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创业现状分析范文

时间:2023-07-28 16:33:39

序论:在您撰写创业现状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创业现状分析

第1篇

一、近几年来吴江市创业培训的情况

创业培训是对具有创办小企业意向的人员和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企业创办能力、市场经营素质等方面的培训,并对他们在企业开办、经营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政策指导,其目的是通过提高企业创办者创业的心理、管理。经营等素质,增强参与市场竞争和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使小企业创办者在成功地创办企业,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创造和增加社会就业岗位,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或再就业。自2003年起根据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一部署,在苏州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创业培训。

创业培训也称SIYB培训,SIYB是国际劳工组织为了促进就业,支持发展中国家微小企业的发展,以创业促就业,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专门组织专家开发的。SIYB培训项目由四套以教材为主的培训课程组成,体系包括GYB即创业意识初始阶段;SYB是创办你的企业;IYB是改善你的企业;EYB是发展你的企业。我们目前举办的主要是前两项培训,自2010年开始尝试第三项培训IYB。从2003年到现在,吴江市参加创业培训并取得合格证的有5981人。

总的来看,近几年参加培训的人数逐年增加,培训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反响较好,能取得这样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领导重视,宣传到位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把创业促就业工作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苏州市分别于2008年、2010年举办了苏州市民创业创新大赛,由电视台进行直播,市领导颁奖,营造了创业光荣的良好氛围。吴江市配合苏州大市也分别搞了两次创业大赛,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重视,在吴江掀起了一股创业热潮。我们还充分利用吴江日报、吴江广播电台等媒体常年开展创业培训的招生及政策宣传,让更多的吴江市民了解创业。2010年我市配合苏州大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成立了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各项工作在全市上下得到了充分重视,创业培训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

2、培训范围 不断拓展

2003―2005年,实行免费创业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下岗失业人员,2006年开始拓展到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农村富余劳动力、退役士兵、大学生村官、残疾人。

只要有创业愿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都可以申请参加开办企业的培训。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对已经是企业主,但需要提高经营能力的人员进行提高培训。

3、培训目的 更加明确

通过创业培训,培养、提高“创业者”的心理、管理、经营素质,增强其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对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中的“创业者”实施心理、管理、经营素质的培训,帮助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创业的自信心。同时,对他们实施市场分析能力、市场竞争意识、组织管理能力的培训,增强他们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造就一批成功的小老板。

通过创业培训,实现就业倍增效应。部分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创业培训成为小老板,开办了新企业或实体,在解决创业者本人就业问题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一批就业岗位,能帮助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实现就业倍增效应。

通过创业培训,推动民营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吴江历来都是民营经济特别发达的地区,创业的环境很好,对创业者进行培训,使这支新生的创业者队伍了解、掌握国家的有关经济法规,学习工商、税务、金融、科技、管理、劳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帮助他们选准经营方向,减少经营投资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促进吴江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4、创业优惠 政策到位

这几年,吴江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使创业者得到了极大的实惠,为成功创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创业方面的优惠政策主要有:

创业补贴。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具有本市户籍经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创业培训结业的自主创业人员,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1)在领失业保险金人员;(2)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包括:女40周岁、男48周岁及其以上失业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长期失业人员;夫妻双失业人员;单亲家庭失业人员;特困职工家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员; “零就业家庭”的人员;(3)无单位就业经历,初次创业的高校毕业生;(4)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低收入纯农户家庭和农村单亲家庭等农村就业困难群体;(5)持有效证件初次创业的复员转业退役军人。

对确认符合上述对象和条件的自主创业人员,自2008年1月1日后领取营业执照,所办实体正常经营,已办理社会保障登记,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正常经营是指办理纳税登记并已进行纳税申报,缴纳税款的,可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2000元。

小额担保贷款。经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创业培训合格并创业的人员,可直接向职业培训指导中心申请,填报《吴江市小额担保贷款(个人)申请表》,并按要求提供相关资料和证件报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审查,经审查通过后直接提交担保机构。市担保机构接到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查的申请材料,在3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并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办理担保手续和反担保手续,并出具担保书。农商行收到担保机构提供的申贷材料后,对材料齐全、符合贷款条件的,在3个工作日内办理贷款审批手续,核定贷款金额和贷款期限,签订借款合同并发放贷款。贷款担保基金收取的担保费不超过贷款本金的1%,由市财政全额向担保机构支付。贷款额度不超过10万元,贷款期限最高为二年,贷款利息由财政全额贴补。

2008年出台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给广大经创业培训合格后自主的小老板得到了强大的资金支持。2009年实现成功贷款人数为59人,贷款金额为570万元;2010年实现成功贷款人数为164人,贷款金额为1626万元。

社会保险补贴。经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创业培训结业的人员,自办实体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给予定额社会保险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补贴标准参照当年企业参保缴费基数下限,按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合计单位缴费比例计算,2009年补贴标准为每月300元,2010年调整为每月317元。

5、带动就业 成效明显

各镇“一镇一品”活动的开展和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为自主创业者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营保障,增强了初办企业的成活率,也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和成本压力。创业孵化基地还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便于小企业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也便于市场的集中,形成固定的客流及订单,有利于规模经营,提高市场的知名度。目前吴江市各个镇(区)根据当地的产业结构,建立了10个创业孵化基地,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创业培训的成功率,创业带动就业成效明显。

