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3-07-30 10:10:24

序论:在您撰写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第1篇

2022精选关于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   20xx年的12月我校对全体教师开展了班主任培训工作之心理辅导技术专项培训,并于教育局对全县教师进行了心理辅导技术考试。通过几位我校实力雄厚的心理专项教师对我们进行的为期一周的心理辅导技术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我受益匪浅。

  作为师范学校院校的一名学生,在大学我们都学习过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但是那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类课程的理解可能只局限在对知识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上,很难切实地与现实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并加以运用,而现在通过在职岗位上专业人员对我们的培训以及各自现有的在一线工作的经验的结合,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的内涵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人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正常状态指的是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不平衡状态指的是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亚健康状态指的是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

  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因此我们不但教授给学生知识,还务必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并时刻准备着。那么在平时我们就得扎实专业技能与掌握心理健康常识与掌握相关的心理辅导技术,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在没出现问题前做好预防开到工作,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使学生健康地成长起来。

  2022精选关于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

  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发生的各种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件,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将迫在眉睫。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地融入集体,能很好地适应环境。

  经过一学期的心理课学习,我学到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无论是与亲人还是朋友交往,我们都要把握好交往的方法,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用一个宽容的心去待人,这样我们才能处理好与亲人朋友的关系,使我们的身边少许多争吵,多许多的爱与温暖。心理课老师上课很用心,教育方式也不同,教我们怎么站在不同的位置看一些事,怎样处理自己与父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系。上这样的心理课,不仅增长知识,还得到新的感受,尤其是老师讲过自己或是从媒体上见过的案例,让我感同深受。

  上心理课,我学会很多知识和道理。我知道当彼此遇到误会,要换位思考,要宽容待人,要理解他人,也要把自己的一些事情坦白地说出来。“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论与多少人同处,总要存心公正、一视同仁,不可与一两个人特别亲近,却与其他的人疏远,尤其不可袒护自己所爱的人,一有这种情形,势必引起别人的嫉妒,许多纠纷就是因此发生的。父母对子女、师长对学生、上司对属员、兄弟姊妹,同学同事,彼此之间都必须谨防这种情形。通过上心理课,我觉得人与人之间要及时沟通,与父母之间要敞开心扉,不要制造矛盾。平时父母管我,我心里感觉很厌烦,现在我什么事都为父母朋友和家人着想。通过上课,我变了很多,希望有机会上更多这样的课。

  上课的老师很棒,很详细,虽然老师和我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但是丝毫感觉不到与我们之间存在的任何代沟。上课没多久,同学们就被老师感染了,也都活跃起来。经过上课,我的知识更丰富了,办法更多了,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会按老师教的方法合理去对待每一件事,打开心扉与别人沟通,不与别人产生隔阂。

  我第一次上心理课,开始很紧张,以为要把自己的心里话当那么多同学的面说,有些不好意思。后来我明白了,大家都很友善,不需要顾忌。以后有什么事情,要站在别人的立场或他人的角度看待事情,不能只顾自己,而不想想他人的心理是否受伤。我很高兴,现在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我又多了一笔财富。心理健康课令我受益匪浅,我感悟到人世间爱的可贵,学会了与人共处,我会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平日生活中去,接受爱,报答爱。就让我们乘着爱的翅膀去腾飞!在心理课上,我学到很多知识,也回答了很多问题,我还感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并下决心改正。

  心理课让我终于感到人生的珍贵,感到要孝顺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悟到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为我们操心,不让他们为我们担心,我们还要关心身边的人,让每个人得到关心。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踏入社会,但是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就如同我们的朋友一样,我们要凡事真诚,存真诚的心,说真诚的话,做真诚的事。自己有了什么错失,应当坦白承认,切不可设词遮掩;有人责备劝导你的时候,要存着谦卑感谢的心领受,切不可羞恼拒绝。与人同处不可有虚伪的客套,但总要彬彬有礼,举止中节,使人在你的动作举止上没有可挑剔的地方。多爱人才能多得人的爱,多敬人才能多得人的敬,多宽容人才能多得人的宽容,多体恤人才能多得人的体恤。你送出去的是什么,你收回来的也是什么。

  2022精选关于教师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

  心理健康已经是世界瞩目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人们都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在我国,人们都日益关注心理健康,尤其是汶川地震以后,国人对心理健康领域的名词用的频率已经比较高了。在教育领域,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教育部门都不断增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要求,甚至直接的评估、督导、实施,这项工作已经运作得很好。然而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教师心理健康却很少有有人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和学生的成长、社会文明的发展,尤其和每个教师自身的生命质量又是息息相关的。

  此专题中,王淑兰老师用雄厚的专业知识,独到的见解,采用案例形式,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关于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四个问题:解读心理健康、教研人员心理健康标准、现代教研人员心理健康价值及维护和增强教研人员心理健康的基本对策。

  第一个问题主要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内涵,即心理健康是一种相对持续而积极的心理适应状态,意味着个人不仅能保持自身的平衡,也能和环境有一个基本的协调;心理健康的制约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一个人能否保持心理健康,取决于心理压力与心理承受力相互作用的状况。

  第二个问题诠释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即智力健全、情感健全、意志健全、人格健全、人际关系良好、行为健全、能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具有双重心理承受力。第三个问题探讨了现代教研人员心理健康价值,即教研人员心理健康关系到个人生活质量的高低,是组织建设的一个必要条件,关注教研人员的心理健康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体现与呼唤;同时分析了现代中国教研人员的心理压力状况、心理承受力现状。

  第四个问题阐述了如何维护和增强教研人员心理健康,即发挥团体作用,帮助团体成员应对压力;构建和谐家庭,帮助家庭成员应对压力;主动进行自我调适,及时找回心理平衡。

第2篇

论文关键词:学科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各科的教学内容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利用自己所教授的学科,自觉、积极地履行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已成为我们的共识。但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要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学科心理健康教育,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科教育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整合

