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投资股票的方式范文

时间:2023-07-30 10:10:43

序论:在您撰写投资股票的方式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投资股票的方式

第1篇

关键词:个人投资者;开放式基金;跟随型策略;“智猪博弈”

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30日,中国A股市场总市值达3.96万亿美元,超越日本(3.54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16.69万亿美元)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场①。截至2010年11月30日,A股账户总数为150,798,830户,其中个人投资者为150,223,774户,占比99.62%,机构投资者为575,056户,占比0.38%②。个人投资者深刻地影响着整个市场,市场的稳定与否与个人投资者息息相关。个人投资者相对机构投资者而言,无论是在资金规模、信息获取能力还是信息处理能力上,都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③:2011年,个人投资者中盈利比例为22.05%,而亏损比例达77.94%,其中盈利超过30%的为2.65%,而亏损超过30%达22.04%,亏损超过50%达11.40%。因此在优势不足,劣势突出的情况下,个人投资者如何寻求一个有效的投资策略,不仅仅与个人的盈利紧密相关,同时也事关整个股票市场的稳定。

一、文献综述

我国关于跟随型投资策略的研究还比较少,有相关研究的话也主要集中于一些理论性的分析,缺乏实证的跟踪研究。唐晓红等(2008)认为在与大型投资者进行博弈时,中小投资者的最佳策略是选择组合成一个与机构投资者势力相当的机构投资者,从而使市场博弈成为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从而避免中小投资者因不公平的博弈而导致损失[1]。在“智猪博弈”模型的应用研究中,王晰等(2008)运用该模型对钢铁行业的反倾销进行分析,认为作为处于国际劣势地位的国家而言,在大国进行反倾销时的最佳策略是跟随实行反倾销措施[2]。

国外学者对于有关研究“智猪博弈”模型的文献偏少,但关于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选股的能力以及个人投资者在股票投资时是否理性的研究相对较多。其中Fama and French(2010)通过研究发现,美国积极管理型共同基金虽然在管理成本上较高,但是他们的投资组合已经非常接近市场组合。有大量研究表明美国共同基金具有非常优秀的选股能力[3]。Dennis和 Weston(2001)认为机构投资者有能力挖掘公司的信息,因此比个人投资者略胜一筹[4]。

不难发现,机构投资者较之个人投资者拥有绝对的优势,从而我们推断在与机构投资者博弈的过程中,个人投资者的最佳策略应该就是如“智猪博弈”模型里面所讲的持等待策略。然而实证是否支持该推断呢?目前文献并未对此进行研究。本文将通过投资者跟随型策略的收益对比实证,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析,以期通过我们的研究完善、拓展我国在个人与机构投资者博弈问题方面的研究,并对解决个人投资者投资相对弱势的实际问题作以参考。

二、 “智猪博弈”理论模型

“智猪博弈”(Pigs’payoff)主要说的是在猪圈里因为食物而产生博弈的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的博弈过程。该模型的具体阐述如下:

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时到槽边,收益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6∶4。那么,在两头猪都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将其运用于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博弈分析中,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由于在与机构投资者博弈过程中,其缺乏专业的信息分析能力和投资技术能力,因而不可能像机构投资者一样能够耗费财力、人力等资源获取相对专业的分析,更不可能先于机构投资者采取投资策略来采取策略主导机构投资者的行为,所以个人投资者可认为是“小猪”,机构投资者是“大猪”。行动的成本是因获取、分析与上市公司有关的信息所付出的人力和财力等资源,收益则指投资股票所取得的收益。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小猪也行动的话,小猪可得到1个单位的纯收益,而小猪等待的话,则可以获得4个单位的纯收益,等待优于行动;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单位(此时的小猪付出高成本,但是结果被大猪共享),如果小猪也选择等待的话,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也为零,总之,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

用博弈论中的报酬矩阵可以更清晰地刻画出小猪的选择(见表1)。

当大猪选择行动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4,所以小猪选择等待;当大猪选择等待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0,所以小猪也选择等待。综合来看,无论大猪是选择行动还是等待,小猪的选择都将是等待,即等待是小猪的占优策略。

三、投资策略可行性的实证研究

个人投资者跟随开放式基金进行投资的策略主要通过挖掘长期以来业绩突出的基金公布的季报、年报、半年报等信息,找出基金在报告期内高度看好并大幅买入的股票,买入这些股票并持有一段时间,以期取得和基金一样甚至超越于基金的收益率。首先根据特定时间段筛选累计净值排名前五的基金,然后通过各基金的季报、半年报确定在最近的时间段呈现净买入量靠前的股票,最后买入这些股票并持有一段时间(本文研究中分三个月、六个月、一年三个时间段),并计算各股票的超额收益率。具体步骤如下:

(一)开放式基金的选择

1. 基金累计净值

累计单位净值=单位净值+基金成立后累计单位派息金额(即基金分红)。

基金累计净值是指基金最新净值与成立以来的分红业绩之和,体现了基金从成立以来所取得的累计收益(减去一元面值即是实际收益),可以比较直观和全面地反映基金在运作期间的历史表现,较准确地体现基金的真实业绩水平。

2.通过累计净值选择基金

在跟随型投资策略里,主要依靠开放式基金特定时间段累计单位净值来选择基金,这样通过考虑了累计分红的累计单位净值选择基金,保证了所选基金的业绩水平真实可靠。具体来讲,即选择从1999年9月30日起至2004年12月31日、1999年9月30日起至2005年12月31日、1999年9月30日起至2006年12月31日、1999年9月30日起至2007年12月31日、1999年9月30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1999年9月30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共计6个时间段里累计单位净值排名前5的开放式基金。选择得出的结果如表2所示。

