报告过程中,以标准化的工作方式,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可靠地反应,为解决环境问题,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创造有利条件[5]。关于生态可持续目标下的环境会计报告本质,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把握:
(一)环境会计报告的历史性
环境会计报告的历史性在于对经济发展的考虑,其注重于环境角度,以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会计地位侧重于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环境会计统筹了环境和经济之间的关系,立足于环境角度,对经济发展问题进行分析。这一过程中,环境保护应该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和前提。环境会计理念的提出,势必对原有的会计内容进行丰富和拓展,使其能够在新形势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6]。其次,环境会计报告的历史性还体现在了经济责任方面,这一过程中,需要将经济管理内容拓展到环境方面,并能够对管理责任进行落实,从而保证经济发展对环境问题予以较好的考虑。环境会计报告的产生,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历史性,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下,对发展形势的一种有效把握。在这一历史时期,环境会计报告要注重对环境问题和经济问题进行有效认知,从而保证社会经济效益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实现[7]。
(二)环境会计报告的国际性
关于环境会计报告的国际性,主要针对于当下各国对环境会计报告的认知角度出发的。可以说,环境会计报告的国际性发展,与当下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建设有着密切的关联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认为,会计是一种艺术,对经济以货币方式进行表达。在这一过程中,环境效益问题也应该进行货币转换,因为环境影响到了经济的发展。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认为,会计的职能在于对经济主体进行量化处理,从而实现企业决策目标。日本在《新版会计学大辞典》中指出,环境会计报告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它更加关注于环境问题,对原有会计工作的局限性进行了较好的解决。我国在对环境会计报告问题认知过程中,认为传统的会计确认、计量、管理以及披露工作,要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这一内容则是环境方面的内容。综合上述分析来看,环境会计报告的国际性,体现出了国际社会对环境会计报告问题的重要认知。在这一过程中,标准化的环境会计报告发展形势,将会进一步加强,日后环境会计报告的发展,将趋于国际化,将跳出一国的局限。
(三)环境会计报告的内涵性
环境会计报告的内涵性,对于环境会计报告的标准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环境会计报告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了两个方面。一方面,环境信息反映出了一个国家、地区企业对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环境信息与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需要从环境保护方面入手,增强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利用质量,
并需要关注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会计工作在协调经济和环境发展过程中,需要融入环境这一内容,并将环境作为其不可忽略的内涵。另一方面,环境信息需要利用环境会计报告进行反应,这一信息对于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经济发展需要与环境进行协调,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现实应用。
四、生态可持续目标下的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发展
生态可持续目标下的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发展,要立足于技术趋势和环境发展形势,将技术趋势在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建设中得到较好的体现,并结合环境发展现状的紧迫性,突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8]。基于生态可持续目标下的环境会计标准化发展,需要考虑以下内容:
(一)环境会计技术层面的新趋势
美国AAA的环境影响委员会认为,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是否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考虑以及财务报告中是否对环境问题进行反应,对环境会计报告有着较大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来看,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立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在此基础上,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退出了《环境成本和负债的财务报告》、《企业环境业绩与财务业绩指标的结合》、《生态效率指标编制者和使用者手册》三份环境会计文件。这三份会计文件立足于生态可持续目标下,对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在进行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对这三份国际性的文件进行参考和借鉴,以弥补当下环境会计报告发展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其次,在20世纪末,美国AICPA了《论改进企业报告―顾客导向: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息需求》,这一报告中体现出了企业会计信息时,要对财务和非财务数据进行公布,非财务数据则对环境问题予以了有效关注。由此可见,我国在进行环境会计报告发展过程中,要对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把握,保证会计信息披露能够对环境问题予以重点关注,并在环境会计报告制定过程中,坚持标准化发展模式。
(二)环境会计报告编制体系的标准化
环境与发展大会上,ISO成立了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开始就环境管理的标准化工作展开了分析和探究。这一过程中,出台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该体系中,就环境会计报告编制的相关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ISO14001是现阶段环境审查工作和环境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标准。我国是WTO的重要成员国之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对ISO的相关标准予以遵守。这样一来,结合ISO14001环境会计报告编制的相关标准,在发展环境会计报告过程中,就需要对这一标准进行把握,以促进我国环境会计报告的标准化发展。同时,随着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国策中,也要求环境会计报告编制体系能够标准化、规范化。
五、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快速提升,社会经济改革以及转型不断深入,环境会计报告的标准化问题,对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影响越来越大。在此基础上,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发展,要注重对新技术趋势和ISO推出的环境标准进行有效把握,在制定环境会计报告过程中,能够对重要信息进行反应,从而保证环境问题在经济发展中得以有效突出。同时,环境会计报告的功能和作用如何发挥,需要对其予以有效把握,突出其重要性才能够引起企业的关注,使其能够促进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守华,陶春华.环境会计:理论综述与启示[J].会计研究,2012,02:3-10+96.
