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6:33:32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音乐教学建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教师;学生;多媒体
一、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没有学生的充分参与,任何音乐教学都会事倍而功半。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师生关系三个教学因素中,如果缺乏师生的情感交流,音乐课教学就会是内容贫乏,色彩苍白的花架子,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子,既站不起来,又深入不下去。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按小组布置任务,让每个小组自主选择音乐欣赏素材,并能把要欣赏的作品背景等相关知识和内容介绍给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引入探究性学习方法。从而,可以成立“音乐资料档案袋”,学生查找资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的过程。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音乐又开拓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使音乐欣赏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又挖掘了音乐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
二、运用多媒体,注重视听同步
音乐作品在本质上是听觉艺术。先听后感,才能有所联想、想象,进而才有听众审美的提高。因此,音乐欣赏的学习,必须通过“听”,通过反复的“听”,不只一般的感知的“听”,还要达到理性的“听”,甚至达到审美意义的“听”。既然如此,们就可以先在“听”上下工夫,让学生能主动的被“听”吸引住,而后才有“被教育”的可能,这是音乐欣赏实施美育的第一步。要实施此第一步,最佳方式就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可谓音乐教学之“核武器”,它集视、听、唱、赏于一体,能全方位地满足听众的感官刺激,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实现高标准的视听同步。例如,欣赏《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由于歌曲意境较成人化,学生很难体会这种情绪,更别说引起共鸣了。在教学中若采用多媒体,当前奏响起时,画面便展现出草原那苍茫辽阔之美,还有如白云般的羊群,强悍奔跑的骏马,绿毯上星星点点的帐篷,在一轮红日的映衬下,如诗如画,再加上雄浑、嘹亮的歌声,学生的情趣就会被牢牢地抓住,他们会被优美的旋律所吸引,为明朗的草原气息所陶醉。在观看画面,聆听音乐之中你就会一下子明白音乐表现的事物。当然,并非只有多媒体才可实现“视听同步”,录像、投影仪、音响,只要组合得好,效果同样不错。
三、现场演奏欣赏
现场演奏欣赏也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学期可安排几次由教师亲自演奏的欣赏课,这样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人的审美感受首先起于对美的事物的直接观照,现场演奏以外在形式吸引和打动学生,使其产生强烈的印象,同时触发他们的情感,这种饱含着情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的相对自由的活动可以使欣赏课达到和谐的程度,让他们不自觉地进入某种境界,有所发现,有所领悟。这种对美感的个人直觉性,对于学生来说尤其重要。目前很多学生都在课外接受了专业的音乐教育,也可以邀请这些接受了专业教育的学生做现场演奏和讲解,对演奏者和欣赏者都将有很好的教育效果。
四、情景导入,激活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音乐兴趣的培养是音乐新课程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中,提出要给学生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枯燥,打开学生心扉,激发学生灵感。所以,培养学生倾听的兴趣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是上好一堂音乐欣赏课的前提条件。以李焕之的《春节序曲》(人音版七年级下册)为例,介绍为学生营造教学氛围、引起学习兴趣的有利方法。
上课开始以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红绸带、锣鼓等作为教学道具。在课堂上,教师播放音乐,跟上节奏,先教全体同学一起挥动红绸带学跳扭秧歌,再让部分学生在一旁敲锣打鼓。如,在欣赏歌曲《红旗飘飘》,可以先播放了国运动健儿在奥运会上的精彩比赛画面,以及站在领奖台上的运动员凝望着国旗冉冉升起时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然后启发学生,此时立刻,学生们热情高涨,喜笑颜开,教室里充满了一种欢天喜地的气氛。这样一来,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五、说唱主题,加强理解
主题是乐曲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唱主题,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作品的风格、特色和内涵,还能让他们亲自体验和记忆音乐,为更好、更准确、更理性地进行欣赏打下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视唱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如欣赏交响曲《伏尔塔瓦河》时,优美流畅的主题旋律表达了作曲家对伏尔塔瓦河的赞美和对祖国的热爱,是全曲的经典之处,是必须学唱和背记的。学生通过对这些主题旋律的反复聆听和背唱,既感受了音乐的旋律、节奏等要素的丰富表现力,又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说,不仅是一个捕捉音乐形象的过程,而且也会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提高聆听质量,调动全班的参与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说”的参与,要引导学生说出听后的感受,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如,在欣赏古琴曲《流水》后引导学生谈谈你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感受到了流水的清澈。”有的说:“体会到了江河的波涛滚滚、骇浪滔滔。”还有的说:“听出了流水一泻千里的气势。”还有的说“通过欣赏《流水》,听‘高山流水’的故事,感悟到要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大家七嘴八舌,聊得热火朝天。
