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海绵城市的工程措施范文

时间:2023-07-30 10:10:41

序论:在您撰写海绵城市的工程措施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海绵城市的工程措施

第1篇

关键词:路面径流污染、受纳基底、径流污染净化、海绵工程

城市范围内由于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会将泥沙颗粒物、氮磷营养元素、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多种污染物排放到大气和城市下垫面(包括路面、屋面、硬质铺装场地等),在自然降雨过程中,上述各类污染物被雨水冲刷、淋溶,形成污染水体,部分以地表径流的形式迁移至城市绿地或自然水体等受纳基底,必然造成受纳基底的污染。

1 路面径流污染来源

路面径流是城市地表径流的一种,相关研究表明,路面径流是污染效应最强的部分,对受纳基底的影响最为严重。路面径流污染来源包括道路交通污染、雨水自身污染和大气降尘。国外大量研究证明,道路交通污染是其最主要的来源。

道路交通污染种类众多,包括轮胎(橡胶)和路面材料(如沥青)磨损、车辆尾气排放、燃料不完全燃烧及油泄漏产生的有毒有机污染物、载运有机化学等材料的泄漏、刹车连接等机械装置的磨损及其他因车辆运行产生的颗粒物等。其代表性水质指标包括悬浮物SS、有机污染物COD、重金属Pb、Zn、Cu、Cr、Ni以及矿物油类、氯化物、多环芳径等。

2 路面径流污染特征

污染物的分类方法众多,本文根据路面污染物溶于水的难易程度将其分为水溶性污染物和非水溶性污染物两类。其中,水溶性污染物包括NH3-N、水溶性COD、水溶性Zn等,非水溶性污染物包括颗粒态的SS、重金属Pb、Cu、Cr、以及石油类产品等。

2.1 单场降雨径流污染变化特征

根据常规经验,降雨初期城市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最大,经过一定时间的雨水冲刷,路面径流污染浓度会逐渐降低。这种经验、认识是基于所有路面污染物都易溶于水。因此,在处理路面径流污染时,可以采用初雨弃流的方法,在弃流一定时间或一定量的初期雨水后,便可将之后的路面径流直接排入周边绿地、水体等受纳基底,而不会对其造成污染。

然而,城市路面径流污染浓度并非简单随时间变化的一元线性关系,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因为水溶性污染物NH3-N、溶解态COD、Zn等的浓度在径流过程中相对稳定,并随径流过程逐渐减小:而径流中非水溶性的SS、COD、Pb、Cu、Cr等物质主要呈颗粒状态,其浓度受降雨强度的影响,如果降雨初期强度较小,其强度不足以冲刷掉的附着在路面的颗粒态污染物,并将其携带进入路面径流,则后期降雨强度较大时径流污染物浓度可能更高。

2.2 路面污染物季节变化特征

根据相关研究,路面径流中SS、COD和NH3-N浓度因季节不同变化显著,其中SS和COD呈现冬、春季浓度高、秋季浓度最小的趋势,而NH3-N则为夏季最低、冬季最高。而重金属Pb、Zn和溶解态COD、Zn的浓度季节差异不大。总体来说,城市路面径流污染浓度在雨季初期最大,随后逐渐减小,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呈逐步增大的趋势。

3 路面径流污染对海绵工程的影响

城市海绵工程旨在通过牛态控水设施的建设,充分发挥城市绿地、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缓释功能,有效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缓解城市内涝,并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从而改善城市水环境,保护城市水安全。

海绵工程在城市道路上的应用打破丫传统城市道路排水单一的“快排”模式。它试图通过将路面上的径流雨水引入道路附属绿地,并经绿地内的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收纳、储存部分路面径流,从而起到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缓释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市政排水管网的压力,为削减峰值径流赢得时间。

然而,路面径流污染是城市地表径流中污染效应最强的部分,路面径流雨水直接进入绿地,其各种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将对植物牛长造成不可逆转的毁坏。因此,应在道路绿地内布置初雨弃流装置、沉淀池、前置塘等水净化设施,在径流雨水进入绿地前,利用净化设施对进入绿地内的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防止径流雨水污染对绿地植被造成毁坏。但现有大部分城市道路附属绿地受到用地紧张等因素的制约,没有布置雨水净化设施的空间,这必将极大的影响城市道路海绵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在收纳径流雨水后,会在一定时间内形成渍水,影响部分植物的生长。而如果单纯采用耐水湿植物则会影响部分道路绿化功能的发挥和景观效果。

4 路面径流污染应对措施

首先要加强道路门常养护、管理,将机械清洗与人工清扫相结合,定期打扫、清洗城市路面,清洗污水进入市政排水管网。清扫频率视道路交通流量和天气状况而定,机动车流量较大、且非雨季时应适当提高。通过高频率清洗,非水溶性污染物如颗粒态的SS、重金属等污染物不能长期大量附着在道路表面,对于降低雨期路面径流污染浓度,保障海绵设施植被正常牛长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应开展路面径流污染净化设施建设,如过滤净化装置、渗透/生物滞蓄设施、植被过滤带等。根据相关研究,渗透/生物滞蒂设施对于TSS的去除率可达75%以上,对于重金属去除率最低的渗透池最低可达50%以上,最高的渗透沟渠对于重金属的去除率最高更是可达到99%;过滤净化装置的地下、地表砂滤对TSS的去除率可以达到70%-90%,对重金属的去除率可达到20%-90%,有机质过滤对路面油脂的去除率可达到90%;宽度10米的植被过滤带对N、P等元素和COD的削减作用可达到峰值,消减率在90%以上。

5 结论与建议

城市路面是径流污染的重要来源,包括悬浮物、重金属、石油类产品等在内的众多有机、无机污染物会对海绵设施尤其是植物造成严重的损害,导致海绵工程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吸纳、蓄滞和缓释径流的作用。同时,作为城市不透水地表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路面也是削减地表径流的重要场所。因此,城市道路海绵工程对于城市水生态和水安全建设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开展城市路面海绵工程建设时,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l、从规划层面着手,拓展道路绿地空间,为各项海绵设施和径流污染净化设施布局预留足够的空间。

