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音乐常用教学法范文

时间:2023-07-24 16:16:28

序论:在您撰写音乐常用教学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音乐常用教学法

第1篇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 创新 学前教育

乐理与视唱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音乐课程。这门课程作用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五线谱、乐理、视唱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声乐、钢琴、幼儿合唱与指挥等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乐理与视唱分为乐理和视唱练耳两部分内容,由于选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没有音乐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基础知识的融汇和专业知识的贯通,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情操。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乐理与视唱教学,充分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教育理念、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课程中的运用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一、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课程现状

(一)学前音乐教育教法单一、内容枯燥

在以往教学中,存在教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问题。教师多采用以自我为主体,“照本宣科”的单一教学方法,一节课“满堂灌”,既没有去和学生沟通,也不去掌握学生的感受和理解程度;教学内容也是枯燥无味,往往都是一些基础的乐理视唱理论知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

随着高等学校近些年的扩招,除了一部分热爱学前教育专业、立志从事学前教育的学生外,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学前教育是因为上不了其他更好院校的无奈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主要依据高考文化成绩,术科考试分数所占比例很小,忽略了对音乐基本素养的考察;大部分学生没有经过全面细致的音乐专业知识学习,音乐基础知识薄弱,参差不齐,导致这些学生缺少学习热情,没有上进动力,加上目前专业教学的“一锅煮、一勺烩”方式,缺乏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而且当前学前教育就业形势前景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不足,有待提高。

(三)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薄弱

笔者在对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两百余人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中了解到,50%的学生在弹琴时不会唱歌,或者跟不上节奏,没有良好的歌唱状态;有的歌唱比较好,伴奏确实经常中断,明显不能统一,只有35%的学生能做到完整边弹边唱。另外在一组对乐理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中发现有15%的学生掌握很好,20%的学生掌握较好,24%的学生掌握一般,41%的学生掌握不好,学生的音乐基础薄弱是制约教学质量的关键。

由此可见,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在乐理与视唱教学中采用和借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非常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课程中的借鉴和运用

(一)听力教学是奥尔夫教学法提倡运用好的、合格的“音乐耳朵”(即好的音乐直觉感受)去领会感受和理解音乐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乐理视唱课程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具有音乐听觉的能力。在以往教学中,都是单纯借助黑板、粉笔、录音机、钢琴或电子琴等教具来传授知识,教学内容单一、教学形式呆板,缺乏生气和活力,极大地限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笔者结合辨琴音、听歌曲等教法练习学生的听觉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辨琴音。常规性听力训练,在每次唱视唱之前,都要进行说音名的训练,进行听辨琴音练习能更好提高教学效果以便形成相应的技能,教师用琴弹出一个或几个音符(音组),让学生试着说出其名称来,提高感知音符的能力。用琴弹奏音符或音组,让学生学唱,增强听音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2.品乐器唱旋律。可在聆听某个乐曲后,让学生分辨出是由哪种或哪些乐器发出的音响。例如:(1)《山村来了售货员》(唢呐);(2)《凤凰展翅》(笙);(3)《光明行》(二胡);(4)《渔舟唱晚》(筝);(5)《威尼斯狂欢节》(长笛)等,然后把主旋律哼唱下来,这样训练更增加学生听音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

3.听歌曲熟悉调式和调性。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堂上用收录机播放不同唱法的著名歌曲,让学生在欣赏性的歌曲过程中,进行感知歌曲的训练。例如:(1)大调歌曲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还有《我爱你,中国》、苏芮的《牵手》、汪峰的《春天里》、曹格的《背叛》、迪克牛仔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五月天的《知足》、光良的《童话》;(2)小调歌曲《牧羊姑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天下黄河十八弯》;(3)五声调式歌曲《彩云追月》《打靶归来》《幸福在哪里》等。

(二)动作教学――奥尔夫教学法主张原本音乐教育,即将动作结合音乐教育才能实现综合平衡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用得最多的就是身体动作,他的教学法理念根本是开发学生原本性的教育,要求每个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将动作、舞蹈、语言联系起来。这也是学生天生的表现形式。而人本身所具有的动作,无论是简单的走跑还是日常生活劳动中的动作,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这都为音乐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源泉。结合动作的音乐教学包括身体各部的动作,以及这些动作在时间、空间中的运动,身体的造型活动、配合游戏、形体表演、即兴的民族民间集体舞等等。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它是由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动作组成的。例如:在听赏《幸福拍手歌》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一边跟唱一遍做出拍手的动作;在欣赏《赛马》这首名曲的时候,引导学生做出骑马动作,也可以用三个手指敲击桌面模拟马儿蹄声,这些活动既培养了学生听赏音乐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平衡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奥尔夫主张的原本的音乐教育。

