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范文

时间:2023-07-30 10:10:17

序论:在您撰写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病虫害防治注意事项

第1篇

辽宁省凌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辽宁 锦州 121200

【摘 要】水稻施肥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土壤供肥性能、水稻需肥规律、肥料利用率,结合当地生产水平等因素综合分析,以土定产、以产定肥、因缺补缺,调节和解决水稻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补充水稻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各种养分的平衡供应,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

【关键词】水稻;施肥;高产

1 水稻生育特点

我市属于东北早熟单季稻作带,生育期为110~160d,从形态和田间诊断角度可分四个时期:幼苗期(萌动、发芽、三叶期);分蘖期(始期、盛期、末期);穗分化期(长穗形:包括穗分化各期,拔节期,以及外观看到剑叶膨鼓时的孕穗期);结实期即成熟期(开花期、乳熟期、腊熟期、黄熟期和完熟期)。

2 需肥规律

2.1 吸收量

水稻正常生长必须吸收各种营养元素。氮、磷、钾是施肥的主要元素,每形成100k量吸氮2.1~2.4kg、磷0.9~1.3kg、钾2.1~3.3kg,氮、磷、钾比例为1:0.5:1~1.3;硅虽不是必需元素,但对水稻有重要作用,可以增强水稻的抗逆性,改善作物品质,水稻是吸硅最多的作物;水稻对锌反应较敏感。此外,水稻吸肥量还与气候有关,营养生长于高温季节中进行的吸肥量常常大于低温季节生长的,其中以磷素最为明显,这是因为低温对植株吸磷的抑制效应最大,若以30℃时的吸收量为100%,16℃时磷的吸收量降至55.9%,而氮与钾分别降至68.3%与78.9%。

2.2 吸收率

在移栽到穗分化的营养生产中,钾的吸收量较大,占吸钾总量的31.0%~43.5%;氮次之,为26.9%~36.6%;磷较少,为15.8%~22.4%。幼穗分化到抽穗的生殖生长期,养分吸收量显著增加,氮为47.2%~53.6%,磷为44.4%~50.9%,钾的吸收已基本完成为56.6%~69%,这是水稻一生中吸肥最多的时期。抽穗到成熟期,氮吸收显著减少,为16.2%~33.3%;磷的吸收比较平稳,为33.0%左右。生育后期,水稻吸收的氮、磷仍在16%~33%。故氮、钾肥要前中期施用,同时要施好穗粒肥以保证水稻后期对养分的需要。

3 肥料施用量的确定

确定目标产量:目标产量一般是在前三年平均产量的基础上增产10%。

土壤施肥量=(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中有效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目标产量×单位产量的养分吸收量(水稻每1kg籽粒需N2.1~2.4kg、P2O50.9~1.3kg、K2O2.1~3.3kg)。

4 肥料施用技术

施肥是夺取水稻丰产栽培的主要环节之一。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为667㎡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它们均是在不同发育时期形成的,各期施肥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只有适时、适量分期施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施肥经验是看天、看土、看苗分期施好基肥、蘖肥、穗肥和粒肥。

4.1 基肥

多以肥效稳长且含元素齐全的有机肥料为主,配合一定量的化学肥料。

作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满足水稻各生育期对各种肥料元素的基本需要,使稻苗扎根后能及时吸到肥料,促进早发。

用量:有机肥和磷肥全部于耕前施用,为使基肥及早发挥作用,逐步改为浅层施用,即在干耕上水后施用,靶田时将氮、钾肥施入。一般667㎡施有机肥2000~3000kg、过磷酸钙30~40kg、硫铵20~25kg、硫酸钾8~10kg、硫酸锌1kg。

4.2 返青肥

插秧后3~7d,追尿素4~5kg。

4.3 分蘖肥

分蘖期是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决定期,也是扩大稻苗营养体为形成壮秆大穗奠定基础的时期,因此,分蘖肥要适时、适量,使之能在基肥释放的配合下尽早地促进分蘖,以达到预期的穗数。同时,分蘖肥还有助于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防止穗分化或拔节之前氮素过剩。从栽插到分蘖停止一般有35~40d,但并不是在这个时期内出生的分蘖都有效。高产栽培条件下,稻的有效分期较短,从栽秧算起只有20d左右,在早春气温较低情况下可延长到25d左右,在高温和带土移栽情况下只有15d,且早出生的分蘖成穗率高、穗形大。早生分蘖从分蘖出生到主茎拔节的时期长,有较充裕的时间赶上主茎生长,因此,追肥一般在插秧后10~15d,追尿素10~12.5kg;插秧后25~30d,追尿素8~10kg。

4.4 穗肥

拔节长穗期是决定每穗颖花数与谷壳体积的时期,对结实率与粒重具有深远的影响。此期施肥可形成足够的产量容器,即在已有穗数的基础上,使每穗颖花数与谷壳体积符合预期要求,形成理想的株型与强健的根系,使抽穗时的群体具有适宜的叶面积指数与良好的株间受光效率,为增加抽穗后的灌浆物质奠定基础。控制无效生长,减少稻株在氮素同化时消耗贮藏糖类的数量,增加抽穗前的灌浆物质贮备。