教育目标又称教学目的,是指教师打算通过教学引起的学生心智和行为的变化。教育目标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多维性和层次性的完整的体系。一门学科的教育目标是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这一体系由学科教学的总目标和各单元、各章节的具体目标构成。各个具体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化,是为总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体系还是一个多维的结构。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为,教育目标由三个维度构成:其一是认知领域的目标,由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及智力发展诸目标构成;第二个维度是情意领域的目标,由兴趣、态度价值观、判断力、适应性的发展等目标构成;第三个维度是技能活动领域的目标,由动作技能诸目标构成。每一个维度的教育目标,又由低到高分为若干层次,低层次的目标是掌握高层次目标的基础,高层次目标则是低层次目标的进一步深化。新的课程标准把教育目标表述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自然也有自己的教育目标,其教育目标也应该是由上述三个维度和若干个层次组成的目标体系。但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身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从横向构成的角度应由认知教育目标、情感教育目标、意志教育目标、个性意识倾向目标和个性心理特征教育目标五个方面的子目标所组成,每项子目标又都包括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预防心理疾病三个层次的教育要求;从纵向构成的角度又可以分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每一学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认知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和个性教育四个方面都有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预防心理疾病三个层次上的要求。

在学科教学中,由于学科性质和特点不同,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的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在每节课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同时准确把握与达成学科教育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呢?笔者认为,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尚未完整构建完善,特别是在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刚刚起步的现实条件下,只要我们充分完整地体现了学科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可以说我们也达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做到了学科教育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整合。

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要有强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明确本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独特任务,又要突出本学科的特点,紧密与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既要防止把学科教学变成心理健康教育课,忽视学科教学目标和任务,又不能只重视学科的知识教学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甚至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

二、既要体现学科教学中全方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又要突出学科特点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要改变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对所有课程教学的共同要求。各科教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并非是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补充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它们是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完成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的。比如,任何一门学科都承担着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态度、坚强的学习意志、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育学生相互帮助协作,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等共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但是,在各科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要的是要体现各学科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起的独特作用和所承担的独特任务。

1.语文学科中的语言学习对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独特的作用。词汇是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基础;书面语言的掌握有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语文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加工处理信息并加以传达的能力;口头表达需要思维的敏捷性、直觉思维与灵感等非逻辑的创造性思维品质。语言文字同时也是形象思维的工具,学生通过典范的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使其形象思维和创造想像能力得到锻炼;语言文字作为一种载体,必然渗透着人类的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等非认知的心理因素,语文教学同样承担着培养学生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任务。因此,语文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全面促进学生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的发展。

2.数学学科教学是使学生掌握抽象的概念、法则和定理,并运用这些概念按照一定的法则、定理进行逻辑转换的复杂的思维过程。数学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独特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品质。这里的逻辑思维与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思维还有所不同,语文中的逻辑思维是以语言的形式进行的,而数学中的逻辑是数学符号的逻辑,因此它的抽象程度更高。

3.物理、化学等自然学科的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形象去把握自然规律。其中涉及到许多认知能力,如观察力、想像力、归纳与演绎能力等,但自然学科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所以它与数学纯逻辑的推理不完全相同,它更注重观察与归纳。自然学科特别有助于促进观察与归纳能力的培养,同时它也有助于促进逻辑的与非逻辑的思维品质的结合,形成科学创造思维的品质。自然学科教学还涉及到现代人的一个重要品质即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培养。所以,自然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任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和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4.社会学科是关于社会的、关于人的知识,它更关注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情感、人性的完善及社会在道德生活中获得的和谐。与自然科学突出的科学精神相对应,社会科学突出的是人文精神。因此,社会学科在促进学生的道德心理素质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其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唤起学生的精神需求,培养学生对他人、对集体、对民族、对社会、对人类的美好情感和责任心。

5.艺术学科的内容是艺术形象和关于艺术形象的知识。它涉及的心理品质是对艺术美的感受力、创造力。艺术学科教学的独特任务是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及美感与道德感的发展。

6.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动作技能发展的同时,对学生的意志品质、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超越自我以及平等竞争等的品质的培养有独特的作用。

学科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因材施教,教学民主,注重体验,使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得到关注,潜能得到开发;培养自信心、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创造性;培养意志力,养成良好习惯等等,其内容十分丰富,而一节课不可能涉及到所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一方面,各科教学在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提问、教学方法和途径等方面可以采取比如创设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以鼓励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等方式,充分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要求;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紧扣教学内容,从课程内容的特点出发,发挥教学内容自身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比如,在识字教学中,结合对字音、字形的辨认和记忆,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方法;结合组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培养学生相应的心理品质等等。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细致地分析教学内容,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形成渗透序列。

三、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发掘方法

进行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是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各科教学的自然组成部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在其《教学与发展》一书中,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核心思想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所谓“发展”,赞可夫指的就是各种心理因素即各种认知能力、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他把教学与心理发展看成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发展要在掌握知识过程中进行,学生的心理水平提高了又能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在精心选择和编制的教材中,一般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以实现新课标要求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对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因素发掘得比较充分,而对过程和方法因素特别是对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育因素的发掘和利用显得十分不够。其中原因除了受应试教育只重视知识教学的影响外,还在于它不是由自身的、明显的结构体系构成的,而是蕴涵在认知因素之中并通过认知因素而发生作用的。因此,比起挖掘认知因素来讲,更为困难。

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科学性因素。它与认知因素联系最为明显甚至就是认知因素本身。它主要是影响学生的世界观、科学态度和分析判断的价值标准与科学标准。

