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效沟通协作范文

时间:2023-07-25 16:33:22

序论:在您撰写高效沟通协作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高效沟通协作

第1篇

关键词: 四维关系 高校教务秘书 沟通协作能力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对工作有清晰的分类,为此,本文分析了教务秘书工作与学校教务处、院系领导、教师、学生的关系,并在这四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做好教务秘书这项工作应具有良好的业务沟通协调能力、思想沟通协调能力、情感沟通协调能力。

1.高校教务秘书工作的四维关系

1.1教务秘书与学校教务处

高校教务处和院系教务秘书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务处是学校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教务处的工作状态反映一个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的状态。院系教务秘书是高校二级教务管理机构的主体,是教学管理队伍中最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院系教务部门需配合并最终执行教务处各个科室所下发的工作,如教材征订与发放、课程安排、考务工作、教学场所协调等,教务秘书具有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1]。

1.2教务秘书与院系领导

教务秘书是院系教学工作的重要管理者,在教学副院长和各教研室主任的领导下,处理日常教学行政等事务,完成学院领导交办的一些事务。此外,教务秘书要深入教学工作第一线,了解和掌握教学工作的运行情况及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收集师生对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教务秘书还要协助院系领导做好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或修改和落实工作;协助院系领导做好教学检查工作;协助院系领导组织教师参加精品课程建设、特色专业建设、讲课比赛等教研项目的活动,是学院各个领导教学工作方面的得力助手。

1.3教务秘书与教师

教务秘书为教师提供最直接的服务,包括通知文件精神,为教师提供最及时的教务信息,如学校、院系教学工作的转变、各个节假日的放假安排、学期教学周的安排、因重大事件影响教学的通知或通报等;处理教师紧急突发事件等如调课和停课;为教师核算教学工作量;组织和提醒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申报教研项目等;直接将教师的意见建议向上级主管领导或教务处反映。

1.4教务秘书与学生

教务秘书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通常要与学生班干部接触,通过班干部的配合,组织好各级各类考试工作,包括期中、期末考试和英语四六级考试及国家级、省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等;鼓励或协助组织学生参加实践、竞赛和社团活动。此外,教务秘书还需要为学生解释培养计划和各项规章制度,指导和帮助学生选课;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保障他们如期完成学业;及时核查学生学分修读情况,对应届毕业生进行毕业资格和学位核查,对取得学分相对较低的同学提前发出警示;有时还需要配合学院学工部门接触一些特殊的学生,如考试作弊学生,休学学生,延长学制学生等。

2.从四维关系谈教务秘书的沟通协作能力

沟通是使内部密切联系和协调一致的基本环节,是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教务秘书要同时和教务处、院领导、教师、学生打交道,是四者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与学校、院系各部门、各系或教研室之间保持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学院教务秘书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充分考虑到各方的特点和需求,保证高效率的工作,建立起互助合作的融洽关系。

2.1业务沟通协调能力

学校的教学活动要顺利进行,就必须加强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业务沟通。业务沟通的目的在于保证信息准确及时地上传下达或平行流动,使教学活动的任务和目的顺利实现。文件传达、接待来访、咨询服务、请示汇报等都要求教学秘书具备良好的业务沟通协调能力,前提是教务秘书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熟悉本系专业的教学环节、课程和专业,掌握教师授课的信息,在沟通时要迅速及时,办事不能拖拉;沟通符号应明确易懂,具有较强的条理性,切忌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沟通渠道应畅通无阻[2]。

2.2思想沟通协调能力

处理教师的各种突发事件时,如临时停调课、考试安排冲突,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教师教学事故等情况,作为教务秘书要灵活、机智地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和教师交流时,注意语言表达方式,避免激化矛盾。这就要求教务秘书“热心”、“诚心”、“知心”,教师有困难,尽力帮助;讲真话,有诚意,遇到个别教师出言不逊、恶语伤人,在思想上要准备“容天下难容之事”,相信事实和真理。这种沟通思想的良好反应,就会在教学工作中化为潜在的动力,相反,如果教务秘书喜怒无常、冷漠、推卸责任就会导致与教师关系紧张,情绪对立,从而影响教学工作。

