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6:33:45
序论:在您撰写加强行政执法监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宝安可可”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推进依法行政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为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力度,推进全面依法行政制度落实,有效提升全县行政执法工作水平,我局到南昌市南昌生态环境局、南昌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有关行政执法单位就“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监督平台使用与管理情况、《南昌县全面推行“三项制度”工作任务分解表》各项工作落实情况、行政执法案卷分类留存等相关情况开展了调研。本次调研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深入一线,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查阅案卷、走访执法单位等形式,以点带面,对各部门和机构开展各类执法和监管、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等情况进行了解、梳理及分析。
一、当前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行政执法立法和制度建设滞后,执法人员思想认识还不到位。
当前,正值改革过渡期间,部分执法部门法律法规尚未出台或废旧立新初始颁布,现有的法律法规运用过程中,使行政执法行为在法源上的局限性凸显,导致了制度建设的部分缺失。部分单位行政执法工作尚处于初始阶段,相关制度建设更是薄弱,一心等靠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出台。从行政执法实践活动看,一些机关和领导对依法行政重视还不够,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较大程度存在,对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片面认识,使行政执法变成了单纯的违法案件处理;有的甚至对行政执法抱有过高的期望,忽视人的主观主导因素,致使有的管理部门将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推给行政执法部门。部分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对理论学习不重视的思想普遍存在,不能适应当前行政执法的需要,对执法工作不能实施有效的监督管控,这种思想认识上的不足,长此以往就会降低行政执法效率和执法力度。
2、行政执法程序和手续不够规范,执法不严屡有发生。
在部分单位行政执法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程序违法的现象:行政执法行为个人化,有的执法人员不亮证执法,不主动告知执法对象享有的相关权利,部分执法监督人员对检查发现的违规违法行为,只是采用口头方式,督促整改,并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填写相关法律文书,未告知当事人享有申请听证的权利;有的执法人员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做到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没有完整、客观、真实的收集整理好相关证据,以罚代拘、以罚代停、以罚代改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适用简易程序超过范围,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时间顺序有出入,先裁决后询问,先处罚后取证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单位听证会举行不规范,没有达到听证会令执法对象受到教育得以守法的目的,对行政执法的严肃性认识不够,行政执法治标不治本;有的执法随意性大,法律法规运用不准确,法律文书中指出的违规违法行为与引用的法律条款不相符,甚至不引用法律条款,对群众举报的违规违法行为,有些执法机构和监督人员搪塞推诿,对于在执法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施工、使用、以及拒不整改等违规违法行为,存有一定程度的执法不严和处罚畸重等不合理情形。
3、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还不顺畅,职责界定不够清晰。
各部门、各单位之间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还不顺畅,职责界定不够清晰。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各类行政执法与基层脱节。部分单位直接接触群众业务的基层无相应的行政执法权限,从而使得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浮于半空,出现了“条条有权难办事,块块管事没有权”的现实尴尬。职责的不明晰,分工的不明确,致使行政监督执法工作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行政执法与日常监管脱节。部分单位管理事项实行管罚分离后,由于缺乏议事协调的牵头机构,执法与其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又缺乏必要的沟通衔接和监督机制,容易导致一些诸如职责不清、关系不顺、联系不紧,监督不力等问题,致使执法与监管难以形成合力。
三是行政执法存在一定的多头管理和职能交叉。一些日常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由于多部门都有执法权限的现状,导致各部门间难以界定各自权限从而发生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
二、加强和推进行政执法工作的措施意见和建议
1、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完善执法管理机制。要抓住机构改革过渡期间,对现行的执法法规,包括地方性执法法规、规章以及执法规范、标准进行认真的清理。对新出台、新规范的相关法律法规,要加快完善落实本单位的相关管理机制,对不符合新规则、新制度、不适应新形势的管理机制要及时废止。
2、切实抓好执法法律和执法业务培训及业务考核工作,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执法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能够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关键是要看执法人员政治素养、业务素质和法律知识水平如何。为此,执法部门要进一步建立业务培训、考核制度,进一步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定期组织各类培训,使执法人员能熟练掌握常用的现行执法法律和法规;熟练制作和运用各种法律文书;同时,及时组织考核,从而全面提升整个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工作,不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规范执法。各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要严格按照《省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的规定,认真审核行政执法人员资格,不符合资格条件的,一律不得申报领证。要注重准确上传行政执法人员信息数据。执法类别编码由省政府法制办统一编制,任何单位不得自行编制。
