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1 16:42:22
序论:在您撰写村庄绿化景观设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景观设计;新农村;建设;运用;特色
1 新农村建设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景观设计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最基本的要求是做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原则。内容却涉及到美、建筑、园林和农村建设规划4个方面。更加需要了解新农村中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生活、职业、工作习惯、生理要求,做到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通俗地讲就是对新农村建设中有关土地和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研究,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过程。
2 新农村景观设计
2.1 新农村的景观设计原则
2.1.1 尊重历史文化。不同的村镇景观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乡村风情,是表现古代传统文化的窗口。要确保这些农村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就必须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继承这些文化遗产,充分发掘和研究当地的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并且加以提炼。对于一些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村庄,在新农村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要着重对其传统景观和民俗风情加以保护,根据相关的规划原则和依据,对其景观进行独立的规划设计。
2.1.2 保持当地的特色乡村景观。对于部分地方色彩突出和个性鲜明的农村景观,在设计过程中要对其进行继承和发扬光大,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带有丰富民族特色的农村景观和风土人情,要在设计过程中加以充分运用,并使其与农村景观相结合。
2.1.3 与时俱进。在农村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地方特性不明显和现代化程度已经较高的乡村,在传承其原有文化遗产和农村景观的同时,要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性,设计重点应突出地方特色、时代特色、先进性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条件为前提,适当引进外资和新兴技术,从而全面体现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
2.2 景观设计的理念
2.2.1 绿色环保观念。在农村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科学地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要做好村镇体系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明晰自然环境分布情况,严格控制人类生产行为,对村镇体系进行功能划分和结构优化布局,针对每个村庄进行细致剖析,最终确定具体的景观设计方案和内容,包括村庄选址和建设规模、村庄体系的具体规划、建设风格和特色以及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
2.2.2 整体性的设计理念。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之前,要认真研究上一级的总体规划,设计理念和目标不可与上级规划相冲突,从而确保规划设计体系从上到下的完整性。在设计过程中,要使居住区和没有进行人工建设的地区相互协调,确保农村景观的整体性。
2.2.3 生态节能的理念。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保证村镇景观的生态节能问题。这是一个相对系统的工程,需要兼顾房屋建设、采光和供水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农业结构和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在确保农民生活水平和生产建设水平的前提下,应尽量做到生态节能。
2.3 景观设计的方法
2.3.1 使用艺术的设计方法。在农村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作为居住环境直观的外在形象,景观是居民最直接的视觉印象,也是居民产生环境认同感和家庭归属感的先决条件。因此,农村景观设计要以人们的审美意识为前提和基础,尊重其美学观念和艺术理念,对工程设计进行艺术和美学的表现。
2.3.2 协调好土地利用和景观布局的相互关系。注重村镇的生态环境、文化内涵和景观美学艺术的充分结合和发挥,从而创造出适合人居的环境优美的乡村景观。建立一套综合的指标体系,充分考虑乡镇景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景观布局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增加多元化的景观因素,同时保持自身特有的景观特色,最终实现新农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1 道路的景观设计
居住区道路通常可以分为车行道与宅间人行道,按铺装材质划分,居住区道路又可分为混凝土路、沥青路以及各种石材仿石材铺装路等。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对道路的平曲线、铺装材质、竖曲线、宽窄和分幅、绿化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
3.2 绿化的景观设计
景观植被的选择采用相辅相成的植物群落。种植绿化实用性、经济性与艺术性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和绿窗等绿色景观,那么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应该了解当地土壤、湿度等特性,做到与环境相协调,与生态相适应,以达到独特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苏南地区地理优势优越,自然水系发达,以平原和少部分丘陵的地形造就了鱼米之乡。自古以来,苏南地区就是富庶之地,在改革开放后,苏南地区人文、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居全国前列。随着苏南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和美丽乡村布局的落实,苏南地区乡村建设取得了极大成就,乡村生活、生产和生态形式上都发生了转变。以常州市西华村为例,西华村位于常州市金坛区,下辖前塘、王家庄、前东、塘里四个村落,共有 219户居民。西华村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以种植经济苗木为主(例如:桂花、香樟、红叶石楠等),把整个村落打造成为了一个苗木生产基地,是全国最大的夏溪花木市场最大供苗基地之一。西华村经济水平逐年提高,乡村建设发展也进入快车道,良好的绿化基础和村办文化纪念馆、红色革命博物馆等都体现了西华村建设成就。在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西华村在乡村景观设计上却处于真空状态,在生产方面,以苗木培育为主,却没有依托良好的绿化资源开展生态乡村游和红色乡村游等项目;在生活方面,道路系统不够完善,道路宽度不足,少量路段为土路。群众娱乐设施和场地不足,有健身器材,但运动场地建设滞后。村内建筑厂房、民居建设现代化程度高,但局部风貌不统一,墙体墙面色彩不一,乱堆乱放、乱搭乱建比较普遍,总体生活环境较为一般,局部形象不佳。路灯、污水等基层设施配套不够完善。在生态方面,西华村内水系发达,有河流和小湖泊,但是河道淤塞,水质较差,滨水环境缺乏特色。在西华村乡村建设中,尤其是乡村景观设计和建筑中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二、“幸福院”景观设计理念