2.3情感沟通协调能力

与学生沟通时必须平等待人,要把自己和对方的位置放平,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这样,感情交流才可以顺畅进行,协调工作也容易取得成功。特别是对待一些特殊学生,如考试作弊学生,要换位思考,由于对方所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有可能导致意见分歧,或发生冲突。因此要通过换位思考,不能一味指责,配合学工部门使其真正认识到错误,达到协调的目的。此外,由于教务秘书平时接触最多的一类学生是班干部,在布置工作当中应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性[3]。这些都要求教务秘书掌握一定的心理知识,培养自己良好的情感沟通协调能力。

3.结语

从教务秘书管理工作中的四维关系分析不难发现,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对教务秘书有着重要意义,高校教务处应重视教学秘书的继续培养工作,提高沟通协调能力。且高校教务秘书应不断探索教务管理工作中沟通协调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校、领导和师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张鲁潮.浅析高校教务管理机构的服务性[J].考试周刊,2011,79:193-194.

第2篇

一、沟通协调能力概述

1.沟通协调的含义

沟通协调是指在工作中管理者妥善处理好与上级、同级、下级等之间的关系,尽量减少摩擦,从而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的能力。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要想做到下级安心、上级放心、同级热心、内外齐心,必须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2.沟通协调对管理者的要求

首先,积极沟通。重视且乐于沟通,愿意与人建立联系,在遇到沟通障碍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方法对待冲突和矛盾,而不是强权或回避;其次,换位思考。能够打破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尝试从对方的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体察对方感受,促进相互理解;再次,及时反馈。重视信息的分享;用心倾听各方的意见,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和回应。

著名的周哈利窗模型根据对信息的“暴露”和“反馈”把个体在交流时的心理分成了四个区域,即开放区、盲区、隐藏区和未知区。该理论认为改善沟通协调工作的实效性应该从缩小隐藏区和盲区两方面入手。缩小隐藏区是增加信息的暴露程度,坦诚的与他人分享信息,让其他人更了解信息,扩大开放区,减少未知区;缩小盲区是指提高他人对管理者和信息的反馈程度,这样可以促进沟通双方的理解和友善,同样可以扩大开放区,减少未知区。

二、高校教学秘书沟通协调工作的主要内容

1.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相关部门指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等职能部门。在高校具体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学秘书应该做到积极主动与相关处室保持紧密的联系,比如认真配合教务处协调安排本系各专业教学计划的落实,组织学生选课,配合组织各类统考工作的报名、收费、审核学生名单、落实监考人员;根据财务部门的相关规定核算外聘教师和自有专职专任教师的课时费等。

2.与院系领导之间的沟通协调

与院系领导的沟通协调主要是指充分发挥参谋和辅助作用,协调院系领导之间就相关问题及时加强沟通、交换意见,避免互不通气、矛盾集聚,影响集体的团结与和谐。作为教学秘书应该给自己准确定位,充分发挥参谋和辅助作用,就所在部门的教育教学情况特别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向领导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在汇报过程中,沟通协调要讲究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如实反映相关情况,做到不利于团结协作的话不说,偏激片面的话,闲话、气话不传,争取让领导之间互相理解、相互支持、步调一致、融洽共事,积极营造和谐相处、团结协作的先进集体。

3.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协调

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协调主要是指积极做好桥梁和纽带的角色。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部分教师不实行坐班制度,而且在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教师队伍中还有一定比例的外聘教师。作为高校尤其是独立学院的教学秘书平时要加强与校内外任课教师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安排、教室安排、考试安排、成绩登录和教师工作计算等方面的工作,尽量避免发生教学事故。

4.与在校学生之间的沟通协调

根据现代大学生的特点,高校教学秘书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协调应体现尊重、理解、包容等特点,对学生在各个方面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对学生的咨询,应给予耐心的解答;加强与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和思想状况;对学生选课、补考、学籍、成绩等相关工作要适当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着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能力之间的矛盾,教学秘书必须进行适当的协调,使效果达到最佳。

三、高校教学秘书在沟通协调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1.沟通协调职责有待明确

作为高校管理人员的教学秘书,是在教务处和院系的双重领导下进行相关的工作。关于教学秘书的岗位职责,尽管各个高校或多或少都有规定,但是具体的职责范围不明确,尤其在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教学秘书要负责教学管理、科研、学籍、考试、排课、与外聘教师的沟通等。岗位职责内容的不清晰直接导致了沟通协调职责范围的不明确。