二、创业培训目前存在的问题

1、创业师资建设受到瓶颈制约,创业服务专家建设亟待加强

目前的创业师资结构比较单一,随着创业培训的目标任务的增加,创业培训质量要求的提升,无论是从知识结构、还是年龄结构,师资问题将越来越受到严峻的考验。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的建设,依靠职业培训指导中心个体的力量,无法聘请到高层次的专家,需要更高层面的推动。

2、小额担保贷款的审批程序有待细化

目前的小额担保贷款,给创业者提供了很好的融资渠道,极大地推动了吴江的创业活动。但在担保审核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没有明确的标准),造成了许多学员的不理解和埋怨。需要进一步细化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担保贷款的操作流程及标准。

3、自主创业者的融资需要更多的支持

自主创业者要实现成功创业,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成熟,开办企业的各项成本都在水涨船高,目前实施的小额担保贷款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燃眉之急,创业者需要通过其他渠道筹集到更多的资金。

4、创业项目、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上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沟通

当前创业培训的过程中,主要以教材内容为主线,所涉及的案例与吴江市创业项目推介(一镇一品)、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缺乏有效的衔接,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交流。

三、进一步优化创业培训的工作思路

1、成立创业讲师志愿团,并定期进行交流,开展教研活动

向社会公开招聘兼职创业培训讲师,充实创业培训师资队伍,着重培养有自主创业实体或经历的创业讲师。定期开展创业业务培训,通过教研活动、参观学习、拓展训练等多种形式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2、强化创业培训的后续服务工作,提高创业培训质量,提升企业经营水平

加强创业指导专家委员会的建设,聘请高层次的企业家、高校教师、企业高管、政府相关部门的专家为创业者出谋划策,指点迷津,优化企业经营方案,提升企业经营水平,提高创业成功率和成活率。在服务形式上开展“门诊式服务”、“会诊式服务”、“结对子服务”、“上门服务”、“网上服务”等形式的指导服务。

3、鼓励引导社会各界捐助成立创业基金,改变由财政独撑的局面

创业存在着风险,财政资金的特殊性规定了严格的反担保措施。初次创业者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所以融资的需求量较大。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弥补这一差距,需要政府或行业协会出面向社会各界发起募捐,成立创业基金,缓解资金矛盾。

4、扩大免费创业培训的覆盖范围

将创业培训的范围扩展到有创业意愿的吴江市民。将创业培训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体现政府为民服务的理念,鼓励更多的市民通过创业实现更好地就业。

5、成立自主创业者协会

今年我们在市人社局的指导下,成立了吴江市自主创业者协会。今后我们将利用这个平台有序开展联谊会活动,加强创业者之间的交流。定期组织专家志愿团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工作,为创业培训学员答疑解惑。加强地区间的创业联谊活动,及时掌握最新动态,扩大地区间的合作。扩大创业者协会的知名度,让更多的自主创业者加入到这个阵营来,为吴江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2篇

关键字:钢琴演奏;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224-01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机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在青年一代中,尤其是大学生,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群体,所以保证大学生的就业,也就变的尤为重要,但是对于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来讲,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都是属于难就业群体,在这种就业形势下,钢琴演奏专业学生的自主创业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钢琴演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专业,在所有的音乐院校中,钢琴演奏专业都有这举足轻重的地位。钢琴演奏艺术属于表演艺术。因此,我们对它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的重点就放在“演奏和表演”上。每个人的音乐表演才能都不是与生俱来,它来自于演奏者的长期艺术实践和积累,来自于演奏者全面的修养和丰富的生活体验,更加要求演奏者拥有扎实的基础。作为一名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只有注重演奏基础的训练,经常参加演奏实践,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找机会多举办不同形式的音乐会,不断加深自己的演奏实力,才有可能将自己打造成高水平的演奏人才。在当今这个变幻莫测的社会中,虽然有无数的机会,但是人才数量之多和其就业的多样化,也使得不少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缺乏前进方向。总的来说,钢琴演奏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有很多的就业选择,一般的学生选择从事钢琴家教,成为隐形的就业者。但除了家教之外,也可接受琴行的邀请进行授课。还有一些学生如果想要从事电子音乐和电子作曲之类的工作,则还需要参加相关的学习或培训。还有一些学生选择在市、区级艺术院(团)从事钢琴演奏工作;或在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任专职音乐管理工作;还可以担任各级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艺术管理人员或钢琴指导教师;从事钢琴教育工作;或在文化娱乐场所担任专业的键盘演奏或其它跟钢琴演奏有关的工作。就业方向职业的岗位职责主要是从事钢琴演奏等艺术类培训和辅导。在一些工作岗位上积累到一定的人脉后,还可以选择自己创立钢琴演奏艺术学校,但这种创业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而对于大学生来讲,就业的好坏与自己本身的能力有着非常大的联系。

