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8 16:33:53
序论:在您撰写档案管理体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绘制蓝图
2003年初,哈尔滨市政府新办公大楼在筹建之前,哈尔滨市档案局党组立足于全市档案事业大发展快发展的角度,找准创新服务的切人点,借鉴北京西城区的有益经验,决定创建哈尔滨市政府机关档案管理中心,当时在全国省会和大中型城市中尚属首创。市档案局经过认真调研,反复推敲,很快酝酿形成了创建中心的蓝图,并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创建中心构想,市领导充分肯定了其做法,但在全市机构改革精简的情况下,只能批机构,不能增加新编制,新机构的编制问题只能在档案局内部调配解决。
面对工作量增大,人员不增加的局面,当时市档案局还可以有多种选择:其一,维持机关原有档案管理模式,在市政府新办公大楼内,各单位按规定分设档案室,指定专兼职档案人员,各负其责,档案局只按原有管理方法,对各单位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其二,成立政府综合档案室,隶属政府办公厅,负责指导楼内各机关档案室档案管理工作,统一向市档案馆移交档案。选择以上两种方案的好处是,市档案局仍可以按照过去老方法管理档案工作,驾熟就轻,同时也方便接收;不足是楼内政府各单位无论职能大小,档案数量形成多少,一律分设档案室,设专兼职档案员,政府投入很多,造成机构臃肿,设立综合档案室也牵扯办公厅部分精力,存在着一定的重复浪费和工作质量问题。
市档案局在权衡利弊得失之后,放弃对本部门有益处的选择,自我施压,坚定地选择一条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创新之路。很快市档案局将创建中心蓝图变成创建中心正式报告。2003年底,市政府批准建立了哈尔滨市政府机关档案管理中心,配制8名工作人员,机构规格为处级,为市财政全额拨款的独立事业单位,隶属市档案局管理。职责为接收、管理、保管市政府办公楼内的各市直部门全部档案,并按规定保管期限向市档案馆移交;监督指导市政府办公大楼内的各机关的档案工作;为楼内市政府各部门提供档案利用服务。
2004年哈尔滨市政府新办公大楼竣工,市政府划给中心办公用房200平方米,档案管理库房450余平方米,并先后投入120万元资金用于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添置现代化办公的设施设备,现已初步建成了保管、利用条件优良,信息化、现代化程度高,办公环境较好的档案管理中心。
二、履行职能
哈尔滨市政府机关档案管理中心搬入市政府新办公大楼十四层办公,开始履行集中统一管理市政府大楼内各机关档案管理职责。
一是开展了档案移交与接收工作。中心制定了移交与接收方案,确定了“文书、声像档案必交,会计档案自愿,专门档案协商”的工作原则,逐家开展指导,解决难题。目前,已全部完成大楼内37家市直机关档案的移交与接收工作,已接收文书、会计、专门、科技、声像等门类档案约5万余卷(件)。其中部分珍藏价值很高的档案已移交中心管理。
二是强化了档案业务管理。中心的档案管理业务按照综合档案馆的业务要求进行开展。整个库房内档案管理仍以全宗为整体的保管单位,以每一卷(盒)为最基础的保管个体,以全宗下分割的目录为基块。全宗的划分与市馆相对应,目录的编制与市馆保存的全宗相续接,到期进馆的时候,简化接收进馆的二次加工整理,达到规范化管理档案的目的。
三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档案监督指导工作,选择档案管理规范的单位树为样板,组织交流学习,发挥示范作用,使大楼内务机关档案的整体案卷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同时,配合市民政、市卫生局等机关单位一起抓了其所属的事业单位改革中的档案归属与流向工作,确保了国家档案资源的完整与安全。
四是对楼内市直部门档案工作目标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解决,对检查不合格单位限期整改。通过认真检查,强化了各机关的档案意识,增强了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的观念,解决了部分机关档案不规范,尤其是分散管理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五是加强了档案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中心现代化先进的设施设备和人才的优势,举办各种档案业务培训,提高楼内各单位文书人员的应用技能,统一采购配置档案管理软件,及时开展了楼内各机关档案机读目录录入与电子公文归档工作。目前,楼内各机关单位都已建立了文件级机读目录,中心完成了文书档案文件级机读目录数据库建设,并建成小型局域网,实现了与大楼办公网的安全链接。楼内各机关实现了网上检索、档案信息共享。
与此同时,市档案局对政府大楼外的机关单位加强指导,制定了《电子公文归档与管理实施细则》,并由点到面开展了普及推广工作,目前,市直机关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普遍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三、凸显价值
哈尔滨市政府机关档案管理中心在两年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与以往机关档案管理旧体制相比,这种新的体制具有很大优越性,给机关档案管理工作注入新活力,带来新变化。
一是提高了政府大楼内务机关档案管理水平。原来市档案局抓业务指导,因各机关彼此办公地点较远,所以指导只能是宏观地讲讲,造成部分单位的归档文件材料不能齐全完整,立卷质量也参差不齐。现在有了档案管理中心,有了专业人员在身边做指导工作,楼内各单位档案管理水平大大提高了。
二是节约了档案管理成本。这里有几笔经济账可以算一下:第一笔,政府大楼内37个市直部门得设37个档案室,每个档案室按30平方米,总面积为1110平方米,每平方米按3000元估算,总投入为330000元。如今只成立一个中心,库房面积只有450平方米,可节省660(1110平方米-450平方米)平方米,节省资金为1980000(660平方米x3000元)元。第二笔,37个市直部门安装档案管理软件,需购置37套软件,每套软件5000元,合计为185000元。如今中心统一购置统一安装软件只需花费54000元,可节省131000元。第三笔,37个市直部门需37名档案人员,每名档案人员月工资按1500元计算,加上各种奖金、补贴,每人年薪总收入2万多元,37名档案人员需开支74万多元。如今中心工作人员只有8名,节省29人工资,一年可节省58(29人x2万元)万元。前两笔资金节省为定量,一次性节省,后一笔资金节省是变量,逐年节省。三笔账是简单粗算,就可节省大量资金和大批的人力、物力资源,建立中心很划算。
三是档案的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大楼内的档案信息资源集中管理后,为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楼内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发展的基础上,中心开展了网上检索利用档案,楼内各部门通过联网,可以进行网上查询和阅读,不仅可以查阅到本部门档案,还可以看到其他部门的档案。中心有效整合档案资源,为党政机关和社会提供优良便捷的档案利用服务,受到各方面一致好评,前不久被市政府评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单位”,在全市受表彰的151个单位中名列第四位。