“幸福院”是区域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发展到一定程度的选择,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探索。“幸福院”理念的提出体现了几方面的价值取向。
第一,“幸福院”景观设计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动力。当前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基本动力都是以经济发展为核心的,“幸福院”景观设计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为根本,对村容村貌和景观进行再设计和建设,为乡村投资提供了机遇,为乡村发展转型带来了契机。
第二,“幸福院”景观设计是绿色可持续生态发展的保证。苏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往往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幸福院”景观设计一方面是对过去无序性发展的扭转,更是将乡村景观打造为区域生态发展的基础,是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着力点。
第三,“幸福院”景观设计蕴含丰富的文化,并承载苏南地区的乡土生活。“幸福院”景观设计是乡村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苏南地区乡土文化的现代展现。乡土文化是千百年来乡村生活自发形成的,不能在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形成断层,所以景观设计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传承、发展苏南乡土文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西华村“幸福院”景观设计策略
按照“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指导标准”进行整治。规划将西华村划分为以景观塑造、营造形象为主重点整治区和以清理杂物、整洁卫生为主一般整治区。在整体设计上主要抓住挖掘文化特色、整治建筑风貌、优化道路交通、梳理河流水系、构建绿化景观、打造滨水景观、完善配套设施和清洁村庄环境这几大原则。
“幸福院”景观设计不能孤立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简单地复制成功景观设计模式,而应该考虑到苏南地区的气候、生物种类、动物特点及农业发展形式,构建多元化与地域性融合的景观。同时自然景观、人造景观比例要恰当,如果人工痕迹过重,就失去了乡村景观淳朴、原生态的特色。另外,在苏南地区西华村“幸福院”景观设计中,对庭院、村庄等规模尺度进行合理控制。就本文而言,对西华村“幸福院”景观设计的策略如下:
(一)生态和谐环境美。
加大对西华村自然生态环境的改造与治理,重点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水资源治理方面、大气资源整治方面。因为西华村是苗木培育产业村,村内绿化程度高,但是由于前期规划问题,绿化树木种类不一,种植杂乱无序。不仅浪费土地,也对绿色景观的打造产生阻碍。所以首先从西华村土地资源的使用和利用方面入手进行规划设计,将西华村下辖的四个村落进行统筹规划,设置出生产区、生活区和旅游区,对村内绿化绿化树木统一安排移栽,统一区域内绿化种类。同时西华村水资源丰富,可采用自然驳岸与人工驳岸想结合的方式进行水系治理,自然驳岸利用植被根系进行驳岸保护,而人工驳岸用混凝土材料进行驳岸建设。对滨水景观的设计如图 1。图1是西华村入口的河流,通过淤泥淘挖和河水治理,使河流水清澈见底,在驳岸设计上用石块进行装饰,河道两旁种植垂柳、高矮灌木和常青树木,河道内睡莲用以净化水质。这样的设计一方面保护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另一方面使入村处的景观耳目一新,宛如世外桃源。
西华村绿化率高,高污染企业少,所以区域环境内大气资源质量较高,但是村民私自焚烧垃圾、焚烧修剪下了的废气树枝、树叶,对大气造成污染,所以在景观设计同时,提高村民保护意识也很重要。
(二)协调规划生活美
西华村经济水平高,家家户户都是小洋楼,但是前期景观设计规划不利,道路宽窄不一、硬化程度不高,是村容村貌呈现“现代化的混乱 ”。在新的景观设计中,首先对道路进行硬化刷黑,自东向西的主干道拓宽刷黑,其他岔道硬化,做到统一标准。其次对建筑墙面进行统一,民居外墙统一为灰白色,厂房为蓝色。对私搭乱建的进行拆除。使生活区域保留传统的乡土特点,同时统一布局,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呈现风貌各异的建筑景观。
针对西华村健身区域小的特点,对其设计为开辟新的场地,设计露天篮球场、网球场和健身区域。同时充分利用西华村特点进行大面积绿化,使人始终处于绿色的自然环境中。西华村的红色革命博物馆形成旅游产业后,自驾游火热,在运动场地周边也开辟了停车场。不仅方便乡村游的游客停车、运动,也使人车混杂的情况得到缓解。
(三)合理有序生产美
传统的乡村生产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西华村已经转型为产业化、规模化的经济苗木生产村,依托现有资源,向更多元的旅游业、服务业升级是西华村下一步的发展战略。那么生产景观设计不能局限于当前发展,而更应该着眼未来趋势。在生产景观设计上,主要有两方面设计。
第一,将苗木培育基地之前的松散管理模式改为统一规划,将村庄与苗木培育基地融为一体。打造生态乡村游的特点,吸引游客进行氧吧游、生态游。
第二,打造红色革命游。将红色革命博物馆区域进行地标式设计。突出村庄地域特点,以图 3为例。西华村红色革命博物馆在王家庄内,所以在去往王家庄的道路上设置工艺石,上书王家庄三字,打造旅游品牌,促进产业升级。同时相关配套设施如路灯、市政设施也一应俱全。
在西华村“幸福院”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村内现有资源,打造生态旅游节点,利用这些节点连成线,再辐射到面。使西华村生态旅游与服务业更上台阶。
摘要:林业建设为改善宁夏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受自然
条件,经济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宁夏农村园林景观的设计和建设一直未能提到议事日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伟大战略决策中,宁夏首次将促进村容整洁,优化人居环境,实施"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工程列入其中,而在这个
决策中,农村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建设成功与否,将对宁夏新农村战略的实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园林是在一定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
的优美的景观艺术作品,按从属关系可分为皇家园林,寺观
园林,私家园林,陵寝园林,公园和小区园林等.由于它需
要高额的投入,古代园林一般为皇室贵族,高级僧侣以及少
数富裕阶层游憩,享乐的花园或别墅庭院.现代园林虽由政
府将其属性从私有性质变为充分满足社会各阶层居民游憩
娱乐的公共场所,但由于它的所在地基本以城市为主,所以
被称做城市园林,农民很难享受到城市园林所构成的理想生
活环境,而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的提出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
一乡镇,庄点,庭院的设计范围和基本原则
1.绿化设计范围
宁夏地处黄河中上游,分南部山区,北部川区,地理气候
南北差异,风土人情各有不同,而更重要的还有农村经济发
展的不平衡,所以对在宁夏农村园林景观设计中所提出的要
求也就各不相同.由于地理和气候原因,在南部山区进行园
林绿化设计时,应首先从抓好沟道,河道,荒山造林人手,同
时做好乡,镇,村大环境绿化工程和绿色通道工程的设计和
改造;在银川平原应以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保障农业生产
能力,改善农田小气候,做好防沙治沙工作为主;在加强乡
镇,庄点和庭院的绿化中,两地区有着相似的要求,这就是:
四旁植树,绿化村庄,搞好环村林网和庄点庭院绿化美化,加
强绿色通道工程建设等,逐步实现农村社区,庭院园林化,推
进城乡结合部园林绿化一体化的战略方针.
