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6:33:53
序论:在您撰写口岸经济发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牢固确立工作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率先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市第十四次党代会和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任务目标,以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为己任,着力抓好口岸规划,强力推进口岸建设,进一步优化口岸环境,提高口岸工作效率,开创口岸管理工作新局面,为促进我市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加大口岸管理组织协调力度。进一步健全和增强市口岸管理领导小组工作体系,建立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加强口岸管理、推进“大通关”建设、发展口岸经济的重大措施,协调口岸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加强市口岸办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其规划、协调、管理和服务的职能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口岸工作的领导,明确专人负责口岸工作。要完善口岸经济目标管理和统计信息工作,建立制度,形成网络。
(三)制定口岸经济发展目标。今后每年制定口岸经济发展目标,并纳入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管理体系,由市政府组织进行考核。到2015年全市口岸经济的发展目标是:
1.口岸进出口货值:达到38亿美元,年递增40%左右,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0%。
2.口岸货物吞吐量:达到2000万吨,年递增30%左右。
3.口岸集装箱运输量为12万标箱,年递增35%左右。
二、不断优化口岸资源,着力抓好口岸规划
(一)认真做好口岸总体规划。按照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成立由市口岸办、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规划局、交通局等部门组成的市口岸发展规划起草小组,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参与,今年上半年编制完成《市“十二五”口岸发展规划纲要》,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稳步推进口岸结构调整。以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国际间交流、交往和合作为目的,充分利用自身资源,重点发展对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口岸(铁路口岸、城市候机楼),积极扶持对区域经济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的特色、专业型口岸(无水港、海关直通点和保税物流中心),力求我市通过口岸的发展实现外向型产业量的扩张和规模的扩大,形成具有我市特色产业、物流聚集功能的内陆口岸。
三、加大口岸投入力度,强力推进口岸建设
(一)积极探索,研究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加大口岸投入力度,支持重点口岸建设项目,支持口岸重点物流项目,安排口岸建设项目的贴息、查验监管部门工作补助和口岸管理必需费用。多渠道筹措资金,引导、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参与口岸企业发展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利用外资,促进口岸企业、口岸设施和口岸配套服务业发展。
(二)发挥优势,加快园区开发建设步伐。争取保税物流中心落户。以建设高铁园区中心为契机,尽快完善装卸仓储、中转换装、多式联运等功能,努力建成海铁联运,车辆货物集散、国际采购和中转等的多功能、综合性国际陆港。
四、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口岸管理水平
(一)健全口岸管理协调机制。对我市出台的关于加快口岸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和市发改、经信、商务、财政、税务、工商、规划、国土管理、交通及金融等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主动为口岸建设、管理和服务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和服务。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口岸管理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加强口岸查验部门行风建设。口岸各管理部门要根据开放型经济发展需要,结合本系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简化管理手续和业务流程,公开办事程序和规则,规范收费标准和办法,实施企业分类管理,提高货物报检报关工作效率。积极开展文明口岸、文明窗口共建活动,建立健全内、外监督检查制度,提高口岸服务质量与水平。
(三)加快“大通关”建设步伐。优化口岸通关作业流程,不断推进口岸快捷通关改革,推行“属地申报、口岸验放”通关模式。积极实施网上报关、报检、收付汇核销、出口退税、加工贸易审批备案、许可证配额管理,以及网上办理订舱、仓储、运输等货运业务,实现在线通关一站式服务,提高通关效率。
一、绥芬河金融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机构、人员快速增长,业务量拓展迅速。银行机构8家,网点数40家,从业人员706人;证券机构两家,从业人员21人,截至2011年12月末,开户数9068户,交易量75.48亿元,资产总额3.9亿元;
(二)银行存款贷款增长迅猛,信贷资产质量优良。截至2011年12月末,我市各项存款余额105.4亿元,同比增长6.87%,贷款余额49.85亿元,同比增长30.16%,不良贷款率为3.44%,比年初下降0.23个百分点。
(三)民间金融机构增加,形式多样日益活跃。目前有担保机构9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的机构有2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还有二三十家房地产经济公司从事贷款活动。民间金融机构从业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在200人左右。
(四)国际业务大量增加,口岸金融特色凸显。2011年年,绥芬河市卢布结算量15.62亿卢布,同比下降14%;人民币结算52,175万元,同比增长1116%。人民币结算占本币结算已由原来0.03%上升到61%,居全省首位。
(五)中间业务收入大幅增长,行业自律成效显著。2011年,经营性银行业金融机构签订了行业自律公约,收到了显著成效,各行在全年国际结算量减少15%以上的情况下,中间业务收入9042万元,同比增长45.3%。
二、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金融存贷比率较低。
去年,我市银行存贷比为47.3%。与许多同类型城市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东宁存贷比为45.19%,珲春存贷比为54.1%。二连存贷比为55.24%。义乌存贷比为67.5%。只有满洲里存贷比为40%左右。存贷比在银行间分布也极不平衡。尤其是个别国有商业银行存贷比过低,大量资金上存,对地方经济发展支持乏力。
(二)民间投融资行为存在隐患。