(三)节奏教学――卡尔・奥尔夫教学法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源泉

1.认识节奏,模唱训练

节奏就是将长短不同或相同的音,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的,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不易理解的,但是他们对节奏的感觉却是比较敏感的,因此笔者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节奏:例如,流水的声音“哗啦哗啦”,小鸡的声音“叽叽叽,叽叽叽”,牛的叫声,“――――”,火车在正常行驶时的“嚓嚓嚓嚓”的声音,轮船的汽笛声:“呜――”,钟表的“滴答滴答”声音等。通过教师细心的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声音,并且模仿这些声音节奏,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交响乐,学生就会对节奏产生极大的兴趣,为他们学习音乐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感受节奏,听辨训练

在教学中,可以随机选取一些简单的节奏组合进行听辨,要求学生准确说出节奏的名称或结构;在此基础上可以反复欣赏音乐片段,说出节奏名称或结构。

3.节奏听记,强度训练

节奏听记是学习音乐的一项基本技能,科学有效的记法是首先记住符干,其余部分等全部记完再写,这样可以在有限的时间来书写关键的内容。

4.利用乐器进行节奏谱(图谱)的教学

教学中常用的乐器有身体乐器和打击乐器,其中图谱是一种视觉符号材料,它是老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复杂的音乐材料具体形象化和将某一种事物作为另一种事物的替代物的过程。为乐器选择歌曲很重要,应该选择学生熟悉的歌曲,节奏感较强,歌词朗朗上口,乐句比较清晰结构规整的歌曲。只有学生喜欢的歌曲,才能更好更容易配乐。在配乐器开始之前可先和学生复习以前所熟悉掌握的节奏型,比如:前八后十六、四分附点音符、大切分、小切分等。先将几种节奏型任意组合,预先练习,如果有新的节奏型,先练习熟练。学生自由结合制作卡片,出示节奏谱(图谱)的格式。针对学生差异自由选用节奏型。这样练习可以将谱例旋律的高低走向、节拍、节奏、小节等精确地表现出来,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轻松掌握节奏型,培养学生节奏感和内心听觉。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乐理与视唱课程中的意义和作用

奥尔夫音乐教法主要是针对节奏训练、听力训练、语言学习、律动训练、器乐、创造性能力等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唱、跳、说、演奏、表演、绘画等音乐表现形式,既提高了学生音乐的能力,又提高学生动脑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发现自我、展示自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专注性、合作意识、反应能力等,对于此课程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结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到学前音乐教学中,无论从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都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特点,具有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极具灵活性、包容性、开放性,除了其本来的教学内容,教师都可依据自己的教学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既要符合每个学生的发展特点,也要符合每个地方、地域的特点。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在继承传统音乐教学方法的同时,力争汲取国际的音乐教育的先进经验方法,进而不断改善提高我们的音乐教学水平,使我们的音乐教育尽快取得更好的成绩。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社科研究规划项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缩小城乡学前教育的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谢平.奥尔夫教学法的三大特点[J].陕西教育出版社,2003(12).

[2]崔伟.探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音乐教育观[J].教育实践研究,2003(7).

[3]李妲娜.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3.

[4]秦德祥.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体系[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44.

[5]李晋瑗.幼儿音乐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21.

[6]尹爱青,曹理,缪力编著.外国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98.

第2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法;愉快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愉快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良好。

一、开动脑筋编儿歌,培养儿童识谱兴趣

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笔者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他们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生认识五线谱的线数和间数时编了如下的儿歌,让他们边做动作边唱歌:

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

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

好像上楼梯,越上音越高。

这样的儿歌,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讲解高低音知识时,老师的教学也同样要有“童趣”。比如可让学生听录音,并告诉学生所播放的“小鸟的叫声”是高音,“老牛的叫声”是低音,“小鸭的叫声”是中音。这样学生既感到新鲜、有趣,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启发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

