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5 16:33:30
序论:在您撰写离职审计问题整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基层央行;内部审计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1)-0090-02
在目前不断加大内审监督力度的前提下,如何建立有效的内审发现问题整改机制,杜绝屡查屡犯,增强内审工作的有效性,是基层央行内审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结合央行执行文化建设的实践,从组织执行力的基本内涵出发,在探析影响内审整改意见落实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试图提出完善基层央行内审整改运行机制的措施和建议。
一、“执行力”的基本内涵及影响因素
执行力,是一个源自企业管理并且在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新理念。所谓执行力,就是组织完成任务的能力,是在人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整套行为和技术体系,是企业在达成目标过程中,对所有影响达成目标效果的因素进行规范、控制以及整合运用的系统流程。它既是一个人或一个团队执行具体决策和指令的能力或完成一项具体任务的能力,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组织精神、组织价值观、组织道德和行为规范、员工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关乎组织发展的各种内在动力要素构成的合力。
影响执行力的因素很多,但对内审整改工作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方面:一是理念与认知。它是执行力文化的支撑,是形成团队执行力的前提。组织的“执行力”最终表现为团队力量,要形成强大的团队执行力,首先需要形成一种共同理念与认知,使员工看到组织发展的前途和方向,保持行为的一致性,不同的职能部门、不同的员工在工作中才能形成一股合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出组织团队的力量,表现出知识与技能的聚合作用,为共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可以有效地提高组织的执行力。二是制度完善程度和可执行度。它是高效执行力的基础。如果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就会导致无制可依,或者执行效果大打折扣,若是朝令夕改,就会导致执行者无所适从,而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执行力低下。三是领导与组织。这是如何高效执行的根本。执行,不是简单的战术,而是一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采取行动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一门将战略与实践、人员与流程相结合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学问。包括执行流程的组织领导、方式方法和高效的执行工具,是影响执行力的最直接的因素。四是方法、手段与工具。正确的方法、手段与工具是提高执行力的可靠保障。执行力是一个组织成功的必要条件,组织的成功离不开好的执行力,当组织的目标方向已经或基本确定时,执行力就变得最为关键。而在组织目标的执行过程中,如何进行决策、落实行动计划、明晰行动路径、监控部门业绩都需要从流程入手、借助于有效的管理方法、手段和工具,实现组织职能的成功分解与实现,保障组织职能的有效履行。五是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协作共事的氛围。人的作用是目标到结果的关键环节,是影响执行力的关键因素。员工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各类制度的贯彻执行,从而决定了执行力的高低。
二、对强化内审整改执行力建设的建议
(一)转变内审思维理念。各基层央行要统一思想,从提高依法行政和央行治理水平的高度来认识内审整改工作,定期研究、解决内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分歧,要加强对员工特别是重要岗位人员的教育引导,切实提高全员对内审工作的认同感。内审部门及人员要增强内审服务意识,寓监督于服务之中。被审计对象要正确理解内审工作的职能和作用,消除对内审工作认识上的误区,从内审工作是帮助自身改进工作的角度配合好审计工作。
(二)完善内审整改制度。一是要制定《落实内审整改意见管理办法》。该《办法》应明确建立内审整改意见落实长效机制、整改责任机制和督办责任机制。设定相关责任追究条款,同时还应赋予内审部门相应的情况上报权、审计情况通报权、审计结果公示权、移交移送权、建议给予处分权、申请强制权等处理权,以便内审部门在检查落实整改意见时,对落实不到位的责任人,可以按照规定给予必要的处理,以确保审计问题整改工作的权威性和效果性。二是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解决执行制度监管缺位的问题。各业务管理部门要及时修改完善相关内控制度,确保各项制度执行到位,有效提高基层央行治理水平。
(三)强化执行控制力度。一是要强化审计问题整改过程中的领导力、组织力、协调力、控制力和约束力建设,明确审计问题整改的责任主体和职责分工,增强各主体的责任意识,确保整改工作不留死角。二是内审部门作为审计整改的督查主体,应依法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处理和整改意见,及时向被审计单位发送《内审结论和处理决定》,明确整改目标要求和整改期限等,并协调好相关业务部门,形成合力共同督促整改。三是被审计单位作为审计整改的执行责任主体,应依法加大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力度,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严格落实,并将整改结果在规定的期限内及时报送上级行和内审部门。四是相关业务管理和监督部门应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履行好督办管理主体的责任,分别负责组织和监督本部门依法落实审计整改建议,并对本部门审计检查发现问题承担直接责任。