以目前的创业教育现状来看,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相对于许多西方国家来说起步较晚,还存在这许许多多的问题,像创业观念上的落后,尤其是针对音乐类学生的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够成熟够,没有良好的创业环境等。所幸中国的钢琴教育在整体上来讲还是非常好的,特别是这些年,发转的速度非常快,这通过观察每年参加大赛的新增选手就可以看得出来,而且许许多多普通家庭也开始购买钢琴,培养子女在这个方面有所发展。一些不是音乐院校的学校也开始招收艺术类学生,并且开设了键盘演奏系。对于培养全面的钢琴人才以及生源的多元化来说,这个现状是很好的。在某种意义上,现阶段中国的钢琴教育和发展钢琴教育的大环境是我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想要拥有创业能力,学生自身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然而,在通过多年的实际教学和调查中,笔者发现现在的教学中还很多存在着许多问题:大部分的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是依然运用“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大束缚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灵感;在选择教材也不够慎重,太过强调技术性。首先,应该打破传统授课模式的束缚,目前,“一对一”的课堂教学还是学校音乐教育以及私人教学的重点,这种方法使得学生的音乐体验的范围比较小,教学方法主要也是靠死记硬背、练习、模仿和重复,极大地束缚了学生主动创作的积极性和想象的空间。理想的学琴过程是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音乐性的教育而不是音乐培训。所以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一对多”集体授课的模式,特别是初学钢琴的学生,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请一位同学上前独自演奏,然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指出他弹得好的地方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怎么解决,再由教师示范正确的演奏方法,这样在锻炼学生上台表演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质的同时,也使学生之间形成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气氛。这样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教会了学生“怎样弹”,也让学生掌握了“怎样教”。这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创业有非常大的帮助。

第3篇

关键词:高职 大学生 创业教育 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b)-0153-02

创业教育作为新的教育理念,是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以开发和提高青少年的创业基本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是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要求。江苏省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开展较好的省份之一,近年来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江苏省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分析其开展的现状与存在的不知,对全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起到很好借鉴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群体抽样方法,根据江苏地区分布,从苏南、苏中、苏北抽取7所高职院校(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的1 0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采取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设计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发放问卷1 000份,得到有效问卷976份,问卷有效率97.6%。

2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2.1 大学生对创业和创业教育的理解

创业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是人才观的转变和教育观的革命,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调查得知,有87%的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开设创业教育很有必要,但对什么是创业教育不理解,认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都可以叫创业的同学占38%,认为上学期间勤工俭学、外出干兼职是创业的学生占61%,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仅仅局限于一个相对较浅的层面。另外,有88.5%的大学生认为高职院校开设创业教育很有必要,大多数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意义保持肯定态度,说明当代大学生支持创业,希望参与创业,这对今后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环境基础。

2.2 大学生对学校创业教育的评价

创业教育观念是决定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学生如果对创业教育有较好的评价,有良好的创业观念,则在创业教育活动中会积极投入学习,然而,受多年来应试教育影响,一些高职院校为了响应国家创业号召,象征性地做些创业教育宣传,不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而把重心偏向于鼓励学生学好专业技能知识。调查得知,江苏省高职认为学校创业教育较差的为59%,21%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开展得比较好,20%的学生认为一般。多数高职院校只是开展“挑战杯”“创业大赛”等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等活动,多数学生也仅仅知道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反映了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

2.3 学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情况

创业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创业教育课程与教材的支撑,从高职院校现实创业教育现状看,课程设计简单、教材匮乏。调查得知,有71%的大学生认为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没有意义,只有11.5%的大学生认为应该设置创业课程。认为把创业类课程列为高职必修课的占总数31.6%,认为将创业课程作为选修的占68.4%,可见开设创业课程成为高职院校普遍的共识。访谈得知,目前多数高职院校都拘泥于创业讲座、报告,创业教育相关专业教材几乎没有,多数高职培养人才的目标更多倾向于岗位工作者,而不是岗位创造者。

2.4 创业教育的模式和内容

学生对创业知识的需求并不仅限于开设几门课程,而是能切实提高创业意识,需要一个系统的模块和多样化的内容。调查得知,56.3%的学生希望得到挫折心理教育;78.3%的学生期望得到实践能力的教育;91.2%的高职大学生期望得到创业基本理论教育;33.9%的学生期望得到团队精神教育与培养;41.2%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创业学或创业管理方面的课程,说明大学生对创业和创业教育知识了解有限,创业胜任力中最缺乏的因素是积累社会经验和人际技能,多数高职学生没有接受过创业专门教育,一部分学生创业自信心不足,缺乏创业精神。

2.5 创业师资配备现状

创业教育领域的师资要通晓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要有社交、营销、管理等各方面创业实践经验,对讲授该课的教师要求相应提高。调查得知,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的创新性评价不高,31%的学生认为老师无需接受创业教育的培训,14.7%的学生对老师是否接受创业培训抱无所谓态度,80.3%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接受创业培训。访谈得知,高职现有的教师大都没有创业经验,63.5%的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不具备“双师素质”,许多教师边自学边教学,对于新时期大学生创业必须的虚拟企业知识、融资、创业等知识欠缺。

创业教育目的是发挥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优势,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人才,要求高职院校要从多个方面为创业教育提供资源。调查得知,目前认为创业教育学校政策支持不够的占26.1%,认为资金缺乏的占36.7%,认为学校创业能力不够的占32.5%,高职生对创业政策的了解贫乏,只有52%的大学生知道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有鼓励政策,多数学生对政府创业政策关注不足。访谈得知,高职中一些教师对创业教育的实施对象不明确,部分教师认为实施创业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毕业班的学生,不应该对大一学生实施,一些学校缺乏创业的氛围,缺乏鼓励个人创业的配套措施。

3 提升高职创业教育的策略

3.1 创建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与宽松的创业教育环境

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可以促使学生理性思考未来,规划职业生涯,打造和谐的创业氛围和环境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前提。树立创业是一个公民素质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全社会培育创业意识,倡导创业精神,倡导勇于竞争和宽容失败的精神。要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通过宣传栏、校园刊物、校园网络等使学生了解创业的政策法规等信息,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

3.2 加强高职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创业教育需要的具有创业激情、创业能力、创业实践的教师,培养一支具有创业意识和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关键。高职院校要建立有效的创业教育激励机制,促使教师主导提升自我职业素养,要为教师个人的进步拓展空间,建设创业教育教师的培训基地,组织教师到创业市场进行系列考察活动,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3.3 构建高职多样性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创业教育的基础,开发出一系列实用适需的创业教育课程是发展创业教育的当务之急。在创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将创业成功者都纳入创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主体当中来,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围绕创业过程的具体环节而展开,要注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相结合,充分发挥不同地区高职的教育特色,不断探求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构建多样性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费小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路径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6):55-57.

