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劳动教育课的收获和体会范文

时间:2023-07-30 10:10:30

序论:在您撰写劳动教育课的收获和体会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劳动教育课的收获和体会

第1篇

主持人提示:德育自始至终都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劳动课的德育功能,可以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德育空洞说教、被动灌输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感悟道德境界,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主动遵从道德规范。

四川省成都市二十中校长胡铃冬:劳动教育课的开设,使学校课程更加丰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对学生意识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学校德育处规定:各年级劳动教育课程,高一40课时,高二30课时,高三15课时。从劳动教育课开设初始,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简明教材,经过不断完善,成为校本教材《劳动技能》。该教材曾在2014年省级高中课改校本教材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内容涉及劳动教育的意义、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清扫的主要技能、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校园责任区的划分、劳动效果的评价等。学校还专门为劳动班级制作了工作服装,先为灰色大褂,不久就改为了沿用至今的绿背心。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劳动教育课又逐渐整合了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除了清扫校园维护校园整洁外,劳动轮值班级还承担了每日的升降旗仪式、课间礼仪执勤、考场执勤等教育活动。随着劳动课的开展,学校对学生打扫清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推垃圾车不能用倾倒方式,要把垃圾袋在垃圾房一袋一袋地放好,以便清洁工人进来收拾;给垃圾桶换垃圾袋,袋口覆盖要达到8厘米,追求整齐美观。学校希望通过这样要求,指导学生做好身边事、细小事,教给学生智慧的做事方式,务实的工作态度。

江苏省海门市证大小学校长仇丽君:由学校德育部门协同少先队大队委,对各项劳动进行评估,配以相应数额的星光币。完成该项劳动就获得相应数值的星光币,如果不能完成或者不能完全完成,要扣除一定数额的币值。各个班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学期初进行一次性的劳动项目公布,也可中途每隔一两月进行一次更替,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要求每一位学生至少参加一项以上班级劳动,一项校级劳动,这是期末评选“星光学生”和“十佳星光学生”的必备条件。每月最后一天,学生可以把一个月积攒的星光币存到星光银行,星光银行进行登记并赋予一定比例的利率。学生获得的星光币,可以购买学校图书馆的折旧图书,可以参加校园贸易节的拍卖活动。每学期学校都要举行淘宝拍拍乐贸易节,也可以使用星光币购买贸易节的各种物品。《星光币劳动创业》德育课程体系,是以学校公共福利为主要特征的劳动教育,通过对班级、校园内涉及的各项劳动进行梳理和整合,采用自由开放的认领形式,让全体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各项劳动中。而通过发行校园星光币,把劳动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从小培养学生“有劳动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的积极创业思想。通过星光银行的开设,让学生初步感受货币流通,渗透理财理念。

体现校本课程特色

主持人提示:学校劳动教育要建立多元课程体系,形成“课程超市”,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个性化课程和选修课程等,以供学生自主选择。

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德爱学校校长陈二泉:我校的劳动教育,是从和学生生活最紧密的“吃”开始的。从一年级就开设厨艺课,请厨艺大师给他们上课,从包饺子到做寿司、从炒菜到煲汤,学生按程序环环相扣、一丝不苟,然后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周末回家偶尔还能在父母面前展示一下,不但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爱惜粮食,也懂得了相互配合和尊重学校厨师等。学校还开设了手工课、泥塑课,每个学生每学期还要认领一盆花或一盆草,自己精心照顾和养护,每学期定期开展“美丽的班级我的家”活动,整个教室的布置和美化全部由学生完成,低年级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通过微信展示,并展开拉票活动。班级打破了以班长及各种委员为干部的组织结构,学校打破了以学生会等常规的学生组织,全部以小志愿者组成的各种组织机构,校园卫生、食堂管理、宿舍看管,完全是自发、自动、自觉、自愿。通过每个人亲身参与,提升了他们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享受到校园因我而改变,感受到自己的水平和力量,真正唤醒了自己、发现了自己,从而带动自己各方面不断提升。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副校长朱燕红:在重庆市南岸区区域幸福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我校始终将“让动手成为一种习惯”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的行动指南。学校组织了“播种在春天”的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种植蔬菜和花草,见证蔬菜等农作物的成长过程。在种植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耐心与责任意识,而且在劳动的过程中创造了美,感受了植物生长过程的魅力,进而塑造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精神。同时,我校借助开展“左手游戏,右手生活――培养鼓娃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德育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学会了必要的生活小技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制作手工零钱袋、水果拼盘等生活用品,发现自己的创造力,在劳动中体验幸福。

江苏省淮安市复兴镇中心小学校长王志洋:学校融合国家和省级课程,开辟校本劳动养成课程,编写了《学会生活》教育读本,按照“自理习惯、家证服务、生产劳动、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生存技能”六个板块来设计。每个年级各板块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形成六年一贯制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德育处和教务处通力合作,制定出全校学年度技能竞赛计划,并以此来规范各年级学生劳动技能培养活动。学期初在家长会上将竞赛项目布置给家长,各班级在学期中进行班级海选,学校择优在家长会上进行技能展示竞赛。上学期各年级预设的习惯类竞赛项目为:一年级“我会系红领巾”,二年级“我会系鞋带”,三年级“我会装书皮”,四年级“我会整理书包”,五年级“我会擦桌椅”,六年级“我会清扫地面”。这样做,让每一个孩子在小学六年中都能学到生活技能的教育。此外,争取地方政府投入巨资,改善劳动教育硬件,添置“四维一体机”“标本室”“探究室”“劳技室”等教学设备,为学校劳动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设有专门的劳动试验田,加之集镇周边工厂商铺较多,这些都是劳动教育的宝贵资源。

挖掘其他学科蕴含的劳技内容

主持人提示: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或多或少蕴含着一些劳动教育内容,因此,“在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教育活动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成为新的着力点。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办公室副主任张艳红:学校提出办“有灵魂的教育”,教会学生以劳动获取幸福体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在一周一课时的基础上,发动各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发掘所在学科蕴含的劳技教育内容,不失时机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技教育,进而形成教育合力。比如:通过挖掘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课文,告诉学生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之中。有的老师甚至将数学课开在了食堂,孩子们在食堂师傅的指导下开始学包饺子。利用这一主题先学厨艺,在“劳动”之后,老师才开始教学生进行数学的“统计”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真可谓是一举两得。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学校还专门开辟了种植园,园里有大片的竹林和丁香、桂花、海棠等观赏植物60余棵,还有石榴、樱桃、枇杷等果树100多棵。学生亲身体验选种、播种、浇水、施肥、收获等环节,教师让孩子们观察树木、花草、麦苗以及蔬菜的生长过程。在阳光的照耀下,孩子们同大自然的植物一起长大。