(四)健全监督检查及整改机制。一是建立监督检查协调机制。要切实加强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将审计整改工作内容列入人事、纪检监察、办公室和相关业务管理部门检查督查的范围,明确各自的义务和责任,及时沟通监督信息,避免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形成监督合力和联动机制,提高审计整改结果的综合利用效果。二是完善审计整改检查机制。内审部门要从“免疫系统”角度出发,将审计整改工作贯穿于审计实施全过程,按被审计对象建立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台账,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审计决定、采纳审计报告及建议等情况,及时开展跟踪检查和回访,做到审中谋划、鼓励整改,审后跟踪、促进整改,切实提高审计整改实效。三是建立审计结果运用机制,严格审计整改问责。要将内部审计整改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及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纳入被审计单位年度业绩考核和主要负责人年度工作考核,与单位、个人评先选优、绩效工资考核直接挂钩,促进审计整改工作的落实。四是建立沟通交流磋商机制。对审计中所发现的影响较大的问题,内审部门要及时与相关业务部门进行磋商,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对重大问题的整改意见与决定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可提交监督联席会议会商解决。五是建立审计整改结果披露机制。内审部门要不定期地以情况通报、内部网络或其他形式的信息平台等方式,及时将审计整改情况在辖内通报,通过审计结果公开,增强单位领导和群众监督力度,扩大员工参与监督的范围,促使审计整改结果的透明化、公开化,促进被审计对象切实把整改措施落到实处。六是建立监督检查责任机制。对所有监督者实行再监督、再检查,加大对检查走过场或随意降低检查标准等相关再监督者的责任追究力度和处罚力度,促使其增强监督责任。
(五)提升员工综合业务素质。一是建立有效的学习、培训和教育机制,促进员工系统学习规章制度及法律法规知识,不断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努力提升内审人员按制度开展审计、用制度约束行为的自觉性,真正做到以制度规范人的行为,以人的规范行为防范风险,为内审整改工作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内审人员要采取“走出去”的方法,认真学习汲取他人先进的内审理念和做法,借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着力破解内审整改机制中的难点问题。
综上所述,内审整改意见的落实受到诸多方面复杂而又相互影响的因素制约,其中最核心的因素就是“执行力”问题。本文提出的审计整改所包含的理念与认知、制度完善程度和可执行度、方法和手段与工具、员工的综合素质等五个方面,层层推进,缺一不可。当然,内审理念的转变与制度的规范等都是一个长期的改进过程,其中必然会受到管理环境和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彻底破解这个难题,有必要将内审人员上收一级统一垂直管理,建立内审片区负责制,常设片区内审小组,分片包干,平时分散工作,开展检查时集中行动。
参考文献
[1]付后裕.破解审计整改难的思考[J].审计月刊,2012,(4):23-24。
[2]黄忠.加强审计整改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2,(22):164-165。
[3]王芬芬,刘正军.公司治理视角下的内部审计执行力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21):143-145。
[4]熊文辉.当前审计整改工作之我见[J].审计与理财,2011,(10):50。
[5]徐国平.审计整改难的难点与解决途径[N].中国审计报,2013-1-9。
The Research on the Issues of the Internal Audit Rectification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xecution
FENG Jianxin
(Pingliang Municipal Sub-branch PBC, Pingliang Gansu 744000)
一、当前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在行政管理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将这些问题汇总起来可以归结为两点,分别是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落后。这两种问题会导致国有企业出现投资大收益低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导致国有企业亏损等,下面将针对这两大突出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1.行政机构庞大臃肿
我国的国有企业行政机构都非常庞大,在进行几次改革之后仍然没有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在有的国有企业还出现了增加行政机构的现象,国有企业在实际的运行中并不需要如此多的行政管理部门,增加的管理部门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工作,这无疑会增加国有企业的经济负担,使得国有企业很难盈利。
2.权力集中缺乏制约
