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国外绿色金融研究范文

时间:2023-07-30 10:10:33

序论:在您撰写国外绿色金融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国外绿色金融研究

第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金融;发展策略研究分析

纵观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虽然我国在2007年就已经正式提出,今后我国金融行业要以“绿色证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为主线,进行经济发展。但是,迄今为止,我们却看到:国内仍然有很多金融企业,在以破坏环境,牺牲环境为代价,进行着企业的经济发展。这种无视我国基本国情,不响应我国号召的“碳金融”政策的行为,不仅违反了我国,在金融方面坚持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发展方针,而且破坏了我国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的并行合作关系。可见,需要我们重新进行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策略研究。

一、低碳经济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必要性研究

顾名思义,低碳经济主要是在借助创新性新能源、创新性减排技术、金融机制创新等手段,将金融活动耗能、排放、污染三方面,都尽量降到最低的一种可持续性经济发展。在明确了这一定义后,如果纵观国外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产业发展之路,我们可以看到:自1997年,国外就将响应低碳经济的气候变化,纳入金融企业发展的环境责任里面,成功的通过推出“自然灾害债券与保险最优组合”,分散并控制了金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企业经营风险;到了2002年,国外还出现了比之前还具有创新性,先进性的“金融衍生品与风险管理”理论,这一理论成功地推出了绿色金融衍生品这一新型金融概念,并在此之后,经过几年对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的潜心研究,于2007年成功研究并推广了一种机制结构比较全面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并将欧盟的碳排放作为样板进行全球性宣传。如果我们借鉴国外低碳经济的事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产业,可以有效降低全球施加给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压力;与此同时,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产业,还利于缓解我国普遍存在的“经济发展高能耗低效率,高污染低产值”的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还可以有效改善我国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环境质量问题;而且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产业还可以帮助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让我国走出高耗能低效能的经济发展误区;除此之外,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产业也可以帮助我国的能源消费方式进行调整。综上所述,可见低碳经济下,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进行研究是有必要的。

二、现阶段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与国外绿色金融发展相比,我国在低碳经济下的绿色金融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在我国碳融资方面得不到金融企业的认可;

2.国内碳金融服务方面存在很多明显不足;

3.在国家政府对待低碳经济发展下的绿色金融产业发展方面,不论是在政策方面,还是在普及宣传力度方面,都存在扶持力度偏弱现象。

这些问题不仅导致了我国碳排放能源,在国际市场中只能处于低端地位,造成拥有较多碳排放资源的我国,在资源的定价方面陷入被动;还让我国在全球大力培育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由于金融产品陈旧,得不到有效发展;同时,也为我国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影响。

三、基于低碳经济的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策略探究

为了平衡经济建设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为了响应国际提出的全球经济绿色发展的号召,为了改善我国环境质量,为了让我国金融行业得到创新性发展,也为了解决笔者在上面列举的诸多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清醒对待绿色金融发展问题,明确对低碳经济下的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策略探究。

内部环境方面:国外在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比我国要提前很多年,作为刚刚进入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的初级阶段的我国,需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笔者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参考国外先进的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经验,为读者朋友总结这样几条低碳经济下绿色金融发展的内部环境策略:

(1)加强对低碳经济绿色金融产业的创新性发展。这不仅需要那些响应低碳经济号召,进行绿色金融的企业,积极研究生产治理污水污染等相关技术设备的研发,还需要各大企业能够调转生产发展,向着“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建设,循环经济生产,低碳少耗能高能效进行绿色制造”等方向进行转型。

(2)绿色金融创新性机制管理。自觉遵守低碳经济发展下绿色金融可持续性发展的自律规范,加强企业自身对在低碳经济指导下的绿色金融创新性机制管理。笔者认为:可以加入管理制度的“绿色优化配置”,适当减免对企业生成经营活动中,可能对环境带来破坏污染等影响项目的资金配比。同时号召那些进行绿色信贷业务的银行,在机制管理上,杜绝过分信赖环保部门给出的责任认定等,企业生产鉴定信息的传统行为习惯,建立一个环保责任监督调查体系,对那些申请绿色贷款的企业进行绿色认定,避免由于机制管理简化,出现的绿色金融创新性机制管理漏洞问题。

第2篇

关键词:绿色金融 色信贷 碳交易

一、绿色金融概述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各国在谋求复苏的同时,都不同程度得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大投入、长周期、高技术的特点决定了它对金融支持的要求更高,依赖性更强,绿色金融(Green Finance)随之迅速发展。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通过创新金融产品、业务和市场,开展支持环境保护等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的一系列金融活动。也就是说,金融部门将环境风险作为决策评价因素之一,通过金融业的杠杆和利益传导机制影响其他行为主体的投资取向和市场行为,从而引导社会资源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合理配置。