4.5 促花肥

为增加分化颖花数,有效施肥期一般在穗分化前的6d到分化后的4d,最有效是在分化前1d到分化后1d。

4.6 保花肥

为防止颖花退化,在穗分化10d左右,(有效施肥期在分化后的7~14d)一般是倒二叶抽出1/3、穗长2~3mm时施用,其用量不宜过多,一般可667㎡施尿素5kg左右,以抽穗前叶色能略褪淡为宜。

4.7 粒肥

粒肥可延长抽穗后叶片功能,增加灌浆物质,减少秕粒,增加粒重,一般667m2追4~7.5kg硫铵。对于抽穗速率不快、叶色偏浅的地块,可提早于始穗期追肥,一般田块粒肥追施不宜迟于齐穗后10d。

苹果树病虫害化学防治的优点及其注意事项

郑党军 左媛媛

陕西省乾县植保植检站 陕西 乾县 713300

【摘 要】化学防治具有杀灭快、消灭病虫害彻底、防治范围广、便于机械化等优点。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方面要避免病虫害对防治药物产生抗药性,另一方面,化学防治药物地使用要科学合理。本文就此展开论述,为今后本地区苹果树的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思路。

【关键词】苹果树;病虫害;化学防治;优点;注意事项

按照防治原理及技术应用的不同,苹果树病虫害防治方法具体有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植物检疫五种方法。化学防治因其杀灭快、消灭病虫害彻底、防治范围广、便于机械化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本文在接下来的内容,就苹果树病虫害化学防治优点进行了介绍,在优点认识的基础上阐述了采用化学防治苹果树病虫害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今后本地区苹果树的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思路。

1 苹果树病虫害化学防治的优点

1.1杀灭速度快

化学防治病虫害可保证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扑灭暴发性的病虫害。苹果的红蜘蛛、蚜虫等暴发性害虫,选择恰当的药剂可在几小时到数天内全部歼灭,并有效控制其危害,保证苹果树的正常生长与结实,这一点是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所难以做到的。

1.2 杀灭彻底

化学防治对那些隐蔽性害虫(如卷叶虫、食心虫以及钻心虫等)都有着杀灭彻底的防治效果。用烟剂防治卷叶虫、用敌敌畏等有挥发性的药剂注入天牛的孔中就属于化学防治较为成功的事例。

1.3 防治范围广

任何一种害虫、病菌不管它处于哪一个发育阶段都可用化学农药将其消灭。一般来说,虫卵是比较难杀死的,而现在研制的药剂不少已经具备了杀卵的功效,例如尼索朗专门杀死红蜘蛛的卵,这样就大大提升了药物防治的范围。

1.4 可大面积机械化操作

可用各种现代化机械进行喷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防治时间。但农药也具有杀死天敌和益虫、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人畜中毒事故、污染环境、使害虫与病菌产生抗药性和造成药害等缺点。对农药使用中存在的—些问题,应采用积极的态度加以克服或减轻。

2 苹果树病虫害采用化学防治应该注意的问题

2.1 避免病虫害对防治药物产生抗药性

2.1.1 做好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在任何农业防治工作的开展中,抗药性的产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长时间地使用一种防治药物,或早或晚都可产生抗药性。由此,在苹果树的病虫害防治中,综合性的防治理念逐渐被人们所重视,采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不仅可以消除抗药性的弊端,同时对于消灭抗体个体也大有裨益。

2.1.2 轮换或者是混合使用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的药剂

轮换或者是混合使用两种或者是两种以上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药剂可有效延长抗菌性的发展速度。举个简单的例子,混合或者是轮换使用三种不同的药剂,当一种药剂无法杀灭害虫的时候,其余两种很有可能就会将其杀死。而且三种药剂同时或者是轮换使用,病虫害对药剂的抗药性能也是顾此失彼,大大延缓了抗菌性的发展速度。

2.1.3 及时、不断地更换药剂使用的类型

在化学防治中,一旦发现本地区的病虫害对于某种药剂产生了抗病性,就要及时更换使用另一种药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种抗药性的产生一般来说有着很明显的区域特征。举个例子来说明,一旦一个区域某地方的红蜘蛛对于内吸磷产生抗药性,那么这种抗药性会迅速得到蔓延。但是,另外很少使用这种药剂的区域却可以继续使用的。所以,在使用化学发展病虫害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此外,我们必须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及时、不断地更换药剂使用的类型也不是最根本的抗药性防治措施,因为在药物更换使用若干年之后,对药剂抗药性的产生也是不可避免的。由此,我们要不断加大科研力度,研制出更新一代药剂进行防治,提高化学防治的时效性。

2.2 化学防治的药物使用要科学合理

2.2.1 严格选择施药时间,控制施药间隔期

施药时间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化学防治的质量,相关研究证明,在合理的时间内,选择药物防治对于苹果树病虫害的防治有着良好的效果。以炭疽病、轮纹病及褐斑病为例,一般在果树开花后一周时间内进行病虫害防治效果较好。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防治的效果会越来越差。

