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经济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7-31 16:42:26

序论:在您撰写经济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经济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

第1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美三洲广大地区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走向独立,经济上各自选择不同的道路和方式谋求发展,世界上出现了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于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对发展问题较有研究的经济学家,发达国家也有一些激进经济学家试图去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这就产生了发展经济学。

在二十世纪4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发展经济学主要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

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的经济学家有刘易斯、纳克斯、罗森斯坦·罗丹和罗斯托等人。 强调资本积累的理论,从两方面发展。

一方面,切纳里等逐渐认识到,障碍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不只是投资规模的大小,还有必须用来购买进口的原料、中间产品和机器设备的外汇储备的多少。他们提出了两缺口模式,即国内储备的不足需用国外资本的流入来填补。

另一方面,舒尔茨等人从智力开发作用的分析,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并非只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

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的发展经济学家,有伯根、刘易斯、罗森斯坦·罗丹和切纳里等人,这种看法产生的原因是:单纯的市场作用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结构变化;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成就给与了人们深刻的印象;先进的计算程序和高速的电子计算机的出现 ,使比较复杂的模式的建立和计算成为可能。

切纳里等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价格往往不能反映出真正的稀缺价值,主张使用“会计价格”或“影子价格”去校正市场价格对稀缺程度的偏离。他们还从社会边际生产率的观点出发,在最优化的一般均衡体系中去研究计划和资源配置问题,在一些特定的假设上建立起模式,在数学的意义上求出完美的解答。以后这种模式又向动态规划、非线性的方向发展。但正如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发展经济学家泰勒等人自己承认的那样,模式的实用性是有限的。

纳克斯、罗森斯坦·罗丹和刘易斯等人也非常强调工业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普雷维希和拉美经济委员会的其他成员也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工业化;哈伯勒和克尔恩克罗斯等人还依据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静态比较利益理论,从动态观点分析了国际知识传播和资本流动问题,得到了国际贸易有益于发展中国家的结论。

但是,许多发展中国家还是采取了进口替代的工业化的战略。这种战略的理论根据是传统的保护幼年工业论、普雷维希的贸易条件恶化论和“中心”剥削“外围”论,以及由缪达尔进一步强调的国际结构具有不平等性质的理论。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经济学开始更多地采用了新古典学派理论的观点和方法;更多地采用了经验分析的方法;较全面地注意到影响发展的各种因素;进一步研究了增长和发展的目标。

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如斯特里顿等提出,应当以保证基本需要,而不以国民收入最大化为增长和发展的目标。即在增长过程中,要注意改进卫生、营养和教育等条件,以直接对人力资源产生积极作用。不应当有过多的、不恰当的结构和技术变革以及资本支出,要注意采用减少消费和改进现有技术 等比较简易的方法去提高生产率。这种看法称为“基本需要论”。

由于发展中国家早期快速增长后出现了不少问题,发展经济学家们开始感到,用统一的理论和政策建议去指导各个发展中国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恰当的。应当根据各个国家的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作具体的分析,提出切合实际的政策建议。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如赫希曼把这种统一理论逐渐失去作用的情况,叫做“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停滞”。

发展经济学的主流是新古典学派,其依据的基本思想是传统庸俗经济学,和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的思想。他们认为发展是渐进的、连续的、累积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边际调节来实现的;发展是和谐的、平稳的过程,是以自动的均衡机制为基础的; 继续发展是可能的,其前景是令人乐观的。

总之,经济发展被认为是一个无冲突、无飞跃、无质变的过程,它所要求的仅止于创造适当的刺激、完善市场的机制和起动会自行运转的增长机器而已。

新古典学派这种发展观点,显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客观实际。事实上,市场机制起不了合理调节的作用,经济增长的利益并不能普及人群,贫困。失业、社会矛盾、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等现象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有增无已。除了前述对发展的基本看法外,发展经济学也承袭了新古典学派的研究方法,并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质的规定性。

在国际经济旧秩序之下,发展中国家在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中处于不平等的、脆弱的地位,从而在贸易条件。商品出口、跨国公司投资各方面都遭遇着田难并蒙受损失。但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却往往从发达国家的角度去解释和辩护,从而模糊了是非界限。

尽管发展经济学有上述的庸俗观点,但也有一些有益的成份。它所分析研究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其本身是有参考价值的。发展经济理论中对一些局部的、具体的问题的分析,并非都是谬误。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各个侧面如人口、工业、农业、贸易、财政。金融以及教育等等,作了相当细致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论点。

第2篇

关键词:高校设计;地方农产品;发展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么国家的经济市场逐渐变的复杂起来。这使得我们国家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变得异常的激烈。为保持我们国家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中长期保持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我们推行了多种策略来对农产品市场进行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国家各个高校上的学生也愿意投身到农产品研究中,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对高校设计推动地方农产品发展的重要性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二、我们国家农产大品发展的现状

