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6:33:52
序论:在您撰写旅游景区管理的基本内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课程性质作用《旅游景区管理》是学生从事景区相关岗位工作应掌握的必修课程,是高等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旅游景区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集知识性、技能型为一体的课程。其作用是缓解我国景区迅猛发展需要管理人才但创新型知识化人才严重缺乏的矛盾。因此,近年来很多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开设了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或者旅游景区管理专业下设景区开发与管理方向,进而开设旅游景区管理方面的课程。2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旅游景区的概念以及分类;理解旅游景区的管理要素;掌握旅游景区管理职能的相关内容。2能力目标使学生或景区管理人员掌握旅游景区各方面管理工作的流程,能够初步具备景区前期开发建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推广管理,以及景区开放后的游客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和景区长期的环境管理、财务管理、品牌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和危机管理等工作方面的能力。
二、《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改革教学方案
1课程整合和优化打破学科体系,改革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选,精简教学内容,注重体现高职教育特色。从旅游景区管理者应职岗位出发,将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加课程实用性和针对性,删去一些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的枝节。例如,笔者在选教材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教材出现的数据都是与当下实际情况相差两三年甚至是更久。某教材广西的5A景区有两个,分别是漓江景区和乐满地主题乐园,然而事实上在2012年桂林的王城景区也荣晋为5A景区。从教材内容设置上看,不少教材大篇幅讲解景区设施设备管理以及景区财务管理的内容、如何进行设备日常保养以及设施设备的概念。而景区财务管理章节则是出现了不少财务类的相关知识和公式。但在实践中,景区财务管理大部分并非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而是财务类专业人才,设施设备管理亦是如此。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学生,重点应该放在实训上面。例如景区服务质量管理章节就应在《旅游景区管理》教材中被主要介绍和学习,因为旅游服务质量问题屡屡在旅游旺季被各类媒体大肆报道。高等教育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吗?2加强与专业方向的对接旅游类专业几乎都会开设旅游景区管理的课程,有些院校会设置《旅游景区管理》这门课程的选修课,但专业方向不同,学生所需知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教师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授课内容要注意各学科学生专业知识不同的特点。对非旅游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应该更加注重从旅游常识方面的内容来引导学生学习旅游景区管理;而对旅游景区管理专业学生授课时,则应更注重从旅游现象看本质,由旅游现象进而引出景区管理相关理论,然后将理论联系景区实际来学习。3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相较于本科生,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类比法、案例分析法、实际演练法等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提高学生求知欲。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章节,要多注重引入各种案例,反复强化重要知识点,务必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4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拓宽教学手段对于实践性强的《旅游景区管理》课程,讲解理论容易觉得枯燥乏味,若能巧妙利用辅助教具,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通过教学视频,如讲到旅游安全管理章节时,放一些和旅游安全相关的新闻或者案例的视频。或者通过搜集实事图片新闻制作成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让学生产生兴趣,开拓学生眼界,在有限时间内增加教学信息量。为了适应目前既要减少课堂理论教学课时,又要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教改趋势,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是最有效的方法。建议以某些高校为版样,在校内网上提高课程电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收集学生意见并及时给予反馈。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旅游景区管理》是旅游管理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该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更要把这些知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但基于学时的限制以及其它安全相关方面因素的限制,学生到旅游景区中实践或者说深入实践的机会非常少,从而无法了解旅游景区是如何具体管理和工作的。基于此,在本课程教学中,每一章都应从案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了解景区管理的重要性。提出景区出现相关问题该如何解决,继而引出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以景区服务质量管理章节为例,授课前,先以实事的旅游质量投诉为案例,由现象向学生提出该如何解决问题,然后引入本章理论学习。在结束课堂教学后,组织学生前往附近旅游景区参观调研,并让学生分组讨论旅游景区在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写出书面报告。这样的学习方式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动机。6改善课程考核方式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试不再局限于闭卷一种方式,而是采取开放式的考试方法,包括开卷考试、课程论文、调查报告、实际操作等形式。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训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组成。为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日常学习当中而非临时抱佛脚的死记硬背。以本课程为例,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40%,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占20%,实训成绩(课外调查报告)占40%。最终考试成绩的公布并不代表着本门课程的结束,笔者认为,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得到考核结果,而在于根据考核结果得到反馈。通过反馈的结果知道学生的不足之处和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教师反省自己教学过程中今后该如何教学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则从考核结果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与老师讨论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改正。
三、结语
关键词: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
中图分类号:F592.9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4(C)-0295-02
景区导视系统具有引导、说明和指示功能,是景区品牌价值的有形载体,在推广景区文化、营造景区风格和完善景区服务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景区发展布局的重要环节,其合理的设计和运用不仅可以优化景区形象,还能够塑造和提升景区的品牌价值。
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数字化是数字化景区的一部分,旅游景区导视系统的数字化,就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旅游景区导视系统进行加工、处理,制成数据库,用以指示旅游景区中丰富的信息资源,让游客既经济又迅速地了解景区概貌、特色景点、人文知识、游览线路等。
一、先进经验对河北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建设的启示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突飞猛进和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利用理念的不断提升,数字化技术已成为新时期国家风景名胜区现代化建设管理的主要手段。从2002年启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监管信息系统工作至今,风景名胜区的数字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九寨沟、黄山、武陵源、石林和云台山等都大力发展了数字化景区建设。
目前,河北的景区数字化建设工作还处于发展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总体上还有差距,风景名胜区大多以效仿已有案例为主,在实践层面上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和困惑:
(一)游客自身需求与景区实际工作结合不够紧密。相对于复杂的景区环境和身在其中的游客,现有环境标识系统在架构空间秩序、传递景区信息的方面,虽然起到一定作用,但信息传播的效率、广度、容量与快速发展的旅游行业相比,显得单一而滞后。(二)主要关注数字化环境中硬件资源建设,缺少对景区文化内涵的塑造。景区数字只停留在工具层面,忽略了景区数字化传播内容的内涵与文化特点,对景区的文化、个性化数字形象设计塑造等方面较欠缺,数字化软实力有待提升。(三)景区旅游形象在对内对外的宣传推广中,传播途径单一,缺乏多元的传播载体。作为向游客传达景区环境信息的数字化导视系统,能够迅速快捷地将景区的文化氛围和旅游形象传播给游客、不受地域、时间、地点的局限,改变了以往传统导视系统带来的传播范围小、速度慢等问题。导视系统的数字化已经成为展现景区文化特色、推广景区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
