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传统音乐教学范文

时间:2023-07-28 16:34:02

序论:在您撰写传统音乐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传统音乐教学

第1篇

关键词:多元文化;传统音乐教学;音乐审美

一、多元文化环境下我国传统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传统音乐教学在多元文化环境下无论是在教师层面、学生层面、教材层面还是最后的环境层面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面临着不少的困境。

(一)教师层面

从教师层面来看:首先,教师受到西方音乐中心论的影响巨大,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整体音乐教育体制是以西方模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是以西方音乐为核心的,因此在我国的传统音乐教育中,教师教学往往是以西方放音乐课程为主。比如,学生必修的声乐课、音乐基础课、和声等等都是以西方音乐教育体系来进行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我国的传统音乐课程仅仅是学生学习中的辅助课程,无论是学习的时间还是强度都比较低[2]。其次,教师对多元文化下音乐教育的理解不够透彻,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解的片面,这主要是因为教师长期受到西方音乐教育理论的影响,缺乏对我国的传统音乐的研究,就是一些专门的研究也不够深入;二是忽视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多样性,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中的教师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多样性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最后,教师传统音乐教学只是以及技能比较薄弱,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大部分的教师就是在以西方音乐教学为基础的教学体系中培养出来的,因此教师并不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音乐知识。

(二)学生层面

从学生层面来看:首先,学生接受传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较差。在目前这个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能够很方便的通过网络接触到欧美地区的流行音乐、韩国日本地区的流行歌曲等等,再加上网络中欧美和日韩的音乐占据了网络音乐的绝大部分,这些流行音乐已经占据了学生的全部,传统音乐文化不断地受到冲击。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学生对我国传统音乐边线处一种排斥甚至是厌恶地情绪,认为传统音乐十分地落后、土气以及不够时尚,跟不上时代地潮流,因此学生对接受传统文化学习地积极性很低。其次,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的目标不明确。目前,虽然我国已经将传统音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地教育内容纳入到了各个学校地音乐教育中旨在弘扬我国地传统音乐并要以此为基础来带动学生积极地了解传统文化,喜爱传统文化,激发出学生地爱国热情,但是从目前地情况来看,学生不仅对接受传统音乐学习地积极性较差,并且对也没有明确地学习目标。尽管目前有许多教师对传统音乐教育十分重视,并加大了教学地力度,但是实际地收效甚微。

(三)教材层面

从教材层面来看,我国教育部在近些年现后颁布了多个关于传统音乐教育的文件,对传统音乐课程地性质、目标以及价值进行了明确,并对音乐教学中地教学领域以及教学内容做出了相应的规范。但是在教材层面还依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首先,传统音乐教材内容相对来说还比较陈旧。比如,从民族音乐教材来看,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不少地区的教师反应民族音乐教材的内容已经和时代脱节,不够丰富和新颖,并且关于民族教材音乐教学的教材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进行更新过。同时教材的内容过于俗套、牵强,导致学生感觉民族音乐离自己很远,难以理解和接受[3]。其次,传统音乐教材资源开发欠缺。在我国的音乐教育中,学校对传统音乐文化资源一直以来都是处于一个忽视的状态。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学生能够像熟悉自己生活的地方以及所说的方言一样熟悉自己地方的音乐,喜爱自己地方的音乐文化。很少有教师了解关于本地区的音乐文化以及背后的故事,这种现象已经由来已久,没有有效的利用传统文化资源。

(四)环境层面

在多元文化环境中,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外来的文化正在侵蚀着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音乐文化的生存地正在不断地缩小。首先,长期以来,我国地音乐教育一种处于以西方音乐为基础,传统音乐为辅助的状态之中,这种现象至今依然存在。这就导致我国的传统音乐教育缺乏有效的媒体导向、校园文化以及社会评价的支撑,进而是学生对我国繁荣传统音乐文化十分的生树,甚至是排斥厌恶,就收学习的积极性极低。比如说,在我国的中小学中大部分学生都十分喜欢欧美日韩的流行音乐和我国的流行音乐,对传统音乐并不熟悉和喜欢。其次,我国传统音乐教学在大部分的学校中并没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关注,视其为“小学科”在平时,几乎见不到传统音乐的身影,只有在学校举办一些大型的活动中,这些传统音乐才有可能从以往的角落中走到台前。并且由于当前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学生本身最重视的是学习成绩,都希望能够考出一个考好成绩,考上重点初中、考上重点高中,最终考上理想的大学。因此,学校并不重视音乐教学,更别说传统音乐教学。