2、充分认识路面径流污染的危害性,加大径流污染净化设施的建设力度,同时做好日常清理、维护工作,保障海绵设施运转的安全性。

第2篇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项目日益增多。路基路面不仅是工程建设中的重点环节,也是工程建设中最易出现病害的区域。本文总结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常见病害,并对常见路基路面病害提出了处理措施,从而确保车辆的正常通行,有效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处理

1公路工程中比较普遍的路基路面病害

1.1公路路面高低不平路面不平整会影响车速和行驶安全。造成这种病害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施工中铺路和压路环节技术规范不到位,监理单位监管不严格。

1.2路面呈现粗糙和马蜂窝现象

这种情况会造成公路承压能力差,使用寿命短。引起这种病害的主要原因,一是在沥青施工中,沥青材料的制作不符合施工要求;二是对沥青的养护时间不足。

1.3路面裂痕

路面出现裂痕是公路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病害,这不仅影响公路的承压能力,还会为车辆行驶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这种病害的发生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1)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材料杂质多、沥青质量不合格、砾石硬度不够等;

(2)施工技术不规范,施工工人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施工。

1.4公路边坡滑坡和塌方现象

该种现象属于比较严重的病害情况。塌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施工技术不规范和水流的破坏引起的,而滑坡主要是地质情况造成的。塌方和滑坡情况主要发生在土壤地质疏松和雨水量较大的地区。由于土壤的地质结构本身就容易坍塌,加上长时间的水流冲刷,从而出现了坍塌现象。

1.5路基出现变形

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有三个原因:

(1)施工技术问题;

(2)材料质量问题;

(3)超重超载车辆的压力破坏。

2公路工程中常见路基路面病害的具体处理措施

2.1路基路面中的边坡病害处理措施

公路工程中的边坡有自然边坡和人工开挖两种。边坡变形或失稳情况发生时,都会对公路路基路面造成较大的影响。在边坡病害治理中,要根据病害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对于一些易坍塌和地质松软的边坡,进行合理的加固防护处理,通过控制边坡的变形来降低其对路面的间接危害。在一些地形较为复杂的山区进行公路施工,采取的防治措施要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利用锚喷支护、锚喷索道网防护、设置防滑桩、土墙档护等形式,还可以采用植被覆盖的形式进行边坡加固处理。植物强大的根部体系能够有效缓解水流对边坡突然的冲刷,使公路边坡在结构上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既能防止边坡滑坡和塌方,又能降低泥石流等情况的危害程度。

2.2路基路面中岩溶地带的病害处理措施

我国在地形上有着很广阔的岩溶分布。在这些地带的公路工程施工中,要结合岩溶地带的地质特征、发育规律和分布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防治路基路面病害的处理措施。

(1)大规模岩溶地带的公路路基路面病害防治。对于不符合公路施工的岩溶地带,在病害防治上的主要措施就是绕开岩溶地带。通过对岩溶地带具置和范围的准确勘察,进行合理的公路路线更改来避免大型岩溶地带可能给公路路基路面带来的危害。

(2)中小规模岩溶地带的公路路基路面病害防治。对于中小型岩溶地区的公路工程施工,首先应该进行严格的地质勘查,并结合岩溶的发展规律,将施工位置设定在岩溶占用面积最小的区域,并采取相关的岩溶处理技术来制定岩溶地带的加固和控制其蔓延的处理措施。实现公路工程在岩溶地带的安全穿越,有效预防岩溶地带对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威胁。

(3)岩溶地带中有冒水区域的路基路面病害防治。在岩溶地带进行公路工程建设中,对于岩溶地带有泉水和冒水洞时,就要有针对性的水处理方式,在路基路面下边设置储水井,建立引流水渠将水合理引流等,将水流方向转移或排到外边,以降低水对公路路基路面的冲刷所造成的危害。

(4)对于无水的干溶洞区域的路基路面病害防治。这种情况下的处理基本都是围绕加固进行。在一些强度不够的干溶洞顶部进行公路工程施工,很容易有路面塌陷情况发生。处理方法就是将不稳定部分炸掉,通过混凝土填充和打入钢筋桩的形式进行人工加固处理。当然,对于体积较大的溶洞,相比于通过钢筋混凝土加固处理来说,通过施工线路的改变有效避开溶洞更具有可行性。同时,对于岩溶地区的公路工程施工,还应该对溶洞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判断,防止施工完成后,由于溶洞的自身蔓延性给公路的路基路面带来严重的危害。

2.3对于采空区域的公路施工路基路面病害防治

在地下矿产资源的开挖形成的采空区域的公路工程建设也要充分考虑到路基路面的病害防治处理,这类地形的公路工程很容易出现坍塌现象。对采空区域的病害防治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1)对开挖区域进行回填加固,这种方式只适合于路基的边坡处理;

(2)在公路路基的下方充填也可以缓解路基的塌陷和破坏;

(3)对于采空区面积不是太大,且深度比较浅的区域,可以通过建立桥跨有效避开采空区;

(4)对于开采深度在100~250m一些采空区,可以采用灌注泥浆的方法。对深度大于250m的采空区就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施工。另外,在协调开采方面,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路面宽度调整、双层混凝土结构助力等方面进行协调施工,来有效预防采空区对公路工程中路基路面的危害。

2.4路面裂缝的处理

(1)表面封闭法。整体表面封闭法:对混凝土表面的不规则网状裂缝,需预先洒水湿润基层,然后用网状裂缝柔性封闭剂,均匀涂刷,不得有漏涂部位,涂刷厚度1mm左右为宜。表面封闭法分两种,一种是局部表面封闭法,另一种是整体表面封闭法。但采用此方法都应先清除混凝土表面的灰尘和杂质,对顽固性的油漆或其他粘结性强的污物,应采用喷砂方法清除。局部表面封闭法:对混凝土表面的未贯穿裂缝及注浆法不能注入的微细裂缝,可用环氧树脂配合微细裂缝封闭膏沿缝涂刮,宽度20mm;也可开槽嵌入。

