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7 15:58:59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物理教学视频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微视频;初中物理;教学;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社会的普及,多媒体技术教学中的微视频教学也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大多数教师进行了大量的科学实践和探索,并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还存在很多不够完善的,有待改进的地方。如何不断优化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微视频教学,我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第一,利用身边的微视频资源,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都有好奇心,初中学生尤其的强烈,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疑问和思考,对物理教学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新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九章压强这部分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观看马德堡半球实验视频,马德堡半球(德语:Magdeburger Halbkugeln,英语:Magdeburg hemisphere),亦作马格德堡半球,是1654年时,当时的马德堡市长奥托・冯・格里克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雷根斯堡(今德国雷根斯堡)进行的一项科学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而此实验也因格里克的职衔而被称为“马德堡半球”实验。当年的进行实验的两个半球仍保存在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中,现在可供人们参观所用。通过微视频的回放,学生的兴趣被点燃,思维被激活,整节课的学习,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第二、利用身边的微视频资源,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初中物理课程中实验较多,但有些实验的效果并不好。例如在昕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四章《光的折射》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光线的传播方向和路径在实验中很难被观测到,为此教师利用计算机的动画和文字功能来模拟光线,还可以借助专业的实验室,录制《光的折射》的实验微视频,并设计《光的折射》课件,让学生观看到模拟的物理图景,因此,这一抽象的理论有了直观的认识。其中“光的折射应用”中“筷子插入水中弯折”的动画,引起学生强烈兴趣,很容易发现了光的折射的原理,达到了很好的、理想的教学效果。有了这些微视频作为基础,学生再利用老师准备的实验器材动手实验,能很好的提高实验的目的性,效果性,使课堂内容的学习变得更容易,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三、利用身边的微视频资源,答疑解惑,提高教学效率。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由于我们的学生平时对实验仪器接触的比较少,做实验的时候不知所措,有些教学任务一节课不能完成。例如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串联和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的实验中,实验器材多,一部分学生拿到实验器材后不知如何进行探究。于是我在实验过程中间同时播放该实验的实况录像和模拟动画课件,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同步进行,即看清了操作上的技法,注意事项,又明白了实验的原理,大大加快了学生的实验速度以及准确性。再例如用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第六章《天平测物体质量》,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掌握天平的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使用的方法,教学中先放一段介绍天平结构和使用方法的微视频资源,学生对照老师所提高的实物逐步认识各个部件,并随录像进行初步的操作,随后让学生上展示台介绍天平的各部件名称,并演示相关的操作,其他学生当“裁判”,共同规范学生实验的操作流程,最后分组进行学生实验,学生兴趣较浓,操作规范,效果好,为以后有关天平的使用实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应试教育已经不能够适应教育的整体发展,以学生为主的素质教育也应运而生.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渐普及,教育也随之发展和进步.物理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同样网络上丰富的视频素材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福音.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网络视频的辅助教学让学生看到生动的视频内容和有趣的生活信息,构建出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并为学生的思维提供素材和空间,让学生去参与探索、发现和获得知识,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的和谐和有趣,使学生在良好的交流互动空间里,拓展自己的学习思路,培养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网络视频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应用的原则
1.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教学的目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故无论采取何种教育手段都需要以学生为本开展教学.初中物理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教学开展中选择学生感兴趣易于接受理解的网络视频素材,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选择幽默风趣且易被学生接受的网络视频素材进行物理教学,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欲望.
2.学习内容的适用性原则
利用网络视频素材进行教学时,要注意网络视频与课本内容的一致性和适用性,切忌生搬硬套,牛头不对马嘴的教学模式,这样开展的教学不仅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困惑,还丟失了教学目标,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选择网络视频素材时,一定要注意其内在所延伸的物理规律,选择的原则是有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还要起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
3.促进学习的原则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共同的进步.利用网络视频素材教学时,核心思想是为了促进学生物理知识的发展,因此利用此教学方法的时候要遵循促进性原则,要以促进学生学习效果为前提.
4.优化教学的原则
采取网络视频素材和初中物理课程结合应用的目的,是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对物理常识的兴趣和深度的思考.在选取网络视频素材时,要注意选取易于理解可对教学起优化效果的素材.例如课堂上选取新闻素材“2004年德国站KIMI尾翼脱落事件”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不易于了解什么是流体的情况下,明白流体的概念和流体压强的应用范围以及所产生的现象.