二、国内外银行绿色金融实践的比较分析

基于银行层面的绿色金融,国外开始较早,最早的是1974年,前西德设立世界上第一家环保银行,专门为环保项目提供优惠贷款。而我国银行业则起步较晚。国内外银行在绿色金融实践的深度、范围都有所不同,鉴于篇幅受限,下面着重从绿色信贷、以碳交易为代表的绿色金融市场创新两方面加以分析比较。

(一)绿色信贷方面的差异

绿色信贷主要指银行在信贷方面控制对环境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项目和支持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项目贷款。国内外银行的绿色信贷实践的程度、涉及的范围有所不同,具体见表1。

(二)绿色金融市场创新的差异――以碳金融为例

国外的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创新主要体现在碳金融上。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碳金融是在某类项目中用以购买温室气体减排的资源,主要指的是碳市场上的交易行为。目前欧美各国无论是规章制度、交易市场,还是市场参与主体和中介发育程度,都已经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碳金融市场体系。2008年碳交易成交额为1263.45亿美元,碳交易量和交易额呈快速增长态势;银行在碳市场担当中介服务角色,还据此衍生出项目咨询和投融资服务。

相比较而言,我国虽然有部分银行发展清洁发展机制(CDM)碳金融服务,开发了针对碳交易的金融产品,但国内银行碳交易量和交易额偏低,业务模式单一,交易价格方面也没有和国际接轨。实际上,我国累计提供的碳减排量占据全球的一半左右,可创新的工具、产品丰富,碳交易及其衍生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值得国内银行积极研究和参与实践。

三、比较结论和启示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外在绿色金融实践方面存在较多差异。首先,国外银行业绿色金融实践种类丰富,已经形成比较健全的绿色金融市场,如碳金融市场,并且践行绿色信贷时有统一的赤道原则。我国银行业在这方面起步晚,基本上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及交易市场,更缺乏统一的衡量环境风险的准则和流程。其次,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银行,其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因此绿色信贷政策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欧美发达地区银行承担环境方面责任的重点在于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国内商业银行承担的社会责任重点在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同时兼顾环境保护。

总体而言,如何统一绿色信贷项目评价标准,怎样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为环境保护提供支持,如何建立和完善碳金融市场,找准银行在绿色金融服务中的定位等,都是我国银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应该关注的绿色金融建设重点,也是探索我国银行业综合发展模式的重要举措,国外已经积累的经验等,也都非常值得国内银行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谭太平.国内外银行业绿色金融实践的比较研究[J].生态经济.2010年第6期

第3篇

关键词: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产品

中D分类号:F83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1

Abstract: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in an important period of economic trans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e has a huge role in promoting China's economy.China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green financial exploration.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new industrial countries develop green finance earlier than our country,so China should avoid weaknesses and take the esse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e.

Key words:green finance;sustainable development;green financial products

一、引言

(一)发展绿色金融的背景

近几年我国经济达到了持续增长,但也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经济发展与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凸显[1]。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在这种背景下,绿色金融将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战略,是金融业和环境产业的桥梁[3],因此发展绿色金融是促进我国经济的绿色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必走之路。

(二)发展绿色金融的意义

绿色金融业务在全球逐步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本国的绿色金融,无疑证明绿色金融对国家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第一,有利于国家的产业优化升级。利用金融机构的导向作用将社会资金引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业,可以适当的打击污染严重的企业,有利于产业的优化升级[4]。第二,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金融,间接地将公众的投资引向环保产业,引导一些高污染、高消耗的重工业行业转向污染少的行业,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金融概述

(一)“绿色金融”概念

绿色金融,又称环境金融,目前国内外对绿色金融的定义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金融业促进环保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社会资源引导向环保产业,从中发挥导向作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指金融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金融行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必须保证机构内部资金运行流畅,促使行业内部实现绿色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就绿色金融而言,在国外学者的很多文献中,对其研究各有不同,但重点均体现金融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上。Jeucken(2006)对金融机构的自身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得出绿色金融的发展对金融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5]。国内对绿色金融研究相对于国外来说起步较晚,国内的研究者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我国国情上。麦均洪和徐枫(2015)对绿色金融影响因素得出“还款能力”是影响绿色金融的主要因素。宋晓玲(2013)通过研究西方银行业绿色金融政策主要采取的国际标准,得到西方银行业绿色金融实践对中国的启示,有利于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6]。