申领审核换发行政执法证件,要严格按照层级审核程序进行。县级各行政执法机关申领行政执法证件,要经县政府办公室初审后,由市政府法制办公室上报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审核并领证。
二、扎实做好行政执法人员数据库和行政执法证件资料库管理工作
县政府办公室和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建立行政执法人员数据库和行政执法证件资料库,指定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要建立行政执法人员学习培训制度,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学习培训情况进行建档统计。各行政执法部门应每年集中组织一次行政执法人员法律专业知识学习培训活动,注重加强行政执法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综合素质。要建立行政执法档案制度,对违规违纪的行政执法人员要记录在案,必要时要调离行政执法岗位,并收回行政执法证件,上交到县政府办公室(法制办)。
三、建立行政执法证件年审制度,加强对行政执法证件的管理工作
各行政执法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对本部门行政执法证件进行年审。各受委托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执法证件由委托机关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年审。行政执法证件年审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核查行政执法人员身份,对行政执法人员身份与证件不相符的,行政执法证件予以收缴;
(二)核查行政执法人员岗位变动情况,对持证人员不在行政执法岗位的,行政执法证件予以收缴;
(三)行政执法人员、、造成严重后果的,收缴行政执法证件并向有关机关建议追究有关法律责任;
———我们在治理整顿农资市场监管中的几点做法
为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我们__工商局结合工作的实际和农资市场的发展现状,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以查源头、抓重点、促实效的工作思路,大胆探索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新路子,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推行农资连锁经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
我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级贫困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如何促进我县的农业生产,保护农民群众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打击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营造农资生产经营发展的良好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我们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工作,深入全县各乡镇走访,收集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出现的结症,寻求解决办法。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在农资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营市场过乱、价格过高、质量无法保证、出现了农资纠纷无法投诉等问题。为更好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好务,切实解>:请记住我站域名/农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一是我们积极与县供销社、农资部门联系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农资连锁经营;二是加强对农资销售的宣传,使农民群众购买到合格、有质量保证、正当渠道的农资产品;三是建立销售网络,我们与农资企业和农业主管部门一道,按照合理、方便的原则,在每个乡、镇、村有经营能力的个体工商户或群众中建立经销点,实行产前产后一条龙的服务,由农资经营企业与愿意从事农资经营的群众或个体工商户签订经营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服务规范和统一销售价格的连锁经营农资的模试。既保证了农资销售的质量,方便了农民群众,又使农民群众发现购买的农资有问题有了索赔的具体对象,从而对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二、抓好对农资经营的入口关,规范经营行为
为了搞好农资销售经营,确保农民群众利益不受侵害,我们从一开始就对农资经营的入口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将其排除在关口之外。由我们牵头组织技监、农业部门在县上的重点集镇集中召开农资连锁经营暨农资市场管理工作现场会,大力宣传农资连锁经营、农资市场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进行连锁经营的流程、方法、要求。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求从事农资经营的个人或企业,按照农资经营的要求,提供《农资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的复印件和代销协议,到所辖区工商所办理经营《营业执照》方可从事农资经营活动。我们这样做,既可使从事农资经营的经营户大胆地进行经营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农业生产方面的服务,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又使一些不法分子无利可图,失去发展的空间,防止了假冒伪劣农资的滋生和蔓延,有利于净化我县农资市场的经营环境。
三、加强对农资市场的治理整顿工作,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
一手抓农资市场的网络建设,一手抓农资市场的治理整顿,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保证我县农资市场的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在此我们利用春耕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并结合我县农资市场的实际,对我县农资市场进行治理整顿。特别将种子、农药、化肥等春耕农资重点商品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管理和监测的力度。深入乡、村、销售点、重点市场和经营企业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取缔。我们的方法是:一查是否符合农资规定的资格要求;二查是否有《农资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三查进货渠道、进货数量、经营品种和出厂合格证、是否建立了销售台帐等。在进行集中检查的同时,我们还注意了平时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加强平时巡查和监测,充分发挥了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严厉打击销售和生产假农资、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截止目前,全县共查处违法经营户12家;受理消费者投诉65起;为农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5万余元。