(二) 投资标的股票的选择

1.股票占基金净值比重的选择

(五)小结

由以上分析可知,按照跟随型投资策略所选的60只股票(其中有3只股票重复,实际计算为57只股票)3个月、6个月、一年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分别为8.64%、20.40%、38.38%。三个时间段的收益率均战胜大盘,同时也远超过了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并且随着收益率计算时间段的增长,投资的超额收益率呈递增的态势。

四、结论和启示

本文运用“智猪博弈”模型原理,对个人投资者在与机构投资博弈的过程中策略选择进行了模拟与实证,得出了个人投资者采取等待的跟随型策略,可以获取远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的额外收益,有效规避了个人投资者的相对弱势地位,得出了以下几点启示:

(一)个人投资者跟随业绩优良的开放式基金投资的策略考虑了基金公布季报、年报存在时间滞后性问题,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由于挖掘、分析基金季报信息较之于个人投资者自己去搜寻、分析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而言具有成本低、分析结果准确等优点,可以有效规避个人投资者在与机构投资者博弈过程中存在的资金成本、信息劣势等缺点,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适用性非常强。

(二)跟随型投资策略投资股票时间越长,超额收益就越明显。在一年的投资时间里,3个月、6个月、一年的投资期平均超额收益率均非常明显,本文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三个时期的超额收益率能分别达到8.64%、20.40%、38.38%,不管是较之于银行存款、国债投资还是目前股票市场中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收益而言都是一个非常显著有效的投资方式

(三)个人投资者占主体地位是当前中国股票市场的突出特点,个人投资者一举一动不仅深刻影响着整个资本市场,而且他们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也与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否密切相关。由于跟随型投资策略能为个人投资者带来明显的超额收益,能够保证个人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引导个人投资者充分运用这一投资策略不失为一个完善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社会稳定的良策。

参考文献:

[1]唐晓红,徐学军.从智猪博弈看证券市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

[2]王晰,毅君.钢铁行业反倾销与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及智猪博弈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8(11)

[3]Eugene F. Fama ,Kenneth R. French.Luck versus Skill

第2篇

[关键词]技术投资方法;股票实战;应用分析

一、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市场行为包含一切信息

该假设是技术分析的前提基础,它以市场行为为研究对象,认为证券价格的每一个影响因素都完全、充分地反映在价格之中。所以,它分析的是证券价格的高低和变化,而并不关心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

(二)价格沿着趋势波动,并保持趋势

证券价格的运动遵循一定的规律,按照趋势进行,并保持着一定的惯性。证券价格的涨跌是买卖双方力量对比的反映,当买方力量占据主导地位时,价格上升,在没有新的外力或消息介入,这种局面就继续维持,反之亦然。

(三)历史会重演

该假设的含义是投资者过去的经验是他制定投资策略的参考。如果在某种环境下,投资者会将现在的投资行为与曾经出现过的类似行为相比较,从而帮助他做出投资判断。

二、技术投资方法在股票实战中的应用概述

(一)基本的K线逻辑应用

K线又称日本线或蜡烛线,最初是日本人用来表示米价的涨跌情况的工具,后被引入股市,用来分析股市走势。K线较细腻地表现了交易过程中卖买双放的强弱程度和价格波动状况,是目前股票技术分析的最基本工具。K线主要通过K线的组合形态来分析判断,一些典型的K线组合形态有反转形态、持续形态等。

(二)基本的切线分析方法和形态分析方法的应用概述

1.切线分析方法概述

投资者运用画线辅助的方法寻找股价运动的规律和未来运动的方向,对股价的变动趋势进行科学预测,选择买卖时机的方法就是切线分析法。切线主要包括趋势线、通道线等。其中趋势线的画法显得最为有用,它是表现价格波动趋势的直线。上升趋势中,将两个上升的低点连成一条直线,就是上升趋势线下降趋势中,将两个下降的高点连成一条直线,就是下降趋势线。

2.形态分析方法概述

股价形态是记录股票价格表现为某种形状的图形。这种形状的出现和突破,对未来股价运动的方向和变动幅度有着很大的影响,投资者可以从某些经常出现的形态中分析多空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找出一些股价运行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进行投资。基本的形态主要有顶部反转形态、底部反转形态和整理形态。

(三)技术指标应用概述

技术指标是按照事先规定好的固定方法对证券市场的原始数据进行技术处理,之后生成的某个具体数据就是指数指标值。将连续不断的技术指标值制成图表并据此对市场行情进行分析的方法就是指标应用方法。

1.移动平均线

通过一定时期内股价移动平均值而将股价的变动曲线化,并借以判断未来股价变动趋势的技术分析方法叫移动平均线分析法。它是道琼斯理论的具体体现,也是K线图的重要补充。移动平均线的买卖信号主要依据葛兰威尔法则。

2.MACD与KDJ

MACD全称指数平滑异动移动平均线,KDJ则是随机指标。之所以把MACD与KDJ放在一起介绍,是因为两者都是投资者在股票实战过程中十分看中的投资技术指标。当MACD与KDJ的趋势相同时,则发出的买卖信号也是相同的:当两者趋势相反时,则出现了背离。我们在操作时要反复将两者进行对比、验证,这样操作的成功率就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另外,比较常见的还有威廉指标、相对强弱指标、能量潮(OBV)等等。

三、技术分析的要素

技术分析要素主要包括价格、成交量、时间、空间这四方面的内容。价、量、时、空四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技术分析活动的发展。

价格和成交量在证券市场上直接表现为成交价格和成交量。不同市场发展阶段,证券的成交价格和成交量不同。在证券市场上,当买卖双方在利益达到某一均衡点时对交易的认同度和满意度较高,其成交量就相应上升。反之,其交易量就会下降。概括地说,成交量和价格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成交量是推动股价涨跌的动力。二是量价背离是市场逆转的信号。三是成交密集区对股价运动有阻力作用。四是成交量放大是判断突破有效性的重要依据。