安徽省芜湖市棠梅小学校长沈鸿:学校十分重视对孩子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是德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把学生劳动实践纳入德育系统中。学校利用班队课和手工社团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劳动教育。此外,在学校每学年的“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系列活动中,会专门举行两次主题劳动教育活动:5月“我劳动我快乐”主题活动;11月,结合素质教育开放周开展的“劳动大比拼”专场比赛。今年5月开展的“我劳动我快乐”主题活动,体现了学科整合、全员育人的特点:美术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展示了劳动作品――“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的绘画作品,有描绘交警指挥交通的,有描绘清洁工扫马路的,有描绘园丁修剪树枝的……每个同学的作品都栩栩如生,以学生向往的方式拉开了劳动的序幕;班主任组织一次室内大扫除和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大扫除活动,包干到人,分工劳动,清扫绿化带、洗擦宣传栏等;音乐教师教唱《劳动最光荣》等劳动歌曲。通过“画、做、唱”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乐趣,学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实验学校副校长孙怡:学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时代。揭开技术的神秘面纱,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了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经济、法律、环保等方面的教育内容。综合实践课是国家课程,是劳动技术课实施的主渠道。学校从学情入手,设计了“衣食起居的劳动习惯、社会生存与生活技能、信息技术与应用”三个综合实践课主题,分三个年段,板块推进,实施国家课程,很好地体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一面;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生物与种植、化学与生活、物理与维修等,把劳动技能有机地植入学科中,体现了校本课程生活化的一面;另外,学校还倡导特色教师开发个性课程,例如军模设计课、光与电的探究课、保险与营销课……鼓励教师以生为本,各尽其才。

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主持人提示:言教不如身教。学校劳动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中小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养成更离不开父母及家庭成员的模范作用。

江西省安远县三百山中心小学校长卢红胜: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学校劳动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我校通过组织开展“今日我当家”主题活动,激发小学生做家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生活,促进与家人之间的感情联系。活动内容有洗杯子、倒垃圾、扫地等,并让孩子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家务劳动成果,让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劳动兴趣,形成一种带动、交流的效果。通过一系列劳动实践活动,促进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将学生的学习与教育置于真实的自然、社会、生活中,促进人的发展,在锻炼多种劳动技能的基础上,获得一技之长。

第2篇

檀传宝:劳动教育对于今天的中国非常重要,它的重要性大体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去考虑。

第一,从社会问题的角度考虑。你会发现如今在中国,很多社会的病态都与劳动教育开展的成效不高有密切关联。比如,一些人为富不仁,一些人一心想赚快钱,还有很多人喜欢炫富,等等……这些社会乱象背后的逻辑,其实都是不劳而获或是少劳多得。或者,我们从特定角度看,很多社会病态都可以归因于与劳动有关的价值观的偏差,需要通过在全社会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去克服。

第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正如你在问题中所说的,现在咱们国家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很快将会成为第一。我们的人均GDP也已超过7,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可以说整个社会包括我们的教育都处于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那么,当我们告别了以体力劳动为主导的旧时代之后,有一些课题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比如,随着社会越来越发达,脑力劳动的比重会不断增加,但最基本的体力劳动的成分依然存在。那么,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应该怎样去定义劳动教育所说的“劳动”呢?究竟怎样的社会安排才更有利于让人们在诙中获得尊严、拥有劳动的光荣?应当怎样让青少年乃至整个社会看到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价值与意义?直面、回应这些课题,在这个时代已经非常迫切、重要。从更积极的角度看,一个能够拥有劳动意义感的劳动者可以更愉快地生活在这个世界。让全体国民特别是少年儿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从而愉快地劳作在共和国的大地上,这对于新时代中国人生存质量的提升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从教育本身的角度考虑。我们强调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一方面,根据马克思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念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社会主义教育本来就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另一方面,一个最根本的理由,社会主义运动说到底是为劳苦大众主张权利的,是以承认劳动和劳动者的价值为非常重要的价值原则、教育原则的。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原则,让劳动者克服劳动异化状态,摆脱剥削压迫、过有尊严的生活,这本来就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最为根本的一个诉求。从价值体系上讲,无论是十月革命后的苏联还是今天的中国,崇尚劳动价值、追求劳动创造、尊重劳动创造的主体――劳动人民,都一直是最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在教育体系中,这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教育明显区别于资本主义教育形态的标志性特征之一。所以,如果我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办真正的社会主义教育,按照讲的“不忘初心”,劳动教育就应该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劳动教育的内涵可以说是十分广泛的,内容也很丰富,包括了劳动技术、社会公益劳动、家务劳动等等。在您看来,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主要应该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檀传宝:你提到的这些都是劳动教育的具体形态,但是形态的划分标准不一样,比如说以场域划分的话,就包括家务劳动、学校劳动活动、社会公益劳动等等。我更多的是想谈另外一个标准,我觉得无论是在学校、社会还是家庭中,劳动教育的内容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外显的部分,比如说在劳动过程中学一些劳动技能、产出一定的劳动产品等等;另一方面,我认为之所以要开展劳动教育,在外显的部分里面隐含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正确的劳动价值观的培养。劳动教育固然要学劳动技术,应该有劳动产品的产出,但是对于学生发展来讲,最根本的目标不是要生产多少产品,而是确立劳动价值观。在的价值理论里,非常崇尚和强调的一些原则,比如说历史唯物主义学说所强调的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强调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基础,以及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分配原则;教育理论强调体力、脑力的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原则,等等。开展这些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就是说:劳动教育要特别注意让孩子通过参与劳动实践,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学会珍惜劳动果实,尊敬劳动人民。我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最根本的出发点应该是这个。

:您认为劳动教育最根本的是进行劳动价值观的教育,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呢?

檀传宝:真正要把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建立起来,当然是要靠学校来进行相关的教育。但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我觉得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是社会风气和家长的观念要有所改变。如果社会本身风气就不好,比如我们在网上经常看到“富二代”炫耀其不劳而获的生活,居然还有很多人羡慕不已,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想要有效开展劳动价值观教育,肯定会遇到重重阻力。另外,很多家长在心底其实并不认为劳动观念是重要的,认为只要学习好,孩子在家里就可以什么都不干。在这种情况下,谈怎么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就会很困难,因为在家庭生活中根本没有加强劳动教育的土壤。

对学校教育来讲,我觉得有两点很重要。第一,劳动教育本身要在学校的活动课程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二,在整个学校文化中确立崇尚劳动的价值观应该成为当前学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果学校文化里本身就存在大量不尊重劳动的现象,那就算是学校有劳动课,作用也会很有限,因为在日常生活里学生根本体会不到劳动的意义与价值。所以,我认为社会氛围的改变,包括学校文化环境的改变,在孩子成长的环境中形成一种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风气,比开设多少劳动课程更为重要。

:当前在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被弱化、被边缘化也是不争的事实,甚至还有老师将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您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改变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被异化的现状呢?

