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30 10:10:38
序论:在您撰写财务风险的研究背景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金融危机;外贸企业;财务风险
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全球贸易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我国作为对外贸易大国,所受的冲击尤为严重。我国部分外贸企业出现生产经营压力加大、库存积压严重、运营资金趋紧、盈利水平骤降等突出问题,面临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提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宏观调控要求。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财税、金融、产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体系。面对金融危机,我国外贸企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调整发展战略,改善经营管理,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企业仍然面临外部环境恶化、投资风险加剧、资产质量下降、财务负担加重等新情况新问题。为提高外贸企业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能力,增强企业发展实力,保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基于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就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做了粗略探讨。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冲击和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引起世界经济衰退,降低世界市场需求,使我国外贸企业受到严重冲击,订单减少、生产规模收缩,经济增长面临下行的风险。由于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高,据报道,我国GDP的40%左右是由出口拉动的。因此,在金融危机阴影的笼罩下,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较大冲击。从目前来看,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金额急速下降最为明显,对欧盟、日本次之,而对拉美和非洲等发展中地区的出口金额则受影响不大。中国是高储蓄低消费的国家,经济主要依赖国外需求,而美国占我国出口贸易的50%。美国国内需求下降极大地抑制了中国的出口,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据花旗银行测算,若美国经济放缓1%,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放缓1.3%。美国需求下降还导致全球对外需求降低,使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更为突出。据海关总署的数字统计,2008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7年以来对外贸易进出口速度首次低于20%,出口比上年回落了8.5个百分点。2009年1月份的外贸进出口数据显示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9%。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国际大宗商品一般都使用美元标价,美元贬值造成石油、农产品、能源价格持续走高,降低企业利润空间,引发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对我国外贸企业进口的影响也日益加深。
中国拥有近2万亿的美元外汇储备资产,随着美元贬值,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也会面临贬值风险。美国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一方面致使短期撤回的资本会重新回到中国,推动国内资本价格的上升,产生更大的投机泡沫;另一方面给中国的货币政策运用、宏观调控带来很大困难。由于出口不足导致的经济衰退和能源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并存,政府不但不能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拉动内需,还必须运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胀,这会进一步加深人民币升值。日元逃离资金撤出美国可能导致日元升值,影响人民币有效汇率的稳定,导致中国外汇资产实际购买力下降。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
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全球贸易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我国作为对外贸易的大国,所受的冲击尤为严重。作为国内、国际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外贸企业的财务风险不仅来自国内市场,同时也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笔者认为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坏账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一)坏账风险
据商务部数据,200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坏账率增长了3倍左右,2009年中国出口贸易的坏账损失将超过100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15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我国企业对外出口八成以上采用信用销售形式,欧美国家付款期一般在交货后90天,有时长达120~150天,拉美地区甚至长达360天。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国际金融市场流动性不足,使我国企业出口形成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二)汇率风险
自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起,人民币浮动的幅度逐渐加大,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率风险是外贸企业必须面临的现实:①人民币升值引发汇兑损失。人民币升值加速,由此引发的汇兑损失使本就薄利的出口企业雪上加霜。出口企业从签订合同到出口,收汇时间跨度大,受汇率波动的影响大,人民币升值加速意味着以美元计价的出口企业利润会直接遭受汇兑损失。②人民币升值增加外贸企业出口量的不确定性。人民币升值增加了产品的出口成本,出口商的外销量就会锐减,直接缩减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同时鉴于对汇率的升降难以把握,外贸企业对签单成交的盈亏性把握不大,导致出口企业不敢接合同期较长的订单。
(三)利率风险
2008年国内和国外利率的多次调整,通过传导机制影响了外贸企业产品价格。为了应对频繁的利率变动,多数外贸企业的产品价格经过多次调整,影响了产品报告收益,影响了其投融资行为,对其境外股权收购的具体实施工作也产生了影响。
(四)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由于金融资产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当企业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取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盈利水平。在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部分外贸企业经营或财务上出现问题,而且融资渠道面临萎缩,流动性不足问题已不可避免。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应对财务风险的措施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系统和内部监控,降低信用风险
首先,重视出口结算方式的选择。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为保证资金安全,规避信用风险,出口业务应尽量采用全额或部分前T/T、即期信用证、即期托收、提单后付款放单、银行保函、国际保理等结算方式。其次,建立合适的信用管理制度和逾期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一方面,建立自己的信用政策,规范信用管理,加强对客户的资信管理,建立客户信用档案,评定客户信用等级,确定信用额度,从源头控制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在规范应收账款明细核算的基础上,财务部门应定期编制逾期应收账款明细表,及时与业务部门沟通,共同分析逾期账款形成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将应收账款回收率指标纳入相关责任人的业绩考核中。
(二)密切关注汇率波动情况,利用财务管理措施和衍生交易工具,合理规避汇率和利率波动风险
为了管理跨国业务中的汇率和利率风险,外贸企业需确定当前风险敞口的具体类型、套期策略以及可利用的工具。具体来讲:①财务部门应密切关注汇率波动情况,咨询相关专家,建立合适的财务分析模型,合理预测汇率走势,合理报价,锁定换汇成本。②合理选定计价货币。在出易中,尽量选择硬币(汇价呈升值趋势)计价,进口贸易尽量选择软币(汇价呈贬值趋势)计价。此外,可在合同中增加货币保值条款或者利用借款法规避出口引起的汇率风险。③充分运用衍生交易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如远期结售汇、外汇期权、外汇期货和套期交易等。此外,企业还可通过合理匹配收入与支出,提前收款和滞后付款及净额结算等方法管理汇率和利率风险。
(三)加强以现金流为核心的企业财务管理,增强自身的风险“免疫”能力
经济危机中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保证现金流足以维持生产经营所需。受金融危机的冲击,企业未来的融资环境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外贸企业应实行稳健的财务战略,加强现金流的管理,保证企业有足够的流动性,严格控制大额资金的流向,合理确定资产负债结构并推进资金集中管理,强化资金集中管控。此外,要高度重视巨额债务风险和应收账款管理,梳理本企业的债权债务和担保链,密切关注客户资信和现金流量状况,提前发现风险并制订处理预案,建立应收账款催收方案和逾期定期汇报制度等。
在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趋严重的形势下,如何生存和发展,是每个外贸企业都必须面临的问题。总之,金融危机对外贸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还将持续下去,企业只有合理分析面临的财务风险,实施恰当的财务管理策略,综合运用财务管理措施和衍生交易工具,规避财务风险提高收益,才可能在全球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S].财企[2009]52号.
[2] 胡荣芳.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消费导刊,2009(1):83.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G81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8)03-0007-07
Abstract:Financial risk can be defined in broad sense and narrow sens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broad financial risk of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s, which includes property risk, personal risk, responsibility risk, game cancel risk, etc. The dynamic risk model is set up and the financial risk is divided into risk sources, risk factor and emergency. The model shows the mechanism of financial risks of the Olympic Games. The risk source is divided into three layers, core layer, middle layer and out layer. Aim at this three layers, risk factors are analyzed. Then the emergencies that can occurred at Beijing 2008 Olympic Games are discussed, which includes doping、venue spectators turbulence、security abuse、traffic accident and misconduct of risk event. This research set a base for risk assessment and the selection of risk management measures.