施药间隔期的控制对于果树病虫害的防治也尤为重要,在间隔期的具体选择中,要综合考虑药剂有效期、降水量等因素。以防治炭疽病、轮纹病及褐斑病为例,可使用多菌灵、退菌特、甲基托布津等药物防治,在第一次防治之后,考虑到其药物防治有效期,可在20~30d的时间间隔之后进行二次防治,之后每月进行一次波尔多液喷洒,这样可取的较好的防治效果。除了药效期,还要考虑到降水的因素。在上述防治炭疽病、轮纹病及褐斑病的间隔期选择中,20~30d内降雨量在80mm,二次防治后降雨量在160mm,此时进行药物防治是有效的。但是,如果在这期间降雨量有所增加,则应该适当的缩短二次施药间隔期。

2.2.2 科学合理混药,注意药物喷洒质量

在化学防治中,常常有把药物混合使用的情况。在混用期间,要做到科学合理,尽量保证药物混合之后不会产生不良的化学反应,不会降低混合后药物的毒性,不会对苹果树产生药害。在药物喷洒中,要注意药物喷洒的质量,尤其是遇到多雨的时节就更要严格要求了。要保证药物喷洒均匀、周到,同时还要控制好用量。

3 结论

总之,化学防治具有杀灭快、消灭病虫害彻底、防治范围广、便于机械化等优点。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方面要避免病虫害对防治药物产生抗药性,另一方面化学防治药物地使用要科学合理。如此,即可将这种病虫害防治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希林.苹果树几种常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1,(19):32.

第2篇

[关键词] 马铃薯 病虫害 防治 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068-02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产值大幅度提高,根据监测调查马铃薯病虫害在我县山区逐年加重之势,如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病毒病、马铃薯瓢虫、马铃薯蚜虫等发生较重,因此加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合理利用农药,严格控制病虫害。为马铃薯增产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马铃薯病害的防治

1.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属于真菌性病害,是马铃薯生产中发生最为普遍而较为严重的流行性病害,地上植株及块茎都能发病。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一般减产30%左右,严重时造成绝收。因此必须加强预防及防治。

1.1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可侵染叶片、叶柄、茎、茎块。叶片侵染后先在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浸状绿褐色斑点,病斑周围有浅绿色晕圈,田间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呈褐色,并产生一圈白霉,其中叶背最为明显;干燥时病斑变褐干枯,质脆易裂,不见白霉,且扩展迅速减慢。茎部或叶柄染病后出现褐色条斑,发病严重的叶片萎垂、卷缩,最后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发出腐败气味。块茎染病后出现褐色或紫色大块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扩散。

1.2发病原因:(1)气候条件;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决定因素当气候条件适宜时,一般白天平均气温在25℃左右,夜间温度在10℃左右,连续多日阴雨或雾、露天气,马铃薯晚疫病便可爆发、进而大流行。(2)品种的抗病性差;是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原因之一。(3)种薯带菌;带菌种薯是主要的初侵染来源,病薯播到地里后,病菌借助土壤水分在土壤中扩散传播给其他植株,也可以通过耕作,雨水侵染其他植株,形成中心病株,中心病株对附近植株再侵染,逐渐形成发病中心,然后向四周扩散。病株上的孢子囊落至地面随水进入土壤中,侵染块茎,使薯块染病。 (4)发病田块,重复种植严重;使在土壤中和病残体上越冬的病原菌第二年继续侵染马铃薯,也是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原因。(5)地块选择不当;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的地块有利于晚疫病的发生流行。( 6)栽培管理不当;偏施氮肥,密度偏大,整地质量差,铲镗不及时,草荒严重,秧苗长势弱,不及时预防也是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原因之一。

1.3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5)种薯消毒切块时,发现病薯,将切刀用50%福尔马林或5%来苏尔将刀浸泡消毒;(2)严格挑选无病薯作种薯,减少病害初侵染源;(3)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合理密植,避免偏施氮肥和雨后田间积水,及时除草,如发现此病及时清除中心病株;(4)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80%必得利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2%的锰锌?霜脲可湿性剂700倍液,或亩用50%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天,连续用药2―3次才能控制其流行。

2.马铃薯早疫病

2.1症状:(1)马铃薯早疫病多从下部老叶开始,叶片病斑近圆形,马铃薯叶片染病后,出现近圆形具有同心轮纹的黑褐色坏死病斑,大小约3毫米,潮湿时斑面出现黑霉,严重时病斑互相连合成黑色斑块,可致叶片枯死脱落叶柄和茎杆受害,多发生在分枝处。(2)马铃薯薯块发病,表面出现暗褐色近圆形至不定形病斑,稍凹陷,边缘明显,病斑下薯肉组织亦变成褐色干腐,出现近圆形暗褐色斑,皮下呈浅褐色海棉状干腐。潮湿时,病斑上均可产生黑色霉层。

2.2防治:(1)与非茄科蔬菜轮作2年以上;(2)选用干燥肥沃田块种植,加强栽培管理,选择地势较平坦不易积水的地块栽培;(3)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4)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5)早期及时摘除病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6) 药物防治: 药剂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3.马铃薯病毒病