四、获得经验
回顾哈尔滨市政府机关档案管理中心创建的实践历程,其经验可以总结出三条:其一,创新需要锐气。创新不是一件很惬意的事,创新之路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曲折,需要吃苦头,克难点,担风险,付代价。如果没有一种以事业为重,正确对待本部门名利得失,敢于承担责任,不怕做出牺牲的锐气,是难以实现创新、干成事业的。其二,超前思维是成功的保证。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干成任何一项工作,就必须打好提前量,要有前瞻性,否则,机遇一旦来临,仓促上阵,很难取胜。创建哈尔滨市政府机关档案管理中心的设想,如果不是在市政府大楼筹建之前就已酝酿形成,它是很难建成的。其三,同频共振是实现价值的关键。档案工作价值不仅仅在于保管多少档案,更在于提供什么样的档案服务,档案工作贴近社会发展需要的紧密程度如何,决定其发挥作用大小。档案部门只有想党和人民群众之所想,做其之所做,达到同频共振,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值。
[关键词]企业档案知识管理管理体制生命周期
一、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的建构背景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首先档案本身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其形式由原先可视记录识别型转变依赖机器识别的代码型(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手工模式不断发展,历经单机数据管理模式、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识管理模式,并且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其管理流程、手段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基于手工的档案管理流程需要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相应调整。20世纪对档案管理理论影响最大的就是档案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将档案形成到销毁或转化为档案看做是一个整体过程、档案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档案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档案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档案生命周期理论为档案的阶段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揭示了档案运动阶段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影响,为实现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
1.信息一体化管理
信息一体化管理,其实就是指企业的档案工作、情报工作、图书工作的一体化。在企业,这种综合性信息管理机构一般称为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提供历史的信息和现时的信息,又要注重超前性、预测性信息的采集、筛选、提供。一方面可以利用档案史料中的信息编写反映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科技成果等编研成果,为展现企业的辉煌历史、提高企业的市场信誉和增强企业的社会效益提供详实、可靠、生动的凭证;另一方面,还可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网上采集与企业业务有关的信息,并进行筛选、汇编,为企业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含量较高的有价值的信息。这种图、情、档一体化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一些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大型企业,在原有图书机构、档案机构或情报机构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信息管理实体机构。这种管理模式便于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实行现代化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对信息资源的联合开发利用。
2.档案一体化管理
档案一体化是我国文件和档案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是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文件工作和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使之实现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而发挥各自以及总体的最大效能,确保从企业现行文件到档案管理的高效和优化。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一体化的目标
实现从现行文件到档案整个运动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科学管理。科学的档案一体化管理是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在文件从产生到最终转化为档案的过程中,既加强企业内部文件、档案工作的一体化,也注重各个不同文件职能机构的业务衔接,从而使文件到档案全过程都得到有效控制。
(2)档案一体化的原则
在实行信息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全程管理原则,电子文件环境中,文件、档案界限不再显而易见,文件和档案工作人员界限也日趋模糊,文件与档案工作实行全程管理,将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共享,提高效率;前端控制原则,前端控制原则是以文件生命周期为基础,将文件从形成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不同阶段看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件形成是前端,处理、鉴定等是中端,永久保存或销毁是末端。前端控制是对整个管理过程的目标、要求和规则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整合;集成管理原则,集成管理是对管理要素的科学重组,是全程管理思想的延伸和深化。集成管理可以增加管理体系的功能度,因精密组合而减少疏漏,提高可靠性,增加相关作业密度,减少重复而降低功耗,提高管理效率。
(3)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内容