二、多元文化环境下我国传统音乐教学的对策研究

我们都知道,学校是音乐教学的最重要的场所。因此,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一定要针对当前我国传统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更新传统音乐教学理念

首先,要确立学生传统音乐教学主体意识。就目前来说,我国教育界对教学主体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存在着不少的分歧。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认为,教师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但是现在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音乐教学也不例外。并且还认为,当前学生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学生作为文化的受众,其主观意识较之以往已经有了一个极大的发展。对于音乐学习来说,学生自己选择听什么音乐、利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音乐以及参加什么样的音乐活动,学生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音乐教学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实行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4]。其次,要继承和融合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在多元文化环境下,以开放的态度来迎接各种优秀的音乐文化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需要以传承传统文化为基础来进行创新。因此,我们需要根据目前我国传统音乐教学的实际来适当的接受外来音乐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完美融合。

(二)明确传统音乐教学的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正确道路的指引,因此,必须要明确最终的教学目标,对于传统音乐教学来说更是如此。具体来看就是:首先要明确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目标,也被称为人文目标,指的是要通过音乐不同的声源、声响让学生去体验、去发现音乐,使学生能够充分的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文化,最终成为作曲家、表演家或者欣赏家;其次要明确传统文化的情感目标。音乐,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因此,对于传统音乐教学来说,必须要明确其情感目标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强化学生的对待生活的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合作意识以及集体主义精神。最后要明确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目标,通过系统、全面的学习和感受音乐文化来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和传统,强化学生的音乐文化认知。

(三)改变传统音乐教学原则

在今天,我国的传统音乐教育活动由于受到多元文化环境的影响,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我国的传统音乐教学需要在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不仅要将我国传统音乐作品作为主要的音乐教学内容,还需要充分适应现代科技发展、时代更迭带来的新要求,将外来的那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吸纳进来,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我国的传统音乐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首先,要将民族性和多元性相结合,在多元文化这个大环境中,不断地丰富学生的对多元文化的感受和领悟,拓展学生接受和认知外来的优秀音乐文化的视野。其次,要将文化性和知识性相结合起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材料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音乐认知水平,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另外一个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使用那些已经融合了知识性和文化性的素材来引导学生感受传统音乐文化。最后,要将传承性和开放性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地域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

(四)创新传统音乐教学内容

无论是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还是改变教学原则,其最终的实现都需要通过教学内容来实现。传统音乐教学的内容建设是否完善和合理,对教学理念能否实行、教学目标能否实现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和制约,尤其是在多元文化环境中,这种影响更为明显[5]。因此,在传统音乐文化教学内容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教学内容要能够让学生感受和欣赏到传统音乐,激发学生的传统音乐学习意识,提升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的积极性;二是在教学内容中要规定学生学唱传统民歌、地方戏曲等,使学生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进行传统音乐学习;三是要在教学内容中让学生选择学习传统乐器、民间舞蹈等等,如传统乐器中的古筝、琵琶、骨哨等,民间舞蹈中的秧歌舞、洗衣物等等。四是要适当的吸收具备民族元素的流行音乐,利用流行音乐来提升学生学习传统音乐的兴趣,提升最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曦.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音乐的课堂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2]况雪.多元文化视域下高校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黑河学院学报,2018,01:75-76.

[3]李展.大学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人文天下,2018,04:89-93.

[4]张克东.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18,06:25-26.

第2篇

关键词:传统音乐;音乐教学;制约因素;幼儿教师

一、幼儿传统音乐教育的制约因素

(一)“小学化”教学模式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当即学前教育中的巨大问题,“小学化”教学模式不符合幼儿自然发展规律,也无法真正提高幼儿专业水平,这种重前期教学效益,而忽略长期学习发展的教学方法对幼儿未来发展极为不利。例如在一次《拍胸舞》活动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了《拍胸舞》视频,让幼儿感受其中的韵律、舞蹈热情,并引导幼儿学习舞蹈顺序与动作。这部分教学无可厚非,能够为幼儿奠定舞蹈基础,但紧接着教师开始采用示范教学,进而带领幼儿进行学习舞蹈动作,这种“知识灌输”型教学方法,会逐渐摸去幼儿的积极性,“小学化”教学模式会让幼儿逐渐丧失对传统音乐与民族舞蹈的兴趣,最终把学习当成了任务。