在农村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优先将各地优势特色林
果木统筹考虑,如苹果,梨,桃,葡萄,枸杞,红枣,山杏等.这
些特色林果木不仅是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良好经济树种,也
是绿化美化环境的特色树种.此外,还应特别注意,在为农
村设计园林景观时,切不可与农田争土地,要在农田以外的
闲散地,荒地,道路,河渠,湖泊,庭院上做文章,最佳作品便
是园林,农田,庭院的有机结合,使三者相得益彰.
2.景观设计原则
以人为本,优化环境.运用社会,经济,艺术,科技,政治
等综合手段,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来满足农村在美化绿化
景观中的需求.用高超的设计水平和成熟实际的设计方案,
认真处理好生态,审美,游憩和经济的关系.各种植物配置
应有层次感,所有的景观设计要贴近自然.要将文化内涵融
入庭院农舍,花草树木,沟渠道路,小桥流水之中,让农民在
亲近自然景观时受到文化气息的熏陶.景观的设计一定要
以农民的审美情趣为目的,将其打造成可观,可行,可栖,可
用的地方,要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景用结合.农村的地形地貌,河流
湖泊,绿地植被,山体坡度,以及有特色的民居庭院等要素都
是宝贵的景观资源,尊重并强化原本的自然景观特征,使人
工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更有助于农村园林景观个性与
特色的创造.利用好自然条件,一方面可以保持本土特色,
另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因为环境景观设计并不意味着材料
越高档越好,就地取材同样能够做出非常好的环境景观.
在农村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工程中,一定要考虑和注重经
济合理性.应以绿化为主,水景,小品等设施配置可适当减
少,在设计这些景观时,不仅要考虑一次性投入费用,还应考
虑其建成后的使用和维修成本.在为农民创造良好的景观,
满足他们观赏需求的同时,降低农民的经济负担.
3.其他设施设计要求
农村园林景观及设施设计还应能体现农村社区文化的
特殊性,要为农民提供休息交往空间和休闲娱乐场所,应设
置儿童活动,老年人休息和健身锻炼的场地和器械.甚至还
可让农民在田间地头都能享受到舒适的休息场所和适宜锻
炼的活动器械.各种环境设施应起到点缀和强化景观效果
的作用.建筑小品等硬质景观设计应具有功能性,观赏性和
趣味性,应适合农村环境所需,可以亭台,水榭,假山,动物等
适合农村环境所需的小品为主,形式要简洁美观,不宜追求
维普资讯
豪华与气派.农村水景设计还必须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和水
源情况,利用现有水源,适当确定水体面积,深度和形状,采
取多种手法创造以水为中心的动态和静态景观,当然,一定
要考虑季节性枯水和冬季水体变化的因素.
二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的一般程序
在农村设计园林景观要始终把村镇所辖的坡地,道路,
沟渠,河堰,湖泊,庭院作为一个整体素材来考虑,协调好人
与环境,植物与动物,植物与植物之间的关系.设计规划程
序包括,收集和调查环境景观的基础资料,对当地村镇进行
景观生态分析与评价,拟订整体景观规划等.
1.资料的收集与实地踏勘
设计方在与业主初步接触时,要了解整个项目的概况,
包括建设规模,投资规模,可持续发展前景等方面,特别要了
解这个项目的总体框架方向和基本实施内容.收集规划设
计前必须掌握原始资料,这些资料包括:(1)所处乡镇,村的
自然条件(气温,光照,风向,水文,地质土壤等).(2)周围
环境(主要道路,河堰,山川,湖泊,水渠,地形等).设计者
要结合业主提供的当地基本地形图,对将要规划的地区进行
总体了解,对较大的影响因素做到心中有数,在今后进行总
体设计时,克服和避让不利条件,充分合理地利用有利因素.
2.初步的总体构思和修改
收集到足够的资料后,首先要进行整理和归纳,以防遗忘
那些较细小却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在进行总体规划构思时,
要将业主提出的项目总体定位进行构想,并与抽象的文化内
涵以及深层的警世寓意相结合,将设计任务书中的规划内容
融合到有形的规划构图中去.构思草图只是一个初步的规划
轮廓,然后需要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补充和修改.逐步
明确总图中的村落,庭院,山川,道路,水渠,河堰,湖面,绿地,
建筑小品等各元素的位置.经过这次修改,应使整个规划在
功能应用上趋于合理,在构图形式上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基
本原则,即:视觉上的美观与舒适,生活上的经济与实用.
3.方案的修改和文本的制作
设计人员经过初次修改后,还应该将规划构思的草图多
渠道,多层次,多次数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不但要向设计同行
们请教方案的修改意见,还要向当地农民请教,并与之交流,
沟通,使整个方案不仅具有新意活力,还要有其地方特色.经
过反复修改后的方案,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文本的制作与包
装,然后交给业主.在得到业主的信息反馈后,设计人员应认
真听取反馈意见,积极主动地调整方案,以赢得业主的信赖.