[2] 梁小红.国外环境会计理论研究视域、逻辑及启示[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9:27-33.
[3] 龚翔.论生态可持续目标下的环境会计报告标准化[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06:78-82+144.
[4] 陈秋霞.浅谈我国环境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3:80-81.
[5] 沈洪涛,廖菁华.会计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J].会计研究,2014,07:12-17+96.
[6] 张长江.生态效益外部性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研究――基于事项法与价值法的契合[J].财会通讯,2010,09:27-29+42.
关键词农业标准化;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
农产品生产环境标准化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对于生产特定的农产品来说,是有一定的标准化的。如农田水利的标准化,道路及坡面的绿化和建设标准等。日本的农业标准化中关于道路坡面植被施工要领(1980)、设计要领(1985)等,对坡面建设的坡度、形状、排水沟、不同地区种植的植被类型、种类等都有详尽的规定和标准。
生产过程和工艺的标准化农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和生产工艺具有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关于农作物,从新品种选育的区域试验和试验方法,到品种育成后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工艺规程,以及农产品的收获、加工、贮藏方法等都有具体规定。如农民种西瓜,选用何种品种、何时播种、何时施肥、施多少肥料,以及何时采摘都有严格的规定。农业标准化在更多的情况下,包含农产品加工工艺和加工过程的标准化,这是由市场的需求所决定的。以鸡蛋的加工包装为例,须经过鲜蛋消毒光照甄别分级包装后,才能上市流通。水果和果菜类的加工过程也大体相似。
农产品的标准化在市场销售的农产品,应该说都是加工后符合一定标准的农产品。所有农产品在进入市场前,都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分级,市场销售优级优价。在发达国家市场出售的农产品,如鱼虾等是以条为计量单位;梨、苹果等多以“只”为计量单位,特别是高等级的,如1只价格多少;大白菜、包菜等是1棵或半棵售价多少,其他如青菜、韭菜、芹菜等则是1把(束)价格多少,没有以重量单位计价销售蔬菜水果的。在这种情况下,充分体现了优质优价。等外品的农产品不进入市场销售,而只作为加工用原料。
实施农业标准化的意义农业发达国家的每个农业生产环节,都实行了标准化,形成了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协作方式、管理方式以及机械化作业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我国先进地区推广农业标准化的实践表明,要加快我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的根本性变革,就必须用工业化大生产的思维方式来重新审视和发展农业产业。原本只是出现在工业生产中的标准、质量、管理、组织、成本、品牌等概念,要越来越多地进入农业领域。标准体系的建立和贯彻,是农业大生产方式形成的基石,而只有在这种大生产的条件下,农业科技水平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和普及,进而取得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在实施农业标准化过程中,通过制定和贯彻执行标准,从技术和组织管理上,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等各方面,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以保证农业生产有条不紊。通过建立和完善以产品为龙头,以等级制度为重点,以国际标准为目标的标准体系,并按照标准把握生产管理、产品安徽农业科学加工、质量分析检验、包装储运等各个环节,使我国农业更快地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作为一项上联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下联农户的基础性工作,可以把农业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生产经验组装配套,变成浅显易懂的技术规范,准确地传授给农民。完善有效的标准体系,贯穿于产前的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选用,产中的栽培、管理技术和产后的产品分等分级及贮藏、保鲜、包装等,可以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的管理轨道,从而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企业要想求得生存与发展,在国内外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只有靠过得硬的质量,叫得响的品牌,别无他途。
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卫生,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许多农产品已供大于求,买方市场基本形成;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严重超标,致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农业标准化包含农产品生产环境的标准化。随着农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农业监测机构将通过对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生态环境实行全面的监测,确保提供健康、优质的农产品和确保建设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2003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试行)》(简称GAP)和《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规定生产企业是否对申报品种制定了保护野生药材资源、生态环境和持续发展的方案。这类标准规范的实施,必然会促进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卫生,从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地方名、特、优产品生产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对于生产特定的农产品来说,是有一定的标准化的。