“音乐源于舒畅”,生活展示愉快。音乐教学不能只把学生拘泥于室内的学习,还应当让他们回归生活,走进自然,在大自然中体味音乐的存在。比如,课外郊游时,带领同学们在树林里漫步,树叶沙沙作响,小溪欢快地流淌,鸟儿放声歌唱,这不就是大自然演奏出的美妙乐曲吗?在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随着这美妙的自然音响哼唱起来,曲调清新、自然、淳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感受到了音乐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再如,笔者在教学生唱《火车开啦》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想象不到歌中小朋友乘坐火车时的激动心情,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笔者试着说:“同学们,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旅游’,你们想到哪儿去呢?”同学们高兴地喊起来:“青岛”“北京”“上海”“广州”。“好!咱们先到北京去看看吧!老师来当播音员。”于是笔者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像自己真的坐上了火车,他们有的高兴地摇晃着小脑袋,甜甜地笑着;有的同桌兴奋地交流着感情,那眼睛活像是在说话;有的合着音乐节奏愉快地拍着手。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三、音乐游戏是学习音乐的另一种愉快教学法

游戏,也是音乐教学中另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所以音乐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音乐性”。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等,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训练了听觉、视觉和运动觉。

教师尽可能从儿童日常生活、身体活动和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儿童喜爱并能感受的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加以应用。在启发学生游戏、表演时,笔者是这样做的:①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②根据学生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③个别检查。在游戏中,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室里常常会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达到。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习兴趣。

四、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强教学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课堂上老师心境良好、学生情绪稳定,这能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笔者利用一切时间,主动接近学生。如课前十分钟放一些音乐,找一些与学生共通的语言,既可以帮助了解学生,又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感。还可以让兴趣小组的成员帮忙,发动、带动其他同学。

五、注重课堂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第3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听唱法;有效教学

音乐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之一,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音乐更加有趣,更加多彩,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懈追求、不断创新,探索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以学生为主体,探讨小学音乐的教学法,希望可以对音乐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精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师生单纯地进行模唱是最普遍的音乐教学方式,时间一久这种方式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增加行之有效的音乐学习法,将音乐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二、运用听唱法的方法进行教学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对增强教学效果具有很重要意义。建立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就能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助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进行创造性学习。“听唱法”也就是先听,然后根据音乐的旋律模唱或演唱的过程。课堂中先把歌曲放给学生们听,反复听几遍,让学生能更快地进入到音乐的情境中;再让学生们跟着演唱,这样可以让学生主动记住音乐的旋律,而不是被动的记忆音乐。这种教学方法使传统的教学权威能够很大程度地下降,有助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和老师更加亲近,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三、“听唱法”的意义

“听唱法”减弱了老师在音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让传统的教育方式得到变化,先听后唱的方式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投入到聆听与呈现中,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当然,听唱法并非让学生我行我素,在学习中,除了让学生唱,还要让学生注意歌曲的情绪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要细致严谨,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最终才能发挥听唱法在教学中最大的作用。

四、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听唱法”

在教学中,教师们应该重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形象生动的学习。音乐教学总会有一些乐理知识,一般乐理知识枯燥、难以理解,如果一直强行灌输,学生更加不能理解,而且还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为避免说教,应适当地采用一些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从感性方面渐渐地转变为形象性,再到抽象性,最终能够理性地认识学习,理性地认识音乐。如《我的小绵羊》这首曲子,应用“听唱法”的方法将歌曲播放给同学们听,让他们自己找出音乐的旋律以及音乐的特点,将学生分组并按小组演唱进行比赛,比赛胜出的同学将获得奖励。由于大家已经听了这首歌,他们自己就能哼唱出歌曲的旋律,他们的记忆就更深刻,不易遗忘,所以采用“听唱法”的教学方法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既能轻松解决课堂完全以教师为主体性的问题,又能完成歌曲的完整学习。在听中随音乐小声跟唱,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本身的思想,且充分锻炼节奏感。在听唱过程中,教师适当指导音乐的旋律和节奏结构等概念,能让学生在听唱过程中发现音乐的特征。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自己编创简单的节奏,形成多层次的音乐效果,锻炼学生的编创能力,让学生在无形中感受歌曲的情境,由内而外地进一步感受音乐表达的情绪。

五、听唱法教学后适度的合作活动

合作活动并不是所说的“走过场”,应当注重实际效果,合作活动的三个关键点如下:

(一)争论中寻找合作目标

在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争论时,往往是他们思维最活跃的时候,总有许多理由想说服对方,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有所高涨,结果也是意想不到的。

(二)在共识中寻找合作目标

小学的音乐课有很多内容还需要表演,这也是音乐课和其他课程不同之处,为了能达到有效的教学质量,还需要几个学生进行演唱和表演,这就需要他们的合作能力。有时教师可以点名,让几个学生表演,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共识,同心合力完成,即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显著、有效。