去年以来,随着国家宽松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受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贷款规模综合管控,贷款利率普遍上升和通胀预期加大等因素影响,企业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明显加大,信贷资金供需矛盾依法突出。在此背景下,我市民间融资活动更加活跃,民间借贷利率有攀高趋势,社会融资风险上升。目前,我市民间借贷呈现出参与主体更加广泛、借贷用途更加隐蔽、借贷规模明显扩张的特点。
1、民间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投资担保公司、典当行和房地产经济公司等)违规吸储民间资金。一般是月利2分吸储,再以2.5-3分放贷。如为企业招投标、验资、归还贷款等项目进行短期垫资,利率则可达到5-8分甚至更高。按这些中介的业务资金周转量三分之一匡算,保守估计吸储民间资金每年不低于2个亿。
2、由于实体经济经营难度加大,部分企业以加工业进行融资然后开展多元化投资,违规使用贷款。贷款除进入房市外,还开办融资性中介金融机构用于短期融资获利。还有企业利用贷款,暗中通过这些融资性中介金融机构进行短期高利借贷。过度负债并且跨行业投资的企业资金链十分脆弱,隐藏较大风险。
3、个人、企业因为需要资金相互间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不但数量大、交易频繁,而且纠纷多。仅据房产局统计数字,2011年全年民间借贷房地产抵押480多件,涉及金额2亿多元。另据法院统计,去年受理民间贷款纠纷65件,涉案金额近3887万元,而且此类纠纷案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三)储蓄存款大幅下滑。
截至2011年12月末,我市储蓄存款为74.13亿元,比年初减少2.37亿元,下降3.1%。创最近五年来最低水平。
1、利率水平偏低。尽管免征存款个人利息所得税,但存款利率低于目前通货膨胀率,因为负利率居民不愿意在银行存款。储蓄存款数量减少,导致金融机构吸储压力加大,银行同业间竞争加剧。
2、储蓄存款被分流。存款准备金率居高不下,银行信贷总规模收缩,导致我市很多个体工商户和企业转向民间融资。此举在推高了民间融资利率的同时,也大量吸引和分流了银行储蓄存款。
3、资金外流。民间金融逐利而为,其投资对象不仅限于本地企业和工商业户。据初步统计,民间金融机构去年就有三分之一左右资金流失到外地投资房地产、煤矿等高利润行业,总额应在1-2亿之间。另外本地企业和居民到外地投资,带走部分资金。如许多本地居民与外来投资者组团在“三亚”、大连、山东等沿海城市或者北京、哈尔滨等大中城市炒房或购房。
4、结汇量下降,造成储蓄存款下降。目前我市民贸出口的资金回流大多数不途经绥芬河市银行结汇,而是由俄罗斯直接汇往套利较高的香港及南方城市,减少了流动性资金的沉淀。据统计2011年我市银行结售汇完成27.73亿美元,同比下降18%,其中:结汇14.44亿美元,同比下降34%。
(四)适合本地发展的金融新产品少,创新能力差。
各金融机构受上级行条块限制缺乏自主经营能力,适合本地的金融产品少,并缺乏创新能力,与口岸特色和贸易发展形成了落差。尽管各家银行为自身发展、竞争需要以及方便企业和商户,开发了一些服务和信贷产品。但在过分注重规避风险以及作为支行授权有限前提下,难有大的作为,难以满足城市建设、居民投资等的需求。
三、对策建议
(一)跟进重点推进项目设计规划,科学调整信贷结构,合理布局。结合绥芬河市“5851”战略首批产业156个项目建设实际,科学调研全省“经济区”、“十大工程”与“国际口岸、购物中心、游乐天堂、避暑胜地、金融重镇、新兴产业基地、木业之都、东北亚文化缩影”等产业发展与转化对金融业资金的需求,关注政府重点推进的项目与优先跟进的项目设计规划,提高金融支持实体产业项目建设的能动性和力度,我们将积极与我市“5851”战略性产业进行有效对接,合理调整信贷投放重点,并优先保证手续齐全、符合项目开工和建设条件的项目建设的配套资金。
(二)充分发挥信贷资源配置作用,灵活运用货币工具支持产业转型发展,缓解当前存贷比增高和信贷规模减少的不利局面。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大力度支持企业转型及大型产业企业融资需求,灵活运用贴现、支农再贷款等融资、货币工具支持产业转型发展,对资金缺口大、需求急的对口产业企业签发、收受的票据优先办理贴现。
(三)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城市交通换乘中心、交通枢纽工程、供水供热供气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对列入财政预算、未来收益有保障以及采取商业化模式运作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四)继续支持农业产业化。加大对“三农”、涉农企业、小微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的投放力度,重点支持其产品升级及扩大产能项目;增加低成本支农再贷款投放力度,大力支持支农金融机构发展,提高金融支农服务效力。
(五)支持进出口企业。发挥口岸优势,积极支持市内外向型企业发展以及境外劳务、境外工程承包项目;支持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进口项目,支持资源在本地的出口企业、产品有稳定境外需求的出口企业发展;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出口融资产品和国际结算服务,帮助企业控制市场风险、出口收汇风险和汇率风险。
为了进一步统一加强口岸管理协调工作、共同推进策克口岸经济持续平稳和谐发展,旗委、政府组建了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标志着开发区筹建工作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一方面理顺了筹备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能、管理关系,促进开发区各项工作合理有序的开展;另一方面对口岸近期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大家要高度重视本次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着力开展相关工作,努力推动开发区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下面,我简要的谈几点意见:
一、立足开发区发展大局,统一协调、统一规划,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推进开发区建设。
近年来,策克口岸经济快速发展,口岸集聚效应日益增强,入驻企业不断的增加,各类产业和从业人员迅速增加,口岸建设、管理、服务功能亟待进一步加强。通过多次考察、调研,同时借鉴自治区其它地区推进口岸发展的成功经验,盟委、行署同意设立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我们要认真按照盟委、行署的要求,把以策克口岸建成为通关便捷、服务优良、城镇优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口岸城市为目标,坚持“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水平、发展高质量、服务高效能”的原则,立足开发区发展大局,统一协调、统一规划,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推进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建设。首先要强化规划的龙头作用,从开发区经济社会各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做到规划先行。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加快开发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开发区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要突出规划全局性、协调性、可操作性与科学性,走集中布局、集群发展、集约经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开发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还要做好协调工作,做到重点工程建设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所有建设项目都要遵循规划。筹备组各成员单位要统一配合,落实责任,确保规划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二、抓紧时间组建筹备组办公室,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尽快到位。