【参考文献】
1.时小伟,教学过程中多渗透一点爱[N]中国教师报 2004,(2004/12/29)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现状
在歌唱教学中存在着三个凸显的问题:第一是合唱音调不准,独唱严重跑调;第二是小学生歌唱知识技能欠缺;第三个是教师过多的语言教学指导破坏了音乐鉴赏的完整性。
(一)教学资源匮乏,轻视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且大部分学校不重视音乐这一学科的重要性,传统和陈旧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进程。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个性和全面发展,只是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一味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缺乏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很少为学生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没有一点创新和新颖,只是按照教材内容循规蹈矩,不能够有效的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二)合唱音调不准,独唱严重跑调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是有的找准音很困难,唱完上句下句起音就成困难。还有的学生不能够把理论上的知识运用至实践之中,例如学生心中明白如何起调起音,但是唱出声来就存在很大的问题。歌唱教学中音准问题严重,使学生的歌声缺乏美感,音准问题不解决,歌唱难以激起学生美好的感情体验。长此以往的音准问题还会使学生对歌唱失去兴趣。二是教师对学生歌唱音准的关注率很低,面对学生歌唱时音不准缺乏有效的方法。有的教师认为这么一点音准问题是很正常的,便忽略了;而有的教师则是关注到音准问题了却没有有效的方法去解决,也就跳过去了。在歌唱教学中请学生独唱的机会少,检测少给学生唱歌的时间不够多。导致学生在歌唱时对准确音高的心理感知能力、对声音的控制能力不够强。
(三)歌唱知识技能欠缺
中年阶段(3―6年级)是小学教学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逐步理性,所要掌握的知识由感性到了理性,此阶段的唱歌教学不但要与读谱知识相结合,而且要求学生在唱歌中对呼吸方法、发生技巧等知识逐步的掌握和运用,从三年级开始进入合唱教学,要求学生在节奏和曲调上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四)教师过多的语言教学指导破坏了音乐鉴赏的完整性
在音乐欣赏教学课程中,大部分老师只播放一遍音乐,就向学生提出问题,而且还时不时地在学生体验音乐的过程中插话,这就干扰了学生的音乐体验,也会破坏音乐鉴赏的完整性。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效果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发展不成熟,兴趣成为了他们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热爱音乐的兴趣,才能在教学中事半功倍。音乐教学中的合唱队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力要求很高,合唱比独唱的旋律更为复杂,学生在掌握此技巧和知识也更为困难。在此种情况之下,培养学生浓厚的音乐兴趣爱好十分有必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可以多播放一些音乐合唱作品,让学生自己欣赏,从而引导他们说出感受。与学生共同分析合唱音乐作品的唱法和技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水平,对唱法进行调整,保证学生可以充分掌握合唱唱法,不断提升合唱水平,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展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加强歌唱技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同步的音准和节奏训练是开展合唱教学的基础,对合唱水平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缺乏这两种训练将会无法进行较为复杂的合唱作品的教学。音准训练在具体教学时应循序渐近,尽量采用无伴奏形式从横向的音程练习开始,逐渐过渡到纵向的音程以及简单的和弦,让学生根据固定音高学会彼此倾听,自己调整音高,以达到协和的状?B。为了帮助学生训练内在听觉和掌握音准,在教学内容上应采用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的无伴奏合唱训练曲,指导学生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上,确定合唱的音准、音色,然后反复训练以达到作品需要的协和。
(三)关注音乐学科价值
关注学科价值落实的有效性,优化教学技能教学的过程。我们在音乐活动中,三维目标的落实就最终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就展现在我们面前。因此,在音乐学习中,自低年级到高年级,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在音乐活动中享受愉悦,获得音乐艺术带来的审美体验,同样地要在过程中积累对音乐表现方法的理解与音乐表现、与音乐创造的具体方法。关注音乐本体的落实所谓本体,包括音乐元素的认知与音乐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可以说,音乐的技能性是音乐学科特点本身所内涵着的,是最基础的。
一、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合理性是实现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任何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有它吸引学生的环节。如在人教版《卖报歌》一课中,我在处理歌曲环节中,让学生表演歌词“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同学们积极分组讨论,大胆上台表演,参与兴趣浓厚,课堂气氛也推向了。这一环节不仅完成对歌曲处理这一目标,而且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还包括教师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调整教学环节。由于音乐教师教授的班级比较多,针对不同班级学生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音乐教师应具备灵活调整教学环节的良好素质。如在不同的几个班上人教版学唱《晚钟》,教师就对每个班的教学环节和侧重点做了相应的调整。对乐感较好、表现力较强的班加强了学生对歌曲情感的处理;对于好动、学习兴趣浓的班级增加了画旋律线的游戏环节;对于乐感稍弱、接受较慢的班级则采取了“三拍子组词”、“红星评比”等游戏激励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总之,任何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必须从学生出发,从教学目标入手,这样才能为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二、积极地创设课堂情境