分析者在对时间和空间在进行技术分析时,必须以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浮动和价格升降的程度为依据。时间分析是价格运行到目标位可能需要的时间,空间分析是反映趋势运行的幅度,两者在实战操作中十分重要。例如,我们找股票可以看它的涨幅榜和量比排序榜,若其均处于前列,我们就可以根据技术分析系统提示的信号,及时、准确地进入,必将获利。

四、技术操作举例分析

前面我们对一些不同的技术方法理论和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阐述,不过技术投资中如果只运用一个技术得出的结论肯定有所偏差,所以为了使操作更具准确性,我们要综合运用各项技术和指标。

(一)股票样本选取

我们随机选择一只股票,中信海直全称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是000099,属于航空运输行业,经营范围广,是一只央企国资改革股。我们截取了中信海直2015年6月9日至2015年8月20日的K线图,此图包含了多种技术投资方法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技术意义。下面我们对其进行分析。

(二)操作分析

第3篇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11年54%的美国人在股票市场有投资,这是自1999年以来美国人投资股票市场人数最低的一年。2002年美国人投资股票市场的人数比例曾高达67%,在2007年也曾有65%的美国人投资股票市场。但金融风暴以后美国人对股票市场失去信心,投资股票市场的人数比例一路下滑,2008年为62%,2009年为57%,2010年为56%。

不可否认,美国股票市场中上市的公司基本上涵盖了美国乃至国际上著名、知名品牌产品的公司和企业,无论是能源、工业、农业、消费品及医药、食品和饮料等行业经营良好的企业多成为在美国股票市场上市的公司。

经纪公司种类多

投资美国股票市场,首先就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证券经纪公司。美国的证券经纪公司主要分两类,一是提供全面投资服务的经纪公司(Full Service Broker),美国理财网站曾评选出2010年美国最好的几家全面投资服务的经纪公司,这包括Raymond James、Edward Jones、瑞银、所罗门美邦、美联银行、美林、摩根士丹利。

二是折扣经纪公司(Discount Broker)。折扣经纪公司也称之网络经纪公司(Online Broker),因为这类美国经纪公司利用计算机科技通过网络下单交易,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所以能提供比传统证券经纪公司更便宜的折扣价,因而得名。而在2011年被评为最好的网络证券经纪公司则有InteractiveBrokers(盈透证券)、E*Trade(亿创理财)、CharlesSchwab(嘉信理财)、TD Ameritrade、Thinkorswim、Firstrade(第一证券)、Zecco、Lightspeed、Fidelity(富达投资)等。

美国的证券经纪公司很多,交易费用也千差万别。投资人要根据自己的投资品种、资金规模和交易频度来选择合适的证券经纪公司。提供全面服务的经纪公司不仅仅是替客户买卖股票,而且还要充当客户理财顾问的角色。经纪公司需要了解客户的经济状况,以便为客户提出最好的投资组合和设定中长期投资规划。经纪公司对于客户的每一笔投资进行具体的操作,同时也为客户提供市场发展动态的信息。

折扣经纪公司的经纪人同样也是投资理财方面的专家,但他们并不充当指导客户投资的角色。他们只是依据客户的要求买卖股票,形象的说法是折扣经纪公司经纪人是在替客户做买卖,而不是为客户当家理财。

由于提供的服务不同,全面服务的经纪公司和折扣经纪公司对客户的收费自然也不同。全面服务的经纪公司收的是投资理财交易佣金,折扣经纪公司挣的则是股票交易的管理费。因此如果投资金额较大,找全面服务的经纪公司来管理投资是较佳的选择。个人投资金额不多,为降低成本利用折扣经纪公司作股票交易则较为实用。

第4篇

    记者刚刚获悉,近日,中国保监会联合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下发了关于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政策的实施配套文件。这是三个金融监管部门密切合作、 共同推进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的重要步骤,标志着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的操作技术问题已得到解决,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将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200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保监会联合中国证监会下发了《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以来,中国保监会按照“积极稳妥推进,做好制度安排,有效防范风险”的原则,以建立健全风险控制体制机制为重点,本着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精神,推动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政策的贯彻实施。在制度建设上,会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制定了《关于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交易有关问题的通知》《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登记结算业务指南》《保险公司股票资产托管指引》和《关于保险资金股票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等配套文件,明确了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涉及的证券账户、交易席位、资金结算、资产托管、投资比例、风险监控等问题,确保操作流程环节清晰,责任明确,衔接顺畅。在风险管控机制上,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和国内成功经验,引入了专业的第三方托管,确定了托管银行的外部监督职责,建立了分工明确和相互制衡的体制机制,并充分发挥托管银行的信息优势,解决监管部门实时监管的数据来源问题,提高监管效能。在操作技术上,与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共同研究改进了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的清算方式和交易模式,从制度上保障了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资产的独立性和安全性,为有效控制风险,维护保险机构投资者的股票资产安全设置了重要屏障。在市场监管上,三个监管部门经协商,决定建立对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的协同监管机制,加强对有关金融机构从事保险资金运用相关业务的监管协调,共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是保险机构投资者有效分散资金运用风险,增加市场投资机会,促进保险盈利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加强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目前,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正按照中国保监会有关文件的要求,统筹安排,积极准备,认真落实,将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稳健投资的理念出发,以机构投资者的身份参与股票市场交易,充分发挥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规范发展的作用。

