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言语理解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7-24 16:16:32

序论:在您撰写言语理解的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言语理解的方法

第1篇

一、戒毒人员心理矫治

(一)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落实心理健康课堂化教育。通过对戒毒人员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把戒毒人员的身体情况、家庭背景、社会关系进行基本的登记,并对其性格特点、行为特征、气质、心理状况等进行初步的测试,以便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档案是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矫治的重要依据。同时,落实心理健康课堂化教育,坚持做到“三化”,一是具体化,即课堂化教育必须结合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大脑神经的传导系统,对戒毒人员做直接的、感官的心理机能介绍;二是形式多样化,即改变“老师管讲,学生只听”的传统“填鸭式”教育,结合戒毒人员的自身实际,提出问题,大家一起讨论研究,或进行辩论比赛等形式;三是生动化,即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积极开展各种有益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活动,寓教于乐,使教学内容更容易为戒毒人员所接受,教学的气氛更加和谐。在教学内容上,通过对心理学基础、心理健康定义、心理健康的意义和作用、心理健康的标准等知识的初步介绍,教育戒毒人员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学会心理的自我调节,努力克服在戒毒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和心理障碍。总之,开展课堂化教育的目的是变被动为主动,防范于未然,使戒毒人员的心理问题迎刃而解。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

1 、可以设立心理健康信箱,让戒毒人员把自己想说的而不敢说,或不好意思说的心理话通过写信,投入信箱中,由心理辅导员对其进行复信,以此解决其心理上的疑虑。

2 、可以进行预约谈话,约定具体的时间和心理辅导员进行面对面的谈话聊天。

3 、可以开设心理健康门诊,邀请心理专家或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利用心理测试软件进行心理测试和诊断。

4、 可以邀请各种帮教团体和戒毒人员进行谈话聊天,让戒毒人员抒发自己的心理感受,学会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心情。

5、 可以开设心理健康专栏,通过报纸、电视、黑板报、广播等形式,针对某些带有普遍性的突出的问题,进行心理咨询回答,并介绍心理健康的一般知识。

二、戒毒人员心理特点及对抗心理的分析

(一)、戒毒人员心理特点现状分析

从近年收戒的戒毒人员的实际看,使吸毒成瘾者的人格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严重的影响其思维、行为和情绪,对于吸毒的意志力、注意力、记忆力、耐受力、持久力等都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对的依赖性使吸毒者丧失了效率、兴趣、责任感、羞耻感等,表现为性、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缺乏有效的防御机制、追求立即的满足、缺乏羞耻感、伦理道德扭曲等。也有少数吸毒者有精神抑郁、自卑感、无能感、性心理和异常、喜好刺激、逃避现实、自恋等病态心理特征。戒毒人员明显的特征有:

1、心理依赖性顽固。戒毒人员入所后,通过一段时间的生理脱瘾及康复治疗,其急性戒断症状或迁延性症状会逐渐减轻甚至基本消失,从而在生理上控制了毒瘾,心理上也获得某种程度的恢复。但由于吸食海洛因、鸦片类能够给人带来极大的欣及舒服感,情感体验非常深刻。虽然他们在教育改造过程中难以获得,可一些特定因素仍会唤起他们吸食的情感记忆,其对的追求和向往并不会消失,还将长期存在。

2、心理变异及人格改变明显。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表明,心理失调和心理变异是戒毒人员最为常见的人格特征,其抑郁、焦虑等神经症状表现显著高于一般人群。他们性格孤独、多疑、抱怨的变态心理及型人格障碍,阻止了他们适应场所改造环境及与其他戒毒人员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对民警的管理教育也常常抵触,甚至进行对抗。

3、自我调控能力差。据有关资料反映,戒毒人员入所前,他们一方面体验到吸毒后产生的极度欣,另一方面也饱尝了吸毒行为对精神、身体的巨大伤害,有着强烈的戒毒意愿,可是由于海洛因、冰毒及鸦片类药物的巨大成瘾性,加上自身意志薄弱,使得他们在戒毒/!/上一再受挫,认为人一旦吸毒后根本就无法戒除,于是意志消沉、自暴自弃,对自己、他人及任何事情都失去信心和信任,以致在“吸了戒,戒了吸”的怪圈里越陷越深。

心理戒毒是让吸毒成瘾者在取得生理戒毒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己的吸毒行为及其成因,充分认识吸毒的危害,利用各种戒毒的有利条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坚定戒毒成功的努力方向,积极接受包括心理治疗在内的各种治疗,改变原有的恶习和心理偏差,从生理上和心理上摆脱毒瘾,杜绝对自己、他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

生理脱毒后,处在康复阶段的戒毒人员除了家庭和社会给予一定的关心、支撑外,心理治疗也不能疏忽。心理治疗大致可分为“情绪消沉阶段的心理治疗”、“心理矛盾阶段的心理治疗”、“自我承诺阶段的心理治疗”和“重塑自我阶段的心理治疗”四个阶段。专业人员可以根据心理戒毒规律,针对不同戒毒人员的具体情况,把每一个阶段每个心理戒毒人员的心理戒毒工作做实、做细、做出成效。

对吸毒者的心理治疗主要有认知行为治疗、个别心理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各种方法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但是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采用心理干预的方法,使吸毒者从心理上脱离这个“魔鬼”,保持终身不再吸毒,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正常的社会成员。

三、戒毒人员教育措施

(一)配套矫治设备设施

“工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戒毒人员进行心理矫治必须完善各种设备设施。如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试必须购买心理测试软件,目前常用的软件有成人艾森克个性测试(epq-a)、卡特尔16项人格测试、明尼苏达测试(mmpi)、行为类型测试、气质测试等;对患有心理障碍的戒毒人员进