GAP和《中药材GA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试行)》就明确规定申报种植(养殖)品种的历史和规模、产地生态环境、品种来源及鉴定、种质来源、野生资源分布情况和中药材动植物生长习性资料、良种繁育情况、适宜采收时间及确定依据、病虫害综合防治情况、中药材质量控制及评价情况等,必须符合要求。这无疑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名、特、优产品生产,促进地方名、特、优产品品牌的创建。近几年来,我国农业连续丰收,农产品市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过剩现象,各地政府采取措施,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在现实中,市场的不断变化及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和信息的滞后,使各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不容易到位,而唯有以农业技术标准组织生产,使当地有特色的高品质的农产品脱颖而出,创出农产品独特的品牌,才能给结构调整带来新的亮点,为高效利用地方资源和发挥区域优势带来新的机遇。进一步利用地域优势,依靠农业标准化实现农业产业化,才能创出在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的品牌,才能使农业结构调整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是农业应对加入WTO新情况的迫切需要加入WTO后,我国市场全球化进程加快,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球市场的影响及其标准的制约。而标准化是紧紧围绕消除贸易技术壁垒、实现商品的自由流通、提高产品竞争力而展开的。因此,制定和实施与国际接轨的农业标准是增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经济技术合作和兼顾农、工、商及消费者利益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标准化是重要的手段。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渐形成的市场上优质优价机制激励着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极力采用先进标准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以提高农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按统一的技术标准把从事生产、加工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分户生产、集中加工、统一销售,这是适合当前农业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的一种切实有效的组织形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农业产业化“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经营走向的逐渐清晰,扶持一批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创出一批对市场颇具吸引力的名牌农业产品,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农业标准化促进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标准化的保证。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在促进农业的对外开放和技术经济合作、大力发展创汇农业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产业化的形成、标准化的实施,使农、工、商及消费者利益得以协调和兼顾。
旅游景区地区实施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农业标准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旅游景区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中同样存在。
标准化知识尚未普及农业尚处在转型时期的今天,人们对质量标准关注得还不够。比如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原商业部就制定了一系列水果的质量标准,遗憾的是,市场上知道的人很少,贯彻执行的人更少。按照《标准化法》及有关条例规定,至多每隔5年应对标准进行一次复审,酌情修订,但现在仍使用10年前制定的标准。目前全国农产品质量整体合格率只有65%,水果类仅有1/3。事实表明,淡薄的农业标准化意识,是导致全社会农产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标准化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农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农林、水产、水利、农机、计委、科委、财政、技术监督、农业科研院校等诸多部门。虽然我国的农业质量监督体系已有了一定基础,国家农业主管部门设有专门分管农业质量标准化的机构———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部门都设有农业标准化管理部门,但是尚缺乏协调和统一规划。标准是国家公开公证地管理监督生产者的一种手段。目前我国政府服务于农业的部门是多头管理,标准虽然不多,但是国家的各个部门为了部门利益,制定相应的农业标准,没有能够把所有服务管理监督农业的政府部门联合起来,围绕农业产业的全过程详细制定完整的农业标准,让生产和流通领域无所适从。
农业标准体系不够健全,执行不够严格已制定的标准中,产中技术规范多,产后标准和系列标准少,更缺乏企业产业化系统标准。标准水平特别是安全标准普遍低于国际标准,产品质量缺乏国际竞争力;农业标准体系不够健全,认证不规范,部分农产品的分级标准缺乏科学依据;农业检测手段落后,质量检测缺乏权威性;缺乏对农业安全生产和产品品质的全程控制;标准的制定周期太长,标准与市场、流通结合不紧,跟不上市场变化的要求;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推广严重脱节,存在着重制定标准轻实施的现象,从而导致标准执行不严格,标准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在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工作中的作用农业标准化计划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计划。农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高度重视。结合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的实际,根据旅游景区的发展规划,同步制定实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中、长期规划,并采取有效措施,分步实施,积极推进,切实抓好当地的农业标准化工作。