2.沟通协调渠道有待通畅

在高校中,教学秘书是部门与部门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教学秘书的日常工作要受到领导、教师与学生的多重监督,其沟通协调各方面关系的渠道相对不通畅,这一点主要在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中教秘与领导、老师之间表现的较为明显。在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中,职工均没有事业编制,职工和学校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劳动关系,故职工在工作中就处处得察言观色,小心谨慎。教学秘书尽管属于管理者,但是没有实际的参谋权,只是教学管理决策的传达者和执行者。部分领导、老师和学生对教学秘书岗位和角色缺乏正确的认识,无论大事小事甚至是一些琐事都会找到教学秘书,为了维持和谐的工作关系,教学秘书不好意思推辞。久而久之,沟通协调渠道的不畅通会引发教学秘书对岗位的厌倦感。

3.沟通协调效果有待提升

教学秘书岗位职责范围较广,所以其沟通协调的效果总体不佳,这一点在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中教秘与学生之间表现的比较明显。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生源跟公办院校相比总体素质有一定的差距。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学费相对较高,学生大多数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经济条件的优越感使学生缺乏一定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学秘书与学生沟通协调的难度。教学秘书的一些工作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学生自认为学费较高,对教学秘书角色缺乏正确认识,仅视其为服务者,对其工作缺乏一定的尊重。当对工作的付出与回报不对等时,会影响到教学秘书的工作热情,甚至引发师生之间的抵触、对立情绪。

4.教学秘书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在各个高校中,大多数教学秘书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相匹配,其知识结构、学历层次和技术职称等于本专业的任课教师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科技的进步,教学秘书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越来越趋向于现代化、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这对教学秘书自身的综合素质相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教学秘书对岗位角色和工作内容缺乏争取的认识,认为教秘工作就是一些琐事的处理,未充分意识到先进的管理工具对有效提升沟通协调效率的重要性。久而久之,传统的工作方式必然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办公要求,从而导致办公效率低下,影响工作热情,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四、有效提升高校教学秘书沟通协调工作创新与实践水平的建议

1.强化服务意识

优质的服务可以使教学秘书在领导、教师和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威信,从而得到大家的信任、认可和支持,有效激发教学秘书的工作热情,促进同事之间、师生之间构建融洽和谐的关系,进而推进教育教学的有序进行。所以教学秘书应根据岗位职责准确定位,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以师为人和以生为本的理念,设身处地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围绕着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心问题,为领导、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人性化的服务。

2.增强协调能力

高校教学秘书位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枢纽位置,在工作中需要沟通协调左右,贯穿教学上下,联系部门内外,所以有效的沟通协调能力是教学秘书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有效的沟通协调需要技术和技巧,主要体现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和较强的亲和力。比如教学秘书要把上级部门或兄弟院系的有关事宜或重要文件及时准确地传达给所在部门的相关领导和教师,同时将学生对教学情况的信息反馈认真加以汇集整理分析,以保证教育教学有序进行。在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过程中要做到客观、公正,积极营造融洽、祥和、互相信任的良好工作氛围。

3.培养敬业精神

教学秘书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份相对琐碎复杂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学秘书要一丝不苟地认真对待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每个环节,同时也对教学秘书的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一位合格的教学秘书,要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任劳任怨的无私奉献精神,忠诚高等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对领导、教师和学生要热心、耐心,面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冷静理性,不急躁,不冒失,按照相关的规定,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来处理沟通协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保证教学秩序稳定。