(二)幼儿传统音乐教学过于表面化

幼儿传统音乐教学主目的是为了让幼儿了解传统音乐的内涵与魅力,因此在传统音乐中必须要实施深入教学。但在当今幼儿教育中,很多教师在进行传统音乐教学中,往往过于注重教学环节,让幼儿学习一系列的传统音乐歌曲,对于传统音乐鉴赏环节涉及非常少,使得幼儿往往只能学习到传统音乐表面,无法深入到传统音乐中。表面化传统音乐教学与传统的音乐教学形式相同,无法突出幼儿的主体性,无法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制约传统音乐教育的发展。

(三)教学结构不合理

传统音乐教学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保障音乐课程的合理性,传统音乐内容既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如果传统音乐内容过多,会显得音乐幼儿音乐教育过于片面化;如果传统音乐内容较少,会无法彰显传统音乐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无法掌握好适量搭配的“度”,在教学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无法凸显出幼儿音乐教育的积极作用,无法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

二、幼儿传统音乐教学的突围方式

由于幼儿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有限,因此在学习中,教师必须要以幼儿作为教学出发点,根据幼儿的兴趣、审美来设置相应的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

(一)加强幼儿对传统音乐的认知深度

任何文化艺术都具备开放性特点,之后开放艺术才能够跟上时展潮流,音乐艺术同样如此。对于传统音乐来说,其含义、表现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要实现多元化传统音乐才能够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要加强幼儿对本土文化认识,打开幼儿的感官心灵,切实的能够感受到传统音乐的魅力,并通过自身对传统音乐的理解进行表达。实践证明,幼儿的天生特征注定了幼儿对音乐、舞蹈具有强烈兴趣,幼儿在面对传统音乐的时候会有与众不同的感觉,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表达出自身的观念,进而形成课堂讨论,实现知识共享,进而加深幼儿对传统音乐的认知深度。

(二)拉近幼儿与传统音乐的联系

与现代音乐相比,传统音乐具备率真、通俗、活泼、生动、淳朴的特点。可以说传统音乐是切切实实的来源于生活,与商业联系甚少,能够切实反映生活气息,体现不同民族对生活的渴望,能够拉近传统音乐与幼儿生活的联系,进而培养幼儿的艺术气息。对于传统音乐教学来说,幼儿学习知识不应该是被动的学习,而是要能够主动融入到知识当中,并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到音乐知识。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教师不仅是音乐信息的传递者,更是引导幼儿体验传统音乐魅力的辅导者。

(三)合理配置传统音乐结构,实现游戏教学

对于幼儿来说,兴趣是其最大的驱动力,能够激发幼儿精神上的需求。在传统音乐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幼儿在初次接触某类传统音乐时,会对传统音乐的音色、民族打扮、舞蹈动作非常感兴趣,并在其中感受的快乐,这不仅是幼儿兴趣爱好的体现,更是幼儿内心深处的“审美反射”,对传统音乐的认同。为了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能够感受到传统音乐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展开传统音乐教学。例如在《扒龙船》教学中,我组织幼儿展开“双簧”游戏,一幼儿扮演龙船“后脸”,并演唱《扒龙船》童谣,再挑选一个幼儿当龙船“前脸”,进而俩俩搭配,“前脸”幼儿做动作、对口型;“后脸”幼儿唱《扒龙船》。游戏刚开始的时候,两个幼儿还在磨合,容易出现不协调现象,但5分钟之后,两个幼儿似乎找到了感觉,完美的完成了“双簧”游戏。通过这次游戏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参与度也非常高,并且能够通过游戏情境让幼儿更深层次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进而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完成教学目标。

三、结语

传统音乐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发现幼儿传统音乐教学的制约因素,进而找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来突破瓶颈,保障传统音乐的积极作用,推动幼儿全面发展。

作者:金美琳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程英.幼儿教师对民间音乐教育的态度及其实施情况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14,10:42-46.

第3篇

关键词:传统美学思想儒家道家墨家

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包含诸多审美品格,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对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民族传统音乐体系在与西方所谓专业音乐体系的对照与比较中,呈现出了鲜明而特有的审美特征。纵观整部美学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音乐发展其问出现过入、道、墨、法、佛、阴阳等诸多美学流派,但大体都被儒道两家所包融、吸收而失却独立存在的价值,儒道两家美学思想从先秦产生至今,始终贯穿音乐发展中。

一、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善、和

儒家的音乐理论对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孔子认为思想的审美朴素之美,简朴之美,含蓄之美,是自然与人心的交融,主张在音乐审美中保持一种“和”的情感态度。孔子曾评价《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他认为,音乐审美中的情感态度及其表现是中正平和的,也应当是适度的,有节制的,这同他的“中庸”哲学思想是一致的。荀子认为音乐在动荡年代可以鼓舞前方将士英勇善战,而在和平环境中又能使人们以礼相代。在音乐内容与艺术形式上,儒家的音乐理论把内容的“善”“和”放在第一位,而艺术形式的美,则放在第二位。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以“和”为中心,对我国的音乐家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儒家的音乐理论还把音乐家艺术看成是一种认识真理的途径。

