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现代农业市场发展范文

时间:2023-07-28 16:33:55

序论:在您撰写现代农业市场发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现代农业市场发展

第1篇

【关键词】农产品期货市场 现代农业 套期保值 规避风险

一、现代农业的现状和特点

(一)现代农业的现状

我国农业目前处于传统的现代农业阶段,很快将进入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时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明显加快。国内的农业发展以劳动密集投入为主,提高土地生产率的传统农业类型也转向了以机械化投入为主,向现代农业转型。同时,我国也面临着发杂的国际宏观经济局势、供求结构矛盾、农产品价格波动、如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等新问题。

(二)现代农业的特点

1.现代农业的内涵更为丰富。不再限制于以往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部门,而涵盖了生产资料工业、食品加工业等第二产业和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内容。

2.现代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依赖于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已成为现代农业的主导和发展动力。

3.现代农业是以市场为导向。相对于传统农业以自给为主的取向和封闭的环境比较,现代农业是农民的大部分经济活动被纳入市场交易,加上现在新的农业技术的使用,都是在市场的拉动下自发产生的。

4.现代农业重视生态环保。现代农业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农业、工业和贸易的一体性、产业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还强调资源节约和环境零破坏的重要性。

二、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上市品种较少,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目前,我国三家期货交易所保留的上市品种只有15个,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基础性农产品明显低于现代农业产品品种,仅相当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8%。

(二)套期保值者主体缺位,投机氛围浓厚

在现在我国期货市场存在套期保值主体缺位的现象,降低了期货市场作为套期保值工具的作用,由于过度投机,期货市场价格扭曲,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价格的相关性较差,无法对冲交易。

(三)国内农产品期货市场还不够成熟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目前还不够成熟和完善,期货市场的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施展,尤其是多数农产品期货市场,所依赖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都还不尽完善,存在某些阻碍和不完全性。

(四)期货市场知识缺乏

目前,我国在宣传、普及期货市场知识方面所做的工作不多,广大民众对期货市场了解甚少。对期货市场的认识也存在误区,由于前几年期货市场交易冷淡,期货市场专业人才大量流失 。

三、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增加期货市场的上市交易品种,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结构

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只有15个批准品种,交易相对活跃的只有大豆、铜和小麦等少数几个品种。仅由目前的品种数量很难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增加新的上市品种,特别是生产量、贸易量、消费量在国际市场占有比例大或影响大的农产品。

(二)加快农产品现货市场化改革,减少套期保值成本,完善期货交易制度

目前我国农产品现货交易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政府的干预过多,要发挥期货市场的正常功能,就需对现货市场进行彻底的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干预,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此外,期货交易所及其监管机构应尽量减少套期保值参与者的套保成本,如,降低保证金比例,合理分布期货交割仓库和制定灵活方便的期货交割方式等。最后,我们需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期转现交易制度,从而发挥更为有效的推动为我国的粮食流通作用。

(三)开展期货知识培训,普及期货市场知识

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比如,在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和农业部在教育活动中投入了大量资源,它们对与期货信息相关的会议、研讨会和听证会提供赞助;向大学和相关机构提供资金,用来对农场主开展风险管理培训等。我们也可以培育优秀的期货业人才,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对农民的培训,普及期货市场知识,从而有效地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完善利用期货市场促进农民增收的信贷政策

目前对信贷资金参与期货市场的限制政策,严重制约了企业和农民有效利用期货市场保值避险。随着期货市场日益成熟,市场监管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强烈建议有关部门把期货管理政策纳入整个金融体系,突破目前有关信贷和金融政策的限制,大力推动农发行开展支持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业务试点,更好地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支农作用。

四、农产品期货市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从着眼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基本目标来说,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与发展现代农业具有一致性。期货市场,作为市场经济体系的一种高端形态,具有价格发现、风险配置的功能,具备组织农产品流通、引导农业生产、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的能力,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给农产品期货市场带来了一次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优势,引导和促进农业发展的市场化、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也将逐步推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也要正确地引导更多的农民和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希望我国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将很好的推进我国的现代农业发展,使充分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魏振祥.期货市场促进农民增收的模式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2):169-174.

[2]刘岩,于左.美国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的经验及借鉴[J].中国农村经济,2008(5):668-671.