全面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情境是实现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在我校“有效教学”模式研讨活动的讨论中,我们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出不同的课堂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戏引入、场景引入等。这些情境引入形式都将给我们的音乐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打秋千》这课时,我创设了“三个小朋友”打秋千故事情境的方式展开教学。带着学生“来到郊外”,接着课件中出现郊外美景图,通过欣赏美景图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歌曲、感受歌曲,最终达到学习歌曲的目标。整堂课在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玩得不亦乐乎、学得更是轻松惬意。
三、灵活地运用课堂语言
教学活动的灵魂就在于教学的语言技巧,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小瓜棚》一课时,教师课堂语言运用的最多的是“老师听到几句唱得很不好”“还不太好”“你们想不想再唱一遍”,学生在这种语言的引导下变得有些失去信心,对一遍遍重复欣赏音乐产生了审美疲劳,最终导致的效果就是:一堂课下来,不仅歌曲没学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受到了打击。在运用教学语言的时候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记得刚踏上讲台的时候,我对五年级的学生说:“小朋友们……”而对着二年级的学生我却生硬地讲着“切分节奏是……”结果可想而知,五年级的学生说我太幼稚,二年级的学生都听不懂我在说什么。而在上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吹起羌笛跳锅庄》一课时,我充分了解五年级学生羞于表现却又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语言中带着对学生的尊重和挑战。教师通过“谁敢来试一试”、“老师想请一个舞伴”等各种引导和激励的语言,使学生一步步进入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最终,学生放下了羞涩跟着教师一起舞起了锅庄舞,整堂课教师与学生全身心投入,自然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充分的利用课堂评价
任何的评价都不是随意的,从新课改之前的吝啬赞美到新课改之后到处泛滥的“你真棒!”教师们对课堂评价产生了许多误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发现课堂的评价体系也越来越完善了,教师对如何使用好课堂评价也有了自己的妙招。但其中都遵循着几点原则:
1.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进行评价 如低年级的学生的自律性不太好,好奇心比较重,上课时容易做小动作跟不上教师的课堂节奏,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奖励其他表现好的同学来引导表现不好的同学,并通过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高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但他们同样希望得到好的评价,善意的批评、用心的引导他们是能感受到的。
2.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地学到知识,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工作,所以评价的前提是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怪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创新成果。
3.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 课堂评价有教师评价、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而在以往的课堂中运用最多的是教师评价,压抑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体现,所以在还课堂给学生的同时也应该还评价权给学生,他们更了解课堂评价与学生之间的重要关系。通过在课堂上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课堂,参与课堂,更好地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1.听音练习要形象、直观
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用心听音乐,用心感悟音乐。学生不懂用耳,更没有用耳的习惯,也不具备听音的能力,所以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听音兴趣和有意注意习惯。如在一、二年级的听音训练中,可组织“打电话”的游戏。教师在琴上弹一个二度或三度音程,然后问:“喂,你是谁?”学生回答:“我是domi。”(domi用模唱),让学生在听音游戏中愉快地完成抽象、枯燥的听音练习。在三、四年级的听音训练中,可用“游戏乐园活动”帮助学生进行听音乐练习,在各个“游乐场”按音高规律由高到低写上“do si la sol fa mi re do”,由教师当“导游”,先由“导游”发令,也就是教师在琴上弹出或用竖琴吹出标准音“la”,再弹奏(吹出)一个音或几个音,让“游客”在游乐园中找出游玩的路线,并同时跟唱(吹)出音符。当“游客”找到目的地时,表现出来的是无比快乐的心情。
2.引导学生学跳简单的舞蹈
小学生天真活泼、热情好动,单纯的唱歌教学,他们很快会觉得乏味,那么舞蹈教学采用愉快互动的教学方式可让学生伸臂展腿、扭头摆臀,营造愉快、活泼、有趣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如教学《多么快乐,多么幸福》这一课,先让学生了解藏族舞蹈中踢踏步的来源,然后示范藏族舞的几个基本动作并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做,从而不仅拓宽学生的音乐与文化视野,而且让他们充满好奇心和新鲜感。
3.故事引导,打造精美课堂