Key words:
北京奥运会作为中国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体育盛会和文化盛会,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在长达7年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规避的过程就是风险管理的过程,但前提是应该知道举办奥运会风险源在哪里,什么风险因素能够导致风险的发生,这样才能在筹备和举办过程中有的放矢。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北京奥运会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找出北京奥运会财务风险的风险源,针对这些风险源可能导致的各种风险事件的原因(风险因素)进行防范,保证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同时,为中国或其它国家今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活动提供有益的借鉴。
1 北京奥运会财务风险的内涵
北京奥运会面临的财务风险指的是在北京2008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中,主办方所面临的财务方面的不确定性。
财务风险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仅指市场风险,即由于利率、汇率等市场因素的不确定变动而引起奥运会财务收支的不确定性,广义的财务风险不仅包括了狭义的市场风险,而且涵盖间接可能引起财务收支不确定变动的风险。实际上,奥运会所面临的任一风险,很多都会最终体现在财务上。例如比赛场地器械的财产损毁风险,虽然风险事故的发生直接造成的是财产价值的减少或灭失,但究其根源,将会导致奥运会主办方在支出上承受超乎预期的部分。又如,北京2008奥运会面临的一些风险已经进行了投保,例如财产风险、人身风险、责任风险、赛事取消风险等,但这些风险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保险费的多少,而保险费是在财务支出中体现的,因此,这些投保了的风险似乎已经没有了不确定性,一旦出现会由保险公司承担经济补偿,但由于保险费中已经体现了经济补偿的期望额度以及预期的偏差,这类风险的增大也会导致投保时保费增加,所以,这些风险最终还是由奥运会主办方承担了一部分。此外,如果有免赔额,则免赔额之内的损失是由组委会来承担的,超出保险金额的损失亦是如此。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本研究针对的是广义的财务风险,如图1所示。
根据风险损失作用对象的不同,北京2008奥运会面临的财务风险可以分为:(1)财产风险,包括天气变化、火灾和意外损毁等;(2)人身风险,包括疾病、意外伤害和去世等;(3)责任风险,包括产品问题、违反合同、体育暴力、处理不当和失窃等;(4)赛事取消、中断或推迟风险,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等;以及(5)市场风险,包括协议未兑现、汇率与利率变化、场馆及赛后利用和隐性支出等五个主要类型,其中,前面四类都属于间接的财务风险。
2 北京2008奥运会财务风险的动态风险模型
识别出上述风险之后,关键还要对这些风险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风险的形成机理。任何风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本研究从动态的角度构建了奥运会财务风险的动态风险模型,如图2所示。在模型中,将奥运会面临的财务风险分解为风险源、风险因素以及突发事件,该模型揭示了奥运会财务风险的形成机理,从上述三个方面的具体评述中可以掌握风险的形成过程,为后面的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措施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在动态风险模型中,风险源指的是风险的来源,即产生导致奥运会财务风险的各个方面。结合北京2008奥运会的规模与特点,这里提出了人员、赛事运行、举办城市等三个方面的风险源。
风险因素指的是增加风险事故发生概率或严重程度的条件和原因,这是风险源中的隐患,是导致风险发生的潜在和间接原因。
由于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使得某个风险源处于一种危险状态。危险状态指的是易于发生损失的状态,上述条件和原因孕育的过程称为潜伏期。
危险状态本身并不会带来损失,但是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就有可能发生风险事故。突发事件是指未来可能突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事件等风险事件,它相当于风险事故的触发条件,是导致最终风险损失的直接原因。这里也把突发事件发生的时期称为爆发期。
最后,如果处理不当,突发事件将带来实质的风险损失,包括收入的减少和支出的增多。
上述模型从动态的角度剖析了北京2008奥运会的财务风险。
首先,它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奥运会财务风险的形成与发展,与风险的动态性相匹配。财务风险中的风险因素有的是在不断变化的,动态的风险模型不仅有助于分析风险因素的现状,还有助于关注风险因素的变化发展。
其次,将风险拆分为五个环节,即风险源、风险因素、危险状态、突发事件和风险结果,有助于揭示风险的深层成因。风险源的形成和风险的事件的发生最终来源于整个赛事的筹备与举办,这一过程涉及多个奥运会运作的主体和环节,因此这里的动态风险模型不仅分析了风险本身发展变化的动态作用机制,还从更深的层次发现了风险形成和作用的根本动力。
第三,对风险的深入剖析有助于有效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可以针对风险形成、变化和结果的某个环节,例如可以通过控制损失根源、减少风险因素和减轻损失等方法降低风险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或者通过融资使损失发生后能获取资金以弥补损失,为恢复正常经济活动和经济发展提供财务基础。此外,还可以采
取内部风险抑制的措施。正是因为有了前面的剖析,在制定措施时才易于有的放矢。
3 北京奥运会财务风险的风险源
风险源指的是风险的来源。对风险源进行深入的识别与剖析,才能从根本上把握风险。根据北京筹备和举办2008奥运会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的重要程度,将北京2008奥运会财务风险的风险源分成三个层次,分别称为核心层、中间层和外层,见图3。
第一层次是核心层,风险源主要指与奥运会有关的各方人员,包括运动员、观众和裁判员等。运动员可能出现伤病和服用兴奋剂等;观众可能面临恐怖活动、看台坍塌、体育场暴力和体育场馆失火等风险;裁判员方面可能出现偏袒举办国家运动员、漏判、误判、沟通与交流方面的障碍等问题。
第二层次是中间层,风险源主要指奥运会筹备与比赛的流程,包括赛事运行、市场、合同和器械等。赛事运行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赛事的中断、推迟、取消和比赛环节的疏漏等;合同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电力、技术、设备出现故障,电视转播中断等;市场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由于组织支出和工程支出方面的经费过多等。
第三层次是环境层,风险源主要是指举办城市的社会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4 北京奥运会财务风险的风险因素
北京奥运会财务风险的风险因素指的是增加风险事故发生概率或严重程度的条件和原因,是风险源中隐藏的隐患。风险因素包括有形风险因素和无形风险因素。有形风险因素即物理性的条件(如体育比赛器械上的裂痕、地板上的水和汗等),而无形风险因素则更多的是指道德和心理方面的影响(比如裁判员和工作人员的疏忽大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往往因为隐蔽性而能够积聚较长时间,当被外界因素触发时,瞬间爆发的能量更具杀伤力。风险因素是突发事件最终出现及风险损失最终形成的根源,没有这些条件,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风险损失的幅度就会大大降低。
4.1 核心层的风险因素
核心层指的是参与北京2008奥运会的各方人员,这里分析的是与这些人员有关的风险因素,如图4所示。
4.1.1 来自运动员方面的风险因素
来自运动员方面的风险因素包括参加奥运会比赛的明星运动员服用兴奋剂被查出;由于参赛运动员进行训练、比赛的过程中,或在奥运会举办期间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伤病等原因突然退出奥运会的比赛,特别是奥运会举办国家的明星运动员,将导致现场观众的不满,同时,可能极大地影响电视转播的收视率。
由于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或地区将超过200个,各个国家参赛运动员的价值观念、、道德素质、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存在不同,如果出现其它参赛国家的运动员违反奥运会举办国家法律的情况将如何处置也是一个问题。
4.1.2 来自裁判员方面的风险因素