二、以承德避暑山庄为例,对河北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建设内容的分析
承德避暑山庄是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集中国近代皇家文化、园林文化、藏传宗教文化等众多传统文化于一身,有着丰厚的人文与自然文化资源,是具有国际知名度与美誉度的旅游景区。公共环境标识设计的灵魂在于创新,文化是设计进行创新的灵魂。为了能够具体阐明关于河北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建设的具体观点,下面以承德避暑山庄为例进行研究分析。人的意识过程是一个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是对符号的一种组合、转换和再生的抽象过程。旅游景区环境标识之所以传达出信任与依靠的积极情感,是因为人们通过思维的再现、认知与意识加工,逐渐超越识别表征中的物质范畴而上升到精神和文化识别的层面。承德避暑山庄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建设应广泛而深入地挖掘景区独特的文化符号宝库,将其归类、整理与完善,将这些有形或无形的文化符号作为反映景区特色的数字化导视系统的环境标志设计元素。为数字化导视系统的设计内涵和设计表现开阔思路,增强景区独特形象。(一)对承德避暑山庄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进行规划与理论研究,包括: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实施步骤、采取的方法及要达到的目标,勾勒出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设计的可行性方案。(二)将承德避暑山庄相关信息内容,如历史沿革、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建筑造型、器物造型等进行深入研究,提炼图形化符号,引入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的设计中,(参照图1)以提升其旅游个性形象,塑造有文化内涵的国际旅游品牌。
图1承德避暑山庄文化符号提炼库
(三)研究构建承德避暑山庄景区导视系统中,色彩、光影等多元化信息传达方式中,各种便捷的视觉引导服务系统的导视标志造型。(四)设计完整的有文化特色及适合数字化的信息传达的承德避暑山庄景区导视系统。(五)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承德避暑山庄景区导视系统进行加工、处理,制成数据库,用以指示旅游景区中丰富的信息资源。
三、承德避暑山庄数字化导视系统具体建设方案分析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风景名胜区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编制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的建设规划,明确数字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总体框架、建设内容、重点任务和实施方案等,确定分期建设目标和保障措施,经过专家论证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一)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进行数字导视系统的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和预期目标的确定;进行市场调研结合国家和地方旅游景区管理的相关要求,确定承德避暑山庄旅游景区导视系统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采取的方法,构建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设计的方案。(二)通过发现和整理承德避暑山庄河北旅游景区的特征元素,甄别出代表性符号,将其归类,并抽象化,得出在数字化环境中可用的资源。然后,运用环境导视系统设计的原理,从核心标识、公共系统标识、数字效果的表现、人文关怀的传达等方面构建数字化、多元化、风格化的导视系统。(三)依据CIS设计的理论,构建承德避暑山庄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设计的共性符号体系、景区数字标志系统、景区活动策划、旅游产品策划、景区虚拟游并做案例示范设计。(四)通过深入研究国家和地方对旅游景区的管理条例,结合数字化信息的特点,构建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的评估和管理体系。该体系尊重各景区的个性特征和区域差异性,评估方法坚持多样性、多角度,提供定性评估、长期性评估、过程性评估等多元评价体系,使评估结果能够促进旅游形象数字化建设。
结语:信息化推动了旅游景区服务模式的进步,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更便捷、更周到的人性化服务。但数字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关注技术而忽略旅游景区人文软环境传达的层面上。河北旅游景区应在先进经验的启示下做到:利用计算机对景区内容进行导视,建立景区景点数据库,方便游客检索使用,用最短的时间制定最合理的游览线路,既经济又尽兴;利用计算机对景点的内容进行数字化,使游者不仅能通过计算机来了解景区相关景点的人文历史、地理特征、民间传说、轶闻趣事等,甚至通过短片动画等数字多媒体形式进行深入了解,游戏互动等,构建良好规范的现代化风景名胜区行业形象。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欧新菊(1977.10.20― )女,讲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数字化设计。
参考文献:
[1]高力群,杨波,刘小龙.对河北地域文化符号在旅游商品转化方式上的思考[J].包装工程2010.04.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景区管理;教改
1 高职院校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无论从高职院校本身还是旅游管理专业来说,都对学生的实践性要求非常强。学校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目前高职院校旅游景区管理课程安排实践性教学力度不够[1],教师和学生之间机械地重复着模式性的教、学关系,只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及对实践性教学的迫切需求,导致学生不能将书本理论联系到实际当中。以我校《旅游景区管理》课程为例,就该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来看,总共48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8学时而实践性课时为零。单方面的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忽略了学生的外出实践需求,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的自主性。
通过对广西财经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课堂交流,以笔者所授课的旅游管理专业2010以及2011级学生来看,3%的学生对《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改革没有想法,97%的学生对该课程表示期待,强烈呼吁能够将实践性教学时间增加至本门课程总学时的一半,充分显示了《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改革的迫切性。
2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理念
针对高职学生特点,重点以实践、应用为主线对本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在学习如何“进行景区的管理”上,既能够满足专业和职业能力的需求,又不是像本科教育那样,立足于打好专业知识基础。基于此,笔者认为,《旅游景区管理》作为一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核心课程,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定位。
2.1 课程性质作用
《旅游景区管理》是学生从事景区相关岗位工作应掌握的必修课程,是高等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旅游景区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集知识性、技能型为一体的课程。其作用是缓解我国景区迅猛发展需要管理人才但创新型知识化人才严重缺乏的矛盾。因此,近年来很多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开设了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或者旅游景区管理专业下设景区开发与管理方向,进而开设旅游景区管理方面的课程。
2.2 课程目标
2.2.1 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景区的概念以及分类;理解旅游景区的管理要素;掌握旅游景区管理职能的相关内容。
2.2.2 能力目标 使学生或景区管理人员掌握旅游景区各方面管理工作的流程,能够初步具备景区前期开发建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推广管理,以及景区开放后的游客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和景区长期的环境管理、财务管理、品牌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和危机管理等工作方面的能力。
3 《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改革教学方案
3.1 课程整合和优化
打破学科体系,改革课程设置,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选,精简教学内容,注重体现高职教育特色[2]。从旅游景区管理者应职岗位出发,将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加课程实用性和针对性,删去一些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的枝节。例如,笔者在选教材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教材出现的数据都是与当下实际情况相差两三年甚至是更久。某教材广西的5A景区有两个,分别是漓江景区和乐满地主题乐园,然而事实上在2012年桂林的王城景区也荣晋为5A景区。从教材内容设置上看,不少教材大篇幅讲解景区设施设备管理以及景区财务管理的内容、如何进行设备日常保养以及设施设备的概念。而景区财务管理章节则是出现了不少财务类的相关知识和公式。但在实践中,景区财务管理大部分并非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而是财务类专业人才,设施设备管理亦是如此。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职学生,重点应该放在实训上面。例如景区服务质量管理章节就应在《旅游景区管理》教材中被主要介绍和学习,因为旅游服务质量问题屡屡在旅游旺季被各类媒体大肆报道。高等教育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吗?