第4篇

自从有效市场假说提出以来,高效的会计信息质量一直被视为保证证券市场有效性的关键,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上市公司日趋频繁和普遍的财务重述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国的证券市场,年报披露后,会有很多公司公告,宣布原先披露的年度报告中存在错误或遗漏,需要更正或补充,这种更正和补充几乎可能涉及年度报告的每一个角落,错误或遗漏的严重程度也差异颇大。创业板自2009年10月开板至今,其上市公司已披露了三年的年报,然而与主板类似,创业板年报披露后也有大量的补充更正现象出现。

国内学者对主板市场财务重述现象研究较多,对于开板时间较短的创业板财务重述现象还少有研究,因此本文以创业板财务重述现状为主要分析内容并提出建议,以期为该研究领域做出些许贡献,并在实务中为提高创业板上市企业信息披露质量,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尽些微薄之力。

二、财务重述概念与研究现状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于1971年的第20号意见书(APB20)对财务重述的定义为:上市公司在发现并纠正前期财务报告的差错时,重新表述以前公布的财务报告的行为;美国审计总署2003年的定义(GAO2003)为:在发现前期财务报表差错时,公司自愿或被监管机构促使更正并重新表述已披露的以前期间财务报表的行为;2005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154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对财务重述进行了重新定义:修正前期的财务报告以反映这些报告中存在差错被更正的过程。而我国相关机构并没有对财务重述的明确定义,我国学者结合我国的特点,习惯将类似于国际上被称为财务重述的问题称作“重大会计差错更正”,为了与国际说法保持一致而采用“财务重述”。我国对于“财务重述”的概念中还需加以关注的是“年报补充更正公告”或“年报补丁”这一概念,有学者以该概念为题进行了研究(陈凌云2009;周洋,李若山2007)。年报补充更正公告是我国上市公司已公布的年报不再可靠时而的对历史公告的补充和更正,而这只是对错误信息的简单补充和更正,即使补充更正的是财务报告相关内容,但并没有像美国那样形成成熟的重述机制,因此只能称之为特殊的财务重述。笔者将国内学者对财务重述问题的研究按照其所选取的载体分为两类,以避免混淆从而看到本质:针对会计差错更正展开研究(姜英兵等,2010;黄志忠等,2010;张俊瑞等,2011;兰艳泽等,2011);针对范围更广的年报补充更正展开研究(周春生,2005;周洋等,2007;魏志华等,2009,2010;陈凌云,2009;陈丽英等,2010;毛志宏2010)。

本文所研究的是创业板上市公司针对年报中错误及遗漏披露的补充及更正公告,所要分析的是该类公告的披露现状。已有的对主板市场年报补充更正公告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将该类公告进行细分,本文部分借鉴了前人的分类方法。本文涉及的所有年报补充更正公告均来自深交所网站。

三、创业板财务重述现状分析

创业板自2009年10月开板至今,已经有三年的年报披露经验,笔者收集了创业板上市企业针对2009、2010、2011三年年报所披露的补充更正公告,从公告数量及公告内容两个方面对其现状展开分析。

(一)公告数量情况

在2009年末及2010年初于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中,有59家公司披露了其2009年年报,这对其自身来说是一种新的经验,同时也为未来将披露年报的其他公司提供了借鉴。随着创业板上市公司逐渐增多,披露2010年年报的公司增加到188家,2011年年报披露公司达到290家(如表1所示)。表1统计了2009~2011三年间年报补充更正公告的披露数量情况,针对2009年年报披露补充更正公告的公司数占披露该年度年报的公司总数的37.29%,比例很高,原因很大程度上应归结于2010年为创业板上市公司披露年报的第一年,经验还不足。2010、2011两年该比例大幅下降,且两年比例接近。

如果说经验是重要的,经验的积累可以使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提高的话,那么显然对某些公司来说,这种说法并不成立。表2、表3旨在说明年报披露经验对补充更正公告披露的作用,以及几年间重复进行年报补充更正的情况。在针对2010年年报进行补充更正的公司中,已经第二次披露年报的公司有59家,其中2家公司披露了补充更正公告;针对2011年年报进行补充更正的公司中,第二次披露年报的公司有129家,其中22家公司披露了补充更正公告,第三次披露年报的公司有59家,其中4家披露了补充更正公告,可见从这个角度来看经验似乎并没有抑制发生补充更正的可能(如表2所示)。截止到2012年上半年,已披露过两次年报的公司中,犯过一次错误的有37家,两次错误的有4家;已披露过三次年报的公司中,犯过一次错误的22家,两次错误的3家,倒还没有连续三年出错的公司(如表3所示)。有的公司可能第一年出错,第二年没错,第三年又出错,有的公司前两年连续出错,有的后两年连续出错,该种状况进一步表明对于一些公司来说,经验并没有阻止出错的情况发生。更有甚者,三年间,有两家公司针对同一份年报,连续了两份补充更正公告;有一家公司针对同一份年报连续了三份,这就稍嫌夸张和冗余了。