《乐记》是儒家的音乐家美学思想的代表著作。《乐记》论述了音乐的本源:“凡间之起,由人心也:人心之动,物之使用使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乐是由间组成,其根源是由于人的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激动,“物动心态”,是原始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乐记》提出了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如书中写道:“是故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乐情篇》)。就是说,作品的思想内容是主要的,技艺是次要的,品德的修养是首要的,事情的完成是次要的这就给我们一启示:在当代的音乐教学中,专业的音乐人才固然需要但通过音乐教育培养、扩展音乐素质,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更为重要。

孔子(公元前511——公元前479)孔子是春秋时代的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中国音乐、文化史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中。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政以德”,提倡“礼治”,重礼、乐的政治作用,强调音乐从道德上能感化人。他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关于礼”。孔子认为音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善”和“美”。凡合于所谓仁德者为善,表现平和中庸者为美,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音乐审美标准之一。推崇以歌颂舜的文德为内容的《韶》乐为尽善尽美的艺术,把表现武王伐纣的《大武》评为尽善未尽美的艺术。孔子认为音乐家反映人们的痛苦和欢乐情感要有节制,不应该超越中庸之道的论理准则。强调形式与内容要统一,推崇“乐而不,衰而不伤”的雅乐,不喜热情奔放或具有反抗精神的民间俗乐“郑卫之声”,“恶郑声之乱雅也”,带有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偏见。

荀子(约公元前313——公元238年)荀子在哲学上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生性的恶习的必须教育才能变善,因为更加强调礼乐教育的重要性,是人的必然需要。他主张音乐从实际出发,并随着时代前进而发展变化,但在音乐思想上仍有崇雅贬俗倾向。

二、道家的音乐美学思想:自然、天人合一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中国的音乐文化揉合到了一起,它的核心是自然、虚静,渴望达到“大音希声”的境界。道家倡导“天地之和”的思想。老子崇尚朴素自然,追求平和;庄子认为主客体和谐产生美感,以内心纯朴自然性情的复归作为乐的实现,用乐调调和阶级矛盾,追求人类平衡,认为合乎其理想社会的乐,是具有自然无为,平和恬淡属性的“乐”。

道家学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他们也不提倡音乐,甚至是否定音乐。老子的思想具有很多辨证的观点,如“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六)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对统治阶级主张无为,对被统治阶级主张无知,因此,他反对一切欲望,而声音、颜色、味道正是引起人们欲望的根源,他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道德经》第十二)所以要统统取缔。

而庄子对社会上的一切都不感兴趣,希望能够过一种“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的理想生活,因此他对一切科学文化艺术都是抱着一种排斥、否定的态度,他说:“五音乱耳,使耳不聪”,(《庄子·天地》)对音乐也是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态度。

道家既然崇尚清静无为,爱好当然在题材上就偏重于山水美,它的“天人合一”观必然向往宇宙和人的合一,历史上凡道家思想浓厚的人,大多是超然物外的知识分子,他们或寄情山水、自然或借助于自然景物来自我观照,琴曲《梅花三弄》就是一首代表性的作品,她借用了梅花的自然属性,钢筋铁骨的性格,不畏严寒的精神,隐喻知识分子的人格美,用清虚朗畅的泛音,三次出现梅花主题B,穿插A、C、D音乐作为烘托陪衬。梅花的洁身自好,清雅高旷,是作者对人格美的物(乐)化表现,此曲是一首小型套曲,后部带有戏剧性,似梅花笑绽枝头,笑弄风霜,其韵昧令人回响不遗。道家不仅主张自然之美,而且追求境界无限,因此在音乐上就追求“神余言外”和“弦外之音”。同一时代一首咏梅诗句,可和此曲对照,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南朝梁、陈人何逊)。这首乐曲使我们不仅可以见到道家崇高自然,更可以体昧到道家主张自然和人的统一,以自然观照人是道家的“天人合一”观的组成部分。

三、墨家的音乐美学思想:非乐

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年)。与儒家的音乐思想相对立的乐派墨子名,生于鲁国。伟大的思想家、博学的学者和政治活动家。他在音乐上竭力反对儒家以礼乐治天下的主张。墨子禁止音乐。墨子再三强调:“为乐,非也!”意思是,“从事音乐活动是不应该的啊!”