3.2 加强与专业方向的对接
旅游类专业几乎都会开设旅游景区管理的课程,有些院校会设置《旅游景区管理》这门课程的选修课,但专业方向不同,学生所需知识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教师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授课内容要注意各学科学生专业知识不同的特点。对非旅游专业的学生授课时,应该更加注重从旅游常识方面的内容来引导学生学习旅游景区管理;而对旅游景区管理专业学生授课时,则应更注重从旅游现象看本质,由旅游现象进而引出景区管理相关理论,然后将理论联系景区实际来学习。
3.3 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
相较于本科生,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类比法、案例分析法、实际演练法等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提高学生求知欲。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章节,要多注重引入各种案例,反复强化重要知识点,务必使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
3.4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拓宽教学手段
对于实践性强的《旅游景区管理》课程,讲解理论容易觉得枯燥乏味,若能巧妙利用辅助教具,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通过教学视频,如讲到旅游安全管理章节时,放一些和旅游安全相关的新闻或者案例的视频。或者通过搜集实事图片新闻制作成课件,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让学生产生兴趣,开拓学生眼界,在有限时间内增加教学信息量。为了适应目前既要减少课堂理论教学课时,又要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教改趋势,同时要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是最有效的方法。建议以某些高校为版样,在校内网上提高课程电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收集学生意见并及时给予反馈。
3.5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旅游景区管理》是旅游管理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该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更要把这些知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但基于学时的限制以及其它安全相关方面因素的限制,学生到旅游景区中实践或者说深入实践的机会非常少,从而无法了解旅游景区是如何具体管理和工作的。
基于此,在本课程教学中,每一章都应从案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了解景区管理的重要性。提出景区出现相关问题该如何解决,继而引出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以景区服务质量管理章节为例,授课前,先以实事的旅游质量投诉为案例,由现象向学生提出该如何解决问题,然后引入本章理论学习。在结束课堂教学后,组织学生前往附近旅游景区参观调研,并让学生分组讨论旅游景区在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写出书面报告。这样的学习方式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动机。
3.6 改善课程考核方式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考试不再局限于闭卷一种方式,而是采取开放式的考试方法,包括开卷考试、课程论文、调查报告、实际操作等形式。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训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组成。为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日常学习当中而非临时抱佛脚的死记硬背。以本课程为例,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40%,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占20%,实训成绩(课外调查报告)占40%。
最终考试成绩的公布并不代表着本门课程的结束,笔者认为,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得到考核结果,而在于根据考核结果得到反馈。通过反馈的结果知道学生的不足之处和自身教学的不足之处。一方面,教师反省自己教学过程中今后该如何教学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学生则从考核结果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与老师讨论并在今后的学习中改正。
4 结语
旅游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笔者在《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与两届学生的交谈和问卷调查,以及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反映的问题,认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旅游景区管理课程的改革呼声都非常强烈。高职院校旅游景区管理课程的改革,能充分体现旅游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同样能够有效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学生自主学习热情[3]。从而,为我国培养适应景区发展的创新性知识化人才,促进我国旅游景区的长远发展以及高等教育全面深入改革。
参考文献:
[1] 吴国清,叶欣梁.旅游人才培养与高等旅游教育的职业化发展[J].旅游学刊,2004(3):15-18.
