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校教学方法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07-25 16:33:37
高校教学方法的特点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006-02

一、引言

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充分掌握学生的特点,将学校的情况与学生的特点科学的结合,科学地管理,注重学生身心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具体技能知识,为国家输送高质量的全面性人才。本文通过分析学生的行为特点,认识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心理状态,寻找适合院校和符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管理方式。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特点

1.价值定位明确,但急功近利。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等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能更清楚地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和长短处,能够积极乐观地给自己定位,规划未来。但是学生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等都还不够成熟,对未来的规划也缺少具体的实现步骤,部分学生注重名利,只看见眼前的短小利益而忽视了自身长远的发展,另外他们一直处于理论学习而缺少社会经验,对社会认识不足,过于理想化或者扭曲化。

2.缺乏良好的自我约束力。高等教育期间,学校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思想教育以及法律意识的培养,从而学生不能够自觉地约束自我行为,缺乏必要的判断是非的能力,个别学生还因为法律意识淡薄做出一些违法违规的行为。而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还会影响技能理论知识的学习,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

1.自卑感强,受挫能力降低。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是因为高考失利才会选择进入高职高专学习,他们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没能考上理想的学校,所以会有一种挫败感。高职院校学生的同学或者朋友亲戚等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长时间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卑心理。挫败感、压力和自卑感使他们更加敏感,不断地自我否定,从而导致他们的心理产生障碍,部分还可能扭曲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创造力强,渴望表现自我。高职院校的学生们拥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创造能力,他们能够快速地接受专业知识并且能够迅速掌握核心内容,并且渴望参与到社会实践中,由于高职院校鼓励学生实践训练,学生也能够较早地融入社会。与此同时,由于学生过早地参与到单位的实习,为了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职位,他们在学校的各个社团、组织等活动中展现最完美的自我,表现出他们的能力并且希望能够得到肯定,自主地增强交流、合作等能力。

三、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办法

首先,要加强学生的素养、思想等方面的培养。学校领导以及教师等都应该注重学生的素质、思想道德以及法律方面的培养,通过日常生活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宣扬积极向上的思想,而不是采用照本宣科的令人不耐的教育方式。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且通过活动提高自身的素养。

其次,学校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加强学生品德和法制的教育,通过校风、校训等学习,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学校可以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并且通过活动宣扬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良好风气,从而使学生从中受益,提高自身的素养。另外,学校可以表扬学生中的优秀个人和事件,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同时,学校应加强学生间的合作精神以及集体精神的培养。

最后,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进行专门的辅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并且能够较快适应工作。由于学生接触的理论知识较多,而实际经验匮乏,因此学校要从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出发,既要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也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出专业知识渊博、技术能力过硬的全面型人才。

四、重视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增强学生整体素质

1.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习兴趣。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前提与保障,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存在对就业方向迷茫,对学习的课程缺乏兴趣等问题。因此,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的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和学生一起制定符合学生长远发展的学习计划,明确的计划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告诉他们该如何学习,怎样把握学习的重点,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学习资源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最后,要鼓励并帮助学生参加一系列的职业资格考试,不仅使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拥有更多的机会,也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为今后就业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2.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抗挫折能力。首先,要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发掘放大学生的长处,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并且根据自身能力,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全方位了解自己,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看到与其他高层次大学生之间的差距,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缩小差距,拿到更高层次的文凭。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挫折困难,只有迎难而上,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3.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可以使他们的交际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因此,要通过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专业社团、学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一系列的实践平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心理疾病。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心理发育处于极其关键的时期,因此加强心理辅导尤为重要。第一,要设立心理健康课程,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科学系统的认识,要积极开展心理讲座,通过讲座、咨询等方式及时解决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疑问,从而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第二,要加强心理测试,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心理状况恶化。第三,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协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中,弥补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存在的人手短缺,同时也能更好解决老师与学生因年龄而产生的代沟问题。

五、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只有切实地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把院校的情况与学生特点相结合,坚持走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学生为本,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管理方式,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更多优质的人才,体现高职院校本身的价值。

第2篇

关键词: 高职日语 教学现状 口译特点 教学方法

一、引言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增多,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日语专业,口译课程作为其主干课程之一,也相应地日益受到重视。日语口译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作为任课教师,其应充分了解口译教学的现状和特点,认真分析口译教学的性质和特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想方设法地强化教学效果,为学生将来顺利开展口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拟从日语口译教学的现状、特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对高职院校日语口译课程的教学作了粗浅的探讨。

二、日语口译教学的现状

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口译课程,一般开设两个学期,每周两个学时。在这有限的教学时数内,究竟能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既有学生的因素,又有教师和教学内容的因素,我们不妨从这些方面简单分析日语口译课程的教学现状。

1.学生方面。相比本科生,高职生的语言功底相对薄弱,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比较欠缺,对学习的热情不够浓厚;部分学生因为文化素质不高而出现自卑心理,以至于缺乏参与课堂互动的勇气和信心。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和消极态度,无疑会影响教学效果。因为口译课程强调实践性和互动性,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活动、紧跟课堂节奏,否则将事倍功半。

2.教师方面。由于高职日语专业开设时间短,日语教师尤其是口译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任课教师多为本科毕业,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有限。不少口译教师跟上精读课一样,喜欢向学生灌输语言知识、纠正语法错误,忽视口译课上应有的课堂训练和教学实践。一些老教师跟不上时代步伐,不能充分活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仍一味地依赖教材或讲义,以致课堂教学死板乏味,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年轻教师则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完全按照自己的套路教学,或者沿用自己大学老师的陈年教学方法,这样无疑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教学内容方面。目前市面上的日语口译教材不多,而且绝大部分是供本科院校使用的,面向高职院校的教材寥寥无几。这些口译教材,或者理论性内容的比例太大,或者仅仅是对话或短文的中日文互译,多数没有涉及具体的口译方法和技巧。并且教材基本局限于文本形式,没有直观形象的图片或音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职日语口译教学的需要。