三、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我国的绿色金融业务起步较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涉及三个主要的领域,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以绿色信贷为主。全球共有60多家金融机构宣布采纳赤道原则,其项目融资额约占全国的85%,但我国只有兴业银行一家赤道银行。国内主要的银行都有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包括的绿色金融产品类型多、领域宽广,以国内五大国有银行和兴业银行为例。中国银行2015年绿色信贷余额 4123.15亿元,同比增长36.96%;农业银行2015年绿色信贷余额5431亿元,同比增长15.6%;工商银行2015年绿色信贷7028.43亿元,比上年增长7.3%;建设银行2015年绿色信贷7 335.63亿元,同比增长50.61%;交通银行截至报告期内,支持的环保项目节约标煤622.9万吨,节约水833.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1 409.5万吨;兴业银行截至2015年,绿色信贷余额8 046亿元,减排二氧化碳当量7 161.99万吨,节约水量28 565.06万吨。可见,几个主要的国内银行均开展了绿色金融业务,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中国的环境保护提供了很大的渠道,各个银行的主张也各有不同,但都以环境保护为中心,加强社会责任的同时提倡行业内的绿色运营,绿色发展。

四、中国发展绿色金融的建议

(一)政府角度

1.政府财政政策扶持。现在实行的绿色金融业务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在没有利益的驱动下很少有机构愿意主动去实行绿色发展,很难产生正的外部性。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给予金融企业一定的利益分配,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2.健全法律法规。政府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探索绿色金融法,以法律形式来引导企业和消费者的行为,促进环保政策的顺利实施。

(二)公众角度

1.提高环保意识。作为公众,应该最先意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应该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培养绿色环保意识,为绿色金融打造良好的社会氛围。2.树立绿色消费观。社会公众作为消费者,应该树立正确的绿色消费观,拒绝购买有害环境的消费品,认识到绿色金融产品的益处,积极购买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的绿色金融产品。

(三)金融机构角度

1.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还不是很多,金融机构应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2.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金融机构是绿色金融产品的发源地,机构本身应该严格控制内部的风险,加强内部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安全性,从本质上健全绿色金融体系。

参考文献:

[1]邓翔.绿色金融研究述评[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2,06:67-71.

[2]麦均洪,徐枫. 基于联合分析的我国绿色金融影响因素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5,05:23-37.

[3]Salazar,J.Environmental Finance:Linking Two World [Z].Presented at a workshop on Financial Innovations for Biodiversity Bratislava,1998,(1):2-18.

[4]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李晓西,夏光, 蔡宁.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J].金融论坛,2015,10:30-40.

[5]Jeuckn,M.sustainable Finance and Banking[M].USA:The Earthscan Publication,2006.

第4篇

发展绿色金融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绿色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属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对绿色金融的内涵和作用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外绿色金融实践经验,分析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绿色金融;碳交易;环境保护

一、绿色金融的内涵和作用

(一)绿色金融的定义目前绿色金融的定义在学术界没有统一的认识,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实践看,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将环境保护纳入其投融资决策中,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来促使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与产业调整,以实现良性发展。

(二)绿色金融的作用绿色金融对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加快金融业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改善环境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1.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绿色金融能为发展绿色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提供配套资金支持,有助于引导公众投资行为和社会资本流向,推动企业从事绿色生产经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使得经济发展方式从过去依靠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向技术创新、结构优化转变,最终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加快金融业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绿色金融也有助于推动金融业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的推出有助于金融机构实现稳健经营、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促进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3.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由于绿色金融重点扶持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企业为获取金融机构的贷款优惠和政府部门的财税优惠,就需要满足绿色金融的节能环保要求,加大环保技术创新力度,改进生产条件和工艺,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耗、能耗和废物排放,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因此,绿色金融有助于推动企业技术和设备升级,引导企业更多地投资于绿色节能产业,有效规避环境风险。4.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一方面,绿色金融可以引导社会资金流向节能环保企业;另一方面,以节能环保为融资条件,客观上可强化企业的环保意识,从源头上规范企业的环保行为。以绿色信贷为例,银行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企业或项目提供贷款并实施优惠利率,对高耗能、污染企业实施贷款限制或惩罚性利率,通过差异化企业融资成本,调节市场主体行为,促进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

二、国外绿色金融实践及经验

在国外,更多的使用“碳金融”这一概念,是由《京都协议书》兴起的低碳经济投融资活动。《京都议定书》共形成了三种减排机制,即联合履约机制(JI),清洁发展机制(CDM)和排放贸易机制(ER)。