(三)在合作过程中得出结论

在合作达成共识时,学生的思维渐渐活跃,都有自己的主见,这样更好地让学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思维更灵活。

六、应用听唱法教学的效果

听唱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听唱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听唱法完全符合学生天性中的模仿特点,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听唱法是否适合某班学生或教材,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量。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方法还有很多,听唱法只是其中之一。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听唱法让学生听会了歌词,爱上了歌曲,还相对轻松地掌握了乐理知识,这不仅让学生得到体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为教师的有效教学奠定了优良的基础。

第4篇

音乐教育的研究关乎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而小学音乐教育的研究则关乎国民音乐素质的发展。现如今,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主要有两种教育道路:一条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小学音乐教育体系,其主要是借鉴各国优秀的音乐教育体系,并结合中国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进一步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体系;另一条是运用专业音乐院校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对小学音乐教育进行一定的改革。这两种教育最后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在教育体系的选择方面必须慎重。我国的教育必须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国家发展政策,所以从长远考虑,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因当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发,适当引用外国优秀的教育教学体系,并结合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特色,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学音乐教育体系。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奥尔夫和达尔克罗兹体系,促进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特色

佐尔丹柯达伊(1882-1967)是匈牙利的一位著名作曲家、哲学家和音乐教育家,他一生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匈牙利音乐教育研究上。柯达伊从1905年起便开始在匈牙利的各个地方收集民间音乐,并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慢慢发现到在音乐教育中应当要提高音乐的歌唱水平,训练专业的音乐教师和学生,来提高匈牙利的音乐教育水准。因此,自1920年起,柯达伊运用自己收集的民间音乐素材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歌曲、合唱曲,并且提出了许多关于音乐教育的理念。这些理念在后来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并广为应用。

(一)教学理念

柯达伊认为:音乐应该属于每一个人。因此,强调全民音乐教育是柯达伊音乐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他认为全民音乐教育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国民音乐素质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柯达伊强调民族音乐的教育。他认为,民族古典文化是民族精神最完美的表现,必须使它们尽快地为全民所占有。在他的教学方法中,演唱当地的民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他的音乐教学理念中,始终认为,通过民歌演唱是达到音乐教育目的最短的一条道路。

柯达伊的教学理念中对教材的要求非常严格,他始终坚持儿童音乐教材的选择材料必须是真正的民间音乐、儿歌和中外名作曲家的作品。在他编写的儿童音乐教材中,有很多歌曲是用当地民间音乐素材改编创作而成。

他注重视唱练耳以及合唱的训练,在演唱中采用多声部的合唱形式训练歌唱,他的歌唱训练都不依靠钢琴,并且形成完善的体系,使学生能形成良好的内心听觉。

(二)教学方法

柯达伊音乐教育理论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了很多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

1.音高、首调唱名法和节奏唱名法相结合。这种音乐教学法在童声合唱训练中得到了非常好的应用和发展。

2.采用五声音阶应用于早期的音乐训练,匈牙利民谣大多为五声音阶。随着世界音乐的发展,慢慢演变成七声音阶。

3.根据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来安排音乐理念和材料,不仅是在理论知识的方面,还包括了思想修养等方面。

4.在读谱环节运用科尔文手势,帮助学生理解首调中各级音之间的关系、差别和倾向,建立良好的音高概念。

二、柯达伊教学法在常州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正是因为柯达伊-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其先进性、科学性和创造性,所以这些教育理念在国际上受到了认可,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自从中国引进这些教学法以后,也在国内的音乐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常州的小学中,柯达伊音乐教学体系在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形式多样,这些教学法在小学的课堂中的运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柯尔文手势

柯尔文手势是英国首调唱名法约翰科尔文创用的一套手势,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在身体前面不同的位置来表示七种不同的唱名,运用了空间的高低把音的高低表现出来,是教学中对音高、音准调整的一种身体语言。

科尔文手势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首调中各级音之间的关系、差别和倾向,把抽象的音高关系变成具象的手势。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音乐课中就运用了科尔文手势,并且可以说是常州的小学中运用地较为成熟的小学之一。局前街小学的每一节音乐课在正式开始上课之前,都会用唱音阶的方式开声,并且在音阶演唱时加入柯尔文手势来帮助纠正音准,这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音乐启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每节课都坚持运用科尔文手势演唱音阶,使得局前街小学学生的音准总体相比较其他小学而言要好很多。