其二,情感性因素。它是渗透在知识因素之中,能够引起学生肯定或否定情感体验的因素。它是靠感染—体验发生作用的。

其三,哲理性因素。它是指教材中有关待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方面的内容。这些因素,在教材的认知体系中虽然不占重要地位,但对学生的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却十分有力。

其四,示范性因素。它是教材中对学生有示范性影响、可以引起学生模仿的人物和事件。

教材中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体系,主要表现为性质和方向的一致。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⒈切己体验法。教师认真体验教材的情景,凡是对自己能够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也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⒉对比法。把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与学生的表现进行对比,凡是对学生有积极影响,有助于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内容,都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第3篇

一、应新时期要求,积极把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只侧重一些较大的如政治观问题、价值观问题、道德观问题、人生观问题等等,因此也造成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实际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建筑企业职工的这种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职工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有所下降。然而作为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始终担当着桥梁纽带作用的工会组织,有责任更有必要及时对我们的职工进行科学的心理疏导,这样能够有效减少职工对组织的报怨,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同时会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改善组织气氛,降低员工的缺勤率和离职率。实践证明,以心理疏导的方式通过对职工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点的分析,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体现人本管理,建设和谐企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表现,符合新时期的要求。

二、当前建筑行业职工主要面临的心理问题分析

众所周知,一个人在心情愉悦的环境下工作的效率要远远高于心情不好或心理不健康时的工作效率,如何更好的关注职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刻不容缓。当前,我们建筑企业职工心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因素有竞争、工作、婚恋、家庭及生活等方面,如果在不加以科学引导,不仅会影响个人心态,同时也会对企业发展产生阻碍作用。目前施工企业职工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竞争压力给员工带来心理问题。当前,建筑企业年轻人的比例居多,要想出类拔萃,不仅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同时还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久而久之自然对身心承受力造成重压,积之成疾,聚之成患。

2、工作压力给员工带来心理问题。在施工企业中,工作紧张的现象非常突出,时间久了容易造成工作人员身心疲惫紧张、情绪暴躁,在这种状态下工作势必影响到工程的进度。

3、婚恋问题给职工带来的心理问题。异地恋或两地分居带来的家庭生活压力是职工心中的沉重压力,建筑企业职工长年在野外施工,青年职工找对象比较困难,大龄未婚青年比率较高。

4、家庭问题给职工带来的心理问题。长居一线职工由于与伴侣长期分居,不少夫妻往往因感情淡化而导致感情破裂,最终走上离异之路。家庭的种种困扰使得员工心理受到极大的冲击,多数员工因无法承受而直接导致心理不健康。

5、生活压力给员工带来心理问题。当今社会,房价、物价的不断上涨,给员工尤其是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也引起了一系的消极反应,比如沮丧,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下降等反应。

以上这些问题往往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和情绪的最重要因素。那么如何调节并减轻这种情绪我认为是我们的企业最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三、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缓解职工的心理压力

工会组织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者之一,首先他要积极探索职工存在的心理上的不平衡,如何利用现存载体,开展有效活动,舒缓职工心理压力,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展开:

1、建立心理健康引导体系。科学的引导,是心理健康的一把万能钥匙。职工心理问题的形成,往往是因为心里的有一把锁无法打开,有些人可以通过自身缓解从而打开这把锁,有的人却由于心理的局限和束缚锁的越来越紧。心理健康引导体系的作用就是能够及时根据职工的心理状况加以适当的心理疏导,以减少心理焦虑的发生。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支部、工会、共青团等组织作用,采用灵活多变的沟通方式,关注一线困难职工,认真深入的调查研究,及时与他们交流和谈心,让他们充分的信任组织、依赖组织、满意组织,透过引导和沟通将内心萌芽的矛盾及时化解。

2、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鼓励职工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创建职工书屋,建立足球场、篮球场等活动场所,工程间隙适当举办如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拔河等适合多人参加的体育活动以及唱歌、游泳等娱乐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有助于职工的身体健康,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员工心理健康的层次和水平。使员工在工作之余得到放松,打发闲余时间,缓解精神压力。同时,坚持每年组织员工健康体检、开展节假日慰问等活动,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爱和重视,从而得到自我满足,促进心理健康。

3、继续加强贯彻劳动保障制度。如果员工由于工期紧、任务重,长时间无法得到正常的休假,那他们的精神就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极不利于健康心理的成长。因此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条件下,鼓励一切休假制度,贯彻好劳动保障制度,合理安排员工休息,让大家有必要和充分的休息时间,与家人团聚,放松身心;或者有条件的话,制定探亲制度,每个季度安排其家属到驻地探视一次,我想这样不仅能够使他们更加安心工作,同时对于企业的和谐发展会起到更快的推动作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员工旅游、先进短期疗养等,都可以有效缓解员工精神压力,促进其健康心理的成长。

4、通过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减轻工作压力。当今时代,是知识的时代,面对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于现代企业员工都是无形的挑战。那么,面对知识缺乏就会被企业所淘汰的危机和压力,使员工缓解压力和减少不安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便是主动去了解员工知识需要、掌握技术状况,并且设法提升每一个员工自身的能力。工会组织通过提供培训等途径提升员工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能力提高了,员工的自信心自然会增强,成就感自然会增加,工作压力就会降低,工作效率相对提高。

5、通过开展鹊桥联谊活动,解决大龄职工的婚恋问题。由于建筑企业职工长年在野外施工的性质和特点,男职工相对较多,平时接触女职工机会较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大龄青年职工找对象比较困难,因此工会组织可以与当地各大企沟通联系,积极开展鹊桥联谊活动,为本单位大龄青年员工创造机会,解决婚恋问题,稳定情绪,提高工作积极性,从而也有效的缓解精神压力。