(一)形成碳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主要分为配额交易市场和自愿交易市场,配额交易市场又分为基于配额的市场和基于项目的市场,前者为管理者在市场中对排放配额进行分配,市场参与者买卖配额;后者为买方从卖方买入低于基准排放水平的项目,获得碳减排额。碳排放市场衍生品主要包括期货、期权、远期、掉期等,衍生品的多样性增加了碳交易市场的流动性,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欧盟排放贸易体系是全球主要的碳金融衍生品交易体系,主要包括以期货为主要交易品的欧洲气候交易所和以现货为主要交易品的欧洲能源交易所。芝加哥气候交易所是首个北美地区自愿从事温室气体减排交易的交易机构,目前已覆盖航空、交通、电力等十个行业。

(二)拓展金融机构业务目前国外绿色金融产品种类主要包括:个人绿色金融产品、绿色金融投资产品、环境融资租赁服务、提供直接融资支持、绿色信贷政策等。其中,绿色信贷政策的提出源于赤道原则。赤道原则是指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相关政策,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制定的一套金融行业基准,旨在管理和评估与项目有关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表1反映了国外代表性银行的绿色信贷的具体表现。

(三)制定法律法规国外在绿色金融方面的相关立法和准则不断完善。1980年,美国出台“超级基金法案”,要求企业造成环境污染后,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促使银行关注和防范因信贷投放可能造成的环境风险;2001年,英国制定《气候变化法》,成为首个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写入法律的国家;澳大利亚在2007年加入《京都协议书》后,制定了《国家温室气体与能源报告法》和《碳主张与交易实践法》,成为绿色金融法规中的典范。

三、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的理念逐步得到实施与推广。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和文件,但从总体来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绿色金融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目前,我国已出台《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但均只停留在部门规章层面,没有较强的约束力和执行力,缺乏一套较为完整的引导绿色金融长期发展,规范社会行为和各方权责的绿色金融法律制度体系。

(二)金融机构发展绿色金融力度不够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低,金融主管部门的政策目标也主要集中在限制对“两高一资”和促进节能减排等短期目标的实现上,而金融机构本身也尚未将绿色金融全面纳入其业务经营中,还未建立起与绿色金融相配套的制度,对企业环保政策执行情况的审查也大多浮于表面,缺乏相应的约束激励机制。同时,对绿色金融业务缺乏经验和专业领域的技术识别能力。

(三)信息沟通机制不畅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客观上要求有健全的信息沟通机制,了解企业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2007年,我国已文件,要求把企业环保信息纳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但从目前情况看,央行征信系统所涵盖的企业环保信息范围还很窄,且由于环保信息与企业获取贷款挂钩,企业存在隐瞒真实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的可能,使银行难以获得充分的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

(四)绿色金融市场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国发展绿色金融实践主要依赖银行的绿色信贷政策,证券、保险、信托等其他金融机构参与较少,从而影响了绿色金融发展。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实践中缺乏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密切配合,且社会公众参与力度不够,进一步延缓了绿色金融发展速度。目前,绿色证券、保险、信托的实施还面临着许多难题,相关的环境准入机制尚未成熟,也没有切实具体的政策可供参照执行。

四、政策建议

(一)完善绿色金融法律法规由于环境问题涉及社会公众,环境管理涉及环保、能源等部门,为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有效落实环境责任,建议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在国家法律层面制定相关法律,要求金融机构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对信贷企业环境风险通过信息披露、口头问询、实地考察等形式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加大对环境违法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处罚力度。

(二)完善绿色金融市场体系绿色金融市场体系应包括绿色信贷市场、绿色股票市场、绿色债券市场、绿色基金市场和绿色中介服务市场等。针对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要扩大市场参与主体。鼓励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深入参与绿色金融业务。二是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特别是加大对衍生品的研究和实践的力度。三是加快绿色中介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为绿色金融提供服务。

(三)建立绿色金融信息交流平台发展绿色金融,需要减少实施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建立绿色金融信息交流平台,包括政府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企业环境信息、金融机构信贷信息、企业贷后行为信息等,通过信息平台,为金融机构投融资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撑,保障绿色金融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天大研究院课题组.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构建与发展战略[J].财贸经济,2011,(10):38-46.

[2]张藏领,王小江.关于绿色金融发展瓶颈期的思考[J].环境保护,2015,(24):58-61.

[3]翁智雄,葛察忠,段显明,龙凤.国内外绿色金融产品对比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06):17-22.

[4]易金平,江春,彭祎.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4,(5):81-83.

第5篇

Abstract:The green finance already became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the government, the enterprise universal attention focal point. At present, our country is being in the crucial phase which the readjustment of the economic structure as well a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promotes.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green finance, analyzes outside our country the banking industry green finance practice difference, may provide for our coun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uses for reference with inspires.