(二)首调唱名法

首调唱名法是以“移动的Do”为基准,各个调式音阶保持不变的唱名法,这种唱名法的调中每一个音都要经过“换算”才能唱出来,然后在考虑在琴键的位置,所以一般学乐器的学生不会使用这种唱名法,而对视唱练耳的训练和一些相对简单的歌曲的演唱却是很方便的。

首调唱名法的首调的调式感觉强,适合应用于儿童歌曲和民间音乐这种调性感觉强的音乐中。首调唱名法掌握好后,便可以适当加入固定调的唱名法,直到掌握固定调,这也有助于解决无调性音乐的教学困难。

在常州的小学音乐教育中,歌曲演唱基本上都是使用的首调唱名法,高年级的小学生的课堂中也会有固定调的唱名法的使用。当然,这种唱名法并不是很直接的教授给学生,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理解这样的唱名法,但是在简谱歌曲教学中都是采用的首调唱名法,学生所看到的谱子是首调的简谱,演唱的却不是单纯的谱子上的音高,而是经过移调的音高(C大调和a小调除外)。学生在演唱时并不会感觉到调的差别,但实际上他们所采用的唱名法就是首调唱名法了。首调唱名法在中国的民族音乐和民间音乐中更是广泛应用。

(三)节奏读法

节奏读法也就是节奏唱名法,实际上就是节奏时值的读法。这种唱名法是法国舍维在1800年创用的,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在很多音乐院校的视唱练耳中都有沿用。

在常州的小学音乐教育中直接教授节奏读法的例子比较少,老师往往会结合节奏读法运用到游戏中,也是在潜移默化中教授了节奏读法。一般老师在新课中遇到新的节奏型时,会先运用节奏读法来教,然后会结合一些小游戏巩固新的节奏型。只是在巩固时会把节奏读法中的读法改掉,让学生自主创新出新的读法。比如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在教授新节奏时,加入了有一个“秋虫音乐会”,同学们会把各种动物的叫声放在节奏中,如用青蛙的“gua”的叫声来读二分音符,小狗的“wang”来读四分音符,知了的“zhi”来读八分音符,蝈蝈的“guo”来读十六分音符等等。运用一些学生熟悉的东西来学习节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歌唱教学法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就在于通过唱、演、动、想等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体验音乐的情感,从中获得轻松、愉悦的心情,而这些手段中最重要的也就是唱。歌唱教学法中包括独唱、齐唱、合唱等等,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用的最多的是齐唱,其次是合唱,独唱比较少用到。

在常州的小学音乐课程内容中,低年级的歌唱以齐唱为主,因为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音乐体系还没有完全的建立起来,所以齐唱更能培养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歌唱观念,形成一个良好的歌唱习惯。高年级的学生相对歌唱感觉更稳定,在他们的课堂中还会适当的加入简单的多声部合唱。比如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四年级音乐课中,当进行到多声部歌唱教学时,老师在教学前会先对学生的多声部感觉进行训练,例如训练的内容如下谱:

这是其中一条多声部练习,老师的练习侧重点是三度音程,更有利于学生在多声部合唱中唱准音高。

当然这些只是小学课堂中具体的实例,除此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比如说节奏卡农的练习,让学生分成几个组,进行常见的多声部练习,大多会采用依次进入的方式进行;还有各种乐器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柯达伊一般不用钢琴、小提琴这类的乐器,而会使用大量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沙槌、木鱼、鼓等等,歌唱教学中打击乐器大多会用来作为伴奏使用,并且会分析不同的打击乐演奏出的不同效果,伴奏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会加入很多即兴的内容;动作表演的应用也很受小学老师的喜爱,课堂中的律动除了单纯的肢体动作,还会结合舞蹈动作和表演,让表达更生动形象。

调查研究表明,在常州的小学音乐课堂中,柯达伊音乐教学法非常适合并且可以很好地融入课程的内容,这些教学法的运用很好地降低了原来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对小学生的音乐启蒙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激励和促进作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为学生的艺术审美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从长远角度上说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从教育范围来说认为音乐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受教育人。这种体系非常成功地应用到了儿童音乐的启蒙教育中,柯达伊音乐强调原始和本能,源于自然和生活,以人为根本出发点,通过自己参与并自由创造,使音乐教育把语言、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结合起来,形成多素的艺术形式。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有一个合适的环境和正确的引导,每一个人的音乐潜能都是巨大的,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创造都是不同的。就像“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音乐想象。音乐的教育和学习都应重视音乐对人发展的影响和对艺术审美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存在绝对的对错,它只是人在音乐学习的活动中的一种音乐探索和创造。无论是发现、探索、表现还是创造,都只是一种音乐经验,一种情感的宣泄,从中获得快乐和自信。