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引入故事情节,更有益于学生对乐曲的把握和领会。将故事引入音乐欣赏课堂,需要教师智慧地导引。每一首乐曲都有其创编的背景,将这些背景展现给学生,音乐家的情感也会一起渗透到学生的心目当中,那么音乐所表露的情感就会被学生深刻地领悟。如引导学生欣赏《多瑙河之波》时,我一边播放音乐让学生闭目倾听,一边深情地讲述:“多瑙河,全长2850千米,蔚蓝的色彩,就像一带柔软华丽的丝绸贯穿于陆地之间。她以母亲的情怀养育着两岸人民生生不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走进了乐章,音乐就像这条蓝色的河流,流入了他们的心田。
4.挖掘旋律之美引感共鸣
教学前应细读教材内容,仔细品味作品,深入分析,充分挖掘,再进行加工处理。只有老师对所教的内容有深入透彻的分析和理解,才能悟出音乐作品中更丰富、更深层次的细微变化,才能把它传递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冬夜静悄悄》(人音版第八册)前奏部分音乐在钢琴的演奏下显得特别飘扬,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联想到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师生两人行走在独木桥上的情景。于是,本课的教学设计就从这句旋律中切入,课的一开始,我就在钢琴上演奏这一乐句,问:美妙的音乐藏着感人的一个故事,听听故事发生在一天中的哪个时间段?天气如何?缥渺的琴声飘扬在空中,如同雪花飘飘扬扬纷纷落下,音乐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被带入一个大雪纷飞的情境,深刻体会歌曲中浓厚的师生情谊。
5.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学的突破口,有助于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处于最佳状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好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学习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浓厚兴趣。
6.设计丰富课堂语言,自然衔接教学环节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音乐语言的特点。语言是一种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学手段,巧妙地使用语言,语言便会发挥神奇的妙用。设计生动的“衔接性语言”会使课堂教学浑然一体、一气呵成,为课堂教学增色添彩;设计准确的语言会使学生明其意、想其果,为学生的思维插上联想的翅膀。
7.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行针对性互动教学
音乐教学在开始之初,教师与小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互动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只有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教师的很多教学目标才能一一实现。随后,通过良好的互动关系,学生可以利用与教师之间的充分沟通交流获得更多的知识理解。对于教师来说,在音乐课堂上进行互动,一定要在一个良好的互动氛围中进行,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的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较快的年纪,好奇探索欲望较强,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模仿能力,耐心性较差。所以,在课堂互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这样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互动。一般来说,常用、有效的互动教学方法主要有音乐表现和音角互换这两种方法,前者是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丰富的感情渲染和肢体语言及表情等将所需要教学的音乐充分表达出来,以此让学生更直接感受和体会音乐的魅力,后者则是完全摈弃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主要是改变学生被动听课、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并通过积极有效的提问、思考、讨论,让学生自己找寻答案。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有效性 课程设置
从学堂乐歌时期开始,我国音乐教育就受到国外音乐文化的深远影响。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当前的课程体系就沿用和借鉴西方的课程体系结构,但是在课程、教学内容方面没留给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从而导致小学音乐教育存在以下几点不足:学科内部狭窄;课程整体结构缺少连接性、系统性。现如今很多小学音乐教师有着完善的专业技能及丰富的工作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除了要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外,我们还需站在课程论的角度科学地进行新的课程设置,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音乐教育。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提出了很多新要求,要求教师不断地拓宽知识结构、自身素质,加强音乐课的表现力,在音乐课上做到游刃有余。同时教师还要站在学生的视角上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如此其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不断提高。
一、设定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
由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是小学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教育本身就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因此,在学校音乐教育中,一个完善的课程目标可以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按层次划分课程目标可以分成学科内总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这里我们只探讨学科内总目标、课时教学目标这两层。