关键词:日照市;旅游消费;旅游资源;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6-0072-02
一、日照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通过对1 000份调查问卷统计,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认为:日照市旅游业整体旅游消费层次偏低,基本消费支出在旅游总支出中占的比例过大;游客整体的消费能力不高;观光型的游客所占比例大,度假、商务型游客数量少;游客停留时间短;客源区域结构不合理;市场开发和宣传力度不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半径小。
旅游业强大的关联带动作用并不突出,旅游收入多集中在基本旅游消费上,旅游消费层次低,消费结构不合理,不仅影响了日照市旅游业整体形象的提升,而且严重阻碍了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日照市旅游发展对策
(一)高起点整合丰富的旅游资源
1.完善旅游经济发展规划,促进旅游资源整合
实施科学的规划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科学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立和完善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跨区县旅游发展规划――区县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规划四级规划体系。要充分考虑旅游发展的需要,建立旅游项目库,完善专家评审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规划实施,实现旅游景区高质量、高水平的开发,适应现代旅游高品位、高效益的需求。编制旅游规划要注意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加强旅游规划的行业管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旅游规划编制和评审程序,加强旅游规划编制管理和成果审查,确保旅游规划质量。要建立有旅游主管部门牵头的各类旅游规划会审机制,强化旅游规划的权威性,加强旅游规划实施的行业指导和部门监管,提高旅游规划的可操作性。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必须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杜绝有规不依现象。
2.明确主攻方向,全力打造旅游精品景区
以打造东方太阳城、水上运动之都为核心,要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基本内容,立足于日照海、山、古、农、节的鲜明特色,做好五篇文章。一是要做好海的文章,大力发展海洋旅游,包括海洋科技、海洋文化、海洋运动、海洋观光以及海湾旅游和海岛旅游。二是要做好山的文章,日照不乏名山,有浮来山、五莲山、九仙山、河山、阿掖山等众多名山,要加强包装推介,围绕这些名山做好山水生态、历史文化、林果园艺等山的文章。三是要做好古这篇文章,中国已知最早的文字、两城遗址、海曲汉墓、莒国故城,凝聚着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浓厚的近代文化以及较发达的现代文化,围绕这些可以开发人文旅游资源。四要做好农的文章,海滨国家森林公园、万亩野生杜鹃花、江北最大的茶园、海产品发达,要与生态旅游挂钩。五要做好节的文章,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其中,包括浮来山福寿文化节、五莲山杜鹃花节、体育节庆、海滩文化节、名人文化节等。重点打造十大精品景区系列:3S旅游度假休闲景区(海滨一线)、莒国古文化旅游景区、五莲山宗教旅游景区、九仙山生态旅游景区、森林公园景观系列、竹洞天风情系列、茶文化系列、古人类遗址景观系列、节庆系列、日照特产风味佳肴系列。
3.发展丰富多彩的旅游形态和适应市场发展的业态
根据消费者不同需求,整合区县和林业、水利、园林、建设、文化等系统管理的旅游资源,优化设计并推出长线、短线、环线相互补充的多种旅游产品。充分发挥农业、工业、商贸、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特有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会展旅游、商务旅游、度假旅游、购物旅游、美食旅游、文化旅游、教育旅游、康体旅游等新型旅游,形成能满足市内、国内、海外旅游者灵活选择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专项旅游相互支撑的产品供给体系和独具特色的业态。
4.加强区域性旅游合作
以山东半岛城市群、鲁东南苏北城市群为载体,加强日照与青岛、临沂、连云港等周边市地的跨区域旅游合作。积极构建无障碍旅游合作区,共同发展跨周边省市的旅游线路。适应旅游资源、交通条件、区域关系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培育综合竞争优势,共同塑造和提升“水上运动之都”和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两个国际旅游品牌,整合优势资源,联袂打造旅游精品,形成产品互补、客源互流的多赢发展格局。
(二)加强旅游市场化运作和整体形象策划营销
1.改革旅游景区(点)产权制度,创新旅游经济市场化运作方式。
推进景区经营企业化、景区运作市场化、景区管理属地化。对鲁南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风景区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建立巡察制度,对景区(点)内的建设项目进行定期巡察、监管。推动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龙头”企业,培育大型旅游集团。发展同业合作联盟,推进利益共享的连锁经营和集约式服务。广泛吸纳中小企业参与分工协作,发展专、新、特、精的旅游服务。扶持和培育农民旅游、体育旅游服务组织。推进旅游饭店连锁经营、景区(点)集团化、旅游运输联合化以及导游服务公司化。
2.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开拓旅游市场
按照“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的原则,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促销机制,形成对外宣传的整体合力,提高宣传促销的实效。举办大型文体节会活动对于吸引游客、聚集人气、带动和促进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把承办各类大型文化、体育赛事活动作为丰富旅游内涵的招牌,在时间安排、游客参与性和观赏性上搞好整合,使之成为新的旅游卖点。大力实施“以节促旅”,定期举办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渔家民俗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推介会和旅游交易会。各部门要把宣传旅游作为对内、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计划和目标管理,在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进行推介,展示日照悠久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展示具有吸引力、创造力和活力的海滨城市新形象,提升日照的知名度,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到上海、南京、西安、郑州、济南、青岛等日照主要客源地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促销,扩大日照的对外知名度。要针对不同的城市提出相应的宣传口号,如要在济南主打“避暑、渔家”,在西安主打“避暑、海滨”,在郑州主打“方便、海滨、实惠”。主动争取各种全国性的会议和活动在日照举行,主动宣传日照旅游产品、促进旅游市场开拓。实施“金旅工程”,加快构建全市旅游电子信息网,建立功能齐全的旅游行政办公网、旅游公众信息网、旅游电子商务网。建立与全国各省市联网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提供优质的旅游市场信息服务,实行网上旅游服务交易。采取市场运作,突出企业在景区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客源市场拓展、旅游经营服务、旅游产品和商品开发、销售等方面的主体地位。
(三)调整消费结构的六要素,努力延长旅游产业链