檀传宝:目前可以说劳动教育的异化和边缘化非常厉害。我认为主要有三种表现:

第一,把劳动看成是一种惩罚,比如迟到了罚做一周的值日等等。劳动本身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但是当劳动和惩罚等负面心理体验建立联系的时候,就是反劳动教育而不是劳动教育。这是劳动教育的第一种异化。

第二,把劳动教育异化为学习一种技能。设想一下学生花很长时间只是学会怎么剪纸,若这一学习经历对他的课业成绩、身心健康没有太大作用,这样的劳动教育肯定会被边缘化。通过劳动生产和实践的确应该、也有可能学到某种技能,但是劳动如果仅限于技能的学习,而有些技能高考又不需要,这样的劳动教育怎么可能不被边缘化呢?

第三,把劳动教育异化为一种娱乐,比如一些毕业班学生平时学习很辛苦,所以学校会组织他们去参观一下工厂、农村,当作生活的调剂,这就更没有意义了。现在很多学校每年都会有一些劳动安排,认为这就是带着学生开展劳动教育了。其实所谓的“劳动安排”,基本就是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用一天或半天时间带学生“活动”一下,而这就同时意味着平时学生都不会做这些“劳动”的“活动”……这样的劳动教育,效果当然会极其有限。我们可以看到,上述这三种思维或异化、或窄化了劳动教育的功能。

这就回到了刚才的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里边缘化,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劳动教育,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大家对劳动所蕴含着的最重要的教育价值没有清醒的认识。劳动教育其实有时候只是要还原某些人生的常识。例如,如果所有人都不种庄稼,面包从哪里来呢?这是常识,但问题是现在很多人会忘记,一心想着不劳而获,不愿意通过辛勤劳动去创造价值。其实,劳动教育也可以有使人愉悦的功能。但劳动教育真正的愉悦,应该是对劳动过程、劳动果实的欣赏带来的那种精神性愉悦。在帕夫雷什中学,曾经有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叫面包节。孩子们种的头一茬麦子收获以后,磨成面粉做成面包,苏霍姆林斯基会让孩子们请自己的家长来品尝。这个时候孩子们的愉快真正是劳动的喜悦――由他们亲手种植的小麦做成面包的那种芬芳,是劳动的芬芳,能够鼓励孩子以后再去进行新的劳动,而不是肤浅的认为,劳动就是我学习累了、去放松一下,那不是真正的劳动的愉悦。

:虽然一直以来学校都有开展劳动教育,比如开设劳技课、组织劳动实践活动等,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面对这种情况,您认为中小学的劳动教育究竟应该如何开展,才能够真正达到劳动教育的目的呢?

檀传宝:学校劳动教育的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教育工作者对劳动教育的本质不清楚。教师可能模糊地知道劳动教育很有必要,然后就M织学生开展几个相关的活动,但可能还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实际上劳动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都有关系。以劳技课举例来说,如果认真去安排的话,可以大大促进孩子各科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要让劳技课变成孩子日常学习生活的一个综合应用的领域,思考孩子在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等这些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有哪些在劳技课可以用得上?这样就既有劳动教育,也强化了孩子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内在关联。劳技课的设计应该是这样的思路,而不是只学一个剪纸或者陶艺就叫劳技课了。因此,我是主张劳技课更多的应该是校本的,学校根据孩子每个阶段的学习情况,思考哪些知识可以应用,再去设计劳技课,才是正确的思路。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专门的活动和课程肯定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仅仅通过这一种渠道去实现劳动教育所有的任务。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真正意识到劳动教育的意义,就会明白并不一定非要花很多专门的时间去完成某一个专门的活动,道德与法治、历史课、语文课、班团活动、师生交往中,都可以渗透劳动教育的理念。

除了开展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和活动,在这里我还想强调两件事。

第一,教师的教育观念要跟上去。比如现在很多老师本身已经没有劳动光荣的观念了,甚至有些老师特别羡慕那些不劳而获、挣快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指望他对孩子有正面的劳动价值观的引导呢?所以,教师一定要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这对劳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相关课程的建设要跟上去。比如说历史课,过去的历史教育特别强调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那现在我们是不是也要考虑到这一点?如果历史课就只讲帝王将相,而劳动者在历史中的意义完全被人忘记,那肯定是不对的。无论是历史或其他课程,都要注重挖掘劳动教育的素材。

这两点非常关键,因为如果教师本身没有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或者劳动教育的价值观不能渗透到学科教学里,只是偶尔带学生去专门劳动一下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是那样,可能劳动课甚至都带有反劳动的性质了――因为大家体验到的只是劳作的辛苦,却感受不到其中的价值,孩子们就更不愿意劳动了。所以归根结底,整个教育系统要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各科教学都应该配合,再加上专门劳动教育的课程安排,才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

:您谈到教师对劳动教育的正确认识十分关键,那究竟如何才能够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和重要性,进而实践您刚才所说的劳动教育的有效路径呢?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角度,您又有哪些建议?

檀传宝:要让教育工作者对劳动教育的价值有正确的认识,我觉得应该考虑以下几点。

第一,劳动教育要从保障社会主义教育性质这个角度去看。所有中国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清楚地意识到,劳动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是保证社会主义教育性质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二,劳动教育要从孩子的健康人格成长这个角度来讲。如果孩子从小就抱有不劳而获的想法,他将来必定会非常自私,那样是不会真正幸福的。如果一个人一生都没有体会到劳动的意义,人生将是非常悲哀的。而引导孩子过有创造性的、充实的人生,能够拥有健康的精神人格,是不能离开劳动教育的,教师也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

第三,劳动教育要从社会改造的角度去重视。正如我刚才说的,现在有那么多社会病态其实是因为人们看待劳动的观念出了问题。要保障社会的良性发展,有良知、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责无旁贷、高度重视劳动教育。

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我也有两个建议。一方面,现在很多老师,尤其年轻老师,并不清楚究竟什么是劳动价值观,这就好比数学老师不知道数学,那你怎么教?所以广大教师需要去了解什么是劳动价值观,了解劳动价值观的内容和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当教师明白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具体要去实施的时候,要考虑有创造性地去推进劳动教育,不能把劳动课又变成另外增加的“课业负担”,而是要思考如何把劳动教育和其他科目的学习联系起来,形成综合学习的课程形态,让劳动教育成为激发孩子学习动机、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渠道。这种创造性不是异想天开,要与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联系在一起才能够更好实现。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通力协作,但如今很多家长不重视培养孩子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习惯,“家里的活儿不用孩子做,只要好好学习就行”是很多家长仍然持有的观念。您认为应该如何改善这种局面?

