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3-07-27 15:58:45

序论:在您撰写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

第1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中国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据较大比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农业的发展。要结合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加以修正和改善,并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未来发展的趋势,以便更好地顺应发展潮流开拓农业市场,促进我国农业未来更加科学合理地发展。

1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事实上,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首先,我国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农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加工和营销企业之间,虽然农产品加工业在公民经济的发展中呈现出极强的势头和潜力,但其与我国农业产值的比例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的差异[1]。这与我国农业产品加工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工艺技术及设备落后、企业规模较小等有很大关系。其次,虽然我国农户有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愿望和热情,但总体来说农户参与的程度不高。农民希望通过参与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化体系来增加自身的经济收入,并得到实质意义上的帮助比如法律上、技术上和资金上的支持,但目前,我国的许多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的服务局限于信息层面,组织运行的规范化程度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满足农户的需求,导致农户实际的参与程度偏低。

2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未来趋势

2.1继续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以带动农户进入市场,有利于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就说政府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实质上是对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和致富的支持。从2000年开始,国家先后认证了几批龙头企业,其中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以及小型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的多样化发展。在以后的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需要继续培育经济实力更加雄厚、经营机制更加灵活、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的龙头企业,带动全国的农户在农产品精深加工、良种繁育、现代营销和新技术推广等发面取得更大发展与进步[2]。

2.2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带动农民就业致富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多样化道路。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成上以农户作为经济主体,合作社中农户人数至少占总人数的80%以上,这就保证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相关信息、政策掌握的比较全面,真正为农户自身争取利益。在管理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民主制,入社自愿,退社自由,通过民主决策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更具有创新潜力。与一般的股份公司制企业不同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目的不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为社员即农户提供农业交易所需服务,交易产生的盈余只留一小部分作为公共积累,其他大部分按照交易额和股份结合的形式分配给社员[3]。各级政府应该在未来稳步办好一批具有示范性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而引导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下而上、循序渐进的规范发展。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坚持农户为主,注重体现专业性;坚持自愿原则,实行民主管理;明晰产权关系,保障成员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合理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能够缓解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户自主创业,带领农户走上经济致富道路。

2.3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利益联结机制首先,要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主投资建设集中的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按照市场高产、高效、优质和安全的需求来发展。企业负责提供技术支持、生产资料供应等服务,农户与企业签订合同或者被雇佣进行农产品的生产活动,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紧密的利益联结,这样既能保证企业有稳定优质的农产品来源,又能在地基的农户能获取优厚的经济回报[4]。其次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协会,提供中介组织服务。一方面避免企业与农户之间产生经济利益纠纷,导致摩擦纠纷影响农业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站在第三方的客观立场有义务同时保障企业和农户的合法权益。最后,可以尝试创新机制,如农户把自己所拥有的土地承包权进行转让入股龙头企业,这样企业的发展和农户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农户同时获取地租和入股分红。

3结语

我国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很好地实现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变革,提高了我国农业的生产力水平,促进我国农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整体提高。但在肯定农业产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要及时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以此来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相信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现代农产品企业的不断管理创新及农户积极性响应、辛勤劳动的共同努力作用,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晓云,修文彦,常亮,等.对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结合发展的思考[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4):41-43.

[2]刘晓敬.推动农业合作经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J].经济视野,2014(13):331-331.

[3]孙春城.大连市发展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经济,2012(9):40-41.

第2篇

农业产业化打破了过去小农经济的束缚,改革农业经济发展方向,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实现农业与市场的融合,实现农业产值的大幅度增加,促进了我国农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首先,简述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趋势,主要包括:扶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完善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等。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中国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占据较大比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农业的发展。要结合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加以修正和改善,并分析我国农业产业化未来发展的趋势,以便更好地顺应发展潮流开拓农业市场,促进我国农业未来更加科学合理地发展。

1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事实上,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实际的调查研究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首先,我国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农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加工和营销企业之间,虽然农产品加工业在公民经济的发展中呈现出极强的势头和潜力,但其与我国农业产值的比例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的差异[1]。这与我国农业产品加工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工艺技术及设备落后、企业规模较小等有很大关系。其次,虽然我国农户有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愿望和热情,但总体来说农户参与的程度不高。农民希望通过参与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化体系来增加自身的经济收入,并得到实质意义上的帮助比如法律上、技术上和资金上的支持,但目前,我国的许多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的服务局限于信息层面,组织运行的规范化程度不高,不能很好地适应和满足农户的需求,导致农户实际的参与程度偏低。