当然,除了上述三方面,还有其他许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教学效果。比如一些高职院校为追求经济效益,口译课程开课人数超过三四十人,这样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无法控制课堂活动,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有的院校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不能提供必要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还有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只开设一个学期的口译课程,或者将其设为选修课,甚至干脆没有口译课程,等等。对这些不良现象,学校相关部门必须引起重视,并及时予以纠正。

三、日语口译教学的特点

日语口译,就是译者以口头表达的方式将某种信息在日语和汉语之间对等转换的一种活动。换句话说,日语口译就是实现日汉两种语言之间转换的工具。日语口译的这种交流性质和表达方式,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特点,归纳起来,日语口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场的实战性。清末翻译家严复提出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这是基于笔译的理论而提出的。由于口译具有即席性和实战性的特点,因此译员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完全按照笔译的标准,既要做到忠实原文的思想内容,又要按照原文的文体风格和表现手法去翻译。近年来,翻译界提出了类似的口译标准,即“准、顺、快”。“准”与“信”相对应,它是口译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其灵魂所在。但是“准”只是译文与原文在信息方面尽量做到等值,在语法和风格方面无法完全对等,显然跟笔译的“信”存在一定的差距。之所以有差异,是因为译员还要顾及“顺”,即译文要顺畅、流利,符合语言表达习惯,这样才能让人明了,才能达到翻译和交流的目的。口译的第三个标准是“快”,即快速反应、即席翻译,因为口译的现场性和即席性要求口译过程不能过长,要求译员对语言信息的处理要迅速果断,这样才能使双方顺利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口译的现场实战性要求译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还要有较强的反应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2.语言的综合性。外语学习离不开视、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训练,但似乎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视、听、说、读、写的目的是“译”,也就是说“译”是融合前面几项内容的。我们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通过视听或阅读来输入信息,然后经过脑袋的加工和处理,最后才能以说或写的输出方式将译文表达出来。所以日语口译是一项集视、听、说、读、写于一体的综合性语言操作活动,它要求译员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以及视、听、说、读、写等语言处理能力。其中的“视”指的是译员要注意观察口译现场的情况,读懂当事双方的表情和举止,及时应对突况;“听”就是考查译员的会意能力,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双方提供的信息;“说”是指在译员对信息把握不准的情况下,经短暂思考后说出必要的内容;“读”要求译员把记下的要点准确读出来;“写”则要求译员将所听到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记录下来。因此,口译是运用各种语言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操作能力,译员除了具备良好的语言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外,还必须培养敏锐观察、灵活应变、快速记录等非语言因素的能力。

3.个体的操作性。口译的现场实战性决定了口译必须讲究一定的速度,跟上当事人讲话的节拍,以保证商谈或交流的顺利进行。因此,日语口译人员首先要具备合格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包括良好的思维、冷静的头脑、敏捷的反应、果断的态度等。为避免措手不及,译员在事前应做好必要的功课,比如查找相关资料、把握关键内容、准备专业词语等。译员平时要注意专业知识的积累,掌握各种口译的方法和技巧,做到未雨绸缪。除了心理素质外,译员的个人修养也是不可缺少的。在承担的口译任务中,译员或多或少地会接触当事双方的一些观点看法或商业秘密,日语口译人员在这方面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严守操作规程,遵守职业道德。另外,日语口译人员还必须了解中日两国的基本礼仪常识,做到衣着得体大方、言谈举止得当。

4.跨文化交际性。中日两国自古以来文化交流密切,在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尽管如此,两国之间的语汇特征、思维意识及生活习俗等仍然有所差异,这些差异无疑成了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绊脚石。在日语口译实践中,译员作为交际双方的桥梁和纽带,必须尽可能地消除因两国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麻烦和误解,避免双方产生尴尬与困惑。为此,译员必须了解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文化背景知识,认真分析和研究两国间的各种文化差异,在口译中力求准确、到位,最大限度地减少由此造成的跨文化交际失误。

四、日语口译课程的教学方法

口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活动,想方设法地增加学生提供交流与实践的机会,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创造条件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从大量实践和操练中提高口译技能。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1.互动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改变了“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其根本特点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互动式教学法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际、学会审美,激发求知欲,而且能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法运用在口译课堂中,最简便易行的是做同声传译的练习。比如可以采取以三人为一组的方式进行互动,先由一名学生朗读教师事先准备好的日语文字材料,另一名学生充当翻译进行即席翻译,每读完一句或者一小段,就立即由第二名学生译成汉语,然后由第三名学生还原译成日语。这种方式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快速记忆能力,坚持反复训练就能提高口译的基本素质,为将来口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情境式教学法。口译教师可以开动脑筋,把课堂设计成一个口译现场,让学生置学于活泼生动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说,由教师事先设定一个特定的口译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发挥和创作。比如设定一个中日双方进行商务谈判的模拟会谈场面,先由教师将谈判的主题和需要完成的任务告知学生,然后将学生分成三组,其中的两组分别扮演中日谈判的双方代表,第三组则扮演译员。这种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组织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还可以在真实、直观的交际活动中培养口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实践证明,用这种情景交际的方法进行口译教学,既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技能和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体验式教学法。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相继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并以一些日本企业为依托,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活动。日语口译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到实训基地进行实地教学。可以安排一些优秀学生到企业担任现场口译工作或者跟班见习,也可以分组或分批地去观摩口译现场,让他们真实感受口译活动的现场氛围,实地了解口译工作的性质与要求。如果没有实训基地,可以利用校内的口译模拟实训室开展类似的模拟训练。另外,口译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各种场面的日语口译录像资料,让学生边观看边讨论边分析,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讲解,学生从中可以学到一些口译技巧、译语得失、现场应对策略等,这样既加强了口译技能的训练,又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4.开放式教学法。为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时空界限,可以构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空间,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实验室、网络实验室、远程学习系统等,开辟第二口译课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口译训练机会,多渠道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强化其口译技能的训练。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受各种条件限制,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机会有限,这对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口译教学非常不利。引入开放式的柔性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日语水平和学习进度,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进行训练。网络资源层出不穷,而且更新及时,学生通过网络不仅能接触到海量的口译训练材料,还能随时与在线的其他口译学习者进行交流,互相切磋技艺,共同提高口译水平。