    新华网·毛晓梅 张旭东

第5篇

关键词:家庭理财 股票投资 生命周期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除了满足日常生活的必需开支之外,人们仍然希望在家庭账户中留下一笔财富,以备不时之需。传统意义上,家庭会选择把资金存入银行,以防范手持现金带来的风险。而目前较低的银行存款利率和通货膨胀压力使得家庭银行存款的实际利率成为了负值,家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把资金存入银行,而是试图寻找更加有利可图的理财产品。在近年兴起的理财产品中, 股票由于具有高收益性、高流动性等优点,在居民家庭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上交易的普及,股票交易的操作也越来越简易,股票已经成为除银行存款外最主要的理财产品。那么,目前我国城市居民家庭有多少比例投资了股票?是否投资股票与家庭投资者的年龄、学历、收入、职业背景等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着决定关系?家庭投资股票的动机是什么?家庭计划将股票投资所得用于哪些方面?家庭选取股票依据哪些信息?其收益率如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一方面揭示出了我国城市居民家庭在投资理财过程中一些不理性的行为和决策,另一方面也对家庭做出这些决策的客观原因进行了挖掘和分析,进而为家庭投资者提供决策上的参考,同时也为完善市场规则提供数据支持。本文的数据来自于笔者进行的“城市居民家庭股票投资行为调查”。该调查时间为2011年1月至2月,利用中国人民大学部分大学生、研究生寒假回家等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共在全国71个城市抽样调查了20岁至80岁的800户居民,最终回收了问卷317份,其中有效问卷286份。从样本的分布情况来看,调查对象男女比例相当,年龄大多介于30岁至50岁之间,职业以事业单位员工、金融单位员工和公司职员为主,其受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至5000元的收入阶层所占比重较大,所选城市遍布全国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本文采用的调查问卷分为基本信息与股票投资状况调查两部分。基本信息调查包括家庭所在城市,家庭中理财主要决策人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职务、金融知识学习程度,以及家庭人均收入等。在下文的讨论中,将以家庭中理财主要决策人的基本信息代表家庭的特征,所有有关被调查者个人信息的描述均为家庭中理财主要决策人的信息。股票投资状况调查主要包括投资动机、决策信息来源、收益、预期等等。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定量分析和整理,得出一些基本结论,并对发现的新现象、新问题进行解释探索。

二、投资股票家庭与非投资股票家庭特征分析

(一)投资股票家庭特征分析投资股票家庭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投资动机分析。从微观上来讲,以家庭为单位的理财投资行为,其基本动机是保证家庭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而从宏观来讲,家庭理财是社会实现金融资产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面。在所有被调查者中,有63.7%的家庭选择将资产用于购置股票,期望获得更高的收益。这些家庭开始从事股票投资的原因多种多样,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通过问卷显示,大部分家庭对股票这种投资方式愈加青睐,这说明家庭成员对家庭理财的多样性有更高的了解,而不仅局限于银行存款,家庭成员有更高的风险意识,具有通过高风险投资获得高收益回报的期望。

(2)投资资产中股票所占份额与家庭人均收入的关系。数据表明,随着家庭人均收入的增加,全部投资资产中投入在股票市场上的比例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规律见(表 2)。收入水平低的家庭由于生活必需消费尚不能够得到充分的保证,故只将少量的资金投入股票市场,从而将较多的资金投向风险低、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收入水平高的家庭,由于拥有较多的闲置资金,风险承受能力强于低收入家庭,故可以在股票市场上投入较多的资金。

(3)收益使用计划与生命周期的关系。股票投资资金来源方面,有95.8%的受访者的资金以家庭收入为主,这也表明了我国城市居民稳重的投资方式。为了便于以后的分析,特在此做出假设,认为人们进行股票的投资资金来源均为家庭收入。根据效用理论,人们通常试图平滑自己一生各时间段的消费,从而达到整体效用的最大化。通常来讲,工作中的投资者主要有两种类型,按照其投资时所使用的资金性质可以分为A和B见(图1)。A型投资者的特征是处于事业刚刚起步的阶段,收入尚不能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他们用自身具有的有限资金投资股票以期望获取更多收益提高当期的生活水平。B型投资者的特征是经过了一定时期的工作积累,拥有了较为雄厚的财富基础,收入水平已经超过了当期的消费需求,因此可以将这些闲置的资金投资于股市,用以提高未来乃至退休后的消费水平。为此,对投资者按照当期收入能否满足当其当期消费需求进行了分类,并对其对投资收益的使用计划分别进行考查见(表3)。通过数据比较发现,在A类投资者中,人们更多地愿意将投资所得用于日常生活消费,从而提高当期的生活水平;B类投资者则表现得更有远见,他们较少地将所得收益用于当前的消费,而更多地愿意将收入用于以后年度的各种消费中。

(4)股票资产投入比例与生命周期的关系。(表4)是经计算得出的不同类型投资者(A:当期收入水平不能满足当期消费需求;B:当期收入水平可以满足当期消费需求)投资于股票市场的资产与家庭全部投资资产的比例。从(表4)中可以看出,A型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上的投资份额要高于B型投资者。事实上,A型投资者尚处于基本财富积累阶段,当期的收入对于他们来说是必需收入,一旦损失基本生活水平将受到极大影响,因而A型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相反地,B型投资者拥有较多的财富,其在基本生活水平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更多地运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因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然而数据却显示,A型投资者对股票的投入份额高于B型投资者,这尽管体现出A型投资者对财富的迫切需求,但考虑到股票市场风险较大,A型投资者仍然应当较少地投资于股市,而投向基金、债券等收益较为稳定的理财产品。