行心理辅导时,可以用生物反馈仪、厌恶治疗仪、电子声光催眠器等科学仪器帮助他们疏导心理,减缓压力;对患有心理疾病的吸毒人员进行矫治时,可以建立发泄室,让他们利用各种工具发泄自己的情绪或不满,然后进入反思室,在一个安静、清雅的环境中冷静下来,或是用冷水淋透全身,使其清醒镇定,等情绪稳定下来,再到心理辅导室,让戒毒人员尽情倾诉心中的烦恼、委屈和悲伤,让心理辅导员对其进行指导和劝慰,最后再到心理测试室做一次心理健康测试,并做好记录。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遵守四大原则

1、 平等信任原则。心理辅导员和戒毒人员必须营造一种平等友好的气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密切配合,平等交谈。

2 、严格保密原则。对前来咨询的戒毒人员的基本情况、咨询内容、测试结果、诊断类型必须严格保密,不能随意传播。这样才能使咨询者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

3、耐心倾听原则。作为戒毒人员这群弱势群体的心理辅导员,对他们的心声、怨言、不满都必须耐心地倾听,全面的了解,才能提出建设性意见。

4、 疏导启发原则。针对戒毒人员咨询的实际情况,要认真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心理疑虑,再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启发他们通过自我的心理调节,克服心理障碍。

(三)加强心理专业人材的培训

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心理学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科,由于社会越来越重视心理学的研究,各行各业都需要心理学方面的人材,所以戒毒所不仅要从学校引进心理学专业的人材,还要在懂得戒毒业务和了解戒毒人员心理的民警中培养专业人材。

(四)理论联系实际,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

必须努力把心理学的理论精髓和戒毒场所的具体实际结合,在以往的管理和教育的"经验论"中,推陈出新,大胆探索,在戒毒人员中推广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认识心理学,学会心理学,平衡自己的心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健康的心态重新回归社会的怀抱。同时,对戒毒人员中不认罪认错,不服从管理,不接受教育,心理出现障碍,或是有明显的心理疾病的人,要充分利用心理学的优势,把理论渗透于实际地教育工作中,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采用一些行而有效的心理矫治措施,帮助他们解除困扰,消除心理疾病。

(六)领导重视,财政保障

第2篇

Abstract:Until now, the management science the research technique to be possible to divide into the speculation research a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wo kinds. This article will carry on the comparison to these two kind of research technique's characteristic, and unifies Professor Qian a Ying's article "Understanding Modern Economic" chats own understanding and the ponder.

关键词:思辨研究 科学研究

Key words:Speculation research scientific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6-0082-01

一、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管理科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组织中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从泰勒开始,管理科学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众多管理学派纷纷涌现,形成一片纷繁错杂的管理的丛林。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管理学派是将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引入到管理科学中,它们的根本差别就在于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差异。那么,管理科学究竟有哪些研究方法呢?总体上区分,一类是思辩研究方法,一类是科学研究方法。所谓科学研究,是指运用科学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以客观、实证和规范为特征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获取新知识最为精确的方法;而所谓思辩研究,靠思辩即直观的研究方法,与科学研究相抗衡的新知识探索方法。

众所周知,管理科学是一门科学性与艺术性兼具的学科。经过近百年的探索、总结, 管理学已成为一门科学, 并逐渐形成了一套不含主观价值判断, 较为精确, 能够反映管理过程客观规律性的理论知识体系。美国管理学家泰勒是最早把管理带入科学的人。他在管理生涯中, 通过不断实地试验, 研究、分析, 采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劳动生产率, 逐渐形成其科学管理体系。可见, 卓越的管理必然是科学的管理。在管理的科学性方面, 人们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等载体或实践活动去学习。而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总结自己的管理理论也同等重要。管理者若不掌握科学的知识, 就只能靠运气、靠直观、靠经验进行管理。而有了系统化的管理知识, 他们就可以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有人说, 管理像运转的机器, 遵循着一定的运作模式。当机器陈旧时就需要改进和维护, 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这时便产生了艺术。然而管理中的细节, 如果模式不能解决, 那么就必须有新的方法、手段去解决, 并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问题做出结论, 这也是艺术。所以, 管理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管理者管人手段的高低, 在于能否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能否被信任和支持, 而管理的创新程度, 则取决于对艺术火候的把握。正是管理学科本身的双重特性,客观上要求了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思辩性与科学性并存。

二、科学研究方法

对比思辨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我们不难发现:科学研究方法是通过系统观察而获取知识的方法。科学方法并非完美无缺,也不能应用在各个领域,但它是对人类知识库更新和拓展做出过最大贡献的一种求知方式。它具有客观性、实证性、规范性和概括性。它以事实为依据,依靠可以由实践检验的信息,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运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一样的结论。它使得研究成果能用规范化的语言、结构来表达,以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和应用。

科学研究方法中,数学模型或统计资料是必需的。钱颖一教授在《理解现代经济学》中谈到:“从理论研究角度看,借助数学模型至少有三个优势:其一是前提假定用数学语言描述得一清二楚。其二是逻辑推理严密精确,可以防止漏洞和谬误。其三是可以应用已有的数学模型或数学定理推导新的结果,得到仅凭直觉无法或不易得出的结论。运用数学模型讨论经济问题,学术争议便可以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或不同意对方前提假设;或找出对方论证错误;或是发现修改原模型假设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运用数学模型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可以减少无用争论,并且让后人较容易在已有的研究工作上继续开拓,也使得在深层次上发现似乎不相关的结构之间的关联变成可能。”在管理科学中也是如此。

三、思辨研究方法

思辨研究方法则是涉及人的价值观和偏好的领域以及发现新知识的过程,有时候只能依仗于运用直觉判断和个人洞察力获取知识。思辩方法的特征和科学方法恰好相反,不强调客观性和实证性,所得到的结论不必建立在直接观测和经验得基础之上,也不用服从所谓的权威,对结果和实际事实之间的许多中间层次,研究者自己也说不清楚,无法清晰表达思考的过程和步骤。这些特点带来思辩结果的歧义性和不可检测性。比如我们看到的许多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论文,如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就是用思辨的方法完成的。可以看到,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数学公式把作者的思考最清晰的反映出来,而且也便于后来的研究者推敲改进。相比之下,思辨的研究方法则需要较强的创造思维和跳跃性思维,但它通常是人类伟大灵感的产物,最有可能创造新知识。

