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文学素养知识范文

时间:2023-07-27 15:58:42

序论:在您撰写文学素养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文学素养知识

第1篇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已经逐渐由传统的重视教育属性过度为以服务性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学前教育阶段。面对着新形势赋予的时代要求,幼儿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创新探索精神发展幼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改革,为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探索新举措、寻找新途径,摒弃一切传统教学观念,构建符合当代幼儿教育综合素质发展、提高的人文环境。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应当精于本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与总结,逐步提高文学素养,以此提高符合时展要求的思想文化水平。笔者认为,幼儿教师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策略应当着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世纪的幼儿教师还应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进修能力。未来的幼儿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学前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而且还应具备一定基础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并且通过实践向更高层次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探索精神跨越。其中包括运用教育科学理论发现和解决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实施幼儿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总结经验,对其整体素养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强化自身能力

目前的幼儿教师,许多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学校这些幼儿教师虽然接受过一些比较先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尤其是促进幼教事业发展的基础学科知识,包括心理学、卫生学、教育学等,这些理论知识和音、体、美等知识心急如火相结合,必然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但总体来看,往往由于自身经验不足,常常导致部分刚毕业的幼师不能把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不善于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幼儿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使幼儿教学中遇见不同障碍。幼儿教师需要实时调整知识结构,在工作实践中表现为对幼儿的一些提问把握不准,教师常常以模棱两可的态度回答学生的问题,对幼儿错误的回答也不能及时纠正,无法关于基本正确的回答,尤其是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等专业领域的问题,更无从回答甚至束手无策,满足不了科学教育的需要。有些教师也不善于用幼儿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观察幼儿,开展个别教育,也不善于通过观察、测量、记录分析幼儿的发展。注重实施人文环境影响下的评价性教育,对如何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也缺乏研究,方法简单。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家庭、社区、幼儿园三结合的教育功能开展科学教育,不善于创造性应用诱导的方式启发幼儿从小培养科学意识,使幼儿科学教育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第2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职业素养 “五位一体” 实践 思考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中职语文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这其中明确地指出了中职语文教学应具有的特殊职能——既要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又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综合性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良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关键作用。但随着职校专业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职业教育的“重技能”理念日渐强化,语文课程逐渐被“边缘化”。笔者意图通过对中职语文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找出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两者有机结合的方法,重新建构职校语文有效教学模式,确立语文在职校中应有的位置。

一、分析学情,探索语文教学与职业素养

“无缝对接”的关键

1.学情分析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发现,职校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较薄弱,书写不规范、理解力不强、口语表达水平不高、作文水平较低,用语不规范的现象相当严重,他们对语文课堂普遍存在一定的厌倦感。很多中职学生语文应用能力普遍较弱,基本的口语表达、写作等素养还不能完全达到工作单位的要求,这是中职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学生普遍属于90后,喜欢用“非主流”方式与社会接触,渴望成功。故此,本文结合学情分析,通过调查研究,深入论证在语文教育课程中结合职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可行性。

2.调查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随机进行,笔者设计了课堂效果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学校14个语文教师的教学,调查对象涵盖了学校高一、高二级的605位学生。发放问卷605份,回收593份,回收率98%。问卷内容涉及语文教学的多个方面,如课堂现状、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并设有开放式问题。从综合调查结果来看,语文教学存在着如下情况:一是学生对语文教育课程不够重视,学习兴趣不高;二是语文教学与工作岗位结合度不够,实用性有待提高;三是学生倾向于语文课堂教学采用活动体验、视频等方式进行;四是语文教学整体效果不够理想,部分老师授课倾向于传统教学模式,职业素养氛围不浓厚。造成上述状况有多方面的原因,如职校过分强调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学生知识基础薄弱、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等。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语文教学与职业素养的融合有待于在语文教育课程中实现。

