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德育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28 16:33:37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德育的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学德育的方法

第1篇

一、对小学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主要有:

1、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事半功倍,至关重要。小学阶段作为人一生思想极为纯洁的时期,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启蒙教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处于启蒙阶段,他们的心智还发育得很不完全,对世界的认识还是一种模糊的状体,任何因素都可能改变他们的道德观念,改变他们以后的人生。在塑造小学生人格的关键时刻,德育教育千万不可忽视。只要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他们将会受用一生。所以,这个阶段,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引导这些懵懂无知的小朋友建立起正确的道德意识、道德理解、道德判断及道德品质等是极其必须的。

2、小学生是潜力股,是祖国的希望。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将小学生作为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来传承中华古国的优秀传统。小学生是一群具有很大潜力的群体,他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对祖国的灵魂的传承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将中国的德育教育实现现代化,让中国的德育教育与世界接轨,是当前德育教育的头等大事。在将来的日子里,孩子们将会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是社会的继承者,对社会文化具有改革和创新的能力。现代的德育教学的走向就是在社会中学习,并且终身学习,永远都不能停止。在小学生处于白纸阶段的时候,给他们涂上浓重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色彩,不仅会使他们终身受用,而且,能有效的提高祖国下一代整体的道德素质。

3、正确的道德观是立足社会的根本。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21世纪,越来越重视的是各方面都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学历已经不再是学生成功的重点,具有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才是最重要的。学习的重点不再是掌握知识,更多的,是应该要学会如何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什么是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满足现代社会需要。只有建立了正确的道德观,才能真正的立足社会。

二、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以教学为中心,虽然发挥了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但没有增强育人的实效性。在实践活动教学中,没有推进德育教学。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外界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素养培养,提升其人格品质的关键。但是我们的教师在组织实践活动中,往往以娱乐或搞笑的形式出现,很少去挖掘实践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结果,口号大于实效,学生得到的实效很少。

2、学校教育没有与家庭教育协调好,没有发挥家庭在德育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学校一直坚持文化知识是教育的全部,而家长在“望子成龙”的心态作用下,也自始至终确信文化知识是孩子的一切。所以,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学校没有受到良好的德育培养,那么在家里也就不会有更好的品格教育痕迹。在今天社会思想闯激程度如此强烈之下,长久下去,势必会给孩子的性格产生负面影响。

3、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的德育教学重视不足。许多地方主管部门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不放,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教育质量与教师的工作成绩,量化文化知识考核项目,而模糊道德文化测试指标。自然而然,教师也不会去做一些与自己考核无关的无用功,而是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了文化知识的传授上。所以才造成学校德育教学这方面的欠缺。

三、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

1、健全德育工作机制。明确德育的管理体制校长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国家规定的德育目标、内容和要求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落实。学校应该努力培养好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德育工作队伍,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大力普及家教知识,密切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努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德育工作和管理机制。

2、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与配合,构建思想品德教育网络,保证德育工怍的真正落实。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经调查,家庭教育是个“薄弱”环节。为了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应该认真做好家与校的联系工作。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有效地协调与配合,而教师是三方协调与配合的重要力量,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我校确立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彻底克服德育的任务由班主任、辅导员完成的偏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育人意识,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在德育中的作用。因此,不断加强对教师协同与配合意识的渗透、宣传,不时地组织适当的学习,传授必要的方法。学校和全体教师都吸收了不少科学的、适用的德育工作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力量。

3、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更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规划,精心设计,落实经费,抓好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和育人氛围的营造。当前,首先要加强校园环境的整治和管理。同时,要将现有的文化宣传阵地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文明教室”、“文明办公室”的评比,以此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所以,针对现在小学生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德育教学的效率和質量就是小学德育教学当前最重大的任务。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塑造高尚的人格。

第2篇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途径;方法;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020-01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坚持德育为先。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德育工作机制,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的德育体系”。因此,要构建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小学德育教学,就必须进行德育创新,将德育引入新的境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营造健康有感染力的育人环境

学校应创设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学校的一切看作是育人的阵地。如:在校园内建立专门的德育橱窗,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敬校、爱校教育。这样,通过环境建设,让校园中的每个地方都起到教育的作用,使学生的优秀思想品德得到培养,良好习惯得以养成,情操得到陶冶。

二、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

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思想因素,根据学科特点和教材实际找准文化知识和德育结合点,上课时找准德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德育与智育高度结合的学科应属语文,篇篇课文都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桂林山水》等可用来让学生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你,浪花里的一点水》教育学生学习雷锋舍己为人的“傻子精神”等,体会我们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学习,创造更美好未来的志向,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另外,利用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拼搏精神,渗透集体主义教育;利用《科学与社会》教学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爱自然、爱科学教育。