筹备组依法负责策克口岸的管理、协调、服务工作,承担策克口岸经济开发区区域范围内的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施工报批、土地开发、行政事务管理等政府职能以及旗政府授权的其他管理事项。筹备组办公室要抓紧时间组建,工作人员要尽快到位,要进一步明确责任,根据责任,认真落实各项任务,切实承担起开发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工作。
三、着力抓好投资和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开发区经济发展后劲。
口岸工作已成为全旗、全盟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此大家要形成统一认识,深刻领会盟委、行署的战略意图和我旗“口岸兴旗”的发展构想,要有大局意识,牢固树立“全盟一盘棋,发展大口岸”的思想,着力抓好开发区投资和项目建设,切实增强开发区经济发展后劲。
一要加强组织协调,统筹推进开发区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开发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策—达、策—天两条一级公路建设,要落实建设项目的目标责任,创新项目推进机制,设立重点项目推进组,细化任务,明确职责,加强对重点项目的统筹、协调和服务,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二要拓展融资渠道,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力争年内完成新建煤炭运输通道建设工程和策克口岸报关楼、边民互市贸易区办公楼及策克口岸“一关两检”部门生活办公楼建设工程。
三要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将策克口岸用水指标纳入黑河二期工程内,着力推进策克口岸供水工程、策克口岸至那林苏海特煤田110KV输变电线路工程,要积极争取落实项目建设条件,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四要加强项目管理。筹备组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搞好项目服务,抓好重点基础建设项目全程管理和信息反馈,按月、按度掌握工程建设进度并定期上报相关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关键词 衡阳 公路口岸 园区经济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当今社会,口岸不仅承担着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职能,也是区域经济体直接融入全球经济的战略平台,通过其强大的服务功能来扩大综合交通体系以促使内陆经济和边海连为一体。2011年建成的衡阳公路口岸,应立足于衡阳和湘中南,充分发挥其作为内陆经济对外改革开放的前哨和枢纽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极———园区经济的发展。
一、衡阳口岸发展历程
随着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作为内陆省份,湖南50%以上的进出口货物必须通过泛珠三角区域沿海口岸。因此湖南积极开展跨区域口岸大通关合作,2008年与上海签署区域口岸通关合作协议,2010年湖南与深圳、广西和福建又签署了口岸大通关合作协议。目前,湖南拥有国家一类口岸三个,二类口岸中有郴州、岳阳公路口岸、长沙树木岭铁路口岸、长沙霞凝水运口岸等。而作为全国最早设立海关和检验检疫机构的地级市之一,近三年来进出口总额在湘南三市中排名第一的衡阳,口岸建设却落后于郴州:2005年12月,省府批准建设郴州公路口岸,2009年,原衡阳海关驻郴州监管组升格为正处级的长沙海关驻郴办事处,郴州公路口岸投入运行。而衡阳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只是在近几年,衡阳经济借助于园区经济开始发力,外向型经济日益扩大,衡阳成功获批了中国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和国家加工贸易转移重点承接地,具备建设开放口岸的良好基础和条件。2009年12月,才获得省政府批复同意,到2010年12月口岸项目才开始奠基,今年才建成并投入使用。
衡阳公路口岸地处衡阳白沙洲工业园区(深圳工业园)中心,与园区一体化:通过外环路能快捷到达各高速公路和国道,距湘桂铁路衡阳南站不到1公里,距白沙物流园不到2公里,从园区至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只有1个半小时的车程,距拟建的衡阳机场仅半个小时的车程。毗邻丁家桥湘江千吨级港,千吨级船舶通过松木港区沿湘江北行,经岳阳城陵矶内河口岸通江达海。衡阳口岸区域具备海关、检验检疫、银行、税务、保险、外汇管理、货贷、运输等检查检验和服务功能,并同步配套口岸信息网络系统,形成口岸“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的快速大通关平台。2011年,衡阳公路口岸与在衡阳南站开行的“五定班列”、铁海联运和白沙物流园相辅相成,形成衡阳大通关物流中心,极大地促进衡阳及周边省市的开放型经济发展。
依托工业园区快速发展的衡阳外向型区域经济
十一五期间,衡阳经济快速发展,迅速跻身湖南经济第一方阵。2010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57.6%。这其中,工业园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成。与此同时,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近3年来,共引进内外资项目1696个,其中,外资项目254个,实际到位资金94087万美元,内资项目1442个,实际到位资金363.8亿元,成功承接产业转移企业630家,发展加工贸易企业130家,1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16家央企,这些绝大部分都集聚在衡阳的相关工业园区,成为推动衡阳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急剧发展的衡阳园区经济,不断扩展的衡阳外向型经济,使得衡阳需要一个开放的口岸,同时也具备了建设开放口岸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衡阳口岸应充分促进衡阳经济园区的快速发展
现代经济学认为任何一个地区要在经济发展上抢得先机、获得较好较快的发展,都离不开建好现代化的大口岸。而口岸不仅仅是一个是供人员、货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国境的港口、机场、车站、通道,更是一个要有良好的软件与硬件、服务功能与环境组合而成的贸易便利化来支撑的概念。因此,衡阳口岸建设既要充分认识衡阳及其周边地区城市的发展优势,把口岸建设发展规划纳入到整个湘中南发展大局中来;同时,衡阳口岸的发展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要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口岸内外两种资源,开拓口岸对接的两个大市场,服务衡阳和湘中南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两者间的良性互动,实现衡阳口岸与衡阳园区一体化发展。