二、语文教学与职业素养有效结合的具体实践案例

1.第一阶段:整合教材——“实用有效”的保证

职校的办学目标是培养生产或管理的实用型人才。在此原则下,“务实、实用”便成为职校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一大指标。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向专业教师请教,了解专业需求和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增删。但语文教学必须保持“语文味”,保持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不能违背语文教学的规律。增强语文教学实用性,旨在更好地服务于中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第二阶段:情境创设——“激发兴趣”的前提

情境教学法作为体验教育的一种方法,指教师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采用合适的方法与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课文内容为蓝本,此时教师可以综合根据授课章节涉及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贯穿热身活动、角色扮演、即兴对话等活动,把课堂教学变成“动手、动口、动脑、动情”的舞台。

3.第三阶段:活动载体——“树立自信”的基石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教师还可以通过结合形式多样的认知活动,如参观交流、职业生涯设计、心理调试、社团合作、时间管理等,组成多角度多层次的语文体验空间,寓职业素养于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从而自信地学习。

4.第四阶段:实践拓展——“延伸职场”的关键

课堂教学的拓展活动对职业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情境体验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延伸到课外,以调查报告、学习卡、综合实践项目、课堂展示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反馈。如学完诗歌鉴赏单元,可举行配乐朗诵会;学完即席发言和交谈,可以让学生模拟前台客服进行表演。这样让学生口手脑齐动,使学生的职业语文能力得到训练和强化。

三、中职语文教学渗透职业素养的思考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经过深入分析,笔者认识到在语文教育课程中融入职业素养培养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以及课堂效果满意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如何恰如其分地在职校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入探讨和实践。下面笔者针对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与激励结合,用赏识教育体现人文性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大量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会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常常把教师的认可看成是莫大的光荣。教师要学会赏识。评价学生不能单纯看“结果”,应侧重“过程”,还要关注态度、方法、价值观等。如今,90后学生的想法千奇百怪,如果教师动不动就否定学生,甚至讽刺说“笨”“猪”等,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意和信心。对职校的学生,教师尤其要用耐心和方法挖掘其闪光点。笔者在模拟招聘的活动中,让一部分学生充当招聘人员,另一部分学生扮演应聘者。活动后,笔者充分肯定学生的出色表现和个性风采,并进行多元化评价:应聘成功的学生加10分;应聘不成功但积极沟通的学生加8分;应聘不成功也欠缺沟通技巧的学生加5分。笔者顺势提出交际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学会交流,做乐观自信的人。教师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就能让学生都享受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成就感。

2.结合专业特点,实施案例教学,提高有效性

案例教学法,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常见的典型案例,找准切入点,组织学生分组分析、讨论、研究,营造一个合作交流的环境,促进师生、生生的多向探讨、平等对话和有效互动。案例教学法既要求老师有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功底,同时又要求教师了解专业,结合相应的专业素养要求,在教学中方能融会贯通。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可分专业以公司模式运行,区分部门职责,明确文种分类,设计案例,如人事部对应的文种有介绍信、证明信、招聘启事等。通过小组合作、团队比赛、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倾听和表达的技巧。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引导了他们关注团队合作,同时又加强了认识自我、情绪控制、人际交往等德育的渗透。实践证明,将生动形象的案例搬到课堂,关注学科里其他能力的培养,如审美意识、洞察能力、严谨态度、沟通技巧等,可以使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3.整合资源,灵活运用,丰富时代元素

笔者认为,职校语文有效教学必须以“升学有望,就业有路”为指导思想,强化知识、能力和情感体系;推行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实用性的特点。新的方式能激发学生无穷的潜力。教师选取故事、音乐、图画、视频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能使课堂教学焕发新生命。教师还可以将QQ、微博、微信等形式融进教学环节,设计操作性强的活动,如电子心意卡制作、社会调研等,鼓励学生多接触社会,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同时,广泛拓展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诚信伴我行”演讲比赛、“彰显身边的微文明”摄影比赛、“好习惯的养成靠自律还是他律”辩论比赛,以及“守纪之星”“文明班级”的评选活动等等。利用实践活动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共同分享感受和体验,又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观察想象等诸种能力,为学生达到“升学有望、就业有路”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学有所获,得到发展。