4.施工图的设计
在农村园林景观的施工图设计中,施工方一般急需的图
纸有:总平面放样定位图,竖向设计图,大剖面图,土方平衡表
等.由于农村园林建设的施工者一般都为当地农民,他们对
图纸的概念较模糊,所以设计师必须耐心地向他们阐释图中
所列内容和要求,以使他们t3领神会.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
中,设计师仅做到讲解图纸还不够,还要经常踏勘建设中的工
地,解决施工现场暴露出来的设计问题,以及设计与施工相配
合的问题等.由于农村面积广大,施工季节时间有限,不少业
主可能会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方法,一个工程甚至拖延几年.
针对这种情况,设计师更要勤下工地,严把质量关,结合现场
客观地形,地质,地表情况,做出最合理,最迅捷的设计,与施
工者朝夕相处,密切配合,以达到工程所需的最佳效果.
三不同功能植物的配置
1.确定基调树种,乔灌搭配得当
由于宁夏农村经济发展有限,不可能像城市社区那样大
量种植草坪和名贵树种,加之可供园林设计建设的土地也有
限,所以除有条件的乡,镇,村外,一般应以种植各种适应本
地生长的乔灌木为主.为此,在设计过程中,须首先确定被
设计社区的基调树种,这些树种主要用于道路两旁和庭院四
周.但由于过于规范,其效果必然呆板,所以,为了达到既不
呆板,又不凌乱,还要有多样化和统一性,并保持常年绿化效
果和观赏价值,设计时必须注意乔灌木以及常绿植物与落叶
植物的搭配.乔灌配合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
要求,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配置主要应考虑景观效果和季节
变化,以此来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
植物群落自然和谐.
2.经济实用结合,观赏游憩相顾
农村园林绿化设计应充分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特征及
历史,文化渊源,因地制宜地进行景观环境的创作,力求创作
出具有时代特点与地域特征的环境空间.农村的园林景观
设计有别于公园设计和小区设计,应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
兼顾观赏性,贴近农民生活.其环境绿化与环境配置要突出
居住条件的均衡性和共享性,为农民提供户外休闲,观赏和
改善生态环境的绿化空间.在环境设计中应以绿色植物为
主,应根据农村庄点,庭院,道路等景观形成点,线,面相结合
的完整绿化系统,植物配置应适应气候特点和居住环境要
求,形成各种富有特色的经济植物和观赏植物群落.在设计
规划中,还要尽可能地保留村落,庭院以及所辖区域的原有
树木,保护并利用古树和名贵树种.
四宁夏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的前景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对宁夏农村来
讲,园林景观设计的提出才刚刚开始.随着宁夏社会经济的
全面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园林景
观设计理念的提出一定会得到广大农民和全社会的认可.
实施"塞上农民新居",促进村容整洁,优化人居环境建
设等工程,为农村园林景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为
园林专业设计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展示舞台.目前,宁夏林
业部门以搞好环村林网和庭院绿化美化为重点,采取了义务
植树和国家扶持结合的办法,并专门组织有关专家帮助农民
规划,指导"塞上农民新居"示范点的绿化设计工作.各地市
还开展了"绿化家园示范村","小康林业示范村","生态文明
村"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村庄绿化示范创建活动,开展了以村为
单元,整村推进的村庄绿化活动,逐步实现农村社区园林化.
由此可见,农村园林景观设计的提出,符合当今社会发
关键词:现状;问题;趋势;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250-01
一、新农村村庄景观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一个“规划科学、而已中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整洁美化”的新村庄成为了广大农村群众的切实愿望。为此宝鸡市委、市政府就百姓所想、群众所需,于从村庄规划着手,改善新农村村庄面貌。通过对一些建设中和建设完工的农村进行了的调研,发现目前农村建设在景观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村庄规划背离实际
自2009年起我县分批次对100个行政村启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一些农村虽然编制了体规划,但许多项目并没有景观设计师的参与其中的,而是由其规划师和建筑师独立完成的,造成景观建设的不完善性和被动性,甚至具有应付之意,造成很多村庄景观仍处于无序状态。
(二)新村建设背弃固有特色
农村住宅作为一个地方的景观主体,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历史与文化物质,是这个地区景观特色集中表现。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村地区新建住宅起来越多,然而除了一些新建的集中点外,多数建筑是由农民自建完成,建筑风格五花八门,缺少整体性,与周围自然景观更是格格不入。
(三)景观建设存在生搬硬套现象
在目前的新农村村庄建设中,村庄与周围自然环境总是被生生剥离出来,而导致村庄景观表现得如此突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设计者忽略了新农村 这个特殊的定位,一味的将重点放在了“新”字上,急于求成,机械仿效,生搬硬套城市绿化的模式,意图将村庄置换成城市,完全违背了新建设的本意。其配音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并非规划设计上的农村城市化。(十八届三中会政府报告中提出今后的城镇化建设,要避免千城一面,我们引申到新农村村庄景观设计中,也应当避免万村一象。)
设计理念的错误带的是的是规划变成“鬼话”,方案留于“图册”。一些按规划建设成的景观,所往往因为城市的资金和养护技术保障,从而最后“花园”变为“百草园”。
二、现代村庄景观设计趋势