四、结论

现在一方面要多阅读经典文献,在与管理大师的思辨对话中,激荡智慧和灵感的火花,探索未知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应着力培养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用好现代数学工具和信息技术,把其他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应用到管理学的研究中来,建立一套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工具。另外,不论是运用哪种研究方法,管理中最不能忽视的就是情境因素,管理学中研究的人不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生理人或社会科学中的人群,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而且管理的外界情境也在不断变化,这不仅要求研究者拥有一套科学的方法,也要求研究者善于思辨,善于捕捉直觉和灵感。

参考文献:

[1]钱颖一. 理解现代经济学. 财经科学,2002年增刊.

[2]马成,王国进. 当代管理科学研究方法评述. 现代管理科学,2004,(3).

第3篇

关键词:语言学能力;影响因素;解决办法;外语

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具体涉及语言的结构、

运用、功能历史以及语言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区别。尤其是在高等院校中,英语语言学更是一门基础的必修课程,在整个大学教育阶段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本文将更多地以笔者的英语教学经验为例,以英语语言学为蓝本,在明确影响语言学能力因素的基础上,提供增强语言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影响语言学能力的相关因素概述

现阶段,语言学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有两个侧重点,一为系统地传授给学生语言方面的知识,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这两个侧重点和当前的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标准,笔者根据以往在外语方面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得出影响英语语言学能力的具体因素有以下六点:①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

②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得到满足。③在课堂上是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④是否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能力的培养。⑤是否注重在课堂上应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⑥是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名英语教学工作者,在进行英语语言教学的同时,我发现其实语言学的教学目标与一些其他的侧重点都是一致的,因此,根据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以及考察,我得出影响语言学能力的相关因素为以上六点。

二、促进语言学能力提高的具体措施

针对上文中影响语言学的具体因素,本部分笔者提供具体增强语言学能力行之有效的四点措施。①教师要进行教学策略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行之有效的科学教学方法,积极提高语言教学的教学质量。②为学生布置对语境、语感有要求的合理课程设置,使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时得到较大的自我提升。③以英语语言学教学为例,教师应该多提供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机会,例如,设置英语角、课前三分钟演讲。④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置更高层次、高素质的语言学教育,例如,名著分享等。

总之,语言学是现阶段各所高等院校纷纷开设的一门基础学科,其具体涉及很多门语种,语言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因此,要求我们加以注意、修饰和完善,做到从多个方面改善语言学方面的教育,从而达到提升语言学能力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借贷记账法;历史演变;教学方法;加减记账法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5-0154-02

一、前言

学好会计的基础关键在于理解并掌握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中的“借”和“贷”严重背离了人们的常识和习惯,其历史原因在于此法在演变并引入我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够准确不够严谨的翻译。因此在很多教科书中,“借”和“贷”仅是一种记账符号,仅仅表示账户中两个固定的部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如下“法则”:资产(含成本、费用)增加记“借”,减少记“贷”,负债、所有者权益(含收入、利润)增加记“贷”,减少记“借”。这样既不能让学生了解会计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也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借贷记账法的含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些学者提出了现金流向法、债权债务法和资金流向法,三种方法都可以从借贷记账法的历史演变中找到渊源。这些方法虽然赋予借贷记账法比较具体的会计含义,但是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不足甚至错误。本文基于历史演变的视角,梳理了借贷记账法中的各种教学方法,最后提出了另一种简单易学的加减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历史演变

一般认为,最早的借贷复式记账法源于13-15世纪的经济比较繁荣的意大利城邦国家。在公元1211年,作为意大利比较成功的城市之一佛罗伦萨,就出现了关于记账术语的记载采用动词“didare、di avere”的银行账簿。这两个动词中的前者表示“应收的”,指债权,后者表示“应付的”,指债务。公元1406年巴尔巴里戈商的账簿中则采用了简练的“a”和“per”。在威尼斯方言中,a与per是债权与债务的意思。钱商记录经济业务时,如果某人将货币存于钱商处或偿还货币给钱商,即货币从某人流出钱商,则此人债权增加或债务减少,并将金额记在某人名下的a;如果某人从钱商处借走货币或取出存于钱商处的货币,即货币从钱商流入某人,则此人债务增加或债权减少,并将金额记在某人名下的per。任何时点上某人是债权人还是债务人,取决于a与per的累计差额。如果累计a大于累计per时某人是债权人,否则为债务人。凭借a与per两个记账符号,钱商可以很好地记录下他们四种金融业务:债权增、债务减、债务增、债权减四种情形,归根结底就是从某人处流出和货币流向某人的两种基本情形。

到了1494年,意大利学者卢卡·帕乔利所著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出版后,曾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不同语言的国度广泛使用。卢卡·巴其阿勒总结推广的复式簿记,正是当时已臻于最完美形式的威尼斯簿记。他在著作中总结的复式簿记的“原理”和“规则”,像“盘存企业的资产;根据盘存结果在账簿上登记原始记录;记录交易;过入分类账;填写过账摘要;编制试算表以查核记账过程的正确性;结清虚账户并通过损益账户转入资本账户等”,与今天的会计实务几乎是一致的。帕乔利讲道:“为了顺利地获取关于债务和债权的资料,应努力把自身业务纳入应有的秩序之中。因此……进行核算是为了弄清楚债权和债务的数额”。同时……在所有交易事项均已记录以后,还应加设一个“损益”或“利得与损失”虚账户,并将该账户的余额结转到“资本”账户上。这说明:复式簿记并非一种纯粹的记账技术,它具有很明确的目标,即:不仅为商人及时地提供资产、负债信息,而且还要及时地提供损益信息。帕乔利在记账符号的选择上用意大利语的debito(债权)和credito(债务)分别取代了方言的per和a。这种用debito、credito记账首先风行意大利,之后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debito和credito,英语中随之被翻译成debit、credit。