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都离不开农业经济的支持。通过对我们国家的社会发展分析来看,我们国家是以农业为基本经济产业的农业大国。并且粮食的重要性已经深深地扎根在广大的农户心理。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农业实力的体现主要是从农产品中来体现的。主要的意义在于,如果我们国家的的农产品在世界的经济市场中占据着主要的并且,并且具有并长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那么这个国家的农业实力才回得到认可[1]。

纵观我们国家的农产品推广事业,其发展现状非常严肃。我们国家知名的农产品品牌都集中在手工业和服务行业而真正意义上的农产品,在我们国家的市场中都缺少竞争力,更不要说是在世界经济市场当中。而我们国家的地方的农产品发展更是面临着滞销的问题。大量优秀绿色的瓜果蔬菜只能可惜的坏在地理面。农户想要将产品推广出去却苦于没有门路。加之手工业和服务业的参与,使得地方性的农产品很很那借入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中去。我们国家地方性的农产品发展并不乐观[2]。

三、高校设计推动地方农产品发展的重要性

人才永远都是我们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原动力,人才的不断培养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明确的投资。近几年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国家的农业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我们再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同时确忽略了农产品的推广。这对于现阶段的农业发展来说,十分不可取。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中有更多的有志青年愿意投身到农业发展的建设中去,这对于改善我们国家的农业喜现状,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校设计的主要的优点在于,高校设计其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有着长时间学积累的教授,另一方面是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学生。同时也正是基于这两个方面,高校设计总是面向当下,并且具有较强实际意义和社会意义。对于地方农产品的发展将提供必要的帮助[3]。

高校设计对于地方农产品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设计一般不会涉及高层面的涵盖范围较广的农产品大市场,通常都是是对地方农产品这种切实需要且具有较高实践意义的课题进行研究。并且现阶段的学生接触社会比较多,例如,电脑、互联网的接触与了解也比较透彻。因此他们完全有条件和有基础设计出契合实际发展和时展方案。相比较来说,高校设计更加的适合解决现阶段地方性的农产品发展问题。然而从学术反面来说,现阶段在文学市场中流通的地方性稳发展方案具有着“浮夸”的问题。这类学术文章并没有像高校设计中,对地方性农产品进行细致的调查,所以不能很好的解决现阶段的地方性农产品问题。并且高校设计是具有地域针对性的,他们对于的哪一个地方进行深入的调查,就会提出相关的设计。避免了方案使用混淆。因此,高校设计对推动地方农产品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4]。

四、结论

随着我们国家的农产品市场的日渐完善,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国家的民众需求逐渐变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们国家农产品交易数量不断增多,纵观我们国家的紧经济发展和农产品市场现状,我们国家知名的农产品品牌都集中在手工业和服务行业。如何通过利用现阶段的高校人才来推动地方农产品的发展,是现阶段农业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忽略了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我们应该在农业的发展中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刘宇翔.基于比较优势的湖南省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12.

[2]丁长琴.中国有机农业发展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

第3篇

【关键词】 农业;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世界进入了积极发展工业的狂热阶段,进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最终形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区别。发展中国家在进行工业革命前多是农业国。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经济实力、工业水平、科技水平等方面都高于发展中国家,为了弥补这种差距,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工业建设,进而忽略了农业的独立性与重要性,将农业变成了为工业发展提供生产原料及农业剩余产品的附属产业。而随着粮食也进入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又凭借其发达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机器,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价格,造成粮食垄断,进而打压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开始重新对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审视和定位。本文就分别探讨农业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所起的四大作用。

一、提供了基本生产资料,满足了基本生活需求

发展中国家的人多地少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因为农业生产一方面要满足人们生存需求,另一方面还要为其他产业提供生产原料。而人们要进行其它产业的生产活动,先决条件就是要依靠粮食生存下来。如果粮食供应不足必然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劳动积极性。

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与农业产量不成正比,以至于农业生产满足了人们的生存需求又难以满足国家其他产业的发展,若满足了其他产业的发展需求又不能保证人们的温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一矛盾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甚至影响到了国家的政治稳定。

因此,农业发展和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能够同时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和其他产业发展需求,进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从我国来看,超级杂交水稻的产生极大地满足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需求,加快了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它不仅仅是我国农业的一大进步,同时也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前进了一大步,甚至还解决了其他不少发展中国家人们的温饱问题,带动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可见,农业水平的提高对于国家经济的助力是十分强大的。

二、丰富了市场内容,拉动了市场需求

在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的发展往往是受到很大压抑的,农产品的市场化、商品化意识薄弱。而在发达国家,农业经济甚至成为了国家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尤其在垄断世界粮食资源的几大发达国家中,农业生产不单单是为了满足生活生产需求,更是他们谋取暴利的重要手段。