20世纪英国著名城市学家、风景规划与设计师埃比尼泽霍华德,在他的《明天的城市》一书,正式提出“田园城市”,该理论对日后的城市规划具有重大的影响霍华德在田园城市理论中指出田园城市是由城市与乡村是两个部分组成的,并且 是以城市为中心,四周由农业用地包围,建设目标:使每户居民 能够极为方便的亲近自然空间。由此可见乡村建设在整个规划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景观应当具有其有别与城市景观的景观特质。
随着我国近年来一项项政策的落实,一批批全新农村的建设成,村庄景观规划设计方向的确定已迫在眉睫。这时北京大学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土人景观设计院首席设计师――俞孔坚教授,在他的《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中用水稻、作物和当地的野草为主要构成要素,用最经济的途径,用农业生产营造出一幅匠心独特景观画面。此案例在中国的新景观设计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貌似与我们所讨论的新农村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的问题相距甚远,但他的作品意在给我们传达这样的一个理念:用常人眼中平常的景观素材来打造不寻常景观。即“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实现真实的居住,从而让居土地建立真实的联系,在居住中回真实的自我。这样,人们的居住才能在真实的基础上有意义”。
俞孔坚解释说“背离真实的居住,我认为它的成因,有主观和客观上两方面因素:主观上,中国教育体系中对审美的缺失,使得人们不清楚怎样才是美的,适宜居住;客观上,在利润的驱动下,地产从业者,包括媒体,在将贵族化的阶级思想等同于居住的合理判断,诱导消费者在人居上的价值观,同样西洋化的小别墅,我们的居住,名贵的园林花卉也难以体现新农村 的建设特色。然而“一片林荫,一条河流、一块绿地无不蕴含着无穷的诗意,让人有获得身心的再生之感”。
三、新农村村庄景观设计工作经验与建议
当前政府提倡勤俭的风尚,而经济型景观规划设计也是结合我国勤俭传统的实践应用。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不仅仅在于独特的创意,而重点在于它是否适应这块土地,能否亲近这块土地。
一个村庄景观首先应当在规划初期确定其景观主题,坚持以功能性为主,景观性并重的原则。功能性的要求是其根本性需要,是维系其生命力的根源,景观性是其外在表现。当这两点都被满足时,才能被广大农村百姓所接受。其次,设计阶段应当充分考虑各种相关因素,主要因素包括:建设成本、管护成本、植物配置与近远期景观效果等。这些主要因素都可以通过对园林植物的选择进行合理控制,如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通过选择一些经济型果树,兼一村一品、春花秋实与管护转移的方式降低成本;建设时期选择小规格苗木,进行合理密植,后期再进行间苗的方法。
四、结束语:
上述观点或许琐碎的、不成熟的,有些带有一些片面性,但这些都是我们作为设计者、建设者与广大生活在新农村中的农民朋友的共同心声。希望同行们在今后的工作同立足于新农村村庄建设的本质需要,集思广益,以自然之法,行生态之效,成事人之果。
关键词:旅游景区;景观绿化设计;村庄整治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5-0106-03
1
引言
南山竹海景区的现有村落里,具有一定的江南自然村落形态肌理,但建筑风貌不统一,景观品质较差,依托景区旅游自发形成的商业街,缺乏整体性,风格杂乱,功能单一;在入口商业服务区,景观视觉敏感区域,建筑布局凌乱。项目远期拟规划汽车露营地,近期规划为生态停车场,现在保持景观生态功能,以茶林地和田园景观为主,生态环境保持较为良好。文章将结合景区入口处的李家园村庄规划与景观设计展开分析探讨。
2 项目概况
溧阳横涧镇李家园村庄山里乡村民俗旅游区、生态停车配套服务区、温泉度假休闲区及生态景观保护控制区,规划总面积为115.9hm2(图1)。规划的李家园村地处南山竹海景区的入口,是外未游客进入景区的必经之路,目前承担了景区基本的旅游接待服务功能;目前村内一千余户,常住人口3000佘人,属比较大的自然村,建筑相对分散,居民建筑周边有一定的自留地,绿化空间较大;李家园村是南山竹海景区的景观门户,她的形象直接关系到景区的整体景观面貌;目前的村庄在景观质量和功能上相对于景区发展的需要已经滞后,因此急需的进行整体的规划整治和提升改造。
2 总体规划部分分析
2.1温泉度假区
温泉度假休闲区规划共分为两期,其中,一期已经实施,主要包括度假酒店区,入口商业区,度假温泉区及停车配套等内容;二期规划有单栋式酒店、康体诊疗、运动休闲等项目内容。
2.2山里乡村
该区域规划总面积为12.89hm2,通过对现有村落的综合整治,形成具有山村格调的乡村民俗旅游区;同事,规划实施具有山村街区的风味的南山小寨,从而形成融地方风土、乡村民俗、文化观光休闲与一体的特色旅游区。
2.3停车区
生态停车配套服务区,规划总面积109664m2,规划结合地形高差设置生态跌落式停车场,其中大车位170个,小车位2800个。规划停车场区域旅游大巴可以容纳乘客9350人小汽车可容纳乘客11200人,总共可容纳游客人数约为20550人。结合温泉度假休闲的停车位,已基本能满足2.5万人的景区旅游接待容量。
2.4生态景观保护区
位于规划区范围北部,是进入旅游景区的前景区域。规划中,对该区域内的茶果绿化区进行严格的保护控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景观品质,大量种植观赏性较强的观花,观果植物,如梅、桃、李、杏、樱等乡土花果,丰富主通道沿线的景观效果。
3
李家园村庄整治设计
3.1村庄整治要点
注重标志性景观的营建,对于主要景观节点处的建筑和环境进行重点体现和处理;主要的景观节点有:1)李家园村入口;2)李家园路与主要现状和规划道路的交叉口节点;3)南山竹海景区大门前广场;
主要的整治措施有:1)主景建筑的整体改造和整饰美化;2)增加节点地段的绿地和绿化覆盖率;3)广告牌标志牌等小品设施的改造和美化;4)夜景灯光环境的整理和体现;5)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
对现村委会建筑进行立面整饰,去除影响景观广告牌,另行设计指示牌等小品设施,丰富道路两侧绿化种植;结合建筑整饰,重点对李家园路道路两侧绿化进行美化设计,增加灌木和色叶植物的比重,体现季相变化。
3.2建筑整体立面整饰设计
李家园路全长近2.8km,目前道路两侧基本为民宅(图2),部分路段(从温泉宾馆至景区大门入口段)为商业用途,建筑质量整体中等,且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建筑墙面屋顶檐口等也存在色彩不协调统一等问题,这些与一个传统而且优美的旅游景区是不协调的,因此对这条主要道路的整治设计十分重要。
3.3村庄拆除与补充建筑