(2)灌浆、嵌缝封堵法。宽度在0.5mm以下裂缝,宜采用丙烯酸甲酯类或低粘度改性环氧类注浆材料;宽度在0.5~5mm的裂缝,宜采用无收缩或低收缩的改性环氧类注浆材料,其体积收缩率应小于5%;宽度大于5mm的裂缝,宜采用注浆料或流动性好的无收缩水泥类胶凝注浆材料。灌浆材料固化后,应敲开表面封闭胶层观察,必要时可钻芯取样检验裂缝维修效果,若修补效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采取相应的补救或加固措施。

3结语

总之,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道路的建设。在不断扩充公路建设的规模时,公路工程质量更需要有效把控。由于受到地质地形、公路工程的基本施工、结构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路基路面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在公路建设中,应该从公路工程路线中的基本地质结构和具体施工情况出发,有效治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所存在的病害,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有效促进我国公路工程的健康及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天柱.浅谈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易见的质量通病[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7):162.

[2]袁香菊.浅析高速公路路面病害治理优化设计[J].北方交通,2015(6):70-72,78.

第3篇

【关键词】道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措施

1 前言

我国的幅员辽阔,区域不同自然环境差异很大,但是公路工程存在的问题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提高公路工程的质量意识,使公路建设水平越来越高,符合我国社会的发展。解决好公路工程的常见病害有利于我国运输事业的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2 公路路基路面的病害类型

2.1 路基沉陷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的路基是最容易沉陷的,软土含水量大、抗碱强度低、承载能力低,由于路基底部遭受水侵蚀,会在路面底下形成大面积空间,坡脚又不能进行支撑,在路基自重的作用下,路面就会出现沉降、塌陷等现象。整个问题的造成,有一部分是自然原因,但也有人为原因,在公路当初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完整考虑施工的路面状况以及一些问题的预防措施,没有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没有保证软土地基路段预压时间,结果造成公路路基沉陷现象的产生。同时我们也看到,路基塌陷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尤其在夜间极容易造成车辆损害和人员伤亡事故。

2.2 面层不平整

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沥青混合料的配比上。沥青混合材料配合不合理,比如油石比较大,就可能导致路面产生鼓包,油石太小,就又会造成路面松散的情况产生。同样如果其它材料使用的不合理也会造成一系列的路面问题而当沥青混合料在搅拌时出现意外情况,比如含水量大、温度高,造成搅拌不均匀,会致使路面难以铺成,温度过高还会造成沥青老化,不能保证路面的质量。

2.3 路面早期破损

如果施工不当,在公路工程完工早期容易出现路面破损情况。由于各种原因,在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中,没有严把施工的质量关,没有严格控制终压的沥青混合料的温度,造成了横向裂缝的产生。由于片面追求个别不合理的指标,没有全面考虑面层的综合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结果造成路面的不必要的破坏。还由于没有综合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因素,结果造成了一些意外的问题产生,给路面造成很大破坏。

3 公路路基路面病害的治理措施

3.1 路面问题的治理

从根本上说,防止路面问题的产生还得从保证路基的质量入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路面出现损害问题的现象还是很多,所以在做好保证路基质量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应做好路面治理工作的准备。关于路面治理,我们也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对于路面的不平整现象,尽力采取简洁措施。其次,对于路面出现的裂缝问题,当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完后用水泥浆抹补。而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再进行施工。其三,要注意在路面治理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以免治理不当,再次出现路面破坏现象。

3.2 边坡防护与加固治理

路基和路面治理应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首先,工程防护要结合当地环境,根据不同地域采取不同措施,护面墙防护、锚杆防护以及土工合成材料防护等手段要结合实际情况。其次,在注重工程治理的情况下,也应注重植物防护。植物防护是一种长远措施,不仅可以美化公路、调节温度,而且可以起到固结和稳定边坡的作用,可有力的保护路基的稳定性。

3.3 边坡变形与失稳治理措施

边坡是天然斜坡和人工边坡的统称。边坡在复杂的地质力作用下形成在公路工程建设中,边坡变形主要表现为路基路面危岩、位移、倾斜,对于边坡破坏较严重的情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治理边坡变形与失稳。路基防护是保证路基稳定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治理公路工程路基路面边坡变形的过程中,应结合公路工程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根据边坡的不良工程地质特征和滑坡加固治理与防护工程特色。在山区修建公路的时候,主要选取适用性强、易于操作、工程负效应小的措施,以预防崩塌、落石、滑坡、坍塌、泥石流等山体或边坡变形,如抗滑桩、锚杆(索)、挡土墙、削坡和灌浆等,使其分别适用于不同塌方、滑坡的物理力学条件和地质条件。

3.4 岩溶地区路基治理措施

岩溶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岩溶地区的地基问题是公路工程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对于岩溶地区路基的治理,应从整体上把握岩溶地区的路基概况,结合实际地质条件,理清岩溶发展规律和分布规律,以便在岩溶地区进行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时制定合理的处治方案。岩溶地区的地形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大型且局部严重的岩溶路基路面病害地段;二是不太严重的中、小型岩溶路基路面病害地段;三是路基基底的岩溶泉和冒水洞;四是路基基底的开口干溶洞等。具体说来,对于大型且局部严重的岩溶路基路面病害地段病害的治理,应搞清楚岩溶地段的具置,尽量设法绕避进行公路工程建设。对不太严重的中小岩溶地段路基路面病害的治理,在进行公路工程建设时,应选择其最窄的、最易于采取措施的地段通过,对岩溶水宜以疏导为主,采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方法,不宜堵塞,一般可采用排水沟、泄水洞等疏导岩溶水。

3.5 采空区路基治理措施

采空区路基治理是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开采时间与开采结束后上伏岩土体剩余沉陷变形时间都较长,在对公路工程路基的危害方面,采空区路基治理的形势十分严峻,对路基影响与危害持续时间也较长。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治理中,针对采空区路基路段的治理,要制定实际可行的治理方案,必须了解采空区的分布及发展情况。采空区路基的治理应从路基处治、开采协调两个方面来进行,其具体内容如下:

(1)路基处治

对公路工程采空区路基路面病害的处治,可以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即开挖回填、充填、桥跨和注浆。其中,开挖回填是指对于路基挖方边坡上的采空区宜采用开挖回填方案。开挖要注意保护标准定位桩、轴线桩、标准高程桩。回填是保证地基不受侵扰。充填是指采空区充填能有效地减小地表沉陷破坏程度。公路工程的充填材料对采空区路基路面的治理至关重要,有条件时采用水砂充填,能保证公路安全无损。采深不大时,可采用覆岩离层充填,加固采动覆岩破坏区,限制地表沉陷破坏。另外,为充分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在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中,在煤层开采规模较小、开采深度小于100m的采空区,可以采用桥跨方案。

(2)开采协调

公路工程采空区路基路面的治理还可以采用开采协调的方法。在开采协调过程中,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路面板接缝的宽度;二是设置“双层连续配筋混凝土结构”;三是合理安排开采时间。

在调整路面板接缝的宽度方面,设置接缝可减少混凝土板变形受约束影响而产生的内应力,增加路面板抵抗各种变形的能力。在设置“双层连续配筋混凝土结构”方面,主要是对于采深与采厚比较大且地表变形连续时设置。在合理安排开采时间方面,要使地表剧烈变形破坏期避开冬季低温期,以使路面材料变形适应采动地表变形。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公路中路基路面病害不仅严重影响公路的质量,还会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做好路基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做好病害的预防与治理工作。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能够不断研究、不断探索,就能不断完善路面路基病害的预防方法及治理措施,使我国公路建设的明天更美好。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公路路基;病害;解决措施

前言

与前些年相比较,近年来,我国的路基承受的荷载正在逐年的增多。与此同时,自然因素也是会导致路基出现病害的一个原因。由于公路所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路基路面出现的病害也是多种多样的,最常出现的路基路面病害是路基的变形和路基边坡的崩塌。产生路基路面病害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可能会有当地土质的因素、可能是因为人为的破坏导致的、可能是由于公路的养护导致的。在对待路基的危害方面,如果想一次就彻底将病害解决是非常的不现实的,只有通过找到其发生的原因,做好事前的防范工作,将其发生危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才是最可取措施。

1 关于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的病害类型

1.1 边坡滑塌

在公路工程中边坡滑塌一直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路基路面病害类型而存在着,其从规模和土质上进行区分可分为滑坡和塌方。滑坡主要是指路基一部分的边坡土体由于受重力作用的影响,沿着某处的滑动面往下滑,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良的地质条件遭到破坏。塌方是指在公路路基上的疏松土质边坡的下滑形成,主要原因是施工不当或者水损坏引起。通常来说,边坡滑塌主要发生在土质疏松和多雨水的地方,雨水的冲击力是导致土体下滑的重要原因,容易造成路基路面的破损。

1.2 路基变形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属于深填、高填以及半填半挖填方的通常在投入使用后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沉问题,这种情况主要是有两个原因造成。第一,施工中压实控制不合格或施工措施不当,另外,分层过厚、含水量等也是致使路基密实度不够的重要原因,因而容易造成路基路面的变形。第二,材料的因素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最佳含水量不准确、高塑性直属的粘性土的使用以及材料的压缩系数相对过大等等也是造成路基变形的关键因素。出现上述现象和问题,使得路面路基变形、开裂甚至下陷,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交通运输业的进步,对于公路工程的要求也更高,大型超重超载车辆的逐步增加也对公路等级及公路质量的需求更迫切。

1.3 路基沉陷

软土地基是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特殊部分,软土地基上的路基沉陷现象更加频繁。首先软土的含水量更大,其抗碱的强度也相对比较弱,承载力不够,并且路基的底部容易遭到水的侵蚀从而形成巨大的空间,另外坡脚无法进行支撑行为,因而,在自重的作用下,路基路面则较容易出现塌陷或者沉降的问题。造成现象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在其中。在工程施工当中,相关的人员没能从预防措施上考量施工可能出现的一些路面状况和问题,更没能完全做到对工程实际情况的考察,无法掌握软土地基的预压时间等施工工艺问题的特殊性,从而造成路基沉陷的问题,造成对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的损害。

1.4 路面平整性不够

沥青混合料在配比上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配比不合理,油石过大,则容易使得路面出现鼓包的现象,反之,油石过小则容易使得路面松散,不利于路面的施工质量的保证。除此之外,其他材料的运用的合理性的缺乏也一样会造成各种各样的路面问题。比如在混合料搅拌上若出现温度高、含水量过大或者搅拌不均匀等,都会使路面的平整性受到影响。

1.5 路面的早期破损

若出现施工不当的现象,那么公路工程在完工早期就比较容易发生路面破损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沥青混合料的铺摊碾压工作中对于施工质量的关注和重视不够,没能在温度等方面进行控制,导致了横向裂缝的出现。另外,缺乏全局思维,没能全面考虑施工的情况,尤其是面层的综合强度、耐久性以及安全性,容易对路面造成额外的损害。最后,对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综合考虑也是重要部分,是避免一些意外发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2 关于公路工程中路基路面病害的治理措施

2.1 路基治理

在公路工程中路基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质量,也是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因此,要做好路基的施工质量把关工作。第一,在施工中,要将路基压实工作做到位,必须符合施工和设计要求,在软土地基情况下,要达到路基压实的相关质量标准。第二,在路基填料这道工序上,要最大限度上使用可塑性高以及含水量符合要求和标准的土,不能在填料上偷工减料,使用淤泥、有机土或者带有生活垃圾的土,都会严重影响路基质量。第三,要维持路基的干燥、稳定以及坚固的良好状态,因此,要对路基工程的排水措施进行完善,控制水含量以维护路基的稳定性。排出的水要排到路基的范围之外,以防水的漫流和下渗,对路基造成影响。已经存在路基危害问题的公路工程,可采用开挖回填、充填以及桥跨和注浆等几种方法进行补救。