发展中国家由于农业生产的水平低下,很难像发达国家一样将农业生产作为谋取暴利的手段。但是有意识地提高农业的市场化、商业化还是可以做到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饮食方面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丰富多彩的农产品进入市场,可以丰富市场内容,带动国家的内需。农产品,尤其是特产,在市场上是很受欢迎的。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很难依靠重要的工业产品外销到发达国家,因此必须要依靠农业及其副业来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国家的对外贸易。以我国的茶叶与丝绸等农副产品在发达国家受欢迎程度来看,农副产品的魅力并不逊于工业产品,并且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效果显著。

尽管农副产品进入市场的价格很难与工业产品相提并论,但其需求量却远大于工业产品,是人们每天的必需品。农副产品的丰富多样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在健康饮食等理论的推动之下,人们对于农副产品的需求会更加多样化。加强农副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可以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基础上,刺激消费。

三、有效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地区往往是以从事农业为主的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范围广,农民的知识水平和生产技术底下,直接制约了国家经济发展。这种反差给发展中国家的启示是要重视农业生产。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严重,很大程度上是由农业生产不发达以及商业化不够导致的。农业生产不发达,导致很多人的温饱问题都难以得到解决,更不用说从事社会生产建设活动了。而农副产品的商业化程度不够,农民难以通过农业生产获取到相应的资金报酬,因而难以满足其他需求,进而失去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年轻一辈的农民纷纷涌入城市务工,但又由于知识技能水平不够,往往只能从事苦力活,收入不高,而物价不断上涨,城市农村的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有的农民进城后处于无业游民状态,甚至进行犯罪活动等,既阻碍了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又荒废了农业生产。

若是发展中国家可以加大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并提高农产品商业化程度,有效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对于国家的脱贫脱困有着重要意义。脱贫脱困问题解决了,国家整体的经济水平才能真正提高。我国政府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农业发展问题,但是我国的农业生产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选择进城务工,造成了农村留守老人和儿童,难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减少导致农产品价格不断升高,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大压力。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国家在政策方面虽然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是在政策落实方面尚未到位,且我国农村地区广大,短期内难以完全照顾到。因而更应该加快农村建设和农业生产鼓励措施的政策落实工作,从最贫困的地区入手,一一解决我国的贫困问题。从事农业生产也可以实现致富,我国的华西村就是很好的范例。

四、增强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经济侵略的抵抗能力

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侵略是始终存在的,尤其在粮食资源全球化的理念提出以后,发达国家垄断了国际的粮食市场,刻意地提高粮食价格,给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进行粮食垄断的目的就是为了抑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发达国家经济压迫。

发展中国家要想加强本国对发达国家经济侵略的抵抗能力,提高自身的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固然重要,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也不容忽视。要减小发达国家的粮食垄断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工业及第三产业发展压力,不能寄希望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突然良心发现进而降低垄断的粮食价格,就只能通过发展自身的农业,以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减少对发达国家提供的高价粮食的需求量。而且要善于发展国家的特色农业,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出口率,发达国家能垄断高粱、玉米等粮食市场,但不能垄断它本身没有的农产品市场,因此,发展中国家可以在这一方面获得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从发达国家强大的经济侵略压力下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新契机。

总结

发展中国家由于在科技水平、经济实力等多方面都比不上发达国家,要想在发达国家的经济压迫中获得自身的发展,不但要重视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也要重视农业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发展中国家之间可以形成互惠互利的农业合作关系,以结成一定的力量对发达国家的粮食垄断行为进行抗议,并在发达国家的强大压力下实现经验技术交流,提高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进而获得经济上的共同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雷声.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问题[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08)

[2] 刘合光,程国强,苏莉.多哈农业改革对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影响——以欧美日加四国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06(02)

[3] 艾瑞克·布莱德,徐盘钢.发展中国家城市农业的潜力与困境[J].上海农村经济,2012(11)

第4篇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全球资本要素和人力资源的跨国交流日益增多,国际移民不管在规模上,还是数量上日益扩大。国际移民的迅猛发展和流动方式的多样化,给现阶段国际政治经济带来的影响极具重要性,为移民输出国及输入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转型和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当前国际移民的类型及特点

 

(一)类型

 

国际移民,就是跨越国界而迁居至他国,并居留较长时间的人群。当前国际移民主要有这几种类型:永久性移民,该类型的移民移居目的国后不再回迁自原迁出国。非法移民,该类型移民主要是为获得法律许可而采取非法方式进入目的国,或具备有效证件但有效期限已过,仍然停留于目的国不返回其所在国。避难移民,因受到政治、宗教、种族等迫害,有正当理由离开在籍国,受到他国庇护的人群。技术移民,也称为工作移民,就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知识、专业素质的人员,主要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其他技能型人员。该类型移民很受到目的国的欢迎。一些移民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等极为重视该类移民。此种移民的流动方向主要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学习性移民,主要是到国外学习的留学生,这是该类移民的主体。