来自裁判员方面的风险因素包括:参加竞赛组织工作的裁判员(包括国内裁判员和国际裁判员),特别是国内裁判员在奥运会比赛中是否能秉公执法,对待国内、国外运动员能不能一视同仁,裁判员是否存在偏袒本国运动员或奥运会举办国家运动员的情况等。裁判员在竞赛组织工作中出现技术方面的错误,例如,多计或少计比赛圈数,或关键比赛场次出现裁判漏判、误判的情况等。另外,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由于语言方面存在的差异,有可能导致比赛延误或被迫取消的事件发生,例如,2006年8月在北京进行的第十一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上,国内裁判员由于存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竞赛工作开展。
4.1.3 来自观众方面的风险因素
来自观众方面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观众观看奥运会比赛时带有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和明显的倾向性,存在相当的风险隐患,易导致不利局面。
在中国的非优势项目比赛中,中国观众如果不为其它国家的选手加油、喝彩,不能平静的接受竞赛方面的失利,如果出现一些非优势项目的比赛没有观众的情况,如果组织观众,这些观众看不懂比赛,跟不上比赛的节奏,如果不同倾向性的观众发生斗殴事件,如果比赛的场馆或看台发生火灾,观众不能有序进行疏散,如果观众中的素质不佳者出现偷盗等行为,而性格中的喜爱开玩笑或打赌的人出现恶作剧等行为时,都可能影响比赛的顺利进行,这些都是来自于观众方面的风险因素。
4.2 中间层的风险因素
中间层指的是北京奥运会筹备与举办的流程。这里分析这个流程中各个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如图5所示。
4.2.1 赛事运行方面的风险因素
比赛由于各种原因,包括天气,场馆火灾或看台坍塌,食物中毒,通讯系统、电力、设备、计时记分系统等出现问题导致比赛推迟、中断或换在其它场馆进行比赛,甚至取消等,都是赛事运行方面的风险。例如,天气原因,包括灾害性天气和非灾害性天气,如灾害性天气,暴雨使网球比赛或其它赛事中断或推迟;非灾害性天气,如帆船比赛由于风力有时较小,部分比赛不得不推迟或减少比赛轮次,奥运会时甚至有可能有的项目一轮也不能进行比赛,容易引起参赛运动员的不满等。由于北京奥运会在京外有6个城市,这些城市与北京之间包括竞赛、组织协调、各种会议等需要频繁接触,这势必导致在交通运输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是北京奥运会的合作伙伴,所以,交通工具多采用飞机,但受天气影响较突出。比赛结束,出现疏漏,例如,颁奖仪式上,没有想到的国家获奖后没有该国家的国旗或国歌伴奏带,升错国旗或奏错国歌等等。
因此,赛事中断、更换、取消方面的风险因素包括:不利的天气,不完善的场馆消防设施,食品加工过程中的把关不严,通讯系统不完善,电力、设备、计时记分系统不完善以及缺少备份。
4.2.2 来自市场方面的风险因素
来自市场方面风险因素主要指可能导致奥运会主办方收入减少或支出增多的各种市场因素,包括收入渠道有限、每个收入渠道收入资金巨大、汇率及利率变动、门票售价不利、工程支出过多、隐性支出过多等。
来自市场方面的风险因素容易在奥运会之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甚至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由于奥运会收入渠道有限,每个收入渠道收入资金巨大,使得奥运会主办方面临市场营销风险,一旦某个收入渠道出现问题,例如某个赞助商违约,就可以导致很大损失。
其次,当前人民币尚处于升值的压力下,人民币升值不仅会导致电视转播权收入的人民币数额的减少,而且使得持有美元的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可能会减少消费。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利率的变动可能带来一些建设成本的上升等。
再次,门票销售也是组委会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如果门票销售不利,将会影响组委会收入。
第四,工程支出过多和隐性支出也是财务风险的一个直接导火索。
北京奥运会在体育设施建设投入较多,工程支出的直接支出为20.616亿美元,组委会出资1.9亿美元,18.716亿美元由政府和其它方面投资。
而在体育场馆建设方面,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的建设,钢结构卸载之后是否会出现问题,其它场馆在建设过程中是否会出现坍塌、火灾、人为破坏等意外情况,而这种意外情况的出现,不仅将影响奥运会的场馆建设进度,而且也会增加北京奥运会的支出。另外,北京以外的6个赛区也需要进行比赛场馆的新建、改扩建,花费十分巨大。以青岛奥运会帆船比赛场地为例,共耗资32.8亿元人民币,其中包括北海船厂的搬迁花费17.8亿元人民币,场地建设耗资只有2亿多元人民币等。
由于奥运会比赛场馆设计不周详,在场馆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与竞赛需求不相符合的情况,出现需要修改比赛场馆的设计,或在比赛场馆建设中直接进行修改的情况,这种情况在雅典奥运会发生多次,经济损失巨大。
北京市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和环境保护方面投入过多,工程支出的间接支出,根据北京2008奥运会申办报告,环境保护投入86.27亿美元,公路铁路交通投入36.73亿美元,机场投入0.85亿美元。
由于北京奥运会竞赛日程在游泳、体操方面的为满足NBC需求所做出的调整,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门票在中国、亚洲、欧洲等地区的销售收入。
综上所述,奥运会的支出渠道有所增多,各渠道支出数额巨大,奥运会工程支出中间接支出过多,由场馆变化等导致的隐性支出增多等方面的风险因素,如果不根据预算加以控制,将可能导致很大的风险。
4.2.3 在合同方面存在的风险因素
北京奥运会比赛中由于电力及其设备(电线、电缆),技术故障等导致电视转播中断,将导致电视观众的不满,并造成电视转播商利益受到损害等。
各个级别的赞助商和供应商等由于各种原因,资金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提供给组委会的资金不能兑现,或不能及时兑现的情况发生。例如,美国恒康人寿保险公司被宏利金融集团收购,幸运的是,它依然履行了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的义务。
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在市场开发方面能否对隐性市场加以控制,从而保证各个级别赞助商的利益等。
4.2.4 器械与场地方面的风险因素
帆船、赛艇和皮划艇等器械在运输、搬运、吊装、保管,或人为原因出现损害问题,导致运动员退赛。
用于奥运会比赛的备用器材的数量是否经过充分的论证,能否满足奥运会比赛的需要,准备数量少不能满足奥运会比赛的需要,备用器材过多,将占用过多的场地,增加举办奥运会的成本。
场地方面的风险因素主要指场地不符合比赛规定。如2006年北京市卫生局和市体育局联合曾对全市室内游泳馆进行了卫生、安全监督检查,检点是日常管理存在较多卫生、安全隐患或被处罚过的单位。目前全市对社会开放的室内游泳馆共有584户,此次共监督检查了285户。其中崇文区、门头沟区、房山区的游泳池,各项检查指标全部合格。但仍有100家室内游泳馆因各种原因不合格。其中10户游泳场馆无卫生许可证或卫生许可证过期而擅自营业;31户游泳场馆的浸脚消毒池及水中游离性余氯不合格;26户游泳场馆水中游离性余氯不达标或超标;游泳池环境卫生不洁1户;无水质消毒记录或记录不全5户;室内通风不良2户;水处理过滤设备不能正常运转24户;还有荣丰2008游泳馆的加药间存在安全隐患[1]。而奥运会比赛的场地是绝对不能出现这样的疏漏的。
4.3 环境层的风险因素
环境层指的是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即北京市,具体包括北京市的社会系统及自然环境系统,如图6所示。
4.3.1 社会系统
奥运会举办城市社会系统的风险因素主要是治安事件、日常生活、交通和其它方面的风险因素。
4.3.1.1 治安
治安方面的风险因素主要是对无业者、流浪者的管理不力、治安人力配备不合理等。由于无业者和流浪者等特殊人群是治安事件的高发人群,对他们的管理如果不完善,很可能会出现一些治安事件,这些事件如果涉及奥运会的有关方面,如参赛运动员或观众,则可能引发进一步的冲突。如果在奥运会举办之前将此类人员驱除出举办城市,一是将产生较高的费用,二是将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破坏奥运会举办城市、举办国家的国际形象,引发不安定的社会因素,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和2002年盐湖城奥运会都是在奥运会前将此类人员驱除出举办城市。另一方面,治安人员的配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发生事件后治安人员能否及时到达现场,也是事件是否会进一步发展的影响因素。
4.3.1.2 交通
交通方面的风险因素包括道路使用缺乏统一协调、公共交通设施存在隐患、交通违规行为的大量存在等。