(5)选取股票时所依靠信息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关系。为了考察金融、经济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对选股方法的影响,将所有股票投资者分为三类:专业学习者,主要通过本科、硕士、博士专业学习相关知识;自主学习者,主要通过培训班、书籍、网络等其他渠道学习;未学习过相关知识的投资者。从选取股票的信息来源方面来讲,专业学习者和自主学习者中有较大比例在投资时依靠自己的知识选取股票,而未学习过相关知识的投资者则主要依靠亲友推荐的方式。此外,专业学习者和自主学习者也较多地通过媒体分析和理财机构获取相关的信息,而未学习过相关知识的投资者由于自身知识能力所限,对主流媒体和理财机构分析股票时采用的术语和表述在认识上仍然存在一定困难,故较少地依靠这些渠道见(表5)。从选取股票时看重的因素来讲,专业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投资者与未学习过相关知识的投资者在企业近期重大事项和小道消息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未学习过相关知识的投资者对企业近期重大事项与小道消息的看重程度明显高于专业学习者和自主学习者。这是因为未学习者对企业的其他方面了解相对薄弱,企业发生并购、重组等重大行为,以及有关企业重大事项的小道消息的传播,都会对他们的判断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另外,从投资者不同的学习类型来看,专业学习者最看重的是K线图,这是因为他们系统地学过相关知识,对K线图背后的含义理解较为透彻;自主学习者最看重的是宏观经济走势,这说明他们学习了一些金融、经济知识,对宏观经济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但微观技术分析的水平相比较与专业学习者来说略低;未学习过专业知识的投资者更看重企业的财务数据,这是因为企业财务数据表述清晰,企业盈亏状况一目了然,对未学习过相关知识的投资者来说更易接受,如(表6)所示。

(6)股票投资者收益获取方式分析。对于投资股票的家庭来讲,一般获取收益的方式有两种:买卖价差和公司红利。如果以买卖价差为方式来获取收益,则意味着对股票的投资倾向于短期、投机。而以公司红利为方式来获取收益,则意味着对股票的投资倾向于长期,以公司的盈亏作为标准来获取收益。根据调查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投资股票的185户家庭中,以买卖价差的方式获取股票收益的占95.2%,而根据公司红利方式获取股票收益的仅占4.8%。这说明中国的股民投资股票获取收益的方式绝大部分是通过买卖价差的方式获取。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股市的换手率显著高于NYSE、NASDAQ、东京、伦敦等较为成熟的股票交易市场,这实际上是由于很多投资者在并不真正了解股市的意义、各种股票的发展潜力及上市公司背景的情况下,盲目入市, 企图以低买高卖赚取差。而从这一方式可以看出,中国股票市场发展仍然不够完善,市场机制不够有效,投机者大量存在,大量资源消耗在了技术分析等非实体经济层面。原因在于中国股票市场成立不久,投资者对股票市场大多并不具备足够的认识。由于技术分析能力薄弱,人们对一些非官方信息大多抱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盲目听信他人的建议进行股票的买卖,从而导致股票换手率较高,股票收益以买卖价差为主。此外,上市公司分红较少也是导致股票市场投机现象严重的重要因素。

(7)股票投资者收益率分析。经计算所有被调查者近三年(2008年至2010年)的股票年平均收益率约为2.76%。根据央行近三年银行存款利息的数据进行加权平均计算,银行三个月、半年、一年的定期存款年利率分别为2.21%,2.53%,2.83%。所有被调查者近三年的股票年平均收益率低于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表明我国城市家庭股票投资者投资收益率普遍偏低。为了研究股票收益率与从事股票投资年份的关系,将股票投资者按从事股票投资年份分为短期投资者(3年以下)、中长期投资者(4年至6年)和长期投资者(7年以上)。对应的近三年平均收益状况见(表7),从(表7)中可以看出,随着投资年份的增长,股票投资的收益率确实呈上升趋势,这说明随着从事股票投资地进行,投资者对股票市场的规律、动向的把握能力将随着经验的积累不断提升,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为此,建议新入股票市场的投资者谨慎投资,可以以锻炼自身对股票市场行情的观察力为主要目标。当具有足够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后,再进行大额股票投资。

(二)未投资股票家庭特征分析 在被调查的286户家庭中,没有投资股票的家庭有96户,占33.6%。在调查这96户家庭没有购买股票的原因时,认为“股市风险过大”导致没有投资股票的最多,占57.4%;认为“时间精力不足”而导致没有投资股票的占据36.6%;认为“资金不足”而导致没有投资股票的占31.7%,如(表9)所示。由此可见,对于没有投资股票的家庭来讲,股票的风险性、投入时间精力、资金成为限制家庭投资股票的三个主要因素。股票投资对于家庭理财来讲,仍然是高风险金融产品,家庭理财更注重资产的保值,家庭的投资意识是趋于风险规避型。当问及家庭在满足何种条件下将投资股票时,问卷显示:在96户家庭中,认为“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占45.2%;认为“拥有充足资金”占据41.3%,认为“股市行情好”和“掌握相关经济、金融等知识”各占25.0%。此外,仍然有15.4%认为“无论如何也不会购买股票”见(表10)。由此,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充足资金、乐观的股市行情成为家庭将有意愿购买股票的三个主要条件,这与家庭目前没有投资股票的原因大体一致。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仍有部分家庭认为“掌握相关经济、金融等知识”这一条件较为重要,表明股票投资区别于银行存款、债券等其他收益率较为固定的金融产品,对于投资股票的家庭来讲,如果想获得较高收益,相关的专业知识是必要的,这就要求投资者对于股票投资的一些基本原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研究,也将必然花费投资者的时间和精力。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仍然有一部分家庭“无论如何都不会购买股票”。从中可以推测,这一部分人群对股票的风险有过高的预期,并且对股票市场的信心不足,同时也是风险规避者。

三、结论

从以上调查中可以发现:股票投资也已经越来越受到家庭居民理财的重视和关注;投资资产中股票所占份额与家庭人均收入成同向变化趋势;收益使用计划与生命周期呈现合理的对应关系;股票资产投入比例与生命周期的关系有待改善;投资者选取股票时所依靠信息与专业知识学习情况呈现合理的对应关系;股票市场投机现象较为严重;股票收益率随着从事股票投资年份逐渐上升等。调查结果显示,15.47%的受访者未学习过金融、经济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而这些投资者中绝大多数没有学习相关知识的打算。建议这些投资者适当地通过新闻、媒体、网络、书籍、培训班等渠道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掌握股票投资技能,从而做出对自己更加有利的决策。此外,对于目前收入水平尚不能满足当期消费需求的投资者,建议较少投资于股市,而更多地投向基金、债券等收益较为稳定的理财产品。本文仅是对我国城市居民家庭理财做了初步的调查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理财将会更加重要,有关家庭理财方面的研究会更加深入细致,希望为将来有关家庭理财的研究提供参考,推动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步淑段等:《农民家庭理财现状问卷调查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9期。