总之,我们在日语口译课程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专业方向、现有条件等,分别运用或穿插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期强化口译课程教学效果。

五、结语

日语口译是一项综合的语言技能,它的特点决定了译员除了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底、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外,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灵活的口译技巧及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口译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研究并实践与口译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切实强化教学效果。唯有如此,才能达到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日语口译译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芳琴.从口译的特点看口译教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7):77-80.

[2]王颀.口译理论与日语口译教学实践初探[J].上海翻译,2006(1):42-45.

[3]仲伟合.专业口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5):5-7,31.

[4]李传坤.日语口译实践中的跨文化交际[J].科教导刊,2013,(9):209-210.

第3篇

关键词: 高校乒乓球专项课 特点 教学改革

一、乒乓球运动项目的特点

(一)广泛性、趣味性、娱乐性和竞赛性。

乒乓球运动所用器材设备比较简单,容易接受,运动量可大可小,不受年龄和性别等条件的限制,具有较强广泛适应性、趣味性、娱乐性和很强的竞赛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二)技术性。

乒乓球小而轻,击球时要有较高的技巧性,通过碰击球的不同部位使球产生上、下、左、右旋转,并控制球的落点。乒乓球项目的专业性比较强,没有其他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可以迁移过来,运动者要具备一些基本的动作技术,且动作技术的定型时间比较长,运动周期长,一般从少儿开始训练,对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及反应能力要求较高。另外,乒乓球比赛对运动者的心理素质要求也要高于其他项目。

(三)大脑反映的灵敏性。

据测定,在3米左右距离击球,每次击球的间隔时间是1.4秒左右,最短不到1秒[2]。这就要求击球者大脑反应要灵敏,击球动作要迅速与协调。

二、高校乒乓球专项课的特点

乒乓球专项课在高校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专项课面对的也是广大学生。高校体育课的上课时间为每周一次,学生学习技术的时间较短,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技术动作的掌握与动作的定型。由于高校乒乓球专项课开设的目的不是培养高水平的乒乓球运动员,而是使学生通过乒乓球专项课的学习,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和提高,掌握一些基本的乒乓球技术,提高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培养自觉锻炼的习惯和意识,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因此,高校乒乓球课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既侧重与基本动作技术的教学,又要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大致了解和体验乒乓球运动的全过程。

三、高校乒乓球专项课的教学改革

(一)加强基本功动作的教学与练习。

鉴于高校的体育教学目的和乒乓球专项课的特点,首先应加强专项课学生基本动作的学习,即侧重于正手攻球和反手推挡球的技术学习和掌握。笔者根据多年的乒乓球训练体验与近几年的乒乓球教学经验认为,掌握好推挡与正手攻球技术,对乒乓球技术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推挡与攻球的教学时数应占到40%―50%,这段时期应主要注重推挡与攻球的动作定型。大多数学生掌握推挡技术比较容易,从第一学期期末测试的结果来看,定点推挡球10―30个来回球为及格至满分,从计数和技评两个方面评分,我校06级乒乓球男生班45人进行测试,有76%的学生为80分以上,13%的学生为70分以上,9%的学生为60分以上,2%的学生为不及格。正手攻球的技术学习掌握与动作定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不少学生的技术水平较低,以前的攻球动作不规范,形成错误的攻球习惯,在教学中想纠正有一定的难度,但又需要纠正,否则将影响技术水平的提高进程。开始时教师应详细介绍正手攻球的动作要领与动作发力方向,首先要进行徒手的动作挥拍练习,教师给每个学生辅助做徒手挥拍练习,使学生找到正确合理的挥拍动作感觉,再上台练习。由于正手攻球需要一定的对球的感觉与动作的配合,所以初学正手攻球时不论打上或打不上球都一定要把正确的动作作出来,教师同时言语督促,指出打不上球错误所在,再找好合理的击球时间和击球点,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地形成较正确的正手攻球的动力定型。

(二)乒乓球全面技术的培养教学。

学生掌握了推挡、攻球动作之后,就进入到全面技术的教学中。由定点、定位的练习转到两点或多点移动中推或攻的组合练习,应注意手上的动作与脚下步伐的配合,可先徒手做步伐练习,再配上手上动作挥拍加步伐。之后进入到旋转球的练习,可先教下旋发球,使学生充分体会摩擦球的感觉和手腕的加力抖动,之后可利用下旋球旋转的原理教学生正手位反手位的搓球,应注意要强调触球瞬间拍型应给球一个向下向前的力量。下旋球与搓球练习应占教学时数的10%―15%。当学生较好地掌握了发下旋球的技术后,可直接教学生接下旋长球的进攻技术――正手拉弧旋球,这项技术是乒乓球比赛中运用较多的得分手段之一,也是自身整体水平的一个提高技术。练习方法与正手攻球练习方法相似,开始时教师详细介绍正手拉弧旋球的动作要领与动作发力方向和摩擦球的方向,首先要进行徒手的动作挥拍练习,教师给每个学生辅助做徒手挥拍练习,使学生找到正确合理的挥拍动作感觉,再上台练习。正手拉弧旋球由于需要给球一个向上向前的摩擦才能使球过去,因此动作幅度比正手攻球大,初学时教师一定强调学生要敢于把动作做到位。当学生基本掌握和了解拉球之后,应教学生几种不同旋转类型的发球与接发球(因为乒乓球比赛中发球与接发球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整场比赛的输赢)。可以向学生介绍正手位或反手位的侧上旋与侧下旋球,学生练习时应注意拍型的角度与触球后出手的动作。发球的教学可占教学时数的10%。学生了解掌握正手攻球、反手挡球、正手反手组合练习、发下旋球、正手反手搓球、正手拉弧旋球和接发侧上、下旋发球后,应开始进入到全面技术组合练习。