在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学校各科教学的同时,教师还要精心研究所任学科的德育规律,探索德育渗透方法,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文道结合。

三、教师率先垂范,做学生榜样

小学生由于还未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判断标准,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十分重要。因此,学校要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和业务培训,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同时,教师要从思想作风到言行举止,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使学生对抽象的规范和要求有“范”可依,在富于形象的榜样中受到启迪和教育,在教师表率的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四、家校联合,共同育人

“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一是家校联合抓好德育教育。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接受一定的家教知识、掌握与学校德育相适应的家教方法,按国家教育方针教育好子女。二是建立德育教育基地。在强化少先队工作、主题班队活动、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其他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等校内教育功能的基础上,建立校外固定的德育教育基地也是德育教育社会化的途径之一,它有利于学生用实践知识验证课本知识,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三是设立校外活动站。以居民小组或村委会为单位,按地域划分,设立校外活动站,聘请共青团、妇联干部、德高望重的退休干部、教师和村长担任校外辅导员。校外辅导员平时帮助、指导家长管教孩子,收集社会、家长对学校的建议,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校,也把学校的阶段性德育教育内容、要求及时传递给家长,配合学校实施和检测学生在校外的道德表现。

五、实践锻炼育人

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教师要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集体以探讨的方式讨论,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

六、开展感恩教育

学校要把感恩教育与校内外开展的德育教育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在学校开展“忠、孝、雅、诚”教育,引导、培养学生从小树立忠于祖国、孝敬长辈、举止文雅、诚实守信的道德行为习惯。同时推进“文明校园”、“体验亲情”、“爱心奉献”三项重点工作,在家庭、学校、社区开展经常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在体验亲情中净化心灵、在互助友爱中提升境界、在奉献社会中陶冶情操,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情感、高尚的道德品质。

七、探索医校共育新模式

第3篇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实施方法

当代小学生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思路开阔,敢想敢做,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在人生价值、道德取向上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由于独生子女的因素,他们很多希望拥有一切,但却不懂为他人作奉献或牺牲;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理解,但却不懂得体谅别人;只知受爱不知爱人。在想法上他们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平等探讨;在集体生活中由被动追随到主动参与;在审美需求上,从他择转向自择;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导奉为行为指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做。他们思想言语的独立与行动有较大的反差,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顺利时的独立性与挫折时的软弱性、依赖性很明显。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不成熟。如何要做好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呢?

一、学校德育管理机制要健全

学校德育机构应包括校领导、团委、教务科、学生科、班级等,既要有德育决策的指挥层,又要有德育工作的具体执行层。在学校德育工作组织中每一个组织成员要认识到自己所进行的工作对每个学生、整个学校实现社会主义培养目标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当然,在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中,要统一目标、统一安排、分层管理、相互协调,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主体能动性。

二、学校德育工作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仅靠说教是不能深入到学生们的心中的。别看是小学生,但他们的思想认识也逐渐的地变得复杂起来。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势必会放纵学生。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国旗下讲话)、班会、黑板报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我们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

三、学校德育工作要从低年级的学生抓起

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着手。让学生懂得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这种集体荣誉感要贯穿于德育活动始终,可以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可以通过少先队对学生进行德育。低年级的学生能成为少先队员应该是件骄傲的事情,我们正好可以通过这一点对学生进行德育。也可以开展一些学生真正有意义又可实行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能把德育转化为自身的东西。

四、学校德育工作要营造好的校园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德育。一个环境优美、卫生整洁的校园,不仅能给人美的享受,而且能陶冶人的情操。改善校园环境,使原先脏、乱、差的校园环境,变成美丽干净的校园。这样能使得教师更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生更爱学校,尊敬师长,勤奋好学;学校领导关心职工,廉洁勤政,开拓进取,学校的发展越来越好。所有这些,都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践证明,良好的环境能诱发人美好的愿望。

五、学校德育工作要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面对现在竞争日益剧烈的社会,要提高人才素质就要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应重视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按李岚清同志提出的“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德育工作者应把重心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要重视教师培训,通过教育学习,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第4篇

【论文摘要】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取渗透式教育的模式。本文浅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指出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还是应该落在课堂上。 

 

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范围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等。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课内课外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式教育。只有这样,德育才不会被受教育者视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才能真正成为一种解放的力量和创造的力量。本文浅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指出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一、小学德育的一些基本认识 

小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学德育是一项奠基性的工程。从根本上讲,小学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德育的本质意义在于不断地塑造和完善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因此,只要我们遵循了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可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取得实效。 

从内容上说,小学德育涉及的面非常广,而且十分抽象,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化抽象为具体,把虚的工作办实。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爱家乡、爱学校做起,从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到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 