第3篇

一、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现状

第一,地方高校依旧是协同创新的主体。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各地高校积极响应号召,推动协同创新的实现,并且在创新机制不断建立的过程中,高校逐渐实现与各个研究机构、企业的深入合作,通过资源共享、协同合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创新性研究做出巨大贡献。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的科研成果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高校,并且高校研究成果所占据的比例在逐年增加。随着高校创新能力的增强,我国的科研成果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高校创新性还有待提高,但总体来说,高校已经是协同创新中的主体,并且一直在创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二,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环境现状。政策环境方面,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规章,激励高校进行不断创新。“2011计划”的制定,带动了“211”“985”工程的发展,使这三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推动。同时,科研中介服务机构也逐渐建立起来,但其对资源和创新成果的利用还未能达到期望值,有待进一步提高。另外,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也正在大力开展过程中。协同创新平台的建立,为地方高校提供更好的自主创新机遇,高校可以通过科研开发、创新研究等,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更为实用的商品,形成有规模的产业。第三,地方高校协同创新主体之间联系的现状。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个体进行科研创新,都面临巨大的风险,为了提高地方高校规避创新风险的能力,就要积极地寻求协同创新的机会。在这样的前提下,地方高校、科学研究所和企业之间形成协同合作的关系,实现协同创新。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与研究所、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还不够稳定。协同创新基本都停留在短期合作的层面上,难以进行长期的合作发展;合作联盟的组织形式还未能符合协同创新的全面要求,有待进一步优化;高校、研究所偏重于学术、知识方面的研究,而企业更注重经济效益。第四,地方高校协同创新成果的转移与转化。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研成果转化率偏低,能够实现产业化的成果更是微乎其微。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高校的科学研究脱离社会需求,未能及时获得市场对于科学技术需求的相关信息。并且,一些高校研究者只注重科研成果中的技术含量,而忽视其实用性,导致科研成果缺乏市场。另外,由于我国高校对科研的资金投入较少,使得高校在科研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难以达到预期的科研效果。除此之外,我国科研专利的产出结构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发明专利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二、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构建的建议

第一,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环境创新的建议。首先,地方政府应当提供政策方面的保障。为了实现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的构建,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当地高校的发展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实现协同创新的规范化,并保证参与协同创新各方的利益,从而调动创新的积极性,促进协同创新的实现。其次,为地方高校积极营造创新环境。为了促进高校协同创新的实现,我国已经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对于高校协同创新运行机制具体的构建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些事务,没有相关的法律做保障,那么,政府就要充分发挥其职能,给予高校创新支持和保护。再次,相关部门制定更为具体的政策。地方高校协同发展过程中,涉及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的共享以及各方利益的分配。为了避免协同创新过程中,各方产生矛盾,相关部门应当制定更为具体的政策,明确各方的责任与权力,保障协同创新有序进行。最后,建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为高校提供相应的服务,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实现科研成果的商业化、产业化。我国应当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建立,并加强监督,促进该机构为高校提供更为可靠的服务。第二,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结构创新的建议。一是提高组织内部的灵活性。要想实现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的快速发展,就必须优化高校协同创新组织结构,增强创新组织的灵活性,打破原有的僵硬的组织模式,建立更为适合的现代化创新组织结构,并且在进行协同创新的过程中,灵活应对、巧妙组合,提高协同创新的效率。二是合理搭配结构内部成员。组织结构内部的成员是保证协同创新中心组织不断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实现成员之间合理的搭配,能够提高合作成员之间的默契度,共享科研资源,共同分析科研具体事务,使每一位成员都能够充分发挥其特长,在科研领域展现自己的价值。三是优化地方高校科研组织结构。高校自身具有优厚的科研人力资源和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优化高校科研组织结构,有利于充分发挥不同学科之间交叉与融合所带来的科研优势。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将不同的科研项目分配给不同的科研部门和研究人员,加快科学研究的进程。四是建立多样化的组织机构。第三,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流程创新的建议。一是建立合理的协同创新评价机制。建立协同创新评价机制,能够通过对不同科研人员工作的评估,反映科研工作实情。一方面,能够体现对科研人员的尊重,及时发现并解决科研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调动科研人员的研究积极性,保障科学研究的效率。二是建立有效的协同创新管理机制。在协同创新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科学研究人员需要与其他部门之间密切合作,而协同创新中心的整个团队需要拥有一定的自,才能够顺利开展科研任务,通过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保障科研人员在协同创新团队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职责。三是合理分配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利益。必须兼顾各方的需求,在保障各方利益的前提下,才能实现长久的合作。第四,地方高校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文化创新的建议。首先,协同创新团队领导者要做出表率。在协同创新团队中,领导者发挥着指导与决策的作用。因此,领导者必须拥有渊博的科学知识、远大的创新目标、强大的创新能力和强烈的责任心。其次,实现科学奉献精神与协作精神的一体化。协同创新完成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不同部门、不同人员之间的合作非常重要,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应当具有崇高的科学奉献精神,在贡献自己力量的同时,尊重他人的劳动,并且积极与其他成员进行合作,在良好的合作氛围中,科研人员都站在同等的地位上,才能完成科研目标,获得科研成果。最后,建立协同创新沟通交流平台。