四、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的作用,积极为农民群众办实事
在目前经济生活中,作为农民还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利益如何得到有效的保护,是关系到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关系到工商行政管理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为此我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高兴不高兴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积极受理农民群众的投诉,并限定时间完成。二是把受理群众投诉与办理经济违法案件结合起来进行,不仅要让农民群众受到的经济损失得到补偿,而且要使违法者由于经营伪劣、假冒农资给农民群众造成的危害得到应有的惩罚;三是建立举报网,公开举报电话。随时随地接受群众举报,让群众投诉有门,举报有望,使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我们要求“12315”举报中心的工作人员要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保护神。做到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12315”投诉举报中心的工作,来树立工商行政管理的良好形象和执法的权威,努力把“12315”职能运用好,发挥好,成为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一、推行农资连锁经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
我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国家级贫困县,农业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0%。如何促进我县的农业生产,保护农民群众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打击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营造农资生产经营发展的良好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我们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工作,深入全县各乡镇走访,收集第一手资料,从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出现的结症,寻求解决办法。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在农资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营市场过乱、价格过高、质量无法保证、出现了农资纠纷无法投诉等问题。为更好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好务,切实解决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问题。一是我们积极与县供销社、农资部门联系在全县范围内推行农资连锁经营;二是加强对农资销售的宣传,使农民群众购买到合格、有质量保证、正当渠道的农资产品;三是建立销售网络,我们与农资企业和农业主管部门一道,按照合理、方便的原则,在每个乡、镇、村有经营能力的个体工商户或群众中建立经销点,实行产前产后一条龙的服务,由农资经营企业与愿意从事农资经营的群众或个体工商户签订经营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服务规范和统一销售价格的连锁经营农资的模试。既保证了农资销售的质量,方便了农民群众,又使农民群众发现购买的农资有问题有了索赔的具体对象,从而对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二、抓好对农资经营的入口关,规范经营行为
为了搞好农资销售经营,确保农民群众利益不受侵害,我们从一开始就对农资经营的入口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将其排除在关口之外。由我们牵头组织技监、农业部门在县上的重点集镇集中召开农资连锁经营暨农资市场管理工作现场会,大力宣传农资连锁经营、农资市场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进行连锁经营的流程、方法、要求。在具体的工作中,要求从事农资经营的个人或企业,按照农资经营的要求,提供《农资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的复印件和代销协议,到所辖区工商所办理经营《营业执照》方可从事农资经营活动。我们这样做,既可使从事农资经营的经营户大胆地进行经营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农业生产方面的服务,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又使一些不法分子无利可图,失去发展的空间,防止了假冒伪劣农资的滋生和蔓延,有利于净化我县农资市场的经营环境。
三、加强对农资市场的治理整顿工作,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
一手抓农资市场的网络建设,一手抓农资市场的治理整顿,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保证我县农资市场的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在此我们利用春耕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并结合我县农资市场的实际,对我县农资市场进行治理整顿。特别将种子、农药、化肥等春耕农资重点商品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管理和监测的力度。深入乡、村、销售点、重点市场和经营企业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坚决取缔。我们的方法是:一查是否符合农资规定的资格要求;二查是否有《农资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三查进货渠道、进货数量、经营品种和出厂合格证、是否建立了销售台帐等。在进行集中检查的同时,我们还注意了平时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加强平时巡查和监测,充分发挥了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严厉打击销售和生产假农资、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截止目前,全县共查处违法经营户12家;受理消费者投诉65起;为农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8.5万余元。