第4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 游戏 音乐游戏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89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使人们获得高尚的情感。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对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心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内容丰富,其中包括:歌唱、音乐欣赏、音乐游戏、打击乐、舞蹈、律动等,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必须把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贯彻到教学的始终。幼儿园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好奇心极重、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如果只是采取简单呆板的教学模式,则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共鸣。所以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应该让幼儿多听、多讲、多动,以多种丰富的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一、在快乐的气氛中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童化”教师,以童心唤童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幼儿与教师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音乐课不单纯是教师教或者孩子唱,孩子还要看、听、动。要让幼儿充分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幼儿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所以对那些抽象、呆板的讲述很难产生兴趣,教师应该“童化”自己,主动拉近和幼儿的距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和幼儿进行沟通,通过灵活的眼神、生动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用甜美的教学语言、动听的歌声与伴奏打动幼儿的心扉,唤起幼儿的美感。久而久之,孩子们自然地就对老师产生一种亲切感,喜欢与老师交流,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也由此缩短了。同时,幼儿会把对老师的这种感情迁移到这位老师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兴趣,并有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

能让幼儿快乐的音乐,首先应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更应是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师往往自己花费许多时间选出音乐,但幼儿却不喜欢,这是因为教师忽略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和孩子一起共同收集喜欢的音乐,从孩子的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幼儿喜爱动画片,观看动画片是幼儿每日必须完成的事情,也是幼儿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与幼儿的交流,我发现近期孩子们对《喜羊羊和灰太狼》这部动画片非常感兴趣,片头曲更是人人会唱,甚至有一人唱众人和的效应。于是当我把小朋友们带来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主题曲放给幼儿听时,立即引起了幼儿自发地合唱和欢呼。于是我让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方式,交流中有幼儿提出要唱《喜羊羊和灰太狼》的主题歌,有的幼儿想用《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歌来跳舞,有的幼儿想画喜羊羊……幼儿有着许许多多的想法,这时候,教师不仅是设计者和指导者,更是观察者和支持者,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在快乐的活动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范唱感染,激发欲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它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教学歌曲《娃娃上灶》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专心者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者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三、培养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性

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讲究技巧的训练,而应引导幼儿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思想、理解、创造。

(一)音乐刺激幼儿思维,激发其求异性、发散性、突发性、连动性、敏锐性、灵活性等创造性认知特征

欣赏相同的音乐,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感受,他们以自己独立的体验、联想、表现与表达,形成自己不同的想象和思维,随音乐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幼儿在接受音乐教育活动中,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情感、充分的想象和个体独特的表现语言,他们在活动中把握的不仅是外在的法则和内容,而且是在深化创造性认知特征的过程中滋养自己独特的内心潜质。如创编中班舞蹈《我的好妈妈》,可以通过旋律刺激幼儿根据歌词内容进行动作表现出对妈妈的爱,引导他们互相交流自己是怎样去关心妈妈的,从而达成身心发展和生活经验、艺术感受力、表演动作的积累。

(二)用音乐促成幼儿表现,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动机、创新精神、创新理念等创造性情感特征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既对幼儿进行了审美教育,又培养了幼儿音乐兴趣,还激发了幼儿表现欲望。对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的感受,能够行之有效地在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同时形成创造性情感特征。幼儿在欣赏有关动物的歌曲(如《小小乌龟上山坡》)时,每一段音乐都能使他们联想到某种动物并表现出来,如徐缓的音乐代表乌龟、欢快的音乐代表兔子、深沉的音乐代表大象、优美的音乐代表天鹅等。如在给中班幼儿上音乐活动“走路”时,可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鹿、小鸭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节奏。又如在“打电话”这一活动中,可运用扮演角色的形式,来引发幼儿学习齐唱、分组唱的歌唱方法,让部分幼儿当打电话的娃娃,另一部分幼儿当接电话的娃娃,配上道具“电话”,幼儿很容易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会此种歌唱方法。

(三)用音乐塑造幼儿性格,形成其自控性、自主性、兴奋性、有恒性、独创性、灵活性等创造性人格特征

对音乐的学习,通过绘画、语言、歌舞、演奏等形式把理解与感受创造性地表现出来。教师对幼儿的创造与表现要及时地加以鼓励和支持,不断提高幼儿对美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如进行大班歌曲《大树妈妈》教学活动时,一边结合歌词想象大树与小鸟等优美画面,一边引导幼儿联想妈妈对他们的博大真爱,教师积极发挥主导性作用,调动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诱发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同时指导他们通过彩笔把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描画出来,不同的色彩、不同的线条代表着幼儿思维中不同的物体,启发他们的形象思维,让他们参与,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内容,从而创造美。