作者:孙萍 单位:江苏省区域现代农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第4篇

【关键词】沟通;协调;提高

1 加强沟通,共建企业内部和谐

“企”字无人则止,供电企业构建“和谐企业”,促进企业与职工和谐是根本,职工既是和谐企业的主体,又是”和谐“的创造者,只有企业与职工和谐了,企业构建其他方面的和谐才有了根基和依托。处理好企业与职工的关系,首先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企业职工根本利益作为企业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意倾听职工的心声,尊重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其次是要关爱职工,不断改善工作条件、优化生活环境,积极为职工排忧解难。坚持”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积极为职工之间交流搭建平台,促进职工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与相互支持,和睦相处,在企业中营造融洽的人际氛围,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反而言之,人就是企业的动力源泉,只有调动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建性,才能使企业收获奇效。大量事实证明,人的潜力是无限而巨大的。只有调动了人员的思想主观能动性、动手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发挥出每个人的最大潜能,因此表明一个企业对每个员工潜能的挖掘、发现与发展的必要性。

建立和谐企业,需要共建轻松愉快、和谐友善、诚心换铁心的工作环境的和谐氛围。一方面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来提高员工素质,培养团队精神。另一方面也需要有不同的奖惩机制的激励,通过精神与利益的驱动,使职工大量释放自身的内动力。使其自觉自愿的为企业发挥出最大潜力和互动影响力。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家勒温认为群体行为不是各个成员个体行为这和,成员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际活动,即群体互动,这种互动和影响,若引导好可以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引导不好则会形成不稳定因素。因此,在企业管理中要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重视职工的愿望和价值,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是必要的。

员工队伍的和谐,可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凝聚力是构建和谐队伍的关键。对于凝聚力强的群体,成员之间彼此吸引、互帮互助,成员则会为群体的共同目标为之奋斗。相反,凝聚力低的群体,领导与被领导者、层与层之间、人与人之间彼此缺乏理解与沟通,就会造成人心涣散,士气低落。而具有成功光荣历史的群体不但凝聚力强,向心力和互动力的发挥也是十分强大。所以凝聚力是建设和谐企业队伍的基础,同时也需要通过培育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来吸引和凝聚员工队伍。

和谐企业简单的说就是指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它应该具有“依法治企、科学发展、公平协调、团结有序,诚信合作、美化环境、服务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核心是通过促进企业内外“和谐”,达到企业的经济发展、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性。对供电企业来讲,构建和谐企业对其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加强沟通,提高工作绩效

沟通就是让每一名干部员工针对一项决策意向,提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意见,与其他人员交流协商,为企业制定战略、出台决策提供参考。沟通必须是双向互动的,需要双方的密切配合,既要求企业管理者能够创造轻松的沟通氛围,让员工无拘无束,打开心扉;也要求员工能够开诚布公,畅所欲言。其目的是通过征求各个方面的意见,,择优去劣,形成共识。沟通可分为企业内部沟通和企业外部沟通。企业外部沟通,主要表现为企业与客户、企业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可通过正确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定期调研市场、走访客户,建立市场信息采集点予以实现。对于企业内部沟通,则主要表现为上下级之间、同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同级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涉及团结协作的问题,可通过提高团队精神、实现信息共享来解决。而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在某些企业通常表现为自上而下的单向沟通,自下而上的交流往往比较缺乏,这对企业决策的制定和执行都非常不利。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良性的上下级沟通机制,往往会出现决策与执行脱节的局面,使得有些决策听上去令人振奋,做起来却困难重重,决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是中途搁浅,不了了之。

例如:有一天,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到一家邮局去寄包裹。因为邮寄信件和物品的人比较多,邮局的工作人员有些忙不过来,有些不耐烦。透过厚厚的玻璃,彼得看到柜台里有位小伙子,一脸无精打采的样子。

彼得突然心生一念,应该使这个小伙子高兴起来。他提醒自己:“要使他对顾客产生好感,要使他愉快的工作,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说些好听的话来赞美他。”可是他又想:“这小伙子身上究竟有什么值得我赞美,而且确实是值得我由衷赞美的优点呢?”

彼得静静地观察片刻,最后终于找到了。当小伙子开始为彼得办理邮寄业务时,他立即友善地说:“你的头发太漂亮了!如果我的头发也能像你的头发一样漂亮,那该多好啊!”