加强领导,加大对农业标准化的支持力度农业标准化是一项关系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造福于民的公益性、社会性、综合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各级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求很高,需要多个行业和部门的共同参与和支持。各地在推进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应强化政府行为,认真部署农业标准化工作。明确各部门的分工,落实各部门的责任,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切实抓好协调和监督工作,确保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政府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属于世贸组织规定的“绿箱”政策,各地应争取财政支持,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投入力度,将农业标准化经费列入景区的财政预算,确保景区及地区农业标准的制定、、宣传、组织、实施以及监督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抓好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要抓好农业标准化工作,首先,应切实抓好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生产过程、市场销售等四个环节的工作,实现由事后检验把关为主,向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程管理上转变。
其次,应突出抓好五大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和完善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为核心,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规程、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农产品检验检测标准及管理标准协调配套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全过程、全方位的标准体系;
二是建立包括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科研院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内的多层次、广覆盖、重实效的农业标准推广体系;
三是建立检验检测机构和市场、基地检测点、分工负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包括农业产地环境和农业投入品)检验检测体系;
四是建立以无公害产品认证为基础,涵盖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和名牌产品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
五是建立包括农业标准信息、法律法规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在内的农业标准化信息体系。
加强宣传教育,抓好示范推广,努力实现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新突破农业标准化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必须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常抓不懈。首先,要突出特色,做好规划。要做到景区及同步规划,做好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工作。其次,要在景区主要名特优农产品、出口创汇农产品和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并逐步向大宗农产品扩展;第三,各地要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建立多种多样的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样板,让农民学有样板,做有示范。
发挥市场价格杠杆作用,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农业标准化首先是政府行为,农业标准中的强制性标准要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强制推行。同时,应充分发挥市场价格杠杆作用。当前,最主要是解决农产品市场价格失真问题,在景区特别是要注意从严格市场准入,倡导绿色消费,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和标准意识,打击假冒伪劣,实行无公害农产品和优质农产品设立专营市场、专营柜台等入手,确保按标准生产的无公害农产品和优质农产品优质优价,以提高农民、农业企业的标准意识和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
优化旅游景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和资源环境从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角度看,旅游景区地区是景区的有机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景区生态环境的优劣。因此把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好、建设好,对促进景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必须按照农业标准化的要求,认真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封山绿化;把保护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从源头上排除和控制污染。实施生态良性化工程,切实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为发展旅游景区和促进景区地区农业优势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关键词:农业环保生态补偿;制度完善;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32056
前言
农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生态农业的构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人们也更加注重对农业生态补偿制度的研究,但是却发现在该制度中存在一些漏洞,因此对我国农业环保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已经成为现阶段农业工作人员的重点任务之一。