 

(二)特点

 

首先,从流向来看,国际移民地区化日益显著,逐步形成一个地区性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外部环境来探讨,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国际移民的流动方向已从地区外流动逐步转变成往地区内流动,或转往发达国家。当经济复苏或逐步发展起来后,很大程度上会引起国际移民的回归。其次,从流动量来看,金融危机后国际移民的流量逐步进入稳定阶段,输入国对移民的逐步由暂时性依赖转变成结构性依赖。比如:日本、韩国的移民市场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后,流失大量技术移民。以致于诸多国家不得不改进和调整移民政策,以吸引移民。最后,从内部流动情况看,因区域经济发展失衡造成国际移民内部流动呈地区层次性,形成阶梯式经济发展。

 

二、关于国际移民原因的探讨

 

(一)全球化的影响

 

规模化移民是世界诸多国家或地区共有的较长的历史过程。但伴随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移民不管是从规模、数量,还是从范围及影响性等均发生了诸多变化。国际移民随着商品、文化、科技等要素的流动性增强,移民数量不断增加,这也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另外,随着现代通讯、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人们能直观的了解到国家的富裕度、安全状况等,而安全迅捷的现代交通为人们的跨国行为提供了巨大便利,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跨国移民的发展。

 

(二)经济层面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失衡是导致国际移民的重要原因,在经济收入、就业领域及社会福利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虽说贫困和国际移民存在必然联系,但并非迁移就一定和贫困存在关系。移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发展的一个内在动因。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和教育的发展能为人们提供迁移的能力和资本,以追求改善自身生活的机会。有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人群移民的可能性最大,但是当国内经济发展,收入提高时,移民数量会逐渐降低。可以看出,经济是国际移民的重要因素。

 

(三)发达国家自身经济体制影响

 

当前,发达国家自身的经济体制存在双重劳动市场,即资本密集型部门和劳动力密集型的部门。发达国家大多数人不愿意从事不稳定、薪酬低、技术含量低的工作,而由不能如以往利用妇女及童工来满足此种劳工需要。在此情况下,需要永久性的移民劳工来满足自身结构性劳动力需要,进而引起国际移民数量和规模的扩大。对于移民而言,会认为即使工资低、劳动量较大,但比国内要好很多,出于此心态也促使人们移民。

 

(四)跨国移民网络的建立

 

移民和家属亲友的各种关系并不随着迁移而消失,反而更为重视和母国的社会关系。正是因为由此种网络的形成,之前移民人群会对留居母国的家属亲友起到极大的示范效应。正是因为移民网络的形成和发展,达到促使了移民现象的不断出现,这也是引起当前跨国家庭团聚移民数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国际移民中介机构建立和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国际移民的增加。

 

三、国际移民对国际政治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促进世界各民族的交流和沟通

 

伴随政治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移民在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及推进移出国和移入国社会整合及文化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际移民,是当前国家和国家间民间外交的重要力量,是移民者母国和移居国间相互交流和沟通的重要纽带。在强化世界各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建立友谊,增强国际对话和合作,维护地区稳定和和平,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国际移民的发展也大大促进了全球性文化网络的构建,有力地促进了世界各民族思想和文化的融合和全球文化的发展,在文化、思想全球化中发挥着积极效用。

 

(二)对民族国家的管理权威提出挑战

 

当前,虽然一些国家都想有效控制国际移民的数量并制定相关的严格法律法规予以限制,但通常效果不理想。以致于国家对自身边界的控制和管理能力日益减弱,大量的非法移民实施各种非法、非正规的方式逃避国家的管理和控制,实行跨国性流动。比如:美国与加拿大间的无证工人或不合规人员的流动极为通畅,美国和墨西哥间的非法移民的管控效果不佳,也可以看出对国家边界管理能力有待强化。

 

(三)影响民族国家社会和政治的稳定

 

国际移民的规模化跨国界的流动在移入国形成多元思想和文化同时存在的局面。大量移民的会带来各自国家的民族文化、思想,使得移入国民族同质性和共同价值观受到极大挑战。国际移民大部分属于非主体化民族。而该种民族应对变动环境的过程中会增强社会分界意识,尤其是自己民族的心理认同。移民对其母国文化的保持和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会对移居国文化的认同产生极大影响,进而存在引起社会关系紧张及冲突产生的可能性。在移居国,来自经济水平较低国家的移民会受到歧视和排斥。大量移民会给移居国带来不同的社会治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家的社会稳定。

 

(四)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平衡性

 