第5篇

【关键词】辽宁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分析

我国早在20多年前就开展了创业教育,也将创业教育、学术性教育及职业性教育三者摆在了同等的地位。然而,通过有关的调查显示,进行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并不多,虽然有一部分大学生具有自主创业的思想,但真正行动起来的大学生却很少。辽宁省政府在处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问题时,出台了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其中包括减免税收、担保贷款及社会保障等。而且,还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特意开办了相关的知识培训、市场调查等服务部门。但受到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自主创业依然举步维艰。针对这样的局面,本文在此对辽宁省大学生创业现状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征

(一)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丰富,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大学生刚从院校毕业,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不管是在管理公司上或者是专业技术上,这些丰富的理论知识为他们的自主创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大学生具有创新思想,有无畏困难的精神。处于青春年龄阶段的大学生,他们刚从院校毕业,对社会的新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有尝试一切事物的勇气,这也是自主创业需具备的一种品质。

(三)大学生在创业时缺少耐心。在创业过程中,他们虽然具有创新、勇敢的精神,但他们却缺乏面对困难的思想准备,一旦遇到困难,就垂头丧气,这种心态不利于自主创业的开展。

二、辽宁省大学生自主创业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创业载体问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环节就是建设创业载体,有制度载体、程序载体、培训教育载体及宣传载体。首先,制度载体缺失、程序载体效能不高。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关政策及法规还不完善,政府职能尚未完全转换,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创业程序繁琐,政府部门在办理时服务态度不太好,整体素质偏低。政府开办的创业咨询、风险评估、创业指导、资金扶持等工作做得不到位。没有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公正、开放、诚信的创业法制环境;其次,创业教育载体建设比较滞后。在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时,先要处理好创业教育传统观念及现代观念之间的矛盾,教师及学生对创业教育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营造良好的创业校园氛围,缺少对实践基地建设的投入。因此,加强创业教育至关重要,应该积极引进其他开展得比较好地区的经验,改变观念,勇于创新。另外,当前创业教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基于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及大学生创业活动的情况分析,辽宁省创业教育模式还不够成熟和规范,在调查中发现,一大部分的高校尚未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有的高校虽然有开设,但也是以一种形式的方式存在,教师师资力量及教学质量还要进一步提高;最后,宣传载体力度不够。

(二)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大学生刚从院校走向社会,虽然具有自主创业的激情,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商业管理经验,阻碍了大学生自主创业发展的步伐。他们在组织团队时没有相关经验,市场调查做得不够,也不懂得如何给公司制定战略目标,在提高工作效率、产品市场推广中不够重视。因此,在开展自主创业时,应聘请具有市场管理及产品推广经验的人才,要懂得运用手段激发起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三)缺乏资金。大学生自主创业中,让他们头疼的不仅是经验不足问题,更重要的是资金上的缺乏。我国当前个人商业贷款虽然有多种形式,但对大学生来说,要通过这些途径贷款都是不太可能的。这时候,大学生为了尽早获得企业的启动资金,常会低价卖掉自己的创意或者技术,或者对方给点钱就让他们占有大股份。有的投资者虽然不能为公司提供专业的指导,但因为股份关系和公司也是联系在一起的。基于这样的情况,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时,不要仅看到眼前的利益,要尽量和具有创业理念、真正有实力并能给公司提供有价值意见者合作。

(四)没有对辽宁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势加以有效利用。首先,政府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缺乏完整的创业配套政策。当前,辽宁省在大学生自主创业中相关政策主要是给予鼓励性及优惠性方面的政策,虽然政府在本地区经济带发展的相关政策很多,但在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的政策文件却非常贫乏;其次,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随着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不断发展,政府的有关政策也相继出台,但这些政策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缺乏实用性,政府的领导能力没有得以充分发挥。因此,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时,要和辽宁省的经济发展状况互相结合,通过各种方式和外界接轨,不断对创业教育内容进行更新,任课老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培训并引导,在大学生自主创业中,院校要积极鼓励他们,还要为他们提供创业实践环境,扩大信息传播范围,开拓外界网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最后,权威机构没有对其进行指导。院校不但要授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针对辽宁省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开展多样化的模拟创业,为他们多创造实地考察的机会,并在课堂教学中多举一些案例,多邀请辽宁省大规模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权威机构进行指导,尽量为自主创业学生创造条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院校毕业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还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形成良好的创业环境氛围。因此,院校要加强创业教育,而政府也应给予实际上的政策支持,调动起大学生的创业热情,真正帮助具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生获得创业成功。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就创业法律;高校教育;大学生

一、大学生应具备的就创业法律知识

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法律知识主要包括兼职、实习中的法律问题及维权途径,大学生就业权益,常见就业陷阱,三方协议,劳动合同的签订、解除与终止,试用期的规定,违约责任,劳动争议处理等。应具备的创业法律知识主要包括创业法律形式的选择,创业中的合同法、物权法、债权法、商标法、专利权等。