村庄新增建筑167幢,占地面积18370m2,建筑面积32000m2;原有建筑占地面积18.29hm2;整治中改造与建设并重,注重提高用地的经济效益。对村庄内的绿地和居民的自留地进行梳理整治,建设形式多样宜人的公共绿化空间。
拆除改造的建筑包括:1)与村庄旅游发展不协调的工厂类建筑;2)建筑质量低下的民房简棚;3)影响观景视线和环境面貌的建筑4)远期规划中规划道路或新建场地内的建筑。
补充的建筑有:1)特色住宅楼(主要针对拆迁安置和村庄发展的需要);2)满足村民使用的相关配套公建;3)公共厕所休息亭廊等建筑小品;4)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站等。
4 涧沟景观设计
规划的涧沟沿线约2.9km,四季有水且水质良好,量变化较大,目前的涧沟是村庄居民户外用水的主要来源,同时兼顾泄洪的功能,涧沟两侧绿化条件较好,但绿化品种杂乱,疏密不够协调,绿地的游客容纳力不足,急需要调整和提高。因地制宜,从功能和需求出发,充分考虑周边用地和村庄的布局设计涧沟两侧的景观环境,涧沟主要景观风貌段的划分:竹海问源——景区入口特色风貌段;绿苑缤纷——山里乡村特色景观风貌段;碧野流香——郊野生态湿地风貌段。
4.1竹海问源——景区入口特色风貌段
此段为景区的门户位置,绿化较好,且水体的高差变化较大,适宜设计景观跌水瀑布等设置,同时对河沟两侧的绿地也应重点设计,为游人提供丰富而多样的滨水步行休闲空间。
1)结合建筑改造,对原有水体进行河沟断面整治,增加二层平台和亲水台阶汀步栏杆等景观设施,对两侧铺装场地进行整体设计,增加林下休息空间和小品设施,改变目前杂乱无序的情况。对原有驳岸和绿地进行绿化调整设计,增加连续的自然快石驳岸,清理原有杂乱的植物,代之以休闲草坪和疏林草坡,增加木桥景石等设施,并丰富林下花灌木,打造优美的自然景观。
2)对建筑周边的场地进行美化和整饰,增加水车滨水平台瀑布等景观设施,水边设计成片水生植物色也植物和花灌木,形成自然优美的休闲空间(图3)。
3)在靠近李家园路的河沟一侧面结合地形设计滨水休息廊,可以有效地起到疏散人流,引导景观游览的作用,同时本身也是良好的景点。对原有跌水进行适当改造,修缮驳岸,整理两岸的植被,改造和调整桥体,形成自然优美的观赏空间。在停车场附近的滨水空间进行整体设计,提高绿地的人流疏散能力和容纳力,高差的处理采用多层的跌落平台解决。
4)结合场地的高差变化,合理设计景观平台和休息设施,完善现有的水体驳岸和两岸环境。此处的重点是调整两侧的绿化植物配置。在靠李家园路的一侧设计休息廊和景亭等设施,可以方便游人观景和休息,将菜地作为绿地进行改造和美化,建设大片的疏林草地空间,有效地扩大了游人的活动范围。
5)规划道路拓宽,对桥体进行更新设计,桥体栏杆及铺地以木材石材为主,自然的水位高差以瀑布跌水处理,桥头设计一定的亲水平台和台阶,河道内应适当围挡并提高水位。西侧的滨水道路增加绿带,道路也采用青砖铺地,亲切自然。
4.2绿苑缤纷——山里乡村特色景观风貌段
此段水体主要位于村庄内,与居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应着重体现于村庄和李家园道路的联系和沟通,同时对存在的绿地不足,绿化量不够的情况也应重点改造。
1)图4桥体处,沟通河道两侧的人行,规划对场地进行了重点地景观改造设计,设计了较多的铺装场地和设施,在建筑的风格上也以传统的古典建筑为主,体现古典和安静的村庄环境。
2)对两岸的绿化调整设计,增加林下的灌木植物,增补沿河的行道树,将原有的果树和不佳的植物换成景观较好的垂柳和园林植物,水沟内侧墙壁设计种植槽,种植悬垂植物。
3)图5的河道水位较高,已接近河道内道路的标高,规划将河堤的休闲景观和高差合理结合,适当设计亲水和观赏空间,利用地形丰富种植。对水体的高差采用跌水台阶的处理手法,既有水声,又有层次,在河沟内侧的种植上也应以体现自然生态为主。
4.3碧野流香——郊野生态湿地风貌段
图6中景观接近村口,居民较少,应以体现生态自然的河谷景观为主,重点处理好驳岸和村庄的关系,两侧则配以休闲步道,和疏林草地,清理杂乱的植被,成片种植优美的林下花灌木。并结合道路设计服务场所和观景空间,体现浓郁的风土人情和水乡特色。对村口的环境进行建筑改造和绿化整饰、美化和丰富,拆除不良的影响景观的广告牌等设施,着重体现竹海的景观特色。
4.4丰富多样的水景设计形式
涧沟的水系设计必须充分结合高差和现有的堤坝水景,创造丰富而有特色的竖向景观;梳理清理沟道,调节水生植物的量和度,保持水体流动的通畅和自然和谐;针对沟道不同界面进行各自的断面设计,提高水体的观赏价值和利用率;水体设计必须充分人的使用和旅游游览线路的梳理,最大限度的创造优雅安静的休闲空间(图7)。
4.5涧沟景观营造性设计
对一个旅游生态村落来说,景观营造设计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要求保持生物的多样性、植物种类的科学种植、因地选择植物品种等。它在配置上遵循一定的原则:(1)以乡土植物为主,外来植物为辅,适地适树,适地适草,分类指导原则。(2)科学的植物群落,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循环。(3)植物多样性: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名贵树种与经济树种合理搭配。利于湿地的节水和可持续发展。(4)根据地方差异选择植物品种。水生植物可选荷花、睡莲、花叶芦苇、黄菖蒲、萍蓬草等。草坪植物可选马尼拉、早熟禾、狗牙根、高羊茅、剪股颖等。乔灌木可选香樟、广玉兰、桂花、女贞、石楠、杜英、海桐、珊瑚树、构骨、凤尾兰、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十大功劳、八角金盘、金桔、龟甲冬青、洒金桃叶珊瑚、栀子花、小叶栀子花、报春、木芙蓉、垂丝海棠、贴梗海棠、紫玉兰、茶花、毛鹃、夏鹃、含笑、等。(5)植物时间性:注重植物景观随年龄、季节、时间的逐渐变化效果,强调植物群落的自然生长和自我演替。
关键词:旅游公路 景观设计 文化特色
Abstract: based on the BinChuan Jizu mountain tourism along the roads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highway landscape design and different sections, combined BinChua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tourist road landscape design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methods to explore how to regional cultural integration into the tourist roa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so as to other tourist roa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reference.