[3]李素茵.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加快农业发展进程[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

第2篇

现代农业是以科技进步为主要增长动力,实行集约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根本目的是提高土地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产品商品率,实现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从目前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和社会环境来看,我国的现代农业,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一)生产技术科学化。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从而提高农产品产量、提升农产品质量、加强农业生产管理,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生产条件设施化。改变传统农业靠天吃饭模式,通过兴修水利,建设防涝排灌、防雨保温、防病灭虫等设施,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三)生产过程机械化。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中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从而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四)生产组织社会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多元,资金投入渠道增多,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并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这种经营主体合作和产业融合的程度将不断提高。

(五)增长方式集约化。摒弃传统的粗耕简作,推广现代的精耕细作,通过扩大农业投入,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作业,企业化管理,来规范生产行为,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档次,提高综合效益。

(六)经营循环市场化。现代农业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市场成为农业经济运行的载体。农业要面向市场来组织生产,投入——产出——消费的经营循环都要在市场上得到实现。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的伟大实践。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从去年开始,就把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抓手和重要突破口。

指导思想: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园区,以市场化办法经营园区,以高科技手段提升园区,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县为平台,市场运作”的方式,力争用3-5年时间,在全省建设100个左右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和带动农民致富的先行区、农业新知识、新技术培训基地。

主要功能:一是生产经营的功能;二是成果展示的功能;三是科普宣传的功能;四是观光休闲的功能;五是技术培训的功能。

建设内容:1、按示范功效分,包括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 2、按产业功能分,包括种植区、养殖区、加工区、农贸物流区、展览培训区、观光休闲区。

基本要素:建设规划、基础设施、经营主体、生产设施、管理机构。

年初,市委对我市发展现代农业进行了总体部署,下发了2号文件,农历新年上班伊始就召开了“三升级”动员会,吹响了全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号角。借此机会,我把市委、市政府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作个解读:

1.指导思想“三个以”。第一个“以”是以农村改革为动力。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我们已经享受了40年的改革红利,但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工作出现了许多的矛盾、新问题,根本出路依然在改革。当前,从农业方面而言,主要是抓好三个方面的改革,即: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第二个“以”是以产业升级为抓手。市委2号文件提出了主推五大产业,涉及农业的有四大产业。我们的思路是:发挥传统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抓肉牛产业;发挥生态优势,提升产品质量,抓绿色有机农业;发挥资源优势,拓展产品功能,抓富硒农业;发挥产业优势,通过“接二连三”,抓农产品深加工、商贸物流和休闲农业。第三个“以”是以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平台。把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有力有力有抓手和重要突破口,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2.基本原则“三个动”。即市场驱动、政府推动、龙头带动原则。市场驱动主要是坚持市场“第一信号”,尊重市场法则,注重比较效益,不搞强迫命令。政府推动主要是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对园区建设和四大产业予以倾斜支持。龙头带动主要是把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之举,每个农业主导产业必须引进培育1-2个关联度高、实力强的品牌龙头企业。

3.主要目标“两区一基地”。努力把__建设成全省深化农村改革样板区、现代农业先行区和全国绿色有机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落实到每项工作的具体任务是: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探索建立10个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强力抓好1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力争全市肉牛出栏达到40万头,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积达到150万亩,有机农产品种植基地面积达到26万亩,开发富硒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24万亩,休闲农业综合产值15亿元。

1.抓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委、政府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发展现代农业的组织领导。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做好发展现代农业的宣传动员工作,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切实解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农业四大产业认证等奖补资金、农业企业用地等难题;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切实解决农业园区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问题。

2.抓基地建设。各地要根据区域优势和产业特点,通过规范和引导土地流转,规划布局和重点建设一批绿色有机和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是在昌铜高速沿线,以铜鼓、__两个整县和万载、奉新、宜丰部分山区乡镇建设有机农产品基地,在其他县市大力建设绿色农产品基地,在丰樟高和袁州区、明月山依托丰富的富硒土壤资源重点建设富硒农产品基地,逐步把我市打造成全国有名的绿色有机和富硒农产品基地。在建基地的过程中,要充分发

挥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积极性,通过规范流转管理引导农村土地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同时,依托我市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在除铜鼓、__之外的8个县市区,发展一大批牧草种植基地和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牛场,为打造“江南第一牛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3.抓经营主体。要按照现代农业的标准和要求,积极培育和扶持一批经营理念先进,实力雄厚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和农业四大产业,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4.抓品牌战略。鼓励扶持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培育自主品牌,加强农产品“两品一标”认证、商标注册等工作,培育壮大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注重引进国内外农产品知名品牌,嫁接我市绿色有机和富硒农产品,提升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对引进和创建农产品著名品牌的企业,县市区政府应给予奖励。对假冒我市名优农产品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打击。