国有企业部分员工存在严重的思想,这种思想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而且国有企业的权利也掌握在少数管理层手中,管理人员根本没有切实的了解下属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对于企业所做出的任何判断或者管理都不切合实际,那么国有企业的员工在工作中就会丧失积极性,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缺乏效率。这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企业无法得到更大更好的发展,而且还会加重国有企业的负担,使国有企业存在着亏本运行的情况。
3.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相对落后,人力资源浪费比较严重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所以各个企业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但是在我国的部分垄断行业的国企中却存在着人才浪费的情况,因为是垄断行业的国企所以在工作中不需要进行创新就可以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样就会使得企业人才缺乏竞争力。而且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比较落后,没有将企业员工有效的调动起来,那么就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国有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权力赋予人事管理部门,但是人事管理部门主要从事的工作并不是将员工进行有效的安排,而是对企业员工进行考勤并进行相关的档案管理工作,这样的话人事管理部门就失去了其应有的职责,而且还会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新性。
二、深化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和内容
1.实行和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
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是建立以经理为首的指挥系统并对企业进行科学化的行政管理,那么为了达到这个管理目的就需要明确行政首长的职责与权力,让其在规定的范围内,合理的行使管理权力,另外行政首长还需要一个具有较高水平的咨询部门,主要是为了防止行政首长做出失误判断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2.合理设计行政组织机构
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主要是依靠行政命令来执行的,在行政命令下各部门就会迅速执行并且流通贯彻。行政管理工作最忌讳的就是机构杂乱、信息流通较差,因为这样会导致公文的履行效率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就要设计合理的行政管理机构,以此来达到科学化、高效化的管理企业员工。
3.选拔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同样在行政管理中也需要优秀的管理人才,优秀的行政管理人才所需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良好的个性和心理特征、政治素养、创新意识、身体素质这些一般素质,此外还需要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协调统筹全局的能力以及择优决断能力,另外就是需要广阔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包含管理知识和技术知识。只有具备高素质、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行政管理人才才能够促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4.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集团所属各子公司、总部各部室:
华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审核组,按照国家认可规范的要求,于2020年7月13日至8月14日对集团公司进行了监督审核。按照GB/T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50430-201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45001-202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结合集团公司实际情况,对集团公司所属子公司总部及17个在建项目部进行再认证审核。审核组对今年的现场审核表示满意,指出三公司、四公司变化非常明显,集团公司规范化管理有显著提升。审核结论给予通过。
审核组在末次会议上,向集团公司反馈了六项体会和九点建议。
六项体会:
一、企业面貌焕然一新。集团公司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三步走”发展战略,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项目管理创效年”活动,大力建设“品质二十三局”,高品质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坚实。未发生等级安全事故和质量、环保责任事故,获得四川省、股份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二、科技创新成绩突出。国家级创新平台再添1个,是铁建系统内工程局第一家通过认定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成功申报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集团公司科学技术中心获四川省发改委认定的“四川省轨道交通装配式建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三、“项目管理创效年”成果丰硕。一公司获2019年全国公路信用评价AA级,集团公司在11个省参与公路工程信用评价,其中云南、河北、重庆3省市为AA,其余8个省市均为A级。