国际移民对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国际移民对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着积极效用,其中大量的移民劳务工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短缺的人力资源,同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移民汇款也会成为其经济收入和发展的重要性来源。二是国际移民会导致发展中国家更为边缘化、贫困化。在现阶段,国际移民具有新趋势,即高技术移民的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移入国的发展实力,而削弱了移出国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不利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平衡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主权国家为主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中,国际移民已然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一个新因素。国际移民仍处于发展和变化中,因而其对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仍是长远性和长期性,仍需要对此问题深入研究。

第5篇

1.物质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定义。信息社会经济学明确了区别生产力状况的一般标准。认为生产力发展速度或知识能够成为描述不同历史时代的生产力状况的一般化标准。并通过知识涌现速度的快与慢将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简单区分为两个阶段。在慢的阶段,新知识的出现多具有偶然性,人们多是利用现有的知识不断优化和提高使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率,是为物质社会。在快的阶段,新知识的产生已经常态化,具有持续性。社会经济活动以不断更新的知识为基础,此为信息社会

2.物质社会与信息社会下经济活动的区别。在物质社会,由于缺乏持续性的知识供应,使得生产条件与生产方式长期不变。因而社会生产只要在现有的条件下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即实现了社会目标。由于生产知识的基本目标固定,社会生产的各项条件也基本稳定,因此在物质社会中社会经济活动基本是那种固定而复始地以固定资源按照固定方式生产产品的过程,是长期凝固不变的社会。在这种稳定的结构下,信息或知识将不再重要

在信息社会中,由于新知识的涌现常态化,社会生产活动也将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的经济活动将变得难以预期在这种动态过程中,知识或信息将变得非常重要。因为由于新知识持续不断的涌入,没有充足的时间使这此知识得到充分传播。在这种不断变化的社会中,能够及时掌握最新、最有效的知识将变得异常重要

二、信息社会经济学下经济的发展内涵

1.经济发展的实质。信息社会经济学以信息社会的特点为基础,认为经济发展的本质应该归结为社会所拥有的知识的增长。因为在信息社会条件下,新知识不断地涌现,可预期的资源、技术与产品的持续变化必然也会使社会追求的目标处于变化之中。这时就会产生经济发展现象,并形成对经济发展的追求

2.将经济发展归结为知识增长的原因。

2.1知识增长本身是信息社会应该追求的基本目标。就人类的经济活动而言,知识在任何时候实际上都具有决定性。在信息社会中,由于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骤然加快,持续的变化使得固定事物及其联系不复存在,行为主体的知识状况决定着经济的运行情况,其拥有知识的状况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不能被忽略,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变得非常突出。此外,知识本身的重要性的凸显也要求把知识增长作为社会追求的目标

2.2知识增长能够成为经济发展目标的很好概括。从知识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看,知识增长不仅是信息社会特有的基本目标,还是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必要基础和充分保障。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第一,人们所追求的许多目标只有通过经济发展的途径来得以实现,而经济增长又是通过相应的知识增长才能实现;第二,只要我们能有相应的或达到一定目标所必须的足够的知识增长,我们就能达到任何希望的经济发展目标

3.将知识增长作为经济发展本质特征的重要意义

3.1使我们能更加清晰明了的把握经济发展的本质与内涵,为我们在经济行为中作出准确判断提高了标准。同时也使得信息社会经济学和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明显的区分开来。在西方发展经济学中,虽然不否认知识增长的作用,但是知识增长却从未被确定为经济发展的唯一本质特征,对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也从未建立在知识增长的基础上。由此,我们更能清晰地认识到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缺陷和不足

3.2有利于揭示经济发展的性质与规律理清与各种具体目标的关系。通过这一定义,可以知道经济发展是一个致力于实现社会不断变化的目标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会导致产品数量的增长,而且必定会表现为产出物种类或结构变化的过程。经济发展过程的这一特点表明经济发展具有历史性。因此在揭不经济发展性质与规律时,应该以对其所处环境特征的了解为基础。此外,还有范式发展模式与非范式发展之分。通过这一定义我们还可以说阐明了各种具体目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3对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知识增长使对具体目标的描述或追求转变为对具体知识的描述或追求。不仅是对目标的概括还是对达到目标方法的概括。因此,从知识增长这一定性我们更容易找到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索和规律。决定经济发展的因索也就取决于各种有利于知识增长的因索。这就为政府如何制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方向。

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区别。在信息社会由于迅速涌现的新知识导致经济活动采用的体系出现分化,不同社会采用的知识体系既具有一定可比性,又具有相当悬殊的类似范式间差距时,我们就可以对不同的社会分类来考察。其中采用相对落后知识体系的那一类国家定义为发展中国家,采用先进知识体系进行生产的一类国家定义为发达国家。因此,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最根本的区别也就是知识或知识体系的差异