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文件、档案生成控制的一体化、流程管理的一体化和信息利用的一体化。文件、档案生成控制的一体化指在文件最初生成阶段、对电子文件就是在系统设计阶段,就应当树立档案管理意识,确保生成文件符合档案管理功能要求;流程管理的一体化指对档案运动流程实施统筹规划、全面控制和综合管理。信息利用的一体化指对文件、档案信息进行合理协调,使文件、档案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4)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技术保障
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技术保障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档案一体化管理不只是理论上设想的一种管理思路和模式,更多是实践中需要实施的一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它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首先,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简化了文件、档案管理的工作程序、提高了文件、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并且也改变了文件的生成方式和载体性质。其次,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文件运转的的方式和特点。这些都使得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有了实现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改革;档案管理;发展
档案管理是国家档案工作的一种组织制度,他包括对档案行政管理单位的制定,业务管理机构的设立和各级档案管理机构的从属关系、组织管理方式等各方面的集合体。为了能够更好的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多样化需求,我们制定不同的指导监督方式,不同的管理制度,推行档案管理业务的多元化。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作为一种专业的管理体制,人们在研究他发展的变化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从公共管理科学的角度来看待,只是一味的关注档案专业行政管理。通过这个切入点,我们结合管理科学、公用管理学等基本原理,从不同的角度来对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深入全面的探究。[1]
一、档案管理进行改革的原因
(1)就其内部原因来说,首先,每个档案管理能否良好的使用、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体制自身的功能是否优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政府所要管理的事物范围也在逐步的扩大,所以说要想使政府的档案管理体制更好的发挥作用,那么我们就必须将档案管理的行政机构和机制进行改革。当然了,改革的档案管理体系必须要与当地的社会、自然环境相适应。
此外,档案管理体系建立后,完整的档案管理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档案管理监督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对所属的单位和员工的监督、对同级单位档案管理的监督、对下级单位档案管理的监督等。这样,完整的档案监督管理体制可以实现不同的监督形式,它与监督的对象共同的发展,使自己发展的更加完善。
(2)就其外部原因来说,一方面是科技的原因,在科技发展的同时,它也要求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是高素质,工作是高效率的,在档案管理的领域进行相应的创新。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原因,每个上层建筑都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档案管理体制也是上层建筑的要素,只有当他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才能更好的为经济基础服务。
(3)档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档案管理体制改革最基本的作用就是为了能让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的规范化,通过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体制对有关档案行政机构和人员的工作和职责进行合理明确的划分,因此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就要从制约和规范化各级不同档案的行政机构以及他们的职责和义务开始。
在科学的行政档案管理机制下,可以实现各级档案管理机构的合理配置,并且让他们之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灵活的运转,让他们能够更加高效的运转。那些不够科学的档案管理体制只能给国家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带来阻碍,最后导致因为职责不明确、系统过于庞大而导致运转失灵,缺乏工作效率。[2]
科学的管理体制能够让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顺利的实现各自的职能,不同级别和专业的档案行政管理机构都拥有着自己的法定职能,这些职能的科学实现都需要有对应的制度作为最基本的保证。一个科学的档案行政管理体制是实现档案行政职能最基本的保证之一,他能够让所有的档案管理机构之间协调配合,并且高效完成任务,让他们各司其职,保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有效执行。
二、我国档案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1.推行档案及文件一体化的行政管理运行模式
我们实行文档管理一体化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能够通过最有效的方式、最低廉的价格来对档案进行管理,并且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工作的需要。
美国是世界上最先开始对文件管理进行系统研究的国家,因此美国在对档案的管理工作上理论和实践充分的结合在一起,美国在文件管理方面的管理以及整套机制的运行过程中,所达到的效果非常明显,它可以让档案工作人员对文件的生命周期进行控制,保证档案的完整性,让档案从非现行文件成为档案的过程中紧密衔接,保证了档案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相关机关也可以不必设置专用的文件管理机构,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投入。