2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未来趋势

2.1继续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以带动农户进入市场,有利于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就说政府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实质上是对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和致富的支持。从2000年开始,国家先后认证了几批龙头企业,其中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以及小型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的多样化发展。在以后的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需要继续培育经济实力更加雄厚、经营机制更加灵活、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的龙头企业,带动全国的农户在农产品精深加工、良种繁育、现代营销和新技术推广等发面取得更大发展与进步[2]。

2.2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带动农民就业致富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多样化道路。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组成上以农户作为经济主体,合作社中农户人数至少占总人数的80%以上,这就保证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相关信息、政策掌握的比较全面,真正为农户自身争取利益。在管理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民主制,入社自愿,退社自由,通过民主决策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更具有创新潜力。与一般的股份公司制企业不同的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目的不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为社员即农户提供农业交易所需服务,交易产生的盈余只留一小部分作为公共积累,其他大部分按照交易额和股份结合的形式分配给社员[3]。各级政府应该在未来稳步办好一批具有示范性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而引导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下而上、循序渐进的规范发展。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坚持农户为主,注重体现专业性;坚持自愿原则,实行民主管理;明晰产权关系,保障成员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合理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能够缓解农民的就业问题,实现农户自主创业,带领农户走上经济致富道路。

2.3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利益联结机制

首先,要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自主投资建设集中的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按照市场高产、高效、优质和安全的需求来发展。企业负责提供技术支持、生产资料供应等服务,农户与企业签订合同或者被雇佣进行农产品的生产活动,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紧密的利益联结,这样既能保证企业有稳定优质的农产品来源,又能在地基的农户能获取优厚的经济回报[4]。其次,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协会,提供中介组织服务。一方面避免企业与农户之间产生经济利益纠纷,导致摩擦纠纷影响农业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站在第三方的客观立场有义务同时保障企业和农户的合法权益。最后,可以尝试创新机制,如农户把自己所拥有的土地承包权进行转让入股龙头企业,这样企业的发展和农户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农户同时获取地租和入股分红。

3结语

我国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很好地实现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变革,提高了我国农业的生产力水平,促进我国农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整体提高。但在肯定农业产业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要及时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以此来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相信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现代农产品企业的不断管理创新及农户积极性响应、辛勤劳动的共同努力作用,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张正友 单位: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农业局

参考文献

[1]张晓云,修文彦,常亮,等.对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结合发展的思考[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4(4):41-43.

[2]刘晓敬.推动农业合作经济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J].经济视野,2014(13):331-331.

第3篇

一、农业产业化概念及组织模式

(一)农业产业化的概念

农业产业化是以广义农产品生产为基础形成的生产、加工、销售的专业化、规模化和商品化。农业产业化是在新时期促进农业发展,实现中央提出的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战略部署的要求。党的十报告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战略,“四化同步”的短板是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农业产业化。因此,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四化同步”和中部崛起的重要基础。

(二)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

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龙头企业+ 农户”组织模式。这种模式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销企业为龙头,围绕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销售,与农户实行有机的联合,进行一体化经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二是“龙头公司+ 基地+ 农户”组织模式。龙头公司通过建设基地带动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主要有三种方式:公司利用自有土地建立基地,雇用农户在基地从事生产;公司租地建基地,雇用农户在基地从事生产;公司租用农户土地建基地,同时吸收农户以土地、劳动力、产品、资金等要素入股,再承包给出租农户或大户经营。农户从这3种方式中可获得劳动报酬、土地租金、股金和承包费等收入。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组织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农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相结合的直接组织形式,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有效载体。该模式是合作组织根据基地农业资源优势,组织农民开展标准化生产,开拓和占领市场,自主延伸产业链,拓展加工、储运、营销等业务,有效发挥龙头作用的一种组织形式。四是“龙头公司+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农户”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的特点是各方分工明确,协会在公司和农户之间起联结作用,优势在于公司不用与千家万户农民直接打交道,而由协会代表农户与公司联系,这样就提升了农户的市场地位。五是种养加大户模式。这种经营模式类似于个体工商户,有的种养加大户发展成为龙头企业,有的种养加大户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形成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

