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16:42:23
序论:在您撰写科研技术成果转化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Abstract: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technical transfer in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ield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has a very important impact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ommunity services. This paper combed four influence factors and analyze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technical transfer in university from the technology itself, universities themselves, enterprises themselves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影响因素
Key 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er;technical transfer;influence factor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247-03
0 引言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建立第一批技术转移机构,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初步建起了相对完整的技术转移体系。高校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活动主要受到技术自身因素、高校自身因素、企业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1 技术自身因素
技术自身特性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包括技术的成熟性、技术的实用性、技术的可行性等方面。
1.1 技术的成熟性 技术成果的成熟性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的关键影响要素,是决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能否实现的先决条件。它是指科技成果的技术水平、生命周期、配套资源、工艺流程等方面达到的产业化程度,强调科技成果的先进性、完整性和配套性等实用价值。目前,我国高校的科技成果多为论文、著作等理论性成果,开发型、实用型技术成果较少,大多为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不具备转移、转化、产业化的条件。实际上,科技成果技术的成熟性是反映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可能性程度,直接影响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的投入资金和回报周期,决定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的投资风险和回报利润,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的重要前提条件。
1.2 技术的实用性 技术成果的实用性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顺利进行的保障,应以市场为导向,切合实际地解决企业的技术需求,将技术的实用性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保证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高额利润。我国高校科研人员大多缺乏企业工作经验,缺乏市场调研,在研究过程中很少考虑到企业的具体需求及科技成果和技术的产业化前景,导致高校很多研究成果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缺乏实用性,与市场需要相脱节,大量的科技成果无法进行转移和转化,造成科技资源的严重浪费。
1.3 技术的可行性 技术的可行性是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活动顺利进行的决定性因素,是技术成果实现转移转化以及产业化生产的可实施性。一方面,高校的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企业,需通过中试和产业化生产阶段,符合企业大规模生产的需要,这对高校科技成果和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需要企业具有相应的配套技术、仪器设备、人才管理等方面的支持,这对合作企业同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当高校的科技成果和技术同时具备成熟性和可行性的条件,才能与相应的企业展开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活动,使技术成果得以产业化。
2 高校自身因素
高校作为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的技术主要源头,其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活动受到科技管理体制、科技成果转化意识等因素的制约。
2.1 科技管理体制 由于,我国评价高校科研实力和社会地位的指标主要是课题、经费、论文、著作、获奖等数量,忽视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移、产学研合作及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导致高校在科技管理政策制定、科研数据统计、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等方面,存在重视学术水平、轻视实用价值,忽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弊端。这种“重理论,轻应用”的高校科技管理模式,对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中的收益分配含糊不清,无疑会给科研人员带来负面影响,导致科研人员失去投身应用开发研究的热情,从而制约了高校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及推广工作。
2.2 科技成果转化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技管理体制不完善,在“重理论,轻应用”的高校科技管理模式导向下,不少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意识薄弱,缺乏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大多数的教师仍固守传统单一的教学职业角色,缺少科研意识,没有具体的科研目标,承担的项目也大多来源于政府及事业单位等相关部门。此类科研项目注重研究的理论水平和创新程度,科研人员一般根据个人的研究方向和兴趣专长申报项目,缺少对科技项目实用性、可行性和推广性的考虑,科研任务没有针对性。同时,由于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以及多数科研人员缺乏市场推广的经验,且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不足,导致科研人员缺少将科技成果向社会转化的勇气,在成果转化和推广方面缺乏足够的动力,很少考虑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产生经济效益等问题。
3 企业自身因素
企业是技术创新体系的主体,是科技资源与产业结合的实现者。在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的链条中,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吸收能力,以及企业对高校认可度等因素起着关键作用。
3.1 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吸收能力 目前,我国企业主要是依靠增加资金、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提高产量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企业的技术水平总体偏低,技术需求市场庞大。但是,由于现行企业考核体系只重视产量、产值和利润指标,导致企业的经营机制只片面追求短期效益,不注重长期投入,没有长期的企业发展规划,对新技术、新产品顾虑重重,科技成果转化行为具有明显的短期性,不愿承担技术引进的风险,不敢轻易创新。此外,部分企业虽对新技术的需求急切,但缺乏相应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的资金支持,信息来源途径单一,生产基地和生产设备条件落后,经营管理和技术力量薄弱,不具备中期和后期规模性投入的产业化条件,导致企业的技术需求动力和吸收能力的不足。
3.2 企业对高校的认可度 我国目前的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率较低仅达到20%,而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率还不到10%,高校大量的科技资源无法产业化,不被企业所认可。就企业对高校的认可程度而言,企业对部属高校的认可度要远远高于其对地方高校的认可度,同时对科技成果、技术产品的需求来源也指向部属高校,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的形势低靡。据统计,地方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交易额占整个高校的比例不到30%,其中由原行业划转到地方管理的高校比重较大,技术交易活动比较活跃,主要因为此类高校大多在其本行业领域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拥有先进的技术,保持与行业企业长期的良好人脉关系,坚持产学研合作,实现高校技术人才资源与企业市场经济资源的互补,实现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