1.借助口岸的建设,大力发展衡阳的口岸物流,建立衡阳物流园区。口岸物流是指利用口岸货物集散的优势,以先进的物流服务基础设施、设备为依托,以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为支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优化物流资源整合为目标,强化口岸周边物流辐射功能的综合物流形态。衡阳工业园区要以此为契机,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专项物流,支持发展多式联运,提升物流业分工协作水平,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公司,着力打造物流服务品牌供应商,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统筹海关、检验检疫、港口、船务、货代等信息资源,促进物流供需无缝对接,以促进物流业在白沙、松茶、哲桥3大物流园区集群集聚。
[关键词]口岸物流;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
[中图分类号]F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9-0054-03
2005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在辽宁省“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打造“立足辽宁,依托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五点一线”战略,具体是指重点开发建设大连长兴岛、大连花园口岸工业园、营口沿海产业基地、锦州湾产业园区、丹东产业园区这五个区域,建设贯穿黄渤海沿岸的滨海公路,形成沿海经济带,带动辽宁中部城市群,打造对外开放的新优势。经过3年的努力和实践,沿海经济带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此刻,如何在更高起点上加快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使其在国内外合作中占据制高点,显得尤其重要。大连、丹东、葫芦岛、锦州、盘锦、营口六个港口城市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组成部分,要形成以大连港为中心,营口、丹东、锦州、葫芦岛、盘锦等港口为两翼,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现代化口岸物流,以此来促进和深化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形成新的开放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带动东北全面振兴。
1 发展口岸物流深化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意义
口岸物流是指利用口岸货物集散的优势,以先进的物流服务基础设施、设备为依托,以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为支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优化物流资源整合为目标,强化口岸周边物流辐射功能的综合物流形态。从物流的组织现状来看,港口承担着80%以上的口岸物流工作量。因此,港口建设是口岸物流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港口作为海陆运输通道的重要枢纽和节点,既承担着运输方式交换枢纽的职能,又是集聚临港产业和多种功能的重要平台。港口的发展,可以促进货物集散,可以促进内外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港口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港口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以港兴市的先例,外国有之、中国有之,比如:伦敦、纽约、鹿特丹、神户、新加坡、上海、深圳、武汉等,都是依托港口和临港经济发展起来的。
港口不仅可以为港口城市带来大量的物流、客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更为重要的是,港口城市可以加速各种生产要素在港口城市和附近区域的集聚和整合,能够带动港口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进而为银行、保险、贸易、中介服务等生产业,以及旅游、餐饮、商业、会展等消费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从世界范围来看,凡是港口发达的地方,它依托的城市往往是区域性乃至国际性经济中心。港口和城市的兴衰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国际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质体现。港口口岸与国际物流关系密切。积极推进以大连为龙头的沿海经济带建设,将其建设成为国际性经济中心、口岸物流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是全面推动辽宁经济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辽宁沿海经济带是我国唯一没有整体开发的重要沿海区域,也是东北地区开发开放条件最好的区域,因此如何高水平、高层次地建设好该区域,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正是由于没有整体开发,可以避免走弯路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我们应该坚持开放的姿态,博采众长,经过科学开发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完全可以继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珠三角深圳特区、长三角上海浦东新区、京津冀的天津滨海新区四大开放战略高地后,成为我国第五大开放战略高地。
2 国外发展口岸物流的经验
国外有多年以发展口岸物流带动区域经济的经验,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深思。
2.1 以柔性化快速响应货主需求
口岸物流的柔性化就是要根据货主和托运人的需要,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多品种、小批量、多票数、短周期的综合物流活动。德国的汉堡口岸物流可为多家公司开展多种货物,特别是高价值商品的加工、包装、装配、分类、修理等作业。为货物人使用EDI通信方式,办理欧盟的海关手续。汉堡共有1700多家专业货运公司,提供高效快捷的公路货运,这些公司的服务范围遍及整个德国和欧洲其他地区,提供各种仓储、配送、进出口集装箱装拆箱和门到门服务。柔性化快速响应速度成为口岸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
2.2 以合作化形成战略联盟
口岸物流是一个庞大工程,采取合作化的战略联盟方式,加强与腹地及国内外其他口岸的合作与联动,建立口岸物流战略联盟,可有效提升其市场份额和竞争力。美国的洛杉矶紧紧围绕着物流的特定服务,与生产企业建立起许多物流联盟,提供有效的口岸物流作业系统,把买方和卖方联系起来。口岸物流战略联盟成为当今世界先进口岸物流发展的新模式。
2.3 以规模化降低物流成本
整合口岸物流资源,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口岸物流竞争能力。荷兰的鹿特丹口岸拥有多样化的集装箱运输形式。它是欧洲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它的装卸过程完全由电脑控制,集装箱装卸量2007年已经超过1079TEU,拥有专业化和规模化的物流中心,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鹿特丹口岸的物流服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鹿特丹口岸已经先后建成了3个港口物流园区。Eemhaven物流园区、Boflek物流园区和Maasvlakte物流园区,这三大物流园区分别为客户提供大宗产品如木材、钢材、石油、化工产品等的储存、流通加工及配送服务。鹿特丹口岸还有庞大的地下管道网络,把大量的石油及其产品输往西欧客户。运用行业整体优势,高效低成本运作,为客户提供标准化作业流程、一流的管理与信息手段的多元化服务,帮助客户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成为现代口岸物流发展的有效方式。