3.1症状:常见的马铃薯病毒病有3种类型。(1)花叶型:叶面叶绿素分布不均,呈浓淡绿相间或黄绿相间斑驳花叶,严重时叶片皱缩,全株矮化,有时伴有叶脉透明;(2)坏死型:叶、叶脉、叶柄及枝条、茎部都可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斑发展连接成坏死条斑,严重时全叶枯死或萎蔫脱落;(3)卷叶型:叶片沿主脉或自边缘向内翻转,变硬、革质化,严重时每张小叶呈筒状。

3.2防治:(1)采用无毒种薯;(2)培育或利用抗病或耐病品种;(3) 苗前后及时防治蚜虫,蚜虫是传毒该病的主要原因;(4)改进栽培措施,包括留种田远离茄科菜地,及早拔除病株,实行精耕细作,高垄栽培,及时培土,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注意中耕除草,控制秋水,严防大水漫灌;(5)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二、马铃薯虫害的防治

1.马铃薯瓢虫

1.1形态特征:主要是28星瓢虫,成虫:体长7―8mm,半球形,赤褐色,密披黄褐色细毛。前胸背板前缘凹陷而前缘角突出,中央有一较大的剑状斑纹,两侧各有2个黑色小斑。两鞘翅上各有14个黑斑,鞘翅基部3个黑斑后方的4个黑斑不在一条直线上,两鞘翅合缝处有1―2对黑斑相连。卵:长1.4mm,纵立,鲜黄色,有纵纹。幼虫:体长约9mm,淡黄褐色,长椭圆状,背面隆起,各节具黑色枝刺。蛹:长约6mm,椭圆形,淡黄色,背面有稀疏细毛及黑色斑纹。尾端包着末龄幼虫的蜕皮。

1.2防治:(1)消灭越夏虫源,清除田边地角、沟边杂草及被害马铃薯干枯残叶以及植株,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夏虫源。(2)人工捕捉成虫,利用马铃薯瓢虫成虫的假死性,敲打植株,收集成虫,集中消灭。(3)在马铃薯瓢虫幼虫孵出前,摘除叶片上的卵块,集中处理,减少田间虫口密度。(4)幼虫分散为害前,进行化学药剂喷雾防治。药剂可选用2.5%敌杀死乳油5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16%的蚧休乳剂1000―1500倍液。

2.蚜虫

2.1总类:种类较多,如棉蚜、桃蚜、菊蚜、瓜蚜、小蚜、黑背蚜、麦长管蚜、萝卜蚜等。主要为害玉米、马铃薯、蔬菜、小麦、高梁、水稻及多种禾本科植物。形态特征(略)。

2.2防治:(1)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消灭蚜虫的孳生基地:(2)农药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或50%抗蚜威3000倍液,或2.5%敌杀死3000倍液均匀喷雾。

三、注意事项

1.操作时,喷头距农作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来回或上下摆动,走速要均匀。

2.落雨天气和有露水时不能用药防治,因用药被雨水冲走,降低防治效果。喷药4小时内如遇下雨,防治效果较差;如未下雨,其防治效果较好。

3.农药施用时,必须配戴口罩及手套。操作者要自我保护,尽量减少部位,以免发生中毒。

第3篇

燕麦的生育期为70~120天,喜欢凉爽和湿润的气候,是耐旱喜光作物。燕麦一般在2~4~C时就可以发芽。燕麦的幼苗可耐-3~4℃的低温。燕麦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是17~20℃,如果灌浆期温度达到38~40℃,会导致籽粒秕瘦和瘪粒。燕麦要求光照时间长,在日照短的条件下,燕麦发育慢,抽穗晚,植株大而籽粒少。要获得高产,必须保证分蘖期和抽穗期的长日照条件。燕麦在拔节期至抽穗期是需水的关键期,如果这时干旱,会导致大幅度减产。所以,高产栽培必须选择适合本地气候条件的品种,并将拔节期和抽穗期安排在本地的多雨期。因此在种植燕麦关健要注意以下技术环节:

1.整地要细,燕麦和小麦一样,整地质量影响出苗质量。要求整地质量达到深松、整平耙细。深松的目的是让燕麦深扎跟,抗倒伏,平细目的是播种深度一致,不能有深有浅,种子控制在镇压后2~3厘米。

2.巧施苗肥,分蘖肥,促进苗齐苗壮,在5~6叶期,如果发现燕麦叶片色淡缺肥,可结合降水追施尿素,公顷用量为40~45 kg。

3.杂草防除,在三一四叶期用2.4-D丁酯与苯磺隆防除阔叶杂草,尖叶草可以与大豆等作物轮作防治。比较难防的是水稗草,上年水稗草严重地块建议不种燕麦,避免稗草旺盛抑制燕麦生长。

4.燕麦易倒伏,建议每公顷肥量不易过大,因地制宜用肥,地薄的可以适当增加氮肥量,豆茬地用二铵300斤加25~50公斤钾肥,目的是壮秆,同时也是增产的主要措施。钾肥是干物质的运输载体,作物有钾的作用呈现明显增产效果。