当前北京市汽车拥有量已经突破300万辆,道路拥挤状况尚没有从根本上有很好的解决措施。在北京2008奥运会举办的时候,如果对道路的使用没有一个全市的统一调配,肯定对各方人员的出行造成影响。而如果在2008年奥运会举办时对北京的道路交通实行交通管制,将给公众出行带来麻烦,由于奥运会举办时间有两个星期,容易引起公众的不满,同时,在奥运会举办前一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要举办大量的测试赛,交通也是举办奥运会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也需要进行反复测试,另外,有大量的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观众和游客将云集举办城市,这都将给奥运会的举办城市交通带来额外的负担,增加奥运会组织者和举办城市的经济负担。
公共交通设施的隐患也不可忽视,由于乘坐人员众多,一旦发生问题,影响范围较广。例如,2006年11月21日下午1点55分,城铁13号线回龙观车辆段一辆空载列车在试车线调试运行时,有三节车厢冲出轨道。由于该列车是空载运行,事故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后,尽管运营公司采取单线双向交叉运营的方式尽量保障运营,但由于抢修工作进行了近6个小时,事故还是让大量乘客的出行受到影响[2]。
4.3.1.3 日常生活
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虽然和北京2008奥运会没直接的联系,但奥运会举办期间,各界媒体的报道将会更全面和深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负面报道可能会和奥运会的报道同时发出,这会为北京市的形象带来不利影响。日常生活中的风险因素包括很多,如食品不安全、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等。
《2006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正式。北京在全国287个城市中仅排名第14位,比去年下降10位。而交通问题满意度则排在所有城市的最后一位[3]。
4.3.1.5 自然环境问题
自然环境也会对奥运会的举办带来各种间接影响,这方面的风险因素包括环境污染等。
北京2006年4月17日消息 气象部门预报显示,北京、天津、山西北部、河北大部、山东北部和渤海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浮尘天气,经估算沙尘影响面积约为30.4万平方公里。受上游沙尘暴的影响,今天北京又将是阴沉沉的浮尘天气,能见度不高,随着明天冷空气的到来,这股浮尘将离开北京。昨晚的尘降是20克每平方米,全北京市大约有30多万吨,范围很大[4]。
值得人们思考的是,如果北京奥运会期间遇到这些情况怎么办,不仅仅应该提高城市的应急能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而且应该不断地提高人的素质,从容面对任何突发事件。
这些日常生活中事关人民群众生活的“小事”,如果不从思想上加以重视,组织上加以保障,行动上加以落实,作为在北京这样的奥运会举办城市发生的事情,这些社会问题处理不及时、不适当,很可能存在一定的隐患给奥运会的举办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应该引起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5 北京奥运会财务风险的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具有较强破坏力或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事件。突发事件的特点是:发生发展迅速,处理不当极可能造成巨大损失或负面社会影响。
奥运会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大多和政治有关。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100余年的历史中,已经有过一些经验和教训,很多突发事件距今天并不遥远,人们应该引以为戒。归纳奥运会历史上的突发事件,主要有战争、政治抵制、恐怖活动、种族问题、环境问题、兴奋剂、申奥贿选和民众示威游行等等[5]。
北京奥运会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主要有:
5.1 兴奋剂问题
历史上的奥运会以及其他大型体育赛事曾经多次出现过运动员服用兴奋剂被查出的事件。北京2008奥运会的参赛人数众多(大约10700名运动员),兴奋剂问题也是需要严加防范的风险。
5.2 赛场观众骚乱
由于北京2008奥运会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中国在很多项目上都有夺金优势,中国也有大量体育爱好者,他们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感,在很长时间内,可能都会由于奥运会的广泛宣传,而对某些比赛的结果寄予强烈预期,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如参赛运动员水平发挥不佳,或裁判员错判、漏判等,都可能导致这些观众现场情绪过于激动,容易引发骚乱,导致赛场设备损坏,如看台坍塌、座椅损坏等,甚至可能发生人身伤亡。
5.3 治安事件
涉及奥运会有关人员的治安事件将在极大的关注中被放大,影响奥运会的声誉和北京市的形象。
北京市的治安事件时有发生。相关数据表明,2003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立刑事案件439.4万起;2004年,这一数字上升至471.8万起,查处各类治安案件536.6万起;2005年上半年,根据公安部的统计数字,全国公安机关共立刑事案件213.1万起,依此判断2005年整体情况,这一数字可能与2004年持平。早在1980年时,原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所长戴宜生就对中国的治安形势做出了分析,认为之后的20年,中国的犯罪率每年会增加14%。“实际上2000年初就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大概在18%-20%。[6]”
5.3.4 交通事故
由于北京市道路机动车保有量较大,交通方面面临很大的压力。
首先,由于众多奥运会相关人员,如运动员、裁判员、国际奥委会或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官员、媒体记者和观众将选择飞机这种交通工具,所以首都机场的负荷要比平时大很多,首都机场的调度和机场高速的运行情况就不能有任何闪失,否则影响非常恶劣。
在这方面,北京曾经有过多次案例。2006年10月10日下午,首都机场中航信离港系统发生故障,机场国内离港系统因此瘫痪50分钟,造成33架飞机出港延误,近千名旅客滞留首都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13时28分,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公司在首都机场的离港系统发生故障,导致机场部分航班无法办理值机手续。面对突然出现的异常情况,首都机场紧急启动了应急预案,启用手工办理值机手续系统[7]。
2006年1月3日凌晨2时许,东三环路京广桥东南角辅路污水管线发生漏水事故,导致三环路南向北方向部分主辅路塌陷,污水灌入地铁十号线区间段,施工人员已安全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已制定交通管制和疏导方案,从双井桥采取分流措施,三环主路南向北可通行到国贸桥,只允许右转。光华桥下东西可通行。朝阳路东西向只允许公交车通行。国贸桥至核桃园主辅路禁行[8]。
2007年11月30日北京市又出现西大望路大望桥至光辉桥路面坍塌的情况。
5.3.5 对风险事件处理不妥
由于在奥运会举办期间,运动员和观众的心理都处于兴奋状态,同时,时间又非常有限,如果出现某些意想不到的风险事件,就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加以合理解决,一旦奥运会主办方在解决时间上有所拖延,或者解决方式上拖泥带水,都可能演变为一场危机,最后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财力才能使事件平息。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教训。例如1999年6月,可口可乐公司总部对于比利时、法国等地120人饮用可口可乐之后出现的中毒症状的最初反映只是在公司网站上发了一份晦涩难懂的相关报道。由于公司对中毒事件最初反应的轻率,很快消费者就不再购买可口可乐饮料,比利时和法国政府还坚持要求公司收回所有产品。结果,10天后,可口可乐公司董事会主席和首席执行官从美国赶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记者招待会,表示对中毒者的关切,同意收回部分产品,但仅是10天的滞后,同样一项行动,结果就大为不同,可口可乐的企业形象和品牌信誉受到空前打击,1999年底公司宣布利润减少31%,总损失达1.3亿美元,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被迫辞职,全球共裁员5200人[5]。虽然这是一个商业公司的案例,但其中的教训很值得北京2008奥运会主办方借鉴。
本研究对北京2008奥运会面临的风险进行了识别,并构建了动态风险模型,从风险源、风险因素以及突发事件三个环节分析了这些风险的发生机理,为后面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措施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方芳. 北京市卫生局公布100家室内游泳馆卫生不合格[EB],省略, 2006-06-22.
[2] 北京城铁13号线列车脱轨 多处站点被关闭(组图) [EB],省略, 2005-11-22.