檀传宝:首先还是要明确,劳动价值观教育是劳动教育的精神内核,这是一个大前提。具体到家长要做哪些改变?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不要把学习跟劳动看成是对立的。在我看来,其实学习也是一种劳动。家长完全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学习,来帮助孩子确立付出努力才能够有所收获这样的“劳动”观念。正如大人要通过劳动去创造世界,儿童要通过学习去获得成长,我们完全可以把劳动和学习建立内在联系,而不是将勤奋学习看成跟劳动没有关系的一个活动。在某种意义上,孩子如果认真学习,也可以视之为勤劳的一种表现,也是值得鼓励的。

第二,家长不能把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看成是与儿童生活没有关系的。你所说的很多家长在家里不让孩子劳动,一方面是家长没有意识到劳动的教育意义,另外一方面是在这个少子化时代,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许多家长不舍得让孩子去做家务。那么这个时候家长就需要问自己,到底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如果爱自己的孩子却不考虑教育意义的话,有可能就只是一N溺爱,反而会害了孩子。所以我觉得让孩子适度地参加有意义的家务劳动,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培育儿童的责任感、主人翁意识等等。他如果什么事都不做,那怎么学习做主人呢?这就需要家长在教育观念上进行变革。一旦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变了,就会自觉去考虑哪些劳动方式对孩子是合适的。我觉得安排力所能及的劳动、把学习跟劳动联系起来,是一个最为可行的选择。

:还有另一种情况,有一部分家长已经能够意识到劳动对孩子的重要性,也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但他们是采取以劳动换取奖励的方式来鼓励孩子做家务,请问您是怎么看待这种教育方式的?

第3篇

合作探究式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学派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年来最重要的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21世纪是信息社会,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学会与他人合作”已成为全球教学改革的四大支柱之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能促进学会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合作学习非常重视。

由于受到传统的学校教育方式的影响,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通常表现为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合作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的指导思想是“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级人才奠定基础”。从这个指导思想看,培养目标更多的体现于社会的需求,事实上,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所需求的各种人才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到父母及长辈的宠爱,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别人以他为中心、尊重他的一切。他们的知识面广,独立思考能力强,反映迅速,胆量大,发言积极,他们所欠缺的是同伴间的合作能力。合作学习就是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

2.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实践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培养学生多元化素质和适应多样化新课程的必然途径。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学历史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式的学习方式,我的尝试以高二(1)班为课题研究的对象。选择这个班有以下原因,①大家对历史课普遍不感兴趣,历史课上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只是我一个人在前面唱独角戏;②1班人数比较少,结成小组便于管理。在与科代表协商后,我开始了我的探索之旅。历史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必须选择或设计一些具有可参与性、趣味性,并且易操作的小型学科活动,营造轻松、活跃、高效的课堂。通过这几种教学方式,来实施课题研究。

2.1“说一说”——交流型活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说”的主角,而新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学习,这就应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型活动在这方面效果显著,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有助于发展学生尊重、宽容等健康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从而形成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讨论是课堂最常用的活动方式。新课程下要更好地强化广泛参与、成果共享。在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强小组合作,让学生感到集思广益、交流共享才能共同提高。如学完人教版经济史(II)第二单元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要求每组综合列出本组同学的观点,看哪个小组列的最多、最有道理。小组成员为了本组能总结得更全面,结合教材,查阅资料,积极思考,为小组“献计献策”。并列展示各组成果后,再引导学生把所有成果进一步综合归纳,最后完善的是所有同学思考的结晶,因此也最为系统和深入。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了合作的经验,尝到了合作学习的甘甜。

2.2“比一比”——竞赛型活动;竞争是激发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在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为了增强实用性,竞赛型活动的设计必须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结合不同课型和不同教学目的,设计成不同的形式。

针对史学争鸣的观点采用历史辩论赛的形式。如: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为了弥补辩论形式的不足,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以组为单位,课前让小组自己分工搜集资料,组织辩手阐述自己的论点,在自由辩论的环节,双方轮流发言,人人都是辩手,调动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还可以设计一些细节,增强趣味性,如由学生事先自行制作获胜方和最佳辩手的象征性奖品。这些纸做的王冠、幸运花环、泡沫雕刻等,在无形中鼓励了学生的竞争、合作与交流,每次课堂辩论都十分激烈,得奖的备加珍惜,没得到的立志下次夺回。

复习课和检查课采用填图、填空游戏或者趣味竞赛的形式。如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把本阶段的知识设计成竞赛题目,选择、改错、简答题型多样,赋以相应分值,由学生分组抢答,累积计分。这样的活动与简单的提问相比可以说是“事半功倍”。填图比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空间观念。

2.3“秀一秀”——展示型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如学生对历史课课前充满期待,课上兴致盎然,课后回味无穷,课堂效率自会倍增。展示型活动往往最能吸引学生,它的效果不只在于课上给学生以表现的舞台,还在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于准备的过程中,学生收获了更加丰富的历史知识。

第4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的改革与创新,我的体会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群体发生了质的变化,二是新课程改革的迫切性。从一接触新教材开始,我和很多教师一样,认为虽然教材变了,所有的知识体系不同于以前了,但教法不会有多大的变化,但是经过三年历史教学实践下来,这些观念彻底地改变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我们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也正悄悄地发生变化,借助电脑多媒体技术,过去课堂上“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唱独角的状况已大大改变,而且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展示出的功效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能使学生穿越时空的界限,走进“历史丛林”中进行真情的体验。可是,能做到这一点是否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答案应该是不确定的。因为能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不仅与教学手段的改进有关,更重要的因素是: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是否能积极、自主地参与。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在一次报告会上,把一只公鸡抱上讲台,在周围撒了些米,然后强按着公鸡的头让它吃米,可是不管他怎么按,公鸡就是不吃。当他松开手走开后,公鸡却主动而贪婪地啄起米来。而我们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与陶老先生所表现的强让公鸡吃米可以说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那么,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该如何让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即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呢?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势在必行。于是我与李中尧老师以——《高中历史教学中合作式学习探索》作为研究课题展开研究,让合作探究式学习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

一、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

合作探究式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学派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年来最重要的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21世纪是信息社会,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学会与他人合作”已成为全球教学改革的四大支柱之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能促进学会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合作学习非常重视。

“由于受到传统的学校教育方式的影响,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通常表现为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已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合作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的指导思想是“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同时“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各级人才奠定基础”。从这个指导思想看,培养目标更多的体现于社会的需求,事实上,合作能力是当今社会所需求的各种人才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受到父母及长辈的宠爱,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别人以他为中心、尊重他的一切。他们的知识面广,独立思考能力强,反映迅速,胆量大,发言积极,他们所欠缺的是同伴间的合作能力。合作学习就是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

二、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实践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培养学生多元化素质和适应多样化新课程的必然途径。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学历史的兴趣。为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式的学习方式,我的尝试以高二(1)班为课题研究的对象。选择这个班有以下原因:一是大家对历史课普遍不感兴趣,历史课上课堂气氛活跃不起来,只是我一个人在前面唱独角戏;二是1班人数比较少,结成小组便于管理。在与科代表协商后,我开始了我的探索之旅。历史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必须选择或设计一些具有可参与性、趣味性,并且易操作的小型学科活动,营造轻松、活跃、高效的课堂。通过这几种教学方式,来实施课题研究。