4 外部环境因素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的外部环境因素是高校与企业之间互动合作的外部条件,由政策制度、法律法规、资金投入、信息渠道、中介机构等共同构成,彼此协同耦合,建立外部环境关系网络,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的实现,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4.1 政策制度 政府作为政策与制度的制定者,在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过程中的力量不容小觑,政策和制度的引导作用显而易见。尤其在我国,政策的引导性作用更加突出。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发达,技术市场相对还不够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活动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进行调节,需要政府通过宏观调控促进技术市场的平稳发展。目前,国家已出台了多项财税、资金扶持等政策与制度,以此激励和鼓励高校和企业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活动,吸纳市场和科技中介等组织的参与,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引导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活动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4.2 法律法规 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活动属市场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约束和保护。法律的保护基本解除了合作各方的种种忧虑,为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活动提供了相对安全有序的外部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大多以合作方式进行,高校与企业签订的技术合同条款内容理应符合我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合作各方应以签订的合同作为行为准则,履行各自的义务和责任,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如发生纠纷应依照合同约定的解决方式来解决问题。国家为保护技术转移各方的合法利益,制定了《科学技术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关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了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活动的行为准则。
4.3 资金投入 资金是科技成果从高校转向市场的前提,也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产业化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资金的投入总量较少,结构比例不合理,来源渠道相对单一,绝大部分的科研资金来源于政府的支持,政府分阶段进行资金投入。但是政府对高校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上,对科技成果的推广、转移、转化的资金投入较少。我国在研发、中试、成果商品化阶段的资金投入比例仅为1∶1.1∶1.5,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1∶10∶100。由于科研资金的短缺,限制了高校科技成果的二次开发,从而制约了科技成果的顺利转移和转化。
4.4 信息渠道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信息无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市场交易与合作中,合作各方掌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活动的进行,信息成为合作各方在合作谈判中的关键筹码。高校作为技术的供应方,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制造方法,是技术信息优势方。企业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了解市场需求,是市场信息优势方。然而,由于高校与企业相互接触较少,校企交流平台不完善,信息渠道不畅通,供求信息不对称,信息渠道不规范,导致企业找不到投资方向,高校寻求不到合作伙伴,从而失去市场商机。
4.5 中介机构 在技术市场中,由于技术供求方的信息不畅通、不对称,阻碍了的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的进程,科技中介机构应运而生。科技中介拥有强大的知识、人才、资金、信息等资源,可为高校和企业提供技术评估、市场规划、财务分析等专业化服务。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管理机构,一般是由科技处、产业处、技术转移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缺少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且缺乏相对应的专业知识。因此,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专业化的科技中介,针对高校和企业不同的市场需要,提供有效的技术信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及技术转移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郭强,夏向阳,赵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3):151-153.
[2]邵力军.我国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研究[J]. 价值工程,2012,(5):183-184.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转化机制;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E83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technology and economy is increasingly closely linked to the new situation, all countries are explor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he virtuous circle, to enhanc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city,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he author is research domestic and foreig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Key words: Achie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ransformation model;Transformation mechanism;Performance evaluation
一、引言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科技进步、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75%以上都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的,日本、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到80%,英、法、德等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也都达到了50%以上。近十几年来,我国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开拓技术市场为突破口的科技体制改革,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多层次、多形式、多种所有制的技术经营机制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大批科技成果通过技术市场进入生产领域。但是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科技成果转化还普遍存在数量少、质量差、规模小、效率低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国外研究综述
1.科技成果转化理论研究
理论界对于科学技术对经济的作用认识可以追溯到1776年。亚当・斯密指出“新的专家阶层是一群勤于思索的人,他们利用知识为经济生产做出重要贡献”。马克思明确提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问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索洛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论证了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创建了新古典增长理论,但是科学技术依然是增长的外生变量。20世纪8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作用不断加强,罗默、卢卡斯和格鲁斯曼等一些经济学家用新增长理论解释经济增长。新增长理论认为,知识可以提高投资的回报,而这反过来又可以增进知识的积累。
2.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
美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模式以基础研究任务和应用研究市场为导向。基础研究主体主要是高校和各类研究机构,经费以政府出资为主;而对于应用研究,企业是科研主体,从事产品的改进研究,经费由企业和贷款解决。应用研究的管理方式是企业化管理,决策程序明确,并用良好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各类人员科研积极性。政府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主要作用是制定和实施法规,引导企业与产业部门合作,并帮助建立各类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
德国科研坚持市场导向,前沿基础研究由科研院所承担,应用研究由企业承担,经费来源主要是企业,大型项目政府和公益性组织也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德国科技管理采用市场管理,科研项目选择根据企业竞争的需要,科研成果的价值也由市场机制评估。德国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制定法规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制定相关标准提高科技含量,并提供相应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同时政府还通过大型项目的支柱引导科研方向。
3.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研究
西方国家尽管没有全国性的绩效评价体系,但对于国家资助的实验室、大学都有绩效监测体系,他们大多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科研资金投入的效益。国外学者试图建立一种对科学技术产出的分类法,来评价和监测科技成果转化绩效。鲁本斯坦和盖斯勒(1982)提出科学技术产出的四大分类:(1)与销售相关的,(2)与节约有关的,(3)与对利润的影响有关的,(4)与技术解决方案的时间与成本有关的。盖斯勒和克莱门茨(1995)通过43个联邦实验室向51家工业公司进行技术转移的实例研究了技术的商业化。
三、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多是从技术创新理论和技术扩散理论出发,对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进行实证分析。我国对技术创新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著名专家傅家骥、许庆瑞为代表。对现有文献资料综合研究表明,国内对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关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对技术成果的有效评价及阻碍产业化的障碍研究几个方面。