这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连企业、下连农户,是组织模式的核心,既起着维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谈判地位、组织开展服务的作用,又发挥着按照公司原材料生产需求组织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开展技术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也是有效缓解公司与农户之间利益矛盾,实现利益共享、组织自律的重要形式。专业合作社主要提供种苗、肥料(饲料)、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和防疫)、统一销售,农户在专业合作社中的地位有紧密型会员和松散型会员两种。有的专业合作社依托或服务于龙头企业,有的专业合作社独立于龙头企业。与农户构成市场供销关系的经营型合作社,理事长或紧密型会员享受经营成果;统一经营的合作社,经营成果共享;而服务型合作社,会员各自享受经营成果。

二、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践经验

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淮河以北为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是小麦、棉花等旱作物主产区;淮河以南,沿江平原是水稻、油菜和水产品主产区;皖西、皖南山区,是林、茶、蚕主产区。在安徽省所辖16个地市中,阜阳市、宿州市、六安市、亳州市、安庆市为传统的农业大市,粮食总产值较高。近年来,安徽省各地市在全省统筹安排下,积极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农产品生产已向优势产区集中,逐渐形成了淮北地区小麦、江淮地区油菜、沿江地区水稻的区域格局;棉花生产向沿江和淮北高产棉区集中;山地经济开发区以林、牧为主,重点开发板栗、核桃等特种经济体;丘陵经济开发区,以粮食、畜牧、淡水养殖等为主;平原经济开发区以小麦、棉花等生产为主。截至2013年末,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7 22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9%;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4 942家,比上年增加648家,实现总产值7 22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9%,增幅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9个百分点,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24.3%,显示出我省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农业发展的效益和层次不断提升。

实践表明,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仍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一)多数农业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强,未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缺乏市场优势,抗风险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弱

安徽省多数龙头企业家族式管理的特性十分明显,虽然绝大多数注册为公司制,但离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制度要求差距较大;财务管理能力整体较弱,除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财务管理相对比较规范外,其余数量众多的所谓龙头企业,基本上是小作坊式的加工型企业,其财务管理方式与个体工商户类似。

(二)产业化不足

种植业以初级加工为主,部分地区农产品加工分散,存在同质化现象,产业回报率低。产业链条短,关键节点不清晰。

安徽省龙头企业大多从事的只是农产品的初加工,经济附加值低,产业链短,农业产业化没有实现和工业的有效对接,没有发挥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对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够,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有限。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民与龙头企业利益链接不够紧密

目前,安徽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大多是以“公司+农户”模式为主,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合作主要局限在初级产品的买卖上,农户很难参与到随后的加工生产和销售之中,很难参与其中的增值分配。不少地方虽然成立了一些合作社、协会,但绝大多数企业、经济组织和农户还是松散的链接关系或买断关系,尽管采取合同订单、保护价收购等形式带动农户,但存在运作不规范、约束力不强、利益链接不紧密等问题,未形成真正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经济共同体,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的利益比较少,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整体不够规范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合作团体,缺少规范的章程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普遍存在规模不大、制度不健全、稳定性较差等问题。调查发现,多数合作社没有在银行开立结算账户,部分合作社证件不全,有的缺少组织机构代码,有的没有税务登记证。

(五)部分地区土地流转机制与规模经营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安徽省部分地区土地流转规模小期限短,农户还没有因为土地流转而获得更多的收益,还没有因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土地不能有效转移,农户分散经营,使得大规模、产业化的农业生产难以开展。

(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品牌意识不强

安徽省龙头企业获得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专利的数量不多。许多农产品企业都是近一两年来才开始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开始注册一些优质农产品商标,多数农产品生产者缺乏品牌意识,产品知名度不够。

三、农业产业化未来发展方向

(一)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帮助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充分发挥农业部门的优势,扶持各级农业部门兴办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产品购销服务公司等经济实体,并通过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办法,使各类农业企业不断扩大规模,尽快起到强有力的牵引带动作用。对于各领域中具有“龙头”作用和具潜力的企业予以政策、资金、技术、物资等方面的倾斜扶持,使一批经济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经营机制灵活、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发挥带动作用。