1、“说一说”——交流型活动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说”的主角,而新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学习,这就应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型活动在这方面效果显著,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还能让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有助于发展学生尊重、宽容等健康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从而形成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讨论是课堂最常用的活动方式。新课程下要更好地强化广泛参与、成果共享。在讨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强小组合作,让学生感到集思广益、交流共享才能共同提高。如学完人教版经济史(II)第二单元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要求每组综合列出本组同学的观点,看哪个小组列的最多、最有道理。小组成员为了本组能总结得更全面,结合教材,查阅资料,积极思考,为小组“献计献策”。并列展示各组成果后,再引导学生把所有成果进一步综合归纳,最后完善的是所有同学思考的结晶,因此也最为系统和深入。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了合作的经验,尝到了合作学习的甘甜。

2、“比一比”——竞赛型活动

竞争是激发创造性的重要途径。在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为了增强实用性,竞赛型活动的设计必须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结合不同课型和不同教学目的,设计成不同的形式。

针对史学争鸣的观点采用历史辩论赛的形式。如: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等。为了弥补辩论形式的不足,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以组为单位,课前让小组自己分工搜集资料,组织辩手阐述自己的论点,在自由辩论的环节,双方轮流发言,人人都是辩手,调动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还可以设计一些细节,增强趣味性,如由学生事先自行制作获胜方和最佳辩手的象征性奖品。这些纸做的王冠、幸运花环、泡沫雕刻等,在无形中鼓励了学生的竞争、合作与交流,每次课堂辩论都十分激烈,得奖的备加珍惜,没得到的立志下次夺回。

复习课和检查课采用填图、填空游戏或者趣味竞赛的形式。如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把本阶段的知识设计成竞赛题目,选择、改错、简答题型多样,赋以相应分值,由学生分组抢答,累积计分。这样的活动与简单的提问相比可以说是“事半功倍”。填图比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空间观念。

3、“秀一秀”——展示型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假如学生对历史课课前充满期待,课上兴致盎然,课后回味无穷,课堂效率自会倍增。展示型活动往往最能吸引学生,它的效果不只在于课上给学生以表现的舞台,还在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在于准备的过程中,学生收获了更加丰富的历史知识。

短剧表演:角色扮演既能重现历史场景,又能让学生获得对历史事物的直接体验。如:在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和会”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可把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让他们去查找有关资料或录像,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来扮演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的首脑和中国的代表。在这一系列活动过程中,学生已获取了有效的信息,基本上掌握了巴黎和会上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真实意图,对和会召开的背景、会议的内容和实质及会议的影响都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教师还可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联系中国近代史,进一步认识“弱国无外交”的历史真谛,进一步体会到发展经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迫切性。学生展示了才能,收获了自信,而相关的历史知识被他们反复咀嚼、理解后,掌握自然更加深入。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不再枯燥,而是变得有趣,学生也成了学习真正的主人。

合作式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这种巨大的无形的力量在改变着整个教育界,传统的历史教学也在随之改变。但是在实施这种教育模式过程中在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

1、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个别同学的自制力差,影响整个小组的纪律和效率。比如在开展小组学习,小组的学生在一起讨论,通过观察就可以判断某些学生在说与课堂无关的事情。

2、小组中对历史不感兴趣的学生积极参与度不高,合作面不够广。

总之,历史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教育理想的过程,新学习方式的实施,还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在切实把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大胆探究创新,不断的交流总结,这样教学才会受到学生欢迎,才能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合作学习》,马兰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第5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现在我把王家店小学2018年度教育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及特色项目创建工作完成情况作如下汇报,敬请批评指正。

一、学校基本情况           

王家店小学始建于1976年,学校占地面积30033平方米。教职工总数65人,专业教师36人,学历合格率100%,高级职称38人,中级职称24人,初级职称3人,区级及以上教学能手25人,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19人;现有学生405名;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6276平方米,运动场馆面积10664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146.8万元;2018年9月班级12个,最大班额40人。2017年我校被评为学校教育教学实绩比较突出单位,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实绩突出单位,市级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完成情况

1.严格执行三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  招生、考试、作息时间符合有关规定,制定了减负实施方案并落到实处。没有乱订资料,补课现象发生。对教师课程计划的制定,进度安排,教案的书写,作业留批等教学活动实施全程监控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整改,保证了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2.搞好校本课程开发和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近几年的校本课程建设从决策规划,组织实施,评价反馈到管理保障,各环节实施到位,成果显著。去年重新修订《经典诵读读本》,今年新编订使用《小巧手剪纸》教材和《写字》教材,着手编制我校的《版画》和《电子琴》等教材,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在校本课、兴趣小组和美术、音乐课堂开展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校本教学活动。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上,我们抓实信息课教学,在四五六年级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在一二年级开设活动课,三至六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按照教研室10月份教研活动要求,我校开展“篮球与我们的生活”的综合实践课程,有切实可行活动设计方案,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重视学生全员主动参与,关注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活动过程资料齐全。

学校利用基地、社会资源,分别在3月份和10月份在学校基地开展“劳动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体验土地施肥,灌溉和种植蔬菜的技能,秋天体会收获的喜悦。   

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月28日少先大队联合“华夏老年公寓”组织开展了敬老爱老社会实践活动联谊活动,此项活动丰富了老人的生活,增进了老人们与孩子的交流,体会到家庭的温暖,通过搞好环境卫生,帮助老人整理内务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本次活动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突出学生体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也在学校中形成了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氛围。

3.狠抓写字课和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几年来抓学生写字是我校三大工程之一,学校计划中始终强调写字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我校学生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15分钟是练字时间,做到有内容,有检查,重指导,定期展示。5月中旬教导处组织历时一周听全体语文教师的写字课。语文教师参加听课研讨,其中8位教师节节听课,学习很多方法,受益启发较大,对写字教学有深入的理解。使写字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指导性。

为加强汉字书写教学,提高学生书写能力和语文教师指导水平,5月28日开展了学生写字竞赛活动,此次活动在六一活动期间进行了展示。

9月刚开学,利用写字教材,开展对学生写字姿势的纠正与培养,辐射到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上。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积极开展各类学生活动。分别举行了“文苑杯”读书征文;读书月活动;在寒假和暑假分别举办两次“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科技小报制作评比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科技意识和激发学生科技兴趣;数学竞赛,学生综合能力(语文学科的写字、识字、作文、朗读等)测试等活动。

我校积极参与第二十三届“文苑杯”暨2018年度“千佳小读者”全市中小学生征文活动,39位同学荣获“文苑杯”征文奖。

5.深入开展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组织开展了“守则规范知识测试”、“认星争优,做美德少年”等一系列既有声势又有实效的主题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周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形成良性竞争局面。

6.坚持立德树人,以班队会及少先队活动为载体,深化德育主题教育。从校长、政教主任到班主任、科任教师等德育队伍完整,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管理到位,计划总结齐全,评价真实,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建立了家长学校。

本年度,我校先后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结合上级关于未成年人“十大好习惯”和“三爱三节”的具体要求,“一月一主题,周周有活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德育主题教育:三月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月(以学雷锋活动为依托);四月份的环境保护月系列活动;五月份的“中国梦,劳动美”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九月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系列教育活动;十月份的“向国旗敬礼”爱国主义主题系列教育活动;十一月份感恩父母、感恩师爱主题教育,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7.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积极研究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主的“自主高效课堂”,针对我们在各科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困惑,积极通过派出教师外出听课学习、校内研究、咨询专家等途径加以解决。充分发挥校本听评课活动对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本领的促进提升功能,截止现在,本年度我们3月份、5月份、9月份和11月份开展了四轮全校性听评课活动。每次听评课后,都组织集中反馈活动和学科首席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活动,这种校本展示活动,接近我校同学科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有效的提升了我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鼓励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学术交流,重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整合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开展学生合作学习即综合素质“小组捆绑式”量化评价;开展“教师评价”小课题研究;重视识字、写字、教学和作业改革研究,促进教学的稳步发展,培养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创造性的教师,并在教育科研中发挥示范作用.