1.活跃旅游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既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重要的基础条件。要围绕“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快铁路、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备的旅游交通体系。通过组建旅游专业运输、设置旅游专线、更新新型舒适的旅游交通工具、维护正常的营运秩序等措施为旅游提供优质服务。开发新型舒适运载工具,发展观赏型、游览型的旅游交通运输业。在主城区和各主要旅游景区(点)开辟设置旅游专用停车场,切实解决好游客参观、游览及购物时的停车问题,提高景区(点)的可进入性及旅游的便捷。
2.发展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
按照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策划开发具有地方标志性文化内涵的旅游特色商品。围绕开发旅游纪念品,扶持一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建立旅游商品研发、生产、营销基地。促进绿色食品、农副土特产、工艺美术品和旅游用品等旅游商品的生产加工。结合城镇化的推进,建设一批各具特色、形成规模的旅游商品专业村镇。规划建设日照旅游商品批发市场和若干个规范管理的旅游商品一条街。要下大功夫打造特色品牌,推出一大批具有重庆地方风味的旅游工艺品、旅游纪念品、旅游食品和其他旅游用品。加强各旅游景区(点)旅游商品的连锁经营。城市要增强旅游购物功能,流通行业要以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服务游客,拓展商贸市场空间,拉动消费,努力打造主城区旅游购物消费基地。开展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旅游商品展销会和“旅游者最喜爱商品”评选等吸引游客的活动。在万平口等较成熟的景区或沿线规划建设旅游购物中心,延长旅游产业链,形成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3.在培育民俗旅游特色上求突破
围绕“住渔家屋、吃渔家饭、做渔家活、享渔家乐”日照渔家民俗风情游这一特色,精心打造成为全市的主打旅游品牌。特别是“渔家乐”民俗旅游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已发展民俗旅游村16个,床位5万余张,其中,王家皂、桃花岛、任家台等5个民俗村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成为日照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
4.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
旅游业是一项涉及面广、关联程度高的新兴产业,它的最大活力体现在对区域联动和产业关联上。通过旅游经济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相关产业的发展又能促进旅游业的兴旺。2004年以来,旅游业与房地产业、文化体育事业和会展经济等相关产业有机结合,通过旅游经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旅游业的繁荣。通过举办房地产博览会、茶叶博览会以及五莲山杜鹃花节、浮来山福寿文化节、岚山海货节等大型节会活动,不仅带动了旅游的人气,也带来了投资。
三、结语
[关键词] 旅游业 旅游消费 旅游资源 旅游产业
旅游消费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发达水平以及旅游客源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旅游业发展水平越低,旅游者的消费水平也就越低,基本性需求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就越高。反之,非基本性消费支出所占的比站就越高。因此调查分析日照市旅游消费结构,不仅可以反映日照市旅游消费水平所处的阶段,还可以反映出日照市当前游客消费的层次性特征,分析旅游者整体和不同群体的基本性需求与非基本性需求结构。
一、日照市旅游消费结构现状
近几年,日照市旅游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却不是很突出。主要原因是日照市旅游消费结构不甚合理,旅游收入主要集中在吃、住、行等基本旅游消费上。旅游消费层次低,消费结构不合理,不仅影响了日照市旅游业整体形象的提升,而且 严重阻碍了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分析
1.总体旅游环境层面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赖于地区经济基础,特别是从旅游供给的角度看,只有当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必须的资金、技术等条件的支持。日照市自1989年才升格为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还相对落后,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虽然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不具备接待大量散客旅游者的条件。
2.政府层面
政府在发展旅游业的态度和政策倾向上都是十分明确的,把旅游业列为日照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但在处理好做“裁判员”还是做“运动员”的关系上,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的工作重点是放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招商引资上,掌好日照市旅游业这艘大船的“舵”是政府的根本职责。
3.企业层面
日照市旅游企业因发展时间短,缺少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实力和规模都无法达到目前日照市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小型旅游企业无法实现规模效益,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雷同,削价竞争严重。缺少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旅游企业普遍存在投资主体单一的问题,资金缺乏成为阻碍日照市旅游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4.旅游资源层面
日照市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海滨资源和民俗资源,而在这两种资源类型中,民俗旅游消费层次低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海滨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不能真正吸引度假型的游客,不仅没有门票收入,娱乐、购物等项目收入基本空白。旅行社“牧羊式”的服务和游客“到此一游”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使得日照市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实际上成了游客旅游计划中的一个旅游景点,大批的游客及其所带来的住宿、购物、娱乐等方面的收入被白白送往周边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城市。
三、日照旅游消费结构的优化措施
1.高起点整合丰富的旅游资源
(1)完善旅游经济发展规划,促进旅游资源整合
实施科学的规划是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科学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立和完善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跨区县旅游发展规划―区县旅游发展规划―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规划四级规划体系。充分考虑旅游发展的需要,建立旅游项目库,完善专家评审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规划实施,实现旅游景区高质量、高水平的开发,适应现代旅游高品位、高效益的需求。
(2)明确主攻方向,全力打造旅游精品景区
以打造东方太阳城、水上运动之都为核心,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基本内容,立足于日照海、山、古、农、节的鲜明特色,重点打造十大精品景区系列:3S旅游度假休闲景区(海滨一线)、莒国古文化旅游景区、五莲山宗教旅游景区、九仙山生态旅游景区、森林公园景观系列、竹洞天风情系列、茶文化系列、古人类遗址景观系列、节庆系列、日照特产风味佳肴系列。
(3)加强区域性旅游合作
以山东半岛城市群、鲁东南苏北城市群为载体,加强日照与青岛、临沂、连云港等周边市地的跨区域旅游合作。积极构建无障碍旅游合作区,共同发展跨周边省市的旅游线路。适应旅游资源、交通条件、区域关系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培育综合竞争优势,共同塑造和提升“水上运动之都”和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两个国际旅游品牌。整合优势资源,联袂打造旅游精品,形成产品互补、客源互流的多赢发展格局。