1873年,日本从西方引进卢卡·帕乔利的debito、credito记账法。日本著名明治维新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在他的一部名为“帳合之法”(记账方法)的译著里,首次将debit和credit被翻译成“借”与“贷”,其中“借”是从某处“借来”,因而形成债务,“贷”是“借给”,因而形成债权。这一译法尊重了西文的原义,被不断继承和弘扬。

借贷记账法在中国的传播分为两个阶段。中国学者蔡锡勇编著的《连环账谱》是我国第一部介绍和研究借贷复式簿记的著作,书中未使用“debit”和“credit”作为记账符号,而分别译为“该收”和“存付”,全书既参照意大利借贷复式账法的基本原理,又吸收了我国传统收付账法之精华。继《连环账谱》之后,我国留日学者谢霖与孟森合作以日本学者森川镒太郎所著之《银行簿记学》为蓝本,编纂一本部门会计著作《银行簿记学》,结合银行业务直接用日文“借”、“贷”翻译成中文“借”和“贷”。但汉语中,“借”是借进和借出的意思,“贷”也有借人或借出之意。“借”、“贷”记账法字面意思这一翻译,导致中国会计人在一开始接触会计时,就无法从字面以上明白这两个记账符号的真正含义。

三、借贷记账法的三种教学方法

目前国内关于借贷记账法的教学,呈现比较混乱的局面。其原因在于借贷记账法在演变和传人我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够准确不够严谨的翻译。比如a和per最初表达现金等值的去来运动,后来对于任何会计主体经济活动都可以抽象为一去一来的等额资金运动,应该用意大利语中的类似“去”和“来”的单词来翻译,却被翻译成了debito(意为债权),credito(意为债务)。意大利语的debito和credito,英语却翻译成debit(有Have的意思)、credit(有Give的意思)。日语里虽理解为“入”和“出”的意思,却被翻译成“借”(债务)与“贷”(债权)。在汉语里,又用同义的“借”与“贷”来翻译日语。现在,我们只好把“借”与“贷”诠释成单纯的符号。针对这种现状,除了前言部分中的死记硬背法之外,国内教科书中还出现了三种具有代表l生的教学方法。

1 现金流向法。邵享林等(1998)提出:“凡是涉及现金流出的业务,如向借主的借出和向贷主的归还,则都记为借”,“凡是涉及现金流入的业务,如从贷主的贷出和借主的归还,都记为贷”;“只要是现金的流出,就都记为借,而只要是现金的流入,就都记为贷。”类似于a与per的记账原理。但这种说法它仅对收款、付款交易的“现金”或“银行存款”相对应账户的记账才是正确的。而“库存现金”和“银行账款”账户的记账,现行的借贷记账法实际上按增加(流入)记“借”方,减少(流出)记“贷”方,与现金流量方向正好相反。而对不涉及现金的转账分录,又根本不体现现金和现金流量的方向。现金流量(方向)规则无法自圆其说,不是借贷意义的合理、统一的解释。

2 债权债务法。借表示债权,贷表示债务。一些学者认为,“借”最初是反映了记在借主名下的借出款项,表示债权(应收款),“贷”是反映了记在贷主名下的收进款项,表示债务(应付款)。类似于debito和credito记账。但是,在今天的会计系统中,除了债权债务外,还有财产物资、所有者权益、甚至还有损益类科目的存在。比如“借:原材料;贷:库存现金”能理解为企业对原材料的债权,对现金的债务吗?又比如本年利润就不能这样理解了,贷方本年利润理解为企业的债务相当别扭,企业利润越多反倒变成负债越多,那企业都不要去扭亏增盈而是努力减利增亏好了。对损益类科目,也不适合这样来理解。可见“借表示债权,贷表示债务”也不是借贷意义的合理、统一的解释,多数科目都不能这样来理解。

3 资金流向法。冯篆宝(2001)认为:“资金的位移,借为资金运动的终点,贷为资金运动的起点”。“借”字表示资金运动的“驻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的“去脉”(资金的用途、去向或存在形态);“贷”字表示资金运动的“起点”,即表示会计主体所拥有的资金(某一具体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的“来龙”(资金从哪里来)。对所要记账的账户,“借”表示资金“流入”该科目、“贷”表示资金“流出”该科目。类似于日本的“借”和“贷”记账。对大多数的分录,资金流向说都很贴切、直观,特别是只有资产、费用类科目、负债类科目的分录。但是涉及收入和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分录,说资金从贷方流到借方,就不那么好理解了。例如一,确认收入,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资金从主营业务收入流向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应该增加却减少了;例如二,结转损益类,借:主营业务收入;贷:本年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余额应增加却减少了。或者是借:本年利润;贷:管理费用。资金从管理费用流向本年利润,利润应增加而减少了。所有涉及收入、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分录,都会出现类似的无法作出合理解释的情况。这些分录从表面直观来说都是资金从借方转入贷方。因此,资金流向规则似乎还是不能合理解释借贷记账法。

四、另一种教学方法:加减记账法

另一种教学方法,姑且叫作“加减记账法”,是利用会计的等式推导出来的加和减的计算方法。会计等式是对各会计要素的内在经济关系利用数学公式所作的概括表达,作为借贷记账法的核心原理,综合了静态等式和动态等式。目前在许多教科书上扩展成综合会计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或“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进一步地也可以表述为: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0 (1)