1.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
陈琴荃等人(2002)创建了符合不同区域、不同经济类型的互相促进的四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建科技型企业模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模式、农业产业化经营技术支撑模式、构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模式,并对其高效运行的关键进行了探讨。
姚应才、倪宏兴(2006)对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主要有政府推广转化模式、科技创新转化模式、产学研联合转化模式、自主转化模式、市场驱动转化模式和技术引进转化模式。
徐彬等(2010)对共生环境及共生环境中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简要论述,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和分析了基于链共生组织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并以四川万安石斛产业科技园为例,对基于链共生组织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实效进行了验证。
2.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
李钢、李林(1999)指出,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它是由政府推动系统、科技成果供给系统、成果转化主体系统及社会化保障系统四个子系统构成。在此基础上,对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动力机制、利益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孙建中等(2002)撰文提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高校、企业、政府以及市场等诸多因素,并通过构建由成果提供方(高校、科研机构等)、成果转换方、成果需求方组成的反馈系统控制机制模型,提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应的对策建议。
徐辉、王忠郴(2007)基于“成长上限”系统基模,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面对成果转化存在的诸多问题及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创新绩效的评价体系、推动利益与风险共担的成果转化合作机制和确立企业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等,从而使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原动力。
3.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研究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是国内学者关注的重点,涂小东、肖洪安、申红芳等(2005)用科技成果转化潜力、科技成果转化实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环境三个指标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做出评价;陈腾、叶春明、沈杰(2006)应用DEA方法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并给出了DEA方法中指标体系确定的一般原则和步骤;成玉飞(2008)用主成份分析法对天津省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做出客观评价;王桂月、王树恩(2009)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一定模糊性的特点,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具有模糊化和良好预测能力,在给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的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并用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可以较好地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进行评价。
四、结语
以上对科技成果转化国外和国内相关研究分别进行了综述,可以看出国外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研究开始得较早。正因为英美等国家对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开始得早,所以其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较高,而他们已经形成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值得我们加以学习和借鉴。不同于国外,国内学者专家对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研究比较多,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在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涉及高校、企业、政府以及市场等诸多因素,所以转化机制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常立农, 周哲. 试论我国科技转化的模式[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1
关键词:农业产业;技术成果;推广转化;建议
1引言
依靠技术进步等非物质因素的农业经济增长则是具有新型农业的内延式增长特点,不仅能够充分利用物质资源进行生产,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相比,等量的资源可以生产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产品,对环境造成的亚力及污染程度远小于资源密集型的传统增长方式。在我国各个产业经济发展遇到瓶颈,依靠技术进步的内延式增长成为必然选择,也农业产业转型的发展方向。
2科技研发及成果推广转化的相关问题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开始重视科学技术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发展战略[1],科技进步对各省、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越来越大。天津、上海、北京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了59%左右,科技进步的成果转化相对成熟;但是中西部省份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却普遍偏低,在大部分集中在50%上下,少部分还达不到40%,农业科技的研发及成果的转化推广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可见,在重视农业科技的研究开发的同时,如何对农业新技术进行推广转化也是重中之重。其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普遍不均衡,地形地貌及观念问题使得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难度,例如农业种植的收割机只能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进行广泛应用,山地、丘陵地区并不能适用;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由于农业产业存在投入大、见效慢的特点,地方政府往往更愿意将资金、设施建设等投入到第二、三产业中;农业产业的相关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很多地方并没有完善的科技服务平台,不能为农村农户提供有效的技术知识普及,农户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天灾、人祸、虫害等对农业生产在成的损失往往由农户自己承受,农业类商业保险等避免规避风险的措施没有得到广泛扶持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专利并未得到有效保护,政府在保障相关专利权益人的文件、条例的实施上,存在意识淡薄、力度不足的问题[2]。
3相关对策及建议
针对上述农业科学技术研发及成果推广转化存在的问题,在进行研究总结后,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政府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力度。需要纠正重工轻农的思想,一个地方的整体经济发展不能中考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最基本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推广及转化;在资金贷款方面,对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机构放开贷款条件,并减免他们的税收,有效的保障科技研发能够顺利进行,分担他们的创业风险;还可以对高校、研究机构、试验基地、推广转化平台进行整合,搭建一体化服务体系;此外,还需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切实保障科技研发人员、企业的专利权利,保证企业、机构保持充分的研发积极性;在农业生产风险机制上,大力推动银行开发农业贷款服务,以及推动相关农业项目保险业务的推广,有效地减轻农民、企业生产的压力,降低他们的生产风险[3]。2)需要加强对农业科研、推广人才的培养。大部分科研人才源于各大高校,所以应当对相关农业专业研发人才需要进行专业化培养,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常常需要实际实验操作,因此需要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真正实现培养出来的人才能用、可用;在进行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及推广问题上,企业及政府方面需要培养一批专业人才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采用专业人员对农村农民进行专业指导,这样可以有效地将新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3)对农业知识匮乏的农村农户需要进行专业培训。在农业生产中,需要依靠大量的农村人员,他们普遍知识水平偏低,年龄偏大,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弱,因此,在进行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时,需要政府进行引导,派遣相关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讲解,并及时处理他们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莉侠,张睿,林建永.1990-2009年三大都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及比较[J].中国科技论坛,2012(11):104-109.