四、关于加强职工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要想进一步加强职工心理健康教育,使职工在工作上生活上长期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我认为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1、切实关心职工利益,充分了解职工的心理需要,通过一定的渠道加以合理满足,让职工感受到企业对职工的关心和爱护,这样职工就会从心理上认可企业、亲近企业,从思想上放松自己,从而避免工作心理压力的形成。

2、增强员工荣誉感,坚持业绩用人,对于那些学历低但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企业应破格提拔,同时赋予他们更多的工作职责,让他们获得职业上的成就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职工的企业荣誉感和协作配合精神。

3、坚持以疏导法、群众参与法、民主法,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教育员工把注意力转移到生产经营上来。让员工与企业同成长、共命运。

4、坚持以鲜活生动的方式记录下一线职工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对项目部的好人好事,先进人物及时进行报道宣传。激发职工们对企业的关注热情,调动了大家工作积极性。

5、培养员工健康有益的爱好。爱好是陶冶情操的良好途径,有利于调节人的情绪,使人的精神处于一种自我满足的状态。如培养员工冷静思维可以组织一些音乐、棋艺、绘画等活动,可以组织开展球类、舞蹈等有助于宣泄心中闷气的活动。所以,培养员工健康有益的生活爱好是十分必要的。

第4篇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   20xx年的这个夏天,本人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区教委组织的幼儿教师“幼儿心理与教育”和省里组织的“心理健康c证”这两次培训。通过这两次的培训学习,让我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又有了一个更为全新的认识,我相信,这次的培训学习不仅仅只带给了我理论高度的提升,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延续。

  xx年毕业那年,我踏上了自己热爱的幼教岗位,工作的第一年,我被分在中班任教,没过几天,班上一位孩子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上课时总会控制不住地发出很多怪声音,通常,出现这种情况,我会用眼神或动作提醒他,因为我觉得,他所做的这一切的初衷只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罢了,我愿意去进一步了解他,当他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甚至被否定时,我没有,我似乎看出了他行为背后更深层的一面,他需要关爱,他需要同伴,我愿意尊重他,走近他,倾听他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于是,我便这么一直用心做着,等着他慢慢向我敞开心扉,果不其然,他开始有了变化,通过一个学期的引导,他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慢慢地,同伴们也接受了他,而他也学会了更多与人相处之道,看到他的成长,我倍感欣慰。

  是的,教育就是这么一回事,尤其是对于我们年幼的孩子,他们的心灵更需要我们的呵护和理解。培训后的今天,回想起当初那件事,我真的倍感欣慰,因为我把孩子当人看,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人。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大力普及的今天,请每一位在幼教一线的教师,真正用心关注我们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做一位合格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让我们未来的主人翁都能拥有健全的人格、爱的能力、创造的勇气、积极的同伴关系、智慧和灵性以及审美体验。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范文2   留守儿童似乎成了我们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整体表现内向,易怒,不愿意和人交流成为所有老师对这些孩子的评价,在问题不断的凸显出来时,我一个年轻的老师也感到力不从心,暑期我参加了xx大学教育学院举办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疏导的培训。

  这次培训组织方做了精心的安排,首先是数位专家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授课方法让我们充分了解目前留守儿童的现状。生动鲜活的典型案例分析,让我真正的了解了这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

  接着通过小组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让我们切身的体验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如何组织活动让孩子们的心理得到成长。我积极结合本校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很多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的见解。

  在这次培训中,我有很大的收获,感受颇深。

  一、留守儿童不一定都是问题孩子

  这次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专家所说的一句话:留守儿童不一定就是问题孩子,对于他们要做到关心而不是过度的关注。

  以前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我是学校专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所以平时会十分关注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平时有时间就会找这些孩子聊天,时不时会说你们留守儿童会感觉孤单,有时候会不想和人交流,这些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话,其实无意间就使这些孩子心理上有了负担,他们似乎感觉到作为留守儿童他们就应该有这些问题没问题就不正常了,这次培训后我明白自己之前做的是错误的,不仅没有帮助他们反倒让很多孩子产生了心理问题。

  回校后我开始转变自己的思维,多组织学生群里活动,让留守儿童不感觉到他们的特殊,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没有特殊待遇,一个月进行下来我发现这些孩子脸上多了很多笑容,让我很欣慰。

  二、多与这些孩子家长沟通。

  在专家们的讲授中,让我明白,孩子身上很多问题都是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导致的,所以回校后我认真总结关于平时教育过程中对于孩子身上存在问题应该如何调节的心得。

  三、讲授人际沟通课程。

  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人际交流困难,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和人沟通,时间长了自然就和同学之间有距离,我通过活动课的方式让学生合作讨论,让他们和学生之间建立相互合作的关系,然后教授他们一些如何和人相处的方法,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也从心里感觉开心。

  四、帮助其他教师转变教育理念。

  通过可贵而精彩的培训学习,已经使我的教育观念得到了提升。明白了留守儿童的关爱不仅仅只表现在生活学习上的关爱,更重要的是走进他们的心灵,在平时和其他教师聊天沟通中,我刻意的把这些学习到的教育理念传达给他们,希望在我自己提高的同时,其他老师也可以提高,让我们学校的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提升。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范文3   本学期,我校以《苏州市中小学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为指导,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学生提高了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以“专业”为核心,加强专业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

  合格的心理教师是经过专业培训的,除了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外,更多的是实践上的操作方式与方法。我校有两名取得资格证书的心理辅导员,她们认真参加各种培训活动,并在学校中积极做好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注重辅导的方式与方法,讲究心理辅导的实效,努力把专业做“精”。