2.4 以综合化促进口岸物流的发展
口岸物流发展到集约阶段,形成一体化的物流中心,提供仓储、配送、运输、配货和各种提高附加价值的综合服务项目,将过去商品经由运输、仓储、批发带零售的多层次的流通途径简化为口岸集成服务到用户的门到门服务模式,从而提高了社会的整体经济效益。新加坡积极培育口岸物流链,把口岸发展与加工工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为工业提供专业、高效的物流服务,提升加工工业水平,进而又提高口岸经营效益。港口物流园区建设与吸引外资相结合,将一些临港土地和泊位提供给跨国公司作为物流专用中转基地,鼓励跨国企业在口岸建设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发展综合化口岸物流成为现代口岸物流发展的趋势。
3 发展口岸物流深化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的措施
口岸是区域物流的枢纽,口岸物流的发展必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应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通过发展口岸物流经济来深化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建设。
3.1 改善口岸物流发展环境。提高对客户的柔性化反应速度
要进一步完善口岸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努力与国际惯例相衔接。要在加强海关进出口监管、提高口岸各项管理职能的同时,强化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尽量简化手续,提高效率,最大限度地方便客户,促进口岸整体通关效率的提高。辽宁省政府及六城市应建立和完善地方电子口岸,扩大联网报关、网上支付、无纸通关、联网监管等项目使用范围,方便企业合法进出和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加快大通关建设,提高通关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流在口岸滞留,努力做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
同时,对于口岸的其他各项管理,应该遵循“一个窗口”服务的原则,尽量使商检、卫检和动植物检在一个窗口内实施。要尽力缩短货物口岸滞港时间,在出口退税、外汇核查、核销等金融管理方面也应尽可能为客户着想,提高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的积极性。
要大力发展腹地口岸保税物流,吸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中转物流货源。通过海铁联运和陆港联动,共建交通运输一体化网络,将大连口岸的港口功能延伸到长春、哈尔滨、沈阳,优化内陆口岸环境,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东北各城市经济的发展。
3.2 辽宁沿海六城市口岸应结成战略联盟。加快经济带的建设
通过战略联盟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利益共享,避免内部恶性竞争,打造良性发展格局。形成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发展态势,辽宁沿海六大港口,就是点;沿海经济带,就是线;辽宁老工业发展,东北振兴,就是面。通过口岸联盟,将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城市紧密联系,实现口岸物流信息资源共享,提升口岸物流信息管理和服务水平,促使主要港口成为具有国际中转、物流分拨、仓储加工、商品展示、临港服务等全方位增值功能的现代港口。“面海而兴、背海而衰”,“港航兴、产业旺”,这是沿海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打好“陆海集疏牌”,以航带港,加快海铁联运、陆海集疏班线化建设,变综合交通优势为沿海经济带增长极,促进辽宁经济的大发展。
3.3 通过专业化分工,形成口岸规模化。降低成本,形成优势互补
错位发展,形成各自的发展特色。大连港和长兴岛组合港区以集装箱干线运输为重点,全面发展石油、矿石、散粮、商品汽车等大宗货物中转运输。营口港以发展内贸集装箱、钢材、铁矿石运输为重点,全面发展原油、粮食、杂货运输。丹东港以散杂货运输为主、发展内贸集装箱运输,承接大宗散货运输。锦州港以石油、煤炭、粮食运输为主,发展散杂货和内贸集装箱运输。葫芦岛港以发展石油化工、散杂货运输为主,兼顾电厂、油田专业化运输。
[关键词]经济新区;强港;发展;建设
[中图分类号]F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109-02
国务院于2011年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指出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建设的新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是青岛市探索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之路,是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依托。
同时,批复明确指出:以青岛港为龙头,优化港口结构,整合港航资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青岛港要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综合性大港和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港。
由此可见,在口岸城市经济新区的发展布局中,港口作为核心组成部分和物流枢纽,所承担的发展职责重大、发展任务艰巨。结合国家、省的部署要求和港口的生产发展实际,本文以“围绕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强港”为主题,从发展定位、发展策略、发展建议三部分入手,形成本文。
1解读港口在口岸城市经济新区中的发展定位
青岛港是特大型国有企业、世界第七大港,是我国第二大外贸口岸,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近年来,面对复杂经济形势,青岛港树立“科学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实现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即使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在2009年全球港口吞吐量同比下滑的情况下,青岛港吞吐量同比增长5.1%,集装箱同比增长2.4%。2013年,青岛港完成吞吐量45000万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52万标准箱、完成外贸吞吐量31000多万吨,分别增长10.6%、7%、8.6%,继续稳居世界第七大港。
青岛港对于青岛市经济发展、贸易拉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在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的整体布局中,青岛港紧跟青岛市 “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和 “加快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国家级新区”的发展布局要求,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立足本土特色,制定长期的发展目标,形成自己的发展定位:到2015年要建成年通过能力6亿吨、集装箱2000万标准箱的世界一流大港;到2018年吞吐量突破7亿吨,提前两年实现港口吞吐量和职工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建成年吞吐量8亿吨、集装箱3000万标准箱的世界著名强港,实现从“世界一流大港”向“世界一流强港”的战略性转变。