第5篇

关键词:带动唱;教学方法;初中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3.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3-0191-01

前言

我国传统的音乐课堂主要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唱歌,然后学生对教师进行模仿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一种被动的形式,没有展现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网络媒体等在初中音乐课上的运用,教师运用“带动唱”的教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喜爱程度,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学习的被动者,而逐渐转变为音乐学习的创编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专业素养。

1“带动唱”教学方法的应用原则

1.1综合性原则

根据音乐课堂上的教学实践证明,一首歌曲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演唱、伴奏、舞蹈和表演等多种表现形式,这些表现形式都展现着音乐课的主要内容。同时音乐课程的内容当中也涉及了其他艺术学科,涵盖了艺术学科的主要内容,是教学方法综合性的体现。

1.2即兴性原则

即性原则主要指得是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学生在音乐课程中能够根据一首歌曲进行创造和改编,展现出了学生强大的音乐潜能。“带动唱”的教学方法提倡同学自主发挥音乐的创造力和表现力,鼓励学生去进行创作,学生在对音乐不断地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去直观的感受音乐的魅力。

1.3参与性原则

在音乐课堂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倡导学生把自己当成导演和演员,没有表演者和观众之分,在学会歌曲的演唱后,应该根据自已的理解对歌曲的表现形式进行创新,使音乐更富有感染力。

1.4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原则是指学生在进行创作改编的过程中,倡导学生创作出有个性的音乐,不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来进行,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创作出来有个性的作品。

2“带动唱”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

2.1突破机械、枯燥的动作训练

“带动唱”教学方法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肢体动作的表达,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而不是进行音乐本身动作的表现。“带动唱”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享受音乐的快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内心对音乐的理解,自行的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代表着一种自由感。这种音乐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的音乐表现形式中的“教师讲同学听”的教学模式,也避免了枯燥的动作训练形式,倡导了学习音乐的自由性[1]。

2.2悉心引导,尊重学生的差异

学生在初中的学习阶段是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势在必行的,由于每个学生的自身素质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所以有些学生刚开始对于“带动唱”这种教学模式还不能够完全适应,从而就会筛选一部分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起到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带动唱”教学模式推广的必要条件。要想更好的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就应该通过给学生看大量视频的方式来引起学生观看的兴趣,根据学生最喜爱的流行音乐的元素来对学生进行音乐上的熏陶,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的尝试和挑战。在创编的过程中要求每个学生充分的展现个性,形成百花齐放的音乐发展方向[2]。

2.3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

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我创造编曲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比较怪异的行为,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应该去直接的批评学生,也不要给学生呈现出来一种不满意的现象,应该和学生同学进行深入的沟通,试着去了解学生内心真正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了,也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在创编中存在的不足对学生加以指导,让学生感觉老师是真心的关心他。在音乐课堂的教学当中,需要音乐教师具有高强的驾驭课程的能力,由于学生的思维表现形式比较多样化,提出的问题也比较多,所以教师应该必备高强的专业素养,并针对不同的问题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以此来达到为同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运用何种教学方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做到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和爱护学生为前提,应该对学生多进行鼓励,而少一些责备,尊重学生自由创作的能力。对于学生创作出来的作品应该具备发现闪光点的能力,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及时的点评。通过这样的方式,会使学生在思想意识里面形成喜欢创作的观念,并且以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为荣[3]。

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初中的音乐课程中实施“带动唱”的教学方法是势在必行的趋势,音乐教师在教会学生学习最根本的音乐理论知识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享受自己创编的快乐。通过“带动唱”在初中音乐课程上的运用,不仅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邵沁.“带动唱”教学方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上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李安音.初中音乐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第6篇

关键词:现代音乐视唱;教学;应用;发展

在二十世纪中叶以前,我国主要以俄国的视唱体系进行教学。它包含了二十世纪以前西方音乐中各个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音乐作品。并且形成了以自然大小调和声基础为主的完整的视唱练耳体系。之后,在经过我国视唱练耳专业学者多年来的反复斟酌与不懈的努力,并吸取了各国视唱教学体系中的优点,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而又融汇了各国视唱教学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为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在培养人才等各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现代视唱的发展过程