5.种植密度不易过大,一般密度亩保苗控制在30万株。不易过大,过大易倒伏,影响产量。

6.播种后一定要镇压,目的是保水,促进地下水反浆,促进早生根,早发芽,早出苗,抗倒伏。

7.灭草用药量不易过大,2.4~D丁酯量大麦穗散,且小穗少而小,甚至没有粒。也不能用绿磺隆和防尖叶草药剂。

8.收获要及时。常言说:燕麦铃铛一响,燕麦没了。也就是说不及时收获,燕麦可能落地了。最好是分段收获,也就是先割晒,再拾禾,这样收获最高产量,且品质好,燕麦不带皮,质量好。但是也增加了成本。我们多数都是采取直接收获,也就是直接联合收获。直接联合要求看好天、看好麦,当燕麦穗上部三分之二成熟,类似种子形态,下部三分之一处于腊熟期,但没有浆时,可以直接收获。如果风小可以晚收几天,但风大就要抓紧收获。

9.病害

防治这几种常见病的方法基本相同,一是选择抗病品种,如白燕2号、坝莜1号等。二是选择无菌种子进行种植三是合理轮作倒茬,如同马铃薯、亚麻等进行轮作。如病情严重,可用化学方法防治。提倡使用的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可按照每亩用甲基托布津60g-70g的标准稀释成500倍液后进行防治,喷洒要均匀。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即可。比较常见的虫害有草地螟、蚜虫、红叶螨。当出现虫害时,如虫害严重,可以用5%氯氢菊酯进行防治,按照每亩用药35ml-45ml,稀释成1000-1500倍液后进行喷施来杀灭蚜虫和红叶螨。10天后再喷药一次效果更好。每亩用吡虫啉50g稀释成1000倍液,喷雾防治草地螟。

10.加强病虫害防治

燕麦抽穗成熟期是病虫害发生的盛期,常见的病虫害有黑穗病、冠锈病、秆锈病及粘虫等。防治病虫害在选拔优良抗病品种的同时,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1)黑穗病选用拌种双、多菌灵拌种进行早期预防。

(2)冠锈病和秆锈病在大发生前,用0.4-0.5%的敌锈酸或敌锈钠水溶液喷洒2~3次,在病害流行期间7—10天喷药一次,每亩喷药75~100千克。

(3)粘虫用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11.适时收获

第4篇

关键词:机动喷雾器;茶树;防治病虫害;特点;操作;保养

随着茶叶生产、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背负式工农-16型喷雾器防治茶树病虫害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机动喷雾器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可缓解劳力紧张等优点,可逐步取代手工喷雾器,是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进步,可为茶叶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传统茶叶生产以家庭作坊为主,单位茶叶生产面积小,茶园分布零星,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的发展,茶叶消费加大,茶叶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由于经济利益的刺激,茶农成片性开垦茶园,造成生态的巨大破坏,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尤其是虫害向小型化趋势发展,但多数茶农依旧停留在传统防治虫害的方式,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而且使用的施药工具多数是传统背负式工农-16型喷雾器,该喷雾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法简单、不需任何动力等特点,但已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茶叶病虫害防治,要求统一测报、统一用药、统一防治病虫害,以达到控制农残、生产绿色产品的目的。为此,人们对传统背负式喷雾器防治病虫害提出革新技术的要求,由此产生机动式喷雾器代替手动式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突破和革新。现以ft-769机动式喷雾器为例进行简介,以利于背负式机动喷雾器的正确运用和进一步推广。

1机动喷雾器的特点

ft-769机动式喷雾器是用汽油作燃料的机动作业,提袋原是手动作业的一种先进施药机械,采用了气流施粉和气压施液的工作原理,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控制和扑灭病虫害的目的[1]。传统工农-16型喷雾器,1hm2茶园需要75桶药液,用工22.5h,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对水次数多,给施药带来许多不便;而ft-769喷雾器水平距离达6m,1hm2的茶园只需45桶药液,用时7.5h;可降低用药成本300元/hm2,全年降低用药成本1 200元/hm2左右;功效提高3倍,全年降低人工成本1 875元/hm2左右,全年共降低成本3 375元/hm2左右,节省成本25%以上。机动喷雾器施农药过程中,前进速度与器械摆动速度达到基本配合喷雾时,雾液借助风力将茶叶叶片吹翻,叶子正反两面都能着药,药液可均匀分散于茶叶叶片上,有利于吸收,且雾粒细,防治效果明显,全年防治比手动式喷雾器降低了农药用量,为控制农残奠定了基础,为提高茶叶卫生质量提供了保证[2]。

2规范操作和保养

新机启动之前,应先拧开火花塞,用拇指稍堵塞孔,空拉几次,以便排净气缸内封存的机油,正式喷雾前应用清水进行试喷,以检查各部件安装是否正确,有无滴水和堵塞的地方,喷雾质量是否良好。若试喷正常,则再加足燃料,配好药,药液应充分摇匀,使水和农药充分混合,以避免有些茶树只喷到清水,有些茶树喷到过量农药,达到均匀喷雾的目的。启动发动机后,待转速稳定在5 000r/min时,打开开关进行喷雾[3]。