四、“子公司发展空间和质量提升年”活动广泛开展,工程公司建设得到加强。编制下发《“子公司发展空间和质量提升年”活动工作方案》,编制《试点子公司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和治理层决策权限清单、子公司副职绩效考核办法等支撑性附件。持续推进项目规范管理和质量提升活动,编制《项目分配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着力推进“六集中”,提高集约化管理能力;坚持“八统一”,发挥法人管理服务作用。
五、风险防控有力增强。集团总部内控评价发挥积极作用。全年舆情监控无警报、网络安全无事故。合规体系更加健全。
六、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集团公司综合信息管理(EIM)系统正式全面上线,全面替代原PM系统,为自主建设的最大核心业务系统。大力推广智慧工地建设,BIM进度管理系统已具雏形,智能磅站系统已部署落实,拌合站管理系统已在成绵苍巴项目实施,GPS车辆调度及油耗监控系统已试点上线,隧道车辆调度系统在大瑞铁路项目启用,劳务实名管理系统已完成研发。
九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培养力度,重视履约风险。
二、加大对新进入领域项目的关注力度,防范各类风险,特别是施工质量引发的运行安全风险。
三、加大对安全风险识别评价的培训,使风险识别更深入地与设计文件挂钩,使风险清单、风险等级真正指导施工和管理。
四、尊重设计文件,克服侥幸心理。
五、隧道高风险里程段施工要按危大工程进行管理,实施风险预警、超前地质预报核查、专项方案审查、施工条件验收内部许可制度。
六、加大现场爆破器材管理。
七、加强模板、挂蓝等设计、验收、使用管理,树立本质安全管理理念。
八、加强工地试验室管理。
审计厅对原主要领导离任审计时,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并做出了较客观的评价,对于提出的问题我们虚心接受,如:不良资产数额巨大;对外担保、或有负债数额较大,存在较大财务风险;个别单位备用金出借管理不善等等问题,对此我们加大管理力度,进行了积极整改落实。
2、对有些问题,如提出的:“抵账业务管理尚不够严格,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公司出借国际分公司资金,形成损失,未纳入会计报表;部分子公司报表未纳入公司合并报表”等等问题,对此我们提供了大量有力的相关证据,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明工作。
(七)组织清理国际分公司遗留问题。
国际分公司机构解散,资产财务没有移交,经办人员也均离职,给清理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为了维护企业利益,减少损失,想方设法组织人员进行了清理,通过与离职经办人员的积极沟通、耐心说服、配合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其中228万元的冰葡萄项目及时做了税务申请,允许列入坏账,税前列支。个人债权也进行了认真清理,效果明显。
(八)积极应对税务稽查。
市地税稽查局对我公司到财务情况进行税务检查,提出的补税问题集中有两项:一是对拆迁补偿收益要征收所得税。二是对经税务局批复允许税前列支管理费项目中的工资,按计税工资调整计算所得税。若该补税事项成立,将给公司带来无法想象的巨大压力,为此,积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同国资委、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等相关部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沟通,取得谅解,达成共识,向税务局提供证据,做好解释工作,化解矛盾,维护了企业利益。
(九)完成了清产核资的后期工作。一是对的清产核资工作中发现的各企业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度建设、专题研究,实地调查解决等方式,进行了落实整改。二是组织企业相关人员补充大量证据,协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当面向国资委对公司申报的损失进行了逐项解释,国资委据此予以认定,决算工作前下达批复。
1.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建设功能,促财政节支增收。针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年年老一套、岁岁旧面孔”问题,该局经综合分析和反复论证认为,工作缺乏创新、建议针对性不足是“病因”。为此,该局加大了对掌握资料的汇总分析,向区委、区政府提交高质量的专题分析报告、合理化意见建议12条,促使出台规范性文件2个,成立领导小组1个。为解决财政资金多头审批、投入分散问题,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关注政府债务、规范财政风险的审计建议,区里出台实施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完善财政开支审批制度的意见》,实行了大额财政拨款区委书记、区长、常务副区长等5人会审联签措施;针对地税审计中发现的税收资源管理难问题,提出了建立由区财政、地税、审计共同参加的联合治税领导小组,建成了财政增收的长效机制;为解决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运转困难问题,向区里提出了应高度关注乡镇财政运转情况的分析报告,区政府很快出台实施了《关于调整镇级财政体制的意见》,使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在服务宏观调控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发挥审计“免疫系统”预警功能,促干部廉洁勤政。针对社会反映的经济责任审计“审与不审一个样”和离任审计“一审一个大窟窿”问题,该局积极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加大任中审计比重,最大限度发挥预警功能,促进干部廉政勤政、干事干净。