因为几十年以来,一直都在实行相对比较集中的文档管理体制,所以美国的档案和文件的管理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而我国档案管理现在还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模式,档案也没有专门的机关进行管理,在我国推行档案管理工作一体化还有着很大的障碍。美国先进的档案管理经验,为我国推行文档一体化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2.加强档案行政管理的集权性
我国现行的档案管理制度中实行的是一种分专业分级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方式不可避免的会导致管理权力的分散,各级档案的管理部门都隶属于各级党委政府。专业系统档案的管理部门制接受专业主管部门的指示,各级档案馆也只服从于各级的党委和政府。各级档案管理机关没有相互联系,各行其是。在法国档案管理权力恰恰相反,他们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管理的模式。国家档案局的局长兼职档案馆的馆长,其他隶属各级的档案管理都处于局长的掌控之下,国家档案馆、省级档案馆、市级档案馆都存在于国家的档案管理体系下,这对我们应当如何增强档案行政管理的集权工作具有代表性的意义,在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中具有借鉴价值。[3]
三、总结
根据我国目前的形式可以看出,档案管理体制并未完全的将传统的体制摒除,而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而实行的档案管理制度对其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要明白任何一种体制都要在合适的时代和地方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效能。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构建有实际意义的档案馆、充分的实现它的价值、实现资源的统一、提高自己的服务理念。
参考文献:
[1] 刘婵婵. 21世纪初中国档案资源整合的研究[D]. 辽宁大学 2012
1.1完整性要求维护医院档案的完整,可以说是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要达到完整性要求,一方面要保证医院档案数量齐全,成分多样,使应该集中保存的档案不致分散和遗漏,维护全宗和全宗群的完整;另一方面要尽量保持医院档案间的历史联系,不能人为地割裂、分散。
1.2安全性要求医院档案是珍贵的历史记录,往往只有一份孤本,而且年代越久远的档案,其价值往往越大。但由于社会的和自然的原因,档案材料不免遭到损毁。因此,尽可能地延长档案的寿命,保护其安全,避免医院档案中的机密泄露,就成为档案管的基本任务之一。
1.3科学性要求现代的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不再是对医院档案的简单出纳和保管,而要采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遵循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律,把档案管理活动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来进行科学管理使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1.4规范性要求规范性要求,也就是医院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要求。档案管理系统不是孤立的系统,各个档案管理系统之间,档案管理系统和其它文献管理系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正在向网络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实行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得以共享。要达到规范性要求,除了要制订各项医院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并贯彻实施外,还可通过法规手段来实现。
1.5经济性要求在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应尽可能用最少的投资达到最大的效益,无论采用哪种管理手段,都要考虑它是否经济实用,能否用较少的成本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由于我国大多数档案机构经济条件有限,经济因素往往在档案管理系统运行中起决定作用。
1.6现代化要求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将各种现代化技术如计算机技术、缩微技术、复制技术、视听技术等应用于档案管理中,可大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水平。
2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医院档案管理活动与其它文献管理活动一样,包含了信息的输入、存贮、加工、输出这样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是一种信息控制系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对社会的相对封闭性医院档案直接关系到其形成者的切身利益,所以,档案一般自形成之日起,对外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封闭期,然而医院档案管理的封闭性造成了档案保管和利用的矛盾,这种矛盾贯穿于档案管理的整个过程,并由此推动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2医院档案管理过程的阶段性就医院档案的流转程序而言医院,档案管理过程可分为档案室管理和档案馆管理两个阶段。处于不同阶段的档案所起作用不同,具有不同的价值,服务对象不同,医院档案管理方式也有不少差异。在档案室阶段,档案具有凭证价值,主要为其形成单位控制和使用,为本单位日常工作经常查考,具有过渡性;在档案馆阶段,档案对其形成单位的作用降低,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文化价值,进入永久保存时期。这个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为某个单位服务,而是要有意识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主动地提供档案为整个医院的各项工作服务。
2.3医院档案管理活动对档案形成者的依附性医院档案是在其形成者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反映了形成者的全部历史及其观点、经验和成果,包含了与其形成者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实和数据。因此,档案历来为形成者所有与控制,其价值与它的形成者有密切关系。目前普遍采用的在档案整理中保持档案的来源联系的作法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3.1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人们对档案管理的意识,档案资源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医院的档案管理与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是紧密相连的。随着医院管理向科学化、现代化和标准化发展,档案工作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档案工作人员是医院档案工作的管理者,对医院的档案工作实施全面的管理,在档案管理中起着领导、决策、指导、监督作用。因此,建立一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专业技能、胜任本职工作、富有创新能力的档案管理队伍,并使他们充分意识到档案的价值及档案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自觉参与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我们工作的当务之急。