Keywords: tourist road, landscape design,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宾川是云南省大理滇西中心城市群的重要组成城市,是具有佛教文化、侨乡文化和热区文化特质的著名养生疗养胜地和生态旅游城市。鸡足山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是我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游客众多。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的修建,将大大促进鸡足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加快宾川旅游事业的发展。
1、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的性质与景观特征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是通往旅游区的干线公路,公路等级为二级。旅游公路作为通往景区的门户,既是游客了解景区的重要窗口,也是展示区域文化的重要平台,对其景观建设有着较高的要求。
(1)景观类型复杂,环境保护要求高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沿途环境地形多变,道路交叉口较多,景观类型相对复杂。其次,旅游公路经过生态敏感区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比较高。
(2)综合功能需求多,拉动经济发展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沿线分布着许多人文、自然景观资源,因此旅游公路所承担的不仅是交通运输功能,随着旅游公路及其景观的建设,势必将带动沿线村庄的旅游开发,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和舒适的休闲度假场所,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拉动作用。
2、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沿线概况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起于大理机场和宾川县城,止于鸡足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沿线经过多个白族村落、大片橘园和葡萄园、大片自然山林和水库等。
(1)灵山佛都,旅游胜地
宾川鸡足山享誉南亚、东南亚,为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自古与五台、峨眉、普陀、九华山齐名称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以展示佛教文化和生态景观为主的,集佛事朝拜、佛学研究、观光旅游、科普科考为一体的多功旅游景区。
(2)白族特色,名村风采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沿线散布了不少白族村落,至今仍保留着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的建筑特色,其中村、上苍村等都是大理著名的白族文化名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人文景观,也是大理白族村庄游的重要节点。
(3)桔果之乡,热区宝地
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肥沃的土壤,使宾川成为“天然温室”、“热区宝地”,成就了“桔果之乡”的美誉。大面积的果园,使得宾川县的果园风光独具特色。
3、旅游公路景观规划理念
(1)生态保护、环境协调理念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途径生态环境保护区内,生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因此,旅游公路建设应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贯穿于设计、施工的全过程,处理好公路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因地制宜地选用乡土植物材料,营建多样化的群落式植物景观,使公路与环境相融合,公路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2)尊重地域特色理念
旅游公路作为通往景区的带状空间走廊,穿越不同的民俗文化区域,成为传递文化、交流情感的精神场所。公路景观设计应注重对宾川地方文脉的延续,对鸡足山景区佛教文化的展现,并充分利用旅游公路沿线周边的果园、自然风光,创造出内涵丰富、个性鲜明,富有浓郁乡土文化气息的公路景观,形成景观与文化的和谐统一。
4、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景观设计方法
(1)沿线景观分类
在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景观设计中,为了最大限度的展示公路沿线的独特风景,在公路景观的设计中将公路沿线的景观主题进行了分类分段规划,每一段都有一个文化主题,大致分为以白族聚居村落为主的白族风情、田园风光段;以果园风光为主的果林观光、采摘体验段;以云南山区特色为主的自然山林段三个部分。通过不同文化主题的集中展现,使驾乘者更好更快的了解并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习俗中去。
(2)旅游公路行道树种植方式
宾川旅游公路沿线风景有好有坏,在进行公路行道树种植设计时,为了能透好遮差,进行沿线风景资源的分类和评价,最终确定了4种植物种植搭配的方法,即:
1)全密型种植,针对公路两旁景观较差,暂时无法恢复景观效果的路段,采用全密型植物进行遮挡,如柏树、松树等;
2)上密下疏型,针对公路沿线附近或者地势低矮处风景较佳,但是远处山体景观较差,需对上部进行绿化遮挡,下部敞开观赏的路段,选用树种有小叶榕、云南樟等;
3)上疏下密型,针对公路沿线附近或者地势低矮处风景较差,但是远处山体景观较好,需对下部进行绿化遮挡,上部敞开观赏的路段,选用浓密灌木,如三角梅等;
4)稀疏型种植,针对公路沿线景观均较好,无需遮挡,可直接敞开视线供驾乘者观赏风景,在公路沿线考虑种植速生草本花卉,点缀沿线风光。
(3)公路边坡景观设计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多修建在山地中,沿线护土边坡较多,为了满足旅游公路对绿化景观效果的高要求,在边坡绿化景观设计中,对边坡类型以及绿化方式进行了分类分段设计,具体分为四种做法,即植草、草花结合、草灌花拼纹、三维网爬藤等。通过不同的植物组合并搭配以上四种种植方法,达到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边坡景观多样、丰富的效果。