小伙子抬起头,望了望彼得,起初有点惊讶,随即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谢谢您的夸奖!我这头发比起以前差多了!”小伙子谦虚地说。此后,小伙子的心情明显好了许多。他一边忙业务,一边兴奋地与彼得聊了起来。

彼得临走时,小伙子还自豪地说:“确实还真有不少人都很羡慕我的头发。”

其实,彼得并没有立刻回家,而是躲在一旁静静地继续观察一段时间。他发现,小伙子在工作中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

后来,彼得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著名的论断:“赞赏别人所付出的,要远远小于被赞赏者所得到的。”他将这个论断称之为激励的倍增效应。

管理学家彼得还特别强调地指出:“要相信:任何人都有长处,相信任何人都有可赞赏之处,只要‘诚于嘉许,宽于称道’,就一定会看到赞赏的神奇效力。”

第5篇

充分发挥高校统战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优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自觉地围绕发展先进生产力开展工作。和谐社会是一种全面系统的和谐,这要求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能够在社会这个大的统一体内相互依存、协调运作、良性转化。高校智力密集、联系广泛,高校的一些党外人士学术成就高、议政能力强、社会影响大。他们作为掌握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较多的一部分,既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又是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因此,在高校统一战线工作中充分发挥广交朋友、联络感情、平易近人、协商办事等作风,也就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人的作用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要结合高校实际,加强和改善党委对派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派基层组织在高校的改革、发展、稳定和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高校的广大党外知识分子在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是一支重要的依靠力量,高校要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积极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把党外人士的安排举荐工作抓紧抓好,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作用,把人才智力和科研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正是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的落脚点。

充分发挥高校统战工作为文化建设服务的优势,自觉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围绕发展先进文化开展工作。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高校新形势下的统战工作,要坚持把服务于发展先进生产力与发展先进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新形势下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又一显著特点。从这一特点出发,我们应该自觉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围绕发展先进文化开展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坚持对高校统一战线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当前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各种非、反思潮纷至沓来。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统战工作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要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和有的知识分子的工作,积极引导他们把才智和精力集中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上来,坚决抵御境外宗教势力对高校的渗透。

二是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升华。中华民族文化具有五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富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先进文化既要反映当今时代的要求,又要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因此,高校统战工作为发展先进文化服务,既要反映时代的要求,又要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第6篇

关键词:传统媒介;新媒体;共青团;宣传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143-0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3G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数字技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网络社区(SNS)、手机通讯平台(Fetion)、微博(Microblog)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广大青年,特别是高校大学生,作为思想观念最开放、最乐于接受和使用新媒体的社会群体,其思维方式、思想状态、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与新媒体正在发生深入的联系,传统的宣传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共青团工作发展的实际。基于此,开展传统宣传媒介与新媒体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协同应用与实践研究有其必要性。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

当前QQ、人人、微博等网络通信方式以其信息丰富、交流便捷、虚拟性和互动性,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的主要方式。同时,网络通信也带来不少问题,信息失控、人与人之间信任感缺失、各国文化的侵入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道德意识、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了极大冲击。因此,加强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对正确引导大学生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共青团宣传工作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共青团宣传工作是增进学校和广大同学沟通交流的桥梁。学校团组织的宣传工作发挥着增进学校和广大同学交流沟通的作用。同学们通过宣传工作了解学校的各项政策、方针、决议等,同时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学校,便于学校更好开展工作。共青团宣传工作是展示共青团内外形象的平台。共青团宣传工作是向广大学生展示共青团光辉形象的平台,从而为共青团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传统媒介和新媒体的异同

传统宣传媒介包括电视、报刊、广播三种,这里主要指报纸、简报、海报、宣传单、专刊等纸质宣传方式。新媒体是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在共青团工作中主要指网站、QQ、人人、E-mail、微博等网络、通信宣传方式。传统媒介的传播机制是一点对多点或点对面的传播机制,新媒体则呈现出多点对多点、全立体的特点。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体具有互动性,消息后面有大量评论、跟贴、转发,可以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新媒体具有传播快速,时效性强,快捷的特点,随时地向广大团员青年传播信息,更容易接近当代大学生。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介具有精准性,对海量的信息传统媒介会做出筛选,信度高,给广大团员青年留下印象深刻;传统媒介易保存,可重复阅读,有纪念意义,喜欢收集的同学可以根据需要分门别内的收集、剪裁信息;传统媒介针对性强,校报对信息进行筛选后进一步挖掘信息背后的故事,有针对性的报道,更加具有深度和良好的引导作用。传统媒介和新媒体都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渠道,在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中,都能以各自的方式向广大团员青年传播信息,可以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都具有自己忠实的读者,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有手机控、微博控,虽然新媒体深受同学们喜爱,但也有部分同学仍喜欢看报纸、简报、专刊。