四、寓音乐艺术教育于日常生活

(一)营造音乐意境,让幼儿感受音乐艺术氛围

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艺术熏陶。如早晨幼儿入时,播放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幼儿一进园就进入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给幼儿一天的好心情;在幼儿进餐时,播放一些旋律优美的音乐、抒情浪漫的散文,使之心情舒畅,增进食欲;在幼儿午睡前,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营造安静的气氛,帮助幼儿尽快入睡。做操时放音乐,期间提醒幼儿用心听音乐,在音乐伴奏下进行动作有音乐的陪伴儿童动作质量可以有一定的提高。随音乐的活动能给幼儿带来愉快,因合拍的动作能够节省体能消耗,使人感到轻松,动作协调,精神振奋。

(二)组织游戏,让幼儿感受表现美的快乐

游戏能成为音乐教育的剂,除了专门的音乐游戏外,日常生活中还可将音乐渗透到幼儿喜欢的各种游戏里,例如表演游戏中可从场地的布置、音乐的渗透、情节的想像、道具的制作等方面进行引导。当然,教师在组织游戏中,要注意幼儿快乐和诙谐幽默的游戏性体验,这样,孩子才会心情愉悦地进行游戏,充分感受其中的快乐。

(三)组织表演,让幼儿抒发快乐的情感体验

第5篇

关键词:专业音乐软件;多媒体技术;音乐教学

音乐教学从理论上来讲,多媒体技术与音乐软件的相互结合对音乐教学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但由于在音乐教学中要求输入大量的五线谱,从而将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拒之门外,他们依然按照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法,在面对这种现状时,如何将多媒体技术与专业音乐软件同时引入音乐专业理论的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在传统的音乐理论教学中,尤其是与作曲技术理论相关的课程在教学方法的局限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听觉方面

在音乐欣赏和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中,存在大量的音程、和弦以及旋律音响效果,在教授过程中,特别是和弦、音程的快速转位在黑板上的多种演示以及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传统的音乐教学需要由教师通过钢琴的演奏才能使学生获取各种各样的音响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钢琴演奏能力较高,因为教师的钢琴演奏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没有音响的音乐理论课程,使实践脱离了理论,很难调动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2.视觉方面

在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专用的五线谱黑板,这种黑板在出厂前就把一排排标准的五线谱规范地印在黑板的表面,教师便可在上面进行理论讲解和谱例的演示,否则就得在课堂上当场绘制五线谱,不但耽误了有限的课堂时间,而且会因为绘制的五线谱缺乏相对的规范性,从而使学生在一些音乐理论概念上出现认识上的错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质量。

3.感观方面

一些音乐符号和标记仅仅用说教的方法,很难使学生明确的理解其真正含义,比如琶音、颤音、渐强和减弱等音乐表情,只是依靠教师讲解,学生很难体会和感受到他们实际的演奏效果。当教师需要学生欣赏一首钢琴曲中的一段乐曲时,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去欣赏,因为他们不能很好的将听觉与视觉结合在一起,有的学生甚至将音乐欣赏课程作为睡觉休息的课程,这一现象的出现给教学方法的改革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二、专业音乐软件走进课堂的必然性

目前国内针对于专业音乐软件走进课堂的说法,既有支持者,又有反对者。一方面,专业的音乐软件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使音乐教学与时俱进,从而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同时调动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实施这一教学方法,必定要提供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尤其是音乐教师对音乐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从现实的角度考虑,并不是每个学校都能够顺利地将音乐软件引入课堂。因此,从社会的需求来看,音乐软件走进课堂存在其一定的必然性。

1.运用音乐专业软件,例如Encore4.5、Finale等,可以把乐谱谱例书写的更加高效、美观和规范。在运用音乐专业软件的同时,不需要采用专业的五线谱黑板,在投影等成像设备上就可以向学生们展示各种复杂而又规范的音乐谱例。音乐专业软件中包含着各种美观而规范的音乐记号和五线谱,不会再出现以前手写过程中会有的各种书写错误。对于学生们来说,有利于他们正确树立五线谱的各种记号概念。

2.音乐软件还可以表现速度变化的不同效果。例如,针对于同一个谱例,我们可以用不同的速度进行演示,由此可以看出速度在音乐中的突出作用。当同一段音乐谱例采用不同的速度被播放的时候,就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音响效果,而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速度的提升往往会受到教师钢琴演奏水平的制约。