[3] 王佳. 北京生活质量排名下降10位 交通满意度倒数第一[EB],省略, 2006-09-20.
[4] 北京市降下约30万吨浮尘 专家称气候是主因(图) [EB],省略, 2006-04-17.
[5] 董杰,刘新立,宋璐毅. 从SARS看北京2008奥运会对突发事件的风险管理[J].体育与科学, 2005,(1):30-35.
[6] 高安全感的犯罪高峰:中国犯罪率每年增加14%[EB],省略, 2006-02-20.
【关键词】 董事会; 财务风险; 内部治理
一、引言
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一直以来都是企业普遍面临的重大现实难题和管理“瓶颈”。近年来发生的华源系、三鹿集团、深南电等重大财务危机事件和温州企业破产潮,大都是因为缺乏对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而导致的财务状况恶化甚至资金链断裂。在当下金融危机影响依然存在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企业的内外部经营环境仍不容乐观,企业财务活动中无法预见和难以控制的各种因素使财务风险无时无刻不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生存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之下,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暴露出企业管理能力较落后的问题,特别是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缺陷。加强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控能力已经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影响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类。外部因素产生于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企业通常无力施加影响和控制,但是内部因素是由企业自身的内部治理环境产生的,可以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治理来加以控制和防范。内部控制是公司内部治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公司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内部控制本质上是组织内部风险的一种控制机制,作为一种能够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手段,内部控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2008年财政部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指出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在于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2010年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也强调了内部控制对风险管理和降低财务风险的作用。
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董事会各项治理是否妥当都会影响公司内部治理的效果,因此董事会的特征和内部治理机制对财务风险有着重要影响。鉴于此,本文以2011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董事会的内部治理效应角度,采用实证方法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内部治理机制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评价和建议。
二、文献综述
Elloumi and Gueyie(2001)以92家加拿大商业公司为对象进行研究,发现外部董事的持股比例及外部董事比例减小了企业发生财务困境的可能性,但外部董事担任多个公司董事职务会加大公司财务风险,使公司发生财务困境的概率变大;经历过高管更换的财务困境公司受两职兼任结构的影响显著。Bryan等(2004)发现有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作为审计委员会成员时,公司具有更少的应计额高估,即风险管理水平显著提升。Burak等(2008)认为,具有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对公司经营风险的降低不一定会产生积极作用,反而有可能增加公司的经营风险,如独立董事对于将资金投放于收益率较低项目而未能起到有力的监管作用。Ashbaugh-Skaife等(2008)发现,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因容易导致无意识的会计差错而产生盈余噪音,从而提高了各种风险(如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因此,健全内部控制有利于企业风险的降低。Bargeron等(2010)发现美国SOX法案并不鼓励企业采取冒险行为,上市公司减少投资、增加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持有量和减少冒险的行为,能显著降低财务风险。
吴超鹏、吴世农(2005)基于“价值创造观”发现提高独立董事比例有利于监督公司管理层,减少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冲突,从而降低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概率。王克敏等(2006)研究结果发现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与公司财务困境概率呈正相关的关系。这一结论也被汤亚莉(2009)所证实。王宗军、李红侠(2007)通过建立公司治理因素对公司财务困境影响的评价模型,发现较高的独立董事比例能够降低公司发生经营困境的可能性,而董事会规模及CEO两职合一状态对公司财务困境无显著影响。邓晓岚、陈朝晖(2007)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因素对其财务困境的解释力和预测力,实证结果发现:(1)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发生财务困境可能性呈显著的负相关;(2)董事会的规模以及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合一对财务困境发生概率无显著的影响,这一点与Abdulall(2006)一致。于富生等(2008)研究公司治理对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发现在公司治理的董事会特征中,总经理与董事长的两职分离可以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独立董事比例与企业的财务风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董事会的规模与企业的财务风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向锐(2008)发现会计专家型财务独立董事和金融型财务独立董事能够降低公司经营风险,而会计型财务独立董事和监管型财务独立董事与公司经营风险并无相关性。这一点被万洪波、陈婷(2012)所证实。程晓陵、王怀明(2008)通过实证得出,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强化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有利于规避风险,实现经营目标。吴晓晖、娄景辉(2008)认为加强董事会职能和效率,能够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公司的风险。陆宇建等(2009)发现有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尚未在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方面表现出显著作用,但在改善上市公司资产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方面呈现了一定的效力。赵磊、彭大庆(2009)在引入公司治理指标进行财务困境预测时,发现在公司董事会特征中,适当地召开董事会会议和提高独立董事比例能够有效地降低财务困境发生的可能性。刘霄仑(2010)通过对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企业风险之间关系的分析,将业务模式既定状态下的合规风险、运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归为固化风险,并且提出内部控制的含义就是对这种固化风险的控制和管理。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假设一:会计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人数与财务风险负相关。
独立董事能否有效发挥监督职能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背景。独立董事的高级会计师、执业会计师等职称和经过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学等教育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表其财务专业能力和背景。具有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对公司进行财务决策等能提供有效的支持和监督,有利于提高财务风险管理能力。
假设二:两职分离有助于降低财务风险。
董事会的履职环境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董事长是否与总经理两职分离。两职分离的公司,董事会的履职环境好,有利于董事会的监督和执行效力,有助于降低财务风险。
假设三:董事的报酬能够起到激励作用,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
国内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结论差异比较大,一部分学者认为较高的报酬会影响董事的独立性,因利益牵绊有可能形成合谋,不利于其职责的履行;但也有学者认为良好的报酬可以激励董事发挥积极的监督意愿,从而更有效地执行监督职责。本文认同后者的观点,认为良好的报酬对监督的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内部治理机制,降低财务风险。
假设四:董事会持股数量与财务风险负相关。
董事会持股可以对董事会履职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从而加强控制效果,改善董事会效率,防范财务风险。
假设五:董事会会议频率越高可能表明公司已经存在比较大的财务风险。
有观点认为,董事会会议次数增加是董事会积极工作的表现,能够强化董事会对公司的监督职能,提高公司的内部治理效力,从而防范公司财务风险,改善业绩水平,但是这并不能说明董事会会议频率越高公司业绩就越好,因为高频率的董事会会议从另外一种角度看可能表明公司已经出现财务困境的征兆,为了有效应对和化解较大的财务风险,董事会需要增加会议次数。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公司都实现了两职分离并且取得了标准审计意见;Z值统计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目前财务状况大体良好,但各公司之间差异很大,中值较低说明财务风险问题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ACID的均值是1.4064,中值是1,说明大部分公司都满足了《关于独立董事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要求,但均值和中值很小说明上市公司配置具有会计专业能力的独立董事人数普遍偏低,并且仍然有很多公司没有会计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LnR均值和中值为4.5636,说明我国目前独立董事报酬比较高,标准差较小说明公司之间存在差异较小;BHolds标准差比较大说明目前我国董事会持股数量的公司间差异较大,进一步分析发现有53.83%的公司董事会持股数为0,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持股数量普遍偏低。
(二)回归结果分析和稳健性检验
表2是用逐步线性回归得出的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独立董事专业背景ACID与Z值正相关,Z值越大说明企业越不容易破产,即独立董事的专业背景有利于公司防范财务风险,证明了假设一的结论;但是两者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参考前文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能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为遵守《指导意见》中要求必须配备一名具有会计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的硬性规定,聘请的具有专业背景独立董事少并且没有使其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两职分离APART与Z值正相关,说明较好的履职环境确实能帮助董事会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降低财务风险,证实了假设二;但是相关性不显著,可能是因为有些公司规模较小,两职合一反而能提高监管效率。前三名独立董事薪酬和的对数LnR与Z值显著正相关,证明了假设三,说明薪酬的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能够激励独立董事更好地履行职能。董事会持股与Z值负相关,与假设四的符号相反,结合描述性统计的结果,这可能恰恰说明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持股数量普遍偏低,从而影响了董事会的监督效力。董事会会议次数Fd与Z值显著负相关,说明不是董事会会议越频繁公司的绩效越好,反而恰恰说明可能公司已经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董事会会议的增加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风险,证实了假设五。三个控制变量——公司规模、ROA、资产负债率均与Z值显著相关,说明了规模越大或资产负债率越高,公司面临的财务风险越大,ROA的增加可以有效应对财务风险,这些都符合经济规律。
表3是膨胀因子系数的检验结果,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共线性,结合表3中的F值和R2值都能说明模型的拟合度比较高。另外,在稳健性检验中,本文引入净资产收益率ROE对总资产收益率ROA进行替换,实证结论基本不变,因此模型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五、研究结论
本文的研究分析表明,具有会计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有助于公司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良好的董事会履职环境有利于董事会的监督和执行效力,从而有助于降低财务风险;良好的报酬可以激励董事发挥积极的监督意愿,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内部治理机制,降低财务风险;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持股数量普遍偏低,没能发挥出对董事会履职的积极作用,影响了董事会的监督效力,说明董事会的治理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才能更好地防范财务风险;董事会会议频率越高,不代表公司业绩就越好,反而是公司已经出现了财务困境的征兆,为了有效应对和化解面临的财务风险,董事会需要增加会议次数。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来完善董事会的内部治理机制,从而更好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1.贯彻执行《指导意见》的规定,将政策落实到位,监督指导上市公司切实有效地发挥专业背景独立董事的治理作用,增强上市公司对财务风险的抵抗力。监管机构也可以适当地增加上市公司配置会计专业背景独立董事人数的规定。
2.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薪酬激励机制,增加董事会持股数量,塑造良好的董事会履职环境,完善董事会内部监督和控制制度,提高董事会运作效率,从而解决机制上的障碍,进而不断加强上市公司的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伟民.独立董事职业背景与公司业绩[J].管理世界,2009(3):182-183.