(4)挖掘丰富的旅游文化内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物资源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利用文化专业队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民间艺人、社会中介机构等深入发掘莒文化精髓,努力提高旅游文化品位,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增加旅游产品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底蕴。充分利用两城古人类遗址、海曲汉墓、莒国古城、日照市博物馆、莒县博物馆等建设文化旅游基地。
2.加强旅游市场化运作和整体形象策划营销
(1)改革旅游景区(点)产权制度,创新旅游经济市场化运作方式
推进景区经营企业化、景区运作市场化、景区管理属地化。对鲁南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风景区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建立巡察制度,对景区(点)内的建设项目进行定期巡察、监管。推动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旅游“龙头”企业,培育大型旅游集团。发展同业合作联盟,推进利益共享的连锁经营和集约式服务。广泛吸纳中小企业参与分工协作,发展专、新、特、精的旅游服务。扶持和培育农民旅游、体育旅游服务组织。推进旅游饭店连锁经营、景区(点)集团化、旅游运输联合化以及导游服务公司化。
(2)突出“东方太阳城”整体形象的宣传促销
以海滨3S旅游、打造“水上运动之都”为主线,注重高层次、战略性策划,精心包装“太阳文化节”、“沙滩文化节”和“民俗文化节”三大产品组合。加强旅游产品主题概念的区别设计,突出特色。围绕整体形象,建立和完善企业为主、部门协同、上下互动、口径一致、形式多样的宣传促销机制,共同塑造日照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利用申办组织国际性、全国性会议、会展及文体、经贸活动宣传造势,提高日照旅游目的地在海内外的认知度。
同时,要不断强化和改善旅游软环境,制定和完善旅游行业管理的政策和法规,推行旅游行业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旅游细微服务活动,规范旅游市场行为,保护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的安全,通过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3)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开拓旅游市场
按照“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的原则,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促销机制,形成对外宣传的整体合力,提高宣传促销的实效。大力实施“以节促旅”,定期举办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渔家民俗旅游节等节庆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旅游推介会和旅游交易会,在上海、南京、西安、郑州、济南、青岛等主要客源地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促销,针对不同的城市提出相应的宣传口号,如在济南主打“避暑、渔家”,在西安主打“避暑、海滨”,在郑州主打“方便、海滨、实惠”等。
加快构建全市旅游电子信息网,建立功能齐全的旅游行政办公网、旅游公众信息网、旅游电子商务网,建立与全国各省市联网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提供优质的旅游市场信息服务,实行网上旅游服务交易。
3.调整消费结构的六要素,努力延长旅游产业链
(1)发展壮大旅行社业
严格把好旅行社设立、导游资格审核关,日照导游队伍目前不足700人,真正从事导游职业的不足400人,按照2010年日照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的规模,日照导游缺口还有1500人。日照目前只有一家国际社,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开发需求。鼓励旅行社依法经营、走向联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服务质量、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活跃旅游交通运输业
交通运输既是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重要的基础条件。要围绕“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快铁路、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备的旅游交通体系。通过组建旅游专业运输、设置旅游专线、更新新型舒适的旅游交通工具、维护正常的营运秩序等措施为旅游提供优质服务。
(3)促进旅店、餐饮业发展
合理布局宾馆、旅店。根据不同消费需求,形成高、中、低档次分明、结构合理、特色突出、安全卫生、服务优良的游客住宿接待体系。发展符合规范的景区(点)民居客栈。开发菜肴新品、精品,规划建设有一定规模、环境优雅、各具特色的旅游餐饮中心区和美食街(城)。组织日照名特小吃展示、民俗茶艺、烹饪技艺表演、品评等活动,做靓日照美食品牌。
(4)发展旅游商品和旅游购物
按照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原则,策划开发具有地方标志性文化内涵的旅游特色商品。围绕开发旅游纪念品,扶持一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建立旅游商品研发、生产、营销基地。促进绿色食品、农副土特产、工艺美术品和旅游用品等旅游商品的生产加工。结合城镇化的推进,建设一批各具特色、形成规模的旅游商品专业村镇。规划建设日照旅游商品批发市场和若干个规范管理的旅游商品一条街。在万平口等较成熟的旅游景区或沿线规划建设旅游购物中心,延长旅游产业链,形成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5)繁荣文化娱乐和会展产业
鼓励创办旅游文化娱乐公司、旅游文化演出公司。大力推进参与式文化旅游项目。充分利用山东体育学院日照校区体育场、万平口生态广场、日照展览馆、日照博物馆等重要设施,丰富旅游文化,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市及各区县旅游文化娱乐设施和综合性演出场地建设,策划建设一批主题公园。大力发展旅游景区(点)及旅游饭店主题旅游娱乐活动。促进会展和旅游的有机结合,争办全国性、国际性会展,以会展促旅游,以旅游带会展,形成会展商务旅游品牌。
(6)在培育民俗旅游特色上求突破
围绕“住渔家屋、吃渔家饭、做渔家活、享渔家乐”日照渔家民俗风情游这一特色,将之打造成为独具日照本土特色的旅游品牌。鉴于日照市民俗旅游整体层次低的现状,今后要着力提高民俗旅游的层次和水平,由量的增加转变为质的提高,推动日照市民俗旅游由粗放型、速度型向质量型、效益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必虎著:《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版
[2]Philip Kotler等著谢彦君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白永秀郝索师萍著:《旅游企业管理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4]日照市旅游局:《山东省日照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年
[5]王德刚:《日照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思路》,2003年
[6]杨乃济:《日照市旅游发展战略》,中国旅游规划设计网,2000年
关键词:景区;节事活动;开发
一.节事活动的概念界定
西方学者在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研究中,常常把节日(Festival)和特殊事件((Special Event)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探讨,在英文中简称为FSE(Festival&Special Event),中文译为“节日和特殊事件”,简称“节事”。
节事活动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了通常所说的节庆活动外,还包括文艺娱乐、商贸及会展、体育赛事、教育科学事件、休闲事件、政治/政府事件、私人事件等一些特殊事件。