[2]周兵,冉启秀.科技进步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7(8):24-26.
关键词 中小企业 成果转化 中介
Research into the Intermediary Service Pattern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Technologized Enterprises’ Technical Achievements
Xu Xian-ming (Art, Law and Economy College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ubei Wuhan430081, China)
Abstract Though it has not taken up a comparatively considerable share in the current market,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technologized enterprises has becoming the urgent need of the sound and swif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During its techn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ing course, there are four kinds intermediary services: the pioneer enterprise brooder pattern, the exchange platform pattern, the intermediate trade pattern and the technical range magnification pattern. Combining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he current market situation, the intermediary service pattern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technologized enterprises should be positioned as industrial institution operating in business mode.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Intermediary Service
一、问题的提出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作用
统计资料显示,2005年底,中国有560多万家中小企业,其中科技中小企业约32万家,直接从业人员约1160万。虽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仅占全国中小企业总量的5.7%,却创造了约65%的专利发明;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已成规模,众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技术创新带动体制创新,以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丰富完善着创新创业,其总体规模和实力正不断强大,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主力军,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中最具实力、最具潜质和生机的活力保障,成为“科技兴国”自主创新进程的不竭动力和规模阵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高成长性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力地推动了技术进步,丰富更新了经济结构,有效聚集了创业家群体,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高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科技成果转化中介需求的迫切性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许多缺陷,如对市场的迟钝、观念滞后;对政策的畸形依赖;对体制的留恋和顾此失彼等。笔者认为,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过低的问题。科研与市场脱节造成人才与资金的大量浪费,成为制约我国核心竞争力提高的新“瓶颈”。
科技成果转化难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相关分析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其初始创业阶段,全球范围内有2/3该类型企业在此阶段死亡,在这个阶段,企业的产品还设有转化为商品,团队还不成熟,随时面临失败的风险,在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成果转化难,既有政策问题,也有资金问题,还有资本市场与技术市场衔接的问题。由于技术成果产生的转化过程本身是一个知识创造的过程,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因此,技术成果的转化是比一般市场交易复杂得多的转化过程。技术成果的转化比一般市场交易凝聚了更多的技术知识含量,作为单独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此方面时常显示力不从心,因此,技术成果转化中介需求十分迫切。
二、技术成果转化的阶段与中介的关联分析
(一)技术成果转化阶段分析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常常涉及四个方面的转化任务:①技术产品化,即将质化或实验室成果转为有形的产品;②产品商品化,即将成型的产品转变为市场需要的商品;③商品社会化,即通过规模化生产运营,以可接受的成本将产品提供给社会大众;④技术扩散化,即成果的进一步转化在于把本企业的工艺技术向适用的企业进行技术扩散。
科技成果转化中介的作用在于促进以上四个方面的转化任务,因而相应产生四类中介服务形态:创业孵化器型、交易平台型、中间商型和技术扩散型。
(二)创业孵化器与技术产品化
创业孵化器是指对初创技术企业进行培育,提供企业发展所需各种中介服务的机构。它通过实施指导性管理,提供综合和创业投资,为企业的起步和发展提供局部优化环境。
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了实现技术产品化,把无形的技术转变为有形的产品,必须进行市场调研,论证技术生产的可行性,调整产品的性能与形式。如果科技型中小企业不能依托相关资源完成技术产品化的过程,则可能使其辛苦研究获得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技术成果付之东流,从而使企业的发展面临夭折的景况。因而,在国内外就出现了具有浓重政府推动色彩的创业孵化器型中介机构。
创业孵化器型的中介机构主要提供以下服务,其一,提供硬件设施服务,如经营场地,生产设备,优惠的政策环境等,便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立足、生根、发芽;其二,提供信息管理咨询服务,如行业动态、供求状况、市场信息、竞争程度等,便于企业有的放矢,有所为有所不为;其三,提供技术和法律咨询,如配套技术,相关法律问题的释疑等,便于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少走弯路。
(三)交易平台与产品商品化