关键词:绿色金融 实践 差异

key word:Green finance practice difference

一、引言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虽然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互相争吵的过程中结束,世界各国对减排并没有达成一致性目标,然而大会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白手减缓行动做出了安排,并就全球长期目标、资金和技术支持、透明度等焦点问题达成广泛共识。减排的理论基础是经济的外部性,它的实践需要利用金融手段,正确处理企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追求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三高行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经济发展面临两难决策。一方面,要解决民生问题,实现工业现代化,就需要继续发展经济,排污就不可能避免;另一方面,要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所以有必要完整地认识国外绿色金融实践,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二、国内外绿色金融的实战

2.1绿色办公

绿色办公是指日常的办公活动中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产生、排放,回收可利用的旧产品,其宗旨是实现办公窜的自觉节约用水、节能减排,节约用纸、节约用电等行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国外银行绿色办公实践来看,我国银行绿色办公实践起步晚,没有具体量化标,但是绿色办公制度保障是我圜商银行履行绿色办公的一大特色,国外银行业绿色办公较早,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量化指标,度量自身经营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2.2绿色信贷

绿色信贷是国外银行支持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信贷资金为项目提供支持,制订信贷政策对保护环境提供保障。国外一流银行项目评审遵守赤道原则、碳原则,通过信贷支持参与环境的保护。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商业银行既要承担增强国力,关注民生的历史使命,同时也要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的循环使用,但如何通过绿色金融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3 绿色环保计划

国际一流的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积极地倡导或者遵守赤道原则、联合国环境署金融倡议、碳排放披露计划等相关的规定,并结合自己的经营特色,形成了与自身经营特色相适应的保护环境计划。花旗银行与荷兰银行的环保计划;而我国银行业没有制定相应的保护环境计划。这是我国外银行业存在差异最为显著的地方,也是我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总结国内外绿色金融实践的差异

我国虽然于1995年出台的信贷政策起就开始关注保护环境,但由于我国经济面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处于工业化中期,商业银行既要承担增强国力,又要承担关注民生的历史使命,这大大地限制了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实践。通过国外银行业金融实践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银行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与时代命脉紧密相连,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商业银行具有不同经营特色以及竞争的优势,其承担保护环境责任的重点也各不相同。欧美发达地区银行承担环境方面责任的重点在于节能减排,加强保护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我国商业银行承担的社会责任重点在于增强国力,改善民生,同时兼顾保护环境,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国外银行业绿色金融实践丰富,已经形成比较健全的绿色金融市场,如碳交易的衍生产品金融市场。而我国银行业在这方面刚刚起步,除了中国银行与兴业银行发展CDM与碳交易外,没有形成真正的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及产品交易市场。

第三,国外银行已经形成了比较健全的保护环境计划,丰富的绿色金融衍生产品,完善的绿色金融制度,合理的内部保护环境组织机构。而我国银行业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尽量采用保护环境原则,如提供绿色信贷、限制或者拒绝对三高行业的贷款、制订绿色信贷政策提供制度保障等措施,以此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如何量化自身经营对环境的影响;采用何种方式使信贷资金的使用与保护环境有机相结合;如何通过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为保护环境提供支持;怎样制订详细环保计划加强保护环境;都是我国银行绿色金融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应该关注的问题,也是探索未来我国银行绿色金融业综合型发展模式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l】胡晓雨.不完全契约下的声誉激励机制【J】.知识经济,2009(4)

【2】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张改请.中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内生成长【J】.经济经纬,2002(2)=129~131

第6篇

关键词:绿色金融;环境保护;绿色信贷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0-0005-02

1 引言

1.1 绿色金融的概念

绿色金融,又称为环境金融,是一种为环境保护及社会责任融通资金的活动,它既是保护环境的一种措施,又是金融机构的一种新的资产业务。要求金融机构将环境变化视为一种营运风险,在投资决策时考虑投资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把这种影响所带来的相关成本、风险及报酬融入到考核项目的体系中,在营运活动中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理念,通过资本市场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同时拓宽金融机构本身的业务范围及盈利渠道。

1.2 相关研究

在国外,绿色金融得到了学者的重视,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国外学者对绿色金融的定义及内涵做了详细的介绍,总体上认为绿色金融是金融与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结合;并分析了绿色金融对金融机构的影响,但没有得到一致观点;除此以外,对绿色金融产品的研发、定价等都做了一定的研究。国内对绿色金融的研究起步晚,但是也有很多学者做了一项研究。