二.节事活动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作用
成功的节事活动在旅游景区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和景区其它旅游产品一样,节事活动具有作为旅游吸引物的最基本的作用,但它又不用于一般的旅游产品。节事活动只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存在,对其主题性、参与性、娱乐性和地狱文化的融合性等都有更高的要求。这些特点决定了节事活动在景区的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提高景区经济效益
成功的节事活动的举办可以给所在景区带来大量客源,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这种短期经济效益的迅速提高是传统景区景点很难达到的。另一方面从长期效果来看,节事活动的成功举办提高了景区的知名度,促进各种设施不断完善,在巩固既有游客忠诚度的同时,也扩展了潜在游客市场,节事活动的这种经济效益的迅速提高为景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基础。
(二)促进景区设施建设和整体环境的改善
节事活动举办期间对所在景区的服务和基础设施在种类、数量和安排上都有更高的要求。借助节事活动的举办,景区的旅游和基础设施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景区的园林景观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公园的整体环境不断改善。
(三)扩大景区知名度
结合景区实际,策划一些既具有景区特点又有针对性的节事活动,作为景区宣传的最佳载体,是吸引媒介和公众注意力自然而理想的手段,一次组织得当、形式新颖、风情浓郁的节事活动,通过媒介的传播,对景区知名度的提高、客源的增加、经济的拉动等,无疑都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提高旅游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不同于传统的旅游产品,景区的节事活动具有明显的暂时性特点,这决定了节事活动管理的特殊性和风险性,从前期的节事活动营销策划到中期的节事活动管理到后期的后续旅游产品开发和管理,每个细小的环节都要考虑周全,这对景区的管理和服务人员来讲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节事活动的成功策划和举办,为景区游客管理能力的提高和旅游接待服务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今后公园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景区节事活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节事活动主题特色不鲜明、时间过于集中
很多景区策划活动并不是结合景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心策划,而是片面跟风,节事活动主题重复严重,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另外,很多景区都希望在黄金周期间举办节事活动,致使节事活动的举办时间比较集中,游客眼花缭乱,景区收效甚微。
(二)节事活动计划性不强
由于缺乏精心的策划设计,很多景区举办节事活动计划性很差。有的甚至在节事活动开始的前一周才定下来节事活动的主题,宣传、招商、销售等方面的工作基本上是没有时间开展的,最终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三)节事活动市场化运作程度低
目前景区的节事活动大多是政府包办或者景区包办。政府包办一般投资较大,景区由于资金有限,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致使节事活动效果大打折扣。景区也希望能有企业来赞助,但事实上对于企业来说,活动越大越有吸引力的。对于资金有限的中小型景区,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景区越怕花钱,越缩减节事活动的规模、内容、档次,企业就越没有兴趣进行赞助合作。
(四)节事活动的宣传不力
一种情况是景区关起门来搞节事活动,对活动信息的对外传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另一种情况是景区重视对节事活动的宣传,但由于宣传方式方法不当,导致宣传效果不佳。
(五)节事活动宣传与销售脱节
很多景区在举办活动时只想着怎么把节事活动举办好,而很少考虑如何对节事活动进行销售。很多景区举办节事活动时主要客源市场的分销商都不知道,往往造成景区自个举办节事活动,节事活动的附加值没有在市场上得以有效传达,也就没有真正的产生足够的特殊吸引力,使得举办节事活动的最终目的难以达到。
四.景区节事活动的开发与运作
(一)节事活动举办时间的选择
各景区的旅游资源不尽相同,人文自然、四季景色各有千秋,在本景区最具有竞争力的时候推出节事活动,对充分打造景区的旅游品牌形象的作用无疑是最好的。同样,如果需要培育景区新的旅游增长点,也可以依托要培育的旅游景点为基础,在其最具有吸引力的时候推出节事活动。另外为了平衡景区供给与需求不足,也可策划组织相关的民俗、娱乐等活动。在五一、十一黄金周推出节事活动,由于市场需求旺盛,效果比较明显。但黄金周期间的节事活动往往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况且如果各景区的节事活动都只紧紧咬着黄金周不放,势必造成市场注意力的分散,影响节事活动对塑造、传播景区旅游形象应有的作用。
(二)节事活动主题的确定
策划节事活动,首先要确定节事活动的主题。节事活动主题的确定,首先要考虑的是景区的资源状况,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其次要考虑市场需求状况,仔细分析旅游需求特点。结合搞以上两点,在景区的现有卖点、特色点、或者准备下一步重点开发的潜在卖点与市场需求之间寻找结合点,进行创意提炼。节事活动主题的创意提炼必须以对景区资源现状的把握和市场现状的分析为基础,集思广益,切忌单靠关起门来拍脑瓜就作出决策。
(三)节事活动内容的设计
节事活动内容的设计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旅游层面的活动内容,二是和旅游相关的经济商贸活动。旅游层面的活动内容是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对某些景区而言,节事活动的内容还会涉及景区所在地的经济贸易等相关内容。节事活动的主题确定以后,围绕主题进行嫁接、联想、转换、延伸、扩展、丰富,以此来设计相关活动内容。活动内容至少要有1-2个比较大的亮点,然后在构建一些小的比较常见的活动内容,但切忌活动内容的设计过于庞杂,造成景区形象的模糊。
(四)节事活动的宣传
景区举办节事活动是手段,不是目的。举办节事活动最终是为了提高景区知名度,带来客源。如果景区在节事活动内容上肯花钱,而在宣传方面舍不得投入或者投入不够,那无疑就等于关起门来自己热闹,就成了为活动而活动。宣传主要包括新闻会、信函、传真、广告、新闻等方面。节事活动信息对外传播的唯一途径就是宣传。节事活动的宣传要选准宣传点(亮点、新闻点、强调点),找准宣传对象(旅游记者、旅行社、游客),运用各种宣传方式从不同角度予以强化。
(五)节事活动的销售
节事活动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增加游客量,因此节事活动的举办、活动的宣传和活动的销售必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设计节事活动的内容的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相关主题旅游线路,并将活动内容、主题线路、优惠措施等相关信息及时通告给各旅行社。如果旅行社能在活动举办前后推行相关的主题线路,必然对节事活动的宣传以及景区本身的宣传和销售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六)节事活动控制与保障
在节事活动基本内容确定后还应该非常重视实施方案的操作设计。创意好的节事活动,由于缺乏具体指导性和可衡量性的操作设计,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很多问题,违背了节事活动的初衷或者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很多情况下还会出现严重超过预算的问题。因此,在节事活动举办前召开协调会,对所有参与活动组织实施的工作人员进行方案培训,使其深入理解节事活动每个环节的策划意图,并严格按照规范程序进行实施。另外诸如交通、食宿、安全、水电保障等各方面的问题也应该在节事活动中予以足够的重视。避免因考虑不周而导致意外事故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培茵,张珂.节事旅游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7).
[2]罗秋菊.事件旅游研究初探[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9).