[2] 翟金花.公司董事会内部治理机制对财务困境的影响[J].财会通讯,2011(4):37-38.
[3] 万红波,陈婷.独立董事财务背景与公司风险承受能力的相关性[J].财会月刊,2012(18):46-48.
[4] 黄玉梅.金融危机下的财务风险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2(10):191.
[5] 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新视野[J].会计研究,2005(7):49-54.
[6] Kasemin Y.Kor,ChamuSundaramurthy.Experience-based Human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of Outside Directors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务风险;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月26日
引言
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面对如此复杂的市场环境,企业如何做到减少财务风险,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企业的财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对内部的财政状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合理的分配,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通过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的状况,提出最实用的方案,来促进企业利用便捷的信息渠道,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的最小化。对于企业财务部门来说,不仅要实现对财务状况进行准确的核算和分配,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结合金融危机的时代背景,对财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增强风险意识,借助科学的管理超越竞争对手,在竞争中获得胜利,促进企业的平稳发展。
一、对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进行研究的意义
加强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不仅使企业的财务风险降低,还可以使企业资金达到合理的有效配置和运用。这样就会增加企业生产的总产值,企业就可以通过资金的合理配置来进行合理的企业投资和运作,来进一步提高企业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结合所获得的前沿信息,发挥资金优势和管理优势,促进企业经济模式的转变,加上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以及不断创新的发展理念,发挥企业效益,树立品牌理念,降低财务风险,进一步减少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通过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还可以提高整个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能力。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存在的风险问题
(一)企业财务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必须要加强风险意识。根据调查,许多企业的管理者认为,金融危机的风险不会波及到自身企业,因此并没有做好及时的防范准备,这就进一步增加了金融危机时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导致财务管理人才缺乏,再加上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就使得企业财务抵抗风险力薄弱。而且企业财务管理过于随意,没有明确的规划,不能够对企业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利用。这些不正确的管理意识就使得企业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容易受到各种风险的打击,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这些人也没有对财务的管理方式进行合理的创新,大部分只会遵循旧的方式和方法。所以,风险意识的缺乏是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企业只有解决的这个问题,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发挥出自己独特的优势,占据主动权,这样才能使企业朝着更高、更远的方向发展。同时,对风险意识人才的培养也是社会上各个企业的一种人才任用潮流和趋势,企业自身也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坚持与时俱进。所以,作为一个企业财务管理者,必须要具有风险意识,时刻准备应对企业的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的平稳运行。
(二)企业财务监督体制不完善,抗风险能力降低。在中国大部分的企业中,很少设立对财务分配使用进行监督的部门,这就是会造成企业财务的利用混乱。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督作为财务分配的坚强后盾,那么企业资金的配置就会存在很大的弊端,大大降低了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例如,在资金配置过程中,有时财务管理人员会根据与同事的关系来进行资金的分配,这样就使得资金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因为真正需要资金来运作的部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资金来进行科研或者开发。再有,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督委员会,企业领导者有可能会乱用资金,造成资金的去向不明,这样会严重影响企业生产与发展。如果这种不公开、不透明的财务管理方式一直持续下去,将会给企业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更甚者还会使企业面临破产、甚至是倒闭的危机。所以,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监督,必须要从源头上杜绝,从细微之处做起,才能保证监督的正常有效进行,才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
(三)企业投资方式较单一,抗风险能力降低。对于企业的投资来说,必须要实现投资方式的多样化。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由于企业的投资方式过于单一,这就容易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出现问题,而且金融危机来临时,企业的融资会非常困难,周转资金不到位,使得企业不能够扩大生产,这就使得企业雪上加霜。而且金融危机下,银行信贷也会出现严重问题,所以作为企业的投资者来说,必须要保证企业的投资方式多样化,提高资金的运转效率。这样一来,就可以在金融危机下,实现企业的平稳发展,也可以进一步降低金融危机对企业财务运行的影响。
三、解决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问题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财务风险是每个企业在财务管理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如何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以及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务管理中的风险,这是企业需要考虑的。企业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可以提高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因此,对于企业的各项流动资产以及固定资产要进行估价统计,在各项资产的购进之后,要保证这些资产不会出现闲置的情况,应该交给采购部门统一进行购买,在财政管理上要针对存在的财务问题提出整改预案,进一步推进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在财务管理中的运用,降低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财务风险,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理念。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必须要在资金流动过程中对收入资金和支出资金进行明确的划分,对于相关的资金使用要进行合理的界定,在资金管理中禁止使用现金进行流通,从而避免资金管理失控,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在进行资金流动过程中,要明确资金的周转周期以及资金回笼的程度,避免因为某些原因导致资金链断掉而给整个企业正常运转带来麻烦。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化程度,减少企业的闲散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为了加强企业对于整个资金流动过程的控制力度,建立相关的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避免出现资金闲置与短缺并存。对于企业的支出要按照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来进行,保证每一分钱都花到实处,同时提高企业的资金储蓄力度,避免出现资金链断开的问题。只有企业领导者具备了这样的财务管风险理念,才可以更好地应对金融风险,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成立监督委员会,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作为企业管理者来说,必须要保证企业财务的公开透明,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所以,必须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来监督企业财务的分配方向,来促进资金的合理优化配置。企业要成立监督委员会,定期召开监督会议,对企业的资金运作做出相应的具体化报告,运用的细节必须向广大企业人员透明化。要知道有监督才会有效率,企业管理也是这样,必须要实行强有力的监管。同时,监委会的人员也要以身作则,还要实行定期的人员轮换,保证监督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要知道监督是促进企业财务合理运用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必须要加强对企业财务运行的监督建设,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企业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实现平稳发展。
(四)建立企业风险预警体制。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要在对国内外及当地市场情况进行广泛细致的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当地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制定出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对于那些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制定出安全警戒系统。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运用多种手段及时而准确地做出预告性和警示性的反应。根据当地企业的发展情况,在竞争力分析、技术创新以及进出口贸易等影响企业发展的方面建立预警指标体系,这样就可以使得财务风险问题的范围大大缩小。在金融危机的状况下,企业在对外经济交流往来中,一定要注意财务风险问题,避免因为财务风险问题,而给企业经济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而且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往来密切,所以在进行对外经济往来时,必须要对双方各国的经济状况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分析,促进对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只有这样才可以运用合法的手段,维护企业的财物安全,促进对外经济的正常进行。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进一步研究可以看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必须要合理地利用市场信息,使其为企业提供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新经济的发展与建立。并且还要注意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性研究,做到与时俱进,培养独立的企业思想和对时事的敏感度,进一步促进企业效益的最大化。在实现这些的同时,还可以发现,在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不仅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实力,使企业在国内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淑娥,徐伟刚.金融危机下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
[2]张利娜.基于logit模型的我国公司财务风险分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5.