4.合作探究,任务驱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德国著名教育理论家克拉夫基提出:“教学不能像一道准备好的菜那样向学生呈现好的知识,应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学习。”随着职教改革的不断推进,中职语文教学走向“专业化”。因此,笔者尝试把任务驱动法运用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新课前,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讨,学生可通过借助工具书、上网或请教老师来完成任务。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可以让其扩大课外阅读量,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判断整合的能力。比如在学习《善良》后,笔者在班上策划了一场辩论赛,主题为“善的影响力大还是恶的影响力大”。学生们都是参与者。实践证明,学生多方搜集整理资料和研究辩论策略的热情以及最后据理力争的激烈,让人大受鼓舞。对学生而言,本文与其作为一个“善良教育”的作品,还不如作为一个“善良讨论”的作品启发大。从意义上说,教学重难点在活跃、丰富的活动中得以突破,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了乐趣和成就感。在运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师是“旁观者”,适时点拨引导。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意识,同时也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会团队合作,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自信心。

5.结合经典,熏陶情操,丰富职业素养内涵

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底蕴深厚,培育了无数伟大的仁人志士。其中有数不尽的优秀文献,如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诵读古典美文有“娱目、动情、激思、励志”(于漪)之功效。同志曾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教育法》也提到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取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带头诵读经典,要利用各种形式解读经典。教师既要做好个人的提升,也要引导学生用心学习,让中职生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耳濡目染,从生活经历和社会实践获得进一步的理解,认识到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方式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褪去身上的陋习,为他们以后的工作生活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四、小结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多样的教材内容,通过创设生动、愉悦的教学情境,逐步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实现知识传授与职业素养培养共进。要充分发挥中职语文教学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作用,引领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满腔的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最终促进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少龙.论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1(19).

[2]吴孝亮.谈中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学语文,2008(1).

[3]钟昌虎.什么是案例教学法[EB/OL].

[4]李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EB/OL].

第3篇

一、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背景下语文新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语文教学领域中广泛应用到现代教育技术。先进的信息技术,不但对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进行了充分的突破,同时对语文课堂教学结构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优化,让学生的语文知识面进行了扩展,从而有效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如在学习《翠鸟》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精心设计了精彩绝伦的多媒体课件。在表现翠鸟身上羽毛颜色的时候,课文中出现了三个词语,分别是“淡绿色”“深绿色”“翠绿色”。如果仅仅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三个词语,就算教师讲解得如何丰富,学生也无法理解这三个词语所指向颜色的区别。但是,教师如果能够借助于多媒体展示这三种颜色的羽毛,然后通过这个具体的物象来告知学生什么颜色是淡绿色,什么颜色是深绿色,什么颜色是翠绿色,就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挖掘文本内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课本学习中,会出现很多的空白之处,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借助于自己的想象对这些空白进行大胆而合理的补充,从而对作品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充实。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可以扩展作品的内涵,让学生的思想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文学作品为我们留下的空白,深层次挖掘其中的积极作用,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对《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进行学习时,我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粗读、细读和精读,让学生自己探寻文本内容中体现出来的问题。在反复阅读之后,有学生产生疑问:“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什么时候又出去了。父亲到底在忙什么呢?”而有的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疑问:“为什么父亲没有戴眼镜,而且头发乱蓬蓬的?”等等。将这些问题弄清之后,就能对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含义。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空白”之处,同时要将这些“空白”之处进行充分的理解,然后找到填补“空白”的方法。

三、强化训练,引导学生进行独特体验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体验的独特作用。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能力,对课文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体验,感悟文本内容的优美之处,让学生受到文本内容情感的熏陶,享受到文本审美的乐趣,从而对文本优美之处进行深层次体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管是智力开发、能力培养还是进行情感培育,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如果只是靠单纯的传授是不能获得相应效果的。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深层次挖掘文本内容的魅力之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感。