1 农业环保生态补偿概述
生态补偿指的是在对生态系统进行恢复、重建或是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以及治理环境污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费用进行补偿[1]。简单的说就是对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的相关人员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奖励与扶持,从而各个经济体之间的相互合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赢的目的,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农业的环保生态补偿是所有生态补偿中比重最大的,而农业环保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他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立健全农业环保生态补偿制度,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环保生态补偿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 农业环保生态补偿制度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农业环保生态补偿制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农业环保生态补偿制度的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可操作性。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与农业环保生态补偿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的理论性较强,却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2]。而且由于农业环保生态补偿所涉及到的部门众多,在确立相关法律法规的时候难以形成一致性,各种法律法规之间缺少协调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环保生态补偿制度的顺利实施。
我国农业环保生态补偿制度中规定的补偿方式过于简单,而且运用的经济手段相对单一。在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环保生态补偿中,大多是由政府进行财政补贴或是进行转移支付,没有对市场经济加以利用,另外对于农业环保生态补偿中所收取的税费又没有起到生态建设的作用。而且通过政府对农业环保生态进行补偿的费用往往要多于市场机制下的补偿所使用的费用。
政府在进行补偿时,只是将财政资金用于补偿金,但是国家的财政资金有限,而农业环保生态补偿所需要的资金是无限的,因此政府只能将有限的资金分散的补偿给各个地区,这样不仅不能达到补偿的目的,还会造成补偿资金的浪费,不能对农业环保生态补偿的正常运作做出保证。
农业环保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缺少科学性[3]。在农业环保生态补偿中所涉及到的经济利益,更多的是农业的生态利益以及农村社会的社会利益,但是由于生态利益与社会利益属于无形的利益形式,因此计算来相对复杂,所以我国在制定农业环保生态补偿标准的时候缺乏对二者利益的考量,导致补偿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另外,补偿标准的制定没有考虑到当地具体的经济状况,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补偿,这就很难实现补偿制度的合理性。
3 农业环保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
针对我国农业环保生态补偿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完善:
建立健全农业环保生态补偿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农业环保生态补偿中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建立健全农业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利用该制度规范人们的交易行为,减少交易成本的投入,监督人们合理的进行资源的配置,从而实现对环境的质量、资源的利用的有效控制;对农业环境资源的价格进行明确的规定。这样可以改变人们对资源的利用态度,减少人们对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有利于农业工作人员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从而促进农业环保生态制度的完善;对农业生态的税收进行严格的控制,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明确规定农业环保生态的税收标准,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从而为农业环保生态补偿提供充足的补偿资金[4]。
运用多种形式的经济手段进行农业环保生态补偿,促进农业环保生态补偿形式的多元化。这就要求政府在使用宏观调控进行生态补偿的基础上也要重视市场经济对农业生态补偿的作用。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实行政策补偿,通过政策对农业生态建设者进行扶持,帮助他们进行有利于生态建设的农业生产活动。另外,政府也要对其进行经济补偿,可以通过发放生态补偿资金、生态保证金等方式进行经济补偿。同时也可以为农业生产者提供补贴,这里所说的补贴指的是实物补贴,政府可以通过给予农业生产者所需的农业生产要素,满足他们的生产需求,这样做可以提高实物的利用效率,同时也能避免资源的浪费。
促进农业环保生态补偿标准的合理化、科学化。这就要求标准的制定者应该借鉴国内外有关农业环保生态补偿标准的相关理论研究,同时结合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采用随机评估、效果评价、收益损益的方法对农业生态补偿进行全面的研究,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农业环保生态补偿标准,完善农业环保生态补偿制度。
4 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现阶段我国农业环保生态补偿制度中存在一些问题,可以从建立健全农业环保生态补偿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运用多种形式的经济手段进行农业环保生态补偿等方面对农业环保生态补偿制度进行完善,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5]。
参考文献
[1]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
[2]刘尊梅.我国农业生态补偿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实现路径选择[J].学术交流,2014(03):99-104.