视唱练耳教学的发展。以泛调性、调性扩展、自由无调性、十二音序列等为主的近现代视唱作品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了课堂。并对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视唱训练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有调性且调性变化丰富的转调作品,通常称为“传统视唱”:另一类是无调性音乐作品,被称之为“近现代视唱”。传统视唱中的音高关系与音程关系是相互并存的,以主音为主而结合的调式体系。在视唱练耳的常规教学与训练中,多采用自然大、小调调式的训练方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音程及调性感。我国民族音乐作品中的视唱练习,多以民族五声调式来培养学生的调性感。在转调以及变化音的练习中,虽然调性及音程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变化。但从教学的本质上来说,传统的视唱是建立在以调性关系为主的调式体系上。而近现代视唱产生于20世纪初期。它是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采用不同的调性在丰富自己的调性感。经过近现代视唱的不断发展,已经逐渐摆脱了单一的调式及调性,出现了“无调式”的创作方法。使音高关系摆脱了调式调性的束缚。在视唱教材中,以无调性为主并创作视唱作品的音乐大致有:调性拓展视唱、泛调性视唱、自由无调性视唱和十二音视唱等无调性视唱。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视唱教学与现代音乐视唱教学逐渐融合,面对大多数具有“绝对音准”的学生,视唱练耳教学必须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在确保传统视唱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还要不断的融入近现代视唱教学体系,并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解决融合问题的突破口,才能够彻底将现今的视唱练耳教学体系明朗化。

二、现代音乐视唱教材

如今,在我国高等音乐院校的视唱练耳教学,一直以来,各个音乐院校都比较注重传统视唱练耳教学,而对现代音乐视唱教学体系教学掌握能力较为薄弱。在现在的视唱教学素材中,对于我国现代音乐视唱具有一定训练价值的教材中,最具代表性的教材是刘永平先生的《现代音乐视唱教程》刘永平先生的这本书与其他相关书籍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不同之处在于,大多数的视唱教学素材往往以曲谱为主,并没有对曲谱的自学以及教学加深讲解,而在这本教材中,则对视唱教学在实际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分析,是一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素材。教学素材中所例举的曲谱既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中,又有一定的训练价值,素材内容既有器乐作品;又有声乐作品。曲谱以及谱例涉及的范围也及其广泛。

三、现代音乐视唱教学

1.训练中的难点

在现代音乐视唱教学中以及训练中,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的就是对节奏以及音准的掌握。对音准的把握也就是对音高的掌握。只有掌握好音高就可以很容易的掌握音准。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主要利用自然大小调的训练以及培养音准的方式改变学生的视唱方法。而在现代音乐视唱教学中,则多以“无调性训练”作为音高训练来被广泛运用,虽然难度较高但效果较好,无论有无音高的调性关系,都可以以无调性音阶来建立音高间彼此的平衡,使学生摆脱调式功能的框架。以刘永平先生的《现代音乐视唱教程》为例:在刘永平先生的《现代音乐视唱教程》里,虽然第一章和第二章都属于传统调性音乐,然而却出现了很多不利于调性统一的乐音,从而减低了对音乐的控制力,作品中调性呈现片段性出现的特点。在第二章中泛调性音乐作品中,各种变化音程频繁地出现,调性感也让人感到难以捕捉;综观刘永平《现代音乐视唱教程》的旋律特点,从而分析出,它的旋律非常的难以掌握,而旋律的这些难点同样体现于多声部。

2.教学中的重点

无论是传统视唱教学还是现代视唱教学,必然会形成音程关系。因此,在视唱的教学中,现代音乐视唱的核心便转为了音程感的构成。调性感虽然作为传统视唱中的主要核心内容,但在训练音程感的同时也可以促进调性感的建立,而借助于调性感的稳定性不仅可以保证学生的音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音程感。因而,要使音程感独立,就要打破传统音乐的常规理念,这也训练听觉的重要基础。在进行音程感训练的同时,想要达到预期的结果,就要依据近现代视唱教学的变化形势来进行相应的训练。从前段分析音程感难点训练中可以看出,“半音化、全音音阶、复音程、变化音程”都与音高之间的距离把握度相关。在此之外,为突出近现代音乐的扩张力,在采用固定唱名法进行视唱的基础上,还可加上自编歌词来进行视唱,了解歌词的大意,有助于提高视唱在音乐中的表现力。

四、总结

随着时代的进步,近现代音乐视唱作品一定会越来越多的融入到视唱练耳教学当中,可以看出传统视唱与近现代视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尽管视唱素材的写作手法越来越新奇,尽管视唱作品的风格越来越丰富,视唱的难度不断增加。只要我们能够了解音与音之间的联系。不断地总结并完善传统视唱与近现代视唱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就能够使两者相互并存、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光耀.视唱练耳论文集[C].西安: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1999.