第4篇

关键词:人文教育;文学素养;教学策略

一、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的现状

1.文学作品阅读量少

近些年,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了解程度以及阅读数量呈下降趋势,甚至于很多学生对于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都不知道,而知道有这些名著的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入阅读、分析能力不够,这些都造成了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文学素养缺失。笔者在对大二、大三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对于一些文学名著,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歌德的《浮士德》、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等了解非常少,这不仅给文学教学的深入开展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间接反映了学生的文学素养较低。

2.文学写作能力差

由于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缺乏足够的文学作品阅读数量,不能够在阅读中培养自身的文学底蕴与文化素养,加上没有深入研读和学习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使得他们文学写作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对于一些基础的文言文文体、文学体裁基本上都不了解,写作起来更是随心所欲进行创作,举个例子来说,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连如何写信都不会。从目前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文学写作的现状来看,大多数学生存在一定的语法错误和语义混乱,甚至影响正常阅读,更不用说语言的流畅及文学意境的营造。

3.人文精神衰落

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都体现了深刻的人文价值,其中蕴含浑厚的文化素养对于现代高校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高及人文素质的培养能够发挥极为重要的价值。例如,我国汉乐府著名篇章《孔雀东南飞》与世界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经典名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两者存在极强的相似性,这种跨越地域与时空的精神表达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而这种对人类情感的表达方式正是当代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而如今,由于包括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很多高校学生文学素养的缺失,导致人文素质普遍较低,引起高校人文精神衰落。

二、应对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的教学策略

1.完善文学素养课程设置

首先,《大学语文之口才实训》是当前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文学素养教育的主要课程,其承担着培养大学生基础文学素养的作用。因此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应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出《大学语文之口才实训》的作用,增加《大学语文之口才实训》课程的内容以及课时量,尽可能在现有的课程内容中加入足够丰富的内容,从而显著提升文学教学的效果以及教学质量;其次,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应该结合学生文学素养的实际情况,立足与当前的教学设计,在现有的课程基础之上,每学期适当开设《外国文学》《文学欣赏》《文学与艺术》等关于人文的课程,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加这些人文课程的课程量,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学分激励的方式,帮助广大学生了解足够多的文学作品,扩大学生文学作品阅读的广度和深度,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最后,引入地方人文资源。地方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宁夏地区的回族文化、西夏文化、大漠文化、绿洲文化等文化是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发展的基础,将这些文化中的精髓引入到文学素养课程中,不但可以减少学生对于文学素养课程学习的排斥感,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于地区文化、民族文化的认识,进而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综合提升。

2.大力开发文学学习资源

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有效开发文学学习资源能够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深度。从目前来看,学校除了可以通过课堂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同时也应该有效开发文学学习资源,采取走出去的战略,让学生来到户外,亲身体验相关的表演和活动,从目前来看,学校除了可以通过课堂来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同时也应该有效开发文学学习资源,采取走出去的战略,让学生来到户外,亲身体验相关的表演和活动,主动去进行民间采风,探访相关的艺人等来获取学习资料。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校也应该更为有效地利用互联网等媒介,有效获取资源。高职院校要同社会、家长以及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联系,积极打造综合性的网络,完善相应的课程资源网络,从而有效促进人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3.完善考核评价模式

传统的评价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不利于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该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模式,改变传统的以闭卷方式为主的学习评价模式,采用更为多元的评价方式来展开评价。对于高校文学教学评价绝对不能够像高中生一样仅仅是对学生的字词句进行理解,高校学生更多的是毕业后参与工作,其升学的压力并不是非常大,因此,高校文学教学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试,例如可以利用竞赛、辩论赛、朗诵比赛等方式,让学生背诵文学,朗诵相关的文章,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加分的奖励。又如当前非常受追捧的电视剧作品如《甄嬛传》《琅琊榜》等,通过让学生深入了解,然后进行相应的表演,将自己所学的文言知识有效运用进去,自己设定台词,对于表演优秀者给予相应的鼓励与加分奖励,在期末时再结合考试成绩及课堂表现成绩,综合性地评判学生的学习表现。这些活动可以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教学活动中更好地认识到学生的综合表现,从而更为客观地进行评判,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有效完善了学校教学评价模式。