第一层,教师首先要明确一个学科性的总目标,就是现行的课程标准。课改以来课程目标三维目标已经深入人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教师要明确在音乐课堂上不仅要传递给学生知识与技能,而且要传达给学生过程与方法。譬如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采用引导式教学,让学生亲自尝试摸索,提高学习兴趣,加深知识获得的印象,这样学生在获得结果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最后还要传递出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抓住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就是抓住音乐教学的根本,从这个意义上来审视我们的音乐课堂设计,我们的音乐课才能变得更加有立体感。
第二层是课时教学目标。首先要进行课堂教学的预设,目的就是将整节课的结构脉络划分清晰,在进行教学的预设时要考虑到全体同学的接受能力,考虑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与学生的身心相吻合。目标设立不能过于宽泛,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堂要有主题,不能全面开花。其次在课堂生成的这个阶段要考虑的一节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能不能被大多数学生接受掌握。这就要求教师重视教材、回归教材、把握教材的精髓,将其提炼内化。最终通过预设和生成形成一堂有效的音乐课教学。
二、运用数字媒体,展现有效教学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一节课四十分钟显得尤为珍贵。新课改后的教学内容有了很大的扩充。一节课不仅仅停留在教唱,有的时候需要欣赏,有的时候甚至要进行表演。这无疑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更好地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其一,通过自制的电脑课件,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创作的直接兴趣。特别是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这一阶段的学生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要把握好这一时期学生的听觉喜好特点。可以利用喜欢动画的特点,将音乐课声、画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音乐的感受,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得到集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地进入主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一些音乐相关的软件,如:cool edit,sonar,Sibelius,对乐曲从新创编、对谱例重新进行分析。这样老师授课的灵活性、可控性就会得到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学习乐趣也会增加,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我们也要注意这样一种现象,现在多媒体教学往往掩盖了我们正常的听觉交流,把学生与教师的语言交流隔离起来。多媒体化教学只是一种手段,我们借助这种手段来承载我们要传递给学生的信息,而语言交流同样是课堂教学中很重要一部分。只有朴实的音乐教育才是有效的音乐教育。教师应该形成自己特有的音乐教育风格,不要借助华丽的外衣来掩饰自己教学能力的不足,同时也禁忌成为知识的搬运工。
三、加强课堂提问,优化课堂教学
首先,提出问题的指向性一定要强。比如,在教学人音版第一册四单元《动物说话》一课时,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同学们,你们知道小鸡怎么叫吗?”学生都纷纷模仿:“叽叽叽。”继续问:“那小鸭怎么叫?”学生又模仿,同时手也做动作:“嘎嘎嘎。”又问:“那同学们还能模仿什么小动物的叫声呢?”“小猫的,喵喵喵;小狗的,汪汪汪。”这样就把下面的歌词创编问题解决了,引出了课题《动物说话》。
其次,提问应具有整体性。在问题提出后,应根据问题的难易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留出相应的思考时间,并视情况给予必要的启发和暗示。小学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不要让少数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回答挡住多数学生的思路和语言。应鼓励领悟能力较差学生的回答发言。设问应该给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表达自己内心感悟的机会。这样才能激起所有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一定要摒弃之前的偏重“技艺”教育,忽视“育人”教育。因为义务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目的是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总之,课堂提问应语言简洁明了,有针对性,提问要层层深入,这样才能产生“抛砖引玉”的效果,真正把学生带入音乐学习中。
四、强化师生互动,创设教学环境
课间师生的有效互动,我国音乐教育家刘德昌就一直强调这一点。在刘老师的课堂中你看不到那种干巴巴的讲授和机械枯燥的训练,学生们从头至尾始终融入一种情境化的音乐学习之中。有时他会运用图画、肢体语言等要素设置情境,先在黑板上画几朵白云,然后涂成一片乌云,再点上几个雨点。仅用一支粉笔,略略几笔,黑板上便是一幅形象逼真的“春雨图”。他运用抑扬顿挫的念白及眼神和脸部表情等肢体语言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们用合适的语气念出符合歌词所描绘的情境。在演唱歌曲的教学中,为了能使教师理解并掌握根据歌曲的意境来处理歌曲的演唱技巧,年已60岁的刘老师,突然轻巧地跳到讲台上,模拟半跪在窗台,塑造了一个仰望天空数星星的造型,接着就朗读起歌词来,并用手势指挥,帮助学生掌握连音和非连音演唱特点,学生学得轻松而愉悦。由此可见,音乐教学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才能让学生从中体验快乐、感受成功,才能给生生、师生之间搭起沟通交流的平台。教师的情感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这是由情绪的感染功能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特点所决定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潜能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率。反之则会压抑课堂学习,降低学习效率。这同时也是因为情绪对人的认知活动有影响,影响知觉的选择性、记忆的效果。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现在更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创设丰富的环境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师都在努力创造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师生双赢的局面。