(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

目前,安徽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以龙头企业协助创办为主。当前工作的重点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发挥资源优势,培育支柱产业,在巩固试点成果和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稳步办好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业产业化中的示范作用,自下而上地、循序渐进地、实事求是地引导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向着“民办、民管、民受益”方向发展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以专业农户为主,体现专业性;二是要有比较明晰的产权关系,不改变土地承包关系,不改变成员的财产关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效益归其成员共同所有:三是坚持自愿,实行民主管理;四是开展力所能及的经营活动,对外追求经济效益,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

(三)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应加大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品牌意识

龙头企业要加强与大专院校、农业科研单位的合作。大专院校、农业科研机构和技术推广部门要进一步明确科技研发重点,优先研发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率,普及先进适用技术,为龙头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企业应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农产品强势品牌。利用信息时代的有利条件,通过政府、媒体、信息网络等渠道,加强内外宣传,注册优势农产品商标、专利等,龙头企业应积极参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各种专业博览会、洽谈会、展销会等,展示生产成果,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农产品强势品牌,扩展产品在市场上的知名度。

(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龙头企业同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要引导龙头企业直接建立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由企业提供种子、技术、生产资料供应等服务,由农民按企业要求组织生产,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真正建立起企业与农民的紧密联结机制,确保企业有稳定优质原料来源,确保基地农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二是大力发展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中介服务组织。一方面,可以减少农业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农民的直接接触,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磨擦和矛盾;另一方面,能最大限度地代表和保护农民的利益。三是尝试将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作为股份入股龙头企业,实现龙头企业的利益和农民的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农民不仅获得地租收入,作为股东还能获得收益权。

(五)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条,注重发展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整合农业产业链

积极生产为工业加工行业提供原料的农产品,生产只有进入加工领域,生产链条才可持续,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农业产业化要支持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最终实现四化同步。

第4篇

加快推进我区农业产业化、规范化、市场化进程,为学习借鉴先进区区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一行人,赴市考察学习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考察团先后实地观赏了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区域化管理农药兽药配送中心、外贸食品有限公司、尧洼社区入口农产品区域化建设农资专营店以及兴安街道区域化基地现场,听取了农产品质量检测、配送中心、加工企业、生产基地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介绍,总体感觉市现代农业发展快、基地规模大、龙头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效益好,对我区现代农业发展有较好的借鉴作用。下午,考察团召开了座谈会,每位参与考察学习的同志都结合各自实际,谈感受、找差距、提建议,认真谋划今后发展的思路和措施。此次考察,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现将考察情况演讲如下:

一、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已经成为国内国际市场上的名牌产品。主要特点是蜜桃、大姜、大蒜、大葱、芦笋、牛蒡、樱桃、草莓、肉食鸡、布列塔尼亚兔等优新品种。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农产品基地规模大。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规范化、国际化进程。市在已建成蜜桃、姜蒜、芦笋、草莓、樱桃、淡水养殖等个“中国特色之乡”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万亩的大葱、芦笋、大蒜、辣椒、西瓜、草莓等优势产业带,区域特色经济明显。

巩固企业自属基地,

二)农产品基地规范高。依照“基地规模化、形式多样化、生产规范化”要求。发展合同基地,扩大监控推广基地。目前,已建成蔬菜规范化示范基地.万亩,规范化推广基地万亩,并对所有基地,建立管理档案,实行统一农业化学投入品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组织生产、统一质量检测、统一收购销售的五统一”管理模式,确保农产品生产流通各个环节全部达到规范化。

扶优扶强发展潜力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三)工作运行机制活。政府因势利导。做到有主导产业就有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围着市场转,农民跟着龙头干”新格局。大力推广“公司+农户+规范化”公司+基地+农户+规范化”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基地+规范化”等新型经济模式。通过龙头企业,收购农副产品,提供信息服务,提升产业发展,对农民实施全方位带动,不只打通了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直接通道,实现了一家一户条件下的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生产,而且加速推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协助当地农民参与了二次分配增收(即土地租金+工资)并对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和农村小城镇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该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家,

四)企业经营效益好。目前。年加工能力多万吨,带动发展基地万亩,辐射带动农户.万户。

二、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做法

市紧密结合实际,近几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行规范化生产,不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和完善农业产业化机制,实施国际化战略,形成了以入口创汇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有力的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促进农业产业化优化升级。近年来,