四、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的作用,积极为农民群众办实事
在目前经济生活中,作为农民还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利益如何得到有效的保护,是关系到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关系到工商行政管理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为此我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高兴不高兴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积极受理农民群众的投诉,并限定时间完成。二是把受理群众投诉与办理经济违法案件结合起来进行,不仅要让农民群众受到的经济损失得到补偿,而且要使违法者由于经营伪劣、假冒农资给农民群众造成的危害得到应有的惩罚;三是建立举报网,公开举报电话。随时随地接受群众举报,让群众投诉有门,举报有望,使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我们要求“12315”举报中心的工作人员要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保护神。做到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通过“12315”投诉举报中心的工作,来树立工商行政管理的良好形象和执法的权威,努力把“12315”职能运用好,发挥好,成为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五、我们在抓农资监管工作中的几个特点
一是局领导一班人十分重视农资监管工作,把农资监管工作列入工作的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和关心农资监管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抓好对农资监管工作的领导,并从人员调配、车辆使用、工作协调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推动了农资监管工作开展。二是着强调了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思想,一切为了群众,并把它贯穿于我们工作的始终。三是注意了对农资经营工作的网络建设,在全县的重点乡镇和村进行布点、建点,保证了销售渠道的畅通和销售农资的质量。四是积极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加强了对农资生产经营的监督管理和日常巡查工作,严厉打击坑农民害农的不法行为。五是发挥“12315”举报投诉中心的积极作用,积极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切实保护好群众利益。
关键词:队伍建设 科学管理 报纸发行 整体效益
一、前言
“发行是报纸的生命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报纸、电子杂志、数字报纸等大量涌现,报纸发行及其整体效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优化经营结构,加快产业拓展,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必须首先紧紧抓住人这个最根本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以建设懂管理善经营会沟通的高素质人才为重点,以建设专业化职业化队伍、提升发行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为目标,切实加强发行队伍建设和管理,使报纸发行队伍更好地适应加快发展、拓展产业的需要,更好地适应抵御市场风险、促进和谐发展的需要,更好地适应打造品牌、服务媒体的需要,不断提高报纸媒体的市场竞争力、发展力。
二、转变观念是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前提
在知识经济的大环境和报纸信息趋于同质化的前提下,只有思维和理念超前,只有方法和行动超前,才能拥有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才能成为报纸发行的赢家。因此,加强发行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首先必须转变理念,不断强化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品牌意识。一是强化市场意识。面对报纸发行市场竞争近乎白热化格局,要把市场营销观念引入报纸业,引导发行工作者牢固树立市场第一、客户第一、绩效第一的观念,紧跟市场动态变化,明确市场定位,并结合自制实际整合资源、挖掘潜力,不断创新发行思维、创新发行手段,促进报纸发行由单纯追求报纸发行量的粗放式经营转变为追求报纸的有效发行,不断开拓新市场,提高报纸发行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强化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是立身之本。报纸发行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在思想上主动思考、主动创新、主动策划、主动出击;在行为上主动发现读者需求、主动创造读者需求、主动发展读者需求。要注重改善发行本身的服务,提高投递时效和准确率;为读者提供便民服务及各种增值服务,使读者形成服务依赖,进而固化成忠诚读者;充分利用数据库资源,对读者信息进行深层次开发,增强发行产业链的张力,提高发行竞争力。要注重征求和吸纳社会意见,通过发放读者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征求有关办报、发行等意见,以真诚服务创造价值、拥有读者,以优质服务占有市场、促进营销,以高效服务升华发行、提升效益。三是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是报纸发行的必由之路。当代报纸发行正在进入品牌发行时代,打造服务品牌已成为业界有识之士的共识。为此,要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根据订阅数量多少等对不同读者实行不同的优惠政策;不断寻找新的增量空间,实现无缝隙覆盖,扩大发行份额;积极开展读者联谊会等活动,加强发行队伍与读者互动,增强读者对报纸的凝聚力、依赖感,塑造媒体与发行队伍的双品牌、双形象。
三、注重创新是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要途径