2.2 边坡防护与加固治理措施

对于路基的边坡防护与加固要符合相关的施工原则。其主要包括植物防护和工程防护两个方面。植物防护是指为了减缓水流的速度在路基边坡上种植植物,利用草或树的根系对边坡上表层土壤进行固结来减轻水流的冲刷作用,保护边坡土壤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加固。植物防护在调节土壤湿温和美化公路工程环境上都有其重要作用,最重要的是其固结和稳定边坡上具有关键性意义,并且相对于其他措施来说更加简单和经济。因此,通常情况下,边坡防护都首先考虑植物防护的措施,但植物防护也尤其限制性的条件,比如,土壤要适宜植物生长,公路边坡要相对平缓等。工程防护从类型上区分包括有护面墙防护、浆砌片石防护、干砌片石防护以及水泥混凝土预制块防护等。其主要用于风化严重的且不适于植物生产无法用植物防护进行处理的岩石路基边坡或者碎石土的挖方边坡等等,即运用工程防护的相关措施进行边坡防护。

2.3 边坡变形与失稳治理措施

若边坡的破坏情况较为严重,出现了滑坡、塌方或者失稳等现象,则应该及时运用更具效果的相应固定措施进行处理,使得边坡的安全稳定性得以保障。在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时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地质特点选取不同的适应于本工程的措施,适应性强、方便操作、成本相对较低以及工程的负面效应更小等因素成为考量标准。

2.4 岩溶地区路基治理措施

首先从地质上了解岩溶的相关规律,根据这种规律慎重的确定相关的智力方案。正常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局部的、严重的、大型的岩溶阶段,设计人员应该设法绕过;对于一些不是十分严重的小型岩溶地段,相关人员尽量选择最窄的、最容易采取维修措施的地段通过。此外,对于岩溶水,施工人员应该因地制宜,采取有利的方法,以疏导岩溶水为主。不宜堵塞。对于路基基地的岩溶洞和冒水洞,工作人员应该设计集水明沟和渗沟等方式,努力将水排出路基中。对于一些干溶洞,设计人员应该在洞内采取干砌石进行填充。当洞的深度较浅的时候,应该给予回填充实,当洞的面积较大时,应该使用构造物跨越。

3 总结

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因此,在进行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路段进行治理,合理选择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保证行车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许维贞.黄土地区新建线路基床病害成因与整治[J]铁道建筑,2005.

[2]王磊.黄土地区公路排水系统病害防治[J].长安大学学报,2008.

第5篇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病害;治理

引起公路工程病害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水的侵蚀、软土地质条件、冻害、沉降、车辆荷载等等,这些因素将会造成公路边坡失稳、变形、路面裂缝、岩溶地区以及采空地区公路的损害等,最终导致公路损坏。因此,如何做好公路工程病害的治理工作是当前公路建设中非常重要环节。

1 公路工程路基病害及治理措施

1.1 边坡防护与加固的治理措施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公路路基路面对病害的处理原则,因此做到防患于未然是最好的处理方式,但是出现病害也是不可避免的。影响边坡强度的因素很多,首先从边坡施工材料的选择来看,边坡防护的材料有植物,刚金水泥以及各种混合防护材料,相应的防护就有植物防护,工程防护,柔性防护和综合性防护。众所周知,植物具有防治水土流失,调控气候的作用,植物防护的具体做法即在防护栏周边种植一些具有生命力的植物,形成一层生物保护层,减缓坡地水土的流动速度,有效地保护了路基路面。一些植物具有监控和吸收污染物的功能,生命防护层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净化了空气,是非常有效的防护手段。工程防护可以弥补植物防护重的不足,因为坡地附近还有不适宜种植植物的土壤带,这时候可以运用工程防护手段,保证不遗漏任何防护点。柔性防护措施主要是在现有防护的基础上,增设防护植物网和铁丝钢筋网,进一步加强防护效果。综合性防护实质就是这些防护措施的配合,综合性防护是最有效的防护手段。

1.2 边坡变形与失稳的治理措施

边坡主要指路基路面中存在的天然坡地以及人工坡地,边坡常常容易出现滑移,倾斜,水土流失等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理,容易出现引起泥石流,道路塌方,危石伤人等事故,因此对边坡防护的治理刻不容缓。治理边坡问题时,要尽可能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工程负担小的施工方案,使治理工作能够做的又快又好。同时,在选取治理材料的时候,要尽可能将材料搅拌均匀,严格按照配比进行操作,使得防护材料质量优良,能够有效增强边坡防护的效果,避免事故的发生和资源的浪费。

2 公路工程中路面病害及治理措施

路面养护时应结合病害特点,采取有效的维修工艺和方法,进而在到达养护目标的同时,提高维修施工效率,及时排除病害给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

2.1 路面坑槽的治理

当路面出现坑槽而基层未遭到破坏时,应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修补。修补过程中遇到阴雨季节或雨雪天气,而又无法找到合适修补材料时,应适当进行保护或处理防止坑槽面积进一步增大;当路面坑槽的出现由基层局部稳定性差引起,应先采取措施处理基层,而后修补路面坑槽。

2.2 路面裂缝的治理

修补路面裂缝时,应根据裂缝的严重程度采取有效的修补措施。通常情况下按照以下步骤修补路面裂缝。首先,判断裂缝是否由路基引起。如原因在于基层可采取填充材料等措施增加基层强度,提高其稳定性,为路面裂缝的修补奠定基础。如路面裂缝不是由基层引起,应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处理:高温季节路面出现的轻微裂缝自行愈合,可不进行处理;如裂缝如无法愈合应打扫干净出现裂缝的路段,而后将少量沥青均匀的喷洒在路面,并撒上2~5mm的粗砂或石屑。最后使用轻型压路机进行碾压处理。并使用稍稠的沥青涂刷裂缝;当路面出现横向或纵向裂缝时,应根据其宽度大小进行处理。当裂缝宽度不足5mm时应将裂缝中的杂物清理干净,向其中灌入浓度较小的热沥青,并灌注深度控制在裂缝的2/3,然后将粗砂或石屑填入其中捣实。最后清除溢出缝外的粗砂、石屑和沥青。当裂缝宽度超过5mm时,将裂缝边缘松动的部分清除后,向缝中填充热拌沥青混合料,最后进行捣实处理。