  (2)以“班级”为主阵地,加强班主任队伍的建设。

  班主任是学生心理三级监护体系中的第一级。因此,我校非常重视班主任的队伍建设。首先是转变班主任的观念,在注重学生学习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认真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其次是经常鼓励班主任利用空余时间,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加强心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第三,学校开展由心理健康教师通过讲座、沙龙、论坛等形式,对全体班主任老师进行培训,以点带面,切实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本学期,我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柏晶晶执教了《放飞烦恼传递快乐》团体辅导课,让我校的班主任老师受益匪浅。

  (3)以“全员育人”为导向,加强其他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专业心理教师一个人的事,也不是班主任老师一个人的事,而是全校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事。所以学校在加强专业心理教师、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同时,也要对学校其他教师进行培训。我校通过组织教师观摩学习、上网理论学习、阅览室阅览学习等方式,加强教师心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了教师的心理辅导意识和辅导能力。

  (4)以“德育导师”为契机,充分发挥德育导师效应

  结合德育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二、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的管理

  1、以点带面,保障“阳光屋”的有效开放

  我校的心理咨询室——“阳光屋”,已被评为苏州市的合格心理咨询室,本学期继续每天开放一小时,由心理咨询室的值班老师负责学生的咨询辅导工作,并做好相关的咨询记录。对问题较严重者,我们进行了个案跟踪辅导,认真做好个案研究记录,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规范性、科学性。本学期“阳光屋”的辅导老师对97位个案进行了科学耐心地辅导,其中有12位学生进行了跟踪辅导,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阳光屋”已经成为了孩子们的一个“心灵驿站”。

  2、以班为面,开展富有实效的班级团体辅导

  本学期,我校进一步完善了学生心理档案,做好一年级新生的心理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各班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每月做一次集体辅导,对班级中出现的共性心理进行辅导,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并做好记录,使心理健康工作更具有实效性,真正地服务于学生。

  柏晶晶老师执教了《放飞烦恼传递快乐》五年级团体辅导课。孩子们畅所欲言,倾诉自己生活和学习上的烦恼。通过互动交流、范例引领、小试牛刀、大显身手等环节,孩子们集思广益,依靠集体的智慧来解决烦恼。最后大家发现,生活中总有烦恼,但只要换个角度,就能坦然面对。

  李晓静老师执教的《学会欣赏》一课,层次鲜明,块面清晰,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告诉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遭,生活将更美好。

  3、家校合力,形成富有高效的管理体系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应和家长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利用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本学期,我校举行了“关注孩子心灵成长”四年级的家长学校活动。活动邀请了团中央《知心姐姐》杂志社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巡回报告团成员李亚青老师来校讲座。李亚青老师首先分析了目前家庭教育的盲区——忽视孩子心灵成长;而后讲解了孩子心灵成长的五大营养——肯定、自由、宽容、情感、梦想,最后说明了健康美好的心灵是家长留给孩子的最大财富。讲座活动中,李亚青老师亲切的话语,鲜活的实例,科学的指导,给家长们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启示,也解开了现实教育中的一些困惑。通过活动,家长们关注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家庭教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

  通过黑板报、橱窗、红领巾电视台等途径,努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本学期,红领巾电视台“成长快乐”节目开辟了《健康快车》这一版块,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

  2.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

  我校每天坚持大课间活动(分室内和室外两套活动),学校提供充足的活动器材,并根据实际情况,让各年级四个班之间定期交换器材进行活动,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同时也缓解了学习压力。

  3.加强了良好行为规范的培养。

  本学期,我校结合每月雏鹰争章活动进行 “一小之星”的评选活动,评选内容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雏鹰争章》,评选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月底进行考核,并推荐出每月的一小之星。九月是“礼仪之星”,十月是“红色之星”,十一月是“安全之星”,十二月是“友爱之星”。每月产生24位一小之星,在月底的升旗仪式上进行隆重的表彰,颁发荣誉证书。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励学生,树立榜样,也促使了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4.开展了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本学期,我校邀请了太仓市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郑吉主任来为全校同学作主题为“爱护小眼睛”的健康教育讲座。邀请了当地医院口腔科施医生来校作“健康牙齿,伴你一生”口腔保健常识的讲座。11月9日上午,我校组织全体师生举行了主题为“消防安全记心中”的逃生演练活动,增强了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12月6日下午,我校组织五年级全体学生参加了主题为“知我沙溪,爱我家乡”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孩子们走近家乡,了解家乡,更好地激发了他们爱家乡的情怀。12月22日,我校组织学生观看了“励志青春放飞梦想”太仓名人校园巡回展。

  总之,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条路上,还需要我们地一步步摸索,多学习,多实践,多思考。

  关于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范文4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没有严格的界限,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使人的心理功能受到阻碍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有可能出现某些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许多天才人物或多或少地具有心理不健康症状。例如荷兰画家凡高生前是一个画坛无名小卒,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孤独中生活,是一个躁狂症患者,曾割下自己的耳朵作为礼物送给自己钟爱的女人,最后不能忍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开枪自杀;苏联著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具有癔病性人格,情感多变,易激动,感情用事,好幻想,缺乏理智,缺乏自制力,由于他的恋人急着要去上班,没有听从他的意愿留下来陪他谈话而开枪自杀;美国作家海明威晚年患有躁郁症,由于不堪忍受疾病和心理上的重压也是开枪自杀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充分说明常态心理与变态心理之间没有绝对的鸿沟。每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具有一些心理障碍,只是严重程度和影响学习生活的程度不同而己。教师也不例外。尤其是现代高速发展的充满竞争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教师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第5篇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x月xx日上午,在社区学校阶梯教室,我参加南山x证培训,有幸听了吕教授《如何上好心理活动课》的讲座,受益匪浅。现谈一谈自己聆听后的几点心得体会:

  (1)知道了怎样的班会课才有效。

  (2)知道了班会课的主题从哪来。主题班会开展的好坏,影响到班级的班风学风的建设。平时,需要多关注学生,以身边事,抓住契机,用心理学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

  (3)知道了班会不是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而是要实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本班的学生特点,并不是什么形式都可以直接拿来死板硬套。选材可以选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有针对性的。

  (4)知道了班会课也要懂得积累。作为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比较重要,平时,开展主题班会的材料可通过收集孩子自己的视频、照片、文本记载。有助于自己材料的累积,也有助于某些主题的升华。

  总之,主题班会的开展和实施要寓教育与活动,以学生的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通过活动,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在活动中建立起学生认同和接受的规范和价值,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及自我成长!还必须多注重这方面理论的学习。

  下午x教授的《学习行为障碍的识别与辅导》讲座,更是精彩多多。教授那涓涓细流般的话语,本身对听者就是一种灵魂的洗礼!