5.渗透性原则
在利用网络视频素材教学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当下初中物理的学习,更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喜好,培养学生对物理主观的自学能力发挥,在主观上热爱物理,观察物理现象,寻找物理学习方法.因为初中物理的课程是有很强的延续性,要保证课程稳步进展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网络视频素材的选择可以逐渐渗入到学生日常学习中,让学生将素材内容和课程内容相结合,进而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
三、运用网络视频素材推进初中物理教学
1.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构建
对于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如何更好的与初中物理课程相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用网络视频素材短时间内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构建出生动合理的物理现象,集中学生的思维的过程中会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当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学效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习“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这一章节时,很多学生对于照相机和眼睛有个大概的表面认知,对于其原理很难从现象认识到本质.而现实中比较枯燥的讲述和黑板上传统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快速的认知和了解.而网络素材广告“为您揭开缓解近视的秘密”,可爱卡通的画面,立体形象的眼睛内部构造立马就会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从而诱导学生产生极大的热情聚精会神地观看视频.该视频可使学生清楚地了解眼睛内部的构造,进而很容易理解成像原理.这种网络视频素材轻松的构建出物理课堂上的教学场景,即让教师的课堂变得趣味十足,又让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轻松快乐理解眼睛成像的原理和视力的矫正这一课程.
2.便于理解物理抽象知识点
物理教学课程中有很多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难点,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由浅及深的对知识点开展讲解.采取网络视频教学的手段使课堂教学形式变的多样性,会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困难的知识点.比如,学习各种能量的转换时,对于重力势能、动能之间的转换,很多学生会认为比较抽象,也没有实际案例便于考察.这个时候选取网络视频素材科普新闻“这是真的吗?鸡蛋从30米高空下坠能砸碎玻璃?”是比较不错的手段.该视频一开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接下来就会有探索难点的兴趣观看接下来的视频,居然鸡蛋从30米高空下坠真能砸碎玻璃.学生会思考为什么能砸碎玻璃呢?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抽象的概念,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换.通过这样的一个网络视频素材,很好地解决了物理抽象知识点难以理解的问题,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3.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1 高中物理课程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微视频资源进行教学使得高中物理教学形式不断得到丰富,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高中教学规定中将该阶段的教学定为双主体的教学,而传统的单方面讲授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插入时间较短的微视频不仅能够丰富物理教学的形式,同时还使得原有的教学讲授方式变得更为多样化,使得原有的教学更为丰富.与初中物理教学相比较,高中物理教学难度有了进一步提升,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以及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此外,高中物理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就高一物理教学课程进行分析,从课程性质上可以将其分为五种类别,分别是基础课程、推导课程、应用课程、实验课程以及拓展课程五种.其中,基础性课程主要讲述的是一些基础规律以及基础性的知识内容,例如《重力势能》和《牛顿第一定律》,在这种类型的课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入教学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通过视频演示实验,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总结出更多的规律,进一步巩固物理教学中的一些概念和知识.作为新课程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类型,基础课程非常适合利用视频资源辅助教学,微视频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有着较高的应用频率.
2 高中物理教学时效性的提升
如何利用微视频资源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时效性,具体的教学方式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教师需要配合课程教学的内容来检查微视频,然后将准备好的微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例如在讲解到物体的平抛运动一课时,可以播放一些模拟物体运动轨迹以及运动分析的视频,学生在观看视频之后能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除此之外,教师播放的微视频需要和学生学习的知识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能够让学生有效的理解平抛物体的运行.第二,要注重学生集体协作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自己浏览并且搜索一些与其所学的物理知识相关的微视频资源,这种学习模式已经在很多的高中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对于物理教学这种实践性相对较强的教学来讲,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有很好的效果.在分组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小组的学习程度以及具体的学习情况来下达学习任务,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为熟悉微视频资源,同时还能够在微视频搜索以及检索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认识和总结,有利于其学习的知识进一步升华.第三,师生合作,提高教学的效率.学生可以和任课教师一起参与[HJ1.6mm]到课程所学的微视频中,在微视频制作参与中,对于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课程要求一般相对较高,因此,制作微视频可以从简单的理论制作开始,在教师的协作之下先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制作方法,从一些简单的视频制作开始,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掌握了具体的制作方法之后再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制作,这样一来可以提升他们的综合知识应用水平.