(三)乒乓球的教学比赛。

乒乓球专项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乒乓球技术、技能,使没打过球的学生会打,会打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进入到实战中,在比赛中找到乐趣,得到锻炼。因此,在后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随堂组织一些教学比赛。这样一是可以提高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并满足学生的心理成就感;二是可以融合以前学过的技术,进行实战的锻炼;三是可以使学生体会比赛的气氛与比赛中的心理因素的考验。另外在组织教学比赛的同时,应对学生进行一些乒乓球规则和裁判法的学习,让学生在比赛中体会乒乓球规则与裁判法的知识,在比赛的同时学生可以互换进行裁判实习。

(四)加强乒乓球意识的培养。

意识是人脑的正常生理机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可指导人的行为与活动,人的一切行为与活动都是在人大脑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乒乓球意识就是指学生或运动员在乒乓球教学训练和比赛中的一种具有明显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自觉的心理活动[3][4]。Seve C.通过对3个顶级乒乓球运动员在国际性比赛中一连串技术动作,在21分赛制和11分赛制中进行比较研究,新赛制中动作的有机性发生了变化,试探或适应过程比完成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变短,优秀成绩的取得与运动员在比赛中对各种因素紧密的协调有关[5]。老练的运动员在比赛开始时首先会探测或判断对手来球的方向、性质,随后做出一个有效的判断和动作[6]。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乒乓球专项课的教学,应根据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的目的、任务,结合乒乓球运动的特点,综合、合理地进行乒乓球教学,使有兴趣选择乒乓球课的学生在短暂的学习时间内能基本掌握乒乓球的技术、技能,了解乒乓球组织与比赛的全过程,为学生以后的终身体育锻炼提供途径并让学生在兴趣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得到乐趣,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郝哲,蔡学玲,郝玉娇等.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半决赛柳承敏技战术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258-260.

[2]侯文达.高等学校乒乓球教材教学与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7.

[3]苏丕仁.现代乒乓球运动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9.

[4]秦华.乒乓球战术意识的培养.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19,(2):93-95.

第4篇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成本會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2)0l-0084-04

成本會计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形成而产生的,主要核算商品生产、流通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耗费。现代成本會计拓宽了传统成本會计的内涵和外延,成本會计的对象不仅包括产品生产成本、期间费用,还包括标准成本、责任成本等专项成本;成本會计的职能也有所扩大,由传统的核算职能向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转变。有著名学者指出,一个好的成本管理者,胜过一打经济学家。现代社會对成本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在校学生而言,由于缺乏企业实践,对工厂管理组织机构、生产组织形式等实践知识知之甚少,这些对于成本會计教师有效实施教学方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成本會计课程教学的特点和难点

(一)成本會计课程特点

成本會计课程计算方法多,公式多,计算量大。例如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共计有七种方法,如约当产量比例法、定额成本法、定额比例法等方法,每种方法教材都总结了一系列公式,死记硬背只能使学生痛苦不堪,而且公式记住了还不一定會做题;其次,成本核算的程序复杂,图表多。例如采用分步法核算连续型复杂生产企业的完工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有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中可以采用综合结转的方法计算成本,还可以采用分项结转的方法计算成本。但是采用综合结转的方法,虽然计算出了最终完工产品的成本,但完工产品成本中的各成本项目金额不清楚,不利于成本分析,所以有必要逆工序进行成本还原,目的是为了明确完工产品成本中各成本项目的金额及构成比例。而成本还原是一个非常麻烦的计算过程,成本还原时,数据的汇总和分配过程中會产生许多成本计算表,而且表与表之间有数字的引用关系,彼此联系,整个计算过程复杂,一不小心就會出错。

(二)成本會计课程教学难点

首先,从知识掌握角度看,学生对成本核算过程各章节内容和单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不难,但相似知识点容易混淆,不會把各知识点融合成一个完整系统,“猴子掰包谷”现象严重;其次,从知识应用角度看,学生难以将成本會计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特点和类型的具体企业,不知道如何组织成本會计工作、如何进行成本核算并编制成本报表。

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竞争日益激烈、背景复杂,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生源的文化层次和学生自身素质偏低是客观事实,虽然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属于高考发挥失常,没有考出正常水平,但大部分学生都属于低分层次,甚至是迫于父母所逼来学校上学的。

其次,相当一部分同学有强烈的自卑感。民办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卑心理,这些大学生在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认为自己是被高考所淘汰的,是高校录取中的最后一批,他们往往过低估计自己的实力,总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不敢面对竞争。

最后,还有部分同学学习动力不足,纪律松懈,作风疲沓。这些同学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不會合理安排时间,不懂得珍惜时间,“混文凭”的思想严重,甚至有个别同学自甘“堕落”,逃课、旷课等行为屡次发生。

三、成本會计教学方法探析

针对上述成本會计课程的特点以及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成本會计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除了与其他會计学专业课程有相同之处以外,还应有其特殊性:采用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做到授课方式灵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学习中的难点与重点问题。其次,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求授课教师不忘“德育”教育,采用点滴“渗透”“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尽量不要采用训诫的方式,而是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授课老师的关切,理解体會授课老师的良苦用心。