一是加强任中审计,铲除违规萌芽。今年以来,该局完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30个,其中任中审计达到23个,占76.6%。形成了干部任职“两年必审一次,三年轮审一遍”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将部分违反财经纪律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善于总结归纳,及时提出预警。为协助领导干部过好离职、退休这道坎,该局对近3年来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违反财经纪律问题进行汇总整理为8类,联合纪委、组织部门下发到全区60多个部门、镇(街道办),提醒他们自觉遵守财经法纪,以免出现贪污私分、突出花钱问题;三是完善体制机制,规范干部离职。针对部分项目不能做到“先审计后离任”的实际问题,建议区里必须规范干部离职,实行离职责任交接,由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区里出台实施了《领导干部离任责任交接办法》,较好地解决领导干部离任中存在的“一走了之”问题,减少了国有资产流失。
3.发挥审计“免疫系统”监督功能,促民生工程建设。近年来民生工程投入逐步加大,老百姓在享受实惠的同时也对资金使用提出了许多置疑,该局认为资金使用无监督、不整改是病因。为此,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10个专项资金审计项目,促进区委、区政府启动了两项民生工程和两个规范性文件。如通过对敬老院布局、五保户供养资金和标准、拨付是否到位等情况的专题审计,发现7处敬老院改扩工程进度缓慢,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不到上级规定的80%的要求。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送了《我区迎接社会老龄化任重道远》的专题信息。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先后批示了专题信息,多方筹集建设资金320多万元,实施了7个镇(街道)敬老院改扩建工程,新增养老院床位300多个;通过开展村级干部工资补贴情况专题审计,发现个别镇街以经费紧张为由迟发、少发村干部工资补贴,挫伤了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通过积极向区里提交意见和建议,促进区委、区政府下发了《关于统筹发放经济薄弱村村干部补贴的意见》,将空壳村、经济收入较低的行政村村干部工资补贴发放落到了实处。
【关键词】大数据 内部审计 影响 研究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逐渐实现了现代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公司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从2013年初,国网大同供电公司审计部门开展了“大数据下供电企业内部审计变革研究”的项目,就大数据对供电企业内部审计的影响,以及内部审计如何应对,审计工作中如何利用电子计算机审计开展处理数据、分析数据、驾驭数据等进行研究,并逐渐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审计实践之中。
一、大数据对供电公司内部审计的影响
长期以来,供电单位传统的审计方式具有一定缺陷:孤立分析数据,单纯依靠经验发现问题。缺乏采集管理、科学分析电网信息系统中海量电子数据的技术,也就无法满足企业审计发展的新需求。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面对大数据所带来的新技术、新思维的变革,公司内部审计需要应时而变来适应思维模式及数据处理模式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审计方式、审计抽样方法、审计评价模式、审计重点等。而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能了解数据的变化以及数据处理技术的变革,更要能处理数据、分析数据、驾驭数据,要能够充分、及时地从大量复杂的数据中,辨别内部审计的意义与价值,并协助决策层做出最佳的决策。
二、大数据下供电公司内部审计的几个转变
(一)审计方式向连续审计转变
以往审计中,公司审计人员只是在完成财务收支或经过特定的周期或离职等情况的时候才进行审计,而且审计中并不检查公司所有的信息,只是抽样分析。这种有限的检查很难起到监督作用,审计方式对于公司迅速发展的经营活动的真实价值或合法性显得过于迟缓。随着国网公司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公司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建设逐渐成熟,大数据技术及大数据基础使连续审计成为可能。而连续审计可以降低传统审计过程中的时滞问题,降低审计错误和风险,促进公司发展。例如,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已经在新开发的审计系统中固化了连续审计模块,该模块可以实现在线的风险预警,并安排专人进行日常数据连续审计,将发现的风险数据、超预警值指标及问题登记为疑点,并建立审计底稿,按照重要程度进行远程审计、核实或下发给现场审计人员进行现场核实。该模块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改进传统的审计抽样方法
以前,公司的常规审计工作广泛采用随机抽查法,利用抽查法所得出的审计结论出现重大错误的可能性极大;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使审计人员意识到现行的抽样审计方法忽视了大量的业务活动,无法发现和揭示公司内部发生的、对财务信息真实性有重大影响的舞弊行为和技术性错误,难以对经营管理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评价。