采用微视频教学还可以进一步强化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的内容,形成一种有利于高中教学的媒介,这种教学媒介能够使得教学内容更为形象化、精简化和片段化.通过微视频教学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参与知识的构建并且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他们探索的热情,从而体验到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感受物理科学知识真正的价值所在.视频教学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中体现物理教学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以这种新型的教学形式作为我国高中物理教学新的发展模式.
3 推导课程
一、什么是微视频
什么是微视频呢?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10分钟,内容广泛,视频形式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可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时随地随意性是微视频的最大特点。
有许多学校,也有许多老师,已经认识到微视频对教学的促进作用。积极地探索它的运用,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微视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也有重要的应用。
二、微视频的作用
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创新途径,微视频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活跃度。不同于传统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氛围,微课程以视频为载体的授课形式兼具精干精练的特点,非常适合初中物理教学。微课程还可以直接存储,如果学生需要使用,可以再次拿出来观看。每个初中物理微课程都是对某个知识点的解说,学生可以利用微课程巩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对于初中物理老师来说,微课程的出现,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新要求。作为教师,应积极适应微视频的要求,打破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实现实时教学,衔接好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越是成功的微视频教学,越能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量身定做的微视频资源,学生只需要针对自己的学习需求,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打开资源学习观看即可。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解放了传统课程中的桎梏,同时也让初中物理教学空间得到了无限的扩大,教师的教学不再局限在课堂中,学生也可以实现灵活学习,重点巩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微视频的发展将有效补充和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水平,构建更为有效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微视频的出现,打破了课堂的框框,打通了课内与课外学习的联系,其鲜明的可重复性、可选择性特点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加灵活。微视频为初中物理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激发了课堂的活力,微视频最终的呈现方式是“数字格式的视频”,可以存储,在学生有需要时观看,可以突破重点和难点,加深知识的巩固和延伸拓宽,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能力提高有着重大的作用;教师也可以在自己专业不断成长的同时对自己制作或收集的微视频进行完善和提升。
三、微视频的使用策略
无论是物理的新授课、验课还是复习课,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所制作的微课都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注重学生能力发展,并以因材施教、适时适度为原则。
1.课前预习,激趣为主
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话题、一个知识点、一个实验,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如录制为同学预习而用的微课,一开始就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然后给出自主学习的提纲,将学生迅速引进学习的角色。如讲《浮力》一课,我在给出了潜水艇的图片和曹冲称象的故事后,再给出自学提纲:①什么是浮力?它有没有方向?②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③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你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然后给出一些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水、盐水、玻璃杯、细线、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正方体)、木块。
2.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很多地方由于实验设备或是安全问题,很多实验由做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甚至是讲实验,效果极差。例如:在教《大气压强》一节的托里拆利实验,用水银柱测大气压强的值,因为水银挥发后有毒,不利于初中学生操作,所以利用微视频。学生不仅可以了解整个实验的操作过程,还可以看到当长玻璃管改变倾斜程度时,大气压支持的水银柱高度不变的现象。另外,对比水银,视频中还用常见的水来做这个实验,需要的水管至少要10米多……在惊讶声中,学生对此印象极深。这样变抽象为具体,教学效果较好。在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引导:现象(观察)条件(认识)过程(分析)规律(归纳)应用(综合)。在讲解托里拆利实验时,插入一段微视频,配合视频讲解,学生不仅知道了实验的操作要求,而且理解了实验原理,知道了为什么玻璃管中的水银柱高度不变,使得教学更加紧凑。在总结阶段,请学生寻找一下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基于生活,学生说的都是一些类似现象,通过微视频播放了几个不同的场景,显示了大气压强的作用,如用吸盘搬运玻璃,注射器吸药液,拔火罐等,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这些也是语言和图片达不到的效果。
3.重视生活现象,凸显物理规律