创新是提高发行队伍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动力源泉,也是增强报纸发行市场竞争力、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的第一构成要素。面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态势,唯有强化创新、提升创新能力,才能破解影响和制约报纸发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报纸发行部门要创新经营模式、业务流程、发行策略,为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提供载体,为促进报纸发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是创新多元经营模式。当代报纸发行是“大市场、大投入、大回报”的时代,单一的报纸发行业务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也不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延伸发行产业链,变单一的报纸发行为多元化的物流配送,实现由“发行经营”到“经营发行”的转型。报纸发行部门要在不影响发行主业的同时,合理利用发行网络开展多种经营,如将旧报回收业务、夹递广告业务、代销大桶水业务纳入发行产业链条,形成一条龙服务的产业体系;深度挖掘和整合报纸发行网络资源,开展代送酒水、饮料、牛奶、代销票卡等相关增值业务,实现多渠道增产创收,增加发行员的收入,稳定发行员队伍,防止人员流失。二是创新高效业务流程。报纸发行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从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内部培训宣传推广、内部控制人员激励到营销效果评估、成本核算等,每个环节都可作为一个专门研究的课题,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控制的流程结点。因此,要把报纸发行业置于“大营销”的环境中,积极创新高效的业务流程,使之互相衔接、高效运转。单就发行来说,要从制度上规范报纸分发、运输、套报、投递、征订等工作,形成制度化操作和监督保障体系,并引导和鼓励发行队伍认真执行工作流程,从而促进业务流程高效运转,降低报纸发行成本,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三是创新发行营销策略。营销作为一种经营理念,对报业发行而言,它意味着更加受订户导向和市场驱使。目前,报纸发行业已进入了以订户为中心、以满足订户的需要为前提的发行营销时代。报纸发行业要准确把握市场变化的脉搏,改变传统的手工模式以及业务流程,适时制定合理的发行营销组合策略,从“泛众营销”转为“特殊群体营销”,从“初级营销”转向“品牌营销”,实现客户资源的整合利用,促进采编、广告和发行的良性互动,努力为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四、完善制度是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保障
加强发行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离不开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作保障。报纸发行部门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自身实际,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推动报纸发行工作步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一是建立完善培训机制。建立完善培训机制是报纸发行业面向未来开展竞争、培植创新力的孵化器。要坚持和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按照不同的岗位要求、岗位目标等,通过组织发行业务研讨会、发行业务案例研究、业务拓展等方式,对报纸发行队伍进行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培养发行队伍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观念,提高报纸发行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推动发行工作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二是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激励机制是提高发行队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途径。要科学制定公平合理的人才选择与任用机制,积极为优秀人才创造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舞台;科学制定绩效评估考核机制,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和发挥报纸发行队伍的创造潜能;科学制定奖惩机制,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环境,促进各类人才竞相成长和发展。三是建立完善管理机制。报纸发行工作具有站点分布广、员工数量多、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对此,发行部门要注重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制、投递质量管理、发行统计和财务管理、分片承包管理、巡回检查、报告分析等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推行责任制管理,从部门领导、科室负责人到员工,层层制定责任制,有机统一责、权、利,既明确共同责任又明确具体职责,增强发行工作人员的自觉性,提高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
五、强化服务是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涵
竭诚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是报纸发行业的宗旨,也是加强报纸发行队伍建设和管理的工作目标和重要内容。加强发行队伍建设和管理,报纸发行部门要注重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注重打造和谐环境,注重实施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地挖掘发行队伍的创造潜力,为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促进报纸发行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注重建设组织文化。良好的组织文化不仅对发行组织的运转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剂,而且也是发行组织发行队伍工作的动力和源泉。报纸发行部门要应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注重总结、提炼和培育发行工作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引导发行工作者把超越自我、创造价值作为人生追求,把天天送报、天天服务作为行为规范,把让订户满意、让读者欢迎作为工作目标,切实把发行组织文化转化为发行工作者的价值认同和自觉实践。二是注重打造和谐环境。加强发行队伍建设和管理、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需要打造和谐的环境。如果组织文化是报纸发行业的软件环境,那么报纸发行业的基础设施和外在形象则是硬件环境。发行部门要立足于长远,科学规划和建设硬件环境建设,如净化美化亮化发行部门内外环境,优化和改善办公条件,统一发行组织标志、统一发行人员服装、统一发行站站容站貌等,把发行组织文化有机融合其中,使发行工作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激励和升华。三是注重实施人文关怀。关心爱护员工的企业才能获得员工的忠诚与拥戴。报纸发行部门要深入了解发行工作者的心理需求,千方百计解决好、实现好、发展好发行工作者的各种权益。如通过采取待遇奖金、薪酬激励、适时合理地调整工作时间等方式满足发行工作者的心理需要,通过签订劳动合同、交纳养老保险金、建立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等措施解决发行工作者的后顾之忧,通过制定落实激励奖金制度、表彰制度、晋升制度等帮助发行工作者实现自我价值等,这些都能够很好地增强发行工作者的主人翁意识,激励发行工作者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为报纸发行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效益。