为此,目前公司审计抽样开始向三个方向发展:系统化、模块化、智能化。审计抽样系统积极吸收审计、统计、计算机、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抽样模型得到及时更新,抽样经验在知识库中得到积累,审计抽样系统开始“学习”、“推理”,不断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将海量的数据经分析、预测等“加工”后,以知识的形式呈现给审计人员,为审计人员发现审计问题提供深度支持。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应用的深入,公司内部审计逐渐开始能够从大量的、杂乱无章的海量数据中发现潜在的有用的信息,能够从这些大量的数据中发现被审计单位(部门)运作的基本规律及特征;预测被审计单位(部门)发展的趋势。公司审计也不仅仅局限于抽样审计,而是对大同供电公司所有财务、营销、基建业务等经营数据的数字式连续审计。
审计抽样系统会强大到处理复杂的运算,这一度严重困扰着审计人员。为此公司审计部与部门科研单位合作,开始尝试性地利用大数据技术改进后的审计抽样算法来对这些审计数据进行分析,进行数据挖掘,找出特征数据,缩小抽取样本的数量,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利用关联规则,预测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的高低,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
(三)促进审计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目前,公司内部审计成果应用主要是针对屡查屡犯的问题进行重点检查、督促整改,部分县(支)公司已经将审计成果应用闭环管理的手段对整改过程进行管理,以达到良好的审计成果运用效果。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审计成果的进一步应用。为此,公司审计部门采取了如下举措:促进对以往审计中获取的大量信息资料和相关资料的汇总、归纳,从中找出基建、营销、财务等方面的内在规律、共性问题和发展趋向,通过汇总归纳宏观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审计信息,以及运用审计成果,为公司领导提供数据证明、关联分析和决策建议,从而促进完善制度、机制、决策和执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促进问题的全面发现,即应用大数据技术将同一问题归入不同的类型使用,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整合提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通过对带有共性、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挖掘,提炼出问题与数据中的关联性,将所有问题通过 IT 手段检查出来。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连续式审计,促进审计问题的整改监督。将审计成果进行知识化留存,通过大数据技术,将问题规则化并固化到系统中,以便于计算或判断问题发展趋势、对问题进行预警等。将审计人员与审计成果、被审计单位与审计问题进行关联,并进行信息化备案;在进行下次检查时,根据审计方案中的重点,有侧重地选取有相应检查经验的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并按审计目标抽取相应被审计单位进行重点审计检查等。
一、在经济新常态下依法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善
目前在审计法规制度方面还存在着漏洞,如在绩效审计法规中的具体操作规则不够明确,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审计的处罚决定意见主体和依法执行处罚主体的双重身份,同时欠缺应对干扰审计工作行为的可操作的强制性措施、因法律法规的不完善而引起的解决问题难及对整改落实情况缺乏制约等问题。所以要想高效发挥审计的作用,需全面完善审计的相关法规。
(二)部分审计对象的法律意识薄弱
有些审计对象不支持和配合国家审计的工作,或阻碍和干预审计过程。在对待审计要求整改的问题时,态度不够端正,仍然存在整改不力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监查的效果。
(三)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水平低
当前审计团队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具备法律、经济及计算机等综合素质的多方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太少。个别审计工作人员停留在仅关注财政收支的真实合法性的层面,而资金绩效的审计能力不高,这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审计的需求。
(四)审计方法缺乏创新性,有些滞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都处于信息化时代,许多行业都采用高新技术来辅助企业的管理发展,如社会保险、金融业等行业的信息化管理程度较高,但在计算机审计方面的人才还欠缺,最突出的问题是基层审计机关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和能力严重不足,影响到了审计的深度及广度。在促进审计全面覆盖过程中,存在审计管理不力,制定审计计划及内部管理创新不足等问题,甚至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及评定体系。
二、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审计要实施依法审计工作的战略措施
(一)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审计法律法规体系