(一)实践教学

通过走访生产企业的方式,组织学生亲自到面粉厂、造纸厂、汽车厂、机床厂等生产场所参观,使他们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了解产品的生产技术过程,知道产品是经过哪些环节生产出来的,让学生充分了解教材中讲授的现代工业产品单步骤生产和多步骤生产两大类型。不具备条件的,教师要准备有关影像或图片资料,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讲解,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有所了解。采用实践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比教师单纯的课堂说教讲解效用要大很多。

(二)引导跟踪式教学

传统的成本會计课堂教学,教师整堂课都在口干舌燥地为学生讲解教材表格中数据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使学生容易厌烦,而且前讲后忘,拿到题仍然不會做,教师讲解的效果大打折扣;也有教师采用多媒体方式,虽然活灵活现地体现了数据间的勾稽关系、来龙去脉,但由于屏幕显示速度过快,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对于数据计算方法学生仍是一脸茫然,对于课堂练习和作业学生仍然感到困难重重。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自尝一尝。为了破解教师难讲学生难学、教师前讲学生后忘的矛盾,笔者采用了引导跟踪式教学方法。采用此种方法,教师事前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备课时每堂课要精心准备2—4道课堂练习,并为学生设计好成本计算表格,清空表格中的数据,将其电子化,让学生打印或复印,整个一学期完毕,每个学生打印或复印的成本在两元钱左右。然后要求学生每人必备一个简易的计算器,团购价格大致在10元左右,也就是说每个学生花在本门课程的成本大致在12元左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价格对于民办高职学生而言一般还是能接受的。准备工作就绪以后,教师每堂课只进行10~20分钟必要的计算方法讲授,其余时间全部给了学生,让其完成事先布置好的课堂练习。对于空白的表格,教师引导学生一行一行填写数据或者一列一列填写数据,在遇到难点时,教师及时点拨,整个表格完成后,教师与学生核对答案,总结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出现的失误。课堂练习刚开始,第一道题、第二道题可能會稍慢一些,第三道题、第四道题学生得“道”以后,计算速度大为加快。采用此种方法,教师讲授的时间大为缩短,可以腾出时间在教室进行巡回检查,甚至利用间隙进行个别辅导,从而了解学生本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课堂练习的“量”进行灵活处理,掌控授课节奏。在学生计算过程中,整个教室只听见“沙沙”的计算器按键声,犹如春蚕吃桑叶,给原本枯燥的课堂奏响了一曲美妙的音乐,让师生都体會到一种和谐的美感。有学生感言,通过练习才真正学到了“东西”。

(三)类“诊所式”教学

诊所式教学是把医学院临床诊断模式引入到高等教育的教学中,是上个世纪60年端于美国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诊所式教学法是把课堂看作“诊所”、把教师与学生关系视为“医师”与“患者”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如下特点:首先,可以变学生被动为主动,使学生自愿学习;其次,可以变教师权威性、单向性演讲为师生平等、双向交流,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最后,可以变“满堂灌”为对症下药和有的放矢,使学生有效学习。诊所式教学法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教师也提高了教学技能,符合孔子主张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也使教育达到了以人为本的境界。笔者在这里把诊所式教学稍加改造,所以称为类“诊所式”教学,可以达到同样甚至更高的教学效果。诊所式教学把学生视为“患者”,类“诊所式”教学把学生视为“医生”,让学生为教材“看病”。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材中往往也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差错,成本會计教材也不例外。在采用引导跟踪式教学法完成课堂练习后,笔者按照学生座次分组训练,让他们进行教材例题的讲解,要求讲清表格中数据的来源和引用关系,学生这时充当起“医生”,用刚刚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发现了教材中的一些错误数据或不妥当之处。有时笔者讲解过程中也“故意”出错,让学生去“诊断”,并给出正确的“处方”。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帮助一些本来很自卑的学生树立了自信心,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四)归类教学

成本會计这门课程计算公式特别多,如果逐一记忆,学生的负担非常重。因此可以将性质类似的计算公式合并归为一个类别进行记忆和使用。例如原材料费用的分配、工资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等等。每一种费用的分配教材都总结了一大堆文字公式,学生根本记不下来。但通过观察,虽然具体情况不同,但可以归属一类,即分配规律可以概括为找准受益对象、选好分配标准、将费用带回“家”。计算公式如下:

费用分配率=待分费用总额/Σ分配标准某受益对象应分配的费用=该对象的分配标准额(即受益量)*费用分配率

公式的分子就是我们要分配的要素费用总额,分母是与之相适应的分配费用的依据,即分配标准总额。“谁受益,谁承担费用”,把握住这个分配原则,费用分配率的意义是一个分配标准应负担的费用额,即该公式的意义是某个受益对象使用了多少分配标准,它应该负担的费用就是该分配率的多少倍。深刻领會这个公式以后,在各种要素费用的分配时就能运用自如了。

第5篇

成本會计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形成而产生的,主要核算商品生产、流通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耗费。现代成本會计拓宽了传统成本會计的内涵和外延,成本會计的对象不仅包括产品生产成本、期间费用,还包括标准成本、责任成本等专项成本;成本會计的职能也有所扩大,由传统的核算职能向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转变。有著名学者指出,一个好的成本管理者,胜过一打经济学家。现代社會对成本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在校学生而言,由于缺乏企业实践,对工厂管理组织机构、生产组织形式等实践知识知之甚少,这些对于成本會计教师有效实施教学方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成本會计课程教学的特点和难点