3.2完善医院档案管理的体制建设和制度建设多数医院原来的档案管理没有独立的机构,造成档案管理没有自,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医院应通过认真地调查研究,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逐步建立医院档案管理的职能机构,确立档案室在医院中的地位,实现档案管理从分散模式向集中模式的转变,从而有利于档案的保管和档案信息的综合开发。档案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医院各级部门要严格把关,责任到人,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医院应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科室管理责任书之中,与科室主任工作实绩考核奖惩挂钩,明确科室主任对科室档案工作的管理责任,抓好归档材料的收集、整理,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
3.3实行档案标准化管理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根本档案管理现代化不仅是先进设备的配置,还包括管理方式的标准化。医院档案的标准化是指现代化档案管理要符合档案的各项标准化内容、分类、编号及案卷目录,各个项目都要求标准化,符合各标准的规定。档案要做到标准化是指现代化医院档案管理必须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从初步收集、整理到最后归档、存入微机,都要做到条理清晰、目的明确,保证档案完整,避免漏失档案的内容。
4结论
档案从几千年来的纸质载体到21世纪的电子载体,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意识到管理模式,从工作手段到工作方法,从工作规范到质量标准等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研究知识经济给档案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针对医院档案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探索知识经济时代新形势下的医院档案管理对策,提出具体的、针对性的措施,对于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水平,强化医院的档案管理,丰富医院档案管理的理论内容,促进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宋东亮,顾宏革.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的发展策略[J].档案学通讯,2001.3
[2]潘习龙,徐莉,赵茜倩等.医院改革——医改的关键环节[J].国医院管理,2008,28(5)
[3]张新芳.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5,(21)
[4]郭祥丽,严晓春.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7)三、建设大档案管理体制在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海南大学实行大档案管理后,全校的档案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档案工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服务的功能得到充分保证,同时也为今后学校档案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大档案管理模式在现行高校管理体制下也遇到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1.机构设置不科学,弱化了档案部门依法管理行为。《档案法》第七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档案机构职责是:“监督、指导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第八条第一款规定:高校档案机构的管理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法律和方针政策,综合规划学校档案工作。”目前,全国各高校档案管理机构在设置上,一是设立独立档案馆,一般列为学校直属业务单位或与图书馆、学报等单位一并定为教辅单位;二是设立非独立档案馆(室),挂靠校办或其他相关部门。两种设置的档案机构,都被排除在行政管理系列之外。建立了大档案的高校档案管理机构,也没有改变这种现状。准确地讲,档案馆没有行政管理权。有关档案工作文件要通过校办转发,档案工作会议也需要学校出面组织。由此可见,在现行高校档案管理体制下,档案馆本应依法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被不科学的“定位”完全弱化了。
2.职责与权力相分离所带来的困惑。实行大档案管理后,档案馆的业务职责与任务加大数倍,但相应的管理职权却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管理权限仍仅限于对本单位的内部管理。只有职责,没有职权的档案馆,在对学校各立卷部门归档管理及其他文献档案收缴工作中处于一种尴尬境遇。
3.没有相关配套政策而引发出“山寨”收费现象。《办法》首次赋予高校档案服务社会的新功能,同时也明确“用于个人或者商业目的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合理收取费用”;《办法》还规定“高等学校对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档案工作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补助。”但是,《办法》已经颁布实施近一年,各地方政府还没有出台针对高校档案管理的相关收费政策和档案人员的补助政策。而建立大档案后,随着高校档案的有效整合,极大扩充和丰富了的信息资源,吸引了众多的利用者。于是,收费问题在没有一个统一规定和标准的情况下,各高校根据各自的政策采取了不同的收费标准。类似现象同样反映在对档案人员的工作补助上。
4.档案重要性被忽视的现象仍较普遍。主要反映在二级学院的一些领导干部身上。由于高校的特殊性,二级学院的主要负责人大多是单位教学、科研骨干,主要精力放在业务上。档案法制观念淡漠,视档案工作可有可无,对本单位的档案工作很少关心过问,档案工作被边缘化。