2构建知识传播体系

2.1自由知识与非自由知识的区分。自由知识指已经基本得到充分传播,使用者无法依赖其获取垄断利润的知识,其特点在于他人可以不付费的方式获取。非自由知识指在发达国家尚未得到充分传播,使用者能凭借其获得垄断利润的知识,其特点在要为之专门付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实际上主要是自由知识的差距。这是因为非自由知识因未充分传播,相对于人类社会所创造的充分传播的知识来说只是其小部分,不足以体现整个知识范式特征。此外,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先进也主要是由于其拥有充分的自由知识。再者,从具体的企业生产能力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企业间的差距也并不是非自由知识的差距

2.2发展中国家具有分享自由知识的可能性。由于发展中国家对拥有或使用的知识多属于已过时的知识,是应该被淘汰的知识,所以在和发达国家竞争中处于劣势。为此发展中国家就要吸收和分享外部世界的先进知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流,他们所需要知识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具有。而从知识的分享的可能性来看,知识分享不存在任何根本性障碍

(1)发展中国家具有分享的意愿和能力。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实现经济发展是其面临的最重要和最迫切的目标。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不是期望能迅速得到发展的。为了获取国外某项先进技术,需要克服支付能力、掌握能力、通信传播等一系列问题。从发展中国家来看,这此问题也基本都能得到克服。这此都将不再成为发展中国家获取知识的障碍

(2)发达国家也不会发展中国家分享知识的障碍。第一,发展中国家需要分享的知识主要限于自由知识,对发达国家来说这些知识其早已具备,因此发展中国家获得这此自由知识不会对他们造成威胁。第二,与发展中国家分享自由知识对发达国家也是有利的。发达国家所具有的先进者优势将使得发达国家获取更多的收益。第三,发展中国家通过获取自由知识而扩大了的市场和规模又为发达国家提供了获利场所

由此可见,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也就体现为从发达国家获取自由知识。而这一切的顺利实现需要通过知识传播体系进行的知识传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也就归结为来自外部发达国家已有的先进知识的传播过程

2.3知识传播体系。知识传播过程的决定因索可以从两个层次来了解。第一,一国的知识传播状况取决于有关国家的知识传播体系的情况。第二,知识传播体系的有效性又取决于信道与信宿的状况。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发展的任务在于知识传播。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既有能力分享,而发达国家也愿意和发展中国家分享自由知识,那么阻碍知识传播的也就不是社会因索的主观方面。阻碍知识传播的因索就只能归结在发展中国家吸收外部先进知识的能力这一客观的社会条件上

3.影响知识传播体系的因索。从信息传播体系的环节来考察,作为信源的知识已经充分得到解决,面对充足的知识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就主要取决于知识传播系统中信道与信宿的情况。如果信道通畅,信宿吸收外部先进性知识的能力足够,那么知识就会得到有效传播。而他们能否有效的发展作用则主要受到三个方面因索的影响

第一,人的知识文化索质。人在知识传播体系中主要接受知识的信宿作用,因此人的能力尤其是接受与掌握先进知识的能力如何,就最终决定着发展,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人的能力强,他吸收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就强,知识得到传播和利用的效率也越高。因此,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提高人的索质是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6篇

关键词:中美两国 网络安全性 战略分析研究

自从中美两国建交之后,网络安全就已经成为两国发展关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信息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之下,网络安全已经融入到了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对于国家的建设管理产生了影响。在“斯诺登”事件之后,网络安全更是成了各个国家竞相完善的重点。在经济市场上面,网络安全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超出了资本以及劳动力所产生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而中美两国作为发展中以及发达国家的两个重要代表,在两国中均有着重要的战略性意义,虽然目前两国对于网络安全技术的掌握是不对称的,但是在大数据的时代之下,两国的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在世界格局上的正在不断崛起,那么就必须在网络安全上做出相应的策略安排。

1. 网络安全的意义

自从20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网络安全才有了其基本的定义。美国以国家安全的发展作为基础,开始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进行连接,这样的行为正式拉开了世界格局中对于网络安全的应用和竞争。80年代之后,网络安全迈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计算机的互联以及智能化,将网络深入到了生活、生产之后,各个国家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出现了重大的转变。更多国家开始意识到网络技术不仅能够改变自身所处的世界位置,还对于当前的世界发展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掌握网络的先机就是掌握了国家发展的未来。

正是因为网络以及信息的发展,网络安全的重要作用才突显出来,国家标准化组织对于其定义是:微数据处理系统采取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该定义正式将网络安全的意义展示出来,无论是政治稳定还是经济发展,无论是军事建设还是文化沟通,都少不了将网络安全放入到国家的战略性技术之中。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发展之中,中美两国的发展以及合作都受到了影响。一旦两国的网络安全受到破坏,那么无论是信息泄露还是资源破坏,都有可能对于国家产生极大的损失,网络安全中的人为威胁更是可能导致国家的机密性文件遭受盗取、损坏。对于中美两国来说,如果不对自身的网络安全问题进行解决,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两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利益受到侵害。