交易平台型指通过一系列交易会、博览会、洽谈会等平台,将企业产品推介给社会大众的中介服务机构。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不管多么优秀的产品,如果没有适当的市场化运作,该产品也会是“藏在闺中无人识”,其结果将是使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大量投入换不出良好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又将严重地影响企业的再创新和做大做强。因而,交易平台型的中介机构就应运而生,它一般提供的服务有展会组织、信息的收集整理与、资格辨认及交易的担保等。
(四)中间商型与商品社会化
中间商型指通过在市场或规模生成或资金等方面的中介服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成果商品社会化提供必要帮助的机构。
要实现商品社会化,科技型中小企业必须具备一些必要条件,如规模化生产,较健全的市场通路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等,而技术成果所有者(即科技型中小企业)未必具备对商品进行社会化的能力,或者其未必认有必要进行产品/商品的社会化工作。这时,就需要借助中介通过融资或与其它企业联姻或借助其它相关渠道实现规模生产和良好的的市场运作,从而使商品进入目标市场里的千家万户。
(五)技术扩散型与技术扩散
技术扩散型指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将新技术、新工艺在全社会进行推广普及的中介服务机构。
如果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科技成果适用于多家企业,当这些技术在局部取得成功以后,成果的进一步转化就在于把这些工艺技术向适用的企业进行技术扩散。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很难完成技术扩散,因而,技术扩散型的中介机构就尤为重要,其主要服务在于提供技术咨询、管理咨询、法律咨询、信息的匹配等。
三、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转化的成功案例
作为我国重要科研基地,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转化近年来明显提速:大批被束之高阁的成果快步走向生产领域,成果转化率从40%左右提高到90%,名列全国各省市前茅。其“政策聚焦、政府服务、投资风险社会共担”的发展模式,专家认为值得各地借鉴和推广。
来自上海市科委的统计显示,5年前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率在40%左右。经专家评估,最近5年上海有2126项成果达到产业化要求,其中90%的项目已向产业转化,70%的项目形成规模生产,累计新增产值600多亿元,新增就业岗位约10万个。5年来,上海有1700多个单位,包括研究所、高校、企业参与成果转化。其中国有企业占20.3%,民营企业占68.7%,三资企业占11%。科技转化项目年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已有20家,年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1家,具备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或已上市企业40多家。成果转化项目涉及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四大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分别占23%、22%、27%、25%左右。
上海产业结构随着成果转化加快更为优化。新兴科技产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首次实现了科技对经济增长从“助推器”到“火车头”的转换。
科技成果转化“上海模式”的核心经验在于:
(一)集中使用最有激励作用的政策。《上海市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率先出台,其中包括18条鼓励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优惠政策。根据该规定,凡经专家评估达到成果转化要求的科技成果,优先贷款并进行融资担保、允许优先从国内外引进人才、优先征用土地、优先供电供水。同时,分配制度大胆改革,出台多项分配改革的政策措施,实现技术资本化、资本人格化、要素分配细分化。把报酬与员工的贡献紧密挂钩,包括企业可自行决定员工的薪酬;科技成果转化采用股权分配和效益奖励,成果转让收入可提取20%作为奖金奖给主要研究人员,也可提取成果转让收入的30%左右作为科技人员个人持有的股份。
(二)政府向服务要效率。上海市政府于建立了专门进行成果转化的服务机构-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其任务是:组织专家对申请转化的科技成果进行鉴定,符合转化要求的给于认定证书,提供成果转化所需的相关服务;督促有关部门落实优惠政策。
(三)上海市政府还在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建立了一个由19个政府部门合作办公的“一门式”服务窗口。包括工商、税务、海关、土地批租、财政、人事等政府部门在内的这些单位,在一个办公楼面联合办公,使成果转化企业从项目评估、立项、工商登记、贷款到用水、用电等必办的手续,一般只要1天办妥。该服务中心同时创建了整合各类信息资源的平台,为企业、研究所、高校沟通成果转让、受让信息。其中有面向全国高校、研究所、企业的科技项目转让和需求的科技网、成果转化咨询服务网、投资者信息库、中介机构信息库、政策落实信息库等,使不少原先不为人知的成果较快找到受让单位。
(四)投资风险共担。上海市政府、各区县政府联合出资设立了成果转化基金,专门用作科技转化贷款贴息、股权投资、融资担保。
四、结论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成果转化具有复杂性、间接性和潜在性,中介活动的价值难于在市场中实现,或者说难于衡量。因此,技术成果转化中介活动必须获得政府强有力的引导和推动;同时,为了提高中介机构的服务效能,必须实现企业化运作,其资金来源可通过政府的扶植,捐者的赞助和获益的效益反馈筹措;在管理上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从而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政策的倾斜及优化的激励措施吸引和留住高水平人才。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应定位为事业性机构、企业化运作。
参考文献
1.黄慧玲.发展科技中介的12种创新模式.中国经营工作网,2006-10-11
2.孙登高,刘春燕.发挥中介机构作用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J].中国科技成果,2004;(2)
3.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M].三联书店,2001
【关键词】 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成果转化;情况分析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到10%[2],而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足8%[3]。医学院校是医学科技成果产生的主体。因此,对医学院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并寻求新的思路和对策,促进这些来之不易的科技成果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对推动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医药研发具有周期长、投入高、不确定因素多、淘汰率高等特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领域相互渗透、学科间相互交叉已成为科学发展的潮流,而目前科研经费筹集难、科研队伍整合难、科研资源共享难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科技成果的进程,突出表现为如下几点:
⑴成果本身的问题 研发的成果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成熟的不多,离中试扩大成为可上市产品还有一定距离。另外,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周期长、投入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果转化。
⑵科研人员的观念问题 科研人员选题时往往考虑的是能否发表文章,科研活动也以获奖为终点,并不热心于把成果做成产品,或把实验室成果主动转让给外单位。科研偏重于科学理论,没有把科研作为产品开发的前沿。科研选题时不考虑市场需要,设计工艺路线也不顾生产的可行性,待成果出来后无法与生产衔接。
⑶缺乏资金 由于经费不足,造成有些好项目得不到有力的及时的支持,或进展缓慢,或束之高阁。研发经费投资渠道单一,仅仅依赖于企业自身的投资,缺乏风险投资基金机制。
2 我所管理部门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一些尝试
⑴管理部门组织本所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各种形式的博览会、交易会、成果会 为了能更好的宣传研究所的科研成果并将其推广,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最终获得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在管理部门精心准备了研究所科研成果的各种宣传材料、参展样品、制作科技成果展板的基础上,组织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各种形式的博览会、交易会、成果会,这是最直接的宣传形式。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将本所的科研成果介绍给参会企业,甚至可以当场形成各种合作意向、签订协议以至合同;另一方面,可以使参会的本所科研人员开阔视野,了解市场需求,同时还可了解到企业急需攻克的技术难题,以便更好地开展今后的科研工作。
⑵管理部门组织研究所科研人员汇集科研项目,自己召开科研成果交流会,搭建科研交流平台 研究所作为一个培养高级人才的科研机构,在某一专业领域集中着大量的专家、教授,人才优势是无法比拟的,我所充分利用这天然的优势搭建科研交流平台,邀请全国各地的制药企业参会,为科研人员与企业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且周期长的活动,对企业来说,面对承担高风险的巨大压力,往往对很多高新技术成果望而却步。而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科研人员可以对其面临的风险,提供资料、信息,在科研和开发上进行讲解和引导,让企业做到心中有数。通过这种方式,我所已经成功的与几家企业签订了合同,管理部门的桥梁作用卓有成效。
3 管理部门在科技成果转化中需要改善和加强的方面
研究所管理部门要加强本所科研成果资源的信息采集,注意收集企业的各种技术所需,指导科研人员以市场为导向,做好科研项目的选题和立项工作。同时,管理部门要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鼓励申报专利。科技成果取得专利后,可以有效的保护知识产权,减少科技成果的流失,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此外,管理部门建立科技成果数字化管理与推广系统将会有效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有效的发挥管理部门的导向作用,因为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平台,更能适应市场的瞬息变化,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4]。实际上,管理部门进行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是一种技术的交易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买卖[5]。科技成果转化从签订合同到履行完毕是一个较长的转化过程,需要管理部门全程的控制、履行监督义务,并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做好跟踪服务。管理部门要对合同进行严格审查,促使双方能够认真履行合同。它的责任不仅要对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进行管理,而且要在科研人员和企业单位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积极参与科技成果的商业化的各个环节。特别要注意的是管理部门不但要考虑到研究所的利益、科研人员的利益,也要切实的为企业着想,加强全方位的服务,达到三者利益的平衡点。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大胆创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研究所管理部门的协同下逐步形成一条适合本所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子。在科技成果应用推广之后,做好后期的跟踪服务工作,将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产品质量以及企业提出的改进意见等反馈给科研人员,推动研发人员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加快成果转化过程。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艺术院校 科研成果转化 教学实践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7.008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art colleg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itiativ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t institutions sh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social practice in a timely manner in terms of personnel servic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the majority of educators should fully recogn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ability of business management in art colleges.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Art Colleges'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is paper in art colleg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value, development status, education strategy to explore, for the majority of educators learn diligently.