  课后,联想较多,我最大的收获是:教授的解决策略。在这方面,本人在班务管理中有反面的经历:本班有一名学生,孩子自控力很差,不爱学习。妈妈为了他写作业,几乎天天气到用请衣架。孩子第一天上课就好东张西望,一会儿玩这,一会儿摸那,学习很差。一次在我的语文课上,我当着同学们的面收走他课上正玩着的美术学具,并训了他几句,后来,孩子自己把美术学具从我的办公桌上拿走了,我知道后,立即找他要追回,并训责他为什么私自拿老师桌上的东西,而他却一句不吭,不买老师的帐也不说一句话,最终不欢而散。现在想来,在课堂上自己对待有问题的学生的是那么简单、粗暴,事后处理,其结果肯定不也极度伤害了师生情感会。如那时能运用上行为学习理论来思考问题,或许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从育人的角度看,潜意识心理理论及其矫正治观,体现了新课程观的一些要求:

  (1)了解学生的经验脉络,个体情绪,巧妙地激发学生自发地内省、反思,从而调整自己的状态,并通过习惯坚持,养成自觉的意识。在这过程中,破坏已形成的情绪体验,建立新的情绪体验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花开的心境。

  (2)艺术化的矫正方式:使矫正的过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种艺术化的手段,它无需多少技巧,可以是言语,也只要只言片语,可以是手势,甚至是—个眼神,轻松点拨,点到为止。

  教师们总希望师生关系默契和谐,学生自觉配合教师的状态。在这种理想的状态中,教师可以轻松驾驶场面,学生们的心情也较自然,教师不用经常训斥学生,学生也不用提心吊胆,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去。怎么做到呢?怎样对待班上那个别的“活动”分子呢?x教授告诉我们要从了解孩子入手,用心去追溯孩子问题形成的渊源,要有静待花开的心情,等待着每朵花儿的热烈开放!短短三小时的讲座,使我得到了讲座理论以外的收获,这也许就是三生有幸吧!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带着一份憧憬,一份喜悦,一份期待与责任,我有幸参加了远程教育的心理健康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多位专家的理论课,还有课上与课下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

  通过学习,我在思想理念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感受一:认识心理健康重要,促发展。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感受二:提高自身素质,助成长

  通过培训,自身有了提高。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总之, 这次教师研修培训,让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拓展了我的教育视野,提升了我的教研能力,让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有了真真切切的转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并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自身的修养。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去年九月份,我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仿佛一张白纸一样凭借着自己的幸运加入了教师这一个光荣的队伍。刚刚进入学校,紧张而忙碌地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新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由于自己是应届的毕业生,没有社会经验,所以踏入这一岗位的我感觉一切都是新的,凭借着自己的摸索以及我所在的教研组各位教师的帮助我度过了第一年工作时间。今天,李慧老师又组织了新考选教师培训,对我来说受益匪浅。

  一年的时间,应该足够时间让自己在教学方便有所成长,新教师培训心得任何班主任工作繁忙之类的借口都不应该成立。听着两位优秀教师代表的讲话,我感受也很深。去年新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的比赛中,我自己讲完课后留在了教室继续听课,当时就觉得,同是一个单元的同一课,在不同的教师教授中有完全不同的味道,有的讲得娓娓动听,我都被吸引了进去,有的课堂环节设计得十分精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怀着学习的态度,第二天我又来到比武现场一直听到最后一位教师讲课。说实话,听完后感受很深,对自己的教学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听了很多新教师的困惑后我知道了原来我们中很多教师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都面对着同样的问题。去年第一年工作,学校安排我教三年级英语和语文,同时担任班主任。和别的新教师一样,我高估了学生的能力,以为他们会完成所有我布置的任务,但几次效果不佳后,我和同一级部的教师商量了一下对策,及时调整了学生的作业和课堂布置情况,短时间内有了效果。此外,自己对教材的把握也有待提高。

  今年,三年级改了新教材,学校仍然安排我担任三年级英语和语文教师。有了去年一年的经验,工作起来我轻松许多,今年没有继续担任班主任工作,学校领导开学初就找我谈话,简单地说就是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同时也给我布置了许多任务,压力顿时上升。数学教师培训心得但听了会上两位新教师的发言后,他们刚参加工作教的都是四五年级,要比三年级任务重得多,但是都可以完成得那么出色,所以自己也暗下决心,争取今年在教学上有所进步。

  李慧老师还跟我们全体教师分析了一遍教材内容,使我对教材的把握上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相信会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相当大的帮助。而且,新调入上岗教师培训心得简单又实用的十条建议更是意义深刻,影响深远。我由心底里觉得教研室确实应该多开展一些类似的活动,对新教师帮助很大。

  今后,我会继续沿着教研室和学校领导、以及自己制定的规划前行,争取在各方面有所提高。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听了x老师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第6篇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为:生理疾病增多,身体健康受损;情绪低落,心理不健全,出现职业倦怠;消极行为增多;人际关系紧张,社会适应力减弱。因此,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也日益成为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新成长点。