(一)成本會计课程特点

成本會计课程计算方法多,公式多,计算量大。例如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共计有七种方法,如约当产量比例法、定额成本法、定额比例法等方法,每种方法教材都总结了一系列公式,死记硬背只能使学生痛苦不堪,而且公式记住了还不一定會做题;其次,成本核算的程序复杂,图表多。例如采用分步法核算连续型复杂生产企业的完工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有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中可以采用综合结转的方法计算成本,还可以采用分项结转的方法计算成本。但是采用综合结转的方法,虽然计算出了最终完工产品的成本,但完工产品成本中的各成本项目金额不清楚,不利于成本分析,所以有必要逆工序进行成本还原,目的是为了明确完工产品成本中各成本项目的金额及构成比例。wwW.133229.CoM而成本还原是一个非常麻烦的计算过程,成本还原时,数据的汇总和分配过程中會产生许多成本计算表,而且表与表之间有数字的引用关系,彼此联系,整个计算过程复杂,一不小心就會出错。

(二)成本會计课程教学难点

首先,从知识掌握角度看,学生对成本核算过程各章节内容和单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不难,但相似知识点容易混淆,不會把各知识点融合成一个完整系统,“猴子掰包谷”现象严重;其次,从知识应用角度看,学生难以将成本會计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特点和类型的具体企业,不知道如何组织成本會计工作、如何进行成本核算并编制成本报表。

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竞争日益激烈、背景复杂,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生源的文化层次和学生自身素质偏低是客观事实,虽然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属于高考发挥失常,没有考出正常水平,但大部分学生都属于低分层次,甚至是迫于父母所逼来学校上学的。

其次,相当一部分同学有强烈的自卑感。民办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卑心理,这些大学生在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认为自己是被高考所淘汰的,是高校录取中的最后一批,他们往往过低估计自己的实力,总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不敢面对竞争。

最后,还有部分同学学习动力不足,纪律松懈,作风疲沓。这些同学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不會合理安排时间,不懂得珍惜时间,“混文凭”的思想严重,甚至有个别同学自甘“堕落”,逃课、旷课等行为屡次发生。

三、成本會计教学方法探析

针对上述成本會计课程的特点以及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成本會计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除了与其他會计学专业课程有相同之处以外,还应有其特殊性:采用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做到授课方式灵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学习中的难点与重点问题。其次,在传授专业

转贴于

知识的同时,要求授课教师不忘“德育”教育,采用点滴“渗透”“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尽量不要采用训诫的方式,而是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授课老师的关切,理解体會授课老师的良苦用心。

(一)实践教学

通过走访生产企业的方式,组织学生亲自到面粉厂、造纸厂、汽车厂、机床厂等生产场所参观,使他们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了解产品的生产技术过程,知道产品是经过哪些环节生产出来的,让学生充分了解教材中讲授的现代工业产品单步骤生产和多步骤生产两大类型。不具备条件的,教师要准备有关影像或图片资料,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讲解,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有所了解。采用实践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比教师单纯的课堂说教讲解效用要大很多。

(二)引导跟踪式教学

传统的成本會计课堂教学,教师整堂课都在口干舌燥地为学生讲解教材表格中数据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使学生容易厌烦,而且前讲后忘,拿到题仍然不會做,教师讲解的效果大打折扣;也有教师采用多媒体方式,虽然活灵活现地体现了数据间的勾稽关系、来龙去脉,但由于屏幕显示速度过快,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对于数据计算方法学生仍是一脸茫然,对于课堂练习和作业学生仍然感到困难重重。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自尝一尝。为了破解教师难讲学生难学、教师前讲学生后忘的矛盾,笔者采用了引导跟踪式教学方法。采用此种方法,教师事前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备课时每堂课要精心准备2—4道课堂练习,并为学生设计好成本计算表格,清空表格中的数据,将其电子化,让学生打印或复印,整个一学期完毕,每个学生打印或复印的成本在两元钱左右。然后要求学生每人必备一个简易的计算器,团购价格大致在10元左右,也就是说每个学生花在本门课程的成本大致在12元左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价格对于民办高职学生而言一般还是能接受的。准备工作就绪以后,教师每堂课只进行10~20分钟必要的计算方法讲授,其余时间全部给了学生,让其完成事先布置好的课堂练习。对于空白的表格,教师引导学生一行一行填写数据或者一列一列填写数据,在遇到难点时,教师及时点拨,整个表格完成后,教师与学生核对答案,总结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出现的失误。课堂练习刚开始,第一道题、第二道题可能會稍慢一些,第三道题、第四道题学生得“道”以后,计算速度大为加快。采用此种方法,教师讲授的时间大为缩短,可以腾出时间在教室进行巡回检查,甚至利用间隙进行个别辅导,从而了解学生本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课堂练习的“量”进行灵活处理,掌控授课节奏。在学生计算过程中,整个教室只听见“沙沙”的计算器按键声,犹如春蚕吃桑叶,给原本枯燥的课堂奏响了一曲美妙的音乐,让师生都体會到一种和谐的美感。有学生感言,通过练习才真正学到了“东西”。

转贴于

(三)类“诊所式”教学

诊所式教学是把医学院临床诊断模式引入到高等教育的教学中,是上个世纪60年端于美国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诊所式教学法是把课堂看作“诊所”、把教师与学生关系视为“医师”与“患者”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如下特点:首先,可以变学生被动为主动,使学生自愿学习;其次,可以变教师权威性、单向性演讲为师生平等、双向交流,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最后,可以变“满堂灌”为对症下药和有的放矢,使学生有效学习。诊所式教学法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教师也提高了教学技能,符合孔子主张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也使教育达到了以人为本的境界。笔者在这里把诊所式教学稍加改造,所以称为类“诊所式”教学,可以达到同样甚至更高的教学效果。诊所式教学把学生视为“患者”,类“诊所式”教学把学生视为“医生”,让学生为教材“看病”。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材中往往也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差错,成本會计教材也不例外。在采用引导跟踪式教学法完成课堂练习后,笔者按照学生座次分组训练,让他们进行教材例题的讲解,要求讲清表格中数据的来源和引用关系,学生这时充当起“医生”,用刚刚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发现了教材中的一些错误数据或不妥当之处。有时笔者讲解过程中也“故意”出错,让学生去“诊断”,并给出正确的“处方”。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帮助一些本来很自卑的学生树立了自信心,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四)归类教学