2 我国绿色金融的现状

2.1 我国绿色金融实力在国际上的对比

赤道原则于2002年由荷兰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提出,后来融入了世界银行的政策理念。2006年7月,新赤道原则增加了原则和适用范围方面的内容,成为国际上评价金融机构资产项目存在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的标准和规范。这一原则有利于世界范围内金融业的有序竞争,提高金融机构的声誉,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它要求金融机构在资产业务中要具体化环境和社会风险问题,利用金融杠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履行金融机构应有的社会责任。但我国绿色金融起步却比较晚,规模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如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金融机构数量上,我国绿色金融的践行情况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我国正在向赤道原则靠近,更多地履行自己作为大国的责任。

2.2 国内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履行情况

随着赤道原则普及,我国各商业银行也逐步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及绿色金融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并且都积极的践行着绿色金融宗旨。其中兴业银行身先士卒,在全国首先推出“节能减排项目贷款”,截至2009年6月,兴业银行已为北京、山西等11个省市的91个节能减排项目提供了37亿元贷款。在之后的两年里,兴业银行进一步加大绿色信贷。根据兴业银行2011年报,兴业银行的绿色信贷总额达到了745.45亿元。除此以外,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等金融机构也为绿色金融、履行社会责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但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粗放式经营模式依然是我国主要的发展模式,这无疑会造成严重的人力、资源的浪费、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面对如此严重的浪费现象,商业银行目前的绿色信贷显得杯水车薪。

除此以外,我国还没有完善的绿色金融评价标准,在金融行业内部无法统一有效地进行绿色金融业务,另外我国信息沟通机制和资本市场制度还不完善,很难实现金融机构与环境保护很好的结合,这些因素都制约着绿色金融在我国的发展。

3 我国绿色金融的推动方法

3.1 银行的行为选择

由于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银行业的信贷业务受到严重的威胁,绿色金融既是环境保护一种方法,也是银行业新的资产业务发展方向,它为银行信贷业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所以银行业应该将绿色金融内化为自己的业务准则和经营理念,将绿色金融置于影响银行经营决策的特殊地位。商业银行要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针,制定自己的绿色金融业务的实施原则和操作流程,将绿色金融置于信用评价体系之中,更好的衡量资产项目的风险。

我国商业银行要遵循赤道原则的规定,只有在投融资决策过程中将绿色金融作为检验社会责任执行力度的标准,才能更好的遏制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项目。同时商业银行要积极地进行绿色金融创新,不断地研发出更好的绿色金融产品,来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投资者的需要。对于商业银行这无疑是提高自身荣誉、形象,增加利润的良好途径。绿色金融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它可以增强人们对银行的信任和依赖,这也就促进了银行的全方面发展,事实证明兴业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赤道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积极创新,其经营理念和运行效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最近几年兴业银行的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其他银行,它 的每股收益增速居于首位(如图2)。

3.2 企业的行为选择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和技术跟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过去我国经济只是单一的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略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和社会造成的破坏。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粗放式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发展模式的转变,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尚未发生大的改观,粗放型发展模式仍占主导地位。由经济增长转变为经济发展不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每个企业所应承担的责任。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只会越走越窄,甚至于自绝出路。所以每个企业在经营决策中都要把绿色金融理念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把是否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标准之一。在这里,企业的经济人特性应为追求最大化的长远利益,而不是贪图眼前的小便宜,否则无异于饮鸩止渴。

3.3 政府的行为选择

绿色金融成为国际金融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我国也应根据我国基本国情进行一场以绿色金融为中心的变革。国家应尽快出台对绿色金融的扶植鼓励政策,放宽绿色信贷的控制,实行有区别的信贷政策,另外还要对践行绿色金融的银行和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得这些绿色银行及企业有利可图,满足其趋利性。同时还要对那些有负外部性的银行及企业加强监管,必要时采取处罚措施。这些都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支撑,做到有法可依。除此以外,国家还要积极借鉴国外已有的绿色金融实践经验,建立相应的金融制度,以适应和更好地引导绿色金融创新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景琦.政府对“绿色金融”不能缺位[J].中国经济导报,2010.

[2]唐斌,赵洁,薛成容.国内金融机构接受赤道原则的问题与实施建议[J].新金融,2009,(2).

[3]徐子奇.应借鉴赤道原则完善绿色信贷[J].金融时报,2010.

[4]兴业银行.“赤道原则”中国探路者[J].第一财经日报,2008.

[5]邓平,戴胜利,邓明然.促进节能减排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2).