[3]李平.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建设可行性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0(06):58-61.
[4]张燕,庞标丹,马越.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之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67-72.
一、生态县(区)、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目标
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共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区1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5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示范区2个、环境优美乡镇8个、生态村3个,市级环境优美乡镇54个、生态村127个,生态示范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结合全省第二个“十百千”生态创建工程目标要求,我市2012年至2015年创建目标为:阎良区力争创建成国家级生态区、高陵县力争创建成省级生态县,再启动长安、户县、蓝田县市级生态县(区)创建工作;每个涉农区县每年启动1个以上乡镇(街道)、2个以上行政村的省级、国家级生态创建工作;每个涉农区县每年有2个以上的乡镇(街道)和3个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市级生态创建标准。
二、申报资格
申报单位必须是市辖区内涉农县(区)、建制乡镇(街道)和行政村。
三、考核、命名及奖励
(一)考核:由市环保局负责对申报单位进行筛选,确定名单后联合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组成考核组进行联合考核验收。
(二)命名:对通过考核验收、履行公示后无异议的县(区)、乡镇(街道)和村,命名为市生态县(区)、生态乡镇、生态村。
(三)奖励:对命名的市级生态县(区)、生态乡镇和生态村继续实行“以奖代补”政策,给予扶持资金奖励。
四、创建程序
(一)创建市级生态县(区)
1.申报程序
(1)创建市级生态县(区),由县(区)人民政府向市环保局提出申请。
(2)创建市级生态县(区)要紧密结合县(区)情,编制生态县(区)建设规划,经市环保局组织相关部门和有关专家进行论证,由县(区)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政府予以印发实施。正式规划文本、人大决议(决定)及政府实施文件一并报市环保局备案。
(3)开展生态县(区)建设要认真执行规划,每半年向市环保局报送规划落实情况报告及工作总结,并作为创建基础资料予以检查、考核。市环保局将适时组织相关部门及专家对开展生态县(区)建设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情况予以反馈,其整改结果作为生态县(区)建设考核验收的依据。
(4)生态县(区)建设规划批准实施1年以上,各项指标经自查达到市级生态县(区)验收标准的,可向市环保局提出验收申请。通过市级考核验收并获命名1年以上,可申请省级生态县技术评估及验收。获得省级生态县(区)命名1年以上,各项建设指标经自查达到国家级生态县考核标准的,可申请国家级生态县(区)技术评估及验收。
2.验收程序
(1)在自查达标的基础上,县(区)政府向市环保局申请验收,同时填写《市生态县(区)申报表》(见附件1)。
(2)市环保局接到验收申请后,将会同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和专家对生态县(区)建设情况进行技术评估。技术评估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形成评估意见予以反馈。县(区)对评估发现的问题予以整改后,以县(区)政府名义将情况书面报市环保局。经市环保局复核后符合验收条件的,由市环保局组织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与专家进行考核验收。
考核验收方式:①听取创建工作报告;②观看生态县(区)创建专题片(10-15分钟);③查阅创建工作文件、档案;④核查技术数据和相关证明材料;⑤现场考察;⑥开展民意调查;⑦形成考核验收意见。
3.申报材料
(1)县(区)人民政府申请验收的函及《市生态县(区)申报表》。
(2)生态建设规划文本及县(区)政府提请县(区)人大对规划的批复实施文件(批复文件装订在规划首页)。
(3)县(区)人民政府创建市级生态县的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县域基本情况,市级生态县(区)建设基本条件、建设指标达标情况和规划建设内容实施情况,创建工作的措施、成效、体会。
(4)建设生态县(区)的技术报告。内容包括县(区)基本情况、建设规划完成情况、基本条件完成情况、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及相关证明材料(包括有关的检测、监测报告)等。
(5)创建生态县(区)专题片(10-15分钟)。
(二)创建市级生态乡镇
1.申报程序
(1)符合条件的涉农乡镇(街办)经所在县(区)政府同意后,由所在县(区)环保分(县)局向市环保局统一提出申请。