5.抓科技支撑。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科学技术。各地要积极开展与农业类高等院校合作,加强现代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研究开发,加快制定绿色有机和富硒农产品地方标准。建立由市、县、乡镇(街道)农技部门为主的技术咨询服务队伍,加强对农民进行肉牛养殖、绿色有机和富硒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培训,完善各环节操作技术规程,督促和指导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率先实施标准化生产。

第3篇

1持续增加农业投入

大中农场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增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1 全面兴修水利

每年投资200万元用于泵站改造和河道疏浚,完成土方逾30万m3,其中农渠疏浚5万m3,条沟4万m3,排河逾20万m3,有效提升农场的抗灾减灾能力。积极调研,开展防渗渠建设工作,提升农业灌溉效率,减少直接渍害和次生渍害的影响,降低劳动强度,减轻管理难度。

1.2增强仓储能力

连年投资1 000万元以上改扩建粮食仓库,增加仓储量14 000 t,有效破解了仓储能力不足,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增强了市场应对能力。

1.3提升机械化水平

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在前几年将农机投入重点投放收割、栽插机械的基础上,做好对农机投入的调研。近年投资1 000万元添置大马力拖拉机、挖掘机、秧盘播种机以及配套农具,逐步实施农机标准化建设“二晋一”工程。

2着力培育农业竞争力

围绕科技兴农这一目标,该场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努力培育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2.1加强中心农科所建设

投资350万元以上用于中心农科所建设,按期完成了建设任务,按照功能设置配强了人员,配齐了设备,配足了经费,完善了研发职能、服务职能、培训职能及展示职能。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集成推广高产栽培技术,为发展精细化农业打好基础。

2.2加强产学研结合

以稻麦高产增效项目创建活动为平台,加大与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开展新品种试验示范和超高产栽培技术攻关,提升科学种田水平。

2.3加强特色农业培育

投资引进草莓、葡萄等设施农业栽培,培育种植名、特、优经济作物,推动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不断扩大规模,促进种植业效益大幅度提升。

2.4加强科研攻关

扎实开展科研攻关活动,成功申报了科技厅1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实施了《杂交制种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耕耙和播种机械优化性能改造》和《万头猪场绿色无公害养殖的研究与示范》3个农业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引进、试验和示范糯小麦、早熟小麦、水稻武陵粳引进开发、花培1号培育开发等4个重点新产品。农科所等单位制定了贴近实际生产的课题7个。

3抓好产业协调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的原则,以农业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高产优质吨粮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提升种子和优质稻米加工两大产业发展水平,精心布局[1-2]。

3.1力争高产高效

认真总结近几年来高产增效项目创建的成功经验,针对创建中存在的制约水稻单产突破的瓶颈问题,开展深入研究,确保在小麦万亩示范片创建上保持高水平,力争在水稻万亩示范片创建上取得新突破。积极申报省科技项目,以项目攻关为抓手,提升高产的示范效应,推动大面积生产的高产增效。

3.2突出品牌建设,确立农业“一体两翼”格局

以种植业为主体,以种子产业和优质稻米加工业为“两翼”,优化作物品种布局。突出“江淮”牌种子和“碧绿”大米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农场杂交制种的技术优势、区位优势和规模优势,进一步提升种植业效益。对大豆布局实施相对集中,通过水旱轮作,减少红米稻数量,提高水稻留种的有效率。稳步振兴种子产业,稳定二麦面积和水稻制种面积,保持一定繁种规模,增加有效留种,提高种子质量,提升品牌信誉。为提高“碧绿”大米内在品质,增加优质稻米种植面积,使其正常保持在占常规粳稻种植面积的70%以上,为提升品牌知名度提供了良好的品种基础。

3.3提升产业化水平

充分发挥农科所功能齐全的优势,做好当家品种的提纯复壮工作,力争拥有自主品种1~2个。同时大力发展水稻杂交制种、蔬菜和西瓜种植等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4完善农业管理体系