Key words art colleg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teaching practice; management
0 引言
随着高校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艺术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成为当前艺术院校科研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够有效提高当前生产技术的发展,提升科技研发效益,因此具有重要的生产作用和价值含义。为了提高高校科研教育的能动性,艺术院校要针对人才服务、学科建设、科研发展等方面,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在整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运用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课题,逐步增加艺术科研成果转化的发展力度。将科研学术理论更好地指引现实生活,为本地区的经济、文化、科学等元素增加动力。同时,在整体教育流程上,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区域性教学实践对地区的发展作用,以及对艺术专业的科研成效,进一步提高艺术院校的业务管理能力。基于艺术院校科研转化成果的重要性,笔者总结多年工作经验,力求建立一个人文意识和形态意识相互融合的创新领域。
1 艺术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的价值内涵
从总体上说,艺术院校的科技研究成果表现在方方面面,它包括文学艺术、美术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曲艺术、民俗艺术等等。为了提高科学技术探究的推动力,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艺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发展上进行深入的探究,确保最终的教学探究成果能够符合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设计发展领域。
同时,艺术教育科研成果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激励教学工作、强化科研成果的多项任务,是艺术教学工作在理论和实际上的凝聚。从理论上说,通过专业论文、课题立项、教育成果等方面,能够提升科研实力。从实践上说,通过教育产业的构建,能够增进教育产品、实践技艺、就业技能的提升,从而为艺术院校的教学服务奠定扎实的基础。
2 艺术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发展现状
从全国的发展趋势上看,当前教育内容中,大部分艺术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都存在着“孵化较低”的发展现状。根据相关部门作出的统计,在全国高校教育科研范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尚未达到30%。其中,这些不同的教育理论服务、指导教育实践将科研教学的转化渗透在一线教学中。这也使艺术科研成果转化工作一度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亟待相关教学工作者建立一个一线教学的发展体系,促使教育形式部门要不断更新工作理念,使艺术院校教育工作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以四川省音乐学院为例,在2011~2013年的高校课程成果的转换情况中,仅2013年,转化成果为127.5万,三年间成果转化的总金额为219.5万。截止到2013年12月,艺术科技成果的转化总额达到了254%。其中,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科研数目,均有所体现,但也呈现出师资投入缓慢、转化经济效果较小的现状。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服务都直接体现着艺术院校的发展问题。为了培养艺术院校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学校科研经费上,采取有效的发展策略,及时将实际的教育成果转化成为经济效果,从而进行学术创建、决策理论、艺术探究等人文特点的深化。
3 艺术院校科研成果转化中的突出问题
在艺术院校教育活动中,科研系统的构建和转化具有鲜明的时间性、地域性和发展性。在基础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广大教育科研人员要在艺术理论、人文实践等方面进行探究,并针对教学成果转化中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1)艺术科研成果的转化成果较为单一。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提高了对精神文化产业的关注度。这对于全国各大艺术科研高校来说,无疑具备了鲜明的发展优势。但是在当前科研成果的转化数据上看,即便是汉语言文学等热门的人文学科,其教学成果的转化成果都未能达到10%。而艺术类专业属于受专业限制的特长产业,所以在具体的转化成果上,转化效益更加低弱。例如,在四川省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上,横向、纵向的重大项目(10万以上)的统计信息基本为零。这也再次将艺术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到了当前高校学科教育的重要位置。
(2)对艺术科研成果转化的关注度较低。在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曾经明确指出,未来高校教育工作要着重在高校“全能型”人才的培养、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社会就业能力上进行重点帮扶。但目前,很多学校在具体的科研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上存在“表面化”。反观当下我国艺术效益的科研课题,不管从建立课题还是学术论文研讨上,都存在一定的失衡。同时也反映出广大教育工作者对艺术院校科研成果探究的关注度较低,存在忽视教学成果研究的情况。
(3)艺术科研成果转化的覆盖区域较大。从宏观上说,艺术院校创设艺术产业科研流程对设计产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拉动意义。通过高等院校中音乐、艺术等相关专业的设计,能够为本地区的产业实体提供丰富的素材。但是,艺术院校的专业性较强,很难将艺术技能转化为商业服务,难以把社会性和经济型有机结合在一起。特别是艺术院校科研成果还包括“三项产业”、“经济投资”、“高新技术”、“税收政策”等不同的方面。覆盖了教育教学、科学研讨、社会就业、人文素养等不同领域,这也使各大艺术院校在整体转化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难点问题,亟待相关工作者予以解决。
4强化艺术院校科研成果转化的若干策略
(1)直接作用于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就业。从客观上说,高校就业问题一直是各个艺术院校的重点问题。在当前各类艺术院校的生源组成上,他们都是经过专业艺术课程培养的学生。以音乐学院为例,在艺术专业的生源上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个是专业性较强的音乐学院附中及各音乐艺术学校的学生。另一个是非专业性全日制高长班的学生。因此,很多音乐学院将院校科研直接作用于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就业,不断夯实音乐教学专业基础。这样一来,在艺术院校教研成果的后期筹备上,艺术成果的转化更加融合和顺畅。
笔者总结自身经验,建议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在艺术学院的艺术成果上,学院要始终重视对艺术实体产业的筛选。鼓励教育工作者通过在学校内部组织音乐传播公司的方式,将教师的教育能力和学生本身的专业技能融合在一起。其次,学院要以组织交响乐团、筹备民族管弦乐团、数字音乐制作团队为艺术载体,针对于当前的市场就业趋势,使高校学生尽早体验艺术市场的经济特性。通过策划专题舞蹈、举行专题演讲等方式,推荐学院师生作用在一起,建立更具科研价值的艺术课题。通过推介优秀人才、承办具有“学校品牌效益”的专场音乐赛事,使艺术学院的教学成果得到更好的开发。同时,要将高校艺术类学生的专业成果结合在一起,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推动艺术类学生实现就业,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
(2)建立完善的艺术科研知识产权保保障。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工作直接作用到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随着知识体系的构建,艺术学院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通过转变教学成果的管理意识,增强产权技能,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产权意识。高校管理者要同时明确科研管理机构对课题负责人申请专利的建议和相关资料的审查,提高相关人员在教育成果保护中的具体职责。
