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建设工程管理的技能范文

时间:2023-07-30 10:10:22

序论:在您撰写建设工程管理的技能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建设工程管理的技能

第1篇

关键词:建设工程;进度管理;系统设计;智能化;数据知识库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7-0018-03

1 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设计概述

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不仅仅是对工期要求和完工节点时间限制进行关注,而且对实施项目的进度管理过程中的各方面的因素进行重点考虑。同时,系统中建立有基础数据知识库,还有效地植入智能Agent技术,使得系统对于各个影响因素能够灵活地纳入,并且能够进行有效、通畅、统一的信息交流。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地反映出工程建设中所出现的进度管理问题,具有一定的自主优化功能。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对于整个工程信息所进行的收集;分解整个项目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环节所必须承担的工作任务;估算项目所必要的活动时间;确认整个项目活动之间所存在的逻辑关系;编辑整个项目以及各个节点目标的进度计划;对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这两者之间的偏差进行人为的跟踪;根据客观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优化;对项目的进度计划根据客观实际进行适当的调整等。

2 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可靠性原则: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加强数据的校正和审核,规范数据的采集流程,对数据实施动态管理,通过数据的更新,确保数据规划管理的可靠和及时;安全性原则: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对数据信息保密和安全要求比较高,需要采取多层防范和保密措施,不但要确保企业局域网内工作人员的分级按照权限操作,还要防止企业局域网外的非法用户侵入;先进性原则: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的设计要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要选择主流的软件产品,系统的网络通信、硬件设备、系统架构等资源配置要有较长的使用周期和一定的超前性;可扩展性原则: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应用平台的建立要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不但要确保系统体系结构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还要确保系统接口的灵活可变和可扩充性;可移植性原则: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的参与使用用户较多,并且每个用户的软硬件设备和环境也各不相同,因而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就需要综合考虑用户使用的各种情况,要具备较强的可移植性;实用性原则: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要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和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的实际操作需要,要为企业领导和系统操作人员提供数据信息的分析、统计和管理。

3 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智能化设计要点

在建设工程中,实施进度管理系统智能化设计最开始是要对进度管理系统的既定工程的工作任务、所分配的任务属性和对进度产生影响的各类因素以及在各个任务之间所存在的依赖关系等明显性的内容进行输入,通过智能化进度管理系统的运行和在实际工程中的运作,使得进度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得以解决以及根据这些问题所制定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进行输出。人们根据这些系统中所输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做到人为地对系统进行干预,再将人为实施干预之后的信息再一次在系统中输入和运行。这样,通过多次的循环往复的操作,使得系统不断地得到信息反馈和人为的管理干预,而且将每一次的信息所存在的循环过程中的情况记录下来,就会得到优化的建设工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持续有效地运行,以达到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3.1 确定建设工程实施进度管理系统设计智能化岗位设置

3.1.1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系统中岗位概念的引入。将建设工程项目分解成任务之后,为了完成具体性质的任务所设置的最小工作单位即是岗位。在建设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系统中对岗位概念的引入,这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众多的参与方组成了建设工程的主体,这些众多的参与方根据自己的客观实际情况来对自己的进度计划进行编制,这就使得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容易有信息交流沟通的障碍出现。这些参与方在进行进度计划的编制过程中,虽然有不同的角度和原理,但可以把这些细分到岗位中去,所以在进行建设工程项目研究时所选取的单位为岗位,这样就使得大家的语言得到有效地统一,这就会使得整个系统的信息之间存在交互使用的方便之处。在工程建设中,施工人员和各项任务之间所存在的桥梁是岗位,可将参与到各个岗位的人员视同为具有某种标准技能的人,岗位不受到人员素质的变动而产生影响。

3.1.2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系统中岗位工资成本区间的设置。在进行建设工程项目建设中,对岗位工资成本区间的有效设置,可把实际工程中所必须要考虑到的各个因素都纳入到岗位中来,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物资、时间、资金、人员以及其他的相关消耗性资源等,再分别对各个因素设置合理的数据,且转化为相应的工作成本区间,从以上分析则可以将工作成本区间作为这个岗位所存在的合理成本区间。

3.1.3 建设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系统中岗位知识库的建立。在进行建设工程进度管理设置岗位中,必须把握的方向是做好面向软件化和度量化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措施是在建设工程中建立岗位知识库。这使得所建立起来的岗位综合信息,不仅仅能够对于一般数据库具备机械存储功能,还能够具备拓展的面向工作任务的智能推理功能,即工作包,同时还具备对信息进行记忆、分类以及筛选等机械存储功能。岗位知识库通过推理机制的作用发挥,使工作包得以生成并输出。在该岗位工作包中可以实施进度管理智能化系统对于Agent指定接收的实现,这样就能够使智能处理功能和机械处理功能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3.2 确定建设工程实施进度管理系统设计智能化知识库

对建设工程实施进度管理系统设计智能化知识库的思路进行确定。由于岗位知识库只是一个类型的数据库,但岗位知识库与一般的数据库相比则多了一项推理功能。知识库是由相关的数据构成,其中所存在的信息知识由相应的数据知识构成,程序知识则由相应的信息知识构成,通过对知识库所具备的数据库性质,可以对知识库的基本数据结构进行有效讨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需求情况,对知识库的任务链所具备的推理机制进行讨论,通过对图形的列出,则可以将岗位成本区间所具备的各个主要性的因素之间所存在的数据结构关系简单地表达出来。在内容和联系中,成本空间所需要纳入的信息为内容,联系则是一个岗位可相对应于多个人工、机械和材料。同样的道理,一个人工、一个材料或者一个机械也可对应着多个岗位。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可以有效地使数据冗余情况减少,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存储和使用数据。