4.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文学素养

在新时期,教师要有效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对于学校来说,应该重视文学教学内容,要加强对教师文学素养的培养,定期进行培训,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对于教师来讲,一方面要转变自身的文学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积极探讨多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有效带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另外,教师要积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空余时间大量阅读古代文言经典,积累文言和文化知识,进而有效提高自己的文言素养。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通过多阅读古代文献来修养身心,提升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见识,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的教学活动不再局限于课本教学,可以从多角度,更高的范围来对学生分析文学知识,在老师的有效引领下,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大大提升,也会被教学的文学魅力折服,更加愿意跟随教师展开文学的学习。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积极培养自己喜爱文学的心理,从而更加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文学教学活动,这种情绪能够很好地感染学生,增加学生对文学知识的喜爱,这无疑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有着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总之,教师在提升自身文学素养时,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认识到高校学生同普通生的不同之处,要重视培养高校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不是着重让其对文学语法的死记硬背。而教师也要进一步挖掘文学对于高校学生就业的重要作用,然后以此为出发点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样才可以让教学活动更为满足高校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霞.高校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的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

[2]田会敏,王密卿.培育学生文学素养构建和谐英语课堂——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文学素养现状调查与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4

[3]毛维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

第5篇

关键词:高职语文;人文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07-01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转型、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高职学生要具备牢固的基础知识,还要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对职业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审视是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观的题中之义。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观提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面向21世纪,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成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的举措。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语文学科所包含的人文内涵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言是其它学科难以企及的。通过高职语文教学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丰富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对人的内在的"人文精神"进行培养。

1.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人们进行学习和工作的一个重要工具就是语文,高职语文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生活、学习和以后工作、升迁必备的重要工具。高职学生想要学好专业课、打开职业生涯的大门,就必须学好高职语文。培养高端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定位,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偏重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而忽视文化课的现象。同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由于高职语文教育存在重重的问题,因此,很多学生由于语文没学好而造成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欠缺的情况。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高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欠缺。为社会的生产、建设和服务等行业培养一线的高端技术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最根本的任务,高职教育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高职院校把"对接市场、服务区域经济"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很多高职院校都出现了重视专业,轻视素质的现象,把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严重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

许多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是:可直接提高学生的技能的课程是技术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如果加强学生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很好的实现学生与企业岗位进行对接的要求,很多高职学生在选修课程时都选一些比较实用的课程,对于人文性的学科有所忽视。更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掌握好专业技术就好了,没必要进行情感的陶冶,这就导致学生的思想品质难以得到提升,缺乏审美能力,没有远大的理想,整体的文化素养不高,难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必然要经受挫折。

1.2 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欠缺。涵养人文精神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核心。一个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人文精神,例如: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当今的职场中,较之于单纯的专业业务素质人们更看重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包括人文素质。对于一般的高职学生而言,听、说、读、写的基本功都有所欠缺,这些都是高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同时也会影响到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等,最终导致学生没有较强的职业能力。

2.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

2.1 对高职语文的人文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国语言符号的客观表现是中国文字,中国文字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与西方的字母有所区别,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不息的文化等都可以透过语言符号进行表达。通过对中国文字的教学,学生不仅仅可以领略到中国语言文字的强大魅力,还能够领悟到其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思想。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了解到很多文化常识、民俗知识等,把汉字的生命力激活,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2.2 通过高职语文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所特有的人文之美。丰富的人文知识蕴涵于语文教学之中,很多作品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个又一个神秘而美妙的世界,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美的熏陶。通过语文教学,学生的知识领域不断地得到拓展,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3 从口语和写作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可以通过口语和写作展现出来,同时,口语和写作也是高职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的度量标准,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展现,不仅能够体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更是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与学生的内在精神的显示。因此,高职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学生口语的表达和作文的写作,让学生亲身去体会生活的真实情感,引发学生对成功的追求,和苦难的同情,对美好的向往,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人文的熏陶、心灵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