[6]杜莉,张鑫.绿色金融、社会责任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为选择[J].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第7篇

【关键词】

绿色信贷;环保信息披露;新制度经济学

一、引言

当前,我国面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而绿色信贷是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企业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结构转变的重要力量。所谓绿色信贷,主要是指银行将贷款用于国家政策所支持的一系列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促进产业升级的项目,使其产生效益的同时,不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为前提。

自提出以来,绿色信贷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引导资金流向节能减排、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今后绿色金融在我国的进一步深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绿色信贷在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后,在我国的发展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面对国外绿色信贷实施中的成功的经验,找出我国绿色信贷实施中的问题的根源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二、文献综述

对绿色信贷的研究已经有很多学者,但是研究的方面与角度都有很大的不同,即侧重看问题的视角不同。我国的学者主要集中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绿色信贷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银行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意义。苏宝梅(2009)从经济伦理的角度,指出绿色信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绿色信贷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的研究。陈光伟,胡当(2011)研究绿色信贷通过资金形成、资金导向和资金催化三大机制的作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的高级化发展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对绿色信贷的环境风险的研究。陈伟光和卢丽红(2011)环境的恶化使商业银行面对更大的经营风险,客观上需要建立一套银行自身的环境风险管理系统。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完善我国的绿色信贷。张秀生和李子明(2009)通过地方政府与商业银行的博弈模型,提出了能够完善绿色信贷的政策主张。

绿色信贷制度的研究。李建勋(2011)提出在丰富和完善绿色信贷制度内涵的基础上,应通过健全激励机制,创新绿色信贷监管体系,健全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完善农村信贷制度等对策建议来推动武汉城市圈绿色信贷制度的建立。

虽然已经有很多人对绿色信贷进行了研究,但是研究的方面与角度是不同的。从制度的角度对绿色信贷实施的过程中的问题的进行分析无疑是站在一个比较独特并且比较高的角度,这样有利于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原因,更加有利于发现其中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使绿色信贷在我国更好的发展下去。现在站在制度的层面分析的人较少,并且研究也不构成体系。因此本文将从绿色信贷的制度方面,通过国内外绿色信贷实施中的比较,找出差异,分析我国绿色信贷制度层面上的问题,并且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三、国内外绿色信贷制度现状的比较

(一)产生背景的不同

1.我国经济发展中环境的压力与政府的推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经过政府的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和宣传,加大推行的力度,绿色信贷被一步步地在我国推动发展,积极创新试点,并逐步的被大家所认知,得到重视。

2.国外市场与社会责任运动的推动

节能环保法律政策为银行业带来压力与机遇。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充分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因此出台相应的法律规范以及财政金融激励政策,通过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并鼓励资金投入到节能环保的业务当中。

(二)实施中手段的不同

1.以行政手段为主,约束性与激励性机制均不足是我国绿色信贷实施的特点

在绿色信贷具体的实施中,主要是以行政手段为主,以政府、银监会、发改委这种国家部门一些限制性的或者是约束性的政策。并且很多都是原则性的规定,根本就不具有实际的操作性。

2.国外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约束性与激励性机制兼备

为实施绿色信贷制度,国外综合运用了法律、经济、技术和市场等手段,有约束性的、激励性的措施。在法律上,有较好的法律保证环保措施的实行。同时,国外的市场机制也很健全,对绿色信贷的实施有较好的约束性。

(三)环境信息机制的不同

1.我国环境信息的收集、披露、共享、处理机制存在缺陷

尽管目前已有原国家环保总局与银监会在2008年签订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协议》以及环境保护部与人民银行在2009年下发的《关于全面落实绿色信贷政策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但在实施中依然存在下列问题:

(1)银行对企业环境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不足。

(2)国家并没有统一要求和规范银行业披露“两高”行业的贷款数据,导致银行目前对环境信息的披露处于自愿状态。

(3)体制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使环保部门执法不严,导致大部分的企业环境违法没有披露查处,更没有报送至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系统。

2.国外发展基础好,环境信息的收集披露沟通机制较好

(1)金融机构重视环境金融人才、信息技术的完善。

(2)金融机构重视环境信息的披露。有些出口信贷机构受国家信息自由法律的规定约束,必须披露更多的信息。除了对公司的贷款,为政府和国企所提供的贷款的细节也应公布。

(3)由于法律责任的明确和监督机制的完善,政府环境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都有压力和动力对环境信息进行较好地收集、披露和沟通。

四、我国绿色信贷制度中的问题

(一)约束与激励机制不完善

1.对企业和银行的约束机制都不完善

当前我国环保政策主要是落实到产业政策上,在没有硬约束的情况下,这些高污染企业并不会花费高成本治理污染。在监管部门未对商业银行采取环保要求的情况下,向高污染企业放贷是大中型商业银行支持经济发展甚至是同业竞争的必然结果。在外部政策法律环境不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和银行都没有外在的约束去落实绿色信贷。