[2]邓平、余学斌、苏毅:《湖北省城镇居民家庭理财模式实证分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3]卢家昌、顾金宏:《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南京的证据》,《金融发展研究》2009年第10期。

[4]史代敏、宋艳:《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统计研究》2005年第10期。

[5]田剑英:《家庭理财》,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6]朱小斌、江晓东:《中国股市高换手率:行为金融学的解释》,《学术问题研究》2006年第1期。

第6篇

中国经济属于高增长型,和成熟市场相比,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化更快,调整期中闲置资金会相对更多。企业投资股市,在现阶段有很多理性因素。如果企业投资股票存在问题,应该通过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等方式来克服缺陷,而不应该简单地去限制企业正常的经营自。

不论金融监管制度如何,各国监管者对于企业投资股市的活动,一般都不予干涉。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某些情况下有内在的需求投资股票。更重要的是,企业依照法律,只要是经过正当的途径,例如股东大会核准,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经营和投资活动。

美国很多自由现金流或闲置资金多的企业,投资股市的活动很频繁。微软2000年财年从证券投资获取的收益高达33亿美元,约占同财年总收入的1/4.而许多传统产业企业,由于自由现金流不多,闲置资金较少,基本上不投资其他证券。如波音和麦当劳。

一、对待企业投资股市的态度:与金融监管体系没有必然关系

不论金融监管制度如何,监管者对于企业投资股市的活动,一般都不予干涉。美国Glass-Steagall法案前后的金融监管制度的变化很大,但是对于企业投资股市的政策没有改变,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美国的Glass-Steagall法案诞生于1933年,其核心是1933年银行法(TheBankActof1933),主要宗旨在于限制银行业与证券、保险之间的混业经营。法案的第16、20、21及32条对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进行了明确的隔离。第16条,禁止全国性银行(NationalBanks)投资股票,限制其代为机构从事有价证券的买卖,并禁止其从事证券的承销、中介业务。第20条,明确禁止联储的会员银行从属或介入任何主要从事证券承销及中介业务的组织。第21条禁止证券公司接受存款。第32条则要求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实行人员分开原则,禁止官员、董事或雇员同时服务于联储的会员银行及任何以证券承销、中介业务为主业的组织。第20条和第32条,禁止银行或银行控股集团的子公司或从属机构从事证券类业务。

1999年11月,美国通过了所谓“Gramm-Leach-Bliley”法案,从而有效地废除了长期以来由Glass-Steagall法案对美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所加的种种限制,开创了美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相互竞争的新局面。

上述简短介绍表明,美国的分业经营法案(Glass-Steagall)的适用对象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该法案对非金融类企业的证券买卖行为并无限制。当然,从理论上讲,对分业经营进行更严格的规定并非没有可能,如限制企业的股票买卖行为,限制银行为企业的股票交易提供融资等等。但在实践中,据我们了解,很少有国家以立法方式对非金融类企业买卖股票的行为加以禁止。以美国为例,非金融类企业买卖股票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行为,在Glass-Steagall法案废除前后并无明显变化。

监管者为什么不予干涉呢?企业的基本目的是为其所有者(股东)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如下节所分析,投资股票是企业的正常行为,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某些情况下有内在的需求投资股票。更重要的是,企业依照法律,只要是经过正当的途径,例如股东大会核准,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经营和投资活动。

二、企业投资股市的基本情况:美国和香港地区的案例

美国的普通企业从事股票和债券等证券投资,主要是出于如下考虑:1)为闲置的资金寻找出路,提高企业的收益。2)并购重组、结成战略伙伴关系等的战略需要。3)按企业的财务需要,回购本公司股票。4)与养老金和职工福利政策相关的投资。

根据对美国几家著名公司从事证券投资的分析表明(数据来源是这些公司的2000年报或中报),企业投资证券体现的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

首先,很多企业,尤其是自由现金流(FreeCashFlow)或闲置资金多的企业,投资股市的活动很频繁。例如,微软公司(Microsoft)2000年6月底的总资产价值(totalassets)约为520亿美元,其投资于债券的总额为64亿美元,投资于股权等等的总额,依成本计为80亿美元,股票和债券投资总额约占其总资产的28%。2000年财政年度(6月30日结束),微软从证券投资获取的收益高达33亿美元,约占微软同一财政年度总收入(140亿美元)的1/4.相应地,戴尔电脑公司(Dell)2000年1月底持有的股权投资金额约为15亿美元,债券投资金额约为13亿美元。类似微软和戴尔的企业很多,它们由于面临一个高度变化的市场,企业的主营业务的技术更新也很快,所以企业经常面临调整主营业务投资方向的需要。在这种调整期就会出现大量的闲置资金,也就产生了投资证券的需要。

其次,也有许多公司较少投资股市或债市。这些公司包括许多传统产业企业,它们的自由现金流不多,闲置资金较少。例如波音(Boeing)2000年12月底的总资产价值(totalas-sets)约为420亿美元,其投资于股票的总额为23亿美元,约占其总资产的5%。传统产业企业的业务可预测性很强,企业能较准确地按融资计划来投资在其主营业务,闲置资金通常较少。麦当劳(McDonald's)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2000年除了回购一些本公司股票外,基本上不投资其他证券。