第6篇

文学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认识到人文教育在促进民族和国家振兴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涉及到环保素质、审美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法律素质等教育。而文学教育则是以文学作品为途径来教育和培养人才的活动。文学教育与学生提升精神境界、健全思想品德、增强审美能力、提高读写水平、掌握文化知识等方面具有直接关系,其在培养高校学生人文素质时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现阶段高校学生人文素质概况

(一)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不足

现阶段,我国在设计高校课程体系时,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不足,此现象在学分和课程设计方面体现出来。部分高校没有制定具体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而将其与人文素质的课程进行调剂与补充,与专业课的重视程度差距较大,使其逐步边缘化。在课程和师资配置方面的投入不足,没有完善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具有明显的教学随意性;部分高校尽管开设人文教育课程,但缺乏完善的整体规划、培训方式和培训目标,没有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学生只是被动、机械的学习,没有达到教学效果。面对上述问题,高校要研究出推动学生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和新措施。

(二)校园文化没有结合人文素质教育

就当代大学生来说,多层次、多种类的校园文化实践与课程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其延伸了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网络化时代,大学生很多的课余时间用于上网,部分学生甚至沉溺到网络,但很多人没有利用网络来阅读经典文学名著。在此背景和环境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特别必要的。就现在出现于校园文化中的问题,很多高校没有进行整体和特色设计,部分高校片面的理解校园文化建设,认为开展活动、增强人文景观就足够了,造成特别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大学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主力军,要在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体现出他们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二、高校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作用

(一)文学艺术对于透视心灵的作用

优秀的文学作品,尽管属于虚构的“真实”,但此“真实”是浓缩和提练历史与生活,所以体现出传神凝练、形象生动的特点,可以更加深入地触动人们的灵魂,更加广泛地传递真理,使其更加具有哲学的意味。高校大学生既要拥有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文明修养,也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康德所指出“能够征服精神的两种事物,人们越是深入的思索,越感觉敬畏和赞叹,此事物是心灵的法则与头上的星空。”而现阶段此方面却让人担忧不已。当道德准绳和心灵法则被忽略时,人文素质培养就是一纸空谈。因此,文学艺术在透视心灵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二)文学教育对于传承文化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出较强的审美性质,以有趣生动的形象培养学生,是进行人文精神和先进文化教育的好方式。文学艺术因为其形象更生动、直观,在潜移默化中体现出教育的作用。通过审美和艺术修养,转化世俗、引导人们,建立起人人都尊重人性、崇尚文明的社会。文化修养高的人,是知书达理、善于审美、超越世俗功利的人。而目前,传统的流失直接造精神的匮乏。文学作品是弥补缺失的重要途径。文学作品运用其生动的形象揭示真理、抒感、再现生活,让人们在文字中体验并提高审美,体现出文学所具有的审美教育作用。

三、高校学生提高人文素质的途径

(一)设置课程

人文素质教育以课堂教育为重点,科学的安排课程是提高课堂教育水平的关健。借助有趣生动的形象培养学生,是推广人文精神和科学文化的优秀方式。文人素质教学中以通识教学为重要载体,兼顾专业方向课、专业基础课和通识教育课,在通识教育中开设选修课和必修课,让大学生在课程选择方面不但能体现出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与必须性,也要拥有灵活性与机动性。既要在艺术类、语文课上提高人文教育理念,也要增加古代汉语、修养与文化、中国文化史、西方文学、经典著作、经典文献等课程。设置课程要以实际为切入点,以学生专业为核心,根据高校的特点及具体情况,明确课程学习的时间与学习种类,让专业课和文化素质课形成互补与互动。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要选择不同的形式,如情境教学等,围绕着学生开展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在互动中让师生产生共鸣,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实践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也是提高学生文人素质的重要方式。优秀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周围的环境使其拥有生动的思想,是资源丰富的宝库,教师要成为营造教育环境的人。”高校文化环境能够对学生造成影响,学校管理者与教师都要建立起与时代同步、以人为本,具有优雅格调的文化环境,逐步增强学生审美情趣。借助诗社、文学社等活动以及进行征文比赛、人文讲坛等多样化活动,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提高社团活动的思想性与人文性。在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方式通常具有更加鲜明、持久的作用。在建设校园文化时,能够强化教育目的、突出校园氛围,建立校园文化对于塑造性情、培育情怀、陶冶情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结束语