二、我国高校就创业法律教育现状分析

(一)就创业法律课程设置分析。以泰州学院为例,根据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开设的通识法律课程主要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另外,在《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课程中部分章节涉及到少量就创业法律内容,但赋予的课时只有两个学时;此外,学校未为学生开设专门的就创业法律课程。《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面向所有大学生开设,但教学内容未涉及就创业法律知识;而选修其他法律课程的学生只有14%;出于学时的限制,学生在《就业指导与创业基础》中也只能接触到极少的就创业法律知识。在对泰州学院部分2018届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399名毕业生中有331名学生认为自身十分欠缺就创业法律知识。笔者也对我国其他高校课程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其他高校为在校生开设的通识法律课程与泰州学院基本相似。以北京两所高校为例,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求职技巧实训》。这些课程重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场、明确目标、制定计划,或者在创新能力、自我效能、有效沟通、求职礼仪和简历撰写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均未涉及就创业法律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我国,从大一到大四,一名大学生能从第一课堂学习到的就创业法律知识是极少的。问卷调查发现,83%的毕业生认为大学期间所学法律知识不能应对现实中的就创业法律问题。(二)第二课堂就创业法律教育现状。1.高校就创业法律讲座培训开设情况。以泰州学院为例,学校就创业指导中心每年邀请专家为毕业生开设就创业指导讲座,如:江苏省大学生就创业指导公益巡讲、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培训讲座、创业者沙龙等;各二级学院也为学生开设相关讲座。然而几乎所有讲座内容都没有涉及到就创业法律问题,未对学生实际会遇到的法律问题给予指导。据笔者统计,从2015~2018年,泰州两所高校为在校生共举办28场就创业讲座,其中仅有一场涉及到就业法律知识,即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2016年举办的“大学生劳动就业常见问题解读”讲座。笔者也对其他高校第二课堂就创业法律教育进行了研究,发现各大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为学生举办的讲座培训主要涉及行业分析、简历写作、面试技巧、面试训练、职业素养提升训练、求职礼仪、职业规划、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等。学生在第二课堂中通过讲座的形式能获取的就创业法律信息几乎为零。有部分高校在就业信息网就业辅导板块推送毕业生就业协议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等相关文章,但数量少,内容浅显,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2.高校就创业咨询情况。经笔者研究发现,我国大部分高校就业信息网开设有“咨询预约”板块,学生可在线预约咨询,但很多高校这项服务并未真正开展,开展这项服务的高校,咨询也主要聚焦于职业生涯辅导,主要在自我及职业探索、简历修改、面试指导、求职心理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并未在就创业法律方面提供咨询。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就创业法律问题时选择求助于辅导员、就业指导中心或者自己上网搜索相关信息。而辅导员和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大部分并没有法律专业背景,也没有接受过相关培训,并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信息,也很难解决具体问题。学校法律援助中心也未在就创业领域为学生提供服务。综上所述,以泰州学院为例的高校大学生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均很难获得应具备的就创业法律知识,这极不利于大学生就业维权意识及就创业法律素养的培养。

三、中美就创业法律教育比较分析

上文从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分析了我国高校就创业法律教育现状,总体而言,我国高校对学生的就创业教育限于对大一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在学生即将毕业时提供一些就创业技能的指导,而未对大学生就创业教育进行系统化的设计,对就创业法律教育更是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下文中,笔者将分析美国就创业法律教育现状。(一)就创业法律指导课程形式多样。美国大学通过丰富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就创业法律指导,服务的实施形式多样。常见的授课形式有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并将就创业法律实训平台运用于教学当中,让学生通过课堂模拟进行法律文书撰写、法律事务实操训练,加强对学生法律操作技能的培养。另外,还采用就创业法律研讨会、校外企业参观访问、网络课程、创业者讲座等形式,而且往往一门课程综合利用各种形式。授课教师不局限于本校教师,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已经成为美国就业指导课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以斯坦福大学为例,该校是美国最早开始创业教育的高校之一,第一课堂涵盖了建立和运营一个企业各个流程的内容,其中涉及创业各环节法律知识,可见,以斯坦福大学为首的美国大学已将法律知识纳入创业课程体系。(二)第二课堂就创业法律教育内容丰富。在第二课堂中,以斯坦福大学为例,该校通过就创业活动周每年定期举办就创业活动,在活动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就创业法律讲座、创业论坛。我国各大高校也基本创建有就创业协会等社团组织,但该组织开设的活动涉及到的就创业法律专业知识不多,未将校内外就创业法律教育社会资源利用起来。另外,美国高校时常邀请就创业法律专家和企业专业人士为大学生举办讲座,讲解就业及创办企业的法律风险及应对方式,为学生就创业提供建议。

四、对策研究

第7篇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创业;现状;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1-128 -03

一、引言

“中国梦”作为中华民族二十一世纪的奋斗目标,是引领我国走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复兴道路。在亿万人民实现“中国梦”进程中,青年创业尤其是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然而现实中大学生创业项目仍呈现“三低状态”(即创业率低、存活率低、成功率低)现象,且成功的项目也因大多停留于“现象级”项目层面,难以维持可持续发展。此次调研活动,我们通过一手调研和二手资讯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来自广东省工科院校的广东工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等创业团队和创客街、宏太智慧谷、百达国际电商城青年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等孵化器进行实地访谈,剖析双创时代下大学生创业现状。

二、现状分析

2014年9月总理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双创”战略正式纳入政府工作,2016年4月“双创指数”被提及当做决策重要参考依据,创新创业迎来了最好的时代。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创业孵化环境的便利、相关政策的扶持,大学生创业者也迎来前所未有的优越环境。

(一)政府层面

1.大学生创业政策配套扶持力度大

随着创新创业的步伐加快,为了引导大学生多渠道就业,尤其是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政府提供了多项优惠扶持政策,于2011年6月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国发〔2011〕6号)。意见规定,高校毕业生可于毕业所在自然年期间申请《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从事个体经营的毕业生可凭《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享受3年内按每年8000元金额的税收补贴,可冲抵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等(备注:从2015年起,《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已取消,《就业失业登记证》变身为《就业创业证》,自主创业毕业生可继续享受3年税收减免补贴政策)。