成本會计这门课程计算公式特别多,如果逐一记忆,学生的负担非常重。因此可以将性质类似的计算公式合并归为一个类别进行记忆和使用。例如原材料费用的分配、工资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等等。每一种费用的分配教材都总结了一大堆文字公式,学生根本记不下来。但通过观察,虽然具体情况不同,但可以归属一类,即分配规律可以概括为找准受益对象、选好分配标准、将费用带回“家”。计算公式如下:

费用分配率=待分费用总额/σ分配标准某受益对象应分配的费用=该对象的分配标准额(即受益量)*费用分配率

公式的分子就是我们要分配的要素费用总额,分母是与之相适应的分配费用的依据,即分配标准总额。“谁受益,谁承担费用”,把握住这个分配原则,费用分配率的意义是一个分配标准应负担的费用额,即该公式的意义是某个受益对象使用了多少分配标准,它应该负担的费用就是该分配率的多少倍。深刻领會这个公式以后,在各种要素费用的分配时就能运用自如了。

第6篇

成本會计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形成而产生的,主要核算商品生产、流通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耗费。现代成本會计拓宽了传统成本會计的内涵和http://外延,成本會计的对象不仅包括产品生产成本、期间费用,还包括标准成本、责任成本等专项成本;成本會计的职能也有所扩大,由传统的核算职能向成本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转变。有著名学者指出,一个好的成本管理者,胜过一打经济学家。现代社會对成本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在校学生而言,由于缺乏企业实践,对工厂管理组织机构、生产组织形式等实践知识知之甚少,这些对于成本會计教师有效实施教学方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一、成本會计课程教学的特点和难点

(一)成本會计课程特点

成本會计课程计算方法多,公式多,计算量大。例如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核算方法共计有七种方法,如约当产量比例法、定额成本法、定额比例法等方法,每种方法教材都总结了一系列公式,死记硬背只能使学生痛苦不堪,而且公式记住了还不一定會做题;其次,成本核算的程序复杂,图表多。例如采用分步法核算连续型复杂生产企业的完工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有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中可以采用综合结转的方法计算成本,还可以采用分项结转的方法计算成本。但是采用综合结转的方法,虽然计算出了最终完工产品的成本,但完工产品成本中的各成本项目金额不清楚,不利于成本分析,所以有必要逆工序进行成本还原,目的是为了明确完工产品成本中各成本项目的金额及构成比例。而成本还原是一个非常麻烦的计算过程,成本还原时,数据的汇总和分配过程中會产生许多成本计算表,而且表与表之间有数字的引用关系,彼此联系,整个计算过程复杂,一不小心就會出错。

(二)成本會计课程教学难点

首先,从知识掌握角度看,学生对成本核算过程各章节内容和单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不难,但相似知识点容易混淆,不會把各知识点融合成一个完整系统,“猴子掰包谷”现象严重;其次,从知识应用角度看,学生难以将成本會计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特点和类型的具体企业,不知道如何组织成本會计工作、如何进行成本核算并编制成本报表。

二、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近年来,民办高职院校的生源竞争日益激烈、背景复杂,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生源的文化层次和学生自身素质偏低是客观事实,虽然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属于高考发挥失常,没有考出正常水平,但大部分学生都属于低分层次,甚至是迫于父母所逼来学校上学的。

其次,相当一部分同学有强烈的自卑感。民办高职院校的很多学生都有很强的自卑心理,这些大学生在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那一刻起,认为自己是被高考所淘汰的,是高校录取中的最后一批,他们往往过低估计自己的实力,总是自己看不起自己,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不敢面对竞争。

最后,还有部分同学学习动力不足,纪律松懈,作风疲沓。这些同学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不會合理安排时间,不懂得珍惜时间,“混文凭”的思想严重,甚至有个别同学自甘“堕落”,逃课、旷课等行为屡次发生。

三、成本會计教学方法探析

针对上述成本會计课程的特点以及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成本會计课程在教学方法方面除了与其他會计学专业课程有相同之处以外,还应有其特殊性:采用多样的课堂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做到授课方式灵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学习中的难点与重点问题。其次,在传授专业

转贴于 http://

知识的同时,要求授课教师不忘“德育”教育,采用点滴“渗透”“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尽量不要采用训诫的方式,而是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授课老师的关切,理解体會授课老师的良苦用心。

(一)实践教学http://

通过走访生产企业的方式,组织学生亲自到面粉厂、造纸厂、汽车厂、机床厂等生产场所参观,使他们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了解产品的生产技术过程,知道产品是经过哪些环节生产出来的,让学生充分了解教材中讲授的现代工业产品单步骤生产和多步骤生产两大类型。不具备条件的,教师要准备有关影像或图片资料,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讲解,使学生对企业的生产过程有所了解。采用实践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比教师单纯的课堂说教讲解效用要大很多。