五、学会聆听评价,提高倾听效应
学习倾听,学会倾听。这里的倾听我认为可以对它作两层意思上的定义。第一层倾听,不仅仅指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变化,体验到不同音色的特征,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借助这种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新课标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能够专注地聆听,学会捕捉每一个细小的声音信息,不仅能锻炼敏锐的听觉感知,而且是音乐学习活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抓住学生良好音乐习惯的培养,借助语言情感在不同情境下达到的效果不同,从而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把握好音乐的情感价值态度和知识技能的统一。第二层倾听,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现象。例如在公开课教学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要求学生“不懂装懂,懂装不懂”,而没有做到真正倾听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教师应该试着去了解学生,把自己的心靠近学生的心。传授音乐应该用最质朴的方式来传递到学生心灵,而不是为了教而教,把音乐的本位要义颠倒了。做到视学生为教学主导,不去追求无谓的“完美”;关注学生的内在情绪及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听懂一节课,如此,音乐课方可增加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2]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创新多种课堂教学形式,引领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音乐是一场感官的盛宴,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好表现、活泼好奇心强烈等心理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以律动、即兴创作、游戏、乐器辅助等多种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吸引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
1.1 游戏法。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可设计出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课堂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实现"玩中学"。比如小学生刚接触音阶时,对七个音符的作用和表现完全没有概念,教师可组织进行"音阶找朋友"的游戏,将学生以两人为一组分为若干组,当学生A喊1时,学生B要快速唱出do,然后到学生B喊出2,学生B要唱出re,轮流互换进行。在热烈的游戏氛围中,学生能快速的认识记忆七个音符,并且培养了学生的专注力和有效提高了音准感。
1.2 即兴创作法。音乐课培养的不仅是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更是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和表演能力,实施即兴创作法能有效实现以上目标。比如在上《快乐的音乐会》一课前,教师告诉学生,森林中的小动物邀请同学们参加音乐会,但是希望同学们可以为它们提供演奏乐器和演唱歌曲,然后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组,给各个小组分配任务,有音乐技能,如会口琴、钢琴等乐器的学生分为一组,负责乐曲中其中一段的乐器即兴演奏;没有音乐技能的学生又可分为两组,一组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可以模拟乐器的器材,负责乐曲中其中一段的即兴演奏,如自制沙锤,自制架子鼓,而另一组则负责为乐曲进行歌词创编,并演唱。通过即兴创作法,学生不仅能将平时学习到的乐理知识学以致用转化为实践技能,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音乐课堂也成为了欢乐的海洋,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在演唱教学中加强实践性
在小学音乐课中,唱歌是最能直接体现学生音乐素养的一项学习内容,在音乐课中占时较多,教师也会花更多的精力在学生的演唱教学中。但在实际教学中,演唱作为实践性学习,音乐教师会把教学时间花在各种音乐理论的讲解上,比如节奏、节拍、音区、音准等,还会亲身示范正确的演唱姿势,正确的发声、呼吸方法等,学生自我练习、摸索的时间却较少,导致学生陷入一种"知道怎么唱,却唱不好"的怪圈,所以教师要注意分配好理论教学是实操教学的授课课时,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集体、小组、一对一的演唱辅导中,鼓励学生大胆唱,放声唱。比如在小学四年级进入到二声部的学习中,此时学生已基本能识唱乐谱,在乐理上,教师可把三分之一的时间放在教会学生认识附点四分音符、附點八分音符、顿音记号、连线、升降号等,另外三分之二的时间则重点训练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比如在合唱中二声部最容易出现的音准问题,很多教师会狠抓二声部,其实这是避重就轻的做法,教师应该训练主旋律的稳定性,再加入二声部,对有音准问题的学生单独进行训练,利用循环呼吸的方法唱"u"或"m",训练他们的音准。总而言之,在演唱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实践和理论的关系,理论知识过硬并不代表能唱好歌曲,但能把歌曲唱好理论知识不会差到哪里去。
3.在音乐创编中加强实践