2.政策导向颇具效果

无论是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生根,还是“双创”环境不断优化,双创导向效果日益显现,主要体现在“创客群体不断壮大、双创氛围不断向好、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就业”等方面。总体而言,我国正处在创业创新的黄金期,呈现出“六增长”的发展态势,一是新增市场主体快速增长,二是初创企业用工需求迅猛增长,三是大型企业“双创”支撑平台大幅增长,四是技术市场交易明显增长,五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增长,六是新三板挂牌企业翻番增长。实践表明,“双创”已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培育新动能、壮大新经济的重要动力。

(二)学校层面

1.创业竞赛逐步普及,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多元化

根据大学生就业网2014~2016年“高校创业竞赛发展状况”统计发现,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创业竞赛成为高校学生竞赛的重要项目。从“挑战杯”等国家级赛事到各省市级赛事,创业竞赛网络已初步成型。根据调查,在创业教育的大力推进下,2014-2016年全国大学生参与创业竞赛的项目数、团队数及参赛人数都得到了高速增长。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于2014-2016年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项目数量分别为665项、611项以及1022项,而且较多项目获得较好名次立项,整体来看参赛项目及人数都有很大突破。与此同时,各高校也通过积极举办创业竞赛组队沙龙、创业论坛、KAB/SYB创业培训、创业集市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创业,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此外,少数院校利用已毕业的创业校友资源,将在校生与毕业生汇聚同平台,提供共同参与创业沙龙等集聚多元化的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创业氛围。

2.创新创业教育显成效,实践体系渐成型

从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历程来看,最早要追溯到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从此之后,共青团系统组织的创业计划竞赛便在全国开始普及,相应的创业教育实践也于2002年进入了政府引导的多元化发展阶段。同时,随着创业教育试点的深入探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也取得相应的成效,于2008-2012年间,教育部便从教学原则、活动开展、项目推进和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为创业教育及其实践全面且系统地开展及落实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三)团队层面

1.创业趋于冷静,创业者量力而出

根据智联招聘2014~2016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统计发现,应届毕业生创业比例从2014年的3.2%上升到2015年的6.3%之后回落为2016年的3.1%。其上升回落的状态,映射出“创业热潮的兴起到创业热潮退却”的表象。虽然这看似是创业潮的落幕,但实则却是创业环境孵化效果良好的信号。如同报告显示:“虽然政策、投资环境和社会整体给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但鉴于当今创业成功率低、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显效等原因成为2016年应届毕业生直接创业人群有所回落。”可见通过近3年的成长,大学生创业者少了莽撞多了冷静。

2.融资渠道仍处困境,自救能力尚低

随着投融的环境逐渐明朗,大学生创业融资的可供选择的渠道得到相应发展。对于融资渠道而言,按照融资对象可分为私人资本、机构资本和政府背景资本,其中私人资本由于难度小时间短的优势而成为大学生创业者的主要筹资方式。相对而言,机构资本和政府背景的资本支持由于严格和繁琐的审批程序常常使得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面临着资本难关,甚至导致有些创业者因为资金的不足而最终放弃创业想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扶持层面――创业资源也需供给侧改革

“双创”政策的扶持力度对于创业潮而言,无疑是历年力度最大的一次。纵观行业的经济发展,无论是技术改进还是科技颠覆,创新是万年不变的标签。正如2015年11月主席于APEC会议上提及的供给侧改革目标――“努力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加快产业升级换代,以科技创新带动产品、管理、商业模式创新一致”,创业资源的对应扶持也应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而调整,创业资源不应局限于资金的投入,更要注重人力资源的配合以及相应教育制度的调整。

(二)创业教育层面――创新创业服务配套不到位,普遍存在运营瓶颈

自2002年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迈入政府引导的多元发展阶段以来,众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实施已颇具成效。但是,通过我国综合创业教育实践的研究现状发现,我国的创业教育大多以课程教育为主,在关于如何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方面,还是探讨多于实践。同时,基于创业实践而言,学校提供给学生的创业产地等配套服务大多存在运营瓶颈,关于调动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的方式较为生硬以及普遍存在“创意难以转化为创业”等困境。

(三)创业团队层面――创业意识不成熟,缺乏市场经验

对于创业的阶段,按融投资金的金额划分,可以划分为种子轮、天使轮、pre―A,A轮,B轮,C轮,C轮以上(D,E,……),pre―IPO,上市(新三板,A股)以及在创业时期内发生的并购等阶段。大学生创业目前大都处于种子轮、天使轮时期或者尚未达到种子轮,该时期特点是创业团队拥有创意或者单一的技术,而其他创业要素都尚未完善(例如符合市场运作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等)。同时,此时大学生创业者的心态很容易处于先入为主的市场意识,缺乏相应的社会经验,对于创业产品或服务的定位把握较差,难以掌握自身的产品或服务需要符合“普遍、显性、刚需、高频”等定位而导致创业项目的软弱、难以市场化以及难吸引投资。

四、调研结果分析

(一)调研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研以实地采访及电话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所选取的调研对象为广东省工科院校的广东工业大学、东莞理工学院的创业团队以及创客街、宏太智慧谷、百达国际电商城青年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等孵化器,其中所调研的创业者对象均属于毕业3年内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均处于良好的运营阶段。同时,此次调研具有跨城市、跨对象等特点,凭借广州一线城市和东莞二线城市的角度以及创业者和创投人的角度,以不同调研视角对大学生创业现状进行思考。此次共调研16人,且样本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调研结果分析