2.对企业和银行的激励都几乎没有

对于“两高”企业来说,在没有足够激励的前提下,无论是污染治理还是产能转换,从短期来看都是高成本、低收益投资。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面临绿色信贷政策操作性不强、人才和技术不足困境。在没有相关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当前推行绿色信贷的动机就没有了存在的根基。

(二)环保信息披露沟通机制不健全

1.环保信息披露不足

当前中国还未建立起完善的环保信息披露制度,现在并没有要求银行对贷款企业的环保信息进行披露。同时,国内商业银行还没有使用环境信息后的反馈机制,以及环保部门间没有真正做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

2.环保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

在银行与环保部门之间没有很好的信息沟通机制。本身银行去进行环保的测评是不现实的,也是高成本的。但是由于信息沟通的不健全,银行在了解贷款企业的环保信息时就存在着巨大的交易成本与低效率,这显然是对银行自身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三)绿色金融支撑体系尚不健全

主要是指包含政策、技术、人员在内的绿色金融支撑体系尚不健全。在政策方面,因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条块分割,有些方面规定的过于粗范,甚至有些很重要的方面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在技术的层面上,由于评估环境信息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也对技术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绿色信贷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更高知识的人才来适应政策的发展,积极了解国外先进的做法并且吸收加以借鉴,但是我国确实缺少这方面的人才。这些大的方面体系的不健全,成为了绿色信贷的推行的瓶颈。

五、可行性建议

(一)健全绿色信贷法律保障机制

为绿色信贷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不仅包括完善相关的环境保护立法,制定更为严格的节能减排要求和更为严厉的处罚措施,也包括完善绿色信贷相关立法,对金融机构的环保义务提出更为严厉的要求与相应的监控惩罚措施,真正做到法律应有的约束的效力。

(二)强化激励,完善利益平衡机制对绿色信贷的推行,不能够只强调法律的约束,而应该约束与激励并存。因此,必须首先明确银行、环保部门以及企业各自的职责。对于在绿色信贷推行中旅行职责好的部门应该积极的鼓励。不仅仅是精神方面的鼓励。而更加应该整合政府与社会资源,通过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结合,加大正向的激励程度,在动态均衡过程中实现社会总福利最大化。

(三)建立有效的环保信息传导机制

由国家环保主管部门和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牵头组建全国统一的企业环保信息数据仓库,明确地方政府环保主管部门、环保直属系统和商业银行各自在数据库建设、维护和使用中的职责。

(四)建立“绿色人才”储备与培训机制

无论是进行政策与技术分析的研究型人才,还是承担环境风险评估的复合型人才,都是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必需储备的人才。商业银行可以采用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人才储备。

六、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外绿色信贷制度层面上产生的背景、实施中的手段和环保信息机制的对比,发现我国绿色信贷在约束激励机制,环保信息的披露共享以及绿色信贷支撑金融体系的不健全阻碍了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由此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提出了加强我国法律的约束机制,提高环保信息的共享程度等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的绿色信贷的实施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苏宝梅.绿色信贷: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J],济南大学学报,2009(2):12-14

[2]陈雁.绿色信贷:金融服务调控环保行为的新篇章[J],环境保护,2008(8):20-22

[3].浅谈“绿色信贷”与环境风险管理[J],经营管理者,2008(9):73-76

[4]陈伟光、胡当.绿色信贷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理与效应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4):12-20

[5]王建华.“绿色信贷”与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2):37-42

[6]杨劬,我国绿色信贷政策的节能减排机理分析[J],学术论坛,2011(10):126-130

[7]陈伟光、卢丽红.中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外部障碍与环境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1(3):66-76

[8]胡乃武、曹大伟.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J],经济问题,2011(3):103-107

[9]董利.绿色信贷体系建设和风险防控[J],中国金融,2012,(10):64-65

[10]张秀生、李子明.“绿色信贷”执行效率与地方政府行为[J],经济问题,2009(3):87-90

[11]李庶泳.金融支持节髓减排的合理边界:济宁个案[J],金融发展研究,2009(1):38-40

[12]曹洪军、陈好孟.不确定环境下我国绿色信贷交易行为的博弈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2):17-22

[13]李建勋.试析武汉城市圈绿色信贷制度的完善[J],湖北社会科学,2011,(8):71-74

[14]古小东.绿色信贷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金融与经济,2010,(7):19-21

[15]张静、高鑫.关于加快推进积极绿色信贷制度的思考[J],北方经济,2011,(11):77-79

[16]樊志刚,李卢霞.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政策环境分析及业务创新路径探讨[J],金融改革,2012,(9):11-16

[17]卢瑾.中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制度分析[J],商业银行,2012,(10):62-64

[18]燕娥.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J],中国金融,2012,(10):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