对策1:机构职能设置不科学和职责与权力相分离的问题,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要赋予档案管理机构依法治档的职能,管理权的问题也就落到了实处。建议高校参照地方政府档案局(馆)两块牌子一套A-5的做法,在校机关设置档案处(馆)。这样,档案管理机构就能够承担起对全校档案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责了。
对策2:行业收费是一个敏感且严肃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建议由省一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牵头,通过调研提出一个收费与补助标准,报送物价部门审批,从根本上解决档案利用收费和档案工作人员补助不统一,不规范问题。
对策3:单位领导的档案意识对档案部门的影响至关重要,要加大档案宣传力度,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档案意识。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首先档案本身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其形式由原先可视记录识别型转变依赖机器识别的代码型(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手工模式不断发展,历经单机数据管理模式、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识管理模式,并且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其管理流程、手段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基于手工的档案管理流程需要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相应调整。20世纪对档案管理理论影响最大的就是档案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将档案形成到销毁或转化为档案看做是一个整体过程、档案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档案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档案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档案生命周期理论为档案的阶段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揭示了档案运动阶段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影响,为实现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
1.信息一体化管理
信息一体化管理,其实就是指企业的档案工作、情报工作、图书工作的一体化。在企业,这种综合性信息管理机构一般称为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在为企业服务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提供历史的信息和现时的信息,又要注重超前性、预测性信息的采集、筛选、提供。一方面可以利用档案史料中的信息编写反映企业发展历程、企业文化、科技成果等编研成果,为展现企业的辉煌历史、提高企业的市场信誉和增强企业的社会效益提供详实、可靠、生动的凭证;另一方面,还可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网上采集与企业业务有关的信息,并进行筛选、汇编,为企业的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含量较高的有价值的信息。这种图、情、档一体化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一些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大型企业,在原有图书机构、档案机构或情报机构的基础上构建统一的信息管理实体机构。这种管理模式便于建立计算机管理系统,实行现代化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实现对信息资源的联合开发利用。
2.档案一体化管理
档案一体化是我国文件和档案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是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借助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对文件工作和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使之实现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而发挥各自以及总体的最大效能,确保从企业现行文件到档案管理的高效和优化。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一体化的目标
实现从现行文件到档案整个运动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科学管理。科学的档案一体化管理是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在文件从产生到最终转化为档案的过程中,既加强企业内部文件、档案工作的一体化,也注重各个不同文件职能机构的业务衔接,从而使文件到档案全过程都得到有效控制。2)档案一体化的原则
在实行信息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全程管理原则,电子文件环境中,文件、档案界限不再显而易见,文件和档案工作人员界限也日趋模糊,文件与档案工作实行全程管理,将可以大大提高信息共享,提高效率;前端控制原则,前端控制原则是以文件生命周期为基础,将文件从形成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不同阶段看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件形成是前端,处理、鉴定等是中端,永久保存或销毁是末端。前端控制是对整个管理过程的目标、要求和规则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整合;集成管理原则,集成管理是对管理要素的科学重组,是全程管理思想的延伸和深化。集成管理可以增加管理体系的功能度,因精密组合而减少疏漏,提高可靠性,增加相关作业密度,减少重复而降低功耗,提高管理效率。
(3)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内容
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文件、档案生成控制的一体化、流程管理的一体化和信息利用的一体化。文件、档案生成控制的一体化指在文件最初生成阶段、对电子文件就是在系统设计阶段,就应当树立档案管理意识,确保生成文件符合档案管理功能要求;流程管理的一体化指对档案运动流程实施统筹规划、全面控制和综合管理。信息利用的一体化指对文件、档案信息进行合理协调,使文件、档案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关键词】档案管理体制;改革