坚持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管理工业化进程,充分发挥集体经营的优势[3-4]。

4.1推行应用管理工业的理念管理农业

强化“六统一”管理,即统一产品经营、统一农资供应、统一作物布局、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机械作业和统一劳动定额,进一步细化标准,实行目标成本控制。

4.2精心设计“施工图”

明确工作目标和农艺标准,规范过程管理,将种植业分阶段的管理要求设计成“工程图纸”,让管理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中下层管理者有章可循[5-6]。

4.3加强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

积极探索农业生产工业化标准体系,完善农业操作规程,针对不同品种在各个播种期和生长期的特殊要求,科学制订农机阶段任务和质量标准。

4.4完善农业考核细则,强化过程考核

狠抓生产过程控制和关键环节的管理,促进农业生产各项措施的落实,积极推进农业管理由粗放向精细化管理转变[7]。严格责任制方案兑现,对存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及时下发整改通知,有力推动了生产工作优质高效。

5参考文献

[1] 王林贺.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农业科学,2005(11):5-7.

[2] 田建民,李昊.对河南省现代农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J].河南农业科学,2005(1):5-8.

[3] 张宝珍,陆祥林,章柏青.句容市现代农业现状及发展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391.

[4] 张柏林.河南省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14):8752-8753.

[5] 李英勤.贵州毛南族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7):4344-4345.

第4篇

关键词:都市型现代农业;模式;文昌街道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已经成为农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文昌街道作为省会新区、西部新城,是承接市区辐射的主阵地,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在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和区位优势。近年来,文昌街道以发挥政府、市场、农户“三个主体”作用为总抓手,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借鉴已有先进经验,发挥自身比较优势,走出了一条既切合自身实际,又具有典型借鉴意义的都市农业发展道路。

一、发挥政府驱动作用,搭建广阔发展平台

文昌街道以创优发展环境,搭建发展平台为目标,围绕科学规划、土地流转、政策落实等方面,积极发挥政府职能,整合现有优势资源,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一)坚持科学规划,合理产业布局

农业示范区建设是实现土地集约化,优化资源配置,加快示范推广的重要突破口。文昌街道紧紧依托苗木花卉、无公害蔬菜、沿黄丰产林和畜禽养殖四大特色产业,按照“整合产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坚持科学规划,积极搭建都市农业发展新框架,初步形成了“一区四园”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一区”即济南市长清区文昌现代农业示范区。“四园”即特色蔬菜示范园、苗木花卉示范园、盆景荷花示范园和金西李特色示范园等四大产业示范园。整个园区西至南水北调工程,北至城区,南至后三庄、十里铺,东至经十西路,规划面积1513公顷,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逐步实现了产业基地向园区布局的转变。

(二)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园区建设

土地集中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土地流转则是推进土地集中有力举措。文昌街道按照“土地向大户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的思路,积极探索创新土地流转模式,通过自行流转、委托转包、协助流转等方式,加快土地资源向优势产业集聚。目前,全街道共流转土地13400亩,占全部耕地面积的25.2%,园区的集中优势逐步显现。

(三)统筹政策资源,夯实发展基础

文昌街道严格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技能培训等各项惠农强农政策,积极发挥政府职能优势,并将其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紧密结合,为都市型农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环境。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保障。2011年以来,文昌街道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新打及维修机井共62眼,建设各类桥涵102座,开挖疏浚沟渠47公里,建设变压器房8座,埋设电缆24.8公里,铺设PVC管道70公里,切实提高了防灾减灾能力,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二是加快农业人才培养。文昌街道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农民技能培训的要求,充分发挥农委、农广校的平台作用,推广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所需的科学技能和管理知识,有效提高了广大农民的市场意识和科技水平。三是坚持科技示范引领。文昌街道联系省农科院等农业科研部门,积极引进名优品种,加快示范推广,切实发挥科技应用在农业增效中的重要作用。例如,西李村苗木花卉合作社,投资50万元,引进和培育新品种62种,建成面积200亩的苗木花卉实验基地,培养技术人才11人,大大增加了苗木花卉种植的技术含量,提升了产品的市场价值。

二、发挥农户推动作用,不断增强内生动力

广大农民群众既是发展都市型农业的最终收益者,也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如何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户广泛支持,踊跃参与,是都市型现代农业成功的关键所在。文昌街道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激发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切实增强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内生动力。

(一)强化宣传教育,争取广泛支持

街道把宣传教育作为赢取农民广泛支持的,作为培育现代农民的先导性工程,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不断开拓农民视野,丰富农民知识,提升农民素质。2011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讲座17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组织外出参观8次,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形成了广泛支持、积极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因势利导,发展合作组织