一、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1.关于压力的分析

(1)外部因素主要包括:1)社会的压力。一方面,社会各界延续继往的对教师过高的要求和期望,强调高校教师应无所不能,把高校教师神化。而另一方面,有学者(毛春梅、陈家麟)指出,社会转型实际上是导致了新时期高校教师身份的下降,高校教师在学校严格的管理原则下被还原为打工者,被市场原则还原为知识交易的卖方,高校教师正在丧失原有尊贵职业的身份,从而对其心理健康形成恶劣的影响。2)学校的压力。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包括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课程与教学改革、教学评估制度的建立等,它们加大了教师教学工作量和教学质量评定的压力、岗位竞争的压力、科研的压力、职称评定的压力。有压力本来是好事,可以对人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但压力过多过大,加上改革措施本身的不配套、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不同程度地给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形成了不良的影响。3)学生的压力。从社会大环境来看,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使知识、信息的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教师已经不在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教师的课堂权威地位日益受到挑战,各种新教学理念、教学技术的层出不穷,都要求高校教师必须付出数倍于以往的精力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跟上形势的发展。这种对职业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必然使部分教师难以适应。4)职业的压力,即由于高校教师职业特殊性所形成的压力。各个学者都强调高校教师承担的是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在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方面都要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需要有极大的创造性、极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和随时进行角色转换的能力,这不是一般人能轻易做到的,因此心理常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如果没有有效的方式宣泄和疏导,对其心理健康会产生极大的伤害。5)人际关系的压力。由于改革的不完善,竞争的白热化,致使高校中教师与行政人员、与领导之间,教师彼此之间本应该有的合作关系变的富有了更多的敌对色彩,这种不良的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必然给教师的心理健康形成不良的影响。同时,由于扩招和收费制度的改革,也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扩招所带来的生源素质的下降使教师在学生身上难以获得职业成就感,而收费制度的改革更让学生觉得自己是教育资源和教学产品的购买者,按照市场法则,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仅应是平等的,而且做为教育服务的购买方在心理和权益上应优于教育服务的提供方,传统的师生关系被彻底的颠覆,师生之间的摩擦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师生关系的冷漠化、利害关系化,这些都影响了教师的心理健康。

对于教师的心理压力源,还有学者提出家庭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陈志心,高校教师的心理压力及其应对)。由于我国住房分配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加大了教师的经济压力,而高校教师的工资水平并没有多大的提高,因此为了解决自己的住房、医疗和养老等一系列问题,许多教师被迫在外兼职,面临巨大的身心压力,对心理健康形成不良影响。

(2)内部因素主要包括:1)过高的自我期望和成就动机。高校教师在社会的影响和自身成就动机的作用下,往往不能较客观的认识自己,会形成过高的自我期望,在学生和社会面前过分追求完美,刻意掩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等。有适度的自我期望和成就动机对人的发展进步是有益的,但如果过度,就会造成人的心理压力过大,对心理健康不利(王蕾,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2)自身能力的不足,即由于改革的推进和要求的提高,许多教师原有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能符合新的要求,从而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心理健康。

2.教师的自我强度分析

教师的自我强度也就是教师面对压力时的承受能力,已有研究表明,由于高校教师普遍缺乏应有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大多数教师的自我强度都不足。具体表现在:

(1)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缺乏摆脱困扰的心理防御机制。从心理调适的角度,当人的目标无法实现,需要无法满足时,需要通过更换新目标来淡化压力,或通过其他目标的实现或其他需要的满足来做心理补偿,以恢复心理平衡,这就是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来缓解压力。但高校教师往往比较固执,因此不太会使用心理防御机制来缓解压力。(何晓威,浅议当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压力及调适策略)

(2)个人的人格缺陷。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等,都会给教师造成心理压力,影响心理健康。

二、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对策分析

面对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在高校教师中屡屡出现的英年早逝现象,社会各界都在思考解决对策,我们的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扬州大学的毛春梅、陈家麟(2007)认为:应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和个人层面三方面努力。社会应该真正创造尊师重教的条件,包括营造支持教师职业威望的氛围,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学校应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机构,开展针对教师心理健康的服务;个人应加强自身的心理保健意识,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模式,提高自身的压力应对技术。

华南师大的刘清华、杨玲(2003)认为:学校层面的努力还包括扩大教师对学校相关事务的参与权和决策权,多提供教师培训进修的机会。

福建农林大学的陈丽荣(2006)认为:学校层面的努力还包括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思想政治工作中,打造学校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建立教师心理援助机制。

临沂师范学院的张震(2006)认为:外界的压力源教师自身往往无法改变,教师应更多地从提高自我强度上去努力,包括要改变认知,正视压力;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善于调节情绪,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进人际沟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主动寻求社会的支持;磨练意志,增强抗压力。

南昌大学的陈志兴认为,教师增强自我强度还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来达成。

刘清华、杨玲(2003)认为:自我强度的增强可以通过对放松技巧的掌握、对时间的合理管理和妥善安排来实现。

哈尔滨商业大学的石亚平(2006)认为:教师自己要学会合理安排工作负担,防止过分疲劳。

江西财大的戴晴晴(2004)认为:教师还应学会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扩大人际交往面,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河北理工大学的曹荣芳等认为:高校教师应加强体育锻炼,通过身体素质的提高来促进心理状况的改善。

综上可见,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确实存在,并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成因等的分析学者们的观点比较一致,但针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措施,各个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各有侧重的分析到了一些,不过这些措施大多带有事后补救的性质,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要真正解决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事前的干预以及内在机制的完善才是关键,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体系,从内在机制的角度来提升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而这也就为本课题组在高校中引入EAP――员工援助计划,一个完善的心理援助计划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第7篇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宏观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08)12-0010-03