[3]陈长玉.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问题模型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关键词:财务风险 管理 对策
由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广泛性和复杂性与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研究。
一、财务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理论结构
近年来,我国在财务风险基础理论方面,如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职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由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加上无法摆脱我国传统财务观念以及研究方法的影响,对国外研究几十年的成果重视程度、消化程度不同,使得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的见解,如在财务风险概念的研究上,就出现了广义和狭义之争,财务风险基本特征和财务风险管理基本职能的认识上出现了分歧,而对整个财务风险管理意义重大的财务风险目标这一最基本的问题缺乏认识和概括。同时,由于财务风险及管理内容的研究没有与实证研究直接相联系,所以,概念上的含糊对定性的理论推导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由此,增生出财务风险理论诸多“研究成果”,深刻与肤浅共存,正确和错误并生,应该说不利于我国财务风险理论向纵深发展,影响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进程。所以,今后我国在财务风险与管理研究上,必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只有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本质、特征认识界定清楚,才能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这就要求,一是必须注重中外财务风险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借鉴国外实证的研究方法开展财务风险研究。国外风险理论研究较多采用实证方法,而我国使用较多的则是定性和规范研究方法,造成概念可以模糊地给出,较轻易地建立和概括概念和特征,无法支撑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不能保证理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误导人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理论中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其次,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注重学习和应用西方理财学研究中应用极广的相关性或结构性研究方法,即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理论结构是该领域各基本理论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理论体系。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是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组成的有机体系。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明确存在的各种现象、各种要素以及这些现象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相关性。能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程序研究的科学性、明晰性和有效性。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本质、职能、财务风险管理要素与财务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等。如美国,现代财务理论围绕着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活动的目标函数,把各种财务决策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等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构建了前后一贯、逻辑严密、浑然一体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以目标为出发点进行相关性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重要的、运用极广的理财学及经济学研究方法。美国理财学界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如多篇论文研究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从而根本上改变了理财学的面貌,使理财学成为现代经济学体系中的主流成分之一。充分吸收国外财务理论研究成果,在财务风险基本理论上注重实用,讲究科学方法,少走弯路,取得共识,达成统一,以推动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深入。
二、财务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开展广泛的风险管理教育。从当前美国和英国风险管理教育情况基本类似,各大学风险教育课程不少,多所大学偏重财务导向型风险管理教育。财务风险管理现今已成为各大学财经系中财务理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美国的宾州大学、天普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与纽约保险学院,英国的各拉斯哥兰大学、城市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等。另外,风险管理职务的改变、风险管理协会的成立、风险管理专业证书的考试、风险管理杂志以及风险管理书籍等方面,美国和英国情况也基本类似,都体现出越来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两国的风险经理职称已经取代了过时的保险经理,职责范围扩大,位阶提升;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出版为数不少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受国外风险教育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部分大学也开设风险管理课程,但为数较少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课程;在专业职称考试、出版书籍方面差距依然很大,一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受其影响风险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二是从观念上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教育的特别重要性,三是没有成立相应的协会或学会,没有相应的职务、资格考试等配套措施,直接影响了财务风险教育的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需要我国教育能尽快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财会类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风险教育落后的局面,除了积极向国外学习,采取设立各级风险管理学会、协会,在资格考试中尽快设立风险管理资格考试等举措外,在大学教育方面,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在学历教育中应单独开设财务风险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结合共同采集案例,增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财务、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应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学习和研讨的力度。
三、财务风险文化研究
我国多年来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局限于方法和程序,即使在财务文化研究中也忽略了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能不说这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国外风险理论有主观建构派,视风险文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风险由人们特定的文化社会因素建构而成,风险随不同的人与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而有所不同,财务风险文化亦不例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文化背景亦会有区别,使得人们对待财务风险管理的价值观、反应程度、行为方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出现差异性,形成一定的特色。中外风险案例的研究发现,企业的最大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文化、企业人的行为,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品德欠佳等弱性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集体与个人行为复杂性的增大,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仅不能忽视,而应作为重要课题。
四、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研究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上看,我国财务风险管理都缺乏对组织架构的研究。在实务上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这说明了人们尚未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在理论上,与前面所述财务风险文化原因类似,我国已有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比较重视方法和程序,忽略了组织机构及机构的职责权限等对实践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课题的探讨,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离。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组织架构下的人们进行财务风险管理采取的模式必然不同,是集中还是分散,是集权还是分权、是兼职还是专职等等管理模式问题是研究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应结合我国各类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开展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五、结束语
财务风险管理各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否则,研究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具体研究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制,财务风险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无从落实。总之,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巨大的科学工程,需要整合优化财务学、会计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于一体,全方位、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不落后于风险管理学科整体发展和满足实践中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由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广泛性和复杂性与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研究。
一、财务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理论结构
近年来,我国在财务风险基础理论方面,如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职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由于我国现代意义上的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加上无法摆脱我国传统财务观念以及研究方法的影响,对国外研究几十年的成果重视程度、消化程度不同,使得在财务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问题上没有达成一致的见解,如在财务风险概念的研究上,就出现了广义和狭义之争,财务风险基本特征和财务风险管理基本职能的认识上出现了分歧,而对整个财务风险管理意义重大的财务风险目标这一最基本的问题缺乏认识和概括。同时,由于财务风险及管理内容的研究没有与实证研究直接相联系,所以,概念上的含糊对定性的理论推导也没有产生明显的影响。由此,增生出财务风险理论诸多“研究成果”,深刻与肤浅共存,正确和错误并生,应该说不利于我国财务风险理论向纵深发展,影响了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进程。所以,今后我国在财务风险与管理研究上,必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只有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本质、特征认识界定清楚,才能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这就要求,一是必须注重中外财务风险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借鉴国外实证的研究方法开展财务风险研究。国外风险理论研究较多采用实证方法,而我国使用较多的则是定性和规范研究方法,造成概念可以模糊地给出,较轻易地建立和概括概念和特征,无法支撑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不能保证理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误导人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理论中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其次,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注重学习和应用西方理财学研究中应用极广的相关性或结构性研究方法,即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理论结构是该领域各基本理论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理论体系。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是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组成的有机体系。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明确存在的各种现象、各种要素以及这些现象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相关性。能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程序研究的科学性、明晰性和有效性。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本质、职能、财务风险管理要素与财务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等。如美国,现代财务理论围绕着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理财活动的目标函数,把各种财务决策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等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构建了前后一贯、逻辑严密、浑然一体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以目标为出发点进行相关性研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重要的、运用极广的理财学及经济学研究方法。美国理财学界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如多篇论文研究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从而根本上改变了理财学的面貌,使理财学成为现代经济学体系中的主流成分之一。充分吸收国外财务理论研究成果,在财务风险基本理论上注重实用,讲究科学方法,少走弯路,取得共识,达成统一,以推动我国财务理论研究的深入。