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保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是广大农民形成强大合力,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文昌街道坚持因势利导,积极发展农业合作组织。以西李村为例,2003年,成立了苗木花卉协会,以协会作为农业市场化中的重要桥梁纽带,有效避免了无序竞争,极大拓宽了市场营销渠道,促进了产业的发展。2007年,在协会成功运作的基础上,街道因势利导,建议并指导成立了西李村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和济南市长清区新西李山药合作社。合作社的成功成立运营,有效推动合作经济深入健康发展。2010年,西李村都市型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产值700万元,社员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近年来,文昌街道积极发展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61家,有力推动了产业发展。

三、发挥市场拉动作用,都市农业迅猛发展

现代都市型农业是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结果。市场作为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的根本要素,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实现价值,发展壮大的决定力量。文昌街道通过大力实施农业招商,不断培育龙头企业,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一)大力开展农业招商,不断丰富农业层次

坚持把农业招商作为丰富农业示范园区内涵、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围绕“一区四园”的发展规划,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大力推行农业产业招商,带动农业特色产业的优化升级。近年来,文昌街道先后引进了山东鲁建集团投资380万元、占地400亩的孟李竹柳项目;济南中天信业投资公司投资790万元、占地100亩的南李有机蔬菜种植项目;福建汇侨公司投资1000万元、占地1000亩的东齐都市型生态农业示范区项目,现代都市型农业的内涵不断丰富,综合实力日益增强。

(二)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鼓励参与市场竞争

以龙头企业为市场竞争的主体,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式,不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目前,文昌街道农业龙头企业累计达到16家,其中注册资金超过100万的8家,500万以上的5家,发展国家3级以上资质的园林企业3家。其中,济南东园林绿化公司直接参与长清园博园的施工建设,仅此一项实现产值过亿元,有力推动了苗木花卉产业的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发展和运行好都市现代型农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极其复杂。农民要发挥主动性,坚持因势利导,发展合作组织。政府要发挥驱动作用,搭建广阔发展平台并不断加大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并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以此推动都市型现代农业不断壮大,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灵,席玉坤.济南市都市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工作研究,2004(10).

2.杨卿.关于实现我国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商业时代,2008.

第5篇

[关键词] 资本市场 农业现代化 可行性

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决定了我国农业承载着太多的重荷,农业的发展应当居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所以,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无疑成为我国当今最为紧迫的战略重任。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利用资本市场来解决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问题是一条新的途径,它将会极大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一、资本市场可以解决农业现代化的资金制约问题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缺乏资金,这也是造成农业发展滞后的根本问题之一。因此,资金的大量投入是现代农业,尤其是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优良的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高效的无机有机化肥、有效的灌溉设施和必要的机械器具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和条件。从根本上说,农业的发展有赖于科技的进步。在我国,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较低,仅仅为42%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重已达到70%~80%,有的甚至高达80%~90%,农业科技的开发有赖于资金的有力支持。而农业资金问题的解决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有没有可供运用的资金,二是有没有转化的途径。现阶段,从国内角度来看,并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公众预期未来经济不景气。即使是在连续七次降息的政策刺激下,银行系统仍存在高达1.3万亿的巨额存差,社会上资金较为宽裕;另一方面,在现代经济体系中,资金投入主要通过直接投资和资本市场这两条途径形成。对绝大多数居民来说,手持资金只能通过资本市场才能转化为企业运营和项目建设资金。如果资本市场能从政策上适度向农业倾斜,积极引导社会各方面资金流向农业产业,用城乡居民的资金来发展农业,无疑对农业发展大有裨益,其前景是不可低估的。

二、资本市场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重组,推进农业产业经营

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发展落后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而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一个引导资源尤其是资金流通和配置的市场机制,而资本市场恰好提供了这样的一种机制。资金在利益的驱动下,从收益率低、缺乏增长潜力的企业流向收益率高的产业企业,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农业充分利用这一机制,能够有效地消除行业壁垒,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因为农业企业要上市,必须能够经得住股市的“考验”,企业必须能够赢利,而产业化经营则是提高农业赢利水平的必由之路。而且,资本市场通过积极创造条件,可以引导大中型工商企业进军农业,或者支持组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品牌,在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中起主导或龙头作用的农业上市公司,然后由其组织农业进入市场,根据市场要求和资源条件与农业生产者签订合同,建立专业化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并提供配套服务,扶持农业生产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工程进行发展,实现企业化经营,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资本市场有利于推动农业高新企业的发展