2探析港口依托经济新区发展加快建设世界强港的主要策略
按照青岛市《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的部署安排,青岛港在“坚持转型升级,打造实力强港;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智慧强港;坚持融合发展,打造物流强港”三个方面下功夫,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其做法具有可借鉴意义。
一是坚持转型升级,打造实力强港。港口的硬件配置,决定港口发展的前景。青岛港大力优化调整董家口港区、老港区、前湾港区的功能布局,加快实现三港功能有机互补。2009年以来,青岛港瞄准第四代港口发展趋势,全面开发董家口港区。截至2012年年底,已建成包括世界最大的40万吨矿石码头在内的11个泊位,通过能力达到1亿吨;2013年,在建泊位9个,通过能力达到2.2亿吨;到“十二五”末将在董家口港区再造一个3亿吨的青岛港。
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老港区邮轮母港建设。到2012年年底,投资8亿元的码头已经完工,可以全天候自由停靠世界最大的22.5万吨级邮轮。目前,投资7亿元、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的邮轮客运中心正在抓紧建设。青岛港以把老港区打造成青岛市老城区“皇冠上的明珠”为发展方向,为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
二是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智慧强港。党的十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青岛港把握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脉搏,立足实际,针对传统作业模式存在的“脏苦累险”等弊端,以“确保安全、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缩短在港时间”为主攻方向,鼓励人人创新、岗岗创新、零距离创新,全力破解这“五大难题”,先后举办9次“创新成果、转型升级”现场推进会,推广应用6000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全港生产基本上实现“人机分离”、“人货分离”,从根本上消除繁重的体力劳动。
图1青岛港技术创新框架图
围绕十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愿景,港口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地”三大工程,广泛推广电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每年节约能源3.1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72万吨。2012年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首批低碳港口建设主题性试点单位,集装箱轮胎吊“油改电”等4个项目被评为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示范项目,LNG车辆应用等8个项目获得1800多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三是坚持融合发展,打造物流强港。青岛港顺应现代物流形势,加快港口由传统装卸型向物流贸易型转变,按照第四代港口的模式,以信息化为支撑,全面发展综合物流、专项物流、加工、保税、仓储、商贸、信息、金融和综合服务等功能,先后建成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业务信息系统、信息交换标准化体系和海铁联运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形成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一体化运作和一站式服务。
图2青岛港信息资源体系结构图
青岛港还联合国内3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物流企业、制造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相关行业协会,成立现代港航物流信息服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加拿大中心港开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集装箱班轮航线合作,全力推进资源共享、联盟发展。
3加快西海岸经济新区物流发展的建议
发展西海岸经济新区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不仅需要码头、项目、工程等硬件配套,也需要物流、贸易等软件配套。研究中,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港口生产发展的实际,归纳总结两条与新区物流贸易紧密相关的建议。
一是在新区构建完善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对于沿海新区而言,航运是物流的核心、贸易的基础,航运市场兴,则物流贸易旺。针对当前新区航运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的实际需求,建议在下一步发展中,优化航运服务产业链,发展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船舶检验、船舶供应、船员服务、航运经纪、航运咨询、海事法律和仲裁等航运服务。完善航运金融服务体系,促进船舶融资租赁、船舶保险、航运保险等高端服务发展,积极培育航运再保险市场,设立航运产业发展基金。成立青岛航运交易所,开展船舶及船配物资实物交易、运价现货交易、航运交易经纪与鉴证、航运政策咨询等业务。加强信息化服务,集口信息、集装箱班轮和船期公告,逐步形成典型航线货种运价指数,为新区增强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二是在董家口港区构建国际大宗贸易门户。董家口港区拥有世界最大码头、最大堆场、广阔腹地等优势,具有十分可观的贸易前景。为此,建议以建设国际资源配置枢纽为目标,在董家口港区建设矿石、煤炭、油品、液体化工、件杂货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通过对外合作和自身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形成区域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定价中心和运价指数中心;建设董家口原油、成品油、天然气储备基地和石油交割库,实现由传统石油存储向能源存储中心转变;建设大型矿石保税堆场,发展大宗散货物流分拨中心。
4结论
从青岛港以港兴市的发展中可以看出,青岛港是青岛市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战略思维。加快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关键就是要加快港口发展,核心就是推动青岛港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可以预见,青岛港加快发展的过程,必将是西海岸经济新区加速腾飞的过程。同样在各口岸城市,经济新区的发展必将给港口带来新一轮的升级机遇。
参考文献:
[1]陈家源.港口企业管理学[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9.