在新常态下,国家的经济、政治结构及治理体系都得到优化提升,经济运作及权利运行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深入贯彻审计法律制度,要求审计在立法时必须满足当代经济发展的需求且同时保证审计执法的独立性。在公正公平、维护法治的前提下,做到立法科学,建立多层次的审计法规制度体系,再围绕确保审计监督权独立性、推进审计全面覆盖等目的,加强完善审计立法体系。在审计从侧重审计监督财政收支的真实合理性向审计监督综合能力提升的转型期中,应加快明确政府绩效审计中审计对象、广度及深度、操作程序、相关部门机关的职责和权限、审计成果的公告等,同时制定相关审计准则及工作规范。保障审计立法与其他立法体系之间不产生脱节现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的执法权限,制定审计处罚决定执行追究法律责任制度,完善审计策略,规范审计行为。
(二)加快推进审计的全面覆盖
审计全覆盖是指将全部公共财产、国有资产与资源的管理配置以及所有相关机关、人员都包含在审计范围内。需采取管理所有公共财产、国有资源及资产以及全面的、动态地管理涉及部门及人员的审计手段,主要侧重于审计监督财政支出配置与支付转移、管理运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通过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违规违纪案件线索,捍卫法纪,促进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完善财政支出结构,减少管理运营成本,制约财政转移支付与专项资金使用行为,推进政府在投资建设项目时慎重决策及行为规范,加快经济转型及结构调整,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加大对重要项目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力度
国家审计应加大社保、资源、财政及金融等重点整改领域的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力度,通过审计推进行政管理运行与权力运行政策措施落实,打造规范化的、公平竞争性的经济发展的环境。基于确保财政收支真实合法性的基础上,提升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同时增强养老和医疗保险等社保基金的筹集、整合到合理配置以及保障性农居项目、基本生活保障、教育科普等资金的审计力度。
(四)有效发挥审计的反腐功能
在审计监督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善于发现关键领域中存在假公济私、擅离职守、贪污受贿等违规违纪问题,并对案件涉及人员展开深入调查分析,找出根本原因,促进强有力的防腐反腐制度体系的形成,高效发挥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全面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努力共建廉政、让民众信任的政府。
(五)提升审计工作策略的创新性
加大组织方法、质量管理和审计方式的创新力度,科学整合配置审计资源,改善审计队伍专业结构,完善互助协作、互补共利、资源共享的审计机制。在组织项目过程中,将预算执行与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专项资金审计有机融合,进行统一整合、利用与管理。同时提高审计电算化水平,增强高负荷的业务数据处理能力,尤其是财务数据与其他业务数据结合审计分析能力,不断提升审计质量,有效控制审计风险。
(六)抓准问题,摸清原因,并进行严格整改
加大审计中问题整改落实力度,是顺应国家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需求,也是加强审计的监督职能的手段之一。同时保障了财政资金与国家经济的安全,促进依法行政的进程。因此,应该严格监管审计对象认真实施审计整改,并将重点领域整改落实情况单独列出作为一项重要审计项目,并把整改情况公布出来,促进审计对象积极及时整改、规范其行为。
(七)提高审计队伍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
可以采取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及工作实践等方法来帮助审计人员学习国家整改政策、财会管理制度及综合分析能力等相关知识,培养其分析判断审计事件、深入挖掘、揭示问题并做出公正的、科学的评价能力,使他们能根据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便建设素质专业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审计队伍。
(八)坚持依法审计,树立良好形象
依法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及其人员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审计监督权,依审计程序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它不只是审计监督财务收支的真实完整性,同时要关注财务收支实施过程的合法合规性。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首先是加强审计思想建设不断增强审计领导层的政治意识、服务意识等各方面意识,提高其政治觉悟、专业理论水平,为依法审计奠定好思想基础。然后是加强内部监督管理,严格治理审计队伍,不断完善审计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立法督察机构,高效发挥纪检及审理复核的作用,强化审计干部行使审计权的执法情况以及审计工作的规范情况的监督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就要从严处理,确保廉洁从审,坚决树立维护审计机构公正严明、廉洁奉公、依法办事的社会形象。
(九)积极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重点关注审计的重要领域及关键环节,注意发现机制性及体制性等潜在性问题,及时提出防范措施,给予控制风险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在审计建议上既要统筹全局,也要做到切合自身情况,确保可行性,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