3.3 建设工程实施进度管理系统设计中智能Agent的应用

Agent是一个具有自适应性和智能性的软件实体,能代表用户或其他程序,以主动服务的方式完成一项工作。Agent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关键属性:自主性:Agent具有属于其自身的计算资源和局部于自身行为控制的机制,能在无外界直接操纵的情况下,根据其内部状态和感知到的(外部)环境信息,决定和控制自身的行为;交互性:能与其他Agent进行多种形式的交互,能有效地与其他Agent协同工作;反应性:能感知所处的环境,并对相关事件做出适时反应;主动性:能遵循承诺采取主动行动,表现出面向目标的行为;推理和规划能力:Agent具有学习知识和经验及进行相关的推理和智能计算的功能。

在建设工程实施进度管理系统设计智能化知识库模式中,智能Agent是作为人工智能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的一个产物而存在的,因此其所具有的作用是通过对周围环境进行有效地洞察,通过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结构体系发挥作用于周边环境的智能体。当然岗位知识库可以通过作为任务Agent的知识结构体系存在,那么就必须要明白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提取的信息情况、对信息做到怎样提取、对信息提取的时间控制,这是任务Agent所必须面临解决的第一个问题,通常来说这也是要对任务Agent进行所谓的信念设置。在此基础上,任务Agent能够根据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信念和外部环境的作用,从而做出具体行为发出,任务Agent所必须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则是如何做到对行为的发出。当然,在行动的时候绝对不能做到盲目行动,对于行动要做到有目的的进行,并且要把这项活动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进行。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前人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关于建设工程进度管理智能化的方向和设计,可是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再加上所设计出来的系统初成,其所具有的效果还有待实践的考验。所以在今后的时间中,笔者必须做到针对该系统中的某一些具体的分部或者是分项工程进行有目的性的研究,通过对Agent软件平台的充分利用,使得上面的各种想法变成现实付诸于实践中,在对实际的工程建设中进行相关的操作作出应有的贡献,使得所做出的这些方法和设计能够持续和逐步地获得改进和优化,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金.GIS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项目管理技术,2008,(S1).

[2] 马国丰,屠梅曾,史占中,吴伟.基于关键链技术的项目进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

(3).

[3] 陈昌.浅谈施工项目进度管理与计划调整[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7).

第2篇

我国现行的工程建设总承包制度还是比较传统的设计建造模式。采用这种模式,业主(建设单位)需要委托设计机构提供项目所需的设计和施工文件,然后通过招标选择承包商。但是,由于一般要等到施工图设计全部结束后,业主才进行施工总承包的招标,这样的方式往往导致项目开工的时间不能太早,而且建设周期会较长;同时由于业主对于开工日期的要求的迫切性,往往对设计机构的设计周期也进行压缩,导致设计文件的质量的下降,影响项目工程实施阶段的进程。

现在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倘若要待到全套完整的建筑、结构、机电、装修详图出齐后才进行施工工作,则工程所需花费的时间是开发商、业主所不能接受的。而在国际工程项目建设中,建筑师领先图纸表达与确定下来的通常只是建筑工程的总体设计要求,要真正圆满实现乃至富有创意地完成建筑师的全部设计意图,则需要承包商自行完成大量的施工详图设计,这是国际上通告的建筑师负责制做法。这也是国内建筑项目开发市场与国际建筑市场之间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区别。

在国际建筑市场中,工程总承包商一般是以设计、施工、采购为一体的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是指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等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造价全面负责。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的基本出发点是借鉴工业生产组织的经验,实现建设市场过程的组织集成化,以克服由于设计与施工的分离致使投资增加,以及克服由于设计和施工的不协调而影响建设进度的弊病,其核心是通过设计与施工过程的组织集成,出事设计与施工的紧密结合,以达到为项目建设增值的目的。这样的模式对工程总承包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设计方面,工程总承包商不仅要能够准确完整与富有创意地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要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能完成大量的细化设计、详图设计任务,将所理解的建筑师的更深入的设计意图确定、表达出来,并最终反映到工程实践中。对于大型综合性建筑,这种要求显得尤其重要,也是我们施工承包商最欠缺的能力之一

中国的建设市场管理体制与国际不接轨是最大的问题,以行政条限为基础的管理方式造成条块分割、行业分割,企业的力量也只好被分割,综合竞争力在这种环境的包围中难以自发形成。这个也是设计和施工被分割开成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的原因。而建筑业是一个瞬息万变、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以“业主”的利益为首要利益的驱动,才能使承包商更有机会得到项目合约。

国内承包商过去往往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获取一定的利润,现行的劳动力的短缺与劳动力成本的剧增,往往使这些过去的利润增长点消失,承包商必须向项目的实施阶段中的施工阶段前端寻求智力密集型即设计阶段谋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承包商在成为项目总承包商中的设计能力的要求是一种必然趋势。现在的在这种情形下,承包商过去很不习惯的“三边(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工程已经成为某种必然和“合理”的现象。