如路面因使用时间长久,性能老化导致路面出现裂缝且基层尚未遭到破坏时,先使用乳化沥青稀浆进行封层,厚度控制在3~6mm,而后在其上铺设沥青混合料上封层,利用改性沥青薄层罩面;如因基层原因导致路面出现龟裂应先将基层问题处理好。

2.3 路面拥包的治理

处理路面拥包时,应根据拥包的形成原因和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因施工时使用过多的细集料或沥青原因,导致路面出现较为严重的拥包现象时,应使用机械将拥包清理干净,保证清理后低于路面10mm左右,接着将杂物清理干净后使用热沥青混合料重新做面层;如基层局部含有较大水分,致使基层和面层结合不紧密,导致路面推移形成的拥包,处理时应将出现拥包的面层处理干净,将基层晾干后重新做新面层;如因基层水稳定性不良或强度不足导致路面出现拥包时,挖除基层和路面,并填充新的材料夯实处理后,重新做面层。

2.4 路面沉陷的治理

路面沉陷由路基沉降不均匀、基层结构破坏、桥涵台背填土不实等原因引起,其中如基层沉降导致路面出现较小沉降时,可将粘层涂刷或喷洒在沉陷位置,并使用混合料填充压实;如基层结构破坏导致的路面沉陷需要对基层处理后在做沥青面层;桥涵台背填土不实造成的路面沉陷应依据沉陷具体情况进行处理:使用机械重新进行压实处理,尤其应保证台背死角位置处的压实;如土层空隙与含水量比较大时应使用中粗砂、卵砾土、碎石土换填处理,换填厚度具实际情况而定,最后进行注浆加固处理。

2.5 路面车辙的治理理

路面出现车辙的原因很多,处理方式也因此有所区别。如因车辆行驶推移路面形成的车辙,应先刨除和切削出现车辙的面层,然后重现进行铺设;如因横向推挤导致路面出现波形车辙,应将凸出的部分切除掉,并使用粘结沥青涂刷或喷洒波谷位置,最后填充沥青混合料,找平压实处理;如因基层和面层稳定性不强引起的车辙,先挖除面层将夹层清除掉,重新铺设面层。

3 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保证公路工程建设质量

3.1 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

各施工单位一定要根据设计方案提出的材料结合现场施工环境后,经过综合分析评定后选择的材料进行施工。规范材料供应商的资质,这是保证合格施工材料的基础。材料一定要经过严格的把关与检验,选择合适的地方存放施工材料,防止不当环境由于过度干燥或潮湿引起的材料变形或变质,影响施工的正常使用。施工时,取用材料时,一定要对材料进行二次检验,防止材料在存储不当时发生改变,确保此时的材料能确保施工正常使用。

3.2 强化施工技术管理

加强对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技术工艺的监督,这是保证公路施工质量的重点。

公路路基路面的施工一定要对不同路段施工技术进行监督与管理。公路路段施工从招标开始,就要有技术跟踪,指导施工要点。路基确定施工要点后,在现场实际施工时,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路基进行施工或技术变更。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路基的施工质量。一定要保证公路路基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施工,以保障路基施工质量为目的执行施工。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路基路面的病害治理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对于一些经常出现的病害状况,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地质天气情况,合理制定施工方案。突发的病害情况,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以往的经验,做好治理工作。其原则就是能够提前预防就要做好防御工作,不能够预测的就要以最小的投资和最优的施工方案进行治理,减轻路基路面病害给公路工程施工带来的不便。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市政公路 沥青路面 病害成因 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A

1.引起市政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主要因素

由于公路沥青路面为露天基础设施,经常遭受到烈日暴晒、雨水冲刷、荷载方面的影响,此外,还具有市政公路设计过程中的不足;施工过程中的勘探、原材料的配备、混凝土质量、施工质量等因素的制约,造成了市政公路存在着病害的隐患。

1.1裂缝出现的因素

裂缝属于主要为沥青路面病害之一,导致裂缝出现的因素可方面三个方面:(1)造成横向裂缝出现的原因为沥青和混凝土由于性质的影响出现温缩情况,同时材料也出现收缩状况以及产生差异沉降等。(2)导致纵向裂缝出现的原因为路基施工、地基施工过程中有水出现渗透情况。(3)导致网裂出现的原因为路面的构架设计不规范,以及路面路基施工过程中压实不完全,以及路面施工材料拌和不匀称或者配合比例不正确,进而导致石料和沥青的粘结性降低。当公路路面产生纵向和横向裂缝之后,倘若立即实施封填,将导致水分侵入路面下层,造成基层的表面泡软,于大量汽车荷载反作用下,基层的表面则被慢慢掏空,进而出现大量的网裂。

1.2沥青出现松散的原因

据现场调研发现,市政公路沥青出现松散的主要因素为几个方面。(1)裹覆沥青和集料颗粒间失去粘结性,导致石料脱落和损坏。(2)表面离析处丧失大量细集料,而离析面上粗集料间互相触及,但仅有少部分接触点集料和沥青膜粘结。(3)粉尘将集料颗粒包裹之后,造成沥青膜粘结于粉尘当中,而未粘结于集料颗粒当中,当汽车的摩擦力将沥青膜磨掉后,集料颗粒将受到破坏。(4)于拌和沥青混合料的过程中,温度需控制在120 ℃~165 ℃之间,而部分沥青混凝土的温度上升到180 ℃,较高的温度将造成沥青性质改变而导致粘性丧失,造成混合料的松散。(5)倘若沥青混凝土表层的混合料密实度不足,集料则极易脱落导致部分松散的情况出现。(6)而市政路面的严重污染,也将导致沥青出现松散。

1.3产生坑槽的原因

许多市政公路都会出现坑槽的局面,而坑槽主要由于(1)公路地基自身结构的不稳定,也会产生坑槽。(2)水分破坏造成坑槽属于市政公路沥青路面首期损害的普遍迹象。(3)汽车在公路上修理过程中,将柴油或者汽油渗入沥青路面,该些污染将造成沥青混合料的松散,而在大量汽车荷载情况下将演变为坑槽[2]。