8.加强评价制度改革  教改重点落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上,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全面、综合等级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扎扎实实搞素质教育,六月下旬进行音体美学科的等级评价;进行了语文综合能力评价和学生的整体能力评价,指导学生整理“成长记录袋”。

4月份圆满完成2018年国家义务教育4年级质量检测工作。

9.教师业务实行精细化管理  各类教师业务有具体要求,有评价标准,有检查记录,有集中反馈。5月份、7月份,11月份、对教师业务进行综合检查,纳入对教师的考核。

10.教师队伍建设

(1)业务提高方面:

在校本培训方面,我们结合课堂教学、业务检查中出现的问题,科学制定学期培训计划并加以落实。有针对性的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策略。校本培训务求真实有用,先后进行了“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的意义”;“教师心理健康探讨和学习”;“集体备课策略”;“对上课的认识和探索”;“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偏差与纠正策略”等十五次培训。

在专家引领方面,我们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针对我们在各科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困惑,积极通过“请进来”教研室、进修校专家把脉课堂教学8人次,“走出去”先后派教师到湖北武汉,苏州的校长培训,第七届中信北京史家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乌丹的全市英语青年教师培训、山东济南的音乐名师工作坊培训,阿旗天山小学英语阅读工作坊培训、锦山全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培训等6人次到松山区外培训学习;尽可能多组织教师到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小、八小、实验二小、七中附小,木头沟小学,河南营子等地培训学习,走出去总数达63人次。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举行“说课标,说教材”竞赛活动。3月7日学校进行“说课标说教材”竞赛活动;派出6位教师参加松山区小学第三届“说课标说教材”竞赛活动。我校英语轩冲老师和美术武晓琳老师获得一等奖,同时获得这两门学科的第一名,武晓琳(王家店)在松山二小代表美术学科进行大会交流展示;我校在3月30日两位教师进行英语和语文“说课标,说教材”展示活动,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师德建设方面:强化德育工作,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各科教师都有义务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关心、爱护后进生,要讲究为人师表,事事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后勤教师在不同岗位上同样肩负着与前勤教师一样的育人责任。制定师德考核标准,同伴互评,家长评,学生评,班子评,评比结果纳入综合考评之中,近几年教师的幸福感,进取心明显在增强,师德行风好,本年度,截止到现在,共召开了3次家长会。形成了家校共同培养教育学生的良好态势,社会满意度较高。

11.体卫艺工作

本学年,我校积极落实“三化三高工程”。组织开展各项艺术、体育活动,活动设计尽量符合时代特色和学生实际,尽量扩大参与面与影响力。

(1)5月31日,我校为迎接“六一”儿童节的到来,举办了主题为“凝聚正能量  托起中国梦”的庆六一暨第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2)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小型比赛常态化。3月以来,我们先后组织了全校性的每月一次的全员参与的年级组体育竞赛活动共六次,分别是4月篮球赛;5月拍球、运球赛;6月踢毽子、跳绳比赛;10月篮球赛。

(3)积极开展教职工群众性体育活动,五月份开展了全体教工参加的拔河比赛活动,六月份和木头沟小学开展了两次教职工篮球友谊赛。六一期间开展了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

(4)五月和六月,我校女子篮球队分别参加了片区比赛和全区比赛,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这是我校体卫艺工作自建校以来最好的成绩,鼓舞人心,是历史性的突破。

(5)9月份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工作。

(6)10月11日举行了第六届秋季田径运动会。检验了运动员的水平,更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明白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7)11月末开始全校性冬季长跑活动。

12.美育规范化, 社团活动校本化 、常态化  开齐开足了美术、音乐课程,新建了美术、音乐教室,对美术的耗费品及时补充,保证教学与活动小组活动正常开展。学校现在有篮球队(2个),葫芦丝,合唱队,版画,剪纸,独唱,文学社,心理健康等9个社团每周一,周三下午活动,做到了有教师,有教案,有场地,有活动过程,有活动成果。在全区小学十佳歌手竞赛中,我校参赛五位选手,有四位出线参加全区的竞赛。

13.信息化建设、图书与实验工作  我校计算机教室,图书阅览室和实验室已经按照标准配足配齐。成立了各种组织,制定了各种制度,注重使用管理,尤其是图书室近几年我们为了书香校园建设投入很多资金,更新部分图书,订阅学生喜闻乐见的期刊,图书利用率非常高,学生爱读书习惯已经形成。

14.基地建设  既让学生受到了劳动教育,又解决了部分食堂用菜,现在正积极争取局后勤办支持建造阳光冷棚。

15.住宿管理  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召开会议、开展文明宿舍评比、实施就寝课程化管理等措施,使生活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依托均衡发展,在原有条件基础上,又进行了美化装饰工作,宿舍文明温馨,宿舍门牌号、楼层示意图、安全疏散标志等明显,通风良好,地面干燥清洁,墙体明亮,学校为每位住宿生提供了床单苫单,内务良好。为入住学生建立基本情况信息册、管理登记册,交接规范。生活教师注重学生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学校已经申报宿舍管理区级达标学校,上个月已经通过局宿舍管理达标的验收。

16.食堂管理  在采买、储存、加工、售卖、留样等环节都严格按照行业标准操作,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的原则,成本核算,定期公布均衡的营养配餐食谱,倡导勤劳节俭、健康饮食。食品加工制作贮存专人负责,坚决杜绝质次、变质、过期食品进入学生餐桌,杜绝剩菜剩饭再次进入学生餐桌,食堂账目财务管理已经按局后勤办公室的要求进行了规范。

   17.“三化”建设取得新成绩 利用旧教学楼翻新改造的机会,学校班子成员与部分教师对学校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高标准的设计,设计更加科学,布局更加合理,育人功能更强,对原有的橱窗,宣传标语进行了维护,内容进行了更新。门厅、廊道、教室、各功能教室、食堂宿舍文化布置品味高雅,处处体现教育性,操场改造后更加适合学生运动。