第5篇

【关键词】 物理实验; 比较法; 放大法; 平衡法; 转换测量法

物理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揭示与探索自然规律。掌握有关的基本实验方法,对提高科学实验能力有重要作用。实验方法和测量方法很多,就同一个实验也会体现多种方法且各种方法又相互渗透和结合,如何根据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需要,采用最优的实验方法,达到实验目的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归纳了几种常用的基本实验方法,并进一步讨论了各种方法如何与具体实验课程相结合,发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基础性作用。常见的物理实验方法有比较法、放大法、平衡法、转换测量法等。 1 比较法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原理,通过与标准对象或标准量进行比较来确定待测对象的特征或测量数值的实验方法。它又可分为直接比较、间接比较、特征比较3种。例如在长度,质量测量实验当中用最小分度为一毫米的米尺测量长度,“1毫米”就是作为比较的标准量。天平称质量、秒表计时等都属于直接比较。而多数物理量是不能通过直接比较去测量的,而要用间接比较去测量。借助中间量或通过某种变换使待测量与标准量发生间接比较。惠斯登电桥测电阻实验就是将待测电阻与标准电阻 进行间接比较得出。电位差计测电动势或电压是通过将待测电压或电动势与标准电池电动势进行间接比较来实行比较测量,测量固体、液体密度时,可与密度已知的标准液体(水、酒精等)进行比较。

图1 惠斯登电桥电路示意图(略)

2 放大法

放大法是在实验中有时遇到由于被测量量过分小,以至无法被实验者或仪器直接感受和反应,此时可先通过一些途径将被测量量放大,然后再进行测量,放大被测量量所用的原理和方法称为放大法。常用的放大法有累积放大法、电学放大法、光学放大法等。在最简单的单摆实验的周期测量中,假定单摆周期T为1.50s,人开启和关闭秒表的平均反应时间为T=0.2s,则单次测量周期的相对误差为T/T=30%,若我们测量50个周期,则将由人开启和关闭秒表的平均反应时间引起的误差降到T/T=30% 。回旋加速器也是利用了积累放大的原理,电子每通过加速器半圆的出口进行一次加速,使电子的能量不断增加。电学放大法是将微弱电信号(电流、电压或功率)通过电子线路放大进行测量的方法。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夫兰克赫兹实验应用微电流放大器来观测微弱电流。示波器中的示波管将电信号放大到能明显的观察和测量。光学放大法是通过光学仪器比如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将待 测对象放大。这类仪器只是在观察中放大视角,并不是实际尺寸的变化,所以并不增加误差。因而许多精密仪器都是在最后的读数装置上加一个视角放大装置以提高测量精度。微小变化量的放大原理常用于检流计、光杠杆等装置中。光杠杆镜尺法就是通过放大被测量的微小长度变化,其原理如实验杨氏模量的测量中有关公式b=2DΔL/ l 所示,ΔL 原来是一个微小的长度变化量,当取D远大于光杠杆的臂长 (光杠杆的支脚尖到刀口的垂直距离)后,经光杠杆转换后的变化量 却是一个较大的量,可在标尺上直接读出。其中,2D/ l 为光杠杆装置的放大倍数。一般在实验中,l 约为4~8cm,D约为1~2m,因此光杠杆的放大倍数可达到25~100倍。

3 平衡法

平衡法是利用平衡状态进行测量的方法。根据平衡条件可以得到等量关系,从而达到测量的目的。天平是利用杠杆平衡原理制造的,就其仪器设计原理来说是平衡法,从测量方法来看是比较法。惠斯登电桥测电阻,就其电路原理( 检流计两端电位相等时达电桥平衡状态)也是平衡法。

4 转换测量法

转换测量法是根据不同物理量或不同物理效应之间的各种关系,利用变换原理进行测量的方法。其中参量换测法比较常用,该方法利用各种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测某一物理量。它在间接测量中比较普遍。比如在杨氏模量的测量实验中通过测应力与应变的关系来测杨氏模量;通过测光的衍射角、衍射级次并已知光栅常数而测出光波长;光的干涉法将长度的微小变化换成相干光光程差的变化,光程差的变化引起显微视场中干涉条纹的移动,测出条纹的移动的数目就得到了长度的微小变化(如热膨胀、磁致伸缩等)。还可以通过能量变换装置将一种形式的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量进行测量。其优点是将不易测量的量转换为易测量的量。其测量条件是有换能器或传感器实现能量转换。大多数情况都是将非电量换成电量进行测量。较典型的有热电转换、力电转换、光电转换、磁电转换等。

图2 光杠杆原理图(略)

5 结论

另外还有补偿法、模拟法、强化法等物理实验方法,均根据实验项目的特点被运用到了具体的实验课程中设计教学内容,优化实验方案,恰当的把各种物理实验方法和实验课程有机结合,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新的实验方法,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势,以求最大程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作会.恰当地选择 合理地改进——例谈物理实验方法优化.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12:30.

2 刘名扬.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及成效.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7):139~140.

第6篇

[关键词]发现式写作 儿童 言语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2-081

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宗旨是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儿童。儿童写作是儿童言语生命力的表现,儿童写作教学是言语生命力的牧养和储存过程。传统写作教学,规训多,放胆少,禁锢多,自由少,教师教得孜孜LL、吃苦卖力,学生学得亦步亦趋、畏畏缩缩,这样的教实质上是给儿童言语生命力的发展人为设置了重重枷锁。写作的本质不是赶考,不是应试,不是功利,不是实用,本质上是生命的一次次发现和表达。发现式写作,就是把写作的基本自由还给儿童,彻底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嘴巴、双手,让儿童的言语创造力因为发现而成为生命本真的表现。发现式写作,解放了儿童言语生命力,是儿童作为写作主体的胜利突围。