关键词:国培计划;教师置换培训;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235-01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全国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初具规模,基础音乐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正在得到不断的拓展和丰富。但与此同时,农村音乐教育改革仍然进展缓慢。从对湖北省部分地区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前期调查了解到,在农村地区,音乐教育改革举步艰难。领导重视不够,缺少师资,缺少设备,家长认识不够,这都是农村音乐教育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农村音乐教师缺乏、素质偏低严重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偏低,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下音乐教育改革的进展。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在湖北农村地区孝感市、随州市和十堰市的47所中小学(6所中学,41所小学)中,其音乐教师大多还是中师或大专毕业,有的是通过进修、培训等渠道获得学历并进入中小学任教的,而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数量偏少。此外,部分中小学音乐教师存在兼职的问题,有的学校由于师资力量不足,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不乏兼职现象。
(二)音乐课程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
虽然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中小学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方法逐渐得到改进,但应试教育对农村中小学教育仍然影响巨大,音乐作为非统考科目向来不受重视,因而针对音乐课程的教育评价机制建设长期滞后。本次调查中发现,孝感市、随州市和十堰市多数农村中小学尚未就学生音乐课程学业水平的评价和音乐教师教学成果的评价形成明确方法和标准,音乐教育评价方法与过程都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三)教师待遇偏低,队伍建设资金匮乏
音乐课程作为“副科”在中小学教育中向来不受重视,虽然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音乐课程及音乐教师的地位得到一定提升。但本次调查中发现,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偏低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且在学校晋级、评优过程中,音乐教师作为“副科”教师,往往被忽视,其工作成果得不到重视和认可。而音乐教师的培训,音乐师资条件的改善都需要政策、资金的支持,重视不足与资金匮乏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现有音乐教师队伍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
三、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对策
(一)依托“国培计划”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音乐教师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者,其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直接决定着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但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现状不容乐观,强化音乐教师队伍设的需求十分迫切。当前,正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也是“国培计划”实施的第三年,这为农村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提供了更大的机遇与发展空间,尤其是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对此,应依托“国培计划”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专业技能培训,延伸“影子模式”,同时积极举办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技能竞赛、优质课评选、专项技能如器乐、指挥、歌唱等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转变期教学理念,提升其教学热情和责任心。
(二)完善音乐课程评价机制
应不断健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考评机制,一方面,要明确对音乐教师教学评估的方法与指标,使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目标,有计划,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明确对学生音乐科目考查的方法与指标,使学生在学习音乐课程时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同时也以此更好地引导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进。学校之间也可借“国培计划”下的相关活动相互交流课程评价机制的建设方法和评价指标,从而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身课程评价机制,有效激励音乐课程“教”与“学”成效的持续提升。
(三)健全音乐教育发展保障机制
当前,改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待遇,增加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资源及音乐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成为保障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的重要前提。对此,中小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情况合理申请专项拨款,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对经费的管理与筹划,提升其有效利用率。此外,做好现有音乐教育设施设备的维护,提升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也是为音乐教师培训和音乐教育改革争取资金的重要措施之一。
四、总结
总之,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美育功能,在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强化师资建设和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以及改善音乐教师待遇和增加音乐教育资金投入,是推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的首要举措。
基金资助: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2012年度开放项目,项目编号:2012K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