(2)创建市级生态乡镇要紧密结合镇情编制生态镇建设规划,经所在县(区)环保分(县)局组织有关专家论证通过后,由县人大或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所在县(区)环保分(县)局备案。
(3)生态乡镇建设规划批准实施1年以上,各项指标经自查达到市级生态乡镇验收标准的,可向市环保局提出验收申请。通过市级考核验收并获命名1年以上,各项建设指标经自查达到省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的,可申报省级生态乡镇。获得省级生态乡镇命名1年以上,各项建设指标经自查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考核标准的,可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
2.验收程序
(1)乡镇、街办在自查达标的基础上,填写《市生态乡镇申报表》,经县(区)环保局审核,并提请当地县、区人民政府批准,由各县(区)环保局统一向市环保局提出书面验收申请。
(2)市环保局联合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及专家组成验收组,适时对申报单位进行考核验收。验收方式:①听取创建工作报告;②核查创建工作文件、档案;③审核技术数据;④现场考察;⑤随机开展民意调查;⑥形成考核验收意见并提出整改意见。
3.申报材料
(1)乡镇政府(街办)申报市级生态乡镇的正式文件。
(2)生态建设规划文本及县(区)人大或政府对规划的批复实施文件(批复文件装订在规划首页)。
(3)创建工作总结。包括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创建过程、主要活动和所取得的成效(主要内容为经济发展情况、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环境状况、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
(4)技术报告。包括经审核的《市生态乡镇申报表》(装订在技术报告首页)、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及证明材料(含有关监测、检测报告)。每项指标都要有证明材料,需要核算的指标要有核算方法,具体参照生态乡镇指标解释。
(5)生态建设专题片(10-15分钟)。
(三)创建市级生态村
1.申报程序
(1)符合条件的行政村由村委会经乡镇人民政府(街办)向县(区)环保局提出创建申请。
(2)在县(区)环保局的指导协助下,编制符合村情实际的生态村建设规划并经乡镇人民政府(街办)批准后组织实施。
(3)生态村建设规划批准实施1年以上,各项指标经自查达到市级生态村验收标准的,可向县(区)环保局提出验收申请。通过市级考核验收并获命名1年以上,各项建设指标经自查达到省级生态村考核标准的,可申报省级生态村。获得省级生态村命名1年以上,各项建设指标经自查达到国家级生态村考核标准的,可申报国家级生态村。
2.验收程序
(1)经自查达到市级生态村建设指标要求的村,由县(区)环保局组织验收,并将申报及验收材料报市环保局。
(2)生态村经区县验收后,报市环保局进行审核。审核材料包括申请文件及验收材料。市环保局联合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对申报的生态村进行抽查,形成审核抽查意见。
3.申报材料
(1)行政村申报市级生态村的正式文件。
(2)生态村创建规划文本、乡镇政府(街办)对规划的批复文件(批复文件装订在规划首页)。
(3)创建工作总结。包括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创建过程及进展情况、主要活动和所取得的成效(主要内容为经济发展情况、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环境状况、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
(4)技术报告。包括经审核的《市生态村申报表》(装订在技术报告的首页)、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及证明材料(含有关监测、检测报告)。每项指标都要有证明材料,需要核算的指标要有核算办法,具体参照生态村指标解释。
五、监督管理
(一)对当年通过考核验收的生态创建单位,在市环境保护局门户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同时公开举报电话和信箱,受理群众投诉。
(二)市环保局将联合市四城联创办、市建委、市农委、市统筹办每2年对各辖区内的生态创建命名单位开展必要复查,进行跟踪管理,对发现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对获得市级命名的,将取消其命名称号,并暂停受理当年该县(区)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生态创建的申请,确保生态创建质量。
(三)生态示范创建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公正透明的原则。各创建单位和指标核准单位要对申报的生态示范创建材料严格把关,对考核验收过程中要严格程序,严格标准,严禁欺上瞒下、瞒报数据、弄虚作假等行为。
(四)获得命名的市级生态县(区)、生态乡镇(街办)和生态村,若辖区内出现较大(Ⅲ级)以上(含Ⅲ级)的环境事件,且未能妥善处理、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或接到当地群众反复投诉、举报比较严重环境问题的,一经查实,市环保局将建议取消其市级以上生态县(区)、生态乡镇、生态村称号。