二、财务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开展广泛的风险管理教育。从当前美国和英国风险管理教育情况基本类似,各大学风险教育课程不少,多所大学偏重财务导向型风险管理教育。财务风险管理现今已成为各大学财经系中财务理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美国的宾州大学、天普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与纽约保险学院,英国的各拉斯哥兰大学、城市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等。另外,风险管理职务的改变、风险管理协会的成立、风险管理专业证书的考试、风险管理杂志以及风险管理书籍等方面,美国和英国情况也基本类似,都体现出越来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两国的风险经理职称已经取代了过时的保险经理,职责范围扩大,位阶提升;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出版为数不少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受国外风险教育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部分大学也开设风险管理课程,但为数较少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课程;在专业职称考试、出版书籍方面差距依然很大,一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受其影响风险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二是从观念上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教育的特别重要性,三是没有成立相应的协会或学会,没有相应的职务、资格考试等配套措施,直接影响了财务风险教育的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需要我国教育能尽快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财会类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风险教育落后的局面,除了积极向国外学习,采取设立各级风险管理学会、协会,在资格考试中尽快设立风险管理资格考试等举措外,在大学教育方面,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在学历教育中应单独开设财务风险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结合共同采集案例,增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财务、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应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学习和研讨的力度。
三、财务风险文化研究
我国多年来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局限于方法和程序,即使在财务文化研究中也忽略了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能不说这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国外风险理论有主观建构派,视风险文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风险由人们特定的文化社会因素建构而成,风险随不同的人与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而有所不同,财务风险文化亦不例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文化背景亦会有区别,使得人们对待财务风险管理的价值观、反应程度、行为方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出现差异性,形成一定的特色。中外风险案例的研究发现,企业的最大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文化、企业人的行为,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品德欠佳等弱性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集体与个人行为复杂性的增大,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仅不能忽视,而应作为重要课题。
四、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研究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上看,我国财务风险管理都缺乏对组织架构的研究。在实务上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这说明了人们尚未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在理论上,与前面所述财务风险文化原因类似,我国已有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比较重视方法和程序,忽略了组织机构及机构的职责权限等对实践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课题的探讨,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离。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组织架构下的人们进行财务风险管理采取的模式必然不同,是集中还是分散,是集权还是分权、是兼职还是专职等等管理模式问题是研究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应结合我国各类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开展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五、结束语
财务风险管理各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否则,研究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具体研究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制,财务风险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无从落实。总之,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巨大的科学工程,需要整合优化财务学、会计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于一体,全方位、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不落后于风险管理学科整体发展和满足实践中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由于财务风险在市场经济中广泛性和复杂性与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相对滞后,我们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研究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理论研究。
1.财务风险管理基础理论和理论结构
近年来,我国在财务风险基础理论方面,如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职能等基本理论问题上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我国在财务风险与管理研究上,必须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只有对财务风险的概念、本质、特征认识界定清楚,才能为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础。这就要求,一是必须注重中外财务风险理论基础和基础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选择。
首先,必须下大力气借鉴国外实证的研究方法开展财务风险研究。国外风险理论研究较多采用实证方法,而我国使用较多的则是定性和规范研究方法,造成概念可以模糊地给出,较轻易地建立和概括概念和特征,无法支撑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不能保证理论的逻辑性和一致性,难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误导人们对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财务风险理论中将定性与定量、规范与实证研究方法结合起来,以增强研究结果的可验证性和可靠性。其次,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应注重学习和应用西方理财学研究中应用极广的相关性或结构性研究方法,即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的研究。理论结构是该领域各基本理论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组成的有机理论体系。财务风险管理理论结构是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组成的有机体系。理论研究的真正价值在于明确存在的各种现象、各种要素以及这些现象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相关性。能否将财务风险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认识清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程序研究的科学性、明晰性和有效性。如财务风险管理目标、财务风险管理本质、职能、财务风险管理要素与财务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等。
2.财务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意识的增强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开展广泛的风险管理教育。从当前美国和英国风险管理教育情况基本类似,各大学风险教育课程不少,多所大学偏重财务导向型风险管理教育。
财务风险管理现今已成为各大学财经系中财务理论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如美国的宾州大学、天普大学、乔治亚州立大学与纽约保险学院,英国的各拉斯哥兰大学、城市大学与诺丁汉大学等。另外,风险管理职务的改变、风险管理协会的成立、风险管理专业证书的考试、风险管理杂志以及风险管理书籍等方面,美国和英国情况也基本类似,都体现出越来越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两国的风险经理职称已经取代了过时的保险经理,职责范围扩大,位阶提升;多家风险管理协会、风险管理学院对企业风险管理事务、专业证书考试制度极具贡献,其中,美国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每年举办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证书考试;多家协会和学会出版风险管理方面的刊物杂志;出版为数不少的财务性风险管理书籍等。受国外风险教育的影响,尽管我国目前部分大学也开设风险管理课程,但为数较少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的课程;在专业职称考试、出版书籍方面差距依然很大,一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受其影响风险教育方面起步较晚。二是从观念上人们还未充分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教育的特别重要性,三是没有成立相应的协会或学会,没有相应的职务、资格考试等配套措施,直接影响了财务风险教育的发展。
随着经济与科技全球化带来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需要我国教育能尽快培养一大批具有较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财会类人才。为此,我们必须改变目前财务管理风险教育落后的局面,除了积极向国外学习,采取设立各级风险管理学会、协会,在资格考试中尽快设立风险管理资格考试等举措外,在大学教育方面,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研究风险管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在学历教育中应单独开设财务风险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师生与实务工作者结合共同采集案例,增强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在财务、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中应加大对财务风险管理学习和研讨的力度。
3.财务风险文化研究
我国多年来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局限于方法和程序,即使在财务文化研究中也忽略了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能不说这是我国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薄弱环节。国外风险理论有主观建构派,视风险文化为社会文化现象。事实上,不可否认的是,风险由人们特定的文化社会因素建构而成,风险随不同的人与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而有所不同,财务风险文化亦不例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文化背景亦会有区别,使得人们对待财务风险管理的价值观、反应程度、行为方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出现差异性,形成一定的特色。中外风险案例的研究发现,企业的最大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文化、企业人的行为,特别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知识不足、能力有限、品德欠佳等弱性造成的。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集体与个人行为复杂性的增大,财务风险文化的研究不仅不能忽视,而应作为重要课题。
4.财务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研究
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务上看,我国财务风险管理都缺乏对组织架构的研究。在实务上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没有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这说明了人们尚未认识到财务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在理论上,与前面所述财务风险文化原因类似,我国已有的财务风险管理研究比较重视方法和程序,忽略了组织机构及机构的职责权限等对实践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课题的探讨,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脱离。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组织架构下的人们进行财务风险管理采取的模式必然不同,是集中还是分散,是集权还是分权、是兼职还是专职等等管理模式问题是研究实施财务风险管理不能回避的重大课题。应结合我国各类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开展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5.结束语
财务风险管理各方法的有效性依赖于风险管理责任的落实。否则,研究财务风险管理没有具体研究财务风险管理的责任制,财务风险管理只能是纸上谈兵,无从落实。总之,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决定了财务风险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是巨大的科学工程,需要整合优化财务学、会计学、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人文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于一体,全方位、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以不落后于风险管理学科整体发展和满足实践中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