一、敏化儿童的心灵感受,发现生命世界的趣味意义

“新鲜有趣的东西本来在那里,我们不容易见着,因为我们的习惯蒙蔽住了我们的眼睛……”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朱光潜先生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视觉瘫痪”。所以,让儿童拥有“第三只眼”――生命发现的眼睛,是发现式写作教学的关键。这个过程是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发现自己、发现他人、发现周围世界、发现生命世界的趣味和意义的过程,是心灵敏化、享受发现事物本质的快乐过程。

1.我有发现的眼界

这双眼睛发现自我的存在――发现自己的长相、表情,发现自己内心的情感――高兴、悲伤、不安、紧张、懊悔、失望……发现自己内心的想法,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发现事物的趣味……这双眼睛发现世界的秘密――发现你,发现他,发现它……这双眼睛发现写作的乐趣――西瓜虫翻身、一片叶子的秘密、听来的春天、饿的滋味、冷的滋味、吃撑的滋味……过去、现在、未来,自己、周围、宇宙,微观、中观、宏观,听肚子咕咕叫唱空城计,看含羞草羞答答地合拢叶子,望着星空呆呆地冥思遐想……目光凝视,定格放大,可看清爸爸脸上的细小绒毛;“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看到银河里的浪花、月宫里的玉兔……发现的眼界很宽、很大,还会随着时光而变化。发现不就是一个个生命探索的游戏吗?它们让人乐此不疲,流连忘返。

2.我更有发现的眼力

《小王子》中,狐狸对小王子说:“只有用心看,才能看得清楚;本质的东西,眼睛是看不见的。”教会学生在观察外部世界的同时善于捕捉内心的感受和体验,体察内在的活跃的语言,不断敏化自己的心灵,这比训练他们一味地观察外部的世界更重要。

(1)电脑鼠标发现法。鼠标可以使电脑上许多看起来不够具体的事物变得细致而清晰。学生心里的鼠标会把他们的眼睛引向观察物,并不断地指向各个细节,定格放大后,事物的形貌就会有声有色地出现在他们面前。于是,小男孩脸上的雀斑成了“北斗七星”,樟树叶子成了拉长的“心”……他们的发现能力在一次次发现的惊喜后拥有了一次次飞跃。

(2)动手实践发现法。“鸡蛋在盐水、糖水里会浮起来吗?鸡蛋什么时候能站起来呢?空蛋壳能做成一个可爱的不倒翁吗?鸡蛋能从三楼飞下来不碎吗?……用你的双手去发现吧!”儿童的双手在他们的头脑和外界事物之间架起了一道彩虹桥。通过动手尝试,他们发现,把鸡蛋使劲摇匀,让蛋黄均匀散开,于是,鸡蛋像开天辟地一样,重的沉底,轻的上浮,鸡蛋重心变低,更容易立起来,不必像传说中的只有在春分才能让鸡蛋站起来。

(3)五官并用发现法。“冷是什么感觉?什么东西给我们带来‘冷’这种感觉呢?用你全部的感觉器官去发现吧。”学生通过有趣的观察,有了丰富的发现。

“冷是可以看得见的,比如地上的霜、光颓颓的树、厚厚的冰、白白的雪、嘴里呼出的水汽、屋檐挂着的冰凌……冷是可以听得到的,风呼呼吹树枝的声音,像刀子在割树的皮肤;风挤过门缝、挤过窗缝的呜呜声好像在叫我们赶紧添加衣物;教室里的跺脚声,听着就觉得脚底生寒风……冷是可以摸得着的,我们不敢光着手抓铁栏杆,抓笔的手不那么自如了……五官并用,使学生的心灵敏感起来,看到路边的一朵小花会蹲下来闻一闻,下雨了会挤在走廊看雨中的玉兰树怎样乐呵呵地洗澡。”他们听到了内心的声音,发现了一片独特的、美妙的天地。

(4)浮想联翩发现法。“天空是有表情的,你知道吗?就像一个人的表情一样,会开心,会生气,还会哭泣、发怒的时候。不同的时间,天空的表情不一样;不同的天气,天空的表情不一样;有风的日子,天空的表情不一样;节日,天空的表情不一样;城里和乡下,天空的表情也是不一样的……”学生“神与物游”,浮想联翩,尽情享受“心鹜八极”的自由之乐。

(5)由表及里发现法。“冬天是一个眼里冷、心里暖的季节,你知道这种暖意来自哪里吗?”学生带着发现的目标出发,发现了暖冬里藏着的各种暖:来自奇妙的变化――水仙花开的温情;来自丰富的色彩――红色的热水袋,五彩鲜艳的棉衣、手套;来自坚强的人们――坚强的冬泳爱好者、晨练的人们、扫街的清洁工、执勤的交警……发现需要思维的参与和心灵的审视,需要对话分享,以一种感悟推动另一种感悟,在联想、比较中,目光与心灵共进,最终外为生命化的表达。

3.我要在庸常的生活里发现诗意

写作不是单纯的文字能力的提高,主要是思想和心灵的陶冶。所以,儿童写作不仅要解放儿童的眼、耳、鼻、舌,让儿童和自然界、动植物、社会现象亲密接触,快乐探究,教师还应以审美的情怀,引领儿童解放自己的心灵,在寻常的生活中发现诗意的烂漫,拥有辽阔的思想视野和宽广的精神襟怀,培植儿童生命写作的娇嫩花朵。

劳动是生活的主题。开学初,重新粉刷的教室遗留下不少卫生死角。一番热火朝天的苦干后,教室里桌凳成行,窗明几净。看着焕然一新的教室,孩子们汗津津的脸上洋溢着由衷的喜悦。我知道,劳动的快乐正在催发诗意的花朵,诗性的潜能等待着开发。

师:看着整洁明亮的教室,摸摸自己流汗的脸,想想劳动时的情景,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1:劳动也需要恒心。我的那块玻璃布满了白油漆,没一会儿,我的手就酸了。这时,我的肚子又痛了起来。我在心里默默地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需努力。”我就靠着这样的信念坚持了下来。(掌声响起,师生都很受感动。)