一)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市坚持把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化优化升级、提高农产品入口创汇能力的牛鼻子”突出外向型、强带动,着力发展大项目、深加工项目,加快培植拉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一方面,重点扶持,培强做大已有龙头企业。该市对发展潜力大的家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项目审批、基地建设、基础设施配套以及资金、税收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促其膨胀规模,做大做强。市外贸食品公司通过连续增加投入,开发新产品,扩大精深加工能力,形成了年加工农产品万吨的能力,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入口创汇万美元,全国家最大食品制造企业之一。另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建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该市农产品资源丰富、产品品质优良的优势,大打农业招商引资牌,加快引进外资龙头企业。目前,已有美国、日本、韩国、以色列、德国、法国、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到该市兴办了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加工水平,开辟了新的入口渠道。由德国福克斯集团独资兴建的福克斯(中国)食品公司,经过连续追加投资,总投资已达万美元,以大姜、大蒜、圆葱、胡萝卜为原料生产的调味品,全部入口欧美市场,年入口创汇万美元,带动发展生产基地万多亩,成为该市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

提高入口农产品质量。一是狠抓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立足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抓了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二)积极推行规范化生产。规划建设了万亩成方连片的蔬菜、瓜果入口创汇优势产业带,万亩设施农业基地,个特色专业镇,个肉鸡、肉鸭、猪、牛、羊和特种畜禽养殖小区,促进了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同时,引导龙头企业在调优、调良、调精上狠下功夫,建立自己的规范化基地,带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建成国家级大姜生产示范区的基础上,先后衔接了万亩省级“无农药残留放心菜”基地和“全国园艺产品入口示范区”建设,组织实施了省入口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被确定为全省个放心菜基地区之一。二是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参照国际通行规范,制订了大姜、芦笋、牛蒡、大葱等种入口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范,出台了蔬菜、果品、畜牧个规范化生产规程。投资多万元建立了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畜牧化验检测中心,重点镇、专业批发市场和重点龙头企业建立了检测机构,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检测网络。外贸食品公司蔬菜检测中心在全省首家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委的认可。三是积极搞好质量、品牌认证。该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已有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家获得IS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家获得国家认监委HACCP体系认证,家获得IS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家获得国家农业部有机食品质量认证,家获得OFDC质量认证。

建立高效有序、多元化的农产品销售体系。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多元经营、多路出击”战略,

三)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巩固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的同时,重点开辟北美、欧盟等新兴市场,规避单一市场风险。市里专门成立了信息中心和配送销售中心,加强对农产品销售的领导和服务,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向流通领域延伸,共同推进农产品的市场销售。去年,通过积极争取,外贸食品公司设立了潍坊海关通关预录处,为农产品入口提供了方便。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实现产品由生到熟、由冷冻到保鲜、由初加工到精深加工转变,既提高了入口农产品的附加值,又有利于打破国际技术壁垒。目前,该市农产品入口已拓展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入口产品发展到蔬菜、果品、畜产品、粮油制品、水产品等大类多个品种。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健康发展。一是抓好政府引导和服务。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龙头带动、部门联动、全民行动“一导三动”区域化建设推进机制,四)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成立农产品质量平安办公室,为正科级事业单位,具体负责区域化建设的规划、综合协调和组织领导以及各项措施的督促落实,确保区域化建设扎实开展和有序推进。二是搞好企业自律。该市针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多、产品雷同性较大的实际,先后建立了蔬菜协会、大桃协会等行业协会,引导企业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防止了企业间无序竞争,增强了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三是发展合作组织。通过依法规范“订单农业”扶持引导农民自发组建合作组织,有效地加强了产业化经营各环节的联系,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目前,该市已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合作服务组织家,连结农户万多户。这些合作经济组织,上联加工企业和市场,下联农户,统一与加工企业签订销售合同,统一为农民提供物料、种苗和技术,全方位为农民提供服务,解决了企业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四是加强合同化生产。通过协议、合同、股份合作等形式,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规范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巩固了企业与农民之间的联系,实现企业与农民的双赢”