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是转型时期我国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档案管理体制改革,须从国家关于各项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出发,厘清我国现阶段档案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指明现阶段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构筑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档案管理体制,其直接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我国现有档案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有的档案管理体制主要借鉴与苏联,同时照顾到我国特殊的国情而建立起来的,当前,我国档案管理体制主要是以“集中统一”为指导建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国家档案局统一领导全国范围内的档案事物,对全国范围内的档案事物进行统一领导、管理和宏观指导,同时负责国家级的档案管理工作;地方档案管理机关主要负责地方行政区域内的档案管理事务,接受本地方行政区域党和政府的领导并接受上级档案行政机关的监督和指导。可以说,我国现有档案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现行的档案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局馆合一”的档案管理体制,使得档案管理机构需要同时负责本地区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两项职能,容易导致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文化事业机构的定位认同模糊,也易于形成档案管理局和档案管理管法律责任不清,档案管理机构行政化色彩过于浓厚,影响了档案管理文化事业的发展;对于非国有单位档案及私人档案的管理是否仍旧采用传统的集中统一管理体制仍存在争议,需要从体制上予以确定和解决;文件管理及档案管理被人为割裂,给档案管理的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档案质量的参差不齐、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不高等,这些都是当前我国档案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性的问题。
二、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措施建议
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目标是有效应对当前我国档案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突出性的问题,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档案管理体制,因此,今后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档案管理资源,建立综合性的档案馆
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并不是对我国现行档案管理体制的彻底否定和推倒重建,而是在现有档案体制范围内进行一定的改进使之更加顺应和符合新时期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应继续坚持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集中统一”管理体制,其已经被证明是符合当期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管理原则,在此基础上,统一整合当前地方档案馆档案资源,建立省(市)一级的统一的综合性的档案馆,打破以往档案管理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真正实现地方档案资源的统一管理、使用,提升规模效益,提高地方档案管理的效率。
(二)变革“局馆合一”的管理体制,实行“局馆分离”
实行档案管理“局馆分离”是按照当前我国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同时也是基于当前我国档案管理现存问题而做出的,档案管理行政部门和档案馆要进行分离,明确各自职能,各归其位。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和档案馆要在机构、人事、管理等方面实行彻底分离,分离后,档案管理行政部门将集中负责档案管理的统一领导、规划协调、监督指导等,而档案馆将承担其作为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职能,将承担相关档案的收集、管理、利用等事宜,实行“局馆分离”后档案馆将逐步摆脱原有的行政化运作模式,真正发挥其专职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文化单位职能,真正走向民众,走向社会。
(三)实现档案管理体制的多元发展,为档案管理体制改革注入活力
我国现阶段的档案管理体制主要是依照计划经济时代特点而形成,对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实行统一管理,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档案管理的对象已经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各种非国有单位及私人企业、外资企业的出现使得我国现有的档案管理体制必须做出积极回应,因此对于这些非国有单位的档案管理问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鼓励这些企业在不违反相关法律的情况下,赋予企业一定的档案管理自,地方档案行政部门及档案馆则负责对企业的档案管理进行直接或间接监督、指导,保证企业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合理管理、使用档案。
三、结语
总之,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大力加强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对进一步规范我国档案管理工作,释放档案管理工作活力,提高我国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推进我国档案管理事业健康发展都各方面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必须要加快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不断推进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军.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档案学通讯,2009,05:46~49.