施工总承包商对于设计能力的必要性不仅仅是满足业主或建筑师的设计意图,也是实现利润的一种竞争力的提高。这种设计能力不仅体现在综合协调各个专业的设计能力上,也体现在施工技术措施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施工中各种专业实施的综合协调,减少不必要的返工,降低成本。

因此,有能力担当工程总承包的建筑企业就必须领先自己长期丰富的工程经验和雄厚的人才技术实力,在完整、全面、准确地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利用通过CAD技术所形成的在结构、安装、机电布线、装饰详图等方面较强的辅助设计能力,最终把建筑师的设计概念具体化,从而使业主的真正需求得以实现。

这样做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资质要求,工程总承包商应该能全面控制、协调现场众多的分包商和供应商,而不仅仅是业主与分承包商之间的“二传手”。通过对建筑师设计意图的具体化,将目前设计单位驻现场设计人员的工作消化在自身的日常工作中,可以提高总承包商工作的技术内涵,使其工作不再停滞在现场、停止在生产的协调控制上,而是从设计高度深刻理解、宏观把握工程项目,并可以据此综合协调结构、机电、装修等各专业分承包商,真正从全局把握工程进度和质量,有效地实现总承包商对业主的全面承诺,体现出承包商深层次的管理水平。

(2)国内建筑业体制以设计与施工相分离为特征,而国际工程以设计与施工相结合为特征,如果没有相应的设计能力,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总承包是不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没有设计就没有总承包。如果承包商组织技术力量直接成为设计的一个环节,就有利于从全局把握设计,并能将新技术、新工艺及时地融入到设计中,最大限度地在施工前发现、解决图纸上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的地方,便于日后现场的操作,减少,设计修改和变更,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特别是当承包商同时参与机电设备设计协调时,不但可以预告解决好结构、设备不协调的问题,而且可以从技术上保证整个建筑在质量方面上一个档次。

(3)合理规避工程项目总承包的合同中的风险。在工程总承包合同中,一般对于总承包的要求是比较苛刻,业主是确信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是可以胜任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因此对于建筑师的要求表达得不清楚的地方是需要总承包商在设计过程中提出来并需主动要求澄清的。对于设计和施工一体的承包商来说,图纸上的不明确或者不清楚是需要总承包商向工程师/建筑师询问,得到清楚的确认后才能实行的,合同规定上的图纸上的不明确造成的工期延误及成本增加,都不能成为项目总承包商向业主进行索赔的理由。另一方面,及早的完成设计任务并得到建筑师审核确认后,业主或建筑师的改动也将成为索赔的有效理由。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企业长于工程施工,而短于工程设计管理。为适应形势的变化,而需要着力发展这方面的能力,及时加强设计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并把这一问题当作企业的一个长期战略来看待。短时期内可以通过联合设计单位,走联合承包的道路来解决。长久来看,要求成立自己的设计部门及研发部门,从加大自身技术含量着手,确保在未来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第3篇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启动运作,首批36家中外企业获颁证照,首批入驻试验区。外界普遍认为,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扩大开放,实现制度创新,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对激发经济活力、创造制度红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自贸区建设力争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建设一个法制环境规范、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具有国际水准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时,加强和完善风险管控,构建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一、上海自贸区建设是全球贸易体系重构下中国的战略选择

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经济体之间通过谈判或磋商达成协议,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最终实现区域内贸易自由化。作为经济一体化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其特点是有区别地减少或消除贸易壁垒的商业政策,即在成员国之间取消贸易壁垒,但对非成员国仍保留各自贸易限制。

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来看,设立自由贸易区的优点是明显的。自由贸易区对实行出口导向战略(export-led trade policies),推动出口的增加,吸引外资,增加外汇收入,推进工业发展有重要作用;自由贸易区可以作为市场经济的实验室,发展中国家国内的公司通过与外国公司的接触与联系,可以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进而对区外的公司产生影响;自由贸易区可以增加就业机会;自由贸易区对于保持和促进当地的经济活力,维护经济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1]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中国对国际多边投资规则新体系的积极回应。世界经济体制的建构,始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并相继成立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亚当・斯密到大卫・李嘉图、约翰・斯图亚特・密尔,都意识到自由贸易对一国及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但在贸易实践中,又有许多阻碍自由贸易的障碍,因此在二战以后,国际社会一直力图通过国家和地区间的协调促进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被最终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形成了以WTO为主的多边贸易体系。至2008年,全球优惠贸易协定的数量将至少达到365个。这种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区域贸易协定大量涌现的经济现象被许多学者称为“新区域主义”。[2]

2008年以来持续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体产生了重大变动,并引发了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其中尤以全球生产和贸易格局的变化为核心。在此背景下,《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区域自贸谈判陆续展开,标志着新一轮国际多边投资规则体系进入“重构”过程。面对未来世界贸易规则、格局的改变,中国很可能将面临严峻的“二次入世”危险。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主动推进多边贸易体制向前发展,是中国在贸易领域享有主导权的最优选择。

二、上海自贸区改革的前期基础和框架体系

2013年9月18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方案确定了自贸区改革的五大内容,包括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进贸易投资发展方式转变、深化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完善法制建设的制度保障五大功能,同时包括了金融、航运、商贸、专业、文化、社会这6大领域及23个具体改革领域。