关键词:河北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数字化传播
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紧邻北京,在承接产业转移、吸纳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已经成为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环首都经济圈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宜居宜游,建设休闲度假和观光旅游基地是环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资源的规划和开发过程中,旅游形象(TIS,又叫旅游地形象)的塑造和推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环首都经济圈旅游景区开发刚刚起步,如何塑造和推广具有区域特色、独特文化个性和精神内涵的旅游形象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河北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塑造途径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塑造具有区域特色、独特文化个性和精神内涵的河北环首都经济圈旅游景区旅游形象。其次,分析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对数字化传播软实力提升的影响;最后,探讨数字化技术对个性鲜明的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传播的高效性。
一、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的塑造分析
(一)塑造旅游形象的必要性
旅游形象是旅游地的客观形象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反映。旅游形象定位是针对目标市场,通过产品、服务和现场控制,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旅游区的独特形象风格。旅游形象定位的核心目的是突出差异。旅游形象完整、系统、表现良好的景区,更能被旅游者选择为目的地。如果一个旅游地的旅游形象模糊混乱,则很难对潜在的旅游客源群体造成吸引效应,同时还会使现实的旅游者经历平淡,降低其回头率。而个性鲜明、亲切感人的旅游形象是形成潜在庞大旅游市场的源泉。
(二)塑造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的有效途径
(1)完善旅游环境的舒适度
河北省作为连接首都北京与全国各地的交通枢纽,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初步形成了海、陆、空综合交通运输网。但由于河北省地处渤海经济圈腹地,环绕京津和贯通南北联系东西的特殊区位,对交通的需求很大,使河北综合交通运输总量不足,主要旅游交通干道的畅通性和重点特色旅游地的可进入性得不到保障。另外,休闲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购物、住宿、餐饮、泊车、娱乐、信用卡服务以及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这些都有可能会影响游客对环京津旅游带的出行选择,应予完善。
另外,严格管理旅游市场秩序,严禁违规违纪的不文明现象发生,增加游客的满意度,为环首都经济圈的旅游形象增加美誉度,吸引潜在游客。不仅要通过游客的良好口碑宣传旅游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现代先进的传媒手段进行宣传扩大知名度。经过长期的积累、完善、改进,确立固定而适合的环首都经济圈的旅游形象,形成品牌。
(2)建立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
以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定位和受众分析为基础,从环首都经济圈旅游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中抽取隐藏性旅游形象,将抽取出的旅游形象符号化,并应用到旅游地名称、旅游地标徽、旅游地标准字体、旅游地形象代表、旅游地吉祥物、旅游地纪念品、旅游交通工具、旅游地人形象、旅游企业形象中,创造生动而别具特色、鲜明而强烈的感知形象。从第一印象区、最后印象区和形象标志标区三个方面展开设计。其中,以旅游者最先到达旅游目的地的边界出入口、机场区、火车站区、高速公路收费站等作为第一印象区;以旅游者离开目的地时最后与目的地接触的地点,如,最后一个旅游观光点、新开发的景区、旅游者离开目的地的边界区作为最后印象区;以环首都经济圈最具代表性的旅游目的地、重点旅游区和主要发展景区作为形象标志区。
(3)建设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数字化系统
在旅游形象数字化研究方面,通过抽取环首都经济圈旅游景区特有的视听觉元素,如历史沿革、风俗风貌、地理环境、民间传说、名家趣事等,提炼出形式化符号,引入景区数字化形象系统的设计中,构建数字化、风格化的旅游形象推广系统。在传统旅游营销服务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数字旅游营销服务和旅行形象推广研究,并制定设计方案。
二、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的数字化传播分析
作为向游客传达景区环境信息的数字化传播系统,能够迅速快捷地将景区的文化氛围和旅游形象传播给游客、不受地域、时间、地点的局限,改变了以往传统媒介带来的传播范围小、速度慢等问题。旅游形象的数字化传播已经成为展现景区文化特色、推广景区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利用计算机对景区内容进行宣传,建立景区景点数据库,方便游客检索使用,用最短的时间制定最合理的游览线路,既经济又尽兴;利用计算机对景点的内容进行数字化,使游者不仅能通过计算机来了解景区相关景点的人文历史、地理特征、民间传说、轶闻趣事等,甚至通过短片动画等数字多媒体形式进行深入了解,游戏互动等,构建良好规范的现代化风景名胜区行业形象。
(一)明确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数字化传播的意义
(1)实现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的升级和转型
河北环首都经济圈的建立,是河北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契机。塑造鲜明的环首都休闲旅游目的地形象,加强河北休闲旅游品牌号召力,可以加快实现河北旅游的升级和转型。
(2)提升数字化传播的软实力。数字化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只关注技术而忽略人文软环境的层面上。增加数字化传播的人文内涵,塑造景区旅游的鲜明形象,提高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数字化传达的有效性,也将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便捷、更周到的人性化服务。
(二)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数字化传播的实施策略
(1)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进行数字传播系统的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和预期目标的确定;进行市场调研结合国家和地方旅游景区管理的相关要求,确定环首都经济圈景区旅游形象数字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采取的方法,构建旅游景区旅游形象数字化传播的方案。
(2)通过发现和整理河北环首都经济圈旅游景区的特征元素,甄别出代表性符号,将其归类,并抽象化,得出在数字化环境中可用的资源。然后,运用环境导视系统设计的原理,从核心标识、公共系统标识、数字效果的表现、人文关怀的传达等方面构建数字化、多元化、风格化的数字传播形象。
(3)依据CIS设计的理论,构建旅游景区数字化传播系统的共性符号体系、景区数字标志系统、景区活动策划、旅游产品策划、景区虚拟游并做案例示范设计。
(4)环首都经济圈数字化传播体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数字化的风格特征应当融入时代特征。设计的时候也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加强数字化传播的使用周期。
(5)通过深入研究国家和地方对旅游景区的管理条例,结合数字化信息的特点,构建旅游景区数字化导视系统的评估和管理体系。该体系尊重各景区的个性特征和区域差异性,评估方法坚持多样性、多角度,提供定性评估、长期性评估、过程性评估等多元评价体系,使评估结果能够促进旅游形象数字化建设。
(三)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数字化传播的引导职能
环首都经济圈的总体战略构想是“13县1圈4区6基地”,即划定13个县建成一个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环首都经济圈,在该地区内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科技成果孵化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4个园区。同时,建设养老、健身、休闲度假、观光农业、绿色有机蔬菜、宜居生活基地六个大型基地。北京在将资源向河北溢出时,旅游最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偏离“原生态”的途径而助推环首都地区旅游业的风格,一味追求“先进”的旅游环境。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数字化传播应当避免与北京一体化的传播策略,相反,在正确的环首都经济圈旅游形象定位的指引下,完善旅游环境的同时,应注重保留河北环首都经济圈县域旅游特色,通过数字化传播技术引导游客旅游消费,帮助游客体会景区的乐趣基础上认识旅游价值,避免抹掉应有的本色,追求人为的精进。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