[2]张丽君,等.现代港口物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关键词:梅山保税港区 离岸金融 港口经济 国际结算
2008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宁波梅山保税港区,这是继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之后的中国第五个保税港区。梅山保税港区从国务院申报到批准设立,仅用了短短138天时间,创造了保税区申报工作的新纪录。如今,保税区的发展再一次见证了“梅山速度”,与韩国、西非、南美等26条国际航线有着直接贸易往来。保税区的快速发展的对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提出了要求。本文分析了发展离岸金融业务对促进港口产业深入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针对梅山特点,提出了发展离岸金融业务的几点措施和建议。
一、离岸金融业务概况
离岸金融(Offshore Finance)是指设在某国境内但与该国金融制度无甚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离岸金融市场是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产物。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一些跨国银行为避免国内对资金融通的限制开始在特定的国际金融中心经营所在国货币以外的它国货币的存放款业务;到90年代离岸金融市场已遍布世界各地,众多的离岸金融市场将全世界的金融市场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际金融市场。离岸银行不受所在国银行法约束,不必持有准备金,不受利率上限控制,享有税收优待等都是离岸金融业务迅速普及的重要原因。
我国离岸金融业务起步较晚,1989年,经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同意在深圳进行外汇改革试点。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平安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相继获得离岸银行业务牌照。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离岸金融业务被监管部门全线叫停,直到2002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文批准招商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全面恢复离岸业务,同时允许总行设在上海的交通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开办离岸业务,离岸金融市场才重新起步。到目前为止,中央银行只对上述四家中资银行发放了离岸银行业务经营许可,而且在管理上均是按“试点”和“试验”的标准进行审慎监管。
二、梅山保税港区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优势
(一)历史优势
宁波地处长江三角洲南和浙江东部沿海,早在16世纪大航海时代,宁波已是全球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以后,宁波被开辟为“五口通商城市”之一。如今,宁波北仑港已是世界第一大货物吞吐港口和国内第四大集装箱港口,与世界上216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开通了航线。宁波北仑境内设有北仑区一个行政区和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大榭开发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5个国家级开发区,是浙江省、宁波市对外开放时间最早、程度最高、国家级开发开放功能区最为集中的区域。北仑还是著名的浙东侨乡,有北仑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近1.5万人,分布于2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乏知名人士。北仑区内有着众多的内外贸企业,2011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77.1亿美元,连年居浙江省首位,人均生产总值18.3万元,居浙江省第二位。
(二)区位优势
梅山岛处于宁波―舟山港的核心区域,北靠北仑主港区,南连舟山六横岛,西接象山港,东临国际航道和锚区,紧邻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北仑中心区,区位条件优越,且四面环海,适合封闭式开发管理,是设立保税港区的天然良址。梅山岛交通便捷,与大陆仅500 米左右,距宁波市中心40公里、栎社机场50公里,梅山大道一期等8条连接大桥与港区、大桥与商务中心的道路已建成投用,穿山疏港高速公路和沿海中线高速公路建成后将通过跨海大桥与梅山相连。杭甬高速、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沿海大通道的开发建设、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的开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北仑港在长江航运上的区位劣势,使得宁波成为连接上海、苏南和温、台、舟乃至福建南部的重要枢纽城市,并具备了向北进一步辐射的潜力。
(三)资源优势
梅山岸线资源丰富,港口条件极佳,总长22.5公里的海岸线中,深水岸线达7公里,最深处达69米,能够停泊巨型邮轮和第五代、第六代集装箱轮,具备建设深水码头的天然条件。梅山岛居民数量不多,且相对集中,岛内有较多盐田和滩涂,这使建设的拆迁成本和土地开发成本大大降低。梅山土地开发条件优越,建成后面积可达36平方公里,近期可用建设用地达18平方公里,能充分满足保税港区建设功能布局和可持续发展需求,其中规划为保税港区的7.7平方公里均为废转盐田,符合土地总体利用规划。
(四)政策优势
保税区的设立和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梅山保税港区,次年,宁波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梅山(保税)港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2011年3月,国务院《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预示未来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布局重心将进一步向沿海地区转移,明确了宁波―舟山港的核心地位和梅山岛的发展方向。根据《浙江省重要海岛开发利用和保护规划》的初步方案,梅山岛被定位为浙江省重要的港口物流岛。梅山岛“十二五”规划也正式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力争将梅山集聚区建设成为我国沿海新一轮对外开放先行区、浙江“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浙江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区和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新城区。此外,梅山保税港区税收、外汇政策将按照《国务院关于设立洋山保税港区的批复》的有关规定执行。在保税区的基础上,梅山的出口退税政策又有突破:在保税物流园区和出口加工区入区退税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至入港退税,退税范围更广,受益企业更多;除了在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和出口加工区内企业可退税外,港口建设、生产所用的建筑材料、生产设备、办公用品等都可享受减免税政策。这些政策无疑对外商投资有巨大吸引力,使梅山成为吸引外资的热土。