再次,即使是同一企业,对于股市的投资,在各种年份也有不同。这是因为企业每年的经营业绩会有波动,闲置资金量会有变化。例如嘉年华(Goodyear)轮胎公司1999年投资1.07亿美元购买了可转换公司债券,约占总资产的1%。但2000年由于交通事故惹来许多官司,业绩大幅下滑,净收入由1999年的2.43亿美元下降到2000年的4000万美元,所以,公司在2000年没有从事股票和债券投资。在香港,企业投资股市的活动也很频繁,被视为正常的商业行为,监管者一般不干涉。投资股市较多的如:和记黄埔(Hutchison)2000年财政年度(截至12月31号),投资证券为173亿美元,占其总资产(561亿美元)的1/3.投资较少的如中华煤气(HK&ChinaGasCompany)投资证券为1.1亿港元,约占其总资产的6.3%。这两个企业的投资证券都与产业战略需要有关。

三、企业投资股市:我国的基本情况和问题

2001年公布中报的1153家上市公司中,有172家进行了委托理财,约占所有上市公司的15%,金额累计216.65亿元,平均每家1.25亿元。非上市公司的股票买卖行为没有全面的数据统计。对于企业投资股市需要有正确的认识,以下提出几个需要回答的问题和一些初步的想法。

1)中国的企业有投资证券的正常需求。

中国经济属于高增长型,和成熟市场相比,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化更快,企业对主营业务的投资调整会更频繁,相应地,调整期中闲置资金会相对更多。而目前1年期的存款利率仅为2.25%,企业选择投资股票市场,在现阶段的市场环境下有很多理性因素。

2)对企业投资的监管要和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长远目标相协调。

目前由于有些公司违规进行委托理财并造成损失,有些社会舆论要求禁止企业投资股票,有观点认为企业投资股票对政府来说是一个“负和”游戏(NegativeSumGame),理由是企业投资股票赚钱了的话,就将利润分给职工和管理层,而亏钱时国家却被迫补贴企业,所以认为至少要“管住”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股票投资。这种“负和”游戏的担心一直伴随着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在改革的初期,我们不给企业购买原材料的自,不给企业对产品的定价权,到后来又争论能否给企业进出口的自,都是害怕企业“损国家肥企业”。但事实是,我们的企业有了这一系列经营自后,增加了活力和效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壮大。对待企业投资证券,也应该采取类似的理念。如果企业投资股票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本着企业改革的思路,通过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等方式来克服缺陷,而不应该一有问题就简单地去限制企业正常的经营自。

3)银行对企业贷款的管理只能以偿还能力为中心。

首先是银行的定位问题。银行对客户的监管,应以客户对贷款的“综合偿还能力”为中心,而不可能一头扎进客户的日常经营,越俎代庖。银行应该发展在市场化下的监管能力和手段,例如评核企业投资股票对该企业偿还贷款的能力的影响,进而决定是否继续给该企业贷款,和以什么利率贷款。大量的企业是将各类负债资金进行综合调度运用的,银行难以逐笔监督企业资金的运用,这种工作和责任应该留给企业的股东去做。

其次,借款企业的综合还款能力是个复杂的事物,取决于行业特性、资本、现金流等多种因素,在实践中银行找不到科学的“一刀切”的单一指标。因此,银行也就不容易找出一个简化的方法来判断客户的证券投资是否正常,是否应对其停止贷款。

4)对上市公司与国有、国有控股公司区别对待。

第7篇

中国经济属于高增长型,和成熟市场相比,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化更快,调整期中闲置资金会相对更多。企业投资股市,在现阶段有很多理性因素。如果企业投资股票存在问题,应该通过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等方式来克服缺陷,而不应该简单地去限制企业正常的经营自主权。

不论监管制度如何,各国监管者对于企业投资股市的活动,一般都不予干涉。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某些情况下有内在的需求投资股票。更重要的是,企业依照,只要是经过正当的途径,例如股东大会核准,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经营和投资活动。

美国很多自由现金流或闲置资金多的企业,投资股市的活动很频繁。微软2000年财年从证券投资获取的收益高达33亿美元,约占同财年总收入的1/4.而许多传统产业企业,由于自由现金流不多,闲置资金较少,基本上不投资其他证券。如波音和麦当劳。

一、对待企业投资股市的态度:与金融监管体系没有必然关系

不论金融监管制度如何,监管者对于企业投资股市的活动,一般都不予干涉。美国Glass-Steagall法案前后的金融监管制度的变化很大,但是对于企业投资股市的政策没有改变,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美国的Glass-Steagall法案诞生于1933年,其核心是1933年银行法(BankActof1933),主要宗旨在于限制银行业与证券、保险之间的混业经营。法案的第16、20、21及32条对商业银行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进行了明确的隔离。第16条,禁止全国性银行(NationalBanks)投资股票,限制其代为机构从事有价证券的买卖,并禁止其从事证券的承销、中介业务。第20条,明确禁止联储的会员银行从属或介入任何主要从事证券承销及中介业务的组织。第21条禁止证券公司接受存款。第32条则要求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实行人员分开原则,禁止官员、董事或雇员同时服务于联储的会员银行及任何以证券承销、中介业务为主业的组织。第20条和第32条,禁止银行或银行控股集团的子公司或从属机构从事证券类业务。

1999年11月,美国通过了所谓“Gramm-Leach-Bliley”法案,从而有效地废除了长期以来由Glass-Steagall法案对美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所加的种种限制,开创了美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相互竞争的新局面。

上述简短介绍表明,美国的分业经营法案(Glass-Steagall)的适用对象是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该法案对非金融类企业的证券买卖行为并无限制。当然,从上讲,对分业经营进行更严格的规定并非没有可能,如限制企业的股票买卖行为,限制银行为企业的股票交易提供融资等等。但在实践中,据我们了解,很少有国家以立法方式对非金融类企业买卖股票的行为加以禁止。以美国为例,非金融类企业买卖股票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行为,在Glass-Steagall法案废除前后并无明显变化。