1.二线城市盼创业带动经济产业改革

一线城市的创业氛围活跃,在创业氛围的营造下,结合城市发展特点,创业方向呈现多元化,而二线城市的创业氛围主要由当地产业升级的刚需而带动发展。基于创业氛围的不同,其发展情况也呈现独特的地域特点,例如,东莞理工大学生更趋向服务于当地传统行业的转型而孵化对应的产业链,而广州大学生创业涉及的方向则更俱前瞻性。

2.创投考核展现多层次、长周期等特点

从“一个概念到一场路演就能融到钱”的情景到团队要拿出“更多的佐证和实力”去融资,资本的流向如今越来越流向更有价值和符合经济发展的创业项目。在资本寒冬的情况下,如今的融投圈主要呈现:“好的项目趋之若鹜,一般的项目无人问津”的状态。这对于经验甚少的大学生创业团队而言,面临着项目的不成熟、团队的能力不足等问题无疑给融资之路带来很大阻碍。但是,并非全部大学生创业者都陷入资金困难的窘境,经调研发现,技术类的项目及现金流业务的项目创投人还是乐于资助的,同时创投圈对投资企业的考核除了对项目情况、财务情况以及未来发展等基本项的考察外,也更倾向于通过业务进一步的合作对团队领导者以及整个团队的执行力、业务能力、人品等因素进行细节性考察。

3、大学生创业项目趋势:互联网科技、传媒、公益

对于创业所集中的行业,互联网科技、传媒、公益类方向囊括了所调研的孵化器入孵团队的95%,仅有5%左右归属其他行业。一方面是,如今大学生创业产业更趋向于 “高速发展”以及“社会高需”等特点,另一方面则为学科力量与创业动力相互促进的结果。

五、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双创”政策的深入实施,我们不难看出现阶段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大学生市场经验尚欠等劣势,本文认为解决大学生创业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追求创业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政策的协助、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等手段,同时还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的指导监督、校企间的合作、学生自身层面的自我规范等措施。

(一)政府指导创业

1.开启精准指导模式,反馈助力共进步

对于大学生创业扶持而言,政府担任着重要的“引路人”角色。一方面,除了战略引导外,对于扶持资金的使用,需要建立独立的创新创业管理部门,指导创业活动以及审核对应企业的成长性,制定促进政策,营造良好创业氛围;另一方面,除了落实创业优惠政策外,还需要创建相应的反馈制度,定时关注创业发展现状,将问题产生的因果真实呈现在官方平台,助力更多创业团队往正轨方向发展。

2.多元化扶持导向,配合经济新常态

从社会经济层面上说,经济发展与政府政策指导是互相协同的关系,经济发展离不开政策的配合,政策的具体落实需要经济实力的匹配。同时,创业领域也不例外,创业资源的扶持政策需要配合经济发展而制定。因此,本文认为,构建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体系,强化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调整相关的教育制度等政策,从人才、创业教育等角度助力经济新常态的“软文化”建设。

(二)学校扶持创业

1.加强创新创业高等教育,增添实践教学课程

创新创业包含着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前者倾向以原创性与拓展性的思维去思考与处理问题,后者偏重发现与识别商业机会、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以创造价值。这两种素养都是现代大学生所应该培养具备的,因此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操刀者”而言,高校应该不局限于理论教学,更该开展更多关于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诸如用商业运营实践课外课程、创业成功与失败案例的双面案例教学等形式增强大学生市场经验,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大学生创业的失败率。

2.加强与孵化器与创投基金的合作,三方共赢

高校除了自身师资资源外,可以通过引入社会性质的孵化器与创投基金等专业创投人入驻校方孵化平台,实现校方、创投方、学生方等三方共赢的局面。结合双方优势,对于校方而言,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及孵化平台的运营;对于创投方而言,有助于深入接触早期优质创业项目;对于学生方而言,有助于增强其在校期间对创业商业化的把握。从而,以三方力量达到共同孵化、精准服务的效果。

(三)学生自主创业

1.打破学生的狭隘思维,主动积累市场经验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的时点已成为创业竞争的重要因素。把握社会需求,对于初创团队而言是立足于风口之处的首战。因此本文认为,大学生需要把握互联网时代的红利,在创业运营前期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与数据收集,以及借助科学统计分析仔细权衡决策内容,精准产品(服务)定位,累积市场经验。

2.完善团队组织架构,提高核心人员专业素养

众所周知,创业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团队综合体系的相互协作。创业团队的协同作用是实现创业从0到1,从1到10,10到100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认为,健全与完善创业团队的组织机构,通过在技术、营销、财务、人资、运营等方面培养与学习专业技能以提高公司管理能力是保证创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总而言之,对于大学生创业可持续而言,创业成功的三要素:“团队”“项目”“资金”,其重要程度是缺一不可的,但是对于初创期而言,在一个企业家精神的团队领导带领下,去把握一个有前景且该项目符合“普遍、显性、刚需、高频”的特点已成大学生创业可持续的关键因素。以项目为基础,磨合团队,发挥项目预期价值,大学生创业维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将事半功倍。因此,本文从政府指导监督、校企间的合作、学生的自我规范等层面提出相关建议,希望给予相关从事人员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黄兴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机制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

[2]刘丽靓. 发改委:不断拓宽“双创”融资渠道[N].中国证券报.2016-08-26(A01).

[3] 商应美,方琳,马成龙等.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及其发展现状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