3.音乐软件中的多媒体视听功能也是其一大优势,这个功能摆脱了对专业视听设备的依赖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视听同步,因为在Finale和Encore4.5等制谱软件中,都包含有一个非常强大的音序功能,可以一边展示谱例,一边播放谱例的音响效果,除此之外,它默认状态下的钢琴音响效果也比较好,在一般谱例的音效示范中,也完全可以达到真实钢琴的演奏效果。还可以播放多声部的音乐形式,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不同谱例的音效。

4.音乐软件可以实现谱例的快速转换。在传统的音乐理论教学中,要想实现谱例的快速转换是不可能的事情,教师需要在黑板上书写、讲解后才能完成谱例的转换,这个过程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而利用音乐专业软件,我们就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提前输入需要讲解的谱例,在课堂上只需要直接打开就可以进行讲解,这样,课堂上板书的时间就可以节省出来,从而留出更多的时间给教师进行讲解和学生的思考。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谱例之间的快速对比转换。

第6篇

一、新媒体时代下大学音乐的教学特征

新媒体音乐最早出现在欧洲国家,至今也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指的是在音乐中借助一些电子、信息技术手段,使传统音乐变得更加灵活、多变。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媒体音乐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音乐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的国家,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新媒体时代将我国传统文化和大学音乐教育相结合,给大学音乐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学生学习音乐、学习传统文化、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以及审美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从教学内容上讲,传统音乐在大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让大学音乐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具体,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逐渐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其次,从学生的音乐素养上来看,学生通过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加强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感悟,促使学生在自我意识和音乐素养上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有助于学生音乐思维和想象力发展;最后,从传统文化的传承上看,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人类几千年文化和智慧的结晶,只有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大学音乐教学中全面渗透和学习,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更好的发扬和传承。

三、新媒体时代下传统音乐文化的挑战

1.学校教育不重视

高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摇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载体,学校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态度。就目前来说,在我国众多的艺术院校中的音乐教学来说,只有很少的几所高校开设了传统音乐课程,而且仅限于音乐艺术专业。首先,是传统音乐文化课程不受重视,安排的课时量不足,学生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接触减少,很难说在提高学生传统音乐的兴趣。尽管有些学生将音乐欣赏作为选修,但是实际上该课程教学效果也并不明显。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大多数学校在传统音乐文化教学上缺乏统一的教材,教师根据学生喜好安排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从而导致了学生在传统音乐文化学习中出现偏差;最后,缺乏新媒体音乐传播方式。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网络课程、微课课程以及全面深入到大学音乐教学,大学生作为开放思想的先驱,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发挥新媒体的力量和优势,让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进行发扬和传承。

2.学生缺乏文化传承意识

我们常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承担着祖国国家未来发展的重任,学生的思想和意识直接影响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据笔者针对本市多所高校的调查中发现,有超过96%的学生是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获取音乐、收听音乐,这就表示新媒体时代已经成为了学生生活中必须的一部分。然而在在96%的学生中,有超过92%的学生收听的音乐类型是日韩、欧美、流行等,只有8%的学生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感兴趣。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第一,新媒体的影响,虽然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音乐的发展,但是国外的音乐热度要远远大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第二,学校对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传统音乐的热情和积极性;第三,学生缺乏文化传承意识,哪怕会自己家乡音乐或者戏曲的学生都屈指可数。

四、新媒体背景下大学音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策略

1.完善教学课程

要想在大学音乐教学中进行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渗透,首先作为艺术院校要充分发挥其主导因素,完善和传统音乐教育相关的课程体系,丰富校园内的音乐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受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逐渐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对此我们可以借鉴印度学校的音乐教学理念,在音乐教学中以本国传统音乐教学为主,多元音乐教学为辅,大力发扬本土文化,使得自身的音乐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其次,在高校校园内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传统音乐文化的氛围,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受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创新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进行传统音乐文化渗透的重要途径。对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促进我国传统音乐教学的有效发展。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多媒体形式为学生播放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为了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而设计的节目《叮咯咙咚呛》,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戏曲文化和现代文娱的结合,以此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加强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

3.加强舞台实践

实践是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方式,同时也能让学生通过舞台实践加强音乐功底,在实践中进行音乐创新,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更好的发扬和传承。对此,教师i可以在教学中将传统音乐文化和学生音乐表演相结合,既可以从中培养学生音乐创新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加强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和认知,促使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发扬和传承。例如,教师可以立足于当地,将本土的民俗活动、音乐表演融入到学生的音乐剧演绎中,既可以给学生舞台音乐剧注入新鲜元素,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4.搭建网络平台