六、结语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发行工作队伍,提高发行工作队伍管理科学化水平,最大限度地挖掘发行队伍的创造潜力,是提高报纸整体发行效益、促进报纸发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和最有力的支撑。报纸发行部门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发行队伍建设和管理,使之转化为报纸整体发行效益,转化为报纸发行业持续快速发展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胡雪.报纸发行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报业,2004.7
[2]吴峰,陈伟.报纸发行营销导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陈君聪.建立效益型报纸发行模式[J].新闻战线,2002.5
[4] [美]D.E.舒尔兹.吴怡国译.整合营销传播:谋霸21世纪市场竞争优势[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当前,省厅正开展加强司法行政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专项活动,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浅谈一点我的想法。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政治建所
一是提升理论水平。建设学习型司法所,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其应有的位置,教育工作人员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观点,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
二是提高思想觉悟。坚守忠诚的政治本色,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践行公正执法的价值追求,遵守清正廉洁的基本操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努力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
三是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促进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坚持集中学习制度,注重把自学与集中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并定期开展学习讨论。
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抓好“三个结合”
一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重视工作人员务素质的提高。认真学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专业知识,安排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辅导,提高工作人员在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制宣传方面的专业技能。
二是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干部职工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了解生活困难干部职工的实际情况,并给予及时资助。及时掌握工作人员思想动态。主动走近工作人员、贴近心灵,正确区分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善于捕捉深层次思想和心理反应,深入开展心理教育疏导,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三是将耐心说服教育与严格的组织纪律相结合。立足于说服教育,谆谆善诱,要开展广泛谈心活动,了解职工的所思所虑,并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达到凝聚人心,搞好工作的效果。
三、紧密联系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抓牢为民服务教育
一是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从具体案件入手,组织开展案件质量评查;从群众意见最大、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狠抓问题的整改,认真查找和解决司法行政队伍中存在的思想、作风和纪律问题。
四、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一是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基本国情教育。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参观学习、座谈讨论等活动。二是培养先进,树立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广大工作人员奋发向上,开拓进取,在全系统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五、加强队伍自身建设,提升整体素质
一是转变工作理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坚持把为中心工作服务与为基层服务有机统一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为加强对通过发审会的申请首发、增发、配股公司会后事项的监管,确保拟发行公司符合发行上市条件,督促其切实按照《证券法》、《公司法》及信息披露准则的规定,做到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充分和及时,降低发行风险,现对主承销商、律师事务所及会计师事务所提出如下工作要求:
一、对通过发审会的拟发行公司,在获准上市前,主承销商和相关专业中介机构仍应遵循勤勉尽责、诚实信用的原则,继续认真履行尽职调查义务,对拟发行公司是否发生重大事项给予持续、必要的关注。
所谓重大事项是指可能影响本次发行上市及对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应予披露的事项。
二、拟发行公司在发审会后至招股说明书或招股意向书刊登日之前发生重大事项的,应于该事项发生后2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书面说明并对招股说明书或招股意向书作出修改或进行补充披露,主承销商及相关专业中介机构应对重大事项发表专业意见。
中国证监会在收到上述补充材料和说明后,将按审核程序决定是否需要重新提交发审会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