中央设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既是看中了上海得天独厚的基础设施条件,也是肯定了上海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前期基础和决心。首先,前期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自由贸易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从地域看,国务院划定的上海自贸区,包括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十几年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经历了考察与研讨、论证与规划、协调与建设、使用与评价等多个阶段,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以洋山深水港区为标志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效果显著。资料显示,目前这一区域贸易成交额超过1万亿元以上,上海港已连续两年蝉联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3]上海港已是世界第一大货运港、世界第二大集装箱港口,是东北亚地区集装箱航班最密集的港口之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和行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其次,自贸区建设也打通了上海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大中心建设的“要素”渠道。自由贸易区是一个集航运、金融、技术和信息于一体的综合资源配置中心。从历史发展角度看,自由贸易区通常都以国际金融、贸易、经济中心为依托,通过规范、透明、高效的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配置。上海自2009年通过“打造”四个中心战略,积聚了比较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现代金融体系和现代贸易体系,这为自由贸易区发展提供了要素性的有利条件,同时为自贸区内整合和开拓多要素集成创新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

再次,自贸区建设更是深化了上海近年来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症痼疾、突破政府自身利益固化藩篱的改革方向。建立高度集中全面控制的全能型政府,还是建立调控适度行为规范的效能型政府,这是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政治文明发展中遇到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课题。与计划体制相适应的全能型政府职能模式在我国的建立具有历史必然性,但是,就政府的有效性来说,以政府全面垄断为特征的全能型政府职能模式从其建立起就逐步暴露出它违背社会生产力发展、窒息社会经济主体经济活力与创造性等方面的弊端。近年来,在中央的支持下,上海积极把改革等各项工作放在全国大局中加以谋划,率先开展营改增、房产税等改革试点,为在其他地区的实施推广提供了借鉴。此次改革中,上海地方政府又一次拿自己“开刀”,真正把“下放审批权”、“改审批为备案”落实到制度层面,改变了掌握审批权力的政府部门长久形成的一套话语体系和利益链条,为打造“有限政府”提供了一个更为透明化、法制化与决策民主的“样本”。

三、上海自贸区改革与城市发展中的“三重红利”

(一)第一重红利――金融投资管理模式变革

自贸试验区政策获批的第一重红利将首先体现在金融资本领域。随着30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资本市场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进入了一个资本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新时期,而且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和全球经济的再平衡,为资本提供了良好的国内、国际舞台。自由贸易区的获批,使得上海的资本集聚和市场开放效能在短期得以集中释放,这对上海加快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促进中国国际贸易发展都有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自贸区改革的制度框架中,金融创新无疑是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内容。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草案)》中,对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的表述内容涉及到了“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在实验区内对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跨境使用方面先行先试;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允许在区内建立面向国际的交易和服务平台,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支持开展人民币跨境再保险(放心保)业务”等。这些制度的改革涉及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等困扰中国金融改革的核心问题,这将实现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实现国际贸易的便利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二)第二重红利――服务业的扩大开放红利

通过自贸区内金融市场改革,把金融改革与实体经济导向有机结合起来是上海自贸区建设的第二重红利,且意义更大。以金融改革为支点,通过简政放权降低交易成本,营造各经济主体的公平竞争环境,为未来加入高标准的国际自由贸易协定提供经验,以开放推动改革。这对推动上海经济中长期发展,特别是培育现代服务业有巨大裨益。

现代服务业的跨部门创新和我国当前政府行业管理的“部门化”之间形成了严重冲突。从政府职能的执行效率角度出发,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力边界必须是清晰的,也就是说权力边界必须要具有刚性,否则就会出现责任不清,操作难以落实的困境。从产业创新模式看,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明显不同,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往往是业务模式的创新,而业务模式创新又主要发生于服务业与其他行业交叉的领域。我国政府推行的以“审批制”为特点的行业准入和实行行业归口管理的制度,其优点就是政府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行业发展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管制措施以及给予各种扶持政策;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政府对行业的管理权限有可能被无限放大,政府的刚性和低效率也会传导到中观产业和微观企业中去。另外,按斯蒂格勒提出的“俘虏理论”,如果一个政府部门只针对一个或几个特点产业,则政府部门很容易被该产业所“俘虏”,从而异化为产业资本家的代言人。

上海自贸区实施的“负面清单”和对民营、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解决了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平等竞争的问题;同时逐步减少行业归口性设置,增加内部协调、对外协调、制定标准、监督行业运营规范的职能处室,切断政府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利益纠葛,为营造现代服务业的宏观政策环境、推动区域服务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

(三)第三重红利――政府职能转变与行政体制改革红利

上海自贸区建设中的最大红利还在于政府职能转变与行政体制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推动作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暴露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缺陷。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推出的救市措施,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业已存在的经济问题,反而加剧了经济风险,并有可能引发全面的社会、政治风险。“中国的经济问题是居民消费率过低的问题,它源自分配不公,这涉及的是政府、资方和劳方的关系问题,其实质是政府角色调整滞后,造成政府失灵及其导致的市场失效。”[4]中国走出危机、避免新危机的根本路径,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与法治,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同时配套推进国企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完成公共政策的社会转向,尽快构筑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从十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国家新一届政府上台后的第一要务就是通过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建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通过开放倒逼改革,努力实现制度创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为制度创新的着力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自贸区建设为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了大好契机。