新媒体时代,大学音乐教育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束缚,越来越多的网络教学、线上教育平台应用到日常的教学中,不仅可以突破传统课堂空间和时间上的局限,同时还能针对学生的兴趣和具体学校情况进行个性化一对一教学。所以,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为学生搭建一个网络化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在线学习,并邀请知名的传统音乐艺术家或者讲师进行在线授课,并增设传统音乐相关的在线课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向学生普及传统音乐文化知识,提高学生传承意识。

第7篇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人们追逐世界潮流,喜欢新鲜事物,绝大多数的人只关注流行音乐,这就使得我们的民族音乐遭到冷落,甚至有些地方音乐即将遗失。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进一步全面阐述了对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大大促进了对包括中国传统音乐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及发展。

一、地方传统音乐纳入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

在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课程安排中,有一门必修课程――民间音乐。这门课程的开设本身就有助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如果还能将当地的一些优秀民族音乐编书成册,纳入到民间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则会更有助于弘扬当地音乐文化,扩大各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基于河北师范大学的客观条件,结合河北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我们可以制定出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方案。如河北平山地区,既有丰富的名胜古迹、自然景点,又有三大战役指挥所、革命圣地西柏坡,以及古中山国都城遗址。复杂的地势,以及各乡镇不同的生活环境,使得平山县的历史绵延悠久,文化绚丽灿烂,形成了鲜明的文化特色。平山的传统音乐文化种类繁多,地域特点显著,包含歌、舞、器、戏、书等多种音乐文化形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的“渔家乐”“文庙乐舞”“西调秧歌”“平山坠子”等都拥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鲜明的地域风格。然而,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仅停留在老一辈人的生活中。尽管每逢重大的庆典和仪式活动,也能在公共场合看到这些非遗的身影,但更多的年轻人只是把它们当成寻常民俗热闹看待,并没有意识到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属性的重要意义,且对内容几乎不知,学习者更是寥寥无几,许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

河北的音乐院校中的教师和W生们应以本地区的传统音乐作为主要的田野考察对象,将自己实际的调查做出总结,在课上由学生们进行讨论。如将西调秧歌、平山丝弦、文庙乐舞等传统音乐形式录制下来,在民间音乐课上与学生们共同分享。将闫三妮民歌的曲谱记录下来,编成一本歌曲集,在民间音乐课上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本地区的音乐文化,感受本地区音乐文化的魅力。平时,教师可组织学生们开展本地区音乐文化的论坛活动,将本地区的民歌改编成合唱,进行本地区民歌合唱比赛等。学期末,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们将本学期学习的本地区民间音乐以音乐会的形式呈现出来,将地方民歌、戏曲展现在舞台上,让更多的人了解本地区音乐文化,感受自己家乡音乐文化的魅力。身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如果对本地区的音乐文化都不了解,那么民间音乐这门课程的开设就形同虚设。同时,声乐老师在教授民歌时,也可增设演唱河北地区地方民歌的内容,让学生传唱自己家乡的民歌。将本地区音乐文化如上述介绍那样纳入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中,将会促进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身体力行地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16字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

二、将地方传统音乐纳入到高校音乐通识课程中

当下,虽然大家对音乐通识教育非常熟知,但其真正在高校中涉及的范围却非常有限,高校中开设的音乐通识课一般都是音乐欣赏类课程,学生听课非常被动,学生并没有学到太多教师讲解的共性理论知识,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这样就很难实现让非音乐专业的学生们进一步真正了解音乐的目的。因此就有必要专门开设一门通识课程,以本地区音乐文化为主要内容,教师将田野考察搜集整理的视频音频资料提供给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欣赏,讲解本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特色,带领学生学唱简单的具有代表性的民歌和戏曲,让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更加了解当地的音乐文化。在考试形式上,教师应改变学生普遍反感的笔试考试形式,可把本学期学过的民歌和戏曲放在课上演唱以作考察,所唱的民歌和戏曲要结合一些视频音频资料,以保证唱出当地特有的味道。对于外省学生来说,教师应要求他们学习一些当地的方言,以确保语言相通,了解更多的地方文化,使音乐与文化相互结合,更深刻地认知当地地方音乐,把民歌和戏曲唱出地方特色。与之前的音乐欣赏类通识课程相比,这样的音乐通识课程更有利于非专业学生感受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深刻地了解我们的本土音乐,促进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发展。

三、结语

地方传统音乐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部分,是祖先们传给我们的文化宝藏,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学习和传承。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地方传统音乐文化,我们应将这些地方音乐文化纳入到高校音乐教学中来,让更多学习音乐的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音乐文化,并且喜欢上自己家乡的音乐文化,为本地区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