据有关调查,农业上市公司大多数活跃在农产品需求弹性较大的领域。他们积极开拓市场,建立基地,依靠四通八达的信息网络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及时根据消费结构的变化,敏锐地发现潜在市场,占得市场先机,及时弥补市场空缺;同时,通过科技创新和示范效应,影响了大批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农业企业,推进了农产品结构的优化,充分发挥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载体作用,正在成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样板。另外,通过高科技和产业化的结合,可以吸收一大批农民和城镇下岗职工从事高新农副产品的生产、运输和销售工作。

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国首家粮食上市企业,坚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按照“公司+农户+市场”的运作机制,依托资本运营,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和品牌战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成功地创造出了一条科技作动力,公司加农户,企业联基地的农、工、科、贸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经营模式,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点龙头企业、中国优秀食品工业企业和国家水稻工程优质米示范基地。金健米业除本身经营业绩良好外,还发挥了较强的带动作用。该公司的优质稻油基地扩展到12个县(市)的80多个乡(镇),面积达到100多万亩,带动农产35万户,1998、1999年两年为基地农民增加收入1.3亿元,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盈利的目标。

近年来已经上市的40家农业上市公司总体市场表现良好,无论是平均净资产增长率,还是平均利润额增长率,通常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和稳定性。

四、资本市场可以有效分散农业经营风险,有利于农业长期、稳定发展

在资本市场中,企业发行证券实质上就是将企业的风险分散和转移给了股东。股东的数量与每个股东分担的风险是成反比关系的。股东的数量越多,平均每一个股东分担的风险就越小。所以对于周期长、风险大的农业来说,如果能够借助资本市场,有利于化解农业企业的风险压力,促进农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般而言,中国农业现代化是一种后发追赶型农业现代化,选择政策重点,可以充分利用4个原理。它们是“后发效应”原理:借鉴和利用先行国家的知识和经验可加快发展;“木桶原理”:加高农业现代化的“最短木板”可快速提高水平;“竞争优势”原理:创造和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可赢得局部主动权;“创新原理”:通过持续创新等可开辟农业现代化的“运河路径”。

1.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重中之重

2008年在131个国家中,中国农业效率指标的世界排名是:水稻单产排第15位,谷物单产排第18位,小麦单产排第22位,农业劳动生产率排第91位。中国谷物单产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的2%。很显然,中国农业发展,一条腿长(谷物单产高),一条腿短(劳动生产率低),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最短木板,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应该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中之重。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大致有5条基本路径。

一是深化农业科技改革,建设农业创新体系。基本思路是:在国家农业部和科技部等的指导和协调下,在继续发挥国家农业科研机构作用的同时,以省市农业为基本单位(区域子系统),组建中国农业创新体系。以省市为单位,以高校为枢纽,以农企为骨干,以网络为平台,以技术为支撑,以信息为纽带,以服务为抓手,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合作创新,促进技术转移,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农业效率;二是深化农业金融改革,建设现代农业金融体系。鼓励多种形式的、灵活有效的、低息的农业金融服务,坚决杜绝“高利贷”;三是深化农业水利改革,建设现代水利体系,形成投资多元、管理科学和经营“非营利”的水利服务体系;四是根据科学规律,推进农村。实现“耕者有其田”,实现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的科学性;五是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根据粮食需求预测,制定优质粮食生产指南,确保优质粮食的种植面积和土地。建议明确划分出5亿亩左右的优良农田,作为国家优质食品粮的“永久生产基地”,简称“国家食品粮生产基地”,挂牌生产,责任到人,定期检测,大力扶持。

2.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是关键所在

农业转型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农业转型包括农业生产、农业经济、农业要素转型和农业生态转型等。目前,中国农业结构距离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目前,中国农业劳动力比例约为40%,大约相当于英国1841年和美国1900年的水平;中国农业增加值比例约为11%,大约相当于英国1880年和美国1929年的水平。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升级,是提高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而言,农业转型大致有5条路径。

2.1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 农业转型的关键是农业劳动力转移。2008年~2050年,中国农业劳动力比例将从40%下降到3%左右,农业劳动力总数将从3.1亿下降到0.31亿左右,大约有2.8亿农业劳动力需要转移。建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取消传统的户籍制度,建立现代“信用管理”制度,是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基础。