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抓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级德育,也可以通过抓好各科教学,促使德智体美劳有机渗透,还可以搞好课外校外活动,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外,通过集会、班会、少先队主题队会、社会实践等形式,也都可以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它们都是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是课堂 

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仍然还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中,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接受、领悟和内化,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具体到课堂中,为了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内容,高度重视课堂随机教育 

在小学课本中,并没有明显的德育教材,但是大量的内容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他们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师在备课时,应主要把这些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汇于教学过程中。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德育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学会抓住这些契机,及时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做有心人之外,还必须要有教育的热情、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艺术。这即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上的随机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合理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实际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例如,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德育教育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那些语句含义深刻,思想性强,又比较含蓄,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课文,我们应采取辅导理解法,不但要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对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思想、道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阅读思考法、讨论吸收法加强德育教育。总之,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感受到美好,领悟到含蓄,受到德育的教育,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电教设备,从音、像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环境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以实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专家认为,道德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变,其中影响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德育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德育教育中,通过课堂渗透德育,以课堂知识为基础,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这样,学生在“随风潜入夜”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4、创新德育教育载体,丰富德育教育活动 

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促使我们在传统德育的基础上,必须寻找多样化的、富有新意的德育载体。针对少年儿童对网络的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远程教育设备等现代化设施,建设专门的德育网站,用于学生浏览学习、互动交流、收看音像资料、参与各种德育活动,通过网站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多姿多彩的资源特色,打开网络绿色通道,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网络浏览过程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另外,还可以以活动为载体,融德育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参与活动,这不仅能使学生通过活动展示才艺,还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感悟道德,形成道德意识。 

三、小结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可以使得学生在做人、做事、学习方面都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在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等方面都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总之,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只要我们把握住了德育的特征,注意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因素,抓住了小学德育教育的主环节课堂,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教育学生,渗透学生的心灵,就能够实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汉斌. 小学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课型与策略研究[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0,12(2). 

第5篇

【论文摘要】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采取渗透式教育的模式。本文浅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指出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还是应该落在课堂上。

德育教育担负着促进少年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任务。一般来说,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范围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文明行为习惯教育等。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应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原则,结合学生年龄特点,遵循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通过课内课外等多种形式,进行渗透式教育。只有这样,德育才不会被受教育者视为一种“异己”的力量,才能真正成为一种解放的力量和创造的力量。本文浅析了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指出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一、小学德育的一些基本认识

小学阶段正处于儿童思想教育的启蒙时期,因此我们可以说,小学德育是一项奠基性的工程。从根本上讲,小学德育教育必须坚持“回归儿童主体,回归儿童生活”的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众所周知,德育的本质意义在于不断地塑造和完善一个人的道德人格,因此,只要我们遵循了儿童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就可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取得实效。

从内容上说,小学德育涉及的面非常广,而且十分抽象,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化抽象为具体,把虚的工作办实。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我们可以让学生从爱家乡、爱学校做起,从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做起,把爱国主义教育具体到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

小学德育教育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通过抓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级德育,也可以通过抓好各科教学,促使德智体美劳有机渗透,还可以搞好课外校外活动,利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另外,通过集会、班会、少先队主题队会、社会实践等形式,也都可以进行小学德育教育,它们都是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德育的主阵地是课堂

小学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阵地仍然还是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在课堂中,德育由于结合了学科教学内容,采用的是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润物细无声”,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接受、领悟和内化,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具体到课堂中,为了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内容,高度重视课堂随机教育

在小学课本中,并没有明显的德育教材,但是大量的内容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他们均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师在备课时,应主要把这些蕴含在科学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把德育内容科学地、灵活生动地融汇于教学过程中。其实,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德育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学会抓住这些契机,及时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必须做有心人之外,还必须要有教育的热情、广博的知识与高超的艺术。这即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上的随机教育,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转贴于

2、合理选择恰当教学方法,切实增强德育实际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例如,语文课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德育教育贯穿于文章的始终,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于那些语句含义深刻,思想性强,又比较含蓄,有特定历史背景的课文,我们应采取辅导理解法,不但要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还要对学生作适当的讲解,帮助他们领悟其中的思想、道理。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通过阅读思考法、讨论吸收法加强德育教育。总之,我们就是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感受到美好,领悟到含蓄,受到德育的教育,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增强德育教育实效。

3、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

在小学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电教设备,从音、像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环境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以实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专家认为,道德可以通过学习获得,也可以通过学习加以改变,其中影响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可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对德育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德育教育中,通过课堂渗透德育,以课堂知识为基础,做到以文传道,以情入理,文道结合,情理交融。这样,学生在“随风潜入夜”的潜移默化中,逐渐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4、创新德育教育载体,丰富德育教育活动