第4篇

关键词:工程师;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与设计;多媒体课件;五大模块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072-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以及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启动,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将促进我国向高等工程教育强国迈进,从而培养与造就工程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1]。《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与设计》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一方面它上承《水处理工程》、《大气污染控制》等专业主干课,另一方面又为学生的毕业设计以及工作后实际的工程设计与管理打下良好基础;一方面它贴近工程实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另一方面又涉及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法律等多个领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综合性,因此,对多数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与设计》是相对难理解的一门课程[2,3]。鉴于该课程的特点,以及当今社会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提出以“工程师能力培养”为设计理念,进行《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与设计》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一、设计理念

以“工程师能力培养”为设计理念,制作由“教学课件-习题-创新素质-知识拓展-卓越工程师”五大模块所组成的《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与设计》多媒体课件,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立体化,并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旨在以《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与设计》课程为依托,实现学生环境工程专业知识不断线、计算机能力培养不断线、实践能力不断线,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培养其工程师素质和工程师能力。

二、课件组成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与设计》多媒体课件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分别为:

(一)教学课件

包括组织理论、环境工程项目策划、环境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环境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环境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环境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发包与采购管理、环境工程施工阶段管理、环境工程项目设计厂址选择、工艺流程设计等主要内容。

(二)习题

包括国家二级建造师考试历年真题、国家二级建造师考试模拟题库等。

(三)创新素质

包括学生模拟招投标活动、学生创建学习小组所进行的环境工程项目设计案例分析等。

(四)知识拓展

包括美国与中国科技公司的组织结构图、华为IPD项目管理“六步一法”、世界建筑奖与美丽建筑、中国的“超级工程”等。

(五)卓越工程师

包括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12)、污水处理厂项目投标书、7分钟让你看懂电子招投标、MS project 2010教程等。

三、课件特点

(一)引导式导航,兼顾美学

《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与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时,ppt模板以蓝色与绿色作为主色调,突出了环境工程的专业特点。该课件以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超级工程》引入,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的震撼,同时让学生对整门课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每一章均以一个与本章内容密切联系的视频作为导入,让学生对本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例如在讲授“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时,首先向学生播放AAA级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诚信工地的视频,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对安全文明施工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而对每一章中每一小节,均以能概况该小节内容的图片作为导入。由于当前工程项目管理与设计发展很快,而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相对滞后,因此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对课程内容有所舍弃,注重项目管理与设计前沿知识和实际工程情况的介绍,更“接地气”,例如在讲授“项目管理的组织理论”时,向学生讲授设计师Manu Cornet在自己的博客上所绘制的一组美国科技公司的组织结构图以及《第一财经周刊》所绘制的中国主要科技公司的结构图,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对当前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

第5篇

【摘 要】介绍了建设工程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及影响因素,从政府层面、创新型人力资源、主体合作网络、转化体系、科技中介服务平台论述了建设工程管理中如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措施,对建设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工程;工程管理

1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建设工程的规模逐渐扩大,先进设计理念的不断提出,结构新颖、工艺复杂的建设产品不断涌现,其建设周期长、建筑规模大、环境动态多变、参与部门多、专业领域涉及广、技术的复杂程度极高,需要众多部门的协同创新攻克技术难关,这对建设工程的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阶段,与其他行业相比建设工程的技术与经济并不匹配,加之在建设工程领域逐渐融入了生态绿色环保、和谐健康社会的理念,更注重绿色、低碳、环保、科技,从而减少对人的生活环境的影响,这都目标的实现需要工程项目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我国建设行业的技术创新严重不能满足需求,为达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的国家战略要求,建设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也逐渐成为工程管理的重要部分。

c国外发法国家建设工程技术创新相比,我国建设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低,建设工程的技术创新,以项目为依托,而传统建设工程技术创新组织是一种临时性、松散性组织,往往项目结束即宣告解散,不利于对已有创新成果的共享与传承,也限制了建设工程项目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建设工程的技术创新应该是一个整体的模块,因此,需要进行跨组织间各个要素的协同,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方式,这些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提升建设工程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亟需坚决的难题。

2建设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基于文献研究,建设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利益共享机制、激励机制、知识管理机制、组织管理模式、具有能力较强的核心组织者组织实施创新、关系网络、技术创新网络的运行情况、技术创新所需的各类人才等。其中工程技术创新的规划、工程技术创新资源的整合与积累、协同创新及良好的机制对建设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这几个影响因素之间,很多是存在相关性和因果关系。也有学者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找到影响建设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关键因素有内控机制、边界跨越、创新网络、资源整合、智力资本5个因素。国内实践界的观点是,建设工程的技术创新是一个多主体参与的过程,如何进行协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激励机制能够有效的催化工程技术创新的延续。国内学术界的观点,则是组织和知识管理是建设工程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1]。

3建设工程管理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措施

3.1从政府层面加强支持力度

政府的扶持对于科学研究、较大的技术创新项目资金的支持和社会资源方面的分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调控、扶持,并加强市场监管、规范竞争[2]。

3.1.1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供水、供电、土地、运输、通信等一般性基础设施建设,为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然后进步加强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信息服务网络等科技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技术创新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信息经济环境和科技基础保障。