2.2实施现代畜牧工程,提高营养供应水平 根据世界农业现代化的经验,以种植业为主的国家向种植和畜牧并重转型是一个必然过程。2050年中国谷物需求预计将达到7.8亿吨,肉食需求将达到1.2亿吨,饲料用谷物比例将达到58%左右,畜牧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例达到50%左右,畜牧业将占中国农业半壁江山。建议明确划分出6亿亩左右的农业用地,作为“国家饲料粮生产基地”,挂牌运营,发展现代畜牧和养殖业。

2.3实施蓝色农业工程,提高农业供应能力 科学规划中国海域面积,建设现代海洋农业、海洋养殖业和海洋捕捞业等。

2.4实施“三高”农业工程,促进农业生态转型 发展“高品质、高效益和高环保”的高级现代农业,如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旅游农业等。

2.5科学修订农业区划,三大农业协调发展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推进和高速运输网络的形成,中国人营养结构和营养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的农业区划需要进行科学修订。建议按“自然地理和农学、人文和经济地理、生态地理”的三维标准和原则,修订中国农业区划,以后每10年修订一次。这种新的农业区划,可以简称为“三维农业区划”。

3.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是必然选择

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行为主体,农民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民现代化涉及众多因素,从农业现代化角度考虑,农民现代化应该包括农民素质、农民收入、农民生活、农村生活条件和农村社会保障的现代化等。关注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涉及5个方面。

3.1实施新型农民培训计划,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新型农民培训计划,就是要培养适应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的新一代农民。建议在农村普及免费农业生产技术或劳务技术培训。

3.2实施农村小康工程,消灭农村绝对贫困 对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农村家庭,给予“爱心帮助”,包括发放年度小康券;提供教育帮助,包括免费义务教育,高中和大学助学金;提供免费大病医疗保险,避免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

3.3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科学界定“不适合人类居住”地区,对其原居民实行生态移民和教育移民。

3.4实施农村城镇化工程,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在具备条件的农村集镇,实施农村城镇化工程,按现代城市标准规划和建设。

第7篇

【论文关键词】川中丘区;现代农业示范园;战略构想 

 

1.园区简介 

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是省级农业科技园,位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距内江城区12公里,规划面积1万亩,总投资1.74亿元,将通过3年建成年产值达3亿元以上。该园以新闻巨子范长江故居所在的赵家坝为核心,总体设计分为:“一馆一廊、两街一市、板块(一馆:范长江纪念馆;一廊:长江文化长廊;两街:长江街和商贸街;一市:农产品集散市场;板块:特种水产、设施蔬菜、彩色农业、林果示范、花卉苗木、湿地农业、观光旅游、加工与居民集居)”。园区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农商贸、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园。 

2.园区规划背景条件 

2.1 政策指导、实地谋划 

按照2009年省委、省政府21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带动全区农民工创业园区建设,由我区农劳办考核和申报,经内江市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并于2010年7月8日认定(即内农劳领发[2010]06号文件),命名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为“内江市农民工创业园”称号。园区是我区积极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实施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的一次成功尝试。 

园区在传统农业基础上,根据川中优势来谋划产业,将名人故居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打造一个“既有纪念性、又有地标性和科技示范性”的现代化农业生态观光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2 农业示范园建设与红色旅游的互动整合 

田家镇是以农业经济发展的中等镇,还是新闻巨子范长江的故居,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面对成渝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建设这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内江改变传统观念和创新机制,将名人效应、红色旅游与生态观光农业相结合进行开发,既能避免单纯开发名人故居和单纯建设农业园区存在的内容单一、形式不新的弊端,又能通过扩大载体。独辟蹊径实行“文农联姻”,大打“长江牌”,以此扩大东兴区的对外影响力和促进东兴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2.3 规划起点高、规模大 

园区的总体设计分为“一馆一廊、两街一市、板块”,把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成具有丘陵地区特点的现代特色农业的亮点、增长点。园区以田家镇8个村、5个坝为中心;以无公害大棚蔬菜规模种植、苗木繁殖和名特优水产养殖及种苗生产为主导产业;以范长江故居为载体的文化资源作为红色观光旅游的主要内容。项目基础设施规范化,田网、路网、水网、电网“四网”配套;生产过程标准化,通过专合组织、合作社等组织连农户建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农产品销售现代化。 