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促使我们在传统德育的基础上,必须寻找多样化的、富有新意的德育载体。针对少年儿童对网络的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远程教育设备等现代化设施,建设专门的德育网站,用于学生浏览学习、互动交流、收看音像资料、参与各种德育活动,通过网站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多姿多彩的资源特色,打开网络绿色通道,使学生在充满趣味的网络浏览过程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长。另外,还可以以活动为载体,融德育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参与活动,这不仅能使学生通过活动展示才艺,还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感悟道德,形成道德意识。

三、小结

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经过上述一系列的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可以使得学生在做人、做事、学习方面都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在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等方面都养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总之,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只要我们把握住了德育的特征,注意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因素,抓住了小学德育教育的主环节课堂,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教育学生,渗透学生的心灵,就能够实现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周汉斌. 小学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课型与策略研究[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0,12(2).

第6篇

一、加强小学德育队伍建设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要加强小学德育队伍的建设,强化德育队伍的战斗力,让小学德育工作有效开展。首先,要提高德育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小学德育管理者是德育工作的领导者,在制定德育工作实施计划、德育管理体系上具有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小学德育管理者要认真学习德育相关理论,学习德育工作的方法,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探索出适合学校发展的德育工作体系,进而更好地指导小学德育工作。其次,要提高德育工作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不仅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还要提高他们对德育工作的认识,更要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这可以通过开展好德育工作评比、表彰活动等方式来激励,推进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更新德育思想和加大工作力度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要抓紧薄弱环节,有效探索德育工作的方法,完善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首先,要端正学校的办学思想,构建起素质教育机制,在重视技能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摆脱传统教育的困扰,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前进。也就是说,要淡化考试竞争,按分数排位思想,将德育放在重要位置。其次,要加大德育工作力度,抓好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工作。详细说来,要精心设计小学德育总目标,并结合不同年龄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阶段性目标,针对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要采取反复训练、加强引导、定期检查等方式有效整改。

三、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第7篇

数学是小学教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新课标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一个必须引起重视的当务之急。教育学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我深刻认识到数学教学和其他所有学科一样,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实施德育教育。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是这样来进行德育渗透的:

1 关爱学生,创设融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学中,教师要诚于衷而行于外,应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课堂中,教师要恰当地组织教学,灵活地选择方法,通过一个个环节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这门课的兴趣。总之,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注意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那种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在这种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学生就较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情绪。

作为教师,必须明白学生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则是不符合实际的。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爱,宽容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生活是美好的,纯真善良的人格是美好的,无私正直的道德是美好的。在学生的眼里,教师的每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次掌声都是对他们行为的最高奖赏;正如,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生命既是一种强大有力、不可战胜的财富,同时也是一种脆弱无助的、极易损伤的珍宝,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需一句冷酷无情的话语,一个漠不关心的眼神,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

去年我接了一年级,其中有一位学生经常与人打架,管不住自己。通过对他的深入了解,我知道他家庭状况,他的父亲去世了,母亲改嫁了,一直由他的爷爷奶奶带着。此后,我对他特别关爱,课堂上常走到他的旁边指导他;下课时常与他谈谈心,哪怕是一分钟;寒假里我和班里有爱心的同学到他家为他送礼物。在我们的关心下,班上的同学都认为他进步了,现在没有与他人发生打架的事情;这让我倍感欣慰。如果作为一名教师知道他的情况后,对他很平淡或是对他不闻不问,我想他是很难有这么大的改变。所以,教师要满腔热情的关心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会在举手投足之间撒下一颗颗关爱的种子。

2 联系实际,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思想品德教育与用数学相结合,是最灵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结合教学内容,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编出一些思想性强和教育性强的应用情境,就是很好的思品教育素材。

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把一节课的内容编制成“同学们去商店买东西”这样一个情境,把课堂设计成商店里发生的事情,学生和老师分别扮演了顾客和售货员的角色。在商店里,售货员阿姨拿出各种钱币让学生分类,接着让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在本课教学中,教育学生要节约用钱,不能随便乱花钱。

3 动手操作,创设生动的育人课堂

动手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数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教学时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爱玩、好动等思维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量一量、拆一拆、拼一拼等实践活动,变抽象为直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由表象到认识,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促使知识内化。随着数学课堂教学辅助工具的不断更新,大量学具的使用,既启迪了学生们的思维,更为广大教师带来了许多方便。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学具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

例如,教学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边背口诀边摆小棒,比如背诵5的口诀时,先摆5根,背诵一五得五,再摆一个5根,背诵二五一十,再摆一个5根,背诵三五十五,以此类推,学生很容易的分清了几个几相加这一难点。当小棒不够用时,同桌合作摆一摆。这样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亲身经历口诀的产生、形成过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小学数学学具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帮手。因此,教育学生要好好爱惜自己学习用具。

4 示范导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