2. 中美两国网络安全现状

中美两国在目前的合作之中,已经把网络安全作为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网络安全存在着多种的威胁,所以有效地保护可以保证数据资源能够不被泄露。

目前,中美两国网络安全都受到三大方面的威胁,分别是:不法分子对于通信网络的攻击,来获取信息来谋取财产,这样的非法盈利组织,有着严密的分工;网络技术在银行、电力等领域的全方位应用,对于系统数据以及资源的保护可以直接关系着两国经济的发展;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之中,经济的新型增长地成了需要重要保护的对象,对于网络安全的环境要求也就更为严格。

2.1 中国网络安全现状

对于中国的网络安全现状进行探索,就需要分析中国网络用户的数量以及网络在各个领域所发挥的作用。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是网络用户数量最高的国家,但是我国对于网络安全的防护却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成了网络攻击中的重点受害国家。在2014年,曾经针对网络安全以及信息化召开了相关会议,主要审议了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文件,对于我国目前的网络安全工作寄予厚望。此后网络安全信息化小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发展又迈进了新的一步。对于中国来说,网络安全不仅能够保证我国的经济、政治都能够井然有序地进行发展,还能够影响着国家的信息化未来发展的方向。虽然我国网络安全仍在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国家对于该方面的重视程度已经提升到了国家安全战略之上。

即使我国目前对于网络安全处于大力发展状态之中,但是相比较美国来说,其中存在的差距依然非常明显。无论是操作还是创新研发,核心科技都掌握在美国手里,而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的水平与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从目前对于网络安全的管理方面来说,因为体制以及法律不完善,所以管理仍然受到多方面的制约,相关制度的建立仍处于起步阶段。

2.2 美国网络安全现状

有关于网络安全方面,美国是在全球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时间最早且战略机制最为完善的国家,其对于相关法律以及制度的建设,从80年代就已经开始。在克林顿担任美国总统期间,美国的信息安全战略的发展就走入正轨,其保密性以及完整性令其他国家到现在仍旧难以望其项背。在美国出台的相关发展战略之中,主要对于预防网络攻击、减少攻击中遭受的破坏以及减少破坏后的恢复时间三个方面进行了战略制定。在优先发展战略之中,对于国家的网络安全意识进行了大范围的提高,对于国家网络安全合作项目进行了合理的规定。奥巴马上任之后,立刻将网络安全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对于目前美国的网络安全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对于评估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及时地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修补。这样的网络安全形势,将美国在网络技术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通过网络安全协调办公室来进行军事以及民事协调,保证了网络安全在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美国目前的网络安全仍在存在问题,其极大的维护预算,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负担,而条块分割导致的效率低下,令其必须通过白宫来全面的统筹和管理。美国为了维持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网络霸主地位,对于网络安全的维护远远超出其他国家,在商业贸易中,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几乎已经到了网络依赖的地步。

3. 网络安全对于中美两国的重要作用

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展技术要素,对于国家经济以及战略的发展自然有着重大的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网络安全成了关系经济、制度以及安全的重要性因素,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对于现有的网络安全制度进行修复,对于其未来的发展进行策略研究。下面,我们以中美两国的网络安全现状分析为基础,分析网络安全对于两国发展的重要作用。

3.1 社会制度

对于国家来说,社会制度直接影响着其自身的经济的建设以及发展,而网络安全却直接激励着社会制度的创新。一般来说,社会制度决定着在社会生活中对于生产、交换以及分配的规定,其法律效力保证了国民的生活能够在拥有社会保护的环境下进行。如今,网络因为与社会息息相关,所以其安全问题设计了生活中对于知识产权、专利以及商业秘密和版权的管理制度。在网络安全促进下进行的多方面的社会制度完善,激发了人们对于该方面领域的了解,保证了原创者能够得到合法的收益。

从中美两国来说,网络安全体系防止了个人以及组织通过不法手段进行商业机密的获取,将两国之间的在网络方面的经济损失减少到了最低。作为网络安全最为直接的作用,其也说明了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之下,通过网络安全的立法手段,保证了制度环境能够维护企业以及个人的相关利益。只有在这样的网络安全以及其影响的社会制度之下,国民的生活才能够得到应有的保证,经济才能够健康发展下去。

3.2 技术创新

对于国家乃至世界来说,技术创新都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保持在经济建设的情况下同时进行创新技术的发展,才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其信息方面的创新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如何快速的发展互联网技术,是各个国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中国来说,其正处于发展中的重要阶段,技术创新可以帮助国家发展突破自身的局限。而以美国为例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其想要保持目前的互联网霸主地位,就需要在互联网技术上面加快创新发展。