推动高校人文教育和文学教育的融合,建立起素质教育的科学理念,是妥善解决大学生缺少人文素养的重要方式。本文提出文学教育在透视心灵、传承文化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但目前高校在人文素质培养中存在一定问题,需要通过科学设置课程、重视实践活动等策略来解决问题,完善人文素质教育。高校要逐步树立起综合素质教育的意识,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品位,将他们培养成为有境界、有道德、有志向、有理想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孔增强.论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4,(05).

第7篇

关键词:人文素养;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224-02

人文素质具体而言是指一个人的个性品格,包括思想品德、道德水准、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1]。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文精神,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就等同于对学生品德的培养过程,它更加注重人的道德精神文明和价值,引导学生能够真正地懂得世间的真、善和美。语文是各种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载体,它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因此,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传授文化知识,更应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一、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人文素质教育是通过教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要在知识方面得到提高,而且还要在情感、意志等方面得到提升。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学生便可以使自身的人格修养得到很大的提高[2]。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培养,可以培养同学们积极的人生观,激发学生的潜力,而且还可以学会和人交往的技巧。如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缺失,它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问题,例如学生语文素养的不足和学生兴趣的降低,因为语文是一个多元性的学科,它涉及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果只是一味的以考试为目的,势必会造成学习范围的狭窄性;从而使学习变成枯燥、单一的学习,这样就会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

因此,我们可以说,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迫在眉睫的关键任务。

二、语文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

1.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人文因素。初中语文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学的范本,它是一个文化的综合体,囊括了社会、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它不同于多面性,不同于数学等学科的单纯性,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质,并学会灵活运用,巧妙的传递,把中华民族的光荣美德传递下去,这样也可以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他们能够更好学习国内外的文化。比如:当学习到在课本中朱自清的《背影》时,当作者看到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并倾斜肥胖的身体跨过月台的栅栏为自己去买橘子时,不禁潸然泪下。在作者的笔下写出了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体现出了父子之间互相体贴,互相关心的情怀。此外,在学习《木兰诗》的时候,老师不仅要把课本本身的寓意讲明白,而且要把其中蕴含的哲理讲述出来。这首诗不仅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赞扬了这位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这就教育现代学生不仅要不断努力学习,自强不息,更要学会报效国家,孝敬父母。

2.注重教师自身人文素质。教育学家乌申斯基强调:“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中教师人格的作用。”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影响在学生身上是很大的。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这个寓意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但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而且要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要灵活的学习,不要为应试教育所辖制。要学会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改革新的学习方法,并不断地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水平[3]。

3.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人文素质的培养需要在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内产生,而良好的课堂氛围需要老师和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之间相互的信任,相互的理解,才能不断地相互弥补。从而达到很好的课堂氛围[4]。在这样的环境下,才有利于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民主的地位,不要认为自己的地位高学生一等,不强迫和变相的体罚学生,努力营造一种平等、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而老师需要不断的引导,加强和学生的的沟通,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才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到一种浓厚的人文陶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5]。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人文素质。除了在课堂学习语文知识外,还需要在课外组织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知识活动,例如说,组织学生开展文学社、知识竞赛活动,演讲比赛,还可以组织一些社会调查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拓宽眼界,丰富内涵,陶冶情操,这些都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综上所述,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不仅具备科学文化知识,而且也要具备人文素质,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因此语文教育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

参考文献:

[1]蔡迎娣.中学语文教学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J].零陵学院学报,2005,26(2):78-79.

[2]徐然.中学语文教育应重视培养人文精神[J].安徽文学,2008,(10):254.

[3]焦秀芬.论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J].学科教学,2009,(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