物理源于生活,许多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蕴含着物理规律,初中学生的生活体验既不丰富,也不善于观察分析,微视频中可以把相关的生活现象反复重现,激活学生的记忆,并感受和体会其中抽象的物理规律,例如在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时,对初中学生理解相对运动是难点。用微视频播放一段:两列并排停着的列车,一个人从车窗观察另一列列车时,以为自己的火车在缓缓出站,结果是另一列火车在出站,而自己坐的火车还停在原地……。熟悉的画面和感受,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整合实验复习,规范实验操作
在期末、中考复习时,时间都非常紧张,尤其是复习实验。许多重要的学生实验没有时间重新做,但通过微视频教学可以激活学生的回忆,可以进一步规范学生实验操作步骤,比较不同实验的操作过程,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对实验归类,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提高实验复习的效果。例如:测液体密度的实验,时间久了学生就容易出错,很多学生都会认为是先测空杯的质量,再测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最后测杯中液体的体积,就可以算出液体密度了。这样测得的液体误差较大,在复习时就通过微视频对该实验进行分析,让学生找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5.培养思维能力,提升自学水平
微视频因其具有短小精致、便捷的特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动态,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微视频教学,提高学生物理思维的品质。为了便于教学,将相关的微视频用flash课件进行集成,课堂教学流程很清晰,师生使用更方便,而且为了检测微视频教学的效果,课件还加了学习任务单,通过相应练习,检测和巩固所学,帮助学生课堂学习效益最大化,发挥微视频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基于以上微视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优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有益的尝试。通过不断的教学实验,体会到微视频在我们物理课堂教学中起到的巨大作用。但是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对待,凡事有利必有弊。例如:微视频拍得太长,一节课里使用太多,都会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极大地减弱了微视频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感觉到,微视频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能代替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因为微视频录制时对许多情况作了预设,但教学实际中会有许多意外事件的生成,必须依靠教师的灵活处理。再例如:一些易于课堂演示的实验,为了省事,也用微视频代替,虽然也有效果,但是总不如课堂直观的感受更震撼人心,毕竟教师亲身示范,言传身教,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提升教师自身教学信息化素养也是微视频教学时代对教师提出的专业化发展要求。
且思且行,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运用微视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物理 微视频资源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28-0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尤其是在近几年来,网络资源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利用手段被重复的使用。为了突破原有教学模式的弊端,令物理课堂变得更加多样化,微课视频资源的利用也渐渐进行了扩展。
一、微视频资源在中职物理的应用基础
1.微视频资源的内涵
微视频教学资源的手段在物理课程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它是一种特殊的应用形式。它主要是以教师辅助为手段,以教学材料为主要基础的视频。微视频在制作时间上有一定的规则,它的制作时间在60秒到20分钟之间。视频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其内容的涵盖方面确是非常多的。微课视频可以以“小电影”的制作方式来体现,也可以以“短片”的形式来体现。但不管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它都要围绕着“物理课本”的这个主题,以课程资源作为主要依托。最重要的是,微课资源的结构相对完整,信息也比较全面,非常适合物理课程的教授规则。另外,微视频和当前社会中的微课非常相似,它是微型课程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物理教学体系中非常关键的部分。
2.基于微视频资源的学习理论
微学习的理论主要是将整个学习系统分为不同的模块,它值得主要要素分别是“微学习”、“微内容”、“微环境”四个方面。微视频资源的学习模式离不开网络信息系统的结合,它的受众对象是所有人,它能够做到课内、课外随时的学习。也就是说,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有着很大的灵活调整性。可视频资源将整个学习结构用零散的小模块进行拼接,使学习者从传统过程中的被动消化到主动接受,完善了知识的获取途径。
二、中职物理教学中微课视频资源的应用案例
1.微视频资源教学视频模式初探
微视频资源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的设置结构。它不仅能够在几十秒或十几分钟内使学生把物理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点的突破,也将知识的覆盖范围扩大,并且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将主要内容的涵盖点进行扩充。以物理知识中的“加速度”为例[1],探究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以及速度之间的关系。在这个物理知识结构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制作微课视频的方式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微课视频内容:视频的内容主要是三名同学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比赛,而同时一辆汽车与两个推动力摩托也从相对静止到慢慢加速。由此微视频中,学生们可以看出,汽车与推动力摩托之间的加速速率不同,通过视频直观展现出不同人与不同车辆之间的速度变化规律。学生可以由视频得出,两个车辆的类型不同,但是它们都在同一时间、从同一位置上出发,开始摩托领先,但在2分30秒处,汽车超越了摩托车。这种微视频资源可以使学生们直观感受到物体速度的变化,如果教师靠图文结合、语言描述,效果远比不上直观印象易于接受、记忆深刻。微视频能够帮助学生们留下直观深刻的印象,为加速度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2]。