1.4泛油产生的因素

于沥青施工过程中,混合料拌和效果不佳、混合料配合设计不规范、粘层油用量不标准、水分的渗入和施工质量未达标。

1.5推移与车辙产生的因素

产生推移与车辙的主要因素为(1)推移:路面表面的质量问题;路面基层的强度因素;透层油对表层的影响;沥青路面施工工序的影响;车辆超载和超限的影响。(2)车辙:产生车辙的主要因素为气候条件、交通路况和纵坡的制约。

2.解决沥青路面病害的主要措施

2.1处理裂缝的措施

当沥青裂缝出现之后需根据实际情况,立即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案,避免市政公路的裂缝进一步恶化。一般的修补方案包括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灌油修补法和沥青混合料罩面法,该些方法均能满足裂缝的处理要求。

2.2处理松散的方法

针对低温施工导致的面层松散,可仔细收集松散局部的松散料,当气温呈现上升趋势时,再作一层喷油封层,进而铺洒粗砂和石屑,最后采取轻型压路机进行压实路面。倘若为其他因素造成的松散,例如:沥青老化和酸性骨料的松散、面层龟裂松散、沥青含量不足等,均可实施“挖补”工艺进行修补。

2.3处理坑槽的方法

由于市政公路上的车辆行驶较快,针对部分坑槽难以避开,因此,针对坑槽需尽快进行处理,防止突发事件的出现。处理过程中可根据坑槽的大小划定维护范围,按照路面综合修补采取的设置,坑槽处理具有热补法和冷补法[3]。

2.4处理泛油的措施

处理泛油病害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措施:(1)针对路面泛油情况较轻,路面的石子外露情况也较轻,可不进行处理,亦或者铺洒粒径为3毫米~5毫米的粗砂和石屑,然后实施碾压。(2)由于部分施工进而诱发水破坏,并且产生坑槽,可首先铺洒粒径为5毫米~10毫米的石料碾压。然后路面稳固之后,再铺洒粒径为3毫米~5毫米的粗砂和石屑,进而碾压或者根据坑槽修补方案处理。(3)针对大面积泛油和摩擦系数下降较大,同时还影响汽车的行驶安全,首先铺洒粒径为10毫米~15毫米的大碎石,然后进行碾压稳固后,再分多次铺洒上粒径为5毫米~10毫米的碎石,进而将其碾压成型,亦或者把含油量较高的软层铣刨碎料清理后,再一次制作面层,使用铣刨原路面重新铺洒面层或者碎石压入法处理。(4)基层和面层粘连性不佳而导致脱落,可首先清理局部松动,再次喷洒沥青粘层油;倘若为面层颗粒出现重叠现象,并且油料分布不均匀导致脱落,可把面层进行整修;针对封层和面层粘连性不佳脱皮现象,可首先清理脱皮松动的路面,然后喷洒粘层油沥青再次封层。

2.5针对推移和车辙的处理

市政公路沥青路面出现推移和车辙的局面非常普遍,针对该两方面的处理,文献报告中有不少的解决方案,现根据本人多年的经验进行分析。(1)推移处理:倘若公路沥青面层出现横向推移或者损坏等,需立即清理不稳定层,采取铣刨机拉毛重新铺设面层;土基和基层不稳定的情况下,可实施补强处理之后,再进行修补面层;倘若由于基层施工质量诱发推移和车辙,于再次铺洒面层之前,首先对软弱基层进行有效地处理。(2)车辙处理:倘若路表出现显著车辙并且车辙深度超过15 毫米,可实施铣刨中上面层重铺施工方法;倘若车辙深度超过30毫米,可实施铣刨面层重铺施工方案;倘若车辙低于15毫米,可根据车辙附近的路况设计合理的施工方式,倘若并未出现其余病害,可综合罩面设计实施,亦或者不进行系统处理[4]。

3.结论

市政公路路面早期损坏严重威胁着沥青公路的顺利发展,倘若市政公路沥青路面出现病害,则修复过程相当繁杂,并且影响着市政公路的日常使用,因此,地方政府或者交管部门需予以重视[5]。针对市政公路沥青路面的各种病害,需做到早预防、早养护和早修补,还需坚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材料,利用全新的修补方案,维护市政公路的正常运行。此外,需提高公路超载超量的监管力度,营造一种科学性、规范性的养护基础,从而提升沥青路面的质量,提升市政公路的服务水准。

参考文献:

[1] 苗世才,赵国辉.浅谈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成因与防治措施[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34)

[2] 张小冬,李延永,郭朝阳.浅谈沥青路面病害产生原因和处治方法[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2)

[3] 董妮娅,宋文章.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维修方法[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01)

[4] 马地尼亚提.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及防治技术[J]. 民营科技. 2009(09)

第7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维护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维护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在高速公路中,沥青路面或多或少都存在损坏的情况。路面养护是高速公路养护的关键,而预防性养护是改善沥青路面病害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加强道路前期的预防和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维护沥青路面,使其不留隐患,以恢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服务功能,避免给道路维护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以延长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寿命。

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成因与表现

1.1 车辙与龟裂

在行车过程中,行车荷载与路面直接接触时,由于基层的强度高,板体性强,变形能力差,沥青混凝土承受的荷载会传递到基层。沥青混凝土在承受基层反作用力的情况下,内部的原有结构层就会遭到破坏,失去应有的变形能力和强度,形成车辙。车辙形成原因主要是受气候因素变化的影响,还有超载超限车辆大幅增加,使沥青路面基层的整体性变差,局部出现松散的状况。

龟裂是由于路面基层湿软、稳定性下降、整体强度不足、路面层老化、路面材料未拌合均匀或配合不当而造成的,也可能是沥青路面出现纵向裂缝或横向裂缝时,未能及时对裂缝进行封填,导致水渗入下层而形成龟裂。