喷雾结束后,应用清水连续喷雾几分钟后停机,同时清洗喷雾器内外,并将清洗液捜集处理,用布条擦干。长期存放前,机具要全面地清理油污和尘土,并先用肥皂和碱水清洗药箱、管道和开关组件,再用清水冲洗,然后擦干;易锈零件应涂油,放置于可防潮、通风的地方,同时应注意防晒,每隔一段时间应进行检查。再次使用时也应按步骤、按程序进行检查,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排除故障,待稳定再使用,否则会造成较大损失,甚至造成伤害。机动喷雾器运转时转速高,某些零部件较易损坏,故应备足备用件,以保证正常作业[4]。

3注意事项

在田间施药液时,药液距离应为6m。作业人员应穿上防毒衣,戴上防毒面罩,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施药现场。应顺风作业、均匀作业,才能使药液均匀分散于茶叶叶片上,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应调节好节奏,2台以上器械作业时,注意保持作业人员之间的距离,同时作业人员应协调好节奏,防止交叉喷雾,产生交叉中毒、交叉污染,以达到均匀防治的效果。操作者工作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情况下以3~4h为宜,应适当轮换背机,防止中毒,防止过度疲劳,以保证人身安全。

机动喷雾器应该远离火种点加油,加完油后应盖紧油箱,擦净外漏油,启动机器时,远离加油点和着火点,防止机器爆炸伤害他人和作业人员本身。禁止在汽油机工作状态下,添加或倒出燃油,双手不要触及消音器、气压缸体,以避免烫伤手指,手指不要伸入风机进风口,避免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4参考文献

[1] 张贱根,曹挥华,聂樟清,等.ft-

769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在茶园的应用[j].蚕桑茶叶通讯,2008(5):39.

[2] 刘泉.机动喷雾器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植物医生,2007(6):49-50.

第5篇

关键词机动喷雾器;茶树;防治病虫害;特点;操作;保养

随着茶叶生产、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背负式工农-16型喷雾器防治茶树病虫害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机动喷雾器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可缓解劳力紧张等优点,可逐步取代手工喷雾器,是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进步,可为茶叶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传统茶叶生产以家庭作坊为主,单位茶叶生产面积小,茶园分布零星,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的发展,茶叶消费加大,茶叶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由于经济利益的刺激,茶农成片性开垦茶园,造成生态的巨大破坏,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尤其是虫害向小型化趋势发展,但多数茶农依旧停留在传统防治虫害的方式,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而且使用的施药工具多数是传统背负式工农-16型喷雾器,该喷雾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法简单、不需任何动力等特点,但已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茶叶病虫害防治,要求统一测报、统一用药、统一防治病虫害,以达到控制农残、生产绿色产品的目的。为此,人们对传统背负式喷雾器防治病虫害提出革新技术的要求,由此产生机动式喷雾器代替手动式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突破和革新。现以FT-769机动式喷雾器为例进行简介,以利于背负式机动喷雾器的正确运用和进一步推广。

1机动喷雾器的特点

FT-769机动式喷雾器是用汽油作燃料的机动作业,提袋原是手动作业的一种先进施药机械,采用了气流施粉和气压施液的工作原理,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控制和扑灭病虫害的目的[1]。传统工农-16型喷雾器,1hm2茶园需要75桶药液,用工22.5h,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对水次数多,给施药带来许多不便;而FT-769喷雾器水平距离达6m,1hm2的茶园只需45桶药液,用时7.5h;可降低用药成本300元/hm2,全年降低用药成本1 200元/hm2左右;功效提高3倍,全年降低人工成本1 875元/hm2左右,全年共降低成本3 375元/hm2左右,节省成本25%以上。机动喷雾器施农药过程中,前进速度与器械摆动速度达到基本配合喷雾时,雾液借助风力将茶叶叶片吹翻,叶子正反两面都能着药,药液可均匀分散于茶叶叶片上,有利于吸收,且雾粒细,防治效果明显,全年防治比手动式喷雾器降低了农药用量,为控制农残奠定了基础,为提高茶叶卫生质量提供了保证[2]。

2规范操作和保养

新机启动之前,应先拧开火花塞,用拇指稍堵塞孔,空拉几次,以便排净气缸内封存的机油,正式喷雾前应用清水进行试喷,以检查各部件安装是否正确,有无滴水和堵塞的地方,喷雾质量是否良好。若试喷正常,则再加足燃料,配好药,药液应充分摇匀,使水和农药充分混合,以避免有些茶树只喷到清水,有些茶树喷到过量农药,达到均匀喷雾的目的。启动发动机后,待转速稳定在5 000r/min时,打开开关进行喷雾[3]。

喷雾结束后,应用清水连续喷雾几分钟后停机,同时清洗喷雾器内外,并将清洗液捜集处理,用布条擦干。长期存放前,机具要全面地清理油污和尘土,并先用肥皂和碱水清洗药箱、管道和开关组件,再用清水冲洗,然后擦干;易锈零件应涂油,放置于可防潮、通风的地方,同时应注意防晒,每隔一段时间应进行检查。再次使用时也应按步骤、按程序进行检查,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排除故障,待稳定再使用,否则会造成较大损失,甚至造成伤害。机动喷雾器运转时转速高,某些零部件较易损坏,故应备足备用件,以保证正常作业[4]。