今年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对少年宫楼廊道文化重新设计,一楼的感恩主题,二楼的行为习惯主题,三楼的书香主题。同时,对班级园地进行整体布置。

18.不断挖掘、提炼学校优良传统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全体教师的思想和行为  我校地处夏家店文化的发源地,浑厚的夏家店文化造就的淳朴民风、向上向善的朴素理想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我校师生,多年来,我们的教师早来晚走、努力工作已经成为习惯。在此基础上,我们精心提炼了我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执行理念、团队理念。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在重要位置悬挂,在重要场合宣讲,取得了振奋人心,激励人心的良好效果。

三、 学校特色项目创建工作完成情况(有专项报告)

(一). 2013年我校启动书香校园特色项目建设。

(二).主要思路:有书读、爱读书、会读书、活动读。

(三).完成的主要工作

1.成立领导组织和推进组织。

2.建立健全阅读推进机制与评价机制,从制度和机制上确保书香校园工作的推进。

3.加大投入,塑造环境。

4.开发校本课程,编印校本教材,扎实进行经典诵读工作。

5.以活动促项目创建。(今年主要工作)

(1)分别在4月和10月开展第九届、第十届读书月活动。

(2)第二十三届“文苑杯”暨2018年度“千佳小读者”征文竞赛37位同学荣获“文苑杯”征文奖,我校六年一班孙美琪同学的作品《给我启迪最大的一本书》获得“千佳小读者”征文一等奖;四年一班杨英楠同学的作品《在成长的路上》获得“文苑杯”征文三等奖,

(3)开展“最美读书人摄影展”活动,通过联系借到赤峰市图书馆的“最美读书人摄影展”展板62块,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和六一活动时两次开展展示活动,推动师生从“爱读”走向“会读”,让阅读真正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努力实现人人因读书而精彩、校园因书香而美丽。

(4)5月27日在音乐教室我校武晓琳老师开展“读书摄影讲座”和“欣赏赤峰市最美读书人摄影作品”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高学生主动读书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5)教师读书交流。积极倡导、鼓励教师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提高人生品位、职业修养与专业水平。4.23日进行全体教师参加的读书交流活动;9月19日开展青年教师读书交流会;10月28日开展语文教师读书交流会。

(6)开展讲座。 “小脚丫”文学社举办写作讲座4次,给文学社的社员传授写作经验和写作技巧。

(7)开展亲子共读和师生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

(8)经典诵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在固定的宣传版、电子显示屏,宣传读书和经典诵读活动;用名言警句布置楼道、橱窗;班级利用板报开辟国学经典诵读专栏;校园广播在早晨、中午、晚放学时播放《弟子规》、《百家姓》、《三字经》、小说《三国演义》等经典,让学生时时处处沐浴其中,得到熏陶、感染、浸润,校内已形成浓厚的书香气。

尊敬的各位领导,把这所学校办好,办出特色,让上级、家长和社会满意,是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愿望,殷切期望各位领导和专家在检查中严格要求,在反馈中知无不言,以利于我们及时改进,使我们的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6篇

关键词:机床线路;实训;项目教学

作者简介:管树强(1960-)男,河北省任丘市人,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液压与气动技术;雷素华(1962-),女,河北省任丘市人,渤海石油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电机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2-0043-03

一、高职院校机床线路实训课的现状

(一)实训教材不完善。目前,电力拖动实训类教材不少,但真正适合高职院校完整的实战型实训教材几乎没有。许多高职实训类教材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部分教师自编讲义时,又缺乏探究性,往往以作者个人理解为主,编写的讲义存在着质量问题。

(二)教学设施与生产设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之前的高职毕业生,通过电力拖动实训后,对电机控制线路(比如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基本技能的掌握,绝大部分同学都很熟练,但是,真正一接触到生产实际,感觉有些陌生,还是不能顺利衔接。主要的原因,学校的实训台与实际生产装置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不能把整个生产过程完全展现出来,对实现毕业生很好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直接影响了实训效果。

(三)专业教师现场经验欠缺。机床线控制线路实训课成功实施的关键是采取有效地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体验到该实训内容是今后工作中的一部分,明确学习目标,坚定努力方向,进而感受到工作现场的氛围。大多数高职院校担任机床线路实训教学的指导教师缺乏现场经验,对机床线路工作过程体验不深,导致不能把有关机床完整的工作过程展现出来,致使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受到一定的局限性。

(四)学生接近生产现场的机会较少、甚至没有。在操作台上进行机床线路实训,控制线路简单,学生实训的都是零散、断续的技能,部分动作过程不能实现。不具备综合的应用能力,很难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也不能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达不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效果。

二、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的内涵是劳动教育思想,它起源于18 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逐渐趋于完善和成熟,在如今仍然成为当代职业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思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德国职业教育是较成熟和成功的职业教育,其教育理念就是实施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模式主要是围绕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岗位活动为导向而展开的教育形式,它以学习过程生产化和社会活动统一为内容,以使受教育者提前与社会相融合,提前适应当代企业的生产活动、运作过程、管理方式等社会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它与传统的职业教育相比较是一种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最直接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模式,是作为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和开展教学,整个过程学生直接参与、体验、感悟、论证、探究,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教给学生自己处理,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进行收集信息、制定工作计划、设计方案、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以合作或分工的形式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进而促进了素质教育和整体教学。

三、 项目教学法的设计原则

项目教学法在应用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辅助作用。

(二)根据课程内容,选取适当的子项目,开发项目模块。

1.项目模块。由若干个子项目构成,子项目可以由两个以上的工作任务组成,其中包含若干个实际工作任务;也可以是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它能完整地展现生产某一产品的工作过程,或者是只解决生产过程中某个单个或局部的问题。一个项目模块,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这些子项目间的关系有: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按生产过程真实体现工艺流程以及同样的工作方法解决不同的生产问题,等等。一个项目模块就是一个典型产品,项目模块下的子模块所涵盖的是该典型产品的某一部分(产品的安装、运行维护、维修、售后服务),每个子项目至少4学时以上。

2.子项目应围绕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目标,确定工作任务。其内容包括:工作任务、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基本技能、拓展性知识、工具仪器、材料、操作要求、项目考核标准、所需时数等。其中专业基本技能是指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操作技能,如操作方法和步骤、工艺、工具(仪器、设备)的使用等。专业理论知识,是指完成该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它对技能的形成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并作为“为什么要这样操作”的依据,其基本要求是以体现工作过程为基本原则,并避免“带徒式”的教学方法、使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脱节的倾向。项目考核标准要与岗位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企业岗位规范相结合,并纳入专业课程标准之中。

四、项目教学法在机床线路实训中的作用

“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就业教育,因而必须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道德教育。”项目教学法是实现职业教育与生产实际“零距离”对接的方法之一。在机床线路实训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一)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培养。对每一种机床线路的元器件布置、工艺标准、线路走向、控制过程、通电测试、故障分析与处理等各个环节出现的各种问题,学生完全可以利用前续知识、组员间、组间相互交流与讨论,集思广益,解疑答惑,从而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案。