监管者为什么不予干涉呢?企业的基本目的是为其所有者(股东)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如下节所,投资股票是企业的正常行为,企业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某些情况下有内在的需求投资股票。更重要的是,企业依照法律,只要是经过正当的途径,例如股东大会核准,有权利决定自己的经营和投资活动。

二、企业投资股市的基本情况:美国和香港地区的案例

美国的普通企业从事股票和债券等证券投资,主要是出于如下考虑:1)为闲置的资金寻找出路,提高企业的收益。2)并购重组、结成战略伙伴关系等的战略需要。3)按企业的财务需要,回购本公司股票。4)与养老金和职工福利政策相关的投资。

根据对美国几家著名公司从事证券投资的分析表明(数据来源是这些公司的2000年报或中报),企业投资证券体现的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具体来说有以下特点:

首先,很多企业,尤其是自由现金流(FreeCashFlow)或闲置资金多的企业,投资股市的活动很频繁。例如,微软公司(Microsoft)2000年6月底的总资产价值(totalassets)约为520亿美元,其投资于债券的总额为64亿美元,投资于股权等等的总额,依成本计为80亿美元,股票和债券投资总额约占其总资产的28%。2000年财政年度(6月30日结束),微软从证券投资获取的收益高达33亿美元,约占微软同一财政年度总收入(140亿美元)的1/4.相应地,戴尔电脑公司(Dell)2000年1月底持有的股权投资金额约为15亿美元,债券投资金额约为13亿美元。类似微软和戴尔的企业很多,它们由于面临一个高度变化的市场,企业的主营业务的技术更新也很快,所以企业经常面临调整主营业务投资方向的需要。在这种调整期就会出现大量的闲置资金,也就产生了投资证券的需要。

其次,也有许多公司较少投资股市或债市。这些公司包括许多传统产业企业,它们的自由现金流不多,闲置资金较少。例如波音(Boeing)2000年12月底的总资产价值(totalas-sets)约为420亿美元,其投资于股票的总额为23亿美元,约占其总资产的5%。传统产业企业的业务可预测性很强,企业能较准确地按融资计划来投资在其主营业务,闲置资金通常较少。麦当劳(McDonald's)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2000年除了回购一些本公司股票外,基本上不投资其他证券。

再次,即使是同一,对于股市的投资,在各种年份也有不同。这是因为企业每年的经营业绩会有波动,闲置资金量会有变化。例如嘉年华(Goodyear)轮胎公司1999年投资1.07亿美元购买了可转换公司债券,约占总资产的1%。但2000年由于事故惹来许多官司,业绩大幅下滑,净收入由1999年的2.43亿美元下降到2000年的4000万美元,所以,公司在2000年没有从事股票和债券投资。在香港,企业投资股市的活动也很频繁,被视为正常的商业行为,监管者一般不干涉。投资股市较多的如:和记黄埔(Hutchison)2000年财政年度(截至12月31号),投资证券为173亿美元,占其总资产(561亿美元)的1/3.投资较少的如中华煤气(HK&ChinaGasCompany)投资证券为1.1亿港元,约占其总资产的6.3%。这两个企业的投资证券都与产业战略需要有关。

三、企业投资股市:我国的基本情况和

2001年公布中报的1153家上市公司中,有172家进行了委托理财,约占所有上市公司的15%,金额累计216.65亿元,平均每家1.25亿元。非上市公司的股票买卖行为没有全面的数据统计。对于企业投资股市需要有正确的认识,以下提出几个需要回答的问题和一些初步的想法。

1)的企业有投资证券的正常需求。

中国属于高增长型,和成熟市场相比,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化更快,企业对主营业务的投资调整会更频繁,相应地,调整期中闲置资金会相对更多。而1年期的存款利率仅为2.25%,企业选择投资股票市场,在现阶段的市场环境下有很多理性因素。

2)对企业投资的监管要和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长远目标相协调。

目前由于有些公司违规进行委托理财并造成损失,有些舆论要求禁止企业投资股票,有观点认为企业投资股票对政府来说是一个“负和”游戏(NegativeSumGame),理由是企业投资股票赚钱了的话,就将利润分给职工和管理层,而亏钱时国家却被迫补贴企业,所以认为至少要“管住”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股票投资。这种“负和”游戏的担心一直伴随着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在改革的初期,我们不给企业购买原材料的自主权,不给企业对产品的定价权,到后来又争论能否给企业进出口的自主权,都是害怕企业“损国家肥企业”。但事实是,我们的企业有了这一系列经营自主权后,增加了活力和效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和国力的壮大。对待企业投资证券,也应该采取类似的理念。如果企业投资股票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应该本着企业改革的思路,通过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等方式来克服缺陷,而不应该一有问题就简单地去限制企业正常的经营自主权。

3)银行对企业贷款的管理只能以偿还能力为中心。

首先是银行的定位问题。银行对客户的监管,应以客户对贷款的“综合偿还能力”为中心,而不可能一头扎进客户的日常经营,越俎代庖。银行应该发展在市场化下的监管能力和手段,例如评核企业投资股票对该企业偿还贷款的能力的,进而决定是否继续给该企业贷款,和以什么利率贷款。大量的企业是将各类负债资金进行综合调度运用的,银行难以逐笔监督企业资金的运用,这种工作和责任应该留给企业的股东去做。

其次,借款企业的综合还款能力是个复杂的事物,取决于行业特性、资本、现金流等多种因素,在实践中银行找不到的“一刀切”的单一指标。因此,银行也就不容易找出一个简化的来判断客户的证券投资是否正常,是否应对其停止贷款。

4)对上市公司与国有、国有控股公司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