特别是在单位或个人对外进行知识产权探究时,要在知识产权的转让上,签订具有法律效应的科研技术合同,形成书面的文书预告,不断明确知识产权的项目归属及知识管理审查流程,增加相应的艺术产业评估。一旦在科研成果的转化上出现问题,要依据具体管理制度进行产权控制,防止产生较大的教育经济纠纷。针对人才流动所引起的产权纠纷,特别是在产权成果的归属上,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人才的知识产权确立、研发,确保艺术科研对学院内部知识产权的凝聚起到重要的作用。
(3)推动科研技术成果的良性循环。在艺术院校文化体系的构建中,通过学院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的覆盖,不仅能够构建了一个完善的城市发展环境,而且还能强化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就业机构对教育项目的转化。将多种文化艺术场所和网络经济营销、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推动科研成果的发展和转化。例如,强化四川音乐学院和省内各个文化艺术中心的交流,加快公共文化建设。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和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联接在一起。同时,艺术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还需要强化艺术院校和政府相关机构的联合,共同促进艺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发展。强力推进综合文化设施的全覆盖,为推进高校科研技术成果,提高艺术产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5总结
综上所述,艺术院校教育科研成果的提高要建立在艺术探究的途径上。在艺术院校科研教学成果中,广大科研工作者要不断凝聚艺术院校的师资力量、组织专家学者集中探寻科研教学成果,并将其中蕴含的文化财富转化为生产财富、经济财富和科研财富,积极探究艺术科研成果转化形成一个高效、稳健的发展渠道。
参考文献
[1] 任培华.教科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与新加坡“教学工厂”[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12(6):49-51.
[2] 思哲.音乐表演专业连续三年就业“亮红灯”[N].中国文化报,2010-01-04.
[3] 陈苗.舞蹈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探析[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1(4).
关键词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公益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2-0029-02
1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现状
2011年1月总理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只有转变为新型的生产方式和产业,才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把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作为‘十二五’时期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推动科技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1]”。为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于“八五”期间正式部署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Chinese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缩写CNERC)的建设。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是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开发条件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催化剂,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的孵化器,是我国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的推动力,并在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形成产业基地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09年底,共组建工程中心232个,分布于农业、能源、制造业、信息与通信、生物技术、材料、建设与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轻纺、医药卫生等领域,遍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是行业科技成果的聚集地和行业工程化技术的扩散源。
截至2009年底,工程中心总资产达387.59亿元,同比增长13.44%。其中:固定资产136.40亿元,流动资产208.43亿元,对外投资20.89亿元,其它资产21.87亿元。工程中心年末负债155.01亿元,年末净资产230.23亿元[2]。
2 工程中心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定义是“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的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3]。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发挥其功能,促进行业或领域的发展。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形势下,各国之间经济的竞争主要依靠科技的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的程度,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如何使科技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战略目标。目前来看,工程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及途径主要有技术入股、技术转让、工程承包和技术服务等。2009年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年度报告中指出,2009年工程中心共转化科技成果6206项,其中:以技术入股方式转化67项,以技术转让方式转化575项,以技术承包方式转化605项,以技术服务方式转化4 959项[2]。
2.1 工程中心公益与自身经济利益之间存在矛盾
工程中心组建的最初目的在于加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带动科技产业化,提高行业竞争力,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形成我国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由此可知工程中心主要是服务于国家与行业利益,以经济效益、行业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自己的优先发展目标,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而依据研究中心的组建方案,其组建资金根据“三三三”原则,由三方面共同投资,即国家投入项目启动经费300万元,地方政府、科学技术委员会配套投资300万元,依托单位和研究中心自筹资金300万元。此后,国家科学技术部分批对部分评估结果良好的研究中心实行优化支持,而研究中心的再发展资金则由其自行解决[4]。这样就导致工程中心的公益性(即服务于国家与行业利益)与自身发展所追求的经济利益存在矛盾。例如,在科技术转让于企业时,技术转让费用固然为工程中心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有利于其自身发展,但是,若部分企业将国有技术私有化则不利于行业发展;又或者在利润较低或无利润时,工程中心是否应继续承担科研任务等。
2.2 科技成果转化难以产业化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年度报告中指出,2009年工程中心共获得科技成果2258项,同比增长12.17%。数据表明工程中心每年均取得大量的科技成果,可谓是硕果累累,但是由于工程中心的科研人员大多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商品观念和竞争意识淡薄,更多关注的科研理论的突破,较少关心技术实践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从而导致研究内容与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之间联系不够紧密,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解决急需的实际问题,新技术不能大规模进行推广与应用。而部分转化为产品的技术,也仅仅是针对企业眼前问题,缺乏产品后续开发、应用、推广所需技术问题的考虑,不能满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技术循环的要求,因而难以将技术成果产业化,发展新兴产业。简言之,就是科研、转化、推广三者之间未能形成良好的协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