(二)学生的机床线路安装与检修技能得到综合锻炼。机床线路安装实训按照工厂生产车间的机床线路进行布局(比如电动机、按钮、十字开关、行程开关等的实际位置),需要负责所有的安装和调试环节,在此过程中,既熟悉了生产产品的加工过程及企业的运行过程,又掌握了该机床整体过程的控制和操作,使学生的安装与检修技能几乎可以得到完整、深入和全面的锻炼。

(三)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培养。学生在完成操作项目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自然而然地会采取小组内或组间协调、合作的方式,通过合作既锻炼了学生与他人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其团队意识。

(四)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得到培养。在项目法教学过程中,以来自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为内容,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教学顺序按照项目编排来展开。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把实训室当成生产车间,实训小组模拟工作班组;车间主任(学生)、班组长(学生)亲自领导、分配组内工作,是真正学习的主导者,他们能亲身感受到要完成该项工作任务所担负的责任,以大局为重,同心协力,关注本组项目的进度、工艺的标准性、操作的规范性、完成的准确性,爱护公物、工具等。使学生的职业道德得到提升。

五、项目教学法机床线路实训中的实施

项目实施之前,教师要将以下内容向学生交代清楚:实施该项目在行业或企业的实际意义、项目所达到的功能、实施该项目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方法、项目流程、工艺要求、应达到的质量标准以及考核方法等。下面就“机床线路实训”为例说明其基本实施步骤。

(一)确定实训项目

在教师提出项目要求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讨论“项目”的题目,以便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及他们对此项目已有的知识。教师启发和帮助学生设计项目活动主要了解和解决的问题。由学生围绕项目的内容通过现场观摩、学习,结合自学等方式了解必要的知识。

在“机床线路”实训中,先通过现场观摩和现场教学,使学生对每一种机床的电气控制、机械控制、电气与机械联合控制、机床的结构以及机床的工作过程等建立起一个感性认识,并对该机床的加工功能、动作顺序加深印象。确定项目后,教师应对此项目下达任务书,任务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完成任务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工艺要求、完成此任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二)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根据项目的培养目标和学习任务,首先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初步制定完成项目的工作计划、工作步骤和学习要求。学生在老师发放的工作计划表上填写,填写内容主要包括:机床线路原理图、元器件安装位置图、接线图、所实现的功能、应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元器件明细表等。然后老师对此计划进行辅导和检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必要的时候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引导,如提供一些生产案例、观看录像、带领学生到生产车间参观生产过程等,还要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机床线路实训的前期任务是准备原材料、面板布置、元器件及线路的安装等。后期任务是自查线路、通电试运行(包括查找故障、分析原因、排除故障等)。通过以上流程完成项目任务计划书。

(三)实施项目计划

对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的项目教学,首先确定项目组长,由组长来分配各组员的具体工作任务以及组员间怎样相互协作,按照各组制定的工作计划展开工作。教师做好引导,对于在学生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应及时地在组内或是集合全体学生进行讨论;根据工作任务,教师还应适时地穿插与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内容,并在组内或组间建立一种相互协作的工作关系,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1.前期准备。除了在课堂上系统的学习外,利用网络、图书馆、相互交流的方法,增进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是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因素。在此项目中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收集以下相关资料:不同型号的该机床的加工功能、不同型号的该机床的电气控制电路和电路原理、元件明细表、机床线路安装工艺要求等。复习以前课本相关知识,学习机床控制电路各模块功能,掌握元器件识别、检测及安装工艺。学生将收集到的信息,分组讨论交流并根据任务书的要求,进行整理组合。学生填写领料单,任课老师签字,到库房领取元器件,并根据明细表逐个清点、检测。

2.安装线路。当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时,可能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不一定是基础知识和技能没有学好,大多数情况是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注意力的分配所引起的。解决办法是细化操作步骤、分阶段的辅导检查。

3.检查调试。安装完毕学生根据任务书指定的检验内容与步骤进行检查,最后通电测试。

本阶段是学生技能、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根据项目计划任务书,各组在其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完成“机床线路”安装项目。为了使项目能顺利完成,教师要做好巡回指导。

(四)检查评估项目

各组项目完成后,先由学生以组间交流的形式进行自我评价,每组学生对外表述整个安装过程、出现的问题、收获和有目的地展示元器件布局、接线工艺、线路走向等阶段性成果。之后再由教师对项目工作成绩和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处理的方法及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组间交流环节非常重要,不仅能让学生表达自己从中学会了什么,分享自己或他人成功的快乐,还能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该项目的后续发展。如果最后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那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现象分析并查找原因,从而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在评价过程中,可以按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学生先对本组作品进行组内自评,然后再以相互交流的形式进行组间互评,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去,而不是像以往只有教师进行评价、打分,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人意识。在自评过程中,学生要真正通过组内讨论评出任务完成的质量和不足,并明确在下一个项目中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形成逐步提升的过程。2.教师点评。教师将该项目的量化标准面向全体学生通读,学生根据量化标准和作品对照,回顾自评结果明确哪些地方有出入,从而找出作品的差距,发现问题,并引以为戒。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总体评述。

3.学习效果反馈。学生利用组内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情况,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老师可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提问,使学生在全面总结自己此次活动表现的同时,进一步思考自己作品的修改方案。

(五)项目总结

项目完成过程是各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探索钻研的过程,为了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的总结是项目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是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点的总结,该总结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以后可能遇到的类似问题,能够想到用该知识进行解决;同时发现自己在哪些理论知识上有欠缺。二是操作技巧的总结,主要总结工艺形成的技巧、提高效率的方法和技巧、解决遇到疑难问题的方法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娴熟的操作技能和灵活的操作方法,积累工作经验,为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教师还应注意对与项目相关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

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充分地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取向,开展“项目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新知识、技能时参与的机会多了,主体作用能充分体现,通过亲自动手参与项目的全过程,在过程中互相学习与竞争,并相互享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达到了高职实训教学的目的。

六、结束语

通过项目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实训教学过程中的实施,使我们体会到项目教学法在当代职业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即:既是学生提前适应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的能力、营造企业岗位氛围、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确保学生按市场岗位零距离就业。又是教师不断成长的需要,实行项目教学法,必须要求全体教师根据机电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其由行为驱动内容,由理性认识转变为感性认识,通过改革,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工程型教师,以满足当代职业教育的需要;通过学习辅导、专家引领,全体参与,使专业教师达到:面向学生是老师,面向企业员工是培训师,面向企业是工程师。还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在推行项目教学法进行项目设置时,专业技能和相关专业知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职业岗位需求的内容,必将推动以岗位实际为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必将有利于推动“以能力为本为,以生存求发展”教学过程和教育工作的改革,同时也将有力推动相应的学校教学管理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焦晨霞.谈“项目带动式”培养模式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与教育,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