三、对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启示及建议

认识到市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定位上、市场化运作上都体现了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机制。与市相比,通过这次之行考察学习。区农产品基地规模、龙头企业、服务及检测体系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从表面上看,主要是特色农产品总量、运行质量和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但从根本上看,还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经营机制和发展理念上的差异。因此,学习借鉴经验,最根本、最关键的首先必需坚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置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首位,以思想和观念的创新,实现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必需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思想解放的水平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要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产业规模的关键来抓,

一)牢牢抓住解放思想不放松。实践已证明。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坚持全省、全国争位次,国内、国际抢市场,勇做产业发展“领头羊”要根据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各乡镇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宣传方式,积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走出去、请进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并学会用算帐对比和典型示范带动的方法,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不时增强基层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要整合全区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大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培育产业型、务工型、工商型等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和增收致富身手。

以农民增收为目标,

二)牢牢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放松。各乡镇应结合各自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选择-个产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发展,重点突破,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使我区农产品有数量、有质量、有规模。要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尤其是农作物的区域布局,依照资源的比较优势配置生产项目,打破“小而全”生产模式,积极发展特色农业,逐步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下步,建议在各乡镇实施“十、百、千”工程,即:每个乡镇选择个村,每个村确定个带头户,带动发展亩以上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并依托科技入户工程等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肥、统一组织生产管理模式,狠抓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积极推行规范化生产,由点及面,加快拓展,着力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格局。要逐步建立新型农技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服务热线的作用,整合农业、水利、畜牧、林业等部门的科技资源,空虚蔬菜、果茶、经济作物技术力量,探索建立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及时解答农民疑难问题,搞好现场服务和指导,加快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一是支持培育好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最有效的方式是农工贸一体化建设,

三)牢牢抓住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放松。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发展的肯定要求。起重要作用的不全在于产前,而是产后加工和销售上,这就需要农业龙头企业来领引,实现规模化生产,提高加工增值比例。通过企业把市场信息,科技效果带给农民,农民按企业要求生产农产品,然后经过加工、转化、增值进入市场,企业同农民共享增值利益,通过一个龙头企业带起一个或几个产业的发展。为此,要大力支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产业规划、基础设施、政策优惠、资金支持、科技投入、人才引进与培养、组织引导农民等方面认真加以研究,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群体,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二是积极争创农产品品牌。引导企业大力实施科技创新,着力加强产品基地和产业品牌建设,立足规范化生产基地优势,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积极搞好农产品商标注册,培育一批国家和省级规范化示范区、名牌产品。三是开拓搞活市场流通。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实现农产品价值的重要场所。为此,要不断开拓新市场,完善功能与配套建设,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方式,通过设置产地批发市场和城市“批发中心”专卖店”展销专柜”或配送直销、网上交易等,最大限度地激活流通,扩大品牌影响,从而促进由“产业”产业化”发展。

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突破的关键所在因此,

第5篇

一、城镇化对农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

(一)中小城镇具有商贸功能,为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提供重要保证中小城镇的商贸功能主要表现在中小城镇是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中小城镇的商贸功能突出体现在市场体系的完善,重点是建立各种类型的商品市场,充分发挥小城镇的贸易功能。中小城镇拥有比较发达的通讯、配套的设施、优美的环境,孕育出大量的企业群体和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城镇化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扩大了农产品的消费市场。截至到2012年,高陵县城镇现有批发市场35个,其中农蓄批发市场3个,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批发市场12个,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14个,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交易产品批发市场4个;零售机构80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16个。

(二)中小城镇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载体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工业化,其中商品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动力,企业群体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专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标志,社会化服务是农业产业化的保证。农业产业化与传统农业区别是:它具有外部集聚效应,需要能源、交通、通信、金融、供水、供电、仓储、排污等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的支持,要求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因此,小城镇是农业产业化的“摇篮”,农业产业化需要依托小城镇来发展。农村城镇化过程从两方面带动产业化:一是通过聚集经济效应,使得企业群体相对集中,降低交易费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进而促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二是随着人口在小城镇的集聚,人口规模扩大,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需求数量增加,市场范围扩大,进而促使农业产业化(见图2)。

二、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第6篇

龙头企业提质增效

截至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150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6户,国家级龙头企业5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9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27户。销售收入超5亿元龙头企业5户,益海嘉里突破10亿元,金塔集团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并荣获“全国20家农村产业融合典型龙头企业”称号。全市龙头企业总资产近300亿元,固定资产达100亿元,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300亿元,占工业的39%,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特色产业初步形成