2.微视频教学资源探究重力
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的力,性质与万有引力相同,但重力本质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在这节课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了解重力的基本定义、大小以及方向。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明白产生重力的原因及与万有引力的区别。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重力的概念有了基本认识,但并不知道重力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力。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地面,对于远离地面的情况是没有直观感受的,而且失重状态是课堂实验无法模拟的。所以教师进行制作微课视频,以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飞行为例,为学生们播放他在太空中失重的状态,再给学生们观看一些宇航员在太空舱进行集合训练的场景。通过这些视频,让学生们真接看到失重究竟是怎样的状态。通过把地面上的情况与宇航员在太空船中情况的对比,让学生们比较容易理解重力的概念[3]。
3.微视频教学资源探究弹力的意义
弹力是物理课程中的关键部分之一,教师在这节课中的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弹力产生的的原因,知道物体微小的形变就会产生弹力,从而认识到弹力广泛的存在。而物体微小的形变是很难直接观察到,需要通过实验间接证明,这类实验现象的结果不容易观察,所以将实验录成微视频,既方便学生观看结果,又大量的节约了课堂有效时间。微视频中录制两个实验:一是证明桌面能发生形变,光束通过两个平面镜两次反射放大反射角度,看到光斑移动。二是证明玻璃瓶能发生形变,在玻璃瓶中装满带有颜色的液体,在瓶塞上插入细玻璃管并使其中进入一段液体,用手触挤压玻璃瓶,会看见液柱上升。通过这样的微视频引入了弹力的概念。如果课堂实验这种微小的形变,后排的学生很难看到,如果利用微视频播放教师亲自做的实验,更能增加实验的可信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进行尝试,使弹力的知识掌握的更加充实[4]。
4.微视频教学资源探究超重与失重
超重和失重是牛顿运动定律在生活中的运用。是学习了牛二定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包括两个个知识点:一是超重与失重概念的提出及其解释,二是完全失重现象。前者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而后者重在使学生认识到完全失重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及影响。在生活中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到超重与失重就是在电梯里,在上升和下降时身体是能清楚感受到的,但是只有感觉没有定量的分析,所以教师的微视频如下设计:在电梯里面放上一台称,称中放上物品。通过视频记录下静止时、匀速上下时和升、降的启动和制动时的数据,让学生亲眼看到示数的变化,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并且可以利用橡皮筋系重物,亲身体验到二者是怎样的规则进行变化的[5]。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微视频资源在中职物理课程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并且它适用于物理课程的讲授。不可否认的是,“微”时代为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不仅是在教学方面还是人们的生活方面。新教育形式下,只有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够促进中职物理课程的发展,为我国人才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孔繁成. 微视频资源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 新校园(中旬),2015,12:35.
[2]王世科. 微视频资源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 中学物理,2016,07:9.
[3]胡归. 微视频资源在中职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 中学物理,2016,11:61-62.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制教具;身边物品;教学方法
自制初中物理教具主要是指通过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采用简单的方式,科学的自己动手制作教具。通过自制教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强化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程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自制初中物理教具在教学中有简单化、生活化的优势,能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具象的物理实验,促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物理教学内容。
一、加深学生的记忆程度
自制物理教具能够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针对课程内容中需要记忆的内容,以实验的方式进行求证,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点的记忆程度。例如,在教学沪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以下统称“教材”)八年级上册“光”这一内容时,教师充分利用一次性纸杯来制作小孔成像的眼镜,在课堂中利用自制的小孔成像眼镜进行物理实验。实验器材:两个一次性纸杯、大头针和线。自制步骤:首先,教师需要剪去两个一次性纸杯的底部,使用大头针在剪下的两个杯底中各扎一个1mm左右的小孔,随后在两个杯底的两侧各扎两个小孔,使用准备好的线将两个杯底穿起来做成一副眼镜的样式。教学方法:教师选取近视的学生,让其戴上自制的小孔成像眼镜进行观察,这样无论是近视度数多高的学生,戴上眼镜后都能够看清物体。由此可以表明:光在通过小孔之后,光屏在一定的范围内成像总是清晰的。教师也可以发放一些准备好的一次性纸杯、针和线,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制作小孔成像眼镜,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与实验,能够轻松了解小孔成像的原理。
二、延伸物理教学内容