(4)节点策划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沿线文化类型丰富,景观独特,除了对公路沿线进行遮、挡、透、敞等方式来展现公路两旁的风光,还对公路进行了节点的规划设计,可分为4类:
1)迎宾标志性景观节点:机场迎宾节点、地界标志节点;
2)参与性景观节点:旅游公路游客休息站、橘果卖场;
3)文化展示性景观节点:佛山迎宾、洗心桥鸡足山佛文化节点;
4)观光型景观节点:村观景台、旅游公路建设纪念观景台、白族田园村庄观景台、花桥水库观景台等。
通过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节点文化规划,为游人搭建起解读地域文化、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平台,增强人们对区域文化的认同感,增添道路空间的趣味性、可读性和艺术性,进一步激发人们沿途观光、游览的兴趣。
(5)植物体现文化特色
宾川鸡足山是著名的佛教名山,通往鸡足山的旅游公路,其植物选择也以佛教植物为重,尤其在景观节点中运用较丰。适合宾川当地气候特色的佛教植物有:菩提树、大青树、地涌金莲等。
5、结论
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景观设计从文化出发,对旅游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条件和风土人情的详细调查,充分吸收当地的佛教文化和民族文化元素,不断丰富宾川鸡足山旅游公路的景观内涵,提升公路的使用品质。从而创造出自然和谐、风格鲜明、特色独具的旅游公路景观效果,为带动公路沿线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旅游公路的社会经济效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公路建设;公路环境;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2-0134-02
1 概述
青岛至兰州公路(宁夏境)东山坡至毛家沟段高速公路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18条横线的第6条—青岛至兰州高速公路在宁夏境内的重要路段,路线起点为泾源县东山坡村东南约4km的白家高庄村,终点为隆德县毛家沟村西甘肃、宁夏两省区交界处,路线全长51km。本项目全线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车速采用80km/h,路基宽度采用24.5m。
本项目所经区域属内陆性季风气候,地处中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度地带。由西向东依次为中低山的河谷川地、黄土丘陵沟壑山地和六盘山地,和本项目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宁夏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本项目的环境与景观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环境污染防治方案及道路沿线及场区景观设计。
2 环境敏感区域分析
1)本项目的运营不可避免地会对沿线区域带来声环境影响,对沿线的声环境敏感目标造成噪声污染,应对受噪声危害的敏感点采取切实有效的降噪措施;
2)项目区涉及的水环境敏感点主要有:渝河、筛子河以及清水沟水库、庞庄水库、清凉水库和三里店水库。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加强管理,可有效避免对沿线水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3)项目的建设将会对沿线附近的自然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对沿线较远的自然景观不会产生大的影响。环保设计中力求与原有自然景观融为一体,防治结合,减少水土流失;绿化多选用乡土树种种植、减少植被破坏,保护自然环境。
3 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
3.1 声环境保护方案设计
针对噪声超标的敏感点通过降噪措施方案比选提出切实可行的噪声防治对策。堡子咀位于K33+414~K33+592路线两侧30m。路线以3m左右填方形式经过村庄,受影响的住户21户,近期预测超标4.0dB(夜间)设计拟采用被动防护措施:采用适合路基段布置的声屏障以及当地适用及降噪效果好的隔声窗。
3.2 自然保护区及水资源保护区的环境保护措施
K5+910~K13+050路段7 140m以隧道形式穿越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为保护自然保护区,项目采用了隧道的形式,并遵循了“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将高速公路” 隐”于其中,本次设计将对隧道洞门做专门的绿化设计。
路线在K12+500附近六盘山隧道右侧1km外为清凉水库,主体在隧道设计中采用全封闭的形式,公路在营运过程中将不会产生渗水影响水库的情况,因此,本次设计暂不考虑保护措施,但需做好项目营运期间的跟踪监测工作,适时采取措施。
4 道路沿线及场区景观设计
4.1 路侧景观设计
沿线路侧景观以林地景观、农田景观为主,风景优美,本段设计方案以林地景观和农田景观为背景,选用适合本段生长的本地乔灌木进行绿化设计。边坡平台种植乡土灌木柠条,与周围景观融合,在边坡坡脚护坡道位置种植彩叶小乔木紫叶李,增加景观效果;在边沟外侧隔离栅处,选择当地适应性强的大乔木杨树进行绿化,利用其生长高度,给人以视线引导的作用。同时,在边坡上,根据其护坡形式,适当栽植适应性强、管理粗放的小灌木,以达到稳定边坡,进化小环境的目的。
4.2 互通式立交景观设计
互通式立交区景观设计中以“生态建设”为主导思想,在立交方案设计中采用营造自然植物群落的设计手法。
隆德互通立交靠近隆德县城,绿化设计以“和谐自然”为主题,充分结合道路途径不同的景观生态,最大限度地保护周边自然环境,整个立交的绿化设计给人一种自然生态林的感觉。植物配置主要以国槐、杨树、紫叶李、绣线菊、云杉、沙棘等为主,其互相搭配调和,季象变化明显,色彩变化丰富,层次感强烈。
4.3 收费站、隧道管理处绿化
收费站、隧道管理处都是工作和生活的场院。在对其进行绿化设计时考虑人的参与性,强调以人为本。本项目选用云杉、山杨、紫叶李、圆柏、芍药、绣线菊等乡土植物进行庭院园林式绿化配置,发挥植物的观赏功能。
5 结论
公路环境和景观设计是门新学科,值得公路建设者们不断学习、完善。环境保护措施要做到合理、有效,景观绿化设计要做到合理、美观和经济。本项目的一些设计方案值得类似项目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