3.1.2提供稳定的制度、法律,健全专利和知识产权等相关法规制度,提高建设工程技术创新参与方的积极性,避免因害怕技术创新外溢效应而阻碍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鼓励技术创新模式升级,提高工程建设技术创新的绩效。

3.1.3加大资金及资源投入力度,资金及资源的是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提升的重要保障,因此,相关部门应自上而下采取有力措施吸引资金资源的投入,从而保障技术创新能力系统可以有效运转。通过税收政策、财政投资、融资担保等方式给建设工程技术创新参与方直接或间接的鼓励,降低获取新技术的本金和风险。在研究和生产的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创新激励政策促使重点院校、科学研究所、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合作。政府在银行与技术创新参与方间架起沟通桥梁,让银行充分了解企业的技术创新项目的潜在价值,鼓励银行对预期效益好的技术创新项目开展贷款业务,建立健全技术创新行业信贷、保险、风险投资体系,吸引国内外资金的投入。

3.2提升建设工程创新型人力资源的水平

社会行为及活动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即内外因素的双重作用。单就建设工程技术创新而言,内因还是占据主导地位,外因只是为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创新型人才资源是建设工程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第一资源,因此,积极引入创新型人才资源,建立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机制,搭建技术创新组织,并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技术创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释放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能量,最终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发现、吸引、培养至保护。

3.3搭建建设工程技术创新主体合作网络

加强创新主体合作网络建设,建设工程的各直接参与方、高校、科研机构均掌握着创新系统的资源,从建设工程直接参与方来说,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建立相应的技术创新中心,获取核心技术能力的途径有三个:通过内部培育、外部购买或者协作开发。高校、科研机构在工程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上有新的思维、研讨开发新技术等优势,但是创新技术及成果是否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建设工程各直接参与方根据工程建设活动及内容的特点进行准确描述。因此,加强各类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服务的合作网络建设,以工程建设技术创新主体合作网络为平台,将大学科技园、企业软件园、留学生创业园作为技术创新的依托,才能苑⒊鼍哂杏τ眉壑档墓丶性技术、新产品,并使技术最终流向市场方向、规模化、产业化[3]。

3.4加强建设工程技术创新转化体系完善

提高新技术的前期市场调查与预测能力,重视新技术的售后服务。新技术的市场调查与预测工作开展的越早、越有效,新技术就会更早的占领市场,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得到更高的创新投入。随着市场体系完善,需完善新技术售后服务平台,不仅仅通过技术创新解决工程问题,还要实现后期的维护、升级,提升消费者主动消费意识的,形成工程技术创新的持续转化机制,畅通技术、资本、人才等技术创新要素的对接渠道,推动建设工程技术源源不断的创新转化。

3.5完善建设工程技术创新体系的科技中介服务平台建立

科技中介服务在促进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快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降低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成本,化解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效率,是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催化剂。中介服务平台提供的市场调查、技术与信息交流、人才交流与培训、项目咨询、无形资产评估等服务,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成果才能快速的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推动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4]。

4结语

随着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战略要求的提出,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建设工程领域中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做为工程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日渐受到各界的关注,它是建设经济效益高效实现的关键因素,也是行业竞争加剧下不得不重视的内容。在政府、参与方、产业等各个方面的推进与参与下,通过搭建的建设工程技术创新主体合作网络、体系的完善、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的建立等措施,不断提高建设工程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的优势,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郭吉.大型复杂工程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理及对策研究[M].四川,西南石油大型,2015.

[2]梁宁.黑龙江巧技术创新体系x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火学,2012.

[3]陈杰.我国新能源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研究[D].长沙:中南火学,2013.

[4]张召珍.基于复杂系统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演化研究[D].长养:吉林火学,2013.

第6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 设计 弱电系统 管理

前言

所谓的智能住宅就是指在这个住宅小区里面包含了信息通信、计算机以及自动控制等现代化技术,通过各种资源将各种信息和服务传递给住户,以给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环境。在进行智能住宅弱电工程设计的时候,弱电系统要考虑每一个子系统之间的界面,根据智能住宅的实际性质,考虑到使用者和业主的各方面要求和需求,在设计的时候,就能在经济合理的基础上把现代化技术使用到结构上去,从而为业主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的环境。

1.弱电系统的作用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是一个非常的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很多的技术和学科。经常见的弱电系统有很多种,主要有防盗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家庭智能化系统、三表抄送系统、机房系统等等。系统有很多,但是弱电的种类却只有两种,一种是有数据或者图像信息的信息源,比如计算机或者电话。另一种就是控制电压等低电压电能和国家所规定的电压等级。所以,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关键就是以前所说的弱电技术,只是说弱电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得到了使用,并且使用的范围比以前更加大了。

弱电系统在小区、机场、大厦、码头、高速公路等经常被使用。优化365JT设计的弱电系统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弱电系统,可以有效地保证弱电系统设备进行安装和调试质量,而且各个子系统都得到了很好的互联。比如和通讯系统之间的界面的互联,与建筑内的机电设备的界面,以及与土建工程施工界面的互联的基本保证。

2、弱电系统工程设计普遍的问题

在工程施工之前都要进行工程的设计,主要原因是设计是工程的成败的决定条件,只有正确的设计才能去指导有序的施工,才能建造出一个质量高的建筑。所以,对于智能建筑的施工来说,弱电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在弱电设计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的如下:

第一,弱电专业设计人员素质的缺少。有些设计者要么就是只是在高校接触了一些表面的书本知识,但是没有现实的实际经验,严重脱离实际和用户需要。还有的设计者,在走入社会之后,不会去主动接触新鲜的知识,闭门造车,多年过去自己的设计水平没有一点提高,只是自己去追求所谓的高档次,但是一点特色与新意也没有。所以,一个弱电的设计者除了具备计算机、电气、通信、水、暖的方面的知识外,还要去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实践。

第二,前面也提到了弱电系统的子系统会很多,而且子系统要很好地进行互联。但是目前由于规范不完善,很多高科技都会被涉及到,而且有些焦点问题仍然没有定论,现有的经验去参考的又比较少,所以对于弱电设计这来说,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难度还是很大的。而且在工程实施中进行招投标的时候,系统产品经常会被随意变更,这就会造成相当数量的设计工作被浪费了。

第三,弱电设计由于是在工程的后期才开始陆续展开的,所以都是在其他工程设计结束的时候,在他们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的,所以会受到很多专业的限制和影响。而且在设计时间紧张的前提下造成了难以考虑的很全面。而且用户的要求经常会发生变化,设计人员就要不断去进行修改,所以做了很多的无用功。

3、弱电系统工程的具体设计

3.1弱电设计基本原则

在经济上首先要合理,这包括购买设备的时候要进行合理预算,再次就是系统建设的投入产出合理。也就是在维修这些系统本身的时候所产生的维修费一定要比所取得的经济效益要小。无论是系统间接或者直接创造的经济都属于这里的经济效益。其次,技术上要先进,要求设计方案在满足业主的使用需求的时候,还能满足国家规定的技术指标,产品必须是具有先进性的,在追求先进性的同时还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用户单位的技术水平,以及日后的维护费用和维修能力。当然了也不说,所有的情况都要使用弱电子系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需求去进行选择。在通过调查和研究之后,发现安装此弱电系统会有很多优势才去进行。

3.2技术管理

工程技术管理是在整个施工过程都会被用到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在安装要求、对线记录、验收标准、调试工艺等一系列方面都可以进行监督,所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弱电系统工程设计的要求。进行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弱电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管理。在弱电系统工程中将会和很多的规范和准则有关联。弱电系统工程的设计人员,必须在进行系统设计、设备提供的时候进行认真的检查,严格按照对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

3.3施工图的深化设计

(1)对于图纸的图别图号的编号不可以出现缺少的现象,新增图纸的图号也要和前面的编号进行连续。对于设计说明一定要按照各子系统分别进行叙述。对子系统的各个环节都要说清楚。要明确指出需要遵循的标准、设备材料安装高度、施工需注意的主要事项、与各专业的配合条件、接地保护内容等内容。详细列出的选型规格、数量、品牌。

(2)系统图一定要充分说明这个系统主要设备配置和构成、设备间管路和线缆的规格、系统逻辑及连动关系、系统设备分布楼层或区域、系统设备的供电方式等方面。另外所监控的机电设备的工艺流程、控制器的划分等方面也需要进行妥善交代。

(3)平面管线图则一定要详细介绍弱电相关设备的位置、线槽和管路的规格、走向、标高、安装方式等细节。而弱电井、控制室布置图则需要详细交代一下弱电井内的电源要求、弱电井内的设备、管路的布置,以及显示屏等的布置等情况。室外管线图则是要标明室外弱电管线和其他管线平行和交叉的坐标,室外管线图要说清弱电管线敷设方式、线路坐标以及深度。

3.4技术文件管理

各弱电子系统的施工图纸以及详细的设计说明都属于弱电系统工程的技术文件,当然了还包括许多其他的方面, 弱电系统工程的技术文件都要进行系统的科学管理。要想做到弱电系统工程的技术文件很好的保管,必须要建立技术文件收发、保管等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当然在各个施工阶段安装设备的技术条件也要管理好,在遇到和设计或者规范不一样的识货要及时记录,并建立技术管理档案和数据。

结论

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地位越来越高,弱电工程的要求也是日益提高,技术只会更新更快而且更加复杂,所以,我们弱电工程设计者要不断掌握新技术,不断完善新设计,不断地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和学习,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杜成章.建筑智能化的系统设计[Z]

第7篇

关键词:公共通道,综合管沟,市政管线,钢筋混凝土箱涵

Abstract: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oday,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especially underground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pipeline speed rapid, we TieXi in phase iii will be buried pipeline and pipe with public channel channel decorate,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 more effective use of underground space.