由此可见,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对于国家的创新技术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且国家想要维持正常的发展,保持良好的国际关系,就需要以网络安全作为建交的基础,在原有的互联网技术上不断进行创新发展,保证技术创新能够成为国家在互联网领域建设的强劲动力。

3.3 经济安全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经济安全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信息技术作为联系各个行业的基础,网络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保证。对于经济安全来说,其主要依靠经济制度进行人为监督,网络作为最为基础的监督工具,如果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就可能导致监督作用大打折扣,不能够技术反馈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状况,将会导致世界经济发展出现波动。因此,网络安全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金融行业的发展全面依靠互联网通信,经济的脆弱性,以互联网方面最为薄弱。

参考文献:

[1] 金灿荣,戴维来.为中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注入正能量――解析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J]. 国际安全研究,2013(02).

[2] 张佰韬,张娱嘉.浅析美国网络安全战略的演变及对国内的启示[J].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2(03).

第7篇

关键词: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策略

一、保护环境的意义

保护环境是现在全球关心的重要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很多国家加大力度惩处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对于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采取一切措施进行严格控制。中国几千年来都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人类想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就是环境。环境如果不适合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得再好也都是徒劳。所以,经济发展也需要环境作为保障,经济发展需要环境,却在发展的同时污染了环境。全世界都在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保护环境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降低和改善环境污染,将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的现象慢慢改变,确保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要责任。保护环境使得国家的环境更加优美的同时,可以很好地促进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以此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良好的环境对国外投资者来说极具吸引力,可以很好地引入外资,将我国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得更好,以此刺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优美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标签,可以很好地提升国家在全球的影响力。因此,无论对于国内的经济发展,还是对外的国家形象,保护环境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力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影响到其在国际中的地位,对于这个国家生活着的人们而言,经济发展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水平,经济实力强的国家,人们必然会有高质量的生活,社会也会更加和谐安定。所以,经济发展对于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极其重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把大力发展经济当作其工作的核心内容,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才能为保护环境出更多的力量。经济的发展可以使得落后的国家慢慢变得强大,同时也可以使该国的人们获得更多的利益,让公民可以自由投身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世界的发展主题就是和平和发展,每个国家都应该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标,尽一切努力使得经济能够高效和快速地发展,以保证国家能够繁荣昌盛。

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又相互矛盾的辩证统一关系,二者互相关系而存在。资源不宽裕的条件下,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互相矛盾,因为人们如果想要发展经济就必然会破坏环境,保护环境对于发展经济是制约条件,二者不能共生,只能择其一,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特别突出。增加经济发展的投入,就会减少环境保护的投入,二者的矛盾显得非常明显。而用发展的眼光分析和看待这个问题,就会发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和谐共生的,二者不存在矛盾,经济发展了,环境保护就会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环境保护好了,对于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大的助力。因此,对于长期发展而言,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终极目标就是保护公民的根本利益,所以无论是环境保护还是经济发展都对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利益。所以,在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资源、经济、人口和环境的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环境问题应该积极有效地予以解决,最终保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和谐共生,最终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四、保护环境的措施

1.调整经济结构

调整经济结构就要从起源处减少对于环境的破坏。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应该重点监督,具有浪费资源和环境污染性质的项目应该限制进入,根据产业政策和环保规范来淘汰落后的项目和设洌将其对于环境污染的程度降到最低。重点控制和监督造纸厂、水泥厂、钢铁厂、禽养殖场、城镇污水处理厂等排污的情况,重点投入和发展循环经济,将不同的资源进行循环再利用,使得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利用,主张增产减污、清洁生产。

2.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对于影响公民健康和破坏科学发展规律的环境问题应该重点对待和解决。将环境准入的门槛进一步提高,对于水平不高的重复建设项目坚决拒绝,对于产能过剩的项目建设降低损耗。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优先处理和解决类似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污染、饮用水污染等影响公民健康的环境污染问题,重点投入大气、水以及农村防治污染等工作,用大力治理污染的态度让人们感受到环境改善势在必行的决心。

3.保护环境

重点发展环境保护相关的科技产业,加大投入环境保护相关技术的科研工作和科技攻关,把一些环保项目优先纳入国家科技计划行列,对于汽车尾气净化、污水深度处理、资源循环利用和饮水安全等问题加大投入科技研发力度,将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不断提高,积极将新材料和生物技术投入使用,使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更具科技性。

4.保护自然生态

保护生态环境的首要措施就是控制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的势头。首先,对于严重影响环境的资源开发活动应该严格静止,关注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确保天然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不会受到破坏。其次,持续坚持建设生态工程,例如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西南地区石漠化治理等,使土地荒漠化、退化和沙化等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彭斯震,孙新章.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背景、进展与有关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2)

[2]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