2.4 完善的镇政府信息公开网 

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政府信息网开设了“单位简介、政务公开、政策法规、领导分工、信息动态、办事指南、图片新闻、便民服务”八个板块,涉及农村党的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村社会稳定、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教育等诸多方面,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有利于建立一条多途径、广覆盖、全方位送科技信息下乡、进村、入户的新途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有利于满足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对科技信息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提高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5 寻求科研合作,修复范长江故居 

园区与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建立技术合作关系,依托专家教授、区乡农业科技专家和技术人员,推广种养殖优良品种,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园区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充分展示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新品种,避免低水平运行,真正将示范区建成辐射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和农民增收的示范窗口。 

范长江故居修复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故居保持了旧有风貌,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设计。故居修复和周边环境打造按照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建设规划,做到规划新、环境美,将之建设成为集旅游、纪念、参观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有新闻理想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朝圣”的地方。 

3.园区建设成效 

3.1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成绩 

建成三元村、正子村生产便道10千米、机耕道2千米;新建港湾式停车站1个;狮子村通村公路资金全部到位,目前正在建设中。全年新建山坪塘139口、河堰1处、郭家坝二级堤灌站80千瓦,整治垮塌渠沟260米,渠道掏瘀10000米,建成田间自流管网4千米,改善了全镇农业用水条件,成功实施了羊寺沟病危水库泄洪渡汛。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55口,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3.2 城乡统筹效果明显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田家镇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较大。近年来,经济和社会事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城镇开发、重点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大力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先后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广播,村村通有线电视及农村远程教育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社会保障方面,我镇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合作医疗、农村规范化卫生室、优化教育资源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统筹城乡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3.3 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镇政府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将正子村赵家坝作为农业示范园区的核心区。该区域目前已入住农业示范园、范长江故居修缮和新农村建设三大项目。园区内已有蔬菜种植大户(10亩以上)59户,种植面积1458亩,水产养殖290亩;园区内范长江故居修缮工程现已完成房屋赔偿、道路建设等各项前期工作,房屋修缮工程已接近尾声;新村五改建设已完成92户,已规划建设新农村风貌改造工程18户,村办工程已相继完工。 

3.4 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支撑作用 

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设整合了资源,把很多分散、零星的项目资金进行了重新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建一块成一块,建一片成一片,拉动了一方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新农机在园区的充分应用,充分体现了现代元素,为东兴区的新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在规模化的基础上带动标准化生产,进而实现品牌化;创新了经营机制,通过大流转、小业主等模式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4.园区发展战略构想 

4.1 加快发展农村教育 

园区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必须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一是坚持九年义务教育,依法保障农民受教育的权利,防止中小学生辍学,成为新的文盲;二是努力办好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推广先进技术,特别是把园区科技示范户、专业大户作为农业技术培训的重点,把农民技术教育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职责来抓;三是区内广播、电视等舆论宣传部门要面向农民和经营户,多宣传科学文化、科学致富的新知识、新经验;四是加快园区社会保障改革的步伐,发展卫生事业,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4.2 做好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产品研发工作 

通过技术创新来达到农产品创新以占领扩大市场份额并最终满足园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据统计,国内农产品创新成功率仅在10%以下,其中技术因素是影响产品创新的重要因素,成功的技术创新是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产品创新与研发前提和关键,做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产品研发工作三位一体,从而在发展农业产业和观光旅游业的基础上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 

4.3 协调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优化人力资源与土地的组合 

园区要充分开发丰富的人力资源,还要合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从而协调两者的矛盾。将劳动力从耕地领域转向非耕地领域,一部分在园区就地转化,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从事农业产前和产后服务,以及进一步投放到改土、造林、筑路等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上去;另一部分引导转向第二、三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园区土地资源的利用,要通过深度开发和广度开发,挖掘其生产潜力,并且应注意合理保护,建立资源节约型生产体系,着眼于可持续发展。 

4.4 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要因地制宜,建立不同类型的集约化产区,做到有一定规模、优势的农产品商品基地。建立农产品的多层次市场体系,在商品集散点建立农副产品批零兼营的初级市场,实行产销直接挂钩,集中订货,以流通为重点,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机制。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和加工,形成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紧密相连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园区资源优势和促进地区间优势互补,力求区域经济平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