Key words: public channel, comprehensive environment, municipal pipeline, reinforced concrete box culverts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内城市建设高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土地开发强度逐年增加,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将地上空间有效分割,构成城市交通骨骼,其下部空间,为各类市政管线、地铁等市政设施提供了有利的建设条件,市政设施往往沿路而建,形成城市看不见的血脉,随着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工程管线种类越来越多,城市道路下的市政管线也日益复杂。城市的地下空间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空间资源,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地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下市政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在当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前提,建设力度,速度都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很多地区对于城市前期规划的忽视,对后期的发展速度估计不足,造成众多开发公司竞相争夺有限的地下空间资源,各类管线无序开发,给城市发展带来诸多问题,为国家浪费大量资源,也使居民生活极为不便,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借鉴发达国家的设计成果,引入了综合管沟的设计理念。综合管沟即在地下建造集成化隧道,集电力、通讯、燃气、给水、排水、热力等各种市政管线于一体,同时设置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排水设施、消防设施、通风设施和监测控制系统,将所有管网实施统一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综合管沟的理念非常先进,具有耐久性好,节省地下空间,有利于市政管网的维护检修等等多种优势,但其自身也具有两个最大的缺点,①一次性投入大,建设费用昂贵;

②各工程管线的建设、运营分属不同部门,不明造成管沟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分担,难以使各部门都达到满意。

因此,其自身特点造成综合管沟目前还难以在国内大面积成规模的展开建设。

如何更好满足城市管网快速发展的需要,更充分合理的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在鄂尔多斯市铁西三期开发片区基础设施工程中,我们的设计团队独辟蹊径,将综合管沟体积小型化,功能简单化,设计为仅满足各类市政管线横穿道路的管线公共通道,结合道路、市政管网规划设计,分别发挥直埋管线与综合管沟各自优势,更加有效的利用地下空间。

1、管线公共通道的布置

鄂尔多斯铁西项目为典型的开发片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业主要求片区开发建成后,尽量避免因铺设管线而重新开挖、破坏道路,项目规划期间,我们对用地性质、各类规划指标均进行了详细的资料收集工作并加以研究分析,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电力、通信等市政管线合理铺设及预留,但是,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市政管线在规划时期内可能已满足不了日常使用要求,不得不升级、增容或增量,而且随着很多新兴产业的发展,一些新型能源管线可能会投入到日常生活中,而这些管网势必要横穿道路,对原有道路造成破坏。

为避免上述状况的发生,最大限度的满足未知管线的过路需要,我们开发设计了管线公共通道,在每条道路十字交叉口的八字口外布置一个通道,如果一条道路的两个交叉口间距超过400米,则在路段中间,也布置一个通道,通道平面走向均垂直于道路方向。

2、管线公共通道的结构形式

横断面布置形式:

横断面形式参考世界范围内综合管沟的设计样本,其横断面主要有以下几种设计方式:

铁西三期项目的管沟设计,主要用途是在道路工程完工后,当有

规划以外的市政管线需要横穿道路时,为了避免道路的反复开挖破坏而修建,重力流排水管线不布置在通道内,结合其主要用途、当地施工条件,我们选择施工工艺相对简单的单室、双室矩形截面作为公共通道的设计横断面。(如图一图二)

图一

图二

根据管线公共通道横断面的设计形式,且其全地下的结构特点,我们采用类似钢筋混凝土箱涵的结构形式进行计算。

通道内部净空不小于2米,以满足检修、通行需求,整个通道采用现浇方式,结构整体性好,对地基承载力要求相对较低,底板可模拟倒屋盖式的结构形式进行计算,确定其厚度。

作用于壁板侧向的土压力标准值,可分两部分计算,地下水位以上可按朗金公式计算主动土压力,地下水位以下侧压力为主动土压力与静水压力之和。

3、管线公共通道的埋深设计

此次公共通道的埋深,确定为顶板覆土1米,根据道路边坡形式的差异,个别通道顶板覆土适当增加,1米以上的埋设深度不破坏道路本身的路面结构,结构顶板主要计算上部静土压力,对于汽车荷载已可忽略不计。

公共通道底板高程约在地面以下3.5米左右,当地地下水埋深约2.0~3.4米,因此抗浮计算完全满足设计要求。

公共通道的主要用途是在道路建成后,满足管线的穿越要求,埋设过深必将对公共通道的查找增加很大难度,因此埋设深度的确定既要考虑设计条件,又要满足使用要求,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才能确定合理的埋设深度。

4、管线公共通道的防水、防火、通风处理

防水:在沟体外壁刷1.5mm厚自闭式防水涂料或采用建筑防水措施。

防火:本工程通道最长约80米,小于常规一个防火分区,不做特别处理。

通风:本工程采用自然通风方式,公共通道两侧均设置上人孔,兼作通风孔使用,通道使用时,同时打开通风孔,使通道内空气流通,达到自然通风效果。

5、对特殊管线要求

排水管线:排水管线为重力流管线,因此尽量不进入通道。

燃气管线:燃气管线危险性较大,因此不进入通道,必须进入通道时,可视情况单独建立小室。

热力管线:热力管线应避免与电力管线同室通过,且通道内不可设置热力固定支架。

管线公共通道的作用及优势

在当代社会,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市政建设如火如荼,如何最大限度的避免市政基础设施被反复破坏,更加充分有效的利用有限的地下空间,节约资源是摆在每个城市开发部门和设计者面前的课题,在铁西项目中,管线公共通道与直埋管线共同布置,相辅相成,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直埋管线造价相对较低,布置灵活,管线公共通道具备综合管沟的主要优点,不必破路就可以对市政管线进行敷设和增设。避免了路面的破坏,降低了道路的翻修费用,增加了路面的完整性和工程管线的耐久性。规避了造价高、不明等主要缺陷。由于管线公共通道内部工程管线布置紧凑合理,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为城市节省下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也为今后工程管线的发展扩容提供了方便。

参考文献:

[1]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