3注意事项

在田间施药液时,药液距离应为6m。作业人员应穿上防毒衣,戴上防毒面罩,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施药现场。应顺风作业、均匀作业,才能使药液均匀分散于茶叶叶片上,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应调节好节奏,2台以上器械作业时,注意保持作业人员之间的距离,同时作业人员应协调好节奏,防止交叉喷雾,产生交叉中毒、交叉污染,以达到均匀防治的效果。操作者工作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情况下以3~4h为宜,应适当轮换背机,防止中毒,防止过度疲劳,以保证人身安全。

机动喷雾器应该远离火种点加油,加完油后应盖紧油箱,擦净外漏油,启动机器时,远离加油点和着火点,防止机器爆炸伤害他人和作业人员本身。禁止在汽油机工作状态下,添加或倒出燃油,双手不要触及消音器、气压缸体,以避免烫伤手指,手指不要伸入风机进风口,避免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4参考文献

[1] 张贱根,曹挥华,聂樟清,等.FT-769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在茶园的应用[J].蚕桑茶叶通讯,2008(5):39.

[2] 刘泉.机动喷雾器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植物医生,2007(6):49-50.

第6篇

关键词:机动喷雾器;茶树;防治病虫害;特点;操作;保养

随着茶叶生产、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背负式工农-16型喷雾器防治茶树病虫害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机动喷雾器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可缓解劳力紧张等优点,可逐步取代手工喷雾器,是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进步,可为茶叶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传统茶叶生产以家庭作坊为主,单位茶叶生产面积小,茶园分布零星,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的发展,茶叶消费加大,茶叶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由于经济利益的刺激,茶农成片性开垦茶园,造成生态的巨大破坏,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尤其是虫害向小型化趋势发展,但多数茶农依旧停留在传统防治虫害的方式,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而且使用的施药工具多数是传统背负式工农-16型喷雾器,该喷雾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法简单、不需任何动力等特点,但已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茶叶病虫害防治,要求统一测报、统一用药、统一防治病虫害,以达到控制农残、生产绿色产品的目的。为此,人们对传统背负式喷雾器防治病虫害提出革新技术的要求,由此产生机动式喷雾器代替手动式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突破和革新。现以FT-769机动式喷雾器为例进行简介,以利于背负式机动喷雾器的正确运用和进一步推广。

一、机动喷雾器的特点

FT-769机动式喷雾器是用汽油作燃料的机动作业,提袋原是手动作业的一种先进施药机械,采用了气流施粉和气压施液的工作原理,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控制和扑灭病虫害的目的。

传统工农-16型喷雾器,1hm2茶园需要75桶药液,用工22.5h,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对水次数多,给施药带来许多不便;而FT-769喷雾器水平距离达6m,1hm2的茶园只需45桶药液,用时7.5h;可降低用药成本300元/hm2,全年降低用药成本1200元/hm2左右;功效提高3倍,全年降低人工成本1875元/hm2左右,全年共降低成本3375元/hm2左右,节省成本25%以上。机动喷雾器施农药过程中,前进速度与器械摆动速度达到基本配合喷雾时,雾液借助风力将茶叶叶片吹翻,叶子正反两面都能着药,药液可均匀分散于茶叶叶片上,有利于吸收,且雾粒细,防治效果明显,全年防治比手动式喷雾器降低了农药用量,为控制农残奠定了基础,为提高茶叶卫生质量提供了保证。

二、规范操作和保养

新机启动之前,应先拧开火花塞,用拇指稍堵塞孔,空拉几次,以便排净气缸内封存的机油,正式喷雾前应用清水进行试喷,以检查各部件安装是否正确,有无滴水和堵塞的地方,喷雾质量是否良好。若试喷正常,则再加足燃料,配好药,药液应充分摇匀,使水和农药充分混合,以避免有些茶树只喷到清水,有些茶树喷到过量农药,达到均匀喷雾的目的。启动发动机后,待转速稳定在5000r/min时,打开开关进行喷雾。

喷雾结束后,应用清水连续喷雾几分钟后停机,同时清洗喷雾器内外,并将清洗液捜集处理,用布条擦干。长期存放前,机具要全面地清理油污和尘土,并先用肥皂和碱水清洗药箱、管道和开关组件,再用清水冲洗,然后擦干;易锈零件应涂油,放置于可防潮、通风的地方,同时应注意防晒,每隔一段时间应进行检查。再次使用时也应按步骤、按程序进行检查,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排除故障,待稳定再使用,否则会造成较大损失,甚至造成伤害。机动喷雾器运转时转速高,某些零部件较易损坏,故应备足备用件,以保证正常作业。

三、注意事项

在田间施药液时,药液距离应为6m。作业人员应穿上防毒衣,戴上防毒面罩,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施药现场。应顺风作业、均匀作业,才能使药液均匀分散于茶叶叶片上,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应调节好节奏,2台以上器械作业时,注意保持作业人员之间的距离,同时作业人员应协调好节奏,防止交叉喷雾,产生交叉中毒、交叉污染,以达到均匀防治的效果。操作者工作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情况下以3~4h为宜,应适当轮换背机,防止中毒,防止过度疲劳,以保证人身安全。

机动喷雾器应该远离火种点加油,加完油后应盖紧油箱,擦净外漏油,启动机器时,远离加油点和着火点,防止机器爆炸伤害他人和作业人员本身。禁止在汽油机工作状态下,添加或倒出燃油,双手不要触及消音器、气压缸体,以避免烫伤手指,手指不要伸入风机进风口,避免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参考文献:

[1]张贱根,曹挥华,聂樟清,等.FT-769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在茶园的应用[J].蚕桑茶叶通讯,2008(5):39.