全市基本形成了水稻、辣椒、生猪、奶牛、肉禽、葵花6条龙型经济链条,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5%。2016年,又与世界500强华信集团、国内500强大生集团合作,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白城中加燕麦国际产业园,已有来自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际国内20余家企业围绕前端链条有意向进驻,加快形成超千亿元的产业链条,把小作物做成民族品牌的大产业,把白城打造成我国“镰刀弯”地区燕麦产业的领跑者、“东方燕麦之都”。

原料基地规模扩大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1586.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76万亩,发展绿色有机食品基地300万亩、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00万亩,机械化综合作业率达到74%。畜禽饲养总量达5400万头(只)。农业园区发展到77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520个。

品牌培育取得成效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全市获得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128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9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9个,国家地理证明商标7个,6家企业产品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2016年9月份,白城金谷米业加工的弱碱大米被列为杭州G20峰会特供食品。

经营模式趋向成熟

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吉林金塔、裕丰米业、安大牧业等100余户企业直接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380万亩、养殖合同2000万头(只)。水稻、辣椒、粘玉米、奶牛等产业80%以上实现订单生产,订单兑现率达到90%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9280户和2657户,直接带动农户18万户,推动土地流转152万亩。

第7篇

无公害瓜菜高效发展

按照打造“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品牌农业”的发展思路,以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行绿色无公害瓜菜栽培技术,着力提升果蔬标准化生产水平。采取政府引导、项目带动、资金扶持、综合服务等措施,创新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营销模式,推行土地有序流转,农户自主经营方式,建成金积万亩设施农业基地和东塔、郭桥等7个千亩设施农业园区,大力推行绿色无公害瓜菜栽培技术。2011年种植无公害瓜菜8万亩,其中设施温棚瓜菜定植2.76万亩,实现产值2.7亿元。以“马兴”西瓜、“三郎”果蔬瓜菜种植为重点的拱棚种植基地,完成大、小拱棚定植4.5万亩,实现产值2.1亿元。“艺花”牌金冠苹果被中国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评为金奖;农字号品牌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带动范围不断扩大。大力实施日光温室升级改造工程,投资3536万元改造日光温室2000座,全年设施农业新增产值2346万元。

休闲观光农业快速发展

利通区的休闲农业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初步表现形式为以钓鱼休闲、吃农家菜、观农家景为主的“农家乐”形式。随着“农家乐”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依托得天独厚的黄河农耕文化和穆斯林风情文化,休闲农业已从简单的垂钓、餐饮逐步向餐饮、休闲、采摘、娱乐一体化的产业化方向发展,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为吴忠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利通区委、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发展,把休闲农业发展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来抓。两年来,抢抓国家沿黄经济区建设的有利时机,依托“中国(宁夏)回商大会”“中国(国际)黄河金岸马拉松赛”等平台,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该区休闲旅游知名度,把休闲农业发展列入长远规划,对有规模、上档次、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企业实施政策倾斜、项目扶持等措施,促使企业加强业务技能、转变经营理念、拓展经营思路、提升服务水平。同时组织各休闲农业企业管理及服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带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形成发展合力,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宽松环境。

目前,利通区有休闲农业点(农家乐)12个,2011年年底休闲农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6468万元,年营业收入2085万元,实现利润360万元,上缴税金38.3万元,从业人员395人,农民就业人数385人占从业人员的97.5%,实现年接待人数48万人次。其中,东塔万亩绿色果蔬生产基地被自治区确定为宁夏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该基地规划种植辣椒1280亩、番茄1830亩、葡萄间作各类蔬菜2260亩;马铃薯、西瓜、茄子2300亩;秋复菜3100亩等精品特色种植片区,露地果蔬种植面积达1.077万亩。园区建成后,年向市场提供新鲜瓜菜5100万公斤,优质果品875万公斤,实现产值6000万元。

休闲农业的发展体现了当前人们休闲之余社会文化生活的需要,加快了城市与乡村在生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融合渗透,促进了城乡关系新变化。

清真食品产业持续发展

近年来,利通区按照“打造中国的集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加工、流通、集散为一体的综合基地”思路,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清真产业政策,采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科技服务措施等,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以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为主的清真产业发展迅速,清真美食享誉区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