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倡导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应该是一门与其他人文、科学教育等同等重要的基础性教育。一个心理不健康、甚至心理变态的人,掌握科学技术比无知更可怕。从现实来讲,在中小学校中鼓励、支持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是一种明智、务实的举措,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开展工作,是真正对国家、对民族、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

党和国家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现在十分重视,而是从很早就开始重视。不仅在有关文件中提出开展和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还专门制定了相关的指导纲要和目标计划。一些先进省市,如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在这方面工作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分析,并尽快给予合理解决。

一、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若干宏观问题的思考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一些地区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在一些地区,心理健康教育仍然被视为学校教育工作中可有可无的内容。这其中的原因可能包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够,经济条件以及师资条件的限制等,但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教育指导思想存在偏差。尽管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开展了多年,但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对中小学校的评价标准仍然是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为主。事实证明,这种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制约和阻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这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完全一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得好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一定会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如果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和意义继续被学科教育、应试教育以及对升学的片面追求所掩埋,这对于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将是非常悲哀和危险的。

(二)国家新课程标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值得商榷

在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中,有三门课程的标准或指导纲要都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其范围之中。如初中《思想品德》的课程目标中明确将“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能够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和“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认识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作为能力和知识目标;在《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价值的论述中第2条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第3条是“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明确将“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纳入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定领域内容之中。

显然,上述三个学科课程标准存在着相互重叠现象,不知道这种重叠是否有意为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试图仅仅通过在《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或其他学科课程教学活动中的渗透式教育来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不科学和不可取的。

首先,课程改革实践几年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仍然出现不断。甚至由于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复杂原因,因心理健康缺陷而造成的自杀、犯罪等极端行为大幅增加。这说明仅仅通过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其他课程之中来解决需要专业技术和知识来支撑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达不到目的的。

其次,这种课程设置及其标准的建立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重要性、紧迫性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其实,很多极端的行为在发生之前都是可以通过干预来进行阻止和缓解的。当然,这需要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来完成,如果能够成功干预一次,就能挽救一个甚至几个生命。当代心理科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心理科学已经和教育学并列为一级学科。在高校有心理学系,甚至心理学院,在民间有心理学会、心理卫生学会等。这些都说明了心理科学正在迅速发展,而且人们普遍都更加重视心理问题。我们已经有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纲要,还需要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

(三)现有师资队伍缺乏专业培训和指导,专业师资在职称评定上存在困难

应该说近几年我国一些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配备和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学校的重视和学生的认可。但总体而言,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还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师资队伍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待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和重要性不用赘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配备自然应该得到重视和加强。但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称评定系列认定还是空白。有的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列为思想品德学科职称系列,有的则将其列为体育与健康系列。笔者认为这些处理办法欠妥,因为这种处理方式仿佛是无奈之举,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而且使这些教师在职称评定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

其次,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工作不到位。由于专业师资队伍没有相应的职称评定系列,师资队伍的流动性较大等原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存在较大难度。我国大陆地区浙江、天津等省市在这方面工作做得较好,对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并要通过相应考核“持证上岗”的制度,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提供了保证。此外,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和指导机构,有些地方的教师经常会有“孤独感”和“找不到组织”等感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因此不能形成规模和实现正规化。而成立由专家和领导组成的各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应该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和正规化的有效途径。

二、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贯彻新课改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评估体系中去

在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新课程中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还要关注学

生作为人的全面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同这些教育理念和目标不谋而合,也是实现上述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教育部在2002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督导评估之中,加强对教师和咨询人员的管理,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应新重新制定或完善学校的评价指标体系,把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状况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纳入到新的学校评价体系中去。

(二)加强师资培训,建设专业队伍,建立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鉴于我国当前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以及教师编制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各地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工作。建议各地在加强教师全员培训的同时,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师资队伍。对于条件较差的地区,应该安排兼职老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经过培训后的兼职老师才能上岗。对于条件较好的地区,应在建设专业师资队伍的同时,加强对解决专业师资职称评定等相关问题的研究,并力争有所突破,为全国其他省市作示范,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整体推进作出贡献。

各地学校可以逐步建立起以专家和校长为领导,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专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对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将是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工作。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的知识、指导思想和方法等方面,同时可与师德教育结合起来。重要的是,学校对每个教师都应提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教师具有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创设和构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使学校的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

(三)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不是拘泥于某种特定的形式。各地、各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多渠道、多方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实效。

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初中可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可以体验和调适兼顾,但要始终贯穿一条活动主线,突出实践性和活动性;同时强调对不同年龄特征的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应有所侧重。当然,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要利用班主任工作、学校、班级或团队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除此之外,还要与学校外部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相结合,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体,家长也是主体。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在学校开展的家长学校课堂中,要把对孩子的心理和发展教育作为一项主要内容来抓。学校要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改进教育方法,并促进家长自身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另外,从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的多少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又可分为面向全体学生和面向个别学生两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采取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心理档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即利用学科知识点、涉及点、接触点、联系点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种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渗透等形式;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采取个别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网络指导、行为矫正等方式。

(四)统筹管理,科学规划,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保障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只要我们在工作中统筹规划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一定能够成为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助推剂”,成为连接学校、家长和学生的“纽带”,为基础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统筹管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笔者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保障体系主要包含“一个基础”和“三个面向”。

“一个基础”即以行政管理和专业指导为基础,通过政策支持和教研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管理和评价水平,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运作和发展环境。

“三个面向”是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功能应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面向学生。主要是指针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心理咨询、辅导和治疗等,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二是面向学校教师。教师也是人,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据有关调查报告,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我们要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不仅是因为关爱教师队伍,也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会直接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可以为学校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有关学生的教育及心理问题提供咨询和建议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开展针对学校教师团体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并定期开展专题性的拓展训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