三、共青团宣传工作中传统媒介与新媒体的协同机理

新媒体对传统宣传方式的冲击对团的宣传工作策略提出了新要求。而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在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开展中有其契合性。

1.工作职能上的协同。政治职能,教育职能、咨询职能、社会职能和文化职能是高校基层共青团的几项基本职能。熟悉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特点离不开宣传,体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工作理念离不开宣传。要实现高校共青团的各项职能离不开宣传工作。实现宣传工作与共青团工作基本职能的协同,这不仅是共青团自身发展、壮大的要求,更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而宣传工作则主要通过传统媒介和新媒体来体现,所以,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在高校共青团工作职能上必须保持一致。

2.宣传内容上的协同。共青团工作的宣传内容既包含了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也包含了青年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体体现在活动载体和日常工作的宣传中。要真正实现以宣传树立形象,宣传凝聚人心,宣传鼓舞斗志,宣传推进团的事业发展。必然要做到传统宣传与新媒体在宣传内容上的协同。

3.宣传对象上的协同。以具体的共青团活动为例,按工作对象我们可以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宣传对象分为:组织者(党员骨干、学生干部、共青团干部),参与者(参与活动组织的同学、参加活动的同学),其他(指未参加活动的同学)。各宣传对象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通过对不同宣传对象采用不同宣传方式以加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共青团宣传工作中传统媒介与新媒体协同机制的构建

1.积极营造传统宣传与新媒体协同作用的良好氛围。虽然新媒体已广泛影响到广大青年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但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共青团工作的良好氛围并没有形成。积极营造传统宣传与新媒体协同作用的良好氛围,积极推动学校共青团官方微博、学生会微博、各院系团委官方微博与校报、院报、专刊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开展工作;积极引导各社团、各支部开通各自的微博,利用微博同传统的海报、简报、宣传单等传统宣传方式来消息、下达通知等。

2.努力搭建传统宣传与新媒体协同作用的宣传平台。努力搭建传统宣传与新媒体协同作用的宣传平台,一方面传统宣传方式不仅不能抛弃而且更应该加强。校报可在计划期数上,增加专刊(如“十专刊”、“元旦专刊”)进行系列报道;出版学校特色杂志,鼓励各学院出版具有学院特色的杂志。另一方面要及时通过微博、SNS社区、QQ、MSN、飞信等即时通讯工具、互联网等搭建平台。如建立学校自己的论坛,并在同学们中广泛推广;形成高校共青团微博和各院系共青团微博、各团支部微博、各社团微博相互收听,共同发挥作用的良好局面。总之,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媒体的宣传定位来做到优势互补。

3.不断完善传统宣传与新媒体协同作用的规章制度。要实现传统宣传与新媒体协同作用,必须从制度政策上进行宏观调控。通过制定《共青团宣传工作管理办法》、《奖励制度》等方式,将传统宣传中和新闻稿、海报、宣传板的奖励扩大到新媒体的宣传奖励中来,用制度杠杆处理传统宣传与新媒体的协同作用。

4.加强传统宣传与新媒体协同作用的队伍建设。当前,高校共青团宣传骨干队伍流动性大、理论功底欠缺、专业素养差等问题,制约了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的发展。因此,能否真正贯彻落实宣传工作的目标,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关键在于宣传工作队伍的建设。通过笔试、面试的方式广泛选拔具有过硬政治素质,较强文字写作能力,擅长网络编辑的同学加入到宣传队伍中来;通过开展新闻培训、讲座等方式重点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专业素质较强的主管宣传的团干部;积极倡导各院系、各团总支向高校共青团宣传部门推荐优秀学生,不断充实,壮大传统宣传和新媒体协同应用的队伍。

参考文献:

[1]刘立为,薛艳.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1,(28):213-214.