生2:印度哲人奥修在《生命的真意》中写道:“每一样东西都依赖其他的东西。当你看着一朵玫瑰花时,你感到快乐,你的快乐是玫瑰花创造的。”劳动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今天,我们把教室认真地打扫了一遍,我们使教室快乐了;明天,我们在明亮、整洁的教室学习,教室也会使我们快乐。所以说,你送别人一个快乐,别人也会赠你一个快乐。(掌声)

发现式写作教学就是这样一个引导学生解放心灵的过程。一次解放,就会有一次发现;一次发现,精神生命就获取一点自由,天长日久,言语生命也就逐渐强大起来。

二、尊重儿童的个性表达,让言说抵达心灵

解放儿童的前提是理解儿童,尊重儿童。解放儿童言语生命力的前提是尊重儿童的言语动机,尊重儿童言说的自由。德国哲学家诺瓦利思说,人的心灵――内心世界有着比理性及其要求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想象力,自我感觉的感受性、体验性。我们看待儿童尤其应该如此。

1.让发现成为一种生活牵挂

有所发现还要乐意表达,写作的发现让儿童的言说抵达自我的心灵世界。我鼓励学生每天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每天语文课前五分钟,轮流畅说自己的发现。坚持一年以后,发现和倾诉正慢慢成为孩子生活里的一种快乐牵挂。

一个孩子像竺可桢爷爷观察杏花那样,每天记录绿豆发芽的情况,真真切切地过了一把“科学家”的瘾。他这样述说发现的惊喜:“一回到家,我就把绿豆放在加了水的小碟子里。绿豆像一个个熟睡的小娃娃,裹着绿色的小被子。晚上,我梦见绿豆发芽,豆芽一直伸往天上,我往上爬呀爬,看见了一个美丽的世界……”

2.让个性写作充满不一样的发现

率性、自由的习作写多了,学生面对新的习作话题就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论是语言表达角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有创新之处。他们会发现新角度,发现新思路,发现新词语,发现新开头,发现新结尾,发现这里需要加一句话作为衔接,发现中间需要和开头照应一下,发现一个更棒的题目……旺盛的创造活力不但鼓舞了他们自己,而且令教师折服。

有一次,我和学生一起确定了一个习作话题――介绍家乡的特产。孩子们花几天时间进行了参观和资料的收集活动。课上,他们交流各自的写作打算。

生1:我参观了南通蓝印花布馆,我准备学做一名解说员,跟游客说说南通的蓝印花布。

生2:我姥姥家住在通州市正场乡,那里的熏糕很有名,上次我的亲戚带我参观了做熏糕的地方,我就以这位亲戚的口吻说说熏糕的制作过程。

生3:我写两个小学生比赛说自己家乡的特产,通过他们的对话说明南通的特产又多又好。

生4:我认为南通可以成立一个南通土特产进出口公司,我要是董事长,就开个记者招待会,好好地把南通的特产跟外地人说说。

3.让自主修改成为“发现美”的过程

习作修改是能力,更是态度和境界,是儿童言语生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明证。习作修改是一个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的快乐旅程。面对稚气十足的童真之言,我遵循多评少改、多就慎改和导而不改的原则,充分珍视儿童在言语创新上的种种努力,一个描写具体的段落,一句充满灵气的句子,一个准确传神的词语,甚至一处耐人寻味的标点符号,都是孩子们心灵的感发和进步。

“赏评”的时刻到了,每个同学都争相展示习作的精彩之处: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夺人眼球的题目、意味深长的结尾、新鲜独特的选材、自然巧妙的过渡、与众不同的语言、大不一样的构思……对有进步的习作,我更是不吝啬时间,要求赏读全文或片段。

第7篇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a method of time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process node. First, it analyzes the time attribute of process node, there are mostly two parts: time constraint and time confli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process node's time attribute, through the time scheduling algorithm, it achieves workflow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process time based on process node.

关键词: 流程节点;时间属性;时间约束;时间冲突

Key words: process node;time attribute;time constraint;time conflict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4-0108-02

0引言

在进行流程管理时,如何在流程执行之前合理的进行流程计划,并且在流程运行过程当中,实时的控制流程进度,实现流程的有效运行是每一个流程管理者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流程的时间因素正越来越多的影响着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1基于流程节点的时间管理方法

1.1 基于流程节点的时间管理原理首先定义流程节点本身的基本时间参数属性,主要定义流程节点执行时间的确定,并对流程节点本身的时间作业安排进行合理的优化;基于此,根据流程中的流程节点的前后逻辑发生关系,由传统的网络计划方法自动生成该流程的原始计划;根据此原始计划中各流程节点的时间安排,检查是否满足系统中的时间安排,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消除这些时间限制;在流程执行的过程当中,随时跟踪检测各流程节点的相关时间属性,并反馈到流程节点时间属性初始值数据库,同时,对未完成流程的部分进行动态的调整,如图1所示,一直到整个流程完成结束释放为止。

1.2 流程节点的时间属性

1.2.1 基本时间参数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定义流程节点基本的时间参数有六个[1],分别是节点执行时间、节点最早开始时间、节点最早结束时间、节点最迟开始时间、节点最迟结束时间、总时差。如图2所示。