[2]刘泉.机动喷雾器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植物医生,2007(6):49-50.

第7篇

关键词:机动喷雾器;茶树;防治病虫害;特点;操作;保养

随着茶叶生产、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背负式工农-16型喷雾器防治茶树病虫害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机动喷雾器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可缓解劳力紧张等优点,可逐步取代手工喷雾器,是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进步,可为茶叶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传统茶叶生产以家庭作坊为主,单位茶叶生产面积小,茶园分布零星,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的发展,茶叶消费加大,茶叶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由于经济利益的刺激,茶农成片性开垦茶园,造成生态的巨大破坏,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尤其是虫害向小型化趋势发展,但多数茶农依旧停留在传统防治虫害的方式,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而且使用的施药工具多数是传统背负式工农-16型喷雾器,该喷雾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法简单、不需任何动力等特点,但已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茶叶病虫害防治,要求统一测报、统一用药、统一防治病虫害,以达到控制农残、生产绿色产品的目的。为此,人们对传统背负式喷雾器防治病虫害提出革新技术的要求,由此产生机动式喷雾器代替手动式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突破和革新。现以FT-769机动式喷雾器为例进行简介,以利于背负式机动喷雾器的正确运用和进一步推广。

1机动喷雾器的特点

FT-769机动式喷雾器是用汽油作燃料的机动作业,提袋原是手动作业的一种先进施药机械,采用了气流施粉和气压施液的工作原理,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控制和扑灭病虫害的目的[1]。传统工农-16型喷雾器,1hm2茶园需要75桶药液,用工22.5h,劳动强度大,工效低,对水次数多,给施药带来许多不便;而FT-769喷雾器水平距离达6m,1hm2的茶园只需45桶药液,用时7.5h;可降低用药成本300元/hm2,全年降低用药成本1 200元/hm2左右;功效提高3倍,全年降低人工成本1 875元/hm2左右,全年共降低成本3 375元/hm2左右,节省成本25%以上。机动喷雾器施农药过程中,前进速度与器械摆动速度达到基本配合喷雾时,雾液借助风力将茶叶叶片吹翻,叶子正反两面都能着药,药液可均匀分散于茶叶叶片上,有利于吸收,且雾粒细,防治效果明显,全年防治比手动式喷雾器降低了农药用量,为控制农残奠定了基础,为提高茶叶卫生质量提供了保证[2]。

2规范操作和保养

新机启动之前,应先拧开火花塞,用拇指稍堵塞孔,空拉几次,以便排净气缸内封存的机油,正式喷雾前应用清水进行试喷,以检查各部件安装是否正确,有无滴水和堵塞的地方,喷雾质量是否良好。若试喷正常,则再加足燃料,配好药,药液应充分摇匀,使水和农药充分混合,以避免有些茶树只喷到清水,有些茶树喷到过量农药,达到均匀喷雾的目的。启动发动机后,待转速稳定在5 000r/min时,打开开关进行喷雾[3]。

喷雾结束后,应用清水连续喷雾几分钟后停机,同时清洗喷雾器内外,并将清洗液捜集处理,用布条擦干。长期存放前,机具要全面地清理油污和尘土,并先用肥皂和碱水清洗药箱、管道和开关组件,再用清水冲洗,然后擦干;易锈零件应涂油,放置于可防潮、通风的地方,同时应注意防晒,每隔一段时间应进行检查。再次使用时也应按步骤、按程序进行检查,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排除故障,待稳定再使用,否则会造成较大损失,甚至造成伤害。机动喷雾器运转时转速高,某些零部件较易损坏,故应备足备用件,以保证正常作业[4]。

3注意事项

在田间施药液时,药液距离应为6m。作业人员应穿上防毒衣,戴上防毒面罩,非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施药现场。应顺风作业、均匀作业,才能使药液均匀分散于茶叶叶片上,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应调节好节奏,2台以上器械作业时,注意保持作业人员之间的距离,同时作业人员应协调好节奏,防止交叉喷雾,产生交叉中毒、交叉污染,以达到均匀防治的效果。操作者工作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情况下以3~4h为宜,应适当轮换背机,防止中毒,防止过度疲劳,以保证人身安全。

机动喷雾器应该远离火种点加油,加完油后应盖紧油箱,擦净外漏油,启动机器时,远离加油点和着火点,防止机器爆炸伤害他人和作业人员本身。禁止在汽油机工作状态下,添加或倒出燃油,双手不要触及消音器、气压缸体,以避免烫伤手指,手指不要伸入风机进风口,避免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4参考文献

[1] 张贱根,曹挥华,聂樟清,等.FT-769背负式机动喷雾器在茶园的应用[J].蚕桑茶叶通讯,2008(5):39.

[2] 刘泉.机动喷雾器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植物医生,2007(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