[2]刘永平.现代音乐视唱教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第7篇

日常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用了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以“参与、互动、体验”为核心,主要通过“聆听节奏、朗诵节奏、击打节奏、创编节奏”四要点进行音乐节奏教学。具体来说,着重从以下七个方面实施节奏教学。

一、课前入境悟节奏

幼儿的自控力、协调力较差,很难掌握节奏。根据幼儿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幼儿熟悉或喜爱的儿歌,在课前让幼儿边拍手边说儿歌。一是规范幼儿上课的姿势,二是有效地训练幼儿的节奏感。久而久之,幼儿在音乐活动中,会学会用表情、肢体等“节奏语言”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直接感受。

二、创设环境听节奏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我们可以通过声音培养幼儿对美的向往,以千变万化的节奏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除了有计划、有系统地巩固练习外,教师还要创设活动性强、幼儿兴趣高的节奏角,通过摆放可活动的打击乐器或小棒,让幼儿根据所学的节奏自由敲打,创造出自己喜欢的节奏。例如:2/4 Х Х│ХХ ХХ│ХХ ХХ│Х U幼儿用乐器敲击,也可用小棒摆动。

三、感受节奏快慢强弱

一些感受力强的幼儿能够体会到节奏快慢的不同,一些乐感较差的幼儿会显得不合拍。教师应针对具体情况,与幼儿玩一些诸如“开汽车”“快跑和慢走”“跟我学”等方面的节奏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的快慢变化,提高了幼儿感知节奏的质量,同时发展了脑与身体之间的协调能力,增强了幼儿动作的韵律性,从而提高了幼儿的节奏感受力与表现力。

四、训练幼儿模仿与记忆节奏

1.自然的语言节奏模仿训练

幼儿在来园以前,都有两三年的语言学习经历,在学语言的同时,他们自然而然地从成人那里学会了各种语调和节奏,我们可以把幼儿无意中讲的节奏感强的话录下来,让其他幼儿模仿,以此发展幼儿的听力和模仿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有节奏的语言对话训练幼儿。

2.学习节奏儿歌

如符点音符儿歌,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的儿歌《团结起来力量大》,还有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儿歌《大公鸡》《小金鱼》等。另外,对于幼儿所学的歌曲,教师都可让幼儿通过听乐曲按歌词节奏拍手,从而训练幼儿的记忆节奏。

3.通过游戏巩固节奏

如“敲门”“发电报”“对暗号”等游戏,这些都是幼儿比较喜欢的游戏。设置一些神秘情境后,一些胆怯的幼儿也能较主动地参与节奏的示范与模仿。

五、在打击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幼儿年龄小,学习的积极性完全受兴趣的支配,并且幼儿积极好动、模仿力强,一切有声音的东西都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这种心理,利用最易突出节奏、音色鲜明且能激起幼儿想象力的打击乐器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六、在日常生活和自然环境中进行节奏练习

在日常生活以及大自然中,打击乐器无处不有。如一根树枝可以做指挥棒,大地可以做大鼓,麦杆可以做小笛等。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在大自然中寻找和制作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既能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又能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七、让节奏语言生动活泼起来

1.说出来的节奏语言

教师可以借助多感官感知的手段启发幼儿,幼儿往往能用形容词、短句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美的感受。这样,幼儿有关感受的节奏词汇会不断丰富,幼儿的语言表现力与节奏感会不断增强。

2.动起来的节奏语言

幼儿天生好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达感受,从而增强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如节奏乐活动“小蜜蜂”,教师提问:“蜜蜂做什么?”鼓励幼儿用同样的节拍回答:“嗡嗡嗡嗡。”让幼儿感受稳定的节拍。

3.看得见的节奏语言

图谱在音乐活动中很受幼儿的欢迎,它能形象直观地帮助幼儿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和曲式结构,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情感,使幼儿获得对音乐作品完整的印象。例如:《蚂蚁搬豆》中人物的节奏图谱以生动的形式呈现,幼儿看着图谱就能说出或跳出相应的节奏,使难懂的节拍和节奏型变简单。

图谱使用之后,教师可利用儿童用书帮幼儿进行巩固练习,还可以进行创意活动。幼儿喜欢用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可以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面表征音乐内容,创造性地表达对音乐美的理解。