(二)引导跟踪式教学

传统的成本會计课堂教学,教师整堂课都在口干舌燥地为学生讲解教材表格中数据的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使学生容易厌烦,而且前讲后忘,拿到题仍然不會做,教师讲解的效果大打折扣;也有教师采用多媒体方式,虽然活灵活现地体现了数据间的勾稽关系、来龙去脉,但由于屏幕显示速度过快,只重“结果”忽视“过程”,对于数据计算方法学生仍是一脸茫然,对于课堂练习和作业学生仍然感到困难重重。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自尝一尝。为了破解教师难讲学生难学、教师前讲学生后忘的矛盾,笔者采用了引导跟踪式教学方法。采用此种方法,教师事前要做大量的基础工作。备课时每堂课要精心准备2—4道课堂练习,并为学生设计好成本计算表格,清空表格中的数据,将其电子化,让学生打印或复印,整个一学期完毕,每个学生打印或复印的成本在两元钱左右。然后要求学生每人必备一个简易的计算器,团购价格大致在10元左右,也就是说每个学生花在本门课程的成本大致在12元左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价格对于民办高职学生而言一般还是能接受的。准备工作就绪以后,教师每堂课只进行10~20分钟必要的计算方法讲授,其余时间全部给了学生,让其完成事先布置好的课堂练习。对于空白的表格,教师引导学生一行一行填写数据或者一列一列填写数据,在遇到难点时,教师及时点拨,整个表格完成后,教师与学生核对答案,总结计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出现的失误。课堂练习刚开始,第一道题、第二道题可能會稍慢一些,第三道题、第四道题学生得“道”以后,计算速度大为加快。采用此种方法,教师讲授的时间大为缩短,可以腾出时间在教室进行巡回检查,甚至利用间隙进行个别辅导,从而了解学生本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课堂练习的“量”进行灵活处理,掌控授课节奏。在学生计算过程中,整个教室只听见“沙沙”的计算器按键声,犹如春蚕吃桑叶,给原本枯燥的课堂奏响了一曲美妙的音乐,让师生都体會到一种和谐的美感。有学生感言,通过练习才真正学到了“东西”。

转贴于 http://

(三)类“诊所式”教学

诊所式教学是把医学院临床诊断模式引入到高等教育的教学中,是上个世纪60年代发端于美国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诊所式教学法是把课堂看作“诊所”、把教师与学生关系视为“医师”与“患者”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如下特点:首先,可以变学生被动为主动,使学生自愿学习;其次,可以变教师权威性、单向性演讲为师生平等、双向交流,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最后,可以变“满堂灌”为http://对症下药和有的放矢,使学生有效学习。诊所式教学法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教师也提高了教学技能,符合孔子主张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也使教育达到了以人为本的境界。笔者在这里把诊所式教学稍加改造,所以称为类“诊所式”教学,可以达到同样甚至更高的教学效果。诊所式教学把学生视为“患者”,类“诊所式”教学把学生视为“医生”,让学生为教材“看病”。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材中往往也隐藏着各种各样的差错,成本會计教材也不例外。在采用引导跟踪式教学法完成课堂练习后,笔者按照学生座次分组训练,让他们进行教材例题的讲解,要求讲清表格中数据的来源和引用关系,学生这时充当起“医生”,用刚刚学到的理论和方法发现了教材中的一些错误数据或不妥当之处。有时笔者讲解过程中也“故意”出错,让学生去“诊断”,并给出正确的“处方”。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帮助一些本来很自卑的学生树立了自信心,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四)归类教学

成本會计这门课程计算公式特别多,如果逐一记忆,学生的负担非常重。因此可以将性质类似的计算公式合并归为一个类别进行记忆和使用。例如原材料费用的分配、工资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等等。每一种费用的分配教材都总结了一大堆文字公式,学生根本记不下来。但通过观察,虽然具体情况不同,但可以归属一类,即分配规律可以概括为找准受益对象、选好分配标准、将费用带回“家”。计算公式如下:

费用分配率=待分费用总额/σ分配标准某受益对象应分配的费用=该对象的分配标准额(即受益量)*费用分配率

公式的分子就是我们要分配的要素费用总额,分母是与之相适应的分配费用的依据,即分配标准总额。“谁受益,谁承担费用”,把握住这个分配原则,费用分配率的意义是一个分配标准应负担的费用额,即该公式的意义是某个受益对象使用了多少分配标准,它应该负担的费用就是该分配率的多少倍。深刻领會这个公式以后,在各种要素费用的分配时就能运用自如了。

第7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3-29

一、“90后”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转变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着巨大影响,“90后”大学生思维更具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确定性。随着近些年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普及,网络融入了大学生生活,网络对“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的形成产生了极大影响。网络虽然给学习带来了便利,但网络上的大量不良信息也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行为习惯产生着负面影响,危害着“90后”大学生身心健康。当前,我国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也出现了整体下滑现象。

笔者通过对“90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以及思想行为表现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普遍呈现出个性张扬、价值观多元、个体本位突出、崇尚自我、依赖网络、道德观念缺乏、媒介素养欠缺、理想信念淡化、金钱至上、追求外貌等特点,“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比如,前不久网络中曝光了某“90后”女大学生欲借两百万尽孝的新闻: 一名女大学想要不劳而获通过“卖掉”自己的后半生来获得两百万。

社会学家胡光伟就此事指出:“她如果凭自己的能力挣了3000元钱给她父母,都是孝顺。但是这种想要靠别人来帮忙尽孝道的方法,她父母知道后,心里也会难以接受的。”

育人先育德,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要引导学生做人,教会学生为人处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讨

目前我国高校大都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中多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和职业技能培养,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多是在走形式、搞过场,并不能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这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十分缓慢,大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停留在老思路、老模式当中。教育方法没有紧跟时展进行必要的更新,依然采用传统的说教模式;教育内容更是苍白无力,与现实社会情况严重脱节,缺乏针对性,没有根据“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进行调整。所以某些教学内容很难得到学生认可,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甚至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反感情绪。教育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缺少对学生个体感受的考虑,缺乏对学生心理特征变化的把握,教育现状令人担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工作压力将越来越大。如果大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心态,就很难走入社会迎接挑战;在工作中遇到些许困难便会一蹶不振,甚至走上偏激道路。

想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保障教育有效性,各高校必须正确认识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针对“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制订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解决当代学生中的新问题、新情况,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模式,改革教育方法,针对“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展开教育,以保障教育的有效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