[2]罗琳.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宣传工作策略的分析[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8,(z1):498-499.

[3]刘夏清,王爱芹.“新媒体”在高校创新共青团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187.

[4]唐金楠.手机新媒体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运用——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团刊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76-78.

第7篇

【关键词】高校;统一战线;和谐;国际关系

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刚要》的各项目标,需要有一个和谐的国际关系,尤其是在当下国际环境风云变幻的情况下,如何构建政治上和平共处、经济上共同发展、文化上互相包容的和谐国际关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构建和谐国际关系的内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刚要》在论述中指出,“从国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在新的复杂形势下,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既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良好外部环境的需求,同时也是《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内在要求。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要坚持以下三个基本点:

1、政治上和平共处

当下世界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世界多极化正在不断深化中,但局部战争时有发生,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严重影响了世界和平。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首要条件,各个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要以和平合作的方式,通过协调、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各国之间相互信任、和睦相处,通过公平、有效的安全机制,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2、经济上共同发展

经济上的共同发展即是促进全球协调、平衡、普遍发展,尤其是要推动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利益相互交织、命运彼此依存,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繁荣也难以维持长久。因此,各国必须考虑自身经济发展与他国的关系,深化合作、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争取共同发展和繁荣。

3、文化上互相包容

世界各国在其发展道路上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这是历史的积淀,也是其人民的选择。各国在发展中必须坚持,以一种包容精神尊重各国不同的社会制度与发展模式。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的世界,对这些差别,要倡导开放包容精神,尊重文明、宗教、价值观的多样性,尊重各国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自,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

二、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优势

目前,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所负责的统战对象包括: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少数民族教职工,信仰宗教的教职工,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香港、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去台人员留在大陆的亲属和回大陆定居的台胞10个方面。高校统战成员人才荟萃,具有智力密集、海外联系面广的独特优势,他们既是一支政治力量,同时更是经济的推动者、文化的传播者。

1、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

高校统一战线工作汇集了许多学术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社会影响大的党外人士。他们具有“学历高、职称高、职务高”的特征,大多处于教学、科研一线,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许多高校统战成员都是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他们承担着国家、地方或企业的纵向、横向课题,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烈,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生力军和科技创新的积极因素。

2、对外联系优势

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在海外联系与交流中有着得天独厚优势,众多的海外校友使其具有联系与交流的广泛性,遍布在世界各地的亲属使其联系与交流具有亲密性,广泛性与亲密性又决定了联系与交流的直接性。要发挥高校统一战线工作优势,通过广交朋友、联络感情、宣传政策、牵线搭桥等方式,开辟各种渠道,创造多种形式,为现代化建设直接地和间接地服务,从而为推动生产力发展与进步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

三、发挥高校统战工作优势,构建和谐国际关系

1、充分发挥智力优势,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一,完善对外开放格局

根据教育部网站2011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我国普通类高等学校总计2358所,这些高校分布在我国沿海、内陆、延边的各个省份,具有区域全覆盖的优势。全国各所高校都紧密结合《十二五规划纲要》做好统战工作,充分调动起各所高校统战成员的积极性,同时注重发挥高校统战成员的相同学科、相同专业、相同行业的横向联系,将对于《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坚持扩大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协调推动沿海、内陆、延边开放,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格局”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刚要》提出要“继续稳定和拓展外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要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要努力扩大文化、中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出口”。质量效益的提高角儿综合竞争优势的提高离不开科技创新,高校统战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利用高校完善的科研平台,推动科技创新、推动开发新产品、开拓国内外新市场。同时,高校统战人才还可以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专业类高校中统战人才也可在中医中药、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等出口服务中大有作为。

第三,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优化结构,引导外资更多投向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作为在高校统战成员中积极开展的“四个一”活动之一的引资引智工作,促使高校统战成员纷纷从自身的学科、专业、行业出发,积极加强对外联系,积极开展海外联谊活动,用引资、合作、捐助等形式,吸纳海外资金,引进项目,为外资逐步转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等领域引路,为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2、充分发挥对外交流优势,扩大国际影响

第一,服务和推进高校办学国际化

高校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合作范围的不断拓展,增加了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机会与方式。也正是由于中国高校走向了世界,不断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增强了中国的话语权。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凝心聚力,构建和谐,这对于调动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中国高校走向世界,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