1.2.2 时间约束流程节点的时间约束是指流程节点本身除受到其所属流程的时间安排的影响之外,受到其他因素影响或者自身资源约束而对流程节点的时间参数产生的限制。时间约束通常产生于外部环境限制(诸如作业人员的国家法定假日、供应商原材料供应不及时、公用设施使用的时间限制等)和内部资源限制(诸如作业人员个人原因需要休息、设备需要定期维护保养、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等)。根据流程节点时间约束产生的原因,以及实际流程运作的情况和流程节点时间约束的定义,把流程节点的时间约束分为以下四个方面[2]:①节点有最早时间限制tES(i):节点有最早时间限制是指该节点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具有相应的最早的时间限制,即该节点不得早于某个时刻tES(i)开始和该节点不得早于某个时刻tEF(i)结束。②节点有最迟时间限制tLF(i):节点有最迟时间限制是指该节点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具有相应的最迟的时间限制,即该节点不得晚于某个时刻tLF(i)开始和该节点不得晚于某个时刻tLS(i)结束。③节点有双边时间限制(t1,t2):节点有双边时间限制是指该节点的实际执行必须在某一时间区域内(t1,t2)进行。④节点有中断时间限制(t1,t2):节点有中断时间限制是指该节点的实际执行必须不能在某一时间区域内(t1,t2)进行。

1.2.3 时间冲突在实际情况下,流程节点通常处在一种多流程、多节点的复杂网络当中。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流程的某些流程节点在同一时刻发生冲突,即表现为流程节点的时间冲突。如图3所示。

1.3 基于流程节点的时间管理方法

1.3.1 单个流程节点的时间安排利用流程体系中各节点的时间属性,由经过节点i的流程的发生频率以及各流程在该节点执行所消耗时间(不包括等待时间),可以计算得出某一个周期CTi内各个流程节点的总任务量,即总工作时间。Ti表示流程节点i在统计周期的总工作时间,节点i的工作强度用ρi表示。

节点i在统计周期CTi内的总工作时间:Ti=Te(i)×n(i)+…+Te(i′)×n(i′)+…

节点i在统计周期CTi内的工作强度:ρi=Ti/CTi

给予一定的宽放,对各节点设置一个合适的工作强度,宽放系数实现以量定岗,打破过去以岗定岗或经验数据而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现象,可以科学控制各流程节点(对应于各岗位)的人员或设备需求。而对单个节点的时间安排,就要对该节点的任务本身进行分析并优化,并且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优先缩短工作强度较大的流程节点的任务,在该任务执行时间无法缩短的条件下,未解决瓶颈节点的问题,可以考虑将工作强大的节点上的任务分解,并转移部分可以转移的任务到紧前或紧后相对较为宽松的节点上,已达到整个流程的运行均衡。

1.3.2 含时间约束节点的流程的时间参数算法

1.3.2.1 节点含有最早时间限制[3](流程节点i不得早于t=tES(i)时刻开始)。第一步:首先判断最早时间限制的时间t是否大于TES(i),若小于或等于,则提示:“不可能实现”,否则进入第二步;第二步:计算t-TES(i),并判断此差值是否大于该节点的时差R(i),若小于或等于,则转入第六步,否则进入第三步;第三步:令TES(i)=t,计算后部节点最早时间和工期(仅存于内存),判断工期是否增大,若增大(T>0),则进入第四步,若不增大(T=0),则进入第五步;第四步:提示:“这一限制将使工期延长T”,更新作业最迟时间,比较节点i后部节点最早开始时间与最迟开始时间,若后者小于前者,则提示:“这一限制与后部节点最迟时间限制冲突,不能实现!”,否则转入第六步;第五步:比较节点i后部节点最早开始时间与最迟开始时间,若后者小于前者,则提示:“这一限制与后部节点最迟时间限制冲突,不能实现!”,否则转入第六步;第六步:存储计算结果,结束。

1.3.2.2 节点含有最迟时间限制(流程节点i不得晚于t=tLF(i)时刻完成)。第一步:首先判断最早时间限制的时间t是否小于TLF(i),若大于或等于,则提示:“不可能实现”,否则进入第二步;第二步:计算t-TLF(i),并判断此差值是否小于该节点的时差R(i),若小于或等于,则转入第六步,否则进入第三步;第三步:令TLF(i)=t,计算前部节点最迟时间(仅存于内存),判断首节点最迟结束时间TLF(1)是否小于0,若TLF(1)=0)进入第五步;第四步:提示:“这一限制将要求流程提前TLF(1)”,更新作业最迟时间,比较节点i前部节点最早开始时间与最迟开始时间,若后者小于前者,则提示:“这一限制与前部节点最迟时间限制冲突,不能实现!”,否则转入第六步;第五步:比较节点i前部节点最早开始时间与最迟开始时间,若后者小于前者,则提示:“这一限制与前部节点最迟时间限制冲突,不能实现!”,否则转入第六步;第六步:存储计算结果,结束。

1.3.2.3 节点含有双边时间限制(节点i必须在(t1,t2)期间进行)

当流程节点含有双边时间限制时,其算法可以建立在节点含有最早时间限制和最迟时间限制的算法基础之上,把节点的双边时间约束转换成节点不得早于t1时刻开始,并且该节点不得迟于t2时刻完成。

1.3.2.4 节点含有中断时间限制(节点i不能在(t1,t2)期间进行)

同理,当流程节点含有中断时间限制时,其算法也可以建立在节点含有最早时间限制和最迟时间限制的算法基础之上,把节点的中断时间约束转换成节点不得迟于t1时刻完成,或者节点不得早于t2开始。

1.3.3 含时间冲突节点的流程的时间参数算法当两个独立流程在某一节点交叉并在该节点产生时间冲突时,可以将其中一个流程看做基准流程,此时另外一个流程在该节点的时间冲突就立马转换成该节点的时间约束,而且是一个中断时间约束。

2总结

本位提出的基于流程节点的时间管理的方法,是对流程时间管理和进度控制的一种新的尝试,对流程管理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基于流程节点的时间管理方法研究中,以下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①关于流程节点的时间属性,作者主要是总结归纳而获得,并不能完全覆盖流程节点的所有时间属性,另外就目前分析到的时间属性而言,还存在很多细节需要进一步研究。②本文的研究前提已经假设流程节点与流程节点之间相互独立,没有考虑流程节点之间的时间相互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说,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崔南方,陈荣秋.企业业务流程的时间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2001,15(2):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