[2]王萍.我国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要点与难点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4,21:58~59.
【关键词】集中式;档案管理;意义;做法
档案管理是在文章储存、材料保管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有效率有意义的管理手段,在我国档案储存历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档案法》明确规定:“档案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从此,集中式档案管理应运而生。“集中式”是集政治体制、法律体制、社会体制为一体的综合管理方式,为我国档案管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集中式档案管理概述
集中式档案管理是指档案集中储存收藏的管理方式。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制定的合理有效的档案保管体制,即将国家档案统一收归国家管理,任何其他单位不得拥有,所有国家档案都是对我国历史的见证,是我国不可或缺的宝贵材料,它们一直都在默默地为我国的发展贡献着力量。如果说国家集中式档案管理是一栋房子,那么基层集中式档案管理则是建造房子的砖瓦,换言之,基层集中式档案管理是基础,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基层档案管理中,各式各样的档案想要按照合理有序的方法进行管理,就必须将各种档案整合起来统一管理,然后逐级分层,通过有效的方式方法达到档案的集中式管理。
二、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的意义
(一)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对国家的意义。集中式档案管理在我国档案管理体制中是最为核心的一部分,是我国发展的基础支撑。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的诞生,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复杂而没有效率的档案管理方式,并且为我国档案管理体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实现档案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档案法》指出,统一有效的档案管理方法对于我国档案管理体制具有积极意义。
(二)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对社会的意义。在我国社会迅速发展过程中,不乏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档案材料,然而合理有效地对这些档案进行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完成了这项复杂而繁重的任务,才能对社会发展和进步进行有效的反思和分析,从反思分析中汲取精华血液,使之渗透融合到社会发展的大动脉中,使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为社会发展提供持续且有效的新鲜力量。
(三)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对企业的意义。随着我国科学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我国企业依靠着健康的国家政策和科技水平飞速发展,在发展的同时,对集中式档案管理的要求也随之增加。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合理有效的档案储存管理方法,就不能在众多竞争企业中脱颖而出,就会迅速失去企业竞争力,从而导致企业破产重组。因此,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能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的具体做法
(一)建立健全档案法规。近年来,我国对于档案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要求,建立健全档案法规体制迫在眉睫。我国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档案管理办法,在制定行业和部门档案管理办法上没有对其深入进行研究和探讨,只是从根本的利益出发,从而导致了各项档案杂乱无章,如若长期执行可能会出现档案丢失、遗漏等问题。因此,构建统一合理的档案管理法律法规是档案管理体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档案管理部门应优化合作。档案管理部门是对档案进行分类、分层、分专业管理的主要行政机关,然而,分散式管理并不能有效地针对档案类型和用途进行合理的分类,所以,档案管理部门需要通过团结协作,对档案进行整合分析,进而实现合理有效的档案管理。在各管理部门之间,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制定等政策,使部门和部门之间能够进行统一的沟通,优化各档案管理部门的合作,为合作提供便利畅通的桥梁。
(三)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是繁琐而又重要的,因此,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是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的重中之重。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优化档案管理工作的程序是规范档案工作的有效途径。了解学习并且严格依据我国《档案法》进行档案管理工作,进而通过对《档案法》的深入学习,更好地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四)促进档案的现代化管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管理也向数字多元化发展,档案管理的重心也由传统管理向数字化管理转移。利用信息技术对档案事业进行“集中式”管理,利用数字资源的完整、迅速的传输速度,对档案进行实时、有效的管理。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不仅传输方便,而且还能有效的增加档案的搜索速度,减少整理、分析档案的时间,增加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集中式档案管理应采取多元的现代化技术,利用数字信息的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提升档案工作的效率和服务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该体制有利用国家的安全和完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企业的深化和改革。合理利用数字信息,对档案进行集中式的管理和安全稳定的分析,还可以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团结协作和紧密配合,使我国档案事业协调健康发展,为我国档案事业贡献出强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唐漳先.对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的思考[J].铜陵学院学报,2008.
[2]王巍.企业档案集中统一管理[J].办公自动化杂志,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