三、梅山保税港区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重要性
(一)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有利于推动对港口产业发展
港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利用国内外市场、信息技术和资金,积极开展国际金融业务。现有的贸易活动运作过程,尤其是国际转口贸易业务的广泛开展,需要便利的融资和结算方式与其相配套,如出口议付、出口托收、出口押汇、担保、开立信用证等,以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同时,在出口加工型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原材料集中采购产生的流动性融资需求;在分拨、采购、配送等港口物流业务的运转中,存在本地资金收付与单证结算服务需求。允许在保税区开设离岸金融业务,可以将与物流相结合的原停留在境外的资金结算流吸引到境内,提高资金集聚能力,为贸易双方提供外汇资金的开户、调拨、融资、担保和抵押等便利,从而更大程度地吸引外资来保税区从事贸易和投融资活动。
(二)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港口产业金融服务水平
港口产业是物流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缓解,伴随着海量物资流动,必定有相应的资金流动,必然对金融服务有着强大的需求。梅山保税港区成立以来,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中资银行纷纷落户梅山,招商银行也拟在梅山开辟支行推出离岸金融产品。长远上看,离岸金融市场的开展,可以吸引外资金融机构落户港区,外资银行离岸业务品种丰富,法律程序、业务思路以及操作流程基本遵循国际惯例,可以更加全面地为港口产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同时,多元化的竞争亦有利于中资金融机构学习和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动保税区金融服务的整体提升。
(三)梅山保税港区新型业务的发展急需离岸金融业务配套
我国历年国际贸易顺差较大,从梅山港运输业的现状来看,每进口4个集装箱就有1个是带回来的空箱,进口贸易提升空间还很大。近年来,除一般性的贸易、物流和港口加工业,梅山保税港区凭借自身优势发展了一系列更具增值效应的新型业务。2012年初,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梅山成为全国第二家进口罗汉松特定口岸,仅1年多时间,梅山进口罗汉松近千万美元,有力地带动了进口花木交易市场招商。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准梅山成为我国第七个整车进口沿海口岸,预计到2020年,梅山保税港区将实现汽车整车进口量20万辆以上,并全面形成具有强的辐射力、高附加值的进口汽车综合产业链。此外,梅山保税港区将建成纯意大利地中海风格海湾港城,融合意大利原创设计,由意大利人直接经营商业、酒店、餐饮、游艇码头、歌剧院等娱乐场所,打造中国首个高尚商业旅游区。毋庸置疑,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可以为外商及外贸企业提供更为优越的投融资环境,加快国际资本的内外流动,推动港口外向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四)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迫切需要本国离岸金融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我国企业,尤其是以华为、吉利等为首的民营经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原有国际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加入国际合作的新领域,发展了境外直接投资、对外债券及股票等新的国际合作方式,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使企业迅速发展和壮大起来。中国企业赴海外投资后集团管控境内外账户的需求、集团赴海外发展初期缺乏境外银行授信希望中资离岸银行给予融资授信的需求、集团境外公司往来贸易产生的贸易融资需求、海外企业参与国内招投标产生的各类担保需求等,都迫切要求离岸金融服务的逐步完善。
四、梅山保税港区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几点建议
(一)由政府主导、银行参与的离岸金融试点
梅山保税港区行政级别较高,梅山保税港区管委会由一支年轻高效的团队构成,执行力和协调能力较强。建议梅山开展离岸金融试点的总体思路为:政府推动和银行参与双管齐下,先行先试,逐步推进,选择适合梅山的离岸金融模式。一方面,政府在招商引资上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中外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入驻并开展离岸金融业务。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入驻银行,如招商银行,广泛尝试拓展离岸金融业务。具体而言,离岸金融在经营模式上采用内外分离型市场模式,按照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要求,在开展离岸业务的银行设立离岸业务部,专营离岸金融业务;离岸部实行单独设账、单独核算、行内并表的营运管理方式;将离岸账户与在岸账户严格分离,离岸金融业务服务对象为非居民。在业务范围上以传统业务为主并尝试拓宽业务范围,试行初期应以传统的外汇存贷、票据贴现、担保汇兑、国际结算等零售业务为主,逐步创新服务形式,如发行大额存款证吸引国际金融市场的储蓄资金,通过同业拆借的形式吸引短期闲置资金等,进一步推进到开展离岸证券业务、离岸保险业务、离岸衍生金融交易业务等其他离岸金融业务。
(二)实现离岸金融服务和在岸配套服务的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