1.2 纵向裂缝与横向裂缝

纵向裂缝是与道路中线平行的裂缝,有时还伴有少量的支缝。在半填半挖路面的加宽处,由于路基压实不好,路基常出现沉降的情况而形成纵向裂缝。特别是沿行车辆因荷载作用而产生纵向的裂缝,其原因主要是水渗透破坏、路基施工不当、地基本身的原因等。横向裂缝是与道路中线垂直的裂缝,有时也会伴有少量的支缝。横向裂缝是由于半刚性基层收缩或低温收缩裂缝而产生的,起初出现于路面两侧,随着裂缝逐渐发展并贯通全路。

1.3 沉陷与松散

沉陷是由于路面受到损坏、路基沉降而导致局部凹陷,或者是由于开挖、回填过程中压实不足所造成的。松散是由于混合料中的沥青偏少,且集料与沥青间的粘结性较差,导致路面材料脱开并散失,沥青老化变硬而造成的。随着松散进一步发展就会形成坑槽,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使基层与面层脱离,导致基层结构破坏。

2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方式

2.1 日常养护

沥青路面出现较为轻微病害时,可以采取日常养护的方法来改善路面的状况。当路面裂缝在5cm以内,但未出现啃边、错台现象,可采取灌热的办法来改变沥青的性质,并对其作防水处理。先对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部分进行拓宽与初步清理,再以吹风清理设备来清除裂缝中的杂物、灰尘、颗粒,保持裂缝的干燥和清洁,以满足裂缝的修补要求。对于沥青路面的坑槽、小面积沉陷、网裂等,已波及到基层或中下面层的局部病害,可以采用切割机械和破碎机械将修补范围切割出来,并由人工挖除病害,清除干净路面损坏的部分后,在坑内涂刷乳化的沥青,并铺平坑槽。

2.2 预防性养护

预防性养护是以专业技术对养护对象在最佳时间进行预防性养护作业,它需要应用机械工具与材料,以保证高速公路的运行。为了保护路面不受化学产品、雨水的侵蚀,使其延长使用寿命,可以通过考察现场路面的情况以及模拟现场施工试验进行数据分析,针对道路运行时间,采用喷涂沥青的方式对路面预养护进行实验,以确定沥青封面的施工材料。

2.3 专项养护

专项养护是根据养护对象的病害方式或损坏程度,对养护对象进行具体的、专业的养护。专项养护工作需要选择养护技术和最佳作业时间来进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3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维护措施

3.1 准确把握高速公路的养护时机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维护应把握好时机,根据不同得养护方式,采用不同的养护方法。前期投入使用时,出现微小裂缝、小坑槽或大面积裂缝,应针对路面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养护,以消除路面安全隐患。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和要求,分析路面各项指数,路面状况指数应在80以上,路面强度指数应大于或等于0.8,路面横向力系数大于或等于45度。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是周期性的工作,工作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检查和养护路面。通过采集路面数据,并综合进行分析,提高高速公路的养护标准。必要时,应抽样检查路面状况,以保证高速公路路面的服务质量。

3.2 建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管理系统

在高速公路正常运行的过程中,高效、科学的检测手段是预防性养护高速公路路面的前提条件。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定期对路况进行检测和系统管理,并建立监测制度,全面的检测高速公路路面的运行状况,以便为高速公路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提供指导。对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管理,可以采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来分析检测与养护的数据,针对数据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具体实施时,应实时监控高速公路各段得路面,针对监控系统评价和预测路面病害,也可通过管理系统来选择相应的方案,以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的效率和养护的科学性[5]。

从沥青的运输、制作、摊铺到养护,每一个环节都应进行科学化管理与操作。运输沥青时,应合理计算运力和运距,以保证运输车辆清洁,装料前底部和车厢侧板涂一层油水混合物,卸料后注意清理,避免结块,运输过程中,保持匀速且覆盖双层篷布,注意防水、保温,避免污染。制作沥青时,按照公路现场加工生产流程,注意合理控制改性沥青的温度和配比精准度。摊铺沥青时,注意清扫路面,保证路面清的洁度,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撒布黏油,对于局部多撒或少撒的部位应人工处理,并注意控制摊铺机械运行的稳定性与料斗状况,以保证摊铺均匀。碾压沥青路面时,碾压机作业应保持连续均衡,并对碾压机进行跟踪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让工作人员立即处理。

3.3 加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人员的业务培养

在高速公路养护的过程中,养护人员相当于保健医生,养护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养护技能,才能运用养护技术来更好的维护公路路面。相关的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养护人员的专业养护知识和养护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养护人员的养护水平。也可以制定相应的用人标准和培训考核制度,使养护人员都能够持证上岗。另外,由于养护工作比较艰苦,相关的领导应注重培养养护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责任心,保证高速公路的养护质量,使高速公路平稳运营。

4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维护的注意事项

在沥青路面施工时,由于修补旧路面会铺玻纤维网、喷涂乳化沥青,且铺筑沥青路面的时间较长,因此,在施工时,应做好组织工作。施工段落的交通组织及划分,应按照交通部公路养护技术的相关规范来设置施工的导向标志、限速标志、警告标志和安全防护措施。施工单位应落实机械组织及人员,按照正规招标程序来选择施工单位,准备足够的机具、人力、原材料,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缩短施工的时间。建设单位要组织路政人员,做好施工现场交通疏导和交通组织,委派能力较强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6]。

对于铣刨出的废料,可以选择公路的用地范围之外堆放。施工时,合理的安排时间,如春、秋季节,尽量避开交通量大和雨季的黄金季节。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维护工作非常重要,相关的公路管理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根据路面破损成都进行治理,以路面为中心全面养护沥青路面。

综上所述,在高速公路中,沥青路面或多或少都存在损坏的情况,随着道路交通承载量在不断加大,交通运输压力也随之加大,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维护已成为道路维护的重要工作。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道路前期预防和检查,并改进养护技术,为维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尽快恢复沥青路面的服务功能,以延长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寿命。

参考文献:

[1]郭文,吴英淑,郭力源,胡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防护[J].山东交通科技,2013(2).

[2]胡一南.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病害和养护对策[J].城市建设,2013(10).

[3]王志超,迟嘉陵.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质量控制及养护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2(19).

[4]梁志光.浅议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