物理知识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教师在讲解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网。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声波的产生和传播”这一内容时,教师通过自制声波传递能量装置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一概念。实验器材:一个圆柱形的空罐、橡皮筋、橡皮膜、泡沫小球若干个和音叉。自制步骤:首先,教师需要去掉圆柱形空罐的盖子,使用橡皮筋将橡皮膜固定在空罐上;其次,在橡皮膜上撒若干个泡沫小球。教学方法:教师敲响音叉,然后将音叉逐渐靠近泡沫小球和橡皮膜。在靠近之后,学生能够观察到橡皮膜的振动和小球的跳动。教师立刻捂住音叉,当音叉声音停止后,小球和橡皮膜便停止了运动,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声波传递能量的过程。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些自制工具进行延伸实验教学。例如,在敲响音叉之后,音叉距离小球和橡皮膜的距离越近,其振动的频率越快,由此可以表明响度与发声物体的距离有着密切的关系。或是在自制教具的附件敲响音叉,能够观察到小球的振动,由此也可以表明空气能够进行传声。
三、提升学生的理解程度
物理知识通常较为抽象,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其中的内容。通过自制物理教具的方式,能够促使抽象的物理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实验,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例如,在教学教材九年级下册“电与磁”这一内容时,教师通过自制教具来进行教学。实验器材:一根长木条、四个接线柱、一段电阻丝、与电阻丝横截面积相同的铜丝和泡沫塑料。自制步骤:首先,教师需要在木条的两端固定两个接线柱,在中间固定两个接线柱,并确保两端接线柱到中间接线柱的距离相等;其次,从左到右将四个接线柱分别作为1号、2号、3号和4号;在1号和2号接线柱上接上电阻丝,在2号和4号接线柱上接上铜丝,并促使铜丝能够穿过3号接线柱;在1号和4号接线柱上接上一根导线,方便切割器与电源相连;最后,在木条中标上低压直流4V的字样。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将1号接线柱和4号接线柱的导线连接到电源上,通电一段时间后,分别使用铜丝与电阻丝对泡沫进行切割。在切割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电阻丝可以切割泡沫,而铜丝无法切割泡沫。通过这一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电阻丝和铜丝的电流与通电时间均相同,而电阻丝能够切割泡沫,铜丝无法切割泡沫,表明电阻越大产生的电热越多,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物理活动中亲身体验,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并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体现探究的本质特征.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还要关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一是树立“天赋”潜能的理念,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业已具备的好奇心,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潜力;二是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教学中要提供学生自主感知、领悟、实践的学习机会.
在物理教学中,通过 “产品制作”的完成,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完成所学知识的自我意义建构,另一方面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亲历活动的过程中,既能学到物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产品制作”教学模式,能够改变当前物理教学偏离课程改革目标的现状,有利于师生素质、能力的共同提高.
一、物理学原理的“产品”概念
产品的一般概念是,农业或工业生产(加工)出来的,能够提供给市场,被人们使用和消费,并能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任何物品
物理学原理的“产品”是,指导学生运用物理学原理制作某一个特定的“产品”(如利用浮与沉的条件制作“潜水艇”)或一个特定的“任务”(如测量热水冷却过程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发展技能,培养习惯,陶冶情操,学会合作学习.
二、物理学原理“产品”的生成
1.在课堂探究活动中生成学习内容
针对教学某一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生成探究性学习内容.
例如,“比较材料的隔音效果”,通过活动体验噪声的防治方法,体验声音的传播;“温度的测量”,可以组织学生探究热水冷却过程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物态变化”,可以组织学生“人工造雪”,在活动中体验物态变化规律;等等.
2.在研究性学习中生成学习内容
组织物理兴趣小组,进行有关的研究性学习.
例如,在讲“声的现象”时,让学生开展“噪声的传播与危害”的研究性学习,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工厂、工地,确立“关于噪声的危害”、“ 关于噪声的防治”等学生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利用周末时间进行走访、调查,在课堂上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3.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生成学习内容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开发物理学原理的“产品制作”.
例如,引导学生利用杠杆原理,自制杆秤、天平;还可指导学生制作会跳舞的小人(声音具有能量)、能调节亮度的小台灯(滑动变阻器、简单的电路)、竖笛(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的长短关系);等等.这样,让学生在实践体验、内化吸收、探索创新中获得知识,达到“学进去”的效果.
三、在实施物理学原理的“产品制作”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在“产品制作”过程中,教师的身份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实施物理学原理的“产品制作”的过程中,就是“师傅带徒弟”,师傅在跟徒弟一起“干活”的过程中把要领告诉徒弟,其余的学习就可以放手交给徒弟了,当徒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才会由师傅出面点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统筹全局、策划引导、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在实施物理学原理的“产品制作”教学模式过程中,课堂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