六、工作要求
(一)各涉农县(区)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委会是生态县(区)、生态乡镇(街道)、生态村创建工作的主体,要根据国家级、省级、市级生态创建规范和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尽快制定出台各辖区生态创建管理办法。
(二)生态建设规划的编制要高起点、高标准,以继续创建省级、国家级生态县(区)、生态乡镇、生态村为目标,注重规划的长远性。生态镇、生态村要优先从市级重点镇、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选取。涉农环保分(县)局负责辖区生态创建的具体工作,要深入农村,积极发挥帮助、指导和协调作用,协助编制符合实际的生态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的加强生态省(市、县)和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的要求,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善我市生态环境状况,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弘扬生态文明,促进生态良性循环,全面推进生态**建设,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生态示范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县、生态市考核验收工作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制定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
列入**市年度生态示范创建(包括生态县(市)创建、生态示范区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创建、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计划的县(市、区)、乡(镇)、行政村。
二、考核标准
按照国家、省、市制定的生态县、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文明村考核验收标准。
三、考核验收程序
(一)市政府每年以责任目标的形式,向各县(市、区)下达生态示范创建任务,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任务落实单位,并报**市环保局备案。
(二)列入**市省级以上创建名单的县(市)、乡(镇),经过创建,自查达到验收标准的,将申请验收报告、总结材料、技术报告报**市环保局,由**市环保局组织初步验收,合格后报**省环保局进行正式验收(审核)。
(三)列入**市市级生态示范创建名单的村,经过创建,自查达到验收标准的,将申请验收报告、总结材料、技术报告报所在县(市)环保局,由县(市)环保局组织初步验收,合格后报**市环保局进行正式验收。
四、奖励办法
(一)目标奖励
完成生态县(市)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目标,并通过环境保护部验收,每个奖励50万元,记重大业绩一次。
完成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并通过环境保护部验收命名后,每个奖励总额10万元;完成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并通过**省环保局验收命名后,每个奖励6万元。逐级申报命名的,奖励金额补足总额。
完成国家级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经过环境保护部验收命名后,每个奖励总额5万元;完成省级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经省环保局验收命名后,每个奖励总额3万元;完成市级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经**市环保局验收命名后,每个奖励1万元。逐级申报命名的,奖励金额补足总额。
(二)特色奖励
鉴于生态示范创建的示范性和先进性,为鼓励探索和创新,设立特色奖励,每年在全市范围内挑选2个在生态示范创建中对环境改善、污染治理、生态建设方面具有推广、示范、借鉴意义的生态工程予以褒奖。特色奖励最高金额为5万元,由**市环保局组织专家进行先进性评价,视其科学性和推广性价值予以一定奖励。
(三)先进个人奖励新晨
对在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进行奖励。奖励对象为政府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县(市、区)、乡(镇)、村领导及环保相关人员。奖励名额为全市每年10名,奖励金额为每人20**元。
以上奖励所需资金列入市政府年度环保预算,目标奖励和特色奖励资金应用于受奖励单位的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不得挪作他用。
五、处罚办法
对逾期未完成生态示范创建年度目标任务的单位,在全市通报批评,并依据所签定的责任目标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附件:1.生态县建设考核指标
2.生态示范区建设考核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